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课文心得

2024-06-29

四年级下册课文心得(共9篇)

篇1:四年级下册课文心得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学习心得

一、学习课文的心得体会

1、学习了《桂林山水》,我感受到了桂林山的奇、秀、险,桂林水的静、清、绿啊!

2、《中彩那天》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是诚实,讲信用,这是比物质财富更加珍贵的财富。

3、学习了《万年牢》,我感受到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4、学习了《尊严》,我感受到了做人要做一个自爱自强自尊的人。或要用自己的劳动去维护个人的尊严。

5、学习了《将心比心》,我明白了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

6、《自然之道》让我们懂得,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7、学习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我明白了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8、学习了《“打扫”森林》,我明白了要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提高环保意识,爱护环境。

9、学习了《人类的老师》,我明白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有所收获。

10、学习了《夜莺的歌声》,我明白了面对敌人时,我们要镇定自如,机智勇敢。

11、学习了《小英雄雨来》,我知道了雨来是一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人。

12、学习了《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我明白了要热爱和平,维护和平,不要战争。

13、学习了《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我明白了我们要憎恨战争,维护和平。

14、《触摸春天》,告诉我们:谁都有热爱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15、《永生的眼睛》,启示我们:以自己的爱心给他人带来幸福,生命才更有意义。

16、《生命生命》,教育我们: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17、《花的勇气》,激励我们:要以无所畏惧的勇气面对一切艰难险阻。

18、学习了《乡下人家》,我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田园生活宁静、美好。

19、《牧场之国》表达了作者(赞美荷兰牧场宁静美好)的思想感情。

20、《乡村四月》中表达了诗人(赞美乡村美景和赞扬农民勤劳)的思想感情;《四时田园杂兴》中表达了诗人(赞扬农民勤劳,孩子爱劳动)的思想感情;《渔歌子》中表达了诗人(赞扬田园生活悠闲自在)的思想感情。

21、学习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让我明白了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该盲从,要学会独立思考,我们有疑问时应该反复求证。

22、《全神贯注》,告诉我们学习或是做事,要有执著追求的精神和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以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3、学习了《鱼游到了纸上》,让我明白了做事要勤奋专注、一丝不苟的道理。

24、《纪昌学射》的寓意是:无论学习什么本领,都要练好扎实的基本功。

25、《扁鹊治病》的寓意是:我们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从别人正确的意见。

26、学习了《文成公主进藏》,我感受到了文成公主不畏艰难,造福西藏人民的美妙与神奇。

27、《渔夫的故事》告诉我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二、人物特点篇

1、《中彩那天》中的父亲——诚实,讲信用

2、《万年牢》中的父亲——认真、实在、正直

3、《尊严》中的哈默——自尊、自爱、自强、有骨气

4、《夜莺的歌声》中的小夜莺——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5、《小英雄雨来》中的雨来——游泳本领高、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6、《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中的中国孩子——热爱和平、憎恨战争

7、《触摸春天》中的盲童安静——热爱生活

8、《永生的眼睛》中的琳达一家—— 一心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

9、《乡下人家》中的农民——热爱生活,勤劳朴实

10、《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的伽利略——执着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

11、《全神贯注》中的罗丹——做事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执著追求

12、《鱼游到纸上》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画技高超

13、《父亲的菜园》中的父亲——勤劳执著、坚持不懈

14、《纪昌学射》中的纪昌——虚心好学、勤学苦练

15、《扁鹊治病》中的扁鹊——医德高尚;蔡桓公——固执己见、讳疾忌医

16、《文成公主进藏》中的文成公主——不畏艰难,造福藏民

17、《普罗米修斯》中的普罗米修斯——为了造福人类,不畏强暴,勇于献身;宙斯——霸道;火神——有正义感但较软弱;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正义,敢作敢为

18、《渔夫的故事》中的渔夫——机智勇敢;魔鬼——凶恶、狡猾又愚蠢

篇2:四年级下册课文心得

《尊严》主要描写了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哈默和其他一起逃难的人流落到南加洲沃尔逊小镇上,大家都狼吞虎咽地吃起了人们款待的食物,然而只有哈默是个例外,他拒绝了小镇镇长杰克逊送到他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

课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一群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的逃难者,面对食物时,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显然他们已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唯有哈默是一个“例外”。

哈默的表现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年轻人呢?课文用主要的篇幅,来描写哈默的例外:

1、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的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哈默没有接过杰克逊大叔送过来的食物,没有像其他逃难者一样“狼吞虎咽”,而是发问“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在哈默的心里,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是理所当然的事,也决不可以“不劳而获”,一份尊严从哈默的话语中表露无异。

当然杰克逊大叔回答他“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做。”时,课文写道:

2、这个年轻人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节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这里是一处极其细致而精彩的细节描写。哈默认为,没有活干,就意味着继续挨饿;没有活干,就等于不能吃面前的这些食物。因而他满怀希望地听完杰克逊大叔的话,然而他失望了,连目光也“顿时灰暗了”,可是他又是多么想吃到这些食物啊,因此,“喉节上下动了动”。这“动了动”分明是哈默咽下口水聊以解饿的动作啊,这“动了动”又明确地表示了他忍住饥饿不能吃的决心啊!同时,哈默的话语表达了他的心声,“不能”、“不能不”,语气肯定而又坚决,一份尊严在一言一行中升华。

杰克逊大叔想,先让年轻人吃饱再说,就说:“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活儿”。

3、“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

哈默的态度是异常坚决的,没有丝毫妥协之意,在他来看,这是做人的原则问题,容不得半点让步。从“站起来说”,更可以看出他的自立、自尊与自强,这一“站”站出了他的人格,一份尊严在这一“站”中显得尤其深刻。

看来,杰克逊大叔是拗不过哈默这个年轻人了,于是让哈默为自己捶背,捶背后将食物递给了他。

4、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起来。

显然,哈默是饥饿到了极点,所以他和其他人一样“狼吞虎咽”,但是他是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的,是格守自己的这一份尊严获得的,和其他人一见食物就“狼吞虎咽”有区别,所以说他是个“例外”。(在教学时,此处要特别注意不能因为抬高哈默而贬低那群逃难的人,他们的“狼吞虎咽”不足为奇,是本能,是当时环境所迫。哈默也可以狼吞虎咽,但是是个“例外”,落脚点落在哈默身上。)

篇3:四年级下册课文心得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 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犯, 保卫中国安全, 派出志愿军 赴朝进行 的正义战 争。1950年10月8日, 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0月19日, 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分别从安东 (今丹东) 、长甸 (diàn) 河口、辑安等地渡过鸭绿江, 进入朝鲜作战。从10月25日至12月24日 , 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 连续进行了两次战役, 歼敌5万余人, 于12月6日收复平壤, 并把敌人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初步扭转了战局。

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7日, 志愿军发动了第三次战役, 歼敌1.9万多人。1月25日至4月21日, 志愿军再次发动第四次战役, 歼敌7.8万人。4月11日, “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被撤职, 由侵朝美军第八军军长李奇微接任。4月22日至6月10日, 志愿军又取得了第五次战役的胜利, 共歼敌8.2万余人。

美国在形势更加不利的情况下, 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 同中朝代 表签订了 《关于朝 鲜军事停 战的协定》, 历时3年零32天的朝鲜战争结束。中朝军队共歼敌百余万人, 其中美军39万人, 击落击伤敌机12200余架, 击沉击伤敌舰艇257艘, 击毁和缴获敌 军各种作 战物资无 数。至此, 中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也胜利结束。

朝鲜停战后, 中国人民志愿军又帮助朝鲜人民为战后的恢复和建设做了大量工作。1958年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 返回祖国。

篇4: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所教年级:四年级

所教册次、单元: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设计主题:Unit 2: What Time Is It ? A—Lets talk

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本課为对话教学,主要教授句型:What time is it ?Ittime for...句型。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对话内容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在教学中我从本班实际出发,合理安排了一系列的听、说、演、唱、玩等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语言交流情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使他们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本课学习的目的。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注:含本课时在本单元的教学定位分析)

本课教学的句型what time is it ?It is time …句型是本单元的重点句子。它将贯穿本单元,通过对句子的掌握,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运用这个句子。进而为以下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2人,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很浓,知识储备很好,但有四分之一的学生素质较差,语言运用能力也较差,学习比较被动。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我班的学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能听懂、会说句型:What time is it?It is….Its time for….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运用。

2.能理解并运用Just a minute.Lets run!和go home三个短语和句子。

3.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时作息。

4.熟练掌握问句What time is it?和相应的问答以及句型Its time for….的用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问句:What time is it?和相应的回答。

2.Its time for…的用法。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一些习惯表达法的理解和发音,比如:Just a minute. shool is over .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中文为主 + 所教学科目标语言)

1) warm-up

设计意图:播放英语歌曲,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复习第一课时学过的句型,在问候中提到了Kids 这个单词,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这个单词的意思,为“Go home ,kids “ 这个句子的学习打下铺垫。

1.Sing a song

2. 出示上一节课的图片,复习学过的单词组。通过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lets do的内容.

