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读书随笔

2024-07-17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随笔(精选11篇)

篇1:小学语文教师读书随笔

范文一

读老师李振喜做最好的老师,一本书,感觉深,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笔记。本书是教师25年教育教学理念和智慧的本质,教师教育理念,学生视野,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和语言教学理念与实践的各个方面。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智慧,教育技能和教育情感融入一体。语言简单和诗意,形象和充满激情。读了这本书,人们不禁激动,赞美,印象深刻!

启示一:无罪是爱的源泉

对于教育来说,询问教育者是否有一个孩子般的清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无罪意味着一种像孩子般的情感,可以自然地与学生一起哭泣,笑声老师无疑会被视为亲密的朋友,赢得学生的心。孩子的天真意味着有孩子的兴趣,和老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与学生以任何方式分享共同的兴趣,并且有一个更多的兴趣与学生的共同利益。的 方式,他们将不知不觉地认为老师是朋友。在学生笑游戏中,越多的教师忘记了他们的尊严,越多的学生将以这种爱的出生,这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启示录2:没有爱,没有教育

李老师深深地印象了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一直是一样的,学生的心和心的交流。爱情是李振锡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带着孩子们带着新年,带着雪,拼写照片,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第二次分裂的爱中留下美妙的生活时刻。在没有读老师的书前,我很有信心,他们爱学生。阅读这本书后,我问自己,我爱每个学生吗?我爱学生真的没有遗憾吗?我决心确保改变他们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误时,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平静地理解学生犯错误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李老师让我用一种新的深刻的理解来爱学生的爱:

爱,不只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有责任欣赏和期待每一个 一个学生。

爱,不应该是屈尊的方式,而是从心的爱的朋友。

爱不应该严格惩罚学生的错误,而是学生宽容的宽广思想。

爱,不应该是学生的纵容,而是必须包含学生的严格要求,甚至是必要的合理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学生的精神学习世界学习使用他们的想法和感觉进入生活,学生与悲伤,与喜悦。

爱不仅要对他们所教授的年份负责,而且要为学生的成长和生命的未来负责。

爱,不是一个成年人的心,以适应一个孩子的无罪,但需要一个童心的清白,无辜的无辜。

爱是一种纯洁,庄重,责任感,即民主,是平等的,即童年回到童年,是为了美好生活的学生打好一个开始。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实的 爱,只有这种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范文二

三维教学目标,合作,探究,综合实践活动情绪,经验,随着新课程改革,各种新思路,方法成为教师的追求,在追逐的过程中,很多人觉得有迷失的感觉,迷人的眼睛,甚至有些人哀叹语言教学像雾,像雨,像风一样面对各种混乱和怀疑,作为一条线的语言教师,并辅以对新课程标准的新解释。我认为简单的语言课是正确的选择,一,简单明了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执行教学任务时必须有目标感,目标是要求,目标是方向。因此,教学目标应该简洁。在语言课中,我必须让学生获得什么知识,提高什么能力,关注什么情感体验,教学目标要清楚地反映。充分发挥教学指导,调节,检测功能的目标,使教学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二,简洁明了的课堂教学 中文类应该有一行而不是一个大块。的确,语言教学的听,说,读,写,词,词,句子,文章,积累的千万事物的使用,工具和人文辩论无休止地。但固语教室作为张清老师读写,写和阅读。教学设计的实现是一个真实的话,所以语言课程对语言的东西,不会出现在语言和非语言的东西上。

三,简单明了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需要多种评价方法,形成评价和结束评价在语言教学中的认识,认为教学评价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是评价对象的价值或特征进行判断。应该对教学目标进行相应的评估。中国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形式各异。无论什么样的方法,都不能从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中分离出来,语言应该是姓氏。在简单看复杂,在平原反映魔法。

篇2:小学语文教师读书随笔

文/殷家兴

摘 要:就阅读一些教育经典书籍,浅谈了一些体会。

关键词:教师;教育;力量

“读书”,一个多么温馨的词语。读一本好书,心情放松,杂念尽消。“众里寻他千百变,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徜徉书海中求知的人常会有如此动心美妙的体验吧。

