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案例范文

2024-07-13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案例范文(共15篇)

篇1: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案例范文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浒湾中心校 余梦彤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12个认读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的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2、看懂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知道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3、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的习惯,背诵课文。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把向书本和向大自然学心结合起来。

教学难点:了解植物是怎么传播种子的。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瓜子)其实啊,瓜子是向日葵的种子,我要是想多得到一些向日葵的话,我应该怎样做呢?(生自由回答)

2.可是在大自然的田野和山洼中,并没有人去种植啊,那里却长满了植物,是什么原因呢?想不想知道?今天咱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从中知道点什么呀?

二、内容研讨

1、(1)自由读文,自学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就请拼音朋友来帮忙。

(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认读(游戏开火车读)旅 蒲 降 娃 纷 苍 洼 啪 炸 蹦 察 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内容。(1)师范读

思考:种子把植物称作什么?(妈妈)

“植物妈妈”指的是什么样的植物?(已经成熟的植物)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几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3种、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2)全文共分为几小节?(5小节)

(3)哪几个小节向我们介绍了这三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2 3 4 这三个小节)指名分小节读、小组学习。说说这种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选择一种方式把这个小节讲给大家听。

3、汇报。

(1)蒲公英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是:它为自己的娃娃准备了降落伞,只要风轻轻的一吹,种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2)师小结:蒲公英妈妈是多疼爱自己的孩子呀!我们一起来看看。(3)出示蒲公英的实物:谁有办法让它“离开妈妈,四海为家”(让学生拿蒲公英上台表演)用了什么办法?(板书:吹)

刚才大家看到了什么?(许多种子有高有低的落下来)这叫什么?在书上找一个恰当的词来形容(纷纷出发)文中哪个词告诉我们风往哪里吹,种子就往哪飞?(乘着风)师概括:蒲公英的传播需要两个条件?(自身条件,风)课件出示:多有意思呀!谁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男女生合作读)

过渡句:蒲公英妈妈这么有办法,苍耳妈妈又是怎么做的呢?

(4)师:“铠甲”是什么?刺在这里又起什么作用?(挂住动物的皮毛)是所有的动物都能挂住吗?(不是)谁能给老师举个例子,生:仙人掌上面的刺就不能挂在动物的身上 出示苍耳的实物:(老师做个实验,让苍耳挂在衣服上)动物们会把种子带到哪里去呢?(田野山洼)还可能去哪里?

板书:动物皮毛带

豌豆妈妈的办法是什么呢?(让豌豆在太阳光底下晒太阳,太阳一晒,豆荚就会炸开,豆子们就蹦跳着离开了妈妈)板书:晒太阳

4、启发引导(1)师你觉得它们哪一种的方法最好?为什么?(自由发言)

(2)这些孩子们,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妈妈呀!从哪里可以知道?

(3)指名读第一小节

(4)“孩子”在这里指的是植物的什么?(种子)“长大”是什么意思?(已经成熟了)

“四海为家”是指种子要搬到哪里去安家?(世界各地)植物要旅行指植物要干什么去?(到处生根发芽)

5、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同学们要想得到更多的知识该怎么做呢?(仔细观察)(1)齐读第5小节

(2)那里指的是什么?(大自然)它指的是什么?(知识)师总结:我们要想获取更多的知识,就要学会仔细观察,养成好的习惯,经常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知识,探究奥秘,从植物妈妈的“办法”中,我们感到大自然的奇妙。

三、实效评价

1、按课文的内容填空。

(1)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靠------传播种子。(2)苍耳妈妈准备了--------,靠-------传播种子。(3)豌豆妈妈准备了------,靠-------传播种子。

2、刚才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你们可真的不简单啊!老师告诉你们几种植物的传播种子的方法和奥秘,你们想知道吗?

(1)椰子成熟了会自己落下来,落到水里就漂走了,漂到哪就到哪安家。

(2)石榴成熟了就会裂开,小鸟飞来会吃到它的种子,这些种子就会随着它的粪便出去,种子落到哪里就会在哪里生根发芽。

(3)下面同学们把你知道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画下来,好吗?

板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 降落伞 风吹

苍耳 铠甲 动物皮毛带

豌豆 豆荚 太阳晒

篇2: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案例范文

我在授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有关植物的生长过程特点,播种的规律,以及自己知道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一:重预习,师生同乐

预习是上课前学生的自学,是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独立学习新课内容,为上好新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的过程,我准备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如风滚球、蒲公英等传播种子的动画)

二:根据作品特点出示预习的具体方案

1:预习任务。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和思路,复习有关新课的旧知识,找出新课的重点和预习后,自己尚不懂的问题,作预习笔记和部分练习题。

2:预习要求。慢读加标记,先对课文进行一遍速度较慢的阅读,同时用色调笔对课文中有关重点内容做出标记。(用不同符号)根据不同的重要程度标记(必要时要问一问,查一查,找一找)以排除学习新课的障碍。

3:快速阅读加提要。对课文进行一遍快速阅读,但要在课文重点段落或语句前精当地归纳内容。

4:尝试回忆课文内容,并且尝试作品部分练习题。

在课前,我检查了学生预习情况,班上有多数学生完成了本课的生字认、写,并能借助资料帮助自己学习中的障碍。我出示生字卡,学生基本上能正确认读,分析字形结构,很多孩子书上已标记了很多记号。在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视了课文赏析,“读读讲讲,讲讲读读”,如:提问读,“植物妈妈靠什么办法旅行?”学生自读2——5小节,“四海为家”拟人手法写出植物成熟后要离开母体的形象。第二小节,“降落伞”形象地表现出蒲公英果实的形状特点。板书:“蒲公英、降落伞、风”同样的方法学习新的。最后一小节,告诉我们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有很多知识是课堂上没有的,得靠自己去留意身边的事物,会学到更多。

篇3:《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采用韵文的形式,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和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语言朗朗上口, 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因此, 在教学本课时, 老师要创设师生合作互动、生生之间互助互学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在师生合作互动的学习活动中, 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和享受审美乐趣。

二、学情分析

这首诗的内容, 对少年儿童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就不能讲得过多, 面面俱到, 应该抓住重点给学生创设学习的空间, 结合课文中的插图, 让学生去观察和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让学生分别去理解和体会。带着问题去读书, 在读书的过程中逐步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对知识的渴求。

三、教学目标

1.会认“旋、蒲、降”等12个生字, 会写“豆、纷”等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了解蒲公英、苍耳和豌豆传播种子的有趣方式, 在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 朗读课文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激发他们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和欲望。

4.教学重点、难点:背诵课文, 了解蒲公英、苍耳和豌豆是如何传播种子的。

四、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 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请配合老师一起唱完, 可以加上你喜欢的动作。 (我是一棵蒲公英的种子, 乘着妈妈的小伞, 飘啊飘啊飘向远方……) 这首歌告诉你什么? (蒲公英是靠风传播种子的) 。

