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行为习惯养成计划

2024-08-21

中班行为习惯养成计划(精选9篇)

篇1:中班行为习惯养成计划

中班行为习惯养成计划

本班幼儿通过上半学期的训练和学习,行为习惯较好,有了不小的进步,若要与中班的教育教学接轨,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还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孩子的点点滴滴抓起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应善于抓住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把孩子本来不自觉的行为,转化为有意识的自觉行动。做为老师要细微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孩子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并善于抓住教育时机,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孩子尽快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

第一,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良好的习惯要经过不断的重复。反复地实践才能养成。所以要坚持要求,日积月累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才能形成“定型”。

第二,要统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

这就意味着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

当然,常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家长要和幼儿园的老师一齐努力,形成合力,是幼儿常规养成的关键。

(一)首先,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能配合幼儿园的教育,进行辅导、巩固。

(二)常规培养并不仅仅针对幼儿,教师也要对家长进行升班教育。例如,在小班学期结束前,我们将中班要建立的常规进行小范围的实施,初步了解幼儿可能产生的反应,并发放一些辅助材料。上面写清楚需家长在假期中巩固、丰富的常规教育,并介绍一些具体方法(如:折叠小被子、衣服等)。这就为中班开学时常规的建立与适应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例外,对于个别能力差的幼儿,教师与家长应个别联系,一同协商培养的措施,并让家长配合指导。

(三)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合理为幼儿穿着衣物的知识,并同个别家长联系,让他们注意自己孩子的着装、多考虑一些孩子的生活细节问题。现在,有的家长为孩子购买衣服只凭自己的审美观点,不考虑孩子身心的特点。不是衣服太紧,不透气;就是衣服穿脱不方便,影响孩子的行动;有的衣服还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要么太妖艳,要么太老气。孩子的穿戴应有孩子的特点,我们教师可利用家长园地和与家长个别交谈的时间提醒家长做到这一点。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总之,幼儿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易于纠正。作为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振兴民族的大事来抓。

篇2:中班行为习惯养成计划

中班幼儿经过在小班一年的学习生活,在礼貌礼仪,生活习惯以及课堂常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部分幼儿在饮食方面存在挑吃、偏食,吃饭速度慢等,特别是新插班的孩子还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操作方面,幼儿基本上能够按照操作要求操作,使用玩具材料,能够较好的收放玩具,但是存在个别男孩子乱扔玩具的现象;生活自理方面,本学期开始,逐步要求幼儿能够学会自己叠好被子并放在指定的位置.在礼貌教育方面,将继续通过各种故事表演,儿歌,日常随机教育等活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为了让幼儿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为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以下常规计划:

(一)生活常规

目的:

1、每天能够高高兴兴入园主动接受晨检,与老师问好,插好标志,主动报告自己的身体状况。

2、能将晨检卡放在指定的位置,自己的毛巾、杯子、拖鞋使用后会放回原来的位置。

3、能够有序上下楼梯,不推挤,不冲跑。

4、饭前便后,手脏时候能够主动的洗手,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5、进餐时候保持安静,做好,正确的使用汤匙,保持桌面、地面、衣服的干净,并懂得饭后要漱口、擦嘴巴。

6、进睡房安静有序,自己脱衣服,并将拖鞋摆好在指定的位置,迅速入睡;起床后能自己穿衣服、叠被子。

7、离园前,能够自己整理好衣服,拿好书包,听到老师喊自己的名字才可离开,离园懂得要和老师、阿姨问好。措施:

1、教师每周放学10分钟前组织幼儿当选明日的值日生,激励幼儿遵守班级常规。

2、组织幼儿参加年段的自理能力竞赛,提高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3、家园配合,让幼儿形成家园一致的饮食习惯,通过评选小红花,逐步提高幼儿的饮食速度。

(二)教育教学常规:

1、每天来园以后能够安静的到各个活动区活动,能合作的实现同伴间的交流合作;有次序的收放玩具。

2、做早操动作有力,精神饱满,听音乐变换对形状。

3、上课时能够积极举手的发言,能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声音响亮;不随意与旁边幼儿说话。

4、积极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玩运动器械时候不争不抢,爱护体育器械。

5、游戏活动中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和同伴协商一起玩。措施:

1、每组选一名小组长,帮助本组幼儿协商解决问题。

2、每周评选一次“进步奖”(好孩子)

3、根据常规要求,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常规教育,逐步养成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新年过去了,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进入中班下学期也是幼儿各项智能发展的关键期,作为老师和家长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当前发展水平,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让孩子的各项智能取得更快发展非常重要。

篇3: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训练探究

1.引领感知, 激发文明如厕意识

“如厕”是一件普通而细小的事情, 同时又是一个较为隐私和敏感的话题。小学低年级学生天真单纯, 可塑性强, 我们可以对他们开展文明如厕教育, 培养他们文明如厕的习惯。

