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案件逐年上升的原因及对策

2024-09-09

盗窃案件逐年上升的原因及对策(共9篇)

篇1:盗窃案件逐年上升的原因及对策

盗窃案件逐年上升的原因及对策

近年来,某区的盗窃案件有逐年上升之趋势,根据笔者调查统计,某区2005年批准逮捕的盗窃案件仅为11件14人,占批捕刑事案件总数的15%;2006年批准逮捕的盗窃案件为36件47人,占批捕刑事案件总数的32%;而2007年1-10月份已批准逮捕盗窃案件37件68人,件数占批捕刑事案件总数的42.5%,人数占批捕犯罪嫌疑人的50%。盗窃案件的逐年增多,不仅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稳定,扰乱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而且给集体和个人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居民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笔者欲通过对今年37起案件的分析,剖析其原因,提出对策。

一、盗窃犯罪的特点

1、犯罪嫌疑人基本上都是农村居民和城市无业人员。68名犯罪嫌疑人中,农村居民51人,占75%,其次为城市无业人员12人,占18%。

2、犯罪嫌疑人以青少年居多。68名犯罪嫌疑人中,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有10人,18岁以上不满25岁的青少年31人,共占到了批捕犯罪嫌疑人的60%;25岁以上的成年人27人,占批捕犯罪嫌疑人的40%。

3、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批准逮捕的68名犯罪嫌疑人中初中和小学文化的62人,占91%。

4、“白日闯”盗窃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全部为青少年,年龄最小的为16岁,最大的也只有22岁,且多为连续作案,结伙作案。共批捕此类案件9件19人,其中,16岁以上不满18岁的8人,18岁以上不满25岁的11人。如刘某等6人犯罪团伙在2007年6月至7月间疯狂作案20多次,盗窃金额3万余元。

5、作案手段呈现多样化。盗窃手段、方式不断翻新,除了传统的入室盗窃外,还出现了用渔杆掉鱼方式从窗户粘取室内财物,盗窃未入住新房内的铜芯线,盗窃停放路边车辆驾驶室内的财物,盗窃工地工程车柴油的案件。特别是随着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攀爬入室案件逐渐增多,如一攀爬入室盗窃案件,犯罪嫌疑人韩某先后窜至市内多个住宅小区攀爬入室盗窃,共作案四十余起,涉案金额2万余元。

6、流窜作案比例有所上升。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员涌入,由于流动人口来去自由,思想行为难以约束控制,一些违法犯罪分子混迹期间,使流窜犯罪呈上升趋势,成为重大治安隐患。今年以来共批捕此类案件犯罪嫌疑人20人,占批捕总人数的29%,流窜作案现象较往年呈上升趋势。

二、盗窃案件上升的原因

1、农村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较大。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形势依然存在。大量农村居民涌向城市,由于社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大多数农民,尤其是青年人,由于历史、社会原因,文化素质较低,且没有一技之长,就业遂愈发困难,有的民工因无技术、生活无保障,加之法律意识淡薄,从而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

2、青少年受不良风气、不良文化的影响,自我控制力较弱。当前社会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以及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中充斥着大量的不健康的内容严重侵蚀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由于青少年在心理上处于过渡阶段,求知探索欲旺盛,模仿性极强,做事不计后果,尤其对坏事物的接受力强,感染快,再加上现代信息的传播便利,使犯罪方式、作案手段在青少年中的传播速度很快,此时若没有积极引导,在一定因素的作用下好奇冒险的心理容易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3、法制教育和法制宣传跟不上。首先,法制教育并未真正进入中小学范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往往被忽视,生活在这样的法律真空或准真空中,学生不知法,不懂法,自然就谈不上守法。其次,农村的法制教育和法制宣传工作还不适应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造成了群众不学法,不懂法,法制观念极其淡薄。这对农民本身守法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产生了很大的障碍,甚至由于不知法而不自觉地触犯了法律。

4、社会和个人防范意识不强。盗窃手段的不断变化,要求人们随时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提高防范意识。特别是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区的住宅小区不断增多,但部分住宅区的安全管理不到位,门卫疏于职守,监控设备形同虚设,一些不明身份人员可以随意出入,一些住宅区甚至根本没有安全保卫措施,加之部分居民防范意识较差,从而为窃贼作案提供了便利。

5、社会管理不到位,犯罪分子销赃便利。社会上一些人贪图便宜而不问来源,甚至有的人明知是赃物却仍然购买,一些废品收购站更是与犯罪分子相互勾结,专门负责销赃,从而解决了盗窃分子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导致人口的流动性大大增加,但目前,大多数城市只对常住人口进行管理,而对外来打工暂住人员缺少相应的管理措施,而这部分人员由于归属感欠缺、流动性强、生活较贫困等原因往往易实施盗窃犯罪。

三、几点对策

1、加强法律宣传,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地开展法制宣传。如可以结合典型案件,以案说法,使人们充分认识盗窃犯罪的危害性、打击和预防盗窃犯罪的必要性,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并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图片的展览,揭露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提高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其次,司法机关要充分利用担任中小学“法制副校长”的机会,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劳动教育,让其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针对违法、后进青少年,落实帮教措施。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呈上升趋势,针对违法和问题青少年开展切实有效的帮教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如我们办理的盗窃案件中有的未成年人因未满16周岁而未被追究刑事责任,放走后因缺乏必要的管理教育,又重新走上犯罪的道路,形成了一个逮了又放、放了又犯的恶性循环。所以在办理此类案件时,司法机关要认真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建立追踪回访考察制度,建立帮教体系,采取确定专人帮教,定期考察,会同有关单位与所在学校或村(居)委会、家庭密切配合共同帮教,同时对后进青少年做好教育挽救工作。

3、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就业压力巨大。要千方百计多渠道扩大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逐渐建立就业服务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同时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拓展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4、突出工作重点,规范管理制度。在经济开放的同时,要严格管理好外来人口,公安机关可制定管理外来人口的措施,做好外来人口登记,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严防流窜作案。针对住宅小区频繁发生的盗窃案件,要严格贯彻落实治安保卫制度,纠正形同虚设的值班或门卫失职现象。再次,要加强对废品收购、二手市场的管理,堵住销赃渠道。

篇2:盗窃案件逐年上升的原因及对策

一、赡养案件上升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赡养案中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城市不少夫妻双双下岗或者一方下岗,收入较低,经济来源受到限制,只有靠打工来维持生活,子女上学,生活处于困难期。而农民经济不发达,再加上农村及相关组织对他们政治思想工作做的少,道德观、价值观宣传教育少了。久而久之,子女打骂父母的现象出现了,不赡养父母的现象也多起来了。加之,一些老人社会保险意识又很淡薄,不能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养老金、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障等物质帮助。

(二)公民素质原因

1、有的父母年轻时只知道自己辛苦操劳,而不知道和自己的子女沟通、交流,从生活上、学习上去关心、爱护,对子女缺乏了解,从而导致父母和子女之间无感情、无亲情之言。等父母到了一定的年龄,无劳动能力了,生灾害病了,子女同样对父母也是漠不关心,有的甚至还虐待父母。

2、有的父母,在分家析产时不能做到公平对待。有的子女则因分家不公而不赡养,认为谁多得财产谁多尽赡养,未得财产就不尽赡养,法院要判赡养就重新分家。有的则认为不要或者放弃财产就可不尽赡养义务;有的甚至要求先分父母财产,然后再谈赡养,要求法院判赡养时把被赡养人财产、丧葬费一并下判,就是说父母未死先继承。

3、老年人在平时帮助儿女做些力所能及的活时,做的多了、少了,子女认为不公平以及其它原因产生一些矛盾。有的因为性格上的差异,双方都不能容忍对方的一些行为和做法,如会赌钱,喝酒等。从而导致父母子女间互不说话,互相猜测。无理要求法院要判决赡养就必须加上老人必须帮助子女做些什么事或者改变什么行为等内容。