师:蒲公英是靠风来传播种子的, 风一吹, 它就飘, 飘到哪, 哪就是它的家。在自然界还有一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是我们不知道的,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植物传播种子的课文。 (板书课题, 生读题)

(二) 层层递进, 引导初读

1. 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学生放声读文, 标出生字, 词。反复练习)

2. 再读句子:读准生字字音。

3. 检查初读效果:

(三) 理解课文, 具体分析

1. 请五名同学分节读文。

思考:课文讲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老师把它们画下来, 你认出它了吗?自然界中有许多种植物,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

2. 重点学习第二、三、四节

(1) 学习第二节

自读课文第二节, 发现蒲公英靠什么传播种子?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看课件) 蒲公英妈妈送给孩子白色的小伞, 只要有风轻轻一吹, 你看那白色的小伞会随着风飘啊, 飘啊, 田野里, 树林里, 到处都有。飘到哪, 哪就是它的家。

小结:蒲公英妈妈就是靠风来传播种子的。 (板画)

(2) 学习第三节

观察苍耳, 说说苍耳的特征。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件礼物, 打开它, 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看课件)

小结:苍耳用动物传播种子。 (板画, 贴“小白兔”)

(3) 学习第四节

自读课文, 发现豌豆是靠什么办法传播种子的?

生: (读文) 豌豆是靠太阳来传播种子的。

师:豌豆妈妈是靠什么办法来传播种子的?

生:豌豆妈妈是靠太阳来传播种子的。 (师贴“太阳”)

(四) 总结

1.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 齐读课文。

(五) 作业

自然界中, 植物还有那些传播种子的办法?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 我指导学生以读为主, 熟读成诵, 读中理解, 读中感悟。通过反复诵读感悟, 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 激发观察和探索的兴趣,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根据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设计理念, 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针对课文结构特点, 在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完第二自然段之后, 给学生学习后面的三、四自然段留下较大的空间和自由度, 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 质疑问难, 增强自主意识, 加强语文实践。

2.教师利用简笔画把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 体现了低年级教学的趣味,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大量的时间都给了学生, 充分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朗读, 去品味, 去理解, 去感受植物的可爱, 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3.注意语文课堂的拓展、延伸和语言积累, 开阔视野, 拓展思维。如在教学中还可以设计以下环节:

(l) 植物传播种子只有这三种办法吗?你还知道多少?怎样才能知道?

(2) 植物妈妈还有哪些办法?把你搜集的资料展示给同学看看吧!

(1) 你发现了什么?

(2) 像课文那样夸一夸这些植物妈妈。

篇4: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案例范文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的一篇课文,共有五个小节,全文采用韵文的形式,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课文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充满情趣,是一篇百读不厌、富有韵律感的诗歌,比较适合学生朗读。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好习惯,让学生在师生合作互动的学习活动中习得知识,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回答问题: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去旅行吗?请说一说你旅行都去过哪些地方?

2.谈话导入:自然界中有许许多多的植物也喜欢去旅行,可是她们没有手没有脚,靠什么去旅行呢?瞧!今天,咱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她正朝我们走来了!(课件播放:可爱的植物小精灵由远及近,边走边介绍有趣的植物知识)

3.揭示课题。听了小精灵的介绍,你们一定对植物挺感兴趣吧!想去认识她们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了情境,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和小精灵生动有趣的介绍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的铺垫。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课件播放有关蒲公英、苍耳、豌豆怎样传播种子的配乐录像片,教师伴着生动的画面、美妙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②分小组读课文。③开展“我会读”的竞赛。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后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课文来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同时,让学生分享读书的快乐,增强“我会读”的自信心。

三、精读课文,探究感悟

1.自读课文,思考问题。课件出示:(1)课文写了哪几种植物妈妈?请用“——”画出来。(2)植物妈妈有什么办法?

2.交流互动,理解内容。自然界的植物太神奇太有趣了,植物妈妈们实在是太聪明了,你认为哪位植物妈妈最聪明,她的办法好在哪里?(学生自由进行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1)交流“蒲公英妈妈最聪明”部分。预设:①我认为蒲公英妈妈最聪明。她的种子被风轻轻一吹,就传播出去了。②质疑:“降落伞”到底指什么?“乘着风”是什么意思?(课件播放:配有解说词介绍的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全过程)③导读:那毛茸茸的降落伞乘着风一朵接一朵出发了,蒲公英娃娃们多开心呀!大家来一起读读这一段课文。(2)交流“苍耳妈妈最聪明”部分。预设:①我认为苍耳妈妈最聪明!她让孩子们穿上了带刺的铠甲,只要动物走过,就可以把它们带走。②你想知道苍耳娃娃是怎样出去旅行的吗?(播放课件:配有解说的苍耳传播种子的全过程。)③质疑:“带刺的铠甲”是什么样子的呢?它是怎样挂住动物的皮毛的呢?(课件出示苍耳种子铠甲的图片进行介绍)④谁愿意给我们读一读这一小节啊?(学生读后及时给予评价)(3)交流“豌豆妈妈最聪明”部分。①自读第四小节,思考:你读懂了什么?预设:读了这个小节,知道了豌豆妈妈只要让豆荚在太阳底下晒晒,就可以把种子传播出去。②说一说你最喜欢这一节的哪句话?应该怎样读好它?(指名读,重点指导好:“啪的一声,炸开,蹦着跳着”这几个词的读音)③豌豆孩子是怎样离开豌豆妈妈的呢?(播放课件:解说得豌豆传播种子的全过程)④指导朗读。豌豆娃娃蹦着跳着出去旅行,多开心呀!小朋友们,你们出去旅游,高兴吗?所以,读这一小节时要读出高兴的语气来。(指名读—点评—再指名读—点评)

3.发挥想象,深化认识。植物妈妈送孩子去旅行是不是就只有这几种办法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五小节,边读边想,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读课文、提问题与交流互动来促进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阅读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都得到培养,从而在教学中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归纳小结,拓展知识

1.自由交流。大自然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同学们去探索和发现,只要大家养成平时多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好习惯,就能在大自然中发现大自然的许多奥秘,了解到更多了不起的植物妈妈。请说一说通过你的观察,你还发现了哪些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

2.观看视频。播放课件:大枫叶、牛勞、凤仙花传播种子的方法介绍。

3.教师总结:植物王国真可以说是千姿百态,趣事多多,希望同学们都做个细心的孩子,做个有心人,成为一个会观察、爱思考的好孩子,那么,你就会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发现更多更有趣的事物和现象,享受到大自然带给你的更多的乐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相互交流与观看介绍不同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篇5: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案例

葛 月

[课堂教学片段]: 在语文课上,师生共同学习了蒲公英的孩子离开妈妈用的是什么方法。老师出示了真的蒲公英种子,现场表演了蒲公英种子被风一吹离开妈妈时的情景。学生觉得这个现象很奇妙,于是有的学生说,我也要去大自然中找蒲公英的种子。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情绪高涨地投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中。

师:(老师把事先准备好的苍耳拿出来)现在,我要送给大家一些植物的种子。(发苍耳种子)问:是什么植物的种子呢? 生:(惊喜地)这是苍耳的种子!师:说对了。这是苍耳的种子。请仔细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生1:它身上有很多的小刺。生2:它有点像圆形。师:这是椭圆形。生1:它是绿色的。

生2:它的刺很扎手。还能挂住我的衣服呢。

师:你们观察得都很认真!不但注意了它的形状、颜色,还说出了自己亲自摸到它的感受。现在,我们到课文中找一找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苍耳种子的。生1:(学生仔细地阅读)课文说,它穿着带刺的铠甲。生2:老师,我不知道“铠甲”是什么意思?

