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VB6程序设计》课教学设计的探讨

2024-08-02

高职《VB6程序设计》课教学设计的探讨(共7篇)

篇1:高职《VB6程序设计》课教学设计的探讨

高职《VB6程序设计》课教学设计的探讨(一)作者:孟德欣黄伟文王先花 摘要:《VB6程序设计》是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阐述了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注重培养职业能力,教学内容要实行一体化设计,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主体,有围绕知识应用的训练过程。关键词:高职;教学设计;职业能力;一体化设计

《VB6程序设计》作为一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因其语法简单、功能强大且容易上手,目前已成为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应用性较强的一门必修课。笔者仅以《VB6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为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学目标要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高职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要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如何衡量知识的必需、够用呢?什么知识是必需的?掌握多少知识才够用呢?这个标准往往较难确定。如果按照学生的专业方向和职业面向,依据学生将来职业活动中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设计教学目标,就有了衡量的标准。这样教学目标就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而是以能力为中心。教学目标要以职业能力为中心进行设计、设计围绕知识应用的训练内容。高职教育的课程设计就是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注重对能力的培养。

按照以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VB6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被确定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VB6的编程方法和技巧,设计一些数据库应用、网络应用以及多媒体应用程序等,具备初步上岗的职业能力。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能够完成一些应用程序的设计开发任务。

课程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以职业能力目标为中心,当然也不是说知识就不重要。其实,知识完全贯穿于能力训练过程中,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学内容要实行一体化设计

传统的《VB6程序设计》教学模式,就是将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开进行教学,在讲解完一个单元内容后,布置一些内容相关的实例作为练习,学生在实践课练习时经常忘记了所学知识,效果不是很好。还有就是在整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结束后,再做一个综合性的课程设计,学生往往忘记了以前所学知识,教师经常需要从头再讲一遍,效率很低。为此,我们提出了教学内容要实行一体化进行设计。

所谓一体化设计,就是指理论和实践、知识和能力、应知和应会、讲解和训练等在课程教学中密不可分。在课堂教学中,首先以实例引入,提出任务,讲解任务,然后由学生总结操作步骤,教师进行点评,从所使用的知识扩展到系统的知识。接着进行能力训练,可以有多个训练项目,总结出每个训练项目的职业能力、涉及的知识和应用技巧。从第一节课就让学生知道这门课程的一个完整的训练项目,然后在每一教学单元都对该系统提出新的功能和结构上的要求,并用一个或几个小项目进行训练,对它进行功能上的扩充和结构上的改进。每一教学单元得到该系统的一个增强的新版本,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教会了学生如何一步一步地去开发一个完整的应用系统。

《VB6程序设计》涉及知识点多,应用领域较为广泛,单个应用系统恐怕不能涵盖常用的一些知识点。所以课程教学案例设计应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产品销售管理系统、局域网监控程序和媒体播放器应用程序。这几个教学案例涵盖了所有基本知识点。课程总学时为56学时,其中产品销售管理系统的教学学时为32学时,局域网监控程序为12学时,媒体播放器应用程序为12学时。下面以产品销售管理系统(CPXS)为例,来说明教学模块的划分。第1单元为设计CPXS窗体界面1,掌握VB的集成开发环境及一些常用控件的使用,如标签、命令按钮、文本框;第2单元为设计CPXS窗体界面2,掌握VB的一些常用控件的使用,如定时器、图像框、Data和Adodata控件等;第3单元为添加状态栏等,掌握ActiveX控件应用,如状态栏、图像列表、文件对话框等;第4单元为CPXS添加菜单,掌握VB中菜单设计方法;第5单元为添加访问数据库和查询数据的公用函数,掌握过程、函数以及模块;第6单元为CPXS设计数据库,掌握数据库设计步骤和Visdata工具的使用;第7单元为查询数据库,掌握在VB6中的嵌入SQL语句实现精确查询、模糊查询以及多条件组合查询;第8单元为修改和删除数据,掌握SQL中的Update和Delete语句以及级联操作等;第9单元为软件测试,掌握VB的调试技术和测试方法;第10单元为打包和发布,掌握VB6应用程序打包和发布技术。

篇2:高职《VB6程序设计》课教学设计的探讨

上课时间:2014年 5月 21日 备课时间:2014年 5月 18日

4.5 创建简单选课系统

【教学目标】

1、掌握列表框控件的应用;

2、掌握组合框控件的应用;

3、掌握复选框按钮控件的应用。【教学重点】

列表框控件和组合框控件的应用 【教学难点】

对Split函数的理解和应用 【教具】

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命令按钮控件的常用属性和常用事件?

二、导入

上一章讨论了Visual Basic中学习了单选按钮控件、框架控件以及复选框按钮控件的应用。本节课我们来通过制作小程序,学习列表框控件和组合框控件的应用。

三、自主学习

1、列表框控件

列表框(ListBox)控件用于显示项目列表,从其中可以选择一项或多项。如果项目总数超过了可显示的项目,就自动在列表框控件上添加滚动条。

列表框控件的常用属性如下:

1)List:返回或设置控件的列表框部分的项目。该属性值是一个字符串数组,数组的每个元素都是一个列表框项目,列表框控经·件在设计时可以通过属性窗口来设置。

2)ListCount:返回控件的列表部分项目的个数。

3)ListIndex:返回或设置控件中当前选择项目的索引,在设计时不可用。当选定列表的第一项时,ListIndex属性值为0,如果未选定项目,则ListIndex属性值是1,ListCount属性包含项目数,其值总是比最大的ListIndex值大1。

4)SelCount:返回在列表框控件中被选中项的数量。

5)Selected:返回或设置在列表框中的一个项的选择状态。该属性是一个布尔值数组,其项数与List属性相同。在设计时是不可用的。

6)Sorted:指定控件的元素是否自动按字母表顺序排序。

7)Style:指定列表框的样式。如果该属性值为0,则呈现为标准列表框;如果属性值为1,则呈现为复选框式列表框,每一个文本项的边上都有一个复选框,可以选择多项。

列表框控件的常用方法如下:

1)AddItem:用于将项目添加到列表框控件,语法格式如下: oList.AddItem item, index 其中oList表示列表框控件;参数Item为字符串表达式,用来指定添加到该列表框的项目;参数Index为整数,用来指定新项目在该列表框中的位置。对于列表框控件的首项,index为0。

