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读后感

2024-07-30

短歌行读后感(精选7篇)

篇1:短歌行读后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是从政治抱负实现之艰难与人生之短暂着手发出的感叹。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得,小名阿瞒。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政治上推行“唯才是用”的政策。在文学上建树颇多。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汉末战乱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他一统天下的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进取精神。对后来新乐府诗集有很大启示。与其二子曹丕,曹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是其代表作之一,其余还有《蒿里行》,《步出夏门行》等,其中,《步门夏门行》中的《观仓海》和《龟虽寿》尤为著名。均收在《曹操集》中。反复咏叹,能体会出作者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

文章形势工整,变律自然。全文共三十二句,分八个韵脚。语言质朴,情感浑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

“对酒当歌”四句,流露了诗人对人生短暂这一不可改变的事实的浑沉感慨。“慨当以慷”四句抒写诗人意识到“人生几何”后产生的渴求贤才的忧思。

以下两次引用《诗经》成句:先引《子衿》写求贤不得,故反复沉吟:后引《鹿鸣》写求贤即得,故尽礼娱宾。“明明如月”四句,再写求贤不得忧虑。

“越陌度阡”四句又写既得贤才的欢乐。“月明星媳四句,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者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唯恐贤者不来归附的深深焦虑。最后以“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要虚心待贤,使天下贤士“归心”。

这首诗跌宕悠扬,吞吐隐约,曲折却很充分地表达了曹操复杂的思想情绪。诗中两次引用了《诗经》成句,粗看似觉穷兀,却贴切地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渴莫之情。

《短歌行》突出地反映了曹操浑沉博大的思想感情和形象地抒情达意的娴熟技巧。

篇2:短歌行读后感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得,小名阿瞒。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政治上推行“唯才是用”的政策。在文学上建树颇多。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汉末战乱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他一统天下的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进取精神。对后来新乐府诗集有很大启示。与其二子曹丕,曹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

是其代表作之一,其余还有《蒿里行》,《步出夏门行》等,其中,《步门夏门行》中的《观仓海》和《龟虽寿》尤为著名。均收在《曹操集》中。反复咏叹,能体会出作者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

文章形势工整,变律自然。全文共三十二句,分八个韵脚。语言质朴,情感浑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

“对酒当歌”四句,流露了诗人对人生短暂这一不可改变的事实的浑沉感慨。“慨当以慷”四句抒写诗人意识到“人生几何”后产生的渴求贤才的忧思。

以下两次引用《诗经》成句:先引《子衿》写求贤不得,故反复沉吟:后引《鹿鸣》写求贤即得,故尽礼娱宾。“明明如月”四句,再写求贤不得忧虑。

“越陌度阡”四句又写既得贤才的欢乐。“月明星稀”四句,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者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唯恐贤者不来归附的深深焦虑。最后以“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要虚心待贤,使天下贤士“归心”。

这首诗跌宕悠扬,吞吐隐约,曲折却很充分地表达了曹操复杂的思想情绪。诗中两次引用了《诗经》成句,粗看似觉穷兀,却贴切地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渴莫之情。

《短歌行》突出地反映了曹操浑沉博大的思想感情和形象地抒情达意的娴熟技巧。

短歌行读后感2

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者,大有人在。有的是因岁月蹉跎、“不知老之将至”而嗟叹;有的是因富贵荣华未及尽享而叹惋;也有的是因贪生畏死而惆怅。曹操的《短歌行》开头也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慨叹。但我们读过全传,就会感到,作者发此感慨,是正因他感到年事渐高(时年五十四岁),时日见浅,而眼下大业未成,匡扶济世之才又极为难得,是紧迫感、焦灼感使然。

正是正因有这种思想,对于已经“越陌度阡”屈尊任用的,“契阔谈宴”,热诚相待;对那些尚在“绕树三匝”、徘徊不定的贤士,发出“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呼唤,坦露自己求贤若渴的心迹。这首诗使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政治家的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曹操的这首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读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样的诗句,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渴求贤才的殷切情绪;读着“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你会感到诗人博大坦荡的胸怀。而这种诗句,也只有像曹操这样一位有雄才大略、感情豪放的人才能吟得出来。

短歌行读后感3

《短歌行》是我在高中时期最喜欢的之一,除了敬仰曹操慷慨悲凉的气势以外,更为吸引我的是曹操顽强奋进的精神,特别是在加入了现代物流这个团队的现在,听闻公司前辈们从公司创立到现在一路上的事迹,再来读这首诗,感触似乎又多了一层,下面就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阅读。

对酒当歌,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这首诗歌,通过直抒胸臆和反复回旋的咏唱将曹操苦苦思念人才和完成天下统一大业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面对流逝的时光,诗人常常会有功业未就,时不我待的焦灼感。曹操不是在焦灼中消沉颓唐,而是积极奋进。“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

“人生几何”,不是说要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忧”的思想贯穿了整首诗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忧的是时光易失。“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的是贤才难得。联系我们公司,在成立之初,困难挫折并没有能阻止前辈们努力奋进的脚步,反而使他们越挫越勇,广纳贤才,一步步走到今天,发展成为几乎遍布全国的成功企业,这种气概堪比奋发之时的枭雄曹操!