4、有的子女在外地工作,顾及不了家中的父母。但也有的则是只顾着自己在外逍遥生活,吃喝玩乐,出入高级宾馆、赌博、嫖娼、甚至有的包二奶,甚至出现有钱养宠物狗,无钱赡养老父的情况,还有的家里养两条狼狗而不肯给付父母赡养费的当事人被法院拘留的,更有甚者有房屋不给父母住,而让其住猪圈的。有的在外生活半年、一年、甚至几年不回家,怎能还有那份孝心?那里还顾得上在家父母的温饱呢,更谈不上尽赡养义务了。

5、有的个别家庭,妻子当家,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都得由妻子说了算。现在妇女同志的地位确实提高了很多,她们在生产、生活中显示出了应有能力。但她们就是和公婆的关系比较紧张,每到给粮、给生活费时,总是吵吵闹闹,有的甚至大打出手,达到阻止自己丈夫尽赡养义务的目的。而法律又规定赡养的义务无特殊情况只能由自己的子女来履行,对不讲理、不懂法的儿媳也就没有办法,着实让人们无奈。

6、有的兄弟娣妹七、八个,他们的父母却无人赡养。子女之间相互观望,相互推诿,你看我,我看你,导至老人生活无着落,精神痛苦。

7、有的子女以老人退休时未让其顶职,现在生活不如其他兄弟姐妹为由而不赡养;有的以父母未让其读书或少读书,自己文化程度不如其他兄弟姐妹为由而不赡养;有的以老人未让其学手艺,自己无一技之长为由而不尽赡养。

8、有的子女以男子入赘或者女儿已嫁出为由,对父母不尽赡养;有的认为自己的养父母、继父母不是亲生父母而不尽赡养;有的则是认为自己被收养的,关系恶化了或解除收养关系了而不赡养;有的认为小时跟爷爷奶奶生活长大的而不赡养自己的父母。

9、有弟兄、姐妹分别赡养父母,也就是一个子女赡养一个老人。由于其中一个老人先死亡了,另一个子女就不愿再独自赡养活着的老人了,认为应该由全体子女来共同赡养活着的老人。

10、有的孙子、女或外孙子、女不能承担已丧失子女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赡养义务,他(她)们认为已隔代了,老人是死是活与己无关。以上的当事人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平时又不注重法律的学习,不知法、不懂法,私心太重,眼睛盯住父母的房产和有限的劳动能力。有钱便是娘,无钱是包袱。对待老人往往是不给粮食吃,不给零花钱,不给钱看病;有的对父母平时、生病时采取不闻不问,缺乏物、钱和精神赡养;有的甚至还欧打父母,给予肉体上和精神上折磨。

二、应对措施

(一)快审、快结、着重调解

1、适应案件主体、标的的特殊性的要求我们在审理婚姻案件时,调解和好是处理婚姻案件的必经程序。赡养案件也属婚姻家庭类案件,它们都是因为当事人是特殊的主体,案件的性质又不同于其它案件。虽然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款要求在处理赡养案件时必须经过调解程序,但我们可因这类案件的当事人的特殊性,要解决的矛盾是家庭内部矛盾,争议标的亦有一定的特殊性,争议的标的基本上也是被告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义务方所提出的抗辩的理由,一般也是不能成立的,法律是不会支持的。子女赡养父母是法律规定其必需履行的义务,不允许附加任何条件的,是法定的,无期限的义务。故我们有理由说在审理赡养案件时,应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首先进行调解处理。

篇3:盗窃案件逐年上升的原因及对策

2011年以来, 舒城县人民检察院不捕案件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 其中2011年为26案28人, 2012年31案32人, 2013 (截止7月底) 25案32人, 分别占同期报捕的案件数及人数的17.69%、16.37%;30.09%、27.59%;41.67%、43.84%。无论是不捕的案件数还是不捕的人数都呈较大幅度的增长态势。不捕率的大幅度的上升, 而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不仅使检察机关审查批捕工作量大幅度上升, 而且造成诉讼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原因分析

(一) 执法理念的影响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加强了对当事人特别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保障。但由于公、检两机关职责、任务不同, 司法实践中在刑事诉讼价值取向、执法理念和工作方式往往有所区别, 公安机关往往偏重于侦查与打击, 注重逮捕措施“便于侦查”以及惩罚功能, 而检察机关往往偏重于防止错捕, 减少不必要的羁押, 重视可能处刑条件, 减少对轻罪的批捕。

(二) 对逮捕条件的把握不尽一致

刑事诉讼法关于逮捕证据条件的规定, 即“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这一规定中的“有证据”及“有犯罪事实”的具体证明标准并不明确, 因而在实践中存在不同认识, 公安机关主张标准不宜过高, 从而有利于侦查;高检院要求坚持对证据条件严格审查把关, 切实防止错捕, 在审查逮捕工作中出现了“分层次把握”的现象, 在事实证据条件的具体证明标准不甚明确的情况下, 往往会对逮捕事实和证据标准产生歧义。另外, 能否判处徒刑以上刑罚也是逮捕的重要前提, 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 以不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为由不 (予) 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14人, 占所有不 (予) 批准逮捕人数的15.2%。

(三) 相关的司法解释不完善

《刑法修正案 (八) 》将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等行为入罪, “两高”也修订了盗窃、诈骗犯罪的立案标准, 但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 (试行) 》实施细则 (试行) 对盗窃、诈骗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没有作相应的修订, 从而导致对部分涉案数额不大的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案件无法批捕。

(四) 因当事人和解而不予批捕

最高人民检察院2007年颁布的《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最高人民法院2010年颁布的《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和最高人民检察院2011年颁布的《关于办理当事人达成和解的轻微刑事案件的若干意见》都对有关轻罪刑事和解问题作了明确规定, 新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适用后果、适用阶段以及和解方式等方面的内容作了直接或间接的规定, 对司法机关在办案中积极挽救和修复社会关系, 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抗、增进社会和谐, 化解社会矛盾起了积极作用。

(五) 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

未成年人身心未臻成熟, 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群体特性, 应当以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和有利于其未来发展为基点来制定刑事司法政策和设计具体的诉讼制度、程序和规则。新的刑事诉讼法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突出变化, 是在特别程序设置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强化了对未成年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特别关注和保护。明确规定了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 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尽量不适用逮捕措施, 可捕可不捕的不捕。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 对于未成年人涉嫌刑事案件共不 (予) 逮捕6人, 占所有不 (予) 逮捕人数的6.5%。

(六) 部分案件质量有待提高

自2011年以来, 我院因事实不清, 证据不足及不构成犯罪而不批准逮捕的共19人, 占不捕人数的20.7%。究其原因:一是案多人少的矛盾突出, 侦查人员往往疲于应付, 不能及时查清事实、全面收集证据, 二是大部分办案人员从事刑侦工作较短, 办案经验不足, 三是由于案件较多, 审核部门对大部分案件只能靠听汇报, 个别案件把关不严, 四是因当事人缠访及配合“专项行动”等原因, 将一些案件勉强提请批捕。2011年以来, 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不构成犯罪而不捕的19人, 占21%。

(七) 程序意识不强

目前, 重实体公正轻程序公正现象仍然存在, 新《刑事诉讼法》第54条确立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 审查逮捕时加强了证据审查, 根据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和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 对于一些违反程序收集的非法证据无法使用导致案件不能批捕。

三、对策

(一) 创设案管初审制

就部分案件质量不高或者证据明显存疑的, 应在报捕前就公安机关报捕卷宗实行初审制, 由案管人员负责审查, 合格的依法收卷, 反之则要求公安机关补充相关材料后再行报捕, 以提升报捕案件质量。