生3:我知道是古代的人打仗时穿的盔甲,用铁做的,那就是铠甲。

师:你们能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中的词语,这种方法真好!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多使用这样的方法。苍耳的种子有这么多特点,作者为什么只写这一种呢? 生:因为只有这种是最重要的。师:相对于什么来说重要? 生:因为苍耳的孩子就是靠小刺挂住动物的皮毛,才离开妈妈的。

师:你读书真仔细!(生很自豪)在有小动物经过苍耳妈妈身边时,苍耳娃娃就挂在小动物的皮毛上,离开妈妈去旅行了。现在我们来试试,把苍耳的种子放在同桌的身上,看看人能不能带走它们。(学生开始动手,教室里气氛热烈。孩子们不停地试,看放在哪里能挂住。恰在此时,有名女孩子站起来“告状”)

生I:老师,他(同桌)把苍耳种子放在我头发上,弄疼我。

生2:(很委屈)老师,书上说“挂住动物的皮毛”,可她穿的衣服太滑了,我的苍耳根本挂不住。头发不是毛吗? 我就放在她头发上了,她头发太长,我拿不下来了。我已经向她道歉了。

(众笑。有个别调皮的男孩子开始把苍耳故意放在女孩子头发上)师:同学们想一想,他说的有道理吗? 生:有。我同桌的衣服也很滑,我挂不上去,他一提醒,我也放她头发上了。这回挂住了。(众笑)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我发现苍耳的刺上还有小钩钩!小钩钩抓住衣服的毛毛才能挂在衣服上。如果衣服太滑,苍耳就挂不上了。(众生都认真观察手中的种子。相继发现小钩)师:正是这些小钩钩,抓住了头发和衣服上的绒毛,才带走了苍耳种子。看来,不光是小动物可以带走苍耳娃娃,我们人类也可以呀!下次从野外回来,身上有苍耳娃娃时,别忘了把它放在有泥土的地方,也许明年那里会有小苍耳长出来呢!生:老师,你发给我的苍耳种子我可不可以带回家去?我要把它种在花盆里,看看苍耳长什么样。

篇6:《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运用拟人化的写法、形象的语言、介绍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得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并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事物的兴趣。把科学知识用韵文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语言琅琅上口,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

本课内容的重点是蒲公英、苍耳和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由于我们的学生是在城市里长大的,对课文中提到的三种植物和它们传播种子的方法,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又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围绕着教学要求,课文的重点难点,我是这样来安排教学的。

一、运用实物、投影片、录像形象地进行教学

上课时,我给学生看蒲公英和苍耳,认识它们的外形。并把蒲公英的种子放在投影仪上,让学生看到它的顶部有绒毛,外形像降落伞。然后我轻轻一吹,许多种子向四处飘扬,形象地说明蒲公英是*风来传播种子的。同样的,通过看实物和演示投影片让学生知道苍耳种子的特点和传播种子的方法。

讲读课文以后,我还让学生观看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录像,并表演课本剧,使学生进一步从感性上获得认识。

二、教给读书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我运用读、画、想、说的方法重点教第二节。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师生共同讨论第三节,学生自己学习第四节。这样“教——扶——放”,教给读书方法,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促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认识能力统一发展。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扩大学生认识领域

当学生知道课文中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后,要求学生说出其它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我补充了喷瓜、椰子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并要求学生看课外书,准备召开《植物妈妈有办法》的主题会,从而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去获得更多的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材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生活才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根据农村孩子非常熟悉植物的实际,布置预习,让学生走向田野,观察并采集各种植物,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一些办法,然后回到课堂,以教材为依托,把生活实际与课本知识有机的结合。在教学中,我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各自站起来汇报采集到的植物,介绍已经了解的各种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活动,并从中得到多种能力的培养,才真正落实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由学生主体积极参与的语文课堂,会形成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尽兴地表达,课堂教学就在这种自然的状态下顺利地完成。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语文教学只有当它成为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事情时,学生才会关注它的全部过程。

不足之处:

课堂教学应该活而不乱。而我的这节课,孩子们太兴奋了,以至于说话不举手。甚至于站起身子哈哈大笑,闹得我好不尴尬。不得不反复维持纪律,甚至板起了面孔,自己觉得都挺别扭。

努力方向:

篇7:《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

既然看到问题的存在,我们就应该想办法去克服它。

我尝试着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安排一个写话练习,并挤出时间批改好订正好,因为只有真正做到了批改订正,学生的写话能力才会真正得到提高,也因为如此,我的教学进度总是比别的老师慢一拍。

我教《植物妈妈有办法》,课文以诗歌的形式介绍蒲公英、苍耳、豌豆种子的传播方法,一小节四行,雷同的句式,是写话的一个绝好范例。在教学完课文,拓展以后,我就向学生宣布:现在我们也要来写诗。学生都很茫然,怎么写诗呀?我就把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小节集中拿出来,再次美读,并引导学生发现每一节的第一行都是写什么妈妈怎么样?第二行写妈妈想的的办法,第三行写这个办法怎样,最后一行写孩子们怎样。因为教学中有过拓展,所以我就选择凤仙花,一句一句地教学生。下面是我的教学过程:

师:第一行谁来说说凤仙花妈妈怎样?

生:凤仙花妈妈也有个好办法。

凤仙花妈妈想了个好注意。

凤仙花妈妈很聪明。……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那第二句谁来说?凤仙花妈妈想了个什么办法?

生:它让果子在太阳底下晒一晒。

它让小朋友捏一下果实。

它让小朋友碰一下果子。

师:你们说得真棒。那接下去怎么样呢?你能学着课文来说一说吗?

生:啪的一声,果实炸开。

啪的一声,果实裂开。

啪的一声,果实炸裂。

啪的一声,果实爆裂。……

师:那孩子们怎么样了?谁来说第四句?

