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全面发展

2024-08-23

社会的全面发展(共10篇)

篇1:社会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把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使得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当今时代,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把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国社会发展、国家建设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意义重大而深远.

作 者:魏玉梅 WEI Yu-mei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法政系,江苏,南京,210017刊 名:南京晓庄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JING XIAOZHUANG COLLEGE年,卷(期):18(1)分类号:B038关键词: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的全面发展

篇2:社会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是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保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

作 者:张玉霞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人文政法学院,浙江,温州,325035刊 名:学术交流 PKU CSSCI英文刊名:ACADEMIC EXCHANGE年,卷(期):“”(9)分类号:B038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本质

篇3: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

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类本质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把自由自觉的、感性的实践活动看作是人类的类本质。人的实践活动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便是人的类本质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从实践活动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人的类本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这一视角,阐明了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类本质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实现人的类本质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类在物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越来越扩大社会交流活动,形成越来越丰富的社会关系;在日益丰富的社会关系中,人不断地获得多方面的社会规定性,不断走向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个性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进一步展开,也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人的个性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个人的各方面能力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能力包括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包含了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另一方面,个人需要的全面发展和充分实现。一般来说,人的需要包括两类:物质生活需要(衣、食、住、行等方面)和精神生活需要(思想、文化、情感、道义、交往等方面)。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和充分实现是人的个性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内容。总之,人的个性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与人的需要和人的能力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统一的。个人需要的全面发展是个人能力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内在根据,而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又是个人需要全面发展的外在表现。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最高社会形态。马克思指出,未来的理想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二、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由于社会基本矛盾的作用,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它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原有状态。社会发展总的方向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表现为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由于社会矛盾和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成果并不能为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用。因此,社会发展是建立在社会对抗基础上的,对一些人是发展,他们占有和享受社会发展的物质成果和文化成果,而另一些人则处于物质和精神的贫困状态。在这个意义上,社会的经济发展并不意味着社会进步,相反在社会进步中还存在退步和类似循环的现象。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所说:“与‘进步’的奢望相反,经常可以发现退步和循环的情况。”[2]106就人的发展来说,其与社会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总的说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人类的社会活动能力、人类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与社会发展水平成正比。在以物为中介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不存在人对人的直接人身依赖和束缚,人的才能得到新的释放;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迅速增长,同时带来了人自身能力的发展。即使如此,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发展仍然不可能是全面的,而是片面的、畸形的。阶级的对立和剥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旧的分工把人终身束缚在某一种职业上,这些都极大地扼制了人的潜在才能的发挥,人单纯追求物质享受而陷于精神贫困,人的劳动不是创造性力量的发挥而是痛苦和自我折磨,等等,这就是马克思通过异化劳动描述的人的异化。人的异化现象与人的全面发展是对立的。

马克思曾说过,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预示着非工业化国家的未来。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进程表明,它的市场化和交往扩大化,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但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弊端表明,后发的工业化国家并不必然要重复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及其弊端。资本主义工业化并不是发展的唯一的道路。社会主义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正在改变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分离的状态,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

人的全面发展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人可以无所不能。社会分工是不可能消除的,人的能力和兴趣的差别也是不可能泯灭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与社会发展理论是不可分的,前者是后者的最重要内容。马克思从来没有脱离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抽象地谈论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他指出:“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责等等,这也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2]330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3]我们不能脱离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把人的全面发展变为人性的要求。没有社会形态的变革,人的全面发展只是一个乌托邦,一个永远不能实现的千年王国。但毫无疑问,人的全面发展的确为共产主义社会提供了一个以人的发展水平为目标的价值尺度。这样,共产主义就是社会形态的变化与人自身发展的价值理想相统一的过程。人类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同时也是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而奋斗。