(二) 建立公、检沟通联络机制

由检察机关的侦监部门和公安机关相应的业务部门及其分管领导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公、检双方就侦查机关报捕的案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拟不捕案件中存在的分歧问题, 特别是对于一些涉及罪与非罪或矛盾突出的案件, 侦查机关报捕之前可与侦监部门报捕前的沟通协调, 以统一认识。

(三) 建立重大、疑难案件提前介入机制

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应做好报捕案件的捕前沟通协调, 针对公安机关重大、存疑的案件可以商请检察机关派员提前介入;针对案件证据存在不符合逮捕要件的, 应提出补査意见或建议, 对明显不构成犯罪案件或者不适应逮捕要件的, 应建议公安机关作其他处理。

(四) 加强学习, 准确理解法律

篇4:浅析盗窃案件多发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盗窃犯罪;因素;对策

随着经济增长,全国大多数地区实现了农民增收,经济踏步走的繁荣景象,按常理说以财物为对象的盗窃犯罪应该减少才对,但恰恰相反,全国盗窃案件近年来呈上升局势。以某县为例,根据县检察机关办案统计结果现实,在近五年的时间内,该县盗窃犯罪的数量一直在上升,数量连续两年占到所办案件的三分之一。为什么新时期盗窃犯罪数量没有减少呢?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导致盗窃犯罪增长的因素

(一)贫富差距加大导致的因素

王某因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在问到作案动机时,王某称:“因为看到邻居家比我家过得好,心里不愤气,所以才想着到他们家里偷一把,这样我心里会平衡些。”可见现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大环境变得好了起来,大家都说钱好挣了,只要有头脑,肯吃苦,变得富起来不是件很难的事。但是仍有一些人由于懒惰而落后于人,经济不是那么好,看到别人家里比自己家里日子好心里难免会有失落和心里不平的感觉,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就滋生了仇富心态,自己过不好也不能让别人好过,于是就以盗窃来填补心中的不平。

在办案中还有很多像王某这种心态的人,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一些人就产生了扭曲心理,于是就去盗窃,一来可以在短期内为自己增加“收入”,二是使自己心里多少会有些平衡。

(二)人口流动导致的因素

随着城市大开发和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大量人口由农村进入城市,由此导致了一部分盗窃数量的增加。

第一,人口增加,警力紧张。随着大城市的务工人员增加,大城市的警力并没有相应的增加,从每年国家招警的数量来看,警力的缺口在一步步变大。每年流向大城市的人口数以千万,但每年全国招录的警察少的可怜,分配到大城市的警力会更少。正是由于警力的不足,导致犯罪分子作案后能及时逃走难以被抓获,久而久之犯罪分子便肆无忌惮,作案更加猖狂。某县近几年发展迅速,大量商人赶来投资,县政府也到处招商引资,人口由十年前的35万增加到了现在的45万,但公安局包括各镇派出所在内总共有警力才200余人,真正能出动的警力不足150人,这么少的警力要管理全县45万的人口,本来大案子都忙不过来,更何况盗窃这样普通的案子,这就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滋长了犯罪分子的气焰。

第二,农村人员流失,常住人口减少。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力进城务工,农村以老头老太太居多。一是农村人少了,作案不容易被发现;二是老年人耳朵笨,眼睛花,腿脚不灵便,好多老年人也不会用电话报警,即便被发现犯罪分子也能顺利逃脱。这就使得不法分子将目标瞄向农村,频繁作案而不宜被察觉,成了盗窃者的天堂。

(三)被害人导致的因素

盗窃犯罪数量的上升不仅仅有社会、盗窃者的原因,还有被害人的原因存在。

第一,安全防范意识差。在一些盗窃犯罪中,有的被偷是因为外出窗户没有关;有的是嫌带钥匙麻烦,习惯于出门时将钥匙放在门顶或者门前的地毯下面,很容易被人发现而产生盗竊念头。有的人出门甚至没有关门,仅仅将门虚掩着,认为只出去四五分钟马上就回来了,锁门开门太麻烦了,就是因为疏忽大意,防范意识薄弱,给了犯罪分子很大的作案便利。在另一起团伙盗窃案件中,被害人是一位超市老板,犯罪嫌疑人孙某原本是这家超市的配货员,由于与老板的儿子发生矛盾而从超市辞职了,但老板却忘记将仓库的钥匙收回来,孙某为了报复,就召集了四五个青年,在夜间开着车来到超市库房,用钥匙打开库房大门,盗窃了价值五万元的物品。如果超市老板安全防范意识强,及时收回钥匙,这起盗窃案件或许就不存在了。

第二,一味容忍助长了盗窃者的胆量。由于经济发展,人们生活富裕,对一些小的财产损失抱着不在乎的态度。公安机关破获的一起盗窃案中,被害人已经是第三次被偷了,第一次被盗被害人认为数额不大,没有报案。结果过了一个多月又一次被偷,被害人认为损失不大又没有报案。直到第三次,小偷甚至将被害人家里的冰箱、电视都偷走了,被害人这才报案。如果一开始就报案,公安机关将给予严厉打击,对盗窃者是一种强有力的震撼,就不会有一而再,再而三的盗窃发生了。另外一起盗窃通信电缆的案子,犯罪嫌疑人张某第一次盗窃了50米通信电缆,电信公司认为价值只有三百多元,损失不大,所以就没有报案,紧接着第二次、第三次,通信电缆连续被盗,数额不断增大,电信公司这才报案。这些盗窃案件本来可以被及时制止,但就是由于被害人的不重视,认为损失不大而使犯罪嫌疑人胃口一步步变大,如果能及时报案,得到及时处理,这些都可以是被避免的。

二、防范和减少盗窃案件发生的对策

盗窃案件增加的原因有各种各样,但重要的是如何解决,如何预防盗窃案件的发生,如何减少盗窃案件的发生成为重点。针对盗窃案件呈上升趋势的原因分析,可以有效的得出以下应对策略。

(一)从政府层面的应对

第一,与时俱进,有效配置警力。随着经济发展,大城市人口增加,相应的配套机制也需要增加,这里就包括警力,只有与人口相匹配的警力存在,在案发时能及时到位对犯罪嫌疑人形成有效的打击和震慑才能遏制猖狂的盗窃犯罪。

第二,加强宣传教育。作为政府,宣传是其一项公共职能,在平时就要对广大群众加强法制宣,进行道德教育,让潜在的犯罪人放弃作案的想法,浇灭其心中的犯罪苗头,总之,履行好政府公共职能是应对盗窃案件的发生的有效途径。

第三,加强联防巡逻。在城市地区,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组织一些热心人,建立巡逻队,对小区的安全进行指导,看看谁家的窗户没有关好,有哪些形迹可疑的陌生人等,并保持和社区民警的联系。在农村,组织老人聚居在一起,相互照应,村委会可以组织专职人员不定时的在村庄进行巡逻,架设高音喇叭,及时进行信息通报。

第四,针对家庭困难,或者一些游手好闲的无业人员政府要进行指导帮助。政府可以向这些人员提供经济增长点,例如帮助种植烤烟、指导如何用温棚种植反季节蔬菜等,让这些闲散人员有事可干,让经济欠佳的人员经济得到改善,不仅发挥了政府职能,促进了经济发展,更有效的减少了不安定因素,从根本上减少了盗窃犯罪的发生。

(二)从被害人层面的应对

第一,加强安全防范意识。要组织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宣讲,使广大群众增加安全意识,安全意识增加了,留给犯罪分子的可乘之机少了,盗窃案件自然就会减少;另外可以经常下乡办案,将案件的审理放在事发地,以案说法,增强教育功能,提醒广大群众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第二,积极的向盗窃说不。一旦发现盗窃无论数额多少,损失多少,都要及时报案,不能因为损失不大就不在乎,只有将盗窃者视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才能有效遏制盗窃势头。如何让群众做到坚决报警,坚决抵制呢,这就需要我们的社区工作人员入户宣传,做好治安联防工作。