诗人不是在焦灼中消沉颓唐,而是积极奋进。这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体现在求贤如渴的态度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辅助。曹操在这里巧用典故,把诗经中用来表达恋爱中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心情的句子,用来比喻对贤士的渴求。借用的巧妙自然,准确生动。“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也引用了诗经中的句子,说明了如果贤士们到“我”这里来,“我”一定会待之如“嘉宾”,表现出了曹操对待贤士的态度,隐含着的仍是积极昂扬的精神。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又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唤:天下贤才,我何时才能得到你们呢?显然这里忧的内涵是“贤才难得”。想想看曹操面对满座贤才,内心应该是怎么样的情绪?自然是满心欢喜,但为什么“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说明虽然曹操已经拥有很多人才,但是因为功业未就,他并不满足于此,想要做一项伟大的事业,必须要拥有更多的人才,这四句不仅表现出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也表现出曹操做出一番大事业的愿望。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可以看出,曹操渴求人才,天下的人才也渴求能识千里马的伯乐,他们也苦苦寻求着自己的用武之地。这两句其实是曹操发出的呼唤,他呼唤天下贤才赶紧投奔自己,自己将与他们一见如故,倾心交往,以礼相待,人尽其才。虽然这首诗中,无不透露出曹操对人才的渴望,语气恭维,“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两句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多多益善。但是这位心中满是霸气的人,在其诗中也委婉流露出这样的霸气——“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气势是如此的恢弘。

这让我联想到公司对我们这些基层员工的态度,在这里每一个人的才能都能被充分的发挥,领导们的平易近人无不让我为之感动,随即更加坚定了为公司发展无私奉献的决心。

公司广聚英才的深邃眼光,定能像曹操统一大业一样,在中国物流行业开拓出一片绚烂的天地,而同时我也意识到应该好好把握住这易逝的时光发愤图强,力所能及的为公司做贡献!

短歌行读后感4

“短歌行”是汉乐府一个曲调的名称,是用于宴会场合的歌辞。曹操集子里现存《短歌行》两首,课文选的是第一首。作为一位政治家兼军事家的诗人曹操,十分重视人才,这首诗抒发了他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全诗三十二句,分四节,每八句一节。

第一节抒写诗人人生苦短的忧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当”,对着。“去日”,指逝去的岁月。这四句意思是:在边喝着酒,边唱着歌时,忽然感叹道:人生能有多久呢?人生啊,就好比早晨的露水,一会儿就干了,又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慨当以慷”是“慷慨”的间隔用法,“当以”,没有实在好处,即指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杜康”相传是发明酿酒的人,那里作酒的代称。这四句意思是:即使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诗人内心的忧愁还是难以消除。用什么来消除胸中的忧愁呢?只有借酒浇愁。我们如何明白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这一点我们可从他的另一首诗《蒿里行》中得到佐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第二节抒写诗人对贤才的渴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成句。“青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那里指代有学问的人。“悠悠”,长久的样貌,形容思念之情。这两句意思是:你的衣领青青啊,总是让我如此挂念。原诗后两句是:“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意思是: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因此他使用这种含蓄的话来提醒他们,期望贤才主动来归。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沉吟”,低声叨念,表示渴念。这两句意思是:只正因你的缘故,让我渴念到如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四句以女子对心爱的男子的思念比喻自己对贤才的渴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引自《诗经小雅鹿鸣》,《鹿鸣》是一首描述贵族盛宴热情款待尊贵客人的的诗歌。前两句起兴,意思是:野鹿呦呦呦呦地叫,欢快地吃着野地里的艾蒿。以下各句描述宾客欢宴的场面,那里引用的两句意思是:我有许多尊贵的客人,席间弹起琴瑟,吹起笙乐。诗人引用这几句诗,表示自己对贤才的热情。

第三节抒写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贤才的欣喜。“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月”,比喻人才。“掇”,拾取,摘取。意思是:贤才有如天上的明月,我什么时候才能摘取呢?“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由于求才不得,内心不禁产生忧愁,这种忧愁无法排解。“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陌”、“阡”,都是指田间小路,东西向叫“陌”,南北向叫“阡”。“枉”,枉驾,屈驾。“用”,以。“存”,探问,问候。“契阔”,久别重逢。“讌”,通“宴”。“旧恩”指往日的情谊。这四句意思是:(客人,即指人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前四句诗人把寻求贤才生动地比作“欲上青天揽明月”,借以证明求贤不得的苦闷和忧思;后四句描述贤才既得,喜不自胜,欢乐无穷的情景。

第四节抒写诗人对犹豫不决的贤才的关切和渴望天下贤才尽归自己的抱负。“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匝”,周,圈。意思是:明月朗朗星星稀,乌鸦向南高高飞。绕树飞了多少圈,不知哪根树枝可栖息。这四句是说那些贤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无所适从,不知道投靠到谁的门下。诗人期望他们不再犹豫,赶紧到自己这边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前两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后两句借用典故,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说他“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这四句意思是:山不以它的高而满足,海不以它的深而满足。周公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能心悦诚服地来归顺。诗人用“山不厌高,还不厌深。”比喻贤才多多益善。以周公自比,证明自己决心礼贤下士,期望贤才全部归己,帮忙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宏图大愿。这几句画龙点睛,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短歌行》的艺术表现手法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言志与抒情相结合。诗歌抒发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言志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之情,有对贤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贤才的欣喜之情,有对犹豫徘徊的贤才的劝慰之情,有坚信自己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定会归附自己的自信之情。诗人把这些复杂的感情,透过似断似续,低廻沉郁的笔调表现了出来。

引用《诗经》中的成句。引《子衿》中表现女子对情人深情思念的名句,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渴望;引《鹿鸣》中描述欢宴宾客的句子,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期盼和礼遇。

比喻。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以乌鹊择木而栖比喻贤才的徘徊歧路,表达对他们前途的关切。以“山不厌高,还不厌深。”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宽阔胸襟。

用典。以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要虚心待贤,使天下贤士归心。

篇3:曹操《短歌行》庸解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 忧忧我心。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 食野之萍。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 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无枝可栖。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曹操的《短歌行》是诗, 还是歌?回答自然是双重肯定的。是诗, 也是歌, 是歌行体的诗歌。这种回答似乎循环解释, 又像绕口的文字游戏, 但似乎也不能完全用无以做答故以滑头充塞来置评。因为至少它还示意有另外一种解读, 说明了歌行是诗体的一种。

在当下诗歌常常合称, 有必要辨体释说的吗?从中国大陆的语文课堂和试卷考情来看, 确是没有多大的必要。不过, 美利坚的中学生若选修“汉语语文与中华文化”的, 则是作为常识要求关注的。旧金山联合校区 (SanFranciscoUnifiedSchoo District) 有一年的期末考试卷就有这样的设题。

3.关于诗歌, 下面哪一句话是正确的?

