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交流会学校领导讲话稿

2024-07-11

高效课堂交流会学校领导讲话稿(共12篇)

篇1:高效课堂交流会学校领导讲话稿

武安市农村小学“阳光体育”高效课堂现场会

领导讲话

同志们:

在全市大力实施阳光体育,推行素质教育,创建特色校园,强力提质量之际。康二城镇清化小学,在今天胜利召开了武安市农村小学“阳光体育”高效课堂现场会。本次现场会召开的很好,对农村小学开足开全课程、实施内涵提质、内涵强校具有重要的意义。更为寻求提高薄弱学科教育质量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会议期间,与会的同志翻阅了清化小学开展阳光体育、根雕艺术、综合实践、小课题研究等档案资料,了解了学校内涵建设情况,观摩了学生阳光体育大课间多彩活动和素质拓展项目公开课,参观了《根艺》校本课程作品成果,达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观摩交流学习,相信大家对如何上体育课,如何上好体育课,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清华小学开放的大课间体育、学生精妙绝伦的根艺作品给了我们更强烈的震撼。总之,这次会议召开的很成功,这是我市首次以体育学科召开的一次现场会,体现了我市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决心。对全市体育学科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和引领示范作用。这次会议内容非常丰富,意义非常重要。为了贯彻落实好这次现场会的主要精神,就下一步工作再谈一下我的看法:

有目共睹,清化小学在不足3000平米的活动场地上带

出了一支训练有素的三百人学生队伍;在并不崭新的教室里制作出了精致的天然根艺制作品,在学校硬件设备并不优越条件下却展示着精彩纷呈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教学空间的局限,教育资源的空乏,专业师资的奇缺——这样的困惑在我市很多乡镇校都普遍存在,却唯独清华小学打造出了这样的精品力作,这不得不引发我们在座诸位同仁的思考。这使我联想起了一句名言:“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康二城教育办提出的走内涵提质、内涵强校之路的特色办学理念,本着“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能办事”的原则,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挖掘本土文化,安全可靠易操作、既环保健康又经济节约。

希望各校在未来的工作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潜心研究办学出路,虚心探索强校方略,在提升学校活力、魅力、实力上办实事、下真功,出实招。为创建高效课堂,提升武安小学教育软实力,建设武安教育强市贡献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谢谢!

篇2:高效课堂交流会学校领导讲话稿

尊敬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很荣幸能代表获奖教师在此发言。谨以此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体会。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的追求,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然而,如何界定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目前教育界还缺少科学的、具体的、量化的衡量标准。这就对建设“高效课堂”产生了制约。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是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什么是“高效课堂” 我觉得高效率的课堂,不仅是学生学有所获,更是投入和产出比较合理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乐学: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增长了能力;老师乐教:不再声嘶力竭,而是师生互动,适时点拨,少讲精讲。在课堂上就是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让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继承“传统课堂”优点的同时,也解决了“传统课堂”中一直存在的“学生参与度低”、“知识掌握被动”等问题,拓广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亲身体会到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提高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效课堂”绝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彻底颠覆和全面否定,而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和发展。

我在平时的课堂上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高效施教”?

(一)优化课前准备,为提高课堂效率作保障。

提升课前备课质量。无论我对当堂课的教学内容有多么的熟悉,也要在课前反问自己三个问题:

1、如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

2、后续学习应该做出那些铺垫?

3、哪些问题最值得学生去进行交流和探究?

(二)优化时间安排,努力创建学习型课堂。

“规划时间,才能帮效率加分” 课前候课、下课不拖堂。教师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时间观念,帮助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制订时间安排,反思时间利用情况,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下的策略去经营课堂40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

策略之一:把握课堂最佳时域,突出教学重难点。抓住了心理学上提出的开课5分钟到20分钟的最佳时域;策略之二:构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课堂时间管理模式。学生学习占用的时间大于教师讲解的时间;策略之三:师生、生生互动的时间充分。重视课堂上的生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思辨中完善概念,使知识科学化、系统化。

通过对课堂教学时间实行“经济化管理”,发现课堂有了这样的几个变化:教师学会了适度“让位”的角色转变;师生互动时间充分,实现课堂民主化的转变;生生合作探究,实现倾听与对话的转变;学生专注学习的时间得到落实

(三)优化练习设计,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在对练习功能的认识上,教师较多地偏重使学生形成解题技能技巧的操练功能,重视练习的短期功利价值,不太顾及长远的教育价值。对如何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数学练习在培养学生正确数学观念,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创造才能功能的研究不够。

要提高练习的效率、效益,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练习设计的针对性。这个针对性我理解为三个方面要求:一是针对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二是指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易错、易混、易忘的知识点或技能环节。三是能体现学生主动探究规律、寻找解决方案的设计。

(四)归纳总结教学反思,为后续的“高效课堂”服务。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亦如此。有人说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在课堂教学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甚至缺憾,如果不进行反思,这些缺

憾或许永远隐藏在背后,或许会“重蹈覆辙”。教学中的缺憾对教师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教师要反思失败的原因,从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一是反思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对败笔之处要作深刻的剖析,并设计有效的改进方案,让我的教学少走了许多弯路。二是对已发生的教育事实加以追忆和思考,提炼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有价值的教学理念把自己好的经验记录下来,用于以后的教学。使有效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进而转化成自己可持续发展的底蕴和实力。

篇3:有效交流, 为高效数学课堂奠基

一、围绕核心话题, 在探讨中交流

在数学教学中, 有效的课堂交流即围绕教学的特定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探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学生参与讨论的范畴, 可以是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也可以是小组甚至是全班交流。这一教学形式的重要价值在于能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充分落实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并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团队意识。但要强调的是, 教师要精神设计课堂研讨的主题, 切不可直接规定为教学的内容, 这样话题过大, 既不利于教师的指导, 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而要依托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深刻把握以及对学生课堂学习的状态进行准确定位。