生: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了妈妈。

孩子们蹦蹦跳跳地离开了妈妈。

孩子们一蹦一跳地离开了妈妈。

孩子们开开心心地离开了妈妈。(快快乐乐、高高兴兴)

孩子们滚来滚去地离开了妈妈。……

学生一句一句都说得不错,我就说:“一句一句都会说了,那连起来四句谁会说呢?看谁的本领最大。”经过准备,好几个学生都举手了,而且说得挺好。这时我要求学生把想好的四句话写在本子里。为了防止学生照抄书上的,自己不动脑筋。我就特意加上一句:“如果你用了和书上不一样的词语,老师就给你画波浪线。”学生的兴致很高,写得很快,也写得挺好。但是就格式,我反反复复强调了好几遍,有几个学生来来回回订正了好几次。

凤仙花妈妈想了个好主意, 凤仙花妈妈真聪明,

它让小朋友碰一下果子。 它把果子晒在太阳底下。

啪的一声,果子裂开, 啪,小果子炸开,

孩子们就开开心心地离开了妈妈。 孩子们就滚来滚去地离开妈妈的怀抱。

当我读完其中几个写得比较好的诗句,大大地表扬了他们:“看,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也会写诗了,你们可真厉害!”

的确,写话可以从二年级开始训练了。依托教材,找到训练点,一句一句地教,一句一句地写,认真地批改订正,只要持之以恒,学生的写话水平一定可以得到提高,为以后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篇8: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案例范文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组的一篇课文, 共有五个小节, 全文采用韵文的形式,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课文语言朗朗上口, 内容浅显易懂充满情趣, 是一篇百读不厌、富有韵律感的课文, 比较适合学生朗读。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让学生在师生合作互动的学习活动中习得知识, 受到情感的熏陶, 获得思想的启迪, 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 回答问题:小朋友们, 你们喜欢去旅行吗?请说一说你旅行都去过哪些地方?

2. 谈话导入:

自然界中有许许多多的植物也喜欢去旅行, 可是她们没有手没有脚, 靠什么去旅行呢?瞧!今天, 咱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 她正朝我们走来了! (课件播放:可爱的植物小精灵由远及近, 边走边介绍有趣的植物知识)

3. 揭示课题。

听了小精灵的介绍, 你们一定对植物挺感兴趣吧!想去认识她们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 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和小精灵生动有趣的介绍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 了解内容

1. 教师范读课文。

(课件播放有关蒲公英、苍耳、豌豆怎样传播种子的配乐录像片, 教师伴着生动的画面、美妙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生自读课文。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 分小组读课文。 (3) 开展“我会读”的竞赛。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读后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课文来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同时, 让学生分享读书的快乐, 增强“我会读”的自信心。

三、精读课文, 探究感悟

1. 自读课文, 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 (1) 课文写了哪几种植物妈妈?请用“———”画出来。 (2) 植物妈妈有什么办法?

2. 交流互动, 理解内容。

自然界的植物太神奇太有趣了, 植物妈妈们实在是太聪明了, 你认为哪位植物妈妈最聪明, 她的办法好在哪里? (学生自由进行讨论, 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1) 交流“蒲公英妈妈最聪明”部分。预设: (1) 我认为蒲公英妈妈最聪明。她的种子被风轻轻一吹, 就传播出去了。 (2) 质疑:“降落伞”到底指什么?“乘着风”是什么意思? (课件播放:配有解说词介绍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全过程) (3) 导读:那毛茸茸的降落伞乘着风一朵接一朵出发了, 蒲公英娃娃们多开心呀!大家来一起读读这一段课文。 (2) 交流“苍耳妈妈最聪明”部分。预设: (1) 我认为苍耳妈妈最聪明!她让孩子们穿上了带刺的铠甲, 只要动物走过, 就可以把她们带走。 (2) 你想知道苍耳娃娃是怎样出去旅行的吗? (播放课件:配有解说词的苍耳传播种子的全过程。) (3) 质疑:“带刺的铠甲”是什么样子的呢?它是怎样挂住动物的皮毛的呢? (课件出示苍耳种子铠甲的图片进行介绍) (4) 谁愿意给我们读一读这一小节啊? (学生读后及时给予评价) (3) 交流“豌豆妈妈最聪明”部分。 (1) 自读第四小节, 思考:你读懂了什么?预设:读了这个小节, 知道了豌豆妈妈只要让豆荚在太阳底下晒晒, 就可以把种子传播出去。 (2) 说一说你最喜欢这一节的哪句话?应该怎样读好它? (指名读, 重点指导好“啪的一声”“炸开”“蹦着跳着”这几个词的读音) (3) 豌豆孩子是怎样离开豌豆妈妈的呢? (播放课件:配有解说词的豌豆传播种子的全过程) (4) 指导朗读。豌豆娃娃蹦着跳着出去旅行, 多开心呀!小朋友们, 你们出去旅游, 高兴吗?所以, 读这一小节时要读出高兴的语气来。 (指名读—点评—再指名读—点评)

3. 发挥想象, 深化认识。

植物妈妈送孩子去旅行是不是就只有这几种办法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五小节, 边读边想, 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读课文、提问题与交流互动来促进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 阅读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培养, 在教学中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归纳小结, 拓展知识

1. 自由交流。

大自然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同学们去探索和发现, 只要大家养成平时多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就能在大自然中发现大自然的许多奥秘, 了解到更多了不起的植物妈妈。请说一说通过你的观察, 你还发现了哪些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

2. 观看视频。播放课件:大枫叶、凤仙花传播种子的方法介绍。

3. 教师总结:

植物王国真可以说是千姿百态, 趣事多多, 希望同学们都做个细心的孩子, 做个有心人, 成为一个会观察、爱思考的好孩子, 那么, 你就会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发现更多更有趣的事物和现象, 享受到大自然带给你的更多乐趣。

篇9: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案例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目标调控和指引着语文教学,对于语文教学具有引导作用,因此如何正确合理地设计语文教学目标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的重要工作。在教学目标设计方面,语文教师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笔者主要以《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例,详细对其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以期寻求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规律。

一、分析课文教材

《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用韵文的方法对蒲公英、豌豆和苍耳三种植物分别是如何进行种子传播的进行了描述,是一篇十分优秀的科普作品。语文教师在拿过这篇课文时,在设计相应教学目标时首先可以从相关课程标准方面入手,在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目标分为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其中显性目标是知识和能力的提升,隐性目标是价值观、方法、情感态度的变化。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分析《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时要从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两方面进行分析。这篇课文是安排在二年级上册中,属于低年级语文教学。基础语文知识的掌握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显性目标的设计上,教师就可以将在课文中学生应掌握的生字作为教学目标,同时在掌握相关汉字的写法和读法之后,还要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将课文朗读下来。而在隐性目标的设计上,通过阅读课文可以发现这篇课文主要讲得是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因此教师在设计隐性目标时就可以将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让学生掌握蒲公英、豌豆和苍耳这三种植物种子传播方法,激发学生对植物研究的兴趣作为教学目标。

