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媒体分析报告

2024-07-03

互联网媒体分析报告(精选6篇)

篇1:互联网媒体分析报告

平顶山学院

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论

文)开题报告

目 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

系(院)化学化工学院 年级2010级 专 业 化学(师范)班级 一班 学生姓名 杜岩 学号 101050149 指导教师 李荟 职称 副教授

开题报告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四 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篇2:互联网媒体分析报告

摘 要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媒体事业想要进行高质量的发展,就应重视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并有针对性地利用互联网思想对其发展规律实施考量以及判断,以便将新媒体融入传统媒体,再通过取长补短的方式,创设出可顺应现今时代发展潮流的新型媒体发展体系。文章将对“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的营销策略加以探析。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新媒体;策略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0-0153-02

各种新型媒体事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以及手段也大幅度增大,使得传统媒体的发展遭遇到了极大的挑战。

同时,由于时代发展具有不可预知性,因此,未来的媒体会以哪一种形态呈现以及发展,是无法准确预估的,所以十分有必要探寻出有效的方式,使得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可以有效结合。“互联网+”概念论述

我国个别领域虽然于很早以前,便已经开始对互联网实施应用,而具体的“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时间却尚短,同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也取得了较为可观的发展。

其中“互联网+”主要指的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并通过对其实施合理拓展的方式,将互联网的平台以及技术手段等更为深入的延伸、融入到其他各领域之中,进而推进各行业领域的发展进程,促进各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

当今时代下的“互联网+”陷入已经变成了一种新型的互联网形式,逐渐受到了各领域的重视以及应用,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发展,“互联网+”也在进行不断的进步以及完善,并力求可以更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实效性作用[1]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的策略

2.1 优化传统模式及观念

有效提升媒体融合工作质量的主要途径为:改良思想观念,并树立起以时代发展需要为基础的融合理念,对互联网技术、平台以及思维等实施有效分析,同时,将其与媒体的发展加以合理结合,优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营销模式以及手段,使其可以良好的满足“互联网+”的现实发展需求,利用媒体融合的方式,扩增媒体的发展渠道以及空间。此外,也应重视提升有关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专业素质,并通过对其进行高质量培训的方式,创设出一只素质较高的人才团队,进而有效促进互联网时代下的媒体融合工作效率提升,同时,也应于内部实施实效性较高的制度制定以及优化工作,促进媒体企业的全方位发展,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对促进我国媒体事业的全面发展,以及促进其经济效益提升,具有积极意义[2]。

2.2 重视发挥“互动”与“分享”的作用

首先,传统媒体想要创设起良好的社交关系网,就需要着重于对信息传播的影响范围进行有效掌握,从本质意义上来讲,便是对自身面对用户群体的影响。例如,以某互联网企业为例,其于传统的媒体进行融合发展,便可以比作为将媒体与互联网加以有效融合的一个较为经典的例子,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在于,可于短期内,使得传统媒体用户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促进传统媒体的发展。

其次,可以确立自身于互联网时代中的位置,究其原因为,基于新媒体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使得普通用户所具有的作用愈发重要起来。同时,随着用户自主意识的提升,每个用户个体均有可能在互联网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且其角色类型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媒体的融合发展不断变化。

2.3 展现自身优势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传统媒体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具有较强的权威性,且将其比照新媒体而言,又缺少一定的即时传播性以及互动性。但与此同时,基于对近年来的新媒体特点实施的分析来看,其于传播内容中所具有的原创性以及真实性等,照比传统媒体而言,略微逊色。因此,传统媒体想要通过结合新媒体的方式进行有效发展,可以择选充分利用自身的权威性等的方式,促进自身传播内容的深度增加。

在实施具体的产品宣传工作时,可以适时的以充分满足互联网时代发展特点为基础,对产品实施有效以及创新的方式。例如,以某报纸为例,其所开发的手机客户端,自正式投入使用以后,通过对产品实施不断的优化、完善以及创新,并重视收集用户反馈信息的方式,使其在大幅度提升自身产品质量的同时,吸引了大量的新用户,对促进自身发展起到了积极影响。

2.4 重视促进各方面的融合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各相关领域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其中,在将“互联网+”与各类媒体事业进行结合时,应注意,由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所以,需要优先探寻出有效的方式,促进上述两者之间可以进行高质量的融合发展,同时,着重于提升人才培养、经营发展质量,以及注重应用多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此外,应以尽可能的满足现如今社会实际发展需求为目标,重视在进行媒体融合各项工作时,对各种类型的资源及内容等进行有效整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升,在人们对媒体的需求日益旺盛的同时,也提升了对其的要求,而由于互联网的产生,得以使现如今的人们更好的与媒体间进行交流以及互动,媒体也可以更及时、便捷的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进而创设出完备的传播生态环境。