作为教师,没有一天能离开书籍——教材、教参……日复一日,习以为常。于是有人感叹:做了教师,就注定要将一生机械无味地耗在教材、教参上,枯燥之极……

其实,阅读《教育的力量》,就能够给出明晰的解惑之路。教育应该作为一种力量而存在,我们应该竭尽所能,让每一个世界变得生动、快乐、不单调、不沉闷、更不黑暗;在充满阳光的白天帮助孩子呼吸到花朵的芬芳,在漆黑的夜晚也能注意到星空的美丽;即使身处人生的十字路口,也能很快走出茫然,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帮助自己的人,这就是教师。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阅读经典,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会让我们变得善于思考,远离浮躁,更加有教育的智慧。

阅读《教育的力量》,我们确切知道教师不仅在于教,更在于学,只有这样,教育才会不断进步。肖川老师的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练就的教育学问。

阅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我们深深地感动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激励着我们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挥洒在教书育人这块神圣的土地上。没有权力金钱,有的只是年复一年的耕耘,有的只是小草对春天的回应和礼赞。

阅读《爱的教育》,故事中所洋溢的单纯、美好、永恒的爱的情感,将我深深地包围,涤荡着我的心灵。它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崇高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教育又能使爱不断地升华,它也教给我怎样去创造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阅读这些经典名著,我总是不断地被吸引、被感动,有些东西便不留痕迹地沉淀下来,沉淀到我的内心深处,越来越深刻,也越来越清晰。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教师在一生中要不断提高自我,需要读书好学。读书,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篇3:中小学教师为什么不读书

教师为什么不读书?也许可以用几个反问句来回答这一“奇特”的问题——教师有时间读书吗?教师有心情读书吗?教师读书有用吗?

教师有时间读书吗?

教师上班时间忙忙碌碌, 上课、备课、批改作业、与学生谈话交流, 不可能有时间读书;下班时间, 活动太多, 做家务、与朋友聚会、看看电视上上网、班主任或毕业班教师还要在学校守住学生, 也没时间读书。

当然, 时间总是能够挤出来的, 就像酒鬼总有时间喝酒一样, “书虫”自然有时间“啃”书。因此, 关键还在于教师有没有心情。

教师有心情读书吗?

有人对影响教师读书心情的原因进行了调查, 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因素。

>工作繁忙、压力大

>社会上没有读书的风气

>学校没有读书的环境

>浮躁心理

>没有读书的“兴趣”、“习惯”和“乐趣”

>混日子思想

>缺乏理想、志向、求知欲

>书太贵, 好书太少

>得不到鼓励

一些教师上班有时间就上网玩玩游戏, 看看视频, 或者炒炒股票, 下班有时间就看看电视, 打打麻将, 邀几个好友一起喝喝酒, 吹吹牛……就是缺乏那种读书的心情和兴趣。

诚然, 心情是可以改变的,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氛围也是可以营造的, 问题是, 教师读了书究竟有什么用?

教师读书有用吗?

在一些教师看来, 读书对教育教学工作似乎无用。

目前, 我国的基础教育总的来说仍是应试教育, 与之对应的是以考试分数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机制。应试教育比拼的是教师“严防死守”的功夫, 根本不需要读书的智慧。教师只要能吃得“严防死守”的苦, 只要能够防住学生偷懒, 坚持起早贪黑地守住学生, 让学生拼命抓时间、挤时间, 保证不让学生有空闲, 就必然能够获得那份应得的收获和荣耀。因此,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 有了这种“严防死守”的功夫, 还用得着多此一举地去读书、去学习吗?

也有教师认为, 读书对自己的心灵慰籍似乎无用。

本来, 读书是充实生活、提升境界、净化心灵的一种有益的活动, 但在目前这种功利性的社会里, 人们的心灵已经受到功利的污染, 形成了功利心。将功利作为评判事物的准则, 其言行举止都会与功利挂上钩, 读书不仅不能带来现实的利益和功名, 反而会让人感觉是“书呆子”, 是无能之辈。读书人自己心理失去平衡, 读书自然不可能具有心灵慰籍的作用。

篇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随笔

情感、思维活动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让学生能受到情感的熏陶,加深体验、理解,从而让学生能够享受到审美