我首先引领学生接触“如厕”和“文明如厕”概念, 通过感知认识理解什么是“文明如厕”, 懂得文明如厕的重要意义。在教学 《厕所里的文明》 中, 我在情境导入后, 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奇异的韩国马桶屋、创意的法国马桶以及在韩国厕所会议上展示的各式漂亮厕所, 接着呈现了各种厕所标志, 形象直观地引领学生走近“厕所”。接着,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播放了自编自制的童话故事———《森林动物如厕故事》, 当学生看到故事中的小猴、大象、小熊的不良如厕现象时, 纷纷对它们的不文明如厕习惯予以批评, 认为这是有损自己形象的行为。

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直观感知中认识了 “如厕”, 知晓了“文明如厕”的意义, 同时故事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活了他们的思维, 激发了学生文明如厕的意识, 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种下了文明的种子。

2.引导训练, 培养文明如厕习惯

“积千累万, 不如养个好习惯。”要养成文明行为的自然习惯, 必须引导学生接触感知, 从小接受训练和培养, 规范学生的行为, 使他们形成自觉意识。

身教胜于言教, 为了训练学生规范的如厕行为, 我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多次在课间向负责厕所卫生管理的师傅咨询, 了解厕所里隐藏的不文明现象, 并用录音机录下谈话内容, 还进行实地考察, 捕捉学生如厕中不文明的现象, 在不侵犯学生隐私的前提下, 利用相机拍下一些照片和视频。在课上, 我将厕所卫生管理员的谈话以及拍摄的一组组照片和视频进行播放, 从厕所卫生管理员的言语中学生了解到课间如厕时一些有违文明规范的行为, 照片和视频中学生在厕所内吵吵闹闹、推推挤挤、玩耍游戏等一些不文明现象一览无余, 再次验证了厕所卫生管理员的言辞, 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哪些行为是不文明的, 初步知晓了该从哪些方面去改正。接着, 我让学生围绕“文明如厕” 的规范要求展开讨论, 互相说说怎样做才是文明如厕。 在讨论交流中, 学生认识到如厕时要讲文明, 不能相互打闹, 小便要入便池, 否则既不卫生, 又容易滑倒, 造成安全事故。此外, 我还组织学生按照要求进行练习, 还开展了角色表演, 让学生通过表演活动应用和内化行为规范。

3.引发比拼, 形成文明如厕之风

学生文明如厕习惯的养成需要持之以恒的长期培养, 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为了让学生形成文明如厕之风, 我采取了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训练引导, 课外比拼督促。

我在课后留心观察, 发现一些学生由于内急或者其他原因, 飞奔着去厕所, 这样非常容易与他人相撞或者自己滑倒造成危险, 因此我就收集了一组学生在上厕所过程中奔跑时发生碰撞和滑倒的场景图片, 通过实际事例让他们意识到这样做的危险性, 并对他们讲解演示“小步慢走进厕所”。我在无意间还发现有学生将手纸或其他垃圾丢弃在便池的坏习惯, 于是我就让他们讨论这样做的后果, 有的说:“这样会将小便池堵住, 不利于卫生。”有的说:“这样做还会使下水道堵塞, 厕所会变得又脏又臭。”“同学们说得没错, 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追问道。“我们不能将手纸或其它垃圾丢进小便池。”“我们要将手纸或垃圾放进垃圾桶。”学生一个个争相发言。接着, 我就组织学生开展情境模拟, 将学生分成两组, 模拟上厕所的情景, 比一比哪一组学生动作规范, 行为文明。学生在比拼中个个表现良好, 看到别的同学这么做, 都想比别的同学做得更好, 个个做到稳步行走, 废纸入筒。

篇4:中班行为习惯养成计划

关键词 生活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幼儿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孩子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对其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养成教育是幼儿人格发展的需要。年龄越小,习惯对人格的影响越大;年龄越大,人格对习惯的影响越大。现在的孩子多以自我为中心;生活自理能力差;任性、懒散、怕苦、缺乏责任心;纪律意识差、依赖性强。而处于中班年龄段的幼儿虽然在意识上要比小班孩子好,自控力也有所提高,但还是需要成人的帮助与提醒。

一、帮助幼儿了解“良好生活习惯”的概念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要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中班的幼儿年龄较小,在家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不管做什么事情都由家长包办或代办,根本不需要幼儿自己动手,因此他们不了解哪些是需要养成的生活习惯,哪些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就更加没有准确的概念。因此,教师要先把有关生活常规的概念传授给幼儿,如吃饭前要洗手、睡觉时要把鞋子放整齐、小椅子要轻拿轻放、玩具玩好要放回原处等等。幼儿只有在明白了这些概念以后,他们才能学着遵守生活常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在帮助幼儿了解这些概念时,教师也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如:把养成教育纳入主题活动整合课程,让幼儿在有趣的主题活动中认识正确的生活习惯。

