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4-07-16

浅析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精选9篇)

篇1:浅析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镇党委***

村级财务管理既是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也是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更是整个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认真做好村级财务管理监督工作,对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我镇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监督进行初步的探讨和思考。

一、农村财务管理现状及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镇村级财务实行村账镇管后,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

断完善,财务公开、村账镇代管等村级财务监督工作进一步完善,为规范村级财务秩序,促进村级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实际管理监督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是相关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村干部素质不高。个别

干部既当家又管钱,村主要领导兼村出纳,既是审批人又是经办人,坐收坐支挪用时有发生。村开支发票不规范,有的甚至打白条,账目移交不及时,有个别村半年甚至一年才到经管站移交一次账目,存在村记账不规范,账目混乱,漏账错账,不结账、不记账等问题。

2、是村财务公开不详细。财务公开内容不详细、不真

实。有些地方村干部在进行财务公开时弄虚作假,避重就轻,只公布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真正群众关心的问题等却被干部故意“忽略”或改头换面后附加在其他一些生产性开支里面进行公开,有的村在进行财务公开时没有明细开支,群众无法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造成一些群众的不满。财务公开时间不及时。财务公开要求每季一次,最多不能超过半年,而许多村往往不能坚持,一年才公布一次,个别村甚至没有公布。

3、是民主理财小组发挥作用不大。部分村民理财小组不是经群众大会或群众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而是经干部指定,个别村甚至没有理财小组成员,村干部直接担任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使民主理财失去本身的意义。部分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文化水平低,财务水平有限,不按规定理财,不认真审查单据,不认真履行职责,对工作不负责任,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责任心差,其监督只是走过程流于形式。

4、是财务制度不健全,缺少良好的监督体系。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村财务管理有一套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包括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开支审批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结算资金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等,但由于部分村干部和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贯彻落实比较困难。干部各自为政,财务人员

或听之任之,或同流合污,造成了财务制度执行不严,有章不循,有规不依的现象。

二、面对村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第一,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将各项制度真正落实到位。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改革地不断深入,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细则,如财务审计制度、集体资金管理制度、民主理财制度、预决算制度等来进行完善补充细化,使财务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更加具体化。在制度的执行上,领导要重视,要带头执行。各级领导要定期听取关于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完善对策,带头执行,率先垂范,检查督促乡村干部严格按章办事,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底。要完善奖惩措施,加重处罚力度,严格做到照章办事。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者必须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第二,加强审计理财监督。建立完善审计制度,切实有效地做好农村财务审计工作。

建立审计制度。要配备专门的审计人员,专职审计人员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政策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要搞好农村财务专项审计,加强对集体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的管理使用的审计,对离任干部进行离任审计,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

第三,坚持民主理财,夯实村级财务管理基础。

由于目前民主理财人员普遍业务水平有限,理财监督往往只停留在账务的表层,直观地查看单据,了解大致收支情况,对一些支出是否合理,难以发现账务中存在的较为复杂的问题。一是要充分发挥民主理财监督作用。要民主推选理财人员,由群众民主推选有一定文化素质和财务知识、敢于说话、对群众负责的党员群众,组成民主理财组;要提高民主理财人员的理财水平,乡镇财经所要定期对理财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理财人员的理财业务水平、监督能力;要大力推进民主议事制度,充分发挥群众管理集体财务的积极性,坚持村党支部审议制度,村集体每年的重大财务活动必须征得村党支部讨论审议。二是坚持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制度。经村党支部审议的有关全局的重大事项,必须由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才能施行。

第四,加强农村财会人员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理财水平。一是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乡镇财经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村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工作指导,不断学习充实新的财务管理知识。二是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素质。广泛开展农村财务人员思想品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感,敢于照章办事。三是坚持奖罚制度。

篇2:浅析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发布日期: 2014-05-11 发布:

[关键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状;问题;对策

一、调查的目的及问卷设计

为了确定农村居民及村干部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了解状况及低保制度的实施状况,笔者于2013年2月对金峡村三社140户农户、4位村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对农户的调查分为两种,即低保户和非低保户。由于金峡村居民人口多且居住密集,考虑到样本的集中代表性,笔者仅对该村的一个社进行了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44份,共收回144份,根据研究需要,对数据进行了筛选,剔除关键数据的农户调查样本9份,剩余有效问卷135份,其中农户的有效问卷为131份,村干部有效问卷4份。

二、对金峡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金峡村属于甘肃省靖远县平堡乡,人口总计4300,享受低保的人有360人,受保比例约为8.37%,关于低保的标准,保障标准划分为四个层次:一类对象的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117元;二类对象的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80元;三类对象的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60元;四类对象的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50元。

在对农户调查的131份调查样本中,112份为非低保户,19份为低保户,低保户占总样本数的14.5%,高于全村低保比例。调查样本中,男性户主为121人,占92.4%,女性户主为10人,占7.6%,男性户主比重远大于女性。从年龄结构上看,户主年龄在40―49岁的户数为80户,占61%。从家庭类型来看,112户非低保户中,核心家庭(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为73户,占65.2%,主干家庭(父母与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为28户,联合家庭(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已婚同辈联合组成的家庭)为11户,占9.8%,在19户低保户中,核心家庭为13户,占68.4%,联合家庭为2户,占10.5%,单身家庭为4户,占21.1%。从家庭人口数来看,在112户非低保户中,家庭人口数在4人以上的为100户,比例为89.3%;在19户低保户中,家庭人口数在4人以上的有12户,比例为63.2%,且多数有老人及高中和高中以上的在读学生,家庭人口数为一人的有4户,占21.1%。从文化程度上看,在112个非低保户总人500人中,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有179人,占35.8%;在19个低保户总人68人中,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有14人,占20.6%,可以看出低保户的文化程度相对偏低。从职业结构上看,金峡村低保户大都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学生群体成为农村低保家庭救助的主要对象,有慢性病、重大疾病的群众或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也占相当一部分。