的乐趣、获得启迪。因此怎样对语文阅读进行有效教学,这个问题值得教师们的共同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306-01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在小学阶段,教师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是学生对周总理不太熟悉;二是人们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学生没有亲自经历,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一位老师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报刊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这堂课就上得非常成功。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二、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启动了。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头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倍加珍视和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其感情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他们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学生心头涌动。教师要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起来。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时,通过图片、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从而进行感悟、欣赏,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使学生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驰而神往,激起孩子极大的兴趣,拨动他们的心弦。

三、有效提问,感悟文本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突出授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则会根据教师的提问,有选择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上,使之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1、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项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的?”抓住“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组织教学,从大处着眼,有效地为学生感悟文本并和文本进行对话设下广阔的背景。他紧扣文本,让学生对“纹丝不动”的感悟层层深入:从对“纹丝不动”的字面意思到“纹丝不动”的原因及“纹丝不动”的结果,最后至不“纹丝不动”的后果,对话剥笋似的不断深入,学生做到了多元解读文本,全方位感受英雄的伟大形象。

2、抓主要线索提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新课改中提出了自主学习,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本脉络清晰,条理清楚,在文本教学时,教师如果抓住主要线索教学,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渔夫的故事》一文中,渔夫是怎样遇见魔鬼的呢?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又是怎样做的呢?渔夫战胜魔鬼,凭的是什么?魔鬼如此狡猾,它怎么会上当呢?由于所提的问题起到了提纲契领的作用,整堂课避免了出现“满堂问”的现象,学生在读中思议,在读中质疑释疑,在读中理解感悟,学得自主,学得愉悦,学得扎实

四、读写结合,坚持练笔

阅读文本,特别是阅读名家名篇,既要学读,又要学写。所选的阅读篇目是名家名篇,促使学生吸取和积累下大量优美的语言,为作文打基础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如何观察生活,反映生活,文章构思,遣词造句等方面学习文章的写法,在阅读课上体现读写结合,加强课堂小练笔。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要始终贯彻读写结合的原则,尤其要强调说和写的训练。大作文以外,要重视平时结合阅读的小练笔。我一直主张在每一篇课文讲读过程中,除了读书之外,要有10-15分钟的时间进行听、说、写练习。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设计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等练笔实践。

如教学《观潮》一课之前,我先布置学生观察家乡的景物,使学生明确了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喜爱赞美之情。借此让学生用文中学到的方法,按一定顺序写一处家乡的景物。所写的有家乡的小河、家乡的柳树、家乡的果园等,他们不仅写出了景物特点,而且写作顺序也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真挚感情。这样持之以恒地教学,让学生读写结合,提高了写作能力。

篇5:小学教师读书随笔

尽管今天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年代有很大变化,但他闪光思想、精练语言,对今天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很大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建议》这本书给我们一个很好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一堂非常精彩公开课,她风采吸引在场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时间来准备!”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一节公开课,花大量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图片和知识;有时为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应付,而是出自内心需要和对知识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教师’所不可缺“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多少书呢?

篇6:小学教师读书优秀随笔

我首先看的是序言。其中开头“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这是一位母亲,在四楼的阳台上目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学后,向学校、向教师、向社会、向历史,说出了这句人类所有的母亲都会发自内心的问话。当我读到这里,我就似乎能看见这位母亲的眼神,满怀希望、又充满疑虑的眼神。这眼神穿透茫茫天宇、穿过千百万年间的时空,盯着你、凝视着我,追问着我们每一位肩负教育重任的教师。是啊,我们这些教师能否不辜负这位母亲的期望,还天底下所有的母亲一个热爱智慧、勇于探索、心地光明、追求幸福的青年?我能理解这位母亲的期望,更能体谅这位母亲的疑虑,我们这些教师是“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在今天,我不敢肯定说一定会是前者而不是后者。当我看到我们的许多教师以“教育”的名义摧残、奴役、束缚、禁锢、愚弄、欺骗、蒙蔽学生的时候,当我看到我们的学校在为考试的分数而剥夺学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的时候,我为那位母亲担心,也为人类的未来担心,也为我自己担心,时常内心矛盾,会不会有崩溃的一天……我看到这段文字,我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肩上的重任,情不自禁地心惊肉跳,作为一名教师,做到了对教育的理解没有偏差吗?做到了真正的有思想吗?作为教师我也每天接受着全班孩子母亲的这殷殷希望和疑虑,教师的工作是繁琐的,是不被人理解的,是辛苦的,但也是伟大的,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天真、单纯的孩子,我们是它们离开父母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思想、言行都将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影响。虽然我兢兢业业,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着班里的每一个孩子,尽心尽力地照顾好孩子们,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但仅有这些够了吗?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离不开教育教学思想。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是对教育教学有认识、有独创见解并能自成体系的人,也就是善思考、会思考的教师。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人因思想而伟大。”的确,在思想的原野上,既需要参天的巨树,也需要无名的小草。思想家有思考的使命,普通人也有思索的权利。不必苛求自己成为思想家,但至少你应该是一个独立思考者。

