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人物形象读后感

2024-06-26

骆驼祥子人物形象读后感(精选11篇)

篇1:骆驼祥子人物形象读后感

高妈——曹先生的老妈子,为人热情,曾三番五次劝祥子去放高利贷,但都因祥子的固执而失败了。高妈是当时这个社会的投机主义者,精明透顶,很会精打细算,或许在当时这个社会里,只有熬成像高妈这样的人精,才能在各处左右逢源。

心地善良、为人要强的老妈子,乐意帮助别人,经历了不幸,学会了在旧社会最底层生活的方法。有自己的想法,常常开导祥子,是一个祥子很佩服的人。

小马儿的祖父——一个一辈子要强,最后却连自己的小孙子也救不了的车夫。

小福子——一个善良的、可悲的人物,是祥子喜欢的人,但留给我们的只有深深的同情和无限的思考。祥子与虎妞结婚后住在了一间四合院,四合院里住着各种各样的人,其中就有二强一家。二强一家共有五人,为二强夫妇、女儿——小福子及两个儿子。二强把小福子二百块钱卖给了一个军官,而在小福子不在家期间,二强因喝多失手将二强嫂打死。而为了办丧事,便把车便宜卖给了虎妞和祥子。过了一阵子小福子回来了,迫于生计,只好靠当妓女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其实祥子在虎妞死后便喜欢上了小福子,可是当祥子回到曹先生处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时,小福子已经上吊自杀了。

二强子——一个自暴自弃的车夫,把自己女儿卖了买了车,又风光了一阵,等钱用完了就喝了酒在家发脾气,结果将自己的妻子打死了,卖了车办完事,又开始拉车,天天喝的烂醉,家里的两个孩子也不管。女儿回来后,还逼着女儿卖身养活一家人,时常回家找女儿要钱,要了钱又去喝的烂醉。二强子的行为是令人气愤的,但是生活的压迫使他喘不过气,只有用酒精麻醉自己,每当他清醒时又觉得对不住女儿和两个二子,可是没本事的他只有靠拉车维持生活,而他又没有祥子的要强,身体也不够硬朗了,这使他更加自暴自弃,干脆沦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败类。

篇2:骆驼祥子人物形象读后感

祥子他是一个出生于农村的农民阶级,在农村经济破产后进城拉车讨生活,希望靠着自己的一身蛮力和冲劲能够攒钱买上一辆车从而过上自己梦想的生活,但是命途中的三起三落令他最终在这个城市中迷失了自己,体面、要强、健壮的祥子最终变成自私、不幸的行尸走肉。

祥子这个人物是一个典型的悲剧形象,经历了人生中的三部曲:刚进城时的祥子是充满冲劲的,一身力气,像一棵树,健壮沉默而又有生气。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买上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起下了誓言拼命地拉车赚钱,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从不沾染任何不良嗜好。终于在三年咬牙努力之后攒了一百元买上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哆哆嗦嗦欣喜地端详着那辆车,能够“产生烙饼与一切吃食”的新车,他心中充满了自信与傲气,可是命运弄人,他的车被乱兵抢走;当他千辛万苦地从军营里逃出来,卖了骆驼重整旗鼓再次攒足了钱后,又被孙侦探敲诈一空,拥有一辆的车愿望再次落空;后来他又被迫与虎妞结婚,在畸形的家庭生活中苦苦挣扎。不过好在买上了人生中的第二辆车,但好景不长却因虎妞难产而卖掉了。最后他爱的小福子的自杀,使了他心中最后一丝希望也消失了。而这三起三落也使得祥子最终在生活的沉重打击下一蹶不振,丧失了生活的希望,最终在底层苟且偷生。

祥子的悲剧在于他无法改变他这个小人物在大背景的洪流下的渺小和无力,他从一开始是一个努力的人,坚定地认为只要拼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可是随着一次一次的意想不到的打击,他心中的美好愿景与期许渐渐覆灭,这是一个人心灵的悲剧、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一个社会的悲剧。祥子的悲剧性之所以深刻也正因如此,这是一个人全面的悲剧,更从这个全面的悲剧从看出了一个社会的悲剧,也反映了老舍对社会的批判,这个把人变成鬼的社会,宣告了个人奋斗的失败。

篇3:浅析《骆驼祥子》中的人物形象

一、祥子、虎妞的形象

祥子一个曾经是那么要强的头等车夫, 却还是没有挣扎出悲惨的命运。他曾经也不信命, 可是又有什么用呢, 他的努力, 他的第一辆车, 他所有的积蓄, 就无缘无故的没了。所以祥子最终变得和其他车夫一样, 不再要强, 养成了烟酒等他过去从来不肯沾染的东西, 也就让人觉得可以原谅了。可他为了买车, 从生活中扣除每点钱, 舍下面子和下等车夫抢座, 没命的拉车, 把自己当作铁打的, 拼命攒钱…事情却常常不如人愿。祥子的见闻和经历将他磨砺成了另外一个人——与过去的祥子完全相反的人。一个由乡间来的淳朴、老实、善良的小伙子沦落成一个让人同情的混混, 最后象一条狗一样栽倒在街头, 再也爬不起来。他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 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苦难与无奈。祥子是在当时黑暗社会的生活画面上, 在与各种社会力量复杂关系中凸现出来的。他的悲剧主要是所生活的那个社会的产物。最后祥子彻底失望, 走向堕落, 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虎妞, 泼辣而有心计的中年妇女, 生就一副男儿性格, 很会打理事物, 将人和车场管理的井井有条。颇有心计的她安排好了一场骗局, 却没料到早早的被父亲刘四爷拆穿, 但她还是骗取祥子和她结了婚, 但却没料到父亲会狠心抛下她不管, 卖了厂子到外地去了。最终因她的好吃懒做引起难产而死, 她的一切结局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算来算去把自己的命也算了进去。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像虎妞那样搭进了一条命还得不到好名声。

老舍对虎妞这个形象着墨不多却力透纸背, 给读者的第一印象便是虎妞是个悍妇。虎妞没有贵族家的悍妇那样阴毒, 相反一切都夸张地堆在脸上。她撒泼、放刁、骂街, 打人都是明着干, 直来直去, 老舍笔下的虎妞是个:“三十七八岁, 长得虎头虎脑, 因此吓住了男人…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 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 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的女性, 作品里暗示出她是一位“母老虎”, 这是中国人对这类人的称呼。虎妞的出场就让人领略了她的泼辣, 祥子在丢车逃回北京再次回到人和车厂的那一段:“看见他进来…挖金矿去了?’, ‘过来吃碗饭…将他扯过去”, 这就勾画出了泼辣, 她用泼辣的口吻表达了多日见不到祥子的不满, 这不满出之于虎妞之口, 就如同父母训斥小孩子那种打是疼、骂是爱的行为特征。

这部作品中, 虎妞这一人物的塑造是成功的。我们只要欣赏她的一句话, 就可以看到她的泼辣性格。一天晚上, 虎妞在车厂…骗到了手:“进来呀, 有话跟你说。”她探出头来, 半笑半恼的说。

二、虎妞与祥子——悲剧

虎妞作为剥削阶级的一员, 对车夫她决不会手软, 而对祥子却是另眼看待, 因为祥子的勤快、憨厚的性格, 博得了她的好感与爱。当祥子从兵营中逃回来时, 虎妞见他马上说:“祥子, 你让狼叼……挖金矿去了?”话语中包含她在祥子离开这些天的思念。虎妞的一些言行, 连祥子也觉得她不是戏弄他, 而是坦白的爱护他。为嫁给祥子, 也设圈套欺骗祥子说自己已经有了身孕, 并商量如何使老头子同意, 这些想法和举动可以看出她的真诚与大胆性格, 为追求爱情敢于冲破门第观念, 真诚坦率、敢作敢为。虎妞的敢爱在一个落后的时代, 是美的, 他的大胆、叛逆、敢爱敢恨, 对幸福的追求, 对爱的渴望, 不否认是可贵而且珍贵的, 可她的个体性所研发出的强迫性的爱, 在她得到她所谓的“幸福”的同时, 也已把他自己推向了悲剧的尽头, 坠入了不幸的深渊。