如果所给出的Index值有效,则Item将防止在oList中相应的位置。如果省略index,则当Sorted属性设置为True时,item将添加到恰当的排序位置,当Sorted属性设置为False时,item将添加到列表框的结尾。

2)RemoveItem:从列表框控件中删除一项,语法格式如下: oList.RemoveItem index 其中oList表示列表框控件;参数index是一个整数,表示要删除的项在列表框中的位置。对于列表框中的首项,index为0。

2、组合框控件

组合框(ComboBox)控件将文本框控件和列表框控件的特性结合在一起,即可以在控件的文本框部分输入信息,也可以在控件的列表框部分选择一项。组合框控件的常用属性如下。

1)Style:用于设置组合框控件的样式。如果该属性值为0(默认值),则呈现为下拉式组合框,包括一个下拉式列表和一个文本框,可以从列表选择或在文本框中输入。如果该属性为1,则得到一个简单组合框,包括一个文本框和一个不能下拉的列表,可以从列表中选择或在文本框中输入。如果该属性值为2,则呈现为下拉式列表,这种样式仅允许从下拉式列表中选择。

2)Text:对于Style属性设置为0的下拉组合框或Style属性设置为1的简单组合框,返回或设置编辑域中的文本;对于Style属性设置为2的下拉列表框,返回在列表框中选择的项目,返回值总与表达式List(ListIndex)的返回值相同。

为了添加或删除组合框控件中的项目,需要使用AddItem或RemoveItem方法。利用List、ListCount和ListIndex属性可以实现对组合框中项目的访问。也可以在设计时使用List属性将项目添加到列表中。

3、Split函数

使用Split函数可以将一个字符串拆分为一个下标从0开始的一维数组,其中包含指定数量的子字符串。调用格式如下:

Split(Expression, Delimiter, Limit, Compare)其中参数Expression为必选项,是一个Single表达式,包含子字符串和分隔符;其他参数均为可选项。

Delimiter是用于标识子字符串的界限的任何单个字符。如果省略了Delimiter,则假定空白字符(“”)为分隔符。

Limit指定输入字符串应拆分到的子字符串的最大数量,默认值-1,指示在Delimiter字符串的每个匹配项处都拆分输入字符串。

Compare为一个数值,指示计算子字符串时使用的比较模式。若该参数为0,则执行二进制比较,即区分大小写字母;若该参数为1,则执行文本比较,即不区分大小写字母。

Split函数返回一个String数组。如果Expression为零长度字符串(“”),则Split返回包含零长度字符串的单个元素数组。如果Delimiter为零长度字符串,或它不在Expression中的任何位置出现,则Split将返回包含整个Expression字符串的单个元素数组。默认情况下,或Limit等于-1时,Split函数将在分隔符字符串的每个匹配项处拆分输入字符串,并以数组形式返回子字符串。当Limit参数大于0时,Split函数在分隔符的第一个Limit-1匹配项处拆分此字符串,并返回带有结果子字符串的数组。例如Split(“a:b:c”,”:”)返回的数组包含三个元素:“a”、“b”、“c”;而Split(“a:b:c”,2)返回的数组包含两个元素:“a”和“b:c”。

当Split函数在一行中遇到连个分隔符时,或在字符串的开头或结尾遇到分隔符时,会将它们解释为围绕空字符串(“”)。例如,Split(“XX”,“X”)返回的数组包含三个空字符串:一个在字符串开头和第一个“X”之间,第二个在两个“X”字符串之间,第三个在最后一个“X”和字符串结尾之间。

四、合作探究

编程设计:

创建一个简单的选课系统,当从组合框中选择不同专业时,通过列表框列出相关的课程,可以从中选择所需的课程,并允许添加或删除课程;当选择了一些课程并单击“确定”按钮后,通过另一个窗体列出选课结果。

设计步骤:

1、在Visual Basic集成开发环境中新建一个EXE工程,并把窗体文件和工程文件分别命名并保存。

2、利用属性窗口对窗体Form1的以下属性进行设置。将其Caption属性设置为“选课系统”。将其BorderStyle属性设置为1-Fixed Dialog。

3、在窗体FORM1依次添加以下控件。

1)标签lb1Major,将其Caption属性设置为“专业(&M):”

2)在工具箱中单击ComboBox图标,并在窗体上绘制一个组合框控件,然后将其命名为cboMajor。

3)标签lb1Course,将其Caption属性设置为“可选课程(&A):” 4)在工具箱中单击ListBox图标,并在窗体上绘制一个列表框控件,然后将其命名为1stCouse。

5)命令按钮cmdAdd,将其Caption属性设置为“>”。6)命令按钮cmdRemove,将其Caption属性设置为“<”。7)标签lb1SelectedCoourse,将其Caption属性设置为“已选课程(&S):” 8)列表框1stSelectedCourse。

9)命令按钮cmdOK,将其Caption属性设置为“确定”,Defaule属性设置为“True”。

10)命令按钮cmdCancel,将其Caption属性设置为“取消”,Cancel属性设置为True。

4、在窗体Form1的代码窗口中编写以下事件过程。

Private smajor As String, scourse1 As striing, scourse2 As String, scourse3 As String Private amajor()As String, acourse1()As String, acourse2()As String, acourse3()As String Sub listfill(ByVal oname As Control, aitem()As String)For i = 0 To UBound(aitem)oname.AddItem aitem(i)Next End Sub Private Sub cbomajor_click()lstcourse.Clear Select Case cbomajor.ListIndex Case 0 listfill lstcourse, acourse1 Case 1 listfill lstcourse, acourse2 Case 2 listfill lstcourse, acourse3 End Select End Sub Private Sub cmdadd_click()If lstcourse.ListCount > 0 And lstcourse.ListIndex <>-1 Then lstselectedcourse.AddItem lstcourse.List(lstcourse.ListIndex)lstcourse.renmoveitem lstcourse.ListIndex End If End Sub Private Sub cmdcancel_click()Unload Me End Sub Private Sub cmdok_click()Me.Hide form2.Show End Sub Private Sub cmdremove_click()If lstselectedcourse.ListCount > 0 And lstselectedcourse.ListIndex <>-1 Then lstcourse.addiem lstselectedcourse.List(lstselectedcourse.ListIndex)1 stselectedcourse.RemoveItem lstselectedcourse.ListIndex End If End Sub Private Sub Form_Load()smajor = “计算机软件,多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scourse1 = “计算机操作与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基于过程的程序设计,网页制作,数据库应用开发,桌面应用程序开发,软件开发实训” scourse2 = “计算机操作与使用,美术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音频视频编辑处理,平面设计,影视制作,多媒体制作” scourse3 = “计算机操作与使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操作系统与网络服务器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网络布线与小型局域网搭建,网页制作,中小型网站建设与管理” amajor = Split(smajor, “,”)listfill cbomajor, amajor cbomajor.Text = cbomajor.List(0)acourse1 = Split(scourse1, “,”)acourse2 = Split(scourse2, “,”)acourse3 = Split(scourse3, “,”)listfill lstcourse, acourse1 End Sub Private Sub lstcourse_dblclick()cmdadd_click End Sub Private Sub lstselectedcourse_dblclick()cmdremove_cllick End Sub