再者,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语文教师还应坚持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几个维度。以《植物妈妈有办法》为例就可以将认识“蒲”“旋”“降”等几个汉字作为认知目标,而将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作为能力目标,而情感目标则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二、分析学生学习情况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除了要从教材方面进行分析,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是设计在小学二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从二年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进行设计。低年级学生在学习和领悟方面的能力较差,对于枯燥的学习比较厌烦。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重点放在学生的注意力上,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多多涉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包括调动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调动学生对植物研究的兴趣等,这样教学目标的设计能够保证在实际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能够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从而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再者,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分段循序渐进的方法来进行设计。在设计前教师可以先对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总目标进行学习,然后再对学段目标进行研究,然后再对二年级教材教学目标进行研究,最后对《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的具体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在综合了上述各阶段教学目标后,教师也可以将《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分为几个阶段,包括:掌握“豆”“纷”等十个汉字的写法,认知“降”“蒲”“旋”等十二个汉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将课文内容背诵下来;了解豌豆、苍耳和蒲公英三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能够自己将这三种种子传播方式用自己的话叙述出来;调动学生对探讨研究大自然植物的兴趣。通过这样分段目标设计也能够帮助语文教师理清教学过程,分清教学过程中的难重点,从而有利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三、在教学过程中践行教学目标

在设计完成《植物妈妈有办法》的教学目标后,语文教师就应围绕相关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过程,并且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来安排相应的课时。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开始课程,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播放植物图片来进入课程,然后让学生放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同时将以前没有见过的字用笔标示出来,并借助拼音对生字进行拼写,将生字的读音读准。在初读完成后,老师可以将学生认为不认识的字和词收集起来,集中纠正相关生字的读音,并演示相关字的写法,要求学生和教师一起练习,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字的写法和熟识生字,完成认识生字和掌握关键字写法的教学目标,并注意这部分教学目标的检查可以用课后作业或练习的方式来完成,让学生在课后注意巩固生字读音和熟字的写法。

在完成第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后,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掌握豌豆、苍耳和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这一目标来继续进行下面的教学。例如可以让学生分节朗读课文,并且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思考课文中共讲了几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法,分别都是什么植物,每一种植物都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种子传播的。在学生完成朗读后,教师可以将课文中重点的二三四节拿出来进行讲解,例如在第二节中主要讲的是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法,课文中写到蒲公英妈妈会给孩子白色的小伞,然后小伞飘到哪种子就会落到哪,那么从这里可以看出蒲公英是靠风来传播种子的,并以此类推将苍耳和豌豆种子的传播方法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来,这样总结分析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三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法,实现阶段教学目标中对种子传播方式掌握的目标,而课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开展研究植物的课外活动,从而完成调动学生对自然植物兴趣的教学目标。

四、结语

从《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计可以看出,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材情况以及课程标准三个方面情况进行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目标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小学教學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亮奎.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三个基本问题[J].教学,2013(7).

[2]方德俭,胡素琴,张维宽.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5).

[3]俞炎萍.以“规矩”定“方圆”,把好作文起始关——略谈三年级作文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及优化[J].新作文,2013,(3).

[4]张庆春.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把握确定教学目标[J].宁夏教育,2013,(1).

[5]陈广团,张静,张朝选.教学目标设计的科学性原则[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2,(11).

篇10: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

然后先让学生自读一遍课文,再分自然段抽读。(太嗦了,要去除)集中认字环节显得比较枯燥(沈老师建议这篇课文随文识字。)这个环节组词花费时间太多,要改进。

在朗读环节时,我又让学生读了一遍课文。(多了)然后找出有哪些植物妈妈,他们的孩子又指谁。接着读第一小节,理解“四海为家”(扎zha根)。

从而开始逐个朗读自然段并分析。因为有表格,所以理解会容易些。(但是表格出示时间太早了,导致很多答案都是仅少数同学会说,或者是我说的。我觉得可以把表格放在蒲公英之后…)蒲公英自然段先朗读,再理解降落伞和借助风的力量,然后说话。苍耳也是先朗读,再理解带刺的铠甲(有人读错)和借助动物的力量,最后说话。(小狗句)豌豆也是同样,但理解的是“啪的一声”“蹦着跳着”,是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

最后拓展,植物妈妈的办法有很多很多,还有(资料袋)。

篇11: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为了帮助理解本课的重难点,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借助多媒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自读思考:这首诗一共介绍了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还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试着闭上眼睛想一想,闻一闻,听一听,试试在读的时候你能感受到什么?接下来再用不同的形式展现:让学生知道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苍耳靠动物传播种子;豌豆靠太阳晒豆荚的方式传播种子,让学生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利用视频,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豌豆蹦跳着离开妈妈,也就是靠弹力传播种子。

不足之处:

拓展不到位,大自然中的植物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千奇百怪,没有让学生去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改进措施:

篇12: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写植物传播种子的诗歌。分别写了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用不同的方式传播种子。我第一课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学习生字,学习了会认的14个生字,了解诗歌大意。第二课时学习诗歌了解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式,积累词语和语言表达,学完三个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式后,我让学生思考还有那些植物妈妈用了其他的方法来传播种子,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来说一说。有少部分学生知道一两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但是还不能够像课文一样用上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把句子叙述清楚。可见,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练习。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后,我认识到了语文课上语言表达的重要性。语文课本来就是一门学习语文和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因此,一堂课上老师一定要规范学生语言表达。低年级学生思维敏捷,但是他们主要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缺乏抽象的思维能力,所以语言表达不连贯,具有跳跃性。教师在教学时,要足够了解每一个孩子各方面的思维能力,有针对性的训练。要使学生养成说话有条理的习惯,老师的语言要有示范作用,一节课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要规范,起到示范作用。语文教师一定要锤炼自己的语言,不光是在课堂上,应该随时随地注意练习,改正不规范的表达。

篇13: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案例范文

一、诵读,品味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诗歌可以说是语言艺术的尖端。现代诗歌的语言讲究精炼、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教师必须首先指导学生朗读诗歌,进而品味诗的语言,这样才能更好地体验诗的感情,领会诗的意境。课堂上,我训练孩子朗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学生个别读,有同桌互读,有老师范读,有全班齐读,有男女生赛读,等等,还有让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一节或几节来读,读出情感,读出韵味。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诗歌所具有的韵律美、节奏美。

二、品情,挖掘感情美

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诗歌的感情包含在字里行间,体会诗歌的感情可以从词语的感情色彩入手,抓住关键词语(即“诗眼”)所蕴含的丰富感情,比较各种不同句式表达感情的不同效果,就可以挖掘出感情之“泉”。我在教学第二小节时,着重抓住“纷纷”一词让孩子来想象蒲公英宝宝们乘着降落伞争先恐后离开妈妈的情境,从而体会孩子们迫不及待地离开妈妈的心情。再如:在教学第四小节时,我运用句子比较的形式:“豌豆们离开了妈妈。”“豌豆们蹦着跳着离开了妈妈。”让孩子来说说哪一种表达更好。孩子都一致认为是后一种表达好。“好在哪儿?”孩子一时说不出所以然,我就顺势让孩子扮演那蹦着跳着的小豌豆,孩子们的兴致果然高了很多,此时我再顺水推舟,让他们说说蹦着跳着离开妈妈的时候在想什么?有的说:“我为了不让妈妈伤心,所以要蹦着、跳着,装得很高兴的样子。”有的说;“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我很向往外面的世界,所以我很高兴。”还有的说:“我终于长大,终于可以自己出去闯天下,所以我很高兴。”……是啊,孩子在品味语言的同时,挖掘出了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美好情感,同时也在获得情感的体验,在健全自己的人格。

