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

2024-07-09

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共10篇)

篇1: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 特岗教师信息报送流程

为更好地支持2017年特岗教师招聘录用及在岗留任统计工作,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和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拟定于2017年8月下旬,对省级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的统计功能进行优化升级,请相关省信息技术部门配合协助。以下是特岗教师信息报送的整体流程和操作步骤。

一、整体流程 学校信息管理员填报更新信息填报2017年新招录特岗教师信息更新在岗留任特岗教师信息报送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信息报送监控与复核信息核准通过?是否复核通过?修改驳回否是督促修改综合统计生成报表

二、操作步骤

1.填报2017年新招录特岗教师信息

2017年新招录的特岗教师到岗后,由招收学校信息管理员 为其注册电子档案。学校信息管理员登陆本省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进入【变动管理】->【新教师入职管理】->【入职登记】进行信息填报。

2.更新在岗留任特岗教师信息

2014年招录的特岗教师在服务期满留任,并取得编制后,所在学校信息管理员要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利用【已审核信息变更】功能,填写信息变更申请。修改“是否在编”、“参加基层服务项目结束年月”信息,把“是否在编”由“否”更改为“是”,然后报送。

3.核准信息

信息填报或变更后,学校相关负责人对填报信息或申请变更的信息进行核准,确认无误后上报至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信息管理员对本地学校上报的特岗教师信息再次校核,核准通过后数据生效。

4.监控与复核信息

省、市、县级各级信息管理员要利用教师管理系统,及时掌握本地区特岗教师填报情况,及时督促,确保信息填报工作有序开展。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用户登陆,进入【业务管理】->【变动管理】->【新教师入职管理】->【新教师入职查询】模块,监控各地教师信息填报情况。切换到中小学学段,通过点击“更多条件”按钮,增加“是否参加基层服务项目”和“参加基层服务项目起始年月”字段作为数据过滤条件,专项检查复核新入职特岗教师的信息填报质量及审核状态。

5.综合统计与生成报表 进入【综合统计】->【综合报表】->【常用报表】模块,分地区统计特岗教师情况。1、2017年招聘录用中央特岗教师统计表

设置统计条件:特岗教师类型=“中央特岗教师”、特岗教师聘用起始=“2017”,点击“应用”按钮,生成统计表。2、2015、2016年录用并在岗特岗教师统计表

设置统计条件:特岗教师类型=“中央特岗教师”、特岗教师聘用起始=“2015”及“2016”,点击“应用”按钮,生成统计表。3、2014年录用服务期满留任特岗教师统计表

设置统计条件:特岗教师类型=“中央特岗教师”、特岗教师聘用起始=“2014”、是否在编=“是”,点击“应用”按钮,生成统计表。4、2017年招聘录用地方特岗教师统计表

设置统计条件:特岗教师类型=“地方特岗教师”、特岗教师聘用起始=“2017”,点击“应用”按钮,生成统计表。

5、统计报表补充说明

(1)关于报表导出。点击右上角的页选线,可打印报表或导出excel。

(2)关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以下几种情况的特岗教师不能 进行统计:

 未完成信息审核;

 未填写“出生日期”或填写格式不正确(正确格式:YYYYMMDD);  未填写“进本校年月”或填写格式不正确(正确格式:YYYYMM);  未填写“参加基层服务项目起始年月”或填写格式不正确(正确格式:YYYYMM);

 “人员状态”为“未在本单位任职”的特岗教师。

以上几种情况,能够查询教师的个体信息,但不能统计,影响统计信息的准确性,需及时、准确的补充更新信息,请学校管理人员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严格把关。

篇2: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

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的通知》(渝教人发〔〕40号)文件要求,为做好我校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信息采集工作,确保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特对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信息采集范围及方式

1.人员范围

学校全体在编教职工(含人事代理人员),但不包括离退休教职工。

2.信息范围

采集教职工基本信息、学习经历、岗位聘任、教育教学、入选人才项目信息等16个方面的信息。全部数据时间节点截止到10月1日。

3.采集方式

校属各单位分别负责本单位教职工信息的采集工作。

按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定,教师个人账户须由学校导入基础信息后生成,为使教职工填报数据更加快速便捷,学校按照系统填报的信息指标要求,通过人事信息管理系统(202.202.240.153/)进行采集后统一导入全国教师系统;11月1日再开放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其他选填项目的填写,11月15日完成所有数据的采集录入工作。

