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2024-08-26

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共10篇)

篇1: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永昌县司法局

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今年以来,永昌县司法局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贯彻执行《人民调解法》,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职能作用,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是加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和调解员队伍建设。结合开展的“矛盾化解制度建设年”,健全和完善了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加强了规模以上企业的调解组织组建工作,将人民调解工作向容易引发人民内部矛盾的领域延伸,不断扩大工作覆盖面。加强了调解组织的规范化建设,采取定期培训、以会代训、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了调解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全面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与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配合,完善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全面推行人民调解协议诉前司法确认机制,建立人民调解组织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质量。

二是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活动,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大排查、大调解”暨“矛盾化解制度建设年”专项活动意见》,活动中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城镇拆迁、企业改制、安全生产、交通事故、工程建设、劳务纠纷中引发的各种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做到了早发现、早调处、早解决,及时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当地、化解在基层。一季度,全县各级调委会共排查调处各类纠纷458起,调解成功451起,调解率达100%,调成率达98%。

篇2: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近年来,陕西佛坪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解决矛盾纠纷中的预防功能、化解功能和法制宣传教育功能,做到排查到位、调处到位、防控到位、宣传教育到位,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使人民调解真正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的“主力军”,优化发展环境的“主阵地”,维护社会稳定的“主防线”。两年来,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85起,调处成功378件,调解成功率98%。

成立调解中心,拓展工作平台。佛坪县根据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的总体目标,结合实际,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衔接配合的着力点放在乡镇一级,按照“党政领导、综治协调、司法主办、部门参与、联调联处”的思路,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各镇都建立了以司法所为依托的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通过组建调解中心,将综治、司法、信访、法庭、派出所等力量和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了专兼结合、充分协作的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平台,实现了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在形式、内容、方法上的有效衔接配合。各镇的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从信息对接、职能对接、效力对接等方面入手,规范工作流程,通过排查、接访,把各类矛盾纠纷汇总分类后,分别引入人民调解或行政调解,由人民调解组织、各相关部门等组织分别进行调解。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由司法所牵头,联合相关站所共同调处。当事人对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结果不服的,采取书面建议的形式,告知和引导当事人进入诉讼渠道解决,从而实现了“三调联动”,构建了大调解工作格局。

健全调解网络,提升工作质量。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的落实,关键在基层。为此,佛坪县坚持从基层抓起,加强调解组织建设,不断提高调解员队伍素质,确保了调解工作质量。一是健全完善基层调解网络。各镇、村(社区)全部建立了较为规范的人民调解组织,形成了镇、村(社区)有调解委员会,村组有调解小组和调解员、纠纷信息员。共建立镇、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68个,推选聘任调委会成员204名,调解员340名,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人民调解网络,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是加大调解业务培训力度。每年将人民调解业务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佛坪县司法局会同佛坪县委党校每年对镇村调委会骨干进行为期一周的业务培训;组建普法讲师团采取以会代训、办培训班、以老带新等方式,每年两次对乡镇、村、社区三级调解员进行培训,扩大了县级调解业务培训面。三是开展标准化调委会创建活动。制定下发关于创建标准化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按照“五有”(有工作场所、有标牌、有印章、有调解文书、有统计台账)“六统一”(统一名称、统一标牌、统一徽章、统一制度、统一文书、统一印章)的建设标准,从组织、制度、工作程序、队伍建设、档案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实现了人民调解工作程序合法、文书规范、有人干事、有章理事,使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基础更加扎实,运行更加有序。四是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根据形势需要和社会矛盾纠纷发生的新特点,组建了医疗、交通事故、征地拆迁、环保、物业管理等人民调解组织,完善了行业专业人民调解工作机制,进一步拓展了人民调解工作领域,实现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的无缝对接和良性互动,降低了执法成本,开创了“一举多赢”的新局面。

规范调解程序,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律师、法律援助等专业组织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群众自治组织等多方面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化解矛盾纠纷。在具体的调处工作中坚持做到“三类纠纷一把手亲自抓”:重特大纠纷和在县、镇有影响的纠纷,由县、镇一把手亲自抓;反复、重复上访的矛盾纠纷由县、镇一把手亲自抓;群体性事件、突发性事件由县、镇一把手亲自抓。一是建立排查机制。以镇、部门、村(社区)为基本单位,建立月查月报、专查专报、随查随报、急查急报的“四查四报”制度,实行重点人员逐个排查、重点时期拉网排查、重点地段反复排查、重点事件专项排查,采取定时、定人、定责的办法,根据易发生纠纷的时令性、季节性、地域性特点,将每年重要节庆日和敏感时期列为重点进行集中排查。镇每月、村(社区)每周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拉网式排查,对排查发现的各类矛盾纠纷隐患,按性质和轻重缓急梳理、核实、分类,建立矛盾纠纷台帐,切实做到了不留盲点、不留死角,实现了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二是完善调解机制。镇调委会对矛盾纠纷实行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办理、依法处理、限时办理工作机制。规范矛盾纠纷移交的处置程序,按照调查、取证、陈述、质证、辩论、达成协议等程序依法调解,既体现了调解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又有效地提高了农民运用法律维权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规范调解文书制作。佛坪县印制了统一的调解文书,将调解文书制作列为人民调解业务培训的重点内容进行系统培训,把人民调解协议书质量纳入镇司法行政工作目标责任书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对各级调委会制作的人民调解协议书进行质量评查,不断提高矛盾纠纷的调解成功率和调处工作质量。

创新调解方法,提高工作成效。佛坪县始终坚持把保稳定、促发展、赢民心、创和谐确定为人民调解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最终目标,创新方法,激活载体,千方百计提高调解实效,从根本上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一是拓展领域排民忧。在积极调处民间纠纷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把土地征用、房屋征迁等引发的矛盾纠纷纳入人民调解工作范围,把发现、调处矛盾纠纷的触觉延伸到最基层,依靠镇驻村干部和村(社区)干部主动捕捉一线信息,采取《矛盾纠纷排查登记表》、《民情报告单》等形式,听民声、查民情、理民意,最大限度服务全县维稳大局。开展以群众说事、集体议事、干部办事、代表评事为主要内容,以党政领导信访接待日、职能站所便民服务日、村务公开民主说事日为载体的“民主说事会”活动,为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探索了新途径。二是强化示范解民困。注重做好群众的普法宣传工作,坚持“调处一件、教育一片”的工作方法,充分利用“村头”、“地头”、“院落”等便民利民方式,组织广大调解人员广泛宣传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情、理、法相融合,采取“背靠背”、“面对面”、“中间借力”等灵活有效的措施,选取典型重大矛盾纠纷,全面推行公开庭式调解,使广大群众接受更多的基本法律常识,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处理所遇到的问题,知道有纠纷找司法,先调解后诉讼,有效地提高了农民运用法律维权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落实责任求实效。对排查出的重大矛盾纠纷严格落实“一件纠纷、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要求,限时调处、限期办结。对涉及人民群众合法利益的实际问题和正当要求,及时由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负责,限期依照有关法律和政策调处化解,做到善始善终;对重大疑难案件,在认真了解来龙去脉和争议焦点的基础上,加强对矛盾纠纷当事人进行法律法规教育,促进互谅互让,通过协议解决问题。四是跟踪回访保民利。认真落实调解回访制度,检查和督促调解协议的执行,防止矛盾纠纷出现反弹。各镇严格落实跟踪回访制度,通过定期回访纠纷当事人,对处置不合理的矛盾纠纷,责成有关职能站所重新处理,防止反复或留下后遗症;对达成调解协议未落实的,督促当事人落实调处协议,办求做到“案结事了”。

