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裁判杂文随笔

2024-07-13

生活的裁判杂文随笔(通用13篇)

篇1:生活的裁判杂文随笔

每次搬家总会要丢掉那时认为没有多大用处的东西,从而待往后的日子突然有一天意识到之前拥有过的东西,却在这个时间再也找不回了,内心有了一种失落和叹息

一件东西,自己一路走来拥有的每一样东西,或者你现在还能记起的每一件事每一份记忆,都不要轻易的言放弃和丢弃,或者也不再不闻不问,总有一天,在你往后的生活里记忆仿佛往事重视时,你会拼命的去搜索过去的那份记忆,又或者过去你记录的东西或者收藏的东西在那个时候并不值得也不认为会有什么值得珍贵的,可谁又能往后想过十几年、几十年后呢?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生命中每一秒经历过的事只有一次,不可能在有NG重来,人生没有彩排,也不可能给你倒回去重新来过,我们只不过是生活在时间里的一名士卒,方向永远只有左右和前方,我们有能力掌控自己前进的脚步,在没有达到目标的那一刻我们也不会轻易选择靠岸,但唯一的是没有退路,我们是自己的Hero,经历过时间洗礼过的每一样东西,都是属于你自己在这世界上的独一无二,请珍惜那些你值得珍藏的东西,请不要轻言丢弃,也不要因为一时的负累而选择了一时的放任造就往后的追悔莫及。

因为两次工作上的变动,也因为常年在海外漂,有一部分私人东西放在公司提供的公寓,人来人往,放了一年多后,近期去回取时发现,好多东西早已不在了,特别感觉到可惜的是:收了十几年和断断续续写了十几年的几本日记全部给当垃圾给丢弃了,这是何等的一种遗憾呀!记忆里,有一本爱情专辑,有一本日常生活的点滴,有一本是在郴州团市委实习期间,陈部长送给我一个大大的日记本,她说:某某,送给你一个日记本,你把在这里每天看到的感触到的一切都写到日记里,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做个有心人!

是啊!做个生活上的有心人,准确来说,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你对生活真诚和用心,生活定会回馈于你,在某个时候,就如春天你辛勤种下种子,等到收成时节,回馈给你的是丰硕的稻谷,当然不一定会有个满意的收成,但是在没有前面的耕耘,你将一无所获。不要站在起点就忧愁过程或者预测终点的结果,从而还没有开始就束手束脚,畏手畏脚,被尚未开始的生活就患得患失,注定这一生碌碌无为,一个缺少勇气的士兵,不可能做到冲锋上阵,相反每当看到别人的战绩和接受表彰的时候,内心会被懊恼和自责所吞噬。或者有人会在内心嘀咕其实我也可以,这是何等的一种自欺欺人呢?嫉妒不可怕,可怕的是把别人的成功愚昧的加冕在自己的头上。人生没有如果和假设,就算可以假设,那也需要用行动去证明假设是否成立。就好比学生时代经常会做的一道假设题,假设结果成立或者不成立,这个是得不到任何分数的,也如在法庭上,法官假设无罪或有罪,罪名也是不成立的,然而都需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对假设的结果进行论证也可以是推翻,就好比,我们给自己说这件事情上我不会成功,当然也可以是来自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但往往是做了最坏的打算,做出最大的努力,把最初的自己给打败站在了领奖台上。

我们的人生其实就是一本日历,凌晨00:00,撕掉了今天这一页,她就永远活在了昨天,每个24H的交替,逐渐变薄的日历本,代表的是我们拥有的时间在慢慢变少。有时间驻足犹豫不决,何不起身上路,拿去勇气行在路上呢?人生的过程应该是遇水架桥,在原本意气风发的年纪,却显得老态龙钟,与年纪不相称的行为,造就的是何等的一种悲惨人生。青春不能单纯的理解为只是用来失败的,也不要拿这样一种说辞当成自己一事无成的借口,失败不等同与浪费青春,虚度时光,每次的失败,是让自己更清晰的认识下一步,她不是一个无限期的合约,一个只看到这样一句话,而不在乎成就这句话的背景的人,就如活在皇帝的新衣里。

做个生活上的有心人,提醒我们不要总是双眼死盯着前方路,眼下的路才是最需要被捡起的,视线拉得太远,甚至已经模糊或者根本就是一片迷茫,带给自己的将会是未来的担忧和困惑。

做个生活上的有心人,不只是在记录一种生活,更多的是在记录的过程中,自己跟自己内心的对话,浮躁的世人,主动或者被动的选择行尸走肉般的快速的生活节奏,总在忘记或者又不敢停下奔跑的脚步而回头看看来时路,跟过去的自己对话,才能更真实的还原自己,因为那才是自己有过的生活,然后站在时间的界点去总结自我,多问自己内心真正要的,多反省自己获得的。如今的我们,生活得太过现实,活得又太过明白。现实,是对这个社会的批判和对自己的审判;明白,是对生活的一种乞讨对自我的一种刻薄。

生活可以有如果和假设,可别忘了,在做出假设之后,自己将要履行的行动,那才是真正的人生百态!

用心生活,好好待时间!珍惜身边人,懂得感恩!做一个不负时光的人!

篇2:生活的裁判杂文随笔

我也有梦想,我也有想做的事,想要的生活,但有时候我觉得,还是世俗一点吧,尽管我仍无法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

之前因为心跳早搏的事去过几次医院,因为早搏一万多次而且心脏好像还有别的病,每次医生都会把我说的特别严重,然后让住院或者做手术什么的,我每次听到后跟医生说先给我拿点药吃控制一下,医生都会一脸不耐烦的丢给一个单子去拿药,我还想在问点什么的时候医生都会用赶你走的语气要你去拿药。每次去医院挂号要很久,等医生看病要很久,最后也不过如此。

很多人因为医院里有人而去看病是医生的态度180°大转变,总让我觉得很烦。母上一直希望我以后能当个医生,那样以后看病也方便一些,可我一点也不喜欢医生这个职业,可能是因为每次看病的经历吧,让我对医生这个职业产生不了一丝好感,而且医院总是给我一种离死亡很近的感觉,每次去医院我都特别的.害怕,腿软的走路都困难,可是后来我渐渐萌生以后当医生的想法,仅仅是因为我不想被这样对待而已,不想以后我家人生病了,他们去医院时,是去看病了还是去看医生的脸色,这会让我很不爽。