2.5 实施有效的跨产业融合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传统媒体可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行主动发展的方式。其中,通常情况下,新媒体于经营自身产业的过程中,缺乏有效方法,将大量的受众者转变为实际的客户,究其原因为,新媒体创设时间较短,在群众心中的公信力较低。而传统媒体则不同,其根基深厚,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影响力以及公信力,因此,对于有效于互联网背景下,将自身优势良好的发挥出来,可以当作有效促进传统而媒体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

例如,以某电视台为例,其所推出的某档电视购物节目,便是借助自身的品牌影响力用作与互联网购物加以合理融合的方式,通过采取有效的跨行业发展的方式,成功使得自身成为了电视购物行业中的佼佼者。同时,在实际进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时,该电视台通过在合理的时机,创新出手机购物模式的方式,以更好地满足数量庞大的“手机一族”的实际购物需求,在全方位提升用户体验的过程中,大幅度增加了自身的受众客户群,对推进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因此,各有关媒体应在实施具体的跨行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既应对传统媒体中的商家思想进行充分考量,也应合理的将自身所具有的强大公信力以及影响力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通过良好发挥自身优势的方式,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提升。

2.6 提升媒体服务质量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媒体,需要注重以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目的。所以,在实施媒体融合时,也需要尤其注重服务质量。首先,可以创设出独立的互动平台,并在结束完新产品的推广工作以后,实施高质量的用户回访工作,同时注重收集以及整理各类反馈信息,有助于后期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其次,应在实施媒体融合时,重?将其与其他各相关领域进行合理融合,特别是大数据以及互联网领域等,究其原因为可通过合理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方式,掌握市场的实时变化情况以及各种客户需求等,有助于更好的优化以及创新自身的服务、工作模式。

通过高质量的实施上述工作,媒体企业便可以基本掌握各类用户的实际需求,有助于其与客户之间建立更和谐的关系,对促进媒体事业的整体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此外,“互联网+”时代,对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建立了更高的标准,因此,需要重视提升新媒体建设思想推广工作质量,有助于推进新型新媒体信息传播环境的建设进程。结论

总而言之,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想要快速发展,并非要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竞争,而是需要传统媒体通过新媒体明晰以及了解自身存在的发展缺陷和弊端等,有利于更好的创新自身的传播方式;新媒体则需要通过传统媒体,明晰自身不足,有助于促进自身传播信息的准确性提升。

参考文献

篇3:互联网技术影响下的媒体分析

在人类发展史上, 媒介的每一次发展都无可避免与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关联。同时, 我们也看到, 媒介不断发展, 推动着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长足进步。而作为信息传播载体的新媒介, 受新技术的影响相对明显和迅速。新媒介的产生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状况发生着改变。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传播媒介的发展, 成为传媒业向前发展的一大动力。这种技术的变革是通过改变媒介最基本的生产、传送、显示和储存等基本的功能来实现对原有媒介传播规则的颠覆, 实现新媒介崭新的传播功能和方式。同时, 新技术通过改变传播形态和传播方式, 显示出更为高效的传播手段, 它在不断提高传播能力的同时, 又衍生出新的传播载体和媒介。

麦克卢汉提出了三个著名的观点:“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在这三个观点中, 他都突出了媒介形态的决定性作用。从印刷术到无线电, 到影像传播, 再到互联网, 媒介的每一次进步, 都无不体现了技术强大的驱动作用。“技术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促生了一个新的信息处理的环境”。

举个例子, 以前在互联网上人们看到的都是横幅的、小按纽的, 还有文字链接的形式。但是现在大家打开门户一开, 经常跳出来是一个视频广告, 跟电视广告一样, 它完全是视频广告。所以说整个互联网广告从最初的GIF格式, 到后面Flash格式, Flash之后有了东北人吃酸菜的故事、翠花上酸菜的故事。然后开始有声音、卡通动画开始流行起来, 到现在流媒体技术成长起来之后, 变成完全视频化播出。它的打动能力变得非常不一样, Flash格式里面只能是卡通人物, 现在却是真人实景, 跟电视广告一样。这种技术的上升使得媒体表现的能力发生很大的改变。

2 互联网的技术特点

2.1 互联网带来的传播新变化

教师引导来进行自己创作能力的发挥, 实行自主创作。

4结语

本文主要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Flash动画制作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兴趣、高中信息技术课堂Flash动画制作教学源于教材而不局限于教材以及高中信息技术课堂Flash动画制作教学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三个部分对信息技术课堂Flash动画制作的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我认为, 理论只有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去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其作用, 因此, 我主张, 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Flash动画制作的教学探索这一理论知识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Flash动画制作之中去, 使其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