二、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信息采集工作流程

采取学校统一填报信息和教师网上填报信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息采集,具体流程如下:

(一)教职工账号生成

学校人事处通过导入本校教师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等4项基本信息,为教师生成账号。由各单位分发给教职工后,全体教职工即可使用账号登录系统,填报、查询个人相关信息。

(二)教职工信息录入

各单位信息管理员负责通过学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采集并审核本单位的教职工信息,信息审核无误后由各单位信息员报至人事处;人事处收集后批量导入相关信息(必填项目),教职工也可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中直接填报(选填项目)。

(三)工作进度安排

月底完成全体在编教职工(含人事代理人员)的数据采集工作;2016年11月15日完成所有数据的整理导入工作后报送市教委。

附件1.学校信息采集范围及各单位信息管理员

附件2.《关于做好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的通知》(渝教人发〔2016〕40号)

重庆交通大学人事处

篇3: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

本次征文活动主题为“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 具体包括: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教育资源, 特别是国家免费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 (http://www.cbern.gov.cn) 的有效应用;新技术、新媒体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师生信息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其他与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有关的内容以及相关课题研究成果。

本次论文大赛采用在线投稿方式, 参赛教师首先在“家校圈平台” (<http://jiaoyu.139.com>) 上进行注册, 注册手机号必须为中国移动手机号码。完成注册登记之后可直接将论文提交到“家校圈平台”;除评选等级奖外, 部分获奖论文还将以《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专刊形式结集发表。本次论文评选活动采用专家评审和网上公众投票相结合的方式。网上公众投票也须在“家校圈平台”上注册后才可投票, 每人每天可对所有论文投票, 当天对每篇论文只能投1票, 对同一篇论文每人最多投8票。

本次论文大赛对所有来稿均不收取评审费用。要求稿件原创, 字数3000字以上 (含图表) , 有明确的观点和具体的内容稿件。如有剽窃或抄袭行为, 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

征文截止时间为2010年7月30日。

咨询电话: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010-66490924/25;一三九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 (北京) 公司400-890-0086。

详情可登录www.webcet.cn<http://www.webcet.cn>、<http://jiaoyu.139.com>。

篇4: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

(2013年10月25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近年来,各地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教师信息技术相关培训,取得积极成效,但也存在着项目分散、标准不全、模式单一、学用脱节等突出问题。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三通两平台”效益,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决定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现就提升工程的实施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升工程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完善顶层设计;整合相关项目和资源,采取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新模式,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 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

二、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

围绕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的现实需求,吸收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应用经验和最新成果,研究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指南等,建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有效引领广大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规范指导各地建设资源、实施培训、开展测评、推动应用等环节的工作。

三、按照教师需求实施全员培训

各地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和校长培训必修学时(学分),原则上每5年不少于50学时。试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分认定,推动学分应用,激发教师参训动力。教育部整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培训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英特尔未来教育”、“微软携手助学”、“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等项目与各地教师培训的融合,通过提供课程资源、培训骨干培训者和共建培训平台等方式,扩大优质资源辐射范围。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本地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新一轮全员提升培训。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整合本地区项目和资源,建设教师选学服务平台,推动各地按照教师需求实施全员培训。完善专项培训体系,做好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相关培训的有机衔接,重点加强中小学校长、专兼职培训者和教研员等骨干队伍以及农村教师的培训。地市及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专项培训和专题教研,组织开展区域性教师全员培训。健全中小学校本研修管理制度,确保研修质量。中小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重点通过现场诊断和观课磨课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用结合。

四、推行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培训新模式

各地要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特点,有效利用网络研修社区,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强化情境体验环节,确保实践成效,使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建立学习效果即时监测机制,确保培训质量。坚持底部攻坚,积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建立以校为本的常态化培训机制。推行移动学习,为教师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便捷有效学习提供有力支持。加强薄弱环节,采取“送教下乡”和“送培上门”等方式,为不具备网络条件的农村教师提供针对性培训。

五、遴选一线教师满意的培训资源

教育部依托现有资源,建设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平台,汇聚各地培训课程资源和培训服务信息,建立优质资源遴选机制,推动资源交易与交换。对通用性强的优质资源进行加工升级,启动教师培训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建设工作,利用合作项目引进和开发优质资源,建立优质课程资源库。各地要重点建设典型案例资源,支持中小学与高校及教师培训机构合作,加工生成性资源,开发微课程资源,满足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已有平台汇聚本地资源,与国家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本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测评,主要采取教师网上自测方式,通过案例开展情境测评,以评促学、以评促用。根据能力测评指南,开发适合本地实际的测评工具,建立网络测评系统,为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测评服务。各地要根据测评数据及时调整提升工程实施计划,确保全体教师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培训机构要根据测评数据制定完善培训方案,确保按需施训。中小学校要分析测评数据,找准短板,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研修。教师要根据测评结果,明确自身不足,查漏补缺,合理选学。