可是就这样放弃了我想做的事情,一点也不值得。

篇3:生活不需要自以为是的裁判

于是,我经常刻意从那儿经过,一杯红茶两只蛋糕一本书,度过难得清静的三十分钟,再力所能及地带些早餐包,继续走入匆匆的生活。

我很想多买点,或者办张消费卡,带着孩子的单亲妈妈生活不易,我知道自己力量微小,却依旧希望能为她们做点什么。

可是,店主不仅不办任何形式的储值卡,甚至顾客稍稍多买点,都要礼貌提醒是否能吃完别浪费了。

老顾客当久了,我们常常聊几句。

有一天,我进门时她正在看书,Pierre Herme的英文原版烘焙书籍,这个甜点界的毕加索,能够做出甜品圈的爱马仕。

这时,我意外接到一个不太愉快的电话。

某位女友纠结要不要离婚,即便不熟也来电咨询我这个写过几篇情感文章的作者,其实我特别不擅长劝慰或者出主意,多數人对自己的事情都很混沌,又何来余力搞定别人的难题。

店面很小,当时只有我一个客人,以至于店主想回避都不容易,气氛稍显尴尬。

结束电话,她过来给我桌上的茶杯添茶。突然,她微笑着对我说:“婚姻不代表幸福,离婚也不意味着不幸,即便有子女的家庭,对孩子来说,平静的残缺,也好过暴烈的完整。”

怎么形容当时的感受呢?我瞬间石化,觉得自己根本不是个写字的人,不然,我怎么说不出这么精彩的语句?

她坐下来和我聊天,我才知道她的故事。

孩子爸爸比她大12岁,当年人人都羡慕她找到贴心大叔,可以少奋斗很多年。可凡事都是双刃剑,比如,享受了大叔的优渥经济,就要接受他们的保守思维;被照料呵护的同时,也要承受大男子主义的霸道。

矛盾在女儿出生后空前尖锐,小到什么时候吃辅食、穿多少衣服,大到怎样与保姆共处、上什么幼儿园,家里永远都有分歧,微小的火苗,都会点燃不和的火药桶。

在烦嚣的氛围中,女儿内向拘谨话特别少,敏感的孩子感受得出家里任何风吹草动。

“如果放弃自我从此不再有任何观点,我还可以貌似优渥地过下去,可是,我总觉得女人活着,不能仅仅为了食物、安稳、男人、孩子,她首先是自己,然后才是别的角色,一个做不了自己的女人,更无法与他人愉悦共处。”她看着自己精挑细选的瓷质茶杯里酽酽的红茶,小声而坚定地说。

离婚后,她独自带着上幼儿园的孩子与父母同住,这不是个完整的家庭,却平静而没有纷争,孩子不会半夜听见争吵紧张不安,她也开始把烘焙的爱好变成职业——在从前的婚姻里,这些都是不可能的。

我打量她开了一年多的店,一切井井有条,微信营销做得很好,上下班时段生意红火,定制蛋糕、月饼、麻薯的季节性业务也有不少老客,是一个小而美的烘焙店。

说实话,我猜得出她背后的辛苦,但是,更看好这个英语专业毕业做过培训老师的单亲妈妈,在她身上我察觉不出丝毫需要怜悯的气息,相反,却看到一个享受新生活的充实女子。我相信,到这里吃蛋糕喝红茶的人们,肯定不是出于同情,而是很愉快吃到美味的食物。

在这个特别嘈杂的世界,我们被各种声音、意见、观点争抢占领思维,忙着做判断下结论,忙着给幸福和成功找一个标杆。只是,生活如此深邃,人性如此复杂,美满的标准果真只有一个吗?正确的道路难道只有一条吗?不走寻常路的人一定是不幸和错误的吗?

表面和乐的不一定是真幸福,貌似悲悯的也不一定是真痛苦。生活里没有自以为是的裁判,它更欢迎心胸广博的鉴赏家,欣赏每一种生命的姿态。

篇4:慢慢的生活杂文随笔

我们认识好像挺久了,但是,其实,并不算久。两年前,高二的时候,我们是同班同学,整整第一个学期,我们好像也只是这样而已,不是同桌,不在同一个小组,不在同一个寝室,甚至连座位都隔得好远。我们认识是我主动的,缘由很无厘头很无语很莫名其妙:因为淘宝。大概是她的小白兔属性太明显,看上去软弱可欺。经过我一系列的纠缠,我们就慢慢熟了。经过我一系列的主动,我们会在周末聊天,我会把她保存在我的消息列表中。

有一句话说,谁先主动谁就输了,这句话真的没说错。就在我跟她聊了很久的天之后,我单方面以为我们已经熟了,可是可是,没想到人家只把我当普通同学,那天,我难过了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哄也没用。

后来的后来,在我的一系列死皮赖脸的真情叙述之下,她好像苦恼了一会儿,她好像很认真的思考了这个问题,我的地位好像终于有了一点改变。

故事的前半段是主动,很主动,比较主动,有点单方面的主动。

然后,在一次换座位的时候,我们偶然的成为了同桌,在这期间,我欺负她比较多。幼稚的我,上课不听课,不是玩她卷卷的头发就是在她的草稿本上画画,可以说是很调皮了。第二个学期五一假期的时候,我们一起出去玩了一天,去了一个靠导航才找到的溜冰场溜了一个小时后又各回各家。

高二进高三的暑假,因为我可怜巴巴的分数,我去补课了,那个时候已经感受到高考的威慑了,再加上家人的期望,我的压力很大。于是,每天的补课间隙,我都会跟她发短信,因为我没有智能手机,所以联系只能靠短信和电话,而电话自然是不能经常打的,可那一个多月,我们的短信花费也不少。我只记得我办了一个又一个短信包,自己偷偷去交了一次又一次话费,每次发一条短信都会尽可能的多打点字。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我们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我是公主,她是骑士。因为手机内存问题,很可惜短信留不下来,但那些短信真是非常可爱了,并且富有力量。

高三很可惜没能分到一个班,但这其实没能影响什么,毕竟我很顽固。发短信的习惯一直保存下来,陪我度过我略显艰难的高三岁月,一直到现在。下课约,吃饭约,下晚自习约,周末约,总之,她在哪儿,我就扑过去了。有一段时间,我黏得她都烦了,她很认真的说要认真学习。

