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诗鉴赏

2024-07-26

情诗鉴赏(通用6篇)

篇1:情诗鉴赏

写景抒情诗鉴赏

【学习目标】

1、提升学生阅读理解写景诗歌的能力

2、学会分析并概括画面特点(意境特点)

3、能够分析并鉴赏景物描写的方法技巧

4、了解情与景的关系,并能够独立分析。【学习重点】目标2、3、4 【学习难点】目标2w。w-w*k&s%5¥u 【课前预习】 【知识架构】

写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一.古典诗歌中写景的方法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但写景因抒情的不同而方式各异,常用写景方式有:

1、正与侧的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2、动与静的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3、声与色的结合

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4、虚与实的结合

‚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如‚愁‛是虚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实的,古诗词常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怀,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的境遇和况味。同学们在鉴赏时要注意诗中哪是实、哪是虚。以及诗人着意要表现的是实还是虚。弄清了这几点才能准确把握它们的关系。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如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诗中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5、点与面的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臵,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指出一点,隐括全面。

6、远与近的结合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7、白描手法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月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写景是诗歌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的写景就要从诗人写景的方式入手,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景物中所寓含的诗人的情感。鉴赏景物的角度

1、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1)空间角度

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2)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诗人写景时,除安排顺序外,总要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最常见的是一些抒情方式和描写方式,前者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后者如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或以虚写实),这些手法是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需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的。王昌龄《送魏二》前两句写实景,是送别时的环境描写,后两句虚景,想象别后的情景,虚实结合,扩大意境,深化主题。表现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精彩,赏析时当然不能错过了。

3、从诗歌的结构特点角度赏析

古诗讲究起承转合,词一般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议论,如果一首诗词没有按一般规律写作,那在结构上就会有自己的特色,鉴赏时需要对这方面的特点加以分析。或一句一景,或句句写景,或景语作结,或前后照应好,结构严谨。这些都是诗歌结构方面的特色,是赏析时容易忽略的,我们一定要有结构观念,从结构角度鉴赏诗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前面提到的王维的《田园乐》,依次写了红桃、绿柳、落花、啼莺,一句一景,并且‚落花‛照应‚桃红‛‚莺啼‛照应‚柳绿‛,使诗歌结构严谨,这一点同样可以成为这首诗写景的一大亮点,而不应只看到它色彩方面的特色。

4、从锤炼字词的角度赏析

古人写诗非常注重字词的锤炼,留下了如‚一字师‛的佳话,‚推敲‛的故事,鉴赏时抓住这些运用传神的字词,可以了解所写景物的特点,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感情,甚至可以了解一首诗的结构特点。‚昨夜一枝开‛‚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遥看瀑布挂前川‛……诗句中都有运用传神的字眼,这些字眼的运用,把整个景物都写活了,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一个字就惟妙惟肖的再现了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鉴赏诗歌怎能把这些遗忘呢?

5、从修辞手角度赏析

文学作品描写景物离不开修辞的运用,修辞能把景物写活,古典诗歌也不例外,写景诗句中同样也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互文、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不仅能形象生动地再现事物的特征,而且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作者感情,也能使诗歌语句整齐,体现音乐美。鉴赏时同样不能忽视修辞的欣赏。‚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写景的诗句只能从修辞的角度探讨其妙处,探讨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看到写景的诗句如果能从以上五个角度赏析,那么,一首诗就能读懂,读懂诗句不管从哪个角度发问,都可以自如地回答问题。

当然,欣赏诗歌写景的角度还有其它,无论从哪种角度入手,都要注意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一是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技巧写景的,这些技巧的效果怎样;一是作者借这些景物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方面都必须具体阐述,才能恰到好处的回答提出的问题,才能多角度的赏析写景特色,才能写出全面准确的赏析文字。写景诗鉴赏方法 1.知作者。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2.析物象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所以,准确把握了山水田园形象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3.看表达

①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远近、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

② 描写景物的技巧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点面结合 虚实相生(化虚为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拟人

4.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5.明主旨: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渴望归隐 向往田园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远离尘俗 闲适

6.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7.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写景诗特征】

这类诗歌,或勾勒意境,或写景言志,或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

1.思想内容方面,如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方面,如借景抒情、白描、衬托(正衬、反衬)、对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移情于物、浓墨渲染……

3.语言特点方面,如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常用术语】

1.常用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寄情于景、借古抒怀、对比、映衬烘托、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乐”景反衬“哀”情等。

2.意境特征。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3.诗歌中常见感情。

⑴感情基调:迷恋、忧愁、愁苦、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压抑、沉郁、欢快、风趣、平淡。

⑵常见主题: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恨。⑶不同诗歌类别不同感情:边塞征战诗对建功立业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即事感怀诗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咏物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4.分析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要明确在诗中的位臵,一般来说首句:渲染气氛,烘托形象,为全诗打下感情基调;尾句:含蓄,留下想象的空间。【 高考链接】

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年湖北卷)

登 城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横风吹雨入楼斜,重楼闲上倚城隅。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雨过潮平江海碧,一片江南水墨图。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参考答案(1)和风细雨

(2)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

(3)①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 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②.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 前,雨后的壮观美景。

【解题思路】两首诗歌同为写景佳作,赏析时抓住诗人描写的景物,品味景物的特点,结合诗人的诗歌特点,全面赏析。2.阅读下面这首诗(11年安徽卷)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参考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题目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与意境创造的理解,全诗仅四句,很显然一、二、四三句,共创造了四个场景,即四幅画面。只要用简短的话概括画面内容即可。感情主要是对山水的喜爱并乐在其中。可联系初中学过的《醉翁亭记》来帮助理解。不能只看注释中‚被贬滁州‛就联想到‚悲伤‛、‚壮志难酬‛之类的,切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题目解析】本题是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虚实结合‛关键是要区分哪是虚,哪是实;随流水流出的花是‚实‛,由此而产生的猜想都是‚虚‛。《桃花源记》里‚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借到这里,就是最好的想象中的美景。要求是‚解析‛,其表达作用是必须要回答的。学习过程

【 设题方式】 第一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正确解答:这类问题,解答思路分为三步:

1、再现诗歌画面

2、概括意境特点

3、剖析作者情感

第一步,考生应用描写性的语言把诗歌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尽量优美生动,切忌直接翻译。

第二步,描绘画面后,用一句简洁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的特点,或清新明丽,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孤寂清冷,或绚丽多彩,或生机勃勃,或萧瑟苍凉…… 第三步,根据这首诗歌的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剖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剖析时应注意,大部分的写景抒情诗是以乐景写乐情(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或哀景写哀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但还有一类是以乐景衬哀情的,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景的描写,透露出羁旅异乡而思归的感伤。这类诗单抓景物特征意境氛围特征是很难把握住作者情感的,但诗题、诗中直接议论抒情的句子、个别透露作者情感的字词、背景等还是能够给我们一些提示的。上面那首我们可以抓三、四两句直接议论抒情的句子。再比如李华的《春行即兴》‚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我们可以通过抓‚自‛‚空‛两字,体味出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例1: 西 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简析之。(6分)

答: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击堤岸,又咆哮着远去。(再现诗歌画面)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概括意境特点)表达了诗人雍容的气度、开阔的胸襟和坦然面对急风暴雨似的生活的态度。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剖析作者情感)

第二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着眼于写景方法设问)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简要分析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看写景的顺序:如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外而内等等,还可以用上俯视、仰望、远眺、近观等词语。

2、看描景的角度:如视觉(绘声绘色)、听觉(摹声)、嗅觉、触觉等,诗人会调动各种感官来写景。

3、抓住景物的特征,一切景语皆情语。

4、看手法:修辞(比喻、比拟、夸张……),表现手法(衬托、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点面结合、侧面描写……)5、看层次安排:如总分、照应

6、看词语的锤炼(动词、形容词、有活用的词)

