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使用授权申请书

2024-07-30

商标使用授权申请书(精选14篇)

篇1:商标使用授权申请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及有关法律规定,经双方在平等互利、诚实信用、友好协商的前提下,就甲方制造之“_____”产品所涉及的依法获得商标专利、宣传品、证照等全部知识产权的保护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甲方同意乙方在其区域内代理销售甲方“_______”系列产品时,以_______公司或经营(销)部的名义在双方约定的区域内登记注册上述名称,并经营甲方产品。

第二条 乙方确认甲方拥有_______产品及______字号以及相关的知识产权均属甲方所有,乙方仅在授权时间及范围内使用。

第三条 双方一致同意,乙方在甲方授权期内充分维护甲方的形象、信誉,并作好产品技术保密工作,不能将产品技术披露给第三方,不能有任何损害甲方利益的情况发生。

第四条 本授予权协议自双方签订正式代理合同(另行签订)及期限为起始至终止。双方同意无论因何种原因不再继续合作时,本授权随即终止。

第五条 双方同意,甲方收回知识产权授权时,乙方应交还全部技术文件、宣传品(资料)相关所有证照,同时在三个月内变更企业名称,不再使用“_______“字样。在甲方收回授权后的一年内,乙方不得经营甲方竞争双手的任何产品。

第六条 乙方有下情况发生时,甲方有权随时可收回授权:

乙方未能专业为甲方代理产品时;

将甲方的知识产权擅自转让给他人使用时;

为甲方竞争对手销售产品或销售任何仿制产品时;

有事实证明其他对甲方的利益有损害的行为产生时;

代理合同期满不再续签或各种原因合作关系终止时。

第七条 本协议的变更、续签及其它未尽事宜,经双方协商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具有同等的效力。

第八条 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生效。有效期______年。

第九条 本协议由甲方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商标机关备案。

第十条 本协议在履行过程中,如发生争执,经双方友好协商,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甲方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一条 本合同一式五份,双方各执一份,交甲方所在地商标管理机关备案一份。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所地: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

委托代理人: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所地: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

委托代理人: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篇2:商标使用授权申请书

商标使用授权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四十条和《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的规定,甲乙双方遵循自愿和诚实信用原则,经协商一致,签定本商标使用许可合同。

甲方将已注册的使用在35类商品上的第10271731号商标许可乙方使用。许可使用的形式为普通。许可使用的期限自

日起至

日止。合同期满,如需延长使用时间,由甲、乙双方另行续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

商标图案:

商标使用许可人(甲方):

商标使用许可被许可人(乙方):

身份证号: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签订地:

签订地:

****年**月**日

篇3:商标使用授权申请书

2010 年11 月12 日创博亚太公司向商标局提出注册“微信”商标申请, 并通过初步审查。2011 年1 月21 日腾讯公司推出微信平台, 并在同月24 日向商标局提起“微信”商标注册申请。此后, 2011 年11月21 日第三人张新河以核准该“微信”商标注册将对社会公共利益产生不良影响的名义对创博亚太的“微信”商标申请提出异议。2013年2 月26 日, 商标局认为创博亚太的“微信”商标申请将产生不良社会影响, 裁定不予核准注册。创博亚太不服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异议复审申请。商评委认定“微信”商标构成《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 (八) 项规定的禁止情形, 裁定不予核准注册。创博亚太不服复审裁定, 向法院提起诉讼。2015 年3 月11 日,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维持“微信”商标异议复审裁定。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于对“公共利益和不良社会影响”的判定。因为法院是基于《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 (八) 项的规定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由判定创博亚太败诉, 避开了创博亚太的“先申请利益”。使得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价值出现了博弈, 存在冲突时何者优先的问题。为此笔者撰写本文通过对微信商标案的分析, 探析公共利益在商标授权中应优先保护的正当性。

二、商标授权中应优先保护公共利益

《商标法》的制定不仅是为了维护特定民事主体的权益, 也用于维护消费者这一群体所代表的社会公众利益。“微信商标案”法院依照《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 (八) 项的规定“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来认定若核准创博亚太公司对微信商标的申请, 将产生不良影响, 进而损害公共利益, 扰乱公序秩序, 因此避开了对《商标法》中“申请在先原则”的援引。

1.商标授权中的“申请在先原则”及其例外规定

我国对商标注册的核准采用“申请在先原则”, 《商标法》第30条、第31 条确立了商标保护的“在先申请制”。先申请制的确立可以防止商标权人“优先权”的受损, 也在一定程度上敦促商标权人及时进行商标注册申请。虽然《商标法》赋予商标权人申请在先的优先权, 但“申请主义”不得对抗“使用主义”, 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在先使用者的权益。《商标法》第32 条规定了不能恶意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第59 条第3 款规定了在先使用权人有权在原有范围内继续使用该注册商标, 都是对商标“申请主义”的突破。然而《商标法》32 条、59 条保护的情形是“在先使用”, 即在商标申请注册之前就使用了该商标, 其并不涵盖“在后使用”。而微信商标案中, 腾讯公司是在创博亚太公司提出申请后才推广使用微信并将微信发展成拥有全球影响力的通讯工具, 因此本案并不符合“在先使用”的情形, 无法适用《商标法》中对“在先申请原则”的突破规定。

2.公共利益在商标授权中的体现

公共利益是指不特定的社会成员享有的利益。公共利益的范围若界定不清, 容易成为否定私权的工具, 为此笔者将结合价值比较标准论述微信案存在的公共利益。

价值比较标准, 是指通过对相冲突的利益所代表的价值进行比较, 具有压倒性的正义优势的利益才能构成公共利益, 对它应该优先进行保护。在微信商标案中, 创博亚太公司作为单一的民事主体, 受到《商标法》规定的“在先申请”权利的保护, 而腾讯公司作为一个拥有几亿用户群的平台, 而且用户对“微信”的使用已经改造了全中国人的通讯交流方式, 已经对公众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两者相比较, 广大微信用户所代表的不特定主体的公共利益比创博亚太公司所代表的个人利益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因此该案中社会公共利益应该优先受到保护。但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公共利益都优先于个人利益受到保护, 只有结合具体的案件情形比较才具有意义, 而且在不同的案件中具有不同的情形, 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可一概而论之。