其实现在,关于高三的岁月我已经记不太清了,我只记得,她总是说要搞学习,可她还是陪了我很久很久。脆弱的一直是我,是她,深夜还在走廊里被我抱着,躲着哭,因为不理想的成绩,因为迷茫,因为很多不顺心。她给我的力量一直很多,那时候只要每天跟她说几句话,吐槽一下,感觉整个人就很舒心。

我一直觉得我能有高考的成绩,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她。很多很多心态崩的时候,都是她慢慢安慰我,认可我。高考的前一个晚上我们互道了晚安,高考完的晚上,我们打了高考后的第一通电话。

好像从很早之前,我就觉得我们会是很细水长流的朋友,就一直很想把她介绍给爸爸妈妈,因为在我的印象里,我妈妈的好朋友我外婆和舅舅都认识。所以,我想让我妈妈认识她,暑假的时候也如愿把她邀请到家里来玩。

她是个很善良很单纯的女孩子,去年我脑子一抽被骗500块钱的时候,不敢跟父母说,她二话不说借钱给我。今天看见一条裙子正在搞活动,很喜欢,可是月底又不能超预算,她又说她先帮我买。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谢谢你那么相信我,即使在这个浮华万千的时代。

我不是一个很热络的人,一直都不是,可是,无缘由的,从一开始,我就把你当成了很亲近的人。

你没有很快就把我列入朋友的范围,这在我后来看来反而让我很安心。

你本来就是我很喜欢的人,然后,在我的逼迫下,慢慢变成了我特别喜欢的人。

你是唯一一个,看过我最低谷,然后有看着我一步步成长的人。无论怎样,你一直觉得我很好,连我自己都不信,可你相信。我一步步竞选到职务,你从来没有表现过惊讶,仿佛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而我本该做到。就好像我一直都很好,不曾失落。

跟你诉说从来都没有压力,你总是万分理解我,鼓励我,有时也指点我,但没有长辈说教的压力,跟你聊天总能让我的心里很熨帖。

大概是因为我是公主吧,无论我心血来潮想做什么,你都万分捧场。我玩游戏,你陪玩;我写文章,你负责点赞评论。我发照片,你存下每一张,放在小号里。

我其实是个胆子很小的人,可是在你面前,你把我放的很高,就好像我可以号令一切。

也生过气,赌过气,可我每次看到你的脸,就绷不住,觉得不忍心。

你懂我的每一个小心思,你发的每一个抱抱我都感同身受,让我觉得温暖。明明我们隔得这么远,平时这么忙,可还是日不间断的联系,就像你就在身旁一样。

其实我一直都知道,关于朋友,我只有你一个,仅此一个,却也绰绰有余了。

篇5:生活的味道的杂文随笔

记得小时候生活的味道最浓的时候是在夏天,拿着凉席,躺在外面,看着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

后来生活的味道是每天早上出去上学,回来可以吃到妈妈做的可口饭菜,顺其自然的吃完饭写作业。

后来上大学了,生活的味道是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下,室友也成了我们生活味道的一个来源。

再后来,去了温哥华,现在终于能理解,为什么最开始很不适应,很想家,因为那里没有生活的味道,你熟悉的味道。

后来慢慢习惯了,偶尔也会跑出小时候的那种生活的味道,很是怀念,那也是最想家的时候。

现在回来工作了,生活的味道?我不知道是什么,我还在摸索着,这种味道我喜欢吗?我能习惯吗?

生活真的有很多的味道,到底哪一种是我们最喜欢,最舒服的,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篇6:单身生活的享受杂文随笔

我们两个由于一整天没有吃东西,便商议一下找一家小饭馆吃点儿。不一会选定了一个,且天气寒冷,在里屋坐着,要了一个沙锅,一盘炒菜,一盘凉菜,就着米饭吃了起来。期间谈话还是很多的,免得气氛被菜肴的香气弄庸俗了。可是无论聊了有多久,涉及的往往不过娱乐与等诸如此类的玩意,其它关于奋进与攀爬,使自我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的格言、引喻、激励是不曾有过的,从未有过。我想也许我们两个人除了能够在这一方面有着相同的感触与热情之外,别的什么都没有沟通的余地,至少是话题吧。

在我们两个吃饱喝足之后,付账也是平摊的,因为都是输家,便没有了以往赢家请客这一说了。在我们从里屋向外走去。不料碰到了“团长”刘臻,他正在外屋临近门口的位置坐着,面前两道硬菜,一盘芸豆炒肉,一盘红烧武昌鱼,另外还有一小碟花生米,就着啤酒,吃着是津津有味,却没有点一份主食。

顺便提及一下,自打我转正离开了白灰窑,紧接着施师傅与刘臻也都离开了原先班组,前者被调离至技术处,后者则被转到了丁班,继续新炉上料的工作。其实不少老人都是这样离开的,很有可能是崔立波搞的,反正具体的我也并不知道,无非臆测而已。

那天正好是我们下夜班,晚上的时候也正是刘臻下白班,“团长”一如既往享受生活,溜溜达达来到这儿独自小酌一番。我是知道五十七岁的“团长”(已是新年,应该是五十八岁了)尚未结婚生子,自己挣钱自己花的生活有时的确很享受,至少不必受拘束,没有拖累,也不失为理想生活。当然我不清楚他的内心概述是怎么样的,也许他并不喜欢如此形单影只,而是也同正常人一样喜欢热闹与喧嚣。毕竟就我所知,他的年休假是从来不歇的,哪怕呆在班上,总也喜欢有人陪自己说说话、聊聊天什么的。

我们与他聊了好大一会儿,在与老板的闲谈中才知道原来“团长”是这家小吃部的常客,十足的老主顾,那碟花生米便是搭的。身为一个老人家,虽说还在继续干着本不为身体所能吃得消的工作,但是这份淡然还是值得年轻人的我们学习的,别人总是在讲着“团长”的坏话,认为他很不和群。但在我看来,我与他搭档干新炉工作是最为清闲与惬意的,至少比与郭峰、祝贺要愉快许多。

