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站作业指导书

2024-07-05

环境监测站作业指导书(精选6篇)

篇1:环境监测站作业指导书

第四章 固体废物监测

1.什么叫有害工业固体废物?其主要判别依据有那些?

2.如何采集和保存固体废物样品?为什么固体废物采样量与

粒度有关?

3.固体废物的PH值测定要注意哪些方面?

4.什么叫急性毒性试验?为什么它是测定化学物质毒性的常用方法?

5.何为浸出毒性?简要说明浸出毒性试验的实验步骤。

6.试述生活垃圾的处置方式及其监测的重点。

7.垃圾产生的渗沥水具有哪些特性?

8.试述高热值、低热值的定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9.解释:EC50、TLm的含义。

10.说明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意义。

11.简述露天堆放的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过程。

第五章 土壤污染监测

1.简述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2.土壤优先监测物分为几类?有什么特点? 我国土壤的常规检测项目?

3.土壤监测区域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那些项目?

4.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有哪些?有何特点?

5.如何布点采集污染土壤样品?

6.如何布点采集背景值样品?

7.如何布点采集土壤本底值样品?

8.如何制备土壤样品?制备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9.比较土样各种酸式消解法的特点及注意事项。说明消解过程中各种酸的作用。

10.土壤样品采集时,常用的布点方法有哪些?各自的适用范围如何?

11.简述土壤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1、什么是生物监测法?生物监测法的意义何在?

2、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方法有哪些?

3、简要说明用污水生物系统法测定河水水质污染程度的原理。

4、为什么说利用植物监测是空气污染生物监测的主要方式?

5、植物样品的采集原则是什么?

6、怎样用盆栽指示植物法和现场调查法监测大气污染物?

7、生物受污染的途径主要有那几种形式,污染的特点是什么?

8、简要说明污染物质进入动、植物体后,主要有哪些分布和蓄积规律?了解这些规律对监测工作有何重要意义?

第七章 噪声监测

1、什么叫噪声?

2、环境噪声有哪些?

3、用“分贝”表示声学量有什么好处?

4、什么叫计权声级?它在噪声测量中有何作用?

5、等响曲线是如何绘制的? 响度级、频率和声压级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6、什么是等效连续A声级LAeq?什么是噪声污染级Lnp?

7、噪声相加和相减应如何进行?

8、如何制定车间噪声的监测方案?

9、五个声源作用于某一点的声压级分别为65dB,68dB,70dB,70dB和75dB,求同时作用于这一点的总声压级。

10、有一车间在8小时工作时间内,有3小时声压级为80dB(A),3小时为85 dB(A),2小时为93 dB(A),问这种环境是否超过 8 小时的劳动防护卫生标准?

第九章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1、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包括哪些内容?与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有何关系?

2、标准物质具有哪些特点?用途是什么?

3、试述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4、何谓准确度?何谓精密度?如何表示?它们在监测质量管理中有何作用?

5、灵敏度、检测度和测定限有何区别?

6、试述监测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少的方法。

7、何谓相关关系?何谓相关系数?

8、何谓监测质量控制图?它起什么作用?如何编制和使用质量控制图?

第十章 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与简易监测方法

1、何谓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连续自动监测环境中的污染物质较定时采集瞬时试样监测有何优点?

2、简要说明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功能。

3、为什么水环境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目前多限于一般指标的测定?

4、何谓“ 3S ”技术?分别说明它们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情况。

篇2:环境监测站作业指导书

指导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1.1 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案的制订

调查内容:

1.对监测区进行现场调查,对以下调查内容以表格或其它能清晰表达的形式加以记录。

2.监测区大气污染源、数量、方位、排出口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量和排放方式等,同时调查其所使用的原料、燃料及消耗量等;

3.监测区周边(东至校园内操场围墙,西至雁塔路,南至南院家属区南面的围墙,北至友谊路,即北院北面的围墙)大气污染源的类型、数量、方位及排放量等;

4.监测区周边的交通运输引起的污染情况、车流量、车型等;

5.监测时段内校园气象资料: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量、日照时间、相对湿度等;

6.监测区在整个城市中的位置;

7.校园区域划分:“居住区”、“教学区”、“行政区”及每个区的绿化情况。

8.其它你认为应该调查的内容。

空气监测方案是空气监测实施的依据。制订方案时,可以模仿方案制订案例。

1.2 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及结果分析

1.实施空气监测具体安排

将全班同学分成几组,分别负责各采样点的采样及样品分析;

大气采样前,试剂和试液的准备、配制,并对采样仪器进行调试、检查及采样点电源配备等情况,由学生自己安排完成。

2.大气采样时间及采样频率安排

监测实习过程中,大气采样至少连续二天,每天每个采样点采集3次样品。采样情况记录以表格形式列出。

3.大气监测结果及分析

样品采集完,按照规定立即进行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各项目分析监测及数据处理方法参看我国大气项目标准分析方法,即《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最后将结果汇总在表格中。

1.3 对校园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简单评价

全班同学在一起对空气监测结果进行讨论,对校园的空气质量进行简单评价,要求学生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及意见,并期望学生对监测实习的组织形式提出较好的改进意见。

1.对监测结果讨论的内容及方式

首先每一个采样点上的采样人员介绍本采样点及其周围环境,以及监测过程中出现那些异常问题,对本组所得监测结果进行总结;找出本组各采样时段内不同的大气污染物的变化规律(同一天的不同时段及不同天的同一相应时段各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趋势),并与其它组的相应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本采样点周围的空气环境质量。

2.对校园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将校园的环境气质量与国家相应标准比较得出结论;分析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找出出现目前校园空环境气质量现状的原因;提出改善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的建议及措施。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园各类水样水质监测

2.1 制订校园水及废水监测方案

调查内容:

1.对校园内废水及生活用水进行现场调查,对以下调查内容以表格或其它能清晰表达的方式加以记录。

2.食堂水包括哪几部分,各部分水中含的物质大致情况,每天水量大致占全校废水排量的比例;

3.校园中各实验室的废水排水去向,排水量;

4.生活废水的排水量;

5.校园内自来水用水量等。

制订校园内水监测实施方案一览表,表格形式可以模仿方案制订案例。

2.2 水样监测及结果分析

1.实施水及废水的监测具体内容安排

将全班同学分组,每组负责几个监测项目的测定,拿到监测项目后,每组同学做好采样前准备工作:①试剂、标准溶液及其它试液准备;②采样器、采样时的保护剂等。

2.学生亲自动手到各采样点进行水样采集、保护、预处理及分析测试;

3.各项目分析监测及数据处理方法参看我国水质标准分析方法,即《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全班同学的测试结果汇总在表格中。

2.3 对校园内水及废水水质进行简单评价

全班同学在一起对水及废水监测结果进行讨论,对校园内水及废水水质进行简单评价,要求学生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及意见。期望学生对监测实习的组织形式提出好的改进意见。

1.对监测结果讨论内容及方式

首先每一项目负责人员对本项目的监测及其结果进行叙述,监测过程中出现那些异常问题,对本组所得监测结果进行总结;找出水中各污染物浓度的相应关系。

2.对校园水及废水质量评价

校园的水及废水水质与国家相应标准比较,并得出结论;分析校园水及废水水质现状;预测未来两年内的校园水及废水水质;提出改善校园水及废水水质的建议及措施。

全班对水质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监测结果进行讨论,并对水质进行简单评价。《环境监测实习》总结