在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茶的情势下, 每一种媒介相对于前一种媒介来讲都是全新的媒介。按照普遍的观点, 报纸、广播、电视这三种媒介被称为传统媒体, 而互联网理所当然地被称为相对的新媒体。除此以外, 广义的新媒体还有手机、移动媒体等形式。本文所阐述的新媒体主要指的是互联网媒体,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首先是智能化。当我们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不再是我们努力学习和掌握网络, 而是让网络逐渐了解我们, 为我们服务, 能够给我们提供更相关的很多新的应用。无线规模由于云计算和存储能力, 使得这种覆盖全球的普及率超出我们的想象。而互联网接下来发展非常显著的变化是如何尽快更新和计算。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脑, 实际上承载一个超级计算, 一个这样的机器终端在手, 我们在上面可以衍生出多种多样的运用。互联网可以把很多事情通过互联网数据整合变成现实, 对未来历史可以做很多统计分析, 我们这个世界是多种语言、文化构成, 这种咨询由于语言限制使我们没有办法做到一体化, 翻译我们的语言能做到, 发展到今天特别是云计算拓展每年有1.6亿网页翻译成70多种文字被浏览、分享, 只有互联网、云计算能及时语言翻译, 语音识别也是非常快, 目前状态下已经做得非常了不起, 计算能力和识别能力精准性提高的时候, 可以发现用手机直接录入短信, 邮件可直接用语音录入, 可以变得非常便捷。

(2) 其次是参与性。互联网媒体不仅打破了线性的传播模式, 而且也打破了传统的内容制作发布模式。传统媒体的信息把关人的角色已不再是媒体精英。互联网以其开放多元的信息空间和兼容的发布平台, 给予用户充分的参与性, 信息不再遵守自上而下的传播秩序。1994年, 在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 成为国际互联网大家庭的成员。业内人士习惯用“浪潮”来划分互联网的发展进程, 这似乎更适合对互联网前进步伐的描述。如

参考文献:

[1]吴昊.高职“Flash动画制作”选修课中Action Script的教学

设计探索[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 .

[2]刘广聪, 李振坤, 陈靖宇.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

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2) .

[3]黄传丹.浅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职《Flash

动画设计》课程中的实施[J].科教新报 (教育科研) , 2010 (23) .[4]姚磊岳, 熊建英.基于FLASH技术动态富媒体应用程序的

研究与实现[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 2006 (3) .

方向为信息技术课教学。果说, 2000年是第三次互联网浪潮的开端, 那么, 如今随着中国互联网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基础服务和应用服务快速发展的驱动, 中国互联网已步入第三次互联网发展浪潮中全新的发展阶段。人可以不坐飞机, 不住宾馆, 但是都要回家, 回到人群聚集的小区之中, 需要处理邻里关系, 与物业或社区各方的联系, 但是出于时间或隐私的考虑又经常把自己封闭, 这也是沟通不足导致社区的和谐不够。于是, 可以通过网络的纽带来把人们时间和隐私的问题处理好, 通过网络来进行各种交流。

(3) 最后是超时空性。互联网犹如打开了的“潘多拉”, 它超越了传统媒介的时空限制, 打破了原有媒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互联网通过巨大的信息发布平台和共享空间, 消除了信息组织方式只能线性传播的弊端, 实现信息的自由流通和任意提取, 受众不必再局限于现在或者当前的信息。例如用户住在一个城市, 可能他关心的更多的是本地的新闻, 用户住在一个小区, 他更可能关心本小区的物业信息、邻居沟通还有周边的商户打折优惠信息。很难想像其他的城市信息对他的吸引力有本地的强, 用户也不可能为了一点折扣优惠到另外一个城区购买产品, 而不是选择自己小区的附近商户。其实互联网的地域特点很强, 因此一些本地化的网站有很强的生命力, 因为小众更有针对性, 区域化才有顽强的生命力, 因此我想致力于小区和写字楼的交流平台的建设也会更有生命力。

2.2 从webl.0到web2.0的技术特点

互联网技术的更新是基于目前web2.0的运用。Web2.0是相对Web1.0的新的一代互联网应用统称。Web1.0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 Web2.0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 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而且更加人性化。