我这个人是不大听取别人对于其他人之评价的,因为我有我的把持,无论被别人认定成什么样子,但只要对我可以,那么他就可以,其他的人与我又有什么干系啊。许多人对于我这种解释表示非常之不理解,而我根本不需要他们理解,我只要不丢掉自己的理解就好了。

混着“团长”的菜肴,与之聊着很开心,即使不是处在一个年龄段上的人,也是有着少许共同语言的。并非一个年龄段上的就一定能够产生共鸣,且言语激扬。

篇7:《夏衍杂文随笔集》后记

一九二○年到日本,先是为了考官费,后来是功课忙,有一段时间没有动笔,后来读了郁达夫、陶晶孙的短篇,忽动写小说之念,一口气写了五篇,陆续寄给上海创造社办的刊物,结果是有的批上“不用”两个字,有的连这两个字也没有,一篇篇地全退回来了。这件事打消了我写小说的念头。此后十二、三年中一直从事翻译,一以练笔,二以糊口。一九三○年加入了“左联”,“左联”机关刊物要我写文章,也只写了一些《欧洲文艺动态》、《高尔基新作简介》之类的东西,在“一二·八”抗战时期写过一、两篇类似报告文学的速写。一九三二年到明星影片公司,五十年代出的《中国电影发展史》里说我写过几个电影剧本。其实,这些所谓“剧本”,都是电影公司老板和导演提出一个故事,在编辑会议上讨论,然后写成梗概,再由这部影片的导演和我商量,替他出点点子,增改一些情节,然后由我给他们写出一个类似电影文学剧本的草稿。因此,那些影片里面虽然有我的想法、设计,乃至台词等等在内,但实质上说,这些都不能算是我的“创作”。我专心地写杂文、随笔,是在一九三三年,搞影评运动的时候开始的,但写的数量也不多。

一九三五年,一连串的党组织遭到破坏的事件,迫使我在一家小公寓里隐蔽了半年多。在这一段时间里,我是名符其实地足,不出户,也不能和外面通消息,于是,只能看些旧书、笔记……作为消遣。日子久了,忽然又发生了利用这个机会写点东西的念头。我在这个时期内写了两个多幕剧和初步整理了《包身工》的材料。一九三五年到一九三六年,是一个时局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当我重新和文艺界接触的时候,主要的工作已经不是文艺运动,而是救亡运动了。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就用各种化名在许多报刊上写鼓吹团结抗战的文章。这些都只能说是政论,或者时评,数目虽然相当多,但没有一篇是自己觉得满意的。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开始了,我奉命办《救亡日报》,从此当了十二年的新闻记者。这段时期也写过几个剧本,但多半是在办报和统战工作的业余时间搞的“自留地”。在这十二年内,按写的东西的种类来排,最多的是社论、每周时事述评,这一类文章占了我毕生写作的最大部分;其次是偶有所感而写的杂文、散文、随笔;再其次才是话剧(这一段时间没有写过电影剧本)。在桂林办《救亡日报》时期,我每天写一篇一千字左右的社论(除因病有几次由廖沫沙同志代笔外),有时还得写一些新闻报道和补白。最近粗粗估计了一下,在这十二年中,我大概写过四、五百万字。就形式说,除诗之外,什么东西都写,但说实话,什么也没有写好。文章写多了,常常自己也觉得腻,但回头看一看,自己觉得可安慰的一是在吃大锅饭和不拿稿费的情况下,一直没有偷懒;二是写下来的东西里也有一些在当时或事后还可以使敌人受到一点伤害。我平生最怕被人叫作什么什么家,只想做一个诚实的新闻记者。写这些文字根本就没有保留的意思,印在报上或杂志上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很快地忘掉了。在抗日战争中和抗战胜利后,几位好心的朋友曾给我编印了五本杂文、随笔集子,这就是:《此时此地集》、《长途》、《边鼓集》、《劫余随笔》、《蜗楼随笔》。解放以后,我担任了行政工作,写作的时间就少了。但每天写一点东西的习惯一旦养成了之后,要戒掉也是很困难的。因此,《新民晚报》在上海复刊的时候,我还应赵超构同志之约,化名给他每天写几百字的短文,大约持续了半年以上。此后,就是写应景文章和在文艺界集会上讲话的文稿。尽管这样,我在这一时期写的杂文也引起过两次不小的波澜。一次是一九五六年写的《废名论存疑》,另一次是一九六二年写的《从点戏谈起》,这些事现在想来都很滑稽,但是,就拿《从点戏谈起》这篇不满一千字的文章来说吧,当时就有人说,这是讽刺某某人,批评某某人,或者是某某人授意写的。从这件事看,我以为某些神经衰弱的人拿起镜子来照一照自己,可能都会有一点阿Q的影子吧。

这次应三联书店之约,重新编印了一部我的杂文随笔选。这本书是我所写的杂文随笔之类的文章的选集,包括前面说过的五本小册子和解放后出版的《杂文与政论》的大部分作品。从时间上说,这里收集的是抗战前后直到现在的文章。时过境迁,有些文章已经失去了它的作用,还有不少是过年过节应报刊编者要求而写的应景文章,这些东西都删去了。大凡我自己还有一点印象的文章,都收进去了。这样编集,内容必然很杂,除了战争时期的随笔、杂感之外,数量较多的是我自己写的剧本的序文、后记和有关戏剧运动的文章。由于整个集子大体上是按照几本小册子的出版顺序和文章发表的年代编排的,所以体例上显得不很统一,特别显眼的是《长途》、《走险记》、《广州在轰炸中》这些介于新闻报道和速写之间的文章,很难排在适当的地位。其中也有一些“遵命文学”,《论<十五贯>的改编》就是周恩来同志看了《十五贯》之后指定要我在两天之内赶写出来供座谈会讨论的。在这种情况下写的文章,当然在行家看来是浅陋的。

收在这本集子里的文章,除明显的误植和为了欺蒙审查官而有意用的曲笔之外,我都没有改动。时间差不多过了半个世纪,世界起了很大的变化,自己在颠沛中也获得了一些长进,但墨写的字是刀也砍不掉的。我以为还是一仍其旧为好。这样做也另有一层意思,就是留下这些记录,让现在的读者知道抗日战争时期我们这些人在蒋管区的遭遇。

