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额教学中的因材施教论文

2024-07-15

大班额教学中的因材施教论文(精选8篇)

篇1:大班额教学中的因材施教论文

大班额教学中的因材施教论文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虽然每个年级有每个年级的教学重点,但是分层次因材施教教学的原则永远不会变,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学生的先天智力因素有差别,后天的家庭环境也有差别,再加上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教师教学能力的差别,诸多因素的存在,都促进我们进行因材施教。不能搞一刀切,所以因材施教是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遵守的原则。

一、因材施教的重要意义

大班额的授课形式,是当今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这种授课形式既有它的优越性,也有它的局限性。有局限的原因是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满堂灌输的形式,没有时间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问题,结果妨碍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诸方面的发展。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留守学生较多,因离婚导致单亲家庭的学生较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克服这种一边倒的局面,就要对所有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实施这一教学模式,要扬长避短,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进行互补,从而达到全面发展学生的目的。

二、因材施教的理论和实践

因材施教或者分层教学,其主要依据是学生的智力差异,目的是有针对性地加强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因材施教,要在教学目标上分层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满足于自己的学习需求。在教学的形式上,或者是小组互助学习或者是个别辅导学习,要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效果方面,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让他们体验最好的成功。因材施教的意义,就是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这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一样,学生是主人,教师是配角。学生在获取知识方面,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因材施教淡化了授课的形式,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满足了每个学生的实际需要。

众所周知,学生在性格、心理、能力、爱好诸多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差异,那么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归类,将个性相近的学生归为一类,将爱好相近的学生归为一类,等等,总之要将他们分为不同的类、不同的学习小组。

因材施教授课是一种形式,主要体现在它是把学生组织到一起,让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互相支持、互相提高。因材施教的基本要求有几点,如果是分组学习,那么各成员之间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对组内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就是说,学习好的要帮助学习差的,大家都能满足各自的学习要求。如果是没有分组,则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条件,完成适当的作业,不要搞统一的规定,要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优越性。因材施教的最大可行性就在于能够给各个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的平台,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在分层教学中,把知识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为共同学习搭建一个能满足各自学习需要的平台,以弥补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出的不足。

三、小学语文课堂中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

一个班级里面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异很大,就如人的十个指头有长短一样。我在教学中习惯把学生分成好、中、下三个组别,最后的一组就几个学生,数量不多,原则上尽量拔高分组,让他们的学习目标容易达到又不容易达到,这样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前进。所以因材施教是对学生进行全面辅导的最佳形式。

A组的学生,是成绩靠前的,大概占百分之四十,将那些学习忽高忽低的学生一定纳入进来,这是对他们的约束,否则这部分学生就有了侥幸心理,学习会一路下滑的;B组的学生,相对来说较为积极向上,学习不稳定,教师抓的严了就上进,抓的松了就后退,对教师的依赖相比较而言不大;C组的学生,则是一些学习能力不太理想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给教师带来的压力较大。针对不同学生,我们就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在教研组的研讨会上,教师一起讨论制定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以及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备课的时候,在教案里就要突出知识的层次性,注重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先天智力因素,来确定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的目标,尽可能做到让后进生即C组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让中等生即前文说的B组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的拓展一下知识面;优等生就是A组学生,就要全面掌握教师所讲的知识了。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A组学生采取“放”的形式,上课布置学习任务,让他们自习,然后抽测掌握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再决定哪些需要讲,哪些需要提示,哪些不需要教师讲解了。对B组和C组的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即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力的训练。对C组学生则要求放低,浅讲多练,多检查多讲解,直到他们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止。

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形式之一是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常见的方法是组长各司其职,定时检查组内成员的作业完成情况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反馈给教师。反馈来的信息教师要及时处理,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否则过不了几天学生就投机取巧不好好学习了。

小学语文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已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但是我们的广大教师还需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办法来,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一堂漂亮的因材施教的课堂。孔子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的就是学生的差异问题,在今天,我们更应该提倡这种精神,把我们的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篇2:大班额教学中的因材施教论文

