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时代小说作品推荐

2024-04-29

维多利亚时代小说作品推荐(精选8篇)

篇1:维多利亚时代小说作品推荐

传统经济的玩法都是跑步,尽可能地跑马圈地,占的范围越大越好。可是在个人崛起的时代,我们与其去把握更多的机会, 还不如立定下来,在一个固定点上成长,这才是真正的身法。在传统社会,我们经常讲的是做大做强,总希望跟着组织把事业做大。可是在互联网时代,也许我们立定在自己所擅长的那个领域成长,并拥有合适规模的客户,就可以拥有自由且富足的一生。你找到立定的地方了吗?

简介

本书精选罗振宇的诸多思考,与你分享成长的洞见:

《微革命》:转身、立定、呻吟、躺下,就是互联网时代个人崛起的方法

《发现你的太平洋》:不跟存量较劲,而去寻找人生的增量

《疯狂的投资》:有好点子马上行动,当实干家而不是评论家

《和你赛跑的不是人》:放弃追求地位,转而追求联系;放弃追求效率,转而追求趣味

《怎么当个明白人》:真正的牛人,就是在集体中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思考的人

……

迷茫时代,怎么当个明白人?

关于作者

罗振宇,人称罗胖,1973年1月生,安徽芜湖人,摩羯座。 知识社群《罗辑思维》创始人。 主讲的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在优酷视频上,每一集平均播放近200万次。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拥有460多万用户,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知识社群。

书评

他对商业和互联网的独到见解,影响了互联网一代的知识结构和对互联网的认识:人类正在从工业化时代进入互联网时代。新的时代将彻底改变人类协作的方式,使组织逐渐瓦解、消融,而个体生命的自由价值得到充分释放,未来将属于基于用户体验的“手艺人”经济。

为什么那些高素质的人往往成不了创新的领头人呢?因为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具体的处境当中,当存量过大的时候,创新本身在逻辑上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有存量的时候,那些高素质的人是不可能搞创新的。

创新有两种,第一种叫从0到1,紧接着叫从1到N的创新。

篇2:维多利亚时代小说作品推荐

此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维多利亚女性特点。

首先文章介绍了十九世纪兴起的女权主义运动,从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特点阐述分析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特征。然后,文章描述了英国文学界的一次女性创作高峰,即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写作的兴起。在这个部分,文章对女性写作兴起的原因,女性作家写作特色进行了分析。最后,文章讲述了维多利亚时代贵族女性的特点,从政治,经济,婚姻三个方面对她们的生活状况进行了大体描述。

关于维多利亚时代女性,不得不说到女权主义(feminism)运动。西方的女权主义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发生在维多利亚时期,和工业**同步,也就是19世纪下半叶。

在19世纪以前,女性社会地位身份低下,尤其是已婚女子,被认为只是男性的附属品,几乎失去了自由,存在感十分微弱。女性不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她们的活动范围基本被局限在家庭,社交场合,因而女性的创造力也受到了压制和忽视。女性在社会显然处于弱势,可是女性并没有因为弱小而收到保护,恰恰相反,在家庭或者公共场所,女性常常受到攻击和骚扰。由此看来,当时的女性面临着自我意识的觉醒问题,当女性渐渐意识到只有依靠自己的奋斗才可能获得成功,获得社会的认可时,女权主义运动也就顺着历史的潮流产生了。维多利亚时代早期,下层劳动女性为了面包而工作,广大中产阶级女性为了权力而斗争。由于劳动女性斗争意识的增长和女权主义的呼吁,英国制定了保护妇女和儿童的法律。维多利亚时代中期,这一阶段的斗争主要采取了请愿的方式,广大女性纷纷组织社会团体,上街进行宣传讲演,在社会上扩大女权运动的影响,给议会施加压力,以迫使议会通过女性的要求。

女权运动在进入维多利亚时代晚期之初,依然延续着维多利亚时代中期的斗争方式,主要采取舆论宣传,组织请愿等方式。19 世纪 80 年代,相续出现一批女权运动的团体。到 1894 年时,女性争取参政权的斗争有了一定效果,已婚妇女获得了在地方上的选举权。在女王去世的的头两年,一些激进的女权运动者认为通过和平请愿获得参政权力的方式已经过时,一些女权组织开始使用暴力手段进行抗议,运动更加激进化。但不论采取什么运动方式,直至维多利亚时代结束,女性的参政要求也没有被议会通过。分析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参政运动,不难发现,运动的参与者大多是中、下层女性,尤其是中产阶级女性,她们由于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获得了学习的机会,她们中的一些人在学习中逐渐认识到她们作为中产阶级女性的权力的缺失,于是首先起来进行抗议。在她们的宣传影响下,更多的中、下层女性参与到运动中来,女权运动逐步发展壮大。

女权主义运动使得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和请求,在维多利亚时代,还有一个典型的特征便是女性作家的兴起。

女性作家的兴起做主要的体现是女性写作在小说领域的兴起与发展。十九世纪以前,小说一度被当做是难登大雅之堂的文学创作形式,当时的文学形式以诗歌创作为主,出现了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浪漫主义诗人,如约翰济慈,雪莱,拜伦等等。而此时的诗歌领域,注定了只是男人们驰骋的疆场,因为浪漫主义诗人都是有机会大量接触拉丁文、腊文和古典文学成就的、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能接受正规高等教育的男人们。从十八世纪后期英国多产的女小说家简奥斯丁开始,随后出现了勃朗特姐妹,盖斯凯尔夫人和乔治艾略等等,形成了英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女性创作文学的高峰。

女性作家的兴起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此时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一般的中产阶级女性的活动范围都被局限于从一个客厅到另一个客厅,小说文本成了她们茶余饭后的一种精神消遣,这样也为女性作家提供了固定的读者群,妇女在阅读浪漫主义小说中获得愉悦,这种欢乐其实就是经过想象对社会现实的反抗和颠覆。另外从小说出版的关系来看,在维多利亚时代很多工作都没有女性的机会,因此很多女性没有经济来源,而写小说则是一种比较赚钱的方式。

维多利亚时代虽然男女性别角色的界定两极分化很明显,并体现在家庭、文学、文化各个领域,但女性写作仍然凭借其独树一帜的特点在小说领域得到了充分发展。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写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采取了与当时的主流文化妥协的方式。肖瓦尔特认为,此时的女性写作属于“女人气”阶段,“是一个较长时间地模仿主导传统的阶段,这也是一个将主导传统的艺术标准及关于社会作用的观点内在化的过程”。当时女性写作基本都遵循了传统的小说的叙事模式,大多选择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甚至有女性作家为了被社会所承认采取了男性笔名。在人物的性格塑造方面,女性作家们既想在自己的作品中创造出代表着女性智慧和力量的职业女性角色,又想使自己的女主角具有浪漫主义的特征,体现出当时的社会女性的无助和被动。受限于自身的生活经验,她们所创造出来的内容大多是女性在家庭环境中的故事,或平淡朴实,或轰轰烈烈。

在她们所写的故事中,读者不难发现,当时的女作家们对故事女主人公的设定是对当时社会意识中性别角色的界定的篡改。在以往的男性作品中,女性被当作是“永恒的女性”:女性要贤淑善良,温顺柔弱,她们是美的化身,金发碧眼的美人,等待着王子或骑士的出现才能获得拯救。但是在当时女性作家的笔下却出现了诸多有独立思想,相貌平凡,追求自由,反抗礼俗,敢爱敢恨的丰满文学形象。例如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相貌一般,地位低下的女主角简爱,她勇敢地追寻和罗彻斯特先生之间平等的爱情,例如不顾家族反对的凯瑟琳,以生命为代价追求和希刺克里夫“互为灵魂”的爱,又例如聪慧可爱的伊丽莎白,和乡绅达西之间抛开金钱和名利的爱情和婚姻。