三、商标授权中滥用公共利益的影响

1.错误适用现有法律, 致使权利架空

此次微信商标案, 商标评审委员会是根据《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 (八) 项禁止的情形, 即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 作出不予核准注册的裁定。但笔者认为该条款的运用存在着错误。运用体系解释的方法来解读《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前七项内容, 其主要针对的是商标的文字、图形或者其他构成要素对我国政治、文化、宗教、民族等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产生消极的、负面的影响。为此商标评审委员会运用该条作出的复审裁定应当是认为“微信”商标的使用将产生不良的影响。因为腾讯公司与微信已经形成密不可分关系, 如果将微信商标授予给创博亚太公司, 会造成4 亿的用户混淆, 产生不利的社会影响。因此对“其他不良影响”做了广义理解, 不只局限于文字、图形。

但是笔者认为如做这样的广义的解释将会破坏现有的法律体系。因为《商标法》规定第十条第一款第 (八) 项的目的是旨在为前七项不能详尽的标识内容做兜底性的规定, 而此处却将该条作为公共利益判定的依据实在有违法律的体系解释。本案中, 创博亚太作为在先申请人, 本来可以依据《商标法》规定的“先申请原则”取得商标权的, 如果错误适用法律, 滥用公共利益, 就会使得在先申请人的权利保护处于不确定状态, 容易使得权利人陷入恐慌, 不利于维护法律的稳定性, 而且错误适用法律则会损害司法权威。

2.对强势主体的保护, 致使市场竞争秩序紊乱

作为中国互联网巨头的腾讯, 与创博亚太相比相当于大象之于蚂蚁。因此即使将“微信”商标权赋予创博亚太, 腾讯也可以斥资向创博亚太回购微信商标, 因为打造一个具有同样知名度和商业价值的品牌所花费的成本要远远高于对一个既有品牌的收购或维护, 收购微信商标所付出的代价与微信背后潜藏的800 多亿的品牌价值相比实属九牛一毛, 而且这笔费用也是腾讯公司在为自己的过失买单, 因为腾讯在推出微信前并未对该商标的权利负担做尽职的调查, 其欠缺风险防范意识造成的。无独有偶, 唯冠与苹果的IPAD商标争议, 也正是苹果为其过错所付出的的天价赎金。但此次的“微信商标案”, 商评委、法院都忽视了《商标法》第十条适用的应当之义, 而扩张对该条的使用, 使得该条成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可以随意适用的公序良俗条款, 虽然适用的目的在于维护公众利益, 但如果随意解释适用不当, 无疑会有对大公司、大企业的偏袒之嫌。为此笔者认为应当规范对公共利益条款的适用, 而不能随意滥用, 否则会使得占据多数优势资源、多数群体利益的大公司、企业处于支配控制地位, 进而也降低了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 从而致使资源缺乏的小企业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 使得其难以切实保护自己的利益, 时刻处于权利落空的状态, 不利于市场自由竞争的有序进行。

四、结语

我国《商标法》中规定了商标注册申请具有审查期限, 在审查期内其他商标使用者就会存在商标使用盲点, 不知晓该商标是否已经申请注册, 如果发生像本案的情形, 即先申请者申请注册商标但未使用, 而不知情的他人在审查期限内使用了该商标, 同时也提出了注册申请, 并且后者的影响范围更广, 并涉及公共利益, 这时就会存在先申请者的个人利益与后申请者所代表的公共利益出现冲突, 当两种利益所体现的价值出现博弈时, 需要运用一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和权衡, 何者应该优先予以保护。只有当商标的使用是涉及公众的社会经济、文化、甚至政治生活, 是关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时, 才可以上升为公共利益, 此时应该优先保护公共利益。除此之外, 其他情形都应该是遵照《商标法》规定的“先申请原则”, 优先保护个人利益。为此, 为了防止类似微信案的纠纷再次出现, 需要我国《商标法》尽快明确商标申请的及时公开, 完善相应机构商标查询系统, 以免重蹈覆辙。

摘要:《商标法》规定了商标授权适用在先申请原则, 然该制度的规定并非完美无缺, 当先申请者申请注册商标但未使用, 而不知情的他人在审查期限内使用了该商标, 同时也提出了注册申请, 并且后者对商标的使用涉及公共利益, 这时就会存在先申请者的个人利益与后申请者所代表的公共利益出现冲突, 当两种利益所体现的价值出现博弈时, 需要运用价值比较的标准进行比较和权衡, 即当商标的使用是涉及公共利益时, 应该优先保护公共利益。除此之外, 其他情形都应该适用《商标法》规定的“先申请原则”, 优先保护个人利益。

关键词:商标,先申请原则,公共利益

参考文献

[1]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年版.

[2]郑永流.《中国法律中的公共利益》[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年版.

[3]孔祥俊.《商标法适用的基本问题》[M].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4年版.

[4]刘太刚.公共利益法治论——基于需求溢出理论的分析[J].法学家, 2011 (2) .

[5]芮松艳.商标行政案件审理情况综合分析 (中) [J].中华商标, 2010 (2)

[6]杨延超.“微信”商标究竟应该属于谁[N].经济参考报, 2015年3月17日第8版.

[7]胡鸿高.论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从要素解释的路径.中国法学, 2008 (4) .

篇4:商标使用授权申请书

案情始末

2000年9月7日,B公司注册北冰洋商标,核定使用类别为第30类咖啡、茶、饮料等。2001年3月18日,B公司与S公司合资设立L公司,冷食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生产经营冰淇淋、雪糕、冰棍等冷食产品。合资协议约定B公司为北冰洋商标所有人,B公司同意L公司使用北冰洋商标,使用期限与双方合作期限相同。B公司同时就北冰洋商标向L公司出具《商标使用授权书》。

2004年1月起,B公司、S公司与L公司签订《承包经营协议》,约定由S公司承包经营L公司,三方于2010年1月续签该协议。L公司的全部资产提供S公司经营使用,S公司每年向B公司支付租赁费30万元,支付商标使用费分别为2010年10万元,2011年15万元,2012年至2014年每年各20万元。L公司对S公司的承包经营活动具有监督、审查的权利。S公司应严格遵守食品卫生及安全等方面的各项法律、法规;在承包期内,S公司以L公司名义对外发生的各项民事活动,S公司应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对所有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负全责,向B公司全额支付承包经营发生的各项费用。B公司对北冰洋牌商标具有所有权、收益权、监督权及终止使用权。