例如, 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一课时, 教师紧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引导学生思考“比”是否存在与其相似之处?请运用相应的例子说明。学生在交流探讨中不仅成功找到了“比”与分数、除法的内在关联, 为比的基本性质的揭示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形成课堂自主研讨的氛围, 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学生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 不仅满足了学习的内在需求, 而且激活了思维, 促进了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创设展示平台, 在点评中交流

当下课堂呼吁“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了更为自主充裕的时间动手实践操作。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地开展学习活动, 属于自身独特的发现也层出不穷。如果教师无视学生的这些操作实践成果, 也就失去了学生自主实践的意义。因此, 教师应该创设各种平台, 让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和探究成果进行展示, 并引导学生在聆听中反思, 在反思中调整, 在调整中提升。如果学生展示的内容出现了错误, 教师也可以将其视为一种有效的资源, 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评议, 并指出其问题所在, 从而让更多同学加深理解, 更加便于教师及时点拨。

例如, 在教学“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时, 教师讲授了例题后, 要求学生尝试运用简便算法解决这个问题:250-199。学生出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其一, 250-199=250-200-1=49;其二, 250-199=250-200+1=51。教师将这两种算法直接出示以供学生进行比较辨析,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得出一致结论:减去200已经多减去一个, 自然应该重新加上1, 正确的结论的揭示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引发质疑思考, 在争鸣中交流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事实上, 没有深入有效的思考, 学生是不可能提出富有价值的问题的。而学生质疑本身就是其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体现, 而教师能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通过课堂中的辩论促进其认知进一步深入, 则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凸显交流对于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 甚至是完全相反时, 教师切不可直接评判优劣, 告知学生答案。富有智慧的教师应该顺水推舟, 积极营造氛围, 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寻找证据驳斥对方的观点, 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 在教学“圆的认识”之后, 教师随机出示了一道判断题:将一个圆形分成两份, 其中的一份是圆的二分之一。此言一出, 学生迅速分成两派, 有的认为这句话是正确的, 有的则认为这句话并不完全对。教师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对错, 而是激发学生参与辩论的热情:“老师最喜欢出现不同的结论, 你们能为自己的判断找到理由吗?”于是, 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开始了。最终教师根据学生的结论总结:“不经过圆心的划分方法, 并不能确保其是平均分, 所以二分之一的说法并不准确。”

学生在辩论中, 思维逐渐走向深刻, 认知逐渐走向明晰, 其作为一种有效交流形式, 必然会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整体提升。

四、注重多维互动, 在访问中交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提倡问题解决的多样化, 相同的问题采用多种不同的解决策略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但也会使得有些学生因为方法多而混淆不清。此时, 教师如果能够积极尝试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访问, 则能够更好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作为访问的学生势必会组织好语言, 提取教学内容最为核心的要素进行提问, 而被访问的学生也会积极调整语言, 理清自己的思路, 凸显表达的逻辑性, 借此形成课堂多维度、多层次、立体化的交流态势, 提升课堂的整体效益。

例如, 在教学“平均数”时, 当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平均数的内涵之后, 教师出示了某公司的销售图, 要求学生对月平均销售量进行估算, 当一个学生的估算答案高达5000时,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向别人请教。而被请教的同学一语中的:“5000已经高出了所有的列出来的数据, 这是不可能的。平均数应该在所有的数据中。”这样的表达不仅是自身对平均数的理解, 也更好地帮助了访问的同学。

篇4:立足课堂 优化交流 打造高效

一、优化教学设计,凸显信息交流效果。

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贯彻直观性和抽象性统一的原则。直观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感知、理解和掌握。将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有效结合,对抽象的物理概念理解的难度就会大大减少。学生一听就懂,一学就会,并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是师生共同追求的,也是信息有效交流的基础。为此,教师必须具备较深的业务能力,要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法,凸显信息感知的力度,实现良好信息交流效果。如:在 “力与运动”教学中,遇到这样一道习题: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向右大小不变的拉力F的作用下,如何运动?若拉力F不断减小,那物体的运动速度将如何变化?第一问不难,学生都能迅速准确地作答。 第二问有不少学生认为“物体的速度不断减小。”对于初二学生来说,理解这个问题,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我联系生活创设这样的场景:有一储蓄罐,每天放入10元钱,储蓄罐中的钱会不断增加;若从今天开始,每天放入的钱越来越少,今天10元,明天9元,后天8元等等,那么储蓄罐中的钱会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答案不言而喻。这样就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虽然拉力F不断减小,但物体的运动速度却在不断增大。”同时也初步了解“拉力F不断减小,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增加变慢了”这一知识,为高中的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又如:在讲解《大气压强》这节课时,先让学生做两个小实验:(1)在茶杯中注满水,用硬纸片盖住杯口,小心而迅速的倒置过来,观察纸片是否会落下。(2)取一瓶口直径比鸡蛋略小的玻璃瓶,点燃一至兩张纸,迅速放入瓶中,再将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观察现象。然后让学生分小组交流,分析纸片和鸡蛋的受力情况,从中找出一个隐形的力量——大气压力。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例举塑料吸盘、拔火罐、输液等例子,并分析大气压强在其中的应用。教师倾听学生的举例,及时给予简要的评价。这样让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而且从中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感受“发现”的喜悦。教学中还不可忽视学生与书本间的信息交流,让学生认真阅读“马德堡半球实验”,写下自己的收获。以实验探究、举例分析、设疑思考、阅读总结为主线,把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课本间的信息对流充分调动起来,从而达到有趣、有效的状态。

二、优化实验设计,提高信息交流质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量的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和激发思维的信息来自于实验。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创造探索氛围,展现实验设计,鼓励多方合作,最大程度的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实验过程,探索“新”规律,发现“新”现象,提高信息交流的质量。如:在讲解“浮力”这一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下列实验:(1)用弹簧测力计吊起一个石块,测出其重力G。问:要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可采用哪些方法?(2)将其浸没到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3)石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逐渐增大,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4)将石块逐渐从水中取出,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5)在一个轻质塑料袋中装入水,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渐渐浸入水中,你认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浸没后,其示数为多大?做一做,并解释该现象。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取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引发积极、深入的思考,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合作意识,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由于课堂信息对流充分,老师不需多费口舌,学生完全能概括出浮力的概念。尤其是第五个问题的设置,更为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优化问题设置,实现信息交流共振。