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研究

本课题研究项目于xx年1月由延安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课题编号为:125ywx-2544。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国民经济的突飞猛进,撤点并校的实施、退耕还林和土地流转,农村剩余劳动力猛然增长,从而使大量家长学生由农村流向城镇,为了尽可能多的解决农民工孩子的就学问题,大班额班级成了普遍的现象。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的发展、标准化学校的建设、师资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具备优厚教育条件的学校已成为家长的首选,导致很多学校一直存在“大班额”问题,特别是欠发达的农村城镇小学,大班额普遍存在。

随着班级学生人数的增多,学生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随着年级的增加不断扩大,而我们教师在有限的课堂内对学生的关照度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不断降低,特别是那些坐在后排的学生不注意听讲,有时候连老师讲课都听不清,更谈不上与老师进行交流,从而使精细化教育、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成为空谈。教学实际中,一些探究活动课、实践试验课因为人数较多受到影响,严重妨碍了新课程目标的落实,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这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是势在必行的。

三、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国外的教育水平较高,小班授课已是普遍现象。而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居住相对集中,想要快速的实现小班教学,不太现实。国内目前因材施教中使用最多的就是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各位教育前辈们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少经验总结,但是每个人面对的学生和问题是不同的,针对目前大班额中两级分化严重的.这一现实,这一课题的提出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自身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潜能得到发展。

(二)、通过研究,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通过因材施教,缩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在大班额条件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自身的性格特点,有方向、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释放,并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通过进行大班额条件下因材施教这一课题的研究,在自己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努力提升自己在大班额条件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通过该课题研究,得到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实践,缩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

本课题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因材施教。什么是因材施教?简单地说,就是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

如何能做到因材施教呢?

首先是“材”的问题。先来研究“材”,才能有效的开展“教”的过程。古人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只有先了解了学生,才能开展自己有效的教学活动。从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依据学生的将学生分层后因材施教,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

其次,进行“教”的过程。在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各个层次的能力,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上的提问,随堂测试等等,并注意把握难易程度。

再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施”的环节很重要,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采用“班级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的原则,对领悟能力高的学生,给予适时引导。对反应慢的同学,加以详细解说。

最后,再说说“因”吧。有因必有果,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联系。我们要学会从“果”中找出与“因”之间的联系并加以分析,再制定相对应的“施”的方法,从“教”的结果中找出“因”。然后不断地循环,才能不断地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我们只有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的剖析自己,不断的总结经验,才能走向成功。我相信,通过这次课题研究,自己一定会收获很多。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本次课题研究中,我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展开我的课题研究。

(一)、观察谈话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直接的、系统的、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二)、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将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个性特点了解掌握。

(三)、个案研究法。把单个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直接或间接调查了解其发展变化的某些线索特点,并据此设计和实施相应措施,促进其发展变化,然后把对这些条件、措施与结果之间联系的认识和结论推广到一般学生身上去。

(四)、相互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教育现象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揭示其异同,找出教育现象的普遍规律,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或具体做法。

(五)、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的步骤包括:问卷调查、制定计划、开展活动、检测成效、观察反思、总结提升。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实验将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开题准备阶段:(xx年2月)

(一)立题论证。

(二)制定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研究实验计划和研究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xx年3月-xx年5月)

(一)教师了解学生和研究学生个性特点;并制定适合的学习方式。

(二)收集研究过程中的资料,反思,总结。并开展多形式的实验课、研讨课、示范课。做好研究中期的总结报告。

(三)收集实验过程中的原始材料和教学反思,并整理成册,相互交流。

第三阶段:总结评比,结题验收(xx年6月)

(一)收集学生转变资料,做好结题报告。

(二)总结结题、学校验收。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一)、研究报告一份。

(二)、论文一篇。

篇3:浅谈大班额教学

一、竞争调控, 分组学习

可将学生按优中差搭配进行分组, 在课堂上, 以各种形式的竞赛作为催化剂, 让各个小组比学习、比纪律, 激发他们高涨的学习兴趣。在每个小组中, 组织学生定期竞选组长, 组长主要负责全组学习各个方面的工作, 如组织讨论、交流、记录、汇报、检查作业等。课后组长还可充当“小老师”, 帮助教师指导组员改错, 为他们讲解一些简单的问题。这种学习方式能大大弥补大班额教学的局限性。