尽管对于Web 2.0的定义有多种, 有内涵和技术上的很多解读, 但是它的核心还是互联网, 它扮演着社交网络的一个自由平台。在这个平台上, 信息可以创建, 并且可以在“大家”的社区里共同分享、相互融合。当我们考虑预想中的Web2.0系列的下一代平台的时候, 有一个必须要克服的问题, 那就是通过提供一些更加有效的用户界面来实现增强平台的性能, 使得丰富的互联网应用软件 (RIAs) 与Web 2.0的概念能够更好的结合。AJAX与Web 2.0相结合是因为它能够支持使用一种轻便的方法来开发RIA, 通过一种单一的普遍存在的界面——Web浏览器就能执行。对于现有社交网络平台, 比如wiki和博客的互动模式, 调查显示他们缺乏真正实时的人机交互。因此, 这是一个伪同步网络模型。

2.3 从webl.0到web2.0的网站应用

对于Web2.0概念的说明, 通常采用典型Web2.0网站案例介绍, 加上对部分Web2.0相关技术的解释, 这些Web2.0技术主要包括:博客 (BLOG) 、RSS、百科全书 (Wiki) 、网摘、社会网络 (SNS) 、P2P、即时信息 (IM) 等。

Webl.0主要应用包括BBS、个人主页和个人邮箱, 它的应用主要是以新浪、搜狐、网易为代表的门户网站, 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由于沿袭传统的传播模式, 他们的赢利也依赖于网络广告的二次售卖。Web2.0的传播模式大大地有别于webl.0的一对多的传播模式, 它以用户个人为中心实现辐射传播。核心网站已经不再是唯一获取信息的地方, 每个人不须专业知识就可以加工和发布信息, 例如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文章, 在百度百科编辑条目等。

web2.0的核心特征是智能化、社会化。所谓智能化是指我们强调人与网络之间、人与数据之间、人与技术平台间的互动, 也是自然语言与互联网语言的共融;所谓社会化的理解是指网络内容的提供社会化, 人与人交流的畅通无障碍, 即互动性。在web2.0时代, 每个人既是信息的获得者, 也是信息的提供者。网站提供的仅仅只是一个沟通平台, 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

伴随着Web2.0进程的深入, 网民需求和网络行为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这使得网络媒体、广告主和广告代理公司不得不从策略的角度去重新审视网络营销。事实上, 至今也没有人能给Web2.0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每个人眼中的Web2.0都有不同的表述。技术研究者眼中的Web2.0是SNS、BLOG等社会性软件的兴起;而博客们则认为Web2.0是人与人之间更为便捷的互动。

3 新技术影响下的互联网媒体发展趋势

据第五媒体研究中心预计, 到2015年, 手机网民将达到10.6亿, 这些用户都将是第五媒体未来潜在的受众群体, 届时, 第五媒体在受众规模上将成“第一媒体”。按照普遍的观点, 报纸、广播和电视分别被称为第一、第二和第三媒体, 随着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逐渐被列入第四媒体行业。

而如今随着手机终端覆盖率不断扩大, 移动互联网也逐渐成为继PC互联网之后又一个新媒体的形式, 跃入社会主流媒体行列, 成为第五媒体。第五媒体的受众是全部手机或使用无线网络的移动终端的用户, 其载体是手机和其他基于无线通信网络的移动终端设备。其应用形式主要包括:移动互联网门户、手机报、手机杂志、手机电视、手机社会网络、手机微博、电子阅读、二维码等。由于第五媒体的承载终端和应用形式与传统媒体之间有着很大区别, 因此第五媒体拥有其他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所不具备的独特特点, 在《第五媒体行业发展报告》中, 有这样几点概括, 主要是:受众广泛性、内容草根性、途径多样性、传递即时性、对象精准性、信息可信性六大特点。

随着媒体类型的演进, 消费者的注意力从报纸、杂志转向广播, 从广播转向电视, 又从电视转向手机和互联网。各种媒体, 从某种意义上讲, 也是相互竞争关系。而第五媒体具有很多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 如传播范围广泛、精准高效、互动性强等, 不可否认, 第五媒体对消费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这并不意味着第五媒体与传统媒体, 以及互联网等新媒体就是替代关系。

如果一定要对中国互联网媒体的发展前景做出某种预言, 那么, 应当从中国国情出发, 从已经形成的各种现实因素以及世界网络媒体发展的趋向中去把握。由此可见, 中国未来的互联网媒体已经呈现出以下四种模式:一是商业模式, 也就是怎么挣钱, 何时盈利。其实, 商业模式是一个系统, 分为几个方面。第一是用户模式, 就是要回答谁是自己的用户, 给他们提供什么样价值的东西。第二是产品模式, 简单地说, 就是该做什么而不做什么。第三是市场模式。就是要如何定位, 用什么样的手段去推广。第四是收入模式, 怎么把用户价值转换成商业价值。

篇4: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营销策略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新媒体;营销渠道;营销策略