共振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物体在受力振动时,若策动力的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相等,则振幅最大。物理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信息的交流与知识生长的过程,也当力求共振。心理调查研究表明,学生是否主动卷入学习是衡量课堂教学气氛是否优化的主要特征。好的教师总是善于把全体学生调控到“主体表现”状态。“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信息对流的策动力。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眼前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启发诱导,提供与学生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信息刺激,使教学双方达到和谐共振的最佳教学境界。例如:学习“电流表的使用”时,在学生了解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之后,提出一系列的探究问题:(1)电流表接入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发现指针反向偏转,这是为什么?应如何调整?指针偏转角度过大或过小呢?(2)两只不同的灯泡串联在同一电路中,两灯的亮度不同,则两灯中的电流大小关系。(3)在两灯串联的电路中,若将电流表与灯L1并联,将会出现什么现象?(4)你来谈谈,为什么“绝不允许将电流表直接连接到电源的两极”?学生的思维在热烈的交锋和和谐的氛围中兴奋激动起来,学生主动交流,积极探究,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共振。

四、优化反问激疑,消除信息交流障碍。

物理概念与学生的固有观念相矛盾时,可以采用反问法动摇学生错误的固有观念消除信息交流的障碍。例如学生总是认为“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没有力的作用,运动也就停止了。”这时老师发问:“踢出的足球,脚已不再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它能继续前行;子弹离开枪膛后,不再受到推力作用,仍能高速向前运动,为什么?” 思维定势在不少情况下对物理教学也会带来消极影响,阻碍着信息的有效交流。如:小明用水平向左,大小为50N的力去推一放在水平地面上重为500N的石块,结果未推动,则石块受到推力和摩擦力大小关系?有不少学生“认真”思考回答出“推力小于阻力”,这时教师只需稍微点拨:“石块此时的运动状态怎样?”学生就知道推力等于阻力这一正确结果。教学中为了尽量消除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对物理概念及规律表达准确到位,易于学生理解把握。同时还应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5:高效课堂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大家好!

能够在这里表态发言,我深感荣幸,也倍感压力。

“学习衡中经验,打造高效课堂”,课改的号角现已吹响,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我愿积极转变思想观念,紧跟学校课改步伐。在教学上我将认真备课,写好学案,潜心研究教法与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衡水”的经验内化为我们自身的实践,打造属于我们的“高效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不但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通体合作,也离不开实验、电教等教辅人员的积极配合。试管中晶莹的液滴、天平上跳动的砝码、投影上梦幻的演示、广播里动听的歌声无不让激情的课堂擦出智慧的火花,而这些都离不开教辅人员的辛勤劳动。因此作为一名辅教部、电教中心的工作人员,我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在此我谨代表教辅部全体成员庄严承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大力改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改进管理办法,提升服务质量,以高效的管理、优质的服务为“高效课堂”的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回首过去,我们感慨万千,立足今日,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在新沁中高速发展的征程上,我们将以“科学、民主、求实、创新”的校训为准则,以衡水中学的成功经验为引领,以“高效课堂”的建设为契机,勤奋刻苦,忘我工作,为新沁中实现新辉煌而努力奋斗!

篇6:城乡交流 构建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音乐联片教学研究暨

“送教下乡”活动体会

民勤县苏武乡羊路完小

马冬青

2013年6月13日,教育局开展了小学语文、音乐联片教学研究暨 “送教下乡”活动。我十分荣幸地参加了这次活动。聆听了李晓琴、杨海燕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让我耳目一新,豁然开朗。这样朴实,有趣的课,是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让我大有收获。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富有魅力的语言是教学的根本。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更好,谁就能震慑学生的心灵。听了这两位老师的课,我被她们亲切,自然,简洁,准确的语言打动了。她们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带着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遨游,带领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尤其是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彩的教学艺术是教学的关键

1、吃透教材。教材是众多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提炼的,是我们备课、上好课的指引“航标”。只有吃透了教材,才可能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两位老师的语文功底非常扎实,语文素养很高,深入研读了教材,充分挖掘了教材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得心应手。

2、独具特色的教学设计。

独具匠心,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李晓琴老师教学的是口语交际。她创设的交际话题意图明确,关系清晰,情景有趣,有层次,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交际欲望和交际潜能,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交际活动中,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杨海燕老师教学的《彩色的非洲》设计新颖,各环节衔接自然,层层深入,使整个课堂有条不紊,精彩不断。她们都根据自身特点,根据教材设计教法,学法,形成自已稳定的教学风格。

3、和谐的课堂气氛。课改多年了,好多时候,我们还是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而在这两位教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交流、评价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和谐,学生踊跃参与。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特别是多媒体课件合理运用,更是锦上添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反思自问:在以往的工作中,我包办了吗?我放手了吗?在今后,我的课堂上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我能放手吗?我做得到吗?我与学生“对话”了吗?我与文本“对话”了吗?我与“编者”对话了吗?这些问题实在值得我们深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多让学生独立,少包办。

2、提问不在多,而在“精”,一定让学生带上问题去读书。

3、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认字,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美。

4、多一点幽默,少一点烦躁。多一点才艺,少一点呆板。

5、夸奖方式多样化,不挫伤“回答错误”孩子的心灵。

6、不抛弃,不放弃。

篇7:高效课堂交流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课题和重点词句提出问题,并逐步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理解课文内容。

3、使学生明白大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探究问题,使学生明白大禹受人们敬仰和爱戴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二、质疑课题,聚焦问题。

1、再读课题,想想你想知道些什么?