二、老師注重自身习惯的养成,为幼儿树立榜样

幼儿都具有爱模仿的天性,在平时的生活中不管是电视里的还是现实生活中的,不管是人类还是小动物,他们都会会刻意地去模仿。幼儿老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幼儿是最爱模仿老师的,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他们模仿。因此,老师平时的一些好的、坏的生活学习习惯以及平时所讲的话,和一些口头禅都在无形中被幼儿模仿并学会,幼儿的年龄小,对事物的好坏分辨能力较差,所以老师的一些不良习惯与话语都会给他们的常规培养带来不良的影响。教师在面对孩子时,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做到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样。只有这样,孩子的常规培养才会更加严谨有序。

三、注重幼儿生活常规的培养方法

中班幼儿年龄较小,虽然在自控能力方面比小班幼儿有所提高,但他们不能像大班的幼儿一样提醒自己遵守各项生活常规,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发展特点,把幼儿分成四个阶段——中班A期、中班B期、中班C期和中班D期。

1.在中班A期(刚进中班1—2个月),这个阶段幼儿的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好,因此老师就要充当起“提醒者”的角色,采用“提醒法”,比如:每次吃饭前,我们都要告诉幼儿饭前要洗手,洗手时衣服的袖口要提起,不能弄湿;吃饭时要注意保持“三净”(碗面干净、桌面干净、地面干净),饭菜要吃完,不能倒掉等等,在吃饭时,还要多提醒幼儿该怎么做,同时教师还要加以示范指导。

2.到了中班B期(进中班后3个月左右),幼儿基本已经适应了中班的学习生活,对在园一日活动中各项生活活动的要求也有了一些了解,但他们却不清楚老师为什么要他们遵守这些生活常规,这时老师可通过一些“故事引导法”帮助幼儿了解遵守生活常规的重要性,如:教师可向幼儿讲述《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通过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幼儿随便倒剩菜剩饭、乱扔饭菜的行为就会明显减少。为了强化教育效果,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模仿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使幼儿在游戏的模仿实践中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品质,促使他们自觉遵守活动常规。当然在这期间,老师仍然需要提醒幼儿,只是次数应该减少。

3.到了中班C期(进中班后4—5个月),这一时期幼儿已经通过幼儿园老师的教育,对一些生活行为有所了解,另外他们对荣誉观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所以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赛激发法”来让他们遵守游戏规则,如:老师在组织幼儿睡觉时,可以让幼儿比赛谁的鞋子放得更整齐、谁能最先睡着;在玩积木等玩具时,比一比谁的座位下面没有掉下的积木、谁会主动送积木回家等,再给表现好的幼儿以表扬,使他们更积极地遵守各项生活常规。另外,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控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时教师也可以让幼儿自己说简单的规章制度,如:让幼儿自己先说说我们应该怎么洗手,大家再根据自己说的要求一起执行,让幼儿更进一步地自觉遵守生活常规。

4.在中班D期(中班第二学期),这一阶段的幼儿各种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体验欣赏法”进行培养幼儿的生活常规,使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技巧。如在组织幼儿午睡活动前,要幼儿学习叠被子,那么,教师可以先让幼儿参观其他班级整齐有序的床铺,使其产生“要学习”的心理氛围,然后要求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每天的午休起床之后自己学会整理床铺。当幼儿通过自己的小手把棉被叠整齐,使午睡室变得整洁时,教师再组织其他班级的幼儿来参观,使幼儿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自豪感。这种良好的生活体验欣赏教育对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孩子遵守生活常规的习惯

利用家长园地、家教知识讲座、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养成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和幼儿园活动的常规细则、幼儿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并与家长联系,让他们在家也给孩子定一个在家常规,并督促执行。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要在幼儿养成教育指导方面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由获得对某种行为的认识到此种行为的初步习得,再到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更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密切家园合作,双方持之以恒地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才能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巩固。

篇5: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计划

孙高利小学

孙高利小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计划

我国著名教育家楚图南曾经说过,“成功人生就是一系列成功习惯的累积。”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走向成功的基石。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为了贯彻落实县文件精神,进一步促进我校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展示学生风采;为了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现结合县局的“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年”和我校实际,制定促进我校学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计划:

一、指导思想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交往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小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建立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育与管理机制,以教育为先导,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

二、教育内容:

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读本》、《中小学管理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为依据,从生活、学习、交往三方面,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落实:

1、生活习惯:

按时起居:按时睡觉、起床,睡眠充足。

科学饮食:珍惜粮食,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不吸烟,不喝酒。

锻炼身体:热爱运动,积极锻炼,持之以恒。

勤俭节约:爱护财物,不乱花钱,节约水电。

讲究卫生:勤于洗漱,勤换衣服,勤剪指甲,保护视力。

热爱劳动:主动值日,学会自理,乐做家务,注重效率,讲求质量。

2、学习习惯:

严格作息:按时上学放学,路上不逗留玩耍,有事请假。

学习主动:学会预习,会用工具书,不懂就问。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仔细复

查,及时订正。

学会倾听: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听课效率高。

善于思考:勤思善问,乐于交流。

热爱阅读:阅读有益书籍,勤做读书笔记,会搜集、整理资料,绿色上网。认真书写:姿势端正,细心专注,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美观。

积极探究:善于观察,勤于动手,分析问题有独特的见解。

3、交往习惯:

举止文明:升旗敬礼,待人热情礼貌,举止大方,说话得体。

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以诚待人,信守诺言,有责任心。

尊重他人: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爱护弱小,乐于助人,不强人所难,有包

容心。

自信自强:正确认识自我,不惧怕困难,敢于知难而进。

懂得感恩:体会师长艰辛,孝敬父母,感恩回报。

遵守秩序:遵守学校纪律,遵守交通规则,遵守社会公德。

热爱自然:有环保意识,爱护环境,节约能源。

三、教育目标

1、通过“生活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2、通过“学习习惯”教育,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3、通过“交往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掌握交往的技巧和策略,增强交往意识,提供交往水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同学间的矛盾与纠纷。

四、要求与措施

1、全面教育,形成共识。

利用晨会课学习《中小学管理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读本》的要求等,明确行为规范的内容,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样做。并提出要求、订常规,明确全校的奋斗目标,建立我校全面的科学的行为规范养成的管理制度。

2、环境熏陶,儒染行为。

重视班级的环境熏陶,努力创设良好的风气,使学生在团结互助、宽容谦让、热爱集体等方面有进一步的认知和表现,使每一个学生在温馨的大家庭里健康、活泼、和谐、快乐地成长。积极开展有益的班队活动,健全广阔的学生阵地,如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手抄报、雏鹰争章、红领巾电视台、一日常规巡查等。从学生中树立榜样,在学生中评选出“文明标兵”、“礼仪之星”等等,让学生从身边的人和事,从集体当中受到教育,从而产生“我能行”的感受,通过循循善诱,以点带面,逐步有少数人能做到变为多数人拥有,最后汇聚成集体的强大力量,成为集体共有的“财富”

3、强化训练,内化行动。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了落实好习惯的养成,每周提出明确可行的要求,并坚持:

一、反复强调、训练,随时检查,经常讲评,直至形成良好习惯;

二、认真执行,持之以恒,环环相扣地紧抓下去,有一种不厌其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三、注意抓好典型,反复强化,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完善评价,促进发展。

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建立健全监督网,有计划,反复抓,确实能促进好习惯养成,但相应的评价机制更能快速促使同学们养成好习惯。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方法的改变:班级设有值日班长记录表。根据每周提出的好习惯具体要求,进行检查评比。每天有值日班长进行检查并记录,我进行不定期地抽查,一周评比一次,谁达到了评比的要求,就换一颗星,张贴在班级“我最棒”的竞赛栏目中,作为雏鹰争章评比的依据。每个周,根据学生日常的表现,通过自评、小组评、班主任推荐、等方式评选出“班级之星”。并根据本周的班级争星情况,评选出“行规优秀小组”。学期结束再从每月的“行规优秀小组”中评选出本学

期的“文明示范组”。这样,把学生个人的行为表现与班级集体的评优结合起来,使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下,使学生能比较自学地遵守规范。

5.家校互动,教育双赢。

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网络平台、家访或家长来访、电信、教师博客等途径,家校联手,赢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提高校内教育成果的“巩固率”,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从学校引向家庭、社会,并对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及时处理和反馈。

五、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主题:行为习惯目标教育

1.各中队制定“班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计划;

2.黑板报主题:迎接新学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月份主题:生活习惯教育

1.各班开展“我是小小志愿者”——雷锋月系列活动。

2.黑板报主题:生活习惯

3.各中队开展“良好生活习惯”的主题班会。

4、组织全校师生参加“行为习惯教育”知识竞赛。

5、结合养成教育内容修改“一日巡查”内容。

6、国旗下讲话:按时起居,科学饮食;锻炼身体,勤俭节约;来之不易的幸

福生活。

四月份主题:学习习惯教育

1.开展“行为习惯教育”系列活动——手抄报评比;