创新调解理念,服务工作大局。在人民调解工作中注重创新“一线工作法”理念,即第一时间掌握纠纷信息、第一时间到达纠纷现场、第一时间展开调解,并以“一线工作法”的理念来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为佛坪县的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消减矛盾,党政压力得到缓解。在调解过程中,通过人民调解工作,促成双方之间的相互体谅理解,最终达成共识,形成当事人基本满意、都能共同遵守的调解结果,有效避免了矛盾纠纷的激化和反复,调解的权威性得到充分认可,解决了当事人直接找领导解决矛盾纠纷的问题。

2、减轻诉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随着人民调解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完善,群众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更新,人民调解方便、快捷,化解矛盾纠纷不收费、不伤和气、耗时短、执行快等优点得到充分展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人民调解的方式解决矛盾纷争,从而解决了“赢了官司输了钱”的局面。全县通过调解达成协议的增多了,而同期法院受案率和判决结案则明显下降了,越来越多的群众都愿意选择人民调解这一形式解决矛盾纠纷。

篇3: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为了研究分析如何在新形势下通过人民调解这一方式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 本人特在暑假深入基层调研。

一、社会转型期农村矛盾纠纷情况

根据各类数据显示, 近年来农村地区矛盾纠纷呈上升势头, 因家庭、邻里、婚姻、继承、抚养、财产、生活等引起的矛盾纠纷, 在受理案件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些纠纷如果处理不当, 就会造成村民关系紧张, 甚至长期对立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如何使矛盾、纠纷得以化解, 做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 就必须在调解技巧上下功夫。结合工作实际及经验, 就如何调解农村矛盾纠纷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二、当前农村矛盾纠纷的特点

农村地区矛盾纠纷主要呈下列特点:

1、易激化。

辖区地域宽广, 山大人稀, 农村人口中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壮年大多出门务工经商, 留在家里的除了孩子外, 以中老年人为主。这部分人群由于以前条件所限, 往往受教育程度不高, 对于相关法律法规、党的方针政策掌握不透彻, 所以当亲戚、邻里、同村村民之间发生纠纷时, 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不是通过法律手段来平息纷争, 而是以武力解决, “拳头才是硬道理”。结果在冲动的驱使下, 往往矛盾没有得到解决, 反而恶化成治安或者刑事案件。

2、群体性。

农村地区自古以来亲情观念就比城镇要浓厚, 改革开放以来, 虽然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均得到了很大程度改善, 但靠血脉关系形成的宗族观念并没有改变。

3、集中显现性。

由于辖区地处偏远, 所以大多数农村家庭中, 家庭主要成员常年在外务工经商, 仅剩老弱妇孺留守家中。这种情形造成了当与他人之间发生矛盾纠纷时, 事情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即使当时经由村干部或人民调解委员会依法依规调处了, 到年底家庭主要成员返乡时, 这些矛盾再由这些外出返乡人员提起新的诉求, 于是形成了大量矛盾纠纷在年底集中突显这一现象。

4、隐蔽性。

许多矛盾纠纷最初是由一些琐事引起, 由于亲戚、邻居等关系羁绊或是在场亲友、邻里居中调停, 并没有酿成大的冲突。但在双方甚或多方当事人心中并没有彻底淡忘, 反而埋下今后冲突的隐患, 一旦有了合适的理由和机会, 某方当事人就会存心挑起新的矛盾。

5、长期性。

当前在农村地区出现的矛盾纠纷, 许多并不是近期才出现的, 而是由于历史遗留原因延续了几年甚至十几年, 当时法制并不健全, 当事人没有依法解决纠纷的意识, 但随着近年来法制宣传工作的大力开展, 农民法律意识不断提升, 懂得了依法依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于是以前的矛盾在现阶段集中显现。

三、现阶段如何开展人民调解工作

针对上述现阶段农村矛盾纠纷所具有的特点来分析, 不难看出, 要想在现阶段求真务实的开展人民调解工作, 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 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村级调委会调解员和各村矛盾纠纷信息员, 通过定期与不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摸排相结合、矛盾纠纷集中整治等活动形式, 及时掌握新发矛盾纠纷线索, 以便调解员及时主动介入矛盾纠纷, 防止纠纷激化、扩散。

2、在得到矛盾纠纷线索后, 无论是村民主动申请调解或者调解委员会主动介入的案件, 都不应该仅仅考虑双方当事人, 还应包括其家庭成员。

3、在结合平时例行摸排矛盾纠纷线索的基础上, 每年年底返工潮出现以前, 应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矛盾纠纷摸排整治专项行动。不仅仅是要摸排新线索, 以前调处过的矛盾纠纷, 也应该在这时一并回访一遍。以免旧矛盾虽经调处但并未真正平息, 矛盾双方家庭主要成员返家后产生新问题。

4、矛盾纠纷发生时, 不能仅仅就事论事, 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要结合案情仔细分析, 梳理纠纷背后的深层面原因, 找到矛盾根源, 调解人员对症下药, 从而矛盾纠纷得到彻底解决。

四、制约当前人民调解工作发展的因素

1、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建设亟须加强。目前村、乡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人民调解员基本上都是由村干部或者是乡政府及乡直部门在职人员兼任, 缺乏专职人员。

2、人民调解案件卷宗制作有待规范。通过对人民调解案件卷宗抽查, 部分村级调委会制作的调解卷宗不规范,

3、人民调解“以奖代补”政策落实尚不完善, 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缺乏保障。部分乡镇至今没有将人民调解工作“以奖代补”纳入乡镇财政预算, 对人民调解工作也没有安排必要的资金予以支持, 致使人民调解工作开展难, 直接影响了其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