学生通过二周的环境监测实习,应进行系统的总结工作,空气及水监测实习报告都应包括以下内容,并以学生自己的语言组织编写:

1.实习目的;

2.用简练的语言说明整个实习过程;尤其要说明自己在水样预处理时,用以消除干扰、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所采取的措施;说明监测同一个水样的、互相干扰的不同项目时,自己如何进行监测的;

3.整个空气或水的监测结果;

4.对监测结果的讨论及说明,并对校园废水、各种用水及空气质量进行简单评价;

篇3:监测作业效能推动教育转型

网上流传这样一些“古诗新说”:商女不知亡国恨, 一天到晚写作业;举头望明月, 低头写作业;少壮不努力, 老大写作业;洛阳亲友如相问, 就说我在写作业;人生自古谁无死, 来生继续写作业……这是聪明而无奈的孩子们的“杰作”, 却直指当下作业环节中普遍存在的效率低下、类型单一、过分注重知识与技能训练, 缺乏分层多元等问题。

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自问: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他认为, “最好的教育就是什么也不去做”。冰心先生也说,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这些话揭示了成长的真谛, 也告诉我们, 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长宁教育改革的宗旨——“顺天性而教”恰恰体现了这一点:那就是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 让孩子们知道, 生活的一切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 教给他们在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 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结论, 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

实施作业效能监测的缘由

开展小学作业效能监测工作, 就是力求以优化作业推动教育改革, 把孩子从繁重、重复、机械的作业中解放出来, 让他们拥有快乐的小学生活, 体验幸福人生。

1. 是区域教育改革的系统工程

当前, 上海的教育进入到内涵发展阶段, 重心是追求教育公平与均衡, 让每位学生都获得最合适、最有利、最充分的发展。长宁区已基本实现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课程改革的目标定位在让每位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 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终身发展。我们全面推广了“快乐拓展日”课程活动, 建立了“学科发展中心”, 开展了“学生身心健康”、“学习生活幸福”和“学业

上海长宁区教育局

成就发展”三个指数测评, 但就作业环节而言, 超时、无效、不合理、不匹配、不科学的情况依然存在。因此, 进行作业效能监测, 就是要促进我们对教育问题的严肃思考和反观自省, 在制度上加以完善, 在观念上加以更新, 从系统性、整体性的高度开展教育改革, 以期真正实现教育内涵发展。

2. 是课改瓶颈问题的突破渠道

长宁教育改革立足于全球化特征初显的大数据时代。新的科技知识大约每两年就会增长一倍……这就是我们所处时代的写照。孩子们要适应世界发展, 必须学习更多、思考更多。这时, 减负到底有没有可能?该怎么做?这是全世界都在致力研究的教育改革的瓶颈问题。我们的理解是:理清负担的源头, 减掉不必要的负担, 建立合理的负担梯度, 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作业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形成能力、体验过程和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和必经途径, 作业质量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 我们选择了以作业为切入口, 实现作业的“量的把控”和“质的提升”,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3.是教学管理模式的优化路径

在教学的五个环节中, 作业最具活力, 也是课堂教与学的反馈和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作业效能监测必须扎根于科学、实效的学校教学管理, 必须汇聚家校共同力量, 通过作业效能监测的校本化实施, 推动监测工作不断持续发展。

实现“量的把控”和“质的提升”

通过作业改革落实“减负”的道路该如何走?这是一个沉甸甸的问答题, 更是一道必答题。2011年, 我们成立了长宁区小学作业效能监测中心, 以实现“三多三少”:多一点睡眠, 多一点游戏, 多一点运动;少一点近视, 少一点肥胖, 少一点无效作业。我们期待:作业改革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和成长。

一种好的理念, 必须诉诸于一种务实的行为方式。作业是个小环节, 但是对作业的改革是个系统工程。因此, 我们建立了由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领导、区教育学院专业支撑的机制, 加强整体规划, 以项目为抓手, 以课程为重点, 以评价为突破, 分学段推进, 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了单元作业指导建议网上发布制、网上作业两级备案制、常态调研制、实时咨询制四项制度建设。

日本教育界提出, 交流、做家务、睡眠、运动、兴趣、体验是造就优秀儿童的重要方面。在我们看来, 这六项与作业都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比如, 如果对作业数量进行把控, 就能让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让孩子可以在空余时间多运动;如果精心设计作业形式, 可以让孩子在交流、做家务中接触世界, 进而培养孩子的兴趣, 丰富生活体验。在实施作业效能监测工作的这两年, 我们不断地扪心自问:我们收获了什么?我们达到初衷了吗?我们努力探索并实践着的工作是不是真正提升了孩子们的生命质量和幸福指数?通过跟踪研究, 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以下转变——

1.实现了学生的幸福成长

最有价值的教育转型, 是真正把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当作第一要务。我区的作业改革, 真正关注了学生的学。将所有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 最终都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正促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从调研报告来看, 作业效能监测实施以来, 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 学习态度在改进, 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增强,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升, 自信心在不断增强。比如, 有学习兴趣的学生比例从2011年1月的38.75%提升到2012年6月的46.96%。

2. 优化了学校的过程管理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长宁区教育内涵发展的追求, 作业效能监测的校本化实施是此项工作不断推进、持续发展的永久动力。两年来, 全区所有小学健全管理机制, 明确实施规范, 加强过程监控, 涌现了“单元作业校本实施建议”、“课程教学双向细目表”、“主题长作业课程化”、“学校作业堂堂清、每天精练一刻钟”等彰显学校特色的校本实施经验。这些科学、有效的过程管理模式通过区域的合作共同体、学校教研组等的相互分享, 正逐步将快乐学习惠及于每一位长宁学子。

3.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提升

两年的教育转型实践和探索中, 长宁的作业改革始终将一线教师的专业提升作为核心指向。作业效能监测中心依托区教研室以“课例研究”为载体, 以“工作单”为指导, 开展了“核心知识点的梳理”、“单元作业指导建议的编制”、“长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等专题培训, 强化教师对作业设计的“四性”认识, 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

作业的研究促使教师重新定位教材、学生、教学之间的关系, 开放教学内容, 转变教学方式, 由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为主逐步转变为讲授式、讨论式教学相结合。师生共同设计学习方案, 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注重学习方法指导, 开展多向合作互动。设计“导学单”和“任务书”,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从教师问题引导教学, 变成以学生问题引导课堂讨论。教师正逐渐成为研究者, 逐渐体现出作为课程实施者强烈的课程意识、学科意识和育人意识。

4. 加强了家校的协商互动

家庭是教育过程不可或缺的元素。在作业效能监测工作实施的过程中, 家校的协商互动逐渐得到了加强。愚园路第一小学针对以往“家校间各执其词, 教育观缺乏有效沟通”的现状, 首创了“单元学科学习反馈建议书”网上发布制, 实现了“家校教育同步化”。家长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当前的学习状况和存在问题, 并及时获得指导孩子学习的相应对策, 为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提供了支撑;家长通过一级备案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量, 实现对作业“量的把控”的齐抓共管, 并在不断分享孩子完成作业的喜悦中感受他们的成长。天山路第一小学的家长用这样一段话见证了长宁作业改革的阶段成效:“终于可以理解女儿对于长作业的喜爱——作业的内容无关枯燥的语法和计算、作业的形式没有传统的对错之分、作业的过程其乐无穷, 而最终一个满意的作品所带给她的成就感更是无可替代的。”