当然在答题时,不必面面俱到,从中选两三点这首诗歌写景最主要的方法作答即可。但一定注意不要贴标签,要结合诗中的词句来分析。例2:(2005年北京春季高考题)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问:这首词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1)描写视角颇具匠心,从高到低或从上到下(碧云天,黄叶地),由近及远(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2)突出秋景的鲜明色彩:碧蓝的天空,枯黄的落叶,绵长的水波,苍茫的远山,连天的芳草,西下的斜阳等。

(3)抓住典型景物大处落笔,境界开阔,写景中暗寓离情。例3(2004年吉黑滇川题)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问: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答: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然后是杨柳初醒,嫩黄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第三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描写的景物有何作用?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解答:

1、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2、点明时间(时令特点)地点(特定环境、背景)。3、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4、渲染一种氛围。

5、烘托人物形象或心理或品格精神。

答题时注意把握诗人的情感或塑造的形象的特征,结合具体的词句,抓住主要的方面作答。

例4:下面是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读后回答问题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问:诗题为《秋词》,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

答:诗中的环境所抒写的景象都暗合‚秋词‛的要求。金井梧桐,秋深叶黄,夜深霜重。作用:①点明题意,向读者暗示,这是一首宫怨诗; ②渲染烘托凄清孤寂气氛,奠定哀怨感情基调; ③烘托人物孤苦抑郁的心境。

总之,掌握了诗歌题干设臵类型和解题思路,考生就能心中有数,沉着应战,在诗歌鉴赏题上拿到理想的分数。其他类型的诗歌也可按照此法进行总结。课后训练

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王夫之评价颔联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你认为这里的‚小景‛、‚大景‛应指什么? 答:

(2)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吻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①。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叹新丰句:化用马周困新丰的典故。据《新唐书〃马周传》记载,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住在新丰的旅舍。店主人不理睬他,备受冷落。(1)‚落灯花棋未收‛一句描写了什么情境?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怀? 答:

(2)本曲开头两个诗句的数量词叠用有什么妙处?请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

答: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苏 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本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在黄州所作。

(1)这首词上阕写景,词人可谓一个妙手的大画家,短短几句就画出了多种景物。你认为这首词在写景上有怎样的特点?请举例分析。

答:

(2)这首词下阕写人,你从中看到的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答:

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金陵酒肆留别 李 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1)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为全诗营造了一个令人陶醉的环境,请简析其中的‚香‛字在此有哪些蕴藉之意。

答:

(2)古人评论此诗‚语不必深,写情已足。‛请简析全诗是如何把惜别之情写得饱满酣畅的。(请分条表述)答:

5.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山 余 杭 杨万里 范成大

乌臼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春晚山花各静芳,从教红紫送韶光。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忍冬清馥蔷薇酽,薰满千村万落香。(1)上面两首诗都是优美的写景诗,但表现手法各不相同,试作简要分析。答:

(2)两首诗中的‚掩‛和‚薰满‛历来为人称道,请选择一处加以赏析。

答:

6、(200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山居 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果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答: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

7、(2008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1)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答:

8、(2008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问: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答:

9、(2007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 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10、(2007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鹧鸪天•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 参考答案

1.1)‚小景‛指风顺帆正;‚大景‛指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景观。2).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误区透视】

做此类题目时考生容易走进的误区有:1.不能准确地选择意象,不能有的放矢地作答。2.不懂得写景和抒情的关系,将情、景割裂开来。3.没有按照意象(诗的基础)、意境(诗的画面)、诗情(诗的内涵)来进行有效鉴赏。4对表达技巧和表现方法模糊不清。5.评析不够到位,缺少层次感。

2.(1)描写了纷纷落下的灯花余烬及散乱的棋局,从侧面表现了作者梦前以棋解闷,梦后独对孤灯时百无聊赖的情怀。(2)作者在此取‚一‛的联想意义:一点点儿梧叶芭蕉之动,都会牵动秋的愁绪、羁旅的惆怅;一声声滴落在芭蕉叶上的嘀嗒雨响,都使得愁思更浓。正是这‚一点‛‚一点‛、‚一声‛‚一声‛使得三更梦醒后的作者辗转枕上,绵绵相思、悠悠乡情涌上心头。开头两句诗的数量词叠用不仅巧妙地表现了作者愁肠百结、夜不能寐的心理状态,而且读来让人有抑扬顿挫之感,同时又渲染了孤寂惆怅的气氛,使诗句蕴含更丰富的内容,耐人寻味。

3.(1)这道试题分析的角度很多。可以从写景的角度入手分析,也可以从写景方式入手分析,还可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考生分析时联系具体诗句,且能分不同层次或角度表述。示例:这首词写景上的特点一是词人善于从多个角度写景,有远景,如山、林;有近景,如竹、墙;有仰望,如‚翻空白鸟‛;有俯瞰,如‚照水红蕖‛;有听觉,如‚乱蝉‛;还有嗅觉,如‚细细香‛。这样多角度的写景就使景物显得很有层次,做到了诗中有画。二是在景中含情。如‚乱蝉‛‚衰草‛就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是包含了词人苦闷的心境。(2)这首词中的苏轼是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着岁月而又无可奈何的形象,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从‚杖藜徐步转斜阳‛和‚又得浮生一日凉‛等诗句中可以看出。4.(1)一是描写柳花微妙(或淡淡)的香味儿,写出春之气息;二是夸赞了酒肆里的酒香;三是暗含了朋友之间情谊的浓厚。(2)先写酒店姑娘的劝酒,让诗人感受到了他人的热情;再写一群青年朋友前来相送,让诗人感觉到了真挚的友情;三写把酒言欢‚各尽觞‛的场景,让诗人产生了‚欲行不行‛的留情;四是‚东流水‛与‚别意‛的比较,让诗人倍感朋友之间‚水长情更长‛的无限深情。加之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烘托出的氛围,使全诗的惜别之情显得非常饱满酣畅。

5、(1)杨诗从视觉角度落笔,借秋山之树描写秋天之景色。范诗从嗅觉角度落笔,借春山之花描写春天之景色。(2)第一首的‚掩‛字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枫与孤松红绿掩映之美。第二首的‚薰满‛用了夸张手法,极写花开之盛,花香之浓,传播之远。

6、⑴‚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⑵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闲适的心情。

7、(1)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8、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9、(1)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10、(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下阙表达了这样两层新意: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千件万般,不止是只有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头**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写景诗鉴赏专项练习

一、社 日 唐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枳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这首诗描写社日农民的欢乐情景运用了细节描写,很具表现力。试举两例分析。

二.过分水岭 唐〃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爰一夜声。

1.全诗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一词总领全诗,堪为‚诗眼‛。.试说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自己真切感受的?

三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诗论家杨慎曾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请简述你的见解。

四、夏 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这首诗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试简述。

(2).从全诗看,诗人的‚夏意‛是什么?

五.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诗人写桃花溪借用《桃花源记》的典故,使之富有神秘色彩,说说末句一问透视了诗人怎样的意趣?

六 水槛遣心 唐〃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此诗写景最传神的是哪一联?联系全诗试作评说。

七 山中问答

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从结句‚别有天地非人间‛看全诗,诗人陶醉的‚碧山‛是怎样的世界?从中看出诗人崇尚的是什么?

八、山中留客

唐〃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道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诗人山中留客的理由有几点?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九 次北固山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人身在江南旅途而神驰洛阳故里,急切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写出诗中表现这种心情的意象。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试简述这句诗的内涵。

十 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第二句的‚水急流‛与上下句哪两处相关联?有何作用?

(2).古人写景常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请联系此诗作简要解说。

三、四句的写法与宋代送别诗歌中哪一句极为相似。

十一、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解: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梅花:《梅花落》〃曲牌名。

(1)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

(2)《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十二、送魏二(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十三、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对这首诗,清人沈德潜曾评价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从全诗来看,你同意他的看法吗?‚送别‛二字应该如何理解?

(2)这首诗的结尾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四、十五夜望月 唐〃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诗题中‚十五夜‛应指什么时间?何以见得?

(2).世称此诗结句妙绝,请从内容与表现手法两方面解说其妙处。

十五、夜 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注:作于诗人在九江任职时。

(1).诗人的‚知雪重‛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的?这种写法在艺术上称之为什么?