A.在中国古代, 人们把不能配合音乐来唱的叫诗, 能配合音乐的叫歌。

B.在中国古代, 人们把能配合音乐来唱的叫诗, 不能配合音乐的叫歌。

C.在中国古代, 人们把不能配合音乐来唱的叫诗, 能配合音乐的不叫歌。

D.在中国古代, 人们把不能配合音乐来唱的叫歌, 能配合音乐的叫诗。[1]

看来, 就某些古代的文本的学习, 诗与歌的辨体也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辨体有助于与文本更深入地对话。

一般而言, 从体用上讲, “诗言志, 歌永言。”[2]诗是表达情志, 抒发怀抱的;歌是延长它的音节的, 是讲表现的。怎样表现呢?永, 拉长的意思。通过徐徐唱咏帮助延长诗的语言, 突出诗的意思。歌的本质是音乐, 歌的音乐性质难能满足表达意义的要求, 而其旋律特性却能传导喜怒哀乐的情感, 具有强烈的抒情特征。用诗把拉长的音节唱出来就成了歌。诗不入乐歌入乐。所以, 古人说:“放声长言, 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 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曰歌行”。[3]

诗有作为整个文学代称的历史, 标志它有属于文字而非口语的特征。这多少说明它的本质是文学的, 而非音乐的。“即使是诗使用文字与音乐结合这一形式, 诗也与歌不一样。歌的语言和音乐的融合是原生态的存在。……。没有音乐不能谓之歌。诗则是先有文字, 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4]从构词的角度来看, 诗从言, 寺声, 自然与宗庙祭祀的记录之类相关。《说文》:“寺, 廷也, 有法度者也。”那是言政说法的地方, 诗是政治的产物, 也是为政治来服务的。文学为政治服务今天为人们病诟, 但文学为政治服务却是文学的传统, 很多流传下来的经典都是涉政的。看来文学为政治服务并不一定是导致文学成为附庸且水准下降的不二之因, 为政治服务的文学也能产生传亘古今的经典, 重要的是文学如何为政治服务, 是否能真正地穿越政治。

了解了上述文学体类的微殊,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能增加的不仅是学习者诗歌体类知识的常识, 而且有助于在具体的依体拟声表现中涵咏文本的内蕴。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抒什么怀与抒怀的策略的二维上。教师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和切入维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策略的选择。

知人论诗, 从创作者与创作文本的关系来考察, 曹操不是一般的诗客骚人, 不是那种靠“怜风月, 狎池苑, 述恩荣, 叙酣宴”的放浪文辞为后人所知之者, 而是以“慷慨以任气, 磊落以使才”、“直而不野”雄健风骨吸引后来者的。其襟怀也非一般文人雅士能比拟, 其诗艺成就更非一般以诗工为业者能望其项背。在文学史上, 他是“收束汉音, 振发魏声”、“兼笼前美, 作范后来者”[5]的划时代的诗人, 但他又不是一个专门以文为业的文士, 而是一个“御军三十余年, 手不释书, 昼则讲武策, 夜则思经传, 登高必赋, 及造新诗, 被之管弦, 皆成乐章”[6]的政治家、军事家, 一个以结束国家分裂、社会动乱, 建立统一繁荣国家并为之奋斗一生的大英雄, 其诗歌创作不是附庸风雅的应景之作, 而是记录了重大历史事件中关键人物的情感思想, 再现了重大历史事变、决策社会历史背景的史诗。由于诗人特殊的地位和才情禀赋, 其诗无论是“悯离伤乱”的家国关怀、民生涂炭的草根情怀, 还是个人“志在千里”“壮心不已”的自我期待, 都不是同时代的诗人所能比拟的, 他的诗浸润着诗人现实政治的理性精神与厚重历史使命感的浪漫情怀, 是理性精神和浪漫情怀的完美结合。是诗史的一部分, 更是史诗解。尽管今天在我们所能看到的唯物史观指导下编创的中古文学史无一誉之为史诗, 但目光敏锐的前辈们早已有“汉末实录, 真诗史也”的定论[7]。

从诗与生活的关系层面来看, 曹操是用最好的形式, 文学的形式, 向天下有识有志之士剖心析腹表达了同心共治、经纬世事、共襄一统的政治抱负, 其产生的阅读反应可谓肝胆淋漓。其文可吟咏, 其意可索玩, 其志可怜, 其情可悯, 其诚可感, 其心可掇。在汉末乱世, 希望达成“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唤举天下豪杰同心干的政治愿景, 成为其创作意图的一说, 如果在没有什么可信赖的本事发现的前提下, 应该是不失为一解的。正是这种高远的政治气象, 使得政治家诗人曹操的诗同一般文士之诗不可相提并论。这一点古人看得分明, 明代钟惺曾说:“英雄帝王, 未必尽不读书。而其作诗之故, 不尽在此。志至而气从之, 气至而笔与舌从之, 难与后世文士道。”[7]

