幼儿园制作圣诞袜活动教案

2024-07-13

幼儿园制作圣诞袜活动教案(共3篇)

篇1:幼儿园制作圣诞袜活动教案

《中班美术优秀教案《圣诞袜》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美术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排序的方法装扮圣诞袜,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表现;

2、体验圣诞节的快乐气氛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内容:

导入主题 观察比较 引导发现 创作表现 展示交流

活动准备:

圣诞袜纸样人手一份、棉花、赤豆、黄豆、橡皮泥(红、黄、绿)、雪花片(各种颜色)、盒子、双面胶、记号笔、银笔、糖果、范例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

1.再过几天是什么节日啊?你们喜欢过圣诞节吗?为什么?

2.圣诞节的时候,圣诞老爷爷会来给小朋友送圣诞礼物,你们开心吗?

3.你们猜猜圣诞老爷爷送给我们的礼物是放在哪里的?

4.看看这样的圣诞袜能放礼物吗?怎么办?

二.观察比较,引导发现

1.材料:看看是谁把圣诞袜打扮得这么漂亮啊?

2.花纹:黑笔宝宝画了什么花纹啊?

银笔宝宝帮圣诞袜装上了闪闪发亮的银光灯

小朋友还能想出什么花纹?

3.颜色:橡皮泥的颜色是怎么排队的?“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豆豆的颜色是怎么排队的?

4.边观察,边演示

1)撕去袜统上的双面胶,粘上棉花(小块粘)

2)用黑笔宝宝画上袜统下的花纹、周围的花纹、中心花纹

3)用银笔宝宝点缀,画上闪闪发亮的银光灯

4)用颜色排队的方法粘上橡皮泥

5)用颜色排队的方法在橡皮泥上粘上雪花片和豆豆

6)撕去袜子后面的双面胶

7)找到另一半的朋友粘起来

三.创作表现

1.小朋友想不想做一个漂亮的圣诞袜?

2.教师重点指导

1)粘棉花时,要一小块一小块粘

2)画花纹时,要画得大些,鼓励幼儿创造想象不同的花纹

3)先画花纹再装扮

4)颜色和材料的运用要用排序的方法

3.你们只有圣诞袜的一面,里面不能放礼物,怎么办?

四.展示交流

幼儿带着自己做的一面圣诞袜去找好朋友

“圣诞老爷爷” 给小朋友送礼物,体验制作圣诞袜的快乐

教学反思:

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教育的课程来源于儿童生活,课程的组织形式也必须符合儿童的生活。”

随着节日的临近,我们幼儿园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充满了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幼儿对节日的来临充满了期待,虽然圣诞节不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但是中外文化的融合,以及幼儿的生活经验,圣诞树、圣诞花对幼儿来说都是熟悉的事物。以我带这个兴趣班,我发现中班幼儿的一些特点,比如他们很愿意使用各种材料、工具和方法进行拼装、制作和绘画,有初步的创新能力,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圣诞袜”,让幼儿尝试用排序的方法装扮圣诞袜,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表现,并且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圣诞节的快乐气氛。

活动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是通过谈话导入主题,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幼儿自由的交流喜欢过圣诞节的理由,再把话题导入我今天要操作的圣诞袜上。第二环节是幼儿边观察范例,教师边操作演示,教师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引导,第一是材料,有棉花、橡皮泥、黄豆、赤豆、雪花片、蝴蝶结等;第二是花纹,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创新,想出不同的花纹;第三是颜色,各种材料的排列方式是不同的,仔细的观察发现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幼儿的观察和发现是为了幼儿自己操作作准备的,教师在幼儿创作表现之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制作圣诞袜的方法与过程。第三环节就是幼儿的创作表现,幼儿在创作之时,教师要对重点进行一定的指导,并激励幼儿创作表现的兴趣。活动的最后是幼儿的展示交流,寻找“好朋友”,幼儿在交往的过程中,和同伴共同分享快乐。高潮部分是“圣诞老爷爷”送礼物,让幼儿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