互联网时代发展背景下的技术革新十分迅速,目前,在市场竞争中,信息的流通开始成为市场的主流方式,生产重心逐渐转移到服务行业,这对于新媒体的发展来说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新媒体的发展对于传统媒体来说除了能够导致部分的老媒体在市场中消失之外,同时还会刺激老媒体进行改革发展,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进一步改变媒体受众的思想以及生活方式等,一般来说,新媒体主要是以参与式媒介作为营销基础,重视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联系,在整个企业市场竞争中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现今,企业开始愈加重视新媒体的发展,积极的应用新媒体的发展方式进行企业营销活动开展,实现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提升。本文主要是针对互联网的新媒体营销策略进行的分析和研究,对于新媒体背景下的营销策略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论述,最终提出有效的发展策略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进一步发展。

一、新媒体营销的含义与特征

(一)新媒体营销的概念

新媒体一般指的是媒体形态方面出现的变化发展,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媒体也需要积极应用信息发展平台进行创新发展,此外,未进行商业应用的媒体逐渐被开发利用,成为商业营销的重要发展手段。主要是媒体型态的变革,与信息和科技发展相适应,逐渐的加入新媒体的发展范畴中,本文中所研究的新媒体营销主要指的是在信息技术发展基础上形成并且发展的媒体形态,广义上来说,新媒体营销主要指的是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或者技术实现的品牌宣传或者是媒体活动,企业通过积极的网络平台营销,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有效的竞争优势,同时还能够实现在竞争市场中的创新发展。

(二)新媒体营销的鲜明特征

1.新媒体营销直观、高效、互动性强。

一般来说,新媒体主要是通过网络信息进行组合的方式,其中主要涉及各种文字信息、影像信息等进行组合,通过这种直观式的营销组合方式,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高效的企业营销信息,减少消费者对信息的理解时间,提升企业营销效率。

2.新媒体营销市场具有全球性。

新媒体营销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实施的网络营销模式,企业通过互联网信息汲取,實现全球化资源的有效共享,同时在信息化时代发展背景下,企业的产品以及服务能够实现全球化的共享,因此,企业可以通过科学化的网络信息营销的发展方式,最大限度的占据市场,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先机。新媒体营销同传统营销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通过特定的方式实现消费者营销活动的开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市场营销目的,本文主要是对新媒体营销方式进行的研究和论述。

二、新媒体营销的策略

(一)新媒体营销的产品策略

新媒体营销方式实施的根本目的是吸引消费者,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提出的需求,同时也是企业进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实施科学化的营销发展手段,实现企业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传统的企业媒体营销中,大部分都是从企业自身产品出发,没有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进行产品营销,新媒体营销中,企业通过积极融合消费者消费特点的方式,积极利用自身资源以及互联网技术资源进行创新发展,保证消费者能够进行主动的接受企业产品,真正意义上实现以客户消费心理为中心,积极满足客户提出的新要求,从产品策略上做到以客户的感受和消费习惯为重心进行改革发展。

(二)新媒体营销渠道

现今的市场发展背景下,新媒体营销市场渠道主要采用的是双种渠道并进的发展方式,主要指的是企业在进行网络直销渠道的开展过程中同时还积极的进行网络间接销售渠道发展,企业通过内部信息平台进行产品营销的同时,积极的同客户进行线上交流,同时还需要同其他大型的网络服务商进行合作,利用其他的网络平台进行产品营销,通过网站的浏览量进行产品宣传和推广发展,一般来说,通过网络平台以及其他信息渠道进行宣传,除了其所带来的浏览量要大于传统媒体之外,同时在产品市场营销成本上也有着较大的发展竞争优势。一般来说企业通过这种直观式的营销组合方式,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高效的企业营销信息,减少消费者对信息的理解时间,提升企业营销发展效率。

(三)新媒体知识营销策略

知识营销也是新媒体营销发展的创新模式之一,与目前传统商品市场营销相比较而言,知识营销在技术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属于技术应用型的营销方式和手段,知识营销主要是基于信息和智力两者进行结合发展,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为企业的市场营销发展带来更多的突破,同时,对于企业来说,也需要进行积极的思维发展创新,通过创新化、个性化的营销手段实现营销目标,积极的重视网络营销,通过转变企业发展观念的方式,实现企业营销的快速发展。

三、总结

新媒体营销属于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同时能够直接体现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思想,对于新媒体营销的发展来说,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以客户的需求为重点,为消费者提供最佳的产品和营销服务,对于新媒体营销企业来说,需要进行营销策略综合利用,将产品选择主动权在消费者手中,为消费者进行更多信息建设,通过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发展特征,实施积极的网络新媒体营销。本文主要是针对互联网的新媒体营销策略进行的分析和研究,对于新媒体背景下的营销策略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论述,最终提出有效的发展策略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军.图书利用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分析[J].中国出版,2014,(8):33-36.