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学一个自觉的时代, 如果来一番机械坐实的话, 文学自觉在于曹操当是自觉运用了文学的形式来为其政治服务的。所谓自觉, 就是完美实现了言志与缘情的整合。因为在魏晋之先, 诗先是言志的工具, 所谓“尧有《大唐》之歌, 舜造《南风》之诗”, “太康败德, 五子咸怨”, “顺美匡恶, 其来久矣”。[9]这不只是一家之说, 几成公识, 翻开典籍, 比比皆是:“诗言志”[10];“诗者, 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11];“诗以道志”[12];“诗言是其志也”[13];“诗, 志也”[14]。言志作为诗的本质特征, 影响深远。诗言志走向极端, 就是与政治、教化几于一体, 诗教成为政教的工具, 政治气息过于浓烈, 对于人复杂幽微的思想情感世界难免有所忽略。诗除了言志以外, 迫切地需要一个新的目标, 这就促成了缘情的发展。于是, 保存在民间的乐府传统就成为文士诗人们的青睐, 诗作为情绪的抒写, 又成为一种创作者和接受者共同的诉求。“诗者, 吟咏性情也”[15], “缘情而绮靡”[16]。这其中不乏矫枉过正者, 使诗的精神滑向了另一个极端的。然而, 将两者天衣无缝、水乳交融完美整合的诗家, 曹操是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融政治家怀抱和诗人情感于一体, 开辟了诗融情志的新天地、新境界。如果这个立论可以作为大胆的“假设”成立, 那么, 《短歌行》这首1800多年来被公认为最能代表建安风骨的诗作之一的文本, 则可以作为其自觉运用文学为其政治服务的典范之作予以小心的求证之一例。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诗人以低唱微吟的形式起兴, 面对宴饮欢乐、醇酒美食、佳丽裙裾, 撩动诗人心曲的却是“人生几何”的年命之悲:“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人生如同朝露一样的短暂, 而逝去的日子又苦于太多太多。时间的紧迫与人生的短促言痛意切。这是一个欢引悲续的开篇, 乐景哀情的引绪。依文脉诗兴, 顺着下去的应该是一种消极情绪的漫延:既然人生良苦短, 盛年已不在, 何不及时行乐、纵酒笙歌呢?然而, 一哦“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却将欲颓之势引向内心的郁结, 不可断绝的“幽思”。这“幽思”以及从后语境中释放出来的特定情感, 一下子提升了全诗的境界和格调, 消除了前面诗语预设的多种可能性解读空间的消极情感向度, 与“慨当以慷”的豪言, 共同烘托出一个思募天下英才以早遂统一功业的主旨。同时将年命已暮而功业不建的“幽思”具体而微地突现出来。壮怀激烈而又不乏悲声, 强烈地冲击着读者的情感世界, 引发剧烈的动荡与回响。

诗句之所以产生这种阅读效果, 是因为在诗中似乎只是诗者个人心底波澜的激越情绪, 其实反映了一个时代有识有志之士的一种普遍的焦虑。这种广泛的情感共鸣在那个山河破碎, 人世代谢的纷乱之世其实是一种普遍的情绪表达。“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 从建安直到晋宋, 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 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 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17]《短歌行》正是由这种特定的个人情绪表达而成为时代之声的领唱。

以下明引《诗经·小雅·鹿鸣》的首章“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典语, 将古喻今, 以人况己;所谓此时此刻, 亦犹彼时彼刻;此情此意, 亦犹彼情彼意。它既是诗人迎宾待贤诚挚炽情的表达, 也暗续了“人之我好, 示我周行”、“人有以往善我者, 我则置之于周之列位”的应诺, 和唯才是举、唯贤是用的胸怀表白。明引暗喻, 显隐辅承, 如明明之主调, 与隐约之各音。交相引领, 断续无断。

“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契阔谈宴, 心念旧恩”复申思贤若渴、待贤以礼的赤忱之心。“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翻旧典以铸新辞, 前二句化用自《管子·形势解》中“海不辞水, 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 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 故能成其众”的典语;后者化用《韩诗外传》所载周公“一沐三握发, 一饭三吐哺, 犹恐失天下之士”的典故, 故事新旨, 意象实朴, 生动鲜明, 既表达了切望英才来归的竭诚之意, 又标举开创“天下归心”的政治愿景。收束诗音, 振发余响。

有了基于上面的理解, 有声教学的策略就有了情感基础。然而, 仅此还不够, 从“体”而言, 诗是诗, 歌是歌;就“用”来讲, “诗言志”, “歌永言”;按“接受形式”论之说, 诗是供说白的, 朗诵念读属乎此类;歌是供歌唱的, 唱歌唱曲属于此类;吟哦则介乎两者之间。说白也好, 歌唱也罢, 真正谈到表现起来, 都不容易, 清人李渔云“唱曲难而易, 说白易而难”, 这番辩证并非诡说, 是有道理摆在那儿的:“盖词曲中之高低、抑扬、缓急、顿挫, 皆有一定不移之格。谱载分明, 师传严切, 习之既贯, 自然不出范围。至宾白中之高低、抑扬、缓急、顿挫, 则无腔板可按, 谱籍可查, 止靠曲师口授。”[18]虽说是“闲情偶寄”, 但毕竟是戏曲大师的“闲情与偶寄”, 从牙缝里露出的一丁点, 在今天我辈门外之人也算高头讲章, 不过道理并不深奥, 有一点似可借鉴, 即朗读更需要或者说更能够发挥表现者的个性, 这除了表现的技术外, 关键其实在于理解的深浅、直曲、显潜。