二、教学情景适度, 不让一个学生闲着

新课程的“创造宽松平等的教学情景”到底宽松到什么程度?平等到什么程度?在教学中, 过于宽松, 会变成放纵;过于平等, 会变成涣散。因此, 我提出“教学情景适度, 不让一个学生闲着”的教学观点。课堂教学井然有序、课堂气氛和谐协调、课堂争论激烈而不混乱, 这就是适度的教学情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 假想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课堂设计要有针对性, 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以便在课堂上全班都积极投入, 不让一个学生闲着。另外, 在小组学习中教师要灵活掌握:喜欢一个人思考的, 就让他一个人静静地想;喜欢几个人一起讨论的, 就让他去找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研究。在学生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 教师适时的指导和点拨。

三、提供舞台, 锻炼能力

对于一些方便学生表述的新知识, 可以请他们提前“备课”, 然后充当小老师讲解给其他学生听。学生讲课时, 教师只是以学生的身份参与讨论。实践证明, 生生交流学习丝毫不亚于教师讲课的效果, 他们往往在互教互学中自得其乐, 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培养了他们提前预习的好习惯。

四、鼓励质疑, 培养自信

大班额的学生由于人数多, 教学时极易养成学生随大流、不动脑的坏习惯。因此要教育学生, 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 要相信自己, 做到“三大”, 即大声回答问题、大胆指出别人的错误、大方说出自己的见解。长期的训练, 使得学生养成勇于质疑、大胆纠错的好习惯, 他们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意见相左时还能积极地与其它小组开展辩论, 在辩论中学生学会了辨别、思考和批判,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领会别人一些独特的见解, 掌握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 在大班额条件下, 必须通过巧妙设疑、恰当分类、明确任务等方法掌控好小组学习这一重要环节, 必须把培养学生的会学素质放在首要位置, 要创设适度的教学情景, 让学生参与互动。只有这样, 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才能在大班额的条件下得到顺利的实施, 并收到良好的实效。

摘要:面对大班额教学, 只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任务, 创设适度的教学情景, 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

篇4:大班额教学中的因材施教论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平台互动有效性团结力凝聚力

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已经25年。刚工作那几年,笔者教学的班额还小,每班50人左右。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农民工进城打工创业。农民子弟涌入城市接受更为优质的教育,这就造成了城市学校班额扩大的现象,尤其是笔者所在的学校。班额扩展到60多人,再加上学生质量参差不齐,给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尽快适应和扭转这种局面,同时也为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需要教师集思广益,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与时俱进。本文主要就在在大班额情形下,提出了英语课堂上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作用、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的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对班级学习方式的补充和改进,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它具有改善课堂内学生的心理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学习环境。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克服了大班额情况下学生学习有效性不足的困境;它要求学生改变过去死记硬背、机械式学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目前,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采用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在群体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它对推进新课改向更深层次的方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笔者所在学校实行有效教育和合作学习已有好几年了。本校英语学科在如何实行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中不断摸索着,实践着,总结着,完善着。

如何使英语课堂达到高效?是本校英语教师多年来一直从事研究的课题。孟教授的有效教育理论给了很大的启示。

1、寻找方法让学生对英语感兴趣

不是所有的学生对英语都感兴趣的。但教师可以寻求一些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

(1)学习了孟教授的有效教育理论后,在每周的英语学科组活动中,本校英语教师都会认真备课。将有效教育理念渗透在备课当中。同时寻求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学习了孟教授的有效教育理论后,笔者学校加强了教师之间的有效合作,同时做到资源共享。因为教师之间的有效合作是优化英语教学的有力保障。

(3)为学生搭建更多学习英语的平台。如:在各年级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竞赛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演讲、英语歌曲表演、英语小品展示的方式,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个人所长,也发挥了集体的合作优势。这些都有利于学生间情感的沟通、信息的交流和智慧火花的迸发。

(4)为了寻求到更多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要学会放下身段,走入学生当中,聆听他们的心声。

(5)英语课堂上老师要尽可能多地利用多媒体、投影、背投等先进教学设备手段进行教学。使教学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这样才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当然,在一节课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科学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

三、实行平台互动情景教学

怎样使英语课堂更加有效?做法是:

1.形成“超前预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英语学习理念。

2.以开放灵活的教学方式,以情景激趣的英语教学,极大丰富活跃英语课堂。

3.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完善课前的英语演讲,提高教师的调控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采用约定办法提高效率。