从抗战开始,我一天不写东西的日子几乎是没有的,但这里有个很大的例外,那就是从一九六四年到一九七八年五月之间的十五年,我完全搁了笔,理由就不必在这里细说了。

由于我年来视力衰退,此书的收集、编排、校勘等工作,得到了范用、魏绍昌、常君实、黄会林等同志的帮助,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特别要感谢的是我的老战友廖沫沙同志,带病给我写了那篇认真的但也使我感到惭愧的序言。

篇8:大学生活的杂文随笔

犹记得我以前不爱看书,但是在大一的时候因为闲得慌而开始看书,但那时候看的都是理论书,后来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老师建议我看小说,因为小说看起来不那么枯燥,也容易懂,也会慢慢提升你的阅读兴趣。

后来,我在寒假就开始看小说了,寒假看了很多书后,也结交了很多爱读书的人,突然发现原来喜欢读书的人那么多。

到了开学,经常与室友们闲聊,发现原来他们也看过很多书,我在寒假看的书他们小时候就已经看过了,人与人的差别怎们就这么大呢!当我在寒假弥补我以前不爱看书的过错时,他们已经开始接触了新的知识了!

但是,我想,只要我够努力,总有一天能够赶上那些比我优秀的人的,毕竟超过一个人只需要四年时间!

看到他们在很努力很努力的学习,我就有点发憷了,我就开始反思自己,我有没有浪费时间呢,答案肯定是没有的啦,原谅我对自己这么乐观!

我,每天是宿舍睡的最晚,起得最早的人,周六周日和平时没有早课的时候我都不睡懒觉,也许这在一般人看起来是没啥的,但是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可相当不容易啊,之前我每天都在看书,平均每天能看两本书,写一篇小短文,虽然写的不好,但是也算对看的书的一个总结吧,后来我报了中国财政大学的金融学,这个是自考,金融对于一个大学学社会工作的人来说可是够呛的,因为一个属于文科,一个属于理科,但是我还是对金融感兴趣。这不,四月份就要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原理和英语二,这些都是我主动选的。一个月准备三门课可是够艰难的,而且我高中是学理课的,大学里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马原都是大二学的,不过我相信我能过。就因为这个,我每天看书的时间减少了,也不再日更文章了。

说实在的,我不太会合理地安排时间,每次都是要做这个事,那么另一件事就做不了了,不能让几件事都做完,这就是不能合理安排好时间,我希望有人能指导指导我,毕竟目前想做的事很多很多。

例如,我们大二要考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这是学校要求的,我自己要学第二外语日语,想拿到日语四级证书,我还想每天都看书,都能日更文章,都能看一部比较有意义的电影,还有我的金融学的备考,除此之外我还有自己的专业,这个学期考试都要闭卷,课后作业也很多,我希望这学期我的绩点能达到3.5以上。这么多事堆积在一起,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安排……

现在此时此刻我正在用电脑来写下我的所思所想,我只能相信我自己能做到我所期望的一切,相信自己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当然,如果有大神能够给我指导,我将不胜感激。

篇9:他所理解的生活杂文随笔

那天无意间在家中玻璃柜子里翻到这本书——韩寒的《我所理解的生活》。

韩寒《我所理解的生活》

说实话,我懒,除了序和前几页,这本书我基本上没怎么看,就把它闲置在了柜子里。现在再打开,吸引我陷入沉思的,是扉页上潦草的签名,不是韩寒,是购买这本书的我的高中同学,刘宏。

和他相识,纯属偶然,严格意义上来讲也并不算同窗几载的高中老同学。可他的性格为人却让我印象深刻。

高三那年,因为决心搞好文化课,我又搬进了学校的宿舍住。我所在的那间,人没住满,一个一起学传媒的老同学,一个原来文化课班的老同学,再加上我。住了得有一阵子,刘宏就搬进来了。

他是美术生,是别的学校转进来的。刚来宿舍那天拎了很多东西,到后来也随处可见他的画板、颜料和素描纸。可能是都学艺术的原因,我和他有蛮多共同话题。他浑身上下也散发着艺术气息:头发凌乱,有小胡子,不爱早起,手指和衣服时常被颜料染上颜色。不过他的作品倒是不错,就当时我们几个没怎么见过世面的层次来讲,算是挺让人赞叹的风格了。我们也就将他的画,不论是成品还是半成品,全拿来装饰宿舍了,门上墙上按他的意见贴着挂着,他倒是也很高兴,像是遇到了知己,懂得欣赏他的画了。这样一来我们也着实感觉到不同于其他宿舍别样的艺术感和精致。他也很有情调,时常一个人蜷坐在床上,听着歌画着画。

有次为了应付检查卫生,我帮他整理了书桌,无意间看见一张纸上他写的一首诗,内容大致记不清了,只记得好像是与森林、童话、虚幻的意境相关。总之挺让我对他刮目相看的,原来看起来任性随意的人还有着那么样的文笔和内心世界。

他话少,属于呆萌型,平时我们几个开玩笑疯啊闹啊的时候,他不过就是跟着后面乐呵乐呵,若是主动发表两句,都已是极开心的程度了。

可是就是这样开心的他,有段时间却像变了个人似的。

记不清从何时开始的,好像突然就是某个晚上,我和艺术同班的同学一起回宿舍,发现已经到了下晚自习的点了刘宏还迟迟没回来。再过了一会儿他回来了,却垂头丧气闷不做声。我们几个猜想他又是受了什么“画的不好看”的`打击,想发发牢骚罢了。于是我们尽量的去带动气氛哄他开心。可他还是一言不发,匆匆的上床睡觉,一头埋进被子里。见此情形,我们也没再多说什么,心里想着过一晚就该好了。

第二天我们照常去上课,洗漱的时候他却还没起床,我们一边叫他,一边忙不迭的怕自己迟到。最后赶着点叫他快起来别再睡过头了。因为他是美术班,和我们的课程设置也不太一样,我们也完全不了解他是哪个点有课。

晚上回来时,他还躺在床上,看样子是一天没起。我问他,今天有课吗?他小声的答了句请假了。之后的几天他也是这样,宿舍没见到他人影的时候听他同学说是请假回家了。我们也始终不知道他到底怎么了。