2、师根据回答,归纳出重点问题。

3、课件出示问题,学生齐读问题。

三、小组合学,探究释疑。

(一)、学生根据合学提示单小组合学,解决疑难。

(二)、老师组织各小组汇报交流。

1、探究问题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

A.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相关句段,师引导概括。明确:

(1)、自然原因(洪水危害老百姓)。

(2)、父亲原因(临终嘱托)。

B.相机指导朗读,重点指导第一段,感受洪水的凶猛与无情。

2、探究问题2: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A.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相关句段,师引导概括。明确:

(1)、治水方法:开凿龙门,挖通河流,垒起堤坝,引入大海。

(2)、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比较鲧和禹方法之不同,感知禹的聪明。

(3)、过渡导入,让生再读三、四段,勾画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师引导学生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B.相机指导朗读。

3、探究问题3: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

学生汇报,师引导学生体会“欣欣向荣”,体会大禹受人敬仰和爱戴的原因。

4、探究问题4:题目中为什么称禹为大禹?

四、回归整体,开放存疑。

现在想想,开课时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没?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篇8:高效课堂交流会学校领导讲话稿

杜威在他的教育著作中也提到在”做中学”, 认为个体要获得真知, 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去体验、尝试、交流、改造、必须去做, 因为经验都是从“做”得来的。所以新的课程理念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即“会学”, 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因此笔者通过教学实践, 提出了“探究+交流+反馈”的高效教学模式, 旨在发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所谓的高效课堂, 就是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课堂教学追求, 就是要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那么如何利用这种模式来创建, 下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来进行阐述:

一、探究, 以实验为动力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倡导“要适应学生的自然本性, 主张凡是学生能从应验中学习的事物, 都不要他们从书本中去学。而经验主要来源于行, 来源于探究。我们提出的探究, 主要是以实验为中心。因为化学是门实验科学, 对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手段, 比如在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活动与探究”共50多个, 主要是教师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也有十几个。比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可预先用小试管收集好若干二氧化碳, 鼓励学生动脑动手来探究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这一物理性质。学生很乐意去探究, 因此留给学生记忆是深刻的, 这比单纯的讲授效果要好的多。因此可把这些实验以探究的形式提供给学生, 让学生对实验进行探究, 在过程中产生矛盾冲突, 思考后再探究, 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 知识会更容易被接受和掌握。

实际上, 探究活动注重的是过程, 其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产生超出前人的新知识, 也没有很难的知识点, 而是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并能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学会寻找答案的方法, 体验到“生活、科技、社会”是紧密相连的。从某种意义上讲, 只要学生能真正的探究, 真正的参与, 那么学生的以实验为动力的探究就成功了。

二、交流, 以问题为纽带

在化学教学中, 要让学生进行思维的交流, 就应该有交流的纽带, 这个纽带就是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应该说问题教学是一种常见但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也是唤醒学生意识、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学生肯定不是空洞地进入课堂的对话情境, 他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为生长点, 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 不断衍生出新的知识。而要让学生进入交流的角色, 教师就应该把握一个问题, 那就是什么问题能引起学生去思考?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向什么方向思考, 怎样思考, 这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因此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 要针对学生的特点以及化学学科的知识背景预设教学问题, 指导教学活动, 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进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我们在教学《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时, 就可以先演示:在教室中间洒几滴酒精, 然后提问: (1) 为什么整间教室都有酒精味? (2) 把酒精换成自来水能闻到水的味道吗?为什么?有了讨论的问题,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发表想法。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 学生多种感官参与, 亲自体验。加深了对“物质由微粒构成的”理解, 同时也突破了难点。

所以, 我们说问题是对话交流的前提, 没有问题就没有交流的发生, 关键是问题的提出定位在什么度上。问得太深或太浅都无法唤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应该从学生的“最近的发展区”出发, 提出可行的问题, 从而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

三、反馈, 以学案为载体

现在的课堂要求体现以学生的“学”为主导, 而在每节课中我们需要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就需要老师及时跟踪学生的学情, 而学案导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法, 它不仅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 结合阅读教材、整理知识、比较归纳、讨论思考、练习巩固等多种活动, 做到真正理解掌握教材知识。在利用学案的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辨析、讨论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认知的同时, 学会正确处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可见学案导学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强的优势。这就需要我们的化学老师在编写时要注意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考虑, 进行设置有效的问题进行练习, 但如果学案的问题设计过于简单化, 缺乏思维的训练, 它就失去了化学学科的思维特点, 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 我认为“学案导学”的优势在于有高质量的“学案”。

实践证明, “探究+交流+反馈”模式, 无论是模式本身, 还是其课堂形态, 或者是其实现的途径, 都已经开始发挥它们的巨大作用, 为高效化学课堂的创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相信, 在未来的化学教学中, 我们必将能使该模式更趋完善, 并为我们的教学锦上添花。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要求现在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 提高化学课堂的效率。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 “探究、交流、反馈”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 运用的熟练, 就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真正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探究,交流,反馈,高效课堂,学案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解读》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湖北教育出版社

篇9:加强师生交流 打造高效课堂

目前我国中学数学教学仍以讲授法为主,“满堂灌”现象还普遍存在,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机会很少。实践证明,注重师生双向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交流,能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师生交流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师生交流。强化参与意识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这说明了进行交流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应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要问”、“要说”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通过交流发现认识差异,可以帮助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习他人思考问题的方法,改善和深化自己的思维;通过交流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学效率才能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方法学生不一定能掌握,学生的疑问或独到的见解教师也不一定能想到。因此,仅靠单方面的努力还不能提高课堂效率。当学生明确了师生交流的意义后,他们才会主动交流,乐于交流,通过交流实现师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交流意向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出发点。一个高质量的问题应该能激发学生参与交流的热情。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所学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能提供交流机会的问题情境,以引发学生交流的意向。例如,在学完圆锥曲线后提出“平面上到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差、积、商分别等于常数的动点的轨迹是什么”,在学习余弦定理的证明时提出“除课本的证明方法外,同学们还有其它的证明方法吗”,在学习了三垂线定理证明后提出“谈一谈自己对三垂线定理名称的理解”,在教学立体几何时提出“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截面是什么图形”等等。

