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模式

2024-09-10

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模式(精选6篇)

篇1: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模式

温州十四中高中英语组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早上好!

今天我代表高中英语组的全体同仁介绍我们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模式的几点做法。

我们组总共10位英语教师,全部本科毕业, 5位高级教师、5位一级教师,一位温州市教坛中坚、一位温州市学科骨干教师、一位温州市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优秀学员,三人为温州市高中英语青年骨干教师选修班学员,全部都是中轻年教师,具有团结、年轻、好学、肯干的特点。我们组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和谐的校园氛围下,针对高中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新变化,强化素质教育这一核心,重视学生的人生体验,实施“以生为本”的教育评价方式,在进行教研组校本教研的实践中努力通过校本教研和校本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科教学效益,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在此,谨向各位作个汇报,期待得到教育专家和同事的指导和帮助。

一、 我们对于校本教研的理解

我们认为, 所谓的“校本教研”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for the teaching),在自己的教室中发现某个教学的问题(of the teaching), 并在爱自己的教学过程中(by the teaching)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的方式解决问题。有人称之为“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教师)”。 “校本教研”的显著特征是教学研究一切基于学校;一切为了教师,一切在教师中,一切基于教师。作为一种新的学校教育研究策略,校本教研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而提出来的。我们组的全体同仁经过理论学习和专家的引领,达成了如下的共识:

1、更新教育教学的观念是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举措。教师要在学习型的学校氛围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通过自己的反思和同伴互助来解决问题,实现校本教研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要通过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的学习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

2、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最基本单位。校本教研只有真实地发生并且扎根在教研组,才能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的理论框架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和完善,通过教师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得到落实。否则,校本教研就不能称为“以校为本”。真实的、常态化的“校本教研”才是最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

3、通过同伴互助在教师之间建立一种积极的伙伴关系。通过开展“校本教研”的实践与研究,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沟通与互助、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校本教研是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举措。

4、立足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成长。校本教研必须从教师的职业特点出发,重视教师的默会知识和实践智慧,采用中国传统的“知行合一”的认知方式,同时必须关注教师的情感需求和实践体验,以课例反思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基本模式,把日常教学工作问题化,使教师在研究中完善教学,完善自我,追求成功。

二、 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模式

我们认为,要开展好校本教研活动必须明确校本教研的“三要素”,即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家,它们构成了“校本教研”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家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专业研究人员的及时参与是“校本教研”不可缺少的因素。目前,我校“校本教研”的操作模式运用:华南师大教育科学院刘良华博士提出的“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的四阶段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

首先,基于教学问题的课题研究,它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

其次,基于有效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它更强调具有合作意义(不是形式化)的集体备课、说课、听课和评课,从而使这种教学设计活动具有“校本教研”的味道。

第三,基于教学对话的教学行动,它包括了教师的上课和相关的合作者的听课,教师在教学对话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意想不到的教学事件,去灵活地调整教案。

第四,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反思,它要求教师开放自己的眼界,汲取他人的经验,并将他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动。校本教研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与反思的同时,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交流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我校英语教学工作的宗旨是学生为本,质量第一,群体上水平,合作争标兵 。

就校本教研工作,我们进行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1、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我们认为, 新课改下教师必须学会学习, 加强正身小 的意识和能力。新课改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学习”, 同时也对教师的饿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观念、知识和能力,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并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 不断地学习, 提高自己的饿知识水平。教师必须要时刻吸纳新知, 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否则, 不仅难以在学生面前维持自己的威望, 在专业发展方面也会遭遇重重困难。针对英语学科来讲,我们主要学习《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及其他专业理论和反思资料以提高全组教师的英语教学的思想认识,使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深挖教材,开展教研。

新课程改革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着教师的教学生活,高中英语新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为教师留有极大的空间,吸引着教师去探索、去研究、去实践、去开发。在这样的情形下教师单一的活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与教师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通过合作使我们互相成为教学信息和灵感的巨大源泉,通过分享计划和资料,可以减轻我们的工作负担,我们可以获得比个人努力能获得的更多的成绩,合作的领域是多方面的,备课是教师的常规工作,是牵扯老师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一项内容。我们先在备课和教案编写方面加强合作,开展了针对教材本身的教材活动--备课教研。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3、群策群力,发挥合力。我们高中英语组每月集中进行两次大组集体教研活动,主要学习先进的课程改革文件、市局与教学相关文件、专业理论学习, 以及教研组的专题理论或教学案例的学习,为了积累校本教研的经验和资料,提高校本教研的效益, 我们专门在温州博客建立了温州十四中高中英语教研组校本教研专题博客 (附件1)。对于教学工作的难点进行集体攻关,群策群力,发挥合力作用。另外,对于几个重点的教研活动也建立了专题研究博客, 例如“高中英语组参加任岩松中学校本教研活动有感”就忠实地记录了我们参加瓯海区高二英语校本教研活动的过程以及我们的感想, 以及同事对我们校本教研活动的评价与建议。(附件2)又如,我们组在4月份的温州市高二英语落实“双基”校本研讨会上就通过“20温州市高二英语市直校本研讨会专题博客” ,我们进行扎实的校本教研活动, 受到了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郑秋秋老师, 以及到会教师的一致好评。这种全新的、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校本教研模式,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 体现出客观性、及时性和实效性的特点。(附件3)

4、集体备课,提高效益。我们每周一节课为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依据分工,每位教师精心准备指定的内容,包括组织材料,查找资料,网上查询,课件的制作。通过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分析, 集思广益,优化教学方案,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各备课组制定反思教学研究的计划表,计划表应包括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上课、说课、集体评课、教学反思等程序,第18周前上交教研组组长所有应交的反思教学研究计划表、个人备课教案、集体备课教案、开课教师说课稿、备课组集体评课稿、教师教学故事和备课组教学反思总结等内容。每周备课组集体备课一次,每次都要求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定备课内容,备课的内容上传校园网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共享,并将每次备课的具体内容通过网络上传校教科室作备案和检查。