虽然祥子曾把人和车厂当作自己的家, 敬重她也曾把虎妞当作一个朋友, 在遇到苦闷的时候愿意爽快的找虎妞倾诉, 但仅此而已。当虎妞一步步渗入祥子的生活, 他开始觉得危险, 可却忘不掉也逃不开, “越想避开她, 却又想遇着她”, 理智上虎妞不是祥子所想要的人, 甚至是永远洗不掉的污点, 可感情上、欲望上, 他却不能克制和拒绝, 可以说祥子的这种犹豫, 矛盾和肉体上的需要, 从某种程度上说, 也进一步助长了虎妞爱他和占有她的希望和勇气。

虎妞的出现, 加深了祥子的悲剧意义。虎妞嫁给祥子有真诚的一面, 但不乏另有所图, 为了弥补青春的需要, 她不理解祥子。况且, 她嫁给祥子并不甘愿当一辈子车夫老婆, 而是按自己的愿望改变祥子, 使他改变自食其力的想法, 和她一起继承刘四爷的车厂, 靠“心路”吃饭, 过剥削人的生活。这也是她嫁给祥子的真正目的。与祥子结婚不久, 便说:等到快把钱花完……这么现成, 他有钱, 咱们正当派地承受过来, 没有不合理的地方。可是祥子的理想是有自己的车, 自己的家和能吃苦能干的妻子, 和虎妞的结合, 祥子所感受到的不是幸福, 而是他成为一个自由车夫的限制。虎妞不单在经济上, 而且在精神上控制了祥子, 以致使祥子痛苦的感受到:“要了她, 便没了他。”他想做一个独立和自由的车夫的梦想越加渺茫了。虎妞难产而死, 不但使他经济上破了产, 而且大大消弱了生活的勇气。

三、虎妞、祥子与社会——毁灭

尽管虎妞生于剥削阶级家庭, 但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社会现实并没有因此而放过她, 甚至致她于死地。虎妞死于难产, 似乎是偶然的, 可以看出她的死是旧社会的罪恶是封建迷信的罪恶。作者指出“愚蠢和残忍是这里的一些现象;所以愚蠢、所以残忍, 确是另有原因。”我们不能把她视为其他不幸者的祸根和悲剧的来源, 其实她也是一个牺牲品——不但牺牲于刘四的贪婪的发家计划, 也牺牲于那个非人时代的凶残与愚昧。

虎妞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女性人物形象, 在某种意义上她是一个女性中的祥子。在旧社会一个男子生存的基础是地位和金钱, 一个女子生存的基础是美貌。这一点她也像祥子一样, 实际是一无所有的。作为一个生活在病态社会里的病态的老姑娘, 表面大胆泼辣, 但内心也很苦恼。

老舍写出了祥子肉体被摧垮、心灵被扭曲的全部历程, 塑造了祥子这一人力车夫的艺术典型, 表现“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深刻主题。老舍写祥子的美好性格, 不是为了赞美、歌颂他, 而是为了让这些美的有价值的东西被那个社会一点一点地吃掉, 用人性美的毁灭来暴露旧社会旧制度的罪恶。祥子的命运悲剧性首先是社会制度的罪恶, 黑暗的社会像有无数只无形的手死死地拖住祥子, 祥子命运中的许多不幸遭遇看起来是偶然发生的, 但实际上都是必然的, 不可避免的。社会的黑暗与腐败使祥子原先美好纯真的心灵一点一点地被腐蚀了。其次, 是祥子作为小生产者也有着自身的思想局限, 他不可能具有正确的选择人生道路的眼光, 而只能在个人奋斗的路途上苦苦挣扎, 最后成为一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第三, 虎妞对祥子身心的摧残, 以及小福子等人的悲剧结局, 也从不同侧面加剧了祥子的堕落, 使他万念俱灰, 彻底走向毁灭。祥子的悲剧是时代社会的悲剧, 也是个人奋斗的悲剧, 祥子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社会里广大底层劳动人民共同的悲剧的集中体现。

参考文献

[1]老舍.老舍文集 (第三卷)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篇4:骆驼祥子人物形象读后感

关键词:虎妞的爱情;人物形象;分析;

前言

《骆驼祥子》是一部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经典名著,老舍先生在本文中将虎妞这一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给读者一种可视效果,在批判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女主角的同情。老实巴交的祥子与蛮横跋扈的虎妞的形象对比侧面反映了他们两个所代表的不同阶级的对比。虎妞和祥子在生活中因为不同的原因苦苦挣扎都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虎妞生活在一个新旧杂陈的时代,新文化刚刚萌芽,传统文化依然做垂死挣扎,随着政治经济的变化逐渐衰落,但是依然对社会有着较强的影响力。 强有力地操控着社会的思维与行为方式,新旧文化纠缠不清。

第一章虎妞复杂的人物形象

(一)虎妞的身份

虎妞是车厂厂主刘四的女儿,刘四是个不简单的人物,他是混混出身,性格复杂,内心充满了暴动因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游民中有股狠劲的人,一般人不敢轻易招惹,作者先描写了刘四,这就为虎妞的出场埋下了伏笔,引起读者好奇,常话说虎父无犬子,那这刘四的女儿又是一个怎样的厉害角色呢?

老舍先生是这样描述她的“她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做太太。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通过这一段简单的描写,虎妞泼辣彪悍的形象跃然纸上,可以想象一个三十七八的老姑娘人高马大的,挽着裤腿撸着袖子指挥命令厂里的车夫,这种女人没有男人敢娶回家。虎妞为了跟祥子在一起骗祥子自己怀孕了,这个时候她说的话也很经典“我不论,我喜欢你,喜欢你就得了嘛,管他娘的干什么!”带有一种汉子的豪爽。

(二)精明的虎妞

虎妞很精明,这一点应该是受刘四的熏陶,加上她母亲早就不在也锻炼了她独当一面。她算计刘四的财产,她觉得刘四只有自己一个女儿,他的财产不给自己给谁呢,只要服个软,刘四的财产都是自己和祥子的。当然刘四比虎妞更精明,虎妞私奔和祥子在一起之后刘四就变卖了家产享受去了,虎妞是一个管理车厂的好手,刘四为了利益不想让虎妞嫁人,就这样耽误了虎妞的青春。虎妞以为亲情大于利益,但是当虎妞再回去试图调和她与刘四的关系却找不到人的时候揭露了当时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三)市侩的虎妞

严格意义上说虎妞和刘四不能算资产阶级,但他们也不能算社会最底层,因为他们手底下还有车夫。祥子只想做个车夫老老实实的挣钱,就算结了婚也只想做个体面的洋车夫,虎妞不一样,她比车夫们有钱,她的价值观人生观也与他们不同,她看不起穷拉车的,但是却又因为喜欢祥子不得不做一个车夫的妻子。

(四)变态的虎妞

小福子作为一个同样被作者用大量篇幅描写的人物与虎妞的性格经历完全不同。虎妞接触能接触的女性很少,小福子是唯一一个与她走的亲近的女性,当然,这种关系不是友谊,而是小福子的悲惨遭遇给虎妞带来了更多的新奇。一般人听到小福子被父亲卖给军方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会安慰,不会再逼着她一遍遍诉说自己的痛苦。虎妞听完了之后却让她再讲一遍。虎妞听完没有同情,她听到的是一个自己从来没有听过的感受过的经历,所以意犹未尽。这同样与她母亲早亡无人教育有关。刘四只是把她培养成了一个能帮他赚钱的好工具,却没有交给她怎样去爱,怎样去与别人建立感情。

第二章虎妞与祥子的悲伤爱情

虎妞不漂亮,纪大,性格彪悍,爱算计,带着小资产阶级的优越感,但这都不妨碍她对爱情的向往。祥子与众车夫是不同的,他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虎妞跟他讲话的时候从来都是静静听,不会打断,虎妞因此也更愿意和他聊天。而且祥子老实肯干,吃苦耐劳,这也是虎妞喜欢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虎妞是真心爱他的,反对祥子卖苦力拉车赚钱“告诉你吧,就是不许你拉车!……你有你的注意,我有我的主意”。虎妞认为通过商业或租赁的方式会使财富增加得更快,更有经济效益。因此,她对祥子说“不爱闲着,作个买卖去!“

但是祥子老实巴交也就说明了他是一个思想传统保守的男人,他不跟别的车夫一样婚前乱搞,说明婚姻在他心里很神圣,并且他认为妻子应该也同他一样纯洁。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他是有严重处女情结的。而虎妞这一点做不到,虎妞火辣奔放,她早就把自己给了喜欢的男人,在那个时代这是相当出格,不要脸的行为。祥子对此十分厌恶:“她把他由乡间带来的那点清凉劲毁尽了,他现在成了个偷娘们的人!”祥子甚至憎恶他与虎妞婚后的夫妻生活。但是祥子又无法摆脱她,所以祥子的肉体与精神开始分裂挣扎。直到虎妞难产死,祥子也没有表现出太大悲伤,“该死的就死吧!”