4.转变教学理念,关注课堂,关注学生。每堂课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5.构建平台。让学生在老师搭建的平台中和生成的平台中积极参与学习,形成鲜活的富有特色的英语课堂

6.将有效教育中的“要素组合方式”课型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即“看、听、做、想、讲、动、静”互相转换。

7.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教育学习方式中的基本方式,也是灵魂。以小组为单位形成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着作用。

8.增加课堂的强化次数。英语课堂中单词、词组、句型强化的次数越多,效果越好。

9.平台互动中的情景教学。

平台一:Let’s guess

平台二:Listening

平台三:Show time

平台四:Make a survey

通过平台互动的情景教学,能够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平台互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体系。在教学中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以及增加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从而提高其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合作学习是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是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努力达到目标,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英语课堂教学交际化。

总之,要想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取得良好的教学成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仅仅只是一个侧面,教师还需要认真备课,讲课语言要准确,简练和生动,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全员参与学习的热情,精心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状态,互动、互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篇5:大班额英语教学

魏辉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西固城第二小学 730060 *** 教师 993384175@qq.com 关键词:大班额 小学 英语教学

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多方位的智能开发转变,自然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大班额是教学实施的一大难题,加之新课程的推行,为课堂教学增加了许多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我们还得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结构,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个英语教师苦苦追求的目标。我以往在农村小学任教,农村小学班额小,平时进行的是小班化教学,学生参与面广,学生知识习得可以得到很好落实。而2013年在新的环境中,面对大班化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实践中苦苦思索。

我认为在英语大班课堂教学中,关键是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调控。教师针对课堂上学生反馈的信息,随时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深浅度所进行的调整。有效的课堂教学调控的特征:

一、从教学实践中,个人认为愉快是学习的加速器。

如果上课时能激发学生的愉快中枢,就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使他们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教师的面部表情是学生情趣的调节器。从教师出现在教室门口的第一秒钟起,教师的情绪就感染着学生。当教师精神抖擞,笑容可掬地走上讲台,这意味着新的、有趣的课题即将开始。

1.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言人,而是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学习伙伴。教师主宰课堂已成为历史。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尊重、情感交融、气氛和谐。

2.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影响学生,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提供主体地位的天地,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3.课堂气氛宽松、活跃。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一种亲切、友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敢于表达自己,不怕犯错。童心和童趣在这里得到体现。

4.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多样。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各种活动和游戏,在课堂上灵活穿插运用,使学习充满趣味。

二、小组合作活动是神器。

在班级授课的情况下,要想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实现有效教学,首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课堂上,总有一些学生并不在听讲,也不思考,他们只是坐在教室里,坐够四十分钟。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上课几乎是浪费时间。他们既没有从事学习活动,也没得到相应的发展。为了使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

1.课堂秩序活而有序。学生大胆、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个个跃跃欲试,人人争先恐后。教师就像一个乐队指挥,对学生有放有收,收放自如。学生熟悉教师的每一个课堂活动的指令语或手势,师生之间配合默契。

2.英语氛围浓厚。教师用地道的英语组织教学,并利用实物、简笔画、录音、动作表演、投影、电脑等创设语言情景,使学生整堂课都沉浸在英语的氛围中。

三、反馈调控及时有效。

我通过观察、提问、巡视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需求,以此来调整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在学生“所知”、“能做”和“能学”之间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随时评价并认同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的发展。

要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首先教师必须对课堂纪律有一个新的标准。以前认为一个班纪律的好坏的基本尺度是看上课是否安静。现在不同了,“一言堂”要改为“群言堂”;“满堂灌”要变成“满堂练”。教师的作用就是指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听听、唱唱、说说、做做、乐乐。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天堂。课堂上有点乱是正常的,教师千万不能以维持所谓的纪律为代价来牺牲或减少学生的活动和游戏。其次,教师要根据小学英语课的特点,建立课堂常规,为学生确立良好的行为标准,使他们明白什么是好的行为,帮助他们形成自觉的纪律意识,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第三,从组织教学的策略意识,教师要一开始就有意识地使用简单清楚的课堂活动指令语或手势语进行组织教学。如在教学环节的过渡阶段,教师可以给创建与教学步骤相关的指令语。在控制学生行为时,可以用祁使句表达命令。在活动结束时,教师拍手示意。另外在组织活动时教师一定要讲清每一项活动的要求和步骤,必要时教师要做示范。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地与教师合作,秩序井然地参与活动,从中得到心智的开发和成功的体验。第四、贯彻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原则。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多用英语进行交流,增加英语的信息输入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一般来说,稍快的课堂节奏有利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如果学生英语实践的量少、面窄、课堂节奏缓慢,学生智力活动就会松施,情绪就会低落,教学效果自然会受到影响。有些教师怕学生不理解,故意放慢语速,反复讲解,这样做不但拖慢了课堂节奏、浪费了教学时间,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更为严重的是影响学生正常的听力反应。

