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2024-07-10

英语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共8篇)

篇1:英语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英语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交流。我今天的发言谈不上经验,就是把我的一些做法与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请大家给予指导和帮助。

我们英语是一门复杂的语言的学科,中考要求学生要学会使用1600个单词,200-300个短语,课外阅读量应该累计15万单词以上。这只是课标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所要处理的知识点,比这要多出很多。也就是说在课标要求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项要求中,语言知识是占重要基础地位的。所以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语言知识方面的英语知识点学习和复习的具体方法。

下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我的做法很简单:

一、甩干语言,抓住重点,拓展适度。

就是我在课堂上尽量甩干自己的教学语言,去掉无效题、无价值题。使课堂上讲解的英语知识重点突出,且语言通俗易懂,拓展全面。

比如在学习系动词look的时候,我会列出来look它既是感官系动词,也是表象系动词,它在加形容词作表语时,可以与seem和appear转换,但是seem和appear在加to do/to be/that从句时,就不能与look转换。

让学生注意look 后面出现at等介词的时候,出题的填空处一般都填副词,构成动副结构,与系表结构区别开。如:look happy look happily at…这是学生们做题容易出现的易错点。到这马上拓展结束。如果把look的其他短语look like/after/over/up等都拓展出来,会造成拓展过多,失去重点的情况。

二.学生理解,认真记录,即学即练。

把重点知识让学生在教材或者学案上标注清楚,尽量即学即练,当时记会。看住学生的标注是培养学生动笔能力的重要的一个环节,虽然我们课上时间很紧,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面对学生现实基础,以本为本,甩干知识点和教者语言,每节课做到少而精,抓重点基础知识点和基础应用,同时帮助学生懂得并记录重点知识和拓展,如果学生没有记录本节的重点,那么以后的复习过程中就会无据可依。

三.整理笔记,加强记忆,争取日日清。

我们都知道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道理: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

我根据这个道理,让学生把每天的课堂内容整理笔记,不管是教材知识,还是学案知识,都要在当日整理出来,必须明确我们当天学习了多少个知识点及如何应用。当日整理好笔记,按笔记复习记忆所整理好的知识,我和科代表每天都检查整理的数量和准确度,防止学生记录错误知识,越记越错。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为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记忆本身就是不断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老师讲的知识可能在课堂上记住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掉,所以,做好笔记很有必要。

四.课前复习,再次巩固,整理小条。

次日课堂上新课前再次阅读笔记或者班级整体考小条,让优等生轮换去后板考,之后大家一起核对改正。之后我再让学生们把每天的小条粘在一起,当成错题本,课上的剩余时间,再次读一遍小条上的红色笔改正的部分,再次加深记忆。每当完成一个单元,把笔记和小条纸最后再读一遍,进行复习巩固。完成这些程序之后开始新单元的知识。这样进行每单元的教学,逐渐让学生养成好的复习和整理的好习惯,最后要达到的目标是优生记会,差生读会。

这些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最简单的做法,如果有不足和错误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希望大家都能在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篇2:英语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有这次和大家交流的机会。我的发言将如同我朴素无华的外表一样,展示我在xxx中学的最真实的实践和想法。也许有些做法老师们早已做过了,并且做得更好,也许我的有些想法还不够正确,今天我一并将它们说出来,抛砖引玉,如果有不妥之处,还请胡老师和各位批评指正。

我素来觉得,xxx中学若干年来的英语中考成绩,得益于每一位英语教师的悉心付出。从七年级至九年级的每一次的考试质量分析中都可以看出,xxx中学的英语始终排在全区的前列,一般不低于前三。七八年级扎实的基础奠定了中考英语单科的基调,所以我们中考的英语成绩一般是不差的。但是,这并不说明我们九年级的英语教师可以坐享其成,耽于现状。一般来说,九年级的教师的要有更强的合作精神,要善于利用时间,善于调整学生的心态,更精练地处理练习,更全面的学生学情分析和辅导。所以,九年级的任务量丝毫不比七八年级差。那么,我们九年级的老师是如何带领学生在整整一年中做好中考准备的呢?我们主要是从四个方面着手:

首先,从学习中把握标高。

初上九年级,我们都会通读教材,解读《新课标》、《中考说明》和《中考词汇表》,并对近几年来的中考题进行分析,可能的话,也分析一下四月和五月调考卷,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对中考的标高会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平时的练习和讲解就会有的放矢,重点突出。我记得当我20xx年第一次带九年级时,就是对它们的解读和练习手边的几套习题册帮助我很快进入状态,那一年,我所带的那个班的英语成绩就在全区排名第一。如今我们都是带了几界九年级的老教师了,但对于中考走向的分析仍是我们学习讨论的内容。

其次,备课组成员高度合作。

在乌中,我们九年级老师所追求的,是全区的排名,是是否已经让学生达到了他应该有的样子,所以我们的关系是十分融洽的。实质性的集体备课是经常的,讨论学情,讨论教法,讨论效果,讨论班上的个性难题。这种和谐一直在乌中延续着,使我们凭集体的智慧更轻松稳健地携手并进。

第三、在班上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

教师要严而有度,我用言行让学生知道我们为他们好,为他们着想,可以很亲近地跟我谈论问题。所以,学生们一般都认可我、接纳我、喜欢我,但又并不觉得我好欺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也。

第四、要善用鼓励。

在学习中,肯定、表彰、激励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进步,学生会产生成就感。对一些后进生,我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常用关注的眼神、期待的语言点明、校正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和缺失,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而当编对话中出现精彩的创意、书面表达出现完美的佳作、检测中学生出现明显的进步时,我大肆地表扬。当某人在练习中书写认真,在听写中比上次多写对几个单词时,我也不忘在旁边写上“有进步!期待更好!”等语言。适时和恰当的激励显示了我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注,会激发他们前进的动力。下面我再来谈谈我们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我们的做法是,在新授阶段,稳扎稳打,兼顾复习旧知和拓展新知。在复习阶段,系统整理和全面归纳,练讲为主,并注意调整学生学习状态。整学年中,听说读写贯穿始终,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贯穿始终。关于复习,我觉得去年教研室所印发的《复习备考意见》写得相当不错,我们也是在循着他们的足迹在走,今天就不赘述了。现在,我仅谈谈我们在新授阶段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1、利用好教材,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

教材是一个很好的知识载体,所以要好好利用。每上一节课,我们都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我想让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如何实施,可能碰到什么难题,如何去解决等等都要想清楚,而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如果是重要的句型,我会让学生大量操练,如果是重要的知识点,我将它讲实讲透。如果是繁难的文章或段落,我也可能全文翻译。如果我觉得意义不大,我会大胆地舍弃或一句带过。我们经常对教学内容加工、重组,提取文本中的精华,使之更精练,更符合我们学生的需要。在重要的地方,我们舍得花时间,愿意想出尽可能深入浅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只要我们落到实处,我们不担心学生不会,不担心学生学不好。我从不认为只要我讲了,会不会是学生的事。我的所有课堂活动都为我的目标达成努力。有些东西如果一遍学生没弄懂,我就要变换形式讲第二遍、第三遍。例如only加状语放句首,主句应采用部分倒装这个语言点,我就讲过三次。

2、注意复习和拓展,减轻复习阶段的压力。

新授阶段我经常进行复习和拓展。比如,学习breakoff时,我复习breaktherule,拓展breakout,学习spare作为“空闲的”这种意思时,我拓展它作为形容词,有“备用的”的意思,作为动词有“抽出时间”的意思,并用举例予以进一步说明。有一些词,在意义上或用法上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我就引导学生辨析,如injure和hurt,expect和hope,receive和accept等等。当然,这种复习和拓展也常在课外阅读训练中进行,在语境中理解是一个很好契机,学生会很深刻。重要知识点我要学生做上笔记,经常复习,以提高他们做单选、完形的得分率,并减轻后阶段复习的难度。