五、改进当前人民调解工作的建议

1、加大人民调解工作经费投入, 保障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正常运转。

绝大多数人民调解委员会都没有固定的经费投入, 其调处案件所需经费都是由部门经费挤出, 必然影响调委会工作效率。

2、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 提高各级调委会调解案件水平。

可以考虑从当地离退休干部中选聘政策理论水平较高、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或者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担任专职调解员, 至少应该保证每个调委会中有一个专职调解员。

3、认真落实人民调解“以奖代补”奖励机制。

将“以奖代补”机制落到实处, 首先必须由各级政府将资金拨给人民调解委员会, 由上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对下级人民调解委员会承办的案件卷宗进行检查验收后, 上级负责下级奖金的发放。

关键词:人民调解,农村矛盾纠纷

参考文献

篇4: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权利意识蓬勃兴起的社会,也是一个公民的主体性意识不断增强的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的利益主体天然存在利益差异和对立。为了追逐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各利益主体之间必然会展开多种形式的利益博弈。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农村旧有的稳定秩序被打破,各种由利益博弈引起的利益纷争不断,社会矛盾丛生。农村调解被视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实践证明,调解制度是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服务的一项优良制度,是解纷息争、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有效制度,是适应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符合最广大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制度,具有强大和旺盛的生命力。

一、农村调解制度的现实状况

我国于2010年8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并且此法已于201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证明了我国对农村调解制度的完善与执行已经很重视了,但调解制度在运行中饱受诟病。

(一)农村调解员队伍自身法律素质不高

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纠纷处理的法律效果。目前我国农村的调解员多由本地村干部担任,其法律素养的缺乏使其不能在调解过程中依法公正履行职责,从而对调解的公信力和制度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二)农村调解制度规范建设缺乏

目前农村调解制度缺乏统一的程序规范,从而使调解过程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这势必影响调解制度本身的公信力并对调解制度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产生不利影响。规范的调解程序化建设是取得公正调解结果的根本保证,农村调解制度中程序规范的缺失将难以保证取得公正的调解结果,从而制约农村调解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三)农村调解结果缺乏法律执行保障

我国法律规定调解委员会只能在双方自愿原则基础上进行调解,其调解结果只具有民事合同效力。调解委员会的自治性质决定了其只能依靠个人精神奉献开展工作,缺乏履行工作职责应有的资源保障。这使得许多农村人员调解委员会工作因缺乏财力和人力支持而难以为继,这将会制约农村调解制度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农村调解制度尚不完善

农村调解制度存在很多漏洞。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农村调解的独立性和中立性不够,调解委员会的调解经常受到上级政府机关或者是上级领导的影响,在人们寻求帮助的时候,有人会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找上级”、“找领导”来干涉调解以取得对自己有利的结果。而导致调解委员会不能独立、公正进行调解的原因是法律本身对于调解的规定不够完善。

二、充分发挥调解制度优势

完善的调解制度,其不仅有利于解决农村矛盾纠纷,而且还利于推进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建设。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我们要重视调解制度建设和做好调解工作。

(一)健全农村调解组织

《调解法》规定,农村调解组织的真正主体是村民委员会内的调解委员会。健全农村调解组织就是要健全调解委员会的建制,也就是要规范调解员的选任。根据《调解法》规定,对调解员应当严格实行选任制度,杜绝关系户兼任的情况,真正实现调解员工作身份的独立。广大农村应建立司法部门指导下的乡镇、行政村、村民小组三级调解网络。司法部门应加强村民调解委员会的日常管理,健全较为规范和高效的调解程序,促进村民调解委员会工作的制度化和常规化;要加强村民以及基层政府对于村民委员会的监督;要建立和完善调解员制度,提高调解员的法律知识水平和调解能力,促进民间调解员制度化、规范化。

(二)提高农村调解员素质

在当今和谐社会下,合格的调解员必须具备与调解工作相适应的思想、文化、业务、体能等从业素质,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大对调解组织建设的指导力度,结合整顿和调整基层调解组织,坚持高标准选配调解员,确保将那些有文化、有知识、有能力,熱心公益事业、品行良好、办事公道的中青年人充实到调解员的队伍中来;调解员要严格遵守调解工作纪律,重视职业道德,坚持依法调解;基层司法行政人员,特别是基层司法所长、司法助理员应经常深入基层,协助调解员调解疑难复杂民间纠纷,进行“传、帮、带”。既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又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调解能力和技巧。

(三)适当增加调解机构的经费

现行的法律法规均规定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费,因此调解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调解委员、调解员的补贴经费,由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解决;或者司法行政机关通过争取同级政府的支持,解决调解的指导和表彰经费。对于经费不足的问题,调解应当有独立的运行经费保障措施,由司法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专账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并接受审计、监察部门检查和社会监督。对弄虚作假,套取财政专项资金或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行为,将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另外调解员的补贴可以通过预算由县财政拨付,财政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调解工作经费保障落到实处,促进调解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四)加大调解制度的宣传力度

篇5: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突泉县总工会

突泉县总工会认真贯彻落实突综治委发(2010)6号文件精神,高度重视,超前思考,靠前行动,紧紧围绕单位职能,全面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对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进行调研。一是及时宣传动员,研究制定方案。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及时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对全面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制定相应措施,明确目标要求、工作任务、责任领导、时间安排,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上来。按照工作要求,及时将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的工作安排通过政务公开方式,进行公示,进一步畅通诉求渠道,为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二是成立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责任。成立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县总工会主席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亲自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机关办公室,负责对工作的安排部署、组织动员和监督落实。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主管领导负责、科室人员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深入基层调研、服务、指导工作。三是坚持领导接访制度和每周专题研究信访问题。深化领导接待日制度,每周三为党支部书记接待群众信访日,其他时间安排领导带班负责信访接待工作。坚持召开办公会,专题研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对重大、疑难、复杂的信访问题,按照职责权限,细化责任分工,制定工作措施,化解矛盾。四是坚持领导负责制度。对重点矛盾纠纷实行领导负责解决。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落实领导、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负责领导全程参与案件调查、协调和处理,深入剖析原因,找准问题症结,明确主体责任和协办责任,-1-

限期解决,确保矛盾纠纷任务的实现。五是坚持深入基层调研指导。为确保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有序开展,县总工会围绕工作职能,采取包片包点的办法,深入基层指导处理涉及政策性、法规性较强的信访问题,对重点矛盾纠纷进行深入摸排,对不能及时解决的纠纷隐患,建立工作台账,提出解决措施,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六是坚持领导带班和信息报送制度。当前矛盾纠纷呈现出面广量大、触发点多、突发性强、升级快、主体多元化、内容复杂化、形式多样化的态势。