就《短歌行》的表现来说, 依个人的理解, 大概除“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四句适宜高亢激越平调朗诵外, 因为这是接千载之思, 通万里之视, 沉吟良久之后的自励与告白, 是向天下人, 严格说来, 是向那些仍处“绕树三匝, 何枝可栖”, 选择又选择, 等待又等待, 徘徊又徘徊的, 诗人心中的“明明如月”者, 昭示的诚意与胸怀。是高亢嘹亮的, 是庄严郑重的。其余大可吟哦咏诵, 当然, 语气之高低曲折、强弱长短需要综合考虑。如“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这种思疑之句, 大概以升调为宜, 既是疑, 咏叹出来便是排遣、喧泄;又如“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似宜降调吟咏, 表现陈述与肯定的惊叹;至于“青青子衿, 忧忧我心。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呦呦鹿鸣, 食野之萍, 我有佳宾, 鼓瑟吹笙”, “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契阔谈宴, 心念旧恩”则以细声沉吟为好, 表达凝思与沉想, 憧憬与欢愉的情绪;而“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何枝可栖”是否可用曲调曲, 表达含蓄容与及双关之意?

这不过是基于个人理解的声音表现尝试罢了, 教学中的声音表现是最显仁智之见, 亦最见个性的表现。说到理解, 则宜着眼“志”与“言”为恰。“志”说的是内容, “言”关注的是形式。即兼顾了“用什么方式或话语形式”“表达了什么思想、情绪或愿望”的问题。虽是宏大抱负的抒怀:“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壮怀激烈, 高亢嘹亮;然而不乏温情至怜:“青青子衿, 忧忧我心。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也充盈着宴乐欢愉:“呦呦了鹿鸣, 食野之萍。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更少不了“人生几何”、“去日苦多”、“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的人生咏叹。风云之气与生命的哀伤, 浑厚的意蕴与沉郁的深思, 读来之细之厚之奇, 让我们瞬间领略了英雄气概、文人骚雅、常人情怀, 读这样的诗, 是一种边际的审美, 也是一种审美的边际。

篇4:《短歌行》探珠

粒“遗珠”吧。

一、关于“反复强调渴求贤才”

“反复强调渴求贤才”之类提法,这是众多论者及中学教辅资料对该诗主旨及行文脉络的基本估价。这个估价,一般而言,也算符合诗作实际。而如果追问一下,全诗八节三十多句,全都处在同一层面,仅是不断重复一个主旨,有的地方起点“强调”作用罢了吗?尽管这些材料也提到“思才、求才、待才”以及“建功立业,一统天下”一类的话,而最后归结到“反复强调渴求贤才”这一点上,总觉得没有将其间联系说清说透,不那么令人信服。

事实上,全诗言求才,有其严谨的内在思路。就整体看,可分为“思才之忧”——“待才之诚”——“纳才之旨”。这样一梳理,全诗脉络更加清晰。原来,所谓“反复强调”是通过“忧才、礼才、用才”来步步开展并深化的,未得时忧心如焚,忧到“唯有杜康”可解,是从反面强调;得之时盛宴歌吹,待如上宾,是从正面强调。这样理解该诗“反复”,才不是机械平板的反复,而是有层级有深度的反复,它让诗歌的思想和情感能量得以大大提升。

就拿小的内部层次来说,也非仅仅“反复强调”。如第二层次“待才之诚”,又可分为“宴已到之才”——“盼远来之才”——“劝犹疑之才”这样几层,可不是吗?先到者,诗人正“鼓瑟吹笙”,殷勤款待,奉为上宾。那些远行未到之才,不正“明明如月”,可望而不可及吗?当他们一拨又一拨地“越陌度阡”而来,我又怎能不与之“契阔谈宴”,互诉久别之情呢?对那些尚在犹疑观望者,诗人比之于“南飞”的“乌鹊”,用了极富形象和情味的比喻,巧妙的烘托手法,委婉而动情地劝导他们不必“绕树三匝”般地苦苦寻觅,而应当机立断,赶快择枝而居,唯有到我这边来,才是你们的最佳选择。通过这样分析,所谓“反复强调”,在这里表现为诗人的“求才三部曲”,才更符合三国时代人才流向的实际,也让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求才心情之迫切真诚了。

二、关下“天下归心”

该诗最后一节(即末四句),通过设喻和用典表示要敞开胸襟,海纳百川般广纳八方人才,要像周公吐哺那样诚待天下贤士,结构上有收束上文的作用。那么,这样急切殷勤地广纳才士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最后一句挑明了用意,即“天下归心”。所谓“天下归心”,按人教社高中语文教科书的注释,就是“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另有两套发行全国的教辅书在该诗翻译中也采取了这种说法,分别译为“天下贤士皆归心”、“天下英才归心似箭切”。注意:这里的“人才”、“贤才”、“英才”,都是同一概念,即仅指诗人渴求的辅助他安邦定国之士。我们不禁又要问:诗人如此急切真诚地延揽那么多人才来此,仅仅是归顺他一人而已么?显然,这里的注释或翻译未能传达出诗中旨趣,降低了原诗的格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大有商榷的必要。

我们认为,“天下归心”应该包含“天下贤士诚心与我协力同心,共举大业,定当达到人心归顺,四海安定,天下统一”这样丰富的内涵,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而不应仅仅理解(或注释翻译)为“人才归顺”。