七、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各地要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中小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各地要通过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和优秀课例征集等活动,发掘推广应用成果,形成良好应用氛围。通过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区、示范性网络研修社区和示范校等举措,推动信息技术应用综合创新。

八、加强组织保障确保提升工程取得实效

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各省要开展专项调研,分析现状和问题,摸清教师需求,明确工作重点和思路,做好整体设计,制订提升工程主要实施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形成规划方案,2013年底前报送教育部。2014年起,分年度组织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原则上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本地区中小学教师总数的20%。完善管理制度,出台配套政策,开发测评工具,尽快建立教师主动应用的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教育部负责提升工程实施的统筹管理和监督评估等工作。成立执行办公室(设在华东师范大学),负责组织管理的具体工作。成立专家委员会,负责研究、指导和评审等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省提升工程实施的组织管理。成立领导小组,整合相关部门力量,确定专门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具体工作。采取招投标机制,遴选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承担培训任务。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实施精细化管理。地市及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提升工程的组织管理。制定管理办法,落实相关政策。整合教师培训、教研、电教和科研等部门的力量,加强对中小学校的指导,做好全员培训。中小学校长是本校提升工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整合资源,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落实保障经费。各省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管理平台建设、专项培训、资源开发和能力测评等工作。中西部省份要在“国培计划”专项经费中切块用于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地市及区县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本地教师全员培训。中小学校要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资金,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

篇5:全国教师管理信息陕西

相关内容

关于做好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省属各高等学校:

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工作总体部署,为建立完善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部决定在全国部署与启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教师系统)。为做好此项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教师系统是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具备教师基础信息管理和业务管理两项基本功能,教师系统面向中央、省、市、县、校等五级用户,旨在为各地各校进行教育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为推进教师工作管理信息化提供支持,进一步提升决策水平、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教师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核心任务包括三项:一是采集全国各级各类教师基础信息,实现联网运行,为每一名教师建立电子档案,确保教师“一人一号”;二是推动教师信息动态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三是推进教师系统应用,实现基础信息管理、业务管理与教师工作的深度融合。教师系统建成后将应用于教师变动管理、交流轮岗管理、培训学分(学时)管理、教师基本待遇管理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管理改革等工作。

二、组织管理

教师系统部署与应用工作涉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覆盖各级各类学校,工作专业性强、环节复杂、参与部门众多,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制度,强化队伍建设,确保工作部署有力、信息采集准确全面、应用不断深化。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工作,建立安全制度,明确安全责任主体,做好应对预案,强化管理保障和技术保障,确保系统运行安全、确保教师信息安全。

(一)成立联合工作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由人事、发展规划、教师管理、财务、教育信息化等相关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相关负责人任组长,人事部门牵头,发展规划部门负责教师信息与教育事业统计数据的衔接,教师管理部门负责中小学教师资格信息和教师国内培训信息等审核,财务部门负责落实经费,教育信息化部门负责技术支持和日常运维。各高校要整合相关部门力量,成立联合工作组。请于10月15日前将《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联合工作组名单》(见附件2)纸质及电子版报送至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

(二)明确职责分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省教师信息采集和系统应用工作,具体组织本省高职(专科)院校、本科院校教师信息采集工作。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本地教师信息采集和系统应用工作,具体组织本地域内所有幼儿园、中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采集工作。

三、工作安排

(一)制定工作方案。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按照《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方案》(见附件1)要求,制定本地(校)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与重点,确定系统部署、人员培训、信息采集、管理应用等核心工作环节的具体安排,确保系统部署与启用顺利推进。

(二)明确工作时间节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于10月中旬完成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相关负责人的培训工作;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于10月底完成学校相关负责人培训,及时启动信息采集,做好指导督促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确保在月底前完成教师信息采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信息定期更新和系统应用工作。

(三)加大工作推进力度。落实信息采集责任。实行“谁填报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确保信息采集及时、全面、准确。