5、及时反思,自我提升。在实际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对教案进行再创造,并写好每节课教学笔记或教学反思。另外,每位高级教师每学期要听课20节以上, 并做好评课和指导工作;其余教师每学期要听课15节以上,并写好听课评价。我们教研组每学期 人人开出骨干教师示范课、新课程展示课、高考或会考研讨课、同构异步研讨课等公开课。这样,通过同伴互助和专家的引领,让全体教师通过集体磨课,有效地促进专业素质的提升,使高中英语课堂动起来。我们每次校内公开课课前制定备课组教学反思计划, 确定公开课开课内容;然后备课组集体备课教学教师现场反思与答辩;教研组全体教师集体调课、集体评课、集体反思;开课教师要撰写反思性教学公开课的材料的述评。我们主要通过外出取经,请专家作专题讲座,教研组集体反思的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认为,只有这种常态化的校本教研活动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和对于教学过程驾驭能力的提高。

6、提前研究课标,专题建库。为了适应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 使我们的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变化, 我们教研组提前在就开始了对新课标的研究,建立包括各年级试题库、教案库、课件库,。

7、提前研究,适应改革。我组教师在20就为每位教师配备了新课标的全部英语教材和教师用书。从年开始我组开始对新课改后的英语教材的研究,每月组织对新课程的专题研究,提前集体备课,我们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新课标资料库,包括各年级试题、教案、课件和MP3课文录音等,有效实现了资源共享和资源优化。

8、组织沙龙,文化渗透。为了加强英语文化的学习和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交流校本教研的体会,为教研组的结题报告积累必要的素材;我们每学期发挥学校的地域优势组织英语咖啡沙龙活动,在浓郁的西方圣诞氛围下,喝着咖啡, 品着西餐, 侃着英语,让每一位教师在轻松、休闲的氛围里畅所欲言,放飞心情,增强友谊 。

9、同步异构深化反思。我们在最近一年内通过进行备课组的同步异构跨校的同步异构教研活动, 进行集体备课, 集体磨课,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等方式,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通过专家引导和同伴互助,行为跟进,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例如,年3月和4月我们与瓯海区任岩松中学进行了业务交流, 互相听课, 本学期我们在12月26日与瓯海区任岩松中学进行了“同步异构“的校本教学实践活动,不同学校,不同风格的教师,不同的教学设计,使两个学校的老师对于高中英语新课标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三、 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科研模式

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策略和必由途径。教育科研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教育科研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首先要尊重教师的个性和特长,搭建平台,促成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作为具体的促进途径,教育科研必须贴近实际,服务教学,以多种形式分层次、分阶段推进。教师搞教科研,一定要在任务的要求和个人的优势之间实现无隙链接,或者发挥团队的整体优势。例如:

--低坡度提出科研目标:新上岗教师--着重在学习教学理论,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促使其尽快在教学上入门;中间层教师--着重组织其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围绕学科建立科研课题,开展研究;骨干教师--着重在帮助其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反思、总结其教育教学经验,形成特色,发挥示范作用。

--个性化引导参与科研:给每一位研究者以舞台,让每一种风采得以展示。在活动方面,常规与“亮点”并重。

--贴近教师,走进课堂:我们组鼓励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著作,写十篇读书笔记,并发表在校园网教育博客上;独立承担或参与研究一个小课题,上一堂反映课题思想的研讨课,展示一项教学技能,编制一份试卷,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并撰写一篇教学案例等等。

--教科沙龙:我组通过教科沙龙等形式,让教师的思想在沙龙中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我们每学期针对教育科研工作由教研组长利用自己给温州市高中英语教师暑期培训班和温州市初中英语师资提高班学员上课的课件作《如何做好学年教科研工作》、《如何进行校本教研》和《如何写好教学案例》的专题辅导。我们认为专家不一定要从外面去请,内部的土专家更了解内情, 辅导的针对性也更强。我们有时在办公室进行交流,有时在咖啡馆沟通,通过一年来校本教研的开展,现在我们带着斧头和刀子上课了,可以对教材进行大胆地删、改,提高了我们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论水平,增强了我们驾驭课程的能力,我们要把校本教研成为我们教育教学生活的一部分,使校本教研成为实施新课改的一种动力,使校本教研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育博客, 一个自我思想舾息的港湾:教育博客是张扬教师个性的舞台, 这里因是每位教师的个性而丰富, 也因整体的丰富让每位教师变得更富有个性。在这里, 我们不但可以获得教师们精心收集的教学资源, 感知他们最为真实的教学感悟, 还能获得他们对于教学实践最为诚挚也最为专业的褒扬与批判。2006年4月, 我们在校园网开博了,2006年11月18日我们在爱温州博客上新建了家, 从此我们便孜孜不倦地“涂鸦”, 将自己思考的一些东西呈现出来。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促使我们不停地思索一些东西。在众多网友的批评和鼓励下,我们虚心学习,努力改进。现在,在博客上,我们写,我们读,我们充实,我们快乐。在我看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不应只顾埋头赶路,走一走,停一停,想一想,反思一下,总结一下,我们才会有收获!这个家还在2006年12月10日的《温州都市报》向全市人民作了展示,还被评为2006年温州市直属学校教师博客大赛的三等奖,还参加了温州教育网和温州网联合举办的“温州首届教育博客比赛”, 目前发贴数排名第11名。为此,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科研成果:时至今日,在本组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报刊发表教学论文20篇,在各级教学科研论文、教学案例、多媒体课件评比获得26项奖项, 全组教师的科研能力明显得到提高。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本组教师就在20取得不俗的成绩。两位教师分别获得温州市市教坛中坚和温州市学科骨干教师。一位教师被评为温州市高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优秀学员称号;陈婕老师和谢津津老师参加了温州市新一届的高中英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谢津津老师和王清平老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参加“赴英国雷丁大学出国进修的机会;由王清平老师负责,沈永铭老师参与的课题获得温州市青年双百课题成果三等奖,王清平老师还为在市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研讨会上开出了研究性学习的公开课;我们成功组织了温州市高二校本英语教研活动,陈婕沈永铭老师为市直教师开出了一节精彩的公开课,受到了与会专家与教师的一致好评, 我们更是用教育博客详细记录了我们的校本教研的具体过程。我们认为, 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2006年4、5月连续为温州中小学辅导网上为全市高三考生上了《高考英语考前辅导》和《高考英语短文改错热点与应对策略 》两次公开课,担任温州市温州中小学辅导网暑期夏令营的英语辅导课工作,并在温州市首届网络教学研讨会上利用视频和声频作主要发言,参加了2006年温州市优秀网络教师座谈会,受到温州市电教馆领导的好评;本组沈永铭老师被温州市中小学辅导网实施办公室聘为温州市首批网络教师,为全市中小学生进行远程辅导教学,还接受温州电视台“百晓讲新闻”记者的空中课堂专题采访,指导学生郭茹的学习体会发表在《教育信息报》(附件4),其教育博客获得温州市首届教师博客比赛三等奖,温州都市报12月10日13版介绍了该博客,被聘为温州市教师教育院第二期农村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班指导师,主讲关于《如何做好英语教育科研工作的专题讲座,还被聘为温州市教师教育院20和2006年高中农村英语教师暑期培训班的主讲教师,主编了《浙江省高考复习用书》,并且参与了浙江省教育厅《高中新课程三级跳英语》的撰写工作, 主持了年到2006年6月的所有浙江省高中证书会考英语学科温州评卷点的工作。