2.黑板报主题:终身学习的金钥匙——良好的学习习惯

3、评选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活动设计。

4、国旗下讲话:讲究卫生,热爱劳动;严格作息,学习主动

5、全校征文竞赛:我的学习方法。

五月份主题:交往习惯教育

1.开展“习惯伴我成长” ——学生演讲比赛。

2.黑板报主题:成功的保障——良好的交往习惯。

3、家校共育专题研讨。

4、国旗下讲话:学会倾听,善于思考;热爱阅读,积极探究;举止文明,诚

实守信。

六月份主题:“好少年爱家乡”——缤纷校园

1.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

2.黑板报主题:“良好习惯、快乐成长”。

3、评选“文明标兵”、“学习标兵”、“礼仪标兵”、“班级之星”、“明日之星”;

4.部署暑期安全教育及安排队员暑期养成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5、各中队上报“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6、国旗下讲话:尊重他人,自信自强;懂得感恩,遵守秩序;认真书写,热爱自然。

孙高利小学

篇6: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计划

为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精神,积极落实“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切实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是非观念、文明意识,大力倡导和谐、文明校园新风。特制定我校“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积极培养学生的四种意识和四种习惯(道德意识、文明意识、纪律意识、荣辱意识;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努力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快乐学习、全面发展”。

抓培养。重点抓学生文明行为、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及组织纪律观念教育。

二、活动时间:这次教育活动从2008年9月7日开始至11月30日,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三、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9月7日-9月14日)为调研、制定方案、宣传动员阶段。

①各年级、班级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方面的不良表现,总结班级在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经验和不足,认真分析,查找原因,拟定教育措施,制定教育活动方案,②各班要组织一次专题班会,要发挥班级黑板报、学生手抄报宣传功能,积极搞好宣传教育工作,要使全体学生明确活动的意义、内容及要求,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二阶段:(9月15日-9月30日)为教育学习,对照检查,开展评议阶段。

这一阶段各班级要利用班(团)会课,自习时间或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全面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要组织学生对照各项制度和要求,结合班主任的讲解和分析,查找自习的不足和问题,广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对照提出的问题和不足开展评议活动,评议要求(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要努力帮助学生明辨是非、美丑、善恶,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阶段:(5月3日-5月30日)为开展教育活动,整改提高阶段。

1、开展教育活动力求做到四个结合:①要与荣辱观教育相结合,把“八荣八耻”的内容分解落实到各项活动中去,让学生从身边事、日常事、小事做起,革除陋习。②要与文明礼仪教育相结合,把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创造性的开展实践活动,彰显实践育人的功能和作用,要从社会礼仪,生活礼仪、校园礼仪三个方面开展活动。③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组织学生到街道、社区,名胜古迹、英雄纪念碑、绿化责任区、卫生三包区等德育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④要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相结合,要开展班(团)队活动,上好“形势教育”课,提高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抓好整改提高工作。①要开展个人文明、卫生行为习惯,个人仪容仪表大检查活动。②加强对上网学生及参与赌博学生、抽烟学生的检查打击力度,抓好学生基础文明和基础道德规范的培养,从“学会做人”上下功夫。③根据需要召开家长座谈会、校友座谈会等,要采取平等交流的形式,努力使学生的德育工作形成家校合力。④班级要组织一次“讲文明、改陋习,争当好学生”或“文明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班会或演讲赛。

第四阶段:(11月2日-11月9日)为树立典型,表彰提高,总结经验阶段。各班级要在这一阶段认真分析总结,查找工作中的不足,总结成功经验,积极推广教育活动中的有效方法,表彰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和事迹,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活动结束后,各班务于11月30日前将教育活动总结书面上报少先队。

四、几点要求: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加强教育活动的领导,各班级要按照学校安排认真学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认真落实方案,保证教育活动不走过场。

2、创新载体,提高实效。各班级在开展教育活动时,要根据实际既要做好常规工作,又要创新教育活动的载体,务求实效,使教育活动真正做到学生喜欢,家长高兴,学校满意。

3、持之以恒,落实长效。各班级要总结活动中的经验,持之以恒落实教育活动中的做法和有效载体,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落实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长效机制。

4、发挥表率和带头作用。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员和学生干部,优秀学生、三好学生的表率作用。

5、少先队要做好这次教育活动的全程检查工作,学校将把检查结果纳入班级及班主任考核之中考评。

6、各班级要把平时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作为整顿的重点对象进行教育,对屡教不改的上报少先队,学校将严肃处理。

焦作市道清小学少先大队部

篇7: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计划

2011——2012学第一学期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计划

三年级五班

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细节养成习惯,习惯决定成败。良好的养成习惯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长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指导思想:

叶老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当学生养成了各种好习惯后,会使学生学习更自觉,更有效;逐步适应学校生活,使学生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到集体生活中。作为三年级的班主任,我决定以习惯培养为目标,通过对生活习惯、道德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情况分析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在的小学生,对他们影响最大的生活环境有两个,其一是家庭环境,其二是学校环境。本班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并不是很好,很多学生太随便,不能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来完成任务。学生的整体合作能力差,课堂行为习惯仍有待提高。

三、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1、上课习惯的培养(倾听习惯、思考习惯、表达习惯)

2、作业习惯的培养(仔细审题习惯、认真做作业、及时改正的习惯)

3、阅读习惯的培养(喜欢读书的习惯、阅读积累的习惯)

4、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培养(用眼卫生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习惯)

四、养成教育的实施

1、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小学生一日常规歌》

(1)利用晨会课集中学习讲解《小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

(2)利用班队课,专题宣传《小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

(3)利用板报阵地积极宣传《小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

2、开展“好习惯伴我行”教育学习活动

(1)大家定好习惯: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自身或同学身上的种种不文明行为,讨论应该养成哪些好习惯。将学生搜集、整理的提议,确定几种学习、生活方面的文明习惯,作为重点训练内容。

(2)大家练好习惯:针对确定的文明习惯,开展“好习惯大家练”活动,同学间互相鼓励,家长、教师积极督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增强耐心,持这以恒,养成良好习惯。

(3)征集我的好习惯:经过“好习惯大家练”活动,相信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收获。此项活动采用写话形式,说说自己在活动中的所得。学生的亲身体验更能引起同学的共鸣,也更能激励同学。

(4)大家评比好习惯:经过系列活动后,相信一定有表现突出、进步显著的学生出现。在班内评选好习惯学生,并进行好习惯学生的事迹播讲。

3、抓常规

(1)依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检查督促反馈,重点:进出校门规范、仪表仪容、文明礼貌、文明休息、卫生保洁;

(2)抓每日的广播操、眼保健操、午间休息,突出纪律;

(3)抓课前二分钟预备。

(4)抓好早餐纪律。做到文明就餐,有序就餐,节约粮食。

(5)抓课堂纪律,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4、建立激励制度:

针对小学生孩子的心理特点,实施赏识教育,尽量正面教育引导,多表扬少批评,采用小红旗激励的办法促进学生奋发向上。上课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认真做眼保健操,不睁眼,动作规范,坐姿正确、作业本上五次获得A+、等等奖励一面小红旗,最后依据小红旗评选优秀。

5、家校联手,巩固行为习惯的培养。

好习惯,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走出校门,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四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防止他们坏习惯的滋生,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将继续通过“告家长书”、“家长学校”,家长会、家校路路通、电话交流等方式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特别是一些行为习惯差的学生,使家长明白“要成才先成人”的道理,家校配合,让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能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学生习惯养成计划

三年级五班

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这也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也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结合班级实际制定好习惯养成计划

(1)早晨到校时要和老师同学相互问好;

(2)自觉上好早自习,珍惜时间;

(3)认真做好两操,老师在和不在一个样;

(4)课桌里的学习用品排放整齐,不在教室上课时桌面应保持干净,没有书本、文具用品等物;

(5)课间文明休息,走路轻声,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

(6)保持较室地面整洁,课桌里无废纸屑。好习惯养成计划订出后,对学生的习惯养成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在行为上引导,反复训练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的那样:“心知道该怎样,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做去,才可以养成好习惯。”

于是我在落实开学初制定的六个好习惯时,做了具体分解。如书本文具课桌里的摆放;个人及环境卫生……每周都提出明确可行的要求,并坚持:

1、反复强调、训练,随时检查,经常讲评,直至形成良好习惯。

2、认真执行,持之以恒。

3、注意抓好典型,反复强化,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

三、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促进好习惯的养成有计划,反复抓,确实能促进好习惯养成,但相应的评价机制

更能快速促使同学们养成好习惯。于是我又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评价方法的改变:班级设有值日班长记录表。根据每周提出的好习惯具体要求,进行检查评比。每天有值日班长进行检查并记录,我进行不定期地抽查,一周评比一次,谁达到了评比的要求,就换一颗星,张贴在班级“我最棒”的竞赛栏目中,作为雏鹰争章评比的依据。在表扬的同时,我对一些经常要违规的同学也进行一些小小的“处罚”。比如:排队不能做到快静齐,就留下来进行单独训练;还有不能按要求做到离开教室桌面整齐的,及时指出让其改正……

