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真

2024-07-22

陶渊明的真(精选3篇)

篇1:陶渊明的真

习惯了尘世的喧嚣,是否也会忘记生活的本质,看遍了都市的繁华,是否也会脱离了自然的真实。——趣记

今年夏天,我去了云南。

那十几天的旅程仿佛洗礼了我的内心,那片美丽深情的土地,那首温婉娇柔的南方小调,那个藏民饮酒高歌的情怀,那茫茫草原间牧铃的回响,都令我无法忘怀,更不舍得忘怀。

最让我难忘的是午后在大理古镇漫步的情景,没有叫卖的喧闹,没有车水马龙的拥挤。在这里,生活好像回到了最初的起点。我漫步在白族极具风情的村落间,风柔柔地拂在脸上,惬意袭满了全身。偶尔遇到一两家宅子的牌匾上落满了灰尘,我便用镜头来表达对岁月沉淀的敬仰,古老婀娜的情调宛若身背竹篓的白族女子口中轻吐的吴侬软语,我曾幻想是不是这安然的生活改变了夏日应有的烈日炎炎,让它变得温暖如春。

当我在丽江古城流连时,我喜欢走到古城的角落里,走在那些没有被现代所同化的羊肠小道里,踩在古老的木桥上,脚下是潺潺的流水,虽没有大海的澎湃,可那泠泠的水声仿佛在你的耳边呢喃呓语,令人心醉,不由就停下了脚步或是放缓了步调,生怕惊动了这宁静的美好。道路两旁是纳西族的木楼,庭院中央有稀稀疏疏摇曳的竹叶。木质的楼梯被踩得吱呀作响,伴随着妇人与孩子的私语,桌上有杯刚刚沏好的茶,我爬上客栈的天台,轻轻地荡着秋千,希望时间就这样静止,所有的美好都被珍藏,所有的幸福都不喧哗,世界仿佛收起了它所有的棱角,善良如璞玉。忽而花针般的细雨飘飘洒洒,润湿了空气,我依然坐在秋千上,没有避雨的念头,我第一次感觉到雨是这般纯净。

一杯茶,一个晴天,几分笑意,或许这才是生活最容易达到也最容易忽略的本质。

时光仿佛没有了荏苒,幸福也没有丝毫的罅隙。

耳边又想起了那句响亮的“扎西德勒”,回想起香格里拉草原上那片无可挑剔的美丽天空。四周是连绵的青山和低头吃草的牛羊,没有灯红酒绿来迷惑人心,没有汽笛来打破宁静。

接过藏族孩子害羞地递来的酥油茶,耐心听着他们口中陌生的藏语,我想起傍晚这里天边绮丽的深紫色的云朵,仿佛一个秘密,不能言说又格外动人心弦。想起他们世世代代的宗教,佛经早已泛黄,转经筒也有了破损,可是每颗心都是那般虔诚,寺庙的屋顶传来的诵经声音,回荡在苍穹之下,第一次真正领略到信仰的意义。

生命也因此变得厚重而古老了。

我开始品味到自然的真实,或许只是路边盛开的一朵格桑花,山峦间奔流而下的一道瀑布,云层间嘹亮的几声鸟鸣。

我也开始思考那些早已被搁置在心底落满尘埃的点滴,去回味去思索,想起陌生人一次问路之后善良的微笑,想起儿时各种各样的奇怪的梦想,开个冰激凌店,当糖果屋的售货员,去南极和企鹅聊聊天……