(2)论家皆评此诗‚看似写雪,实为写人。‛说说你对此评是怎样理解的。

专项训练参考答案

一、.《社日》这两个细节分别是:春社延续的时间很长,到傍晚才散;其二是农民们兴高采烈,开怀畅饮,大醉而归。

二、.《过分水岭》.1.溪水 有情 2.从溪水‚三日得同行‛的‚行‛与‚惜别一夜声‛的‚声‛两方面来表现溪水与人情真意切,诗人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写得细腻别致,意味绵长。

三、.《江南春》不同意。1.诗作应题而来,‚江南春‛非一处一地之景,而是整个江南春色的巨幅画卷;2.中国古代诗歌美学理想是讲究虚实相应,作‚十里‛显然过‚实‛则无味,不如‚千里‛更能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盎然意趣。

四、.《夏意》 1.最大特点是清幽。庭院深,远离闹市;夏席清,舒适宜人;树阴满地,更添几分幽静与清凉;石榴花的明艳与黄莺的鸣叫又使清幽的环境增添了恬淡的生活情趣。这些又从诗人昼寝的美梦中流露出来。2.恬淡闲适的情趣。

五、.《桃花溪》问洞在何处,即意在寻‚桃源‛所在,透视出诗人厌恶现实,如同陶渊明追求理想社会的心态。

六、.《水槛谴心》颈联。这是一幅春江傍晚的美景。诗人抓住雨中鱼儿跃出水面和春燕在微风中自由飞翔两个极富特征的形象,臵于全诗开阔静谧的背景中,传神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秀色和自己愉悦的心情。

七、.《山中问答》既有桃花流水,可见李白陶醉的正是如同‚桃花源‛那样‚非人间‛的仙境。诗人‚栖碧山‛一方面表明他酷爱自然,另一方面可知诗人愤世嫉俗,远离尘嚣,崇尚高洁闲雅的生活。

八、.《山中留客》理由:一是山中绚丽多彩的春光诱人。二是天阴下雨不是理由,因为即便是晴天,高山的云雾也会沾湿衣服,可那却是另有一番风光。从劝友中流露出诗酷爱自然,醉心山水的恬美心境。

九、.《次北固山》(1)、客路、行舟、乡书、归雁。(2)、前句是写实,黑夜渐去而东方红日啧薄而起,充满无限生机和力量,第二句是写虚,联想到江上的春色,标志着旧的一年已逝。‚入‛是使动。两句诗包含的哲理是旧事物总会被新事物替代,光明总会驱走黑暗。

十、《谢亭送别》(1)、‚水急流‛是应首句中的‚解行舟‛而来,又下句中‚人已远‛的缘由,这样写环环紧扣,结构紧凑。(2)、古人写景常以‚眼前景‛为实,而以想象之景为虚。据此,本诗一、二句是写实,三、四句是写虚。后两句是想象之景,写得孤独凄凉,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之情之间的真挚深情。这两句写法与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句极为相似。

十一、《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1)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

(2)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十二、《送魏二》:(1)‚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2)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香气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诗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十三、《渡荆门送别》:①沈德潜的说法是有道理的。诗中确实无送别朋友的意思。从诗的内容来看,‚送别‛应该是作者告别家乡的意思。所以可以删去。(如果不同意,能结合最后两句扣住‚送行‛二字答题,且言之有理,则酌情给分。)(3分)②作者移情于物,表面写江水送自己,实则是自己思念故乡。(3分)

十四、《十五夜望月》 1.即中秋夜。‚地白‛言月明,‚桂花‛暗指月宫,又是中秋时节花。第三句更寓怀人、团圆之意。.2.前两句以引无限怀人之意,而结句却不言己情,用疑问把诗意推向更广阔的境界:中秋夜思亲怀人乃天下离人的共同感受,而诗人又赋月光以人情,暗写自己。‚落‛字千钧,出意新奇,写尽心中思念之怀。

十五、.《夜雪》 1.诗人从感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三方面来表现雪重(大),三处不着一个‚雪‛字,这是侧面描写的艺术方法。2.此评恰当。诗人从‚已讶‛到‚复见‛再到‚时闻‛已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这不仅是因为‚衾枕冷‛,更多的是借‚夜雪‛抒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暗示谪居浔阳(九江)居住环境的偏僻和孤寂惆怅的心情。

篇2:情诗鉴赏

标签: 杂谈

一 原野上的热烈纵情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家,在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出现了一本诗歌总集,就是《诗经》。《诗经》大概是五百年的诗歌总集,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有三百零五篇,里面写的最好的是爱情民歌,就是「风」的一部份。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手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余冠英先生翻译为︰幽静的姑娘撩人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暗里躲着逗人找,害我抓耳又挠腮。幽静的姑娘长得俏,送我一把红管草。我爱你红草颜色鲜,我爱你红草颜色好。牧场嫩草为我采,我爱草儿美得怪。不是你草儿美得怪,打从美人手里来。

年轻姑娘的大胆、俏皮,躲起来让男的寻找,而那男的那么急切,他刚开始很得意地赴会「约我城角楼上来」,结果到了那儿,女孩子却躲了起来,害他抓耳又挠腮。他害怕那姑娘是不是路上出事了?或者是女孩子变心了?我想在座的诸位很多人也有这样的体会。我有一次在美国演讲的时候,有一位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她是一九三几年的北大毕业生,她听完我的讲座之后过来跟我说︰「我想起往事了。」因为对日抗战的时候,她的男朋友约她「城角楼上来」,后来她的男朋友在抗战中牺牲掉了,她说着说着还哭呢。

我们通常都说中国人的性格像茶叶,含蓄、深沉,越泡越有味道,美国人的性格像咖啡,热烈但一冲就光了,美国人男女相见又是拥抱又是接吻,无限的热辣。

中国人呢,也许太太对丈夫很有感情,先把饺子包好,所有的感情都包到饺子里去了,然后一看,丈夫也许走进胡同里了,饺子就下到锅里去了,感情就是来得这么含蓄,其实我们中国人在最早的时候也不是这样的,看中国文学,中国人非常有性格的,也很热烈的。

<召南.票有梅>

票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票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票有梅,顷筐之。求我庶士,迨其谓兮!

梅子落地纷纷,树上还有七分。这梅子其实是象征着青春时光的流逝,岁月对任何人都是无情的,这姑娘觉得青春的时光要逝去了,于是急于寻找爱情。她说树上梅子还有七分,追求我的小伙子啊,切莫放过了良辰!她爱那个小伙子,她不说她爱他,而告诉那小伙子切莫放过了良辰。下面越说越热烈,她说︰梅子落地纷纷,树上只剩三成了。追求我的小伙子啊,就在今朝别再等!越来越急了,因为青春越剩越少了。梅子落地纷纷,收到我的篮子中。追求我的小伙子啊,你开一开口我就答应!你看热烈到这种程度,这不是我们后来想象的那样。

《诗经》主要是北方的民歌,在南方是《楚辞》,屈原有一组诗<九歌>,有的学者认为是一首很有规模的歌剧,其中的湘夫人,其实就是爱神,所以南方的文人诗词里面也有爱情。可是后来屈原有一个学生叫宋玉,他说了一番很大男子汉的话,很有点象征意义,他说︰「富天下之美人也,楚国也;楚国之美人也,瀛都也;瀛都之美人也,东邻也;东邻之美人,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然,窥臣三年,臣未之许也。」

天下的美人都在我们楚国呢,楚国的美人是在都城里,都城的美人就在我们东边的邻居,这女的是美得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号了,但是她暗恋了我三年,我都没有答应她哩。这个又太大男人主义了,这里面显现的正是我们中国人的爱情问题,在哪里呢?大家看,几乎都是写女的怎么爱男的、追求男的,男的很少说我怎么爱那个女的,男的写诗也是写别的女的怎么爱我,在《诗经》的时候还不是很明显,《诗经》里面大概有十一首是男求女,有九首是女求男,有人还做过具体的考证,后来就很难看到男求女的诗句了,不过,李 商隐是个例外。