3、处理好练习和检测,突出重点和难点。

我们目前发的资料有几本,《练习册》、《中学生英语评价与测试》、《新观察》。因为时间紧,学生不可能每题都做,那么我们一定会先做,然后精选部分题目让学生练习。教师批改后,找些共性的问题全班讲解,个性问题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自己解决或寻求同学或教师帮助。对于检测,我发现,全张试卷从头到尾的讲,学生并不爱听。那么,我经常发了试卷后,给他们时间自己思考、自己讨论、自己更正答案。我常给他们15分钟讨论、更正试卷上的问题。我班上的42个学生,可以在此刻跑到教室的任何一个地方,询问他愿意问的人。有人说,会不会有人趁机谈笑玩耍呢?会的。所以我注意观察。在讨论结束,我就故意点他起来问他弄懂了什么,没有弄懂什么,那么下次他会有所顾忌、有所收敛。如果讨论后他们仍有问题不能解决,那么他们可以向我提问。这时,他们的提问会是那些共性的难题。我就引导、启发、讲解。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会听得很认真。这样,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思考能力和质疑能力,何乐而不为呢?但是,在此之前,我必须做足功夫,看学生错了哪些题,猜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如何讲解。唯有如此,我才能在面对学生时从容不迫地答疑,才能让学生信服。

4、重视学生思维的过程,向阅读训练课要效果。

九年级的资料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完形是很有难度的,很多学生读不下去,不想读。每隔一段时间,我会找一篇这样的完形,一节课时间,限时完成并讲解。我在黑板上画上纵横各16条线,找15名同学板书他们的名字和各题答案后,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同时请两个同学上去批改,我讲完了,他们也改完了,各个同学的分数也出来了。这样的效果非常好。

因为他们很紧张自己在同学眼中的位置,所以很认真地做,很认真地听。讲解时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尤其当我引导他们一步步接近正确答案时,他们或微笑或遗憾或欢呼或叹息,有时还会向我提出质疑。一篇完形得分的高低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他们认真地做了,听讲了,思考了,或多或少知道怎么去做题了。因此,我的学生在训练一定阶段之后,完形常常有很大的进步,有不少的学生会很期待有一定难度的完形,他们觉得做好完形有成就感。

阅读理解的训练中,我重视对文本的深层解读,常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渗透,并用自己的言行感染他们。我觉得,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帮助学生理解和解答部分阅读题目。我又觉得,英语的文章有时也需要像语文一样,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理解弦外之音话外之意,从语言、动作里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人物以理解主旨。我引导学生对哲理性的和抒情性文字进行翻译,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和经验进行理解。我记得有一篇完形,讲的是一个老年妇女提着重重的袋子走路,气喘吁吁,就停下来手撑着我的车休息,发现车里有人,马上将手拿开,我递给她一瓶水,她摇头走开了。接着她又走回来,坐到我车上,接过我的水,递给我一个香蕉,我们吃着喝着微笑着。文章最后加了一段学生看不懂的抒情。学生做完后,有一个学生就叫起来,“老师,这篇文章好无聊呀。”果真无聊吗?我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我”为什么要坐着不动?“我”会怎么想?老人为什么在发现车里有人后立即将手拿开?她可能怎么想?为什么她在走开后又拎着重重的袋子转回来?真如一位同学所说的去买香蕉换那瓶水吗?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揣摩,学生终于清楚了文中的两个是怎样的人。他们恍然大悟:“哦,文章想传达的是生活中点滴的为他人着想的善意呀。”他们也通过翻译明白了文末的抒情性的语言是什么意思。然后他们他们谈了生活中类似的事情,感触很深。这样,我预期的教学目标就达到了。

我也对学生不理解的长句难句进行讲解。为了使效果更好,我将那些句子板书到黑板上,利用容易理解的符号进行分析。我有时会让学生做上笔记,经常复习,以便举一反三。这样做的好处是,部分尖子生理解英语难句的能力特别强。

我还经常将Reading和阅读训练结合起来。因为单纯的翻译和知识点讲解会让学生很乏味。我就自己设计一些由浅到深的问题。浅的问题可以从书中找到答案,深的需要整合整个文章内容,甚至需要加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我可以像中考出题一样,出一两个词汇猜测题,出一两个细节判断题,出一个推断题,或者出几个句子翻译。教学中学生常因为争论激起的思维火花,在心中留下深刻的痕迹。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启动、激活、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包括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以及多种思维方式的相互协同,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5、善待书面表达,让语言臻于完美。

书面表达也是可以拉分的。除了要点齐全,句子正确,书写整洁外,我也指导有关的写作技巧。如结构的安排,开头和结尾可以怎样写,中间怎样过渡和衔接,怎样采用不同的句式使文章更有文采等等。学生很期待作文的批改和评讲。我班的书面表达一般在单元检测中进行。我会精批细改,旁边有更正和批语已经司空见惯。如果看到有两个“F”他们更期待,因为那意味着我会跟他们face—to—face地批改了。作文讲评常常会花费一节课或大半节课时间。评讲分四步:首先让学生修改他们作文中一些常见的共性的病句,接着评析中等生的作文一至两篇,从文章结构,语句,文采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根据中考标准评分。然后赏析一些学生写的美词佳句,最后读几篇学生的佳作让学生欣赏,让他们谈论哪里写得好,为什么好。整个课堂学生很专注,因为评析的是他们的东西,他们会深刻地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学习规范正确地表达。他们也会因为自己的佳句和佳作而更加自信,努力写出结构合理,行文流畅,有文采的短文来。我的很多学生会将文章写得比范文还要好。

另外,我也用比较枯燥的常规来巩固成果。我的常规实际就是几乎每天一次的听写和每单元一次的默写,包括单词、词组和部分句子。这个很多学校都在做。我不再罗嗦。

对于听力,我们最常用的是在重听时,对经典对话中的重要信息挖空,让学生填,我感觉效果不错。

我觉得,不管教学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进行,它的中心都应围绕中考,围绕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针对学情,针对教师本人的具体情况,我们尽量扬长补短,优化我们的教学,为我们的最终目标努力着,并会一如既往地努力下去。

最后,祝愿我们全区的学生在20xx年的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谢谢大家!

英语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篇二】

各位老师:

上午好!很感谢何老师给我的这次机会,让我可以在这与各位前辈老师一起交流。我是09年参加工作的,就职于云溪中心校。大家一听学校名字就知道是一个不大的地方。上个年级是我第一次带毕业班,说实话,要说考试成绩,我自己都觉得有些惭愧,我的教学完全是凭着感觉走。与其说是经验交流,还不如说是我的一些教学心得,其中还包括我在教学当中遇到的很多困惑,今天借此机会提出来,请老师们多多指点。

从成绩上看,我们班的学生两级分化特别严重,这也可能是我们小地方学校的普遍的问题。我们班的毕业成绩除了几个看得还将就的同学,60分——80分的直接断层——一个都没有,很可悲。所以如果看平均分的话,这个成绩很不理想。我是从初二接的这个班,当时就可以看出两级分化的趋势,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分化就更严重,到初三简直就感觉是,能学的在学,不能学的几乎就自暴自弃了。甚至连平时的作业都懒得做不愿教,对于这类的学生,开始我有耐心劝导他们,慢慢的我也就放弃了。最后就十多二十个交作业。俗话说:一个好老师不应该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我没有做到,所以我还必须努力。不知道老师们是否有什么高招可以传授一二?

在教学方面,我没有什么经验,所以真的就是凭着自己的感觉走。成绩好的同学,一旦讲了什么内容,他们很快就能掌握,所以很多时候他们觉得老师就跟西游记里的唐僧差不多,只是我比他年轻些,还是个女的。而我又不能只顾他们少数人的感受,所以就一锅端——简单的,难得,我知道的,我查到的,我在培训当中学习到的与考试内容有关的,我都讲,看起来似乎没有重点,我就给他们说全都是重点,只有出题人才知道具体要考哪些,所以没有重点,能掌握多少就掌握多少!