(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1.低保对象和标准难以准确界定

现阶段金峡村确定低保对象的主要依据是家庭收入,但是由于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存在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稳定等因素,给确定核算家庭收入带来了较大困难,也给农村低保补助标准的确定增加了难度。一是农村居民家庭收入除了农业收入这一主导性收入外,还有外出打工收入、工资收入(如教师),有6.87%的家庭有除上述之外的其他收入(如出租车收入,养老保险,子女给予等)(如图1)。家庭收入来源的多样化,使得入户核算居民家庭收入时面临较大困难。二是农村家庭收入主要以农业收入为主,农作物等实物性收入占了很大比重,在价值转化过程中,扣除农业生产投入等诸多因素,估价存在较大困难,难以货币化。三是农作物的收成有较强季节性,且受环境因素、自然灾害、市场因素等影响较大,使得家庭收入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

2.低保覆盖面窄,未能实现应保尽保的目的

覆盖面窄是当前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实施过程中非常棘手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地方财政能力有限,应保未保的现象比较普遍。根据调查发现,在131个农户中,有95户认为存在应保未保的现象,比例高达72.5%。根据调查粗略估计,该村低保覆盖面至少应该达到15%才能实现“应保尽保”的目标,而该村的实际低保覆盖面为8.37%,且目前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生活困难但与达不到当地救助条件的低保边缘户,难以成为低保对象。在本次调查的112户非低保户中,有14户提出过低保申请,但仍未得到低保,占比为12.5%,有38户认为自己的家庭属于最低收入家庭,占比为33.9%。这一部分贫困家庭最终成为被低保制度排斥的边缘家庭,而实际工作中“低保边缘户”问题也最为棘手。农村低保覆盖面太窄,既对“低保边缘户”造成了一定的社会排斥,又加剧了干群之间、农户之间的矛盾,影响了社会的公平与稳定。

3.农村低保退出机制落实不到位

低保退出机制是农村低保制度公平性的体现,它有利于提高低保资金的有效利用率,促进农村低保制度的健康发展。根据调查发现,农村低保进入机制和资金保障机制发展较快,但农村低保退出机制发展相对缓慢。金峡村出现了进入容易、退出难的问题,福利依赖现象严重。分析调查问卷可知,在19户低保家庭中,有17户仅仅依靠农业收入或出卖体力劳动来维持生计,抵御外在风险的能力很弱,而农村低保制度“含金量”又不断增加,外延不断扩大,低保对象又可享受医疗、危旧房改造、子女教育等各方面的救助。因此,享受低保的困难群体都比较看重低保,不愿意轻易退出。

4.村民对本地低保政策的了解程度低

在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中提到,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情况要进行民主公示。但根据调查发现,农村居民对当地低保政策的了解程度很低,在131个样本中,有78户不清楚低保对象的初审与确定是否进行公示,占比为59.5%,超过样本总数的一半。在问及农户对该村低保政策的了解状况时,有73户表示不了解,有50户表示一知半解,而仅有8户表示了解(如图2所示)。由此可知,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把低保问题上升到民主参与的层面上去看,这使得村委的公示成了一种过场、一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基层工作者进行民主公示的积极性,不利于农村低保的有效实施。

5.低保工作中存在违规违法行为

由于基层力量薄弱,监督机制不健全以及农村低保工作监督具有难度等,导致基层工作的粗放化以及人情保、关系保等违规违法行为的出现。以金峡村为例,在131户调查样本中,有60户认为在低保家庭的评审中人情保、关系保的现象很普遍。在村级评议阶段,村支书和村主任在低保户的确定中起着重要作用,群众对农村低保程序的公平、公正有意见。

三、对有效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核算家庭收入,准确界定低保对象

核定家庭收入是确定低保对象的关键环节,能否科学准确的核算家庭收入,直接影响到农村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际效果。针对家庭收入核算中遇到的困难,可引入家计调查方式对家庭收入进行分类核算。在家庭固定收入方面,可采取逐项计算的方式。第一,对粮食、果木、畜禽等种、养殖收入,在扣除必要的生产成本后,可依据市场价格进行测算;第二,对有固定工作的家庭成员,按实际工资计算;第三,对外出务工人员,按务工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收入。在家庭非固定收入方面,可采取家计调查的方式。这部分收入主要是家庭经营的偶然性收入,打临工获取的报酬或外出务工人员的部分隐形收入,子女提供的抚养(赡养)费,以及亲朋馈赠的收入等。家计调查要求工作人员入户调查,走访邻里,细心观察,并在民主评议的基础上,反复核查,避免漏保、错保现象的发生,维持社会的公平、公正。

(二)逐步扩大覆盖面,适当兼顾对低保边缘户的救助

获得社会救助或最低生活保障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因而应覆盖所有亟需生活救助的贫困群体,体现全民性。目前我国农村低保覆盖面不断扩大,但从总体上来看其“应保尽保”目标还远未达到。完善农村低保制度要逐步扩大低保覆盖面,以确保所有符合救助条件的贫困农民均能获得低保救助,使其分享到社会改革发展的成果。而且,随着低保制度的不断完善,要适当考虑对低保边缘户的救助,以防止低保边缘户的生活与低保对象出现明显反差,造成社会不公平。在适当的情况下,农村低保制度可将低保边缘户纳入其中通盘考虑。