B公司后发现S公司、L公司在经营中存在违约行为:2011年10月被质监局抽检出二被告生产的双把雪糕菌落超标;因前述事件,B公司认为严重影响北冰洋商标品牌形象,随即要求L公司停止生产、暂停使用北冰洋商标,并进行全面整改,未经B公司验收合格不得重新开业经营。为此,B公司下发了《责令停业整改通知书》,L公司盖章,S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字确认。2012年3月17日,B公司对整改后的L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发现仍存在配料设备清洗没有采用CIP专用设备、缺乏原材料检验报告等问题,L公司、S公司均在检查报告上签字确认。随后,B公司再次向L公司、S公司发函要求进一步整改,重申在整改未验收合格前禁止重新开业经营。但S公司承包经营的B公司一直未停止生产,并于2012年6月被新闻报道称在北冰洋双把雪糕中吃出苍蝇。B公司主张解除北冰洋商标使用授权,S公司支付拖欠的商标许可使用费及违约金40余万元。

L公司与S公司不同意解除商标许可使用合同,理由是北冰洋商标许可是合资设立L公司的条件,商标许可期限应与合资期限一致,故不同意。B公司的检查报告是单方出具的,S公司与L公司出于无奈才签字确认,非真实意思。L公司与S公司提交了2012年2月至6月期间委托多家质量监督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表明其生产的北冰洋雪糕质量合格。

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四十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之规定,判决B公司向L公司许可使用北冰洋商标的合同关系解除,L公司停止使用北冰洋商标,S公司支付B公司商标许可使用费22万余元。

判决分析

商标注册人可以自己使用商标,也可以通过合同授权他人使用注册商标。为了保证注册商标所代表商誉的稳定性,被许可人在使用注册商标时,除了要诚实履行双方合同约定的义务外,还应遵守法律规定的义务。保证商品质量就是商标被许可人应履行的法定义务。相对应的,商标许可人就有监督被许可商标的商品质量的法定权利。

本案中,B公司是北冰洋商标注册人,自2004年起就授权L公司使用该商标生产双把雪糕。L公司发生2011年被质监局检查出菌落超标的事件,属于未能履行保证商品质量的法定义务,会对北冰洋商标声誉产生显而易见的负面影响,对B公司利益产生损害。在这种情况下,B公司作为商标许可人,是否还愿意继续授权L公司在生产的双把雪糕上使用北冰洋商标,则就看双方商标许可使用合同约定及履行情况了。

我们看到,发生菌落超标事件后,B公司向L公司及承包公司S公司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之后还对生产设备等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做出检查报告。在整改通知和检查报告中均明确了整改要求和需满足的条件,L公司在这些文件上盖章,S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字确认。

这里需要专门强调说明下公司盖章与法定代表人签字的含义与效力问题。一般情况下,经营者与他人充分协商一致各项合同条款后,会在合同落款处盖章,表明双方确认受该合同约束。如果不是双方共同拟定的条款,一方提供本文后,另一方盖章的,则表明盖章一方同意按对方所提供文本约定的条款执行。法定代表人在执行公司事务方面全权代表公司,其在与公司业务相关的合同文本上签字,效力等同于公司盖章,可以直接认为公司接受合同约束。

可见,L公司与S公司的盖章、签字,通常情况下已经明确表明了这两家公司对整改通知书和检查报告的确认,愿意按照其中提到的方式进行整改并承担责任。诉讼中,L公司与S公司提出其确认这些文件实属无奈,是被迫为之,希望推翻这些文件中对其施加的义务,但能被法院采纳的意见,不能仅是单方陈述,而要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存在欺诈、胁迫等可撤销合同的事实。

由于二被告未能按整改通知书和检查报告的要求进行整改,即使存在部分雪糕产品质量经检验合格,因该生产期间本应属于二被告整改期间,但其置双方确认的整改要求于不顾持续生产,无疑是对商标许可使用合同的违反。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民五庭法官)

篇5:商标使用授权书

授权人:

法人代表: 电话: 地址:

被授权人:

联系人: 电话: 地址:

一、商标持有人许可被授权人使用 注册商标

二、许可使用的期限自20 年 月 日起至20 年 月 日止。使用期满,如需延长使用时间,由授权人另行开立商标使用许可。

三、授权人许可被授权人使用商标的范围:仅限授权人与被授权人合作的产品、印刷品之内。

四、授权人许可被授权人使用商标的形式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行业内普通许可使用。

篇6:商标使用授权合约书

授 权 人:合肥市纪念日服饰店(以下简称甲方)被授权人:吕祥(以下简称乙方)经双方同意,甲方同意其商标“纪念日”供乙方使用,并依据商标法有关规定制定如下约定:

一、授权使用商标之商品经营范围:服装、包、鞋帽、眼镜、工艺 品、化妆品、饰品、玩具、皮具、内衣、百货零售。

二、授权使用商标地址:安徽省黄山市

三、授权使用商标年限:10年

四、授权使用商标之法人:吕祥(***333)

五、乙方使用商标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1、乙方所销售商品必须由甲方提供。

2、乙方所销售品质必须受甲方监督。

3、乙方所使用手提 袋,贵宾卡必须有甲方同意。

4、乙方若违反规定,甲方有权适时终止授权使用合同。

甲方(授权人)签字:乙方签字: 地址:地址:

篇7:商标许可使用授权书

授 权 人:北京网秦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被授权人:网秦(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许可商标标识:在38类的注册商标NQ

授权事项:因被授权人接受授权人委托,为授权人进行市场宣传推广活动需要,授权人授予被授权人在市场宣传活动中使用上述许可商标标识。

授权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

授权人(公章):

