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领域教案

2024-06-26

小班科学领域教案(精选7篇)

篇1:小班科学领域教案

【活动目标】1、观察充气过程,感受物体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2、能用动作表现玩具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活动准备】1、气球,塑料袋,棉线。

2、《变大变小》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奇妙的朋友,先听我说一个谜语,猜猜他是谁。(有一个东西很奇怪,胖也胖的快,瘦也瘦的快,胖了飞上天,瘦了落下来)。

幼:气球。

二、观察气球变大变小。

师:现在这个气球是胖的还是瘦的?是大的还是小的?

幼:瘦的,小的。

师:我怎么能让这个气球变大呢?

幼:吹气。

师:气球变大了,如果我一直吹一直吹气球会怎么样?

幼:破,爆炸

师:小朋友在吹气球的时候也不能一直吹一直吹,气球爆炸的话会伤到脸和眼睛,非常危险。现在气球变的大了,我怎么让气球再变小呢?

幼:放气,撒气。

师:气球小姐还带来了她的好朋友,气球先生,可是呢,气球先生生病了,你来看看他发生什么事情了?

幼:漏气。

师:气球漏气的时候是慢慢漏气的,还是一下子漏气的?

幼:慢慢漏气的。

三、尝试给充气物品充气。

师: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充气的吗?

幼:皮球、热气球、游泳圈。

师:我还知道有一个东西也是可以充气的,(塑料袋),你来试试怎么能让塑料袋充气呢?

幼:每人一个尝试。

四、游戏:“变成一只大气球

(1)请幼儿想象自己是一只大气球,教师给气球充气,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气球渐渐变大的样子。

(2)幼儿手拉圆圈,合作表现气球逐渐变大与破掉的情形。

(3)幼儿牵手拉个圆圈,合作表现气球逐渐变大、漏气、越来越小的情形。

篇2:小班科学领域教案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排序”是一项比较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需要他们运用有限的数、量、形方面的知识,进行一番系统、连贯的思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我们称之为“规律”的东西。在这之前,班上的孩子已经学过简单的大小排序。我也曾在数学区准备了红花片和绿花片,请幼儿给它们排队。在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幼儿已会按一定规律排序,但大部分幼儿还不知道按一定规律排序。我所参与的科学领域组小班段,以同课异构的研讨类别开展“按物体的颜色排序”活动。在我开展活动之前,已有三位老师开展了相应的活动。我作为最后一研,选择了梁向红老师的《热气球旅行记》,再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小组成员的意见和建议与前三位老师活动中的优点,进行修改,尝试在简单、轻松的活动中,让幼儿自主地探索,学习。

二、活动目标

1.能发现物体按一定规律排成的序列,感受物体的规律美。

2.尝试学习按颜色有规律排序。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活动准备

1.绘本《热气球旅行记》课件、照像机。

2.红、蓝两色花片及操作卡幼儿人手一份、各色彩旗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结合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感受物体的排列规律。

1.出示故事人物查理,引导幼儿观察查理裤子上的条纹颜色。

师:“有这么一个外国人,他叫查理。他喜欢穿一条特别的裤子。你们看看,这条裤子是什么样的?”

幼:“他的裤子是一条一条的。”

师:“对了,我们用一个好听的词来形容,叫做条纹。查理穿着一条条纹的裤子。小朋友再看看,这条裤子是什么颜色的?”

幼1:“有红色,有黄色。”

幼2:“黄、红、黄、红的。”

师:“沛霖说得真棒,我们一起来说说。”

(评析: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幼儿通过感受查理条纹裤子上的颜色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对颜色的排序产生兴趣,为下面的活动作铺垫。)

2.引导幼儿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1)引导幼儿观察热气球的条纹颜色。

师:查理有个顶呱呱的热气球,它和查理的裤子一样,都是条纹的。这个热气球上有哪些颜色?它们是怎么排列的?

幼:有红色和黄色的。

师:“这些颜色是怎么排的呢?”

幼1:“黄、红、黄、红。”

幼2:“红、黄、红、黄。”

师:“让我们一起来说说红色与黄色的排列吧。红、黄、红、黄……”

(评析:这个环节是让幼儿通过比较,知道热气球与查理的裤子都是条纹的,并能说出热气球的颜色排序。在活动中,孩子们都能很快地说出热气球上颜色的排列顺序。)

(2)启发幼儿观察、发现房子与兔子的排序规律。

师:“查理的邻居他的邻居米莉和茉莉都想乘坐热气球去看看山的另一边是什么。查理答应了,并帮她俩爬进热气球:‘那就上来吧,坐好喽。’热气球飞上天了,他们发出了‘太神奇’的赞叹声,他们看到了什么??”(看课件)“他们首先看到了什么?”