(三)加强低保动态管理,逐步完善退出机制

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必须从完善低保户收入监控体系,建立低保档案信息系统入手,并依据低保人员致贫原因进行分类管理。管理人员必须在定期审核的基础上,根据档案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对低保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入户调查,对困难程度缓解,达到低保线上的人员促使其及时退出,对收入发生变动但仍在低保线下的,应根据实际情况或增或减,切实做到补差标准有升有降,享受人员有进有退。

低保退出机制应当提供相应的脱贫辅助措施,保证低保对象在退出后能维持正常的基本活动。第一,帮助低保人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生产经营,加大对农村低保对象进行专项农业技术推广,引导其科技致富。第二,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内容的职业技能培训,使低保人员能掌握一技之长,提高他们在社会上自谋职业、自我生存发展的能力。第三,加大文化扶贫力度,培育农民文化自觉的意识,转变思想观念,让他们树立感恩思想,培育他们乐观向上、自立自强的精神。

(四)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思想教育

基层工作人员有义务向基层民众宣传低保政策,让广大民众了解低保政策,保证困难群众从该政策中获益。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媒体、街头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农村低保制度的政策规定。让困难群众了解低保申请条件和审批程序,发挥群众和社会的监督作用,督促农村低保工作公开、透明、规范操作,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村贫困居民的基本权益。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总结和宣传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到社会救助中来,使农村低保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下健康有序地发展。

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可以提高政策的合法性,但一些农民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不能有效地参与到低保的建设与管理中来。因而,对农民进行教育与培训,如在村委会定期开办讲座,向村民介绍与他们利益相关的政策措施等,增强农民的权利意识,让农民参与到低保政策的执行中来,提高政策在村民中的可接受性,保证低保的顺利实施。

(五)设置独立的基层低保工作岗位,实现工作人员专业化

低保工作要获得实质性进展和长足进步,离不开一支专业化的基层工作队伍。加强基层低保

篇3:浅析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关键词:农村,金融市场,问题,对策

一、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信贷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供求不平衡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 农村产业机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种植业以及养殖业发展迅速, 农户需要更多的资金来购买新技术、设备等。由于教育、医疗以及人情世事等方面的资金需要也相应增大, 所以农户对资金具有较大的需求。而银行并没有根据农户的实际需求增加信贷数额, 也没有做出创新的举措, 根本不能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表现: (1) 农村营业网点没有增多, 反而减少。由于银行属于自负亏盈的企业, 为了维持自身的发展取消了不少营业网点, 也合并了不少营业网点, 这就给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阻碍; (2) 农村资金外流量比较大。由于农村产业容易受到自然原因、市场规律以及其他原因的影响, 所以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很多银行为了避免承担较大的风险, 减少信贷数额, 多以吸收存款为主, 无法满足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要求; (3) 农村营业网点缺乏创新性。营业网点开发的贷款种类有限, 而农村需要更多样化的贷款类型, 无法适应农户的发展需求;贷款的手续比较繁琐, 工作效率不高;制定的抵押和担保制度, 不利于农户顺利贷款。

(二) 运行效率不高, 存在安全风险

农村金融市场运作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具体如下: (1) 根据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需求, 金融机构不断扩大服务范围, 这就增加了金融机构信贷的监管难度, 发放信贷的成本也相应增加, 收回贷款的难度也随之提高。与此同时, 农户由于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较弱, 还贷能力较弱, 给农村金融市场带来了安全隐患, 不少金融机构采用惜贷的方法避免金融风险, 从而降低了金融机构的工作效率; (2) 农村部分金融机构依然使用单一的单品结构, 以经营存款、汇款以及贷款等比较传统的业务为主, 没有使用一些创新性较强的金融电子化产品或金融工具, 如POS机、ATM等现代电子基础设施, 农村企业和农户无法使用快捷的金融设备。 (3) 金融机构业务人员的素质比较低, 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的工作效率。不少信贷工作人员由于信贷风险比较高、收益较低、工作量大以及农户偿还贷款能力较低等因素, 不能将信贷业务的宣传工作认真落实到位, 也不能积极主动地办理贷款发放的业务, 从而致使工作效率较低。

二、解决农村金融市场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 加强政府的监督和指导

农村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发展农村经济。然而农村金融机构考虑到投资农业收益较低, 并且收回成本的时间较长、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所以将服务对象选定在一些发展较好的行业, 从而减少了农村信贷数额的比例。对此, 因此, 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鼓励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扩大农村金融规模、提高农村金融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另外, 政府还要不断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督力度, 确保金融机构能够将信贷工作认真落实到位, 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还需加大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力度, 使其能够明确发放贷款的原则和目的, 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金融机构的工作制度, 使农村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适应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需求。

(二) 不断创新农村金融体制

由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能力较低, 致使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因此, 为了实现农村金融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更好地满足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要求, 我们需要加快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 形成一种体系完备、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农村金融机构运作模式。这一模式的建立需要创新农村金融体制, 努力建立更为完善的农村金融体制, 确保能够使资金回流通畅顺利, 研发出创新型的金融产品, 增加金融产品的多样性, 使供需能够实现平衡, 提高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从而实现及时有效解决农村金融市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 为我国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三) 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市场环境

金融机构在制定投入决策时对一个地区的信用程度比较看重, 如果该地区信用程度较高, 那么金融机构便会加大信贷投资力度, 发放较多的贷款, 从而促使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反之, 该地区信用程度较低, 金融机构将会降低信贷投资力度, 减少发放贷款的数量, 会对该地区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 要加大农村信用建设力度, 在农村地区倡导信用观念, 可通过开展相应的信用评比活动, 对于那些信用程度较高的农户给予相应的奖励, 而对于那些信用程度较低, 要给予相应的惩罚, 对其不诚信行为曝光, 采取强硬措施收回贷款, 不再对其发放贷款等。总之, 需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农村诚信体系, 培养农户的诚信意识, 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市场环境, 从而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匡爱民, 肖生华.简论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金融与经济.2007 (02)