通过落实这些具体、有效的措施相信盗窃犯罪会慢慢的减少,社会会更加和谐,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度也会大大提高,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篇5:盗窃案件逐年上升的原因及对策

近几年来,交通肇事案件在刑事案件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以我县检察院为例,1998年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捕的交通、肇事案件占全年受理总数的11.5%,1999年受理该类案件13件,占受理总数的13%。今年l至6月份又受理4件,占受理数的25%。交通肇事案件的增多,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影响了社会稳定。

一、交通肇事案件增多的原因

(一)交通运输工具激增,交通流量增大,道路交通运输压力增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生活质量标志之一的交通工具数量猛增。我县309国道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市晋煤外运的主要通道之一。然而近年来,该路段交通拥堵现象十分严重。309国道日平均交通流量达到了4000多辆次,高峰时可达5000多辆次以上,道路运输压力增大。因此,造成了交通拥挤、堵塞加重、事故隐患增多。

(二)部分机动车辆驾驶员法制观念淡薄,驾驶技术低劣

随着车辆的增多,驾驶人员也相应增多,但有一些驾驶员没经过正规的培训,就驾车上路行驶,因操作失误而造成交通事故。也有一些驾驶员虽持有合格的驾驶执照,但交通安全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视国家财产、人民生命为儿戏,酒后驾车、超速行驶等违章行为加大交通事故的发案率。以2000年为例,在批捕的交通肇事案件中,其中酒后驾车就有二起,占到25。还有一些驾驶人员行车不讲交通道德,驾驶作风恶劣,违章超速行驶,强行超车,会车,造成重大交通事故。2001年12月30日,祁县东观的程某驾车行至309国道黎城境内时,由于路弯速快,将对面会车的一辆摩托车和一辆吉普车撞坏,致摩托车上的夫妻两口血染黄土,命丧黄泉。

(三)驾驶非机动车者及行人安全防范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交通肇事案件中的肇事者不仅仅是机动车驾驶员,由驾驶非机动车者及行人造成的交通肇事在交通事故总数中也占有相当比例。这些人员安全防范观念比较淡薄,对事故的发生往往抱有侥幸心理。如我县赵店桥一小学放学后,一位小学生在没有大人的监护下,对过往车辆熟视无睹,横穿马路时被车辆撞倒,造成交通事故。

二、预防交通肇事案件上升的对策

道路交通事故危害后果严重,社会影响大,善后处理难,针对这类案件大幅度增长的趋势,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提高驾驶员素质

随着我国加入wto,私人轿车的不断增长,决定了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机动车驾驶员仍然会作为一种专业技术或专门的职业存在,所以,我们仍应按照公安部有关指示,认真办好驾驶员培训学校。同时,有关主管机关要切实加强管理,严把发放驾驶执照关口,对未经驾驶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绝不发放驾驶证,一经查出无证驾驶者予以严惩。公安交警部门还应定期举办驾驶人员学习班,以案释法,不但向其讲授交通法规、安全行车规程等知识,还要对其进行交通道德规范的教育,由路面上的被动管理转入到深入基层单位和有关部门,作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以促使其成为重安全、讲文明的驾驶员。

(二)加大教育处罚力度,增强所有交通参与主体的安全意识

公安、交通部门要充分利、用宣传栏、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宣传阵地,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对全民进行安全学识交通规则的宣传教育。同时,深入到教育部门,在幼儿园和各类学校开设交通安全课,联合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增强所有交通参与主体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其道德意识,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形成人人遵章守纪、个个重视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从根本上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作为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研究好交通法规,运用好交通法规,公开公平公正地处罚交通违章行为,并且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和《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有关规定,加大对肇事司机的处罚力度,该吊销驾驶证吊销驾驶证,该追究刑事责任追究刑事责任。让违章者明明白白,心服口服,达到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目的,(三)公安、交通部门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制定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防范和控制交通事故的能力。

首先,公安、交通部门要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科学管理、依法从严管理,变勤务管理为强化道路交通管理。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其次,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利用道路熟,情况熟的优势,积极调查本地区危路险段和事故多发点情况,摸清底数,认真研究制定对策,并及时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向有关部门反映,向交通公路部门提出建设性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治改造计划。

篇6:盗窃案件逐年上升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高校,盗窃,防治措施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及校园管理模式的陈旧性, 高校校园盗窃事件的发生已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招生规模的扩大带来的是学生数量的增加、教职员工数量的增加以及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服务人员的大量增加使得校园内及周边环境变得异常复杂, 现今大学校园基本都实行开放式管理, 使得校园环境越来越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各类犯罪事件屡发不止。盗窃案件已成为危害校园安全的最大顽疾。本文从校园盗窃事件的危害性、成因、特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并基于实际案情提供相应的防治对策。

一、校园盗窃事件的危害性

校园盗窃事件的发生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不仅是学生、教职员工、学校公共财产的损失, 更对学校的名誉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学生作为没有固定收入的特殊人群主要生活来源都是自己的父母, 而大多数的盗窃案件都是有关现金、手机、电脑、自行车的丢失, 这些财物的丢失对于一个普通的学生及其家庭来说都是不小的损失, 物质上的损失又会带来精神上的影响, 如果校方不能很好地处理此类案件, 不做好疏导工作或者无疾而终, 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猜疑他人、抱怨学校的心理阴影, 更有甚者可能报复社会。学生的家长也会对学校的安全及管理产生质疑。教职员工财物的丢失会产生员工对学校管理的不信任, 不满。学校公共财产的丢失尽管学校会为此买单, 但是校方更应顾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因此对校园盗窃事件的处理不仅仅体现学校对师生安全的负责, 更关系到学校的整体社会形象和社会声誉。

二、校园盗窃事件的成因

结合盗窃事件发生的实情, 其成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 师生防范意识薄弱, 学校安保设施不健全。

大多数的案件都是由于疏于防范造成的。学生离开宿舍时不收拾好自己的手机、电脑、钱包等财物, 不锁门, 不及时关窗户, 占自习室、离开教室不携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 这些均给犯罪分子以可趁之机。校区面积的扩大及高校的合并, 使得高校在地理面积上扩大, 而安保措施并不健全, 校园死角过多, 给案件的侦破带来难度。

2. 校园周边环境复杂, 人员构成复杂。

现在大多数学校都有多个校区, 新校区多地处郊区, 学校周围餐馆娱乐场所众多, 城乡结合部地区多集聚无业人员、吸毒赌博人员, 而现在高校基本处于开放式管理状态, 使得一些闲散人员可以自由进出校园, 给校园的治安管理带来隐患。

3. 高校治安管理和基层社会治安管理之间存在漏洞。

学校作为事业单位没有基本的执法权, 在发生盗窃案件的时候通常送至基层公安机关。很多时候基层公安机关因条件限制还不能完全处理好社会治安管理事件, 更无暇顾及校园里的小案件, 一些基层公安机关人员也缺乏责任心, 将校园里的案件大而化小, 小而化了, 这种管理机制逐渐滋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学校保卫人员抓了放, 放了又抓, 很多时候因为金额较小, 公安机关不好好立案, 也使学校处于一种尴尬境地。

三、校园盗窃事件的特点

无论从管理体系和人员构成来说, 高校不同于其他单位, 因此校园盗窃事件和社会上盗窃事件相比又有其特点:

1. 作案地点多集中在学生宿舍区、图书馆、家属区、操场等地, 作案地点的人员具有很大的流动性, 给侦破带来困难。

2. 作案时间集中在学生上课时间、学期开始及结束时间、学校举办大型活动时间, 作案人员对作案的时间都有很好的把握。

3. 作案手段具有相似性, 大多是顺手牵羊、翻窗爬墙、撬门的方式。犯罪分子乔装打扮成学生模样在校园溜达, 乘机顺手盗窃他人财物, 或者溜进学生宿舍盗窃财物。有时学生在校园作案, 熟悉周围同学的作息时间、生活习惯, 顺手盗窃他人财物, 再制造一种他人作案的假象。