四、 我们的反思

尽管我们在校本教研和校本科研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教科研方面的成果,我们也为自己些许的“成就“感到”沾沾自喜“。但是, 从总体层次上讲, 我们的校本教研和校本科研的档次还比较低,需要提升教研和科研的层次和效益,需要我们去落实课堂教学抓教学、抓科研没,抓落实,抓常态,使我们组的校本教科研水平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当然, 我们与兄弟先进学校的学科组和本校的兄弟教研组比较而言还有一定的差距, 但我们还年轻, 我们好学、肯钻研、有朝气,我们相信,我们的未来是美好的。

反思我们一年多来的校本科研走过的路程,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迎头赶上:

1、加强“充电”, 教师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提升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理论, 学以致用,提高中国效益, 学做“明白人”。

2、高度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增加与市教研院教研员和专业水平比较高的兄弟学校的联系,新课改还提倡师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通过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尽快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加强对教师的科研指导,希望通过专家引领,有效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师要才横为课程的开发者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这既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也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和促进者的前提条件。

4、我们的科研水平还需要落实课堂,抓出实际效果,争取通过教育科研促进教学效益成正比的进步。我们的科研水平争取在近几年内有较多论文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发表,争取省、市级较好的科研成绩。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组的同事最深的共同的感受就是:学校和谐、融洽的教学和科研的氛围是我们组校本教研和校本科研取得比较大的成果的主要原因。我们还要感谢对我们组的工作提供了大量帮助的校长室、教科室、教师教育科研处、教务处、后勤处和信息技术组的领导和老师对我们提供的指导与帮助, 感谢我们可爱的学生对于我们热情的配合!没有您们无私的帮助就没有今年的成果!展望未来,我们豪情万丈!我们相信,我们学校的明天会更美好!

附件:博客网址:blog.66wz.com/user1/Frankline/index.html

篇2: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模式

——实验学校09年校本研训工作总结

“十五”继教期间,我校就用教育科研的方式,探索出一条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十一五”继教期间,我校在原有研训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创新,为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师资保障。

一、教师专业发展是校本研训的永恒主题。在这一点认识上,我感觉各校并无差异。

但面对校本研训,我校始终以课题引领。十一五期间,我校又申报了区级重点课题:“创新校本研训,构建教研组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滚动课题,至此我校的课题已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先,是《校本培训青年骨干教师的实践研究》课题,我校举办“青年班”和“研修班”进行校本培训,解决“入格入模”和培养骨干教师问题,90%的学员都担当了任务较重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此课题获得区第十届科研成果及论文评选一等奖。

接下来,是《创新校本研训,引领教师专业个性化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我校引入“学习型组织”理念,在教师中展开“五项修炼”,引导教师接受终身学习的观念,为校本培训找到了最恰当的切入点和永远动力。我校单纯的培训模式也变为“研训一体”,成功地将教师引向研究型和反思型。课题研究成果获得区第十一届科研成果及论文评选二等奖,同时获市“先进科研成果”奖。

第三段是《发挥教研组长专业引领作用、构建教研组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课题,随着北京市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新课改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将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自身需求和努力问题,它还需要很多外部资源和条件;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也不再是一个人的单兵作战、单打独斗,它更强调教师之间资源的融合、团队的合作。教研组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最直接组织,教师在这里交往、备课、评课,讨论课堂教学问题等等,它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共同发展的最基层、最有效的单位。我校各教研组的发展并不均衡,教研组长引领作用的发挥也各不相同,年级组在管理权限和力度上远远优于学科教研组。面对课程改革的需求和我校实际情况,我们适时成立了“教研组长研修班”,目前正致力研究校本研训的新内容和新模式,研究成果已获区第十二届科研成果及论文评选三等奖。

可见,我校“校本研训”的发展道路,也正是我校教育科研的发展道路,我们始终将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研训的主题,也始终坚持以科研促发展,以课题来推进,走出了

第1页

共6页 一条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同上一节课” 的校本研训活动。

背景:学科教研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实践者。抓教研组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组的职能和作用,关键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支精良的教研组长群体。

1、成立教研组长研修班,使教研组长担当起学科带头人作用。

2、对教研组长进行系统培训。使教研组长在学科建设,教学评价,组织教研活动,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等方面的能力与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我们的思路是:通过提升教研组长的专业化水平,实现教研组的专业引领作用,向全校教师辐射,达到教师队伍整体优化目的。