通过对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调研,目前,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主要潜在原因: 一是全县企业改制引发的矛盾。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先后破产的过程中,突出表现为下岗职工的安置、拖欠工资、医疗费、拖欠以前的集资款、工龄买断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二是由于街道改造、城市拆迁引发的矛盾纠纷。近几年,城市建设较快,由于历史的原因,面临着诸多矛盾。表现在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开发建设单位强行征地、房主多要补偿费或逾期不能拆迁、回迁或违犯条款等。三是因城市管理引发的纠纷。一些下岗职工、个体户或失业人员出于生计,不懂得通过合法途径寻求生活出路,而是违章违规,其行为被制止或受到处罚后,于是对有关部门有意见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四是干群关系引起的纠纷。有些基层干部,滥用职权或越权,有些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在依法行政或执行政策过程中走样,破坏了党员干部的形象,影响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产生以上矛盾纠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革措施不配套。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生活中深层次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亟需相应的、法规和政策进行调

篇6: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红山窑乡土沟村党支部(2012年1月26日)

为确保新全村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2011年在全村集中开展了群众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活动,目标是通过在全村中开展排查活动,确保到县乡集体上访为零,做到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进一步规范信访秩序,确保全村政治稳定、社会稳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一次重大实践活动,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主要做法及取得的经验

近年来,村党支部始终将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整合力量,创新方法,使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全面及时妥善地解决,维护了稳定大局,助推了科学发展。自去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以来,全村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4件,全部化解。

(一)主要做法

1、突出“三个到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村两委一班人清醒的认识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就没有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村两委紧紧抓住对待人民群众态度问题这个根本,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在处理矛盾纠纷、开展排查化解工作中,切 1

实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正确对待群众、坚定相信群众、全心依靠群众,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密切掌握社情民情,认真搞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二是组织领导到位。为使社会矛盾纠纷能够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正常开展,村党支部成立以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两委委员为成员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集合治保会、调委会、团、妇、兵等相关部门工作力量全面开展此项工作,从而在全乡形成了“村级组织、齐抓共管”的良性工作机制,实现了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格局。三是工作落实到位。根据实际,我村每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例会的主要内容,是对村前一个月的治安状况,纠纷调处、法制宣传、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等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对近期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定因素进行分析排查,研究重大疑难纠纷案件的调处方案以及对调委会、治保会主任进行培训,同时部臵下个月的有关工作

2、做到“三个靠前”,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致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目的。在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中,各级党员干部认真做到了“三个靠前”。

一是领导指挥靠前。处理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时,村领导干部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靠前指挥,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决不回避矛盾,敷衍塞责。通过积极主动,抢前抓早,及时采取措施,尽快控制局面,平息事态。二是干部工作靠前。村两委认真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责任制,加大排查调处力度,及时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在此基础上,加强信息报送和通报工作,对可能出现的群体性事件

和异常上访信息,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做到防范在前,处理及时,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三是宣传教育靠前。村两委切实加强对干部和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干部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充分利用法律武器,积极依法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同时,采取发放宣传单、法制讲座等形式,教育群众正确处理法律纠纷、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等,认真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引导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使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按照正常渠道反映和解决问题。

(二)取得的主要经验。

在具体的工作中,我村立足实际,做了一些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成绩,也积累了一点点经验,主要有以下4点:

1、预防矛盾纠纷突出一个“早”。

一是要加强“六五”普法的宣传力度。人人要守法,个个要懂法,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必须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否则就违法,成被告无法开展工作。再从老百姓角度来说,通过学法、懂法后既监督干部依法办事,又能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懂法后,也能依法办事,避免盲从使,胡来乱搞,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量。

二是严格制订和履行村规民约。村规民约是村居自治组织和村民代表共同制订的规章制度,又是全体村民行为规范。村规民约是农村中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既通俗易懂,又方便操作,也便于村民执行。村居干部和村民代表只要严格履行,矛盾纠纷就会大幅度下降,就能是各种矛盾纠纷控制在萌芽状态。

三是规范事务管理,严格程序办事。村在决定村级重大事务时,严格按照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四议两公开”开展,做到了程序合法,确保项目不违法的情况下才能签订,不仅搞活了经济,更是形成了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其次是严格履行规章制度,如遇到特殊情况,必须经过村民代表讨论确定结算办法,决不能少数人说了算。

2、矛盾排查掌握信息要突出一个“准”。

完善排查机制,超前稳控矛盾隐患。按照“预测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的工作思路,具体排查中,我村重点掌握四个方面:一是矛盾纠纷排查必须有一个完整的队伍;二是搞好经常性排查,一般情况下组织相关人员每半月排查一次,每次排查都要认真填写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情况记录表;三是搞好集中排查。针对重大节日和敏感时期矛盾易发的特点,集中力量开展排查,主要查重点人员,重点部分。努力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处臵,防患于未然;

3、矛盾纠纷发现突出一个“快”。

矛盾纠纷的发生具有偶然性。有相当大的不确定因素,相当一部分的矛盾纠纷属突发性。一旦发生矛盾纠纷必须快介入、快调处,这样可以避免矛盾的激化,避免事态扩大,减少调处工作的难度。只要及时介入,早疏导、早调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矛盾纠纷一旦发生,必须快介入,快调处,绝不能相互扯皮、相互推诿。

4、矛盾纠纷调处突出一个“巧”。

调解人员在调解中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这对调解的成功率有较大的影响。在调解中,调解人员的语言表达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发言应当客观,准确,慎重。在调解时机不成熟时,对当事人争议过大,过于敏

感的问题应慎重提及,不宜评判。须要作出评判的,要注意表达上的明确性,准确性,合理性,要让当事人在幽默、友好和推心臵腹的气氛中受到感化和心灵的洗礼,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明理、通情。不能让当事人因我们的语言表达或肢体语言的不当而对调解人员产生怀疑,激化矛盾,造成调解局面的紧张,增加当事人心理上的对抗情绪。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大矛盾调解能力建设力度。要进一步完善大调解组织网络,健全纠纷排查、信息分析、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发现在早、处臵在小。要着力把握社会矛盾纠纷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抓住要害化解矛盾,不仅形成化解婚姻、家庭、邻里、赔偿等常见性、多发性纠纷的方式方法。要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建立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的科学评估体系。要重视加强村调解组织建设,发挥好“第一道防线”作用。

篇7: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北头营乡党委(2011年9月26日)

为确保新全乡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九月,在全乡大规模集中开展了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活动,目标是通过在全乡大规模集中开展排查活动,实现进京非访和进京赴省集体访为零的目标。确保进京赴省到市到县集体上访大幅度下降,非正常进京上访大幅度下降,进一步规范信访秩序,确保全乡政治稳定、社会稳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一次重大实践活动,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主要做法及取得的经验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将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整合力量,创新方法,使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全面及时妥善地解决,维护了稳定大局,助推了科学发展。自今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以来,全乡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8件,全部化解。