首先,从全诗主旨看,招贤纳才确是为了安邦定国,这是古今论者几无异议的看法;第二,联系诗人一生行事抱负看,也正是图谋天下一统;第三,从“天下”一词的含义看,也非限于仅指“人才”,完全可以概指天下之人;第四,本句处于全诗结穴处,从诗人感情发展和诗句位置看,都够得上全诗最强音,所谓“曲终奏雅”,如乐曲之最后一奏,应有余音绕梁、回旋久远之效。因而,把“天下归心”的意蕴理解得更宽泛、更多层、更丰赡些,无论就诗人心思愿望、诗歌艺术特质,还是读者审美感受来考察,不是更好吗?倘若严守教材教辅的上述说法,教师在分析时即到此止步,学生在领会此句时,亦到此止步,那不是索然寡味了吗?故而我提议,宁可在此句注释、翻译中多费点笔墨,也要将其丰富的旨趣提示得充分到位一些。这样,庶几不负诗人之苦心,讲者亦多获些读诗感悟。

以上“探珠”之说,不免混珠之谬,读者当有慧眼识之。

篇5:短歌行读后感

按诗意划分,每八句一节,共四节。前八句为第一节,诗人对人生的短暂发出感慨和忧愁,并要借酒来浇愁。表面看写个人的感慨和忧愁,仿佛要放浪形骸,及时行乐,其实写一个大政治家祈求建功立业的广阔胸怀。“朝露”之比,形象鲜明,意蕴深刻,富有哲理。总之,第一节的节意可以一个“愁”字来概括。接下来“青青子衿”以下八句为第二节,情味更加深厚缠绵厂。“青青子衿”二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原句,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绕在我的心间。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呢?)诗人用这古诗句,是表达对贤才的渴求。诗句语气婉转,情味深细,表达厂诗人内心深处的活动,这也是他原来颁布的《求贤令》之类的政治文件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接下来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来到我这里,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合作的。总之,诗人引用古诗自然妥贴,宛如己出,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心愿。“明明如月”以下八句为第三节,这八句是对前两节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也就是说,从“明明如月”开始的四句说忧愁,强调和照应第一节;从“越陌度阡”开始的四句说礼遇贤才,强调和照应第二节。如此强调照应,使全诗有低昂抑扬、反复咏叹的效果。“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是说,天上的明月何时才会停止运行呢?比喻意是,我求贤如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天地人共鉴,这颗心是永远不会止息的。最后“月明星媳以下八句为第四节,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最后“周公”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话似也表达诗人心情。

总的说来,这首诗巧用典故和比兴的手法。像曹操的其他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一样,主要是他当时渴求实现政治理想的一种曲折反映。然而这种政治性的东西完全熔铸在抒情艺术当中,以情理景完美统一的方式表现出来了。

篇6:《短歌行》读后感

余哥又一次的读了一遍孟德的《短歌行》;可能是“神经搭错线”也可能是AM:7:00还没休息的缘故。突然想到或悟到一些东西(反正不是很清醒TWO日未休息了)故此记下:

曹操究竟是忠还是奸?是老正还是老邪?何谓正见?何谓邪见?其实并无一个确实的答案,不过无论众生所执着的是正见还是邪见,过分自信、自我中心、坚持己见、不肯退让、都可以说是“我执”的表现。人世间所执着的事,实在有如恒河沙数,我执的出现是由于人和人之间产生了分别之心,就是有你和我的分别;你是你,我是我,我自然就会跟你比较,还有执着的就会跟别人比较,不甘认输。

无论是怕输还是怕赢过对方,都会让人精神紧张。这样自身的快乐就会操纵在人家手里,如果人到了一个连自己的感受都毫无自主可言的地步,他的喜怒哀乐就只会任由不断变迁的外在环境所主宰。因而感到无比的痛苦。当人不愿意接受一些既定的事实和结果,就很可能会被虚妄无体的客尘所染。以致被世俗的七情六欲所影响,最终只会令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人除了我执,还会执着于我所,就是自身所拥有的人事物,执着于我所,令人无法接受自己所厌恶的人事物。就会被憎恨之心蒙蔽理智,变得愚痴,因而落入魔障!

篇7:短歌行读后感[范文模版]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短歌行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短歌行读后感1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是从政治抱负实现之艰难与人生之短暂着手发出的感叹。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得,小名阿瞒。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政治上推行“唯才是用”的政策。在文学上建树颇多。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汉末战乱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他一统天下的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进取精神。对后来新乐府诗集有很大启示。与其二子曹丕,曹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是其代表作之一,其余还有《蒿里行》,《步出夏门行》等,其中,《步门夏门行》中的《观仓海》和《龟虽寿》尤为著名。均收在《曹操集》中。反复咏叹,能体会出作者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

文章形势工整,变律自然。全文共三十二句,分八个韵脚。语言质朴,情感浑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

“对酒当歌”四句,流露了诗人对人生短暂这一不可改变的事实的浑沉感慨。“慨当以慷”四句抒写诗人意识到“人生几何”后产生的渴求贤才的忧思。

以下两次引用《诗经》成句:先引《子衿》写求贤不得,故反复沉吟:后引《鹿鸣》写求贤即得,故尽礼娱宾。“明明如月”四句,再写求贤不得忧虑。

“越陌度阡”四句又写既得贤才的欢乐。“月明星媳四句,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者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唯恐贤者不来归附的深深焦虑。最后以“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要虚心待贤,使天下贤士“归心”。

这首诗跌宕悠扬,吞吐隐约,曲折却很充分地表达了曹操复杂的思想情绪。诗中两次引用了《诗经》成句,粗看似觉穷兀,却贴切地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渴莫之情。