他再来宿舍的时候,是和他妈妈一起。妈妈拎着一大袋零食,和我们热情的打招呼还大方的分给我们吃。说完谢谢客气一番后,他和他妈妈去外面阳台聊天了。我们没在意,只隐约的听见几句“别学了吧”“这样还怎么学”的话。中间我又似乎听见刘宏几度哽咽,有时叹气,有时低沉埋怨。我们一度以为是家里的私事他不说我们也就没多问,况且那个高中最后一年的紧要关头,大家都扑在了课桌上。

往后我便因为集训的关系不常呆在宿舍了,和他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一直到艺考差不多结束,我回来再接着上文化课,最后的几个月里,他倒是又回到了刚开始认识他时那般可爱的状态,依旧是那么热爱画画,虽然艺考结束了,还是时不时的拿起画板,素描上几张。

是临近高考,我们越是莫名的焦躁,大家都很少再像之前那样有说有笑,熬夜也不再是为了玩手机,而是挑灯夜读,学习到很晚。我们也不再像之前那样一同起床,而是想早起学习的人先起尽量不打扰到大家。我记得有个周末前的一晚,我们一起约着下了晚自习打球,就着微亮的灯光打了一会儿,也因兴奋而哈哈笑着。回了宿舍冲了凉,一起吃了桶泡面,再一起约着学到后半夜两点。就这样学着学着,刘宏第一个缴械投降说看不下去了。我为了鼓动他,和他聊了聊艺考,他也高兴的和我们说他过了哪些学校。另外俩也参与进来,权当中场休息了。毕业前的话题永远带着点伤感,大家都说着自己未来的计划和打算,手中的笔也握得更紧了。

等到高考来临再恍然般的结束时,我们也开始收拾东西分别。一个接一个离开了宿舍,只剩下我和刘宏还在收拾。因为感觉自己考砸了一直在埋怨,问他考的如何,他笑着说也就那样。快要和他告别时,他说他有点舍不得,说完将一本书递给我——韩寒的《我所理解的生活》。

“你不是说很喜欢韩寒嘛,这本书我看完了,送给你吧。”

我推辞不要,他又说:“拿着吧,我书太多了也装不下。”于是我便收下。

因为要等舅舅的车过来载行李,所以我又在宿舍的床上小坐一会儿。一直和他说着话,看着他收拾完。他转过身,拎了一口大箱子准备走,到门口时突然望着我:“哎,分别啦,周涛你知道吗,其实那个时候我不开心是因为高考体检,查出来我有色弱……”我张大眼睛,想说点话却又不知被什么堵住了嗓子眼。“没关系啦,我还是坚持过来了啊,所以啊,你别担心考的不好,你付出努力了,生活一定不会亏待你的!还有,谢谢你那段时间总是关心我,谢谢你们……”说完这番话他像是不好意思,拖着箱子挎着包就走了。

而我,坐在那儿怔住了,竟没说一句话,我既惊讶于他说检查出色弱,也温暖于他对我的鼓励和安慰。过了好一会儿,我依然有些难以相信,仔细回想之前,原来那个时候他不开心、伤心的和妈妈谈话都是因为色弱的事情……直到现在,我还是无法想象他是如何承受这个消息并且接受、坚持下来的。对于一个热爱画画的美术生来讲,色彩的辨识是那么重要。

那个时候忙着艺考高考,我竟在之后很久才反应过来没有留下他的联系方式。生活的场景一再变换,我甚至也把对他的记忆像那本书一样毕业后就放在柜子里。当时不懂事,也不能全然明白或体会到那个检查结果对他的影响有多大。越到如今,越能感受到他临别前对我说的那番话的决心与勇气。

后来听另个室友说,他好像也考上了他喜欢的一所大学。是的,他说的那句话还在我耳畔响起“你付出努力了,生活一定不会亏待你。”

刘宏送我的书,现在我也看了大半,可我始终不舍得看完。我也很怯懦,这么久以来不敢去主动找他联系他,因为我害怕听到他哪些不好的遭遇。我没有想象过他之后还会不会坚持美术这条路,但我宁愿让自己对他的记忆就停留在那个夏天,也祝福并希望他以后能够越来越好。

韩寒的《我所理解的生活》他读完了。有些好的句子,他用笔在书上标记出来了。有一句话他打了星号:“生活不是攀爬高山,也不是深潜海沟,它只是在一张标配的床上睡出你的身形。”

韩寒《我所理解的生活》

还有一句话他打了对勾:“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韩寒《我所理解的生活》

的确,他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他喜欢的一切在一起。我仅知晓的,便是他热爱画画,哪怕现实与他的喜欢相背,他还是愿意和自己喜欢的东西在一起。

我打从心底佩服他,我的高中同学,刘宏。

篇10:生活不只有苟且的杂文随笔

中午被带去吃火锅,中午没有变脸表演,可隔壁桌的人很吵,而我喝了不少番茄汤,很酸又很甜。

回到小哥哥朋友上班的医院,惊奇的发现透过她办公室的窗户可以看到我以前上班的地方,在两栋灰色的大楼中间,那一抹蓝很显眼。

窗台上的多肉很听话,排着队晒阳阳。

办公桌旁的人体骨头模型成了我和小哥哥的玩具,端起模型的手,开玩笑说“我们。”把模型拍给二师兄被问到,“不害怕吗?”当然不怕啊,因为你在大理为我挑选明信片,我很开心啊。

花上一下午的时间来练习尤克里里,竟还有些模样,所以很自恋的录了个视频。

昨天淋了春雨,不能浪费,要融入血液,运输到全身各个器官,这样就能长高了。所以,小哥哥,我说我腿疼不是你所谓的风湿造成的而是我要长个了。

篇11:生活需要放轻松的杂文随笔

对于她的婚前各种焦虑,我很想去宽慰让她放松,于是跟她聊了很多,聊到最后,漂亮妹妹说我已经变成散文诗人了,说的太美好了,建议我写篇东西。

禁不住妹妹这般夸赞,于是想分享下我的一点点瞎掰扯。

我:外人眼里看到的都是光鲜华丽的外表,比如场面大气,新娘子漂亮,就图一乐呵就完事了。

我:而你自己呢,其实是感受走上台带上婚戒那个温馨的时刻。而且N多年后,你记忆中的不是裙子上珠子歪没歪,后摆多长,而是当时你们的誓言,感动的瞬间。

我:回忆的是你和老公一起幸福的走上台,眼里的彼此,彼此的承诺,眼眶的泪水,就这些而已。

我:所以你现在不用纠结裙子是否完美,婚礼酒店是不是还有不足,第一感觉不是很差就可以了。

我:新娘子在结婚那天肯定是最美的,你不用有压力,因为已经自带光环了。你只需感受那份属于你俩这辈子最神圣的时刻就好,好好去感受。婚宴结束很多年老了,也能回忆那份感动就很美了,其他别太焦虑,放轻松。那天你就是最美的。