三、营造和谐氛围。提高交流效益

在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更敏捷,想象更丰富,潜能更能发挥,他们更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正如前苏联学者雅各德钦所说:“重要的是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讨论问题,论证自已的观点,学会证明和反驳。”为了营造这样的教学氛围,教师应该进行换位思考,与学生平等相处,真诚相待,像伙伴一样一起切磋、探究数学问题。例如,教学导数例胚“过点(-1,-52)的直线是曲线y=x3+3x2的一条切线,求直线的方程”。设切点为P(x0,y0),在解题过程中出现了三次方程x30+3x20+3x0-26=0,这时大部分同学就不会做了。教师让学生观察、思考、尝试,学生陆续有了发现,有的用试根的方法,有的用分解因式的方法去解方程。还有一个同学提出一种技巧解法:

∵(x30+3x20+3x0)-27=0

∴(x0+1)3=27,x0=2。

这种好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充分的课堂交流使学生亲历了学习的全过程,他们不仅学到了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开阔了思路,而且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习热情,培养了合作精神,教学取得了多方面的收益,从而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注重肯定评价。保护交流热情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启发、点拨、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要用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结果评价的唯一标准,而要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分析、肯定其中积极的因素,可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分步肯定,对不足之处提出帮助改正的方法。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例如,教学解析几何例题“圆x2+y2-4x-5=0的弦AB以点P(3,1)为中点,求直线AB的方程”。课堂上一个学生大胆发言,提出解题思路:设直线AB的方程为y-1=(x-3),代入圆的方程,再利用韦达定理求……“这种做法太繁了!”许多人会作出这样的评价。但教师首先表扬了这位同学积极回答问题的学习态度,并肯定了这种做法是对的,指出这也是解圆锥曲线与直线相交弦的中点问题时常用的一种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去寻找更好的解法。这样的师生交流能使学生体验到通过交流获取知识的成功感和喜悦心情,从而能充分调动学生交流的积极性。

篇10: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交流稿

交流稿

教师: 张振贵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我是刚来到十二中的一位新老师,我叫张振贵,自毕业以来一直担任初中数学课的教学,我原来的工作单位是古井镇大塘中学,来到十二中,真感觉到自己从一个小的池塘里来到了大海里,一时不知道如何航行,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在以后的工作中多指导和帮助。

今天让我与大家交流如何打造高效课堂这一话题,其实在课堂教学上我真的没有什么经验,在大家面前真是班门弄斧,讲的错误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就说说我对课堂教学的几点亲身体会吧:

1、抓好课前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基础,备课时,不能仅限于将课本已有的知识备好,还应多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将本节课的知识背景掌握充分,如果我们在课堂上一味的照本宣科,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刚毕业的时候,我就担任七年级的数学教学,初中的数学课本已有好几年没看了,怎么上课,怎么教学生,当时,我想,为了使自己在课堂上,不出现尴尬的局面,我必须用大量的时间去备课,有经验的老师备一节课只要几分钟,而我要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先看书本上的知识点,看懂,理清思路,然后在看基础训练,和其他资料,找一些与本节课有关的,典型的题目,记在书本上,或写在小黑板上,上课的时候,讲一个知识点,就能很快的出示一个与其有关的题目,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这个知识点,而且很快的提高了学生应用其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这样我坚持了三年,几乎每上一节课都要用很多的时候去备课,特别是在九年级,第一次带毕业班的数学,心里真的很害怕,怕自己教不好学生,怕在课堂上学生问的问题,我不能解决,受这种心理的驱使,我就提前把书本知识看完,把基础训练,综合练习册做完,并且还钻研个省的中考试题,这样讲课的时候,讲一个知识点,就能想到与其有关的这些题目,‘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也许是这个原因。我的学生在2002年中考取了满分150分的好成绩,有7位同学在140分以上,在我带第二届学生的时候,感觉到自己有一点经验了,备课的时间少了,不是那么认真仔细了,学生能考出成绩,但考高分的学生少了,因此,通过自己的教学的亲身经历,我感觉到课前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基础。

2、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在课堂上,要用有真情的语言,去感染学生,用自己对课堂的投入去吸引学生,用个人的人格魅力去熏陶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主动参与教学中,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浅入深,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如果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出示的问题只提问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长此以往,差的学生就永远不会思考你的问题,好像课堂教学与他无关似的,这样我们的课堂就成了少数优等生的课堂了,怎能提高全班学生的成绩那,这样的课堂能算好的课堂吗,在课堂上,我认为,难的问题应提问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容易的问题提问基础不好的学生,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都能做出回答,这样基础好的学生还是基础不好的学生,都有了成功的体验,感到了课堂学习的快乐,全班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把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提出问题和任务,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2005年我继续接任了七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也算是我的第三届学生吧,带七(5)班数学兼班主任,和七(6)班的数学,根据正常情况,七(5)班的数学成绩要比七(6)班的好,因为我不仅是七(5)班的数学老师还是班主任,七年级的时候是好,但到八年级,九年级,七(6)班的数学成绩追上并超过了七(5)班。在中考中七(6)班的平均分比我班高了7分。

后来我思考,我是七(5)班的班主任,给他们将的题目一定多,甚至学生还没有时间思考我就开始讲我的答案了,时间一长,学生就养成了不喜欢思考难题的坏习惯,有了难题不是主动是去问,而是等老师讲,因此这个班的学生很少有学生问问题,学生不主动,不积极。而七(6)班的学生正好相反,我在这个班讲的题目少一点,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学生自主思考,学生感觉到老师不一定讲,所以他们都主动先自己思考,主动探究,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因此我认识,课堂教学让给学生的时间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自学的好习惯,各位老师,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共同探讨如何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在更少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我们十二中的教学质量。

祝大家学习愉快,合家欢乐。谢谢

交流稿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 张振贵

篇11:高效课堂经验交流材料

——二十七中“高效课堂”研讨会交流材料

从去年9月教育局召开“构建高效课堂管理工作会议”,开始启动构建高效课堂工作,一年年时间过去了。我校在构建高效课堂初始阶段的工作,勤于学习、科学实践、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取得了构建高效课堂初始阶段的阶段性成果。现将我们对构建高效课堂工作以来所做的相关工作及体会向大家做以汇报,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明确认识、统一思想是先导