篇8:“大宋东京梦华”商标授权记

实景演出获得成功

2007年4月, 开封清明上河园得到开封市政府的支持, 正式推出了总投资1.35亿元的大型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 这是清明上河园在原“清明上河园”景区的基础上, 为了更好地从深层次上挖掘弘扬北宋优秀文化, 充分展示“宋”文化的丰富内涵, 增强景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又一力作。“大宋东京梦华”演出时长70分钟, 由700多名演员参与演出, 是一卷关于北宋王朝鼎盛时期的印象画卷, 是《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的历史再现, 它运用《虞美人》《醉东风》《蝶恋花》《满江红》等八首耳熟能详的经典宋词及其意境, 勾勒出北宋都城东京的历史画面。豪华的场景、经典的宋词、高科技的舞美, 带给广大游客的是强烈的视听震撼, 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北宋京都汴梁的盛世繁荣。

“大宋东京梦华”自演出推出以来, 深受游客喜爱和赞赏, 《中国旅游报》、香港《大公报》《人民日报》 (海外版) 《河南日报》《河南商报》《大河报》《东方今报》、河南卫视、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众多媒体都及时进行了报道, 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目前已经成为河南省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夜游开封战略的核心产品。

商标保护遭遇驳回

2008年8月1日, 清明上河园在《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第41类现场表演、游乐园等服务项目上提交“大宋东京梦华”商标的注册申请。经国家商标局形式审查后, 核发商标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 记载申请号为:6875804。商标标识如下所示:

在实质审查阶段, 国家商标局经过审查后认为, “大宋东京梦华”标识中的“东京”为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 不得作为商标使用, 依据老《商标法》第十条第二款、第二十八条的规定, 对“大宋东京梦华”商标予以驳回注册申请。

“东京”文字的前世今生

国家商标局作为商标注册审查的国家机关, 认定“大宋东京梦华”商标中的“东京”文字与日本的首都“东京”相同, 为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 不得作为商标使用。看似事实认定清楚, 但却并不符合实际。

在宋代的时候, 全国的都城是东京 (古称汴梁) , 属于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大宋东京梦华”文字, 取义于一本古籍《东京梦华录》, “东京”的指代地点和整体含义已经完全不同于日本的首都。而且, “东京”地名早于日本首都存世并大量使用。

《东京梦华录》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貌的著作, 作者为孟元老, 书中所记载的内容对宋徽宗政和、宣和年间东京的城市社会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有翔实的记载和详尽的论述, 为后人留下了探索那个时代东京城里各个阶层居民生活面貌的大量宝贵资料。《东京梦华录》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内容, 具有极高社会经济文化价值。清明上河园经营的“大宋东京梦华”实景演出, 摘取《东京梦华录》所记载的民俗风情中的代表性场景, 进行真实的实景再现和惊艳的艺术表达。

那么, 作为经过开封市政府立项和审批, 并在实际演出中取得广泛好评的“大宋东京梦华”商标, 能否在包含日本首都“东京”, 看似违反禁用性规定的情形下获得授权保护呢?

积极组织驳回复审

我国《商标法》第十条所规定的各种情形, 属于法律明文规定的禁用性条款, 即:禁止使用, 更不能注册。此种情形完全不同于禁注性商标, 不仅不能通过使用获得商标主管部门的核准注册, 甚至是连使用都被法律予以禁止。

本案的“大宋东京梦华”商标, 其中的“大宋”被处理成印章落款的形式, 位于标识整体的左部, “东京梦华”被衬以楼宇广厦的背景予以突出呈现。仅从字面上来看, “东京”文字与日本的首都“东京”完全相同, 似乎既不能注册也不能使用。

“大宋东京梦华”虽然包含了现代社会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东京”, 但由于“东京”为我国古代地名, 指代河南省开封市, 与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有着明显的区别。特别是在中国范围内, 基于历史文化传统的熏陶, 中国消费者并不必然将两者进行联系性的识记。尤为重要的是, 文字“东京”与“梦华”以及再结合其前部的文字“大宋”的组合, 直接指向我国古代著名民俗典籍《东京梦华录》, 商标文字整体形成了新的区别性的含义, 而且这种整体性的含义明显强于其中割裂出来的地名含义。

另外, 《商标审查标准》中对商标有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的审查亦有如下规定:“商标由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构成, 或者含有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的, 判定为与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相同。”……“但商标由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和其他文字构成, 整体具有其他含义且使用在其指定商品上不会使公众发生商品产地误认的除外”。并列举了以下可以注册的商标:

因此, 基于上述事实和《商标审查标准》的规定以及列举, “大宋东京梦华”用于指定使用的服务项目上, 整体含义强于其中的地名含义, 不会使相关公众对服务的提供地产生误认, “大宋东京梦华”能够作为商标注册和使用。

复审程序获得授权

篇9:汇源商标授权案或致两败俱伤

8月9日,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汇源集团”,01886.HK)与云南香格里拉卡瓦格博饮用水有限公司(下称“卡瓦格博”)原定在北京审理的“汇源商标诉讼案”,因卡瓦格博提出管辖权异议而延期开庭,案件审理日期需要确定管辖权归属之后才能确定。

商标授权引起的纠纷

此次商标授权纠纷案的焦点,是汇源集团子公司北京汇源饮用水有限公司(下称“汇源饮用水”)与卡瓦格博在2011年7月15日签署的合作协议。

根据卡瓦格博在官网公布的协议,汇源饮用水授权卡瓦格博使用“汇源”品牌生产、销售饮用水系列产品,包括瓶装水、桶装水等产品,同时授权该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再布点三家工厂进行生产,授权日期从2011年7月15日至2014年12月31日,汇源饮用水一次性收取加盟费、技术服务费200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08年1月2日的卡瓦格博,注册资本128.45万美元,属于外商独资企业,号称是中国目前为止唯一一家生产天然小分子弱碱性瓶装高端水的企业。该公司董事长祝强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他旅美多年,研究出能长期稳定瓶装小分子团饮用水的生产方法,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得中国专利。

卡瓦格博的一位公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由于该公司主要生产高端产品,投产4年以来,没有打开销售局面。所以希望和汇源集团合作,取得双赢。

“但是,当卡瓦格博投资已达200万元的时候,汇源却终止了协议。我们已经和山西、山东、哈尔滨等5家私企签订了同样的瓶装水协议,该协议涉及金额达2000多万元。另外还和20多家私企签订了桶装水协议。”祝强说。

汇源集团发给《中国经济周刊》的公函称,尽管合作协议列明双方共同发展汇源品牌的饮用水业务,但公司并无就任何汇源商标的特许使用权达成协议。同时,卡瓦格博并未按合作协议履行若干付款责任,因此,汇源饮用水有权终止协议,毋须对卡瓦格博作出任何赔偿。根据公司法律顾问的意见,汇源饮用水因卡瓦格博违反合约而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终止合作协议。

子公司有权授权商标?