强化督查通报。定期对各地各校工作进行督查通报,确保工作进度,按时完成教师系统部署与启用各项工作。实行工作月报制度,从年11月开始,各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要于每月1日将《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与启用月报表》(见附件3)报送至省教育厅教师处;于12月底前将总结报告报送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省教育厅将对各地各校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

篇6: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入口福建

福建省厦门实验中学中小学教师招聘公告

厦门实验中学地处美丽的厦门环东海域之滨,是厦门市政府为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岛内外一体化、厦漳泉三地同城化而新建的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一体的市直属公办全寄宿制学校。学校具有花园式的校园环境,一流的办学条件。阳光、沙滩、红树林、马拉松跑道,身为厦门实验中学一员的你,可以漫步红树林公园栈道,欣赏飞鸟和鱼群,到彩虹湾人工沙滩、阳光五星级沙滩上尽情享受阳光亲吻和海水拥抱。

厦门实验中学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合作办学,学校秉承“惟精惟新”校训,通过吸取精华、开拓创新、放眼世界,利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力图构建智慧教育育人模式,搭建智慧教育课程教学体系,实施智慧教育教学法,以涵养师生智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并藉此打造出厦门一流、省内外知名的现代化、实验性、示范性、国际化的学校。目前正在筹建国际交流部,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学校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一流的教学设备、优美的育人环境,是有志于教育事业的你实现教育理想的摇篮。

现因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拟面向全国六所教育部直属重点师范院校及各省属师范院校招聘各学科优秀应届毕业生。具体招聘岗位如下:

一、招聘日程

1. 10月10-13日,赴上海招聘,地点:华东师范大学

2. 10月13-16日,赴长春招聘,地点:东北师范大学

3. 10月17-20日,赴北京招聘,地点:北京师范大学

4. 10月20-23日,赴南京招聘,地点:南京师范大学

5. 欢迎省外师范院校优秀毕业生10月20日前自行前往厦门实验中学面试

二、招聘对象

全国六所教育部直属重点师范院校及各省属师范院校优秀应届毕业生(须于8月31日前取得教师资格证)

三、联系办法

邮箱:xmsyzxbgs@126.com

电话:0592-7208267 13959294878

联系人:陈老师

篇7: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入口浙江

浙江教师职称改革具体方案

一、实施范围

改革实施的范围包括:全省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幼儿园及省、市、县(市、区)教研室、电化教育机构和校外教育机构已核定编制的在编在岗的教师。民办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教师可参照本实施方案及有关规定执行。

二、主要内容

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围绕健全制度体系,拓展职业发展通道,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法,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覆盖各类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机制,建立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的职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建立统一的职称制度体系。

1.改革原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原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

2.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对应关系是: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在小学聘任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3.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正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一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二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

(二)制定评价标准条件。

根据国家制定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的基本标准条件,综合考虑我省不同地区教育发展情况,结合各类中小学校的特点和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在总结试点工作评价标准的基础上,修改完善符合我省实际的新的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条件。评价标准要充分体现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一线经历,对特别优秀的教师、长期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乡村教师予以适当倾斜,引导教师立德树人,爱岗敬业,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三)创新评价机制。

1.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完善评审委员会的组织管理办法,扩大评审委员会组成人员范围,注重遴选高水平的教育教学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健全评审委员会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建立评审专家负责制。认真总结我省三个试点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继续探索单位、业内和社会认可的多种评价方式,完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评价机制。

2.加强评聘工作监督机制。全面推行竞聘岗位数额、评价(竞聘)资格条件、评聘工作程序、参评人员业绩和评聘结果公开(公示)制度,增加评聘工作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切实保障广大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四)健全评聘工作程序。

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应在有岗位空缺的前提下,按照个人申报、考核推荐、专家评审、学校(单位)聘用的基本程序进行。各学校(单位)要结合本单位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和教育教学需要等情况制定竞聘方案和岗位竞聘条件,制定岗位竞聘条件应根据我省新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条件,突出本单位的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竞聘方案和竞聘条件须经学校(单位)全体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组织实施,并报所属教育主管部门和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五)实现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

1.按照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及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全面实行中小学教师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发挥学校用人的主体作用,实现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和岗位聘用的统一。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应及时兑现受聘教师的工资待遇,防止有评审通过人选的情况下出现“有岗不聘”的现象。

2.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是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岗位聘用是职称评审结果的主要体现。评聘工作要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且有空岗的情况下进行,不进行岗位结构比例之外、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资格评审。鼓励中小学教师向农村和基层薄弱学校流动,经所在学校(单位)和拟聘学校(单位)同意、主管部门批准,中小学教师可跨校申报、竞聘。