面对一项新的改革,教师中不愿参与者有之、消极等待者有之,抱着应付差事、走走过场的亦有之,怕吃苦、怕受累的更有之。这些现象都是人之常情。在教改实验初期我们充分认识到加强教师思想引领,提高教师思想认识,克服教师思想上的畏难情绪,激发教师的教改热情,鼓舞教师的教改勇气,是我们拉开教改序幕要迈过的第一道门槛。

为此,我们做到逢会必讲教改,逢人必谈教改,采取会议渗透、宣讲;分年级组召开座谈会,领导深入年组与教师交流,召开教改实验动员大会等多管齐下的办法蓄势造势,引领教师明确‚五点认识‛:一是认识到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已经刻不容缓;二是认识到本次教改实验是目前我们所找到的落实课改理念的最为有效的载体,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展示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变,实现学生被动学习向积极主动勤奋学习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三是认识到本次教改是我们自2003年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在教学模式上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意味着我们已经进入课程改革的深水区;四是认识到唯有加强学习,才能搞好教改实验。实验教师既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又要加强教改理论学习,更要加强实践操作方法的学习,不学习,再好的教改项目也会流产,不学习教改就会流于形式,就会出现新瓶装老酒,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五是认识到教改实验是对我们的挑战,是对我们全体教师责任感、使命感、敬业精神、教研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检验。

二、完善组织、建章立制是保障

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必会引发教师工作方式、学校管理流程、方式上的变化,是对学校原有管理制度、评价制度的挑战,为了确保教改实验取得良好开局,我们及时成立了教改实验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小组、学生教师培训小组、后勤服务保障小组,研究制定了教改实验工作方案。及时优化室内文化建设,变原来的秧田式的桌椅摆放为小组合作式,及时组织学生讨论确定班级口号、组名、组训,制作组名牌、组训牌、教改实验学生课堂规则牌匾悬挂于教室。

与此同时,学校修订原来的教学管理制度及相关评价体系,先后制定《一案三单设制要求》《教改实验管理制度、检查评比制度》,重新修订了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确保将教改实验相关工作制度化,强力推进。经过一学期的磨合,学校的教改实验基本走上了规范化,运行顺畅。

三、学习培训、实践研讨是关键

本次教改实验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对我们多年来所固有的教学模式的颠覆,对老师、对领导来说都是全新的一项改革,这就要求我们要摸着石头过河,要求我们在实践中研讨、在研讨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做到学习、实践、研讨有机结合,边实践、边研讨、边改革、边完善,逐步使他本土化、特色化。

为此,我们按照‚学习培训先行——探索研讨跟进——总结提升相机开展‛的思路。提出围绕‚一个中心‛;把握‚两个原则‛;加强‚三项教研‛开展教改实验。

围绕一个中心:就是要围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任何一项改革都是为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要牢记提升质量是教改的目的。

把握‚两个原则‛: 一是‚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生进师退‛的理念原则,要依此理念为指导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二是要把握好‚通过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质量‛的原则。

加强‚三项教研‛:一是加强教研组教研,要求教研组长、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好自身的业务特长,尤其是在一案三单的开发过程中做到优势互补,资源交流共享,发挥好组内教研领头雁的作用。牢固树立‚一个好的教研组长就会造就一个好的教研组,就能造就一门好学科‛的思想。二是加强组际教研,要求教导处想方设法搭建校内教研平台,增强教研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定期开展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一案三单展示交流,课堂问题集体研讨,先进经验交流研讨。三是加强校际教研、专家引领,学习外校宝贵经验,聘请专家开展引领工作,促进本校的教改实验。在这些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今年元月份,学校围绕教改实验,从本次教改的理念、教师角色的转换、课堂操控策略、一案三单的开发方法,一案三单的使用策略、学习小组的创建、班级双元化管理体系的建立,班级口号、小组组训的创建、班级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探索等方面,对实验教师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理论培训。给全体教师印发了市教研室编写的‚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理论手册,要求教师至少读3——5遍,领悟其要义。

二是学校要求寒假中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发‚一案三单‛。同时,引导教师通过网络学习杜郎口中学的教改经验,及韩立福教授的相关理论。

三是开学初第一周,面对教师手持‚一案三单‛仍然不知如何操作,课堂上依旧以讲为主的现状,学校及时组织全体教师赴麟游县西街小学观摩课堂教学。实地感受新的教学模式。在学习结束后,学校明确工作目标,要求教师在两周之内课堂教学要全面转型。

四是先后三次召开全体实验教师研讨会,学校下发征求意见表,让教师畅谈自己在试验中的困惑,征集教师在教改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专题,围绕‚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开发一案三单中应注意的问题‛‚如何有效进行多元化展示‛‚对学科长、小组长应该提出哪些要求、进行哪些训练‛等问题进行专题研讨,相互交流,相互启迪。

五是学校选拔教研能力强的骨干教师组成学生培训小组,对全体学生分年级进行了专题培训。

六是四五六年级7名教研组长给全体教师做了观摩研讨课。全体实验教师围绕教研组长做的七节课,开展了专题研讨,学校组织骨干教师总结出了‚宝桥小学‘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师生课堂常规用语12句‛,及时印发,教师对学生再次进行规范培训。

七是开学第五周学校组织实验教师开展教改实验赛教活动,21名实验教师面向全体教师均作了公开课。学校在赛教活动结束后,组织教师反思归纳教改中存在的问题。围绕‚现阶段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开展了专题培训。

九是借力使力,促进教改实验,4月份区教育局要在我校召开全区教改实验推进启动会,学校提出以此为契机深化推进我校教改实验,全校18名教师实验教师给全区200余名领导、老师共做了18节教改实验课,学校作了经验介绍。主动征询领导与同行的意见建议。