篇4:环境监测站作业指导书

关键词:基层监测站 人员素质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基础,为地方环境规划和目标的制定提供基本依据,不断为环境监督管理服务。环境监测还为制定环境目标提供依据,各执法部门必须依据环境监测结果,利用已制定的环境法规(标准)等执行自己的监督职能。所以环境监测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为适应当前的环境保护形势,各级环境监测站不断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更加主动融入环保工作大局中,不断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三个说清”的能力。结合当今的环保形势,需要监测站所作的工作越来越繁杂,尤其是基层环境监测站,辖区的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和污染源的监督工作任务随着各地的经济发展以及监测项目的不断扩展而不断增加,还需要配合国家及各省的各类研究课题进行的调查工作,并需要提供相关的监测数据,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各项工作的工作质量。

所以,要想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在现有的工作任务重,技术人员少的情况下,做为基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人员就需要具备能适应这项工作的能力,下面就基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人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进行分析。

1 做为一名基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人员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

理论学习对每项工作都是很重要的,没有基本的理论知识,就会影响到你的工作质量。所以,做为环境监测的一名监测员,是需要具备一些环境监测的基础理论知识的。环境监测不同于其他的工作,他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我们除了搞水质分析外,还有大气监测、噪声监测、土壤监测、固废监测、生物监测及生态监测,监测过程中会涉及到化学、物理、生物、地理等多学科。在一些监测站,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比较高,监测工作比较专一,监测人员可以针对自己的工作加深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但是,对于人员缺少的监测站来说,要完成每年的监测工作,每个人需要承担比较多的工作,为了更好的完成好这些工作,就需要我们的监测人员不断地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可能以前的你是学化学的,可是因工作需要,你还要搞生态监测时,就需要你去学习有关生态方面的知识,在需要你去评价环境质量时,为了能更准确、更快的完成任务,要不断地学习相关的环境评价及相关的标准等。

所以,做为一名合格的监测人员,尤其是基层监测站的一名监测员,为了能更好的完成辖区的环境监测任务,就需要我们的监测人员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业务理论学习,丰富自己的环境监测知识,利用自己的所学不断地提高本地区的监测能力,更好的为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2 做为一名基层监测站的监测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监测人员只有具备很强的责任心,监测结果才会更真实准确。提高对监测工作责任心、责任感的认识也至关重要。监测工作要为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提出准确的、科学的监测内容、项目和数据。应当站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提高对监测工作重要性、责任感的认识,树立起监测工作要对得起人民群众、要对人民群众利益负责任的意识。要下决心解决监测工作中存在的“数据不准”等各种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弄虚作假的问题,维护环保工作的权威性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要加强监测队伍的建设,造就一支思想作风硬、技术精、仪器设备优良的队伍,为促进我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事业做出新贡献。有人说我们环境监测工作很轻松,化验室里“摇摇晃晃”即可得数,却不知环境监测工作有较大的危险性,还有不少技术难关。有时为了一个监测点位、一组准确的数据,监测人员要翻山越岭、趟水过河,甚至要跑几十趟,走上百公里路。回到实验室后,还要加班加点及时分析化验。尤其是遇到突发事件,更是连家都不能回,没有很强的责任心,就很难完成好本辖区的环境监测工作。

3 做为一名基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人员还要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

在实际的监测过程中,对于很多规范的排污口,采样时还比较简单,按照相关的监测技术规范,就能获取有代表性,准确度好的样品。当我们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尤其在一些落后的小作坊类的企业,在没有规范的排污口的情况下,就需要我们的监测人员利用平时积累的经验以及掌握的相关资料,比较准确的确定出流量的测算方法,使测算出企业的排放量更加接近真实地排放量。在化验室分析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平时的常规样品化学需氧量做的非常多,在做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问题,对不同的水样,尤其是不同的氯含量,所用的方法不同,在繁重的工作中,要通过平时的工作经验去判断含氯的浓度后在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避免分析结果因为水样的监测方法选择错误导致数据出现大的偏差。又比如在水样的六价铬的分析中,当按照分析方法先从感官上判断,若水样是无色的,分析人员一般不会考虑对水样进行预处理直接对水样进行分析,按照相关的标准方法加入显色剂进行分析,实际工作中发现,这类的水样有时会因为个人主观原因和水样的本身很低的色度影响监测结果,经过不断做试验发现,还是要通过色度校正的办法来分析该类水样,才可以获得满意的分析结果。同样,在实际水样的总磷分析中发现,浊度对分析结果也有影响,标准的监测分析方法中却没有提到如何消除干扰,经过反复的试验,我们可以在比色前将溶液离心分离后再进行比色,将分析方法进行验证后,所出具的监测分析结果才比较令人满意。

所以做为一名基层监测人员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就需要我们的监测人员要有随时总结经验,不断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将相关的标准和分析方法进行刻苦的研究,才能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总之,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基层监测站的责任也是非常艰巨的,基层监测站要培养出更多复合型中高级人才来充实基层监测站,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本辖区的监测工作,真正实现环境监测工作健康有序的运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浅谈检测机构的人员要求,魏晓东《计量与测试技术》20110.1.

[2]基层县级环境监测站的问题和对策,郭兴盛《环境质量与监测》2010年第6期.

篇5:《高空作业施工作业指导书》

编号:

高空作业施工作业指导书

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0年10月01日发布

2010年10月01日实施

新建贵广铁路桥梁工程

高空作业指导书

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项目部施工的邦土1号双线中桥邦土1号双线中桥、四寨河双线特大桥高空作业施工。

高空作业主要事项

2.1

熟悉掌握本工种专业技术及规程。

2.2

年满18岁,经体格检查合格后方可从事高空作业。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精神病和其它不适于高空作业的人,禁止登高作业。

2.3

距地面二公尺以上,工作斜面坡度大于45°,工作地面没有平稳的立脚地方或有震动的地方,应视为高空作业。

2.4

防护用品要穿戴整齐,裤角要扎住,戴好安全帽,不准穿光滑的硬底鞋。要有足够强度的安全带,并应将绳子牢系在坚固的建筑结构件上或金属结构架上,不准系在活动物件上。

2.5

登高前,施工负责人应对全体人员进行现场安全教育。

2.6

检查所用的登高工具和安全用具(如安全帽、安全带、梯子、跳板、脚手架、防护板、安全网)必须安全可靠,严禁冒险作业。

2.7

高空作业区地面要划出禁区,用竹篱笆围起,并挂上“闲人免进”、“禁止通行”等警示牌。

2.8

靠近电源(低压)线路作业前,应先联系停电。确认停电后方可进行工作,并应设置绝缘档壁。作业者最少离开电线(低压)2公尺以外。禁止在高压线下作业。

2.9

高空作业所用的工具、零件、材料等必须装入工具袋。上下时手中不得拿物件;并必须从指定的路线上下,不得在高空投掷材料或工具等物;不得将易滚易滑的工具、材料堆放在脚手架上;不准打闹。工作完毕应及时将工具、另星材料、另部件等一切易坠落物件清理干净,以防落下伤人,上下大型另件时,应采用可靠的起吊机具。