篇7:李桂花小学教师读书随笔

吴邵小学 李桂花

“书到用时方恨少”对于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而我们教师知道的东西又有限。常言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吧,老师们!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给你指点迷津,给你排解烦恼,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老人,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你以帮助,让能充满信心。

书中谈到的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卫生,完成班级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钻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 1

楚的!

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小 学 教 师 读 书 随 笔

李桂花

吴邵小 3

篇8:小学语文教学中怎么教孩子去读书

一、借鉴他人的经验

语文教学,要提倡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要多听一听他人的意见。我要求每人每天读半个小时的书,并且家长签字。一次家长会上,一位男孩子的家长说,老师、家长朋友,想向你们请教一个问题: 孩子从一开始上学时就爱读故事书,也爱听家长讲故事,还参加了学校办的每周一次的故事班,还当了故事班的班长,爱看《一千零一夜》。电脑上爱玩“植物大战僵尸”,学校老师在美术课上让学生自己画画时,总是画了好多篇植物大战僵尸的图画,我问他害怕吗? 他说: “那也不是真的,不怕! ”可是,此次放暑假期间,孩子不爱看故事书,家长与其一起看也不乐意,很排斥看故事书,问其原因,他说看了故事后,夜里总爱做故事里的情景的噩梦,我想了好多办法想提高他的阅读兴趣,可是就是提不起精神来,孩子开学该上4年级了,我很担心,请你们支招,多谢了!

大家七嘴八舌。有的家长说: “一定是电脑惹的祸”。有的说: “给孩子看点温馨的故事啊或者看看动物小说,我儿子就看得不亦乐乎”。有的说:“书呢,我们自己也得选择一下,不是所有书都能给孩子看的。我给孩子看的好多都是老师推荐的书,至于为什么突然不喜欢? 我们要找原因,是不是迷电脑? 说看书后晚上做噩梦,是不是不愿意看书的借口? 后来发现果然是,他有点迷上动画片和游戏”。通过大家的交谈,可以更深地揣摩孩子们的心理,从而对他们做出更准确的引导。

二、培养孩子的习惯

关于培养学生们的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功夫,其实读物固然重要,关键阅读还要养成一种习惯,之后再在深度与高度上做文章。我经常在家长会上请家长都说一下,孩子在家读了哪些课外书? 我给家长们说,实践证明,那些成绩好的学生都是博览群书的,绝对不能忽略阅读的价值。对于孩子阅读的兴趣培养,我觉得大家只要记住一点: 无为。人为的安排固然有用,但却忽视了孩子作为个体独立的存在。我们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各种可能的人才,不要过早为孩子图画人生轨迹。现在孩子束缚的太多,对其发展极其不利。解放孩子,从解放孩子思想开始,要注意培养孩子的阅读力,思想自由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真正独立的,真正完整的人,才会有伟大的创造和成就。把孩子带到书店,和孩子一起慢慢静下来,观察孩子感兴趣的书目。想让孩子们阅读,首先是引导他们爱上阅读,有阅读的乐趣,然后才会有阅读的收获。文学自古就是人学,博览群书就是全方位的自我陶冶,有效帮助学生解决思想方面的疑惑,提升认识,增强意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认识变得厚重,心灵世界开阔宽广,通过思索省悟,让精神得到升华。在学习上一往无前,生活中百折不挠,做事情能够善始善终,困难面能够坚持不懈,富有创造精神,不断加大文字智慧与思想道德的培养。