《短歌行》突出地反映了曹操浑沉博大的思想感情和形象地抒情达意的娴熟技巧。

短歌行读后感2

《短歌行》是我最喜欢的诗歌之一,除了敬仰曹操慷慨悲凉的气势以外,更为吸引我的是曹操顽强奋进的精神,特别是在加入了现代物流这个团队的现在,听闻公司前辈们从公司创立到现在一路上的事迹,再来读这首诗,感触似乎又多了一层,下面就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阅读心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这首诗歌,通过直抒胸臆和反复回旋的咏唱将曹操苦苦思念人才和完成天下统一大业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面对流逝的时光,诗人常常会有功业未就,时不我待的焦灼感。曹操不是在焦灼中消沉颓唐,而是积极奋进。“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人生几何”,不是说要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忧”的思想贯穿了整首诗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忧的是时光易失。“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的是贤才难得。联系我们公司,在成立之初,困难挫折并没有能阻止前辈们努力奋进的脚步,反而使他们越挫越勇,广纳贤才,一步步走到今天,发展成为几乎遍布全国的成功企业,这种气概堪比奋发之时的枭雄曹操!

诗人不是在焦灼中消沉颓唐,而是积极奋进。这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体现在求贤如渴的态度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辅助。曹操在这里巧用典故,把诗经中用来表达恋爱中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心情的句子,用来比喻对贤士的渴求。借用的巧妙自然,准确生动。“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也引用了诗经中的句子,说明了如果贤士们到“我”这里来,“我”一定会待之如“嘉宾”,表现出了曹操对待贤士的态度,隐含着的仍是积极昂扬的精神。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又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唤:天下贤才,我何时才能得到你们呢?显然这里忧的内涵是“贤才难得”。想想看曹操面对满座贤才,内心应该是怎么样的情绪?自然是满心欢喜,但为什么“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说明虽然曹操已经拥有很多人才,但是因为功业未就,他并不满足于此,想要做一项伟大的事业,必须要拥有更多的人才,这四句不仅表现出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也表现出曹操做出一番大事业的愿望。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可以看出,曹操渴求人才,天下的人才也渴求能识千里马的伯乐,他们也苦苦寻求着自己的`用武之地。这两句其实是曹操发出的呼唤,他呼唤天下贤才赶紧投奔自己,自己将与他们一见如故,倾心交往,以礼相待,人尽其才。虽然这首诗中,无不透露出曹操对人才的渴望,语气恭维,“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两句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多多益善。但是这位心中满是霸气的人,在其诗中也委婉流露出这样的霸气——“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气势是如此的恢弘。

这让我联想到公司对我们这些基层员工的态度,在这里每一个人的才能都能被充分的发挥,领导们的平易近人无不让我为之感动,随即更加坚定了为公司发展无私奉献的决心。

公司广聚英才的深邃眼光,定能像曹操统一大业一样,在中国物流行业开拓出一片绚烂的天地,而同时我也意识到应该好好把握住这易逝的时光发愤图强,力所能及的为公司做贡献!

短歌行读后感3

《短歌行》正象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这首诗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抒发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用四言体写来,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诗的开头情绪稍嫌低沉,但整首诗的基调还是昂扬奋发的,在这点上和《龟虽寿》有点类似。

按诗意划分,每八句一节,共四节。前八句为第一节,诗人对人生的短暂发出感慨和忧愁,并要借酒来浇愁。表面看写个人的感慨和忧愁,仿佛要放浪形骸,及时行乐,其实写一个大政治家祈求建功立业的广阔胸怀。“朝露”之比,形象鲜明,意蕴深刻,富有哲理。总之,第一节的节意可以一个“愁”字来概括。接下来“青青子衿”以下八句为第二节,情味更加深厚缠绵厂。“青青子衿”二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原句,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绕在我的心间。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呢?)诗人用这古诗句,是表达对贤才的渴求。诗句语气婉转,情味深细,表达厂诗人内心深处的活动,这也是他原来颁布的《求贤令》之类的政治文件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接下来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来到我这里,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合作的。总之,诗人引用古诗自然妥贴,宛如己出,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心愿。“明明如月”以下八句为第三节,这八句是对前两节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也就是说,从“明明如月”开始的四句说忧愁,强调和照应第一节;从“越陌度阡”开始的四句说礼遇贤才,强调和照应第二节。如此强调照应,使全诗有低昂抑扬、反复咏叹的效果。“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是说,天上的明月何时才会停止运行呢?比喻意是,我求贤如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天地人共鉴,这颗心是永远不会止息的。最后“月明星媳以下八句为第四节,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最后“周公”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话似也表达诗人心情。

总的说来,这首诗巧用典故和比兴的手法。像曹操的其他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一样,主要是他当时渴求实现政治理想的一种曲折反映。然而这种政治性的东西完全熔铸在抒情艺术当中,以情理景完美统一的方式表现出来了。

短歌行读后感4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的一首《短歌行》道出了多少中国人的诗酒情怀。中国人,在其一生终是离不开酒。欢庆的时刻我们把酒言欢;忧愁的时候我们借酒消愁。在酒里我们酣畅淋漓,在酒里我们诗意纵横。一杯酒喝欢畅,喝忧愁,喝清淡,喝安宁,喝出这人生里的趣味。

一首《短歌行》将曹操苦苦思念人才和完成天下统一大业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当面对时光的流逝,功业未就曹操并没有选择消沉颓废,而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积极奋进。生逢乱世的曹操,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渴望建功立业,体现他求贤若渴的态度。“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曹操懂得成就霸业需要人才辅佐。在诗中他借用恋爱中女子对情人的爱怨和期盼的心情用来比喻自己对贤士的渴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诗人驰骋想象,神思飞扬。举头望月,光华如练,正如诗人心中思念着那些旷世奇才,他们才华横溢,光芒四射,但却遗世独立,可望而不可及。陡然间平添了无限的忧愁,不禁令人神伤。“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诗人回归现实,在空旷的天宇间一轮明月,喳喳叫设问乌鹊向南飞去,绕着树木啼叫,不知哪棵树可以栖息。曹操不断呼唤,呼唤天下贤才的归顺,更进一步的着曹操渴求人才,礼贤下士的心情。