4. 学校管理上的漏洞也会给犯罪分子造成可乘之机。现在学校教学、行政、后勤处于分离的状态, 后勤管理松散也会严重威胁到在校师生的财产安全。有的盗窃案件也为学校后勤人员所为, 而学校后勤的人员现在又多是临时工, 流动性大, 给管理带来困难。

四、校园盗窃事件的防治对策

针对校园盗窃事件的危害性、成因及特点, 对其防治对策应做到以下:

1. 提高师生防范意识, 加强防范意识教育。

针对师生防范意识薄弱的特点, 应定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防盗安全教育, 在案发频繁的时间段如开学初、学期末、学校举办大型活动的时候, 采用网络、标语、传单、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 如:报名尽量采用网上缴费的方式缴纳学费, 不要随身携带大量现金;离开宿舍应及时收好贵重物品, 锁好门窗;看到可疑人员要及时联系学校安保人员等。

2. 加强学校安保部门的管理, 建立完善的制度。

学校应加大对安保部门的人力及物力投入, 加强对安保人员的培训, 从职业技能及职业素质上全面提高, 要尽量避免雇佣临时工、离退休年龄大的员工做保卫, 合理用工制度。紧跟时代潮流, 配备良好的安保设备, 如交通工具, 侦查工具, 通讯设备等, 保证安保人员可以第一时间赶到案发现场最快破案。

3. 加强防控设施建设, 增强校园110平台接警能力。

学校应在生活区、教学区进出口、建筑物死角地区配备完善的监控设施, 实现步巡、车巡、网络监控全方位覆盖。

4. 严格门禁制度, 加强对校内流动人员的管理。

实行凭证入门制度, 师生携带相应的证件进出, 对进出社会人员和车辆实行凭证登记制度, 学校各用人部门应加强对本部门人员的管理和教育。

5. 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参与度, 发挥学生组织的能动性。

学校安保工作并非人数有限的保安人员所能完成, 更需要广大师生的配合和参与。可以建立学生安全信息员制度, 组织学生定期开展防盗安全教育, 定期配合保卫进行安保巡逻。

6. 盗窃事件发生后, 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对被盗学生的心理疏导及事后帮助可以很好地降低事件对学生的伤害及对学校的负面影响。学校接到报案后要尽快认真处理案件, 本着学生事情无小事的态度, 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要肯定学校在安保措施方面的疏漏, 一定程度缓和学生对学校不满的情绪, 对于经济确实有困难的学生, 要采用一定的措施进行帮扶。

7. 做好专利产品、科研成果, 个人著作的保护。

随着教育科研的发展, 及高科技的进步, 近来科技成果盗窃案件也屡见不鲜。很多师生在丢失手机、硬盘、电脑的同时, 科技成果也被盗窃。因此师生在使用电脑、手机、硬盘时对重要文件进定期进行备份、加密, 以免丢失财物的同时, 造成更大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程德慧.校园安全立法与安全保障社会化[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 .

[2] .霍长淘.高校盗窃案频发的原因、手段及防范对策[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4) .

篇7:盗窃案件逐年上升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高校盗窃案件原因防范对策

高校盗窃案件特指发生在高校内部的办公、学习、住宿等主要区域,秘密窃取教师和学生的财物并非法占有的行为。学校本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但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形势的变化,办学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学校也由原来封闭式的教学环境逐渐敞开,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社会,具有面积大,人口集中,家属宿舍区、学生宿舍区、服务机构与教学科研场所混在一起的特点,而治安问题也接踵而至,最为突出的就是盗窃问题。校园内一旦发生盗窃,将对校园的和谐与稳定构成威胁。本文正是从当前校园存在盗窃问题的表现及原因出发,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期减少或杜绝校园盗窃案件的发生,为学生及教师营建一个安全、和谐、文明的学习生活环境。

一、 高校盗窃案件的表现特点

据统计,2009年1~10月份,某省高校共发生盗窃案件1921起。和社会上的盗窃案件相比,高校盗窃案件有其自身的特点,表现如下:

1、 实施盗窃行为的主体多以年轻人为主,惯犯较多

在高校范围内实施盗窃行为的主体多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但年龄结构上趋于年轻化,这是由于其相貌与装束都与当今的大学生差别不大,极易混淆门卫的视线而混进校园。并且这一类主体受到偏激思想的影响,不愿吃苦耐劳,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容易产生违法念头。另一方面,由于校园本身环境的单纯性,师生防备意识不高,容易助长一些惯犯行为。这类犯罪主体大多熟悉校园环境,及校园作息时间,常常单独行动,流窜作案,惯用伎俩为顺手牵羊,因此防范难度较大。

与此同时,由于法制教育的薄弱及社会环境中各种压力的侵蝕,导致某些大学生价值观扭曲,日益成为实施高校盗窃行为的高发人群。即内盗案件呈上升趋势。作案手法反映了高智商、反侦查等特点。

2、 盗窃目标明确且集中

在高校,财物的价值往往有限,盗窃分子往往将盗窃目标集中在便于盗窃、携带及销赃的物品上,如现金、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电子词典、首饰、高档服饰等。这几类物品占到总的被盗物品的90%。特别是像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相机,虽然体积小,一旦失窃,其价值已经符合盗窃案件立案标准。

3、 实施盗窃行为的时空固定

在高校发生的盗窃案件中不排除临时兴起、顺手牵羊的盗窃案件发生,但盗窃案件由于存在着风险性,大部分犯罪分子实施盗窃行为之前都有着周密的计划,如事先踩点、摸清被害人作息规律等。因此,在高校盗窃案件中,多发时段为上课期间、周末、节假日、深夜凌晨以及大型活动期间,这期间学生和教师的防范意识较弱,且留出了无人顾暇的空余空间。还有开学初及期末也是盗窃案件高发期。开学初学生刚从家归校,身上大多带有大量现金等财物,开学初人员也比较混杂,送学生的家属也各不相识,防备意识会降低从而导致盗窃案件的发生。而另一方面学期末学生即将离校,人员流动大,门卫对于来接学生的人群也不会排查过严,由此也为财物的运出及销赃提供了便利。

从发案的空间来看,入室盗窃较多,集中在学生宿舍、食堂、实验室、教室和图书馆,发案占比85%。而较为空旷的室外体育场等活动场所也是多发区域,主要是由于空旷的场所不利于对财物的监控,也便于作案人的逃脱。

4、 高校盗窃方式的多样性

前述所说的高校盗窃行为中顺手牵羊的情况很多,犯罪分子往往能在较短时间内抓住机会快速行窃,或者采取分散注意力的方式,声东击西,进而下手。此种方式往往在财物持有人大意或者疏忽的情况下容易得手。

“窗外钓鱼”也是高校盗窃方式的一种,大多学校都未给低层的学生宿舍安装防盗网,导致作案人不需要进入室内,仅在室外使用特制工具就可以钓取到目的物,大大降低了其自身入室盗窃的危险性。同时被发现后也可以以“我刚好路过”、“我只是随便逛逛”等理由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怀疑。

在高校盗窃案件中,还有一种常见方式是撬门而入或者破坏锁匙进入室内。此种方式多在寒暑假等宿舍或办公室长期没人的情况下实施,以避免行为败露。采取此类作案方式的案犯大多手段粗暴、残忍,主体以惯犯、累犯居多。进入室内后,室内环境破坏严重,翻箱倒柜,力图盗走所有有价值的财物,且盗窃行为成功后迅速离开现场。而且在一所高校连续作案多起的情况较为常见。