除此之外,源于女性作家特有的天生敏感的气质,决定了她们善于将目光从传统的外在世界转向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维多利亚时代女性作家的写作中,她们大多很执着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以人物的心理变化展开故事情节,挖掘深层的内心世界。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幅爱恨交织,错综复杂的情感画卷。她们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常常不是按照传统进行理性分析,而是任感情驱使,作直接的描绘,因而能让读者感同身受,为之动容。其实爱情历来是作家们爱涉足的领域,维多利亚时代的女作家也不例外,她们笔下的爱情故事表现的是自身对爱情的渴望、追求或是体验,她们的作品更像是一种自我满足或者精神的寄托,因此作品也带有比较浓厚的自传色彩。维多利亚时代的女作家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传达了女性在那个时代的呼声和愿望。

在维多利亚时代,虽然和前代相比,贵族阶层的权力有所下降,但他们继续保持既传统又善于适应的特点,努力保持高贵身份的同时,也在缓慢地适应新时代。

维多利亚时代的贵族女性们可以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但由于女性的身份,她们与贵族男性在参政上又有所不同。贵族女性们认为如果她们能够证明她们有影响力,她们也就登上了地方或是国家政治舞台上。贵族女性大多是致力于非正式的政治活动,她们的活动带有更多的公益性,而不是参加正式的议会或是决定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

不同的贵族家庭对于贵族女性参与政治活动,也抱有不同的期待。但总体来说,贵族女性还是被允许参与政治活动的。贵族女性充分发挥她们的交际能力,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她们的政治活动很少是为了自己,她们更多的是为了她们的丈夫、儿子或者家族利益。

在经济上,女性自结婚那天起,她的一切就都属于她的丈夫,她所带来的财产要划归到丈夫名下,自己不能够再任意支配。女性要想获得并保持财产只有保持单身或是指望丈夫去世的时候能留给她一部分财产。但是,维多利亚女王作为国王,在经济上并没有受到限制。她与阿尔伯特亲王结婚后,女王名下的财产并没有遵循英国的传统而划归到她丈夫的名下,而是依然归女王所有。

维多利亚时代,贵族女性衣食无忧,享受着荣华富贵,但是贵族家庭繁复的事务,使她们不能仅仅当供人观赏的花瓶。一般情况下,贵族女性要协助丈夫管理家庭事务,以保证家庭的正常运转。特别是,由于贵族男性的社会活动较多,他们常常要出席各种会议,或是管理家族产业,所以管理家庭事务的重任就落在了贵族女性的肩上。所以维多利亚时代的贵族女性大多都以贵族男性的助手的身份出现。即使是她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比丈夫要高、要强,她们也都把自己的产业交给丈夫打理。贵族女性通常做法就是发挥她们的专长,出入宫廷、参加聚会、结交权贵扩大关系网等,利用各种途径为家族经济争取最大的好处。

篇3:维多利亚时代小说作品推荐

在英国文学史上, 哥特小说无论是与同时期的浪漫主义诗歌还是后来的维多利亚小说相比都处于绝对边缘的地位。以华兹华斯、柯勒律治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人们所高举的浪漫主义意识形态一直试图澄清自己与哥特小说之间的关联, 狄更斯、夏洛特·勃朗特等人所创作的维多利亚时期小说似乎也与荒诞不经的哥特小说相距甚远。一直以来, 关于这些作品之间的承继关系一直众说纷纭, 本文拟对浪漫主义诗歌和部分维多利亚小说中的哥特元素进行分析, 以期发现这些作品之间的微妙关系, 以帮助读者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一、浪漫主义诗歌的哥特趣味

熟悉英国文学史的人都会知道, 哥特小说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达到自己的第一个高潮的同时, 也是英国文坛上的另一股潮流浪漫主义诗歌的出现和繁荣期。但无论是在当时的文学界还是在后来的文学史中, 浪漫主义诗歌的地位都要比哥特小说要高出很多, 相对于人们对浪漫主义诗歌介绍的长篇累牍, 哥特小说似乎一直都属于被一笔带过的文学类型, 更少有人想起去发现和探究这两种文学形式之间的关系。但现在随着对哥特小说研究的深入, 很多人都发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但正如罗伯特·休谟 (Robert Hume) 所言, “哥特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密切关系是很明显的, 但说出这个事实要比充分地论证它要容易得多。” (Hogle, 2002:85) 潘特 (David Punter) 也提出哥 特小说并 不是一种凭空出现的怪异的文学类型, 而是一种混杂了多种文化影响的文学形式, “其中的一个伴随物就是1770-1820年间的大多数重要作家——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多数重要诗人——都在某种程度上深受哥特的影响。” (Punter, 1980: 99) 而盖瑞·凯 利 (GaryKelly) 也把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哥特小说列为“浪漫主义小 说 (Romantic Fiction) 。” (Curran, 1993:106) 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就是说, 这些小说与浪漫主义诗歌尽管形式不同, 但它们二者存在着某种精神上的共通之处。尽管很多学者认可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 但作为整体的浪漫主义与所谓的哥特主义 (Gothicism) 并不完全相同, 浪漫主义无疑有着更为广泛的主题和形式。但不可否认的是, 通过阅读这个时期的哥特小说和诗歌, 确实可以发现一些浪漫主义诗人的某些作品的确带有强烈的哥特小说气息, 这种哥特气息具体表现在人物形象、故事主题、超自然现象以及神秘恐怖气氛的营造等诸多方面, 而涉及的作家包括从布莱克到柯勒律治, 从司各特、雪莱、拜伦到济慈的诸多浪漫诗人。

作为浪漫主义的先驱, 布莱克的诗歌带有某种神秘倾向, 其审美趣味也区别于古典主义的优美, 而追求一种北方的粗野和直率。他的很多诗歌作品如《老虎》 (The Tiger) 、《大门钥匙》 (The Keys to the Gates, 1818) 等以及他的雕刻和绘画都带有一种神秘痛苦的气氛, 具有明显的哥特式风格。

另外一位经常被与哥特小说联系起来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柯勒律治, 二者之间的微妙关系一方面体现在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谴责哥特小说, 另一方面他的某些重要诗歌却带有明显的哥特式特征。例如给柯勒律治带来巨大声誉的《老水手行》 (《古舟子咏》) 就与哥特小说的情节非常类似:一只信天翁追随着一艘从南极冰带返程的船, 但水手却射杀了这只鸟, 随后天气大变, 海上充满奇异可怕的景象, 船只无法行进, 淡水也逐渐短缺, 这时开过来一条载着“死”和“死中之生”两个女鬼的船, 两个魔鬼开始为船员的命运赌博, 200名水手全部死去, 只有犯下罪恶的老水手幸免于难, 被留在了甲板上, 随后他独自经历最难熬的七天七夜, 并在忏悔后得以重回人间。这首诗不但描述了各种超自然的现象, 如生死女神和各种仙灵, 还竭力描写各种恐怖怪异的景象, 如船无法行进时的白天和夜晚:“中午, 滚烫的黄铜色天上, / 毒日头猩红似血”, “夜间, 四处, 成群, 飞舞, / 满眼是鬼火磷光;/ 海水忽绿忽蓝忽白, / 像女巫烧沸的油浆。”作者对可怖画面的描绘似乎并不输于他所谴责的刘易斯:“这么多一表堂堂的汉子 / 都死了, 木然僵卧;/成千上万条黏滑的爬虫 / 却活了下来, 还有我”, “死者肢体上冷汗已消失, / 身躯不腐也不臭;/ 瞪我的眼神仍然恶狠狠, / 一如临终的时候。”老水手最后的感悟也与当时大多数哥特小说结尾处的惩戒也很相似:“再见吧, 再见!贺喜的客官! / 请听我一句忠告:/对人类也好, 对鸟兽也爱, / 祷告才不是徒劳。” ( 华兹华斯柯勒律治杨德豫译, 2001: 291-322) 除了《老水手行》, 柯勒律治的另外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克丽斯德蓓》也具有明显的哥特式特征, 这里不再赘述。

另一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也似乎和哥特小说颇有关联, 他的妻子玛丽·雪莱曾直接创作过一部影响巨大的哥特小说《弗兰肯斯坦》, 而关于这部小说创作过程的轶事似乎也证明了诗人早年对哥特小说的喜爱, 他自己的早期作品《罗莎琳德和海沦》 (Rosalind andHelen) 也有着明显的哥特情调。与雪莱相比, 拜伦的哥特情结似乎要强烈地多, 《唐璜》中海上食血求生的场面甚至超过了柯勒律治的《老水手行》中所描述的恐怖程度, 但他最具代表性的哥特式诗歌是他的《曼弗雷德》 (Manfred) , 很多人更认为其笔下的“拜伦式英雄” (Byronic Hero) 形象就与哥特小说中的恶棍式主人公非常相似。