5、在当前工程中添加窗体Form2,并在该窗体上添加以下控件。1)标签lb1Resule,将其Caption属性清空。

2)文本框txtResult,将其MultiLine属性设置为True,ScrollBars属性设置为3.3)命令按钮cmdClose,将其Caption属性设置为“关闭”。

6、在窗体Form2的代码窗口中编写以下事件过程。Private Sub cmdclose_click()Unload Me End Sub Private Sub form_activate()Dim i As Integer, sresult As String lb1result = “你选择了” & Form1.cbomajor.Text & “专业。” & vbCrLf & “选择了以下课程:” For i = 0 To Form1.lstselectedcourse.ListCount-1 sresult = sresult & Form1.lstselectedcourse.List(i)& vbCrLf Next txtresult.Text = sresult Unload Form1 End Sub

7、按F5运行程序。

8、从“专业”下拉列表框中选择一个专业,此时“可选课程”列表框包含的项目将随之发生变化。在“可选课程”列表框中单击一门课程并单击“>”按钮或者双击要选择的课程,可使其进入“已选课程”列表框。若要从“已选课程”类表框中移除某门课程,可在该列表框中单击该课程并单击“<”按钮或者双击该课程。单击“确定”按钮,此时将显示另一个窗体并给出选课结果。

五、课堂小结

篇3:高职《VB6程序设计》课教学设计的探讨

据统计, 到09年, 上海共有高职高专院校29所, 在校学生约8.8万人, 建筑设计类专业因为良好的就业前景, 人数逐年增长。其中开设的设计类专业有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园林设计等专业。高职院校建筑设计及相关设计类专业的多数学生在进校前从未进行过系统的绘画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因此, 为适应高职设计教育的发展, 必须从教材、教学、教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 高职更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 是教育主动适应市场的合理调整。高职开设的专业多为社会急需的紧俏专业。这些专业所培养的学生, 基本上都是为适应社会相关行业实际需要的高级职业技术专门人才。教学机制的调整是适应社会高级技术人才需求的必要行为。

二、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多数高职高专学院建筑设计学科的建筑基础表现教学, 来源于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 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社会需求, 同时在现代社会网络的迅猛发展及多元化建筑设计形式出现的冲击下, 我们必须建立起一个新的课程结构体系, 以与培养具有时代竞争力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目标相协调。高职建筑设计绘画教育应体现基础理论为专业理论服务, 坚持基础课与专业课的优化结合, 专业理论为职业能力培训服务, 注重课程综合性, 所以需要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 不能忽视职业技能教育的特色所在。本文作者进行了“建筑学科设计绘画课程的教学改革”的课题研究和实践, 发现教学方式中存在问题, 总结如下:

(一) 教学方式中的问题

首先, 传统的素描课的教学主要采用学生被动描摹物体的方法, 而色彩课的教学主要是水粉静物表现。形式感、客观组织力及色感等往往被忽视了, 更不用说设计美术的其它重要内容;其次, 基础课程的课时大大减少, 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随着建筑设计形式的多元化, 基础教学的形式不断发展与变化, 建筑设计绘画的教学形式需要更新。

(二) 高职学生的特点

1) 学习主动性差。专业认识模糊化。学生并非因为爱好艺术或有绘画基础而报考建筑及设计类专业, 而是因其不能通过文化类考试或是偏科所以考进高职, 这些学生对建筑及设计类行业缺乏最基本认知, 文化基础参差不齐, 更主要的是多数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被动接受, 不爱动手, 不爱动脑。2) 学生结构层次多样化。近几年, 高职院校开始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三校生”。相对于应届高中毕业生, 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 其爱好多样, 社会适应能力较强, 但文化课基础较弱而且纪律性较差。

(三) 探索高职教学模式及改革的思路

通过对高职建筑设计类专业基础教学现有状态进行整合, 将建筑设计专业与三大构成课程结合的新理念, 摒弃传统建筑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 构建新的适合本专业发展的建筑设计设计绘画教学课程体系。在认知观念与技能训练方面吸纳新的设计形式, 形成新的高职建筑设计设计绘画教学理念并指导实践, 以提升高职建筑设计设计绘画课程建设的水平, 与整个高职建筑学科课程体系相适应。

高职建筑设计设计绘画课程教学与本科、研究生绘画教育的最大不同, 在于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不是培养建筑大师, 而是培养建筑师助手, 构图、造型、美感、形式感、空间想象和表现手段及制图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才是重点。

1. 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职设计绘画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其应该具有挖掘潜力,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特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培养感受:教学在于唤醒主观能动性、激发灵感, 而不仅是本领的传授。要启发他们的专业兴趣, 不能忽视了主体的情感体验和设计文化的滋润, 技能形成固然重要, 但作为高职院校建筑设计技术类专业的学生应以建筑设计设计绘画综合素养训练为主, 要加强引导学生对审美注意与视觉感受的基础训练, 注重个性化的职业发展, 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学习。

2) “教与学”相结合:现代教学论明确了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学生而言, 换位思维意味着心态的开放, 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 换位思维意味着要摒弃单一地传授知识和技能,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教学中获得经验教训, 在学生身上获得灵感与创意。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层次, 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所以需要采取对位的教学手段来完成一系列完整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强调教与学的互动, 如针对不同表现内容进行专业资料收集, 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3) 多维教学资源合理利用:在教学技术上, 利用科学技术及网络的迅猛发展, 改变以往“粉笔、黑板、一张嘴”的固定模式, 推行网络辅助教学, 充分发挥电脑网络对文字、图形, 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的优势, 能充分体现直观性教学方式, 满足高职设计类学生的感官需求, 增加说服力和感染力, 多媒体的教学过程演示也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操作过程与操作技巧。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但是也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 需要黑板和多媒体相结合, 如教学中遇到需要发挥拓展的部分, 教师也需要在黑板上现场表达。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有选择性的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 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发挥各种媒体的各自特点, 优缺互补, 取得最佳效果。