幼1:“看到了红色和绿色。”

幼2:“看到了红色、绿色、红色、绿色。”

幼3:“看到了房子。”

师:“对了,这些是房子的屋顶。小朋友的眼睛真亮,还看出了屋顶有红色和绿色,那么它们是怎么排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红色、绿色、红色、绿色”

师:“他们沿着小河,越过树梢,飞呀飞呀,飞向大山的山顶。这时他们看到树林里蹦出了一群兔子。看,这些兔子是什么颜色的呢?”

幼1:“有白色的,有黑色的。”

师:“这是黑色的吗?这个是灰色的。兔子们排起了整齐的队伍,看看他们是怎么排的?”

幼:“白、灰、白、灰、白、灰……”

师:“兔子们发现了有个伙伴不见了,他应该排在白兔的前面,你们猜猜他是什么颜色的兔子呢?”

幼1:“灰色”。

幼2:“白色。”

师:“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兔子?”

(评析:这一环节的重点是让幼儿通过课件,感受各种物体按颜色的顺序排列,并说出是怎么排列的。孩子们的观察力都不错,基本上都能说出排列的顺序。可能幼儿的生活经验不够,课件中屋顶不够形象,幼儿基本看不出来,只有一个孩子说出了“房子”。)

3.出示花图样,引导幼儿发现、猜想花的排列规律,进行操作,并验证操作结果。

(1)出示花图样的前半段,让幼儿猜想接下来是怎么排的?

师:“热气球飞过了山顶,又看到了什么?”

幼:“看到了花。”

师:“什么颜色的花呢?它们和兔子一样也排起了队伍,你能说说它的排列顺序吗?”

幼:“红色、蓝色、红色、蓝色”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瞧,它们旁边还有四朵没有颜色的花,如果根据红色、蓝色的排列顺序,这四朵花分别应该填是什么颜色?”

幼1:“红色、蓝色、红色、蓝色。”

幼2:“蓝色、蓝色、红色、蓝色。”

幼3:“红色、蓝色、蓝色、红色。”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首先让幼儿观察花的排列顺序,猜想接下来应该摆什么颜色的花,孩子的猜想各不一样,通过猜想从而看出他们的能力差别。)

(2)幼儿操作: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为花片进行排序。

师:“你们的意见都不一样。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红色和蓝色的花片,当成图上的花,你们根据图片上红花、蓝花的顺序进行排列,看看谁最棒。”

(评析:这一环节老师告诉孩子只提供了两种颜色的花片,要求他们认真看图,再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基本都能准确地排列出来,但有小部分幼儿还不能正确地排列。)

(3)验证:教师在电脑上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集体验证。

师:“大家都摆好了,老师把几个小朋友的操作结果照了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排的?”

师:“那么,到底谁的排列是正确的呢?让我们来看看电脑。”

(评析:这个环节里,原本是想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四个孩子不同的操作结果,但没想到照片过大,再设置幻灯片,时间拖得太长。因此,只让幼儿观看两个孩子的操作结果,然后再进行验证,这一过程太快,起不到很大的作用。)

4.出示不规则排列的彩旗,以查理请求帮助,引导幼儿根据彩旗的颜色进行一定规律的排列。

师:“查理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聪明,他想请你们在圣诞节前帮他挂一些彩旗。瞧,这是他自己挂的彩旗,他觉得不好看,如果能用你们给小花按颜色排序的方法来挂,一定很好看。你们也来帮帮他吧。”

幼:“好!”

师:“查理给大家准备了两种颜色的彩旗小卡,还有一张操作卡,呆会儿你们想一想,你要用什么顺序给彩旗排序?在排列前,老师提几个要求,彩旗是这样的,你们要将尖尖角插入操作卡的小袋里,不要叠在一起。

幼儿操作。

师:“大家都将彩旗排好了,请你来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来排彩旗的?”

幼1:“我是按红、黄、红、黄的顺序来排的。”

幼2:“我是按黄、红、黄、红的顺序来排。”

师:“请小朋友们看看,妍妍的彩旗排得怎么样?”

幼:“她的不好看。”

师:“那你认为要怎样排才好看呢?”

请两位幼儿上来改错。

(评析: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按颜色为彩旗排序。在操作前教师提出的要求不清楚,以致部分幼儿的彩旗摆放不正确。大部分幼儿都能按颜色给彩旗排序。)

(二)以问题“查理的热气球在天上飘啊飘,发生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引导幼儿继续观看绘本,结束活动。

师:“查理谢谢小朋友们帮助他!查理的热气球还在天上飞,又飞到哪儿了?让我们去看看。

篇3:小班科学领域教案

一、“浅入深出”策略

教学环节的“浅入深出”主要体现在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把控好知识的梯度,即每节新课的导入要“浅”,浅到每个学生都能从生活的角度对这一知识有所接触,或在生活中对这一知识有所体验。对于实在抽象、生疏的知识,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使他们对问题产生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引导他们研究新知。