第三章女性主体意识的唤醒及男权主义的压迫

北京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新文化运动中讲求婚姻恋爱自由无疑使虎妞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她觉得只要自己想要的就应该努力去争取。祥子的出现激发了她对爱情的向往,她向往浪漫的爱情,渴望得到男人的温暖。并且在结婚以后处处掌控,包括财政大权,包括祥子。

这部作品作者多是通过男性角度去描述虎妞的,她因為不是处女而被祥子叫做烂货,她真心实意付出全部丢掉父爱丢掉财富甚至丢掉生命到最后都没有换来祥子的真心。

结论

本文通过塑造了虎妞这一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丑陋的现状,描写了当时的社会风气与文化背景,侧面揭露了当时不同阶层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及由私欲引发的矛盾心理,说明了通过手段去讲求所谓的恋爱自由是没有好结果的。祥子是一个受害者,虎妞同时也是一个受害者,她没有强大到能够改变当时的习气风俗,那个时候传统思想依然深深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1]《骆驼祥子》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2] 张丽丽.从虎妞形象塑造看老舍创作的男权意识[J].齐鲁学刊,2000(4).

[3] 陈留生“.性别———文化”视域里的虎妞命运[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4).

[4] 老舍.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A].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篇5:骆驼祥子的人物形象分析

《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上等车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良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在小说展开部分祥子连遭厄运。这主要表现在事业上的买车与个人生活的娶妻两方面,就前一方面来说,是他积极的、千方百计的追求,后一方面则令他避之惟恐不及的。祥子来自农村,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年轻力壮,又勤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强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一辆洋车。但是没有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主人躲避特务追踪还使他丢了比较安定的工作;虎妞对他的那种推脱不开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都带来磨难。迎着这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作过挣扎,仍然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但一切都是徒然:当虎妞难产而死,祥子为葬妻不得不卖掉车子,此生已不复再有希望买车,又得知自己的意中人小福子也已经不在人世的时候,祥子终于不堪这最后的沉重打击,他绝望了,跌到了,再也没能站起来,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辗得粉碎。这个悲剧有力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祥子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他的经历与近代农村破产而成批涌进城市的赤贫农民相似,因而颇具代表性。在祥子的不幸遭遇中,作者突出了对他的性格刻画,体现了强有力的悲剧意味 祥子曾经是个正直、热爱生活的劳动者。小说一开始,关于他的外貌的描写,关于他拉车的刻画,都写得很有光彩,简直成了青春、健康和劳动的赞歌。小说又以更多的篇幅,描绘祥子美好的内心世界。当他在曹府拉车,不小心翻了车,车给碰坏了,主人也给摔伤了;他引咎辞工,情愿把工钱退给主人作为赔偿,表现出作为一个劳动者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在严冬夜晚的小茶馆里,他给老马小马祖孙两代买羊肉包充饥,又倾注着对于苦难的伙伴真诚的关切和深沉的同情。这些段落,用朴实无华的笔墨,描写了祥子好的品质。作家甚至用了奇特的比喻形容这个人物:“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作个好鬼似的。”祥子由一个勤劳质朴的劳动者堕落成一个自私、不幸的社会病态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是一个浸透了血泪的悲剧。

从客观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压迫。祥子想自己买一辆人力车的愿望,正像农民梦想拥有土地一样,只不过是一个独立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正当的愿望在那个社会里却似乎成了奢望。祥子历尽艰辛,饱尝委屈,三起三落,欲独立自主,而终不可得,祥子只能成为这个病态社会的产儿。他不可能以个人的力量与这个黑暗的社会抗衡,而这个社会却把他从人变成了鬼——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二是虎妞的诱骗。祥子和虎妞的的生活理想存在着尖锐的冲突,他们的婚姻是没有爱情的“强扭的瓜”,有的只是虎妞对于祥子的性欲要求,对于祥子来说,虎妞的纠缠是一种灾难,这是一个资产者的丑女引诱和腐蚀,无偿阶级强男的悲剧。就作品的深层蕴意来看,祥子与虎妞

比祥子与骆驼更具有重要性。在造成祥子命运悲剧的过程中,虎妞的介入无疑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篇6:骆驼祥子人物形象读后感

被视为老舍代表作品之一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艺术成就最大,影响也最为深远。正如著名文学评论家赵园所说:“无论从哪个方面——思想,还是艺术——着眼,《骆驼祥子》被作为老舍的代表作,都是有充分理由的。”[1](P 315)作品“描写了一个外号骆驼名唤祥子的人力车夫的人生悲剧”[2](P169):在这部力作里,老舍以其独特的视角,着力挖掘以祥子为典型的车夫们身上所蕴蓄的深刻悲剧性因子。同时,作品的深层意图不只在表现祥子的悲惨遭际和不幸命运,而更在揭示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根源。其悲剧根源也主要在于“病态社会”和“病态的人”两个方面。本文紧扣作家的创作意旨和作品的原本意蕴,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征、故事情节经过以及作家的构思技巧、艺术传达、表意策略先作表层的感性体认,然后研究视线由表及里地逐步进入祥子悲剧命运的深处作透彻深刻的理性思考,并将对祥子悲剧命运的成因的探析贯于其中。

一小说《骆驼祥子》有一个明显的意图,即竭力把祥子的悲剧写成社会悲剧,这就正如有的论者所指:“《骆驼祥子》这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36至1937年间,它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处于城市底层的贫苦市民的生活,写出这个阶层的悲剧命运及其与时代的关系。”[3](P114)社会的邪恶和黑暗势力是“强大”的,但祥子原本也是强大的,他身体的健壮、性格的执拗、心地的争强好胜,忠实、义气、正直的脾气,以及“热爱劳动、朴实向上、善良坚韧的美好品质”[4](P201)都是他作为强汉的明显标记。

作品《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具有的原初性格就是不服输、积极进取、而且有一股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硬汉劲儿。然而,在祥子与社会的两强较量中,祥子被彻底摧毁了:“都市商业竞争的铁律,来自社会各方面的黑暗,决不会放过这个青年农民。小说令人惊心动魄地写出了,恶魔般的社会环境怎样残酷地、一点一点地剥掉祥子的农民美德,将他的性格扭曲变形,直到把个„树‟一样执拗的祥子连根拔起,抛到城市流氓无产者的行列中。”[1](P315-316)

老舍在小说中显示祥子有德无助的困境,显示祥子的毁灭,显示祥子想以最大的代价和最低的条件求生存而不可能的惨状,“展览”不该毁灭者的毁灭的全过程,可是,祥子性格中美好的一面却毁灭了。这无疑是黑暗社会中的恶势力对祥子及其性格破坏、摧毁到无以复加的地步造成、带来的。“祥子的„作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善良愿望的毁灭,是有社会原因的,小说所写的„逃匪‟、„侦探、等的欺压,都映现出二三十年代那个动荡的社会背景,使得祥子毁灭的悲剧有了社会缘由。”[5](P163)伴随对祥子走向堕落毁灭的描写,作品中一再出现着“坏嘎嘎是好人削成的”、“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等等警示性的语句。这些语句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地概括了作家对酿成祥子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祥子,即使他的精神悲剧,也是在„求生‟中发生的。这正是那个时代最大多数人民的共同命运,也是社会革命的最直接的原因和依据。……对于生活在同一境遇的城市劳动者,祥子形象的典型意义还在于,这一性格的发展,概括了他们的共同经历。”[1](P315)我们不应该忽略社会环境、时代背景来空谈祥子的悲剧命运。祥子的社会生活经历、生命过程是支撑祥子悲剧命运的基础材料,是充分展现祥子性格变化的轨迹。