中班美术优秀教案《圣诞袜》含反思这篇文章共4172字。

篇2:幼儿园制作圣诞袜活动教案

1.让幼儿感受圣诞节愉悦的气氛,积极的参与手工制作活动.2.能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制作和装饰.准备:

2.报纸(让幼儿在课前将一面涂成红色),圣诞帽折法分解图若干张,已做好的圣诞帽一顶

2.收集各种废旧瓶子,盒子,卫生纸桶等,准备亮光纸,蜡光纸,白纸,绵纸,彩笔,蜡笔等

3.糨糊.抹布

4.课件

圣诞节的西瓜猪

圣诞老人帽(折纸)

4.活动

一.圣诞帽(折纸)

1.导入

师(戴圣诞帽)播放课件<圣诞节的西瓜猪>前半部分激发幼儿兴趣:

你们想不想一同参加圣诞会呢(幼)可是呢,要请大家制作出我和西瓜猪头上戴的圣诞帽才行哦.2.幼儿活动

(!)播放课件<圣诞老人帽(折纸)>(可放慢处理)引导幼儿初步感知

(2)结合分布图强调折纸中的难点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重复播放课件,并将步骤图张贴于教室四周,让幼儿观察操作.(还可提供材料装饰帽檐)

(4)幼儿戴上帽子到表演区,自由表演

二.装饰圣诞树

1.播放课件<圣诞节的西瓜猪>后半部分:

发生了什么事(幼).让我们一起帮助西瓜猪装饰圣诞树吧.2.幼儿观察材料,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

篇3:幼儿园科技小制作有效活动策略

关键词:幼儿,科技,制作,策略

幼儿天性爱玩。如何让孩子在玩中既能兴趣盎然、感受制作的快乐, 也能习得一些知识、培养一些技能, 科技小制作活动是一个很好的的途径。科技小制作, 其特点就在于一个“小”字: (1) 结构简单。一般只要制作几个零件, 再组装起来就做好了。 (2) 料好找。很多材料在家里就可以找到, 如空纸盒、牙膏皮、泡沫塑料、罐头筒、废圆珠笔芯、坏了的玩具、铁丝、铁片等。 (3) 加工容易。多数项目工艺技术要求低, 幼儿通过探索、尝试或在教师指导下完全可以掌握。要有效开展科技小制作, 必须采取如下策略。

一、选择适宜的内容, 使科技小制作饶有趣味

在内容的选择上, 要注意趣味性、层次性。小制作要能够引起幼儿探索、把玩的兴趣, 而不是纯粹为了制作而制作。辛辛苦苦制作的东西, 过后却扔一边, 这样不能引发幼儿持续地探索和玩耍。活动开展前, 要充分考虑趣味性原则。如制作“盒子小琴”后, 孩子们感受到了橡皮筋在拨动后能发出好听的声音, 感受到了声音来自于空气的振动这一知识点。课后孩子们仍然在科技区中继续探索尝试, 发现了橡皮筋装在不同大小的盒子上, 发出的声音不一样;不同规格皮筋在同一个盒子上, 发出声音也不同;细心的孩子甚至发现, 同样的橡皮筋装在同一盒子上, 由于松紧不一, 发音也不同。这样的探索是持续的, 幼儿兴趣得以延续, 而知识和技能也在进一步探索中得到升华。

另外, 大、中、小班的幼儿因为年龄特点, 学习上有差异, 对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层次性。同样的主题, 挖掘深度不同, 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需要。同班幼儿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 学习内容的选择可以有微小差异, 使每个幼儿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进步。如, 同样一个“声音”的主题, 小班幼儿可以制作“会唱歌的罐子”, 在罐子中装不同的物体, 如小石子、蚕豆、米粒等, 让幼儿既感受其发出的不同声响, 也可以和着音乐进行打击乐演奏, 而大班幼儿可以尝试制作“音乐瓶”, 在同样规格的玻璃杯中放入不同量的水, 使之发出不同音高的声音, 并尝试演奏。