三、社会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推动作用

从推动社会进步来说,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最终决定作用的观点,才能把社会主义社会进步的基础放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上。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没有高度丰富的物质产品,当人们还处于贫困状态、处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挣扎的时候,一切陈旧腐朽的东西都会死灰复燃,根本谈不上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原则。马克思说过:“人们每次都不是在他们关于人的理想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取得自由的。”[2]507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就没有发展的自由时间和自由空间,人的全面发展是永远不能实现的。同样重要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关系的丰富直接相联系,人的发展的全面性不是观念中的全面性,而是现实即交往的全面性。马克思说:“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2]295当今世界性交往的强化和我们的对外开放政策,显然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有利的。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只是社会结构的基础,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的有机统一体。只有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才能理解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三大文明协调发展对于社会主义社会进步的重要性,理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精神文明建设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不可分的。没有人的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有人的全面发展。我们不能以马克思说的“共产主义者根本不进行任何道德说教”、“不向人们提出道德上的要求”为由贬低道德教育。如果这样,这完全是误读。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不能依靠单纯的道德说教来实现,共产主义是改变现实,是根本消灭对立的物质根源的实际运动。[2]275在社会主义社会,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从思想和精神生活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当然,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个教育问题,更重要的是个实践问题。因为人的才能的多方面发挥和形成,不可能脱离人的实践活动而仅仅在课堂里就能实现,只能通过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马克思明确指出:“只有改变了环境,他们才会不再是‘旧人’,因此,他们一有机会就坚决地去改变这种环境。在革命活动中,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2]234所以,我们应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的实际活动结合起来,并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人的发展越全面,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社会主义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并不断创造着各种必要条件,使人的全面发展有了极大的可能。但社会主义社会还不可能完全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只有到了高度和谐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人类才能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摘要: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内在地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发展以及交往关系的发展中。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种理想境界,又是一种发展现实。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社会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产物,社会发展最终又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实践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篇4: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

【关键词】人的发展;社会进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正确处理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在不断实现小康社会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快速进步,不断在两者和谐良好的循环中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奋斗目标。

1.对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认识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新社会人的生存与发展状态的本质规定,主要是指每一个现实的人摆脱和超越各种内在和外在的束缚,从而在关系、能力、素质与个性等诸多方面所获得的普遍提高与协调发展的过程和境界。马克思指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列宁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会做一切工作的人”。

在社会发展的问题上,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把衡量社会发展或进步的视角放在单纯的社会财富和经济增长上,认为财富增长了,国家就富强了,人民的生活就提高了,就是所谓“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另一种观点就是“满足基本需求”论,认为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就是社会的全面进步。马克思主义认为,衡量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尺度,不仅包括人们的基本需求,还应包括满足与人的物质文化需求有关的社会文化政治等条件,如民族的独立、社会民主化程度、人政治自由和安全等内容。

2.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

唯物史观既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也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人是具体的、现实的人,每一个时代的人都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中,脱离社会的全面发展去谈人的全面的发展,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谈。但是人与社会不是直接的同一关系,在人的活动中产生的社会组织一旦形成就获得相对稳定的独立性。因此两者的发展不能直接等同。

2.1人的全面发展同社会的发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一方面,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作为人的社会关系的体系,作为包含一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思想文化结构的有机整体,构成了人类及其个体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社会的发展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法治和文化的进步最终都要集中到人这个社会的核心要素才能表现。也就是说,社会的发展只有用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完善、体力与智力的发展程度作为最终的衡量尺度。同时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必须通过生活才能成为人,也必须通过社会才能获得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只有相互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社会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进人的全面的发展。

2.2人的全面发展依赖社会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共产主义“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生活的核心是人,社会的发展实质就是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特别是生产劳动实践的发展。人的发展的全面性、自由性和成分性,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一定社会关系。人们创造了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又反过来制约、塑造人,正如马克思所说,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的和观念的关系的全面性。社会发展和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乃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的发展,在承认人具有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性的前提下,必须也要承认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全面发展以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前提。离开社会发展这个平台,人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2.3社会发展也依赖于人的全面发展

这个社会发展和进步于人的发展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的更重要的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发展和进步中的生产力中的发展、社会生产的变革以及上层建筑的发展完善,都离不开人的作用。正是由于人的实践活动的不断进行,推动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从而也促进了社会上层建筑的必要变革以及进一步的巩固和完善。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人却是生产力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能动因素,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工具,他是具有一定生产技能和科学认识的人制造的,他也要由具有一定生产技能和科学知识的人去掌握和使用。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不一样,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在变革和发展生产关系从而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中,离不开人的觉悟和知识,离不开变革和发展生产关系中所需要的人的实践能力,也离不开为实现变革的而必须的组织纪律性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在社会上层建筑从而促进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人具有更为特殊的作用。人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保障社会文化思想的繁荣有着重要的作用。

3.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1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物质、精神、文化、政治条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现阶段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我们各项工作和一切事业,都应该看看是不是有利益人的全面发展,有利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利于的就实事求是地纠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建设小康社会的终极目标。

3.2发挥人的能动性,不断促进小康社会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只要人们的政党的需要得到满足,合法的权益得到保护,素质和能力能够得到不断的提高,他们就能成为自由自觉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就能充分发挥历史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推荐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依靠人民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在促进人的全面素质提升,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创造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全面的小康社会就得以更快实现。

3.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促进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水平基础提高,物质产品日益丰富,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主、法治将更加健全,人们的经济文化权益得到尊重和保障;全面建設小康社会,教育、科学、文化、医疗体系更加完备,为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供了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生产力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为人的全面发展将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李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J].发展论坛,2003,(10).