篇4:浅析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关键词:农村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问题 对策

语文,作为小学教学中重要的课程之一,应该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课堂是教学实施的重要阵地,因此语文教学的好坏,与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直接的关系。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它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笔者分析了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且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从而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教育已经受到了广大的关注,且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取得的效果却不理想。目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仍然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流匮乏,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有助于养成懒惰的学习习惯。课堂上,教师往往是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且往往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教学,这样不仅不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重难点不突出,教学目标不明确。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会将所有知识都罗列出来,想让学生将知识点都能够掌握了,但是往往出出现“重难点不突出,教学目标不明确”的现象。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述清楚所有知识,且使学生能够掌握了,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压力会增大,从某种程度来讲,可能会是学生产生恐惧心理,逃避语文知识的学习。

3.训练方式不恰当,限制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采用“题海战术”训练学生的能力,大量的习题使学生形成了单调死板的机械式做题的学习方式,缺乏创新性的思考。然而,语文教学与其他不同的是,语文需要更多感悟和模仿,而不是做题的训练方式,这样的方式往往会限制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

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改指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起到引导和指导作用,因此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农村小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厚,因此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2.创新完善教学方式。要想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能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作为一名农村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因素,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创新完善教学方式,慢慢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式,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科学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教育的各个领域。虽然农村学校的设施不是太好,但是多媒体辅助教育工具已经被运用起来了,因此作为一线的农村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更多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从而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快地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多媒体是多种电化教具的组合。每一种教具都有不同的特性,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也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在教学中如果盲目利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将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把多媒体优化组合,动静结合,视听相兼,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各种媒体深刻地表现力和完好的重现力。

4.走出课堂,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语文的相关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多与大自然和社会接触。另外,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与课本相关的实践活动,给予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使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感受生活的真,从而更好的理解文本。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确保学生能够有所收获,避免学生快乐了,但是却没有收获到知识的现象出现。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学习深奥的知识做铺垫。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提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完成“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学习方式,慢慢形成具有特色的学习方式,促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罗劲梅.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J].剑南文学,2013,(02).

[2]刘梅梅,冯莹.从师生互动看“三维”教学目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03).

篇5:浅析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农村公路运输管理重视程度不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较弱。农村公路多数都是由县、乡级政府组织的,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完成修建任务。但其公路运输管理与城市相比,农村公路运输管理相对滞后,认识程度不够,且整体水平不高。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不高,对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掌握的不是很好,业务水平偏低,公路运输管理开展的.不是很好。

(2)农村公路运输管理监管力度不够,与城市相比,公路运输管理队伍素质偏低,对违规驾驶员及超载的现象不能够有效的预防,农村道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农用三轮车、摩托车、农用作业车(如收割机、犁地机等)特别多,司机的驾驶技术参差不齐,有的不是很熟练,甚至有的无证驾驶,存在着巨大隐患,公路运输管理人员存在“人情”管理现象,对违规车辆不能有效遏制、处罚,对于道路摆摊设点,招商赶集,一些单位和农户占道堆放木材、稻草、打粮、等不能有效制止。对于公路上行驶的老旧车辆严重超载、载人情况发现的不及时、处罚力度不够,致公路交通险象环生,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

(3)农村公路交通设施不够完善,交通标志、标识不够完整,由于农村公路特殊的地理环境,山路陡峭崎岖偏远,山高弯多,公路建成后交通设施、设备未及时跟上,或完成的不好,交通标志、标识未在全路段安装,损毁的未及时维护(更换修理),致使司机对道路判断不明,且极易发生危险。

篇6: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我国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而存在障碍、缺陷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刻不容缓,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层面寻找对策,共同关注和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不把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解决好,整个社会都将为农村下一代教育的缺失付出代价。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存在问题 教育对策

近年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迅速,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离开农村,走入城市。在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缺乏直接的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在学习、生活、心理及人格的发展上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客观地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恰当的教育对策,对于引导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格发展不健全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有的半个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甚至一年才回家一次,和孩子见不上面说不上话。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位,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同时,作为监护人的祖父母由于生活年代的不同,他们与孩子的代沟较大,更是无法沟通。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在想什么?他们往往以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来要求和教育孙辈们。这种做法不仅不能解决问题更使得双方冲突不断,孩子的抑郁愈加难以排遣。其结果使这些留守儿童要么愈加沉默寡言要么愈加叛逆。

(二)学习观念偏差,无学习兴趣

由于家庭监管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疏忽,部分留守儿童存在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对学习没有兴趣。这源于他们看到身边许多没有知识文化的人同样可以挣钱寄回家,便简单的认为漫长的读书生涯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就会让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辍学打工挣钱的念头。而另一部分孩子则抱有“金钱至上”的错误观念。他们将家庭的缺失和自己生活的不如意完全归结于社会和金钱,认为金钱万能,金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金钱可以买到幸福。如我们班xxx同学,五年级第二学期从厌学到最后跟随村里青年离家外出打工,年仅12岁,给餐馆端盘子。讯问她为啥不上学时,她说“上学没兴趣,还是挣钱好”。这些错误的思想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产生了极大地消极作用。它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状况,更是影响孩子的人生发展轨迹。