4) 学习方式需多样化:学生的学习应该从课堂到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都能受到艺术气息的感染, 上海有很多公共文化艺术空间对学生是优惠开放的。我们看到设计类设计绘画教育的发展, 不光是单纯的画室学习或户外写生, 对于走出课堂观看博物馆、画廊的艺术作品及城市的建筑物, 同样是必须的。例如, 著名建筑师张永和对设计的态度就是:观察生活, 他说:“尽管建筑形式相对抽象, 建筑设计的基础是对生活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建筑设计的理解就是对生活的体会与感悟。一个好的设计师设计出的建筑及环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愉悦, 还有生活上的启发, 那么也就需要设计对生活的热爱和探索。”

5) 教学内容专业化:作者通过从事高职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装饰技术及相关设计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 发现建筑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所以, 教学中适当压缩原有素描静物与色彩静物写生, 建筑设计设计素描中突出建筑的结构素描、线条结构表现及联想素描, 侧重建筑结构及构部件的体块表现。建筑设计设计色彩偏重于色彩构成、色彩配置训练。设计色彩增加彩铅、马克笔等快速表现形式。根据各种专业的要求, 进行符合其特点的设计绘画教学。设计绘画运用于建筑的平立顶面图及透视图的绘画表现等, 室内专业侧重于室内空间、家具手绘及速写训练, 使学生在专业课中可以运用设计绘画这一表现形式来表达设计理念, 探讨设计方案。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基础需要的定位要从单一的“写生”转换到“设计思维、设计表现”。在新形式的互动教学过程充分表现学生的设计潜能, 尽可能利用多种手法及技巧, 使他们的天赋和能力得到最大空间的发挥。

2. 教师团队建设

1) 教师间密切配合: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与根本, 要实现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科研、实践指导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中教育资源优势, 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十分重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个明显的不同表现在其就业目的的明确性, 培养一个具体岗位的工作人员需要一个专业相关课程乃至相关专业课程的共同参与。在教师团队建设中可以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教学过程中需要各任课教师将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己所承担的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作用乃至对今后从事工作岗位的意义和作用有意识地、明确地告知学生。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是实现这一目的, 保证教师密切配合的有效途径和有力举措。

2) 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完善:高职院校的专设设置有相对的灵活性, 一般是根据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所以教师需要持续的再学习。

首先, 多数教师接受的教育是学院派的传统模式, 专业知识结构受本科教育模式影响。新上岗教师需要实践的锻炼, 其他教师也需要适应发展的需要不断接触实际工作岗位, 时刻跟踪岗位需求的变化, 及时调整完善自己的实践经验, 以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指导能力。面对新的课题, 需要不断创造条件有计划的进行高职教育模式的专业师资培训学习交流, 细化每位教师研究方向, 逐步提升师资力量。其次, “双师”素质的培养。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作用, 设计绘画教师到实训公司挂职顶岗锻炼, 提高专业技能, 积累实践经验;积极参与设计公司的员工培训;鼓励专业教师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或考取相应的行业能力资格证书。专业教师团队建设, 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平台, 有助于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师资队伍良性发展。

3. 教学成果检验标准

评价标准多层次化:抽象练习、个性化表现会产生多样性作品, 这种无标准答案模式的作业对教师进行评价提高了要求。新模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也可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 更重要的是使教学模式科学化, 这是关系到高职设计绘画教学可持续发展、战略性的举措。检验教学成果可参考以下的原则:

第一, 建立专业技能考核体系。以设计公司用人标准明确设计绘画技能。加强设计绘画训练的目的性和专业性。第二, 建立专业技能竞赛制度。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技能竞赛, 是激发广大学生学习技术、苦练技能的有效手段, 是展示教学成果的载体和平台。第三, 三个相结合。在平时教学中进行教师评审与同学间评议相结合、教师动手表现与学生成绩相结合、平时训练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

三、总结与展望

意大利绝大多数建筑师均出身于设计师, 因其独特的教育机制, 让意大利的建筑师在设计中能把建筑、美学和技术融为一体。著名作家和艺术评论家乌贝托.艾科 (Umberto Eco) 在总结意大利设计时说“与其他国家的设计师相比, 意大利设计师更倾向于把现代设计作为一种艺术来操作”。俄罗斯高等建筑院校对绘画教育, 不单纯地在大学阶段完成, 而是在学生入学前即接受建筑学学前教育, 让儿童在绘画, 游戏中感悟建筑。所以, 高职设计绘画教育必须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 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 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不断提高高职基础教学质量。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培养出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 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充分体现以能力为本、素质教育优先的认识, 正确理解培养技能型劳动者的教育理念。建筑设计专业的设计绘画教育被公认为是创造能力培养最有成效的学科之一, 回顾我国高职基础教育的发展, 中国建筑设计走向世界, 起步在于观念的转变, 教育形式的转变, 优质的教育环境还需要我们的改革和努力, 未来的高职教育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赵阔.高职美术教育"对位教学"初探陈中华,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2]苏志强.高职美术课程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

[3]吴迪.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探讨, 2006.

篇4:高职英语微课教学设计探讨

关键词:高职英语 微课现状 设计思路

微课是当今创新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帮手,是个性化教学的良策,翻看各种英语微课网站,深深有感于微课设计者们的智慧与付出,惊喜之余,本人想对当前高职英语微课教学设计做一番探讨。