2.10

要处处注意危险标志和危险地方。夜间作业,必须严设置足够的照明设施,否则禁止施工。

2.11

禁上下同时垂直作业。若特殊情况必须垂直作业,应经有关领导批准,并在上下两层间设备专用的防护棚或者其他隔离设施。

2.12

严禁坐在高空无遮栏处休息,防止坠落。

2.13

卷扬机等各种升降设备严禁上下载人。

2.14

在石棉瓦屋面工作时,要用梯子等物垫在瓦上行动,防止踩破石棉瓦坠落。

2.15

不论任何情况,不得在墙顶上工作或通行。

2.16

脚手架的负荷量、每平方公尺不能超过270公斤,如负荷量必须加大,架子应适当加固。

2.17

超过3公尺长的铺板不能同时站两人工作。

2.18

进行高空焊接、氧割作业时,必须事先清除火星飞溅范围内的易燃易爆器。

2.19

脚手板斜道板、跳板和交通运输道,应随时清扫。如有泥、水、冰、雪,要采取有效防滑措施,并经安全员检查同意后方可开工。当结冻积雪严重,无法清除时,停止高空作业。

2.20

遇六级以上大风时,禁止露天进行高空作业。

2.21

使用梯子时,必须先检查梯子是否坚固,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立梯坡度60°为宜。梯底宽度不低于50公分,并应有防滑装置。梯顶无搭勾,梯脚不能稳固时,须有人扶梯人字梯拉绳必须牢固。

2.22

因作业必需,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经施工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作业后应立即恢复。

2.23

防护棚搭设与拆除时,应设警戒区,并应派专人监护。严禁上下同时拆除。

2.24

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主要受力杆件,力学计算按一般结构力学公式,强度及挠度计算按现行有关规范进行,但钢受弯构件的强度计算不考虑塑性影响,构造上应符合现行相应规范的要求。

高空脚手架注意事项

3.1

脚手架施工注意事项

3.1.1

脚手架搭设或拆除人员必须由符合劳动部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经考核合格,领取《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专业架子工进行。

3.1.2

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操作时必须配戴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鞋。

3.1.3

大雾及雨、雪天气和6级以上大风时,不得进行脚手架上的高处作业。雨、雪天后作业,必须采取安全防滑措施。

3.1.4

脚手架搭设作业时,应按形成基本构架单元的要求逐排、逐跨和逐步地进行搭设,矩形周边脚手架宜从其中的一个角部开始向两个方向延伸搭设。确保已搭部分稳定。门式脚手架以及其他纵向竖立面刚度较差的脚手架,在连墙点设置层宜加设纵向水平长横杆与连接件联接。

3.1.5

搭设作业,应按以下要求作好自我保护和保护好作业现场人员的安全:

在架上作业人员应穿防滑鞋和佩挂好安全带。保证作业的安全,脚下应铺设必要数量的脚手板,并应铺设平稳,且不得有探头板。当暂时无法铺设落脚板时,用于落脚或抓握、把(夹)持的杆件均应为稳定的构架部分,着力点与构架节点的水平距离应不大于0.8m,垂直距离应不大于1.5m。位于立杆接头之上的自由立杆(尚未与水平杆联接者)不得用作把持杆。

架上作业人员应作好分工和配合,传递杆件应掌握好重心,平稳传递。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引起人身或杆件失衡。对每完成的一道工序,要相互询问并确认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作业人员应佩戴工具袋,工具用后装于袋中,不要放在架子上,以免掉落伤人。

架设材料要随上随用,以免放置不当时掉落。

每次收工以前,所有上架材料应全部搭设上,不要存留在架子上,而且一定要形成稳定的构架,不能形成稳定构架的部分应采取临时撑拉措施予以加固。

在搭设作业进行中,地面上的配合人员应避开可能落物的区域。

3.1.6

架上作业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作业前应注意检查作业环境是否可靠,安全防护设施是否齐全有效,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业。

作业时应注意随时清理落在架面上的材料,保持架面上规整清洁,不要乱放材料、工具,以免影响作业的安全和发生掉物伤人。

在进行撬、拉、推等操作时,要注意采取正确的姿势,站稳脚根,或一手把持在稳固的结构或支持物上,以免用力过猛身体失去平衡或把东西甩出。在脚手架上拆除模板时,应采取必要的支托措施,以防拆下的模板材料掉落架外。

当架面高度不够、需要垫高时,一定要采用稳定可靠的垫高办法,且垫高不要超过50cm;超过50cm时,应按搭设规定升高铺板层。在升高作业面时,应相应加高防护设施。

在架面上运送材料经过正在作业中的人员时,要及时发出“请注意”、“请让一让”的信号。材料要轻搁稳放,不许采用倾倒、猛磕或其他匆忙卸料方式。

严禁在架面上打闹戏耍、退着行走和跨坐在外防护横杆上休息。不要在架面上抢行、跑跳,相互避让时应注意身体不要失衡。

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要铺铁皮接着火星或移去易燃物,以防火星点着易燃物。并应有防火措施。一旦着火时,及时予以扑灭。

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1)

运送杆配件应尽量利用垂直运输设施或悬挂滑轮提升,并绑扎牢固。尽量避免或减少用人工层层传递。

(2)

除搭设过程中必要的1~2步架的上下外,作业人员不得攀缘脚手架上下,应走房屋楼梯或另设安全人梯。

(3)

在搭设脚手架时,不得使用不合格的架设材料。

(4)

作业人员要服从统一指挥,不得自行其是。

钢管脚手架的高度超过周围建筑物或在雷暴较多的地区施工时,应安设防雷装置。

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Ω。

架上作业应按规范或设计规定的荷载使用,严禁超载。并应遵守如下要求:

(1)

作业面上的荷载,包括脚手板、人员、工具和材料,当施工组织设计无规定时,应按规范的规定值控制,即结构脚手架不超过3kN/m2;装修脚手架不超过2kN/m2;维护脚手架不超过lkN/m2。

(2)

脚手架的铺脚手板层和同时作业层的数量不得超过规定。

(3)

垂直运输设施(如物料提升架等)与脚手架之间的转运平台的铺板层数和荷载控制应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执行,不得任意增加铺板层的数量和在转运平台上超载堆放材料。

(4)

架面荷载应力求均匀分布,避免荷载集中于一侧。

(5)

过梁等墙体构件要随运随装,不得存放在脚手架上。

(6)

较重的施工设备(如电焊机等)不得放置在脚手架上。严禁将模板支撑、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及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及任意悬挂起重设备。

架上作业时,不要随意拆除基本结构杆件和连墙件,因作业的需要必须拆除某些杆件和连墙点时,必须取得施工主管和技术人员的同意,并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后方可拆除。

架上作业时,不要随意拆除安全防护设施,未有设置或设置不符合要求时,必须补设或改善后,才能上架进行作业。

脚手架拆除作业前,应制订详细的拆除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并对参加作业全体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在统一指挥下,按照确定的方案进行拆除作业,注意事项如下:

(1)

一定要按照先上后下、先外后里、先架面材料后构架材料、先辅件后结构件和先结构件后附墙件的顺序,一件一件地松开联结,取出并随即吊下(或集中到毗邻的未拆的架面上,扎捆后吊下)。

(2)

拆卸脚手板、杆件、门架及其他较长、较重、有两端联结的部件时,必须要两人或多人一组进行。禁止单人进行拆卸作业,防止把持杆件不稳、失衡而发生事故。拆除水平杆件时,松联结后,水平托持取下。拆除立杆时,在把稳上端后,再松开下端联结取下。

(3)

多人或多组进行拆卸作业时,应加强指挥,并相互询问和协调作业步骤,严禁不按程序进行的任意拆卸。

(4)

因拆除上部或一侧的附墙拉结而使架子不稳时,应加设临时撑拉措施,以防因架子暴动影响作业安全。

(5)