三、感受,感悟意境美

意境就是作品中描写的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如何使二年级的孩子体会到诗歌里的意境呢?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蒲公英妈妈传播种子的动画。动画里,那一个个慈爱的蒲公英妈妈为孩子准备了降落伞,那一个个调皮的蒲公英宝宝乘着微风争先恐后地离开妈妈。从没去过野外的孩子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不由自主地进入了那美丽的意境中。运用多媒体的确能够让孩子迅速地进入诗歌的意境里。此外,设计一个巧妙的语言文字训练同样也能引领孩子走进诗的意境里。我教学完了诗歌的第二小节后,就设计了一个说话训练:“蒲公英宝宝飞呀,飞呀,有的飞到(),有的飞到(),有的飞到()。”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所欲言,田野、城市、山村、公园、森林皆是蒲公英宝宝的落脚之处。通过这样的一个口语训练,孩子们一下就理解了“四海为家”的涵义,同时也填补了诗歌里表达的空白,丰盈了孩子对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创编,触摸自然美

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教师要善于对课文的相关内容做拓展延伸,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探究、实践、形成学力。孩子在这首诗歌里认识了富有诗情画意的蒲公英、别出心裁的苍耳、调皮可爱的豌豆,这使他们感受到貌似平凡的植物世界里竟然是这样的生动有趣,于是就激起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他们通过搜集资料,就会发现原来植物王国竟然这样的多姿多彩。我就抓住契机让孩子自己去试着模仿课文来编一编,我发现孩子的语言是这么富有诗意:“石榴妈妈的胆子最大,她不怕小鸟吃掉娃娃,只要孩子在小鸟的肚子里美美睡上一觉,第二天就能出来落户安家。”“柳树妈妈也有办法,她给孩子穿上薄薄的轻纱,只要微风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椰子妈妈把家安在海边,只要孩子已经成熟,就会跳入水中,随波逐流,漂泊四方。”……孩子们俨然就是一个个小诗人。我想,在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不仅能够使孩子用那稚嫩的心去触摸那神奇美丽的大自然,还能使孩子体验到原来创作并不遥远,生活竟然如此的诗意。

篇14:《植物妈妈有办法》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这是一首介绍自然常识的诗歌。作者以简短的篇幅、形象的语言,叙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富有儿童情趣,主要培养学生理解、概括、朗读和收集使用信息的能力。

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旅”“浦”等12个生字。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重点词句,了解蒲公英、苍耳和豆荚传播种子的办法。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说教法

结合多媒体资源直观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的优势,我把语文课堂和课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

1.用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进入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产生疑问,有了疑问,才有解决问题的兴趣。

2.利用各种媒体激发兴趣,使学生直观主动地去理解新词和课文内容,促进学习。

三、说学法

1.鼓励课外收集信息,调动学生主动收集的积极性,开阔视野。

2.初读课文采取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3.在导学第2段后,让课件资源紧随学生步骤,师生互动,生生合作自主学习3、4段。

四、说教学过程

统筹以上计划我计划教学过程为以下几个步骤:整体感知—自主识字—赏读情趣—拓展延伸。

首先我通过谈话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范读课文后,孩子们已经按捺不住兴奋了起来。这时,我利用课件把本课该掌握的生字和词语展示出来让学生识读并加以讲解。课件的直观和实用性及时满足学生跃跃欲试的学习情趣,既解决了平时生字教学时枯燥学生不愿听的难题,同时又保护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和积极性,为下一步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件教学字词的这一优势我也运用于总结课文生字词这一方面,如课文中的出现的多音字和叠词积累。

幻灯片的使用符合学生活泼的身心发展特点,学生主动积极调动视听感官参与学习,并乐在其中,激发了学生对生字新词学习的热情,学得轻松,学得主动,逐渐养成乐学生字新词的习惯,这真是让学生受益终身。解决了以往课堂识字教学中,教师苦口婆心的比划,学生“自以为是”不听讲,或是不懂得要听讲的现象。使得生字教学与词语积累方面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在赏读情趣这一环节,我打算导学蒲公英传播种子这一小节,苍耳和豌豆两小节让学生自主学习。采用这样的方法是因为低段学生还不适宜完全让其自学,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示范和指导。

现在的孩子与大自然接触得少,只有少数学生见过文中提到的植物,如果单凭老师一张嘴说很难与全班同学形成共鸣,于是我用图片的方式把蒲公英、苍耳、豌豆一一展示,把“降落伞”“铠甲”“豆荚”都带进课堂,结合课文诗句,老师分析讲解,同学们的各抒己见,植物生长的特点和大自然的无穷趣味,便从孩子们口中一一说出,从孩子们一张张笑脸上流露出来,达到了情感体验。

正是由于实物图片这一纽带,轻易地把少数人的情感体验变成了全班学生共同的情感体验,由少到多,由点到全,学生情感得到升华,把教学推向了一个高潮。

有了情感体验还不够,学生虽然知道了蒲公英是借助风婆婆去旅行却还不能深刻明白蒲公英如何借助风力传播种子的,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学生讨论后我给他们展示了蒲公英传播种子的视频。让孩子们随着视频中的蒲公英娃娃一块去旅行。

并伺机解释“微风轻轻一吹蒲公英娃娃就一个接一个向四面八方飘去,这就是课文中说的‘纷纷’。”视频看完,不但懂了蒲公英传播种子方法,还理解了重点词语,真是一举多得。

当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话匣子便打开了,我顺势引导用填空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想象,我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说和说自己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再用课件展示有代表性方法传播种子的植物的相关知识。

这一环节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在并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中的“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这一要点,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激发了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在结合课文用反义词的方法总结发现奥秘的方法,那就是“细心”,做一个用心的孩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网络课件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深得学生喜欢,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能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在巩固练习时要增加训练密度,提高学习效果,充分发挥人机互动,做到“讲,练,议”三者完美结合,极大的提高课堂效率,可以让语文走进生活,发展学生的能力,真正体现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乐趣,只要做有心人就会获得更多知识与乐趣!感谢班班通走进教室,让我们快乐又轻松结束了一堂课。

以上就是班班通资源应用的一点心得,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分享。

谢谢大家!