中国的诗与酒总是分不开的。竹林七贤刘伶醉酒写出《酒德颂》;欧阳修自称“醉翁”写下散文名篇《醉翁亭记》;诗仙李白斗酒百篇,自称臣是酒中仙留下多少酒有关的诗歌。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酒对于李白几乎成为了他的信仰,他的满腔情怀借酒兴诗情。“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扑面而来。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生命的渺小脆弱。在波澜壮阔间生命的容颜急速变化。唯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苦短何必望洋兴叹,不如大醉一场来得痛快。李白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全篇大起大落如大河奔流,有气势,有曲折,酣畅淋漓。

在这个世界每个人的信仰都包含着自己的身世和经历。曹操生逢乱世,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渴望建功立业。李白以酒解忧,酒是李白之所以成为李白的理由,没了酒李白会被忧思困顿,他要解脱要飞扬,酒是他的一条出路。

由一首诗为引子感受着中国博大的诗酒情怀。欢庆的时刻我们把酒言欢;忧愁的时候我们借酒消愁。从古至今,酒一路伴着诗,对着酒读着诗,在酒与诗之间感受这人生的百味。酒若是用来消愁,伤心伤身,愁会转的更深;酒若是用来狂喜,就会有很多放诞。不带那么多的功利去饮酒,喝一点不带那么多情绪的酒,我们也不妨用清浅的酒意酝酿新鲜的诗情,给自己多一些诗酒流连的好年华。

带着朦胧酒意去看,中国诗词中的一切意象将化作一杯酒,在酣畅淋漓的酒意下用生命酝酿着万古诗情。当生命成为一首诗,我们的生活将充满诗意。

短歌行读后感5

觥筹交错,满座繁华,一片灯火通明;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仅一人长嗟。只见那人立于高堂,举酒高唱,一首《短歌行》便流传至今。那人是谁?便是那既能征战沙场又善音律诗歌的一代枭雄——曹操。

轻抚诗篇,默读着,总觉得梦回三国,见其振臂高唱。

高唱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听其吟唱,我深切感受到了其对时间的如水东流、一去不还的慨叹,对天下还未一定的焦虑。我也不禁感慨,感慨我自己。我现在学习紧张,内心焦灼。人生岁月有多少?如同朝露,不多留。然而未曾想到,易逝的时光,并未促成曹操的儿女情长,反而激荡起他的英雄之气!

于是,他摆宴席、诉心声,招天下贤士。高唱“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我听着那高昂的曲调,看着他那真诚的目光,感受到其求贤若渴、虚心纳谏、急不可耐的心情。当日事当日毕,人生何其短暂,一天都无法蹉跎。他在推着时间往前走,而我们正相反。誓言立下是为感动自己片刻而用的,自己总会优秀的,我相信大多数人都这样想过或做过。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殊不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被虫蛀蚀了五分之一,而你却停留在原地,一遍又一遍的质问你自己,为什么你自己无法优秀?亲爱的,把心落回现实吧,落回尘埃里吧,花的种子只有在土里才能发芽。所谓诗和远方,不过是要先把眼前的苟且度过。

当然,我们不仅要脚踏大地,也要仰望星空。

孟德高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他希望贤才归附,共同完成统一大业。我惊讶于歌声的壮阔雄浑,我感动于诗人的一腔抱负。如今,“丧”文化流行。网络上,“我们这么努力竟只为成为一个普通人”的话语更是深入许多青少年的心中。我承认,我不是陶渊明,不是黄药师,从不自居一端;我也不是曹孟德,征战沙场。我很有可能就是一名普通人“碌碌无为”下去,但咸鱼要有梦想,在没有腌入味之前也得再蹦一蹦。

生如蝼蚁要立鸿鹄之志。曹操难道不是芸芸众生之一吗?那么,他可立下拯救苍生之志,今天,我们也可以立志呀。你可能会说“时代不同,思想不同”,那今天的我们不也能立一些与时代相符的志向吗?疫情肆虐之时,多少逆行者迎难而上?医生、护士、警察、社区工作人员。这些人不都值得我们敬佩,效仿,学习吗?我们也可以立志成为这样的人,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平凡的职业也可作为人生的追求,平凡当中也可产生诗意。生活不止有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有琴棋书画诗酒花。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生活不会辜负我们。

人,总是在追逐远方中度过一生。至今,我仍会在脑海中浮现那月光之下,举酒属客,立于苍茫大地,高声吟唱着,不停向前走的他。

短歌行读后感6

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者,大有人在。有的是因岁月蹉跎、“不知老之将至”而嗟叹;有的是因富贵荣华未及尽享而叹惋;也有的是因贪生畏死而惆怅。曹操的《短歌行》开头也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慨叹。但我们读过全传,就会感到,作者发此感慨,是正因他感到年事渐高(时年五十四岁),时日见浅,而眼下大业未成,匡扶济世之才又极为难得,是紧迫感、焦灼感使然。

正是正因有这种思想,对于已经“越陌度阡”屈尊任用的,“契阔谈宴”,热诚相待;对那些尚在“绕树三匝”、徘徊不定的贤士,发出“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呼唤,坦露自己求贤若渴的心迹。这首诗使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政治家的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上一篇:关于中学生的消费观的研究性学习报告下一篇:二年级上册语文拍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