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学目标

2024-07-09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学目标(通用10篇)

篇1: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学目标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热爱自然,享受自然

本单元由以下几篇课文组成,1、《在天晴了的时候》这是一首清新亮丽的小诗,通过本诗的教学,引导学生亲近自然,走进自然,能够在日常熟悉的景色中有自己的发现。

2、《珍珠鸟》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冯骥才,作者用轻松流畅的文笔,一颗善待动物的爱心写出了小鸟的可爱,人与鸟的距离逐渐拉近,情感逐渐升华。

3《人类的朋友》,为我们展现了作者在美国亲身经历的多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课文语言生动、感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作者想要表达的爱自然、爱动物就是爱人类自己的朋友的真情。

4、《大自然你好》这篇文章是一封书信,海迪姐姐用自己和印度诗人泰戈尔热爱大自然的例子,教育小鸥和他的父母以及更多的人们,知识不全在书本里,大自然里也有学不完的知识。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文中描写了小鸥的生活,心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5、《动物二章》本篇《动物二章》包括两篇文章《鸬鹚》和《鹭鸶》。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徐徐展开了一幅幅唯美的画面,有动有静,动静相宜。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25个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31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富有童趣的有新鲜感的词句。

6、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把握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提高识字量。

2、通过品读、演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4、能用普通话交谈,并能就他人发言中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结合活动安排习作训练,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4、乐意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清楚明白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感受和想法 课时安排

1、《在天晴了的时候》2课时

2、《珍珠鸟》2课时 3《人类的朋友》1课时

4、《大自然你好》1课时

5、《动物二章》4课时

第二单元:珍惜生命

本单元课文介绍:

6《匆匆》一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片脍炙人口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描述下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7、《假如只有三天光明》这篇课文节选自《我的生活——海伦.凯勒自传》。文章以自述的口吻写出了海伦.凯勒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8、《现代诗两首》这篇课文收录了现代诗人汪国真的成名作《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和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的不朽之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9、《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作者在对自然景物的深情描述中,更要表达自己是在怀念一种平静温馨和幸福的家庭生活、怀念亲爱的母亲这种情感。

10、《二泉映月》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和其丰富的内涵,学习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25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4、初步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5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抓住主要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

1、抓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语言。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朗读,根据课文展开讨论等多种形式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情感。

3、查阅资料,开展课外阅读等形式,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了解。

4、适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交流意见,多方位体验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机智灵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品质。

2、学习主人公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感悟、体验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学会做人。

3、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精神,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4、体验诗中情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乐观、坚强的高尚情感。课时安排:

6、《匆匆》2课时

7、《假如只有三天光明》2课时

8、《现代诗两首》2课时

9、《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1课时

10、《二泉映月》3课时

第三单元 感谢生活中有你

本单元课文介绍:

11《古诗二首》《渭城曲》又题《送元二使安西》。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别董大》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

12《有个孩子叫咪咪乔》作者写这篇文章是想告诉我们,对任何人、任何事物,我们都应该有一颗博大的爱心,即使他没有生命,我们也要去尊重他、保护他。同时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童心,用充满童心的感情去走进孩子们的童话世界。热爱生活、享受快乐。

13《祖父,后园,我》这篇课文,作者用天真而纯朴的文字描写了自己小时候在故乡呼兰河这个小城中生活的经历。

14、《现代诗二首》《纸船---寄母亲》(冰心)诗人格外怀念母亲,甚至因思念母亲而得病,又因在梦中得见母亲而病愈。这首诗就抒写了诗人思念母亲的深情。,《纸船》是泰戈尔《新月集》中一篇别致的诗篇。

15、《金色的鱼沟》这是一个感人致深的故事,描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12个生字,正确书写 12个生字。2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练习运用。3积累优美词句。背诵指定的篇章和段落。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默读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形象,并留意文章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理解重点语句,体会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3、通过“想象、感情朗读”等教学策略,品味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诗中童真雅趣,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冰心,热爱文学的情感。

2、培养孩子们有一颗仁爱的心,受到爱的教育。

3、通过送别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品味经典,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4、通过读文体会稳中所蕴含的人性美、人情美,从中受到熏陶; 课时安排:

11《古诗二首》2课时 12《有个孩子叫咪咪乔》2课时 13《祖父,后园,我》1课时

14、《现代诗二首》2课时

15、《金色的鱼沟》2课时

第四单元:做人需具备的优良道德品质

本单元对学生进行诚信守诺教育,教育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坚守道德准则。

本单元课文介绍:

16、《一诺千金》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承诺,坚守承诺给别人和自己带来怎样的快乐。

17、《唯一的听众》一文中,由于那位德高望重,音乐造诣很深的老教授对一个初学者的尊重,才有了令人惊讶的结果,18、《九色鹿》中,忘恩负义的告密者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因他没有坚守道德准则。

19、《我的战友邱少云》中,邱少云为了战友,为了战斗的胜利,以钢铁的意志在烈火中坚如磐石,以丰碑的形象树立在了每个人的心目中。

20、《将相和》中,蔺相如与廉颇的以大局为重的胸怀,载入了史册,“和”的基础与前提就是以国家利益为重。

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24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过程与方法:

1、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朗读,分组表演,复述故事,根据课文展开讨论等多种形式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情感。

3、查阅资料,开展课外阅读等形式,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了解。

4、适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交流意见,多方位体验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品质。

2、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感悟、体验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学会做人。

3、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精神,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4、感悟讲信用,守诺言的诚信品质。学习人物的高尚品质,懂得知恩图报,顾全大局,遵守纪律。课时安排:

16、《一诺千金》2课时

17、《唯一的听众》2课时

18、《九色鹿》1课时

19、《我的战友邱少云》2课时 20、《将相和》2课时

第五单元: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本单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故事,启发同学们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养成勇于进取,敢于批评,脚踏实地,独立思考等科学品质,形成科学意识。本单元课文介绍:

21、《跨越百年的美丽》为我们介绍了居里夫人的“美丽”,就是她那持之以恒、淡定通达的优秀品格,跨越百年一直吸引着人们。

22、《“两弹元勋”邓稼先》用邓稼先走过的每一个脚印引证了“科学是无国界的,而科学家是有祖国的。”这句话,“爱国”是闪烁在邓稼先这位科学家身上的强烈光芒。

23、《我最好的老师》中的怀特先生为什么被称为最好的老师?因为他所倡导的合理怀疑是优良的科学品质。在科学家面前不存在终极真理,不存在认识上的独断和绝对权威。让我们在语文课堂上也实践这种求实的科学精神吧。

24、《突兀的大石头》为我们介绍了科学家李四光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仅凭直觉和猜测认识世界,应该有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研究。

25、《最佳路径》体现了灵感来自“以人为本”。“最佳”以实践为基础。实践是科学精神的根本。

单元备课: 知识与技能:

1、会认22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复述故事,根据课文展开讨论等多种形式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情感。

3、查阅资料,开展课外阅读等形式,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了解。

4、适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交流意见,多方位体验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勇于进取,敢于批评,脚踏实地,独立思考等科学品质,形成科学意识。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3、体会人类的进步要靠自己的探索和努力的道理。引导学生感悟做事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的思维方式。