(三)心理问题骤增

留守儿童由于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和父母相处交流的机会,很少有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接触较少或不愿意接触。“他们常常表现出情感冷漠、行为孤僻、悲观消极、不善于表达等自闭倾向,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有的自卑懦弱、多疑敏感,有的性格怪异、暴躁叛逆,有的忧郁焦虑、自暴自弃等。长此以往,这些儿童很难树立正常的自我价值观。”在我们班上,xxx同学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父母离异多年很少回家,这个孩子不爱说话,也不与别的同学来往,下课总是独来独去。在家里洗衣做饭、收拾家务手勤脚快。学习踏踏实实从不马虎,成绩很优秀,在一次作文《我想对你说》中这样写道“我是一个没人要的孩子,自打我生下来之后,就不知道妈妈长着啥样,爸爸很久也没有见面,我想问问你们,为什么要生我又不要我。你们知道我的心里是多么的难受,别的孩子有父母陪伴着写作业,聊天,看电视,而我只能独自去做;饿了,冷了,病了都是爷爷和奶奶照看,受了委屈不能说,得了奖状没有鼓励,不敢和人说话,怕别人嘲笑我没人要,爸爸、妈妈,女儿有好多话要对你说„„”

(四)安全隐患较多

农村中小学生大部分是住宿在家而非住宿在校。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跟随祖父母或者其他亲戚生活,很多的生活细节被监护人忽视。比如饮食不能暴吃暴走,不喝生水,不吃不干净食品,不吃“三无”食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漱、勤换衣等。很多留守儿童年纪较小,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这使得他们受到细菌和疾病的威胁比较大。由于没有住校,孩子需要每天往返学校2次,途中的安全隐患也是

一大问题。有的要穿越行车马路,有的要过河上山,有的要走很长一段路,都存在安全隐患。比如在夏天,很多小孩私自结伴到池塘和小河游泳,由于处在上学放学途中,监护人和学校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同时,留守儿童还是不法分子侵害的主要目标,特别是留守女童受到侵害的风险更大。

(五)道德意识淡薄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在情感上得不到足够的关心,在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上也难以得到父母的引导和帮助,缺乏道德养成教育和纪律约束,容易偏离主流的道德价值观。“一些留守儿童出现了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偏差,养成了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好逸恶劳、乱花钱、摆阔气等陋习,还有的甚至染上吸烟、酗酒、打架、斗殴等不良嗜好,违法违纪现象较多,有些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在学校里,部分留守儿童经常会做出一些打架斗殴,喝酒抽烟的事件;做错事相互包庇,讲“哥们义气”;用钱或东西收买同学写作业或考试作弊等道德问题,学生对事物的是非对错没有正确判断,把社会不良的陋习认为是追求的方向,缺乏道德意识,对学生的成长非常的不利。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和结果,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带来的问题,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既有学校教育的因素,也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因素;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研究。

(一)家庭因素

第一,家长观念的偏差也是影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因素。一些家长认为让孩子读书,还不如早打工、早赚钱,这种观念无形中降低了对孩子学习的要求,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学习进步。部分外出父母因无法长期照顾陪伴孩子,于是更多采取物质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孩子零花钱的数量增多。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儿童,生理心理都还很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现象的影响,手里过多的零花钱往往进一步助长了他们的不良习气。这种监护权的缺失和畸形补偿,对孩子的人格发展、道德发展和个体社会化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第二,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③

(二)学校因素

目前,在很多农村地区,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设施较为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合格师资紧缺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农村中小学除了讲授文化课的智育教师之外,思想品德教育、美术、音乐、英语、体育等方面的教师比较缺乏,基本没有专门的指导教师,不能为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提供更悉心的关怀和照顾。同时,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没法向家庭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学校教育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问题儿童”难以管理,有的学校在教育无效时干脆放任不管,一推了之。再之,农村教师待遇偏低,目前尚没有通讯费补贴,客观上限制了教师联系家长的主动性。有的调皮的孩子利用这个空当,在学校里欺骗教师,在家中又蒙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这种缺少特殊性、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教育及其健康成长。同时,还有受经济状况、教育观念及教师资源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农村学校片面强调升学率而忽视对学生的安全健康、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有的学校根本没有条件建立心理机构,使留守儿童缺乏倾诉的渠道,更加孤立无助。

(三)社会因素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网络游戏、色情影像、黑社会势力等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形

成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当成白的,把对的当成错的,进而使他们在自己心理发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题。比如,抽烟酗酒好爽,奇装异服好酷,哥们义气拔刀相助是英雄,谈情说爱老婆老公成必须品,等等一切,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身上都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隐患。

社会因素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歧视农民工子弟。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弟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权益。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教育对策

儿童是祖国的希望,而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更是值得关注的对象,他们自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会给农村的教育及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这一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结合以上农村留守儿童在各方面存在的几点问题及自己在留守儿童区工作的体会,就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生命只有一次,安全应排第一。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安全没能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使得他们的身心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伤害,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认为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孩子年龄小,见识少,缺乏安全意识,这就要靠学校和家长来引导教育。虽然孩子的父母打工在外,但也应该抽空给孩子讲解一些安全方面的知识,对周边发生的一些安全事故做出分析。学校也要通过班会课、思想品德课以及各种活动对孩子加以引导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安全意识。如:不随便和陌生人说话;远离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等。

第二,消除安全隐患。在农村,孩子们的身边往往都潜伏着很多安全隐患。如:用电、取暖、游戏等方面。所以,学校、家长以及委托监护人应该定时检查电路,以免发生意外;在冬季生火取暖时应该做好防范措施,预防火灾;学校还应该定期检查各种活动设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彻底排除,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三,教会孩子懂得正当防卫。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不能经常陪在他们身边,在遇到危险时他们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往往成为被侵害的对象,这就要求家长、学校及其委托监护人要教会孩子懂得正当防卫,保护自身安全。

(二)加强沟通交流,培养健康心理

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学会交流是每个人都应该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留守在农村的这些孩子和父母交流的机会少,缺乏关爱,使得他们在性格方面都有着内向、孤僻、忧郁等不同程度的缺陷。弥补这些缺陷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便是沟通交流。具体措施表现为:

第一,父母及委托监护人应该想方设法多和孩子交流。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虽然由于生活所迫不能留在孩子的身边,但可以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多给孩子鼓励和安慰,多听听他们的心声,使孩子能时刻感觉到其实父母就在他们身边。此外,委托监护人也应该运用合理的方式和方法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第二,留守儿童身边的同学和伙伴也应该主动和这些孩子交流,使他们消除自卑心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活。

第三,老师应对留守儿童多一份细心、一份耐心、一份爱心。要细心的观察潜伏在他们身上的一些心理问题,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并给他们足够的关爱,消除其心理障碍,让他们信心百倍得和其他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三)注重学校教育,提高学业成绩

儿童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他们思想和行为的形成最容易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那么,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应当怎样担负起这一重要的历史使命,促进这些留守儿童健康的成长呢?