同时对哥特小说深感兴趣的浪漫主义诗人还有济慈, 他曾公开称赞当时的哥特小说作家拉德克里夫夫人, 在他的作品《伊莎贝拉》 (又译《罗勒花盆》) 中, 处处弥漫着的哥特小说的气氛:富家女伊莎贝拉与自己家的下人罗伦佐相爱, 她的两个哥哥发现后设计杀害了罗伦佐并把他埋在一个森林里, 后来罗伦佐的幽灵进入伊莎贝拉的梦中告诉了她事情的真相, 伊莎贝拉随后找到了情人的尸体并把他的头颅带回了家, 她把头颅放在一个罗勒花盆里每天用泪水浇灌, 她的哥哥偷走了花盆并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可怜的伊莎贝拉在“谁偷走了我的罗勒花盆!”的哀诉中去世。在这部作品中, 苍白面孔的幽灵以及女主人公对情人尸骨的挖掘尤其令人毛骨悚然。

尽管以上提到的这些浪漫主义诗歌中有着非常明显的哥特色彩, 如神秘离奇的事件和阴森恐怖的画面以及各种各样的幽灵和魔鬼, 但与哥特小说相比, 诗歌对这些内容的处理要含蓄地多, 很大程度上, 诗歌是依赖读者的想象来达到恐怖的效果的。正因为如此, 很多学者倾向于把“哥特”作为一种审美趣味, 它可以不受限制地在各种文学类型和艺术媒介中传播, 现在这种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浪漫主义诗歌与哥特小说的密切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首先, 它们具有某些共同的文学渊源, 如它们中共同出现的浪漫传奇、文艺复兴时期诗歌以及后来的偏重阴暗死亡的墓派诗歌的影子等;其次, 某些诗学原则的相似。我们知道哥特小说作家如沃波尔等都极力强调想象力的作用和作品的感染力, 而这也正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原则。这种对想象力的倚重必然会催生超越现实的意象产生, 而重视作品的感染力必然会倾向于描写人类的极端情感和肉体感受, 哥特小说和某些浪漫主义诗歌中共有的感官主义倾向就说明了这一点;再次, 共同的审美取向。哥特小说和很多浪漫主义诗歌都舍弃了优美而接受了壮美, 一种类似于朗吉弩斯 (Longinus) 的“崇高” (sublime) 的体验, 这些作品不屑于描写美景或人间的和睦场景而更喜欢描写丑恶和宏伟、冲突与抗挣, 他们对精雕细琢、华丽规则的拉丁趣味不再留恋而更崇尚于粗犷热情的自然本色。因为哥特小说元素的大批出现要早于这些浪漫主义诗歌, 因此二者的这些类似也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为浪漫主义诗歌对哥特小说的吸收, 这一点也得到了大多数文学史家的认可, 很多学者都把哥特小说当作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一个重要影响力量。

尽管很多浪漫主义诗人借鉴了哥特小说的很多因素, 但因为文学体裁的不同, 诗歌不可能如小说一样对所有的事件经过进行详细的描述, 这样一方面赋予了读者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另一方面也避免了道德批评家对这些诗歌进行抵制和毁谤, 因此浪漫主义诗歌对哥特元素的借鉴不但没有使自己沦为低俗, 反而具有了一种独特的情致。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 从18世纪早期英国小说出现直到19世纪初, 小说的地位都要远远低于诗歌, 而“在整个浪漫主义时期, 任何种类的散文作品都被认为是一种会危及意识形态的, 无论在道德、艺术还是智力上都很不足的作品” (Curran, 1993:197) , 因此很多浪漫主义诗人如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等都很小心地划清了自己与哥特小说的界限。这样也人为地造成了哥特小说和浪漫主义诗歌的分离。但事实上,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哥特小说和某些带有强烈哥特色彩的浪漫主义诗歌 (有人称为哥特诗歌) 不过是贯穿着同一种精神的不同文学形式, 因为这些诗人的巧妙构思和精心选词使得这些诗歌作品具有了很高的艺术性, 因此一直被归入“高雅”文学的领域, 而同时期的很多哥特小说因为结构的重复、描写的大胆直露而被谴责为“垃圾”。因此盖默 (Michael Gamer) 认为通过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 还可以发现“一种倾向于‘高雅’的文学形式和审美是在多大程度上依赖和产生于其他‘低俗’的审美形式和观点的。” (Hogle, 2002:102)

二、维多利亚小说中的哥特式人物及哥特模式

尽管19世纪的前20年是浪漫主义诗歌独领风骚的时期, 但哥特类小说的创作仍在继续, 进入30年代以后, 《黑檀》 (Blackwood) 杂志和《新月刊》 (New Monthly) 杂志仍在继续刊载哥特小说, 当时的哥特小说作家主要包括布尔沃·利顿 (Bulwer Lytton, 1803-1873) 、詹姆斯 (G. P. R. James) 、艾因沃 斯 (William Harrison Ainsworth) 以及雷诺兹 (G. W. M.Reynolds) 等, 但与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相比, 成就并不突出。到了19世纪中期以后, 英国文坛的统治力量是具有强烈批判现实主义色彩的维多利亚小说, 尽管维多利亚小说的批判现实主义倾向与哥特小说作家所追求的娱乐化倾向截然不同, 但这并不影响很多维多利亚小说作家在自己的小说中有意识地穿插某些哥特元素, 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摆脱了单纯的写实主义而具有了一种神秘的韵味。而在这些作家中, 成功地把哥特与自己的作品结合起来的作家就是狄更斯和勃朗特姐妹。

勃朗特姐妹开始创作的19世纪40年代, 哥特小说的流行高峰已经过去, 但她们的少年时代正是玛丽·雪莱、司各特和利顿等人的作品流行的时候, 而按照她们的弟弟布朗威尔 (Branwell) 所提供的资料, 她们在成长阶段非常喜欢阅读经常刊载各种恐怖小说的《黑檀》和《弗雷泽》 (Fraser) 杂志, 这些无疑都对她们以后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而在她们的成名作品中, 几乎都可以看到哥特小说的影子。夏洛特·勃朗特的《简·爱》 (1847) 一直被认为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马克思把她和狄更斯、萨克雷列在一起给予了高度评价, “现代英国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 以他们那明白晓畅和令人感动的描写, 向世界揭示了政治的和社会的真理, 比起政治家、政论家和道德家合起来所作的还多;他们描写了资产阶级的各个阶层……” ( 马克思, 1963:402 ) 但即使是这样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很多哥特小说的痕迹:首先, 男主人公罗切斯特外貌言行都与哥特小说中的拜伦式英雄非常相似, “黑黑的”“悒郁”“粗暴”“骄傲”“冷酷”“专横”等都是女主人公对他的印象;其次, 小说中多次出现与拉德克里夫作品相似的神秘事件:夜间的笑声、莫名的火灾、凄厉的叫声、可怕的梦境以及撕碎面纱的的神秘女人等;而故事的真相也的确与哥特小说非常类似:罗切斯特先生居然有一位仍然活着的妻子, 他把她长期锁在阁楼上。但他并不是暴君式的哥特恶棍, 因为他是被骗结婚的, 他的妻子家族有着遗传的疯病, 正如他反复强调的, 事实上, 他才是命运的受害者。因此, 夏洛特的《简·爱》中的哥特情节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对传统哥特小说的戏仿:貌似凶恶的男主人公是女人阴谋的受害者, 而被囚禁起来的疯女人才是真正破坏幸福的人。当然, 夏洛特崇拜的人是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 但她所创作的故事里的哥特痕迹却泄露了哥特小说对其创作的无意识影响。