3、在实践中培训、评价。我们将研修培训与教研组长工作例会合二为一,原则上单周侧重常规教学工作布臵安排,双周进行研修培训,这种做法既不会给教研组长带来过重负担,又不会使培训研修与实践相脱节。教研组长研修班仍实行学分制管理,学分由基本学分(指教研组长在研修培训中的自身表现得分)和职责学分(指教研组长引领组内教师实施教研、教学活动的表现得分)两部分构成,各占50%,学分考核将作为研修班结业时评选优秀教研组长的重要依据。

目的:发挥“教研组学习共同体”互助功能,推进新课程改革。

1、体现新课标精神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次追问。

教师上课的第一手准备就是课时方案,原来称“教案”,现在称“教学设计”,实际上这不仅是名称上的变化,“教学设计”已与传统意义的教案有了本质区别。正因为传统意义的教案发生了如此重大的变化,我们的教研活动才又有回到了如何制定课时方案的研究上,但此刻我们的标准已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要有不同的备课要求,设计要因人而异,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性风格的教学设计。

“同上一节”的第一阶段先聘请专家、特级教师解读课程标准,让教师深刻理解新课标理念;然后,组织学科教师制定教学设计,以备课组为单位,每位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同一节课设计出不同的方案;最后,学科组“教师成长共同体”交流研讨,在比较中优化,取长补短,形成新课程下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展开教学设计评优大赛。

经过几轮的实践研究,我校目前已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设计模式,以下是设计环节和流程,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新课标气息:

1、教学设计导航:

第2页

共6页 A、教材分析:(教学内容说明)B、学情分析:(学生情况说明)C、教学策略:(基于上述分析确定的,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2、教学目标:

建议在学期、学段、单元教学设计时突出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堂教学设计重点是“知识与能力”目标,以便目标的达成。

3、教学重点与难点:

如果教材本身没有重点难点(知识),不要硬行找一个重点难点。完全可以把矫正学生某个不良学习习惯作为重难点处理。

4、教学手段:(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的使用)

5、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的主体)

教学过程的呈现不应追求一个统一、规范的模式,但必须强调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要有一个精彩漂亮的导入。

第二、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感强,认知--迁移--运用。第三、任务驱动、环环相扣,注重启发性、趣味性、生动性。第四、让学生手脑都动起来。第五、精心设计归纳小结

第六、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体现。第七、要有一个课堂教学设计预案:解决以下问题。

A、目标不能达成怎么办?B、问题设计不适当怎么办?C、教学方式不当怎么办? D、还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对措施。

2、备课组“说课”活动——教学设计有效性的追问。

说课是一项针对性、实践性很强的教研活动。课前说课是教师正式上课前在特定的范围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梳理、分析和说明。同学科、同头课的老师围绕一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研讨,互动式切磋,大家各抒己见,彼此启发,如果再有专家的点评与引领,那么,这样的说课不仅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一定作用,而且对参与说课活动的每一位教师提高专业技能与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校具体操作中是在“共同体”内,一位教师说课,其余教师质疑:如目标符不符合实际?能否达成?学生活动设计有没有效?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等,教师的积极性很高,他们认真听取组内教师的意见,记录思想碰撞的火花,学习他人的设计优点,完善自我。由于组内教师设计的是同一节课,这更利于大家在比较中取长补短。

在“说课”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对说课的内容做了取舍,对说课过程做了规范,也同样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符合新课标精神的“说课稿”要求。

说课稿一般要求2000字左右,是在教学设计基础上提炼出的,因此一个比较成功的教学设计是说好课的前提条件。为了使说课条理分明,层次清晰,便于听众接受,特别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更直观,要做成演示文稿。要重视说课的语言表达,情感充沛,语言简洁生动,逻辑严密,切忌重复。说课要有时间限制(10-15分钟),不要把教学设计一字不落的复述一遍,这就要求择其重点,详略得当。在实践中我们达成了基本共识,第3页

共6页 认为以下几项内容是必不可少的:

1、教学设计导航: [教材与学情分析] 要求说课者简要表述对教材的钻研和理解,本章节教材涉及知识在学科教材知识体系中所占位置,知识的前后有何关联?从学科知识体系考虑,其难易程度怎样?你面对的学生学科知识背景及学习能力状况如何?多数学生理解和掌握本章节的教材内容有无困难和障碍?如果有,你打算怎样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解决]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依据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制定课堂教学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提出,旨在强调课改新理念,提醒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状态。实际教学中衡量一堂课的优劣,很大程度上是看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达成度。基于这一原因,说课者确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一定要具体、明确,便于检测目标达成的效果。至于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应简要说明。

[教学设计思路和意图] 根据执教者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讲述这节课的教学思路(依据学生认知规律,能力形成规律来设计教学),教学策略(问题解决、任务驱动,着眼建构),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如讨论式、讲授点拨式,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式等等。并且应谈谈教学设计意图。

2、简要陈述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课堂导入] 切入巧妙,便于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情境。[问题提出] 通过设疑提问,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并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解决] 教师如何通过精要的讲解,适时的点拨,恰当的辅助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能力。

[练习反馈] 通过什么样的练习检测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如果目标达成效果不理想,应该考虑后续措施。

3、听、评课活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再次追问。

(1)“同上一节课”活动的课堂实施阶段。每位教师在说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最后修订,在课堂教学中操作实践,用实践来检验设计,由学生评判优劣。同时专家与同伴听课。专家听到的是同一教学内容,但风格迥异、教材处理方式和学生活动设计不同,他们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会对教学设计作出对比判断,又一次进行验证追问,什么样的设计更符合学生实际,怎样的设计更有效等问题在教学实践的检验中会更加清晰。