我:就算有点缺失,以后照样有机会,结婚纪念日,生娃纪念都可以各种留念。而且人生中很多都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留住太多,那么这辈子的唯一就显得不唯一了,如果有些遗憾缺失,反而会显得弥足珍贵,更加美好,不然你就不懂得珍惜了。

说了很多,其实是想让好朋友放轻松,好好感受人生精彩片刻的美好。

漂亮妹妹说我好积极正能量,像一个乐观坚强的知心大姐姐,其实谁又没有焦虑的时候呢,无非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外人看来其实都不是事,而自己却又纠结某一点拔不出来,大多人皆是如此。

篇12:生活守恒定律的杂文随笔

前几天母亲跟我聊微信,母亲跟我说老家那边的新房租出去了,一个月一千二百块钱,租期为一年。母亲还说,那位租客恐怕得租四年,因为得陪孩子上学。

抚顺市内相当不错的地段,也就值这个价钱,况且那间新房属于学区房,周围有很多抚顺市内的重点中小学,另外还有抚顺石化大学、沈阳盛京医院抚顺分院、望花区政府、大型超市、热闹的市场……可即便如此,价格亦是如此低廉,连北京五环地区的房租价格的一半都不到,可见地域性的经济差距该有多么明显,多么巨大。不过纵然如此,能租出去也是好的,毕竟在我看来,房子这东西就跟车是一个道理,不怕住,就怕不住,千万不能搁置,越搁置就越容易坏,车会老旧,房会发霉。尤其是房子,老话说得好,它就得积攒人气,没有人气的房子,那还叫房子吗。

老实说,我闻听此讯,也挺开心的,记得返京当天,我同母亲等人一起收拾新房里的一应物件,足足有三个钟头,那时候母亲就说要把房子租出去,累得我是大汗淋漓。今天再一看,汗水果然没有白流,总算是给人家腾出房子了。

精装修的六十多平米的这间房子,是动迁获得的,母亲本打算留给我住,所以一直也没舍得出租,更不舍得卖。岂料我这个人特别怀旧,即便有新房子,可还是喜欢待在位于北厚的老房子里,哪怕室内的布置寒酸了些,简陋了些,也无所谓。鉴于我的固执,母亲也不好说什么,她清楚我的懒散,屋子大了,清理卫生也是个大难题。再有,我对环境的要求很低很低,有床、有柜、有网、有厕所,能洗澡,安静,就行。

如此一来,这间新房也便搁置了,而且搁置了好长时间,再赶上我来到北京打工也有些日子了,以致连北厚的房子也一并搁置了。母亲这才想要把房子租出去,按我的说法,能挣点儿就挣点儿,总比闲着强。

要说母亲想的就是多,而且长远,老太太想的绝非眼下的三分五厘,而是将来,她甚至想到了我结婚,我当了父亲,她抱上了孙子,那时我们家的情况又该如何。这也是母亲迟迟不肯把新房租出去的根本原因。据母亲说,新房的价钱要比北厚旧房高出太多太多,到时候可以把新房卖了,再添些钱给我换个更大的房子,用于结婚。实在不舍得卖新房的话,还有父亲的住房公积金可以用,以父亲的名义贷款买房子,十年八年也就还上了。

对此,我除了敬佩母亲的高瞻远瞩,精于算计,精于赚钱,还能怎么样呢?我认为自己想的就够多了,却不料母亲想的也不少。只是我们俩的想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我想的尽是些不请自来的无端之慨,属于心境、心得、心声的范畴。母亲就不同了,那是切切实实以现实的角度出发,豁达的处世态度,市侩的权衡利弊。为此,我不止一次打趣调侃母亲,“我说老太太,我的文是真实的,可你的心,比我的文还要真实。”

“废话!”母亲上来就是一句对我的叱呵,“文章真不真实有什么用,你告诉我,有什么用。钱,才是最有用的,有那个时间多想一想怎么赚钱,赚大钱,不比写那劳什子强啊。你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看看这个社会,写文章的多了去了,有几个过上好日子的?又有几个让人瞧得起的?可挣大钱的`呢,不管是谁,都要高看一眼,甭管私下怎么骂,怎么黑,怎么仇富,还不都是羡慕、嫉妒在作祟呀。说一千道一万,就是看着人家兜里的钱来气,为什么来气?不是自己的呗。”

我本想在母亲回复我之后再取笑她一番的,我都把措辞给想好了。不想母亲的回复竟是如此的出乎意料,我登时没了声音,没了底气,只是眼睁睁地看着母亲那一副严肃、认真的首长般是派头。而我,俨然是她手下的小兵,对她高山景行。

不聊关于金钱的话题了,我没胆量再继续聊下去了,在母亲面前,我只能充作思想者、哲学家,讲一些客观存在的,颇显颓废、沉沦的道理,除此之外,只剩下了聆听,聆听她认为客观存在的道理,关于金钱,关于生活的道理。

文字生硬冰冷的人,心未必也是生硬冰冷的,心若生硬冰冷,便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了。我心不冷,母亲心也不冷,只是不冷并不意味着就注定要成为时代的背景,备受欺凌。而是该当成为时代的主角,勇做自己。

作为普通人,母亲的想法感觉是那么普通,挣钱、催促我成家,然后享受属于她的恬静、幸福的晚年生活。而今,我的个人问题竟成了她的一块心病,当看到与她年纪相仿的朋友们全都成了爷爷奶奶,再不就是姥姥姥爷,她呢,还未荣升成奶奶呢,未免显得迫不及待、焦虑不安。弄的我在回家的几天里,都不敢跟母亲呆太长时间,我怕,我怕母亲向我灌输她认为正确的观点,翻来覆去、啰里啰嗦。

在我回北京的那天晚上,一个姥爷的兄弟家的女儿的丈夫,我的姨夫过来看我,他现在就是爷爷辈的了。我和母亲在与之闲谈时,他说了这么一句,“现在总算是没那么累了,孙子大了,儿子儿媳妇看了,再不用我和你姨了。”