另外上初三的课,我觉得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煎熬,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学校的学生一到初三变化就大了,学习态度也也大不如以前,原因就是差生太多,学习风气不佳,上课的时候总是感觉有些同学无所事事,不是摆龙门阵就是干其他的事,有些甚至把桌子敲得叮叮当当的响,人都是有忍耐限度的,老师也是人。刚开始的时候我很是不适应这样的课堂,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我上课的情绪,每要上他们的课之前我就觉得紧张,不知道能否“安全”度过??说笑了,主要是怕自己忍不住犯错。后来慢慢的我找到一个缓解自己情绪的方法:时常想着爱学习的同学,想着他们的前途,想着他们看到老师上课的感受,想着上课爱玩的同学可能真的克制不住自己,他们听不懂也没办法。仔细思考一下,我意识到我的情绪受到各别学生的影响而没有把课上好,我可能会影响到更多的同学。所以当我情绪有些波动的时候我就提醒自己:为了那些对自己负责的同学,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即可。当我的注意力从差生转移到其他学生身上的时候,我发现心情的确好了不少,而且也能做到上课不被打扰,把自己的知识一一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上自习的时候,我会偶尔抽一部分同学回忆一下平时常见单词的运用,短语的运用,句型的运用以及某些语法的运用。我们最缺少的练习就是听力和作文,就只有毕业前一个月训练了一下,我也不知考试结果如何,我也知道这样做不够妥当,不知各位老师有什么好的建议?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店教学心得,今天我是来学习的,谢谢各位老师听完我得讲述,请多多指教!感激不尽!

英语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篇三】

各位老师,大家好!

让我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共同交流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得失。非常荣幸,但介绍经验谈不上,只是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多批评指正。

回顾我短短的四年英语教学经历,感觉并没有什么绝对行之有效的“锦囊妙计”,而且我一直感觉老师与老师之间的知识水平并没有太大的差距,重点是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去表现自己,激发学生,对上好一节课有没有去想办法,有没有时刻给自己提要求,有没有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下面是我在这学期教学中注意到的七个方面。

1、团结协作的教研组。

我认为一个人所取得成就一定多方面综合作用的成果。虽然进入红星路小学教研组仅仅一年时间,但是我感觉我们几位老师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帮带,已经非常有默契。例如,联教课时我和贺老师多次在一起磨课,研究教案,制作课件。彭瑶老师第一次上公开课时,情况不理想,我毫无保留的提出我对这节课的看法,并将我的教案和课件发给她参考,她有一些疑问我们也一起探讨,在轻松的工作氛围中我们共同进步。

2、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乐其道,提高学习兴趣。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上,首先,我从称呼上开始,我喜欢学生叫我“Miss余”,我觉得这样会体现英语教师存在感。私下与学生交流时,我称呼学生也喜欢用一些符合他们特点的昵称,欢笑中拉近距离。其次,我现在批评学生时,比较注意说话的方式,本来我们老师批评学生都是为了他们好,但有时却不能理解咱们对他的好,所以我们要注意自己的批评方式。我相信有一天他一定会明白你对他的良苦用心。除此之外,我在生活上也尽自己所能去关心和帮助学生,学生生病了,多问候一句,有时就是咱们的一句简单的问候让学生与自己的心又近了一步。

3、充分开展小组合作。

我们英语学科知识比较零碎,英语老师都带4到5个班,对学生的监督只靠老师的单枪匹马是不够的,所以,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与监督就显得十分重要,课代表不仅要会收发作业,而且要有小老师的风范,老师不在时能独当一面。除此之外,课代表还要会做老师和班级的桥梁纽带,善于与其他学生沟通,并及时向老师反映班级英语学习的心理动向。小组组长也担任重大责任,一组的英语学习命脉全在组长身上,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学习自觉性的学生而言,所以对于组长的培养,也是我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但是我不得不承认,这点在我所执教六年级的两个班,实施的不够好。

4、做好备课。

先是集体备课,在英语我们经常相互学习,一起探讨每个单元的每节课的上法,甚至小到一个单词的读音的切磋,大到整个学期的的教学计划,我们在共同的讨论中都受益匪浅。除了教学上的相互切磋,我觉得在集备上,我学到更多的是别人老师的经验,把握正确的方向。其次是自己的备课,我的教案,从来都是可以参考以前的备课教案,但从不照搬照抄,因为我现在感觉虽然教的课一样,但每一轮教学的经验和心得不同,学生不同,备出的课也会不同,所以我再忙也会抽出时间备好第二天的新课,整理自己情绪,充分贴切的将自己的性格融入课堂,争取每节课都精神饱满。

5、注重课堂上活跃的氛围。

首先,老师要有饱满的热情,满怀激情地走进教室,要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课堂气氛活跃,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如果一节课一严到底学生会感到很压抑,久而久之便会对你的课堂失去兴趣,甚至还会产生抵触的心理,那就根本谈不上学习效果。在英语中,高年级的语法课是很枯燥的,所以我在讲解语法时,尽量是深入浅出,比如,讲动词单三形式时,学生不知道为啥用does变问句和否定句时动词要重新变为原形,我就说does是照妖镜,一照动词都要变回原形,学生就印象深刻,立刻明白。五年级讲基数词和序数词时,我就上网搜一些顺口溜再做一些改编,让学生更加自然、轻松、愉快的学习知识。在讲解词汇用法时,我一般都是拿班上的学生举例,比如:讲beafraidof时,我举例:我们很害怕周老师。学生都连连点头,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因为我是以真人真事举例,学生都印象深刻,也感觉不那么枯燥无味了。再比如说,我经常会拿一些网络语言与他们交流。例如五年级有个男生非常喜欢插嘴,我就会盯着他说:能不能安安静静地做个美男子。有时我讲到重点内容时,我会对学生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然后请他们连读3遍,所以我的课堂大多数情况下是很活跃的。

6、落实背诵和作业。

英语学科,即使老师课堂教学在出色,也只有40分钟时间,课后的背诵如果不落实,还是很难出成绩,这一点是我们老师的共识,也是最辛苦和让人无奈的事情。我们学校有些孩子基本上都是在托管班学习,不太重视英语学习。我来检查他们每天的落实、每人的落实也不现实,所以我每次上课会选取一部分同学抽查背诵,其他的同学由组长负责。关于作业,我每次批改都是将全对的作业和有错的作业分开摆放,为了督促他们订正,我专门用本子登记不合格的人名单,作业讲解完后,我会对照名单一个个检查和复批,必要时做到人人精讲,加深印象。有时候我也将哪一题错的多统计并记在本子上,保证自己的工作做的细致些。

7、加强家校联系。

虽然身为英语教师,我还是积极加入我所教班级的班级QQ群,与家长的沟通并不奢望家长们能帮我做些什么,特别是我们学校的生源所对应的家长们,但最起码我得让他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我平时还是应该向家长汇报孩子的一些情况,打电话可能太浪费时间或话费,我们可以选择校讯通或是微信,QQ等,这些现代的通讯的方式可能更直观更客观地反映某个孩子的情况。进步大的,退步大的,优秀的,作业情况,上课情况,一有空我就会给家长汇报一下,当然不能只向家长汇报不好的,更多的是汇报孩子每天进步的表现。

篇3:英语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7 月9日, 第一届中美暑期英语教师培训在鞍山一中召开开班