(一)主要做法

1、突出“三个到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清醒的认识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就没有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对待人民群众态度问题这个根本,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在处理矛盾纠纷、开展排查化解工作中,切实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正确对待群众、坚定相信群众、全心依靠群众,牢记“守土有责、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密切掌握社情民情,认真搞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二是组织领导到位。为使社会矛盾纠纷能够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正常开展,乡党委成立了党委书记为组长,政法书记为副组长,综治维稳、司法、公安、民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挂靠乡综治办开展日常工作。各村也都相应成立了以村支部党书记为组长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领导小组,集合治保会、调委会、团、妇、兵等相关部门工作力量全面开展此项工作,从而在全乡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村级组织、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良性工作机制,实现了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格局。三是工作落实到位。我乡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月例会制度。并要求各村根据实际,每月也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例会的主要内容,是对各村前一个月的治安状况,纠纷调处、法制宣传、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等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对近期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定因素进行分析排查,研究重大疑难纠纷案件的调处方案以及对调委会、治保会主任进行培训,同时部臵下个月的有关工作。自建立此项制度以来,不论是乡领导更换,还是部门人员变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均未停止过。对一些重大疑难纠纷,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还亲自参加研究、及时部署,确保排查化解任务落到实处。

2、做到“三个靠前”,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加大改革力度,致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目的。在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中,乡各级党员干部认真做到了“三个靠前”。

一是领导指挥靠前。处理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时,全乡各级领导干部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靠前指挥,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决不回避矛盾,敷衍塞责。通过积极主动,抢前抓早,及时采取措施,尽快控制局面,平息事态。二是干部工作靠前。乡党委、政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认真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责任制,加大排查调处力度,及时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在此基础上,加强信息报送和通报工作,对可能出现的群体性事件和异常上访信息,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做到防范在前,处理及时,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三是宣传教育靠前。乡党委、政府切实加强对干部和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干部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充分利用法律武器,积极依法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同时,采取发放宣传单、大集日集中宣传、法制讲座等形式,教育群众正确处理法律纠纷、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等,认真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引导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使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按照正常渠道反映和解决问题。

3、建立“三项机制”,完善排查化解网络。

为有效开展工作,北头营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三项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层级管理机制。即由乡党委负责调解跨村、邻乡以及一些重大的矛盾纠纷;乡调委会负责调处本乡重大疑难和村调委会久拖不决的纠纷;村调委会负责调处本村一般性纠纷,从而形成了全方位的点、线、面三级防范机制,增强整体防控能力。二是建立包案调处机制。将每起纠纷具体落实到人头,做到 “四定”、“三包”,即: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包调处、包跟踪、包反馈。新形势下农村矛盾纠纷呈现出“群体性、复杂性、易激化、难调处”等特点,要把复杂疑难的矛盾纠纷调处好,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单靠一个单位或几个人是难以做好的,必须协同各方面力量,群策群力,才能使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为此,北头营乡在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制度的同时,确定土地、林业、民政、计生、妇联、团委、经管等部门为矛盾纠纷调处联动单位,并明确了相应的责任,为有效平息纠纷提供保证。例如,在农村集体林改制过程中,因历史遗留问题,许多山林权属不清,村与村之间常为山林归属问题发生争执,留下纠纷隐患。为此,北头营乡及时组织司法、林业、公安、民政、土地等部门深入农村调查走访村老人,查阅乡、村所有相关的历史资料,经过周密调查取证,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及时召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召开协调会,通过摆证据,讲道理,陈述利害,最终确定山场界线,及时消除了隐患。三是建立工作奖惩机制。实行月考评与考评相结合的办法,对每月布臵的工作任务,凡是未完成的扣除相应补贴,当年工作任务完成好的给予表彰,从而激发了两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4、狠抓“三个前移”,营造和谐稳定环境。地方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近年来,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北头营乡努力做到“三个前移”。

一是精力前移。乡党委、政府始终把稳定与发展放在同一高度上来认识,切实做到“两手抓”和“两手硬”。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敏感性。及时分析和研究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强处理复杂局面下各种难点热点问题的能力。各级领导干部树立 “领导就是服务”的意识,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把主要精力放到抓基层工作,紧紧抓住群众关心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力求通过及时化解一些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的安定稳定,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二是力量前移。近年来,北头营乡进一步加强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村委会为依托的治保会、调委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全乡目前共建立调解组织7个,调解人员达21人。各基层调委会、治保会按照上级的要求,基本实现了规范化运作,群众自治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三是措施前移。乡党委、政府进一步健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协调理顺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稳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严格执行村级事务决策程序,进一步提高群众对村级重大决策的民主参与程度;狠抓党务、政务、村务的“三公开”督察力度,特别是加强村级财务的公开水平,凡是群众关心的土地调整、征地、拆迁、各种补偿等问题都做到及时公开、全面公开,真正做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在构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上,着力加强治安联防与治安巡逻,杜绝和减少治安隐患和漏洞,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人员的高压态势,对各类突出治安问题定期进行集中整治,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秩序。

(二)取得的主要经验。

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乡立足实际,做了一些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成绩,也积累了一点点经验,主要有以下4点:

1、预防矛盾纠纷突出一个“早”。

一是要加强“六五”普法的宣传力度。人人要守法,个个要懂法,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从干部依法行政角度来说,现在的基层管理绝不同于计划经济的年代,过去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在现在的情况下,是肯定行不动的,因为你不学法,别人在学法,你不懂法,别人已懂法,现阶段非常突出的,有些上访对象,说起法律是一套一套的,讲起政策是头头是道的,现在干部必须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否则就违法,成被告无法开展工作。再从老百姓角度来说,通过学法、懂法后既监督干部依法办事,又能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懂法后,也能依法办事,避免盲从使,胡来乱搞,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量。

二是严格制订和履行村规民约。村规民约是村居自治组织和村民代表共同制订的规章制度,又是全体村民行为规范,可以说是得到法院部门的认可。如法院判决时遇到合情合法或者是有些方面法律规定不详细的就参照了村规民约和民间风俗等办法判决。村规民约是农村中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既通俗易懂,又方便操作,也便于村民执行。村居干部和村民代表只要严格履行,矛盾纠纷就会大幅度下降,就能是各种矛盾纠纷控制在萌芽状态。三是规范合同管理,严格程序办事。首先是合同签订要规范,签订合同之前应该按相关程序,公开竞标,决不能少数人说了算,搞议标。如果不公开,会导致相关矛盾发生。村在决定村级重大事务时,严格按照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四议两公开”开展,做到了程序合法,确保合同不违法的情况下才能签订,不仅搞活了经济,更是形成了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其次是严格履行合同,如遇到特殊情况,必须经过村民代表讨论确定结算办法,决不能少数人说了算。