原来,生活有时候只是悲伤时一串欢快的鼓点,落寞时人家屋顶上升起的几缕炊烟。

临走的那一天,我背着沉重的行李在心里默默地道别:别了,云南。你留给我的不仅是别样的风景,还有我心中太久没有感觉到的宁静与真实,生活的真,自然的真……

作者:赵晓宇

公众号:济南汇才语文组

篇2:古典文学的真与美

一.古典文学的重要性与古典文学的真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交流和创造文明的事物,民族的精神文化传播,都需要靠语言。有了语言,民族中每个个体才能互相交流,传承文化,生生不息。而我们中华民族至今能够互相流畅地交流,不仅因为我们有口耳相传的口头语言,更有祖先借助各种古代典籍保存下来的书面语言,它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最高的代表。举个例子:我们汉语里有很多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四字熟语。有的是成语,有的就是四个字的短语。我们姑且将其称为四字语意场:例如一专多能,十面埋伏,百炼成钢,千秋功业,有的放矢等等。为什么这样?一方面我们中国人喜欢偶数,因为偶数代表遇合,有两全其美之意。另一方面,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几乎都是四字句构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俅。”“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而《诗经》相当于中国古人的百科辞典,春秋时期有“赋诗言志”的传统,还要求贵族子弟都要学《诗三百》,所谓“太师教六诗”,孔子也曾经说过:“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远之事君,迩之事父,多识草木鸟兽之名。”可见,当时诗经相当于现在权威教材,所有有能力的人必须学。就这样,人们的观念影响诗歌,诗歌反过来影响人们的用语方式。中国的四字熟语就很多,不了解古代文学不了解古代文化,我们肯定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古代文学不仅对民族的语言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古代文学里所蕴藏、所反映的古代文化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影响更深远。去年媒体报道江西省一所省级重点初中一个初二重点班的尖子生,在《我的理想》作文中写道:“我的理想是做一名‘花花公子’,左边开着名车,右边抱着美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为什么现在我们处在物质高度发达的时代,很多青少年的信仰却缺失?老舍说失掉母亲的人就像插在花瓶中的花,有色有味,却已失去了根。古典文学是什么,是我们的根。是我们民族的母亲。为什么中国经历几千年的沧桑还能不断发展,是因为我们有几千年仁爱不屈的文化精神,这些精神在我们的血液中潜伏,每当遇到民族危机时,他就会被唤醒,就像圣斗士们唤醒体内的小宇宙,“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从而爆发出强大的力量保证民族的复兴。那么这些小宇宙怎么进入我们的灵魂里的呢?是依靠古代圣人及其传承者流传下来的东西,中国文史哲(文学、历史、哲学)不分家,古代文学实际是古代文化。所以当我们阅读古代书籍时实际是吸纳古代文化、继承发扬民族优秀精神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就会对中华民族的本质、炎黄子孙的性格有更深的了解,就能更清晰地透视现在发生的事,就能保证我们中华民族度过漫长的道路,到达胜利的彼岸。

以上我们探讨了古典文学的重要性及其质的规定性即她的真,那么学习古典文学有什么用呢?这就涉及到本文第二个大方面:古典文学的实用性与古典文学的美。

二.古典文学的实用性与古典文学的美

(一)修身励志

古典文学的第一个实用性就是修身励志。在古代儒家经典《大学》里记载君子成圣贤的几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同学可能更多的是记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际上修身的基础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那么,怎么做好这前四项呢?很简单学生该从根本做起,《三字经》里有一段话“……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就是要孝悌,对父母孝,推而广之对师长尊,对兄弟姐妹友爱,对朋友讲信用,行有余力,然后再学知识。还有对父母要诚实,不仅要对朋友讲信用更要对父母讲信用。话又说回来,做父母的也应该对孩子讲信用。大家读多了古代典籍就会知道,我们祖先并不主张“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而是主张君敬臣忠,父慈子孝。所以父母要认真教育孩子,孩子更应尊重父母。

其实中国文化有两股最重要的力量:一个是孝道,一个是师道。古代典籍中不仅有对孝道的要求,还有对师道的要求。怎样践行师道呢?还是相互的,“教不严,师之过。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现在很多学生总埋怨老师严格,却不知《礼记·学记》中说过“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当然老师的严格并不是对学生施行体罚,而是从点滴细处督导学生,促进学生的提高。而学生对老师最大的尊敬,就是能够将老师所教真心学会并用于实践。试想,父母养育得好,孩子成长得好;老师教育得好,学生学习得好。国家、民族的每一个个体必然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国家的未来能不好吗?肯定好。