4、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思想,感悟科学家的人格魅力。课时安排

21、《跨越百年的美丽》2课时

22、《“两弹元勋”邓稼先》2课时

23、《我最好的老师》1课时

24、《突兀的大石头》1课时

25、《最佳路径》1课时

第六单元:丰富多彩的文化

本单元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幅绚丽多姿的中外文化画卷。虽然知识冰山一角,但也足以陶醉我们的心灵。本单元课文介绍:

26、《词二首》是宋代豪放派的辛弃疾描写的江西农村丰收时节的景色和婉约派李清照描写的溪边醉游的欢乐情景。

27、《猴王出世》是著名的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名篇,描写了石猴是如何成长为美猴王的故事。

28、《水墨徽州》为我们介绍了如水墨画般的徽州景色,让我们领略了中国的城市建筑之美,陶醉在“一幅写意的风物水墨丹青”中。

29、《走路的人》让我们欣赏的是西洋的雕塑,罗丹在雕塑艺术上的独特创意令人眩目。

30、《布达拉宫》用文字给我们展示了神秘的布达拉宫,它那迷人的风采令人向往。学了这一课,我们肯定被它雄伟壮丽的建筑和浩瀚的收藏所吸引,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主地认识18个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21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积累相关的篇章。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用心去感受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借助语言展开想象。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丰富语感。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学习到的写景技巧,表达自己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在广泛的阅读中提高识字量。

2、通过品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色。

3、尝试在习作中将课文中学习到的写景方法加以运用。

4、能用普通话交谈,采用辩论的方式针对不同的不同景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5、通过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探究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在广泛的阅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发现美就在自己的身边,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好是具体的、生动的,是可见可感的。

3、结合活动安排习作训练,使学生认识习作在生活中的价值,并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4、乐意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清楚明白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5、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课时安排:

26、《词二首》2课时

27、《猴王出世》2课时

28、《水墨徽州》1课时

29、《走路的人》2课时 30、《布达拉宫》2课时

篇2: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相关文学常识

2、把握全诗的主旨

3、体会诗人坚定的人生信念与追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理解与感悟还不透彻,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新诗的特点,同时也可以接受人生追求、人生价值的教育。3重点难点

1、感受诗歌语言凝练,句式整齐,节奏匀称的特点。

2、体会作者借“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2012年感动国人的最美司机吴斌,他仅仅是一个平凡岗位上的平凡的人,却在危急的关头,以自己的生命换来了24位旅客生的希望。吴斌用生命诠释了尽职尽责的奉献精神。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悟“根”的幸福,“根”精神的内涵。板书《根》。

二、走近作者,了解诗歌

牛汉,原名是史成汉,1923年生于山西定襄县。20世纪40年代开始创作诗歌,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影响,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时期,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比较著名的有《悼念一棵树》《华南虎》《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等。牛汉是时代浪潮中的坚强者,是当代诗坛的硬汉。

现代诗歌是“五四”以来的新体诗,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想象丰富,感情强烈;第二是有着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第三是语言精练形象。抒发感情是诗歌的灵魂、生命。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

2、听朗读带,感受诗歌的节奏美。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与重音 我/是根。一生一世/在地下 默默地/生长,向下,向下...... 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听不见/枝头鸟鸣,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但/我坦然,并不觉得/委屈烦闷。开花的/季节,我跟枝叶/同样幸福,沉甸甸的/果实,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

四、品读诗歌,感悟内容

1、大家说一说,概括每节大意

第一节、开篇点题,点明诗歌写作的对象,根。第二节、写根的生存状态和信念追求。第三节、根倾诉自己的心境,付出而不求回报。第四节、根的平凡与伟大。

2、小组合作,思考问题

(1)、诗的第一节只有一句,这句诗的作用是什么?

“我是根”,不加修饰,不加雕琢,不卑不亢,醒目且掷地有声。即点明了诗的核心物象,又起到了统领全诗的作用。

(2)、怎样理解诗句“向下,向下......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

“地心的太阳”喻理想、喻奋斗的目标。作者用反复的方法突出根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定与执着。

(3)、“坦然”一词体现了根怎样的心态?

这种坦然展现了根的乐观、自信,体现了根淡泊名利的心态。(4)、怎样理解根“幸福”的内涵? 根认为它已经为花 的盛开尽了自己的一份责任和力量,因为奉献了而感到自豪和幸福。“沉甸甸的果实”是对自我劳动和自身价值的肯定。根不追求名利,不追求荣耀,但不能缺少幸福,它的幸福就孕育在默默无闻的奉献过程中。

五、深入理解,研讨主旨

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作者在险恶的环境中仍然艰难追求永不放弃的坚强品质,以及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只付出不求回报的高尚情怀。

这首诗是作者借根的自述,来倾诉自己的心声,为了实现理想,无私地奉献,为了实现理想,执着地坚守着信念。人生就是这样,要有理想,要甘于奉献,要懂得坚守。

六、联系现实,知识拓展

1、如果让你选择,你会过“花”一样的生活还是“根”一样的生活?

2、如果生活中你有了和“根”一样的遭遇,你会怎么办?

七、课堂小结

作为全诗主体形象的根只是作者寻找并借用的一个载体,它是一种人生、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是生活中某些具有这种精神品质的人的化身。如感动全国的义务指路老人谢亮,十年如一日,无私地帮助他人;20年来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胡佩兰;“活雷锋”郭守义等。他们坚守着自己的人生信念,默默无闻地为祖国这棵大树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是我们人生的航标,学习的榜样。

八、背诵诗歌 板书设计:

“ 我是根 ” 不卑不亢

篇3: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学目标

Mothers and Fathers Are Special

First part:Mother’s Day.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单词及短语alive, hero, take care of, experiment, fill, upside, scientific, method.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中心话题“Mother’s Day”, 及配套的PPT课件和图片来直观导入新课, 培养学生学会感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Family的含义。培养学生学会感恩,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alive, hero, take care of, experiment, fill, upside, scientific, method的用法。

2.What day is Mother’s Day?Mother’s Day is the second Sunday in May every year.

3.How do people celebrate it?Give presents to their mothers, or make a special breakfast for their mothers.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视频。

五、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Mother’s Day”。整个单元的设计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学生通过关注家人、亲情和沟通, 主要是感恩教育。通过课堂项目和故事, 学生复习已学词汇和学习新词汇, 熟练针对这些话题进行交流。

六、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部分词汇, 并预习了本课。通过前五个单元的基础学习, 对理解本单元的知识点有一定的帮助。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Mother’s Day”, 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有所了解, 但理解不够深刻。所以本单元的主要教学方法是, 挑本单元的重难点讲, 单独板书, 重点强调。尽可能多地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教学, 来加深学生对本来陌生事物的印象, 从而提高记忆能力。

七、中考考点分析

alive, hero, take care of的用法。

八、教学过程

1.听故事, 看图片answer me the question.How do you like the story?

2.导入新课, 看视频, 画出重点。

3.展示重点和难点。

(1) People give______gifts______ (礼物) to their mothers.

(2) In England people__celebrate_____ (庆祝) “Mothering Sunday”.

(3) In North America, people do___special____ (特别) things for their parents.

(4) They also try___to help______ (帮助) mothers all day.

(5) Their mothers are still_______. (活着的)

(6) In the______ (17世纪) they began to use machines.

4.根据句子意思和汉语提示填空:

(1) It was amazing that the little baby was still. (活着的)

(2) These soldiers are______. (英雄)

(3) We should______ (照顾) our mothers when they are old.