总之,今天的小学英语课程对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要求更新、更高了。在大班级里,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准确把握,对教学方法明确优化,掌握好尖子生、中间生、后进生和学困生的心理状态,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分层引导,培养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教师和自己的信心,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篇6:大班额教学之我见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校共有教学班12个,学生619名,平均班额达51.58人,班级人数最多的是四年级59人,最少的是二年级(2)班46人,50人以上的班级有7个,占58%。可见,我校的大班额问题极为严重,已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加大了学校的管理难度。大班额教学直接限制了师生交流的频率,减少了学生在课堂上表达的机会,不利于教师及时把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很容易造成学生间的两级分化。可是,作为教师,我们无法改变大班额的现状,因此,许多教师每天埋头于“备教辅改考”中,成为“改作业的机器人”根本无瑕顾及其它,更不用说提高教学质量了。

二、大班额形成原因

1、随着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的逐步推进,周边四所学校的五六年级学生合并到我校,这是大班额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

2、教师数量与校舍面积严重不足。我校现有一线教学教师27人,师生比为1:23,教师周课时为21.5节次,与其他学校相比,我校教师的任务确实过重。校舍面积也严重不足,至今仍有两个班还分别在实验室和老教学楼里上课,也就是说,假设有足够的教师,也没有足够的教室来小班额。

3、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我校软硬件建设明显优于周边学校,虚荣心、望子成龙心切、从众效应,促使家长纷纷想尽办法将孩子转入我校。

三、大班额教学措施

(一)、纪律是提高大班额教学质量的基础

一线教师最清楚纪律的重要性,纪律是上好课的基础,没有好的课堂纪律,老师很难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乱哄哄的课堂上就是想学习的学生也没法学好,何况不想学、不守纪的学生。大班额纪律影响更大,人多不好管理,五六十人的大班一人小声说一句,也是哄声一片,老师怎能上好课?为此,我们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座位巧安排

大班额座位的安排不是小事,它能直接影响到课堂纪律。座位除按高矮排序外,还要注意把守纪与不守纪的搭配座位,进而考虑到同桌学习基础的差异,尽量能把学习好的与学习差的放在同桌,以便开展合作探讨与互助学习活动。

2.行动听指挥

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训练有素,如学生回答问题或质疑问难时一定要养成举手的习惯,大班不像小班,大班人多势众容易生乱。分组合作讨论时,开始结束都要作统一要求,教师言语或手势做到令行禁止,切不能让老师拍着桌子还停不下来。

3.兴趣是关键

通过对比研究实践,再次验证:只要教师把课上得有趣,课堂纪律就好管理。好多教师只怨班额大造成课堂纪律差、乱,其实教师的课能不能吸引学生,是造成课堂纪律好与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老师课上得有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上,就不会乱讲话、开小差、做小动作,东戳西捣了。因此,教师要多花精力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备课,巧妙设计每节课,让本来对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很枯燥的数学也变得有趣味,这样课堂纪律就得到了保证。

二、合作是提高大班额教学质量的保证

大班额除了显性的课堂纪律不好管理外,还有一个隐性的问题不好解决。这就是一个五六十人的大班,在一节40分钟的课中,要想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展示的机会,是不容易做到的,但做不到这一点是违背新课程要求的。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小组合作学习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最好方法。针对小学生争强好胜、爱出风头的心理特点,将学生按优中差搭配,每4人分一组,在课堂上以各种形式的竞赛作为催化剂,让各个小组比学习、比纪律,这样既激起了他们高涨的学习兴趣,又维持了良好的课堂秩序。长期坚持,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意识大大增强。在每个小组中,组织学生定期竞选组长,主要负责全组学习各个方面的工作,如组织讨论、交流、记录、汇报、检查作业等。课后,组长还可充当“小老师”,帮助教师指导组员改错,为他们讲解一些简单的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发言机会,使他们得以面对面地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能对照自己的练习情况或纠正别人、或改进自己的解法,表现突出者,还能竞选上组长。而教师可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提示,或加入某个小组与学生一起讨论探究,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大大调动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也使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所有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得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弥补了大班额教学的局限性。