与《简·爱》中大量出现的社会现实相比, 艾米丽的《呼啸山庄》 (1847) 如同散文体的诗歌一般充满了激情 , 其中的哥特色彩更加强烈。首先, 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被塑造成一个纯粹的野蛮邪恶的化身, 他除了对儿时的玩伴凯瑟琳怀狂热的激情以外, 对身边的任何人都冷酷无情, 其中包括对他自己的儿子和恋人的女儿小凯瑟琳, 如同大多数的哥特恶棍一样, 他很享受虐待别人的快感;其次, 掠夺和复仇, 因为希斯克利夫认为是亨得利剥夺了他成为上等人的机会而林敦又从他那里抢走了凯瑟琳, 所以他毕生的目的就是要报复这两个人包括他们的后人;另外, 在环境描写上, 突出描写呼啸山庄的与世隔绝以及黑暗空旷的原野和狂风暴雨等恶劣的自然气候。国内研究者蒲若茜也认为这部小说在其主题、人物塑造以及环境刻画和情节构造方面具有明显的哥特小说特征。尽管故事和人物与哥特小说非常类似, 但《呼啸山庄》显然实现了对传统哥特小说的超越:首先, 它并不以渲染恐怖气氛作为主要目的, 书中虽然涉及到梦境和鬼魂描写, 但在整个小说中的比例微乎其微, 这也正是蒲若茜所说的“其哥特风格绝不仅仅是为了刺激, 而是要在读者心中唤起一种特殊的情愫” (蒲若茜, 2002:52) ;其次, 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并不是发生在恶人和柔弱的少女之间, 相反, 希斯克利夫的仇恨对象是两个男人。而有着强烈激情和复杂的爱情心理的女主人公凯瑟琳更是超越了以前任何哥特小说的范围, 她在书中的形象与希斯克利夫一样令人难忘;另外, 从叙事上看, 故事主要通过房客洛克乌德和家里的仆人莱莉 (Nelly) 的叙述来完成, 事实证明, 这种限制性视角赋予了作者巨大的叙事自由。无疑, 艾米丽从哥特小说中所吸收的元素使她获得了一个有利的创作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 她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倾注进自己所有的激情, 从而使她的作品具有了诗歌一样的感染力。

作为19世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 狄更斯的创作可圈可点之处甚多, 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他对哥特小说同样非常熟悉, 在他的小说里, 维多利亚小说的批判现实主义与哥特小说的悬念和怪异实现了意想不到的结合。与勃朗特姐妹一样, 狄更斯也很喜欢阅读哥特小说, 他对利顿和艾因沃斯本人和作品都非常熟悉, 自己也创作过哥特小说《闹鬼的房间》和《发信号的人》, 而他的早期作品《雾都孤儿》 (OliverTwist, 1838) 中对恶棍、强盗、杀人犯等人物的描写也显示了哥特小说对他的影响;另外, 他似乎也从拉德克里夫夫人身上学到了制造悬念和恐怖气氛的技巧。但狄更斯并不把制造恐怖作为自己小说创作的终极目的, 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每一个跌宕起伏的情书中都蕴涵着丰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批判意识, 而他对哥特式人物和结构的借鉴只是他吸引读者的一个策略, 而这个策略在19世纪中期是极其有效的。

在狄更斯的很多小说中都可以发现哥特小说的影子, 除了以上提到的两部作品, 《荒凉山庄》 (1853) 、《小杜丽》 (1857) 、《老古玩店》 (1841) 以及《远大前程》也都被认为与哥特小说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以《荒凉山庄》这部作品为例, 单从题目上看, 这部小说就很容易被认为是传统的围绕着古老城堡展开故事的哥特小说, 尽管事实并非如此。作者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对英国19世纪的阶级状况和社会习俗做了真实细致的描写, 因此, 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痕迹是非常明显的, 但仍可以看出这部作品对哥特小说的吸收和借鉴。首先, 是作者讲故事的方式, 在18世纪到19世纪的小说创作中, 从拉德克里夫夫人的哥特小说开始才出现艺术性安排故事悬念以抓取读者的注意力, 狄更斯的《荒凉山庄》与此类似, 故事一开始就谈到这个万众瞩目的案子以及女主人公埃斯特·萨默森的神秘身世。随着一系列看似无关的神秘事件的出现, 越来越接近事件的真相;其次, 某些哥特元素的出现:如古老的宅第、德洛克家阴暗的先人画像、林肯郡庄园那条神秘的雨道、深夜里的谋杀等都是哥特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内容。这部小说尽管不乏恐怖气氛, 但其主题并不是恐怖, 而是与夏洛特的《简·爱》较为相似:一个出身低微的女性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周围人的认可并得到了美好的爱情, 当然, 狄更斯表现出了比夏洛特更为广阔的社会视野, 他笔下的芸芸众生早就超出了传统哥特小说狭窄局限的空间, 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包括没落贵族、新兴资产阶级、律师、社会慈善家、侍女、军人、医生在内的一个丰富人间气象, 这里面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孤立的, 他们总是生活在一个与别人发生关系的世界里 (女主人公埃斯特就是一个这样的人物, 她既受到富有的监护人的保护, 又与不同阶层的女人和男人交朋友, 有着很大的活动空间, 而哥特小说中并没有这样的人物) , 而且, 这些社会阶层之间也不是隔绝的, 而这也是传统哥特小说所没有包涵。

尽管勃朗特姐妹以及狄更斯的某些作品具有一些哥特色彩, 但它们一般并不被归为哥特小说, 在19世纪中期时, 与上个时代的哥特小说更为接近的是当时被称为是煽情小说 (sensation novel) 的一些通俗文学作品, 这种小说的代表人物有威尔基·柯林斯 (1824-1889) 和法努 (Sheridan Le Fanu) , 他们都是维多利亚时期极负盛名的作家, 前者的代表作是《白衣女人》 (1860) 后者的代表作是《塞拉斯叔叔》 (UncleSilas, 1864) , 他们的作品可以称得上是对哥特小说传统的一种直接延续。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英国的哥特小说与作为文学经典的浪漫主义诗歌和宣扬塑造中产阶级道德的维多利亚小说并不遥远, 甚至还有很多重合之处, 这一方面说明了文学创作的前后承继关系, 一方面也说明了“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一直存在的互动借鉴。可以说, 哥特小说的出现不但为当时英国的中产阶级提供了一种新奇刺激的小说类型, 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创作思路, 一种新的审美选择, 这种思路拓宽了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写实主义和教化性, 也正因为如此, 它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不断把自己的影响渗入到诗歌、小说以及后来的电影和音乐等艺术形式中, 而正是这种渗透和结合使得哥特成为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 从而成为西方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Jerrold E.Hogle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Gothic Fiction[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2]Stuart Curran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British Romanticism[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3]David Punter.The Literature of Terror, Longman Group Ltd, 1980.

[4]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华兹华斯·柯勒律治诗选[M].杨德豫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

[5]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 (第二册)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

篇4:维多利亚时代小说作品推荐

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散文作家约翰•罗斯金在其作《百合——谈王后的花园》卷首,从希腊文的《圣经•旧约》中引用了一段话:“你要感到高兴,啊,干旱的沙漠;让沙漠上充满欢乐,遍地开满百合一样的花朵;约旦的荒芜土地将生长出茂密的林木”(《以赛亚书》35:1)。[1](59)虽然这是一篇论述妇女地位、作用及教育的文章,但花园在维多利亚人心目中的神圣象征由此可见一斑。

在基督教文化的传统中,“花园”是具有鲜明宗教色彩的意象。以花园象征天堂,以人的乐园隐喻神的国度是从《圣经•创世纪》便已开始的传统。伊甸园是一座静谧和睦的花园,在那里,亚当与夏娃及其统领的飞鸟、走兽、游鱼过着井然有序的生活,不必经受饥寒的摧折,也从未感到智慧的痛苦。人间的亚当拥有神的形象,地上的伊甸园也是天堂在人间的投影。于是,从亚当的时代开始,人类漂泊一生、上下求索的精神家园便与花木扶疏、阳光明媚的花园有了某种内在的联系。

此后的基督教世界中,现实生活和艺术作品都常以花园作为寄托精神信靠的物质载体。修道院内院以喷泉为中心的花园是隐修者心目中天堂的写照。拉斐尔的名画《美丽的女园丁》用花园中温柔娴静的女子表现天堂里纯洁安详的圣母。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小说也常把花园同人类的最终归宿相提并论。“在我不得不去的地方,会有春天,还有鲜花,不凋花和绚丽的礼服”[2](113),这春光似海、人花相映的花园正是《南方与北方》里垂危的贝西心驰神往的天堂。