九、板书设计 (略)

十、教学反思 (略)

十一、布置作业

篇4: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学目标

1. Topic: How to keep healthy

2. Teaching Aim: According to Unit Five, write an article about how to keep healthy.

3. Key Points: Teach students to use effective sentences to write a good composition.

4. Teaching Method: Discuss in groups

本节课是在学完第五单元之后设计的一节写作课,目的旨在复习巩固第五单元所学内容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任务前——Review and make a summary

Lead-in:

Teacher: Boys and girls, do you want to be healthy? Do you know how to keep healthy? I want to know your ideas. So, this class we’ll write an article: How to keep healthy.

Teacher: Can you remember the language points about health in Unit 5? Let’s talk about them together.(Ask the students to say one by one) e.g.

任务中——分组讨论写作的思路和步骤

Step 1: Discuss in group of four

Teacher: You did a good job. Next, you’ll work in group of four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y does someone often feel tired and weak? And why does he/she often have a cold ?

2. If you are ill, what should you do?

3. Which habits are good/bad?

4. Which food is healthy/unhealthy?

5. If you want to be healthy, what should you do?

The teacher goes around the classroom during their discussion. If they have new words, encourage them to use a dictionary. After they finish.

Teacher: OK, let’s share your answers. (Ask one of the group members to read their answers to the whole class,

Step 2: Oral composition

Teacher: Well done! Now let’s discuss how to write the article. (讨论怎样开头、结尾,中间怎样展开,然后小组由组长带领口头操练,鼓励每个成员大胆说,勇于开口。)有的小组成员练习中还巧妙地使用了first, second, then, next, at last ... 等连接词。

Step 3: Writing (在讨论和口头练习的基础上,形成书面文字。)

(Let the whole class write their own articles according to their oral practice. The teacher moves around the classroom affording support as needed.)

Step4:评价阶段:

(1) 自评:通读全文,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2) 互评:小组之间互评(指出词、句、标点等错误)。

Teacher: OK. I’ll ask two students to show your work, the others listen carefully and see if they have mistakes.

Present two students’articles to the whole class as models and correct their spelling or grammar mistakes with the whole class.

任务后——把修改后的作文上交老师批改。

Step 4: Rewriting

Write the articles in their exercise books and hand in.

教学反思:

1. 从教学目标来看,本节课紧扣本单元所学内容,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能,达到了预期目的.

2. 从教学方法上看,打破了传统的单调的方法,采用了group work, 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加强了,学生在互相帮助中语言交际水平得到了提高,收到了较为理想的课堂效果。

3. 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发挥了其主体作用,激发了写作热情。

4.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不敢开口说,参与热情不高。

5. 应搞清楚不开口学生的原因,提出相应措施。

6. 活动要规范化、常态化。

篇5: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2、学会本单元2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 10个字也要求会认读,认识一个多音字;

3、掌握本单元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和成语,会运用“即使……也”等关联词语造句;

4、掌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段落和词句学习课文,感受“师恩难忘”的单元主题。

5、学会运用典型事例具体生动地描写自己所喜欢的老师的特点。要求叙述有序,事例具体、生动,有代表性。

6、以“师恩难忘”的单元主题为主线:

①、感受学生对老师的教诲之恩,铭记心田,抒发了尊师之情;

②、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心谆谆教诲,激发鞭策学生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这四个方面不断的进步;

③、感受诗人寻找隐士没能见面的失落、失望之情; ④、感受牧童的喜悦之情。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学会本单元23个生字,认读18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熟记成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背诵《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和《金蝉脱壳》

四、五小节。会用“名副其实”、“绘声绘色”说话和造句。4积累歇后语。5学习看图说话。

情意目标:1 感觉祖国的美丽,激发学生环保意识。

2知道只要留心观察自然,就可能发现某种规律性的东西,进而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学会本单元31个生字,认读18个二类字,掌握一个多音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熟记成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背诵《画龙点睛》,复述故事、寓言和《嫦娥奔月》、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能用一句话概括段意。

4、了解《红灯记》故事,朗读唱词,体会弦外之音。5、口语交际《学会拒绝》。

情意目标:1 从故事和各个寓言中得到启发和教益。学习嫦娥追求幸福的精神和善良的品质。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学会本单元16个生字,认读13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背诵《在大海中永生》《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会用“爱戴”“奔腾不息”造句。能用一句话概括段意。

4、科学地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5、努力规范用字,克服错别字。6、口语交际《新闻发布会》。

情意目标:1学习伟人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2科学地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第五单元教学目标、学会本单元21个生字,认读8个二类字,掌握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熟记成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背诵《黄山奇松》第2自然段,《莫高窟》2到4自然段。、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学习写景的一般写法。

4、学习概括与具体的写作方法。5、口语交际《设计公益用语》。

情意目标:1 了解祖国河山的壮丽秀美,热爱祖国。

2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六单元教学目标、学会本单元30个生字,认读16个二类字,掌握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熟记成语,理解成语及其中的重点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复述《天火之谜》,能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会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4、学习运用课文句子概括段意的方法。5、口语交际《健康小顾问》。

情意目标: 培养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

第七单元教学目标、学会本单元22个生字,认读12个二类字,掌握二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熟记成语,理解成语及其中的重点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复述《林冲棒打洪教头》,背诵《少年王冕》第5自然段,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清平乐 村居》 3、会解释一些白话文的词语和古诗词的句子。

4、学习欣赏人物鲜明的特点,学会评价人物。5、口语交际《水浒故事擂台赛》。

篇6: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学目标

一、拼音写字我最棒。(6分)

ué iàng shū tan qī piàn

( ) ( ) ( )

bīn fēn āng fù bà gōng

( ) ( ) ( )

二、我会填同音字。(6分)

shān ( )然 ( )川 ( )板

líng ( )俐 ( )巧 ( )珑

三、我会按要求组词。(8分)

1.给下列字加个偏旁变成新字,再组词。

舌 ( ) 那 ( )

予 ( ) 无 ( )

2给带有下划线的字的另一个读音组词。

倔 强 ( ) 奇 怪( )

乐曲( ) 美好( )

四、词语分类。(9分)

愁眉苦脸 粉妆玉砌 月光如银 碧草如茵

喜出望外 怅然若失 桃红柳绿 郁郁寡欢

明月高照

1.描写景物的:

2.描写任务情绪的:

五、补充词语,并任选两个造句。(5分)

伶伶( )( ) ( )门( )户 数以( )( )

五彩( )( ) ( )( )沧桑 动人( )( )

势( )可( ) 无边( )( )

六、词语选择我能行。(6分)

①珍惜 ②珍爱③爱惜④ 默默⑤ 潺潺 ⑥缓缓

1.集体荣誉我们很( )。

2.有些人对待生命不懂得( )

3.我们要( )光阴,努力学习。

4.琴声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 )流淌。

5.当小溪的( )流水从我伸开的手指缝间通过时,我会兴奋地陶醉在欢乐之中。

6.在( )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七、句子七十二变。(按要求完成句子)(5分)

1.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下面的句子。

李老师今年五十多岁了。李老师精力非常旺盛。

2.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仿写句子)

3.我闻到了芳香。(扩句) 。

4.走向 我 生活 微笑着(连词成句) 。

5.《二泉映月》是一首二胡独奏曲。(改为反问句)

八、口语交际。( 5分)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放慢脚步还是应该珍惜匆匆流逝的时光,加快脚步? 。