仪式, 经过推荐选拔, 包括我在内的126名来自各县市区的中小学英语教师荣幸地成为第一批学员。在开班仪式完毕后, 我们又参加了外籍教师亲自出题的审核考试, 并最终形成我们的班级和教师队伍。在对教师的介绍中, 我们惊奇地发现这支由9人组成的来鞍任教的北美教师队伍平均年龄已有53岁, 最高年龄的领队教师莎朗已有80岁, 他们的学历层次较高, 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所学的专业涵盖人文、社会、艺术、管理等学科, 大多数人长期从事教育文化事业, 热心中美文化交流。所有的任教教师都具备国际教师资格证, 并完全自愿参加这次培训活动, 在培训前集体签署在任教期间拒绝任何酒精饮料的协议以表示对中国学员的尊重和对这次培训的重视。

7 月11日, 我们的学习生活正式开始, 当踏进教室的那一

刻, 我突然意识到我的角色已发生变化, 在未来的四周里, 我要变成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学生了, 我的导师叫哈里特, 是一位64岁的优雅的白人教师, 她与我印象中的外籍教师不同, 她严肃、认真, 对教学内容一丝不苟, 让我们肃然起敬。课余又与我们交流谈心, 像一位慈祥的大朋友。在与外籍教师以及其他班级学员的沟通中, 我发现所有学员都被外籍教师的教学态度深深感染着。我们是全天上课, 上午3个半小时, 下午2个半小时, 而且培训时间正值夏季的伏天, 是一年中最热最难熬的季节, 我们都深感疲惫, 更何况平均年龄在53岁的外籍教师了。但是他们克服了水土气候的差异, 每天早来晚走, 从来没有迟到过。在授课过程中, 再难熬的天气他们都是站着授课以表示对学员们的尊重, 每节课教师都会准备非常详尽的材料, 每天课后, 教师们都会聚在一起对当天的教学反馈进行分析, 我们每人交上去的作业, 教师都会认真阅读并给出评价或是解决办法。就这样我和所有学员被教师们感动着, 这虽不是讲授知识的一部分, 但是他们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告诉我, 作为一名教师所应该具备的素质、责任感和态度, 我们就这样被潜移默化地感染着。

培训课程设置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听、说能力强化培训。针对学员的业务素质进行提高训练, 其中包括语音语调矫正、语法等内容, 全方位地培养我们的能力。但培训中, 外教灵活的教学模式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与传统的中国教学模式和情况不同, 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教室和课堂, 中国的课堂特点是人数多, 座位通常按次序依次排列, 教室布置也比较简单明了。而外国的课堂人数较少, 灵活性大, 座位布置相对不是那么死板。比如我班就是以导师为中心的半圆式座位, 座位前后都留有足够的空间供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其次每天的黑板内容也都精心布置更新, 比较有新鲜感。在交流中, 外教也幽默地跟我们说, 我们更应该向中国的教师学习, 因为在国外的课堂, 一个班级的学生最多也不会超过30人, 超过20人就需要一名助教来帮助完成教育教学活动。而在中国, 一个班级甚至有70名学生, 只有一名教师就能顺利地完成教学活动, 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在我们眼中, 中国教师都是超人了。从这样的比较中不难看出中外教学模式的差别, 在教学过程中, 我也从中学到不少, 外教在教学中更多的是选用互动比较多的形式, 比如:听录音、朗读、分组讨论、小组汇报、角色扮演、写感想、唱歌等形式。而选用的授课材料也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内容, 使得我们有话可说。在讨论发言的过程中, 外教认真听我们的观点, 并且鼓励我们多说, 而不是纠正口语中的小毛病, 让我认识到学习英语的过程并不是语法, 而是在于不断地积累练习。

课程设置上除了对学员能力培养的课程外, 还有教学法讲座和跨文化交流活动。在讲座中, 我们真正学习了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和方法。首先, 要想教好学, 我们就要从学生抓起, 研究我们的学生, 我们的学生都有哪些类型呢?有听觉学习型、视觉学习型, 以及动态学习型。要想让学生有效的学习就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形式和交流式课堂, 再配以适当的教学手段。英语的教学有很多种, 有单词、语法、阅读、听力等等, 无论是哪种教学, 我们教者都要明确教学的目的要求以及我们的学生在一节课达到什么样的能力等。教法中我们把一节课分成了几个层次, 第一层是语言能力, 其中包括语法、词汇、结构和发音;第二层是交际能力;第三是预测和策略能力, 简单的说就是总结能力。教学中要达到这个目的, 而我们的学生又是多样性的, 教法中就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学生制定我们的课堂内容, 我们的课堂要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满足各种类型的学生的需求。另一重点是教学材料的选择, 教法中强调了几点:第一是材料符合学生的背景知识, 也就是选择学生认知熟悉的内容;第二是学生应对所选材料感兴趣, 有强烈的学习意向, 也就是趣味性;第三是所选的材料要跟所要学习的知识相关联, 有链接关系。学习完教法, 我发现外教对教师能力培训的课堂中正是渗透着这种教学理念和方法, 始终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去交流, 教师给予指导让学生完成语言学习, 形成一种任务型式学习。

跨文化交流活动是学员们最喜欢的活动。外籍教师每周二、四的下午都给自己所带的班级介绍美国的风土人情, 例如中西方的传统节日、中美婚俗、家庭、地理介绍等, 形式以讲座、展示、小品、表演为主, 以电影欣赏、语言游戏、讲故事、音乐律动为辅, 教学方法灵活, 教学内容丰富, 每名学员都参与其中, 乐在其中。

篇4:英语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教师课堂用语;师生课堂交流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059-02

1 引言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不能没有语言,不能没有语言的运用,语言是传播信息的工具,可以说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生存能力和社会行为。现代语言学发展到20世纪,出现了极其显著的特点,在继续对语言的本体结构规律进行研究的同时,又特别关注对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的研究,重视对语言的使用规律的探讨。于是,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语境学、言语交际学、现代修辞学等学科纷纷勃兴,给语言科学的研究领域带来了一片新气象。Steven A. Beebe, Susan J. Beebe and Dianna K. Ivy:我们所使用的语言对我们的交际效果和所建立的交际关系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用语(Teacher Talk)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职业语言,也是教师基本素养的重要体现,它的水平高低不仅反映在教学效果上,也影响着学习者的多方面能力。英语课堂教师用语(English Teacher Talk)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英语课堂上师生之间开展有效的交际活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以及改善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简练、清晰、形象、生动、文雅并且有适当风趣的英语课堂教师用语,以及随着教学内容抑扬顿挫、高低快慢起伏变化的语音语调,可以吸引并感染学生,使英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吴春秀, 2009)。

本研究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展开,首先是对大学教师的课堂授课全过程进行观察录音、录像,整理课堂习惯用语并将其归类制成调查问卷,向教师和学生发放,收集他们对课堂习语使用的反应资料,分析得出结果。本篇文章主要是对总结出来的教师课堂习惯用语编辑成问卷并分别发给学生和老师的进行分析归纳。

2 研究过程

2.1 研究对象:本研究的被试来自广西师范大学英语教师和非英语专业的在校本科生。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100份,收回问卷90份,有效问卷69份;教师问卷50份,收回问卷39份,有效问卷31份。

2.2 研究方法:首先任意找出两个文科班,两个理科班进行听课录音,随后对课堂录音进行归纳整理,整理出教师课堂习惯用语,制作成李克特量表向师生发放问卷,回收整理分析相关数据,得出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2.3 调查方式:学生卷在争得教师同意后课前发放,下课时收回问卷。数据输入电脑后用spss19.0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在教师集体开会时发放发放调查问卷,会完收回问卷。数据输入电脑后用spss19.0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3 研究结果

运用SPSS19.0分析软件对简单随机抽样的67份调查问卷(36份学生卷、31份教师卷)进行了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

结果表明:见表1

表1 Test Statisticsa

从上表可以看出,教师样本和学生样本来自的两独立总体的均值有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03、0.045、0.018均小于0.05)。这说明师生在对于课堂上使用组织用语、提问用语、反馈用语的看法有明显不同。