篇8: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

蔬菜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部分,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蔬菜业的生产逐步向着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和信息化方向进行发展,各种高新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开始崭露头角。然而,随着现阶段蔬菜生产的规模、交易规模及范围的不断扩大,蔬菜调度运输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因此对于蔬菜调度方便进行有效管理的难度也在逐渐增加[1,2]。

现如今,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农业厅局或者批发市场已经开始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蔬菜调度运输之中,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在其信息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蔬菜批发市场由于种种原因还不能有效地运用网络信息和电子技术进行信息管理,具体表现为:全国范围内各地及批发市场的蔬菜调度信息比较散乱,自成一体,条块分割,尤其是信息共享和交换,呈现出碎片化状态,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基于此种情况,建立全国统一的面向蔬菜调度的信息管理系统,更快捷方便地整合现有蔬菜调度运输信息,使其能够为管理者有效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3]。

1 总体目标

1)根据全国各地农业厅局和蔬菜批发市场的具体情况,分类逐级建成集现代通信技术、视频技术、监测技术和办公自动化为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培养出一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队伍。

2)充分利用3G、计算机和网络等高科技技术,实现蔬菜调度运输信息的网络化,能够集全国各地农业厅局和重点蔬菜批发市场的调度信息于一体,为全国各个城市提供及时、准确的蔬菜调度信息。

3)系统自动、实时与准确地采集全国各地农业厅局及重点蔬菜批发市场上报的调度数据,通过分类汇总、分析预测,及时在相应网络发布平台发布,更加有效地进行蔬菜调度运输管理工作。

2 总体构成及实现

2.1 系统构成

全国蔬菜调度运输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2个子系统构成,分别为业务处理子系统和信息发布查询子系统。业务处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采集系统模块采集到的各地农业厅局及批发市场的蔬菜调度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分类与汇总,并生成各类报表向综合管理中心系统进行提交和汇总;信息查询发布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全国各地农业厅局及批发市场的蔬菜调度信息通过信息网络化方式进行传输,以Web浏览页面的方式在发布系统平台中发布相关蔬菜调度信息,并建立信息查询界面以供各级相关调度人员的查询与管理[4,5,6,7]。

2.1.1 业务处理子系统

业务处理子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分析检查及预测、原始数据自动累计、分类汇总和系统维护等5个系统模块构成。

2.1.1.1 数据采集

通过运用Visual FoxPro 和Borland Delphi两种数据库设计开发软件,实现数据库和网络的开发应用,并采用Windows NT的FTP数据传输技术[8,9],通过全国各地农业厅局及批发市场的数据库和国家农业部调度中心的数据库进行相互访问交流,实现上报蔬菜调度数据及信息反馈的快捷及时。通过系统,全国各省市农业厅局和批发市场直接向国家蔬菜调度运输信息管理中心传输上报调度信息,调度信息管理系统以图形、表格等多媒体界面方式自动感应接收,并显示上报数据报表和图形,同时显示各省市农业厅局和各地批发市场的数据上报情况的比较。整个过程中,系统无需人员监控,可以自主自动采集并准确上报。采集系统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

1) 全国各地农业厅局和批发市场的蔬菜调度运输信息和销售情况日报数据(包括蔬菜销售的价格和数量等)。

2)系统中的全国各地调度运输、销售和库存数量的月报数据,各地蔬菜产、销、存统计月报数据。

2.1.1.2 分析检查及预测

在系统准确采集数据以后,分析检查模块自动检查数据,如果上报数据不平衡,有较大问题,系统会及时弹出错误信息。一旦接收到此信息,中心调度系统管理人员随时了解情况,与出错地相关人员进行联系,找到问题,更快更有效地解决问题。除了人为解决数据错误问题外,在分析检查子系统中还设有旬调整和月调整功能,以提高调度数据的准确度。同时,根据一系列多日的上报数据以及科学地市场分析后,系统可进行一个基本的预测,方便对以后上报数据更好地分析检查与核对。

2.1.1.3 原始数据自动累计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需要的蔬菜量很大,全国每天的蔬菜调度量是可观的。因此,全国蔬菜调度运输信息管理系统每天都要处理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条信息,如果生成每张调度报表都使用原始数据的话,不仅查询时间长,而且调用时也容易出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模块将数据处理的工作分为两步进行:首先,将通过采集模块采集,并通过分析模块检查纠错后的正确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自动计算出其日、旬、月、年的累计数据;然后,再根据不同的报表要求直接调用累计后的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有效避免大量繁杂的重复计算,不仅可以提高运算速度,节省资源,而且也使报表数据的调用更加灵活科学。