[2]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J].青海学刊,2003,(04).

[3]杜金亮.人的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2000,(04).

篇5: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本文就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进行了论述,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是相辅相成,血肉相连的`统一体,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唯物史观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人的全面发展和生产力发展相一致,社会进步为人的全面发展指出了光明前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同一历史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作 者:张景春 Zhang Jingchun 作者单位: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贵州,铜仁,554300刊 名: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TONGREN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5(4)分类号:B038关键词:人 全面发展 社会进步

篇6:论社会公德与人的全面发展

论社会公德与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公德指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人类社会的公共道德.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社会公德与私德既相联系又有区别,二者应完美统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自然和社会公德构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

作 者:谭德礼 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广州,510320刊 名: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EDITION OF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1)分类号:B82关键词:社会公德 教育 人的全面发展

篇7:社会的全面发展

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我县坚持“一跟进、两聚焦”总体思路,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加强组织领导,突出改革重点,强化措施方法,健全制度机制,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加快全县发展步伐,就全面深化改革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与思考。

一、取得的成效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和重点改革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统筹兼顾,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稳步推进。一是经济体制改革激发活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紧紧围绕简化办事手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积极解决企业和基层群众“办事难”问题,厘清县政府39个部门的权责清单,开展清理规范县级行政审批事项,持续推动“先照后证”,推进“三十五证合一”。持续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全面清理各种证明和手续,取消243项各类证明。成立滑县企业服务中心,实现政务服务“一门集中、一窗办事”。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导城投、文投、农投、新城四家投融资公司与金融机构沟通协作,谋划了滑县铁路专用线、高铁站区开发 等PPP项目。全面完成了县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银行。设立了滑县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和滑县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已发放贷款56笔2618万元。二是农村改革亮点纷呈。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四优四化”。制定《滑县不动产登记工作业务指南》,已建立省县实时互通的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系统。持续深化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工作,目前,滑县两家金融机构农房抵押贷款发放总余额为11834.5万元。扎实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县共完善合同296058户,发放证书284112份。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完成调查总宗地312864宗,确权发证宅基地255436宗、集体建设用地717宗。三是民生领域改革持续加力。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整合工作,全面落实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文化体制改革惠民力度加大,县文化馆、图书馆和22个乡镇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群团改革顺利启动。四是民主法治领域改革彰显公平。出台《政协滑县委员会关于委派县政协委员担任民主监督员的实施意见》,遴选50名政协委员担任民主监督员。完成法检两院员额制改革。全面放开县城及建制镇落户限制。全部解决无户口人员户口登记。完善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整合住建、规划、城管等相关部门行政执法权,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积极推进城市综合执法权向乡镇延伸。五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纵深推进。推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三个清单”。建立县委法律顾问制度,建 设全县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推进县纪委派驻全覆盖工作,制定了提名考察办法。深化政治巡察,创新巡察方式,加大谈话函询力度,促进“四种形态”落实,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一些领域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的来看,我县在改革推进中还存在很多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解。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乡镇和县直部门,片面认为全面深化改革,主要在于上面的谋划部署,地方和部门只要照着做、跟着走就行了,推进改革缺乏主动性能动性,上面不推、下面不动。有的存在风险顾虑、畏难情绪,害怕触及矛盾,不愿改、不想改,具体改什么、怎么改心中无数。二是改革推进不协调。有的乡镇和县直部门对改革工作研究不够深入,承接改革任务不够积极,对上级改革部署跟进不及时,把日常工作当作改革创新、把方案印发等同于任务落实,有些改革事项涉及多个县直部门,但部门之间出台改革方案不协调,有些部门已经出台了改革方案,但相关领域的其他部门改革方案还没有及时跟进,配套措施、实施细则跟进不及时,推进措施不力、检查流于形式,影响了改革的整体效果,使改革举措难以落地。三是推进机制不健全。近年来,我县已经初步探索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作机制,比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专题小组“三层推动”的责任制度、3 台账管理制度、对账盘点制度等,都为推进改革提供了组织和程序保障。但有些改革工作推进机制不完善,有些涉及多个部门的改革事项,牵头部门、配合部门职责不够明确;有的部门片面认为改革方案出台了,改革工作就算落实了,对后续做什么工作、怎么做不清楚。