第一,多和孩子的父母及其委托监护人联系交流,共同教育好孩子。(1)要建立留守儿童花名册,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住址、委托监护人情况及联系电话、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点及联系方式等,主动和其监护人取得联系。(2)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反馈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操行情况,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教育方式、方法培训,培养其育人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隔代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

第二,要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留守儿童因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一方面表现为自私、任性、缺乏爱心、合作意识差、行为习惯差;另一方

④面又渴望关爱,渴望同情,渴望得到重视。”因此学校要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6

开展各项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及义务劳动,使他们初步形成自我教育意识,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使这些孩子们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三,加强品德教育,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全人格。学校要和家庭密切配合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尊、自律、自理、自立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激发留守儿童的兴趣,增强其自信心,使他们对自己、对父母、对学习有一个新的积极的认识。

第四,加大法制教育力度,避免不良行为产生。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自己先要做到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学校还要通过观看法制宣传片等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法制观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第五,学校要特别关注有性格缺陷的留守儿童。由于受家庭环境和隔代教育的影响,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一些性格缺陷:如自卑、孤僻、怯懦、粗暴等等,对于这些孩子,教师应该对多给他们关爱,多和他们交流,多给他们微笑的鼓励,以此试着去帮助他们打开心结,让他们学会接受自己,接受群体,接受别人的关爱。

(四)调动社会力量,促成生活保障

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儿童,他们各方面尚未成熟,最容易受周边环境因素所左右。而留守儿童较之普通儿童来看,由于生活环境中约束因素、沟通与指导因素的缺失,被周围不良环境影响的可能性会更高。为此,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倡导社会各界人士都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为他们伸出援助之手,送上一份关爱,献上一丝温暖,使这些家境贫寒的留守儿童能够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家庭的呵护下健康、茁壮的成长。

总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在全国总人数中占很大的比例,农民工及其子女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的群体,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是当前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因此,当前必须完善相应的法律和制度,加大教育力度,广泛宣传,呼吁社会各界引起重视,为千千万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创造有利的条件。当然,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但我坚信,在温暖阳光的沐浴下,在甘甜雨露的滋润下,这些祖国的花朵们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开的更鲜、更艳!

【参考文献】

[1]刘芝艳、马江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甘肃农业》2006年第2期。

[2]高慧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综述》,《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第4期。

[3]李加油:《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实践与探索》,《教书育人》2011年第7期。

[4]陆秀科:《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学理论》2011年第12期。[5]王敬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与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第4期。

[6]张小静:《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魅力中国》2010年1期。

篇7:浅析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关键词】农村英语教学;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给农村英语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加快了农村英语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不难发现,由于城乡差距问题,农村英语教育的发展被制约了。作为长期工作在农村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笔者就自己的一些切身体验,谈一谈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家长重视不够,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农村孩子的家长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在农村由于经济条件落后,很多家长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不在孩子的身边,无法和孩子就学习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无法给孩子在学习方面给与正确的引导。使得孩子在学习方面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法全力以赴。再加上英语是一门外语,没有语言学习的环境,更加是雪上加霜,越发无法收拾。

2.教师自身的素质参差不齐,教学观念陈旧

在各类教育资源中,教师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由于城乡差距,使得乡村学校很难留住人才,那些教学水平高的老师很快就会被县城的学校以各种名目挖走,本人所在的学校就是这种现状,学校严重缺乏英语教学的中间力量。新教师经验不足,老教师教学死板,都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同时,由于农村的闭塞,广大的农村英语教师不能接触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农村现有的教师普遍业务水平不高使得农村教学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

3.教学设施陈旧,方法老化

尽管政府一直在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农村的教育设施也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相对于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缺乏一些英语教学所必备的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例如:收录机,投影仪,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等,这些设备的缺乏也制约了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对英语课的兴趣。上课靠一直粉笔和一本书,这种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教学刻板,无法和青少年的年龄特点相符,教学效果差。4.学生基础差,无法适应新教材

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素养综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全省统一使用一种教材,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城里的学校从小学一年级甚至于幼儿园,学生们就开始学习英语,有一定的基础,无论是哪一种教材,他们学起来都会得心应手,而在农村,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有的学校连最基本的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都无法保证,学生普遍基础差,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加之新教材难度大,要求高,英语高考难度加大和分值下降,有些学生甚至放弃了英语学习,把精力投入到其他门科目的学习上去。

面对农村学校英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想出一些对策去解决这些问题:

二、应对策略

1.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教学投入,改善教学设施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英语教学创造相应的条件。多关注农村教育的发展,改善农村普通高中的教学设施和教学坏境,为农村学校配备必要的教学资料,以保证课程改革全面实施。随着科技发展,网络资源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学校可以加快网络站点和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让每个教师都能利用到网络资源,并能够从中获益。2.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养