例如,在进行《拧螺丝的学问》教学设计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挑选班上一名个头最大的男孩与一名个头较小且瘦弱的女孩站在讲台前,让大家说哪位同学的力气大。大家都说男孩力气大。提问:“大家能想办法让女孩的力气变得比男孩大吗?”同学们想了想,说可以,但要借助工具。我取出事先准备好的轮轴“道具”让大家想:“女孩抓哪一端力气能比男孩大?”我先让女孩挑,让大家根据生活经验对她的选择进行评价,最后再通过“比试”进行验证。这样的“浅入”让学生通过体验知道了轮轴——轮带轴转动能省力,为后续的“拧螺丝选择怎样的螺丝刀”作了铺垫。

这里的“浅”不仅仅是浅显的“浅”,还包括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新的科学问题。

“深出”,是指当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对新知有了理解后,在教学的拓展环节中教师要刻意地设计有点深度的问题。这样,学生的视野才会宽阔,思维才会活跃,才能把新知与生活现象接轨,才能用科学知识解释、解决现实问题,才有利于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对科学学科更浓厚兴趣的产生。

例如,在教学《拧螺丝的学问》一课的“知识延伸”环节时,我出示了“一”字水龙头,让学生知道这是形变轮轴。我又出示了工人师傅拆卸汽车轮子的图画,让学生帮助工人师傅想办法怎样比较省力地把车轮上的螺丝拧下来(往扳子的一端套铁管)。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轴不变时轮越大越省力的原理,还学会了用这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像针对《简单电路》《研究磁铁》《它们是什么做的》等课的探究学习,教师都可以采用“浅入深出”的教学策略。

二、“化零为整”策略

在这里,“零”是零碎的意思,是学生对某一科学知识的前概念,即学生课前的碎片知识。学生的前概念有的是对的,有的是错的,有的是模棱两可的,有的是用儿童化的口吻描述的。教师的教学设计就基于学生的前概念,以此为起点,帮助学生甄别、验证他们的前概念,让学生碎片化的知识通过科学课的探究与学习,通过自我反思,最后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光的行进》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发光体,并让他们将这些发光体写在黑板上。然后,让他们用光源的知识自己区分这些发光体哪些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说出理由),把非光源划去或擦掉。接着,再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区分这些光源,哪些属于自然光源,哪些属于人造光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在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把碎片知识进行了修正,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科学知识。

像针对《生命之源——水》《固体和液体》《物体的运动》等课的教学,教师都可以采用“化零为整”的教学策略。“化零为整”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与反思中整合知识、修正错误,使其科学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三、“自主取证”策略

科学是重证据的学问,让学生学会取证并通过证据得出结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取证的过程是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会合理使用教材,要变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真正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人,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

在进行《蜡烛的变化》一课的教学时,我没有让学生看书做实验,而是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先说蜡烛点燃有什么变化(写在黑板上),再让他们点燃蜡烛观察有什么变化。当有些学生说出有烟冒出时,我让他们出示证据让大家看,用证据说话。学生自己想办法找证据,最后有的学生用易拉罐、小刀等物品放在蜡烛火焰的上端,一会就被烟熏黑了,他们高兴地跳起来,举着“证据”说:“我们找到烟啦!我们找到烟啦!”

这样的教学效果与课本中“将一只白瓷碗(片)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碗(片),观察它的底部”的教学效果看似相同,实则不同。“取证”不仅仅要关注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取证的过程。因为,取证的过程是学生活跃创新思维的过程,取证的过程是学生对科学产生情感态度的过程,取证的过程是学生学习价值充分体现的过程。

在物质科学领域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用教学智慧变验证试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主取证、自主探究,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科学能力在教师智慧的教学中不断得到提升。

四、“研发教材”策略

科学教师要有新的教材观。科学教材只是给师生提供了科学教学活动的一部分素材,它不是科学学习的全部,面对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材的内容远远不够,再加上地域之间的差异,就更需要广大科学教师因地制宜、因课而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研发教材,使科学教学更加本土化、生活化、情趣化,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并不神秘,自己身边就有科学。

在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第五课《地表的变迁》一课中,关于“岩石的风化”有“岩石遇热再遇冷破裂”的实验。教材对于“水随季节的变化对岩石破坏”只注重了雨水的冲刷,忽略了水变成冰后体积会膨大同样会对岩石造成破坏。针对这一问题,我研发了《瓶子为什么会破?》一课的教材,让学生通过对比试验证明“冬天装水的瓶子会破,不是瓶子被冻脆而破,而是水结冰后体积膨胀把瓶子撑破”。这一教材的补充,让学生知道了存在石缝中的水在冬季会对岩石起到破坏作用。

我们在物质科学领域研发的新课教材有《怎样晾衣干得快》《一杯水怎样凉得快》《铁钉在什么液体中不生锈》《我们周围土壤的调查》等,这些自己研发的新课教材不仅补充了原有教材,更重要的是延伸了学科知识、拓宽了学生视野,更加密切了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以上关于在物质科学领域教学中的一些策略,是我们近年来进行“做中学”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积累与探索,工作中我们也在不断研究“如何提升小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新策略”,我们要让更多的教师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真正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人。