篇8: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寓理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要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将每种习惯的内容自始至终贯穿于各项活动之中,其目的是,使各项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在日常工作中应通过系统教学、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家长工作、环境创设五种途径,遵循将每种好的行为先让幼儿认识,再产生情感、端正态度,然后通过培养其能力和技能,最后变成幼儿自觉自愿的行动即形成好的习惯的原则,在习惯养成过程中,真正使幼儿变被动为主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幼儿本身,要调动起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让幼儿自我约束自己,能自觉按照各种行为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如针对洗手卫生习惯的养成: 首先让幼儿结合看录像、听故事,有关不讲卫生、不洗手就拿东西吃,然后吃了肚子疼的图书、图片和有关资料,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其次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先挽起袖子,用自来水把手打湿,然后抹上香皂,手心手背轻轻的来回搓,然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再用毛巾把手擦干。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模仿尝试,最终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等行为习惯。

二、寓教育于一日活动训练中

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积淀与形成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特别是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弱的幼儿来说,重复训练尤其重要。如有的幼儿在玩完玩具后,不能主动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有意识的组织幼儿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并多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在不用提醒的前提下,玩完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又如,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缺乏自理能力,特别是在中午进餐和穿鞋子方面存在着不良习惯,如大部分的幼儿不会自己吃饭,在家里是大人喂着吃,只有个别幼儿是自己吃的。还有一部分幼儿不能自己穿鞋子和衣服,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可通过多次强化训练,同时辅之以鼓励教育, 充分发挥同伴的榜样作用,让幼儿向能吃饭、能穿鞋子的同伴学习。当能力弱的幼儿有所进步时,再逐渐加以引导与强化。这样,既调动幼儿积极性又促使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三、寓道理于家长的配合之中

一个好习惯的形成肯定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新《纲要》指出: “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根据这一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我发现家庭对幼儿影响非常重要,要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达到家园共育。特别是新时代的幼儿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倍受父母的娇宠,在家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和小少爷,想要什么家长就会就给什么,想做什么就会做什么,一些幼儿为此养成了诸多不良习惯。导致了幼儿不良习惯的养成,终身难改。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家长会和家长接送幼儿的时候,向家长介绍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让家长知道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讲讲幼儿园对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目标与要求,特别强调注意家园配合,形成合力。再者告诉家长,由于孩子的可塑性、模仿性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养成教育,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个老师。因此,家长要发挥表率作用,注意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另外,还要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要注意循序渐进。要用赞赏的目光去肯定他们活动中的积极因素,加以方法的指导,对孩子要多用赏识教育。

四、寓巩固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

在培养孩子某种好习惯的过程中,老师的表率作用很重要,老师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老师的言行对孩子起着言传身教和人格的示范作用,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被模仿、被学习,孩子身上的不少习惯就直接从成人那里模仿来的,如果老师言行规范,严于律己,从而才能以行为榜样影响教育孩子,反之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老师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文化以及行为习惯的修养。如幼儿礼貌用语的使用,在幼儿园,老师不小心踩了小朋友的脚,老师主动向幼儿赔礼道歉,说声对不起。在幼儿入园时,老师主动与幼儿打招呼,问声小朋友好! 小朋友早! 并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 有的过程看似很平淡、很多余,但孩子在这个环境里生活,他们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旦某个幼儿表现好,或某个幼儿有了哪怕那么一点微小的进步,我们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教师的以身作则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赞许,可以使成功的幼儿肯定自己,使其他的幼儿看有形象,学有榜样,这不但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幼儿好习惯的巩固与提高。

五、寓常规于幼儿主动参与制定中

让幼儿自己参与制定常规,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比老师强迫着去做效果要好得多。如幼儿户外活动时,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直接影响到户外活动的顺利发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尽管每次活动前我再三叮嘱,可还是有极个别幼儿不遵守纪律,我改变老师制定出条框,强迫幼儿去做的方法,在活动前我组织幼儿自己讨论出活动中应该怎样去做,不应该怎样做? 幼儿纷纷出主意,积极发言,如不捡石头,不捡棍子,不爬高,不打闹等,如谁犯了其中一条,就自己站到旁边去改。让幼儿主动参与制定常规,不仅使幼儿能自觉自愿地遵守常规,而且还会互相监督,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比学习知识重要。它需要社会、家庭、幼儿园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同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要有一个形成的过程和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及给幼儿提供反复练习的条件,坚持做到持之以恒,最终能够促进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从而为孩子以后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幼儿阶段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尤为旺盛,可塑性很大,是培养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应该从多方面强化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孩子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9:幼儿行为习惯养成

【关键词】幼儿 良好行为习惯 原则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幼儿因为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任性、挑食、依赖、意志薄弱、攻击性行为、不懂礼貌、不和群等不良习惯。面对上述情况,家长和老师如何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于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家长和教师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应遵循的原则

幼儿良好行为的形成必须在科学的指导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幼儿成长规律和教育学的规律,我总结分析认为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时效性原则