英语教师自身一定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平,要有与时俱进的理念,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可以利用寒暑假利用网络进行对教师的培训,也可以聘请外校的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来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同时学校也要鼓励教师参加一些高等院校的函授或研究生课程班,加大小本课程和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素质。不仅要加强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训,还要向他们传授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法。

3.不断实践,深化课程改革

首先学校要对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从内容到本质的剖析,教学内容整齐划一,不符合本校学生的水平;教学方法单一,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沉闷,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一些整合,实现对教材的二次开发。二次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依照课程标准,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的删减,调整和加工。从而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和学生学习的需求。农村英语教师可以在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以适应学生的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8:浅析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村级财务管理既是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 也是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更是整个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解决不好, 不仅会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 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而且会损害党群干群关系, 还会引起社会矛盾, 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 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财务管理混乱

农村财务管理有完整可操作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包括财务收支预算制度、开支审批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以及民主理财制度等。但在实际工作中, 部分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 对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财务管理制度不落实, 不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 自搞一套。加之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在处理会计业务时看村干部脸色和意愿行事, 导致会计核算不规范, 信息失真, 造成了财务制度执行不严, 有章不循, 有规不依的现象。

2.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队伍不稳定, 人员素质较低

农村财务人员的选聘, 应由乡镇考察审核, 直接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农村财务人员, 都是村支书、村主任聘用自己“信得过”的人, 有些地方村班子换届, 会计出纳也换届, 出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 导致财务人员工作不能坚持原则, 不能对农村财务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农村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明显不相称, 缺少真正懂财务管理的专业人员, 账务处理不及时, 程序手续不清楚, 甚至不知道如何按程序办理。另外, 由于会计人员年龄老化, 学历偏低, 致使一些业务生疏的财会人员无证上岗。

3. 村集体财务公开内容不详实

有些村干部在进行财务公开时弄虚作假、避重就轻, 只公布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 真正为群众关心的问题却被干部故意“忽略”或改头换面后在其他生产性开支里进行公开;有的财务公开时没有明细开支, 群众无法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财务公开时间不及时, 造成一些群众的不满。

4. 农村财务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 监督乏力

由于农村涉及面广, 情况复杂, 主管部门的审计监督只能是阶段性的监督要靠民主理财和群众监督。—些村要么不建民主理财小组, 要么形同虚设, 起不到民主监督的作用, 使民主理财失去本身的意义。再加上民主理财人员不具备必要的业务知识, 不按规定理财, 不认真审查单据, 不能履行职能, 其监督只是走过程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相应的财务监督作用。导致部分村的财务由少数干部说了算。缺少了群众监督, 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

二解决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 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 将各项制度真正落实到位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不断深入, 应制订出台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细则, 如财务审计制度、集体资金管理制度、民主理财制度、预决算制度等来进行完善补充细化, 使财务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更加具体化。检查督促乡村干部严格按章办事, 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底。完善奖惩措施, 加重处罚力度, 严格做到照章办事。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者必须严肃处理, 决不姑息迁就。

2. 加强农村财会人员队伍建设, 切实提高理财水平

一是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选用财会人员, 执证上岗, 严把用人关, 将一些年富力强、爱岗敬业、业务精通的社会人员选拔到会计岗位上来, 保持财会人员队伍的稳定;二是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村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工作指导, 不断学习充实新的财务管理知识;三是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素质。广泛开展农村财务人员思想品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 使他们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感, 敢于照章办事。四是坚持奖罚制度。加强农村财会人员队伍建设, 切实提高理财水平。

3. 全面推行村级财务公开, 完善群众监督机制

将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及有关账目定期如实地向全体村民公布, 加强群众对农村财务的监督, 交给群众一本明白账。财务公开应当及时, 确保数据、资料真实、完整、准确。对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 要专项公开。年终公布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专项资金筹集和分配等情况。公开方式以公开栏为主。公布的内容要完整, 做到摘要明白, 用工清楚, 往来项目明细, 切忌隐瞒收入与支出, 使群众对每项收支都明白, 便于群众监督。

4. 完善农村财务监督管理体系, 加强民主理财监督

农村财务管理部门对各项支出单据监督只能依据合理性、合法性来进行审计, 对支出单据的真实性进行判断。村民主理财小组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首先, 民主推选理财人员, 推选有一定文化素质和财务知识, 敢于说话, 对群众负责的党员、群众, 组成民主理财组, 建立理财人员登记簿, 保持相对稳定。其次, 要提高民主理财人员的理财水平。要定期对理财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提高理财人员的理财业务水平、监督能力。最后, 及时登记处理理财意见。民主理财时, 理财组要及时对违规违纪情况进行登记, 并拿出处理意见。

篇9:浅析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关键词 农村信息化;农副产品;三网融合;湖北省黄冈市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7--02

随着2011年,国家农业部发布的《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对未来5 a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宏伟蓝图。同时,也为全国各地开展好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1]。最近3 a,国家农业部又提出要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三网融合信息化的快速服务通道,加强建设基层涉农信息服务机构,示范乡、村的建设,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管理、经营和流通等方面的立体信息化服务水平,这对我国提升农村信息化服务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2]。

1 黄冈市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情况

从2011年开始,黄冈市科技部门着手全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以来,按照城乡网络体系的构架,基本实现了“市-县-乡(镇)-村”信息资源互联互通。

1.1 提高了农民致富能力

黄冈市内各职能部门利用网络传播农业先进技术和致富信息。各地电视台分别开设了农业科技等栏目,指导农业生产。市电信公司开通了农技“110”热线,帮助群众解难释疑。市科技局每年组织专家开展科技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英山、麻城等县市的农户已经开始从事网上经营活动,并且小有成绩,还需积极引导[3]。