三、因人而异的施教

语文学习是做人的学习,语文素质提升了,他的综合素质会水涨船高。语文教育尤其要注意因材施教。孩子们的学习,不可缺少激励,但要适宜,如学校里每个孩子都发奖状,开始效果不错,后来家长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学生也不当宝贝去珍惜了,奖励贬值了,也等于没有奖状。做任何事都应恰如其分,批评要慎重,难道奖励就可以滥用? 激励的同时要有挫折教育,如孔子教育子路就是不断打击他,但是普遍情况下,激励教育与挫折教育都忽略了一个应该遵循的基本教育规律: 因材施教。鸡蛋里挑骨头那样找孩子的优点,也违背了因材施教,更违背了实事求是,说是教育策略,其实有所偏颇。有的学校和教师,独出心裁,没有具体的分数,分等级,而家长要问优秀是多少分到多少分? 时间久了,他们也会换算了。这不是朝三暮四式的忽悠吗? 人必须有敬畏心,若无敬畏心,很容易成为大胆狂徒,不敬父母师长,将来不敬领导同事,不敬生命生灵,不敬业,不敬天地,不敬德……不畏法、不畏规律,等等。一般情况下,我给孩子更多的自由,但并不是给孩子完全的自由。即使在以“自由”闻名于世的英国夏山学校里,也只是相对的自由。让孩子们在一定的空间自由自在地翱翔,教师起着引领作用,从中发现有潜质的、有个性的学生,因材施教,给他们的语文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老师也要引导家长,进行方向引导,那就是家长应当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该让孩子做的,一定不要代做,养成自立意识,孩子受益终生。不溺爱、不摧残,这在前些年已经达成了共识,在教育孩子方面是普遍认同的。最近几年,不是虎爸虎妈就是各种无微不至的溺爱教育,这样都会适得其反。孩子毕竟是孩子,是要受教育的,你非得把他拔苗助长成大人,把他当作比大人还明白的,那就是本末倒置,家长过分苛求孩子,本来就是把他误解成大人了,现在要家长把孩子的认识提高到与大人同等水平,犯了严重的错误。孩子是幼苗,要耐心培养,用心呵护。

四、关注写作的内容

阅读在于积累表达。读书要关注到小学生的写作,要从小让孩子们对真善美进行揣摩。四时变迁,人类的思想非常复杂,表达积极的思想,吸收正能量,传递责任感,渲染博爱,歌颂祖国,描写文明,讴歌善良与道义。一篇文章之所以千古流传或者受到大家的喜欢,往往先是因为它的内容优秀,然后再是它的质量拨动读者的心弦。一篇诲淫诲盗的文章,纵然文字珠玑,也令人唾弃一文不值。在中国文学史上,无数文学家前赴后继,他们呕心沥血,以文学作为推行教化的有力工具,传承我国优秀的文明。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从书中学来的优秀传统要继承发扬,做到知行合一; 要善于观察,做一个有心人,用我们的眼睛学会捕捉,抛去千篇一律,舍掉人云亦云,处处用心,时时留意,认真思维,勤加总结,多做笔记,眼观口读,要有鲜明的立意,独辟蹊径,如果一个小学生能够从小有这样的敏锐,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写手。文如其人,也就是古人说的文以载道,文章就是一个人的思想表现,有了优秀的品质,深厚的思想,出人的见地,才会有盖世的学说。

综上所述,书籍是人一生的伴侣,读书是孩子们最好的成长方式。读书、写作与做人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关键的三部曲,让学生热爱读书、博览群书,再养成动笔的好习惯,培养浓厚的写作兴趣,一边读书,一边写作,一边感悟,一边做人,天长日久,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一定会笔下生辉、一定能勾勒出想象中的未来世界,从而热爱生活、认识自我,知机识变,鉴往知来,走向成熟。

摘要:从借鉴他人经验,培养读书习惯,因人而异施教,关注写作内容等方面,解读小学语文教学怎么教孩子去读书,让语文教学成为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热爱生活、认识自我、鉴往知来,走向成长的舞台。