一.微课的特点与功能。微课的特点四个字“短小精悍”,“短”:时间短,十分钟左右;“小”:容量少,主题小;“精”内容精选,活动精彩;“悍”:交互性强,应用面广。微课为师生提供“营养丰富的自助餐”,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首先,十分钟左右的视频,是维持人们注意力的最佳时间长,如果信息太多,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微课能有效地控制学习效率;其次,通过微课制作,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降低知识传授和教学成本的门槛;再次,微课是碎片化知识的传播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传统课堂教学一种最重要的拓展和补充;最后,针对不同的个体,通过微课学习,学生自己可以查漏补缺,有效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二.高职英语微课教学设计现状。有人说,在微时代,英语教师只懂教学不懂微课教学设计只能算是教书匠,不懂教学只懂微课教学设计只能算是技术员,既懂教学又懂微课教学设计的才叫教学专家。此观点正确与否,我不加评论,但是微时代对英语教师来说确实是一种挑战,既要学会教英语又要懂得如何设计微课教学已经成为当代好教师的一种趋势。目前高职院校英语微课设计的现状是:(1)微课技术制作远远跟不上时代需要,成为制约微课教学的瓶颈,胡铁生等以全国首届高校微课比赛的参赛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52.18%的教师认为微课视频的后期编辑加工技术难度大,认为自己微课制作不足也主要是技术层面(胡铁生、周晓清,2013),这种现象在高职英语教师中尤为明显,很少有教师对自己作品的技术制作表示比较满意;(2)微课的侧重点把握偏离方向,微课重视知识本身建构还是技术制作?梁乐明等认为微型课程针对的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完整的教学活动,促进信息技术更好地整合于教与学,因此知识的建构应该放在第一位,但是有84.63%的教师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技术表现上(胡铁生、周晓清,2013);(3)选题笼统导致教学目标不够聚焦,比如说高职英语微课中有一个主题为“如何成功面试”,面试成功有多种角度,从时间角度,可以面试前、面试中、面试后应该做些什么,从内容上可以从如何给面试官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也可以从面试时的身体语言角度应注意什么,也可以如何巧妙回答面试官的问题等等,如果把如何成功面试作为微课标题未免过于笼统,读者对主题的理解很可能出现偏差;(4)微课重点不够突出,或导入太长,或导入内容与微课内容关系不够密切,有“苍蝇套豆壳”之嫌。(5)高职英语微课数量不少,实际应用却很少,微课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在教学中应用,然而找遍网上的英语微课,能实实在在解决高职院校英语应用型教学实践的甚少,“建多用少”的问题突出。

三.高职英语微课教学设计的思路。微课教学设计主要包括:选择主题、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的设计、学习者的分析和教学策略的制定五个方面。在主题的选择方面:首先要贴切,要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进行学习,选题范围多样化,可以是教学重难点,也可以对课文内容的扩充,还可以是实用性较强教学内容、完整的故事性内容等,其次要突出,主题要突出主要的知识点,排除无关的材料,体现碎片化教学的特点,能引导学习者持续关注的问题,而不是要去展示一个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在教学内容的分析方面:首先微课内容应该是有用的、值得化时间去点击学习的,哪怕只是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这是所有微课制作的第一个条件;其次微课内容要有吸引力,会吸引学生反复观看,常用的方式可以是幽默法(让学习者学习感到轻松)、情景教学(使人产生共鸣)、问题解难法(一步一步引人入胜)等;再次,微课内容要易学易懂,微课设计的目的是为学生在课余时间提供自主学习,帮助学生疑难解惑,因此在考虑微课内容的选择是要能够突出课程特色的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等知识点和技能点而不是面进行微课设计的同时,能考虑不同的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方面:微课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以“致用”为原则,要把微课作为一种有效的校本研修资源,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辅助资源,为学生提供易用、易得、适用、实用的学习资源,实现翻转课堂、个体差异学习和自主学习创新型教学模式。从学习者需求分析,学习者学什么?学“易混、易错、易漏”的,学“自己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学“自己解决不了”的知识点,教师的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那么教师不教什么?不教“学生已会”的;不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因此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可以根据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就像英语分层教学一样,开发符合不同学习者需求的微课,满足学习者视觉及体验上的个性化,如同一主题的教学内容,告诉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按照不同的要求或者内容,用按钮选择的方式让学习者点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从教学策略的制定方面:首先巧妙开头,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可以是开门见山式导人,或通过寓言故事导入,如通过龟兔赛跑学习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或者通过小故事导入,如学生A在实习过程中,领导叫他填写外文备忘录,或想给老外发一份E-mail等问题,他不知道怎么办,只好求助同学或老师帮忙;其次善于组织教学活动,新旧知识点联接自然,活动不宜太多,防止内容堆积;再次结尾要提纲挈领,总结要有针对性,不能只是对前面内容的重复;此外还可以教学创新,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因此教师可以设立英语微社团,让学生参与到微课设计制作中,这是因为年轻人点子多,思维活跃,他们的想法更会得到同龄人认可,况且参与微课制作学生也会学到很多,何乐而不为呢?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回归学生。

总之,高职英语的微课设计无论是主题的选择,内容的分析,目标的设计、学习者的需求及教学策略的制定方面都有待于提高,更要一提的是微课最终目的是应用,离开了应用的层面,即便制作的微课再精美、形式再好都是毫无意义的,在微课发展到课程化、专题化、系列化的今天,秉承微课是教学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的理念,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做好微课的开发利用,提高教学质量,那才是最根本的。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

[2]段丽华,吴王华.安徽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6(2)

[3]陈智敏,吕巾娇,刘美凤.我国高校教师微课教学设计现状研究[J].电化教育,2014(5)

[4]郭运庆.微课创始人谈微课的现状、问题与未来——访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胡铁生教授[J].数字教育,2016(1)

[5]黄爱科.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微课教学设计思路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5(8)

篇5:高职《VB6程序设计》课教学设计的探讨

摘 要:高校扩招后高职学生占50%以上,他们的就业去向是生产一线。因此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培养方向也要适应社会需求,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学生;社会需求;技能型人才;多媒体教学模式

1.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高校扩招,后扩招的毕业生陆续进入求职市场,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明显呈递增趋势,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20全国毕业生145万,212万,239万,306万,350万,495万,559万,611万,635万。上述毕业生中50%以上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在社会需求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加势必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高校特别是高职类院校应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课程结构调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入手,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适用社会需求。

2.培养方向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全院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针对学生的现状和要达到的培养方向,加强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其自身素质,是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保证。有调查报告显示,有60%左右的单位认为基础类项目是最有必要学习的内容,这些基础类项目包括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操作系统、汉字输人能力等。并且调查资料显示,几乎被调查的所有行业都将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列为第二重要的项目。

3.教学模式的发展

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发展同计算机的发展一样,也经历了几个过程,从最初的黑板粉笔模式到现在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不同的时期对我们老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1 黑板粉笔模式:

一张黑板、几支粉笔,就构成了教师传授知识所需的基本环境。学生在对计算机缺少感性认识的情况下,一个很简易的道理,一旦被抽象成专业术语,就变成了一种深奥难懂的理论。

3.2 投影仪模式: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大屏幕投影仪引入课堂教学。这种模式的应用大大改善了传统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它的出现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起来。这种教学模式仍然还是一种单向的教学模式,学生缺乏实际的动手参与,仍然是被动地接受。

3.3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多媒体教学网操作软件,具有网络教学功能和众多的附加功能,为教师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对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参与感、真正实现双向互动式教学、推进教学信息化有很大的作用。

主要功能有:广播教学、语音教学、锁定学生、远程控制、控制转播、学生示范、语音对讲、分组讨论、控制转播、幕监视、远程管理、远程命令……等等。

4. 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引入

实验心理学家郝瑞特拉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 11%来自听觉,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另一个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 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的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两个实验表明,通过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最大。如果即能听到又能看到, 再通过与它人进行交流,是达到对知识信息的巩固和保持的最好方式。

从郝瑞特拉的实验结果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很难实现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和保持知识的持久记忆。几年前我院已采用了当今较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能刺激视听感官又能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事实证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5. 多媒体教学在计算机基础课堂上的应用

计算机基础教学一般由理论知识和上机实验两部分组成。在授课的过程中既要讲解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而高职学生更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多媒体网络教室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问题。可用教师机控制学生机进行直观的操作演示, 把知识技能信息分解到各个步骤或环节,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转换过程,直接传达教学意图。基于这一主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该媒体播放软件的特点组织教学。结合本门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做到理论上“精讲、少讲”,操作上“仿练、精练”。

1) 即讲即练(仿练)

由于是在计算机室内进行广播教学,所以能做到随讲随练,没有固定的理论时间和操作时间。以Excel电子表格中“数据分析与管理”一节为例:这节课主要包括排序、筛选和高级筛选、分类汇总等内容,我拆分开四个问题来讲,即①排序、②筛选、③高级筛选、④分类汇总。首先通过例题以广播教学方式讲解“①排序”的重点、难点、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讲完之后马上停止广播教学,把预先设定好的关于排序的练习题传送到每台学生机上,让同学仿照练习,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下去巡视、指导,指导过程中要启发、要耐心、要鼓励,发现共性的问题再次广播讲解,让学生愉快地完成这个练习。在接下来讲解“筛选”和“高级筛选”、“分类汇总”时,同样采用此方法,讲一个问题练一个问题,克服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衔接不及时的弊端。这样在2个学时内学生就很好地完成了这节的教学任务,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 章节综合练习(精练)

“仿练”能实现当堂知识当堂消化吸收。而要想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去解决一个较综合的问题,还要有融汇章节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训练。教学过程中我常当他们完成之后特有成就感。

案例1:学完Excel电子表格这章后,找个贴近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完成一个“期末考试成绩单”的填写,部分原始数据表如图:

要求1、用公式计算出80%列、用公式或函数计算出总评列,并完成填充。2、用条件函数计算出积学分≥90and≤1004学分;≥80and<903学分; ≤70and<802学分; ≥60and<701学分;<600学分);3、用条件格式设置将总评成绩低于60的分数设成红色字。

案例2:在学习powerpoint这章时的开始,强调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生产厂家和销售公司利用电视和产品展销会进行的产品介绍;各公司和企业等单位的项目工作报告;老师讲课用的自制动画等,都可以由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灵活、生动地展现出来。上第一次课就布置了这一章的综合作业:“我的大学生活”的PPT文件,让其根据题目要求收集相关资料。要求:幻灯片里面要有文本、艺术字、照片(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内容;效果上一定要有动画设置;完成的PPT设为自动播放;播放过程中用一首歌曲伴随变化的画面。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想着如何完成作业,所以上每一次课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不能放过,自然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后让学生到前台教师机上广播展示,既实现了将之前学习的内容融会贯通,又能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6. 小结

篇6:高职《VB6程序设计》课教学设计的探讨

关键词:大班教学,反思,行动研究,师生互动

改进外语教学方法和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已经不是一般的教学问题,而是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方针的更好实施和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树立教学创新意识,积极探索互动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需求,能够进行自主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是外语教师的使命。为了探索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逐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所任教的班级进行了课堂教学互动的设计和探讨。

1.对问题的描述

在高职班上精读课时全班鸦雀无声,认真听课。遇到教师提问时,很少有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偶尔有低声的回应。课后有极个别学生到讲台找老师问问题。由于语言知识水平高低不同、兴趣不同、学习目的不同,学生对教学内容分歧较大。课堂教学气氛较沉闷。

2.研究方法和结果

在行动研究理论的指引下,笔者对任课的班级进行了包括观察、写教学日记、听课、访谈与问卷调查等深入细致的调研,决心改变现状。

1)观察。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注意学生对不同的课堂组织方式的反应;观察学生完成某一具体阅读任务的学习习惯、完成某一项语言活动所采用的学习策略等;

2)写教学日记。

每一堂课后都认真回忆一些细节,如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即时总结成功与不足之处,并反思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3)同事间的互相听课和合作:

听讲授与自己同一种教材的同事的课,做好细致的课堂教学观察和记录。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课堂师生交际的方式主要有:(1)Teacher talk(TT);(2)Choral responses(T);(3)Closed-ended teacher questioning(T).

4)访谈。

事先精心准备好问题。问题必须具体、细致、相关,切中要害。例如:你喜欢昨天的上课方式吗?你喜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吗?你喜欢小组活动吗?你仔细研读英语课文吗?通过访谈了解到许多学生希望增设口语课。有些学生希望小组活动由6人减少到2至3人一组,以增加参与的机会和适应大学英语口试的要求与氛围。

5)问卷调查。

采用一些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的英语学习途径、学习策略、学习困难、学习动机和学习需求以及对教学的要求和反馈意见。68%学生认为课堂学习是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提高竞争力”(56%),目前迫切需要提高的是英语“口头表达能力”(50%),口头表达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平时缺乏训练”(66%)。值得注意的是,37%和27%的学生分别认为学好英语的最重要因素是“个人有强烈的动机”和“学习方法得当”。因此加强对学习者的研究是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包括研究他们的情感因素和学习策略等。另外,“思维”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也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可。学生比较喜欢“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加以辅导”的教学方式(占41%),还有30%学生选择“师生共同讨论”的授课方式。学生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其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表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意识。