二 细腻婉转与粗犷纯朴

汉魏六朝爱情民歌后来的汉魏六朝,也有些民歌写得非常精彩,这时候的一个现象就是,南方人和北方人总是非常不一样,其实南北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唐代主要的诗人几乎都是北方人,而宋代的词人,除了辛弃疾,除了李清照,是山东济南人,还有贺铸是河南人,其它的都是南方人,文化已经南迁了,所以宋词的婉转、巧丽、细腻、婉约,跟南方的文化是大有关系的。

其实早在《诗经》里头就有这种趋向,《诗经》跟《楚辞》的风格不一样,南北文化就很不同。在汉魏六朝的时候也很不一样,北方人非常地粗犷、热烈,表达什么都是纯朴、直剌剌的;南方的民歌,则是用一些手法,写得非常婉转,比如说藕丝,南方不是莲花、莲藕很多吗?「丝」跟「思念」的「思」是相通的,「莲花」的「莲」跟「爱恋」的「恋」是相通的,其实古代「爱恋」的「恋」就是「爱」的意思。

民歌<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大家看在这首诗里每一句都出现什么字呢?就是「莲」,「莲」在这里是「爱」的意思,跟「恋爱」的「恋」是谐音,它不断歌唱着爱。鱼呢,则在莲叶丛中穿来穿去,也象征比喻青年男女们在莲花深处,在追逐、在调情示爱,那种快活、活泼的心情都写出来了。

汉乐府北方民歌<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你看它是怎么样的粗犷、怎么样的热烈,天哪,爱到什么程度?爱到火山爆发,爱极而呼,朝着天喊起来了,我要与你相爱,而且希望这种爱长命,使这种爱永远没有衰竭的时候。山会没有山峰吗?江水会都干了吗?冬天会打雷吗?夏天会下雪吗?天与地会合在一起吗?只有那五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发生了,我才跟你断绝。那就是绝对不可能背弃你,绝对不可能!

汉魏六朝的〈孔雀东南飞〉,这是一个婚姻的悲剧,而且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焦仲卿和刘兰芝,这说明在那个时代妇女的地位已经非常低微了。

唐代是用科举考试,是用诗取士,明清是用八股文取士,但在那个汉魏时代是以孝道取人的,你的名声要好,名声要好主要是你的德,你的德主要体现在你的孝,你对父母要绝对的孝,所以焦仲卿必得服从他的母亲。刘兰芝实在太可怜了,她漂亮、聪明、能干,她也孝敬婆婆,她没有一样不好。这首诗写得好在哪里呢?就写这女孩多么好多么好,她简直好极了,可是就因为她婆婆不喜欢她,所以她的命运就被断送了,两个人双双为爱情付出了生命。

《诗经》里也有弃妇诗.汉乐府里面「上山采靡芜,下山逢故妇」都是弃妇诗,所以也有很多说明妇女在那个时代,地位已经很低了。

相对于后代来说,那个时代的妇女还比较自由。《世说新语》里有些记载是很有意思的,西晋时有两位大文豪,一个是阮籍,一个是嵇康,他们两个人都是风采奕奕的美男子,他们俩有一个朋友叫山涛,山涛跟他们两个很好,而且很以此自豪,常常跟他太太说我有两个朋友多好多好,他太太就说你能不能把他们叫到我们家里来,让我偷偷地看一看他们,这个想法本身就很大胆了,结果山涛把那两个好朋友叫来以后,他太太就把窗户戳了一个眼儿看了一夜,看了一夜以后山涛就问︰「我这两个朋友怎么样啊?」他太太就说︰「你的风采神志比起他们俩来差远了!可是你的度量比他们大。」山涛还挺自豪的说︰「他们俩也这么说,说我度量比他们大。」不管怎么样,一个太太可以这样做,那还是满自由的了。

六朝是一个美男子的时代,如潘安、夏侯占、谢郎,都是美男子,潘安和夏侯占出去,有时候女人会往他们身上洒花,那也是追星族,就像刘德华之类的出来了。所以不管怎么说,那时候的女子相对于后代来说还是比较自由的。

三 唐代的闺怨与李商隐的爱情绝唱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骄傲的时代,唐诗也是中国文学中最精彩的部份,尤其是盛唐。有人问我说︰「如果你是古人,你愿意活在哪个时代?」很郑重其事地问我,我说你呢?他说︰「我愿意活在宋朝,你看宋朝的文人一个个都是做大官的,而且宋朝的文人都可以跟很多**谈恋爱。」我说我大概希望活在唐代,虽然唐代的文人不像宋代的文人有那样的地位,可是唐代的文人充满了青春向上的力量,充满了朝气,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气数到了正旺的时候.可是这个时代的妇女怎么样呢?

唐代有很多诗叫「闺怨诗」,在六朝的时候就有这些诗了,唐代尤其厉害,为什么是这样的呢?这有好多原因︰唐代的男人事业心特别强,要不就是参加科举考试,到长安去赶考去了;要不就像李商隐一样,到处漂泊,寻求一官半职;还有就是到外头经商去了,很少有男人觉得自己待在家里面会有出息,总是在外面奔波。中国的商业社会也是从唐代开始兴旺起来的,在长安城有东市和西市,当时的集市都是非常集中在这两个地方,正因为唐代是这样子的一个时代,所以闺怨诗自然就很多了。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不知愁」有盛唐的味道,春天「凝妆」,就是精心打扮了自己,然后上了翠楼,她的生活条件也是很优越的,忽见陌头,就是路边,杨柳色──杨柳青青,春天来了,这时想到她的春光,想到岁月白白地流逝,独守空房,所以在一剎那之间她产生了一个想法──悔教夫婿觅封侯。

为什么会有闺怨呢?因为唐代的女性都是鼓励丈夫到外头去做一番事业,唐代有一些男人去到边塞,参加争战生活,由此来谋取一官半职,都是很有事业心、企图心的,所以闺怨诗很多。可是唐代有一个痴情种,就是李商隐。

李商隐是中国古代男人最痴情的一位了,另一位还特别痴情的就是曹雪芹,还有晏几道。我个人认为李商隐的无题诗,很可能是一组诗,从他艺术上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艺术表现的功力,从他在诗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意绪,以及一些口吻来看,应该是他在晚年回忆他的往事所做。只是因为岁月的流逝,到了后来这些诗都散乱了,就都变成无题诗了。

李商隐<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有的人认为「兰台」应该是秘书省,李商隐三十多岁时在那里做校书郎,这应该是他三十多岁时写的。我想这首诗应该不是那样的,因为它充满了一种回忆的口吻。诗歌没有那么老实的,诗歌是空灵跳荡的。

「昨夜星辰昨夜风」,是多少年前的那个夜晚,好象昨天一样,而他对风的那种细微的感觉,也像是昨天晚上的「昨夜风」,为什么一直讲到「昨夜」「昨夜」,正是因为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他格外强调,才用「昨夜」。

「画楼西畔桂堂东」,就是在画楼的西边,桂堂的 东边,就是在这个地方,我们当年约会、相爱在这里,他充满了回忆的口吻。

那么李商隐他到底爱的是谁呢?李商隐跟他太太也是很有感情的,他有一首诗叫<夜雨寄北>「却话巴山夜雨时」,不过这些爱情诗在意思上非常隐晦,我们说就是很朦胧吧。台湾有一位很有名的老作家苏雪林,他的考证认为李商隐爱的是宋华阳;我在北大的老师他继续考证,也认为是宋华阳,宋华阳是一个女道士,这个不是普通的女道士,在那个时代本来就不应该爱女道士了,而且这个宋华阳是皇帝的女道士,只有皇帝才可以亲近的人,但李商隐就爱上她了,所以中国的朦胧诗从李商隐的时候就开始了。他写的诗非常的朦胧,这首诗还不是很典型的,<锦瑟>那首诗写得才是非常地典型。

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懃为探看。

我们通常都说相见难,他又翻新一层说「别亦难」,离别这种难跟相见的难是另一种难了,而且某种程度上是更伤心的难。古代人啊,真是断肠啊,一别就是终生不见。对朋友来说是这样,那对恋人来说则更是一种难了,别亦难哪,终生难见,而且如果是送宋华阳的话,李商隐可能再也见不到她了,所以他说得是非常痛心的。