[2]孟秀燕.论新媒体时代下企业营销方式的转变[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1):61-63.

[3]孙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电信校园营销策略分析[J].企业导报,2014,(7):47-48.

篇5:互联网媒体运营专员求职简历

2. 微博、微信内容文案及活动文案设计撰写,对潮流时尚事物有独特的品味和见解。

3. 策划原创话题,增加粉丝互动机会,提高微博微信知名度和美誉度。

2014/5 – 2015/1:××××有限公司

篇6:互联网条件条件下如何应对媒体

领导干部如何应对新闻媒体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大家上午好!我叫朱学英,今天,我讲的专题是《互联网条件下,领导干部如何应对新闻媒体》。(点到第二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已经深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正成为影响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懂得如何与媒体记者打交道,这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但是,有不少领导干部面对媒体记者采访时,不知道说什么,不知道怎么说,仓猝接招,导致窘态百出。从近几年网上流行的雷人“官语”,可以看出,媒体对党和政府形象的杀伤力,有多大。

因此,在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如何应对媒体,如何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点到第三页)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一是充分认识媒体,二是正确面对媒体,三是提升应对能力。(点到下一页)

一、充分认识媒体

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媒体:媒体就是一切社会信息公开扩散的手段和载体。也就是我们常见的报纸、广播、电视、因特网等大众媒介。报纸、广播、电视我们称之为传统媒体,因特网、手机由于产生的年代较晚,我们称之为新媒体。(点击到下一页)

下面,我们以网络媒体为例,来总结一下现代媒体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信息受众多。

2012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超过5亿,互联网网站230万个,互联网普及率达38.3%。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已达96.1%。另据统计:我国有报纸有2000多种,期刊有9000多种,电视频道有2000多个,广播频率有2000多套。面对如此多的媒体,我们每个人都是信息受众。(点到下一页)

现代媒体的第二个特点是,传播速度快。与报纸、广播、电视相比,互联网是用光速在交换信息,其速度可想而知。(点一下)一个突发事件从发生到形成舆论热点,仅仅需要一天的时间,把一个信息甚至一万个信息发布到全世界只需要点一下鼠标,这在以往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在传播速度方面,互联网具有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

现代媒体的第三个特点是,不可控性强。

在互联网上,每位网民的身份表现为一个IP地址,不知其真实身份,这就决定了网络新闻源头、内容是无法控制的。正是因为网民身份的虚拟性,一个舆情主体可以反复不断地以不同网名发表相似看法,这就会导致网上关注的热点,看起来像是大家共同关心的,但实际上可能是个别人在操控,少数人的声音被误认为群众的声音,舆论放大也就难以控制。

二、正确面对媒体

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十分重视舆论宣传工作,都将新闻宣传视为我们党执政的命根子。从媒体和政府的关系看,媒体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如果这座桥梁是优质工程,就能引导舆论,从而树立勤政、高效、亲民的政府形象;但是,如果这座桥梁是豆腐渣工程,就有可能断裂,将党和政府与人民隔离开来,就有可能使小危机演化为大灾难。

由此可见,媒体舆论是一种无形的、杀伤力巨大的武器,可以说是政治上的“核武器”,因此,必须重视媒体,要牢固树立三种意识。

一是忧患意识。在当今世界,谁能控制舆论,谁就能赢得民心,从政治角度上将,媒体舆论比核武器要重要的多,这是关乎党和国家兴废存亡的大事。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声称:“和平演变寄希望于

社会主义国家第二代、第三代身上”。

60年代,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电台广播是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唯一手段”。

70年代,美国前总统尼克松《1999不战自胜》“只要社会主义国家的青年一接触西方文化,最后必转向西方”。

80年代,美国前总统里根要求“美国之音”要发挥“破城锤”的作用。90年代,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提出“对外广播计划”,声称要向中国提供一个所谓“独立、不受控制的新闻来源。”

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大肆叫嚣:“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有办法了!”