九、课文精彩内容回顾。(11分)

1.过去的日子如 ;如 ,被 。

2.我能写出雷锋的一句名言。

3《长歌行》的后四句是: , ? , 。

4.《二泉映月》一文表现了阿炳 的精神。

5.《假如只有三天光明》一文作家呼吁我们:

十、阅读小天地。(19分) 繁 星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fó fú)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时,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寂静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常常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wei ei)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1.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分)

2.写出词语的反义词。(2分)

静寂——( ) 模糊——( )

3.画线句子用了 修辞方法。(2分)

4.短文开头一句所起的作用是 。

5.用“ ”画出“我”由看星空而产生的联想的句子。(9分)

十一、习作乐园。

篇7: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学目标

吓唬( ) 温馨( ) 模范( )

奢侈( ) 筹集( ) 瞄准( )

二、看拼音,写词语。

pāo zhì( ) liě zuǐ( ) lín lí( )

fàng sì( )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

jīn chí bù gǒu( )

三、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1.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围,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也毫无所得。

搜寻:近义词: 反义词:

2.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灵巧:近义词: 反义词:

3.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

心惊胆战:近义词:反义词:

4.他觉得有道理,愤恨之下很快地写了一篇没分段的作文。

愤恨:近义词: 反义词:

四、辨字填空。

咏 泳 永

歌( ) ( )远 游( )

俏 消 梢

( )费 树( ) 俊( )

五、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不能与括号中的词语互换的一句是( )

A.它显然(居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

B.猴子忽然(突然)跳到他面前。

C.水手们就立刻(马上)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D.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多)年了。

六、修改病句。

1.不但猴子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2.一担柴是否能挑到家,关键是看我有毅力。

七、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这句话中的“我”指的是 ,这句话中“一向”的意思是 。

2.“我砍的柴本来就少,扔了柴,扛着一条光扁担回去呀!那样一来,我还算一个男子汉吗?”(根据语境分析问句的形式,并说明其作用)

3.小城迷茫在烟雨里,润润的,像一块玉。(试分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翻译)

这两句词寄寓的思想是 。

八、判断下列各句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卜算子?咏梅》这首词中,“卜算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

2.《清贫》是__在被捕的当天写的一篇文章。( )

3.“人生的担子不管有多重,咬紧牙,挺住!”这句话中的“担子”就是指扁担和挂在两头的东西。( )

4.《儿子的采访》所叙写的主要是儿子接受爸爸的采访,回答自己的愿望的事情。( )

5. 陆游是我国南宋的爱国诗人。( )

九、默写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十、综合性学习。

本单元的课文给了我们很多人生启迪,所以学习了本单元之后,六年级一班的同学为对此单元的学习进行总结,拟举办一次活动,语文老师让大家献计献策。

1. 请考虑本次活动可以采用哪些形式。

2. 如果这次活动要请校长参加,应该如何邀请校长?

十一、阅读理解。

(一)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民党军队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1.“我”的财产都有哪些?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我”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2.选文中的“传世宝”加双引号的作用是什么?

3.在别人看来“我”的这几样东西不值得保藏,“我”为什么要保藏?说明了什么?

4.试着说一说选文中最后一句话的作用。

(二) 一匹狼的自由

一匹狼被猎人打伤了,猎人并没有杀掉它,而是给它敷了药,让它慢慢好起来,然后把它和另一匹狼(还是叫它狗吧,因为它已经被完全驯化了)养在同一个围栏里。

猎人想把这匹狼也驯化成一条豢养的狗,替他看门护院。

狼,每天用它那特有的韵律和节奏,轻快地向前跑着,没跑几步,便撞到了铁丝网上,它就接着往回跑,这一面也有铁丝网拦着。那条狗就嘲笑它:“愚蠢的狼啊,你省省力气吧,这四面都是铁丝网,任凭你再有力气,也没办法跑出去。像我这样多好,趴在地上,啃着骨头,晒着太阳,多舒服。”

狼并没有说什么,继续跑着,偶尔会吃一些猎人扔给它的肉。但每次它都不会大嚼大咽,而是吃了七分饱就不吃了,剩下的肉,它会找一个 (秘密 私密)的角落,埋起来。当猎人不在家,不能按时抛给它肉吃的时候,它可以保证有吃的。所以,狼始终保持着健康。

狗却是有一顿吃一顿,吃了上顿不管下顿。有时候撑得眼冒金星,有时候饿得饥肠辘辘。自然,在狼面前,它如同一只温顺的绵羊,软绵绵的,看不出一点儿野性来。w

“那又怎么样?你还不是照样跑不出去?”不管何种境地,狗还是不忘揶揄着这个同伴。

狼并不理会狗的嘲笑,依然每天坚持着自己的习惯,保持那特有的韵律和节奏,来回地跑着。

狼说:“我在锻炼我的身体,为了有一天,自由来的时候,能奔跑得更快。”

狗却说:“自由,要它做什么?现在这样,不是照样每天都有肉吃吗?”

狼没有正面回答它,而是把眼睛望向远方,自言自语地说:“我的自由,不允许我有太多的赘肉。”

终于有一天,猎人因为喝多了酒,给他们喂完东西后,忘记了锁上围栏的门。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被狼逮个正着。它一个箭步冲过去,(撞开 推开)那扇门飞奔而去。

猎人只感觉一道闪电从眼前划过。他取出猎枪,准备射向狼远去的方向。他根本没有想到,狼会跑得那样快,甚至比受伤前跑得更快,就连他枪膛里的子弹,怕是都追不上了。

猎人把举起的枪缓缓放下,喃喃地说:“打死它又能怎么样呢?自由还活着。”

另一只已变成狗的狼,正昏昏欲睡,对眼前发生的一切浑然不觉。猎人索性扔掉了那把锁。

不论何种境地下,都不该卸下那根信念之弦。如果你想成为一只可以高飞的鹰,就要时常扇动翅膀。如果你想成为一匹自由的狼,就要随时准备奔跑。

机遇只给那些随时做好准备的人。

1.在文中的横线上选填合适的词语。

2.猎人为什么没有杀掉被他打伤的狼?

3.狼和狗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区别?

4.你认为最能揭示本文中心的是哪句话?

5.你喜欢文中的狼还是狗?为什么?

十二、习作。

题目: 回忆

要求:(1)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篇8: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学目标

一、萃取:当下单元的内容与要求

语文五年级上册二单元的主题为“自然奥秘”, 安排了这些内容:

第四课《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开启大自然之门, 领略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文题蕴涵丰富而又明快生动, 召唤学生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营养。在文本诵读中, 培养学生观察的热情,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五课《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主要叙述了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一是他独自寻找“纺织娘”, 到傍晚忘记了回家;二是放鸭子时, 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 父亲的责骂并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虽然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样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 但正是由于他对昆虫具有浓厚的兴趣, 并养成了耐心观察的好习惯, 最终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教学这篇课文时, 要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 体会要打开自然课本、走进大自然不仅需要观察, 还需要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精神。