东风在中国可以就是春风,「东风无力」,他们的爱情得不到任何的援助,没有任何人赞助他们,恐怕一切都是悄悄秘密地进行的,苏雪林先生太聪明了,她可以考证出宋华阳,在那个时代大概没有多少人知道吧。「百花残」就是他们俩之间的爱情,不得不凋谢。下面那两句是我们人人不得不知道的「春蚕到 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国传统的文人里面,有谁的诗句比这更热烈?春蚕吐丝,蜡炬成灰,都是一种奉献,是可以牺牲自己生命,为了爱情可以什么都在所不辞的这种精神,是铭心刻骨的爱,这两句真是高唱入云的爱情诗。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应该是一个从女方的角度,一个从男方的角度来写的,早上照镜子发愁,女子她怀念着她的恋人,她什么都不害怕,只担心岁月流逝使她变老,一个女人最主要是她的容貌,而且中国古代是女为悦己者容;「夜吟应觉夜光寒」应该从男的角度设想,这个男的就是李商隐想念着对方,望月怀人,深夜难眠,一定在月光下站了很久很久,应该感觉到夜光的寒冷了。

一个是「晓」,一个是「夜」,从早到晚,两个人都处在极度的思念中。「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懃为探看」,蓬山是海外三神山之一,「无多路」就是不太远了,青鸟是西王母的信使,在这里就是指信,就是说女方或者男方距离他不是太远,我可以用信来传达自己的深情,这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也是对爱情的一种渺茫的希望。大家再看,越往下写越绝望了,从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

李商隐<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鸡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刘郎是古代一个男子,他遇到了神仙女子,醒来后到天台山再找已经不见了。我们想想那神仙女子是永远见不到了,对李商隐来说,他所爱的那位宋华阳,她是被幽闭在重重深墙之内,见她好象比神仙女子还要难,所以说「更隔蓬山一万重」。

李商隐<无题>︰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囓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月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我想如果你不是爱得这么深沉热烈的话,你写不出这样的诗句的。然后相思有什么用处呢?有人说相思是一种甜蜜的思念,那是因为你明天一坐飞机就能见面了,所以是甜蜜的思念,如果你十年不见的话,恐怕就是一种痛苦的思念了。「惆怅」的涵义是不一样的,有的是甜蜜的惆怅,有的是痛苦的惆怅,这味道不一样。他说「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这清狂,我们都说相思的愁是闲愁,相思的疯狂是清狂,但是这并不是一种清闲的狂,而是一种痛苦的疯狂,伤心又有何妨呢?

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诗是无题诗,只是把第一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的头两个字用来作题目,它最后两句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说的多好啊!这一份深情,在当时已经是非常惆怅了,在今天回想起来,就更惆怅了,留待以后回想,更是惆怅了,只是当时已惘然。我们想想这是什么样的一种感情?所以李商隐把这爱情诗一写以后,后来的人就很难写爱情诗句了。

我有时很害怕有一些人写古体诗给我看,因为他写诗写得很激动,他全身心地投入,你能说他的诗不好吗?可他的诗又的确不好呀,那怎么办呢?这真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你该说真话还是该说恭维话?很难,对不对呀?因为有一个很大的原因,不是我们今天的人变得笨了写不出来,是因为好诗好句都让古人写得差不多了。你想,「每逢佳节倍思亲」谁写的?王维写了,所以你就不能写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谁写的?王勃写了,你也不能写了;你还能写多少呢?尤其是在古体诗的框子里写。

四 宋代的秋千和李清照的相思之愁

宋词里面,有很多都有写到秋千,怎么回事呢?女人都被关在家里了,她们的青春时光都在秋千上晃来晃去,这也是很可悲的。后来有个戏剧,写个女的整天在秋千上晃来晃去,后来爬到墙头上去看到个男的,她就爱上他了。

当然明清的时代是更厉害了,大家都知道汤显祖的〈牡丹亭〉,在美国接连上演了好几次,美国人为什么对这个感到特别的狂喜呢?因为他写感情冲破一切、爱情的伟大。其实杜丽娘的感情说起来也是不太科学的,可是在当时却唤醒好多人,为什么呢?

这杜丽娘长到十八岁只见过两个男人,一个是她的老父亲,一个是她的老教塾先生,她的老教塾先生整天给她讲古诗,什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俅。」可是他把这解释成后妃之德,这跟爱情无关,所以杜丽娘有一天在丫鬟陪伴下到后花园走一遭,一看春花正开,于是就动了春情了。这一动了春情就不得了了,很热烈,结果梦中梦到了一个叫柳梦梅的书生,就相爱了。由梦生情,由情至死,还没见到那个真人就由情至死了。死掉以后,柳梦梅又看到捡到她的自画像,因为杜丽娘临死前画了一幅画,一看到她就爱上了她,又去扒杜丽娘的坟,结果杜丽娘又由情复活。这是传统礼教下的一种反动,明代的戏曲作家汤显祖就是要把情写得至高无上,由情可以死,也可以活。

宋代的词人是非常会享受的,原因是什么呢?唐代的灭亡主要是因为藩镇割据,朝廷失去了军队的权力,控制不了地方,所以赵氏兄弟打下江山之后,就「杯酒释兵权」,让那些功臣都辞官归田,好好地过日子享受去,饴养天年,一代一代可以享受下去。皇帝就是说你想怎么样都可以,就是不能拿到兵权,于是「享受」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宋代的人是非常会享受的。

会享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宋代的市民社会跟唐代又不一样了,唐代是在长安有东市、西市,做生意都集中在一个地方,宋代是不得了了,商品社会一下子发展起来,当时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呢?北宋的都城是开封,开封城方圆已经是几十公里了,到了晚上是灯火辉煌,不要以为只有今天才有灯火,那时候琉璃瓦上都闹着灯,远观都是一片灯火通明,秦观的词「灯火已黄昏」就是这样的。而且开封城的**达到了好几万,一个酒楼三层,好多生意人、有钱人都往楼上跑,没钱的人就坐在楼下,跟我们今天差不多,是这样一个繁荣的社会。当时开封市还有一条御道,就是给皇帝坐车经过的道路,这条御道在史书上记载的是比我们今天任何一条路都宽的,连北京城的长安大街都远远不如它宽,中间是皇帝的御道,两边是御沟,再两边是平民的大道,再往边呢有商店,有中央机关,有大学,都混杂在一起了,所以极度地繁华,就形成了这种享受的风气。

所以我们看宋词有个特点,它从来不说它穷,杜甫一写诗就写他衣服补了一百个补钉,骑着一头瘦驴,杜甫和李白这点很有区别,李白老是「五花马」、「千金秋」,过得老是好日子,「金樽美酒斗十千」,杜甫就老是骑着一头瘦驴,那等于是你买一台三手车、四手车,就是这样了。

宋代的人很少在词里写到穷,全是富贵气。所以当时的这些词人,要嘛就像晏殊,或者是欧阳修这些达官贵人,官都做得很高,他们的家里就养着歌妓;要嘛就像晏殊的儿子晏几道,没有钱了,家庭破落了,还可以跟达官贵人打交道,然后跟人家的歌妓发生热烈的恋情;要嘛就像柳永这样的落拓才子,白衣卿相,整天

就是出入于歌楼妓院,柳永最后是穷困潦倒而死,还是**合力将他埋葬的,他也爱得很热烈,「执手相看泪眼」,两个人泪眼相望握着手,就是这么抽慉地哭着。最后要走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好凄凉啊。可是下面的故事我们就不知道了,他很可能上岸之后,还有一个相爱的人,所以也可能他的离别的痛苦惆怅和相逢的狂喜是同时进行的。

宋代的爱情诗,常常是跟歌舞、歌妓之间的故事,这样的爱情很多,不论是周邦彦跟李师师、晏几道、柳永,很多都是这样的,包括欧阳修、苏轼也都是这样的。大家感受一下当时的女性过的是怎么样的生活,这阙词可以看出来,怎样解释宋代的秋千。

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说「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深到什么程度呢?「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个少妇一定是待在一个很有钱的家里,她家里的杨柳树,远看就好象云烟堆积,帘幕就是门窗,一层一层的无重数,过的是非常富贵的日子,可是她被深深地关在里面。「玉勒」就是玉做的马笼头,雕鞍就是雕刻的马鞍,这是指她丈夫,她丈夫跑出去了,「游冶处」游玩的地方在哪呢?