拆卸现场应有可靠的安全围护,并设专人看管,严禁非作业人员进人拆卸作业区内。

(6)

严禁将拆卸下的杆部件和材料向地面抛掷。已吊至地面的架设材料应随时运出拆卸区域,保持现场文明。

脚手架立杆的基础(地)应平整夯实,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设于坑边或台上时,立杆距坑、台的上边缘不得小于1m,且边坡的坡度不得大于土的自然安息角,否则,应作边坡的保护和加固处理。脚手架立杆之下必须设置垫座和垫板。

搭设和拆除作业中的安全防护:

(1)

作业现场应设安全围护和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2)

对尚未形成或已失支稳定结构的脚手架部位加设临时支撑或拉结。

(3)

在无可靠的安全带扣挂物时,应拉设安全网。

(4)

设置材料提上或吊下的设施,禁止投掷。

作业面的安全防护:

(1)

脚手架的作业面的脚手板必须满铺,不得留有空隙和探头板。脚手板与墙面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应大于20cm。脚手板应与脚手架可靠拴结。

(2)

作业面的外侧立面的防护设施视具体情况可采用:

1)

挡脚板加二道防护栏杆。

2)

二道防护栏杆绑挂高度不小于1m。

3)

二道防护横杆满挂安全立网。

4)

其他可靠的围护办法。

临街防护视具体情况可采用:

(1)

采用安全立网、竹笆板或逢布将脚手架的临街面完全封闭。

(2)

视施工情况设安全通道。通道的顶盖应满铺脚手板或其他能可靠承接落物的板篷材料。篷顶临街一侧应设高于篷顶不小于1m的墙,以免落物又反弹到街上。

人行和运输通道的防护:

(1)

贴近或穿过脚手架的人行和运输通道必须设置板篷。

(2)

上下脚手架有高度差的人口应设坡度或踏步,并设栏杆防护。

吊挂架子的防护。当吊、挂脚手架在移动至作业位置后,应采取撑、拉措施将其固定或减少其晃动。

3.2

脚手架拆除注意事项

3.2.1

拆除脚手架前,班组成员要明确分工,统一指挥,操作过程中精力要集中,不得东张西望和开玩笑,工具不用时要放入工具袋内。

3.2.2

正确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脚应穿软底鞋。拆除挑架等危险部位要挂安全带。

3.2.3

拆除脚手架前,周围应设围栏或警戒标志,在交通要道设专人监护,禁人入内。

3.2.4

严格遵守拆除顺序,由上而下,一步一清,不准上下层同时作业。

3.2.5

拆除脚手架的大横杆、剪刀撑,应先拆中间扣,再拆两头扣,由中间操作人往下顺杆子,不得往下乱扔。

3.2.6

拆除的脚手架杆、脚手板、钢管、扣件等材料应往入传递或用绳索吊下,不得往下投扔,以免伤人和不必要的损失。

3.2.7

拆除过程中最好不要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

3.2.8

拆除过程中最好不要中断,如确需中断应将拆除部分处理清楚告一段落,并检查是否会倒塌,确认安全后方可停歇。

3.2.9

脚手架拆除完后应将架料分类堆放,堆放地点要平坦,下设支垫排水良好。钢类最好放置室内,堆放在室外应加以遮盖。对扣件、螺栓等零星小构件应用柴油清洗干净装箱、袋分类存放室内以备再用。

3.2.10

弯曲变形的钢构件应调直,损坏的及时修复并刷漆以备再用,不能修复的应集中报废处理。

悬空施工注意事项

4.1

悬空作业处应有牢靠的立足处,并必须视具体情况,配置防护栏网、栏杆或其他安全措施。

4.2

悬空作业所用的索具、脚手板、吊篮、吊笼、平台等设备,均需经地技术鉴定或检验方可使用。

4.3

构件吊装和管道安装时的悬空作业,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4.3.1

钢结构的吊装,构件应尽可能在地面安装组装,并应搭设进行临时固定、电焊、高强螺栓连接等工序的高空安全设施,随构件同时上吊就位。拆卸时的安全措施,亦应一并考虑和落实。高空吊装顶应力钢筋混凝土屋架、桁架等大型构件前,也应搭设悬空作业中所需的安全设施。

4.3.2

悬空安装大模板,吊装第一块预制构件、吊装单独的大中型预制构件时,必须站在操作平台上操作。吊装中的大模板和预制构件以及石棉水泥板等屋面板上,严禁站人和行走。

4.3.3

安装管道时必须有已完结构或操作平台为立足点,严禁在安装中的管道上站立和行走。

4.4

模板支撑和拆卸时的悬空作业,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4.4.1

支模应按规定的作业程序进行,模板未固定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严禁在连接件和支撑件上攀登上下,并严禁在上下同一垂直面上装、拆模板。结构复杂的模板,装、拆应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措施进行。

4.4.2

支设高度在3m以上的柱模板,四周应设斜撑,并应设立操作平台。低于3m的可使用马凳操作。

4.4.3支设悬挑形式的模板时,应有稳固的立足点。支设临空构筑物模板时,应搭设支架或脚手架。模板上有预留洞时,应在安装后将洞盖没。混凝土板上拆模后形成的临边和洞口,应按本标准有关章节进行防护。拆模高处作业,应配置登高用具或搭设支架。

4.5

钢筋绑扎时的悬空作业,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4.5.1绑扎钢筋和安装钢筋骨架时,必须搭设脚手架和马道。

4.5.2绑扎圈梁、挑梁、挑檐、外墙和边柱等钢筋时,应搭设操作平台和张挂安全网。悬空大梁钢筋的绑扎,必须在满铺脚手板的支架或操作平台上操作。

4.5.3绑扎立柱和墙体钢筋时,不得站在钢筋骨架上或攀登骨架上下。3m以内的柱钢筋,可在地面或楼面上绑扎,整体竖立。绑扎3m以上的柱钢筋,必须搭设操作平台。

4.6

混凝土浇筑时的悬空作业,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4.6.1浇筑离地2m以上框架、过梁、雨篷和小平台时,应设操作平台,不得直接站在模板上或支撑件上操作。

4.6.2

浇筑拱形结构,应自两边拱脚对称地相向进行。浇筑储仓,下口应先行封闭,并搭设脚手架以防人员坠落。

4.6.3特殊情况下如无可靠的安全设施,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扣好保险钩,或架设安全网。

4.7

进行预应力张拉的悬空作业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4.7.1

进行预应力张拉时,应搭设站立操作人员和设置张拉设备用的牢固可靠的脚手架或操作平台。雨天张拉时,还应架设防雨棚。

4.7.2

预应力张拉区域应标示明显的安全标志,禁止非操作人员进入。张拉钢筋的两端必须设置挡板。挡板应距所张拉钢筋的端部1.5~2m,且应高出最上一组张拉钢筋0.5m,其宽度应距张拉钢筋外侧各不小于1m。

4.7.3孔道灌浆应按预应力张拉安全设施的有关规定进行。

高空临时用电注意事项

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措施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安全用电在技术上所采取的措施;二是为了保证安全用电和供电的可靠性在组织上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它包括各种制度的建立、组织管理等一系列内容。安全用电措施应包括下列内容。

5.1

安全用电技术措施

5.1.1保护接地

是指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与接地极之间做可靠的电气连接。它的作用是当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时,如果人体触及此外壳时,由于人体的电阻远大于接地体电阻,则大部分电流经接地体流人大地,而流经人体的电流很小。这时只要适当控制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4Ω),就可减少触电事故发生。但是在TT供电系统中,这种保护方式的设备外壳电压对人体来说还是相当危险的。因此这种保护方式只适用于TT供电系统的施工现场,按规定保护接地的电阻不大于4Ω。