媒体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的法宝,面对这种看似温柔的进攻方式,我们务必要保持高度警惕,要时刻充满忧患意识。

二是管理意识。党管媒体,党管意识形态是我们党的一个根本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这不是意识形态专制,而是为了国家的安全。我们来看一下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在美国,禁止拥有两家以上的全国收视率超过35%的民间电视台;在日本,广播业外资股股份最多不超过20%;在德国,电视台所有节目必须经审查通过后才能播放。西方发达国家的这些做法,充分说明了西方所谓的媒体新闻自由是虚伪的,他们在骨子里是害怕失去媒体舆论操控权的。

三是要树立责任意识。当前,一些小报小刊和少数网站已经不再是党和国家的“喉舌”,这些媒体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将吸引人们的眼球作为开拓业务的唯一标准,在新闻报到时不负责任,将干部妖魔化,将改革成果虚无化。这种危险的信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管理,以免出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悲剧。

(二)是要善用媒体。

一是借助媒体之力做好正面宣传,让中心工作深入人心,让先进典型层出不穷,让政府形象不断增值。

二是充分尊重媒体的监督权,善于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让媒体绕中心工作进行舆论监督,推动权力阳光运行,防止政府权力的腐化。

三是借助媒体之力做好政府决策。利用媒体受众多的特点,广泛吸纳社情民意,可以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三)引导媒体。

政府必须主动引导媒体。要让媒体成为重要的社会建设力量。要通过新闻发布,把信息主动“喂”给记者,表达政府的立场和主张;要通过新闻预案,把政策解释事前准备给记者,防止信息不对称引发炒作;要应对突发事件,把握事件的舆论导向。

(四)善待媒体。

政府必须学会善待媒体。政府既要应对媒体,更要加强与媒体的合作。政府要建立与媒体的沟通机制,经常保持与记者的联系,相互理解,相互合作,谋求双赢。政府要学会宽容舆论,支持舆论监督,宽容媒体在监督政府时难免出现的失实。政府要树立服务意识,为媒体提供信息源、政策扶持等服务,为媒体发展创造条件。

三、提升应对能力(技巧)

(一)面对媒体记者要把握的原则

第一,要遵循真实、坦诚的原则。

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采访,一定要坦诚相待,以事实为依据,客观真实地传递信息,这也是树立领导干部良好媒体形象的公信基础。领导干部如果对记者问及的情况不了解,或者没有把握,就宁可少说或者不说,绝不可以说假话,更不能胡编乱造。

第二,要遵循前后一致的原则。

领导干部面对媒体发表言论,必须前后一致。发表对特定事件的看法时,首先要对该事件有个完整的了解,经过深思熟虑,做出准确的定性,然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无论是对所陈述事件内容,还是对事件所发表看法,所持的态度,都要前后一致,切不可自相矛盾,否则将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同时也会严重损害领导干部个人的媒体形象。

第三,要遵循主动的原则。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最好事先有所准备,占据与媒体交往的主动权,绝不能被媒体牵着鼻子走。接受采访之前,最好能提前了解来访媒体和记者的基本情况,掌握来访记者对新闻事件的关注点和兴奋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对于事件的敏感问题和个别记者可能提到的尖锐问题,也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想好应对的办法。

第四、要把握分寸,遵循“度”的原则。

凡事都要讲究“度”。领导干部应对媒体,把握“度”十分重要。一要掌握说话的“度”,一分事实说一分话。对于突发的事件,如果还没有弄清楚事件的性质和真相,就只能描述性地介绍事件现场的客观情况,绝不可以随意评价或妄加猜测。二是把握职责的“度”,对于自己分管职责以外或者业务范围之外的事件,要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不宜轻易发表看法。三是掌握时间和内容的“度”,对于某些敏感事件,什么时候可以说,什么时候不可以说;什么内容可以讲,什么内容不可以讲,都应该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大局的需要仔细把捏。四是把握与媒体距离上的“度”。作为领导干部,和新闻媒体相处要保持恰当的距离,不能走得太近,也不能过于疏远。

(二)提高应对正式采访的能力

正式的采访一般要按程序经被采访单位同意方可实施,事前要做详细的策划和沟通。这种形式是我们常见的。

1.面对记者要有信心。例如,突发事件发生后,面对记者和公众,一些政府官员一般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顾虑,其主要表现为:一是不肯说,怕影响形象;二是不快说,要求媒体待原因查明或处置妥当后再报道;三是不真说,怕公布事件真相;四是不先说,待媒体炒作之后才出来辟谣和解释。如此种种,都是没有信心和底气的表现。我们要知道,不接受采访的直接后果是记者听不到官方声音,必然使记者选择随机性的群众采访,他们将听到更多的杂音,舆论引导将可能失控,因此,我们一定要消除顾虑,增强信心,从容面对记者,善待善用媒体。

2.积极宣传。积极宣传就是正面宣传,即实事求是地介绍工作职能、工作情况,宣传我们的精神风貌、好人好事,客观反映事实的真相等。在介绍情况的时候,要注意用平实、朴素的词语,不要夸夸其谈,不要言之无物。