(2)在一位教师上课的同时,我们要求同组的教师也必须听课。“共同体”在听课活动中不但相互借鉴、优化设计,而且还学会了听课。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听课教师从偏重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师生的互动;从偏重关注知识点的掌握转向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从偏重关注学生回答问题

第4页

共6页 转向关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偏重关注单一化的教学手段转向关注多种媒体的科学选择和合理运用;从偏重关注结果的评价转向关注课堂教学中的过程评价。教师在听课中不断对比反思,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一堂好课的标准也不断清晰、细化,“同上一节课”的作用得到体现。

(3)进行自评—互评—专家评结合的课堂反馈。首先,由任课教师先对自己的教学做出评价,评价要从三维目标的达成、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和课堂的创新(即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闪光点)等方面进行。然后,同组伙伴根据听课情况再给出客观评价。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参与,因此我们要求同组教师的评价侧重于哪些学生活动是必须的,活动还可以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最需要活动的地方在哪里等问题;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因此我们要求同组教师的评价还侧重于是否在重点内容上展开了探究,哪些内容适合探究,探究中教师还应该做些什么等内容。最后,专家将给出建议性的评价。一般专家评课先谈“课堂流程”,其次是“突出的优点”,再次是“一些建议”。专家的启发,使教师不再局限于本节课或某个内容,它将总结归类后的意见或经验呈现给教师,让教师能站在更高的层次看问题。

在这三个层面的评课结束后,每位教师都经历“重新构建教学”的过程,对于体现新课标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达成了共识;经过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的整合,一个优化的、完善的“教学设计”随之产生,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将转化为全组的共享资源,成为“共同体” 的团队财富。“同上一节课”的活动至此,我们共收集了14个学科30多个备课组的近百份整合后体现新课标的“教学设计”。

4、撰写教育教学叙事——有效性教学的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极为重要,“共同体”活动要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教师撰写“教学叙事”是一种有效且简便的反思形式,我们在“同上一节课”活动课堂实施阶段后,重视课后反思环节,开展了“教学叙事研究”。

(1)理论指导。(2)行动动员。(3)开展评优。评选活动,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推进教师对“教学叙事”的研究。(4)组织讲演。教师们用生动的语言,充沛的情感,讲述着每天在课堂发生的“故事”,用自己的才智解决着一个又一个新课改带来的新问题。

教师们完成“同上一节课后”,都及时地进行反思,将课堂上发生的令人难忘又发人深省的环节用“教学叙事”的形式展现出来,体现了教师的智慧。写“教学叙事”的确是为教师找到了一种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情、研究三维目标实现等与教学有关问题的简便易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5页

共6页

5、教研组“说活动”——教研活动实效性的追问。

基于“同上一节课”的活动和教研组长对教研活动的个性设计,我们在各教研组间开展了交流展示活动,与教师的“说课”叫法类似,我们称之为教研组长“说活动”,主要是教研活动后教研组长对活动流程的展示、说明与反思。“说活动”的内容是学科间的共性问题,重要的是给出教研组活动的组织方法和工作流程,以便与其他教研组交流、学习、沟通和借鉴。通过教研组长“说活动”,组长们更明确新时期、新背景下的教研活动,还应该围绕常规教学的备课、上课、听评课及课后反思等环节展开研究,但一定要将常规教学赋予新课程理念这一新内涵,充分发挥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发挥“学习共同体”功能,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组长对“同上一节课”的“说活动”展示,给其他教研组长以启发,各教研组长都对“同上一节课”活动作了很好的总结和经验提升,并按照“同上一节课”的活动进程,整理出一套完善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课堂实录、评课记录、课后反思和教研活动总结资料,实现了新课改背景下教研活动的创新,使学科教师在“教研组学习共同体”这一组织中实现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2008年12月19日下午,在石磊校长和柳学袖校长的积极促进、大力支持和共同组织下,丰台实验学校与东高地外国语学校的英语教师在实验学校开展了一次“同上一节课”的双向研讨活动。活动中,每校都是从初一到初三各派1位教师,三个年级的研究主题不同,但同年级不同校的两位教师都准备相同的课题和授课内容。如:初一都是词汇课、初二都是句型课,初三都是阅读课。三个年级同时进行,两节课后,分三个组对教学方式和重、难点处理等问题进行交流研讨。研讨中,除授课教师课后反思和高中听课教师的评价交流外,我们还聘请西城名校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专家点评,专家的点评给教师们很多启示,在新课改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的结合上使教师们有了新的认识,活动得到两校教师的一致好评,校本教研使教师的专业发展落到了实处。

丰台实验学校

2009年12月

第6页

篇3: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模式

关键词:网络教研,教育博客,新课程背景,校本教研

网络教研是用现代网络技术搭建教研新平台, 改造现有教研模式, 开创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教研新途径。网络教研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物理”形态的校本教研与虚拟形态的网络教研相互促进、互补共生过程中所衍生的教研模式。网络教研活动方式主要通过使用电子论坛、博客、QQ群或将以上即时交互工具结合使用来实现。网络教研是新课程背景下, 基础教育发展中一项新型的探索性的工作, 具有深刻的内在价值和长远意义。

一、网络教研的意义

1. 网络教研有助于解决教师的课程资源

利用网络可以使更多的教师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获得专家的专业支持、经验的广泛传播、问题的多点求解、难题的集中攻关。利用博客上的资源, 专家与教师能够近距离地获得高质量的课程培训, 在分享同行经验的同时, 转变旧的课程观, 提高自我, 获得专业成长。

2. 网络教研能实现在线教学的目的

教育博客能吸纳全体教师介入新课程, 使常规的教研活动得到拓展, 是教研真正走向校本的标志。在教育博客这个平台上, 有师生组成的博客群, 大家可以互相交流、探讨、对话和互动。网络教研模式让教育博客的在线课堂功能发挥了博客的教学作用。

