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安法测电功率实验》评课稿

2024-04-22

《伏安法测电功率实验》评课稿(共5篇)

篇1:《伏安法测电功率实验》评课稿

欧姆定律I=U/R可变形为R=U/I,这可不可以说导体的电阻R与U成正比而与I成反比?也就是说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U越高,导体的电阻R就会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R就会越小?

电阻是物质的属性,是由导体本身因素(材料、长度、粗细)决定的(另外,还与温度有关系),不会因通电情况的不同而不同。这与以前学过的密度ρ=m/V只与物质本身特性有关而与那块物质的质量大小、体积大小无关一样。

用伏安法测量电阻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实验中要综合应用多种电学仪器,应以严谨的态度、细致的操作完成这个实验。

篇2:《伏安法测电功率实验》评课稿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中的兴趣培养,爱护实验器材。

篇3:“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实验有感

在一次听课中, 授课教师在实验中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求出灯丝的电阻.并且在实验改进中, 提出通过缩小电压的变化范围, 测出几组数据, 求平均值得到灯丝的电阻.我觉得此法欠妥,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是针对同一物体而言, 对同一物体的某一个量进行多次测量, 然后求平均值, 从而减小误差.实验中, 当温度变化后, 灯丝在微微发红和正常发光时, 灯丝电阻已经发生变化, 不能用不同灯丝的电阻相加求平均值.听了这节课, 使我感悟到:新教材改变了,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研究教材改变的目的, 才能更好地处理教材, 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伏安法测电阻”是初中最重要的电学实验之一.在旧教材 (人教版) 中“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一结论, 学生较难理解.而在新教材中, 把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了调整, 在研究“电阻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知识中, 只是探究了“电阻大小与材料、横截面积、长度”有关, 把与“温度”的关系放到了“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这对学生准确地理解物理概念、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大有益处, 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在实验之后,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结论, 我建议让学生描出“定值电阻”的U—I图像 (如图1) 与“灯丝电阻”的U—I图像 (如图2) , 并进行对比.

通过比较, 可让学生对“电阻大小受温度影响”这一结论理解更为透彻.在近两年的中考中, “小灯泡灯丝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相关电学计算题, 也陆陆续续在各地的中考试题中出现.如:小明利用标有“6 V 6 W”的灯泡L1和“6 V 3 W”的灯泡L2进行实验.

(1) 当L1正常发光时通过的电流多少A?

篇4:伏安法测电阻和电功率实验辨析

一、伏要法测导体电阻

1.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其中的电流,就可以求出这段导体的电阻,这种方法叫做伏安法。

2 .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若干导线。

3 .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4 .实验步骤:

(1)按图所示的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

(2)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1,U2,U3,观察电流表每次对应的数值I1,I2,I3,分别填入设计表格中。

试验次数U(V)I(A)R=U/I

1 R1=

2 R2=

3 R3=

(3)根据每次记录的电压和电流求出每次对应的电阻R1,R2,R3,再求出它们的平均值R=(R1+R2+R3)/3.

5 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作用:

(1)保护电路,

(2)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使其成倍数地增加。

例1:(2012上海闵行二模,26)(10分)小华同学在探究通过镍镉导线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之间之间的关系实验时,所用的器材有:5节新干电池,开关,金属导体若干,电流表,电压表和若干导线。

(1)实验中小华可通过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

(2)小华刚连接好电路,就发现电流表有示数,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并观察到电压表示数如图所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小华排除障后重新进行测量,并根据实验数据查画U-I图象,如图所示,此图象需要改进之处是_________。

(4)小华改变进后图象分析得出的初步结论是:通过同一导体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你认为,小华得出的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的(选填“充分”或“不充分”)。请简要说明理由。解析:

(1)没有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电池节数来改变电压。

(2)电压表指针反向偏转,表明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3)由五组数据画出的斜线,它代表了电压随电流变化的趋势,因此要将斜线向两个方向延伸。

(4)更换不同的导体重新进行实验,利用多组数据得出的结论才具有普通性。

答案:

(1)改变串联电池的节数。

(2)连接电路时开关没有断开,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3)图象中缺少电压为零时的电流值。倾斜直线到第五点后应继续延伸。

(4)不充分,没有选择多个导体进行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例2.(2013四川眉山一摸.65)如图所示“测量小灯泡电功率”时连接的电路图,选用的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请指出其中的两处错误或不妥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新連接后,要注意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滑到______端。

(2)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而电压表的示数几乎等于电源电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4)学生在实验中测得几组数据如下:

(3)

实验次数1234

电压U/V2.52.01.51.0

电流I/A0.300.200.220.20

电功率P/W 0.520.330.20

则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为 W。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灯丝电阻电话的瞬间,灯丝容易烧断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电压表的位置(测的是总电压)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2)A(C、左)

(3)灯泡断路。

(4)0、75 电压越大,灯泡越亮,灯丝温度越高,电阻越大。温度低,电阻小,电流大,发热多。

篇5:《伏安法测电功率实验》评课稿

关键词:主动参与 思维参与 四个层次

【中图分类号】G634.7

“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行为特征及发展规律为依据,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前提,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唤起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为核心,以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积极、主动、愉悦地参与学习过程为基本特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机会的一种教学模式。

以《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为例。传统的教学的步骤一般是:

①明确实验活动的目的→②讲授实验的过程→③实验注意点分析→④学生进行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⑤实验数据纪录处理

这种模式的教学,仅仅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动作参与(即实验、观察)和浅层的思维参与,无论学生学习还是教师讲授都是十分机械的,不利于学生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生成。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两个主要因素,学生在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因此以上教学模式中,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太小,影响课堂效率。

根据现代心理学对人的活动的研究,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动分为外部活动和内部活动。外部活动主要指实物性操作及感性的实践活动,内部活动则是学生主体通过头脑中完成的“动作”对串一物的映象和观念进行操作的一种“无形活动”。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统一存在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活动之中,相互联系并促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注重外部活动的参与,更要注重内部活动的参与。

针对这学生内外活动五方面的参与,笔者对《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教学流程做如下安排:

教学流程 学生参与

⑴回忆欧姆定律,再认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与作用。 [记忆参与]

⑵明确实验活动的目的

⑶教师演示实验

⑷实验注意点交流、讨论 [思维参与][语言参与] ⑸安全教育 [情感参与]

⑹小竞赛:谁连接的实验电路又快又正确 [思维参与][动作参与]

[情感参与]

⑺学生进行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 [动作参与]

⑻实验数据纪录处理

⑼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语言参与]

⑽教师评价

从教学过程的观察以及课后教学效果的評价来看,这样的教学的体现了虽然学生的参与,但主要存在的缺陷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的关键——思维参与的程度不高。学生思维主动参与的主要有四个层次:模仿式思维参与、尝试性思维参与、选择性思维参与、创造性思维参与。四个层次参与水平逐级提高。而在以上教学实例中,从教师的演示实验,到学生动手实验活动,体现了模仿式思维参与;而实验注意点的讨论也仅仅是尝试性思维参与。明显的是,科学课程所追求的更高层次的思维参与并没有本质体现。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又对《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主要教学流程做如下变更:

教学流程

⑴回忆欧姆定律,再认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与作用。

⑵明确实验活动的目的

⑶学生设计实验,然后让学生相互评价实验设计。

这个环节旨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参与,而且让学生通过相互评价,对实验方案的优劣选择判断,体现了选择性思维参与,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⑷评价课本上的实验方案

书本上的经典实验有其经典的魅力,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案的评价,再对书本方案的比对,思维有一次质的飞跃。

⑸教师演示实验

⑹常见电路故障分析

教师在演示时,模拟各种常见的电路故障,通过竞赛的教学组织方式,让学生主动判断,思考如何判断电路故障,如何解决电路故障。

⑺实验注意点交流、讨论

⑻安全教育

⑼电路元件的选择

本环节旨在激发学生记忆参与,即对原来电流表、电压表的选择进行回忆,并且通过测量电功率实验,进行综合分析运用,体现了选择性思维参与。

⑽小竞赛:谁连接的实验电路又快又正确

⑾学生进行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

⑿实验数据纪录处理

⒀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⒁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从前面的模仿到本环节自己方案的实施,这是思维参与的一个升华。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必定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活动激发了自身思维去主动解决。

⒂学生总结实验得失

⒃教师评价

(注:粗体字表示改进环节)

通过上述教学的再实践,课堂的深度大大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效果,尤其是学生思维参与的程度也大大增加。但一个无法避免的事实是:在增加思维参与的同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催化剂。这样对教学时间来说,一课时是远远不够的。

这样对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来说,为了给予学生充分的生成空间,教师应该突破课时的界限。

参考文献:

⑴《中学科学教学论》 陈志伟、陈秉初

⑵《主动参与教学模式》 刘宏武

上一篇:赞克文化下一篇:未知死亡电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