篇4:《指南》科学领域案例与点评

老师在美工区投放了橡皮泥,鼓励小朋友捏出各种有趣的小动物。

小明拿起一块橡皮泥,来到自然角的鱼缸边。老师走过来问:“你想喂鱼吗?”小明说:“我想让橡皮泥浮起来。”

老师建议:“你再打一盆水吧。咱们别打扰小鱼好吗?”小明欣然接受,开始了自己的“实验”。他把橡皮泥团成球放进水里,橡皮泥沉下去了;他把橡皮泥压成薄薄的饼状放进水里,橡皮泥又沉下去了;他把橡皮泥搓成细长条放进水里,还是不行。

小明开始停下来思考……他环顾四周,看见了昨天折的小船,想了想。

这次,他拿出了一张纸,使劲儿地揉成一个纸球,把橡皮泥糊在纸球的外面,橡皮泥终于浮了起来。

小明高兴得跳了起来,跑向老师报告他的成功。

(案例来源: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培训手册)

点评:

刘振民(开封市基础教研室):

本是

一次美术区域活动,但美工材料却引发了幼儿自发性的科学探索。也许幼儿是因为看到鱼缸里游泳的小鱼,产生了联想,希望手中把玩的橡皮泥也能够“游泳”;也许是让橡皮泥浮起来的想法让幼儿选择了鱼缸。很显然,在鱼缸里做实验是不合适的。教师在弄清幼儿意图后,请幼儿打了一盆水过来,及时在幼儿探究的环境及材料上给予了支持,使幼儿的探究行为得以顺利进行。

在探究过程中,幼儿不断尝试各种方法,努力使橡皮泥浮起来,也许尝试了很多次也达不到想要的目标。但是支持幼儿的自发自主探究对形成他们的探究意识更为重要,所以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幼儿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而是让幼儿继续自己的探究。

最后,幼儿通过环境中其他材料的辅助,成功解决了“让橡皮泥浮起来”的问题时,“高兴得跳了起来,跑向老师报告他的成功”。可见探究中的发现是对幼儿的最高鼓励,教师的外在鼓励此时似乎变得次要了。也许,最好的鼓励方式就是与幼儿分享探究的过程和成功的喜悦,对他们的发现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和兴趣。

磁铁哪个地方吸得多

北京市第五幼儿园

在“磁铁哪个地方吸得多”的科学活动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多块条形磁铁,并分别在其两端和中间标记上了不同颜色的线。将蝴蝶夹子、螺丝钉、螺丝帽、曲别针等各种材料放在盘子里备用,还配备了记录表。

活动开始后,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我标出的线,我鼓励孩子们猜一猜“条形磁铁的哪个地方吸的东西多”。孩子们的猜想各不相同,有的猜红线的一端,有的猜白线的一端,还有的猜中间的黑线部分。我给孩子们简单地介绍了记录表的使用方法,鼓励他们将各个标线区域吸起来东西的数量记录在相应的空格中。

孩子们兴趣盎然,所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有的把磁铁三个部分先后放进盛有铁制品的盘子里,然后分别数每个部分吸起了多少;有的将磁铁整体放进盘子里,再数一数每个部分分别吸起了多少;有的将盘子中的铁制品一个一个地吸到磁铁的不同部位,看哪个部分能承载得最多;有的孩子尝试着使用了多种材料……

在讨论活动结果时,很多孩子都发现:磁铁的两头吸起了很多的东西,但中间的位置却几乎什么也没吸起来。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发现呢?我还特意为他们准备了一个大展板,请他们把自己的记录表都展示在大展板上进行分享交流。在一串串的数字面前,孩子们都惊讶地叫起来:“都是两头吸得多,中间吸得少啊!”

我又拿出了U型磁铁问孩子:“那U型磁铁也会是这样吗?U型磁铁的两头在哪里呢?”孩子们又带着这新的疑问,开始了探究。

点评:

刘振民(开封市基础教研室):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侧重点不是灌输给幼儿相关的知识概念,而是让幼儿通过观察、记录和表达等一系列的活动,自己建构认知概念。

案例中的老师将磁铁的两极和中间部分用不同的颜色标注了出来,为幼儿区分磁铁的不同区域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有效地提高了幼儿探究的效率。幼儿的探究过程是多样的,教师对幼儿如何探究并无限制;还重视经由集体分享,将幼儿的个人经验通过归纳,提升为全体幼儿共同经验智慧的过程。这样,既让幼儿获得了探究与发现的成功感,还获得了表达与交流的机会。

当然,活动结束后的拓展延伸也很重要。教师关于U型磁铁的问题可以引发幼儿进一步的探究,并在探究中再次使用观察、记录、交流等方法,这种反复操作有助于幼儿探究能力的提高。

沙漏的秘密

河南省实验幼儿园

在一次区角活动中,我们在区角放置了1分钟、3分钟和5分钟的沙漏。5岁的嘟嘟玩了一会儿,兴奋地说:“我们班有9分钟的沙漏。”