十是学校开展教研成果征集交流活动,全体实验教师积极参与,共征集到教改实验论文22篇,学校认真开展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优秀成果在全校教师大会上进行交流。

四、教改初期课堂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文科教学不能只是对话交流、问题探讨。语文、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将感情朗读训练与指导有机穿插进去。在小组合作、多元化展示、及教师指导过程中,抓住文章的情感训练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验语文的优美。

2.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有效拓展,尤其是语文教学。不能就教材教教材。在教授文章内容相对简单的课文时,一定要注意拓展,或者进行阅读性的拓展,或者进行写作性的拓展,或者抓住人物的品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拓展。

3.要正确看待学生课堂上汇报交流不完整,或者回答不到点子上的问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新知识,回答不到点子上或者回答的不够完整是很正常的,也许一个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后回答的准确率只能达到80%,但是要看到这80%是学生自主学来的,留在学生大脑中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在探寻这80%的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珍贵的。教师直接讲授100%的正确知识,学生未必就能够全盘接受。

经过学生讨论以后学生展示出的答案不完整或者不正确,教师的点拨才有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

4.学生喊口号、喊组训一定要及时、适宜、恰当。不敢过多、过滥,喊出来的口号要有感召力,要能够感染人、影响人、鼓舞人,要有真情实感。

5.三单一定要精心设计。导读单应该具有熟读文本的要求(一般要求读文本三到五遍),同时应具有评价性,相关资料的搜集的指引性。生成单要为课堂所用,应该具有讨论性、合作性、展示型,更应该紧扣教材,紧贴教学主要目标,抓住主要问题进行设计。拓展单应该具有训练性、检查评价性、知识拓展性。

6.要逐步打破尖子生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初期的小组合作、多元化展示中要抓好尖子生的培养工作,尖子生培养成功以后,应该把更多的机会给中等生,中等生培养成功后应该逐步把机会让给学困生,要体现出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逐步实现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汇报,都有勇气,有能力在全班学生面前规范陈述自己的观点。

7.教师不要抢学生的话。应教育学生养成主动征询老师意见的习惯。教师点拨一定要及时,有效,言简意赅,切记重复啰嗦。尤其是对学生在汇报中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的点拨,在语气语调上一定要能够做到重点突出,充满情感,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学生汇报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听,及时捕捉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及漏洞。在自己补充时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五、实验中遇到的最为突出的问题 一是在初期课堂教学任务不能够当堂完成,教学时间不够用,主要是因为在试验初期学生习惯尚未养成,教师课堂调控策略不够熟练,技巧不够纯熟造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问题会逐渐化解。

二是在初期学生成绩容易出现两极分化,优者更优、差者更差。主要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科长尚未完全学会科学组织,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加强小组长、学科长的培训指导,深化小组合作学习、多元化展示环节中的组织管理。优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责任心、上进心。

三是结构化预习、学生全景式评价落实起来比较困难,直到现在,我们感觉依然不尽如人意。

六.初步成效

一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摸索,我校教改实验基本进入正常轨道,实验年级的小组构建基本形成,全体实验教师均能够按照‚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尤其是对主课型——‚问题解决课‛的操控策略能够熟练运用。

二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明显增强。传统的课堂,教师以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学生上课打瞌睡、或者开小差的现象时常能够看到。实施教改实验以后,课堂上的学习单位由学生个体变成了多名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生进师退,教师把学习的自主权、交流合作的机会、多元展示的平台让给学生,每一位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自由发言、自由交流,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明显增强。学生‚活‛了起来,课堂‚动‛了起来,教学活动充满了生气与灵性。

三是学生学习成绩略有提高,在今年三月份启动教改试验时,我最担心的是教学质量,但是实践证明,只要放开手脚大胆去实践,本次教改实验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很有益处,我们将今年六年级毕业检测成绩纵向、横向进行对比,发现在不同程度上各科教学均有所提高。

篇12:英语高效课堂经验交流材料

随着樊城区“三究四学”高效课堂改革的深入,我们十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渐渐暴露出来。比如,有的学生跟不上英语教学的进度,学习英语非常吃力,一部分学生甚至丧失了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而英语教师也感到很困惑:教师教得这么累,学生学得这么苦,为什么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呢?针对上述现状,探求英语教师课堂教学高效率,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非常迫切。怎样提高英语课堂的有效性,也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个英语教师都关心的问题。如何才能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呢?归根到底,也就是如何做才能使40分钟的课堂教学富有成效。初中英语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那么如何做好初中英语的教学工作也是我们每个英语教师关心和研究的问题。通过不断学习总结,有了以下一点自己的想法:

一、愉快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从小就喜爱英语,这是最重要的,因此我在课堂上尽可能地开展愉快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让他们爱上英语,想学英语,要学英语。教师高兴,学生也高兴,教师沮丧,学生也没劲。可见学生的精神状态取决于教师的情绪。所以教师上课时,必须精神饱满,身心投入,充分、得体地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body language,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气氛,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这一节课中,我先带领学生唱唱英文歌,让他们以轻松愉悦的 心情进入到英语的学习中,在warm-up环节中,我运用I say and you say和Let’s chant的教学活动复习已学知识,让学生拍拍手,动一动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英语的状态,这也是我在课堂中经常使用的手法,时刻让学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英语。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保持学生的情绪。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刺激学生,使之保持长时间的兴奋状态,也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

二、注重听说,课堂英语化

我们的英语教师必须尽量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不讲或少讲汉语。从第一节课起,我就开始使用英语课堂用语,从最简单的开始:Hello!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Today is....每节课坚持循环使用,并逐渐增加句数。遇到有一定

难度的再配以动作、表情、简笔画或适当的解释说明。同时每天的课前3分钟,还安排两名学生用英语自我介绍、即兴对话、汇报表演。同学们参与时热情高涨,思维异常活跃,效率大大提高,也让学生感到英语就在我们身边。逐步使学生沉浸在浓厚的英语环境之中,通过英语交流,提高听说能力。