以上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说古典文学的修身作用,从现实功利角度来看,古典文学教育对提高个人素质也很有用处。现在很多家长使劲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特长班:乐器的,美术的,舞蹈的,书法的。殊不知中国古代讲究琴、棋、书、画多元交融。多读诗书就如同练过音乐、美术一样,会从内自外,自然流露出一种气质。苏轼说过:“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你坚持了古典文学阅读,文学作品的美的特质,会如阳光雨露一样,静静地、细细地渗入你的灵魂和血液,使你在不知不觉间获得许多生命与创造的能量。而且了解领会得越深,骨子里就越有一种绰约飘逸的风采,这不是外在的打扮所能比拟的。

当然建设祖国不仅要修身还要励志。在古代诗书里就有很多励志故事、励志格言。如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骨的故事,岳飞的精忠报国;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这些故事和格言对于我们现代人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实际上,我们国家的领导人都是善于运用古代典籍励志的楷模,毛主席在我们百万雄师过长江时就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写了“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表达人间大势不可阻挡的历史规律。朱镕基总理就职演说时,用诸葛亮《出师表》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达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君子一诺。温家宝总理在访欧时则用北宋大儒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诉说自身的经国抱负。包括我们现在都在强调的和谐社会,和谐是什么?就可以用总结为:“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而这些语言都凝聚着民族的灵魂。相信,随着国学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更多的学子会从古代典籍里汲取营养,取得更大的成功。

(二)表情达意

古典文学不仅能修身励志,而且还能恰当地表达我们的感情。我们大家都知道,文学是用来反映人生的,由于人生的天地很大,所以文学的天地也很大,徜徉在文学的天地中,我们会受益良多。有时候,一首诗只有二、三十个字,读之却如醍醐灌顶,甘露入心;其开启心智和引发联想之功,简直可以说有无限大;它甚至可以穿越时间隧道,几百年后仍令人荡气回肠、动心移性。到长城玩,看到如蜿蜒巨龙般的长城,我们不觉会吟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到西湖,当沿着苏堤、白堤信步而行,坐船漫游于西子湖上时,脑海飘来东坡居士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又如毕业时,不少同学希望借助短短的几句话表达自己最复杂的心情,这时含蓄蕴籍的古典诗歌就可以大派用场。对同学、朋友可以将安慰激励可能化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又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对于老师的感激可能就融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等一类言简意赅、语短情长的话语中。

篇3:刘奕君:真实的真 认真的真

天道酬勤,或许是对刘奕君最好的概括。无论主角配角、顺境逆境,刘奕君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所以才成就了今天的自己。但不管火不火,刘奕君一直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一直保有心中那份对演戏的执着热情,一如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着一个“真”字。那是真实的“真”,将每个角色都仿佛融入骨血一般,人戏合一,私底下即使和他接触不多的人也能很快读懂他的性格,因为直率的刘奕君不会拐弯抹角,喜恶分明。那也是认真的“真”,在他眼里没有小角色,每一个他用心塑造的人物都不会留下遗憾,并且会一直认真地活到老演到老,哪怕脚都走不动、眼都看不见了。说他是“戏痴”,还真是一点都不为过。

猴年伊始,刘奕君却早已进入忙碌,用他的话说是“喧嚣”的状态中。值得期待的是他与实力派演员王千源首次合作的应景之作《猴票》,刘奕君饰演了心比天高又时运不济、命运多舛的小人物周三寿,“整个人物的跌宕起伏幅度特别大,这也是吸引我的一个重要原因。”刘奕君说。相信这个吸引了“戏痴”如此入戏的角色也将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

现代青年: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你演艺事业大爆发的一年,霸屏的同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火了之后觉得心态上、生活上有哪些变化吗?

刘奕君:我做这行已经好多年,每年都在拍戏,去年应该是“播出大爆发”,其实我一直都挺努力的,现在受到更多人关注之后也依然很努力,还是希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得稳一点。现在诱惑多了很多,更要放慢节奏,不能被物质和利益的快节奏打乱原本平稳的节奏,更应该踏踏实实地走才会走得更长远,都努力那么多年了,还在乎这两年的变化带来的冲击吗?所以这时候一定要稳定自己的心态。

生活上也有很多变化,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了,心理上觉得很对不起他们,尤其是小孩子正在成长的阶段,作为父亲希望能多一些相处时间,陪伴他长大。去年之前陪伴家人的时间相对来说会多一些,可今年就会差很多,尽量弥补吧。所以如果我拍戏的地方环境好的话,会把父母或者爱人、孩子都接过来跟我待一待,他们也可以来转一转看一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做法,我希望能够保持下去。

现代青年:《猴票》杀青后,接下来会有哪些新计划呢?