5.1.2

保护接零

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系统中,将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与供电系统中的零线或专用零线直接做电气连接,称为保护接零。它的作用是当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时,短路电流经零线而成闭合电路,使其变成单相短路故障,因零线的阻抗很小,所以短路电流很大,一般大于额定电流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样大的单相短路将使保护装置迅速而准确的动作,切断事故电源,保证人身安全。其供电系统为接零保护系统,即TN系统。保护零线是否与工作零线分开,可将TN供电系统划分为TN-C、TN-S和TN-C-S三种供电系统。

1)

TN-C供电系统。它的工作零线兼做接零保护线。这种供电系统就是平常所说的三相四线制。但是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时,零线上有不平衡电流,所以保护线所连接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有一定电位。如果中性线断线,则保护接零的漏电设备外壳带电。因此这种供电系统存在着一定缺点。

5.2.2

TN-S供电系统。它是把工作零线N和专用保护线Pe.在供电电源处严格分开的供电系统,也称三相五线制。它的优点是专用保护线上无电流,此线专门承接故障电流,确保其保护装置动作。应该特别指出,PE线不许断线。在供电末端应将PE线做重复接地。

5.2.3

TN-C-S供电系统。在建筑施工现场如果与外单位共用一台变压器或本施工现场变压器中性点没有接出PE线,是三相四线制供电,而施工现场必须采用专用保护线PE时,可在施工现场总箱中零线做重复接地后引出一根专用PE线,这种系统就称为TN-C-S供电系统。施工时应注意:除了总箱处外,其他各处均不得把N线和PE线连接,PE线上不许安装开关和熔断器,也不得把大地兼做PE线。Pe线也不得进入漏电保护器,因为线路末端的漏电保护器动作,会使前级漏电保护器动作。

不管采用保护接地还是保护接零,必须注意:在同一系统中不允许对一部分设备采取接地,对另一部分采取接零。因为在同一系统中,如果有的设备采取接地,有的设备采取接零,则当采取接地的设备发生碰壳时,零线电位将升高,而使所有接零的设备外壳都带上危险的电压。

5.3

设置漏电保护器

5.3.1

施工现场的总配电箱和开关箱应至少设置两级漏电保护器,而且两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作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保护的功能。

5.3.2

开关箱中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作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安装漏电保护器。

5.3.3漏电保护器应装设在配电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和开关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

5.3.4

漏电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国标GB6829—86《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要求,开关箱内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

使用潮湿和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应采用防溅型产品。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

5.4

安全电压

5.4.1安全电压指不戴任何防护设备,接触时对人体各部位不造成任何损害的电压。我国国家标准GB3805--83《安全电压》中规定,安全电压值的等级有42、36、24、12、6V五种。同时还规定:当电气设备采用了超过24V时,必须采取防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5.4.2对下列特殊场所应使用安全电压照明器:

隧道、人防工程、有高温、导电灰尘或灯具离地面高度低于2.m等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应不大于36V。

在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24V。

在特别潮湿的场所,导电良好的地面、锅炉或金属容器内工作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12V。

5.4.3电气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配电系统应设置室内总配电屏和室外分配电箱或设置室外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实行分级配电。

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宜分别设置,如合置在同一配电箱内,动力和照明线路应分路设置,照明线路接线宜接在动力开关的上侧。

开关箱应由末级分配电箱配电。开关箱内应一机一闸,每台用电设备应有自己的开关箱,严禁用一个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两台及以上的用电设备。

总配电箱应设在靠近电源的地方,分配电箱应装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地区。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

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不得装设在有严重损伤作用的瓦斯、烟气、蒸汽、液体及其他有害介质中。也不得装设在易受外来固体物撞击、强烈振动、液体浸溅及热源烘烤的场所。配电箱、开关箱周围应有足够两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其周围不得堆放任何有碍操作、维修的物品。

配电箱、开关箱安装要端正、牢固,移动式的箱体应装设在坚固的支架上。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下皮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大于1.3m,小于1.5m。移动式分配电箱、开关箱的下皮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0.6~1.5m。配电箱、开关箱采用铁板或优质绝缘材料制作,铁板的厚度应大于重0.5mm。

配电箱、开关箱中导线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应设在箱体下底面,严禁设在箱体的上顶面、侧面、后面或箱门处。

5.4.4

电气设备的安装

配电箱内的电器应首先安装在金属或非木质的绝缘电器安装板上,然后整体紧固在配电箱箱体内,金属板与配电箱体应作电气连接。

配电箱、开关箱内的各种电器应按规定的位置紧固在安装板上,不得歪斜和松动。并且电器设备之间、设备与板四周的距离应符合有关工艺标准的要求。

配电箱、开关箱内的工作零线应通过接线端子板连接,并应与保护零线接线端子板分设.4

配电箱、开关箱内的连接线应采用绝缘导线,导线的型号及截面应严格执行临电图纸的标示截面。各种仪表之间的连接线应使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绝缘铜芯导线,导线接头不得松动,不得有外露带电部分。

各种箱体的金属构架、金属箱体,金属电器安装板以及箱内电器的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底座、外壳等必须做保护接零,保护零线应经过接线端子板连接。

配电箱后面的排线需排列整齐,绑扎成束,并用卡钉固定在盘板上,盘后引出及引入的导线应留出适当余度,以便检修。

导线剥削处不应伤线芯过长,导线压头应牢固可靠,多股导线不应盘圈压接,应加装压线端子(有压线孔著除外)。如必须穿孔用顶丝压接时,多股线应刷锡后再压接,不得减少导线股数。

5.4.5电气设备的防护

在建工程不得在高、低压线路下方施工,高低压线路下方,不得搭设作业棚、建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

施工时各种架具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必须保持安全操作距离。当外电线路的电压为1kV以下时,其最小安全操作距离为4m;当外电架空线路的电压为1~lOkV时,其最小安全操作距离为6m;当外电架空线路的电压为35~l,lOkV时,其最小安全操作距离为8m。

上下脚手架的斜道严禁搭设在有外电线路的一侧。旋转臂架式起重机的任何部位或被吊物边缘与lOkV以下的架空线路边线最小水平距离不得小于2m。

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架空线路的最低点与路面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以下要求:外电线路电压为1kV以下时,最小垂直距离为6m;外电线路电;压为l~35kV时;最小垂直距离为7m。

对于达不到最小安全距离时,施工现场必须采取保护措施,可以增设屏障、遮栏、围栏或保护网,并要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牌。在架设防护设施时应有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或专职安全人员负责监护。

对于既不能达到最小安全距离,又无法搭设防护措施的施工现场,施工单位必须与有关部汀协商,采取停电、迁移外电线或改变工程位置等措施,否则不得施工。

5.4.6电气设备的操作与维修人员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施工现场内临时用电的施工和维修必须由经过培训后取得上岗证书的专业电工完成,电工的等级应同工程的难易程度和技术复杂性相适应,初级电工不允许进行中、高级电工的作业。

各类用电人员应做到:

(1)

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

(2)

使用设备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是否完好。严禁设备带“病”运转;

(3)

停用的设备必须拉闸断电,锁好开关箱;

(4)

负责保护所用设备的负荷线、保护零线和开关箱。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解决;