2、矛盾排查掌握信息要突出一个“准”。

完善排查机制,超前稳控矛盾隐患。按照“预测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的工作思路,具体排查中,我乡重点掌握四个方面:一是矛盾纠纷排查必须有一个完整的队伍;二是搞好经常性排查,一般情况下组织相关人员每半月排查一次,每次排查都要认真填写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情况记录表;三是搞好集中排查。针对重大节日和敏感时期矛盾易发的特点,集中力量开展排查,主要查重点人员,重点部分。努力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处臵,防患于未然;四是搞好联合排查。对劳资纠纷,拆迁安臵,土地承包,计划生育等一些涉及面广,影响大的矛盾问题,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排查,了解掌握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避免引发矛盾和问题。总之只要及时排查,准确掌握信息,就能掌握调解和稳控的主动权。

3、矛盾纠纷发现突出一个“快”。

矛盾纠纷的发生具有偶然性。有相当大的不确定因素,相当一部分的矛盾纠纷属突发性。一旦发生矛盾纠纷必须快介入、快调处,这样可以避免矛盾的激化,避免事态扩大,减少调处工作的难度。只要及时介入,早疏导、早调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矛盾纠纷一旦发生,必须快介入,快调处,绝不能相互扯皮、相互推诿。

4、矛盾纠纷调处突出一个“巧”。

调解人员在调解中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这对调解的成功率有较大的影响。在调解中,调解人员的语言表达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发言应当客观,准确,慎重。在调解时机不成熟时,对当事人争议过大,过于敏感的问题应慎重提及,不宜评判。须要作出评判的,要注意表达上的明确性,准确性,合理性,要让当事人在幽默、友好和推心臵腹的气氛中受到感化和心灵的洗礼,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明理、通情。不能让当事人因我们的语言表达或肢体语言的不当而对调解人员产生怀疑,激化矛盾,造成调解局面的紧张,增加当事人心理上的对抗情绪。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大矛盾调解能力建设力度。要进一步完善大调解组织网络,健全纠纷排查、信息分析、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发现在早、处臵在小。要着力把握社会矛盾纠纷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抓住要害化解矛盾,不仅形成化解婚姻、家庭、邻里、赔偿等常见性、多发性纠纷的方式方法,而且要积极探索成立征地拆迁、医患纠纷等专业调解组织,调处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劳动争议、行政争议和医患纠纷等新型矛盾纠纷,形成化解专业化矛盾纠纷的方法体系。要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建立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的科学评估体系。要重视加强村调解组织建设,发挥好“第一道防线”作用。

(二)加大部门协调配合力度,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注重和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积极推动信息联通、工作联动和矛盾纠纷的联排、联防、联调,形成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强大合力。同时,积极整合各方面调解资源,搞好“诉调对接”、“访调对接”,实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的有机结合,提升化解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

(三)加大调解工作宣传力度,营造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良好氛围。加大对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大调解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使“处理矛盾首选调解、调解也是法制建设、调解反映社情民意、调解小成本大效益”等全新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广大老百姓信任调解、选择调解、使用调解,使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大调解工作。

(四)加大调解经费投入力度,建立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激励机制、长效机制。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费保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而对于调解不收费的人民调解工作来说更是迫切需要。调解机构经费不足,调解员的工作报酬低,严重制约着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把调解机构的办公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建立奖励基金,一方面,要保障调解机构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要通过以奖励代补,对调处成功重大疑难矛盾和一般纠纷的调解员给予一定标准的奖励,以调动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巩固长效机制。

我乡一定借助这次排查的东风,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治保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不断加强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新路子、新机制、新方法,以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突出成果,为推进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富裕安宁做出了积极贡献。

乡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xx乡集中开展治安复杂地区排查整治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总结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各种利益关系的再调整,xx乡的各类矛盾纠纷有所增多,特别是山林、资源权属纠纷,山地承包纠纷,婚姻家庭邻里纠纷,以及社会筹资、金融债务等方面引发的民事纠纷日益突出,有些还酿成群体性事件,影响了社

分类统计,切实把治安混乱的地区治理好。截止3月8日,共排查出矛盾纠纷29件,其中村务公开1件,企业转制中生活保障纠纷2件,土地草场纠纷12件,民间纠纷14件,在调处过程中,有27件经乡综治办、司法所联合调处成功,有两件民间矛盾纠纷移交六户人民法院(1件债务纠纷,1件婚姻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4。

此总结

xx乡综治办

篇8: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苏波盖乡人民政府(2011年11月8日)

为了认真贯彻落旗委、旗政府关于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攻坚活动文件精神,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整合力量,创新方法,因案施策,确定了包案领导,明确包案人员,进一步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截止目前,全乡共排查矛盾纠纷53件,调处、化解矛盾纠纷48件,受理接访16件,转办土地流转纠纷2件,转办电话上访2件。

一、主要做法

(一)突出“三个到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清醒的认识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就没有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处理矛盾纠纷、开展排查化解工作中,切实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正确对待群众、坚定相信群众、全心依靠群众,牢记“守土有责、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密切掌握社情民情,认真搞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召开了乡村两级干部关于开展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工作动员会,制定完成了《苏波盖乡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攻坚活动工作方案》。

二是组织领导到位。为使社会矛盾纠纷能够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正常开展,乡党委成立了党委书记为组长,政府乡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综治维稳、司法、派出所、社保、计生、民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挂靠乡综治办开展日常工作。各村也都相应成立了以村党组织书记为组长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领导小组,集合治保会、调委会、团、妇、兵等相关部门工作力量全面开展此项工作,从而在全乡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村级组织、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良性工作机制,实现了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格局。

三是工作落实到位。我乡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周汇报小结和月例会制度。并要求各村根据实际,每月也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例会的主要内容,是对各村前一个月的治安状况,纠纷调处、法制宣传、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社区矫正人员的思想动态等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对近期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定因素进行分析排查,研究重大疑难纠纷案件的调处方案以及对调委会、治保会主任进行培训,同时布置下个月的有关工作。

(二)做到“三个靠前”,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在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中,全乡各级党员干部认真做到了“三个靠前”。

一是领导指挥靠前。对排查出的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全乡各级领导干部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靠前指挥,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决不回避矛盾,敷衍塞责,抢前抓早,及时采取措施,尽

第一步的工作。

三是建立工作奖惩机制。实行月考评与攻坚活动结束总结相结合的办法,实行了百分制考核,对每月布置的工作任务,凡是未完成的扣除相应分值,攻坚活动结束工作任务完成好的给予表彰,从而激发了乡村两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四)狠抓“三个前移”,营造和谐稳定环境