「楼高不见章台路」,章台路是汉代的一个游冶之地,在这里是指歌楼妓馆的地方。所以这女子被深深地关在家里,她只能登高盼望丈夫的归来,丈夫在外面鬼混,女子就这样死守在家里。「雨横风狂三月暮」,这是春天快要结束了,大好的时光快要过去了,我们中国人对春秋的感觉非常强烈,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中国是大陆性的气候,春秋特别短,尤其是春天,春光明媚,特别强烈。

那女子在美好的春天,最强烈的心愿就是希望丈夫归来,可是也已经到了三月暮了,又「雨横风狂」,花都要吹谢了、凋落了,而她等了一天,所以是「门掩黄昏」,一天也过去了,眼看着无奈的长夜又要到来了,「无计留春住」,没有办法挽留住春天的脚步,也是没法挽留住她的青春的时光。然后她「泪眼问花花不语」,她为什么问花呢?因为她的命运、她的青春就跟花一样,可是花怎么会说话呢?

所以「乱红飞过秋千去」,那花到处飘飞,那秋千空荡荡的。这就是宋代好多女性的生活,像深宫里面的这种生活,完全没有青春。

欧阳修还有一阙词说「绿杨楼外出秋千」,怎么回事呢?少女大概在家里,整天关在院子里,心急了,那秋千就打得很高,也荡到墙外边去了。最有趣的是苏东坡写的<蝶恋花>:

苏东坡<蝶恋花>:

花退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也算不得是一首爱情词,可是我们常把其中的一些句子用于爱情,尤其是当男孩子失恋的时候,总容易想到这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花退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这画面感是很强的,就像电影一样,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最后残余的花朵也都谢落了,杏儿才刚刚长出来,「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这是什么季节啊?应该是暮春时节,或者是初夏的时候,两句这初夏的景象就出来了。

然后说「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柳絮飘飞是春天的景象,然而春天的花朵都消谢了,连春天树上的柳絮也要飘飞近尽了,但是苏东坡是很达观的,他接下来就说「天涯何处无芳草」。然后他说「墙里秋千墙外道」,谁在墙里荡秋千?当然是个女的,那女的被深锁在家里面打秋千,「墙外道」,墙外站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苏东坡了。这就跟他上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连系在一起了,苏东坡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位文豪。结果你看他怎么样呢?「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他就是那个墙外行人,他怎么知道墙里面是一位佳人呢?不就是那笑声笑得很美吗?

那么美妙的笑声,但是声音越来越小,他只好走了。于是他说「多情却被无情恼」,他是多情,那女孩子也不算是无情,因为本来也没见过他。他这一首也不算是无情恼,其实他这种无情恼更是一种潇洒达观的情调在里边了。但是这句「多情却被无情恼」也是常常被我们用到爱情里了。

苏东坡这一生是到处贬官,他走得很远很远了,据说他有个妾叫王朝云,听到别人唱这两句「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的时候,就伤心得哭了,因为她想到她们到处飘泊;苏东坡倒霉到什么程度呢?被贬官到一个地方,还没有到那个地方,朝廷又下一道令,又贬得更远了。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奇女子,这个人如果是一个男的话,那是不得了的。我们知道宋代的文人大部份都是比较柔弱,因为宋代有一个风气就是「重文抑武」,还有一个原因刚才说了,宋代的文人大部份都是南方人,所以都写得纤丽婉转,没有那种豪迈之气,可是李清照有一些诗是写得不得了的。

宋朝南渡以后躲在杭州,当时的男词人都写不出这样的句子,她说「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生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我们想想三千年的历史,有谁有这样豪迈的声音,尤其女子里更是没有的。也许有人也写过,可是我们看不到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我们知道项羽宁愿自杀,也不愿过江东,无颜见江东父老,所以她这种精神是相当了不起的。还有她的<渔家傲>词写得是非常浪漫的,她简直就像是坐着宇宙飞船在太空中飞行,是非常豪放浪漫的。可是她毕竟又是个女性,所以她大部份的词还是相思,而且这些相思词句都写得非常好。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李清照她再聪明、她再了不起,女人也没有科举考试的机会,别的机会都没有,所以也只能打秋千了。秋千哪有多少快乐可以享受,就算小孩子玩玩几天也就玩腻了,更别说一个大人了,所以「起来慵整」是懒洋洋的。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记取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此又添,一段新愁。

她丈夫远走了,所以她整天都凝视着楼前的流水,「凝眸处,从此又添,一段新愁。」这是无理而妙,就是没道理,可是它很奇妙,眼睛充满愁绪,眼睛凝视的那个地方,那份愁又要往上涨了,「从此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一翦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醉花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些爱情都是表现在相思上,因为古代的少妇、妇女都要待在家里,所以体现在这样的风格上。她的丈夫赵明诚,是当时丞相的儿子,是一个太学士,对她也非常好,他们俩喜欢收集古物,有时一边品茶一边就指着古书说,什么词句在什么书的第几页,马上要说出来,两个人要比赛。有时候太高兴了,两个人的茶就不小心倒到身上,她是个大才女,她丈夫也不得了。

我们知道中国丈夫有个坏毛病,一看妻子比自己能干,心里就承受不住了。据说有一回因为大家都说他的太太词写得好,他有点不服气,他就关在家里三天三夜不出门,写了好多好多的词,然后把他太太的词放在这里面,给他朋友拿去看,他朋友看完了以后说就这三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好,也不知道赵明诚当时是什么心情?这需要海一样的度量了。

当然她是很幸运的,但是她后来又改嫁了,就很不幸了,嫁给一个姓张的庸俗之徒,后来也闹了一场官司,因为李清照提出离婚,在当时不管妳有没有道理,妳是女的竟然敢提出离婚,怎么也要关妳半年的,当时的法律就是这样的,就算被男的打得死去活来,也要关妳半年。她因为是世家出身,有背景,大概关了两三个月就放出来了,已经是所谓的幸运了。

宋代还有一个词人叫朱淑真,她的相思词写得也很多,可是她不一定写给她丈夫的,她丈夫是个庸俗之徒,她最后在痛苦中死去。遇到一个好丈夫已经是女人的一种侥幸,一种幸运了。

五 明清只剩下了悼亡诗

明清的时候,爱情诗词中好的诗词不多了,为什么呢?一个是好的诗词都让别人给写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原因,难以为继,另外一个原因呢,明清的文人是非常迂腐的,八股文取士,你想那八股文考试能考得好的人,一定没有什么大情怀,都是一些像范进、周进之类儒林外史里的人物。所以好诗词真的不多。

遗憾的是后来明清诗词中好的多是悼亡诗,人都死了他才大动感情写一些词,这也是古代文人的遗憾,苏东坡、贺铸的悼亡词,潘安的悼亡诗,纳兰性德的悼亡词,都写得非常感人,所以他们对太太还是很有感情的,可是男人就不想对着太太把感情说出来,好象是要钓点身价似的,太太一死就控制不住了,于是就「十年生死两茫茫」,写得也是非常有感情的,所以我们也不要觉得古代的夫妻都是过着无情无义的生活,不是那样的。