我说:“9分钟的沙漏?你是怎么知道的?”嘟嘟说:“1加3加5是9,这三个沙漏合起来就是9分钟。我学过加法了。”

嘟嘟将数学活动中的加法运用到时间的计算中,这是一种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我问:“那你把3个沙漏一起放在棋牌区是为什么?”嘟嘟笑着说:“我在给小朋友计时间呢,看看他们能不能用9分钟下完一盘棋。”

我说:“好啊,我们一起来吧。你想怎么计时呢?”此时,嘟嘟毫不犹豫地将三个沙漏抱在怀里,试图把它们一起翻转过来计时。可三个瓶子太多了,他向我求助。我意识到孩子虽然会加法,却不明白时间这种抽象概念叠加时的特殊性,还不知道时间会同时开始,一起“溜掉”呢!此情此景,正是孩子探索时间特性的好机会!

我于是认真地帮助嘟嘟,和他同时把沙漏翻过来,一起观察瓶中沙漏的情况,边看边说:“9分钟怎么这么快?”嘟嘟还沉浸在观察与发现之中,很得意地说:“嗯,9分钟就要到了。”这时,区角活动结束的音乐响起了,带着一脸的满足,嘟嘟将沙漏放回玩具架。

点评:

徐 菁(河南省实验幼儿园保教主任):

嘟嘟能发现沙漏在生活中的计时作用,这是难能可贵的,然而在知识的迁移过程中,嘟嘟不明白时间这个概念的特殊性。虽然在这次区角活动中,嘟嘟没有获得正确的知识,但是却拥有了宝贵的尝试和探索。

针对这次探索活动,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沙漏的科学探索价值:请孩子把玩沙漏,感知沙粒的持续流动性与时间流逝的关系;投放不同时值的沙漏,让孩子感受不同沙漏大小和计时长短之间的关系;尝试着让孩子感受沙漏同时计时的时候,时间的同时流动性;探索规定时间的计时方法。

我们也为嘟嘟的探索活动制定了策略:在沙漏旁边投放定时器,比较沙漏和定时器计时的效果,让嘟嘟意识到9分钟定时器记录的时间比三个沙漏同时漏完的时间长得多。请他思考:“这是为什么?”

你会运用加法口诀

我来到甘肃敦煌的一个幼儿园,看到大班教室里的墙面和黑板上张贴着很多加减法算式。老师说,孩子们已经完全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

我问身边的一个男孩:“你知道3+5等于几吗?”孩子立刻回答:“8。”我又问:“那3+8等于几呢?”孩子也很快回答:“11。”

我看到小男孩在用瓜子皮、玉米皮、小棍等粘贴妈妈的头像,便问:“你看你粘贴的这幅妈妈的画,左边眉毛用了几个瓜子皮?”孩子从左到右用手指着数:“1、2、3、4、5。5个。”我又问:“那右边眉毛用了几个瓜子皮?”孩子再一次从左到右用手指着数:“1、2、3、4、5。5个。”“那么,两个眉毛一共用了几个瓜子皮呢?”我问道。孩子用手指着从左到右数:“1,2,3,4,5,6,7,8,9,10。10个。”

(案例来源: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培训手册)

点评:

刘振民(开封市基础教研室):

儿童解决数学问题的水平是多层次的,案例中的幼儿在计算两个眉毛所用瓜子皮的总数时,并没有利用教师让他们记住的加法口诀,而是从头开始的点数。所以,不能简单地用答案是否正确来判断幼儿的学习水平。

幼儿的数学学习受其思维发展水平的影响,多处于实物操作和形象运算阶段,让孩子死记硬背超越他们理解水平的抽象的记忆口诀,对于他们的数学学习来说并没有具体的作用。数学学习的方式不是记忆而是建构,记住不等于理解。

篇5:小班科学领域的教案

小班幼儿喜欢亲近各种常见的动物,对动物明显特征的关注更多来源于皮毛花纹的辨别,但是对于较相似的花纹会出现混淆,因此有必要开展此次活动,以“互动式多媒体设备”为依托,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中辨别动物的不同皮毛,发现花纹的明显特征。小班孩子易受外部事物及自己的情绪影响。他们的有意注意水平低下,只有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才易于记住。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动物皮毛花纹的不同。

2、能够用简单的语句表达自己对于动物皮毛发现。

3、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激发亲近动物、喜欢动物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常见动物的皮毛花纹。

难点:区分各种动物皮毛花纹的不同。

活动准备材料准备:ppt;长颈鹿、老虎、斑马、豹子、奶牛动物卡片若干、自制皮毛衣服、魔法箱、音乐;

经验准备:认识长颈鹿、老虎、斑马、豹子、奶牛。

活动过程

一、出示动物图片,创设情境引发幼儿兴趣。

师:动物王国要选美大赛了,小动物们都想来参加,那你们来当评委选一选谁的花衣服最漂亮?