作品中的祥子奋斗得越坚劲、挣扎得越激烈,所遭受的打击就越巨大、所陷落的不幸就越深。这种处处碰壁、时时遭殃的经历终于使他无法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当“为了要个人独立地生活,坚持斗争,直到最后身心交瘁为止” [6](P128)后,结局便“只有堕落才是他的唯一出路”了。“哀莫大于心死”,通过祥子的悲辛遭遇和凄惨结局,只能得出一个严酷的结论,那就是:在那万恶的旧社会,都挽救不了一个人的毁灭、改变不了一个人的悲剧命运。不管祥子如何挣扎、如何躲避,悲苦的命运、灾难的遭遇、毁灭的结局,都无处不在地搜捕着他、作用着他。正如老舍在作品中对祥子所作的概括性界定:“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态里的胎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因而,正如夏志请清所说,“毫无疑问,老舍是把社会批判当作小说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6](P129)了。

三通过对祥子必然悲剧命运的揭示,突显了作家老舍在作品中对祥子悲剧命运的本质的思考,对酿成祥子悲剧命运的根源的理性发掘。

既然祥子的悲剧是铁定的,那么可以认为,祥子的悲剧,其实也能上升到这一生命哲学层面;由祥子外在生活、表面生存获得的认识、发现是属于感性思考范围的东西,这些感性的存在对塑造祥子丰富生动的悲剧性格特征自是特别重要,我们不能脱离这些感性的、具体的、有血有肉的存在来空谈祥子的悲剧命运。这样,对于祥子的悲剧命运,我们不仅要亲临其境地加以感性体验、感受,而且还要跳出感性世界启动理性思维。祥子这一经典文学形象,可以说是共性和个性的凝聚体,是旧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缩影。借助他,我们看到了旧社会贫困交加的底层人民的无奈、辛酸和悲楚、窘迫,以及由此造成的美好人性和美好生存的毁灭、丧失。祥子的悲剧就是社会的悲剧,是我们的民族一个时代的悲剧。老舍,凭其卓越的艺术才能和深刻的思想、厚实的文化素养,为我们打造了祥子这一罪恶时代、畸变社会底层迎领着悲剧性命运的市民的典型代表。

参考文献:

[1] 赵园.老舍——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判者[A].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

篇7:骆驼祥子人物形象读后感

最早接触老舍先生的作品是《茶馆》还是《想北平》已经在印象里模糊不清了,只记得生平看的第一场类似话剧的作品就是四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们在班里面的电视上放映的《茶馆》,之后自己还写了一篇得了90分的剧评作文。至于《想北平》,则是记得课文后面杀千刀的“并背诵全文”,那时候其实根本无法理解老舍先生对北京的爱,更想不到在十年后我会有机会亲自在北京生活,那时候北京在我心里,只是一个有着天安门广场、故宫以及一大堆名胜古迹的只会出现在课本中的远在天边的城市。

老舍先生作品似乎总与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哦不,在他的笔下,北京应该是北平,那是一个没有高楼大厦,没有一二三四五环,只有大杂院,红砖墙的北平,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的北平。“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 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 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去年夏天,在国家大剧院看了《四世同堂》,今年又在北京人艺看了《骆驼祥子》,在北京看到变成了三维的老舍先生笔下的北平,也是人生一大幸事了吧。

《骆驼祥子》中八十一年前的北平,出了西直门就是郊区,八十一年前的北平,在大雪纷飞的夜晚没有暖气,但是大杂院中的炉火却也能让那些被现实凉透了心的人们感受到一丝温暖。整部剧删去了原作中祥子堕落的戏份,增加了虎妞在作品中的比例,在虎妞葬礼的时候就戛然而止,降低了整部作品的悲剧感,让观众们对祥子对生活还能充满希望,希望祥子还能继续像以前一样踏踏实实地拉车赚钱,好好地生活,啊不,应该是生存下去。

老舍先生实在是一个以塑造人物形象见长的大家,《茶馆》中的常四爷、王掌柜、刘麻子…《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晓荷…以及这次《骆驼祥子》里面的祥子、虎妞、刘四爷、二强子、老马、大个子、小福子…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并且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都“接地气”,因此使每部作品都变得真实鲜活了起来。

话剧中最让人难忘,发挥空间最大的人物当虎妞莫属。观剧的同仁甚至觉得这剧应该叫《虎妞》而不是《骆驼祥子》,另一位同仁则表示自己是虎妞的脑残粉。其实在原作中虎妞的形象并不是这么正面,也没有这么多的戏份,但话剧中的虎妞,的确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贯穿整部剧的开头和结尾,剧中的几个矛盾冲突点也都因她而起。我是打心眼儿里佩服剧中的虎妞的,她并不完美,任性、泼辣、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甚至好吃懒做,劝一心想靠自己力气吃饭的祥子“先享享清福”把钱花光了再说。她霸王硬上弓的做法更是让我旁边的朋友发出了“女流氓”的评价。但这样的虎妞却是个真真切切的人,正因为这些缺点这个人物才鲜活丰满了起来。我开玩笑说“虎妞的故事很励志啊,她跟她喜欢的男人结婚了。”,不管怎么样,她是一心一意对祥子好的,也想好好跟祥子过日子。同时作为人和车厂的小姐,虽然她整天想着收车夫们的份子钱,但是在老马和小孙子想要个地方暖和暖和的时候也没有把他们拒之门外。虎妞是个敢爱敢恨的人,虽然祥子也许从始至终都没有对她产生过“爱情”但是在她离世的时候祥子的.伤心难过也都是真的,那或许是一种类似亲情的感情,很多人或许就这样过了一辈子。当祥子拿着她过门时穿的那件红袄的时候,是否也想到过被虎妞灌醉的那夜的温存呢?是否想起虎妞亲昵的叫他;“祥子诶~”他回答“唉~”时候的甜蜜呢?和其它的车夫比起来,虎妞的前半生算是过得衣食无忧了,但她嫁给祥子后刘四爷对她的不理不睬,也让人看到了那个时候人性的冷漠,或许那几十年的父女之情,还抵不过同在一个车厂里干活的兄弟们的情谊。

祥子在剧中的形象就是一个老实憨厚勤勤恳恳的北平人力车夫,不怕苦不怕累,因为删去了最后他堕落的桥段所以个人认为角色的发挥空间并没有这么大。祥子反复买车然后车没了的过程表面上看上去是他自己倒霉。但是其实在那个时候,这样“倒霉”的人应该有千千万万,生活在最底层的人力车夫,每天风吹日晒得拼命也只能赚几毛钱,在八十一年前的北平,艰辛地混口饭吃是多么地不容易。剧中其它的车夫如二强子、老马、大个子也是一个比一个惨,虽然二强子酗酒、打老婆、用200块把自己的女儿卖给军阀,但是我一直觉得在二十年前,他也一定和祥子一样,想好好拉车,勤勤恳恳地过日子,只不过最后他还是被生活打败了,看不到希望的生活让他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就如同原作中的祥子,最后也开始抽大烟、坑蒙拐骗、终日无所事事。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剧中的几幕场景都是在冬天的下大雪的北京,这样的环境渲染出了整部剧的悲剧基调。记得之前在豆瓣上看过一篇《你留给我的正是这样的大雪天》的文章,“雪天一点都不轻佻,你无法在这样的天气里打扮得花枝招展曲线玲珑,你的皮肤是一年中最干燥的状态,穿得最多,UGG代替了Jimmy Choo,于是你那冻僵的灵魂也格外诚恳,几乎是原色示人,如果你在雪天中凄厉地哭出来,那就是比夏天深重一千倍的哀恸,因为失恋也好,找不到房子续租也好,还是突然就被冷得失了魂哭了出来,都会让你印象比夏天深刻得多。”北京的雪天的确很美,红色的砖墙,结成冰的护城河冒着白气,让人觉得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但是也的确冷得刺骨,八十一年前如是,八十一年后亦然。因为还是有那么多的人每天为了生计疲于奔命,在拥挤的地铁和公交车上,电视屏幕上播放的是北京精神的宣传片,我们看到的是有鸟巢、国贸、故宫的灯火辉煌的北京,但在每个人的呼吸中却总能嗅到绝望的气息。