三、质疑是提高大班额教学质量的关键

大班额的学生由于人数多,教学时如果“一刀切”或“满堂灌”,极易养成学生随大流、不动脑的坏习惯。因此,要经常教育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相信自己,做到“三大”,即大声回答问题、大胆指出别人的错误、大方说出自己的见解。长期的训练,能使得学生养成勇于质疑、大胆纠错的好习惯,他们经常能指出笔者在教学中故意出现的一些失误,发现课本与练习册中错印的篇幅,发明一些有创意的解题方法,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意见相左时还能积极地与其它小组开展辩论。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在辩论中学生学会了辨别、思考和批判,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领会别人一些独特的见解,掌握了更多的解题方法。

篇7:大班额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大班额教学的突出问题就是教师无法顾及到每个学生。面对六七十人的大班额,如何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也许是每个老师都关注的问题。下面是我在日常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紧(特别是中高年级),完不成教学任务怎么办?

对策:

1.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这样可以提高课文学习的有效性。

2.精心设计每节课,将课堂用到的表格或问题提前发放,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3.加强小组的合作交流。为学生营造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

二、如何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对策: 1.让优生吃饱,让差生吃好。课堂上培养小老师,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启发诱导,养成他们思考的习惯。对于差生,可以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或基本的句型,因材施教。

篇8:大班额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策略

一、大班额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1]。在大班额教学中实施物理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 教学班级学生人数过多

在大班额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 实验分组较多, 教师无暇顾及, 课堂秩序混乱, 探究效果较差。

2. 仪器短缺

在一般条件的学校, 普遍存在实验仪器设备不够, 实验设施简陋落后的问题, 给开展物理实验探究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二、大班额教学中的物理探究式教学策略

1. 合理分配探究小组, 培养骨干学生

要合理分配探究小组, 最好4人一组, 让每个小组成员在探究活动中轮流做组长、记录员、操作员和汇报员, 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各负其责, 人尽其才, 每人都有锻炼的机会, 从而达到生生互动, 共同发展的效果。

教师要培养一批自觉性高、组织能力强的骨干学生, 作为教师的助手, 分别安排在各个组内, 负责组织探究小组的各种活动, 教师随时可以通过这些骨干学生了解各小组活动进展情况和出现的问题, 以便及时统筹协调, 有效推进探究式教学的开展。

2. 用多种形式开展物理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除实验探究外还有资料查询、调查访问、理论探究等[2]。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探究可根据问题的需要进行选择。但不论用哪种方式, 只要能将物理学的方法和思想渗透其中, 都能达到探究式教学的目的。

案例一:查阅阿基米德的有关资料

教师:阿基米德原理我们认识完了, 老师列出了关于阿基米德的几个问题, 每个实验小组选择两个问题, 课后通过报刊、书籍和网络等渠道进行查询, 在下次课上汇报。

(板书)

(1) 阿基米德简介;

(2) 阿基米德的故事;

(3) 阿基米德的名言;

(4) 阿基米德还有什么重大贡献。

在正式上课之前, 用五六分钟时间让一至两个小组在班上汇报, 既能让全班学生分享他们的成果, 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二:调查一个家庭的用电情况

教师:以每个实验小组为单位, 按问题要求进行调查。

(板书)

(1) 你家里常用哪些用电器, 它们的功率各是多少?

(2) 你家上个月用电多少千瓦时?电费合多少钱?