2.1.1.4 分类汇总

通过该模块对经由前几个系统整理过的蔬菜调度数据信息进行分类,生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汇总表。如调度管理人员将蔬菜产、销、存统计月报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调整后,分类并汇总生成各类报表。虽然每天的调度数据是允许有一定的误差,但必须经过分析检查及预测模块进行旬调整和月调整,获得更平衡和科学的数据之后才能进行汇总年累计报表。

2.1.1.5 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为整个系统的基本运行提供了保证,包括数据维护和单位维护两个模块。数据维护主要是进行产、销、存日报、旬报以及月报数据的系统转换,使不同系统的数据为本系统所用;单位维护主要是完成各地厅局或批发市场的机构增减变化,可以拆分原有分组或重组新的机构。

2.1.2 信息查询发布子系统

信息查询发布子系统主要包括信息发布和信息查询2个系统模块:一是信息发布系统模块,将经由业务处理子系统处理过的科学合理的蔬菜调度数据构成统一的数据模式,可以是图标或图形等,在发布系统平台中分类进行调度信息的发布;二是信息查询系统模块,采用客户端/服务器的模式进行各种查询、统计和构建各种咨询系统。为了确保蔬菜调度运输信息的快速查询、发布以及信息共享的安全性,在本系统中运用了以下关键技术。

1)信息查询发布子系统利用Internet技术,调度信息以动态Web浏览页面的方式出现在发布系统平台上。相关调度管理人员或各地的客户可通过浏览器便捷地查询到所需要的、多种形式的、全国各地蔬菜调度的数据信息。

2)国家蔬菜调度运输系统中心和各省农业部门以及批发市场调度中心之间的信息交流可通过邮件、MSN,QQ或3G视频电话等方式进行。

3)运用Visual FoxPro 以及Borland Delphi两种程序设计开发软件开发各系统界面,通过数据传输技术,并同时保证蔬菜调度信息的安全及高效高速地传输交流,以实现各地调度数据库和国家调度运输信息管理中心数据库的数据互访[10]。

2.2 系统体系结构图

系统结构目标如图1所示。

2.3 运行环境

2.3.1 蔬菜调度运输信息管理中心

2.3.1.1 服务器端

1)硬件方面。采用1台HP NetserverLC服务器作为数据库服务器;1台Modem,使下级用户能够访问国家蔬菜调度运输信息管理调度中心局域网。

2)软件方面。采用WindowNT4.0系统,Oracle7数据库来实现系统功能。

2.3.1.2 客户端

1)硬件方面。PC机1台,网卡1个,激光或针孔打印机1台。

2)软件方面。运用中文WindowsXP操作系统以及Borland Delphi和Visual FoxPro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来实现系统功能。

2.3.2 各省市地方农业部门调度中心

1)硬件方面。1台PC机,1台Modem,激光或针孔打印机1台。

2)软件方面。运用中文WindowsXP操作系统,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以及Borland Delphi和Visual FoxPro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来实现系统功能。

3 系统分析

3.1 系统的集成思想

由于蔬菜运输量大,并且分布较散,系统依照现今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成功运用Oracle大型数据库来进行数据存储,将各省市农业厅局、批发市场与国家调度中心网络进行连接,使用邮件、MSN或3G视频电话等高新技术作为总调度中心和全国各地农业部门及批发市场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同时使用动态Web浏览技术实现信息的发布与查询。

3.2 运用FTP数据传输技术

当各省市农业厅局数据库和调度中心数据库数据进行互访时,能够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数据传输的高效快捷。通过广域网或拨号路由器和调度中心局域网连接,将各地农业厅局数据库中的数据直接送入国家调度中心数据库。只有当相关调度管理人员被授予许可后,才可以对需要的数据信息或报表进行查询或下载;同时,维护管理人员也可以直接进行系统维护。

3.3 全国各地蔬菜调度信息实现高度共享与交流

系统基于Oracle大型数据库,有效保证了数据的高度共享,任何被授予一定权限的中心调度管理人员都可在系统中随时查询、修改、删除或汇总,并上报调度数据信息,全国各地相关调度管理人员就能根据本系统的需要,调用所需数据进行直接应用或各种修改处理[11,12]。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蔬菜生产规模、交易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蔬菜调度运输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对于蔬菜调度运输的管理问题会更加引人关注。全国蔬菜调度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科学、安全管理的信息系统中心,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农业厅局及大型批发市场所呈报的大量的报表、图形文件、图像信息、文档资料需要处理、存储、发布及查询。通过系统可有效取代调度人员的部分手工劳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全国蔬菜调度运输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发展,必将会给蔬菜调度运输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对我国蔬菜调度运输的信息化应用及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蕙,汪卫霞,张武强.我国农业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19(11):14-15.