篇15:《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执教:梁帼暖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使学生掌握理解自然段(节)的方法。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意识和方法。

5、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使学生产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识记生字、书写生字、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习惯。了解课文介绍的自然知识,激发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教具:

1、多媒体课件。

2、鼓励学生收集植物的种子,调查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访问植物妈妈好吗?你认识哪些植物呢?(相机出示苍耳、蒲公英、豌豆、稻谷、棉花等植物图片)。你认识它们的孩子吗?(出示苍耳、蒲公英、豌豆、稻谷、棉花及它们的种子对应的图片。)

2、植物妈妈的孩子长大了。想出去旅行,植物妈妈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它的孩子呢?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录音朗读课文。

3、学生模仿录音练习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在小组内汇报朗读情况,读给同学听。

三、识记生字。

1、集体拼读“树叶”、“苹果”中的生字。

2、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

察 识

(1)自己考考自己,看能不能全部正确认读。(2)同桌互读互查。

3、找出这些生字在课文中组成的词语,读一读。

旅行

蒲公英

降落伞

娃娃

纷纷

苍耳 山洼

炸开

蹦着跳着

观察

知识

(1)指名读。

(2)指导:“炸、察”是翘舌音;“识”在“知识”一词中读轻声。

4、齐读课文,在读文中巩固生字。

四、指导写字。

1、让学生观察“已、甲”等8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先描一描,发现字的特点。

3、重点指导。

比较“已——己”的区别。

“纷、经”两字有绞丝旁,写好撇折。

“如、好”都有女字旁,女字旁与“女”字宽窄不一样,第三笔到右边不出头。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回辅导。

5、写后师生共同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选自己熟悉的字组词。

3、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真棒!大家上节课学习得那么认真,植物妈妈看到你们那么爱学习,她悄悄地来到咱们教室。瞧,它们来了!(看看它们是谁?)

二、学习课文

(一)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流利。

(二)讲读第一节

1、指名读,问:你知道了什么?

孩子(种子)

四海为家(到处去)

2、这一节给大家提出了什么问题?

3、练读问句。

4、解释“旅行”——传播种子

(三)讲读第二节——第四节

1、自由再读课文,(1)看看课文哪几个小节写植物妈妈怎样传播种子的?(2)课文写了哪几种植物?用“——”划出来。

2、汇报(第二——第四节)

3、学习第二节

(1)读——师:我们先来看看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指名读第二节)

问:蒲公英妈妈为孩子准备了什么?(降落伞)

(出示课件图片,认识像降落伞的蒲公英宝宝和像绒球的蒲公英妈妈。)

(2)想——问:光靠降落伞性吗?还需要什么?

(3)看——(播放录象,边看课件录像边描述):风婆婆过来了,她轻轻地吹着,孩子们你出发我出发,大家一个接一个地出发了。

问:现在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蒲公英是请风帮忙传播种子的。)

(4)读——(重播录象)师指导朗读:小蒲公英在蓝蓝的天空里飞呀飞呀,他们是多么的自豪啊,因为他们长大了,终于可以离开妈妈独立生活了。朗读时要注意读出他们的心情。

(练读课文第二节: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4、学习第三——第四节

(1)师:蒲公英妈妈真有办法,我们真该夸夸它!苍耳妈妈和豌豆妈妈也不示弱,他们也有好办法。

(2)看——播放录象,让学生看看苍耳和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3)读——请你和组里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在苍耳和豌豆两种植物中你们组喜欢哪种植物妈妈的办法?

自学课文第三、第四节:

1)讨论:说说这位植物妈妈请谁帮忙传播种子?怎样传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提出还不懂的问题。(4)说——

师:刚才各个小组都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热烈的讨论,我想大家一定弄明白了苍耳妈妈或者豌豆妈妈是怎样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远方去的。

a问:苍耳请谁帮忙传播种子?(兔子)怎样传播种子?(挂住动物的皮毛)师:你瞧,苍耳妈妈多聪明啊!她请小动物帮忙把自己的孩子带到了远方。小动物把小苍耳带到哪儿,哪儿就是小苍耳的家。

b老师送给你们每人一粒苍耳。观察“苍耳”,让学生摸摸,并说说感受。(理解“带刺的铠甲”)再摸一摸!想想看,它还可以靠什么传播种子?(靠人)

c豌豆请谁帮忙传播种子?(太阳)怎样传播种子?(太阳晒)

d我认为豌豆妈妈最聪明!她只要让豆荚在太阳底下晒晒,就可以把种子传播出去。那豌豆们到底是怎样离开妈妈的呢?我们再仔细看看。(播放课件:豌豆传播种子的全过程,并配有解说:豌豆妈妈让豆荚在太阳底下晒晒,啪的一声,豆荚炸开,种子就从里面跳出来了。)

e师:豌豆娃娃蹦着跳着出去旅行,多开心呀!小朋友们,你们出去旅游,高兴吗?(高兴)对呀!我们就怀着高兴的心情和苍耳、豌豆一起去旅行吧!(练读第三、第四节:分组读、男女读、齐读)

f质疑

(四)学习第五节

1、师:读得真美!植物妈妈们是不是只有这几种办法呢?请自由读第五节,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汇报——生: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不只几种,有许许多多。

问:我们要怎样可以知道更多有关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知识呢?(到大自然中去观察。)

师:对呀,大自然里有许多知识,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得到,不细心就得不到知识。因此,我们平时要注意多观察周围的事物。那么,通过你的观察,你还发现了植物妈妈有些什么办法传播种子?(有些果子成熟了,它就自己掉下来,掉进泥土里。)

(五)朗读全文

1、结束

师: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不仅多,而且有趣,同学们,让我们课后继续去探究植物王国、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吧!

2、背诵比赛。

三、读读说说。

1、读补充阅读材料。课件出示:

种子传播的奥秘

蒲公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果实像个白色的绒球,当冠毛展开时,就像一把把降落伞,随风飘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

春天,柳絮四处分扬。你知道春天柳絮分扬的奥秘吗?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有些小颗粒,那就是柳树的种子。柳树就是靠柳絮飞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的。

凤仙花妈妈的办法跟豌豆妈妈的办法差不多,凤仙花果实成熟后会炸裂,凤仙花妈妈用这种办法把种子送到四面八方。

2、交流课前观察所得。除了课文中告诉我们的,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3、读“读读抄抄”中的词语,照样子试着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掌握“aabb”形式的词语)

四、指导写字。

1、观察“娃、洼”两个字,说说写时注意什么?