3.问候学生:Good morning kids , .what time is it ? 让学生用Its … 、Its time for…句式来回答问题,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给予指导。

2) Revision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既练习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复习了所学知识,并且为新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游戏:“听句子,拨表针”

老师说出Its time for music class 等句子,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将自己的表针迅速拨到相应的位置上。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对又快,并给予鼓励。

2.教师出示课件中的作息时间表。找学生到前边来向全班同学用所学的句子进行表述。比如“Its …oclock .Its time for…

3) Presentation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借助图片,和教师形象的肢体语言,以及游戏等环节,利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灰太狼,喜羊羊的形象,将“大灰狼,几点钟了?”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没有学习压力的状态下,自然地接受语言信息,体会语言在情境中的运用

1.教师设计导语并且出示“下课”的图片,说: school is over ,让孩子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师出示已经准备好的钟表并向其他同学提问:What time is it? 引导学生回答 ,练习几次后教师示意学校的放学时间,待其他学生做出回答后, 教师自然引出Oh,its 4 oclock now.School is over. 教师领读School is over.然后将School is over.Lets go to the playground.合起来分男女生练读,并引导学生回答:OK. 反复进行练习。

2.教学Just a minute.

教师说:School is over. But I want to know Where do you want to go?教师出示课件,出示(Let.s go to the playgroud , Lets go home Lets run)句子,通过肢体语言告诉学生这几个句子的含义 。并且通过不同方法读句子。But Where do they want to go?教师故意设下疑问,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录音。教师假装没倒好磁带,边说Just a minute,边摆弄录音机,让学生在这个情景中领会Just a minute的含义。提问学生回答,对于回答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接着教师领读Just a minute。

3.教师用英语说:我累了,让我们做个游戏吧!学生戴上头饰扮演灰太狼的角色,老师扮演喜羊羊,看课件的钟表,做“wolf ,wolf what time is it ?的游戏。根据回答的时间说出Its time for( lunch/breakfast/dinner/English class/school) , 让学生来判断喜羊羊回答的对不对。教师多找几个学生做这个游戏。

4.小组分角色扮演来模仿刚才的游戏来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找最好的小组到前边进行表演。

5. Lisen to the tape .

(1)出示对话的图片的课件,让学生拿出课前老师发给的问题卡片边听边看边思考:

Picture 1:Where do they want to go?

Picture 2:Where are they now?What time is it now?

Picture 3:Whos the man?What does he say?What time is it now?

听完录音,每听完一幅图的内容就请学生回答问题,以检查对对话的理解程度。听完录音后让学生完成课件上的填空。

(2)Listen and repeat. 学生再次听录音后,完成课件上的填空内容。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首先,在课堂上。我运用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老师评价充分调动起了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首先我利用教师评价对在进行角色表演中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加五分的鼓励,同学们的热情都很高,都想积极参与,效果很好。其次,在进行Lets play 的环节时,我利用小组之间的互评,结合教师的评价,对表演好的小组进行加分,并且通过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评出本节课最佳明星和最佳小组。

评价方法:

篇5:四年级下册课文心得

原文: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yán)。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shì),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儿株花,芍(sháo)药,风仙,鸡冠(guān)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鸣,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dǎo)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xié)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

一、学习目标的分析与定位。

《乡下人家》编排在第六组,本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意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田园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乡下人家》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它用质朴而生动的文字向读者呈现出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根据我的了解,我们的学生95%以上从小生活在城市里,对乡村生活缺乏了解。学习本文,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基于本文的特点及学生的情况,我将本文的学习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读通课文,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生活的美,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

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读文感悟,学习写法。这一重点确立的依据是本组的编排目的及本文在组内的重要地位。同时,这也是难点,因为我们的孩子住在城市,文中描绘的景与物大多是学生看似熟悉、实则陌生的,而文章的语言看似也很平淡,那如何从陌生的景物中、从平淡的文字中读出美感,是本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重难点,教学时,我以读代讲,通过“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致辞时内化语言”的方式展开教学。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所以,我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读自悟。读一读喜欢的段落,说一说感兴趣的景色,想一想生活在其中的乐趣。关注他们情感的生成、个性的体验和生活的联系。