八十一年前的北平,“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象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 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八十一年后的北京,二号线的积水潭站挤满了下班回家的人群,他们在城市里挣扎着或许只为了几十平米的一个小家,或许只为了一纸北京户口。八十一年前的北平,或许还有个大杂院可以让人们相互依偎着取暖,八十一年后的北京,下班后的人们大多数时光只能回到自己的小房间,刷着微博,希望自己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存在感。

八十一年前的北平,天应该还是很蓝的,祥子和其它人力车夫们穿梭在各大城门间,走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为了生计,辛苦但也勤勤恳恳地工作着。八十一年后的北京,我们呼吸着PM2.5的有毒气体,依旧在为生计挣扎。

篇8:骆驼祥子人物形象读后感

1 从性别视角看虎妞悲剧性格形成的影响

虎妞出生在剥削者的家庭, 其父车行老板刘四是一个惟利是图的人, 他做任何事情都以金钱利益为基础。他把自己的女儿虎妞也看成一种商品。他不让女儿出嫁, 让她为自己去挣钱, 根本不去顾及虎妞的青春与幸福。以至于虎妞耽误了婚嫁的年龄, 成了没有人敢要的“老姑娘”。

虎妞“又丑又黑, 长得虎头虎脑, 眼泡儿浮肿着些, 黑脸上起着一层小小的鸡皮疙瘩, 像拔去毛的冻鸡。”在她的身上没有一点中国传统女性所应有的美貌, 而且她肩负着承担管理车厂的工作。正是在这自身不足以及不正常的家庭环境的影响下, 虎妞在长期的压抑中形成了精神的病态。我们不能用传统的伦理意识解读虎妞, 对于虎妞来说, 她也不希望自己面貌丑陋, 她也渴望幸福的婚姻。但不良的家庭环境注定她不能像传统妇女那样具备所应有的贤德。在虎妞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老舍先生从她的身上所挖掘出的传统文化中“恶”的因素。而这种“恶”的因素在虎妞的身上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强化了她的男性化的角色, 因为虎妞在管理车行的过程中长期与男人打交道, 从而逐渐形成她强悍、粗犷的男性特征;另一方面, 即具有泼妇、悍妇的粗野性格, 而这种性格又是在充满金钱利益的社交中所形成的, 并在此中学会了精明和狡诈。以上的种种使虎妞违背了传统女性所应有的温柔、善良、恪守礼节以及贤惠的道德规范。也许虎妞身上的这些缺点在男性的身上微不足道, 但她毕竟是个女人, 在男权意识为中心的世界里, 她的这些行为根本不被社会所容。她成了恶女人的代名词, 对她进行批判和抨击。可她的这些所谓的“恶习”, 正是在那种不良的家庭环境中, 更进一步说, 是在男权意识为中心的伦理观念下所形成的人性异化。

2 从祥子的视角看男权意识下的虎妞形象

在作品中, 祥子对虎妞几乎没有什么好感, 他更想不到会娶虎妞为妻。他认为虎妞离自己理想中的伴侣的标准太远了。他是按照传统观念的标准作为衡量的尺度的, 即具有勤劳、本分、坚忍的美德, 而这些虎妞一点都不具备。首先, 祥子认为虎妞长的一点都不美。老舍先生这样写:“她也是即旧又新的一个什么奇怪的东西, 是姑娘, 也是娘们;像女的, 又像男的;像人, 又像什么凶恶的走兽!”这是从祥子的视角来看虎妞, 在他的眼里, 虎妞简直成了人不像人, 鬼不像鬼的妖怪。就连虎妞打扮起来的样子也同样被祥子看不入眼:“她的脸上大概又擦了粉, 被灯光照得显出点灰绿色, 像黑枯了的树叶上挂着层霜。”“她的脸红起来, 黑红, 加上半残的粉, 与青色的灯光, 好象一块煮老了的猪肝, 颜色复杂而难看。”这“黑枯了的树叶”、“煮老了的猪肝”一连串难听的形容词来形容虎妞, 可见祥子对她的憎恶到了极点。从容貌这一点祥子就把虎妞给否定了, 在他的意识中只有像小福子那样靠男人养着、温柔善良、身材瘦小并且非常软弱的女人才符合他的标准, 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丑而黑”的虎妞。但事与愿违, 他却偏偏娶了她, 祥子的苦痛之深就可见了。从祥子的视角看虎妞, 也隐含着作家老舍先生对于虎妞这类女子的厌恶之情, 而这种厌恶产生的原因也正是男权思想对于作者价值判断的影响。

其次, 祥子对于女性“贞操观”的看重。在祥子看来, 忠贞、温顺、贤淑是女性所应有的美德。女人的贞节是最主要的。而虎妞却设下圈套让他上床, 而且祥子却发现她“早已不是处女”。这让祥子感到非常痛苦, 作为一个受封建传统意识影响的农村人来说, 他无法忍受娶一个不守贞节的女子为妻, 他把这作为人生最大的耻辱。“不管模样吧, 想想她的行为。哼!就凭自己这样要强, 这样规矩, 而娶那个破货, 他不能再见人, 连死后都没脸见父母!”祥子觉得自己是个“戴绿帽子”的人, 他认为自己娶了虎妞根本对不起父母, 可见其对这段婚姻的不满之极。在男权统治的社会中, 男性可以纳妾、嫖娼, 想尽一切方法满足自己的欲望;但他们却要求女人为自己“守贞洁”, 把不贞的女人看作是“淫妇”、“祸水”。这种极端的男权思想对于女性的迫害是相当深的。“五四”思想革命的核心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的意识, 而对于较少接受“五四”新文化影响的老舍先生, 这种对虎妞的描写不得不引发我们对于他男权意识思想的思考, 从中可以看见其相对保守的女性观。

3 虎妞的反男权中心意识

虎妞的性格中具有强悍的一面, 而这一点完全违背了传统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定位。她的出身、经历与素养决定了她具备着男性并且强于男性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祥子所不能接受的。小说中这样写:虎妞“长得虎头虎脑, 因此吓住了男人, 帮助父亲办事是好手, 可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 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 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 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虎妞正是在父亲刘四男性为中心的绝对控制权下, 使她对于权利欲有着一种很深的渴望。而这种权利的获得是以强大的经济权为基础的。从表面上看, 虎妞用假怀孕的骗局逼祥子成亲, 但经济贫困才是祥子屈从虎妞的一个深层原因。在他的钱被孙侦探敲诈勒索后, 他的所有希望都付诸东流。他“没有别的方法, 只好去投降, 一切的路都封上了, 他只能在雪白的地上去找那黑塔似的虎妞。”然而, 经济地位的悬殊使虎妞对祥子有着绝对的控制权, 祥子觉得“就完全不能再拿自己当个人, 你空有心胸、空有力量, 得去当人家的奴隶;作自己老婆的玩物, 作老丈人的奴仆。”虎妞凭借经济上的优势, 强迫祥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她不让祥子去拉车, 让他学做生意。由于长时期的压抑, 虎妞对于性的欲求也愈发强烈, 而这一切都使祥子觉得自己成了她的玩物, 而虎妞也被看视“吃人精血的妖精。”在男权中心的社会里, 女性只能是男性的附属品, 永远只能为男性服务。而虎妞对于家庭的领导权的争夺, 显然是对男性中心意识的一种颠覆, 而这一颠覆也给祥子带来一种深深的危机感、恐惧感。