但是另一方面,维多利亚时代又是一个在传统与变革之间不断徘徊、不断受到冲击的时代,这些冲击,不但来自于教育水平的提高所导致的对传统信仰的反思,亦来自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于是,神学,便在科学思想与圣经世界之间小心翼翼地寻找着使二者和睦共处的良方,关于天堂的两种概念由此产生。其一,天堂是浩淼苍穹中人类永远无法知晓、受到神圣崇拜的上帝之城。其二,天堂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思想的状态,在那里,不论世俗的爱还是神圣的爱都能得以圆满。“在科学的时代里,天堂最低限度可以被描述为此岸世界道德精神高度完善的状态”[3](122)。爱上帝并爱人如己是基督教最大的诫命,由此推衍出信众对个人道德的重视。道德的完善无疑表明了人在自己身上实现了上帝的目的,同时亦拉近了人与上帝的距离。因此,这种向上天飞升的心灵状态同样把天堂的传统功能付诸实际。这种思想变革所唤起的宗教观念的变迁明显体现在女性小说的花园意象里。

无庸质疑,维多利亚小说中的花园,往往成为重要情节上演的场所,不过,男性作家和女性作家笔下的花园却有显著的不同。在男作家那里,花园俨然是天堂的象征,它总是与充斥伪善欺诈的城市截然对立,在喧嚣的天地中偏安一隅,文明与秩序、温情与爱恋,都在都市中这宁静的角落悄然上演。而为了保证梦想的完美与持久,就必须断绝花园与城市的往来交通,因为只有当城市的的污秽丑恶无法对花园构成实质性威胁时,花园才能成为“和平的处所,一个不仅用以躲避一切伤害,而且借以排除一切恐惧、怀疑与分裂的场所。”[4](295)因此,男作家的花园是和谐美丽的,但也是与世隔绝和缺乏变化的。实际上,男作家笔下“理想花园的品质——美丽、封闭、苍翠宛若荒漠绿洲——也正是理想的家的品质”[5](227),天堂一般宁静美丽的花园展示出的其实是男性作家温馨然而世俗的家庭理想。

与男作家整饬明丽、遗世独立的人间天堂相比,在女作家的作品中,和花园相联系的天堂不再是那个受到顶礼膜拜而遥不可及的场所,也并非与作者对家庭怀有的世俗愿望相连,它更多地表达了一种与天堂、神圣相贴近的心灵状态,一种以全部力量爱上帝和他的一切创造物的精神境界。

女性小说的花园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涵。

首先,开放性是花园的主要特征

“基督教的精神永远是爱——一种完全无私的精神,一种尊重他人并为他们寻求最高的善的行动。”[6](153)这种爱促使人们走出封闭的自我,从恩怨悲欢里挣脱出来,向广袤的世界敞开胸怀。与之相应,女性作家的花园便不再是封闭和私密的场所。维多利亚时代的女作家喜爱流连于远离城市的乡村原野,她们作品中的花园往往和周边的山野田园水乳交融,与大自然的山川河流、草木禽鸟相依相伴的花园便具有了空间上的放射性,正如露西的学校是被市内大花园环绕着,周围是向远方延伸出去的原野(《维莱特》)。与此同时,空间上的放射性也带来心理上的延展性。这样的花园总是无法拒绝来自外界的信息,即使象贝克夫人那样曲径通幽、防守严密的花园也因为毗邻男校宿舍而时常受到“神秘修女”的滋扰(《维莱特特》)。

空间与心理上的开放性决定了这样的花园不太可能把园中人的行为与情怀封闭在院墙之内。走出花园,走出个人的喜悦和忧伤时常是园中人不约而同的情感取向。在感情方面遭受挫折的凯特润娜,穿过如织细雨和城堡花园的忧伤凄凉为管家送去御寒的围巾(《牧师情史》);阿格尼斯走出霍顿庄园沉郁的花园看望病中的南希•布朗并为她诵读圣经(《阿格尼斯•格雷》);卡罗琳在花园的玫瑰树旁踏上墙边一块曾作为十字架底座的石雕断片,从那里,“她打墙头望出去,眼前是一片寂静的田野”[7](677)。正是在这芬芳吐艳的玫瑰树旁,卡罗琳得到了爱情的誓言,也是在十字架的基石旁,她兴致勃勃的构想着自己将为社会福利献出的绵薄之力。这些花园中的女子并不满足于与世隔绝、安逸悠闲的家庭生活,也不仅仅为爱情理想的实现欢欣雀跃,她们总是把目光投向花园以外的生活场景,与此同时,也把无私的关怀和无偿的宽恕投向世人的苦难和来自外界的伤害。

其次,基督教的爱同样给予人们高度自律的精神,使他们在自己身上寻求上帝的荣光

这种完善自我的理想作用于花园场景中,构成其趋向完善的特质。与维多利亚时代崇尚优雅稳健的社会风潮相辅相成,女性小说的花园是雅致整洁的,花园中的女孩子也常常成为使其特质得以维持的护花使者。露西说“我使自己成了生长在密密丛丛灌木丛中的一种淡而无色花朵的园丁;我扫除了远处塞满一把粗木椅上的去年秋天的残枝枯叶”[8](134)。在男性小说中,花园的艳丽多姿常与女子的轻盈美丽交相辉映,而女性小说里,花园的洁净则与女孩子灵魂的纯洁相得益彰。女主角为花园的完美付出的不懈努力实际上正是她们对自身心灵完善性的孜孜以求。所以在现实中,露西清扫着花园中的残枝败叶,在内心里,她也克制着浮躁自私的情绪。

同时,花园的非完美状态也暗示出园中的女子道德行为的瑕疵和心灵的阴影。在《南方与北方》里,玛格丽特曾为保护哥哥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对警察撒谎,此后,这个谎言一直使她备受困扰。当她重访魂牵梦萦的南方老家时,眼前的花园已非纤尘不染的旧时景象,喧闹、混乱是花园今日的情景,也暗合玛格丽特备受煎熬的心境。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改变都令她黯然神伤又深受触动,于是她向贝克先生坦白了良心上的罪过,这时,往日的宁静翻然归来。告别故园的时候,她发现“整个地方又充满了从前那种迷人的气氛……阳光这么灿烂,生活这么宁静,这么充满了梦一般令人快乐的情趣”[2](651),而在内心里,她也“忠心祈求自己能有力量独自昂首泰然地面对上帝,从此永远只说真话,不作假事”[2](668)。可以说,女作家对完美花园的追求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她们对宗教道德的坚持。

第三,花园因为具有趋于完善的特质,那么,在这一趋向完善的过程中,它又是富于变化的

戴维•洛奇指出,所有小说都可视为成长小说。芸芸众生,平凡也好,杰出也罢,都难免会像漂泊了千百年的希伯来民族那样,经过旷野的历练才能达到应许之地。从愚钝到睿智,从稚嫩到成熟,不是一段平坦和短暂的旅程,而心灵的天堂状态(heavenly state)也并非与生俱来,它必然经过人世的起承转合方能日臻完善。与其相应,女作家笔下的花园也不是恒久美丽的,从荒芜到繁盛,花园的变化往往与女主角信仰的成长息息相关。

例如,在小说《简•爱》里,简•爱的生命是一连串“离开”与“停留”的历程,其中贯穿着对爱的追寻,她的每一次离开都是因为爱的缺失,而在每一个栖身之所,她都会对爱的内涵有更多的认知。小说中的花园便记录着这种精神的成长。年幼的简不能容忍丝毫歧视,像异教徒一样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她奉行的准则,所以,初到劳渥德学校时,那里的花园是萧瑟荒凉的。海伦的虔诚善良使简狂暴的灵魂有所感悟,花园也呈现出清新爽朗的春日景象。在桑菲尔德,当罗切斯特站在简和各种宗教思想之间,当爱情几乎成为她“进天堂的希望”时,花园中那株被闪电击倒的老橡树却似乎在暗示遗忘上帝的律法将会遭到何样的惩罚。只有在简摒弃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盲目爱情之后,只有罗切斯特诚心忏悔之后,芬丁的花园才成为赐予他们宁静生活的乐园。“没有一个女人比我更加同丈夫亲近,更加彻底地成为他的骨中骨,肉中肉”[9](423),此处,出自《圣经•创世纪》的典故暗示出这个曾经得不到爱、渴望爱的小姑娘经过痛苦的历练,终于懂得了以爱上帝为基础的最神圣高尚的爱。