二、选择适宜的材料, 使科技小制作化繁为简

材料是科技小制作的关键所在, 适宜的材料能够让小制作活动化繁为简, 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动手动脑, 且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在选择材料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实用性、多样性和生活性。实用性是指活动中所选的材料是真正能为小制作服务的, 而不是材料越多越好, 材料越多反而让幼儿无从选择。材料要做到精而简, 不摒弃无关材料的负面影响, 使幼儿能够专注于制作而不是被一些花哨的材料所吸引而分不清主次。比如在“会唱歌的罐子”的活动中, 有的老师为了使制作的成果更具观赏性, 就增加了如即时贴、皱纹纸等装饰性材料, 让幼儿在感受声音的同时将罐子装饰得更漂亮一些, 想法固然是好的, 但活动中幼儿被花花绿绿的装饰材料吸引, 更关注的是如何装饰漂亮, 而将声音的探索放在了次要位置上, 这就是材料提供上的一个误区。有时候, 材料不是越多越好, 也不是想得越完美越好, 如果在活动中将探索放在第一, 而课后提供装饰材料, 那就能使幼儿分清主次, 也能在课后将制作进行延续。

材料多样性原则, 这似乎和前面所讲的实用性原则中的“精简”要求有些格格不入, 其实不然。我这里所指的是同层次的材料多样, 从而使小制作也呈现多样性。比如, 在制作“好玩的拨浪鼓”的活动中, 一位教师提供了大大卷盒子、塑料珠子作为材料, 让幼儿探索制作, 制作的过程是愉快而富有趣味的, 然而作品呈现时有千篇一律的感觉。而第二次活动中, 教师除了原来的材料, 增加了喜糖罐子、木珠等比较丰富的材料, 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合适的材料, 只要能组装成拨浪鼓即可, 最后, 幼儿呈现的作品就比较丰富了, 造型也各不相同, 同时也使幼儿之间能够相互欣赏, 促进了生生互动。

最后是生活性原则, 科技小制作材料应来自于幼儿生活, 随手可见的废旧物品是小制作最好的材料来源。牛奶盒、牙膏盒、饮料瓶、棒冰棍, 甚至广告纸、瓶盖子, 都有可能成为小制作中的主角。变废为宝的过程让幼儿在惊讶的同时, 感受到小制作的浓厚乐趣, 对幼儿的环保意识也是一个潜在的培养。

三、选择适宜的方法, 使科技小制作水到渠成

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小制作事半功倍、水到渠成。下列的方法比较适用于科技小制作的教学。

1. 直接示范法。

有些制作步骤较困难, 需要教师直接教授。教师示范有着直观、清晰的优点, 幼儿能清楚地看到制作步骤, 能较好地掌握制作的方法, 取得良好的效果。

2. 流程图法。

这种方法较第一种稍难些, 因这需要幼儿自主观察、模仿的能力, 适用于一些相对步骤不是非常繁复的制作活动。幼儿通过教师拍摄的实物步骤图或绘制的示意图按步骤理解并实施制作。这时的步骤图起到了半个老师的作用, 对于幼儿的主动学习、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很好的培养作用。

3. 探索尝试法。

探索尝试法就是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师在先, 幼儿在后”的被动局面, 将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教育教学思想运用于幼儿活动之中。强调幼儿是创造性学习的主体, 让幼儿通过感官、体验、亲自尝试的过程去发现事物变化起因和内部联系。把教学变为一种动态的学习活动, 使幼儿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尝试学会学习, 尝试解决未知的问题。如制作“有趣的回力车”, 幼儿可先尝试运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拼装成一辆车的样子, 这里没有教师的示范, 也没有流程图的指引, 只是让幼儿尝试运用已有的对汽车的一些经验进行组装。在探索尝试的过程中, 幼儿会发现一系列的问题:轮子和轴之间连接不好怎么办?橡皮筋不能绕在轴上怎么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随着尝试接踵而来, 这样讨论的环节就必不可少了, 针对提出的问题,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解决, 群策群力, 幼儿终于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当车子能够开出一段距离又乖乖回来后, 幼儿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充分感受到了探索制作成功的快乐。

上一篇:如何培养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下一篇:幼儿园课程全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