篇9:新课程真好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关键词】课程 小学语文 教学

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三、语文课堂的问题意识--学生没问题,教师有问题。

学生没有问题,教师就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积极理睬,教师有问题;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有问题。有效的问题: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用适宜的方式提出。读应是语文教学的主干,想象,思维,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是附着在这一主干上的,是融合于其中的。课堂是要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不应该带有 什么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 这种错误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前我们经常谈论的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 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 了。

总结: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篇10:小学语文教师读书随笔

过程中,我细细的研读了培训教材《新时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程》

这本书。通过学习使我更深的认识到:教师要教书育人,必先要提高

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教育事业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而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最根

本的建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

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可以说: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

成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

就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

用。做为一名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师德,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

人,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才能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和教育学

生。

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

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名师魏书生认为: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不好教,常常是我们的方法太少。众多的成功者一再告诉我们,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处境,只要你有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你就会自觉地去改变自己把外在的压力转化成巨大的动力,不断地学习,引千道清泉、集百家之长提升自己、充实自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标示了有效教师高尚的师德境界。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教育尤其需要热情,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博大而炽热的爱,就不能成功的教师。古今中外的名师们都是在以德之教,以身示范的教育过程中站立起来的,都是在无私奉献、无私的爱中不断认识自我。

我在教师岗位中发现,教师的一言一行的确能深深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举止言谈、道德修养、处事方法、性格爱好,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小,没有很强的是非观念,模仿能力特别强,所以他们往往把教师当作自己的学习楷模。正是在这种模仿与影响的过程中,他们的性格、爱好、品质、修养等也在逐步形成。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影响甚至是终身的。正如教育家加里宁所说的:“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因此,教师更应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的作用,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严格地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自己工作态度和方法,给学生做个好榜样,用自己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师德修养去教育感染学生,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修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

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都是新知识,对知识的第一印象会给学生留下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的教授内容必须准确科学。明代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教书育人是一项职责重大的严肃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和马虎。不允许含有不清和错误的概念出现。要保证学生掌握真正知识,作为教师不能用照本宣科,满堂灌等方法来教授知识。这样,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当有渊博的知识,通达的学识,应当能够对科学知识的严密系统有通透的理解,如此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钩深致远,游刃有余,知识才能被学生所接受理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完成了知识传授的过程。因此,较强的综合能力是教师素质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其中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能力、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等等。这些能力与

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工作效率息息相关。加强这些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即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完善自我和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不断的补充新知识,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奉献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待本职工作。做到爱岗、敬业、团结、向上。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教师“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每一位得到发展的学生都会给社会更大的贡献,会使社会的前进的步伐走得更快。职业理想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也是推动人们朝着职业生涯的高层次不断攀登的强大动力。职业理想对一个人全部职业道德的形成是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社会信念,把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为己任,树立为中华腾飞而努力的职业理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有了这种信念,我们就会把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看作是崇高的事业,而全身心的投入,就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到淡泊名利,奉献自己,把强烈的责任感化为强大的动力,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人身价值,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

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有人把教师比作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对教师的崇高评价和美好赞誉。世人给教师带上了如此美丽的“花环”,我们更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这顶“花环”

增添光彩。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热爱教育事业,只有充满了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就必须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的性格,这就要求我们做思想工作时应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来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希望,集体对他的信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篇11:语文教师读书随笔

总是喜欢在夜幕深锁的时候,点上一盏熏香灯,在氤氲缭绕的烟雾中,斜靠在床头,看自己喜欢的书。

喜欢《瓦尔登湖》的序言: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如果你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我说,你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认为它太浓缩,难读,很深,甚至会觉得它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有人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只有心静下来的人,才有可能读得进去。