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本文的教学目标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语段”“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等要求。所以我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同时进行朗读的训练,写法的引导,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根据课文任务量,我用两节课完成教学。第一节课的任务是通读课文,了解内容,初步感受田园生活的美,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第二节课的任务是继续品读课文,进一步感悟写法。第一节课的安排与意图是这样的:

1、看图导入,进入美好情境。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马上进入美的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

2、自读自悟,感受生活的美。布置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在脑海中再现美的情境。

3、品读课文,展示自学成果。全班交流学习感受,并通过做小主人邀请客人这一方式,内化语言。

4、读读写写,积累语言。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从他们的朗读中,我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以学定教。作业上进行分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要求,介绍乡下人家的一处场景。

四、教后感受

1、总体氛围创设的比较好,学生通过看图、读文、想象再朗读的过程,已经能够入情入境地体会乡下生活的美好,产生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2、知识点的教学比较扎实。能抓住几个拟人句、作比较的句子,深入展开教学,使学生不仅能自己入情,更能体会作者的情感。

3、课件的使用还是很有收获的。我精心选择了部分非常贴合课文内容、富有美感的图片制作成课件,造成视觉冲击,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情境。

4、课堂中时间的控制还不是很好。开始部分的正音耗费了太多的时间,而后面重点的让学生读读、想想、说说,就展开的不够。读了课文,看了图片,其实学生是有很多感受想表达的,但由于时间关系,我几次打断了学生。而写解说词这个环节,其实还是放在第二教时或第三教时更恰当一些。放在第一教时,可能太匆忙了,学生很难写出比较深的感受,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比较有限。

篇6:四年级下册课文重点

三首诗在内容上都是写南方自然风光的。学习这三首诗,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丰厚文化积淀。

独坐敬亭山: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望洞庭: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2、《桂林山水》:

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3、《记金华的双龙洞》: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

4、七月的天山: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

一是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另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盛夏季节进入天山会有秋天般的凉爽的原因。

二是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相映成趣。三是描写天山深处的景象:山色柔嫩,山形柔美;重点写了五彩缤纷的野花,溪流两岸,满地鲜花,犹如进入了春天的花园。

作者就是这样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5、中彩那天:

故事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当商店扩音器高声宣布父亲幸运地成为获奖者,而且奖品又是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时,对当时正在上学的“我”来说是多么高兴。然而,当父亲开着获奖的奔驰车缓缓驶过拥挤的大街时,却发现父亲的“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自然会感到“闷闷不乐”。回到家里,慈祥的母亲揭示了其中的奥秘──“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我”迷惑不解,母亲又详细说出了事情的经过。最后在没有人知情的情况下,父亲毅然地拨通电话,通知真正的获奖者库伯。

这一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它让我们懂得,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

6、万年牢:

故事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认真和实在的。先讲父亲自己经营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

7、尊严:

本文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

故事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一方面概括了哈默的品格,说明人是要有精神的,要自爱、自强、自尊;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杰克逊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

8、将心比心:

人人都希望能获得更多人的关心和帮助。然而想获得别人的帮助,首先要自己先去关心、帮助别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鼓励,就要自己先去宽容、鼓励别人

9、自然之道: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悔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

11、蝙蝠和雷达: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中心: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12、大自然的启示: 《“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13、夜莺的歌声:

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14、小英雄雨来:

讲的是在那战火连天、枪炮轰鸣的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

了解战争年代人们的生活,学习小英雄雨来勇敢机智的品质,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缅怀那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引导我们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

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这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

全诗共五个小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四小节)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第二部分(第五小节)发出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春天的美好

17、触摸春天:

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中,一个小女孩穿梭在花丛中。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慢慢伸出双手,悄然拢住了一只逗留在花间的蝴蝶。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小女孩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着翅膀飞走了。小女孩仰起头来张望。

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作者也触摸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18、永生的眼睛:

本篇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

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19、生命 生命:

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20、花的勇气:

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

21、乡下人家:

本文正如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那房前顺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绿的藤蔓,门前空地上依着时令开放的美丽的鲜花和屋后伴着春雨从土里探出头来的嫩笋,那觅食鸡群,那嬉水的小鸭,那乡下人家在门前的树阴下边吃晚饭,边闲话家常,其乐融融,夜里伴着纺织娘美妙的歌声甜蜜进入梦乡……

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22、牧场之国:

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白日里,牧场是动物们的天堂,无论是花色多样的牛,还是骏马或羊、猪、鸡,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低地上”是那样的悠然自得、惬意舒畅,广阔无垠的草原无疑就是他们的自由王国,好一幅家禽家畜安闲游憩图。即使是傍晚出现了挤奶的人也并没有打破草原的寂静,奶牛仍是“严肃沉默”,挤奶人更是“默默无语”,连船只行驶也是舒缓平稳的,车船的到来与离去也反衬出了草原的寂静。直到夜幕降临,荷兰更是沉入一片静谧之中,又成了一幅沉沉静夜图。

中心:让我们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

23、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四时田园杂兴》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渔歌子》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24、麦哨:

篇7: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三百六十五片叶子,叶叶青翠,

请你把第一片珍贵的叶子捧在手上;

三百六十五里路,路正漫长,

请你用诚实的脚步去把它丈量。

2、你从这段文字中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3、“三百六十五片叶子”指什么?(三百六十五天)“珍贵”是什么意思?谁能用“珍贵”说句话?你觉得“第一片珍贵的叶子”会是什么?

4、“诚实”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句话吗?

5、你是怎么理解“三百六十五里路,路正漫长,请你用诚实的脚步去把它丈量”这句话的?

6、孩子,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诚实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请看,古今中外,有很多有关诚实的名言警句: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我的座右铭是:第一是诚实,第二是勤勉,第三是专心工作。

——卡耐基

没有一种遗产能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

——莎士比亚

始终不渝地忠实于自己和别人,就能具备最伟大才华的最高贵品质。

——歌德

诚实,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未来的教育学家赵苹

7、孩子,你一定也能像老师一样,写上一两句。把它当做新年的礼物,送给你最想送的人,你也可以制作成新年卡片。

篇8:四年级下册课文心得

一、读中求悟

学生的感悟不是仅仅对文字的感知和对知识的掌握,它包括对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织方法及其渗透的情感、韵味的领悟。学生的感悟必然会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与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指导和激励孩子去领悟语言文字中的隐性知识。

1.初读的感知。在这个阶段,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充分地读,在充分朗读的过程中明白语言文字大概所要表达的意思。

在执教《番茄太阳》第二课时刚开始,我就布置了一个任务: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1—1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明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去读课文,从语言文字的信息中找到答案。通过交流,反馈他们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程度。在初读阶段,不管是对词语的掌握,对重点部分的理解,还是对全文的把握,都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此时,教师应寻找到感悟语言文字的最佳切入口(可以是一个引导性的大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2.细读的体会。学生经过初读的过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其思、动其情,使之明理、得法。在细读体会的阶段中,教师可以通过“你读懂了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等问题来了解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程度,引导学生用心去感悟、去体验。这个时候我们要耐心等待,把话语权交给孩子,巧妙点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知其然”而后“知其所以然”。

这节课我是这样处理的:故事读完了,谁来说一说,明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文中找到了哪些相关的语言信息?

学生交流:

(1)我从“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乌黑的头发,象牙色的皮肤,精致的眉和下巴,笑起来像个天使。看着她,让人隐隐心疼。”看出明明很漂亮。(2)我从“有一次,明明突然问我:‘阿姨,你是用双拐走路的吗?’我一愣,这聪明的孩子,她一定听出了我拐杖的声音。”看出明明很聪明。(3)我从“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看出明明很爱笑。(4)我从“我弯下腰,她附在我的耳边轻声说:‘姨,妈妈说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给我的,等我好了,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好不好?’”看出她很有爱心。

……

3.精读的领悟。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调动积累去思考,去感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要以自己的思维强力束缚学生的思维,将学生拉到我们的教案流程上来,应该允许不同的认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明晰目标,巧妙理答,在允许孩子自由发展的过程中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二、读写结合

1.读写结合点的恰当把握。现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正不断地得到重视与强化,越来越多的教师注意到这个问题,适时地安排了读写结合的训练。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操作中,不少教师对读写结合的理解还是有失偏颇,空有形式。过于追求课堂教学中的可操作性,教学的具体方法已经完全简单化,把握不住读和写的隐性结合,是单纯的两个部分,为写而写,到最后,教师和学生都不知道写是为了什么,学生得到了什么,教师实现了怎样的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结合我们所用教辅用书后的题目“请回家对着爸爸、妈妈笑一笑,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对方的表情、语言、动作写下来,一定很有趣哦。”让孩子运用这节课强化学习的“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去表现人物的性和特点”这样的方法去写。这一环节不仅突破了我阅读教学的重难点,让孩子自己通过文中的语言信息去了解明明的性格特点,而且强化了孩子“怎样生动具体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技巧,在学习的同时训练了孩子的写作能力,还解决了练习,可谓“一举三得”。