表2 Test Statisticsa

课堂组织用语中,师生对其中4句的使用看法显著差异,分别是I will ask someone to do something(read the text, say sth. etc.) Just have a try(any volunteers) Let’s come to the next one Ready?而对于另外4句(Now put up your hands I’ll give you 10 minutes to prepare Understand?如果有什么问题下课再说。)则看法一致。课堂提问用语中,师生只对其中3句的使用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分别是What’s your answer? Finish? How to say? 而对于另外5句(What does it mean here? How about your answer? Who can give the answer?Can you? 懂了没有?)的看法没有显著差异。课堂反馈用语中,师生对其中5句的使用看法都有显著差异,分别为OK Yes That’s right. Very good. Great.剩余3句的使用师生的看法一致(Yeah. 对,好)。

4 结论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与分析,可得出结论:对于那些会影响课堂交际的习惯用语教师应尽量注意改良那些习惯用语或者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课堂教学意愿,作为学生要积极适应一些老师的课堂用语,因为一些老师已经习惯这种或那种表达方法一时间无法改变。总之,最终希望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能够配合默契,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Steven A. Beebe, Susan J. Beebe and Dianna K. Ivy, Communication: principles for a lifetime [M].United States: Massachusetts, 2001

[2] 岑运强 言语交际语言学(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 科恩(美)课堂语言能力评价——圣智英语教师丛书[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4] 黄晓钟等 传播学关键术语释读[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5] 茅海燕,罗立新 教师言语表达学[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

[6] 斯蒂芬·李特约翰,凯伦·福斯 Theories of Human Communication[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7] 魏丽杰,魏丽华 教师言语艺术[M]. 山东:济南出版社,2004

[8] 沃纳·赛佛林,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5版21世纪新闻传播学基础教材)[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9] 吴春秀.英语课堂教师用语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09(8):127-128

[10] 赵毅,钱为钢.言语行为学作[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篇5:小学英语教师工作经验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我们三年级很高兴能在这与各位老师一起交流经验。我们把一年来的一些做法说给大家,希望对即将对教三年级的老师有所帮助。

我们年级的老师首先通读了教材和教师用书。每次备课,我们都认真阅读教参,合理使用教学用书,但仅作参考,仍独立备课,而且独立备课之后,备课组集体评价,调整、修改教案,(我们的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合作的组。备课)在集体备课修改后,再走进课堂。A、B、C、D板块要合理整合,可参考教师用书上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A是起始阶段,我觉得可以这样做:

1、让学生适应英语课堂。我觉得第一周很重要。首先,老师要很快的让学生适应课堂,适应老师的口令或动作。如:老师说到let’s cheer的时候,学生就能很快的拍手,说到Read after me.的时候,学生就能知道是“跟我读”等类似的口语。我还认为老师在第一周就可以把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 /How are you?/ stand up. Sit down, please. 等功能性的语言进行提前教学,而不受单元限制。

2、用歌曲的方法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3A的歌曲还是比较多的,我觉得教师教字母的时候就可以提前把字母歌教下去,在歌曲中仍要注意强调、纠正学生的发音。

3、注意教学的重难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我觉得3A教材每一单元都有衔接。当老师每节课都有渗透时,后面的单元就相对简单。比如Unit 5 How are you? 老师在开学第一周就可以教会学生,到Unit5 的时候只要新授 Not bad. /Not so good. 3A里我觉得比较烦的是Unit 7- It’s nice.和 Unit11- A boy and a girl.内容比较繁琐,特别是his,her等,学生不易弄清。这就需要老师循环反复的教学。

4、有效的机械操练必须是快节奏的操练,有时一个单词在一个学生身上需要一分多钟,浪费了课堂时间。这就需要老师很好的把握课堂,组织好教学。

5、单词采用拼读教学法,避免死记硬背。三年级的单词大都符合读音规则,培养学生见词读音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记忆单词。

6、对教材的适当的拓展。在实际教学中,适当地补充教材有相当好的作用。对于有能力的学生来说,能最大空间的发挥他们的能力,开发潜能。如,3A颜色和水果那两个单元,教师补充一些词如purple, pink, grape, 组词red apples, purple grapes, pink peaches. 这样既是对教材的拓展,也是单元整合的一个体现。

接下来,我讲一下对学生的评价。我觉得应该做到:

1、不可淘汰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单词认读,课文朗读。

2、对每一个学生可有不同的标准,注意学生的性格发展,让学生有创造地学习。

3、不吝啬表扬,哪怕是一个Good. 学生都会信心倍增。

最后,讲一下我个人认为做得比较有用的地方。

1、课堂奖励机制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英语,学习热情很高、兴趣很浓,表演的欲望也很强,有时激动起来,课堂就会显得乱哄哄的,不好控制,尤其是对话课。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我们对学生合理进行了分组。每次上课时都随身携带一些小贴图。在教学新单词时,对学得快、发音准、记得牢的学生随时发给一个小贴图;对一些上课专心听讲、遵守纪律的学生随堂发给一个小贴图;对于作业认真、书写规范的学生给在作业本上及时贴上一个小贴图;对于学生情景对话中表现好的小组每人奖励一个小贴图。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发现这种做法大大激励了学生能够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做好作业、主动参与学习、大胆质难问疑。也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小小的一张贴图,给孩子带来的是学习的乐趣、参与的激情和成功的喜悦,同时带给老师的也是一份欣喜、一份充实。

2、培养有能力的课代表。我的英语课代表有好多个。有专管作业的,负责每天作业的收齐与统计;有专管领读的,每天的早读课有领读课代表负责,领读课代表要在我面前朗读过关;有专管纪律的,早读课时督促每一个学生认真朗读。

3、利用每天的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自由编对话,上台表演;也可以让学生做小老师,模仿我每次上课的口令,Class begins.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 Sit down, please. Thank you./ OK./ All right.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4、成立“一帮一”小组。我们学校的宗旨是: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对于语言能力较差的学生,我会安排一个学得好的学生和他坐一位,辅导并督促他完成每天的作业、背书与默写。

5、每节课的free talk ,我会尽量把所学的句型快速地与学生交流,学生就不易忘记旧知。所以,一学年下来,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单词会拼背,简单的常用句型会正确使用。

以上的做法,其实我们大家都在做的,但我认为持之以恒很重要。 在今后的教学中,会继续潜心钻研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整合和拓展,努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篇6:小学英语教师读书交流会发言稿

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这句话表达了读书的必要性。的确,阅读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获得丰富的知识;读书,可以引导我们理解,学会做人;阅读还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书籍的世界里,你可以领略浩瀚的世界,领略壮丽的山川,可以了解文学的历史,诗歌的诗情画意,可以回味古代的悠长,展望未来的壮丽!

虽然我们不能测量自己生命的长度,但阅读可以扩展我们生命的宽度,读一本好书造福于人,也许是一种生命的扩展。

一家海外媒体曾发布过一份读书报告,称美国人平均每人每年读21本书,而日本人平均每人每年读17本书。在中国,只有不到3本书。这些数据确实值得深思。

作为小学生,我们正处于阅读和学习的黄金阶段,我们应该和好书交朋友。只要适合自己的书就应该仔细阅读,只要有书,就应该留下身影。

也许有些学生会说:“我的作业很忙,时间很紧,没有时间看书。”或者,“等等,玩一玩,读一读。”但是同学们,明天有多少,明天有多少,少读还是不读,到最后,只能是时间一去不复返,空腹而归。

因此,在此我们想借此机会向大家发布“六一”阅读倡议:1、每天坚持读书一小时;2、每天坚持朗读一篇美文;3、每天积累一句名人名言或一个成语;4、每天积累一句优美句子;5、每周坚持写一篇读后感;6、每月坚持读一本好书。

同学们!起跑在今天,收获在明天,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书,读好书,真正享受读书的乐趣,做一个快乐的读者。我们的生活将因为阅读而精彩,我们的校园将充满书和更美丽!