双方各执一词。在法律上有一个问题尤为关键:作为子公司的汇源饮用水是否有权授权卡瓦格博使用汇源商标?

汇源集团执行总裁周红卫接受媒体采访表示,汇源不可能给别人品牌授权,所有汇源产品必须由集团统一销售。汇源集团从来没有授权汇源饮用水生產瓶装水,只允许其生产桶装水。

汇源集团在发布的声明中称,汇源饮用水与卡瓦格博签订的协议为初步的框架协议,就合作中品牌使用的具体细节,一直属于磋商阶段,未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及签订有效协议。其次,卡瓦格博的生产环境、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和生产人员的管理达不到汇源方面的要求。第三,卡瓦格博方面没有按照合同交纳质量保证金。

而卡瓦格博则不断强调,他们之所以和汇源饮用水签约,一方面是因为汇源饮用水的总经理朱胜彪是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的侄子,另一方面则是该协议上有公司盖章,应为合法协议。

“这是由双方负责人通过非正常途径签订商标许可合同,在法律上这份合同是无效合同。”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赵占领律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与卡瓦格博签订协议的汇源饮用水,其本身也没有商标所有权。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院长赵万一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商标转让合同要在商标局备案,必须要经过国家商标局批准、公告后合同才能成立。在法律上,如果子公司未经总公司同意私自转让商标,总公司需要为子公司的经营行为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个人更没有权利转让,如果受让方明明知道子公司无权转让而签订协议,受让方也该承担责任。

神秘的300万资金

此次纠纷中,有300万元资金去向成为另一个争议点。

祝强接受媒体采访时不断表示,汇源饮用水一共向他索取了300万元加盟费和技术服务费。他除了付给汇源饮用水一次性收取加盟费、技术服务费200万元外,同时通过中间人汇源集团苹果醋项目经理王树平,将100万元打到朱胜彪的个人账户。

2011年8月31日,汇源饮用水给卡瓦格博开具了200万元的收款收据,但是另外100万则没有任何收据。

对祝强的说法,朱胜彪坚决否认。他解释终止合作的原因,是因为卡瓦格博拖欠50万元的质量保障金以及违规使用“汇源”商标,侵害了汇源集团的利益。“纠纷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双方合作期间,卡瓦格博的经营出现了问题,没有实力经营下去,在当初合同中,双方有明确的规定,就是卡瓦格博所有的生产、销售、宣传必须要经过汇源统一安排,并且要在总部备案。”

一位汇源集团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汇源饮用水有权与其他企业洽谈并展开合作项目,但是需要向汇源集团进行审批和报备。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后,汇源饮用水已经向总部上报与卡瓦格博的合作项目,但此时卡瓦格博却出现了违约情况。对此,汇源饮用水多次和祝强联系沟通此事,但祝强态度强硬且屡次避而不见。

“此案无疑是个两败俱伤的结果,汇源大出洋相,卡瓦格博不能使用商标,获得赔偿也无意义。”一位法律界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评论道。

近年经典商标案

2012年

王老吉商标授权案

结果:加多宝一审被裁决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广药商标保卫战成功。今年8月13日,加多宝拿出一份“从未公布过的《商标许可协议》”。此案待续。

2012年

“家富富侨”商标归属案

结果:重庆家富富侨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将重庆家富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告上法庭。前者称3次开庭后已达成庭外调解,他们是该商标的合法拥有者;而后者称前者未兑现承诺,股东们不同意转让商标。

2009年

“娃哈哈”商标转让案

结果:2009年5月,“娃哈哈”被裁决为杭州娃哈哈集团所有,达能与娃哈哈和平分手。9月30日,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作出裁决,认定娃哈哈集团违反了相关合同,使达能因不正当竞争蒙受了重大损失。但这个胜诉已经晚了。

篇10:商标授权使用协议书

商标使用许可人:(以下简称“甲方”)

商标使用被许可人:(以下简称“乙方”)

鉴于:甲方系第[

]号注册商标

的合法持有人,乙方系合法注册成立的公司。

经过双方友好协商,就上述第[

]号注册商标(以下统称“相关注册商标”、“许可使用商标”)的许可事宜,双方订立如下合同,以便共同遵照执行:

一、许可使用的注册商标及商标权人

1、第[

]号注册商标

注册人:

地址:

核定使用商品:

注册有效期限:

二、注册商标许可使用的内容

1、许可使用的商品种类:按照商标注册证书上核定的商品种类。

2、许可使用的地域: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内。

3、许可使用的权力性质:独占性授权使用许可,即:在本合同 期限内,甲方自身不得使用相关注册商标,也不得许可他人使用相关注册商标。

4、乙方在商品及包装物、产品目录、报价单、说明书、企业名片、广告宣传、展览、电商平台、生产销售等有关的业务活动中使用相关注册商标。

三、许可使用商标的期限及其费用

1、甲方许可乙方使用相关注册商标的期限为十年,自

****年**月**日起,至

****年**月**日止。

2、本合同许可商标的许可使用费为人民币

元。支付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双方责任

1、甲方责任:

①在发现有侵犯相关注册商标的行为时,甲方保证及时采取有效手段,打击侵犯相关注册商标的个人或者单位,包括但不限于:向行政机关投诉要求查处、向法院提起诉讼。

②在相关注册商标的权属发生争议或者乙方使用相关注册商标被诉侵权时,甲方保证及时参与争议或者诉讼的处理。

③甲方应及时履行商标的续展手续及其他维持注册商标效力的手续。

④在合同期限内,甲方不得解除本合同,不得收回许可使用商标,不得妨碍乙方使用相关注册商标。在本合同到期后,在同等条件下,甲方保证乙方有优先续约的权利。

2、乙方责任:

①乙方保证使用注册商标的产品符合国家相关的产品质量法律、行政法规及行业标准的规定。由于产品问题引发的争议或者纠纷,由乙方自行解决与处理。

②乙方保证在使用过程中维护注册商标的信誉。

③乙方配合甲方对假冒商标等侵权行为的打击。

④乙方按期足额支付商标授权许可使用费。

五、违约责任

1、因甲方的相关注册商标权属产生纠纷或者相关注册商标被商标局裁定撤销或者宣告无效,致使乙方无法正常使用相关注册商标,影响到乙方的生产经营,乙方有权单方面解除合同,甲方应退还商标许可使用费,支付违约金500万,并赔偿因此给乙方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预期可得利益。

2、甲方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手段打击侵犯相关注册商标的个人或者单位的,乙方可以以独占使用许可的被许可人身份向相关行政机关投诉或者向法院起诉,由此发生的费用由甲方承担。

3、乙方因使用相关注册商标被他人投诉或者起诉的,乙方发生的费用或者造成的损失以及法律责任,由甲方承担。

4、甲方提前解除本合同、提前收回许可使用商标或者甲方有其他妨碍乙方使用相关注册商标的行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甲方应退还商标许可使用费,支付违约金500万,并赔偿因此给乙方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预期可得利益。

六、合同到期

合同到期后,双方如果未续签,乙方应停止使用相关注册商标。如果已经使用相关注册商标的产品还有库存,乙方有权继续对库存产品进行销售、处理。

七、其他

1、由甲方办理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备案手续,备案的费用由甲方承担。

2、若发生纠纷,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提交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3、本合同一式叁份,甲方、乙方及国家商标局各执一份。

4、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

乙方(签章):

(签章):

授权代表:

授权代表:

签约时间:

篇11:商标、商号许可使用授权书

授 权 人:

被授权人:江苏银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许可商标、标识、商号:

授权事项:因授权人与被授权人签署了机顶盒买卖合同,授权人向被授权人订购授权人所需的机顶盒设备,授权人许可被授权人在授权人订购的机顶盒设备(含包装)上使用属于授权人的上述商标、标识、商号(如属注册商标,请提供商标注册证复印件),在授权人与被授权人关于机顶盒买卖合作期间,该授权持续有效。

授权人:

篇12:商标使用授权协议书[小编推荐]

商标被授方(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根据友好协商,在平等、自愿、信任、互利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四十条,《商标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就乙方获得甲方“授权使用商标”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授权使用“名达”的商号和商标(包括图形),以及其它经营标识。“名达”商标受国家法律的保护,未经甲方书面授权认可,其它一切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使用。乙方承认甲方对“名达”商标拥有上述权利。

二、甲方将已注册的使用在第20类:商品上第20号名达商标,许可乙方使用在商品上,并开展相关系列产品的销售和服务活动。

三、乙方开展品牌的电子商务收入及其它收入归乙方所有,本品牌系列产品在中国大陆以外区域的商务放入同归乙方所有。

四、本商标授权使用的期限自2013年3月2日至2014年3月1日止,本协议终止后,乙方不得以任何形式继续使用此商标,否则应承担侵权责任。协议期满,双方如愿继续合作,可延长合作期,由甲、乙双方另行签订协议确定。

五、甲方有权参与乙方的品牌管理工作指导。

六、甲方有权监督乙方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乙方应当保证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具体措施为不定期抽查。

七、乙方必须在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上标明自己的企业名称和商品产品。

八、乙方不得任意改变甲方注册商标的文字、图案或其组合,并不得超越许可的商品范围使用甲方的注册商标。

九、未经甲方授权,乙方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将甲方注册商标授权第三方使用。

十、本协议如因纠纷解决协商不成时,双方可以在甲方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一、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由双方签字盖章生效。

商标使用授权方(甲方)

签名:

法定代表人:

篇13:浅析商标合理使用

案例1:2010年, 日本XX株式会社向天河工商分局投诉称, 广州市天河区XX专卖店未经注册商标专用权人许可, 使用“TOTO”注册商标作为招牌广告, 使人误以为该店是“TOTO”华南地区的总经销商, 影响到了“XX”产品在华南区的销售, 请求查处。经调查核实, XX专卖店以经营销售“TOTO”牌卫浴洁具为主, 并在前后门楣悬挂着银色的“TOTO”标志的招牌。执法办案人员认为, XX专卖店未经“TOTO”注册商标持有人同意, 擅自在招牌广告上全版使用“TOTO”注册商标,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3条所指的将商标广告宣传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52条第 (1) 项的规定, 对XX专卖店做出了行政处罚。

案例2:2010年, XX株式会社向天河工商分局投诉称, 广州市某公司未经注册商标专用权人许可, 擅自以“本硒鼓仅使用在CANON××型号产品上”的形式, 将“CANON”商标使用在自有产品的外包装上, 涉嫌侵权。执法办案人员认为, 广州市某公司将自有商标使用在产品外包装的显著位置, 将“CONON”商标与其他用语并列使用在功能性说明一列, 目的在于表达该产品的使用范围、使用方式等, 且没有以“突出”“放大”“加黑”使用“CONON”商标, 或“CONON”商标换行单独排列等方式突出使用, 以使消费者产生视觉上的混淆和误认, 属于正常的文字表述, 不应认为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2 商标合理使用简述

商标是能够将一企业的货物和服务区别于其他企业的货物或服务的任何标记或标记的组合。它具有标示商品来源、商品质量、宣传商品、积累商誉等功能, 它建立商标与商品或服务的对应关系, 缩小消费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差距, 降低了消费者选择成本, 为商品保持和扩大市场, 增加生产经营者销售额和利润起到巨大的作用。正是基于上述作用, 生产经营者才会积极地对有商业价值的商标进行注册, 获得专有性权利。然而, 虽然商标权作为知识产权, 属于民事权利, 具有私权属性, 但任何权利都是有界限的, 没有限制的权利就会被滥用, 从而威胁公共利益。各国的商标法赋予商标权人专用权, 排除他人妨害, 同时也限定了这种权利的范围。商标合理使用, 就是这种例外, 是指在特定情况下, 基于正当目的可以不经商标权利人的许可, 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善意合理地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志, 商标权利人无权禁止。

3 商标合理使用法律渊源

(1) 法律。《商标法》59条和《商标法实施条例》的49条规定, 注册商标中含有的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 或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 或者含有的地名, 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当使用。