(3) 谈谈自己家是怎样节约用电的。

以小组为单位, 组长负责组织调查总结讨论会, 每个小组成员汇报自己的调查情况, 让记录员记录并写出调查报告, 由汇报员在班上汇报。

通过这种简单的调查过程, 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做事, 学会总结和反思, 又能使学生深入认识电功、电功率概念, 掌握电功、电功率的一些简单计算方法。

3. 让学生自制教具和开放实验室

仪器短缺问题可用自制教具和开放实验室两种方法来弥补。学生自己能做的仪器, 尽量让学生自己在探究小组内组织制作。

案例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上“杠杆的平衡条件”这节课之前, 教师就先布置学生做一些准备:下次课我们要认识杠杆的平衡条件, 请各探究小组准备一把直尺、一卷透明胶布、十个相同的硬币和一段细线。

上课的时候, 教师通过复习和总结上一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杠杆平衡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在学生完成猜想与假设后, 进行如下问答。

教师:上次课布置你们准备的器材准备好了吗?学生:准备好了。

教师:各小组先讨论一下怎样利用我们准备的这些器材进行探究。

学生:把细线拴在直尺的中间, 用手提着。

学生:把硬币贴在透明胶布上, 再把透明胶布贴在直尺上当做悬挂物。

教师:要想使杠杆在水平方向平衡, 应该怎样挂物体?学生:左边挂一串, 右边挂一串。

教师:实验中怎样改变力和力臂?

学生:改变硬币的个数可以改变力的大小, 改变透明胶布贴在直尺上的位置可以改变力臂。

教师:实验需要记录哪几个量?请同学们设计好表格以便记录, 下面各组进行实验探究。

……

直尺、细线、透明胶布和硬币都是学生容易找到的东西, 让学生自己准备器材, 他们会很有成就感, 而且不用担心损坏仪器, 做实验时没有压力。

案例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在上“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一节课之前, 教师先布置学生做好准备:下次课我们要认识光的直线传播, 请各探究小组准备一节蚊香、一个无色透明玻璃杯、一个激光手电筒。

上课时教师通过学生见过的关于光的传播实例和图片让学生回答光是怎样传播的。

教师:早晨太阳从窗缝或者门缝射入房间时, 我们看到光线是怎样的?

学生:是直的。

教师:朝阳射向树林时光线是怎样的?

学生:是直的。

教师:在空气中激光笔射出的光线是怎样的?

学生:是直的。

教师:是不是所有的光通过的路径都是直的呢?现在各组用上次课布置你们准备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先在杯中装半杯水, 用激光手电筒照射水, 看看光在水中传播的路径是怎样的?

学生:是直的。

教师:将蚊香点燃, 用玻璃杯罩上, 在杯内的烟雾不均匀时, 用激光手电筒照射杯内, 再看看光传播的路径是怎样的?

学生:是弯曲的。

……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路径是弯曲的, 这就能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如果要用到像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一些学生不易制作的短缺仪器进行实验探究时, 应该开放实验室, 让学生以组为单位, 用课外时间到实验室里进行探究。

案例三: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教师: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 我们认识到了一段电路上的电流跟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有关, 跟这段电路的电阻有关, 那么通过一段电路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成什么关系呢?

学生: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电阻越小电流越大。

学生: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教师:我们通过科学实验来进行探究, 请1, 3, 5, 7组的同学为我们设计一下这个探究实验;2, 4, 6, 8组的同学思考一下这个实验需要记录哪些数据, 并把需要的表格设计出来。

教师:请1, 3, 5, 7组各派一人到讲台上把你们设计的实验电路图画在黑板上;请2, 4, 6, 8组各派一人把你们设计的表格画在黑板上。

教师:由于我们学校的实验器材数量少, 能摆出的仪器只有6套, 这个实验我们只能分成两个大组课后到实验室里去做, 现在我们先把探究所需的一些准备工作做了吧, 请同学们把实验所需的电路图和表格画好。我们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时, 学过用图像的方法来总结规律, 这个实验也要用到图像, 请同学们把图像设计出来并画好。下一次课我们来进行分析论证。

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统一完成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设计表格和建立坐标几个环节, 实验过程由学生以组为单位课后到实验室完成。分析论证、评估与反思在下一节课完成。用开放实验室的方法可以弥补仪器短缺的问题。但是, 教师必须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组织好总结汇报、评估与反思环节。

虽然在组织大班额的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很辛苦, 但教学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一种观念的转变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 但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一定会逐步形成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亲身感悟, 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探索创新式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美]国家研究理事会.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

[2]刘凯进.对初中物理科学探究中几种观点的认识[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07 (2) :8-9.

上一篇:上财431真题答案下一篇:关于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工作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