4 结论

老舍先生对于虎妞这种“女强人”的姿态显然是持一种批判的态度。他认为从男性的视角出发, 他无法理解虎妞对祥子身体的摧残, 更不能容忍虎妞一个女人家对家庭经济大权的垄断。因为在中国这个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里根本不允许一个“什么都和男人一样”的, 甚至比男人更有能力的女人都存在。所以以虎妞在饱受生育之苦, 还让他在生育后死去。著名学者赵国园曾说:“老舍用以观察女性的眼光, 显然是男性社会所通用的, 爷们们的, 他所写的婚姻痛苦多半是男性一方所承受的, 他很少由女性方面思考婚姻伦理问题, 即有也难以深思”。

摘要: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 女性悲惨的命运引起了很多作家的关注。因为“五四”思想革命的核心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的民主意识, 是尊重生命主体意识的自由观念、个性解放观念。而“五四”人的发现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于女性的发现。在《骆驼祥子》中老舍通过“虎妞”形象, 一方面表现出对封建伦理意识对人性压抑的抨击, 但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作者老舍先生对于这种悍妇女性形象的反感, 从而进一步看出老舍先生创作主体根深蒂固的男权意识。

关键词:老舍,女性观,男权思想

参考文献

[1]老舍.骆驼祥子, 老舍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2]赵园.城与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篇9: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

关键词:祥子;黑暗社会;不幸婚姻;悲剧人生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006-01

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个悲剧作品,半个世纪以来,一直以他的悲剧性激励和启发着读者。小说主人公被公认为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人力车夫和其他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形象,被普遍的当作这类苦力的代名词。作品的悲剧效果由穿透心灵的震撼通向现实思考。所激起的悲剧效果格外沉重,使人久久不能忘怀!

一、祥子的悲剧人生

老舍在小说开头写到:祥子初到北平是一个极富奋斗力,有自己的梦想、报负的人,为了能得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他排除一切杂念一心一意的努力拉车攒钱。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着希望的青年,他在经历了买车(自己好不容易攒下钱买了一辆车)、车被扣(车在一次载客中被军队扣了去)、被抓去当兵(后来偷偷逃回)、钱被侦探抢走、被迫与虎妞结婚、再买车(虎妞出的买车钱)、后卖车(虎妞难产去世,为了给她下葬)、小福子去世等一系列挫折后,原来的那个他已是伤痕累累,以致小说最后写到“体面的,好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道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这是对他前后变化再好不过的阐释了。

“祥子”作为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为着自己的梦想默默地工作,但是在经历了被抓、钱被抢、虎妞的诱逼与畸恋后,在一次次的失望后,他在绝望的边缘为了自己所爱的人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他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他奔走着,为了他和心爱的人编织着美好的未来,在那一刻他是在被命运、生活击败无数次后重新站起来的英雄,但那样的希望却是那么的短暂,当他得知自己心爱的人已经离开了人世,他的人生大厦在那一刻轰然倒塌,心灵的天平扯起倾斜。他完全崩溃了,这是社会又一次给了他致命的一击。他不是没有希望,而是希望每次都被这个万恶的社会无情的撕碎。小说中老舍在开篇对祥子美好的内心以及外表进行细致的描写,最后却安排了这样的悲剧,这样一前一后更突出了祥子的悲剧命运,而与此同时这样的悲剧结局也正有力地批判了那个黑暗的社会。这也就提醒我们:在那样非人的社会里,身为底层人民中的一员,所谓的奋斗,挣扎,所谓的真诚,热忱都是无用和徒劳的,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连续不断的希望——失望——再希望——绝望的过程,因而正如夏志清所说的:“老舍是把社会批判当做小说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老舍也正是以这样的写法给人一种异样的审美感受。

二三十年代,那是一个“病态”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底层人民无疑是受着这样的社会压迫的。小说中各人物的遭遇:小马儿的死、二强子的癫疯、小福子的卖身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生活在都市最底层的贫苦人民的遭遇的代表。贫穷造成了他们的悲剧,而又是这个社会造成了他们的贫穷。老舍充满同情地描写下层人民的不幸,揭示了他们苟活下去无生路的道理,深刻地剖析了社会对人的残害。老舍在创作时早已将个人的感情和小说融为一体,流露出对这个“病态”的社会深深的不满。

二、祥子的性格

祥子的悲剧命运除了外部环境外,还有他自身的弱点额和缺陷。他身上的小农意识和小市民缺点使得他视野狭窄,他那样抛弃一切杂念,努力拉车的奋斗目标也不过是想要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他这辈子也就是想着拉车,在他看来能拉上一辆车就不会担心吃饭的问题,而能够拉上一辆属于自己的车那便是最幸福的事了。就是这样的小市民思想也造成了他个人奋斗史的悲剧。他奴性十足,不懂得怎样去反抗。在一次次不幸的遭遇后,他失去了往日的纯洁与活力,变得“只看见钱”,他原来持有的道德观也日渐蚀落,面对夏太太他竟在心里萌生着“很愿试试的大胆和迷惑”,可以说祥子的内心正在一步步走向污浊,这也必然导致了他最后的悲剧。

他在每次遭受挫折后,总会将自己与狗进行对比,他觉得自己就是一条狗。如果一个人在自己的内心都将自己否定了,那么别人又怎样去肯定他呢?在茶馆中他看到小马儿和他爷爷的悲惨生活,他觉得“在小马儿的身上,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在老者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其实从这里已经能够看出祥子已显现出对命运的妥协对自己的否定了。他目光短浅,思想愚昧,不知道寻找新的出路。小福子死后,他自暴自弃,他吃,他喝,他嫖,他出卖自己的朋友,他从奋斗走向了堕落,他的人性也就这样走向了扭曲。

祥子的悲剧因其心理的缺陷,其自身的弱性而更加悲惨。他由困惑、无奈、痛彻、崩溃直抵“哀莫大于心死”的人生尽头,犹如失去灵魂的空壳漂浮于人间,这样的人性扭曲不可避免的将他推向了悲剧的深渊。

三、悲剧根源

祥子的悲剧命运正是在内外两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而逐渐走向深渊的。可以说那个时代,穷人的命运大多都是悲的,但那个时代的以祥子为代表的底层贫苦人民却又是愚昧的,他们走在个人主义的极端上不知道联合大众,因此这样的两重因素必将导致他们最后无路可走。老舍在创作中充满着对二三十年代都市中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从作品中可以看出老舍对祥子或者说是对以祥子为代表的底层劳动人民的悲剧命运的本质思考,对造成祥子这一悲剧命运的理性挖掘。老舍作为一个十足的爱国主义者,老舍写祥子的悲剧命运正是写出了那个社会的悲剧,写出了国家的悲剧。

在那个病态的社会中,外界的环境因素足以击败一切底层人民的努力,而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要想走个人主义的道路,那么他的结局只有走向悲剧,走向死亡。老舍通过对作品中祥子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及其人性的变化,也引导启发我们要理性的去看待人性。

参考文献:

[1] 舒雨.《老舍代表作集》[M].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

[2]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 老舍.《骆驼祥子》[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4] 佟家桓.《老舍小说研究》[M].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

篇10:骆驼祥子人物形象读后感

保尔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早早去世,他的诞生显然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多少快乐,或者是喜悦。因为在神父的面包中撒上了烟灰,被学校退学。保尔12岁的时候就被母亲送去食堂干活。在遇到费罗霞的时候,让保尔依旧善良,同时却也受到欺凌,但是,他却从不服软,这股劲也伴随了他的一生。因此保尔憎恨欺压穷人的店主和老板,厌恶那些只知道花天酒地的有钱人。

他为了救朱赫,不惜被押送管的枪托打,不害怕朱赫的身份受到牵连,向他学习真正的格斗技术。

无论是在白军的监狱里,还是在十月革命的战火中,无论是冰天雪地的铁路工地上,还是疗养院的病榻前,他都意志坚定,从未放弃,一次次凭借着他坚定的理想信念从鬼门关手中逃出来了,创造了奇迹,展现了一个革命战士所拥有的钢铁般的意志。