师:你们看看都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了?

二、出示奶牛、斑马、老虎、长颈鹿、豹子图片,引导幼儿说说动物的花纹、颜色,并说出动物花纹、颜色有哪些不同。

师:这个小动物是谁?

师:这个小动物的花衣服是什么颜色?

师:这个小动物的花纹是什么形状的?

师:小动物的花衣服是斑点还是条纹?

师:那你们来说说它们的花衣服是不是一样的呢,那你认为哪个动物可以成为今天的冠军呢?

三、服装店挑选动物衣服

出示皮毛图片制作的衣服,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猜测并熟悉动物的花纹。

师:看一看,服装店都有什么花衣服呢,刚刚要来参加动物选美大赛的动物想

要小朋友们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衣服,你可以通过小动物的花纹说出它到底是谁的么?

四、教师总结引导幼儿说出小动物的名字

师:看看你们猜对了么,为动物们选对衣服了吗!

五、动物开火车

经过小朋友们的评选,今天每一个小动物在选美大赛都获得了好的成绩,他们也要回家了,但是因为家比较远,所以我们要带他们坐火车回去。接下来,小朋友们根据太阳哥哥给大家的花衣服上火车哦!

将所有动物卡片放入魔法箱,利用变魔法的方法让孩子自行抽取一张动物卡片。

请条纹衣服的小朋友上火车!请斑点衣服的小朋友上火车!请块状衣服的小朋友上火车!

六、活动结束

师:谢谢小朋友们,小动物们都安全到家了!

那我们再来想一下一下今天都有哪些动物来参加了!

活动总结

1、本次活动幼儿全程积极性很高,利用多种游戏方法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身上,做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

2、生动形象的玩教具是活动中吸引孩子很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

篇6:小班科学领域 水宝宝搬家 教案

小班科学领域:水宝宝搬家

【设计意图】

水是生命之源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对水有着极大的兴趣,而兴趣又是幼儿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前提,所以我选择《水宝宝搬家》为题材的教育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提供自由探索的环境,让幼儿不断地体验、尝试、选择合适的工具去装水、运水。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不但令幼儿感受到了快乐,还做到“玩中学”,使其感知了水的特性和使用不同的工具给水宝宝搬家。这正如《纲要》中说“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的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活动目标】

1.感知水会流动的特征。

2.探索用不同的方法帮水搬家。

【活动准备】

水盆、水桶、一次性杯子、空矿泉水瓶、海绵、塑料注射器(无针头)塑料袋、抹布、小筐、小勺、漏勺等。

【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帮水搬家。

难点: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水的特性。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听水流的声音,引起幼儿兴趣。

孩子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水为什么会发出声音。宝宝们,水流动的声音好听吗,那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一下水流动的样子吧。

2.自由选择材料,帮水宝宝搬家。

小朋友平时喜不喜欢玩水?是怎样玩水的?刚才水妈妈给我打了个电话:他说他给水宝宝找了个新家,但是不知道该这样把水宝宝搬过去。小朋友们想不想帮助它?(想)那咱们先来看一下老师都给你准备了哪些材料?

3.分组进行活动,教师适时引导。

啊!老师给你们准备了那么多材料,你们想不想帮水宝宝搬家?不过在搬家之前水妈妈有几个要求:一是不能将水宝宝丢到地上,否则它会迷路的;二是不能将水宝宝弄到衣服上;三是在搬水时不要碰到小朋友,你们能做到吗?那现在我们5人一组开始行动吧!(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进去)

4.提醒幼儿将用完的工具分类摆放。

好了,孩子们我们帮水宝宝搬完家了,你们太棒了,现在请小朋友把刚才用的工具分别放到两个盆里(能盛水的工具)、(不能盛水的工具)。小朋友,为什么这些工具是不能盛水的?

教师小结:水是会流动的,因为这些工具有缝隙,所以不能盛水。

5.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工具为水宝宝搬家,但还是有丢到地上的水宝宝,你们知道吗?在我国西南地区,出现了严重干旱,那里的小朋友连吃水都困难,更不要说洗澡了,所以我们要节约每一滴水,珍惜水源。那谁能告诉老师用什么方法把地上的水宝宝捡起来呢?(幼:海绵、抹布)捡起来的谁又能干什么呢?(幼:浇花、浇水)那好吧!我们快把地上的水宝宝捡起来吧!