(5)

搬迁或移动用电设备,必须经电工切断电源并作妥善处理后进行。

5.4.7

电气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施工现场的所有配电箱、开关箱应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和维修。检查、维修人员必须是专业电工。工作时必须穿戴好绝缘用品,必须使用电工绝缘工具。

检查、维修配电箱、开关箱时,必须将其前一级相应的电源开关分闸断电,并悬挂停电标志牌,严禁带电作业。

配电箱内盘面上应标明各回路的名称、用途、同时要作出分路标记。

总、分配电箱门应配锁,配电箱和开关箱应指定专人负责。施工现场停止作业1h以上时,应将动力开关箱上锁。

各种电气箱内不允许放置任何杂物,并应保持清洁。箱内不得挂接其他临时用电设备。

熔断器的熔体更换时,严禁用不符合原规格的熔体代替。

5.4.8

施工现场的配电线路

现场中所有架空线路的导线必须采用绝缘铜线或绝缘铝线。导线架设在专用电线杆上。

架空线的导线截面最低不得小于下列截面:当架空线用铜芯绝缘线时,其导线截面不小于10mm2;当用铝芯绝缘线时,其截面不小于16

mm2跨越铁路、公路、河流、电力线路档距内的架空绝缘铝线最小截面不小于35

mm2,绝缘铜线截面不小于16

mm2。

架空线路的导线接头:在一个档距内每一层架空线的接头数不得超过该层导线条数的50%,且一根导线只允许有一个接头;线路在跨越铁路、公路、河流、电力线路档距内不得有接头。

架空线路相序的排列:

(1)

TT系统供电时,其相序排列:面向负荷从左向右为L1、N、L2、L3;

(2)

TN-S系统或TN-C-S系统供电时,—和保护零线在同一横担架设时的相序排列:面向负荷从左至右为L1、N、L2、L3、PE;

(3)

TN-S系统或TN-C-S系统供电时,动力线、照明线同杆架设上、下两层横担,相序排列方法:上层横担,面向负荷从左至右为L1、L2、13;下层横担,面向负荷从左至右为L1、(12、L3)、N、PE。,当照明线在两个横担上架设时,最下层横担面向负荷,最右边的导线为保护零线PE。

4)

架空线路的档距一般为30m,最大不得大于35m;线间距离应大于0.3m。

5)

施工现场内导线最大弧垂与地面距离不小于4m,跨越机动车道时为6m。

6)

架空线路所使用的电杆应为专用混凝土杆或木杆。当使用木杆时,木杆不得腐朽,其梢径应不小于130mm。

7)

架空线路所使用的横担、角钢及杆上的其他配件应视导线截面、杆的类型具体选用杆的埋设、拉线的设置均应符合有关施工规范。

5.4.9

施工现场的电缆线路

电缆线路应采用穿管埋地或沿墙、电杆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

电缆在室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应不小于0.6m,并应在电缆上下各均匀铺设不小于50mm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砖等硬质保护层。

橡皮电缆沿墙或电杆敷设时应用绝缘子固定,严禁使用金属裸线作绑扎。固定点间的距离应保证橡皮电缆能承受自重所带的荷重。橡皮电缆的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5m。

电缆的接头应牢固可靠,绝缘包扎后的接头不能降低原来的绝缘强度,并不得承受张力。

在有高层建筑的施工现场,临时电缆必须采用埋地引入。电缆垂直敷设的位置应充分利用在建工程的竖井、垂直孔洞等,同时应靠近负荷中心,固定点每楼层不得少于一处。电缆水平敷设沿墙固定,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18m。

5.5安全用电组织措施

5.5.1

建立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制度,并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

5.5.2

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向专业电工、各类用电人员介绍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总体意图、技术内容和注意事项,并应在技术交底文字资料上履行交底人和被交底人的签字手续,注明交底日期。

5.5.3

建立安全检测制度。从临时用电工程竣工开始,定期对临时用电工程进行检测,主要内容是:接地电阻值,电气设备绝缘电阻值,漏电保护器动作参数等、,以监视临时用电工程是否安全可靠,并做好检测记录。

5.5.4

建立电气维修制度。加强日常和定期维修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并建立维修工作记录,记载维修时间、地点、设备、内容、技术措施、处理结果、维修人员、验收人员等。

5.5.5

建立工程拆除制度。建筑工程竣工后,临时用电工程的拆除应有统一的组织和指挥,并须规定拆除时间、人员、程序、方法、注意事项和防护措施等。

5.5.6

建立安全检查和评估制度。施工管理部门和企业要按照JQ59—8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定期对现场用电安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5.5.7

建立安全用电责任制。对临时用电工程各部位的操作、监护、维修分片、分块、分机落实到人,并辅以必要的奖惩。

5.5.8

建立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定期对专业电工和各类用电人员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和培训,凡上岗人员必须持有劳动部门核发的上岗证书,严禁无证上岗。

安全网挂设注意事项

安全网的质量必须符合GB5725-35规定,即外形尺寸为1.8×6m和4×6m两种,每张网的重量应少于15kg/张大于8kg/张,安全网分平网立网两种。立网的目数应在2000目(10CMX10CM)以上。

6.1

平网:

安装平面不垂直于水平面,主要是用来接住坠落的人和物的安全网称为平网。

6.1.1平网要能承受重100kg底面积为2800cm2 的模拟人形砂包冲击后,网绳、边绳、系绳都不断裂(允许筋绳断裂),冲击高度10m最大延伸率不超过1.5m。

旧网重新使用前,按GB5725-86规定,应全面进行检查,并签发允许使用证明方准使用。

6.1.2网的外观检查:

1网目边长不得大于10cm,边绳、系绳、筋绳的直径不少于网绳的2倍,且应大于7mm。

筋绳必须纵横向设置,相邻两筋绳间距在30至100cm之间,网上的所有绳结成节点必须牢固,筋绳应伸出边绳1.2m,以方便网与网或网与模杆之间的拼接绑扎。(或另外加系绳绑扎)。

旧网应无破损或其他影响使用质量的毛病。

6.1.3

网的选择:

1根据使用目的,选择网的类型,根据负载高度选择网的宽度、立网不能代替平网使用,而平网可代替立网使用。

2当网宽为3m时,张挂完伸出宽度约2.5m,当网宽4m时张挂后伸出宽度约3m。

6.1.4网的安装:

安装前必须对网及支杆、横杆、锚固点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安装。

安全网的内外侧应各绑一根大横杆,内侧在横杆绑在事先予埋好的钢筋环上或在墙(楼板)的内侧再绑一根大横杆与外侧安全网的里大横杆绑在一起,大横杆离墙(或楼板)间隙≤15cm。网外侧大横杆应每隔3m设一支杆,支杆与地面保持45°角,支杆落点要牢靠固定,如在楼层无法固定时可设扫地杆,把几根支杆底脚连在一起与柱绑牢。

安全网以系结方便,连接牢固又易解开受力后不会散脱为原则。多张安全网连接使用时,相邻部分应紧靠或重叠。

平网安装时不宜绷得过紧,应外高内低(外侧高出50m)网的负载高度在5m以内时,网伸出建筑物宽度2.5m以上,10m以内时网伸出建筑物宽度最小3m。

在输电线路附近安装时,必须先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并采取适当的防触电措施,否则不得安装。

第一道安全网一般张挂在二层楼板面(3~4m高度),然后每隔6~8m再挂一道活动安全网(GB5725-85规定)。多层或高层建筑除在二层设一道固定安全网外,每隔四层应再设一道固定安全。