“累不?”我问。

“哎,能不累嘛,那一天天,弄的我像个孙子似的,那小子倒成了名副其实的爷爷。”姨夫说。

“这样也好,脾气板了不少。”母亲笑说。

“哎呀,没办法呀,谁让我欠他们呢,那就还呗。”姨夫苦笑不已地说。

“为什么都要结婚生孩子呢?”我没有问谁,更像是自问。

“这话说的,人生大事,都得经历。大鹤呀,你什么时候结婚呀,我和你姨也好喝你喜酒啊。”姨夫关切地笑问。

“我?等着吧,不着急。”我敷衍说。

“都多大了,还不着急。我儿子,比你还小半个月呢,孩子都上小学了。”姨夫说。

我没有说什么,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自由和追求,该什么时候谈恋爱,该什么时候结婚,该什么时候生孩子,貌似与我没什么关系吧。

“着什么急呀,反正啊,我是不着急,爱结婚不结婚,爱生孩子不生孩子。结婚我就出钱,生孩子我就管带,要不介,像现在这样,我就闲着没事溜达玩儿。”母亲接道。

我瞥了母亲一眼,晓得她说的是反话,是气话。对待我的问题,她显得比我还要着急。我也弄不清楚这是为什么,“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母亲不可能不懂,那叫一个辛苦,那叫一个受累,她的前半生就是这么熬过来的,难道还没熬够吗?还想要向崭新的时代招手,以奶奶的身份继续鞠育孙辈?

人类社会的繁衍之道,母性的崇高和伟大,是我这种但求自给自足,只图潇洒度日,一贯随性而为,毫无责任感、使命感的人所无法理解的。

篇13:购买生活杂文随笔

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人变成绵羊?

我以前很少更新这个日志,就算写也不会写具体的事情,喜欢纪录的是当下暧昧不明的心情。但是最近的自己,也开始写一些非常流于口语的句子了。虽然无趣,但对我而言,这也并不是一个应该警觉的信号。直至前几日朋友与我抱怨实习的重担,说她无法接受这样的一生--每天都是剪片,我都没有自己的生活了。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工作之后,逐渐地就失去自己的生活了。虽然讽刺的是,工作之后才是我们正式开始塑造生活的时候,但是匆匆忙忙地寻觅伴侣,组建家庭,似乎与我们追求的安逸生活相去甚远。日常生活究竟是什么呢?是每天回家时候的热饭,每晚定时的淋浴,睡觉前的视频娱乐,还是每天早上不想面对的闹铃?如果今天没有工作,可能就会在家里瘫一天,也并不觉得有什么异常,反而觉得是最高的享受,是多日劳动后亲切的舒缓。

大学之后我就几乎没有更新过这里了。现在才意识到,可能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失去自己的生活。

生活变得乏味并不是什么可怕的地方,可怕的是每天活着却没有设想过期待,过去不会向生活索要什么,但是还是小心翼翼地怀揣希望。如今则是光明正大地宣告,我放弃这些无谓的追求了。但是这些真的是无谓吗?与别人开始一段感情关系的同时,我也失去了我个人的生活了。开始这个专业的同时,我也放弃了自己的生活。需要付出如此重要的代价,是我在还没有开始这些之前不能察觉到的。当我选择这个职业的时候,我觉得辛苦没关系,我可以不被改变,但是慢慢地,我做的决定并不是出于自己的想法,而是出于“别人想要这样”或者“如果是他们的话应该会这样做”而考虑的。处事方式和性格都改变了很多,作为一个更好的工人而被改造了,知道怎样做大家可能会更满意,但是这个东西却不是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所以到头来它也不会有独特的魅力,只是一个“做得还行”的东西。你递交之前明明知道自己对于作品的评价了吧,但是你却还狠冷静地说服自己,只是时间仓促的原因呢。所以归根到底,还是自己抛弃了自己吧。

当我觉得对一件事情放下了的时候,绝不是因为真的放下了,而是自己暂时忘记了。如果允许自己的坏记忆持续腐烂,看起来是一件好事,但是事后再看回来的时候,我宁愿原地烧毁,而不是让它烂在心里。比如吃饭的时候提起过去的事情,其实自己还是很介意,但是却平和地带过了这个话题去,在饭桌上一晃而过的话题,现在却持续在心里生根。如果我更早地去到那个学校,是不是就会更早地意识到自己的平凡,更早地抛弃自己的生活?

还是说我也会有机会更早地开始自己的生活?

觉得自己的人生一动不动地静止了,并且已经维持这个状态好几年了。自己的生活并不是家庭生活的延续,更不是高中生活的复制,所谓的自由不是逃避生活困难的借口,不是给予我们躲在被窝里面看视频的遮雨棚。每日重复的生活并不可怕,定时吃饭,定时睡觉甚至是令人称赞的自律行为,令人恐惧的是缺乏前进的理由,缺乏构成这重复的生活的动机,于是生活只能乏力地日复一日地重复,但是我们却将哪里都不会前进。静止在原地,无意识地度过时间的流逝。

为了打破这重复,也曾每日看书,每日听歌,每日画画,拍照,煮食。带来的快乐,并非一时三刻即可获得,需要长久的坚持。如果脱离了某个坏境太久,就很难重拾那种感觉,如果离开一个人太久,就难以回忆起相处的种种。驱使我去做这些的,并非是活得更好的使命感,只是为了迷茫不知所措的自己寻找突破的借口。觉得自己一直以来都掩盖了自己的情绪,难以相信社交的通路就这样杯关闭了,只能逼迫自己与并不喜欢的人相处,不是没有试过与别人坦诚相待,只是要么落下别人能不停刺痛我的软肋,要么留下别人轻蔑的感情。

所以究竟什么是自己的生活,什么是自由,什么是日常的幸福?

真的需要不断地尝试才有答案呢。过分的蛮干和挑战,可能只是,过于忍让的代名词。

借用电视里面的比喻,当心受伤的时候,就盖好好为她包扎,而不是任凭它流血,自己却只会在旁边说没关系的,坚持下去。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选择痊愈,努力过上好的适合自己的生活呢?

上一篇:假期外贸业务B2B工作的实习报告下一篇:“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教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