第六课《变色龙》采用叙事的方式, 巧妙地展示了变色龙三个方面的特点。教学中让学生体会作者通过看、问、试验等方法进行观察, 描写了变色龙的静态、动态的主要特点。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 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用多种方式观察动物的方法, 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七课《金蝉脱壳》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 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蝉儿脱壳前后的颜色变化以及动作过程, 不仅是因为观察仔细, 更重要的是进行了持久的跟踪观察, 并通过一定顺序有条理地表达观察内容, 让学生领悟跟踪观察的方法和有序生动的表达效果, 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以上的四篇课文内容都是围绕核心知识点“学习观察”而构架安排的, 主要聚焦“动物”。“慧眼细察出佳作”, 习作2是写一个小动物。课文的学习激发了学生观察的兴趣, 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 写出动物外形或动作的主要特点。巩固过渡句的使用, 使文章前后段之间更紧密, 从而有条有理地表达观察的内容, 形成观察能力。

练习2的内容也突出了“学习观察”这个核心知识点, 其中两个部分与观察有直接的联系。一是“诵读与积累”, 内容是三位名人有关“观察”的名言, 从不同方面强调了观察的意义与价值。教学中通过反复诵读, 深刻感悟观察对于积累知识、拓宽视野、发展思维、培养写作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二是“想想说说”, 这是口语交际训练, 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话, 教学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注意前后联系, 发挥想象, 合理推想。这样的训练除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外, 还注重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协同发展。

可见, 这一单元围绕核心知识“学习观察”系统地编排了教学内容。观察是人类与自然、社会乃至自身交往的一种重要手段, 对探索大自然奥秘发挥重要作用。语文学科视野中的“观察”与培养学生的“说”“写”等能力是分不开的, 不仅帮助学生认识客观世界, 丰富自己的感受, 更能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提升表达水平。本单元在第三学段的开始, 既要注意与前面学习的联系, 又要注意区别, 突出本学段的重点, 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二、溯源:前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一、二学段中, 围绕“观察自然”的课文很多, 包括观察植物、动物、景物的, 还有观察的小故事、实验文章等。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之前, 学生对观察已有一定的经验基础:知晓一些观察方面的知识, 如观察要有目的, 由上而下、由远而近, 由整体到部分等观察顺序;初步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 通过看、听、闻等手段进行自然观察、实验观察、跟踪观察、对比观察等。在习作上, 一、二学段通过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书中图画、自然界植物、生活中景点等, 让学生积累素材, 写出图意或事物特点, 适当展开想象。另外, 口语交际训练、综合性学习也注意训练观察能力、提高表达能力。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训练, 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在一、二学学段中, 与本单元核心知识“学习观察”有着紧密联系, 教学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有这些内容:

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发现》通过介绍达尔文对海洋中小岛上昆虫的观察从而感悟道理, 培养学生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这与《装满昆虫的衣袋》都是介绍名人观察的故事, 以榜样感召学生观察大自然, 培养热爱观察、热爱大自然的精神。二年级下册《蚕姑娘》一课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 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这与本单元第七课《金蝉脱壳》有相似之处, 两位作者都采用的是同一方法, 即跟踪观察的方法。但在表达观察的结果时, 前者是粗细条勾勒, 后者是细描刻画, 语言表达更加生动。这种安排符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学情。

四年级上册“培养学习习惯”中将“留心观察事物”作为教学内容, 在指导学生看图表达内容时, 初步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的方法并养成良好的习惯。留心观察是一种很好的习惯, 它可以锻炼我们的观察能力, 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不仅对语文学习和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十分重要, 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热爱生活, 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时要初步让学生知道观察静态事物时应注意以下四点:要按一定顺序观察;有重点观察;观察以后要展开想象;养成留心观察、合理想象、勤于动笔的好习惯。四年级下册一单元的《燕子》这篇写景散文描写了燕子外形、飞行和休息的情景, 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习作者通过看、听等两种方式仔细观察, 既描写静态、又描写动态, 而且语言准确生动。这与本单元第六课《变色龙》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有些类似, 但这两篇课文的文体显然不同。

三年级下册的习作3“写写自己的新发现”。教学前先布置学生到校外去有目的地观察, 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 而且要写得有意思。通过例文, 激发学生发现和探究的兴趣,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一切感官去观察身边的事物, 力求有新的发现。例文就是通过小作者细心的观察、简洁的描述, 展现了一个表面静悄悄、实则活生生的世界。

四年级下册的习作3“写写自己生活中的新发现”, 要求学生选择自己生活中的一个新发现, 具体地写出来。通过这次作文训练, 使学生明白善于观察生活十分重要。四年级下册习作5写“一两种植物”, 要求学生先确定观察对象, 对选择的对象进行仔细观察, 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最后把观察结果有条理地记录下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强化学生的观察意识, 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些习作的练习为五年级上册习作2“写动物”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延展:后续学习的巩固与提升

第三学段中除了这一单元外, 与核心知识“学习观察”有关的课文不多, 在教学这一单元时, 我们要利用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继续巩固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会表达观察, 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增强学生自学能力。

五年级下册《灰椋鸟》一课讲了作者去林场观察灰椋鸟的经过, 生动具体地描写鸟儿归林与栖息的壮观场面, 表达了作者爱鸟的心情并赞扬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全文情真意切、情理贯通, 让学生体会作者有顺序、有重点、有感情地观察, 才能准确生动地表达观察内容。

六年级下册四单元《夜晚的实验》记叙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夜晚实验, 终于揭开蝙蝠飞行秘密的经过, 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实验、潜心研究的科学精神。这一课很好地回应了伽利略的名言“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和实验中得来。”

学生平时观察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看后印象不深, 笔下写不来。这是学生普遍的问题。六年级下册《莫泊桑拜师》这篇文章中福楼拜指导莫泊桑观察对学生有很大的启发:观察要有顺序, 否则观察显得乱七八糟、杂乱无章。观察时, 在对事物有了比较清晰的全貌了解之后, 要抓住重点进行再观察, 否则观察的主次不清。只有突出重点、细致观察, 才能使文章主次分明、惟妙惟肖。在观察过程中, 边观察边想象, 教师应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事物相交融, 深刻体验自己的感情变化以及心理活动的过程, 这是因为写作不仅要写观察到的人、事、物, 还要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学会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积累素材是作文成功的重要基础。课标在第三学段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这样的教学要求进一步强调要引导学生“有意识丰富自己的见闻”, 要求学生的观察目的更明确、方法更具体, 观察与积累、想象等相结合, 提高表达水平。

五年级下册习作1“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后写一篇习作”。观察一种自然现象, 把它的特点写出来。训练学生仔细观察与跟踪观察相结合, 写好习作。六年级下册习作4“记一次实验”。习作要求就是观察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或自己边实验、边观察, 做好记录, 养成勤于观察、多动手, 多动脑的良好习惯。这些习作训练都是对本单元教学后的巩固与提升。

篇9: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学目标

一、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

(一)口算中的错误

10.6-8=9.8

3-2.8=1.8

5-3.9=4.4

这三道口算题的错误之处都在于学生没有将数位对齐计算。

(二)笔算中的错误

第一题的错误原因是得数中间的0未写,而学生的解释是“上课时老师不是说可以利用小数的性质将小数末尾的0去掉吗?”是啊,这位同学将小数中间的0和小数末尾的0理解成同一概念了。可以看出学生对“小数的性质”这一内容没有学好。

第二题的错误原因是在得数的整数部分的十位上也写了0,问学生这样做的原因,他们也说不出所以然,就是凭感觉做。做数学题最怕的就是凭感觉,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不思考随意做的做题习惯。

第三题的错误原因是被减数百分位上的数不够减,就把减数百分位上的9直接移下来。这类题是被减数小数位数小于减数小数位数的题,错误比较普遍。

(三)简便计算中的错误

8.44-(5.44+2.8)