刘奕君:一个演员在受到关注之后,会一部戏接着一部戏的来找你,但你是拍不过来的。我只能根据这么多年的经验去选择好的剧本、好的导演。我刚刚在上海拍摄的一部戏叫《致青春》,是赵薇之前导演的《致青春》的电视剧版,我的戏份主要是那帮年轻人到了社会入了职场,我是他们职场上的老板、上司、老师,是这样的一个角色。我觉得这部戏就不错,今年会有一个很好的收视率。

我目前在云南昆明拍摄一部警匪戏《卧底归来》,讲的是缉毒故事,我饰演一个资深卧底。

现代青年:和以前相比,现在挑戏的选择是否多了很多?你接戏有没有一些准则?

刘奕君:嗯,现在挑选剧本和角色选择确实多了很多。准则是这么多年一直都有的,之前没有这么受关注之前,不喜欢的戏,不喜欢的团队我也不会去参与。一直都有自己的一个对艺术的评判以及对审美的底线和标准,只要我接到这个角色,出了再大的问题,我都会尽我最大的能力去完成这个角色,尽量去寻找他带给我的那种感触。

现在在剧本题材、角色性格上多了很多选择,更要擦亮眼睛才能看得比较清楚。还有选择团队、选择导演、选择发行方也是很重要的,以前只是单纯地选择角色剧本,现在我觉得选择发行方、播出平台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

现代青年:一些制作精良的网剧在2015年也是迅速崛起,例如你参演的《他来了请闭眼》,而且网剧在题材和角色上更显新颖和前卫,你觉得网剧和电视正剧有何异同?网剧的崛起对电视剧又有哪些影响?

刘奕君:和《伪装者》、《琅琊榜》中角色最大的不同是《他来了请闭眼》里面的裴泽年纪比较轻,比较现代,我要让观众看到一个和生活中的自己比较接近的外形,另外它会比电视台要求的播出尺度会大一些。其实对于表演,我有特别大的激情和冲动,心里面存了很多当量的TNT(烈性炸药)等着爆炸呢!我希望人物是特别蓬勃饱满的,但是有时候会受到限制,就像应试教育那种模式化、标准化,把翅膀都剪掉了,这对艺术工作者来说是很可怕的。所以我觉得网剧比电视台播出的尺度大一些,它会给我们这些有激情的创作者在角色上面有一个能释放的平台。随着网络平台和电视台播出剧的差别越来越明显,网剧可能在表现人物和表现题材上会比电视台播出的一些电视剧更吸引人。而且从演员的角度来讲,网剧会给演员更大的一个内心爆发的空间。

现代青年:好像你的演艺重心比较倾向于电视剧,拍的电影倒是很少,为什么呢?接下来会不会有拍电影的意向?

刘奕君:其实我在大学没毕业的时候就拍了一部电影《女贼》,后来也拍过几部,前些年中国的电影市场比较萧条,观众也都流失了。这几年电影忽然之间又回到大家的生活和视野之中,我也非常喜欢拍电影,也准备慢慢地去尝试再拍回电影,毕竟电影是从上学的时候就开始做的一个梦。我觉得电影对审美及各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不敢轻易触碰,触碰的话一定要付出更多的情感,投入更大的爱。

现代青年:现在各种类型的综艺真人秀很火,有考虑过参加吗?参加的话会选择什么类型的?