1.2 积极拓宽农副品销售渠道

英山茶叶、罗田板栗、麻城无公害蔬菜、蕲春药材等通过网上发布,各地客商纷纷来预约定购。仅2013年,县域药材种植协会通过网上信息平台销售各类药材原料已达20余万kg,销售额达到了760余万元;无公害蔬菜网上销售也将近400余万元,农户年均增收1 000~2 300元;例如,罗田板栗信息在信息平台上发布后,长江珠三角客户纷纷赶到该县签订购买合同,农户产品卖出去了,农民的收入增长,幸福指数也随之提高。

1.3 打造农村信息化平台

黄冈市是国务院第2批批准建设三网融合的试点地区之一,该市自2012年起就已经积极开展三网融合相关的配套工作,通过建设三网融合,促进了县域城乡结合紧密度,缩小了城市与农村之间信息鸿沟,加强了信息传播速度。黄冈市广电局出资新建相关配套的软硬件平台、移动通讯公司提供网络接入的“智慧黄州-农村信息化平台”项目顺利实施,率先在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的陈策楼、范家岗、王家店、雨山寺等4个行政村进行了试点。该信息平台设有地方资讯、远程教育、平安视频、阳光政务、政策宣传、科教天地、便民服务和民意征询等栏目,其中“阳光政务”可以让农户及时了解村里党务、村务、财务信息,农户参与民主管理,行使公民监督权力;“平安视频”里对村镇级主干道路和关键交汇区域布设摄像头可以进行全天候监控视频录像,更好的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远程教育”则为广大群众参与新技术培训搭建了快速提升通道。

2 加快发展黄冈市农村信息化的意义

加快发展黄冈市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将对黄冈市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当前,信息产业已成为国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建好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可以使广大农户更快更准的掌握各种信息资源,这些信息有利于帮助农户对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例如:黄冈市罗田县的板栗非常出名,由于该县所处地理位置相对较偏僻,再加上信息的不对称,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调配,收入与产出形成不了正比。此外,产品本身特点不易久留,使很多农户有时候不得不贱价卖出去;同时,农副产品的二次开发还远远不够。怎么样将这些相关的产业做强、做大,从根本上使它们的附加值更大化,农村信息化建设本质就是应当让农户在应用服务中增加其生产、经营效率,信息化的建设来源于实际,应注重实用为本,能真正做到为农户服务。

通过建立区域农产品推广发布信息中心,为农户搭建起集农产品展示、营销平台、生产加工、合作经营和推广应用统一应用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化技术整合,让农户直接参与到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与管理中来,应用信息化技术搭建的交流平台让农户与外界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便捷。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经营的效率。建设好信息化网站应用平台将带给农民很多方便和好处,在建设过程中,还要扩大农村信息化的覆盖范围,让更多农户应用、受益,这些举措将对本地新农村的建设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3 当前黄冈市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本地区域基础条件差异较大

黄冈市内10个县市区,山地面积广,县城中心镇和城郊乡镇、偏远乡镇之间的条件差距较大,导致基础设施条件差异较大。

3.2 现有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还是较低

农村家庭电脑普及率还远远达不到信息入户要求。同时,覆盖面也很有限,多数还没有接入宽带,没有发挥电脑传递信息的作用。

3.3 农村信息化人才缺乏

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也相对较差,专业人才匮乏,培养农村信息员的问题亟待解决。

3.4 信息资源缺乏横向联合

目前,黄冈市涉农信息网络系统之间还不能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信息的时效性很难准确把握。

3.5 信息化配套资金投入不足

随着各县市广播电视村村通、电信村村通工程的顺利实施,平原地带相关的村镇已经基本上普及了有线电视、电话,但山区、林地相对较多的村镇仍靠无线电视,有线电视、网络接入目前还很难以实现。

4 对策展望

结合黄冈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设好黄冈市农业信息化首先要以强化提供服务区域信息能力为核心,以建设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为切入点,整合资源,完善各级网络,积极建设无线基站,为偏远山区提供无线信息服务;同时,要提升农业领域生产经营管理、创新技术服务和农产品交易等多环节多层面的立体信息化水平服务水平。

4.1 着手推进黄冈市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按目标任务稳步发展

结合本地本区域的实际情况,把农村信息化的建设放在全市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大环境中通盘考虑,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目标任务。

4.2 成立市县镇村新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加强涉及农业相关信息化的工作管理,提高农业部门信息基础设施科技含量,开放农业政务管理数据库,实现农业信息网络化处理,提升政府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

4.3 制定农业信息化统一标准,建设黄冈市新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系统

政府部门要联合制定出农业信息化示范乡(镇)、示范村的统一标准,把农业信息化放在全市信息工作和城乡建设的统筹发展中合理安排工作进程。

4.4 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投入

首先,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农户方便使用信息化提供必备条件。其次,需加大农村信息化平台的研发投入工作,为农户使用信息化平台开发必要的资源。最后,要加大对农户进行信息化的培训工作,为农户有效使用信息化平台提供保障。

4.5 整合农业信息资源

从市级政府层面上,落实目标任务主体负责单位,按照总体建设目标要求,建设好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

4.6 完善好农村信息支撑基础

健全各级农业信息来源的真实性、时效性,加强信息服务队伍建设,将信息化服务网络深入到村镇、企业、农户和农副产品市场。

4.7 建立农村信息化服务长效机制

从农村信息化基础项目建设、业务培训、平台维护等方面入手,结合市场实际需求,多元立体投入,突出应用重点,形成集聚合力,打造农村信息化发展品牌,建立起农村信息化服务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余航.新农村背景下河南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14).

[2]鲍宏礼.湖北省黄冈市龙感湖区农村小循环经济发展的机制与对策[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1).

[3]刘汉成.程水源.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3(4).

上一篇:财务报表编制流程图下一篇:任期考核个人述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