3. 网络教研能提供多向互动的平台

教育博客是沟通家校和师生之间的桥梁。教师可以在博客上建立班级博客或个人博客, 发布班级活动公告。这样, 既快捷又方便, 班集体凝结力也会得到加强。它具有博文回复和博客留言的功能, 使得学生给教师的反馈更加及时, 教师也能及时回复, 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上面临的问题;家长通过这个平台, 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 使家访工作变得轻而易举。

二、我校网络校本教研的模式与教学实践

1. 网络校本教研模式的基本取向 (1) 关注问题

问题意识的缺乏可以说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瓶颈。网络教研制度建设应该打破“完美”神话, 引导教师在平等对话和批判性反思中发掘“教育问题”, 提炼出有价值的研究主题。

(2) 立足理念

在做课、说课和评课的过程中, 我们要求教师打破“经验参照”的传统思维方式, 立足理念进行反思。我们主要通过理论学习以提高全组教师的教学思想。

(3) 强调叙事

叙事作为一种研究方式, 是对传统的教育研究的反思, 具体表现为三种转向:从关注“类”到关注“个”;从关注“标准”到关注“过程”;从关注“规律”到关注“意义”。

(4) 倡导合作

新课程背景下, 合作不是简单的以继承为特征的“传、帮、带”, 而是以反思为基础的组织创新, 引导教师不断反思自己“内隐理论”的局限, 在更高层次上形成集体的共识。

2. 网络校本教研的具体策略 (1) 改造备课

首先是改造备课活动形态。我们强调通过教育博客集体备课, 在集体讨论中促进个体隐性思维的显性化和个体显性知识向集体显性知识的转化, 从而使团队知识得以创新。其次, 改造备课的内容重点。与新课程相适应, 我们强调以“活动设计”为中心进行“三备”, 即备课程理念、备学生心理、备课程资源, 使课堂尽量体现开放性和动态生成性。三是构建新的备课评价机制。新的备课制度以发展性教师评价思想为指导, 通过引导教师进行自我评价, 强化备课的实效性。四是改变备课的方式。我们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向学校校园网上传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课件、教学案例和试卷, 并作为学期考核的基本目标。

(2) 改造说课

我们尝试将常规的“操作型说课”转变成“反思型说课”。一说教学理念, 要求教师上升到教学理念的高度进行教学设计;二说教学过程, 要求教师关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三说教后改进, 要求教师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具体的改进设想;四说说课的模式。我们把教研组现场说课和网络说课的形式结合起来。网络说课是指说课教师先上传说课稿, 其他教师就可以直接在说课稿后回帖, 发表看法。

(3) 改造评课

我们在改革网络校本教研评课中强调几种新的取向。

(1) 关注学生。从学生“学”的角度评价教师“教”的质量, 坚决摒弃评课中的“做秀”现象; (2) 关注事件。要求教师围绕课堂中发生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展开深入讨论; (3) 关注过程。从教师原有的基础出发, 关注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成长; (4) 网络评课和现场评课相结合。

(4) 网络校本教研活动的落实

(1) 我校全组教师全部在2007年1月1日前开设了教研组博客、个人教育博客和温州市中小学英语教育博客群, 建立了博客链接; (2) 所有教育博客中开设了网络教研的专题模块; (3) 在温州市中小学网申报了网络教师, 笔者就成为温州市第一批网络教师; (4) 在温州市中小学网申报了网络教师资格、网络教室和网络班级; (5) 成功申报了温州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网络教研模式研究; (6) 组织教师参加了温州市两届教师博客评比; (7) 成功申报了2007学年温州市电教课题和东北师范大学电教课题。

三、我校网络校本科研模式与教学实践

1. 博客内建教育科研专题模块

每位教师都在自己的博客内建立了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校本教研、新课程研究和课程资源开发等专题模块。同时, 在博客里发表各自的论文、教学案例或教学课件, 以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2. 低坡度提出科研目标

新上岗教师———着重学习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理论, 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促使其尽快在教学上入门, 参与教研组课题研究;中间层教师———着重组织其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围绕学科建立科研课题, 开展课题研究;骨干教师———着重帮助其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 反思、总结其教育教学经验, 发挥示范作用, 指导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

3. 个性化引导参与科研

我们给每一位研究者以科研的舞台和网络平台, 让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在教育博客里都可以展示他们不同的风采。

4. 贴近教师, 走进课堂

我们鼓励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著作, 写十篇读书笔记, 并发表在校园网教育博客上和个人博客上;独立承担或参与研究一个小课题、上一堂反映课题思想的研讨课、展示一项教学技能、编制一份试卷、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 每学期至少在教育博客上传一篇教学论文并撰写一篇教学案例等, 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5. 教科沙龙

我校通过教科沙龙等形式, 每学期针对教育科研工作请本校的专家, 利用给温州市高中英语教师暑期培训班上课的课件作专题辅导。

6. 教育博客

教育博客是张扬教师个性的舞台, 一个自我思想栖息的港湾:这里因每位教师的个性而丰富, 也因整体的丰富让每位教师变得更富有个性。在这里, 我们不但可以获得教师们精心收集的教学资源, 感知他们最为真实的教学感悟, 还能获得他们对于教学实践最为诚挚也最为专业的褒扬与批判。

一年来的“新课程背景下的网络校本教研模式”教育课题研究的实践, 我校英语教师全面的专业素质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作为一个新生事物, 这个课题还有很大的空间值得我们去进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沈永铭.浙江省温州市第十四中学:校本教研与校本科研的对接[N].中国教育报, 2007-7-13.

沈永铭.高中英语校本教研实践分析[J].中小学英语教育, 2007, (6) .

刘华良.校本教研[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5.

刘同昌.网络学习——崛起、挑战与应对[M].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6.