刘奕君:真人秀我也看了几个,但都没有看完,我觉得演员参加这种节目一定要慎重。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觉得表演的成分太多了,真人秀就应该是表达一种真实的情感,对吧?就跟演戏一样。我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作为一个演员、一个艺术工作者有一点虚假的东西,我是接受不了的。所以我看大多数的真人秀都不是很投入,看得出比较做作。真人秀这种形式我不排斥,但一定是在真实的基础上,比如说让我去做一个探险冒险类的真人秀,或者带着家人去旅行,这种比较真实的,你在里面也是真实的自己。就是要传递一种“真”的东西给观众,“真”的东西是最打动人的,我不喜欢任何有虚假的那种秀。

现代青年:作为一个演员,这么多年你始终坚持不变的初心是什么?

刘奕君:做一个演员这么多年,其实坚持下来挺不容易的,很多起起伏伏。其实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只是坚持下来的人不多。现在回想起来这么多年我也是分好几个阶段坚持下来的。最开始是不想让我的父母失望,因为他们对我寄予了期望,也是一种爱,我不能让他们这种爱流离失所,无所依靠。他们是我的信仰,是我的支撑。第二个阶段是我成家、有了孩子之后,我要给我的家庭、给我的爱人、给我的孩子一种希望。这不能是嘴上说说的,要真的去付诸行动的,自己的这个小家庭也是我的支撑和信仰。所以一个是父母给我的爱,一个是家庭给我的温暖,是让我坚持下来的最重要的原因。

现代青年:发现你的很多角色都是有年代感的,如果要诠释现代戏,你会选择哪类角色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刘奕君:仔细想一下我拍的年代戏还真是挺多的,然后可能就是古装戏,现代戏这两年其实也在拍,但相对比例少一些。如果要演的话,我会选择比如像当年《绝密押运》的项洛阳或者《他来了请闭眼》的裴泽,就是离生活比较近的角色。我觉得这种角色是特别有挑战性的,因为大家都很熟悉,就是他们身边的人,意料之中,又情理之外,对演员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太熟悉了,你演得有一点虚假,观众就会排斥。

现代戏的角色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动力,所以我会比较喜欢穿制服的角色,比如警察、职场老板、医生等等,我觉得在制服的外表下他有着另外一颗心,藏着另外一个人,这种角色一定有他的复杂性。我喜欢在制服表面下隐藏的那种东西。

现代青年:有人形容你是个“戏痴”,你觉得恰当吗?演戏对你来说最大的吸引力是什么?

刘奕君:戏痴……怎么说呢,就是当了这么多年演员之后,接到一个角色你会自然而然地附着在这个角色,或者说和角色互相交融在一起,这是一种生活阅历带给心灵上的东西,和角色之间已经产生了一种像生命一样不可割离的东西。

演戏给我最大的刺激就是可以释放我的生活积累,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是有多侧面的,我特别庆幸我是个演员,我能表现我性格里面每一个真实的瞬间、真实的自己。可能我有很多重人格,通过角色作为药引子把这个人格调度出来,让他慢慢有了灵魂,有了呼吸,能跑能跳,我赋予了他生命,但这个本体还是我自己,所以这是最大的吸引力。

现代青年:演了二十年的戏,这当中有没有过疲倦期?想转行干点别的?

刘奕君:这二十年还真没有疲倦期,只有惶恐期。惶恐的时候就是老接不到特别喜欢的角色,或者明明可以比别人演得更好更丰富,但就是演不上,感觉有劲儿没处使你知道吧,但我也特别感谢这二十年对我的磨砺。这种磨砺做个形容,就像一棵草深深地植根于土壤,哪怕头上压着一块石头,只要有一点缝隙,草都能钻出来向着阳光伸展枝叶。所以角色无分大小,配角也能带给你很多历练,才会成就我的今天。我觉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包括这二十年,就等着今天让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演员。

改行这事儿还真没想过,在不如意的时候我会寻找一些新的东西让精神得以释放和平衡,比如爬山远足、书法画画、篆刻等等。做这些的时候能训练心性,好也一天不好也一天,最关键的是你的心要如如不动,不容易被其他东西牵引走。

现代青年:在塑造过的那么多角色里,有没有哪个是自己觉得有些遗憾的?