3.研究结果讨论与行动

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法是从“教”的角度设计教学,教师考虑的是如何按教学进度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是3P模式,即a)Presentation;b)Practice;c)Production,而忽视对学习者的研究。可以说守旧的教学观念是目前教学中许多问题的根源。从调查中清楚地表明,“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加以辅导”和“师生共同讨论”的教学方式受到欢迎,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已经觉醒,有了参与意识;而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因此,改变这种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提高50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其重要意义不言自明。其次,调查结果也告诉高职英语学习应注重实效性和功利性。他们急切地希望提高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以适应形势的需要,提高就业竞争力。根据心理学的动机理论,在教学中通过有效的互动教学手段来激发学习者已形成的动机,使已形成的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使之成为真正起推动学习作用的内部动因。

基于这些理论认识,我们首先从听说课教学改革入手。采用自编的口语教材进行每周50分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该口语教材以话题为主线,以语言功能为导向,以发展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为宗旨。选题充分体现了时代风格,话题新颖,正是现代大学生兴趣之所在。在训练中以模仿交际为先导,先听后说,即听-记-模仿。学生听一段介绍“导游员”工作的录音后,教师要求学生记录导游员所说的句型、表达法后,再提供、增补一些相关词语与表达法,要求学生熟读这些句型,然后分组活动,模拟交际。有的扮演导游员的角色,带领其他同学(作为游客)进入校园,向他们介绍校园内的人文景观和各方面情况。学生对此类活动兴致很高。他们或是画出校园结构图,标出线路,按地点的先后顺序来介绍;或是你一句我一句整理好口头交际材料。另一方面,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他们观看英文故事片,使他们通过看电影学习地道的纯正的英语口语。听力课教材也作了些调整。通过每周两节课的科学训练,学生的听力成绩普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视听说课成为最受欢迎的课学生踊跃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气氛十分活跃。

实践表明,课堂教学活动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跟是否符合他们的需求有很大关系。课堂活动开展的效果如何,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问题或活动设计的质量、话题的选择和指令是否清楚明了。因为“能够准确地领会教师的意图与期望,是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并从中学到知识的必要条件”(Karen E.Johnson,1995,);另一方面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完成的质量。要增加大班授课的互动性,任务的设计是关键之所在。我们设计了多种的应用型的任务,促使学生在掌握课文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运用英语的实践。例如讨论型任务、信息差活动任务、解决问题任务、采访型任务、调查任务和辩论型活动任务。

引入任务型教学理论,改革精读课教学,改变沉闷的课堂学习气氛。精读课教学中我们不仅仅只是对语篇内容和知识的传授和讲解,更重视课前做好精心的准备,创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的任务。在信息差活动任务中,教师把课文分配给同一小组的不同学生,每个学生分别阅读课文的不同段落,然后没有读过该段落的学生向读过的学生提问获取信息,根据分工交换问答的角色,使得全组学生都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预测活动也能激发学生参与动力。

为了增加精读课教学的互动性,笔者考虑了以下几方面:

1)任务设计的指导原则

(1)强制性和选择性相结合,任务难易度层次要明了。

一些问题是必答的;另一些问题可以选择,水平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语言活动。如在上《大学英语》精读课文The Library Card学习后,笔者在黑板上写出五个必答问题,而后布置两种写作任务,时间40分钟:一是将课文第二部分改写成一篇题为Borrowing B o o k s的小作文;一是要求学生将t h e black boy和the librarian之间的对话编写为小剧目,然后进行角色扮演。前一种交际活动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维;后者则是仿照现成的言语行为进行的模仿交际,但是这种模仿交际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是必要的。它可以为自由交际做准备。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小组活动和对子活动两种模式可以重点使用。

(2)先难后易,先静后动:

学生一般在一堂课的前20分钟精神状态好,注意力较集中。在上精读课时教师先提出深层次问题,要求学生阅读完课文某一段落后回答相关问题。

2)变换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如果一味地以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势必感到疲倦、生厌。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课堂是语言学习的参与者(即学生和教师)的活动场所,也是他们进行人际交流的社会环境。在课堂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存在很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同的教育思想和不同的文化背景都会导致不同的师生角色和师生关系”(Jane Arnold and H.Douglas Brown)。所以教师必须主动了解和掌握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调整好师生关系和师生角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交际伙伴的关系。教师作为交际活动的组织者,启动学生进入活动后,就应该融入其中作为小组讨论中的一员参与交际并轮流在各组中逗留、观察、指导。因此,教师应同时是组织者、评判者、监督者、参与者和咨询者。

4)重视情感因素

教师要重视情感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外语学习中的情感可表现为:a)对目标语的情感;b)对目标语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的情感;c)对语言学习过程的情感(戴中明,2001)。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态度去接触、包容英语民族的社会和文化;创造机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善于及时发现和肯定学生的出色表现或优秀作业,被表扬和被肯定的面要不断扩大,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成就感。实践证明:肯定评价促进语言学习,否定评价阻碍语言学习。

5)应避免下列四种活动:

学生认为不愉快的活动;与学生的学习目标相冲突的活动;低于或超出学生应付能力的活动;有损学生自我形象和社会形象的活动(John H.Schumann,1999)。

4.研究总结

篇7:高职税法课程微课教学设计探讨

一、微课及其特征

所谓“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具有如下方面的特征:(1)微课的学习形式是让学习者通过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不局限于上课的时间学习知识,在家中或校外同样能通过微课视频进行学习,为学生提供学习便利并节省了时间,培养了自学能力。(2)微课的目的是通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达到最佳学习效果。通过教师精心制作微课视频,让知识更直观更生动更易懂,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3)微课的制作形式是运用流媒体,由众多资源构成的立体化、多元化的资源包构成,可以运用视频或动画,形式多样、生动形象,能很好地吸引学生对微课视频产生兴趣。(4)微课的内容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教学课题一般选取教材的某一重点、学生学习的某一难点、课堂的某个精彩教学环节或教师的某个独特的教学行为等细微内容。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让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5)微课的时间是简短的,一般在5-10分钟左右。这与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的时限相符合,也利于方便学生可以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