2、指导:两个字的右边是由两个“土”字组成,不要把一竖写到底。

3、学生练习写字。板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

(准备)

(靠)

种子

蒲公英

降落伞

动物带

传播

太阳晒

(仔细观察)

(增长知识)

教学反思:

1、整节课创设了情境,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再配上生动有趣的讲解介绍,使学生对植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学习作好了良好的铺垫。

2、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朗读指导。

3、老师送给学生每人一粒苍耳,让他们自己摸一摸,还让他们做做小实验,把苍耳放在衣袖上。结果苍耳粘住了同学们的衣服。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既培养了观察能力,又训练了思维能力、想像能力。

4、整篇课文的学习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关系。在思考题的引导下,学生初步自学。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的认知进了一层。最后通过播放课件,介绍有关莲子、椰子等植物的传播方法,很好地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并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中的“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这一要点。

《“红领巾”真好》教学设计

执教:梁帼暖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发展朗读能力,促进语言积累。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激发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背诵课文,懂得保护鸟类。

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让学生萌生爱鸟护鸟的意识,并启发学生如何用实际行动爱护益鸟。教具:

1、生字词卡片,课件或放大的文意图。

2、搜集各种鸟的图片,鸟鸣声的录音。

3、通过上网、看书籍等途径,让学生观察各种鸟的特征,丰富学生对于鸟的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问题,整体感知:

1、读题质疑: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读题思考:“红领巾”为什么带上引号?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是谁夸红领巾真好?为什么夸红领巾真好?)今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问题学习这篇课文。

2、放音观察:播放鸟鸣叫的录音,启发学生谈谈对鸟类的了解。

3、过渡:清晨,快乐、活跃的小鸟飞到林中来,一群少先队员也来到林中。(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想像这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欣赏品味,读中感悟

(一)自悟

1、启发思考:是谁夸红领巾真好?为什么夸红领巾真好?找出文中的相关小节读一读。引导学生找找红领巾为小鸟做了哪些好事?圈出有关的词语。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

2、交流自读情况。“红领巾”为小鸟做了哪些好事吗?(放鸟巢、写木牌)读读课文中的有关语句。

相机随文认读生字新词:鸟巢、崭新的、木牌、崭新的的木牌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节。教师相机指导:如红领巾爱鸟、护鸟态度很坚决,读肯定些,这“不许打鸟”要重读,一字一字读清楚。(范读、跟读、个别读、齐读)

4、试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小鸟为什么要夸“红领巾”真好?

(二)回读

1、教师启发思考:少先队员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同学们快到书中找答案吧。

2、学生分组合作,读课文第一、二小节,学习伙伴交流讨论。

(三)朗读

教师根据各组汇报情况,组织学生观察插图,相机引导学

生感情朗读。应采用范读、领读、个别读、评读、赛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

第一节表现小鸟的快乐、可爱。

1、问:从哪些词语能看出小鸟的快乐、可爱?读相关的语句。

2、相机随文认读生字新词:叽叽喳喳(利用录音演示小鸟的鸣叫声),蹦蹦跳跳

梳理

蓬松的羽毛(利用图画演示小鸟的活动)

3、把小鸟的欢快、可爱读出来,读出对小鸟的喜爱。(多形式练读、评议)

第二节描写小鸟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

1、问:从哪些词语用能看出小鸟的活跃、机灵?引导学生读读相关的语句。

2、随文认读生字新词,抓住“机灵、扑棱棱”,为什么小鸟这么忙碌呢?体会小鸟忙碌捉害虫的情景。

3、把小鸟的活跃、机灵读出来,读出对小鸟的喜爱。(多形式练读、评议)

(四)总结、解疑

1、少先队员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汇报学习成果,互相评议。(小鸟活泼、可爱;小鸟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

(五)统读

1、分组练习,朗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2、比赛朗读。争当“最快乐的小鸟”、“最机灵的小鸟”、“爱鸟的红领巾”。

3、配乐、和老师合作朗读课文。

(六)背诵

1、学生轻声自由背诵。同座同学互相背诵。

2、指名个别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组织学生评议。

3、用引背法指导背诵。(师:清晨,林中谁最快乐——(学生齐背第一节)。师:清晨,林中谁最活跃——(学生齐背第二节)。师:清晨,林中谁来得最早——(学生齐背第三节)。

四、扩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鸟的知识,哪些益鸟能给森林、人类带来帮助,向大家做介绍。

2、演示一组图片,边讲解(引导学生感受有许多人在破坏环境、残害动物),让学生谈感受。

3、问:你们想用什么行动去保护小鸟呢?

除了保护小鸟,我们还要保护哪些动物?(引导学生设计广告牌)

4、师小结:同学们,每当我们到郊外游玩的时候,会发现蓝天白云下面,除了绿树红花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小鸟。

他们不仅是人类的朋友,还是环境的卫士。你也是一位“红领巾”,也想得到小动物们夸奖吗?让我们行动起来,和文中的“红领巾”一样,去爱护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吧!第二课时

一、复

1、复习:出示生字词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 等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蓬、棱”都是后鼻音,“喳、巢、崭”是翘舌音,“棱”在“扑棱 棱”一词中变读为一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认字经验,说说 自己是怎样认识、记住这些汉字的。

二、记字、写

1、观察:启发学生用偏旁和熟字分析“羽、理、捉、领、入字

蹦”的字形

重点强调,跃:右边是“夭”(“笑”的下边),不是“天”;

“领”字的左右两部分是“头不齐脚步不齐”,“令”的捺变点

2、指导书写,用笔描1个,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

教师巡视指导。展示优秀作品,组织学生评议

三、练

1、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小鸟”的可爱。注意用词 情况和语言组织

2、学习课文后,想一想除了爱护小鸟,我们应还应该保护

。。习。

哪些小动物呢?

四、实践

1.在课外阅读有关鸟类知识的书籍,在活动课上向同学介绍。

2.在老师的指导下,做鸟巢和广告牌,到公园或郊区放置鸟 巢,插上“不许打鸟”的木牌。

3、教师可以组织有余力的同学写一封简短倡议书,号召大家 行动起来,爱鸟护鸟。板书设计:

“红领巾”真好

小鸟

红领巾

快乐

可爱

活跃

机灵

爱护

捕捉

保护

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有效地抓住了学生的思维特征,同时也渗透了文章的线索和教学活动展开的思路。

2、利用多种媒体,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挖掘学生认知经验。营造优美学习环境,训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文热情。

3、以“为什么说红领巾真好”为切入点,先讲解了第四小节。这一设计打破传统阅读学文的正常顺序,与由课题引出的疑问的导入相衔接。充分挖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引导学生自能读书,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坚持以读为本的思想,多形式的读书加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感情的理解和感悟。用“因为……所以……”的形式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进而明晰文章思路,明确认识,激发学生对红领巾的敬佩之情。

4、根据自悟环节,追根溯源,增强读书活动的目的性、实效性。引导学生回读课文,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启发学生交流讨论,体会课文内容。

5、读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根本,多形式的朗读活动,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有效地实现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6、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积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爱鸟护鸟意识。

7、多形式背诵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评价他人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表演读或配乐读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8、努力挖掘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学习做人,形成健康和谐的个性品质热爱生活,关爱自然和生命的积极态度。改善:

1、在课堂教学时间方面有待改善。

上一篇:水与健康知识下一篇:宝宝周岁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