三、意见与建议

篇8:论社会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社会发展本质上是人的发展

在马克思看来, 社会发展只有对于人来说才存在, 离开了人和人类社会, 社会发展也就无从谈起。社会发展的中心是人, 人的主体性创造推动了社会发展。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首要表现。社会发展是人类自身创造的结果, 而不是由外在力量推动的。马克思指出:“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 它‘并不拥有无穷尽的丰富性’, 它‘并没有在任何战斗中作战’, 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 不是‘历史’而是人, 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社会发展的的进程表现为螺旋式或者波浪式, 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但是总体趋势是向前的。在社会的前进过程中, 人的各种能力不断提高, 才能不断展现, 社会实践更成为人们才能实现的基本方式。因此从价值角度来说, 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是人的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就成为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 共产主义是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 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题中之义。

马克思所说的个人是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人,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发展和他人的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 两者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社会是由许多个个人组成的, 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而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发展, 满足人发展的需要, 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条件。

二、发展是人的存在形式

任何个体, 只要具有生命, 存在都成为其前提。马克思指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 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马克思把人的历史发展区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在这一阶段, 人们依附于特定的狭隘人群, 在自然灾害面前无能为力, 人类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还未觉醒, 社会发展理论以抽象形式出现。二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在这期间, 人类的主体意识开始觉醒, 人的主体性脱离了人对人的依赖性而具有了独立性特征, 人们征服自然的力量变得强大, 这相对于第一个阶段是伟大的进步。社会发展理论从原来的抽象自发过程逐渐过渡到具体、清晰的自觉阶段。但是这个阶段中, 人们虽然摆脱了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 却又被物所支配, 自主性并不是完全的。三是自由个性阶段。这是共产主义阶段人的发展状态。这时生产力高度发达, 人类享有很多充分自由的时间, 各种才能得以展现, 个人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 社会成为“自由人联合体”。通过三个阶段的分析可以看出, 人的发展与社会形态的演变实现了辩证统一。一方面, 社会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前提。人的发展和自由程度是由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另一方面, 人的发展程度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尺。

三、社会发展理论实质是人的生存理论

人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己不同于自然物, 可以改造自然以满足自身需求。因此, 马克思发展理论的主旨就成为关注人的生态状态, 揭露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对人的发展的压制, 为人的自由发展指明方向。从实践出发, 马克思首先阐述了异化现象。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深刻论述了异化劳动, 工人在自己的劳动中, “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 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 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自己, 而是属于别人……这种活动是他自己的丧失”。劳动本是维持人类生命的重要活动, 现在却变为摧残人的生命, 进而导致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在异化劳动的作用下, 人处于非人的境地,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相异化。在对异化现象分析的基础上, 马克思指出, 异化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结果。要想改变人类的异化状态,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必须通过实践使现存世界革命化, 通过强制手段逐渐夺取资产阶级的资本, 把生产资本集中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手中, 这就是共产主义运动。通过共产主义运动, 消灭一切与先进生产力相抵触的政治、经济、思想政治等上层建筑, 为生产力的发展扫除障碍。这样, 马克思不仅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指明了方向, 而且在实践的基础上开辟了一条现实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篇9:社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人全面发展;社会全面发展;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5-0179-02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人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的发展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形态,它一方面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它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以此才能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一、人的全面发展

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就单个人而言,人的全面发展是指由自然和社会长期发展所赋予每个人的一切潜能的最充分、最自由、最全面的调动。它包括个人的能力和才能(体力、智力、感觉能力、思维能力、交往能力等等)的全面发展和个性(个人所特有的生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等)的充分自由发展。只有作为人的本质力量表现的主体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整个人类的进一步发展才有可靠保证和基础;只有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社会成员显示出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个性,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才能得以实现。

就内容而言,人的全面发展,包括自由、全面、充分、和谐四个环节。也就是说,它是由人的自由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充分发展和人的和谐发展构成的。人的自由发展,就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自觉、自愿和自主的发展,是把人作为目的的发展,是为了人自身人格的完善和社会进步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各种需要、素质、能力、活动和关系的整体发展,是每个社会成员全部力量和才能的展示过程,亦即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示、充实、拓展过程,它包括了个人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全面性;人的充分发展,就是人在摆脱了各种内在、外在盲目力量的束缚,使自己的各种需要、能力、活动、关系得到极大程度的丰富和发展,它是人的潜质、潜能在新的条件下的更进一步拓展和显示;人的和谐发展,就是从人的内在与外在的各种关系的状态上讲的人的发展,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个人自身内在各方面的关系的协调与优化。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各方面关系在生产力极不发达条件下处于天然和谐之中,随着私有制的出现,人的各种关系逐步进入不和谐状态,只有人从自然与社会的束缚中摆脱出来,才能处于协调发展状态,这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追求的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种理想目标和价值取向,同时又是一个不断推进的历史发展过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它是在对人与社会的基本关系以及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基础上形成的,是基于对人类发展前景的科学预测而得出的重要结论。