篇7: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教科室安排我今天做一交流,说实话,底气甚是不足。我是xx年才到xx小学,至今也才第四个年头,今年自己又面临着人生的另一个大问题,所以,真正做教科研这一工作,也才短短的三年。跟在座的好多经验丰富的同事相比,我自惭形秽。今天既然是交流,那我也就闲话闲说,来回顾总结一下我自己这三年中的教育科研成长之路。我把我的三年,分为了三个阶段:重新认识教科研的初出茅庐时期、渐入佳境的成长进步时期、纠结困惑的科研瓶颈时期。当然,最近只能属于整修待发的平稳过渡期吧。

一、初出茅庐重识科研

每一所学校都是一座神秘的花园,而它的源头活水就是教育科研。刚踏进xx小学的那一刻,我就发现,这是一所真正具有浓郁科研氛围的校园。在一次次的青年教师读书写作交流活动中,学校领导及各位同事的话语,无不充斥着一个话题:教育科研成就教师个人发展。成长在这样一个大情境下,我也慢慢意识到,新生代的年轻教师,要想成长的更快,不光要教好书,更要多学习,多思考,多研究。

当然,万事开头难,还记得第一次写科研论文的情景。因为读的是师范专业,大学期间也需要写各种教育教学论文,所以,在我的初始印象里,教科研就跟大学时期一样,需要引经据典,古今中外的各种文献都得顾及,以“专业性强”来展示自己研究的可信度和高品质。所以在接到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撰写教育论文的那一刻起,我就投身到挖掘各类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研究基底中去,同时,在学生中轰轰烈烈的开展着做调查问卷、做个别访问等采集数据工作。殊不知,在我费心费时费力提高我的科研“档次”时,完全忽视了“教育教学”这一教师教科研最最实在的主题。

所以,我的第一篇论文《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内部动机的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无疾而终了。幸好,当时教科室的柯老师及时指出了我的不足,并给我指明了教师教科研与大学生做教科研之不同,还跟我分享了县里市里很多优秀教科研成果。如一记春雷般,在懵懂中,我重新认识到了何为教科研,做教科研该何为。

二、成长进步渐入佳境

随着教学工作的不断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发现,教科研就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工作,需要兴趣、热情,更需要时间和执着的毅力。要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创新型、科研型人才,就得不断地学会学习,博采众家之长,关注细节善于思考,剖析得失务求实效。进入龙川,我们就被引领着开垦了教育博客这一平台,特别是在第一次的沉重打击之后,我也开始慢慢关注上了写作。有所思所想,便在我的教育博客上有所记。一段时间之后,我不再写一些闲暇絮语,而是开始有意识的往自己的研究方向上去写,教学中的一些新思路、新举措、新发现,都一一记录下来。这样的转变,让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也更加有方向性的多去思考。

随着一篇篇教学记录的诞生,我的教研成效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每一次的论文评比,我只需要从博文中提取素材。内容素材的充实,给我的论文增色了不少。每年我都必写的是教育论文、教学论文、小班化论文,还有小课题,除了第一次的失败,其余的虽然获奖等级不是很高,但在全县乃至全市范围类的论文评比中获奖率都极高,这些微小的成绩,当然都归功于日常点滴的有意识的积累。

三、科研瓶颈纠结困惑

一件事情,做久了,习惯了,新的问题貌似也会随之出现。经历了教科研的些许精彩渐入佳境之后,我也就遇到了教科研瓶颈期。不知是不是自己上一年带了毕业班的原因,压力比较大,亦或是自身内在的惰性使然,在论文及小课题的书写方面,从内容、框架、言辞运用及写作质量上,都有了一定的局限性,越来越觉得一成不变,难有突破点。特别是提交论文密度比较大的时候,更是觉得前路漫漫、纠结困惑,真正体会到了如挤牙膏般做科研,想新思路、新方向的痛苦。

分析原因,发现自己确实在一段时间内在挖掘新事物新切入点上,在创新性思维上,都做得不够,所以以致停滞不前了。人,要有经历,有新鲜感,才能有故事,作为学校一名专职的英语教师,天天跟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孩子在打交道,学术观点的碰撞、科研灵感的激发应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可见,浮躁的心,让我一时蒙蔽了发现美好“风景”的双眼,模糊了思考探究的大脑,也停歇了善于记录点滴的双手。于是,纠结之于,我一直努力尝试着通过看《于丹论语心得》来抚慰心灵,看《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来学习写作经验,观摩优秀教师的精彩课堂来提升自我素质,接受外出培训来充实自我水平,等等。

差不多一年的徘徊,这一年我又正赶上特殊时期,感觉距离当初对教育科研的那份热情稍稍远离了些。“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教学工作的长河向前滚滚奔流,问题常新,故而科研亦常新。都说,人不管做什么事,坚持,定能集大成。我还远远不到十年,却已处在休整期,所以我更加不会遗忘教育科研曾经带给我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仍会坚持着我的信念,“发现就是进步,总结就是提高”。继续做一个学习者、思考者,用研究的眼光去观察发现问题,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分析解决问题,让自己能有更多跟深厚的基础素材积累,为明天的积跬步而成千里做好准备。

篇8:英语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一、引言

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课堂互动的重要形式,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课堂提问同样占据重要地位 (Nunan 1991) 。Tusi (2011) 甚至发现高达70%的二语课堂话语会涉及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目前, 国内外对英语课堂提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提问类型 (胡青求、埃德·尼克森、陈炜2004;金玉石2009;Tan 2007;薛玲2010) , 教师等待时间 (Feldman 2003;Bond 2007;Ur2000) , 问题指向对象 (Tan 2007;薛玲2010) 和教师反馈方式 (Chaudron 1988;Nunan 1991;施雪飞2010) 等问题。研究上述问题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是研究新手教师和经验/专家教师教学的不同。关于教师课堂提问, 目前也有研究关注新手教师和经验教师的不同 (杨欣2006;郑友富2009;夏章洪2010;罗晓杰、王雪2011) 。然而, 目前的相关研究多对教师提问的数量和类型等进行描述, 不清楚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的提问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而且当前研究对教师反馈策略的探讨也不够。本文报告的这项关于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课堂提问的实证研究弥补了上述不足。在报告本研究前, 我们先综述课堂提问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文献。

二、文献回顾

(一) 理论基础

语言课堂教师提问的重要性至少有两方面的理论支持:一是心理认知论下的互动假设 (Long 1996) ;二是社会认知论下的社会文化理论 (Lantolf 2011) 。

首先, 课堂提问涉及师生互动, 从心理认知的视角看, 互动可以为语言习得提供条件。具体来说, Long (1996) 的互动假设认为, 语言学习者与操母语者或者与语言水平较高的学习者的互动中包含意义磋商, 引起互动修正的意义磋商可以促进语言习得, 因为这种意义磋商融合了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选择性注意和可理解性语言输出。换句话说, 互动能够促进语言习得, 是因为它可以同时满足语言习得的三个必要条件: (1) 可理解输入假设, 认为语言学习者必须接触略高于自己当前水平的语言输入才能习得语言 (Krashen 1985) ; (2) 注意假设, 即, 语言输入中被注意的内容才可能被习得 (Schmidt 1995) ; (3) 可理解性输出假设, 认为迫使二语学习者更准确、更连贯、更恰当使用语言, 才能提高其语言能力 (Swain1995) 。而且, 从教育的角度看, 课堂提问可以为能力不够、自信不够或者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 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 从而使外语水平得到提高 (Ur 1996) 。

其次, 从社会认知的角度看, 课堂提问也是重要的语言教学手段。具体说, 在Vygotsky (1962) 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 人类的认知发展包括语言学习都是以社会互动为中介的 (Lantolf 2000;Lantolf 2011) ;语言是最重要的中介工具。Vygotsky认为, 学习发生在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 即, 学习者在成人的指导下或与能力较强的同伴的合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之间的差距 (1978) 。伍德等人在1976年最先提出了支架理论, 该理论认为, 有效的教师-学习者对话形式的互动可以帮助学习者完成其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支架学习方式, 因为和任务相关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能够让教师及时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 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有效调整教学并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