一是精力前移。乡党委、政府始终把稳定与发展放在同一高度上来认识,切实做到“两手抓”和“两手硬”。要求乡村两级干部牢固树立 “领导就是服务”的意识,把主要精力放到抓基层工作,紧紧抓住群众关心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力求通过及时化解一些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的安定稳定,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是力量前移。建立健全了乡村两级调解委员会,调整充实乡调委会人员达134人,村调委会29个,调解小组123个,调解成员500人,进一步加强了苏波盖、东老藏、美岱桥、朱麻营、石老丈、丹进营6个村的矛盾纠纷排查,并统一制作了外围宣传牌、印制法律宣传资料等。

三是措施前移。乡党委、政府在去年村级组织换届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健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协调理顺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稳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提高群众对村级重大决策的民主参与程度;狠抓惠农政策落实的督察力度,特别是加强村级财务的公开水平,凡是群众关心的低保、救灾救济、粮食补贴、农资补贴和各种补偿等问题都做到及时公开、全

府要借助这次攻坚活动的开展加大调解经费投入力度,一方面,要保证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要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势,对调处成功重大疑难矛盾和一般纠纷给予一定标准的奖励。

篇9: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中国大陆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在经济与社会面向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近年虽然经济迅速成长,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同时也由于社会结构调整和转型,带来了分配失衡、失业频仍、社会失序等问题。其中弱势群体无法受到保障使得社会面问题层出不穷,贫富差距与城乡差距的拉大、工人失业、农民失去赖以维生的土地等情况也导致人民不满的情绪持续增加、各地大规模群众抗议的「群体事件」不断发生,社会的张力正在蓄积,危及中国社会的稳定。

这时为了祖国的稳定发展,公安机关作为最贴近群众、社会的执法部门,必须在这个社会的转型期发挥作用,全力解决社会矛盾纠纷,做好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复杂,也随着第4次警务革命的到来,传统的问题主导警务方式已经不合时宜了,而取之的则是情报主导警务。在这里,我想就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方面,公安机关如何加强情报收集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明确社会矛盾纠纷方面的情报收集范围;

明确范围是指一改之前散乱的收集方式,给民警划定范围,明确收集目标,使收集目标更具有准确性,也给给民警收集提供规范性。科学的采集范围和目标,有利于信息收集的效率,也给之后的信息分析减少冗杂信息。

在这里,我们针对引发社会矛盾纠纷的主要问题做出范围重点:如: 1.农民失地问题;辖区有征地纠纷的应该划定范围。2.贫富差距问题;辖区属于贫困地区的应该划定范围。

3.工人维权问题;辖区属于工人居住区或者工业区得应该划定范围。

4.环境问题。辖区收污染严重的应该划定范围。

二、落实警力,明确责任;

落实警力是提高收集能力的基础保证。只有充分的把警力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把收集工作做到位,没有警力的保证,情报能力收集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话。

明确责任是提高收集能力的有效监督。明确责任属于一种考核机制,它对民警的工作做出考核,促进情报收集工作,提高情报收集的效率。

三、抓住重点;

抓住社会矛盾纠纷排的重点是加强情报收集工作的关键。其中,我们要抓住:

1.发生原因:群体事件的发生原因是解决、化解事件,以及做出对策的钥匙,只有把原因弄清楚了,我们才能做出科学的对策。原因可能有多种多样,社会纠纷产生的原因就更是多种多样,这就要求我们侦查员真正了解自己辖区动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

2.发生预兆:预兆是矛盾真正发起,群体事件正在酝酿的表现,之所以把预兆作为重点,就是为了更科学的让预判结合实际情况,准确分析群体性事件矛盾是否会出现,抓住预兆能为社会矛盾化解和处置赢来宝贵的时间。

3.具体内容:通过了解社会矛盾,以及群体性事件的策划的具体内容,能为公安及时处置,及时布控和计划下一步行动提供宝贵情报。

四、强化收集发现能力;

1.做好常规社会基本面掌控和高危人群掌控;这是公安情报收集的实用的老套路,如果真正做好掌控社会基本面和高危人群的掌控,我们的情报工作可以说是做得很到位,但是这种掌控往往需要其他行业配合,这里又设计一些客观利益原因。在这里,为了提高情报收集工作,我们需要制定规范和请求政府作出政策规定。这样,公安机关对于社会信息的掌控才

能真正再上一层楼。

2.创新拓宽其他渠道、主动收集情报。社会矛盾是一个当今中国比较敏感的事情,很多**分子在联系、发布消息时都不会光明正大,有些通过正常渠道是不好发现的。这时对于这非常的情况和问题,公安机关就应该有非常的收集手段、渠道。这就要求公安机关应用到高级人际网络、特殊 秘密手段、高科技,并主动的去收集。如何能创新、拓展收集渠道是提高情报收集工作的关键。

五、强化情报信息整合、研判;

情报信息整合、研判是情报工作的中心,它直接体现着情报工作最后的效果。为了更好的对社会矛盾情报进行分析、提高化解社会纠纷。我们需呀做到一下两点:

1.建立统一情报数据库,这是资源共享、全面整合、精确分析以的需要; 2.组成专业研判队伍,这是准确预判、提高研判效率的需要。

六、整合指导意见,做出合理规划,形成情报循环,进一步提高情报收集能力

为了更好的为收集工作提供指导,提高收集的效率,公安机关应在情报收尾的最后做到收集影响决策、决策再影响收集的机制。在此我们应该做到一下几点的归纳:

1.归纳社情民意、2.了解行情动向、3.总结工作得失、4.及时做出针对调整

篇10: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化解矛盾纠纷专项攻坚活动工作总结

根据省厅《关于开展“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专项攻坚活动”的实施意见》,我们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开展了化解矛盾纠纷专项攻坚活动,各县(区、市)司法局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坚持以硬措施落实维稳硬任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全力化解了各县域范围内突出的、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多年积累的、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以及党委政府交办的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主要情况总结如下:

一、突出摆位,精心部署,为专项攻坚活动取得预期成效奠定了扎实基础

开展专项攻坚活动是我市基层基础建设,特别是基层业务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此,局党组高度重视,将这一专项活动作为推动全市基层司法行政业务建设的重要手段。省厅专项攻坚活动实施意见下发之后,局党组立即召开专门会议,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认真研究,精心部署,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原亚军为组长,局党组其他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晋中市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专项攻坚活动领导组。设立了办公室,主任由分管基层管理工作 的李圣德副局长兼任,副主任由基层科负责人担任,办公室成员由基层科全体人员组成。为开展专项攻坚活动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组织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搭建以后,我们及时召开了领导组全体人员会议,传达了省厅《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专项攻坚活动的实施意见》,原亚军局长亲自进行动员部署,要求公证、律师、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法制宣传等职能科室要紧紧围绕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这一重点,举全局之力,整合司法行政的职能资源,全力配合专项攻坚活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下大力解决因民间纠纷激化引起的群体性上访、群众性械斗、民转刑和非正常死亡事件及因土地承包、土地流转而产生的十一类重点矛盾纠纷。市、县、乡三级司法行政部门层层制定专项攻坚活动方案,层层成立专项攻坚活动领导组及办公室,层层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动员部署,榆次、平遥、太谷等地联合公安、法院、信访、劳动、土地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互通信息,相互配合,相互联动,形成了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专项攻坚的强大攻势。寿阳、和顺、左权等县通过县电视台进行宣传造势,动员县、乡、村三级调解组织主动行动起来,整合社会力量,积极发动人民群众,共同参与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专项攻坚活动,其他县(市)均以不同方式广泛动员,大力宣传专项攻坚活动。据统计,专项活动宣传动员以来,全市各县(区、市)共解答法律咨询700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30000余份,法律书籍20000余册,举办法制讲座22次,受教育群众12万人,为专项攻坚活动取得预期成效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的职能优势得到彰显

为了有效地推动专项攻坚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进一步创新工作载体,选准切入点,找准突破口,针对今年年初在我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发生的因群体性械斗致人死亡等事件,我们于4月10日—7月20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百日维稳”活动,动员全市基层司法行政干部职工集中时间、集中力量下大力解决因民间纠纷激化引起的群体性上访、群体性械斗、民转刑和非正常死亡事件及因土地承包、土地流转而产生的九类重点矛盾纠纷,各县(区、市)司法局、各乡镇(街道)司法所按照市《关于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深入开展“百日维稳”活动的实施意见》,层层制定“百日维稳”的具体实施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建立排查调处台账和报表,确定排查矛盾纠纷的调处责任人,落实包案领导,全力进行排查调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全面排查重点调处。我们利用“百日维稳”活动这一契机,组织全市调解组织和调解人员全力以赴,把专项维稳活动推向高潮。这次活动中,我们一方面做到主动排查化解不疏漏,在各个地方开展地毯式拉网排查,做到排查矛盾纠纷不留死角,化解矛盾纠纷不留隐患。特别是对矛盾纠纷集中多发的一些重点、敏 感区,采取集中排查制度,及时掌握矛盾纠纷的动态,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建好台帐,分类处理。对于一般性矛盾纠纷,当场能解决的,立即解决,做好登记;一时难以解决的,认真思考,提出建议,做出承诺,限期解决;对于群众反映出来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认真加以解决;对重大群体事件的处置,我们深入实际,着实调查,面对面处理问题,实打实解决矛盾纠纷,做到“急水缓流”、“适度释放”、“沉着处理”、“机智应对”,防止矛盾纠纷激化,事态扩大,酿成事端。另一方面,我们坚持源头治理防反复。在化解矛盾纠纷时,全面运用法律政策和社会公德,多请示,多汇报,准确把握底线,注重源头治理,既治标又治本,防止因法律政策尺度把握不准而引发新的不稳定因素,使矛盾纠纷出现反复,造成不良后果。如灵石县司法局成功调解了一起经王君省长两次批示的特别重大的劳务纠纷,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平遥县古陶司法所在全县开展违法占地、违法修建集中清理整治期间,利用行政手段,与法庭、派出所、土地办、计生办、农经办多方协调,共同配合,成功调处了一起因违法占地、违法修建房屋引发的纠纷,保障了全县重点工作的顺利进行。介休市司法局由杜局长亲自牵头,成功调处了一起因伤残导致的长期上访索赔纠纷,受到了介休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好评。二是找准难点,集中攻坚。我们按照省厅专项攻坚活动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对辖区内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摸底排查,并逐一梳理和登记,全面掌握治安混乱地区和治安突出问题,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逐件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落实领导包案、挂帐督办,集中力量调处整治,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我们对一些治安长期混乱、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地区,实行上下联手,组织强有力的工作组联合攻坚,进行重点整治,坚决改变治安混乱的局面。三是加强部门协调。加强与公安、法院和各政府部门的联系,对于跨行业、跨区域的重大矛盾纠纷,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调解,实现跨域调解、联合调解。如平遥县司法局与医疗、卫生、旅游、劳动等部门联合成立了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对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纠纷等进行联合调处,提高了调解效率和效果,推动了全市“大调解”体系的纵深发展。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排查矛盾纠纷7292件,调处6409件,其中集体上访18件,防止民间纠纷引起自杀事件7件7人,防止民转刑案件38件,全市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群体性事件得到有效遏制,同时,排查、调处、治理重大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三、构建两大体系,创新三大机制,有效地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的“防火墙”和“护城河”的作用

通过深入开展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专项攻坚活动,锻 炼了我们的队伍,创新了调处工作机制,总结了专项攻坚经验,构筑了矛盾纠纷集中化解的两大体系。一是构筑了专项攻坚的领导体系。市县两级成立了由党委、政府领导,政法(综治)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专项攻坚领导组”,加强对专项攻坚活动的领导,统筹解决专项攻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协调解决重大疑难社会矛盾纠纷,对矛盾纠纷专项攻坚工作实施有效的督促检查。二是建立了工作体系。市县两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依法建立全市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专项攻坚工作体系,市县两级政府法制部门负责在有执法职能的行政单位,依托专门机构建立了行政调解组织和行政调解工作体系。司法部门依托本部门的职能机构依法履行调解职能。和顺县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成立了县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委员会、土地使用权纠纷调解委员会、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房产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委员会等六个专业调解组织。出台了《中共和顺县委办、政府办关于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的实施方案》,《关于在全县深入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县构建“大排查、大调解”两个工作体系,把影响全县稳定的群体性事件、敏感性事件、关系民生的事件作为排查、调解的重点,动员并整合各相关部门力量,形成“大排查、大调解”的新格局,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防火墙”和“护城河”的作用。我们在全市建立了四级调解网络,建立健全了人民调解各项工作制度,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化解机制、考评督办机制、回访机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建立和完善。太谷县在1000人以上的行政村成立了农村司法协调组,协调和督办了一批比较突出的矛盾纠纷,司法协调组的成立同时也带动了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法律服务等工作向基层全面覆盖。榆社县司法局建立健全了司法所岗位责任、学习例会等十项工作制度。太谷、左权、灵石等县完善了县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并将从公、检、法等政法机关退下来的老同志聘请到县级调委会,壮大了县级调委会队伍,加强了工作力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上一篇:二本院校可以考研一本985211嘛下一篇:采购合同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