二、构建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坚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新时代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理论,形成了胡锦涛战略思想和中国当代国家发展模式的理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未来几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趋势和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初步发达的历史发展阶段,也是整个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当代国家发展模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强调要实现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这样两个根本和谐,要求从根本上解决贫富两极分化问题,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科学发展观,为进一步科学解决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知识经济和大规模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中国当代国家发展模式的基础和核心,确立了国家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

三、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

纵观历史,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是以牺牲个人的全面发展为代价的,因此,马克思强烈期望建立一个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新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现实,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和发展道路。然而,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一定历史过程中,并没有解决好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苏联和东欧国家在改革进程中过于抽象地谈论“人”的发展,而在不同程度上却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最终也葬送了社会主义;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一直忙于政治运动,既在理论上把“人”的问题当作资产阶级专利而加以批判,又在实践上忽视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文化基础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一方面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我国又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着力提高人民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中国面临更大发展机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次代表大会提出建设小康社会问题,并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正是适应中国社会下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人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作为主体,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作为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又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必然要求。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社会取得了很大进步,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同时,随着人们对基本生存资料的需求增长趋于稳定,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就会相应提高。如何适应这种新的要求,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新的奋斗目标。因此,现阶段社会主义的各项工作既要满足人民群众现实的物质文化需要,又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当然,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在这种特定的背景下,就更需要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来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样,人的全面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既成了目标,又成了手段,使得人作为创造主体和利益主体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与统一。

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说明我们党在改革和建设轰轰烈烈的高潮时,已把眼光放到更远更实质的地方,引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步进入更加本质的阶段。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物质文明建设,促进人们物质生活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曾经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显然,人们只有首先解决基本生存和生活需要,才会关注未来的发展问题。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厚实的物质平台,也需要充分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人的 全面发展是历史的产物,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生产力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如果说生产力是判断一个社会发展水平高低的历史尺度,那么人的全面发展则是判断一个社会是否健全和完善的价值尺度。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提高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水平,促进人们物质生活的全面发展。

2.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人们政治生活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文明的程度不仅是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整个民主程度提高的问题。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人们经济上开始富有,于是渴望在政治上获得更多的民主权利。所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既是我国经济基础变化和物质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民主意识增强的客观要求;既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我党作为执政党,要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与政治的机会,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相适应的政治文明。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们的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渐进工程,不仅需要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而且还需要精神文明的发展。积极倡导精神文明,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4.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有良好的人文环境,也要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人类逐渐从依附于自然、从属于自然的被动状态转变为以征服者的姿态主动利用、改造和开发自然。但“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正面临失衡,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温室效应等灾害正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大自然这个人类生存的家园,保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对人和人的发展的高度重视的基本价值取向,体现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完全彻底地保证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将会反作用于经济发展同时又支持社会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定会步入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C].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人民出版社,1995.

[3]邓小平文选(第3卷)[C].人民出版社,1993.

篇10:社会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七大做出了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决策。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必须按照党中央的要求,首先明确认识在教育系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

明确认识在教育系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我们必须首先要认识科学发展观本身的重大意义。胡锦涛同志在2008年9月19日的讲话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胡锦涛同志的这段话是对科学发展观重大意义最准确的概括和阐述,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胡锦涛同志“进一步深刻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的指示精神。

明确认识在在教育系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认识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必要性: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破解发展难题的现实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

明确认识在教育系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搞好全国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工作的巨大动力,更是搞好教育工作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因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因此它是推进全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正确方向和根本指导方针,当然也是指导我们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和根本指导方针。离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我们教育战线的改革发展就必然会偏离正确的方向。明确认识在教育系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光是教育系统每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任务,更是我们每一名教师及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因为在全社会带头学习宣传完善科学发展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每一名教师及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党的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既指导宏观,也指导微观,它既能指导我们每一名教师及教育工作者为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好本职工作,更能指导我们每一名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因为,科学发展观在其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方面都包含着人本身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每一名党员干部、每一名教职员工受教育也是教育系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

上一篇:校园文化活动方案设计方案下一篇:xx年调研报告格式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