篇11:骆驼祥子人物形象读后感

祥子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他著名小说《骆驼祥子》中所塑造的一个主要的人物形象。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谋生,“带着乡间小伙子的足壮与诚实,凡是卖力气能吃饭的事儿几乎全做过了”。作者通过叙述一个忠厚善良、勤劳朴实、沉默寡言、好强自信的人力车夫 — 祥子。在他的人生中,在他的生活之中,他经历了三起三落之后,逐步成为一个消沉、懒惰、贪婪、麻木、缺德、打架、使坏、逛窑子„„。“为个人努力的也不知道怎么毁灭个人”他真正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这正是对祥子小生产者个人奋斗的思想、性格悲剧的深刻刻画。祥子一生奋斗的整个过程,向我们展示了祥子典型的悲剧性格形象。但是这也是有社会原因的,这是二三十年代那个动荡的社会背景,使祥子的悲剧有了社会批判的内涵。但同时也提示和批判了祥子自身的缺陷。他不合群、别扭、自私、死命要赚钱、“不得哥儿们”。在没有公道的世界里,穷人仗着狠心维持个人的自由,哪怕很小很小的一点自由。这就决定了他的孤独、脆弱、最终完全向命运屈服,一步步走向堕落深渊。这种悲剧人生,也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提示了祥子的奋斗过程,及造成祥子悲剧形象的社会意义,下面就结合小说的内容作具体的评价。

(一)从进取到堕落的祥子

作品中的祥子,刚开始时是一个由乡下来北平,靠苦力谋生的年轻人力车夫。这时的祥子是个为人憨厚朴实、做事勤快认真的年轻小伙子。刚干这一行时,祥子靠拉租赁的洋车来维持生活,此时在祥子的心中,始终抱定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的愿望。对于这一点祥子自已是非常坚信“凭着他自身的强壮和力量,一定能实现这个美好的梦想。

因此,他把买一辆自己的车作为生活目标,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祥子下定了决心:无论干一千天,还是干一万天也好,他一定要买一辆车。幻想着有了车就如同在乡间有了地一样。就这样,祥子怀抱着寻求新的生路的希望,开始了他的个人奋斗史。凭着他的坚韧、顽强、风里来雨里去,饭里茶里也自苦,追求自己的生活目标,用孤苦的挣扎纺织着自己美丽的梦想。此时的祥子不但有自信、有自尊、而且还鄙弃一班洋车夫的沦落。这时的祥子对希望充满了自信,他的形象自然是可爱的。就此作者也作了大量的赞扬,如书中所说的:“这颗从乡野的泥土中生长起来的‘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可是在小说的展开部分,祥子的生活也连遭厄运。这主要从祥子事业上的买车和他个人生活上的娶妻两点来评说:

第一点:祥子是积极地,千方百计地追求的。

第二点:是祥子摆脱也摆脱不掉的。

然而,命运的安排却是他追求的车拼命不可得,而他要摆脱的妻子却贴得不可刮掉。这两点,在祥子的愿望与事实上恰恰掉了个,这不能不说是祥子的失败。

尽管如此,面对失败,祥子不甘俯首认输,第一次失败是祥子经过三年的艰辛,祥子终于买下了一辆车,不料才半年就被匪兵抢去。

第二次失败是:他虎口逃生,路上捡到三匹骆驼,卖了三十五元钱,准备积攒买第二部车,不久又被孙侦探抢走,第三次失败是: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女儿虎妞喜欢祥子,祥子虽然讨厌她又老又丑,却又防不住性诱惑的陷井,不得不与她结婚,并用她的私房钱买下第三部车。不久虎妞难产而死去,祥子只得卖掉车子料理丧事。这三起三落的历程,使他在可能的范围里,也作了一定 1 程度的反抗、挣扎。如:对于虎妞强加于他的枷锁„„,他还迫使虎妞为他买了一辆车。即使他已经陷入虎妞的圈套,他仍然不改变自己做一个独立劳动者的愿望,不愿依靠虎妞的经济优质,在老婆手中讨饭吃,更不愿受她的控制。

所有这些都能表明,祥子在命运的捉弄面前不甘失败,竭力挣扎的抗争的生活姿态。至此,祥子的形象仍然是使人同情的,甚至令人起敬的,就是作者也是悲悯的态度。当小说的情节逐步展开时,祥子的命运也逐渐地走向悲残。随着虎妞的难产而死,祥子为葬妻不得不再一次卖掉车子,此生已不复再有希望买车。后来又得知自己的意中人小福子出已吊死的时候,祥了终于不堪最后的沉重一击,此时祥子脑中是一块空白,他不再想什么了,他再也没有什么希望,他彻底地绝望了,跌倒了,再也没有站起来。

作者老舍也以极大的同情描写了祥子的不幸遭遇,“一个拉车的吞的是粗食,冒出来的是血;他要卖最大的力气,得最低的报酬,要立在人间的最低处,等着一切法一切困苦的击打”。祥子“作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善良愿望的毁灭了。

经过这样沉重的打击,储藏在祥子心中的野性、兽性、恶性发作了。他原来的忠诚善良勤劳朴实,要强好胜没有了。他开始了吃、喝、嫖、赌、懒、狡猾、打架、占便宜,有时为了钱他都敢出卖人命,甚至连他原来作为立本之本的拉车,他也讨厌了。就那么淡而不厌的一天天的混。

他完全成了一只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只等待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中去。

祥子的性格被残酷的现实所扭曲了,他那种为个人奋斗的强大的生存能力,也被残酷的现实所吞噬了,这一切的罪恶在归属万恶的社会,恶势力的同时,也让人看到了祥子自甘堕落的个体劳动者的弱点。

所以说,祥子性格的扭曲,不但是他个人的悲剧,而且具有社会同类的悲剧。

(二)祥子悲剧形象的根源

造成祥子悲剧形象,可以从客观和主观来阐述,而客观上又可以从两点来评论。

第一点:是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所逼迫的,小说中的祥子只想自己买辆人力拉车的愿望,正像平苦的农民梦想拥有土地一样,只要能过上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在那残酷的旧社会里,这就是奢望。祥了走向堕落,是被腐败的环境锁住,而不得不堕落,他也一次又一次想向命运搏斗,但一切都是徒劳,终于向命运就范。他的一切幻想和努力都成为泡影,恶劣的社会毁灭了一个的全啊人性。

所以,当祥子历尽艰辛,饱尝委曲,三起三落,欲独立自主而最终没能实现。也因此说,在那黑暗的旧社会里,祥子只能痛苦地活着,委曲地死去。

虽然勤劳善良的祥子身上,开始没有一点过错,可是那黑暗的旧社会,可以把从野兽中提拔出来的人,再次驱逐到野兽中去,故此可以说作为车夫的祥子,也只能成为那种病态社会的产儿。他不可能自己的力量与那个黑暗的旧社会抗衡,而那个黑暗的社会不但能吞噬了他的车了和积蓄,而且还能吞噬了他身上所有的美德和奋发向上的意志。至使最终让祥子由“人”变成了“鬼” — 一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老舍这里自觉地在表现和思考城市文明病如何和人性冲突。他写《骆驼祥子》很重要的一点便是“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地狱是什么样子”。这个“地狱”就是那个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道德沦落社会,也是为金钱所腐蚀了的畸形的人伦关系。像虎妞的变态情欲,二强子逼女卖淫的病态行为,以及小福子自杀的悲剧等等,对祥子来说,都是锁住他的“心狱”。2 小说写祥子的一个个不幸遭遇,蕴含着一个不断向自我和人类的内心探究的旅程结构,对祥了来说,都是锁住他的“心狱”。

无论是祥子刚来乍到就看到的那个无恶不作的人和车厂,还是他在结婚后搬进去的杂乱肮脏的大杂院,或者他最后走向那如同“无底的深坑”的妓女白房子,都是通过祥子内心的感觉来写丑恶的环境如何扭曲人性,他在这种污浊的环境中给自己的灵魂上污漆,从洁身自好到心中的“污浊佛永远也洗不掉”,最后破罐子破摔,彻底沉沦。

第二点:是车厂主女儿虎妞的诱骗。当祥子第二次买车的梦想再次成为泡影时,祥子真是无可奈何,没有别的主意。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祥子只好投降于那黑塔似的,又老又丑的虎妞,然后又一步一步走进悲剧婚姻的圈套。