这样经过日积月累,学生基本听的懂简单的课堂用语,唤起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亲切感,并驱使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挖掘更多的生活英语。

三、创设情境,课堂灵动化

“情境”不仅指实际生活情境景,还包括模拟交际情景、表演情景、直观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小学生好表现爱表演,表现力强,情境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有效手段,还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积极参与的好方法。首先要布置好任务,给学生分好小组,几人一组,就好像课间在聊天、游戏一样,这样可减轻学生的紧张拘束感,也为他们创设了比较真实的生活情景,但把课堂时间放手交给学生教师并不放松要求,由小组长记录活动完成同学的名单,教师及时掌握了学困生并进行反馈交流,确保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提高课堂效率。

情景表演最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为了表演成功,他们会很积极而精心地设计出表演内容,更会细心地把准备好的内容展现出来。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内容已嵌入学生的脑子里。例如学习了见面打招呼,互相介绍的句子后,引导学生模拟真实的生活情景,在课堂上表演出来,从Hello!Nicetomeetyou!到Bye—bye, See you later,从姓名What’s yourhisher name?到年龄How old are you?亦或其它的问题,老师都可以引导学生按照预订的教学目标进行情景表演。除了真人表演的对话,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玩具、木偶等自己喜欢的物品来表演木偶戏,自己帮配音,这样效果也很好。因为充当配音小演员及造型可爱的小玩具同样是孩子们喜欢的事与物,学生们在说说笑笑、玩玩跳跳中,即感到轻松愉快,又达到了“动手又动脑”的目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造良好的课堂情景:

1、精心设计竞赛和游戏,建立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好奇、好动、好玩、好强是孩子的天性,形式多样的游戏和竞赛活动对他们具有特别的吸引力。游戏的采用迎合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寓教于乐。竞赛则永远

是“课堂教学的兴奋剂”,能培养他们合作协调能力和优胜劣汰的意识,也能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比如在学习水果时,老师课前准备了各种水果单词卡片如:apples、oranges、pears、peaches、grapes、mangoes...在练习时拿出一张卡片让学生传,音乐停止,拿到卡片的同学要把单词读出来,再继续传,直到这单词大家都会了。拿出第二张卡片,单词的传授就在欢快的游戏中完成了。再如在学习表示颜色的英语单词时,我设计了“转盘,转,转,转”的游戏。做一个活动的转盘,上面画有七种颜色,老师问“What colour is it Can you guess ”然后老师转动转盘,学生一边喊着:“大转盘,转,转,转”,一边纷纷举手回答,有的猜red,有的猜green,有的猜black等等。最后,猜对的学生可以获取贴纸或给他所在的小组加分。需要说明的是,在竞赛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鼓励的原则,对于遵守遵守纪律的,发言积极的及时给予肯定,对于部分表现不佳的学生,我们可以用眼神、动作等来给予提醒,如果多次提醒仍不改正,也必须给予减红旗的惩罚。另外还可以在教室的墙上贴一张关于各种竞赛的展板,定期评比。活动中,学生个个争先恐后,跃跃欲试。在活动中他们共同享受着成功的喜悦,说的能力也提高了。

2、利用英语歌曲辅助教学,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音乐是快乐的催化剂。”从小学生心理特点来讲,在唱歌时,随着旋律的起伏变化,在感到松驰,愉快,满足的同时,产生兴奋情绪,以快乐的心情投入学习中。在上课前唱一曲“Good morning”再配上动作,一下把学生引入到了学习英语的氛围中。在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我们就唱数字歌,规定每唱到双数或倍数的单词时必须起立,这样不费什么力气,就将学生游离的注意力拉回来了。有时碰到学生说不好的句子或难记的单词,就把这些句子或单词编成简单的歌曲或顺口溜。如在学习交通工具时,学生一下无法接受这么多新单词,我就以顺口溜的形式来简易化,bike, bike, 自行车

bus, bus, 是巴士

car, car, 小汽车

学生觉得既好玩又易学,学习热情一下高涨起来。

3、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英语课堂质量

成功的英语课件应该是能够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组织语言表达思想,又

能够通过课件的辅助使学生排除在听、说、读、写中的语言障碍。使得他们能够在灵活多变、可望也可及的语言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如:在复习关于动物名称时,我设计了一个课件:在屏幕上显示出动物的一小部分,或是半只耳朵,或是一条尾巴。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如果学生猜错了,在屏幕一角会显示出一张哭脸,并伴有“Try again”的声音。如果学生猜对了,就会响起掌声,接着屏幕上显示出动物的整个身体和英文单词。这种生动又直观的形象和视觉效果,充分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情景,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可以显示文章,增大阅读量;可以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三.采用有效的课堂评价,课堂人性化

课堂作为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上的评价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给予他们自信和自尊。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在标准化考试上的成绩,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建立起他们的自信和自尊,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学习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形式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与他人、小组评组合、等级与评语相结合,在教学中要灵活的使用。这样,对学生的评价才是全面的、合理的。

激励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长在充满激励氛围的孩子,会不断进取。我的评语有: Very good。Clever boy/girl。Well done。Wonderful„被赞扬的同学看到全班同学对他拍手喊出这些评语时,都是神采奕奕。我还采用发放小礼物比如练习本,漂亮的书签等激励手段。有时,甚至亲切的对学生笑笑,摸摸他们的小脑袋,对学生竖起大拇指,都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学生在课后会互相评比老师的礼物多少,一种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局面逐渐形成。

通过采用这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驱使下,每个学生每节课都能有所收获,在任务中不知不觉感受了英语,喜欢上了英语。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充满生机勃勃的初中英语课堂。由于采用了多元的评价手段,每个学生在英语课上都是主角,他们的成功感得到了最大的满足,都觉得英语课对他们而言是一种享受。

总之,通过在“三究四学”高效课堂教学中的这些尝试,我的英语课堂效果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听说能力大大提高,合作意识和交往能

上一篇:《我看见了大海》教学设计下一篇:东南大学计算机系博士研究生申请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