网与其下方(或地面)物体表面距离不得小于3m。

在张挂安全网时应事先考虑到在临时需进出料位置应留有可收起的活动安全网,当吊料时将网收起,用完时立即恢复原状。

6.2

使用、维修、保养:

6.2.1

全网在使用中必须每周进行一次外观检查,杂物及时清理。

6.2.2

当受到较大荷载冲击后,应更换新网或及时进行检查,看有无严重变形、磨损、断裂、连接部位脱落等确认完好后,方可继续使用。

6.2.3

按GB5725-85规定使用中每3个月应进行试验绳强力试验(或根据说明书进行试验)。.6.3

安全网的清理:

清理安全网需要进入安全网,事先必须先检查安全网的质量,支杆是否牢靠、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安全网清理,清理时应一手抓住网筋,一手清理杂物,禁止人站立安全网上,双手清理杂物或往下抛掷。

清理杂物时,地面应设监护人,禁人入内,或是加设围栏。

6.6

立网:

安装平面垂直于水平面(相对来说),主要是用来防止人和物坠落的安全网称为立网。

6.6.1

根据GB5725-85规定,立网边绳、系绳断裂强力不低于300kgf,网绳的断裂强力为150-200kgf,网目的边长不大于10cm。

6.6.2

挂设立网必须拉直、拉紧。

6.6.3

网平面与支撑作业人员的面的边缘处最大的间隙不得超过15cm。

END

篇6:环境监测站作业指导书

高空作业人员作业

作业前准备→作业中→作业结束→撤离现场。高空作业人员的职责、工作要求:

a)要服从工作领导人的指挥,遵章守纪。对不安全和有疑问的命令,要及时果断地提出,坚持安全作业。

b)高空作业人员安全等级按照《安规》规定。

c)攀登支柱前要检查支柱状态,观察支柱上有无其它设备,选好攀登方向和条件。d)高空作业人员安排时必须保证在作业前有充足的休息时间。e)高空作业人员作业时必须将安全带系在安全可靠的地方。f)高空作业使用的小型工具、材料应放置在工具材料袋内。作业中应使用专门的用具传递工具、零部件和材料,不得抛掷传递。g)进行高空作业时,人员不宜位于线索受力方向的反侧,并采取防止线索滑脱的措施。在曲线区段进行接触网悬挂的调整工作时,要有防止线索滑跑的后备保护措施。h)检修作业车移动或作业平台升降、转向时,严禁人员上、下。人员上、下作业平台应征得作业平台操作人或监护人同意。所有人员禁止从未封锁线路侧上、下作业车辆。

i)高空作业人员在作业平台防护栅外作业时,必须将安全带系在牢固可靠部位。j)为防止检修作业车作业平台侵入未封锁线路的限界,作业平台严禁向未封锁的线路侧旋转。

k)作业中时刻注意与临线带电体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对设备精检细修,确保修后质量,作业中不得做与作业无关的事。作业前准备:

a)听从工作领导人工前会宣读工作票和人员安排。

b)准备个人工具、安全带、短接线、检测、检查用工具及所需材料。

c)熟悉、掌握作业当日的检修机具使用、检修工艺标准、检修的具体作业内容及对应的安全措施。

d)支柱攀登:

1)参加工前预想会,结合检修区段重点设备及安全注意事项,有针对性对此项进行预想,防范各类事件发生,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2)支柱攀登作业人员需携带的工具、材料。

3)圆杆攀登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携带脚扣,以满足作业要求。

4)按照分工单所要求携带的工具材料,检查自身所携带的工具材料,是否有漏带、错带的情况,保证检修作业所需。

5)

攀登支柱前要检查支柱状态,观察支柱上有无其它设备,选好攀登方向和条件;攀登支柱时要手把牢靠,脚踏稳准,尽量避开设备并与带电设备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用脚扣和踏板攀登时,要卡牢和系紧,严防滑落。

e)车梯作业:

1)每次检修作业前,由工作领导人指定1-2名作业组成员担当车梯高空作业,高空作业人员不得超过2人。

2)参加工前预想会,结合检修区段重点设备及安全注意事项,有针对性对此项进行预想,防范各类事件发生,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3)

4)高空作业使用的小型工具、材料应放置在工具材料袋内。

5)作业前,作业人员应将车梯放在汽车上,用铁线绑牢,防止滑脱。

6)按照分工单所要求携带的工具材料,检查自身所携带的工具材料,是否有漏带、错带的情况,保证检修作业所需。f)轨道车平台作业:

1)每次检修作业前,由工作领导人指定2-3名作业组成员担当高空作业。

2)参加工前预想会,结合检修区段重点设备及安全注意事项,有针对性对此项进行预想,防范各类事件发生,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3)4)高空作业人员需携带的工具、材料:个人劳保防护用品、手扳葫芦、紧线器、钢丝套子、力矩扳手、水平尺、钢卷尺、直弯器、扭面器、脚扣、各种备用螺栓,螺母,开口销,吊弦、铁线等;

5)按照分工单所要求携带的工具材料,检查自身所携带的工具材料,是否有漏带、错带的情况,保证检修作业所需。作业中:

a)支柱攀登

(1)到达登杆地点,明确支柱号,检查支柱状态,观察支柱上有无其它设备,选好攀登方向和条件,拟定攀登方法;

(2)检查高空作业使用的小型工具、材料应放置在工具材料袋内;(3)检查攀登工具状态良好;

(4)结合设备特点,预想高空作业内容及所需采取的作业准备;

(5)准备完毕听从工作领导人指挥,攀登支柱,攀登支柱时要手把牢靠,脚踏稳准;

(6)攀登至指定处所,系好安全带,进行高空作业,安全带必须系在稳固、方便高空作业的处所。

(7)作业中应使用专门的用具传递工具、零部件和材料,不得抛掷传递; b)车梯作业

(1)到达作业地点,检查高空作业使用的小型工具、材料应放置在工具材料袋内;(2)待车梯到位、稳固后,攀登车梯进入工作平台;

(3)工作台上的人员不得超过两名,所有的零件、工具等均不得放置在工作台的台面上;

(4)当车梯放在道床、路肩上或作业人员超出工作台范围作业时,高空作业人员要将安全带系在接触网上,不得系在车梯工作台框架上。c)轨道车平台作业

(1)到达作业地点后,接到工作领导人可以高空作业的命令后,方可上作业平台作业;

(2)人员、工具、材料到位后,关好作业平台的防护门,方可开始平台作业。(3)作业人员在作业平台防护栅外作业时,必须将安全带系在牢固可靠部位。(4)平台操作人员与司机之间的信息传递应及时、准确、清楚、呼唤应答。作业中检修作业车的移动应听从作业平台上操作人员的指挥。

(5)高空作业人员在车辆移动中应注意防止接触网设备碰刮伤人。

(6)检修作业车工作平台防护门关闭时应有闭锁装置

(7)作业平台上有人作业时,检修作业车移动的速度不得超过10km/h,且不得急剧起、停车。作业结束:

a)接到工作领导人停止高空作业的命令后,高空作业人员立即将平台上的工具材料进行清理,逐项放置轨道车内,并将作业车平台防护栏门栓锁紧。

b)平台作业人员确认平台上所有工具材料清理完毕应立即下平台,平台负责人及时通知工作领导人。撤离现场:

上一篇:善意的阳光初二作文下一篇:流水的歌唱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