【活动延伸】

与幼儿一起将捡起的水宝宝去给小花、小树浇水。

电池宝宝(科学)活动目标:

1、通过摆弄电动玩具,让幼儿对电池有初步的了解。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乐意用短句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一个电动玩具,内有电池;另备电池若干。活动流程:玩玩具--找电池--了解电池--延伸。

重点提问:

电池宝宝藏在什么地方? 电池宝宝长得怎么样 ? 游戏

一、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阶段的游戏,在“超市”游戏中幼儿已有了“收银员”、“理货员”的角色意识,并能和顾客进行简单的对话。如:“欢迎光临”、“再见”及介绍优惠产品。这些表明D#锥蜗分械闹鞫

慕巧

馐吨鸩郊忧浚栽椒⒚飨浴?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在游戏中得到表现。现阶段常见幼儿自语“我去买菜”、“宝宝来洗澡”。但常出现“一窝蜂”现象,一个幼儿去买菜,一家子都跟着一起去;一个幼儿买饮料,一家子都去买;有时人人在烧菜,有时人人围者娃娃转……

上周我和一幼儿都理了一个新发型,幼儿们围着我们议论纷纷,有的还给“娃娃”剪头发。幼儿对理发有了一定的兴趣,我班的角色游戏又生成了一个新主题“理发店”。

二、游戏目标:

1、让幼儿知道自己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会在游戏中做一些和角色相关的事。

2、引发幼儿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

三、游戏准备:

1、材料提供

(1)、增加娃娃家及其他主题的物品投放,如:娃娃家的电视机、遥控器等;理发店的剪刀、梳子、吹风机、剃刀及洗发水等。(2)、观察、捕捉幼儿游戏动向,根据幼儿游戏行为、发展和需要提供材料。

2、知识准备

带领幼儿参观理发店,了解相关的人、事、物,并取得家长的配合,帮助幼儿积累相关主题的语言、行为。以“做客”、“理发”等内容展开讨论,启发幼儿分清不同角色、不同职责,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角色用语、角色行为。

四、重点观察

“娃娃家”、“理发店”中幼儿游戏情况。

安安全全玩滑梯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会用正确的方法玩滑梯。

2.帮助幼儿懂得用不正确方法玩滑梯易造成伤害。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活动准备:

1.小兔、小狗胸饰若干,照相机。2.编排情境表演。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兴趣。兔妈妈:“今天天气真好,小兔,妈妈带你们出去玩。看,那是谁?(小狗)他们在干什么?(滑滑梯)” 2.观看情境表演,向幼儿介绍滑梯及其玩法。(1)狗妈妈是怎样教小狗玩滑梯的?为什么要这样玩?(2)人多的时候应该怎样玩滑梯?小结:玩滑梯人多时要先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不拥挤推拉。从楼梯这边上去两手扶好了,一层层地往上爬。眼睛看好楼梯,爬到顶,坐稳后,两手扶着滑梯两边,两条腿并拢,再滑下来。如果不这样好好玩滑梯,做不正确的动作,就会发生危险。

3.幼儿练习玩滑梯,教师指导幼儿按正确的方法玩滑梯。(1)兔妈妈:“刚才我们看了小狗滑滑梯,你们会不会象它们那样玩?”(2)兔妈妈:“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再玩一遍?这次,你们玩的时候,妈妈给你们每个拍张照,看谁滑的好。”(及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动作,鼓励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玩滑梯。)活动建议:

1.此活动宜安排在开学初进行,让幼儿一开始就掌握玩滑梯的正确方法。2.日常生活中幼儿玩大型运动器具时一定要有成人保护,引导幼儿正确地玩各种运动器械,逐步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活动区活动:

1.用在此活动中拍摄的幼儿相片布置成“我会玩游戏”角,对所用正确方法玩大型运动器械的幼儿的在其相片周围贴五角星。

篇7:小班科学领域教案

神奇的魔术师

一、活动名称:科学:神奇的魔术师(小班)

二、活动目标:复习巩固对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认识。

三、活动准备:魔术师的衣服、帽子各一件,三种图形卡片各一张,头饰各一个,不同表情的三种图形卡通挂饰每人一个,三种图形的彩色卡片若干(粘在“图形妈妈”身上),三种图形的标志牌各一个,户外布置好“小商场”,三种不同形状的实物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游戏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老师打扮成魔术师的样子对孩子们说:“我是神奇的魔术师,我能变出很多很多的东西,看我变变变”。(边说边转一圈,从袖子里拿出三角形)。提问:(1)我变出了什么?

(2)三角形有几条边?(伸出手点数)(3)你见过什么东西是三角形形状的?

2、用同样方法,从左兜里变出正方形,提问相似问题。

3、用同样方法,从右兜里变出圆形,提问相似问题。

(二)、进行游戏:图形娃娃找家

1、以魔术师的身份变出图形娃娃,送给孩子们。

师:我的本领可大了,还能把你们变成图形娃娃,看我变变变(从隐蔽的地方拿出卡通图形娃娃挂饰,让幼儿辨认形状),你喜欢哪一个,就自取一个挂在脖子上,自己摸一摸,看一看你是什么形状的娃娃?