二、高职税法课程运用微课的优势和必要性分析

(一)高职学生学习税法的特点

税法课程是高职财会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学生课程学习、资格证书的考试以及将来的职业生涯中都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活动发现,由于税法知识非常繁杂,法律条文枯燥严谨,税收条例数量众多,计税方法更是多种多样。高职高专的学生在学习税法的时候会出现以下特点:(1)积极性不高。高职高专学生的自身学习积极性不强,他们一般对感兴趣的内容积极性较高,不感兴趣的内容,则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情绪化较强。(2)学习效率低。高职高专学生由于学习能力、自制能力、专注力的局限,对书本上的枯燥的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比较反感,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好的结果。(3)学习方式、方法较差,缺乏自学能力。高职高专学生在学习时,学习方式单一,只习惯看课本的内容,上课教师讲到哪里则学到哪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较差,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听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学习方法也只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记忆效果差。课下很少有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扩展学习,自学能力欠缺。

(二)运用微课的优势和必要性分析

在上述的情况下,微课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更适应高职教育。

首先,运用微课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微课视频的制作一般都会重点突出,有针对性,教学设计比较有特色,能够吸引注意力,加上音乐和丰富的图片,使学习变得容易,更易接受,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其次,运用微课能提高学习效率。微课时间短而精,又可以在任何场合下于移动终端上播放,这使得学习变得不再那么呆板和僵硬,如果有需要或有时间马上可以进行学习,这使得学习更加方便有趣味性,娱乐性,自由自在,将学习融于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快乐简单。

最后,运用微课能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只需十分钟左右就可以为新内容做一定的准备,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课堂上也会事半功倍。对于某些基础差、接受程度慢的学生,可以反复多次观看,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思考。

可见,通过微课的形式来改善税法的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非常必要的。下面笔者针对税法中的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微课教学设计的探讨。

三、高职税法课程微课教学设计思路及方法

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如何运用微课这一新型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是值得我们探讨和实践的。下面以笔者制作的“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的微课为例,粗略地探讨如何进行高职院校微课的教学设计。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是税法这门课程中“个人所得税”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实用性非常强的内容,因此学好这门课对学生是十分重要的。以下来阐述该微课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第一部分:课堂导入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课堂提问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教师提问:“同学们,如果你们工作了,最开心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呢?”工作是学生未来都会面临的问题,因此学生对这一问题会比较感兴趣,并能积极思考。思考过后,许多学生可能都会回答:“发工资的时候”。随后教师抛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不过在领到工资单后,可能有人会说:我们的个人所得税都不一样。”(播放情景模拟的视频,视频由学生拍摄,反映的是同一个单位不同的人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都不一样)视频由实际经历的事例引起学生的思考,为什么每个人交的个人所得税不一样?以此带出该课的关键问题: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该如何计算?

(二)第二部分:讲授课程

讲授课程采用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PBL教学法)将所授内容以问题的方式提出,并以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启发学生思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讲授原理。采用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将授课分为三个问题来进行:

问题1:是否所有的工资薪金收入都要交税呢?

这一问题直接与学生工作后的工资利益相关,因此学生很感兴趣。很多具有生活常识的学生都会回答:不是。接下来,教师通过饼图示例进行讲解:在我们得到的所有的工资薪金收入中可以扣除我们缴纳的五险一金以及免征额。扣除后,如果没有剩余,则当月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有剩余,我们就对剩余的部分征收个人所得税。这剩余的部分,我们把它叫做“应纳税所得额”。

问题2: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所适用的税率是多少呢?

这一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出学生想进一步了解的问题。通过带领学生直观查看税率表,介绍我国现行的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表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分为了7个等级,适用的税率随着等级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从3%到45%不等。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工资越高,我们要交的个人所得税也就越多。

问题3:如何从税率表中找到相应税率来计算出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第三个问题直接点出同学们最想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让学生不产生畏难心理,更直观更清晰的理解这一知识点,笔者特别采用了FLASH动画的手段,并结合联想式教学法,用动画的形式画出一个量杯,让同学将量杯上的刻度想象成税率表上的数字,并且在动画的量杯中将刻度按照税率表中的数字来标示。这一手段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得新颖新鲜,能非常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这一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更适合现代学生的学习特点。

接着教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获得的工资薪金想象成一杯水。这一充满丰富联想的想象,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被课程内容所吸引,对接下来要讲解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接着教师运用举例的方式结合动画的动作演示介绍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原理式计算法和简易计算法。在举例教学的过程中,全程运用动画进行演示,极大地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动画结合教学进行讲解,也更直观更形象的让学生了解到了原理式计算方式与简易式计算方式的不同,让学生对这些内容更容易理解。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2.总结公式。通过上述原理的讲解,为学生总结出这节课的重要内容,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应纳税额=(月工资、薪金-五险一金-免征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让学生对学习目标清晰明了。

3.案例教学巩固所学公式。为了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记忆和运用,教师列出一道案例题,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分析、解决和计算,以此加深学生对该公式的印象,以及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第三部分:翻转课堂、课后自学

为了解决高职学生课下缺乏对知识进行扩展学习,自学能力欠缺的特点。教师运用当下流行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结合现代学生们感兴趣的新型的技术手段—— 手机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为了引起学生课后自学的兴趣,教师先进行了一个提问:“昨天我碰到了我们学校的外教老师威廉。于是我产生了一个问题,如果威廉的工资收入和五险一金都和我一样的话,我们被扣的税也一样吗?还是比我少或者比我多呢?”由于该问题和身边的外教老师有关,因此这一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正当学生思考的时候,屏幕上出现三个二维码,教师继续解释:“这里有三个不同选项的二维码,同学们可以拿出你们的手机,扫描你认为正确选项的二维码。在扫描过后,你们将知道答案。”这一游戏式的提问,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扫描二维码也是时下流行的一种手机交流方式,所以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兴趣更大,更积极。学生纷纷积极思考讨论,并拿出手机扫描认为正确的选项。扫描后在手机上会出现该选项正确与否的答案。扫描错误的学生会看到:很遗憾你选错了,请重新选择。这一答案会激励学生继续思考再次进行选择。扫描正确的学生会在手机上看到关于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员的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的相关知识和公式。让学生很自然地就进行了课下的自我学习,以及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学习。

四、反思与总结

一堂优质的微课,能体现出教师如何激发学生最大潜能和营造最好学习氛围,而这也将会使师生乐在其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有高效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张一春教授是这样评价微课的:“位微不卑、课微不小、步微不慢、效微不薄”。

【参考文献】

[1]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8)

[2]卢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4)

[3]谢同心.从一个成功案例谈微课的制作[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1)

[4]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上一篇:农村平整土地的方法下一篇:农村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