5、盗窃动机日趋复杂

随着高校环境的变化,现代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高校周边商业、娱乐业等发展迅速,人员结构更加复杂,而校外人员在高校流窜作案也日益突出,其盗窃的动机大多为了图财。对于大多数内盗的案件而言动机则稍显复杂,主要表现为少数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相互攀比,生活上摆阔气,图享受,产生一些与家庭背景不符合的消费,经济透支后又无经济来源从而萌生盗窃心理。还有一些学生实施盗窃是基于报复泄愤心理,通过盗取他人财物来达到打击“仇人”的目的;或由于心理扭曲变态,实施盗窃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快感或引起他人的注意。因此在发现盗窃嫌疑人后,特别是内盗,还要针对其特殊的动机采取教育方法,避免因未全面了解情况而盲目处置导致事态恶化。

6、 高校盗窃犯罪发生的后果很严重

犯罪分子在校园内实施盗窃行为得手后,为了避免暴露,往往会找到无人且僻静的地方先进行分赃。带走体积小、易携带的物品,比如手机、笔记本、钱夹、现金等,而累赘的书本及证书证件则可能会被随手丢弃。而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书本与证书证件都是很重要的物品,一旦丢失,补办是相当的麻烦,更有甚者有些证书一旦丢失将不能被补办,这样一来,造成的经济及精神上的损失那是相当严重的。

二、 高校盗窃案件频发的原因

高校盗窃案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犯罪个体自身的素质因素外,还与高校外部环境诱导因素、内部治安环境因素有关。总体而言,经分析高校盗窃案件频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防范意识薄弱,技防措施投入不够,校园治安环境存在死角

根据芦克功的统计分析,高校盗窃案件的发生有80%以上是由于没有做好防范工作。首先,许多师生对钱财和贵重物品保管不严,如经常外出后不锁紧门窗、离开后不带走随身的笔记本电脑、手机、MP3等贵重物品,缺乏警惕性,从而给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其次,校园的安防措施投入力度不够,监控探头布局不合理,存在大量死角,有的只在教学楼门口或者宿舍楼门口安装了监控,却忽略了各个楼层,这也是高校盗窃案件频发的原因之一。第三,门岗把关不严,巡逻存在盲区,也导致了大量不明车辆及人员混入校园,为高校安全带来威胁。

此外领导的不重视也是导致校园盗窃案件高发的原因之一。有些领导一味地认为校园的安全工作是保卫部门的事情,责任制度落实不清晰,一旦发生盗窃等安全事件就将责任全部推脱到保卫部门,而不是吸取教训,查漏补缺,整改措施不彻底,导致了此类安全事件的恶性循环。

2、 校园人群复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给高校盗窃案件埋下了隐患

就学生而言,由于办学模式的多样化,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导致了生源素质的良莠不齐,再加上学校的法制教育及管理没有跟上,一些本身有着不良嗜好的学生在外界的诱导下容易产生小偷小摸的不良行为。加之当前,随着高校后勤的社会化及校园扩建的工程增多,学校除了教师和学生以外,还有大量的临时工、教职工家属,及在校内经商、进修、培训的人员,成分比较复杂,其来源难以查清,也给校园的治安管理带来了难度。

3、 破案力度不大,威慑力不够,导致高校盗窃案件一再发生

由于高校保卫部门没有执法的权力,且素质偏低,加上技防措施跟不上,大多需借助校外派出所的力量,而校园盗窃案件大多属于小偷小摸行为,损害后果不严重,民警重视度也不够,导致有些盗窃案件久押不破,作案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再加之由于盗窃案件的特殊性,须有赃物为证,虽然有的案件经调查找到了嫌疑人,但由于赃物追不回来,使得嫌疑人逍遥法外,达不到打击犯罪的目的,威慑力不够,导致此类案件一再发生。

4、 校园道德法制教育欠缺

目前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今社会,高校的教育也潜移默化地顺应着这一趋势,所开展的课程都致力于学生专业知识和就业技能的提高,忽略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思想道德的培养与引导。导致部分学生人情淡漠,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盛行。为了满足爱慕虚荣的内心,不惜走上违法道路,直接行窃或内外勾结作案。

还有许多学生缺乏正义感,往往持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虽然发现周围的同学有盗窃的行为却不加以制止,认为只要不涉及自己的利益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助长了盗窃者的嚣张气焰,导致了更多人受害。更有甚者在自己的财物被盗后,不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追回损失,反而也同样采取盗窃他人财物的错误行为来弥补自己的损失。

三、 高校盗窃案件的预防及对策

高校盗窃案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被盗主体安全意识淡薄、校园防范措施力度不够、道德教育引导不深等原因造成。为了减少或避免此类案件的发生,应该主客观相结合。主观上加强法制及安全教育,客观上完善校园环境的安防设备布置,以减少不法分子的可乘之机,采取以预防为主、打击为辅的防范措施。

1、 加强法制教育和思政教育

大学阶段虽然开有法律基础及思想政治修养等课程,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很多内容就如蜻蜓点水般掠过,起到的教育及警示作用是有限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课后一方面通过法制安全讲座、校园网、广播站等方式宣传易在学校范围内发生的不法行为及刑法对其的严厉打击,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内盗行为的发生。其次,要告诫在校的师生员工要自觉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保管好自己的财物,避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学校保卫部门也要尽自身的职责,向在校人群通报盗窃案件的发案规律和特点,并且有针对性地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采用相应的防范措施,如开学报到时要提醒学生尽快缴纳学费或将现金存入银行卡内,切勿携带大量现金,以防被盗;放假期间要锁紧门窗,并妥善保管好贵重物品;夏季切勿因贪凉而打开门睡觉等。

2、 完善防范措施,加强人防和技防

如今的大学校园由于面积大,人员混杂等情况,只有在完善校园防范措施,加强人防,借助技防的力量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减少盗窃案件的发生。具体措施有:(1)严格执行进出门岗制度,加强对可疑人员的盘查,防止社会不法分子蹿入校园作案。加强门卫管理和巡逻守护,特别是宿舍区、教学区和家属区,配备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并持证上岗。(2)加强重点部位的技防措施,合理安装监控探头,避免留下盲区。(3)加强对校内流动务工人员的管理,制作个人信息表,并与相关管理部门签订责任书,承诺持证上岗,防止不法分子混杂其中。

3、 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

首先,要加强领导对校园盗窃案件的重视。上至学校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下至教职工及学生个人,都要充分了解校园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希望学校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能够通过在安防人员、经费、后勤等方面加强保障来预防校园盗窃案件的发生。而教职工及学生个人则能够从自身做起,保管好自己的财物,同时履行个人的义务,及时揭露并打击一切危害校园安全的行为。

具体针对我国高校人员密集和繁杂的特点,可以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以校园监控报警中心为枢纽,以保卫部门为主体,让全体师生同参与,接受报警求助,并处理突发事件,以达到迅速对各要点布控,发现犯罪嫌疑人的目的。还可以组织一支由班团干部、学生党员及优秀学生组成的校卫队伍,在进行自我监督与管理的同时,充分协助保卫科人员做好治安保卫工作,以减少内盗案件的发生。

4、 加大破案力度,震慑校园盗窃犯罪

校方应定期对校内保卫人员的相关技能进行考核,比如分析案件性质的技能,保护案发现场的技能,捉拿现行的技能以及走访调查的技能等,只有这些基本的素质具备了,才能有效地为侦查人员提供线索和依据,进而找出嫌疑人,侦查破案。校园盗窃案件的破获具有很强的警示作用,是提高在校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震慑犯罪的强有力手段。

总而言之,高校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导致了盗窃案件的滋养与发生。但这些原因是可控的,是可以通过人防和技防等措施减少或避免的。因此,,为了保护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受侵害,应不断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并努力完善校园安防措施,以期营造一个和谐、文明、安全的大学校园。

参考文献:

[1]周家明.当前高校盗窃现象及防范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

[2]芦克功.高校盗窃案件的特点、发生原因及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6.