综上所述,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中,不论是严肃冷静的作品,还是浪漫抒情的文字,花园都是人物活动至关重要的场景。男性作家封闭美丽的花园总在提醒我们,一场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正在拉开帷幕,台上搬演的永远是亚当重返伊甸园的渴望,但这份渴望的焦点大多凝聚于乐园中舒适安逸的生活。与之相较,女性作家的花园是开放性、完善性与变化性的整合,它处处暗示出夏娃的智慧:天堂的意义并不仅仅是衣食无忧、两情相悦,它的真正内涵在于那份与上帝无比亲近的神圣感念。

[1]罗斯金.罗斯金散文选[M].沙铭瑶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

[2]盖斯凯尔夫人.南方与北方[M].主万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3]Michael Wheeler, Death and Future Life in Victorian Literature and The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1990

[4]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M].陈淑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5]Michael Waters , The Garden in Victorian Literature , Scolar Press , 1988.

[6]詹姆士•里德.基督的人生观[M].蒋庆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7]夏洛蒂•勃朗特.谢利[M].曹庸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8]夏洛蒂•勃朗特.维莱特[M].谢素台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篇5:维多利亚时代小说作品推荐

2018翻译硕士考研小百科:维多利亚文

学及法国古典文学

维多利亚女王时代(19世纪30年代开始)的英国:

1、狄更斯——长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为幽默连环画配写的故事《匹克威克外传》,讽刺小说《董贝父子》,长篇小说《艰难时世》,历史小说《双城记》,小说《远大前程》(即《孤星血泪》)

2、萨克雷——长篇小说《名利场》,历史小说《亨利•艾斯蒙德》,自传体小说《潘登尼斯》

3、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长篇小说《简•爱》(作家与萨克雷同时代,她十分崇拜他,《简•爱》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一)法国古典主义戏剧三大师

1、莫里哀(让—巴蒂斯特•波克兰)——《伪君子》《吝啬鬼》《可笑的女才子》

2、高乃依——《熙德》

3、拉辛——《昂多马格》《菲德拉》

注:古典主义的特点——维护王权,崇尚理性,模仿古人。讲求“三一律”——一个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能超出一昼夜。

(二)寓言大师拉封丹——十二卷寓言,共二百四十多则。

十八世纪法国“光明世纪”与启蒙运动:

1、孟德斯鸠——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

2、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哲理小说《老实人》

3、狄德罗——小说《修女》《拉摩的侄儿》

4、卢梭——小说《新爱洛绮丝》《爱弥尔》;自传《忏悔录》

(以上四位属于“百科全书派”,他们共同编写了《百科全书》)

5、博马舍——剧本《塞雅勒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拿破仑说,法国大革命是从《费加罗的婚礼》公演那天开始的。)

十八世纪英国文学

1、“现代新闻报道之父”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摩尔•弗兰德斯》

2、小说家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即“小人国游记”)

3、小说家菲尔丁——《汤姆•琼斯》《阿米丽亚》

4、理查逊——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周洪江:毕业于清华大学,某高校教师,多年的法律培训授课经验,好评如潮。

法理学:

白斌:中财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授课非常生动,应试性极强。

陈璐琼: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国内知名法硕老师,重点突出,特别受到广大考生喜爱。

宪法学:

胡锦光: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权威法律硕士名师,核心专家。

王里万: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博士,导师胡锦光,年轻实力派辅导名师,授课条理清楚,讲解考点准确到位,参与教材编写,教学经验丰富。

法制史:

马志冰: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律史研究所所长,中国政法大学监狱史学研究中心主任,法硕名师。

高仰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深受人大学子喜爱的法制史老师。

篇6:维多利亚时代小说作品推荐

澳洲留学移民专业推荐:

IT类

澳洲是一个信息科技发达的国家。近年来,信息科技一直是澳洲各大学的热门专业。众多学生选择这一专业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信息科技专业毕业生的起薪相对较高,一般在三至四万澳元左右;另一方面,也是看到信息科技的许多专业分支一直以来都被列入60分的职业评估分。IT方面包括很多专业方向,例如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并不是所有学校的IT专业在移民的时候都可以获得60分,要看这个专业是否已经获得了相关认证机构的认证。

在IT类下,有5种相关职业在移民列表下:分析程序员、开发程序员、软件工程师、软件测试员与未分类的软件及应用程序员。如果没有相关学士学位或更高资格的学位认证,只要有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和/或公司认证,就可以替代正规资格要求。

会计专业

会计专业属于澳洲的紧缺职业,会计职业除了要加60分的专业

分外,还可以得到紧缺职业分15分的额外加分。澳洲绝大部分大学都提供会计本科和硕士的课程,同时为本科为非会计背景的学生提供直读会计硕士的机会。会计专业下的核心课程包括:会计系统和流程、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会计理论、商法、经济法、定量法、财政学、信息系统设计与发展、审计学、税收法与公司法等。

一般澳洲留学选择会计专业的学生,为了让移民几率更大,也让学位的含金量更高,会考虑在毕业后考取澳洲注册会计师CPA(Certified Public Account)。澳洲注册会计师协会是移民部制定的会计职业的移民评估机构,澳大利亚会计学毕业生如果雅思只能达到4个6,学历满足本科或者硕士层次,课程满足至少9门核心课程的要求,CPA可以签发临时评估函,可以用此评估函申请485签证。获得485签证后,可以申请会计专业技术移民实习生计划Skilled Migration Internship Program: Accounting(SMIPA)或利用此时间考A类雅思,成绩满足单项不低于7分的标准后,CPA会更新评估函,更新后的适用于技术移民的申请。

教育类

教师在澳洲是一个非常受尊重的职业。教师的收入稳定,有持续的加薪机会。初级教师在执教的前12年内,如无不良表现,能得到稳幅加薪。初级教师入行时的起薪一般在四万澳元左右。据统计,在未来五年中澳洲的政府小学、中学平均每年约有2400名教师岗位空缺。如果想在澳洲成为一名小学和中学的教师,比较复杂,不仅要求英语水平较高,还要完成一个可以使你有资格教书的课程,这类课程在硕士阶段是和通常说的教育学分开的,同时不同的州有可能要求不同,而且很多州的中学教师要求教授两门课程,而中国的本科学习一般只有一门主修,在申请的时候,一定要先咨询相关机构。

据留学360介绍:澳洲教育协会负责对教育类职业的评估。该教育协会对符合条件的教师有如下专业要求:

1、在大学完成了至少1年的全日制(或等同的非全日制)最初的 initial教师教育资质,其中包含在幼儿园、小学、初中课堂实习教学至少45个工作日。

2、在大学完成了至少1年的全日制(或等同的非全日制)特殊教师教育资格,其中包含在一个特殊教育机构实习教学至少45个工作日。这其中,幼儿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满足第一条即可;特殊教育教师需要2条都满足。

工程类

工程专业一直是稳居澳洲职业评估60分职业,主要原因是澳洲是一个相当广袤的国家,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需要大批工程师。工程专业有很多方向,例如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结构工程、环境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工程等。

工程类背景的留学生在毕业后如果要办理移民,则要与澳大利亚工程师协会(Engineers Australia)打交道。该协会负责澳洲技术移民工程师相关职业的评估,评估主要基于申请者的本科学历(工学学士),本科以上的学历只作为工作能力的参考因素之一。专业工程师要有16年的教育年限,包括4年工程专业本科学位。工程技术专家要有15年的教育年限,包括3年工程技术本科学位。工程助理要有 14年教育年限,包括2年工程专业文凭。而工程经理要求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5年及以上的高级管理经验,需提供推荐信的组织结构图。