(二) 相关实证研究

目前, 关于二语课堂教师提问的研究按照研究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教师的单一研究;二是比较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差异的研究。两类研究都关注提问的类型、提问后的等待时间、提问的指向对象和教师反馈等问题, 但与前者不同, 后者对教师反馈的关注还不够。我们先综述第一类研究的发现。

在对教师的单一研究方面, 关于提问的类型, 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方式。比如, Nunan (1990) 区分了低层次和高层次认知问题;Long&Sato (1983) 区分了反馈性和认知性问题。其中, 反馈性问题根据作用又细分为理解检测、信息澄清和信息确认性问题;认知性问题又分为参考性、展示性、表达性和修辞性问题。实证研究进一步发现, 二语课堂教师提问的类型不均衡, 展示性问题远远多于参考性问题 (Long&Sato 1983;胡青球等2004;金玉石2009;薛玲2010) , 低层次认知问题多于高层次认知问题 (Tan 2007;薛玲2009) 。

关于提问后的等待时间, 研究发现教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经常是不充分的。Feldman (2003) 认为, 学生至少需要3秒钟才能理解一个问题, 应该给学生3到5分钟的时间来思考, 以激发学生高层次的思维, 提高学生语言产出的数量和准确性。Ur (2000) 也发现把等待时间延长几秒可以激发更多的学生来思考和讨论问题。Bond (2007) 在探索最小化课堂管理问题并最大化学生提问策略时提出, 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水平进行恰当的提问, 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等待时间, 并且增加后续问题。国内相关研究也发现在课堂提问中, 给予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往往不充足, 比如, 胡青球等 (2004) 发现大学英语教师提问后平均只给5秒钟的等待时间。

关于提问的指向对象, Nunan (1991) 提出了四种情形:点名回答、集体回答、自愿回答和教师自己回答。实证研究表明, 课堂提问的指向对象主要是学生集体回答或者教师点名回答, 教师通常不能给予每个学生公平的回答问题的机会 (Tan 2007;薛玲2010) , 提问的指向主要集中在教室的前面和中部, 分别占到了53.3%和33.6%的频次 (胡青球等2004) 。

教师反馈作为Sinclair&Coulthard (1975) 提出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反馈 (即, IRF/initiation—response—feedback) 模式的最后一步, 是对学习者表现的评价。反馈有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两种形式。积极反馈策略主要包括简单赞成、扩展或延伸、评价, 消极反馈主要指教师纠错。研究表明, 积极反馈能促进学生学习, 而消极反馈阻碍学生的语言习得 (Chaudron1988;Nunan 1991) ;实际课堂中, 教师的积极反馈比消极反馈要多, 积极反馈可以占到反馈总数的70.9% (胡青球等2004) ;但大部分教师倾向给予简单赞成, 不能给出有效的评价和建议 (施雪飞2010) 。

现有的探索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提问差异的研究已经发现两者在上述方面的诸多不同。目前的发现包括:1) 经验教师所提参考性问题的数量和高层次问题的数量都多过新手教师 (杨欣2006;郑友富2009;夏章洪2010;罗晓杰、王雪2011) ;2) 对于提问技巧, 经验教师多用提示, 而新手教师多借助重复和翻译 (夏章洪2010) ;3) 在问题指向方面, 经验教师多采用全班回答和指定学生回答, 而新手教师倾向于自己回答或让学生主动回答 (夏章洪2010) 。除了上述较一致的发现外, 目前的研究也存在有争议的发现。比如, 杨欣 (2006) 发现经验教师的课堂提问数量多过新手教师, 而郑友富 (2009) 恰恰相反, 发现新手教师的课堂提问频次多过专家型教师。另外, 目前有关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的研究只对二者的差异进行了描述性论述, 不清楚其差异是否达到显著的程度, 而且相关研究对教师反馈的关注也不够。

因此, 基于以上现状和不足, 本文报告的研究将为先前的研究发现提供进一步的佐证, 并弥补之前研究的不足。本研究所探讨的问题具体表述为:高中英语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在提问的问题数量、类型、提问策略和反馈策略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若有, 其显著差异体现在什么地方?

三、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广东某高中的两位英语女教师Serena和Janet (皆为化名) 。其中, Serena, 30岁, 在该高中任教5年, 之前在某英语培训机构任职2年;Janet, 23岁, 刚从某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毕业, 在该高中任教不足一年。我们把两位教师分别看做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两位教师都任教于该高中的一年级, 所任教班级为平行班。Serena所教班级有54个学生, 包括20名女生和34名男生;Janet所教班级有58个学生, 包括38名女生和20名男生。两个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大部分学生处于中低水平。Serena的班上有不少体育特长生, 所以男生比例更大, 而且Serena班上的课堂气氛比Janet的班级要活跃。

(二) 数据收集

参照先前的研究 (Tan 2007;杨欣2006) , 本研究主要运用课堂观察、课堂实录和采访来收集数据。数据收集的步骤如下:1.我们首先分别观察了两位教师所教同一单元的三节英语阅读课, 每节课持续40分钟。我们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作了观察笔记, 并获得教师允许, 对六节课进行了录音。2.完成全部课堂观察后, 随即分别对两位教师进行了采访, 并把采访内容录音。采访共涵盖下述6个问题:对教师提问有哪些了解;上课前是否提前准备所提问题;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或促进教学过程;怎样评价自己课堂提问的效果;希望得到怎样的学生反馈;以及怎样改善提问策略。3.之后, 我们邀请两个班上的各5名学生进行了小组采访, 请学生自由畅谈对教师课堂提问的感受及建议。

课堂观察和课堂实录主要用来回答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怎样的差异;对教师和学生的采访主要用来辅助分析和解释本研究的发现。

(三) 数据分析

把所有的录音资料逐字转写后, 我们根据研究问题对数据进行了如下分析:

1. 识别问题并对问题类型编码

Ur (2000) 把问题定义为教学环境下以疑问形式出现并具有疑问功能的旨在激发学习者口头反馈的教师话语。我们先根据Ur (2000) 的定义识别出教师所提问题, 然后采纳Long&Sato (1983) 的问题分类模式, 把所识别问题分为程序性、展示性和参考性三类并进行编码。三类问题的定义如下:

a.程序性问题:和课堂管理相关的问题;如, Can you open your books?

b.展示性问题:要求学生回想之前教师已知道答案的问题;如, What is the title of this unit?

c.参考性问题:要求学生提供自己的知识、意见或者观点作为答案的问题, 通常以疑问词why和how开头;如, Why do you think money is important?

2. 识别教师的提问策略并对提问策略编码

本研究中教师的提问策略指教师提问的指向对象和等待时间。根据Nunan (1991) 提出的四种问题指向方式, 我们把教师的提问分为点名回答、集体回答、学生自愿回答和教师自己回答四类并编码。对于等待时间, 我们分析了两位教师各5分钟的教学片断, 利用课堂录音的计时, 计算出5分钟内教师提出每个问题后允许学生反应的时间。

3. 识别教师的反馈策略并对反馈策略编码

借鉴文献 (Chaudron 1988;Nunan1991) 的反馈策略类型, 我们从本研究两位教师的教学中识别出七类反馈策略:简单赞成、扩展或延伸、评价、无反馈、简单赞成+扩展延伸、简单赞成+评价、扩展延伸+评价。

最后, 我们统计了每类问题的频次、指向对象的频次、平均等待时间和每类反馈策略的频次, 并用卡方检验验证了两位教师在上述指标的分布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显著性水平设定为p≤0.05.