真要说起来真是太多了,最后就归结成两句话,我们就是看到这些诗词,在中国的历史上,在每一块地方,每一个时间里都有爱情,人最希望得到感情生活,也

篇3:献给青春的一首情诗

我的心中那最美的女孩

但我不知道你的样子

因为你总是若即若离, 捉摸不定

那好吧!我把你比做一朵花

一朵凋零在惆怅岁月的花

一朵名叫青春的花

花啊!你可知道我此刻的心情

你像那不请自来的门客

但你呀!却带走那不止充满欢笑的年纪

也悄悄地溜进了我的生命

晕开了一段岁月, 一段如同阳光般柔软的岁月

花啊!你可知道我此刻的心情

我的心中充满了莫名的恨意

受它的驱使, 我残忍践踏了他们的感情

失掉那原本属于我的幸福

花啊!请伸一把手搭救一下我吧

不只是因为他们那布满皱纹的脸

花啊!你可知道我此刻的心情

我那干瘪的思想又增添许多新的创意

那囚笼般的日子再也无法使我整日愁苦悲悯

我庆幸它的到来, 但我不知道他是否是你的功劳

但还是请允许我向你轻诉一声:花啊, 我爱你

那就让我用最质朴的文字来形容你

我手中紧握的美丽的女孩

你的样子如同印痕刻在我的脑海里

因为此时的你啊!总令我魂牵梦萦

那好吧!就让我把你比做一朵花

一朵盛开在流金岁月的花

一朵诗一般的花

篇4:即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

在即景抒情诗中,诗人所借助的客观景物往往是山、水、田园、鱼虫鸟兽等。诗人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客观景物上,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由所描写的景物触发。因此,可以以赏析景物为切入口来答题。其提问方式有:

①请结合诗句说明其中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②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③全诗运用哪些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以上3个题干,有问表现手法的,有问思想感情的,有问意象运用表达情感的,基本包涵了古诗考查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在解答即景抒情诗题时,研究题干的特点不重要,因为其设问方式与其他古诗基本一样。所以,我们得把研究重点放到答题内容和方法上去。下面我们用3个例题解说。

例1 读王维的《登裴秀才迪小台》,回答: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学生答案 诗中采用了夸张、直抒胸臆的手法,鸟儿飞到落日上栖息是夸张的手法;人在秋日原野上分外悠闲是直抒胸臆。

分析 答案找出了诗句中的重要景物,但是分析手法时出现了错误。不是鸟儿飞到落日上栖息,而是鸟儿向天边落日飞去。

点拨 答此类题的方法是:首先提取诗中景物——落日、鸟、秋原。然后通过指出景物之间的关系分析表现手法。落日、鸟儿是动态的,秋原是静态的,由此得知表现手法是动静结合。最后分析情景关系,不是直接抒发内心情感,而是寓情于景,鸟儿向天边落日飞去,开阔的秋日原野,这些意象营造出一幅空旷幽静的画面,由此分析出寓情于景的手法。

示例 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②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例2 读赵善庆《水仙子·客乡秋夜》回答:这首元曲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

梧桐一叶弄秋晴,砧杵千家捣月明,关山万里增归兴。隔嵯峨白帝城,捱长宵何处销凝?寒灯一檠,孤雁数声,断梦三更。

学生答案 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常年漂泊在外的悲伤之情,以及宦海沉浮,对官场的厌倦之情。

分析 答案找出了“漂泊”这个关键词,但用“宦海沉浮”概括不准确。

点拨 答此类题的方法是:首先找出涉及情感的关键词或景物。本诗涉及情感关键词有“客乡秋夜”,景物有“梧桐叶、月明、关山、寒灯、孤雁”。然后分析其蕴含的情感。秋日晴空下飘落的梧桐叶,明月高悬的夜晚,耳畔传来的千家砧杵声;难以越过的关山,那传来砧杵声的白帝城,寒灯、孤雁这些意象,都能体现作者的情感。最后,分析意象的内涵,比如“梧桐叶落”寓意悲伤,“砧杵”寓意思乡,“寒灯、孤雁”寓意孤单。由此,我们知道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客居异乡、孤单悲苦的思乡之愁。

示例 ①客居异乡的孤单寂寞之情,作者在秋天夜晚客居他乡,倍感孤单寂寞;②浓浓的思乡之情,砧杵、寒灯、孤雁都勾起作者对家乡的无限思念。

例3 阅读唐代诗人李颀的《塞下曲》,回答:全诗运用哪些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黄云雁门郡①,日暮风沙里。

千骑黑貂裘,皆称羽林子②。

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水。

帐下饮葡萄,平生寸心③是。

【注】①雁门郡:战国赵武灵王置,辖境相当于今山西河曲等地,唐曾改代州(山西代县)为雁门郡。②羽林子:汉武帝时建羽林军,宿卫宫殿,唐沿袭。③寸心:心事、心愿,心位于胸中方寸之地,故称。

学生答案 这首诗中的意象有:黄云、雁门郡、风沙、千骑、雪、云水,营造了肃杀严整的意境,抒发了战士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分析 所列意象基本正确,但对意境和情感分析错误。

点拨 此类题目所列答题方法是:首先找出诗中的意象——黄云、风沙、貂裘、金笳、朔雪、铁马、云水、葡萄酒。然后分析由意象组合而成的意境,黄云蔽空,风沙弥漫,千余名身着黑色貂裘的将士威风凛凛、庄严肃穆,金色胡笳的吹奏声应和着北地的风雪声,披甲的战马面对着云和水嘶叫着,以朔雪、云水映衬边地战争特有的声响,悲壮荒凉,表现了在风沙之中巡行的羽林子生活的艰苦,以及他们的豪迈情怀。

示例 ①本诗选用了黄云、风沙、貂裘、金笳、朔雪、铁马、云水、葡萄酒这些意象,营造了一派苍凉沉雄的意境;②全诗写羽林军骑士在边塞艰辛而又豪迈的军旅生活,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赞扬之情。

归纳 即景抒情诗的鉴赏步骤为:①提取景物,明确景物的特征和寓意,通过分析景物或特殊意象之间的关系分析其表现手法;②品读意境,品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③领悟情感,通过分析情景关系,以景物为切入口,分析作者所表现的情感。

[练 习]

读杜甫的《野望》,回答: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示 例]

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首联写作者野望所见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融情于景。中间两联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尾联写出诗人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

篇5:爱情诗鉴赏和鉴析

全诗分为五节。诗的第一节只有两行诗,却写得很深情:“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每夜每夜”都在唤“你的名字”。“唤”而有声,是听觉意象,发自内心,无比深情。“最轻最轻”“轻轻”,叠字的使用,情意绵绵。

诗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极富动感。是说“你的名字”“亮起来了”:“写你的名字。/画你的名字。/而梦见的是你的发光的名字”。又“写”又“画”,还“梦见”,这些都是视觉意象。名字会“发光”,虽有点儿夸张,但梦中倒也合情合理。在诗的第三节里,诗人连用了七个比喻来说明恋人“发光”的名字:“日”“星”“灯”“钻石”“缤纷的火花”“闪电”以及“原始森林的燃烧”,它们同为发光体,而将这些绚丽多姿的形象组合成一个意象“发光的名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抒情主人公对恋人的思念。

诗的第四节是说“你的名字”“大起来了”:“刻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在树上。/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树上。/当这植物长成了参天的古木时,/啊啊,多好,多好,/你的名字也大起来。”这里,意象转换成“生命树”。待“生命树”“长成了参天的古木时”,“你的名字”也会长大起来,刻着你的名字的生命树正是神圣而伟大的爱情的象征。

在诗的第五节里,诗人把情感顺理成章地推向高潮。“你的名字”在抒情主人公的心目中“大起来了”“亮起来了”。结句回应开篇,结构很完整。

全诗大量运用排比复沓,一唱三叹,一气呵成,有回肠荡气之势。

问题探究

一、这首诗是以什么方式表达爱情的?

为表现对恋人刻骨铭心、难舍难分、念念不忘的缠绵之情,它使用复沓回环的手段。在这首诗中将“唤你的名字”作为引子与收束,由实至虚,由醒入梦,浓墨重彩地描绘诗人的梦境。在一首十八行的小诗中连用十五个“你的名字”,首尾两段的重复呼应与大回环,二节与三节之间的近距回环,四节与二节之间的远距回环,使回环成为压倒之势,也可谓“前所未有”,这种手法把缠绵的情思传达得淋漓尽致,不着一个“爱”字,痴爱之情却溢满字里行间,多情又别致,外在诗美与内情运动状态的同构堪称一绝。

二、这首诗的意象表达有什么特点?