护理类

在澳洲乃至全世界,护理一直被看作是一个对人类社会非常有贡献、回报又很高的职业。同时,澳洲的医院的条件和国内区别很大,澳洲护士的工作量比国内的护士少得多,但待遇要高很多。同时与国内对“护士”的普遍理解不同,发达西方国家护理人员不仅从事帮助病人“打针吃药”的日常工作,而且能使用各种高新的医疗设备,配合医生对病人做出全面的诊断和看护。护理人员不仅仅在医院工作。在家庭或在办公室、在学校或在工厂、在飞机上、在油轮上以及一切需要他们出现的地方,护理人员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尽管护理行业如此受到人们的尊重,又有丰厚的报酬,护士目前仍然是澳大利亚的紧缺职业。在近年澳大利亚移民局公布的“移民紧缺行业清单”中,护士行业始终位列其中。造成护理人员紧缺的原因,主要是大量女性护理人员选择在婚后放弃工作,一心打理家务。国内护理专业专科或者本科毕业,有护士证和一年护理工作经验,想成为澳洲注册护士,可以直接读学制为1年左右的转换学士,毕业后就可以成为注册护士。如果没有相关背景,要从大学本科第一年读起,或者先读职业教育(TAFE)。

篇7:维多利亚时代小说作品推荐

l、投资促进机构

澳大利亚投资局(Invest Australia)是澳大利亚政府设立的外商投资促进机构,隶属于澳大利亚工业、旅游和资源部,其主要职能是促进大型外商投资项目,并为有意在澳投资开展业务的外国企业提供广泛的服务。

澳大利亚投资局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

-帮助外国投资者与澳行业和政府部门取得联系;

-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法规和政府计划方面的资料;

-为投资者安排实地访问并与潜在合资伙伴建立联系;

-提供有关澳大利亚行业能力和优势方面的专家建议;

-协助投资者寻找潜在的投资机遇;

-提供有关经商成本、人才技能、税务、研发和其他经商基础设施方面的资料;

-协调和简化项目审批程序;

-通过目标计划,促进重点项目的开展与实施;

澳大利亚投资局拥有一支协助投资活动的专业队伍,在纽约、旧金山、伦敦、巴黎、法兰克福、新加坡、东京、上海、北京、悉尼和堪培拉等11个重要城市设有办事处,与澳各州政府和澳驻外使馆以及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密切合作,积极推动外国投资者对澳大利亚可持续性发展项目进行投资。

2、对重大项目提供便利服务(Major Project Facilitation)

为促进重大外资项目的引进,澳大利亚政府开设了为重大项目提供便利服务的项目,澳投资局为投资人提供相关资料、建议和支持,协助办理必要的政府审批手续,在联邦政府部门内部为潜在投资者提供单独的联络点。开展此项便利服务的主要目的是,简化审批手续和节省审批时间,推动项目尽快获得批准,投资计划得以尽早实施。

申请此项服务的外资项目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投资项目对澳大利亚具有战略意义;

(2)投资资本超过5000万澳元,投资项目具备商业价值;

(3)项目被要求呈送联邦政府审批;

(4)项目做好了商业准备,可随时提请政府审批。

对于符合上述资质条件的项目,澳投资局将提供如下服务:

(1)帮助甄别政府的审批手续,并确定审批的时间进度表;

(2)协调联邦和州政府机构,使投资项目的审批尽可能地同步进行;

(3)帮助投资者充分利用澳外资政策。

3、技术人才支持计划(Supported Skills Program)

澳大利亚政府设立的“技术人才支持计划”旨在鼓励国际公司将澳大利亚选为它们的直接投资目的地。通过该计划,为澳大利亚带来重大投资项目的公司可以将自己公司内部的主要管理人员和专家移居澳大利亚,其前提条件是这些管理人员和专家必须是开展项目运作至关重要的人士。

技术人才支持的移民协议期限为三年,一旦个人签证获得签发,将不受协议期限的限制。此类移民协议不但可以办理永久居留签证和长期居留临时商务签证,而且签证手续也将大为简化,同时无需缴纳任何申请费。

申请此项计划的外资项目只要符合以下任何一项条件即可:

(1)项目将促进澳工业创新,增加研发和商业化能力;或者(2)项目将对澳大利亚地区经济带来重大经济利益;或者(3)项目金额超过5000万澳元,对澳经济增长、就业、(或)基础设施建设做出重大贡献;或者(4)投资公司在澳建立地区总部(Regional Headquar ter)和运营中心(Operating Center)的跨国公司。

申请技术人才支持计划的外国投资者可以直接将申请提交给澳大利亚投资局并由投资局总裁核准。

4、提供有限、特殊的投资鼓励措施

对于能给澳带来重大经济利益的外资项目,在有限的、特殊的情况下,澳大利亚投资局将向联邦政府推荐,争取获得联邦政府的投资鼓励措施(Investment Incentive)。

鼓励措施面向国际和国内的企业,包括资金扶持、税收减让和基础设施服务。此类措施必须逐案审批(Case by Case)。所要求的条件非常严格,包括:

(1)如果没有鼓励措施,项目投资地不会选择在澳大利亚;

(2)投资将给澳大利亚带来重大经济利益,诸如大规模增加就业、带动商业投资、极大地提高研发能力等;

(3)鼓励措施不会导致对竞争性项目的不公平优势;

(4)如果没有资金补助,投资项目难以为续;

(5)符合国际规则,包括WTO的有关规定。

澳大利亚十分谨慎使用这类鼓励措施,恐被指责为是乞丐政策。自1997年以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仅对9个项目特批了投资鼓励政策。澳政府要求,鼓励措施要遵循节俭、严格的原则,对外公布标准和授予者情况,严格监督项目实施,定期进行评估,确保政府对纳税人的负责。

5、对在澳建立地区总部和营运中心提供优惠政策

对于在澳大利亚建立地区总部(Regional Headquarter)和运营中心(Operating Center)的跨国公司,澳联邦政府提供移民和税收优惠政策。

(1)在移民政策方面,外国公司可与澳工业、旅游和资源部签署“移民协议”。澳移民部将根据协议向公司的主要派驻人员颁发长期居留商务签证。有关人员将被免除许多移民审批要求。投资局将向外国公司免费提供协助。

(2)在税收政策方面,外国公司拥有或租赁的计算机和相关设备可以免除销售税,免税期为2年。外国公司建立地区总部的费用可从税收中抵扣,抵扣期为获得第一笔收入的前后各12个月。是否给予外国公司税收优惠政策由澳国库部决定。

6、对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提供资助

对于需要进行预可行性和可行性研究的重大外资项目,澳投资局协助提供资助。资助的最大金额为5万澳元。联邦政府提供的资助金额取决于项目承诺的投资金额和州政府提供的扶持水平。在5万澳元的限额内,联邦政府提供与州政府等额的配套资金。如果申请者能够证明实物投入是可行性研究所必需的,则该投入的20%金额可获得资助。

申请资助的外资项目应符合如下条件:

(1)投资超过1000万澳元;

(2)申请者对可行性研究的投入不能少于澳联邦与州政府的资助额;

(3)申请者必须证明可行性研究将用于论证项目的商业生命力。一旦项目论证可行,资金将保证到位。并且,投资项目已原则上获得州政府的扶持。没有政府的资助,可行性研究不太可能开展;

(4)投资项目没有获得澳政府其它形式的资助;

(5)可行性研究尚未开始进行;

(6)申请者须与政府签订保证投资到位的协议。

申请有关资助,外国公司应先向州政府提出申请,后者做出评估后转交联邦政府。符合资质的公司将与澳政府签署协议,同意成立并参与“可行性研究指导委员会”;同意提供研究的进度报告和开支证明;同意对政府代表提出的问题做出回答并允许其查阅研究记录;同意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完成研究。可行性研究指导委员会由政府代表与外国公司代表组成,负责确定研究的方向、框架、进度,评估研究的效率并保存会议纪要。

7、对支持贫困、边远地区的外资项目给予税收减让

考虑到与大城市隔离而导致商业和生活成本增加等因素,澳大利亚税收制度允许对边远地区的居民和雇主给予一定程度的税收减让。这些税收减让措施适用于符合条件的外国和当地居民。