[3]黄仕芳.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2).

[4]程德慧.校园安全立法与安全保障社会化[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篇8:网络盗窃案件的侦查对策

一、网络盗窃案件的概念与形式

1) 网络盗窃案件的概念。所谓盗窃罪在我国刑法第264条规定为“盗窃公私财物, 数额较大的, 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所以根据我国刑法对于盗窃罪的定义, 盗窃案件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以秘密窃取的方法取得公私财物所有权的案件。

而对比新型网络盗窃案件来说, 新型网络盗窃案件比之传统的盗窃案件的突出特点在于网络因素。新型的网络盗窃案件的一个特点在于案件的发生地在于虚拟的网络而不是现实之中, 并且网络盗窃案件的犯罪对象也多是虚拟的电子货币或电子资料。拿传统的盗窃案件来讲, 在侦查案件过程中, 最重要的部分在于现场勘查, 另外常用的手段也多是摸底排查、控赃等, 而这些方法是以犯罪现场为中心而实施的, 如果没有犯罪现场, 那么现场勘查、摸底排查等方法是无法实施的。随着我国网络的飞速发展和相应网络规则制定的滞后性以及大量网民防范意识的缺失, 我国的网络盗窃案件也日益多发起来。并且由于在网络盗窃方面缺乏相应的立法, 盗窃具有经济的价值的游戏币往往不能得到应有的惩戒, 所以抛开盗窃电子货币不谈, 就盗窃虚拟游戏物品、游戏币来讲, 几乎经常发生在我们周围, 所以对于网络盗窃案件侦查工作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2) 网络盗窃案件的常见方式。a.利用网络技术盗用电信服务。利用网络技术盗用电信服务是指行为人利用网络技术非法窃取、使用他人电信账号密码, 或者非法侵入电信部门计算机信息系统。包括复制他人的电信服务号码并使用、盗用他人的上网服务账号密码并使用以及侵入电信部门计算机网络为自己或者他人提供电信服务等。盗用电信服务犯罪主要包括以下表现:一是利用网络复制他人的电信号码并非法使用。二是利用网络技术窃取密码。b.利用网络技术盗窃金融系统电子货币。由于目前电子商务和网上银行的发展, 电子货币不仅仅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并且电子货币在日常生活和日常商务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同时由于电子货币流通的简单方便, 不仅仅方便了人们所日常经济活动, 同时也对新型的网络犯罪提供了沃土。如我国目前为止最大的电子货币盗窃案。作案人王某, 自从十五岁迷上了计算机编程, 每天用近20个小时的时间自学相关的计算机编程知识。由于收入微薄, 其在之后编写了一种计算机病毒, 其作用是在用户进行网上银行付款时将付款的对象换成王某自己设置的账户。靠着如此的方法, 王某疯狂敛财并将编写的网络病毒进行出售。由于王某将病毒出售, 在各地纷纷出现了电子货币被盗窃的案件, 但是由于案件的分散性, 目前并没有查到所有的作案人。同时这也是利用网络技术盗窃的侦查的难题之一。

二、网络盗窃案件的特点

(一) 利用网络实施犯罪

利用网络特征及相应的网络技术是利用网络实施盗窃案件的本质特征, 也就是说网络盗窃案不仅仅要符合一般盗窃罪的主客观要件, 更要符合利用网络实施犯罪这一要件。同时利用网络实施犯罪不仅仅是网络盗窃案件的根本特点, 同时也是所有网络犯罪的本质特征。例如, 利用网络实施犯罪, 犯罪行为人并没有与盗窃的实际对象直接接触, 也就是说在行为人盗窃时与盗窃对象并不在一个地点, 而是利用网络在不特定的地点实施完成, 这样不仅仅对锁定嫌疑人造成了困难, 并且对之后的调查取证造成了困难。同时由于网络盗窃的基数大, 标的小也不同于传统的盗窃案件。

(二) 个别被害人报案不积极

由于大部分被害人使用网上银行是用来购物, 所以部分被害人由于被盗窃的数额较少, 因为嫌麻烦等心理怠于报案或不报案, 使证据丢失或灭失。还有部分被害人因为涉嫌违法活动而抗拒报案, 例如部分被害人涉嫌网络博彩, 在网络博彩过程中泄漏账号和密码而使网上银行的电子货币被盗窃。

(三) 单笔盗窃数额较小, 难以达到立案标准

2013年的统计显示, “60.4%的网民被盗窃的损失不足500元, 30.3%的网民损失在500至2000之间, 而损失总额却达到308亿元”单笔盗窃数额较小时网络盗窃案件的突出特点, 而在我国现行法律中, 盗窃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数额才能立案。虽然积累的金额达到一定数额能够立案, 但是不特定的被害人分布在全国各地, 一般不可能联合报案, 所以也就造成了立案的困难。

(四) 破案成本较高

由于网络犯罪的隐蔽性, 网络盗窃犯经常会或多或少的使用一些隐蔽的方法以逃避追查, 同时由于被害人的分散性比较大也给侦查工作的进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另外由于电子数据的脆弱性和取证规范的严格性, 往往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 侦查机关不能够及时直接的获取电子数据证据。

(五) 调查取证难

在传统的犯罪中, 犯罪分为犯罪预备、犯罪实行和犯罪结果, 其中无论是犯罪预备、实行或是犯罪结果都存在一个实际的犯罪现场的问题, 而犯罪现场是证据的关键。在犯罪现场中, 进行现场勘查或多或少会找出相应的证据以指向犯罪嫌疑人。而在网络犯罪中犯罪现场时虚拟的网络, 而网络在本质上说一些数据代码, 如此来说, 抛开数据证据是脆弱性不谈, 在网络现场中找到证据不仅仅需要相应的技术, 而且需要一套相应的规范性的程序。

三、网络盗窃案的侦查对策

(一) 实施信息化侦查

利用网络实施犯罪是网络盗窃的根本特点, 既然在网络中实施的犯罪, 那么对于网络中犯罪的侦查也应该在网络中进行, 也就是进行信息化侦查。所谓信息化侦查也就是以侦查工作为目标, 利用相应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 联合各个区域的侦查人员, 通过网络以及网络技术进行侦查工作。

而进行信息化侦查的前提在于搭建全面快速高效的网络平台。所谓信息化侦查网络平台就是各种子系统的集合, 在于将各种系统例如案件受理系统、网上摸排系统、网上串并系统、网上控脏系统、网上缉捕系统集合有效融合成一个有机集合, 以达到高效发现犯罪、侦查犯罪、控制犯罪嫌疑人的目标。

(二) 串并案侦查

所谓串并案侦查也叫并案侦查, 串案就是将本地区或不同地区在相应时间内作案方式、作案手段、作案目标、侵害对象相似的案件汇集起来作为并案基础;并案就是在串案的基础上进行由此及彼、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处理。由于网络犯罪的高频多发的特点, 作案人往往一人多次作案, 但是由于被害人可能处于天南海北不同地区, 往往在报案后无法将相同作案人的案件并案侦查。这就要求各地侦查机关以及侦查人员通过网络平台互相公布案件信息, 及时掌握不同受害人类似的情况, 适当情况下补充受害人, 以达到相同案件串并案侦查的目的。

(三) 网络阵地控制

所谓网络阵地控制是将传统的阵地控制的领域进行延伸和扩展, 通过网络控赃、网络控嫌等手段, 在网络上展开网上阵地控制的大网。随着网络购物的发展, 淘宝、京东等购物网站成为了侵财类犯罪的新鲜土壤, 各种层出不强的犯罪手段应接不暇, 基于这种实际情况, 公安机关应该针对淘宝网, 京东网, 苏宁易购等购物网站应该进行阵地控制, 控制被诈骗金钱和赃物的流动和去向, 除此之外, 像人人网、豆瓣网、QQ空间、微信朋友圈等社交网络也是滋生犯罪的温床, 侦查人员应该将其纳入阵地控制的范围。