2、变出“图形妈妈”

(1)师:图形娃娃也有自己的妈妈,你们愿意和自己的妈妈一起做游戏吗?妈妈在哪呢?看我变变变(从屏风后面拉出头戴三角形头饰,身上粘有三角形标志的“妈妈”)

图形妈妈:我是三角形娃娃的妈妈,我的孩子们,你们在哪呢?(三角形宝宝跑到妈妈这,大声地说:我在这里)

(2)用同样方法变出“正方形妈妈”,引导幼儿找自己的妈妈。(3)用同样方法变出“圆形妈妈”,引导幼儿找自己的妈妈。

3、“图形妈妈”带幼儿找自己的家,介绍游戏规则。

“图形妈妈”:今天咱们一起玩一个“图形娃娃找家”的游戏,先来看看咱们的家在哪呢?(带幼儿找和自己形状相同的标志牌)

介绍规则:孩子们听音乐跳舞,自己随意表现,音乐一停,就去找自己的家,看哪个宝贝找得又快又准。

4、进行游戏,游戏时可随意变换标志牌的位置,老师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兴趣,随时结束。

(三).结束:

师:孩子们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真高兴,我还能给你们变出一个“小商场”,看我变变变,商场在哪呢?请娃娃们到外面看一看。(带幼儿到户外)

“图形妈妈”:孩子们,妈妈带你们到商场买东西,你们每人去商场买一件和自己形状相同的东西带回家,看哪个宝宝又聪明又能干。(幼儿自取和自己形状相同的物品)文档仅供参考

电池宝宝(科学)活动目标:

1、通过摆弄电动玩具,让幼儿对电池有初步的了解。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乐意用短句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一个电动玩具,内有电池;另备电池若干。活动流程:玩玩具--找电池--了解电池--延伸。

重点提问:

电池宝宝藏在什么地方? 电池宝宝长得怎么样 ? 游戏

一、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阶段的游戏,在“超市”游戏中幼儿已有了“收银员”、“理货员”的角色意识,并能和顾客进行简单的对话。如:“欢迎光临”、“再见”及介绍优惠产品。这些表明D#锥蜗分械闹鞫

慕巧

馐吨鸩郊忧浚栽椒⒚飨浴?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在游戏中得到表现。现阶段常见幼儿自语“我去买菜”、“宝宝来洗澡”。但常出现“一窝蜂”现象,一个幼儿去买菜,一家子都跟着一起去;一个幼儿买饮料,一家子都去买;有时人人在烧菜,有时人人围者娃娃转……

上周我和一幼儿都理了一个新发型,幼儿们围着我们议论纷纷,有的还给“娃娃”剪头发。幼儿对理发有了一定的兴趣,我班的角色游戏又生成了一个新主题“理发店”。

二、游戏目标:

1、让幼儿知道自己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会在游戏中做一些和角色相关的事。

2、引发幼儿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

三、游戏准备:

1、材料提供

(1)、增加娃娃家及其他主题的物品投放,如:娃娃家的电视机、遥控器等;理发店的剪刀、梳子、吹风机、剃刀及洗发水等。(2)、观察、捕捉幼儿游戏动向,根据幼儿游戏行为、发展和需要提供材料。

2、知识准备

带领幼儿参观理发店,了解相关的人、事、物,并取得家长的配合,帮助幼儿积累相关主题的语言、行为。以“做客”、“理发”等内容展开讨论,启发幼儿分清不同角色、不同职责,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角色用语、角色行为。

四、重点观察

“娃娃家”、“理发店”中幼儿游戏情况。

安安全全玩滑梯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会用正确的方法玩滑梯。

2.帮助幼儿懂得用不正确方法玩滑梯易造成伤害。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活动准备:

1.小兔、小狗胸饰若干,照相机。2.编排情境表演。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兴趣。兔妈妈:“今天天气真好,小兔,妈妈带你们出去玩。看,那是谁?(小狗)他们在干什么?(滑滑梯)” 2.观看情境表演,向幼儿介绍滑梯及其玩法。(1)狗妈妈是怎样教小狗玩滑梯的?为什么要这样玩?(2)人多的时候应该怎样玩滑梯?小结:玩滑梯人多时要先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不拥挤推拉。从楼梯这边上去两手扶好了,一层层地往上爬。眼睛看好楼梯,爬到顶,坐稳后,两手扶着滑梯两边,两条腿并拢,再滑下来。如果不这样好好玩滑梯,做不正确的动作,就会发生危险。

3.幼儿练习玩滑梯,教师指导幼儿按正确的方法玩滑梯。(1)兔妈妈:“刚才我们看了小狗滑滑梯,你们会不会象它们那样玩?”(2)兔妈妈:“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再玩一遍?这次,你们玩的时候,妈妈给你们每个拍张照,看谁滑的好。”(及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动作,鼓励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玩滑梯。)活动建议:

1.此活动宜安排在开学初进行,让幼儿一开始就掌握玩滑梯的正确方法。2.日常生活中幼儿玩大型运动器具时一定要有成人保护,引导幼儿正确地玩各种运动器械,逐步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活动区活动:

1.用在此活动中拍摄的幼儿相片布置成“我会玩游戏”角,对所用正确方法玩大型运动器械的幼儿的在其相片周围贴五角星。

上一篇:2015小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国际酒店大学生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