[2]段韶芬,郑国清.新时期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方向[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3(3):18-20.

[3]戴桂林,杨玉真.我国蔬菜物流模式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7(5):72-73.

[4]孙克雷,聂建民,姚子涛,等.煤炭公路运输智能调度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中国煤炭,2008(5):61-63.

[5]秦向阳,赵春江,杨宝祝.信息技术支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研究和应用领域[J].农业网络信息,2006(12):7-8.

[6]张涛,熊桂喜.BRT公交车辆智能调度系统的设计及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7,34:271-273.

[7]杨明.城市公共交通动态调度的研究[D].锦州:辽宁工学院,2007.

[8]闻学伟,汝宜红.智能物流系统设计及应用[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2(1):16-19.

[9]杨宝祝,吴建伟,薛敏菊,等.基于网络的智能化专家系统开发平台的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9(9):5,7-13.

[10]王成,李民赞,王丽丽,等.基于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的温室决策支持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1):169-171.

[11]FAISAL M S A,DESA A,ABDUL R M S,et al.Designand development of a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 for tropicalgreenhouse cooling[J].Application Science,2007,4(6):386-389.

篇9: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副司长杜柯伟,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展涛、副主任罗方述等领导出席会议。

王定华司长在讲话中指出,学籍系统建设是“金教工程”的核心项目,是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标志工程,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奠基之作,受到国务院和教育部领导高度肯定,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目前,学籍系统建设已取得实质进展:一是电子学籍系统全面建成;二是学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三是各项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四是应用队伍建立并不断壮大;五是转学等核心业务成效突出;六是潜在综合效益不断涌现。他强调,学籍系统建设应提高保障水平:一是继续提高应用管理水平;二是继续健全各项工作机制;三是继续提高运维保障能力;四是继续争取各方广泛支持。

展涛主任回顾了学籍系统建设的历程,他深有感触地说,完成任务的过程使大家经历了由“荣幸”到“压力”再到“成就感”的心路历程。他同时也指出,虽然各地对系统的重要性认识逐步加强,但对系统的工作难度、在全局工作中的影响力的认识尚有不足,需进一步提高。

杜柯伟副司长从学籍管理业务角度对学籍系统应用进行了解读,他表示,当前,学籍系统已经进入建设提质期和全面应用的新阶段。为更好地发挥学籍系统作用,既要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保障水平,更要从应用入手,厘清学籍管理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的各项规定和要求,深度融合学籍系统和学籍管理日常业务,用好学籍系统各项数据,使其真正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成为提升基础教育治理水平的强大工具。

罗方述副主任就学籍系统运行维护与技术支持服务工作作了全面介绍。他要求,各地要明确各级系统技术支持单位,落实专门负责人员,做好系统运行维护、技术支持服务和信息安全工作,保障系统长期、稳定、高效、安全运行,充分发挥系统的管理、服务和决策支撑作用。

会议还通报了学籍系统截至2014年7月底建设应用进展情况,并重点部署了五方面工作:

一是提高学籍信息质量。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与公安机关协作,对本省学籍进行查重、查错,向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问题学籍清单。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问题学籍进行核查处理。要优先完成毕业年级问题学籍处理工作。

二是全面应用系统功能。要求各地落实《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加快制定完善实施细则。做好学生学籍建立、正常变动、异动的管理工作。应用学籍系统监测学生上学考勤等情况,提高义务教育管理水平。逐步在教育经费管理、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各项建设中运用学籍系统有关数据,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三是开发完善特色需求。教育部将逐步开放学籍系统有关数据,并初步建立数据导出使用管理制度。各地要根据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及早着手,结合以往应用基础,拟定业务需求,做好顶层设计,进行开发应用。自建系统对接省份要尽快过渡到以学籍系统为基础开发完善特色需求的模式上来。

四是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协作机制,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健全考评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将系统应用和技术支持纳入学校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和工作考核。健全培训制度,实现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全覆盖,培训结束要通过考核,持证上岗。还要健全工作交流制度,奖惩制度,举报、通报等制度。