3.拒绝透露。对于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对认定不能透露的信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拒绝打听;应对采访应根据个人的身份说话。一般工作人员可以说:“这件事我无权回答,请你和发言人或者上级领导联系”。或者说:“对不起,您的提问已超出了我的职权范围。”这类回答比较委婉。比较直接的拒绝应当属于法律、政策原则问题,例如,记者问:“据说该起案件是由举报人举报的,您能介绍一下举报人的情况吗?”我们可以明确告知:“对不起,我们有责任为举报人保密。”

4.澄清谣传和误解。首先,更正由于误传或谣言而引起的错误表述。其次,视情况表明态度。如果我们已经掌握事实真相,无论是否公开这些事实,都可以对误传和谣言说:“这不是事实”、“这与我们掌握的情况不一样”、“我们可以保证现在流传的信息是假的”等一些简短辞令。如果不掌握事件真相,只能声明“真相有待进一步调查,我们不要轻信来自其它方面的说明”,等等。

5.谈论可能性。在无确实消息的情况下,无论是我们还是记者都会涉及可能性的问题,但所涉及的可能性会与记者掌握的具有很大的差异。因为我们是发现者,我们必须客观地对待所有可能性,而不能像记者那样对某种假设加以想像或发挥。一般而言,我们应当表态:“我们的任务是发现事实,如果大家想得到证实,还是等调查清楚,用事实说话吧。”

(三)提高应对非正式采访的能力

非正式的采访随机性强、偶然性大,甚至是带隐蔽的录音和摄像。非正式采访所曝光的问题影响巨大。如遇到非正式采访时,1.坦率直言法。接受记者投诉或采访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对外宣传,或是塑造良好形象,或是澄清是非,故此,对一般善意的提问应毫不含糊、采取直言相告的方法。直言是指说话直截了当、坦率而明确地以事实相告。如记者问:“你对食品安全有信心吗?”应该毫不迟疑地回答:“我们一定会努力工作,确保食品安全。”

2.正面说明法。回答记者提问要求有理有节、温文大度,即使记者的问题带有明显的偏见或者较强的火药味,也不能激动发怒。但对方提出的错误论点或论据也决不能熟视无睹,听而不闻,应当以平静的态度、确凿的事理,直截了当地给予必要的解释和说明。这样即可以维护本单位的良好形象,又能充分显示自己的良好风度修养。如记者问:“某某工商所上班时间人员不到位,你们会怎样处理?这是否是工商部门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应该马上纠正说:“某某工商所上班时间人员不到位,这是个别现象,我们会据实处理。”

3.巧妙闪避法。记者提出的一些问题,有时会涉及到国家或企业秘密,或者因其他种种原因不能坦率相告,也不能给予驳斥,断然拒绝显失风度,而套用外交辞令“无可奉告”也会给提问者造成心理上的不快。如何巧对这类困难,采用巧妙闪避法比较妥当。巧妙闪避,是指避开正面作答,但又不给对方留下牛头不对马嘴的感觉。

(四)回答“刁钻”问题的技巧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经常会提出一些“刁钻”、难以回答的问题。面对“刁钻”提问,应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只谈原则,不答细节。记者往往会从细节问题入手,例如求证某个具体事件的真假,某些数字的原因。如没有足够证据的话,回答时不要纠缠于细节问题,而要表明处理此类问题的原则。

第二,巧妙辩证,避开不利。尽管记者的问题可能很尖锐,但是采用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可以抓住有利,避开不利。

第三,你问你的,我答我的。这并不是说要答非所问,而是不要被记者的问题牵着鼻子走。发言人并没有义务详细回答每个具体问题,而是要主动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第四,反其道而行,向记者反问。对于有些难以回答的或者直接回答效果并不佳的问题,可以采用反其道而行,直接反问记者,将回答问题的压力反推给记者。

(五)应对媒体采访应注意的问题

(1)不接受电话采访。一是因为在电话中无法核实对方真实身份,二是若接受电话采访,某些人可以对电话录音进行技术处理、断章取义。

(2)接受记者采访必须得到批准、授权。

(3)回答记者提问不能超范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要过度“兴奋”,不清楚的信息就说不清楚,不要含含糊糊,一定要待调查核实后再回复,决不能信口开河,随意编造来糊弄记者。面对记者,作为政府官员只有“是”、“不是”、“不清楚”的回答,切忌“可能是”、“大概是”、“也许是吧”等等模凌两可的表态。

(4)慎重提供信息。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思维方式、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双方感兴趣的事情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接受采访时提供的信息要权衡利弊,不能顾此失彼。

上一篇:商务签证在职证明模板下一篇: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要点复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