2.重视写字指导。“读写结合”顾名思义,要学生去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笔即时练字时”,写之前,就要提出相关要求,规范好“双姿”的同时,提出“笔画规范,有轻有重,四方留白,整齐匀称”四个要求,不放松写字良好习惯的培养。

3.注重评价。丁有宽老师说: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指点自改。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可以从指导学生互评互改开始。评价的时候可让学生四人为一组,根据写作要求展开互评。在学生有了互评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可着力于引导学生自评自改,修改后在班上或小组里交流。

读和写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抓住它们之间的隐性联系点,即读写对应性,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这不仅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篇9: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题

一、借助拼音拐杖

1.前面是谁?按拼音写词,再邀他一起走吧!

qín láo()的大爷dǎlāo( )着随fàn làn()的洪水jūnyún()piāo fú()在河面上的shū cài()叶。

2.朋友还有其他叫法呢,按拼音组词进行区别。

系xì()鲜xiān()

jì( )xiǎn()

二、感知祖国文字

1.为加下划线的字选择合适的意思。

(A.第一位;B.帽子;C.像帽子的东西)

茅庐(A.照管;B.拜访;C.看)

2.上车可别坐错了位置哟,用“怜”组不同的词,再帮它们找个合适的座位。

①这个穷苦的小孩真()!

②我们决不能()那些恶人。

三、积累运用词语

1.朋友丢了东西,帮他补上。

循()蹈() ()砍()伐

身先()()慕名()()

惊()骇()()山()岭

2.车上来了几位拳击手,帮这几位朋友找相反的训练对手。

①我们要自觉()各项制度,决不能违犯

②过去,张虎不爱卫生,同学们都讨厌他;现在改了,大家都()他了。

四、句子集会演练

1.趁乘车的空闲玩个“变相”魔术吧,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格罗培斯设计出最佳路径。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

②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为句子减肥: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会模仿吗?来一个模仿秀吧!

①虽然我一直没有学到公冶长的本领,但是跟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践拓展

1.我知道《三国演义》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等。我最佩服的人是_____________,因为他_____________。

2.班级活动遇到难题,我要求大家一起想办法,就用格言“_____________”来说服大家。

3. 从6月1日起,我国限制使用塑料方便袋。你怎样看待这一决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上树掏鸟蛋,你看见了,会怎样和他对话?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评价

1.本学期,我们欣赏了竺可桢爷爷关注的________、格罗培斯设计的________;认识了《三顾茅庐》的________、孙中山的秘书及夫人________;通过《特殊的葬礼》明白了________的重要,从《苹果里的“五角星”》知道了________……收获可真不少!

2.《江南春》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最能引起人们遐 想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天鹅的故事》完成阅读理解。

这时,别的天鹅似乎被这一举动惊住了。它们呆呆地站在那里,瞧着这位“破冰勇士”。只听得“嚓——嚓——”,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又裂开了一条……冰面终于塌陷了,出现了一个小的冰窟窿。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水面在慢慢地扩大。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水面在迅速地扩大着。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①“呆呆地”写出了什么情景?

②冰面变化的过程是:裂开一条小缝→_______ →_______→_______,从侧面写出了老天鹅是在_______。

③参加破冰的天鹅越来越多,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把天鹅的声音比做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破冰场面_________。⑤为什么把老天鹅称为“破冰勇士”?

七、课外欣赏

华佗的“五禽戏”

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大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为充实和丰富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作出了重大贡献。

华佗不仅精通医术,而且非常重视体育锻炼对人的健康作用。有一次,华佗正在书房里读书,见一小孩把住门闩来回晃荡,他立即想到古书上“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话,人为什么不也这样天天运动,让气血流通呢?后来,华佗参考了“导引术”(全面锻炼身体的方法),编出了一套锻炼身体的拳法,名叫“五禽戏”。这种体育运动就是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运动姿态的体操,可以使周身关节、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

华佗的弟子吴普,由于几十年坚持做“五禽戏”,活到九十多岁,仍然步履轻捷,耳聪目明,牙齿坚固。可见“五禽戏”是行之有效的健身体操。

1. “枢”指门上的转轴;“蠹”是蛀。结合上下文理解“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

2. 华佗由门闩晃荡联想到了什么?

3. “五禽戏”是华佗观察了哪些动物的运动姿态后发明并编出的拳法?

4.从哪里可以看出“五禽戏”有益身体健康?

上一篇:深圳发展银行下一篇:工商窗口个人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