根据澳大利亚税法规定,边远地区系指距离具有1.4万居民的人口中心至少40公里远,或离具有13万居民的人口中心至少100公里远的地区。

(1)附加利益税(Fringe benefits tax)方面的减让措施。根据澳大利亚法律规定,由澳雇主按其支付给雇员及其亲属的非现金利益总值的48.5%向政府缴纳附加利益税。对于边远地区的雇主,政府可以考虑参照其提供给雇员的房屋附加利益(包括与房屋有关的利益,如电、煤气和其他居民燃料等)以及假日旅游利益,对雇主进行税收减让,免征房屋附加利益税。

篇8:维多利亚时代小说作品推荐

1 生态女性主义简介

在1974 年, 法国著名学者埃奥博尼第一次提出生态女性主义这个观点, 她说受到压迫的妇女和自然的关系是有与生俱来的关联, 广大妇女必须组织一次生态的运动, 重新认识和自然的关联。生态女性主义对男权社会做出了非常激烈的批判, 目的就是要强化和重视女性文化的重要性, 这样才会真正的解放女性和认识自然。

勃朗特的文学作品《呼啸山庄》创作的时间就是在英国维多利亚统治时期, 当时的生态女性主义这个观点并没有出现, 不过关于妇女的解放运动却已经有了很大的前奏。对于女性生态主义的研究方向是文学和女性, 文学作品也是关注到受到压迫的这个庞大的群体。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是用文学的力量去呼唤广大的女性对命运所进行的勇敢的尝试。

2 解读女性的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意蕴 (以《呼啸山庄》为例)

2.1 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是没有主宰性质的

人类的自我中心论者常常是把人类当作宇宙万物的主宰, 鼓吹只有人的需求是最关键的, 所以全部的活动都要以人的需求作为出发点。最早提出这种观点的人是康德, 康德认为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目的的思想存在。法国思想家笛卡尔在康德之后也提出人是自然的主人, 人比其他的动物要优先。但是随着世界环境持续的恶化, 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已经警醒了人们, 人们也对环境的保护进行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 逐渐有人开始关注到人和自然的的关系是紧紧相连和互利互惠的。生态女性主义宣传爱护和关心, 它强调的是女性和男性还有自然都是平等和谐的关系。

2.2 自然给了人们心灵寄托

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宣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一种无主宰的关系, 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的相处, 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要把自然当作是给予人心灵寄托的来源。勃朗特是一位在文学素养上极高的作家, 同时她还是有着生态女性主义观点的作家, 勃朗特使用了非常多的生动的笔触表现了自然和人的关系, 和谐共处。在书中凯瑟琳为了希思克利夫出走变得非常悲痛的时候, 作者是以暴风骤雨的态势表达了他的悲伤痛恨。当林顿失去妻子悲痛万分的时候, 作者非常自然的以空旷的荒野对他进行了安慰, 将他的灵魂也细细的抚慰。凯瑟琳还有希斯克利夫是荒原的弟弟妹妹, 因为受到辛德雷野蛮的虐待, 他们最大的乐趣是早上走到荒原中去待一天。在凯瑟琳的内心里, 天堂和呼啸山庄的样子是一样的, 因此她非常的渴望回到那个荒原, 因为在荒原她即使是哭也是高兴的。

作者对凯瑟琳的内心进行了寄托外, 也安慰了希斯克利夫的内心。当希斯克利夫遭到了辛德雷的侮辱, 他非常的伤心, 第二天带着怨气去了荒原。经过了回归自然, 希斯克利夫得到了彻底的疗伤, 心情也变得好了起来。凯瑟琳死后, 林顿非常的伤心, 不但辞了自己的工作, 从此也变得非常沉默。在勃朗特笔下的《呼啸山庄》里, 类似像心灵和自然有机结合的例子实在是举不胜数。像一位作家在1850 年为再版的《呼啸山庄》写序写的一样, 她说《呼啸山庄》充满了很浓的村里气味, 就是因为它的作者自己就是一个土生土长, 在荒原中长大的孩子。所以, 《呼啸山庄》逐渐变成了朴素的、反人类中心的道德观, 把人和自然的无主宰性意识表达的恰到好处。

2.3 自然是女性重要的朋友

女性与自然的关联在生态的女性主义来说是亲近的, 因为女性是孕育生命的物种, 生产是人高级生命发展的本源, 生生不息与自然的生态循环有很大的相似性。我们可以说, 女性和自然是有着特殊的周期存在。所以自然是人类的伙伴, 尤其是女性最要好的朋友。

《呼啸山庄》里, 勃朗特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讲述女性与自然在男权世界遇到的不公正的待遇。凯瑟琳嫁到山庄以后, 希斯克利夫对林顿家非常的怨恨。希斯克利夫说希望可以将她家的所有人全部吊死, 我们可以看到, 伊莎贝拉是非常的不幸。这样的不幸最终是在希斯克利夫的阴谋中和伊莎贝拉的单纯里跃升到了顶峰, 伊莎贝拉决定和希斯克利夫结婚, 永远的在一起。有谁可以知道, 希斯克利夫却一直的侮辱她, 伊莎贝拉说希斯克利夫是一个怪物。这个时期有一个狗出现, 在她不能下咽呼啸山庄简陋食物的时候获得了它一点帮助。当恩肖回来, 为难她和勒秀儿的时候, 伊莎贝拉走掉了, 勒秀儿没有走开, 伊莎贝拉也显不出对勒秀儿的同情。

总之, 勃朗特在《呼啸山庄》里表现的是一种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女性和自然需要互相的依存, 一起来反抗男权社会的控制, 这些新鲜的观点在当时是非常先进和进步的。

2.4 想和现实应该是和谐共存的

经过了对《呼啸山庄》里的人物形象的详细解析, 我们可以看到勃朗特想要对大家表现的是一个人和自然, 男性和女性自由和谐的状态, 对现实还有理想的追求。正因为这样, 这个故事的结尾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终于找到了幸福家园, 哈里顿还有小凯瑟琳最终实现平等的爱情, 呼啸山庄与眉山庄才获得了和谐关系的建立。我们可以说, 勃朗特在《呼啸山庄》里非常深刻的表现了一个理想状态的男性、女性还有自然的关系的建立想法。尤其是哈里顿还有凯瑟琳的相爱, 不管是在哪个方面来看, 都是深深的体现了爱情的真善美。从哈里顿与凯瑟琳构建的爱的家园可以看到, 它是人和自然还有和文明的良好结合, 他们从呼啸山庄搬到眉山庄这件事情上更可以看到非常深刻的含义: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和善良的人类性格进行了良好的结合, 这就是文明的大力体现。人类的文明只有平稳的扎根在非常自然的土地, 和谐的共处, 一起发展, 这个社会才可以有勃勃的生机。

3 结语

在20 世纪70 年代定义的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的联合生态学和政治的一种社会运动, 它是向男权社会发起的非常激烈的一次进攻。尽管这个概念提出的时间不是特别早, 不过这并不影响英国在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在解放运动还有生态运动中生态意蕴的表达和诉求。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是一部非常有生态意蕴的文学作品, 它用很多鲜活的女性形象, 生动的表现了大部分的女性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和反男权主义的决心和信心。在这些人物形象中, 像是屈服悲惨而又勇敢的逃离男性掌握的伊莎贝拉, 桀骜不驯、拥有独立性格的凯瑟琳, 还有聪明乖巧、勇于探究真理的小凯瑟琳, 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的男性、女性还有自然关系的建立。到现在为止, 生态问题还有女性的歧视现象在很多国家依然存在, 所以分析和研究文学作品里的生态意蕴, 用它的成果来推进生态女性主义的快速进步和发展, 就变得非常重要和关键。

参考文献

[1]郑湘萍.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中的女性与自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06) :183.

[2]赵媛媛, 李建珊.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多角度解说——生态女性主义思潮评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6, 22 (06) :297.

[3]胡志红.生态女性主义:激进环境哲学冲突、对话、合作的学术场域[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 (01) :234.

[4]沈红.论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生态女性主义意识[J].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03) :34-36.

[5]艾勒克·博埃默.殖民与后殖民文学[M].盛宁, 等, 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87.

[6]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崔君衍, 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7]董小川.英国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上一篇:锦秀风水洞旅游作文下一篇:社会学专业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