可以从虎妞和祥子这种扭曲的悲剧婚姻来看,祥子是被迫的,是无奈的,他并非真正地爱上虎妞,更不愿意与虎妞结婚。当祥子陷入婚姻圈套之后,祥子甚至讨厌虎妞,恨虎妞,所以他婚后没有丝毫的幸福的感觉,有的只是心灵深处的创伤。

而虎妞的角度来看,虎妞也并非真正地爱祥子,她只是觉得祥子朴实、能干强壮,并也能满足自己的欲望,所经她就采用欺骗的手段,把祥子拉进婚姻的圈套。

因此,婚后的虎妞不想与祥子同甘共苦,不情愿做一个穷拉车的妻子。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企图把祥子也拉上了她生活理想的轨道;放弃劳动,做一个出租洋车,剥削他人的车厂主。

当然虎妞对祥子,也不能说没有一些感情,也不能说这种感情是虚伪的。当祥子也得到她的关心,只不过这种关心是一种近乎粗野的“疼爱”,而更多的,是她那种畸形的,祥子所接受不了的性的纠缠与索取。这是完全从她自身的需要出发,甚至也可以说,就是对祥子心灵和肉体方面的摧残,她害了祥子。

在当时那种不合理的社会里,她虽然也是不幸者,但她的介入,使祥子的生活走向了沉沦,又造成了祥子身心崩溃的悲剧结局。

从以上内容的分析,客观地来评价了祥子悲剧的根源,当然从主观上也有一定的原因,下面就具体地评价一下:

祥子悲剧根源是他个人奋斗的道理的个体劳动的思想根源。

作为一个尚未觉醒的个体劳动者 —— 祥子他虽然有着改变自己命运的迫切要求,但是他却没有看清当时的社会本质的能力,更没有懂得走什么样的路,才能从根本上获得翻身解放的思想。

在祥子的心中只知道:“有他强壮的身体与力气作生活基础,只要自己能从生活中省吃俭用„„只要他自己肯咬紧牙,任何事就没有一个不能办成的。” 然而,在那万恶的旧社会,光靠个人的奋斗,绝对不是劳动人民摆脱穷困的求生之道。故而,祥子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尖锐矛盾。我们从作品中的具体描写中就可以看出,当祥子在为个人拼命奋斗时,他所抵御的决不是孤立的某个人或某种事,而是整个万恶的旧社会,它像一张无边无沿的黑暗的网,把祥子罩在里面。

例如: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拼命拉车挣钱,这一细节描写,文中这样写道:“几分钟,天地已分不开,空中的河往下落,地上的河横流成了一个灰暗昏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中,不知道哪里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心中茫茫的有点热气,耳旁有一片雨声。这时,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了,一声不出的任着车夫在水里挣命。”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祥子是那么的孤苦伶仃,孑然一身,步履艰难,凄凉怆然的身影而要孤身一人去面对那黑暗又无情的罗网,他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当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的打击之后,他先前那执着要强的个人奋斗的思想,逐渐开始瓦解。最后,只余下个自甘堕落的祥子。

因此,作为一个目光短浅的个体劳动者,祥子的奋斗始终是脱离群体的孤身奋斗,而面对强大的社会,旧势力这张网,他这种个人主义失败是非曲直必然的。也就像作者所说:“在那种旧社会,旧制度下,作为只为个人奋斗的祥子,只等吸完最后那一口气,随着他的个人主义的灵魂,和他的身体一齐烂化在泥土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正是由于祥子具有个体劳动所固有的落后、保守、不觉悟、及只依靠个人奋斗幻想,能过上幸福生活的思想弱点,才导致了悲剧的不断产生。因此,祥子的思想弱点,是祥子悲剧的主观原因。

(三)祥子悲剧的意义

作为悲剧人物的祥子,是由一个憨厚、朴实、勤劳、善良、好强的人力车夫,经过三起三落的打击,而后变成一个狡猾、放荡、耍赖的流氓无产者。从祥子的整个狡猾、放荡、耍赖的流氓无产者。祥子的整个转变过程中,看出作品在充分谴责了黑暗旧社会的同时,也说明了个体劳动者光靠个人的奋斗,是无法去改变自己的命运的。

从祥子悲剧的一生,让我们看到了旧社会那些丑恶嘴脸。如强暴的军阀官兵,当时中国军阔混战的社会环境,不容他有丝毫的个人幻想,不到半年,他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了三匹骆驼。再如奸诈的孙侦探,抢走了祥子的钱财。还有阴险的神汉巫婆,想方设法诈取了祥子的几个铜子。还有精焊的虎妞,在临产之前,致使祥子有时候着急,有时候为欣喜而又要惭愧,有时候为着急而又要自慰,有时候为烦恼而又要欣喜,感情在他心中绕着圆圈,把个最简单的人闹得不知道了东西南北。这时候的祥子心理永远有句现成的话,经验给他铸成的一句话:“当初咱倒要强过呢,有一钉点好处没有?”这句话没人能把它解释开,那么,谁能拦住祥子不往低处去呢?

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变成什么样的人,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祥子完全入了辙,他不比别的车夫好,也不比他们坏,就是那么个样子的车夫。老鸦是一边黑的,也不希望独自成为白毛儿的。

所有这些腐朽的旧势力,就像一张密织的网,把祥子团团围住,任凭他怎样左冲右突,也不能冲出这张网。同时,烟酒又成了他的朋友,不吸烟怎能思索呢?不喝醉酒怎能停止住思索呢?

祥子,多么体面的祥子,变成了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最终只能把他逼成一付“肉架子”的行尸走肉。

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的过错。他停止住思想,所以就是杀了人,他不负什么责任。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忽忽的往下坠,附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

他的命可以毁在自己手里,再也不为任何人牺牲什么,为个人努力的也知道怎样毁灭个人,这也是个人主义的两端。

从而更进一步让我们清楚祥子个人奋斗的结果,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已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而万恶的旧社会是铸成祥子悲剧的罪魁祸首。

祥子的悲剧,让人们认识了二三十年代中国城市社会的黑暗图景,它是使强者沉沦的悲剧,是性格和命运的悲剧。它真切地展现了一个该毁灭者的全过程,具有典性的悲剧意义和深沉的悲剧力量。

祥子是时代的产儿,祥子一生前后判若两人的爱民,使我们不得不得深刻地认识到社会这一大环境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我们不得不承认单纯的个人奋斗未必能完成自己的理想与愿望。祥子不是一个没有美好愿望的人,年轻的祥子也有自己对未来美好的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内心深处也曾不止一次的升起对生活的追求与思想,祥子也不是好吃懒做的无赖之徒,他也曾为自己理想生活去不懈地努力追求过,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初步改变了生活状态,但个人的愿望,自己的努力在当时社会大背景下又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祥子也曾抗争过,但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做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市民他的抗争又是显得那么的孤立无助,无搓和无力,在这种情况下,别说是祥子,就是现代社会中的名流人士如果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去创业,发展也未必就能成功,可以说成功的机率可能为零,可见不公正义畸形发展的社会对生活在这种状况的人的影响有多么的深远,可以说生活在这种情况下的下层公民个个都是祥子,个个都可能在抗争无效,没有出路的情况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失去信心而成为破落户,变成流氓无产者,当然我们不能给像祥子这样的中国最普遍、最普通的人更高的要求,能以他不会用共产主义理想去武装自己的头脑,并广泛联系中国最低层的人们去为伟大理想的实现去做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如果这样要求他也就太刻苛了。

我们在同情二、三十年代祥子式的人生悲剧的同时,不得不去诅咒社会对人的发展的破坏性影响,不得不正视社会这一人们生息,存在发展的大环境,不得不去设想如何通过社会的改变与革新使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要适合社会生活中个体的发展,因为社会必竟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的,社会的进步发展需要个体的发展与进步,只有个体得以解放与发展才能汇集成滚滚地社会宏流,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又何偿不是如此呢?

而作为二十一世纪的读者,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祥子的悲剧之中,也不能光去诅咒那万恶的旧社会。而应该站在新时代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去观察酿成祥子悲剧的原因及意义。并从中获取应有的教育及一些启发,怎样去剖析旧中国城市底层人生的苦难生活,怎样去评判旧势力,又怎样去面对今天的新生活。

上一篇:重阳节发朋友圈的说说下一篇:采煤队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