=8.44-5.44+2.8

= 3+2.8

= 5.8

整数加减法中减法的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即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这个性质学生熟记于心,但运用起来却不得心应手。在把括号摘掉的时候括号里的加号总是忘了变成减号,因此导致错误。

3.06-0.18+0.82

= 3.06-(0.18+0.82)

= 3.06-1

= 2.06

这道题目学生极易和上一题利用减法的性质解题混淆,尤其是当看到后两个数加起来的和是整数时,学生就很容易出错。再加上题目中的要求是怎样简便怎样算,因此,学生就坚定地认为自己做的是正确的。

7.5+4.9-6.5

= 7.5+6.5-4.9

=14-4.9

= 9.1

在移动数的时候要带着前面的符号一起移动,针对这个错误,笔者对学生说:“每个数前面的符号就像是数的孩子,在移动这个数的时候一定要记着将它的孩子一起带走,并保持该运算不变。”

4.9+0.1-4.9+0.1

= (4.9+0.1)-(4.9+0.1)

= 5-5

= 0

这种类型的题目(包括乘除法中类似的题目)学生是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的,可能这也和每个人的视觉效应有关吧,对称在这儿起了不小的坏作用。

二、对策思考

传统的计算教学采用的基本模式是:从基本训练—例题的讲解、得出计算法则—巩固练习、重复操作—形成计算技能。学生因计算的枯燥而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那么,对于计算教学来说,什么才是更重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如果还把计算教学的目标局限于计算本身,在课堂教学中,把计算作为专门的技能来学习,显然是不够的,因为相对于计算的熟练程度来说,寻找解题方法,选择合理的方法和工具进行计算,显得更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研究表明,计算与心理状态有着密切联系。学生在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学习兴趣高,计算速度快,巩固性也强。因此,教师在组织练习时应设计一些新颖的、趣味的、具有挑战性的练习情境。如可以采取“帮助小兔找回家”“小壁虎找尾巴”等带有童趣的游戏形式进行算式与得数的连线;也可以设计一些闯关的竞赛类的题目,让学生在紧张而又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还可以设计“啄木鸟医生”“小马虎的作业”等纠错练习,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习惯和校正错误的能力。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避免因为单调的计算而产生的枯燥、乏味的感觉。当然,将一组基本练习融合在一定情境中,也能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二)注重计算的算理理解

在重点探究算法时,要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算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初步明确算理。重点探究后,也并不急于得出计算法则,而是让他们继续尝试,仍允许他们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在进一步的交流中感受小数的计算方法,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计算这样的题目,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三)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正确无误的可靠保证。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并不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算理,也不是没有掌握计算方法,而是没有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尤其重要。

笔者认为,学生要养成以下几个习惯:(1)审题清。学生在计算中由于没有看清数字,而出现计算错误。有时会把数看错,如把123看成128,有时会把运算符号看错,前后颠倒等,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养成看清题目的习惯。(2)书写明。书写不规范也是计算出现错误的一个常见原因。学生在计算时,有时因为字迹潦草、分辨不清而误看,如6和0、1和7、3和8;有时因为竖式书写不规范,数位不对齐而使计算出现错误。因此,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是学生必须养成的习惯。(3)计算细。计算时一定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一定要弄清运算顺序,看清运算符号。(4)检查真。检查和验算不仅是保障计算正确的有效措施,而且是一种促进学生理解计算过程和计算技能的手段,学生可以通过验算进一步理解加和减、乘和除等之间的逆运算关系。

(四)注重习题的层次性

计算是一种技能,需要在一些有层次的练习中加以巩固与熟练,并且掌握一定的规律,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与计算的速度。设计计算练习时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模仿性到再造性,再到创造性发展,做到环环紧扣,逐步提高。既要考虑立足于帮助学生巩固计算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又要在不断变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有趣的数学,避免重复、机械、大量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坚持计算每天一练

设计准备题,做到每天一练。在每节数学课前候课的5分钟里,笔者每天出2道计算题,或10道口算题在黑板上,让学生养成习惯,铃声一响,就拿出准备好的专门的计算练习本做题。第二遍铃声响起时,教师讲评,对容易出错的题在黑板上板演,同时同桌交换批改,有错误课后订正。

一位教育大师曾说过:数学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挑选适合于他的问题,不催促学生,不追求解题数量,让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成功。笔者认为,计算教学只有将计算源头的错误纠正,态度端正,才能得来解题的“清如许”,才能让个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不怕数学,爱上数学,并一天一天地成长、进步。

篇10: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学目标

(冀教版)

4、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诗人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赴任的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月夜遥望洞庭湖写下的。很多诗人写洞庭湖,都着眼于它波澜壮阔的气势,这首诗却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月夜图,明白如话,却意味隽永。以语言轻俏,意境静美而著称。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生动的比喻。读来饶有趣味。

《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一次乘舟沿江而下,经过天门山,眼前奇特伟美的景色勾起了他的吟兴,诞生的一首不朽的诗篇。短短四句诗,描绘了天门山矗立江岸,对峙如门的英姿,写出了长江碧水东流,孤帆远来的美景,同时,借助于笔下一派雄丽的景色,也将诗人宽阔的胸襟、奔放不羁的情思和盘托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螺”,掌握“庭、镜、磨、螺、潭”五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了解洞庭湖的静美以及天门山的壮美。

过程与方法:

.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洞庭湖的静美以及天门山的壮美。体会诗人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重难点分析:

体会诗的意境美。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了解洞庭湖的静美以及天门山的壮美。体会诗人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写好古诗的黑板

古诗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描写景色的古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对比,把握诗境

.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教师板书诗题:望洞庭)

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两首诗,简介作者。从写作的题材上体会这是两首写景的山水诗作。

4.抓题目中的“望”字,引出成语或诗句加深对“望”字本义的理解。

望:看,往远处看。如“望梅止渴、望而生畏、望尘莫及、望眼欲穿、望而却步、望子成龙、望风而逃”等。这样一来对“望”理解更深入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自由读这两首诗,找一找诗人都望见了什么?从哪里能够看出诗人是在远处望洞庭、望天门山,也就不是什么困难了。

5.汇报交流各自所发现的两首古诗中描写的不同景物。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学习《望洞庭》。

过渡: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 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一)整体读,感知美。

.欣赏洞庭湖美景画面。2.多媒体出示诗和音乐,教师范读。

3.自己练读。4.同位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二)理解读,洞察美。

.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2)全班交流。

(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

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三)对比读,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镜未磨,潭面无风镜未磨,洞庭山水翠,遥望洞庭山水翠,盘里一青螺。白银盘里一青螺。

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桌交流。

4.指名汇报。

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

5.再读原诗,深化美。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让学生找“庭、潭、镜、磨、螺”这五个字的形近字,记忆字形。书写时提示:“庭、磨”的撇要向左下伸展,包住右下部分。

四、作业

收集刘禹锡的其他作品和描写洞庭湖的其他作品读一读。

板书设计: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

遥望

秋月

赞美、热爱大自然

山水

第二课时

导入:“我们一起感受了刘禹锡笔下洞庭湖的静美,那李白远望天门山,见到怎样美丽的景色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李白一同游览天门山。

一、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天门山的壮美。

(—)“扶”学生学习第一句,初步掌握学习方法。

.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注:“断、开、回、出、来”“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2.指导学生理解句意:天门山被长江撞断,浩浩荡荡向东流去。