(四) 网络信息搜索

网络信息搜索是侦查人员利用网络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中获取犯罪信息情报, 从而抓捕犯罪嫌疑人, 破获案件的侦查方式。如今的互联网每天有数以亿计的网民在Web上浏览、发布信息、即时通讯, 使得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最为重要的信息集散地, 各种违法信息在网络上泛滥, 网络犯罪层出不穷, 可以说, 网络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犯罪工具、犯罪场所和犯罪对象, 与此同时就成为了公安机关新的重要的情报源。

1) 网络警务室。所谓网上社区警务室就是运用互联网相应知识, 以网络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为支撑, 以本社区内用户和进入互联网警务社区的网民为服务对象, 为网民提供综合性警务服务的虚拟网络警务的工作社区, 是对传统社区警务工作信息化的再现和延伸。网络警务室能够有效, 快捷的收集民众提供的信息, 便于侦查机关以及侦查人员掌控人员流动并进行阵地控制。

2) 警务微博、微信。随着微博的诞生和发展, 其已成为民众发表议论、吐露心声的聚集地, 每分每秒都有巨大的信息量产生, 信息源更是遍布世界各地。2010年2月25日, 被称为“中国首个公安微博”的“平安肇庆”在新浪微博诞生。很短时间内, 警务微博迅速成为政务微博的主导力量, 通过警务微博侦查人员能收到各种情报信息, 只需要再进行综合分析整理就能超找出犯罪情报信息, 从而侦破案件。微信于2011年1月21日发布第一个版本, 2014年11月注册用户已突破9个亿, 在移动即时通讯软件中拥有全亚洲最大的用户群体。微信的飞速发展为警方提供了一个新的展示窗口, 警务微信的产生发展, 也为侦查人员与民众联系, 发布信息, 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为案件侦查提供了新的手段。

3) 警务即时通讯工具。目前中国网民使用最广泛、注册用户最多的即时通讯工具是QQ。网民们都非常习惯于通过QQ与好友或者有共同兴趣、话题的网友进行沟通, 为了与民众在网络上进行互动, 多地公安机关建立了警务QQ, 已经成为各地公安机关, 尤其是社区民警倾听民意、了解信息、服务民众的一个重要渠道, 也为侦查人员提供了线索的来源。

4) 警务网站、论坛。相对而言, 之前的网络警务平台侧重的是与民众简要的、实时的沟通以及一些信息的发布、提醒。因此具有了形式灵活、内容简洁的特点, 而警务网站与论坛则侧重于为民众提供更为丰富深入细致的信息, 同时能为侦查人员进行网上阵地控制, 搜索信息情报提供了多种手段。

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 网络的应用更多的开始走向了日常的经济生活。就网络对于经济生活的影响这方面来讲, 网络的确提供了方便, 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 不同于现实中的经济活动, 对于网络中经济的犯罪也不同于现实之中的犯罪, 对其侦查工作也是不同于现实之中发生的犯罪, 所以对于网络中犯罪的侦查是一个比较新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也是目前急需的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网络盗窃,特点,对策

参考文献

[1]徐公社.侦查新战法精选案例评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0.

[2]刘文.刑事科学技术总论[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

篇9:盗窃案件逐年上升的原因及对策

一是入户(室)盗窃案件增多。这些案件多选择在下半夜凌晨0-5时,多数人熟睡的时候;犯罪分子选择物业管理不规范、巡逻不到位的居民小区为作案目标,盗窃低层楼房住户。侵害目标以现金、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贵重物品;作案手段是犯罪嫌疑人通过楼房外侧防盗窗、排水管、暖气管攀爬至受害人楼层,由厨房、阳台或卫生间窗户进入室内进行盗窃。

二是沿街门市部盗窃案频发。犯罪嫌疑人多选在中午12时-13时,趁店中无人之际实施盗窃;作案手段以撬盗门市房门、窗铝合金把手;多选择在门市房周围人少或无人的门市房作案;盗窃现金、衣物等易拿贵重物品。今年6月12日,城区罗峰路皮尔卡丹店、金城路金城理发店、迎宾路等7家门市部被盗现金、衣物等物品价值人民币5000余元。

三是小区草屋、储藏室也成了犯罪分子盗窃的首选目标。犯罪分子多选择在凌晨,不易被发现的时间和物业管理疏散、开放的小区、流动人员、散租人员较多的小区作案,侵害地点多为地下室、草屋。作案目标以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等为主,作案手段以技术开锁或选配钥匙开锁。今年6月5日早晨8时许,薛登一下楼发现停放在招远市向阳街农业局家属院内的小草屋内电动车被盗。

四是公共场所拎包、扒窃案件时有发案。犯罪嫌疑人多选择在白天流窜作案,作案人员以一人或团伙作案,区域多选在商场、车站、医院等流动人员量大的地区;以盗窃现金、手机等财物为主。 今年6月10日11时许,兰某到商业城购买物品时,发现手提包拉链被拉开,提包内的钱包被盗,内有现金2000元和身份证。

当然,可预防性盗窃案件发案特点远不至于这些,纠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群众防范意识差。夏季来临,小区宿舍居民家中长期开放的窗户,为违法犯罪嫌疑人提供了便利条件;再加上居民防范意识不强,将值钱的物品随意放置在室内,并存放大量现金;电动车、摩托车等随意停放在居民楼梯口处或沿街门头处,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二是基层防范力量薄弱。一是派出所巡控工作机制不配套,公安在明处,犯罪分子在暗处加上受警力、机制等方面的制约,巡控工作往往是前面巡逻刚走,后面犯罪分子就作案,抓获的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作案时间就说明了这一点。二是基层治保组织巡逻防范工作不规范。事业单位、物业小區、村委、建筑工地等由于受人员、费用、管理体制的影响,防范面广、线长,巡逻时间主要集中在白天,夜间防范力量相对薄弱,重点时间段的防范措施跟不上,防范效果有限,甚至有的不开展巡逻。群防群治队伍薄弱。没有组织起有效地巡逻队伍。

三是技防措施不到位。部分单位、物业小区、村庄、公共场所等对监控安装不重视,有的地方监控如同虚设,不是坏了,就是不能正常开启,没有专门人员负责维护管理,致使大量盗窃案件不能及时获取有价值的线索,致使有些案件得不到及时侦破。

任何事物都具有他们的两面上,提防可预防性盗窃案件的发生不是不可避免的,只要能够引起重视,这些可预防性案件是可以避免的:

一广泛开展防范宣传。要采取印制宣传材料、张贴横幅、案件预告等方式让防范进社区,教育和提醒广大群众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避免减少因意识缺乏、疏忽大意造成的可防性案件发生。

二是改进巡控运行机制。要结合辖区实际,进行调研分析,积极改进和不断加强街面巡控工作,切实提高巡控工作效能,最大限度将警力摆在街面上。派出所要结合季节及发案特点,适时调整巡控方法和巡控重点,完善巡控工作运行机制,加大对可疑人员、车辆检查盘查力度,实现警力、时间、效能的统一。

三是加强治安管理。要加大废旧金属收购和维修业的管理力度,实行不定期检查和定期通报制度,对这些行业收购的物品和维修的车辆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的要严格依法处理;要求维修业主建立维修车辆登记簿,详细记明维修车辆的车型、发动机号、车架号、送修人员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等,每月向派出所报送,对发现的发动机改号、车辆改色等要在第一时间向派出所报告。

上一篇:描写秋天水果的优美比喻句下一篇:五月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班委换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