(2) 国际条约。我国参加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17条规定:各成员可对商标所授予的权利规定有限的例外, 如合理使用描述性词语, 只要此类例外考虑到商标所有权人和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3) 司法解释。如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构成正当使用商标标识的行为应当具备要件: (1) 使用出于善意; (2) 不是作为自己商品的商标使用; (3) 使用只是为了说明或者描述自己的商品。

(4) 行政解释。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指出下列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图形的行为, 不属于商标侵权行为: (1) 善意地使用自己的名称或者地址; (2) 善意地说明商品或者服务的特征或者属性, 尤其是说明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用途、地理、来源、种类、价值及提供日期。

(5) 其他。虽然我国不是判例法国家, 然而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和各地人民法院、检察机关、各地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历年来公布的典型案例, 都为商标合理使用提供了参考。

4 商标合理使用种类

(1) 商业使用中的合理使用。商标说明性合理使用是指经营者在说明商品或服务的功能、品质、特征时, 如说明商品通用名称、图形、型号, 直接表示商品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等特点, 使用的语言文字或表达方式, 与他人的商标相同或近似。指示性合理使用, 是指经营者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目的在于客观地说明自己商品或者服务源于他人的商品或服务, 或者客观地说明自己商品用途、服务对象以及其他特性, 与他人的商品或服务有关。叙述性合理使用, 是指经营者描述自己商品基本信息时, 如地名、名称、地址、生产厂商、原产地等信息时, 使用的语言文字或表达方式, 与他人的商标相同或近似。

(2) 非商业使用的合理使用, 一般指公益性使用, 即使用他人商标不涉及商业利益或者不以营利为主要、直接目的, 主要包括:公务使用;科研使用;创作使用。

5 商标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

(1) 主观上善意使用。民法上的善意, 通常是指非因自己的过失而不知情。与民法善意有所区别, 商标合理使用的善意不问使用人是否知晓商标为他人所有, 而在于主观上有没有不正当竞争、搭便车、侵权等非法的动机。

(2) 行为上使用得当。使用他人商标时, 不得将其作为谋取利益的手段, 不论这种利益是物质的, 还是声誉上的。

(3) 不产生危害结果。使用他人商标不对商标本身产生危害, 不对注册商标权人的权利造成危害。

6 商标合理使用的判断方法

(1) 客观性。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使用他人注册商标, 不得以捏造事实、映射关系等方式误导公众, 彰显与商标专用权人之间的联系, 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 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2) 必要性。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商品的型号、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 这种说明是必要的, 且没有其他方式可以替代。

(3) 最小化。商标使用以维护商标所有人利益最大化为宗旨, 在不得已使用他人注册商标时, 应把对注册权利人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理应避免对权利人的损害。

(4) 非显著性。即使用他人的注册商标, 不应置于该商品的显著位置, 甚至放大字体, 加以亮色, 进行艺术加工等以求引人注意, 而应将其他的说明性词语和自己的注册商标置于明显之处, 防止搭便车方式对公众造成误导。

(5) 实质性损害。是否有确切证据证明这种使用与权利人的利润下降、声誉受损有主要联系。如果由于他人使用致使权利人名誉受损, 经营业绩明显下降, 无论这种联系是直接的或间接的、有意或无意, 就可认定该使用非商标的合理使用。

7 案例的分析与结论

(1) 从客观性判断。案例1的经营者全版面使用他人注册商标, 未标记自有企业名称, 属于不如实地反映自己与经营品牌的关系。案例2的经营者在商品外包装的显著位置上标示了自有商标, 且文字表述彰显了产品与他人商标的关系。

(2) 从必要性判断。案例1的经营者不全版面使用他人注册商标, 或者不使用他人注册商标, 亦不妨碍企业的经营。案例2的经营者的使用属于指示性使用, 即彰显产品适用范围, 如果不使用他人商标, 会造成产品的误用。

(3) 从最小化判断。案例1的经营者完全可以使用自己企业名称为主的招牌, 在其他位置辅以标注以“TOTO”为主要经营范围的方法, 使对商标权利人的影响做到最小化。案例2的经营者, 首先在显要的位置标注了自有商标, 其次未对他人商标突出使用, 做到商标权利人的影响做到最小化。

(4) 从非显著性判断。案例1的经营者的使用属于突出性使用。案例2的经营者的没有以“突出”“放大”“加黑”使用“CONON”商标, 或“CONON”商标换行单独排列等方式突出使用, 以使消费者产生视觉上的混淆和误认, 属于正常的文字表述。

篇14:商标使用授权申请书

关键词:商标使用;商标指示性使用;商标性使用;商标侵权;认定标准

我国新《商标法》第48条列举了可认定为商标性使用的具体行为,但没有对商标性使用进行概括性定义。那究竟何为“商标性使用”?又应当如何判定该行为呢?笔者结合所学,简要谈谈,以求教于大方。

一、商标使用

作为企业的“牌子”,商标是商家将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与他人的同种或类似商品、服务相区别而加以使用的标识,是企业智慧的结晶,是产品或服务质量、信誉、知名度的载体。TRIPS协议高度概括了商标的定义,即:任何能够将一企业的商品或者服务与其他企业的商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标记或者标记组合,均应能够构成商标。这一定义表明商标的主要功能在于区别商品或服务的来源。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商标使用持有不同观点,美国强调商标使用是要把商标实际用到商业之中,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则指出商标使用的核心是区分商品或服务的来源。

结合商标的根本属性,本文认为,商标使用顾名思义就是企业为说明产品或服务的来源,证明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声誉在商业活动中使用对能够表明自己企业产品、服务特征的标记或者标记组合。因此,商标使用应该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必须将商标用于商业活动中;第二,使用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商品或服务的来源;第三,通过使用能够使相关公众知悉商品或服务的特征,不混淆商品或服务的来源。

二、商标指示性使用

任何权利都是有限制的,即使像商标权这样一种具有排他性、垄断性的知識产权也不例外。为了对商标权人的私权利进行限制, 实现商标权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商标法上除了包括商标使用概念,还有合理使用制度。商标的合理使用是指不经商标权人同意而善意无偿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合法行为。在实践中,商标的合理使用以不引起混淆、误认及不引起联想为界限。商标的合理使用主要包括叙述性使用和指示性使用两类。叙述性使用体现在我国新《商标法》第59条第一款的规定中。指示性使用则是为了客观地说明商品或服务的特点、用途等而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本文着重阐述商标指示性使用。