篇4: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关键词:校本教研方案;校本课程开展

【中图分类号】G630

课程改革与新课标实施在我校将近三年,我们从懵懂逐渐走向明朗.期间对校本教研也逐步形成认识.校本教研在我国是指学校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就教育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以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通过一定的教研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直接用于学校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教研活动。强调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不断学习、成长、提高的学习型组织。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形成我校校本教研具体实施方案。

一、校本教研指导思想

立足“校本”,改善机制,搭建平台,提供机会,打造品牌。

1、树立校本意识,“依法治校、以德治教、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的更彻底。

2、改善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整合教务处,教研组和年级组等多种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呈现更加人文化、科学化的教研氛围,使全体教师都在研究的状态下投入自己的本职工作。

3、采取自创与外出学习相结合的办法使教师与外界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联系,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把最新的教改信息、教育资源提供给广大教师并及时把教师的阶段性成果推向社会,形成优势教学,树立教师由“教书先生”向“教育专家”的观念转变。

4、校本教研的主体应该是学校的教师。校本教研应该遵循一定的程序,具备三个方面的特征:明确的目标计划;规范的实施过程;适当的教学方法。

二、校本教研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教研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三、校本教研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推进新课程实验。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的研究,建立层层管理、全员参与的教学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四、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校本论坛、集体讲座、教学反思、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论坛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点评,各抒已见。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3、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形成我校“优势专家群体”。

五、校本教研具体实施

一级---教务处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1、全面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与计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校本教研工作。

2、带头学习教育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坚持参加学科组的教研活动。

3、注重营造校本教研的氛围,积极搭建研讨、交流平台,定期举办理论学习、经验交流、协作研究等活动。

4、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教研室、教务处等机构的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二级——教研组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教研组长应在教务处、教研室统一部署下负责组织本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各年级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研组计划。组织引导全组教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年级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科研计划和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并严格执行。

2、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教科研课题确定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每学期的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组织教学研究课、公开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教学经验,撰写经验论文。

3、大力抓好本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敦促备课组长组织本年级学科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探索教法和学法,认真备课,写好规范化教案,讲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三级——备课组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备课组长在教研组长领导下,负责年级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级学科的质量。

1、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拟定出本年级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备课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2、明确一学期校本课程讲座内容,落实到每次讲座时间、讲座地点

讲座老师、讲座内容、参与学生。

3、组织指导教师听课、轮听课、观摩课等活动。

4、做好学科的复习、出题、考试、评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四级——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手段。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主动、认真地进行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1、认真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认真完成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交给自己的任务。

2、认真参加听课、说课和评课活动,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比赛活动,努力完成校本课程讲座。

3、要熟悉课程标准、高考大纲、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认真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校本教研》

篇5:中学新课程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一、原则和依据

1、组织管理的发展性原则

以可持续性发展为根本,提升学校整体和个人的竞争潜力。各项制度的制定围绕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并针对阶段工作重点,体现动态化的目标管理思想。

2、研究方法的实证性原则

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研究内容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主。鼓励教师通过有效的调查、分析、研究、探索与实践。

3、研究目标的效率性原则

校内各级单位树立“半成品”的引导和服务意识,采取各项有效措施,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克服形式主义,以提升个人专业素养,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和教学效率为目的。

4、研究过程的学科性原则

以“课改”为指导,“课标”为依据,加强对教师研究过程的专业性指导,强化研究的学科性意识。

二、组织和管理

学校实行“校长领导下的教务处——学科教研组——教师个人”三级教研组织网络。

1、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职责:

①制定学校校本教研的.总体规划。

②领导小组必须深入校本教研第一线,每人参与1—2项校本教研活动。

③为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④适时聘请有经验的老师来校指导校本教研工作,举荐教师参加相关的教学研讨会。

2、校本教研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各年级主管领导)

成员: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职责:

①制定学校校本教研的工作计划,指导各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

②收集、整理学校校本教研的各种资料,总结校本教研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提出建议。

③定期完成对教研组、教师个人的评价。

④向领导小组推荐优秀教研工作者人选。

学校的教研部门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协同相关部门,结合学校发展规划,针对个人阶段性教学中普遍问题,制定近期和远期的研究目标,并做好各项具体实施方案。努力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专业支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确定每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相关措施并具体落实。

教师个人将参与校本教研作为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反思和发现解决策略。

三、相关的规章制度

1、校级管理层面

(1)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负责人

①提供开展教研活动的经费、时间、场所、硬件支持。

②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机会,帮助教师获得专业性指导。

③确保积极参与研究的教师有优先外出学习的机会。

④在各项教师评价标准中,要增加教学研究成果考评的权益。

(2)学校教务处研究本校的教学现状,向校长,分管业务的副校长提供教学导向性意见,总结,推广好的教法与经验,制定学校教研制度,并逐步落实。

(3)负责全校的教研流程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学研究的指导与管理,组织各教研组教研成果的汇总、统计工作,检查教研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和交流情况。

2、教研组层面

(1)学期初组织教师学习本学校课程标准,明确本学期课程的目的、任务、教学内容、重难点及相关策略;讨论并确定各年级教学要求,组织教师根据个人特长和任教班级情况,制定个人学期教学计划。

(2)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实际确定教研组和个人每学期的教研任务,做好组内职责分工、任务布置工作,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

(3)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研究、公开展示课,及时总结、反思、交流、推广教学经验,加强与校外教学教研的沟通和交流。

(4)教研活动每两周开展一次。做到有依据、有主题、有记录、有措施、有成果。

(5)提升全组教师的理论水平。鼓励并组织本学科组教师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教改,确定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组织全组成员学习新理念,不断总结教学成果,推广教学新经验。

(6)每次教学检测后,及时召开各年级组的质量分析会,并针对薄弱教师,或薄弱学科,或薄弱班级进行跟踪听课,进行专题分析。组织好新老教师的结对指导和同伴互助。

(7)注意积累资料和总结经验。建立本学科的课程资源库。每学期要向学校提交一定数量的教研成果。

(8)协助学校科研部门检查科研任务的落实情况,期末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汇报工作。