诗人先后用了七个比喻和三个排句来表达自己一泻千里的感情。“你的名字”本是抽象的,将如日、如星、如灯、如钻石、如闪电、如缤纷的火花、如原始森林的燃烧这七个比喻与“你的名字”叠印,你的名字也就幻化成具体的形象──“发光的名字”。

语言品味

纪弦的《你的名字》堪称“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照亮”的佳作。有的诗为了给读者以新鲜感,便想方设法运用新的词汇,结果未必收到预期的效果。有的诗词汇虽然不新,甚至“陈旧”,但仍给人以新的感觉,这首诗就属于后者。

一、用“轻”字的重复表达诗人心中之爱。

“轻”字在诗中出现了11次,“你的名字”出现了15次,可以说“轻”字与“你的名字”在诗中使用的频率最高。几乎每行诗均出现“你的名字”,是为了一再表现强烈的感情。整首诗五节,只有第一节与最后一节(第五节)出现“轻”字,这就形成首尾照应的特点。诗中三处出现“轻”字,即“最轻最轻的”“轻轻地”与“轻轻轻轻轻轻轻地”,意思相近而有变化,“轻轻轻轻轻轻轻地”是叠字“轻轻地”延伸与发展,又是“最轻最轻的”具体化。很生动地表现恋爱中的人内心的缱绻之情。真是很有个性,也许是抒情主人公性格所致,也许永远是一个谜,别人无从揣测。

二、动作形象化

在表现爱人名字的态度上,这里连用了五个动词“唤”“写”“画”“梦”“刻”,由浅入深、有层次地表达了对爱人的炽烈情感。呼唤爱人的名字又未免太单调了,须“写”爱人的名字,“画”爱人的名字。试想,诗人远离爱人、伏案疾书,在纸上“写”满、“画”满了爱人的名字,他在写名字之时,爱人的形象尽在心底,这该是怎样一种相思的境界!日有所思,必夜有所梦。于是诗人发挥奇特的想象力,说“梦见的是你发光的名字”。诗的第三节实际是将梦境深化。爱人的名字既然发光,又是如何发光的呢?诗人用了四个排比句,极尽铺陈渲染之能事,把爱人发光的名字比做太阳、星星、灯光、钻石、火花、闪电,比做原始森林的燃烧。然而,“唤”“写”“画”“梦”毕竟平面而且虚幻,诗人乃更进一步,由虚入实,开始“刻”爱人的名字!刻在哪儿好呢?只有“刻你的名字在树上。/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树上”。这真是神来之笔!人们常说:生命之树常青!把爱人的名字刻在其上,与生命共同成长,永不凋零。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纪弦,1913年生于河北清苑,原名路逾,笔名路易士,祖籍陕西。1933年苏州美专毕业后,到南京举办画展。第二年改行写诗,到上海创办《火山》诗刊。1935年,结识刚从法国归来的现代派诗人戴望舒,“晤谈甚欢”。1936年秋,与徐迟、戴望舒合作,创办《新诗》月刊。1938年到香港,编辑《国民日报》副刊《新垒》,后入国际通讯社任日文翻译。1945年起启用笔名纪弦。1948年参与组织异端社,出版《异端》诗刊,同年离沪到台湾,任《平言日报》主笔兼副刊《热风》编辑、成功中学国文教师。1951年主编《自立晚报》新诗周刊,创办《诗志》。1953年2月,将《诗志》改办为《现代诗》季刊,提倡新现代主义。1956年,发起成立现代派诗社,被称为台湾现代派诗人的“旗手”。1976年底移居美国,常住加州,著有诗集《行过之生命》《飞扬的时代》《无人岛》《五八诗草》《摘星的少年》《槟榔树》(甲、乙、丙、丁、戊五集)等。诗歌评论集《纪弦诗论》《纪弦论现代诗》等。《你的名字》1952年作于台北,最先入选《槟榔树甲集》,台湾现代诗社1967年版。

二、意象与旋律之美(李元洛)

纪弦创造性地以恋人的“名字”作为全诗的构思中心和中心意象,并以色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的比喻,围绕中心完成全诗的意象结构,像一个优秀的建筑师完成一幅得意的蓝图。《你的名字》一开始,就出现了诗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用第一人称的呼告语呼唤恋人的名字。如果诗人把“你的名字”具体化,全诗就会因那种特定的限指性而减色,抽象的“你的名字”的泛指性,能将个人的感情经验提升到普遍性的层次,引起读者对不同名字的美的联想,从而共同参与审美创造。在第一、二两节中,“呼”“唤”有声,是听觉意象;“写”“画”有形,是视觉意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见”则应该是如真如幻的意觉意象了。在第三节中,诗人以一系列比喻来比拟恋人“发光”的名字,而诗人的才华也于此“发光”。这一节连用七喻,虽然都用“如”字构成明喻,但无单调之感,这主要是因为:其一,运用了“博喻”这一艺术手段。人常说“好有一比”,纪弦却连用七比,用强烈的印象趣味,不让苏东坡《百步洪》中的连珠妙喻专美于前。其二,在意象的强度和语式的幅度上多加变化。“日”“形”“灯”“钻石”“缤纷的火花”“闪电”以及“原始森林的燃烧”等,同为“发光”物体,但光亮的程度各异,它们并置在一起,可以看到殊而不同的变化,也可见诗人求异思维在这里作扇形展开。第四节也颇为精彩:“刻你的名字!/刻你的名字在树上。/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树上。”海枯石烂的恋情,在这里得到了一种特殊的美学方式的表现。总之,第三节写“发光”之“亮”,第四节写“长成”之“大”,角度虽各有不同,但像四面八方的箭矢都奔向一个红心,诗人花样翻新的赞美辞都是奉献给一个芳菲的名字。

《你的名字》虽然不讲究脚韵,但它却追求圆顺而流畅、优美而动听的旋律,宛如一阕悦耳清心的轻音乐。它的旋律美的.形成,一是由于“复沓”。第一节的“最轻最轻”和“轻轻地”乃至“每夜每夜”,是紧相承接的反之复之的语词复沓;第二、三两节中连用七次于每句结尾的“名字”和“你的名字”,是同一句型的接连复沓;第四节前三行“刻你的名字”以及二、三两行的“在树上”与“在不凋的生命树上”,是句首与句尾的短语复沓;结尾一节七个“轻”字的连用,是同一词语在句中的复沓,而这一节每一行结尾的“你的名字”,则又是句尾位置上的复唱了。试想,如果取消了复沓,这首诗怎么还会有这种动人的风情?构成旋律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回环”。例如开篇一节和全诗最后一句的“于是,轻轻轻轻轻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构成了首尾的重复与呼应,即整篇美学结构的大回环;诗的第三节的四行,承接第二段末句“而梦见的是你发光的名字”,构成近距离节与节的回环;第四节的六行,是对第二段前二行“写你的名字”与“画你的名字”的承接,这是远距离的节与节的回环。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一节首句“大起来,你的名字”,与前一节末句“你的名字大也起来”,构成连锁式回环;第二行“亮起来,你的名字”,则与第三节构成遥应式回环,而“亮起来”又和第二节末句“发光的名字”互相照明,像夜晚的原野上两盏互相呼唤的灯光。总之,有了多变化而求统一的复沓与回环,我们读这首诗“每夜每夜”,就犹如聆听一首深情曼妙的谣曲了。

(选自公木主编《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题目为编者加)

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 感人的现代爱情诗

★ 宋朝爱情诗

★ 秦观爱情诗

★ 优美爱情诗

★ 经典爱情诗有哪些

★ 英语爱情诗

★ 林徽因经典爱情诗

★ 李商隐的爱情诗

★ 李商隐爱情诗赏析

篇6:情诗鉴赏

情诗

作者:张华  朝代:魏晋 游目四野外,逍遥独延伫。

兰蕙缘清渠,繁华荫绿渚。

佳人不在兹,取此欲谁与?

巢居知风寒,穴处识阴雨。

上一篇:实验中学教研工作计划下一篇:高中生高考励志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