商标指示性使用多出现于零配件贸易、维修服务行业以及其他消耗性产品的销售等领域,使用者在经营活动中善意合理地使用他人的商标,客观地说明自己商品用途、服务范围以及其他特性,与他人的商品或服务有关,将商品与有关商品相匹配或兼容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商标指示性使用通常需要具备三大条件:第一,使用他人商标的必要性;第二,使用他人商标的数量和方式;第三,是否造成混淆。

笔者主张以是否造成消费者混淆为标准,以商标指示性使用需要具备的条件为前提进行评判。首先,是不是非用他人的商标不可,只有在不得不使用他人的商标的情况下才能使用,使用者使用他人商标仅仅限于说明真实情况、说明商品或服务的特点。其次,主观上必须是善意使用,如何判断善意使用则从使用他人商标的表现如数量、方式来判断。使用方式应当合理,如果使用者大批量使用他人商标,而且故意夸大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部分,导致消费者混淆。这就不能认为是商标指示性使用,而是商标性使用,已经构成商标侵权。 同时,合理使用意味着使用过程中不得随意篡改、破坏商标权人的商标,否则很有可能损害商标权人的商誉。因此,商标指示性使用的合理边界便在于只可客观表明商品来源,而不得使消费者对经营者自身的服务与商标权人提供的服务产生混淆。

三、商标性使用

目前,法律没有明确界定什么是“商标性使用”,学术界也众说纷纭。本文认为商标性使用是商标使用者不经商标权人同意将与商标权人的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文字、图案等标识,用作指示自己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识,从而建立该标识与自己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之间的特定联系,使得消费者混淆产品或服务的来源的行为。使用者宁愿不用承载着自己企业希望的商标,也要千方百计使用他人的商标。不言而喻,是因为自己的商标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广,不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于是只能“搭便车”牟取利益。因此,商标性使用是一种侵权行为。

那么,应该如何认定商标性使用行为呢?第一,商标性使用行为主观上是故意的,使用者不考虑商标权人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恶意使用,其目的是为了让消费者误以为自己的产品、服务质量值得信赖,让消费者混淆产品、服务的来源。第二,客观表现上具有区别产品或服务的功能,使用者会大量使用他人的商标并以特殊形式来表现,将他人的商标放在商品包装或广告中最醒目地地方,而自己的商标则置于不明显处。第三,被使用商标的知名度。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知名度是与使用者企业的商标的知名度对比而言的。道理很简单,如果被使用商标的知名度不如使用者企业的商标,使用者再怎么使用他人的商标也是无利可图的,对自身没有任何好处,这样自然不能被认定为商标性使用。第四,商标的显著性。即商标的可识别性和独特性,消费者可以凭借该商标特征区别商品或服务的出处、特点、信息等。“物以稀为贵”,商标的特征越显著,其区别作用就越大,越有利于一般消费者识别,商标性使用的可能性就越大。当然,不管用什么方法认定商标性使用,始终离不开“是否混淆消费者”这一黄金准则。作为商标侵权认定核心,通过判断消费者是否对商品和服务及其来源产生混淆,判断是否构成商标侵权。

四、商标性使用与商标指示性使用的区别

随着行文的不断深入,商标性使用与商标指示性使用的区别也逐渐明晰。笔者认为,商标性使用与商标指示性使用往往只在“一念”之间,商标使用者善意还是恶意只不过“一念之间”,消费者是否混淆商品或服务的来源也是“一念之间”。二者的具体区别如下:

第一,使用者主观意图不同。如果使用者只是为了说明产品或服务的特征、属性,使用他人的商标,并非表彰产品或服务的来源,而是说明产品、服务的本质,故应被认为是善意的、合理的、正常的。比如,甲经营一家主要维修苹果手机的修理店,虽然甲不是苹果的特约经销商,但甲可以在经营中使用“苹果维修”的广告。也就是说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有权为了表明商品的来源而使用他人的商标。零配件的经营者也有权为了表明其零配件所匹配的产品而使用该产品的商标。这些出去指示性目的的对他人商标的使用,只要符合诚实的商业惯例,就属于商标合理使用的范畴。相反,使用者故意用他人的商标使消费者混淆,凭借他人的商标来牟取利益,进行的就是商标性使用。主观上的善意还是恶意不是轻易就能够区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客观上的表现,如使用方式、使用规模、使用结果等来推断主观上的性质。

第二,使用方式不同。商标指示性使用并不将他人的商标作为明显商标使用,不会大规模的使用,例如为了说明自己的商品或服务,在不醒目处以较小的字体使用他人商标。这种使用通常不会引起普通消费者的注意。反之,使用者将他人的商标不加区分地用在广告宣传上、标注在自己的产品上,充分使用了商标所有权人的商标,就是商标性使用。最经典的案例:在“蓝色风暴”商标侵权案件中,百事可乐将“蓝色风暴”字样用于广告宣传中,同时印在自己可乐的瓶体上,消费者一看到该字样标识就自然联想到了百事可乐公司的产品,该行为是商标性使用行为。

因此,可以说商标性使用是过度的、不合理的商标指示性使用。商标指示性使用的目的是为了传达真实信息,即便是允许使用商标权人的商标标识进行说明,也不意味着第三人可以无限制的、大量的使用商标权人的商标,使用者必须把握好这个度,合法合理的使用才能让商标发挥应有的功能。

五、总结

为了维护商标所有权人的利益,应该严厉打击商标性使用他人商标的行为,从而维护经济秩序。但商标使用行为千差万别,任何细微的差别都有可能影響到对商标侵权是否构成的判断。因此,在实践中必须仔细考察商标使用行为的全部特征,结合被使用商标的显著性、知名度、使用方式,作全面、综合的判断。同时,在以后《商标法》修改中,应该明确商标性使用行为的涵义和认定标准,实现商标使用和商标保护的利益平衡。

参考文献:

[1]张耕.知识产权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4)

[2]文学.商标使用与商标保护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9)

[3]孙南申等.美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2(10)

[4]李春芳,李淇.商标性使用的判定[J].知识产权.2014,(8)

作者简介:

上一篇:党员日常培训教育制度下一篇:长江大学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