四、结果与讨论

我们从提问数量和类型、提问策略和反馈策略三个方面报告并讨论研究结果。

(一) 教师提问的数量和类型

表1和柱形图1分别列出和展示了两位教师提问的总量、所提每类问题的数量以及所提每类问题的比例分布。数据显示, 三类问题中, 两位教师所提的展示性问题最多, 参考性问题最少;经验教师Serena所提问题的总量和对每类问题的运用都比新手教师Janet多, 但是两位教师所运用的三类问题在比例分布上并没有显著差异 (卡方值=0.295;p=0.863;df=2) 。

首先, 从提问类型看, 两位教师运用最多的是属于低层次认知范畴的展示性问题, 运用最少的是属于高层次认知范畴的参考性问题 (Cotton 1983) 。这印证了之前关于二语课堂提问展示性问题多于参考性问题 (Long&Sato 1983;胡青球等2004;金玉石2009;薛玲2010) , 低层次认知问题多于高层次认知问题 (Tan 2007;薛玲2009) 的发现。当然, 这一发现也和我们观察的课型有关。具体来说, 我们观察的都是阅读课, 展示性问题是检查学生课文理解的最佳方式;而且, 两位教师在采访中都提到展示性问题可以鼓励学生浏览或细看阅读教材, 更简单直接地获取答案。然而, 参考性问题需要学生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心理加工, 产出逻辑清楚的理性证据来支撑答案, 属于难度较大的问题类型, 两位教师用的都较少。

其次, 两位教师相比较而言, 经验教师总体的提问数量要多于新手教师, 这也证实了以往的发现 (杨欣2006) 。我们对两位教师的采访解释了产生这一不同的原因。我们的采访发现, 经验教师Serena对于课堂提问非常重视, 她认为教师提问是教师应该做出的重大选择, 是激发学生思考的好方式, 她在课前会计划好课堂的提问。与Serena不同, 尽管新手教师Janet也意识到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但她很少为提问做准备, 而且Janet在采访中提到, 由于不清楚学生的知识欠缺, 她在很多情况下很难进行课堂提问。

另外, 经验教师采用了更多的参考性问题, 而新手教师采用了较多的程序性问题。这说明, 经验教师在如何激发学生开放性思维方面做得比新手教师要好, 而新手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更多的课堂管理控制, 试图通过程序性问题, 掌握课堂节奏, 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 教师提问策略

1. 教师提问的指向对象

表2和柱形图2分别展示了两位教师课堂提问指向对象的频次和比例分布。

数据显示, 两位教师都倾向于把全班同学作为提问的指向对象, 因为她们课堂上的大部分问题都是要求学生集体回答 (经验和新手教师分别达68.4%和62.1%) 。这和之前的发现一致 (Tan 2007;薛玲2010) 。要求学生集体回答的原因在于, 集体回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情感, 并且节约课堂时间 (Nunan 1991) 。而且, 集体回答尤其适合回答展示性问题, 因为教师可以迅速从学生那儿得到简短的答案。当然, 太多的集体回答可能会隐藏学生真实的课堂学习情况, 因为一些学生可能会假装知道答案;另外, 集体回答有可能阻碍学生个性化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然而, 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相比较而言, 前者采用了更多的自愿回答 (18.0%) , 后者使用了更多的点名回答和教师自己回答 (分别为16.8%和15.8%) , 而且卡方检验表明, 两者在提问指向对象上的分布差异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意义 (卡方值=19.385;df=3;p=0.000) 。这种不同说明, 经验教师更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 这和经验教师提了较多的参考性问题一致, 因为要求学生自愿回答更适合参考性问题;而由于新手教师在调动学生自愿回答问题方面的技巧还不够, 为了节省时间, 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更多采用点名回答和自己回答的方式。我们在采访中也发现, 新手教师更倾向于依赖好学生来回答问题, 或者自问自答, 以节约时间, 并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2. 教师提问后的等待时间

在5分钟的教学片段中, 经验教师Serena共提了11个问题, 包括10个展示型问题和1个参考性问题;10个展示型问题的等待时间为0-10秒, 平均为3.4秒;1个参考性问题的等待时间为4秒。新手教师Janet在5分钟的教学片段中共提了7个问题, 包括2个展示型问题和5个参考性问题;2个展示型问题的等待时间分别为8秒和13秒, 平均为10.5秒;5个参考性问题的等待时间为1-14秒, 平均为5.2秒。

整体看, 两位教师所给的等待时间都不均衡。比如, 在提问展示型问题时, Serena最短的等待时间是0秒, 最长的是10秒;同样, 在提问参考性问题时, Janet最短的等待时间是1秒, 最长的高达14秒。而且, 两位教师在给予等待时间时并没有区分问题类型。具体说, 两位教师给予某些展示型问题的等待时间比给予参考性问题的还长, 对Serena来说, 可以是10秒和4秒的差距, 对Janet来说是13秒和1秒的差距。

两位教师相比较而言, 新手教师Janet比经验教师Serena给了学生更长的等待时间。这和前人的发现正好相反, 因为之前的研究发现经验教师比新手教师更有耐心, 会给更长的等待时间 (杨欣2000) 。本文的发现从对教师的采访中得到了解释。在参访中, Janet坦诚地说, 自己在课堂提问方面不是很有技巧, 所以会给出较长的时间等待学生回答。而且, 尽管两位教师都不能区分不同问题类型相对应的等待时间, 新手教师在这方面更显稚嫩, 因此对问题的等待时间会更长。

基于对学生的采访, 我们发现学生希望获得更多的等待时间来思考问题。他们表示, 如果所提问题很难的话, 希望教师允许进行小组讨论, 以保证更多的等待时间。两位教师也认为, 恰当的等待时间对于激发学生的积极反应很重要, 同时, 她们也承认因为担心课堂时间不够, 所给的等待时间比预计的要短。当然, 等待时间除了受制于问题类型外, 还受问题难度的影响 (Orstein1995) 。不管怎样, 适时多等待几秒钟可以激发学生更多更深入的思考 (Ur 2000) 。

3. 教师反馈策略

如表3所示, 两位教师共采取了七种反馈策略, 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有三种, 分别为简单赞成、扩展延伸和无反馈。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所用七种反馈策略的分布 (如柱形图3所示) 存在很大差异, 经验教师运用了较多的扩展延伸和无反馈, 而新手教师运用的简单赞成比经验教师要多。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 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的反馈策略分布差异达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水平 (卡方值=13.119;df=6;p=0.041) 。

五、结语

本研究探讨了高中英语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课堂提问的差异, 数据分析表明, 二者确实存在差异, 而且某些差异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意义。具体说, 本研究发现:1) 尽管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所提不同问题的比例分布没有显著差异, 但经验教师提问的总量和所提每类问题的数量都比新手教师多;2) 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提问的指向对象分布有显著差异, 经验教师使用了更多的学生自愿回答, 而新手教师运用了更多的点名回答和自问自答;3) 提问后, 新手教师比经验教师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4) 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所用的反馈策略分布有显著差异, 经验教师多用扩展延伸, 而新手教师多用简单赞成。

如前所述, 本研究关于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提问数量以及提问指向的发现证实了先前研究的结果, 而且本研究还通过卡方检验发现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提问类型的比例分布没有显著差异, 但二者提问指向对象的分布有显著差异。另外, 作为对先前研究不足的弥补, 本研究还发现了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所用反馈策略的倾向性及其所用反馈策略在分布上的显著差异。

当然, 本研究只是对两位教师的个案研究, 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 由于样本所限, 我们只对两位教师所提问题的分布、指向对象分布和反馈策略分布做了卡方检验。将来的研究可采用大样本, 用更缜密的统计方法验证本研究的发现。另外, 本研究也没有考虑教师的性格和教学风格等因素对课堂提问的可能影响。

上一篇:项目部跟施工队的合同下一篇:仓库管理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