(9)鼓励每位教师每学期提出一项教改建议。

3、教师个人层面

(1)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个性化)及个人本学期

中学新课程校本教研实施方案提要:提升全组教师的理论水平。鼓励并组织本学科组教师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教改,确定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组织全组成员学习新理念,不断总结教学成果

所重点关注的教学问题、研究任务。认真完成教研组布置的各项教研任务。

(2)学期初,教师自我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研部门的协助下根据教学问题拟定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每位教师在整体把握、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制订问题研究明细表,确保问题研究在教学行动中实现。

(3)认真参加校内各项教研活动,态度端正,在教研组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无故不参加教研活动者,按旷课一节处理。各科室人员及实验员要参加相应学科的教研活动。

(4)认真参与课堂观察。教师校内听课、评课每学期不少于10节,学校建立课堂跟踪制度。

(5)教师每学期至少完成以下成果中的两项:

①一篇教研论文。

②一本教育教学理论着作的手写笔记。

③一份教育叙事或案例。

④组织一次教研组研讨活动。

篇6:新课程改革中关于校本教研的研讨

对新课程改革,我认为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教师事关重大;二是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教师事关重大”就是说教师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所有的教育改革都必须通过教师来实现,如果没有对新理念的准确理解,没有积极投身课程改革的热情,没有革新原有教学习惯的牺牲精神,课程改革不可能取得成功。“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指的是课程改革要通过课堂教学来体现。回避课堂,课程改革的口号喊得再响,也只是打外围战,无法取得实效。面对基础教育改革浪潮,我们如何在改革前实现新的“蜕变”,如何在改革中实施新的“教学”?我的思考是:应该关心校本教研,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以教师获得专业成长为目标、以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为中心,对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保持清醒的认识和现实的理解,踏踏实实搞学问,循序渐进抓发展。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校本教研”成为多频词,不时回响在我们的耳边、跳跃在我们的眼前。校本教研是什么?校本教研是学校本来要做、过去做了、做得不够,现在不做好不行的事情。教学是科学性很强的育人活动,单凭行政策略、经济手段和法规措施是抓不好教学的。教学的改进和提高必须依赖教研,教学的生机活力存在于教学研究之中。不好教研,就不好教学、不好教师;无好教研,就无好教学、无好教师。在学校,离开了教学的研究和离开了研究的教学都是不可想象的。教研是我们本来要做而且能做的事情。

我们参加工作之后,都在不断地参加各种层面的教学研究和培训。比较常见的形式:一是专题讲座——聘请专家学者开设教育展望教育理念等方面的讲座;二是短期培训——利用周末或寒暑假集中时间就某一类问题进行培训;三是课例分析——开展教师之间的听课活动后对这节课展开讨论交流;四是外出学习——了解某校教育教学的特色后有针对性地去观摩学习。应该说每一种培训形式都有其特点,都有助于我们在某些方面的提高。我觉得我们更应该重视“课例分析”这种形式的研究和培训,因为这种形式克服了纯理论性的说教,而是通过具体的课例分析来理解某一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然而,现实中存在这样的情况,在教研培训的过程中,有些老师当听到一些比较精彩的课例时,往往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其津津乐道,但自己的教学行为却没有改变。原因何在?这是因为在听到这些案例之后,缺乏自己的“行动跟进”。也就是只听别人讲了一个故事,自己没有将这个故事和本人的教学行为联系起来,通过实践来分析自己和他人的差异。学校内部教研活动、备课组活动的开展也总是显得不平衡。有的备课组一个学期只有有限的几次教研活动,活动的内容仅限于布置教学任务,活动的时间也很短;有的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坚持得比较好,但大多数活动只是对对教学进度、统一练习和考试时间、比比考试成绩的高低并简要分析差距出现的原因;也有的教研组注意到了应该通过开设教学研究类的公开课,针对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研究,但往往是上课的人十分辛苦,组内其他老师“旁观”的比较多。学校内部的教研活动作用不大,首先可能是因为同组教师之间没有形成一个团结合作的学习型组织。由于各种原因,很多教师在教研活动的过程中,通常并不愿意将自己教学中的心得坦

诚地公布出来,供大家分享,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失误就更不用说了。经常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组内的部分教师依据价值观等方面的标准,形成了一些更小的“团队”,这些团队之间在教学方面有各自的观点,他们互不认可,搞“势力”分割,但又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一种“平衡”,互不干涉,这种“平衡”往往使得教研活动很难深入下去;即使有的教研组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组内的教师能够畅所欲言,但也可能因为大家的教学水平相差无几,组内缺乏一个“领军”人物,虽然大家很努力地去做,也只不过是“萝卜炖萝卜,炖了之后还是萝卜”。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和三种基本力量。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不可缺少的因素。在教研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要十分注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针对教学的不同阶段开展自我反思。这种自我反思要求我们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中做出的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和分析。如具有前瞻性的教学行动前的反思、具有监控性的行动过程中的反思、具有批判性的行动后的反思等等。这种自我反思与日常生活中的“回顾”不同,它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目的性、带有研究性,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我们要形成读书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我们要十分注意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力量,结合自我反思,选择一些组内成员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困难或者困惑,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要注意在思考和探索过程中的互助与合作,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要通过我们集体参与的研究,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一种研究的文化,让学习、研究、工作成为我们共同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教师集体交流中,需要有一些有威望的核心成员。特别是一些有威信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尤其要注意对不同思想、不同理念、不同行为的支持,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批评,各抒己见,努力营造一种学术对话和学术批评的文化。要注意建立与教研员等专业人士的联系,请他们介入对教研组共同关心的问题的讨论。要使校本教研取得实效,关键在于确定好教学研究的主题。我认为,研究的主题应该来自于课堂,来自于我们的亲身实践。我们应该在参与校本教研的过程中能够及时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改变。因此,精选一些典型的课例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就显得十分重要。精选的课例至少要具备以下特征之一:反映学科教学的本质特点;反映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反映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反映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反映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

上一篇: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现状与应对策略下一篇:小升初命题作文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