家长和教师应该善于观察自己的孩子,当幼儿初养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时,应及时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教育,及时纠正,切不可因为孩子还小,一味迁就,那样将贻害孩子终生。我国教育家颜之推曾经说过:“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因须早教,勿失机也。”幼儿良好行为的形成,要注意一个“早”字,要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之初进行指导帮助。要在孩子不良行为出现时及时纠正,在孩子做错事情时候抓住时机,耐心批评指正,跟踪观察,防止不良行为的再次出现。

当孩子初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也要及时鼓励,正面强化,对其进行表扬肯定。孩子在被成人赞扬和鼓励后会获得成就感,知道自己这样做能够符合社会的要求,得到父母老师的承认,从而更加强化这些优良行为习惯的坚持。因此,家长和老师要抓住时机,在孩子哪怕获得一点点的进步时也要及时给予鼓励,使其树立信心,产生新的希望。

(二)加强正面引导原则

当幼儿出现不良行为时,要冷静地采取民主说服教育的方式,通过耐心的说教,讲道理,举例子来帮助幼儿提高认识,进而调动幼儿的力量来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的家长看到自己孩子有不良行为习惯时,要么迁就纵容,不管不问,要么简单粗暴,批评呵斥,甚至采取暴力措施。事实证明,这些做法不仅不会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会强化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持续。正面引导要注意贴近幼儿的心灵,取得幼儿的好感和认同,注意说教的形象性,结合具体的事件和幼儿的思维认知水平,把复杂的道理简单化、形象化,用幼儿能够理解接受的语言和语气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指正。

(三)方向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要求幼儿的父母、幼儿教师等,在教育幼儿时立场、观点一致,而不应当着孩子面出现分歧,尤其是在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时更需如此。

在家庭中,如果成人在教育幼儿时当场出现分歧,会给幼儿造成可乘之机,谁对他有利他就靠在谁一边,这样不但纠正不了幼儿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反而在同时形成其他不良品质。所以,在教育孩子上,家长之间应讨论好教育方式,在态度上取得一致。即使在教育过程中出现分歧也不要当面暴露出来,事后再协调一致。

一致性原则还要求家长同幼儿教师协调一致。家长和幼儿教师要经常沟通,在教育观点、立场、方式、方法等方面保持一致,共同制定教育方案,通过家园的不断配合,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家长和教师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采取的措施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懂事,良好行为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长和教师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及时奖励幼儿的良好行为。美国心理学家林因·克拉克认为孩子的良好行为与不良行为都是孩子所接受的奖励造成的。有时父母会在无意中奖励和强化了孩子的良好行。可见奖励在形成幼儿良好行为、克服任性等不良行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幼儿没有表现出不良的行为时,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目光接触、微笑、拍肩、拥抱、口头表扬等精神性奖励。当幼儿表现出讲道理、合作、友好、分享、自觉整理玩具等良好行为时,家长和老师要及时给予小红星、黏贴纸、手工纸、糖果以及飞翔玩具等物质奖励以强化幼儿正面的、积极的、良好的行为,使不良行为逐渐消退。

(二)采用正面引导为主,强制性措施为辅的方法。正面积极引导指的是符合幼儿心理特点、有利于改变不良行为的教育方法,包括各种形式的表扬、奖励、道理的灌输,通过活动建立体验,等等。强制性措施指的是纠正不良行为错误的逆任性心理的教育措施,如不理睬幼儿的无理取闹,对幼儿提要求,如果幼儿欺负了同伴必须道歉等等。家长和老师在孩子为了随心所欲地达到目的,无休止的纠缠、抱怨、喊叫、哭闹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温和的惩罚来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

(三)重视家庭教育,家园密切配合,做到方向目标方法一致。幼儿不良行为的形成一般都有明显的家庭娇惯、宠爱的原因。一些家长在对待孩子不良行为的问题上还存在不同的看法,与幼儿园还存在一些分歧。要纠正孩子不良行为家庭环境非常重要。如果在幼儿园孩子的行为得到了矫正,而在家里,家长却放纵孩子,这样不但教育效果差,还会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家长应充分重视幼儿不良行为对其成长的严重后果,从而认真负责地担负与幼儿园互相配合的教育任务。同时,家长应该向教师学一些基本的教育方法,特别是要杜绝孩子一有错误就迁就纵容的做法。

相信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观念和不当的教育方法,让我们携起手来,遵循科学的教育原则,掌握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为社会和家庭培育健康快乐优秀的孩子,造福社会,造福家庭,造福孩子的一生。

【参考文献】

[1]虞永平.论幼儿园课程审议.学前教育研究,2005,(1)

上一篇:区残联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要点下一篇:叙述中穿插抒情(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