刘奕君:我演过的那么多角色里,我没有任何遗憾,因为每个戏每个镜头我都挺认真的。结果好或不好,是大家集体努力的成果,我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我对得起我扮演的每一个角色。如果有遗憾的话,可能说明你是个不认真的人。

现代青年:很想知道,你尊崇的演艺前辈是谁?

刘奕君:我特别尊重的前辈是李雪健老师,他一直是我的楷模。姜文、陈道明、王志文也很不错。

现代青年:有没有想过自己演到多大年纪就不演了?还是会抱着这份热忱活到老演到老?

刘奕君:一定要活到老演到老!哪怕有一天走不动路了,刚好就有个角色不用走路甚至不用台词,光坐在那儿,那一瞬间就能演绎出一个老人的那种心态,那是年轻演员或者化了老年妆也表现不出来的人生阅历,我都有一辈子那么厚的积累了,干嘛不去演?只要还活着,就算有一天眼睛看不见了,还能演个盲人老头呢!这个一点都不妨碍,我热爱这个职业,它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只要有机会,都要把自己的爱展现给观众。

暖男 主要看气质

现代青年:知道你的兴趣爱好特别广泛,品茶、书法、木雕等等,近期空闲时间都喜欢干点什么?

刘奕君:最近几个月确实比较忙,偶尔写写毛笔字,喝茶是每天都会喝。前两天刚买了两方印章章料,准备琢磨琢磨刻章。就是像以前那种大段的安静时间比较少了,有时候也挺怀念的,现在的生活有点喧嚣……可无论怎样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但是我知道我是谁,我是刘奕君,2015年前是什么样的,之后也应该是什么样的。我觉得生活中能让你的心安静下来的都是正能量,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问候,空气中忽然飘过的一种味道,你必须要有一颗能感受安静的心,定则生慧。

现代青年:在剧组一待就是好几个月,你必备的物品是什么?

刘奕君:笔墨、音乐、茶和相机。

现代青年:发现你的很多年纪小的粉丝都叫你“老师”,一开始觉得不习惯吗?在和“90后”小粉丝互动的过程中有发生什么好玩的事儿吗?

刘奕君:我一开始不知道我的粉丝年龄段,因为最先播出的是《伪装者》,他们就叫我老师,因为我在里面演的就是老师,王天风嘛,所以也没有不习惯,我觉得他们是在叫我角色的名字。后来我才发现,这些粉丝的年龄怎么这么小呀,有的还在上高中,有时候他们说明天要考试了老师你点赞我一下就能考好了,还有什么“信老师不挂科”,呵呵。和他们交流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说最新的网络语言啊,都很有意思。他们和我小的时候有很大的不一样,但本质是一样的,都很纯真,都有着美好的向往,所以我们互动交流的时候,都是互相带给对方正能量。他们从我这儿感受到了关爱和向上的东西,所以喊我老师,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开始是王天风老师、疯子老师,现在是刘奕君老师以及老师。

现代青年:说起海南岛,你的印象是什么呢?有没有来海南度假的计划呀?

刘奕君:我去过两次海南岛,一次是93年,一次是97年,都是去拍戏。海南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非常好,我特别喜欢,还喜欢吃椰子糕、椰子糖。现在我还知道了海南的沉香,我有几个海南做沉香的朋友,但都没见过面属于神交吧,非常希望有一天能去海南拜访一下他们,带上家人好好地去度个假,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下海南。

现代青年:其实海南也有很多你的粉丝,想和他们说点什么呢?

刘奕君:我觉得我跟海南的缘分还没有结束,我一点会尽快实现这个愿望。我是个比较恋旧的人,再去看看以前走过的地方,看看风土人情,也非常希望到海南见到喜欢我的朋友们。

现代青年:最近都说“主要看气质”,给我们形容一下你的个人气质吧。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陶渊明的真】相关文章:

陶渊明饮酒05-23

停云 陶渊明04-24

陶渊明作文05-15

陶渊明 饮酒06-23

陶渊明故事06-24

陶渊明接受07-25

陶渊明生平08-05

陶渊明诗集08-15

读陶渊明有感05-22

陶渊明《饮酒》翻译04-10

上一篇:21世纪大学英语第四册翻译答案下一篇:运输分包方环境保护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