3.教师指导学生想象——“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长江仿佛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

4.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理解句意。”

(二)“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训练“回”这个教学难点。

2.让学生试着自己理解句意,教师点拨。

3.指导学生开拓想象——“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长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一个“回”字,翻滚抛掷、变化无穷境界全出。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三)“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

2.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3.再一次提示学生展开联想——“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远望天门两山所见的雄姿,下句则点明“望”的立脚点和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是“日边来”的“一片孤帆”。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行过程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感。“孤帆一片日边来”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二、想象诗歌的意境,品读天门山的壮美。

.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诗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1)想象画面

(2)读出节奏感。

(3)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配乐读——背诵)

三、总结古诗学习方法,.古诗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理解句意——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2.想象画出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四、多样作业,表现美。

1.写一写:想象这两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最喜欢的一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和李白的其他诗作,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李白

断、开、流、回、出、来-----动

胸襟开阔

山青、水碧、丽日、孤帆-----美

情思奔放

教学反思:

5、桂林山水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十三个生字,掌握要求会写的十二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3.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字描绘的桂林风景图,培养孩子投身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直观教学法:教学第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3.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重难点分析: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布置学生课前查阅桂林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赏桂林山水,领略美。

课前听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的题目是《山歌好比春江水》,这是广西壮族非常有名的一首山歌。壮族是一个歌的民族。广西不仅山歌有名,而且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旅游胜地,那就是桂林

2.(幻灯出示:桂林)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秀美,有秀丽神奇的黄山、水平如镜的西湖、巧夺天工的苏州园林、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更有那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教师做文字说明:

看,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烟雨蒙蒙的漓江,又是另一番的景象。走进桂林的绿水青山,让人觉得仿佛走近了仙境一般。

二、整体感知,带入美。

.范读课文。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

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理解“甲”:天下第一。

过渡语:“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就与作者一起荡舟漓江来观赏这天下第一的山水美景吧!

4.默读课文。

思考: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交流:正是独具特色的秀山、清水、奇洞构成的锦绣画卷使的桂林山水甲天下,那么,桂林的山究竟是如何秀美?水是怎么清澈?洞又有多奇特呢?请看自读提示。

5.出示自读提示:

(1)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究竟是如何秀美?水是怎么清澈?洞又有多奇特?把最吸引你、你感到最美的地方用笔画出来,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

(2)找到桂林山、水、洞的特点──读你印象最深特点的语句──谈谈体会──深情地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在具体环境中认读: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赏”、“涉”字。

(1)自主学习12个生字。(读准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2)分析记忆字形,“奖”与“桨”,“栽”与“裁”要注意区分。

4.学生练写其他生字。(教师个别指导)

四、作业布置

书写本课生字及词语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甲天下

第二课时

一、品读感知,领悟美。

上节课,我们朗读完了课文,同学们说一说:桂林的山究竟是如何秀美?水是怎么清澈?洞又有多奇特?

根据学生的交流,引领学生感悟桂林山水的美。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桂林洞的“奇绝”。师生交流。

(一)走近漓江,领悟美

.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江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

2.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独特的美)

3.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试着背诵。

4.学法迁移,自学美。

小结学法。

找到桂林山特点──读你印象最深的有关特点的语句──谈谈体会──深情地读。

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三节。

(二)走近桂林的山:领悟美。

.过渡:

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让我们不由地赞叹:桂林的水甲天下啊!不过你可别只顾着低头看水,而忘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的山的特点是什么呢?请大家快速的读读这一段,与前一段做个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说,那快速回忆一下,我们怎么学习桂林的水那段的?

找到桂林山的特点──读你印象最深的有关特点的语句──谈谈体会──读出感情。

读读:读第三节。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练练: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3.学生自学,可同桌一起学习。

4.在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山的:奇、秀、险。

重点指导学习桂林山的特点:

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自读课文,归纳桂林山的特点,找出并理解描写桂林山特点的语句。

特点之一“奇”:

●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

●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5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

用整齐的句式:奇、秀、险(板书)

(三)走近桂林的洞,领悟美。

.根据小结的自学方法,以读代讲。在教师激情点拨中感悟洞的奇绝。

2.把品味体会和感情朗读紧密结合。

二、升华情感,体会美。

过渡语:漓江的水静、清、绿,美得独特;桂林的山奇、秀、险,与众不同;山水间又有变幻无穷的洞。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山,又是怎样的一幅美丽景象呢?、师生交流:“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学生汇报:课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3、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4、有感情地朗读。

三、指导背诵课文,留住美。

.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指导背诵。

四、选择性作业,延伸美。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

2.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

3.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总:

桂林山水甲天下

漓江的水

绿

分:

桂林的山

剔透

幽深

绚烂

总: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阅读链接

美的发现(1课时)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的内容。

2、能够利用工具书解决遇到的字词的问题。

3、锻炼孩子口才、发展学生语言素养。

课前准备:搜集风景名胜的美文、图片、资料介绍,选择与美文合适的音乐,或者能够勾起人们对自然无限遐想的自然音乐。

教学过程:

一、播放琵琶古曲《春江花月夜》、师:同学们,谁说说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音乐把我们带进一个怎样的意境?

2、师:这是老师给学生带的礼物,同学们带来的关于自然风景的礼物会更丰富,更精彩,更令大家陶醉。

二、阅读文本,初步了解阅读链接的大概内容、师:下面,请大家打开书21页,自已认真的读一读。

2、师:谁能说一说,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

3、找2-3名学生说一说。

4、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内容?

5、找四名学生,每位学生读一个板块的内容。

三、再回归文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美的发现。

、师:同学们,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的内容吧,一会儿我要找同学们说一说你读后的感受。

2、同学们自由读。

4、读后先小组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

5、分组展示

展示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两个方面:听听看看展示的同学哪里最精彩;他人的展示还有什么问题,自己有什么补充或建议。

四、走进想像的乐园、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一起发现美,走进了一个美的乐园,此时此刻,你能不能用一幅画来表达你的心情?

2、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纸笔做画。

3、师:谁能向大家来展示你的作品?同学生踊跃参与。

5、师: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介绍你的作品呀?

五、扩展延伸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直沉浸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美景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大家想不想课下到我们身边找一找美,如果你找到了,可以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我们有时间会再一起来交流,好不好?

六、课下作业

写一篇景物的 教学反思:

综合学习一

文本细读:

综合学习一包括“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口语交际”、“我的小笔头”四项学习内容。“读读背背”中《郎淘沙北戴河》是毛泽东的一首词。寄情名山大川,流连田园风光,这是许多文人墨客的共同志趣,那一处处美景陶冶了诗人的情操,更激起了他们勃勃的诗情,因而不少的写景语言用词都很华美。积累这些语汇的过程是一个丰富自己阅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体验生活的过程。教学中我的猜谜集可以采用分类积累的方式。可以将口语交际、我的小笔头和我的采蜜集综合考虑。即先对“最美的地方”进行讨论,然后到“最美的地方”感受体验,中间可以对“最美地方”的文化内容、如题字、说明、标语、楹联等作必要的采集,记入自己的“采蜜集”,最后,完成“最美的地方”的小练笔。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更多的积累描写界色的好词佳句。

2、将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初步的习作能力有机结合,通过口语交际积累、展示生活的素材,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词语的意识与能力。

2、初步了解文化名人的作品,激发喜欢积累的情趣。

3、进行书面表达能力的巩固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验诗人于生活中的心境

策略与方法:

采用小本本展示“我的采蜜集”采用想象法学习读读背背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于描写景色的词语、诗歌、谚语、古诗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回顾

孩子们,我们刚刚开学两个星期,就已经欣赏了很多自然的美景,著名的景观。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本单元都学习了什么?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可以是词语、古诗、诗歌、或者优秀的段落。(学生畅谈)

二、我的采蜜集

1、请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描写景色的词语展示给大家吧!