五是构建运维长效机制。各地要尽快落实学籍系统应用培训、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所需经费和人员,并满足持续发展需要。建立系统运行、维护、应急响应、数据保密等制度,细化要求,责任到人。建立运行监测机制,及时准确掌握运行情况。健全系统运行问题研判机制,畅通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快速反应和解决学籍系统问题的渠道。

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福建省、广东省、湖北省、贵州省教育厅分别介绍了工作经验。财政部以及各省教育厅相关负责同志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篇10: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填写说明

发布时间:2016-10-26 编辑:炎英 手机版

小编导语:欢迎阅读以下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填写说明,希望大家会喜欢~

网址:

教师自助系统:http://jiaoshi.gdedu.gov.cn:8082/selfservice/index

一、基本信息

1、姓名:必须按身份证如实填写,曾用名没有的不填,有的如实填写。

2、性别:里面有4个选项,但只填男或女。

3、教职工号不填。

4、国籍地区:中国。

5、身份证件类型:只填居民身份证。

6、身份证号:必须按身份证如实填写,并且只支持18位的居民身份证号码。

7、籍贯:如实填写至,指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户口出生地,具体到区县一级。

8、国籍:如实填写。

9、婚姻状况:里面有“未婚、已婚、丧偶、离婚”,其中“已婚”又包括初婚、再婚、复婚,如实填写。

10、参加工作年月:指计算工龄的开始时间。

11、教职工来源:里面有招聘,军队转业、复员,调入、引进人才,其他,其中招聘又包括: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民办教师转正、代课教师转正、其他招聘5个选项。

12、是否在编:公办教师和工勤人员选择“是”,民办机构的选择“否”。

13、签订合同情况:包括未签合同、聘用合同、劳动合同、其他合同4项,如实填写,在职人员填聘用合同。

14、是否受过特教专业培养培训:如实填写。

15信息技术能力:有精通、熟练、良好、一般、较弱5选项,根据个人情况填写。

16、是否参加基层服务项目: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村官、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否;其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又包括中央特岗教师、地方特岗教师、新疆双语特岗。没有的填“否”,有的要填起止经历。

17、是否以上骨干教师:以证书或文件为准,如实填写。

18、人员状态:填在“在本单位任职”,支教的填“暂未在本单位任职——交流轮岗”,脱产学习的填“暂未在本单位任职——进修”,长病假的填“暂未在本单位任职——长病假”。

19、个人照片:近期免冠半身照片,照片规格:宽26mm,高32mm,分辨率150dpi以上,照片要求为jpg格式,文件大小应小于60K。

20、出生日期:必须按身份证如实填写。

21、出生地:如实填写,可不填。

22、政治面貌:中共党员、中共预备党员、群众或其他民主党派,如实填写。

23、进本校年月:以进本校时间如实填写。

24、教职工类别:专任教师、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工勤人员,凡未任课又不属于行政人员的填写教辅人员。

25、用人形式:一律填其他。

26、是否特级教师:如实填写。

27、是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按学校分工如实填写,但任课教师必须达心理健康教育“C”级以上。

二、学习经历

从高中或中专如实填起。

三、工作经历

可不填或从现一条工作经历任职结束填起,最后结束年月不用填。

四、岗位聘任

从2013年起开始填写。

五、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如实填写。

六、基本待遇

从2013年开始录入,教师本人不能录入,由学校统一管理,2015年新入职的教师,只填写15年的数据,不满一年的按当年实际应发数填写,如2015年9月入职的,年工资收入只填写4个月,同一,只录入一条数据。此项只填到2015年,2016年因为没有结束,所以暂时不要填写。

七、考核

从2013填起。

八、教师资格

按相应的层次如实填写,没有的填“无”。

九、师德信息

一律填合格或优秀,考核单位为本校。

十、教育教学

从本学期填起。

十一、教学科研成果及获奖

可不填,有科研成果及获奖的要如实填写。

十二、入选人才项目

可不填,有的可如实填写。

十三、国内培训

从2015年填起。

十四、海外研修(访问)

如实填写,没有的不填写。

十五、技能及证书

语言能力:至少填写一种(汉语,熟练)。

十六、交流轮岗位

校长、副校长交流轮岗的、支教的都要填写,无的直接写“无”。

十七、联系方式

上一篇:学生会安保部工作计划下一篇:女性职场潜规则_职场女性指路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