生活在喧嚣的城市中,难以得到片刻的安宁。我想不止是我,每一个人都会需要安静地独处时间,非常需要安静地、好好地读完一本书。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是平凡人中的一员,我们都会受伤,只是,当我们受伤的时候,很少有人会像梭罗一样,用孤独来治疗孤独。伤心、痛苦、失望缠绕着我们,我们总是将自己的伤口展现在外面,能做到像他那样忽视自己伤口存在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梭罗的一生简单孤独,却散发着浓郁的芬芳。大师级的人物心境自是常人所不易达到的。因为世俗,常常片面的理解孤独的涵义,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地求、舍、得的过程。你追求什么,就必须舍弃什么,方能获得什么,失去心中挚爱的痛,梭罗和兄长同时爱慕的女孩艾伦嫁给牧师以后,他说,不要给我爱;相亲相爱的兄长病逝,他又说,不必给我金钱和荣誉。他要什么?他有什么?他似乎只剩下生活的真理,于是,他选择远离喧嚣,独自来到瓦尔登湖边的山林里安静的地方,住在自己搭建的小木屋里,过着从容不迫的生活,聆听生活的教诲,感悟人生的真善。二十六个月的时间,完全孤独地生活在湖边。

俗人偶尔也会学着品位孤独,试图做出某些与众不同的举动,面对着人生的失意与考验,却总也逃不出抱怨的怪圈。刘镛曾经说过一句话:雌伏是为雄飞,而非隐退。面对失意常常需要的是能够让心安静下来的大智慧,正是因为如此,梭罗才能写出如此安静孤独寂寞的书,才能写出瓦尔登湖的宁静与淡泊。

二、情深不寿

夜深人静,辗转反侧不能入眠,倚床而坐,随手翻开《红楼梦》。书,早看过很多次,但奇怪每次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每次看到黛玉焚稿,自有千般滋味在心头。用情至深的执著让本来就虚弱不堪的黛玉在妙龄之际落得个“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悲惨结局。一个爱字伤多少人,掩卷而思,脑海中电光石火一闪念地出现四个字――情深不寿!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小时候,童话书里就不止一个故事里讲到什么国王和王后过着幸福的生活,但不久王后因病去世,姑且不去讨论这些故事这么编写的是为什么埋下伏笔,但这样的故事确实告诉我们,拥有深情爱的那种生活是难得长久的。真的长久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变得平淡起来,也就没有那么的感动人心。长大后,知道的比以前多,喜欢林黛玉,却感伤她的不幸;喜欢三毛,却为荷西的早逝而惋惜;喜欢王志文演的《过把瘾》,一对争吵不休的夫妻在意识到对方的重要性时,丈夫得不治之症。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无一不是因为感情太好太执著却没有善终而感人。

记得刚参加工作不久,有个比我大很多的同事,夫妻两个人的感情真的很好,妻子时常用很自豪的语气对我们说丈夫如何疼她。谁都没想到结婚不到一年,丈夫因为车祸去世。我第一次听说死亡原来如此近,再看他妻子自然是痛不欲生、哭得肝肠寸断,恨不得也跟去的好。那时候的我还不懂事,只是听到有同事说这么一句话:“夫妻的感情太过好容易遭天嫉妒。”当然,也不是支持夫妻之间要吵吵闹闹,平平淡淡地过生活和对待眼前周围的事物才是最平和的心态。

我以前常以为缘是天定,份是人为,可一直到现在才发些话只是人们对自我的一种安慰,每个人的命运已经是天注定的,缘也好份也罢冥冥之中自有安排。爱、聚;痛、散;生死离别原来就是人生必须经历的旅程,没有完美的爱情,也没有完美的人生。太过完美就会产生一些缺憾,大悲和大喜都太伤人。如烟火,霎那间的绚丽夺目后便是永久的沉寂。无独有偶,看到有本书上提倡做一个低温恋人,说的是一位男士在经历一次恋爱的时候,为得到女孩的欢心,时而彻夜徘徊在女子的家门前,时而出其不意的为女子做着某些很难得的事,可惜的是如此情深意重却依然留不住女孩离去的脚步。后来再次恋爱的时候,他不再象以前那样去做那种傻事,反而与现在的妻子之间过着一种平淡的夫妻生活。他的这样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我不再为任何人说什么没有你我就活不下去的话,我不再为任何人做没有意义的事,但是这不代表我不爱自己的妻子,爱,不能让我们用热情来挥霍,更无法透支。”

上一篇:近视调查报告参考下一篇:招聘红领巾生物角的管理员的考试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