2、选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成语,自办手抄报,版面设计可以采用明快色彩!

3、评选“成语积累之星”,“成语积累优胜小组”。

三、读读背背

1、用自己喜欢或习惯的方式读通、读准《浪淘沙北戴河》。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读了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推荐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冀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阅读链接美的发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的内容。

2、能够利用工具书解决遇到的字词的问题。

3、锻炼孩子口才、发展学生语言素养。

课前准备:搜集风景名胜的美文、图片、资料介绍,选择与美文合适的音乐,或者能够勾起人们对自然无限遐想的自然音乐。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再设计与教学随笔

一、播放琵琶古曲《春江花月夜》

1、师:同学们,谁说说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音乐把我们带进一个怎样的意境?

2、师:这是老师给学生带的礼物,同学们带来的关于自然风景的礼物会更丰富,更精彩,更令大家陶醉。

二、阅读文本,初步了解阅读链接的大概内容

1、师:下面,请大家打开书18页,自已认真的读一读。

2、师:谁能说一说,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

3、找2-3名学生说一说。

4、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内容?

5、找四名学生,每位学生读一个板块的内容。

三、再回归文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美的发现。

1、师:同学们,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的内容吧,一会儿我要找同学们说一说你读后的感受。

2、同学们自由读。

4、读后先小组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

5、分组展示

展示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两个方面:听听看看展示的同学哪里最精彩;他人的展示还有什么问题,自己有什么补充或建议。

四、走进想像的乐园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一起发现美,走进了一个美的乐园,此时此刻,你能不能用一幅画来表达你的心情?

2、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纸笔做画。

3、师:谁能向大家来展示你的作品?同学生踊跃参与。

5、师: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介绍你的作品呀?

五、扩展延伸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直沉浸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美景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大家想不想课下到我们身边找一找美,如果你找到了,可以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我们有时间会再一起来交流,好不好?

六、课下作业

写一篇景物的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最美的地方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感受大自然、感受家乡的美丽。

2、让学生学会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自己的心目中的家乡。

3、培养交际能力,用普通话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讲普通话和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

2、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和自我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一起欣赏了美丽的桂林山水,一起走过阅读连接中的杭州西湖、黄河壶口瀑布、亚龙湾等许多迷人的地方,同学们你还看到过那些美丽的地方?(交流)实际上最美的地方不只在名山大川,生我们养我们的家乡,那润泽的土地上也有很多让人留恋的地方:比如村旁的小溪、房后的树林、街心花园、校园一角……这些都是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

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准备开展一次“家乡最美的风景”暨“优秀小导游”的评选活动。各班要上报两名参赛选手,谁想参加呀?这么多人想去,选谁呢?这样吧,咱们开展一次优秀小导游比赛,谁最棒就推荐谁去,好吗?

师:咱们的家乡有很多美丽的地方,今天就向大家介绍家乡一处美丽的地方,你想介绍哪个地方呢?你们觉得应该怎样介绍呢?(共同交流:景物地点、特点,也可加入传说、说话有快有慢、有感情,用普通话……)

二、全班互动交际自己眼中的美景,闯关

第一关:小导游初赛(在小组内讲讲自己最熟悉、印象最深的一处美景,并评选出小组最优小导游,记下推选的理由,也可合作画画)。

第二关:小导游复赛(全班交流,交流前请各组介绍本组优秀小导游的优势,教师顺势指导交流要求,全班交流过程中针对交流情况适时点拨)。

三、评价总结

学生参与评价,讲清理由。颁发班内入选美景及小导游标志。

第三、四、五课时

我的小笔头我最喜爱的地方

习作要求:

《综合学习一》中“我的小笔头”习作要求是这样的:《梦中的外婆家》例文引入,外婆家的藤花书屋,淡红的花朵,大竹园……在小作者的笔下都是那么美,那么亲切。喜爱,才能写出美。你喜欢哪儿?请你也来写一写。

教材分析:

本次作文是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较三年级有很大发展设计的。三年级时已有过写景的片断训练,在此基础上这次习作要求有了很大提高,从例文来看,有了一定的表达顺序,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教学设计思想:

1.创设宽松、愉悦的游玩氛围,引导学生置身于生活实践中,调动多种感官,触摸写作素材。

2.指导学生有序地、重点突出地将最具特色的景物写生动、具体。体现它带给自己的快乐。

3.体现整合的理念,将口语交际与写作有机的结合起来。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准备好摄像机、照相机或画笔。

教学活动流程设计:

一、融身自己喜爱的地方,放飞自我,感受自然

师: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上,大家讲得都很棒,老师知道了景色美,能给你们带来快乐的地方就是你们最爱的地方,他就像一首诗,一首歌。同学们,马上就是星期天了,老师有个提议,让你的父母再带你到最喜爱的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怎么样?有条件的可以用摄像机或用照相机拍下,也可用自己的手画下那里的美景,咱们准备用它来装饰黑板旁边的展示栏,好吗?当然了,同学们也一定要仔细观察那里,那里的小导游可是你呦!(指点方法:1要突出重点,在大范围观察的基础上,重点观察自己最感兴趣的几种事物,用笔记下他们的特点。2注重方法,观察的时候不仅要用眼睛看,还可以用手摸、用耳听、用鼻闻、用心去感受。)

二、成果展示,畅谈最爱的地方

师:上周星期天,同学们再次走进了自己最爱的地方,从大家的脸上老师就洞察到了你们内心的喜悦。那好,同学们就利用这节课找你最喜欢的伙伴把你最爱的地方介绍给他听,好吗?(学生交流)师巡视,推选典型的在全班交流。

三、明确方法,描绘最爱的地方

1、趣味启发。师:同学们,我们最爱的地方像一只美丽的小兔子,揣在我们各自的怀里,现在就请大家把“兔子”放出来,让它在我们的纸上踩出最美的花朵吧!让更多的人来分享你的快乐。你认为怎样写才能最有效地体现是最“爱”的地方,才能写得形象生动感人呢?

2、探寻方法。读读《梦中的外婆家》这篇例文,想一想,我们如何写好自己眼中的“最爱”,梦中的地方。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按一定的顺序写,把景物的远景、近景、动态、静态、联想、感受以及带给了自己哪些快乐写出来,语言要生动形象,要灵活应用妙词佳句,要巧妙的用字词体现自己的“最爱”。

3、学生练习写作。

四、读品结合,展示自己最爱的地方

1、小组内互相读读评评,找找优点和不足。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3、全班交流。各组推荐的同学上台朗读,师生互评,以表扬激励为主。

4、学生再作修改。完成后自己再读一读,或互相读一读。

五、抄写,根据兴趣可以给自己的作品配图

优秀作品张贴于展板,有兴趣的可发到网上或杂志社。

上一篇:学习操作手册心得体会下一篇:数控专业实习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