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练习方法

2024-07-28

声乐演唱练习方法(精选6篇)

篇1:声乐演唱练习方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

毕业论文(音乐教育)

题目:浅谈声乐作品《一杯美酒》 的演唱方法

专 业: 音乐教育 学生姓名: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

2016年月日

目 录

内容摘要....................................................................................................................................1 序言............................................................................................................................................1

一、了解作者和作品的背景....................................................................................................1

二、结合歌词及旋律体会作品的表达情感............................................................................2

三、解读作品的风格特点........................................................................................................3

四、找到自己合适的调............................................................................................................3

五、掌握节拍强弱的律动感....................................................................................................3

六、练声....................................................................................................................................4

七、情感的处理........................................................................................................................4

八、结语....................................................................................................................................4 参考文献....................................................................................................................................5

浅谈声乐作品《一杯美酒》的演唱方法

内容摘要:《一杯美酒》是众多新疆民歌中的代表作品,不论是在旋律的发展还是节奏的律动,都展现出新疆民歌的特色面貌。本文通过对这首民歌的作品分析和演唱分析,对这首经典新疆民歌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从作品出发,向新疆音乐文化进展,学习地域的音乐文化。在理论性的分析基础上为演唱乐曲提供了乐曲理论基础,使得演唱有理论可依据,让表达更科学。

关键词:新疆民歌 一杯美酒 作品分析 演唱分析

序言:只有真正地理解了歌曲的内涵,才能用真心去抒发,才能唱出感动人心的歌声。歌曲的词、曲作家以高度艺术概括手法,将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有了深刻的理解后,就在我们心中形成了丰富的音乐形象。为此,我们在演绎这首作品时就应有一种豪迈的气势,演唱过程中要唱出黄河的雄伟壮观。使歌唱者进入歌唱的意境当中,描绘出黄河的壮美、宏伟之情。当这种景象画面进入演唱者头脑之后,这部听众耳熟能详的作品也就通过演唱焕发出新的光彩。

一、了解作者和作品的背景

冼星海(1905.6.13-1945.10.30),男,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0月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最后冼星海病逝于莫斯科。光未然,男,(1913—2002),原名张光年,中国古典文学,如诗经、楚辞、古代文论、文字学等,并潜心研究戏剧、音乐,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名著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他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五月的鲜花》《屈原》等诗作;在身患多种病痛的晚年,他关心青年作家的创作,并完成了厚重的古典文学研究成果《骈体语译文心雕龙》,之后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实现了他40年的心愿。2002年光未然在完成了《张光年文集》的编审工作后,于2002年1月28日在北京辞世。

1935年冼星海毕业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例。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二、结合歌词及旋律体会作品的表达情感

例如作品第一段,要求情感宽广,演唱中要注意,速度稍慢、舒展、宽广、平稳。这一乐段声音总体要求要唱的舒缓、流畅,但又不失磅礴的气势,歌唱者联想、伸人自己身临其境,感情真挚。乐句“掀起万丈狂澜”,中的“掀起”两字用力冲击唱出,形成一个小高潮,随即,声音可以弱一些。乐句“劈成南北两面”中的“劈成南北”这四个字,要“硬”咬字,强调顿挫。还有“两面”中的“两”拖腔注意渐慢,并先渐强,然后再渐慢,最后以肯定的口气进入“面”字[1]。

第二乐段,总体情感要求要,热情的、稍快。这一段要唱的稍快一些,激动一些,热情一些;一直唱到“多少英雄儿女”。从乐句“你是伟大坚强!........”从这里开始要一改前面的感情的宽广,舒缓的风格,而要唱的坚定有力,更有弹性,更有力量、更具有朗诵性,犹如歌剧中的宣叙调的唱法。

第三乐段的前五小节要唱的像第一乐段那样,宽广、舒缓些,但要更加宽广壮阔、雄伟有力。从乐句“向南北两岸......”开始要唱的强有力,有弹性,速度也要加快,表示一种决心。从乐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开始,要速度放慢,节奏拉宽,一字一顿,唱的坚定有力、气势磅礴。最后“坚强”两字,“坚”字,一音一顿,在高音“re”上延长后强收,换气后强咬唱出“强”字,然后渐强至强收,更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精神威力[2]。

三、解读作品的风格特点

《黄河颂》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黄河颂》开篇明确“歌颂黄河”的主题,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

热情激昂的音乐旋律男声独唱歌曲《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乐章(主体乐章),曲调壮丽庄严,抒情优美;它以中国民间音调和五声调式为基础,与西洋大小调式自然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浓厚的民族特色。歌曲通过对黄河形象的描述和对黄河历史的回顾,歌颂了黄河孕育我们中华民族,创造灿烂文化和文明古国的博大胸怀,是一首充满豪放激情、磅礴大气和感情深厚的史诗性的颂歌。

《黄河颂》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

四、找到自己合适的调

依据作品分析,此曲为D大调,根据自己平时的练声音域,可以为C调或者降B等,但是切记上升和下降不能超过小三度,音乐的本身特色,一般歌曲上下达到小三度的话容易导致失去原创歌曲的味道和情感以及创作初衷,尤其像这种著名的大作品更是要把握好,所以要适时的找到并确定适合自己的调。建议男低音用降B调,男中音用C调,男高用E调。

五、掌握节拍强弱的律动感

节奏是音乐的支柱、乐感的核心,只有保持音乐节奏等速稳定,灵敏地适应随节奏变化,才能在演唱中表现出很强的乐感[3]。例如唱到“金涛澎湃”的四拍时值,尽可能作一点渐强,在“掀起万丈狂澜”的“掀”字上唱出一个明显的强音力点,这样能够表现出心潮澎湃的气概。整个乐句一口气唱完与“我站在”三个字之后吸气的演唱效果显然是不同的。我们在唱这一首作品时,不能像绷紧的弦一样,每个音都很强,每拍都很重。只要基本保持开始的速度,把节奏中的强拍,要唱出律动性,歌词中的重点字突出唱来,就达到演唱要求了。

六、练声

我拿自己为参考,我用C大调演唱,此曲的最高音为小字二组的e,最低音至小字一组的c。再根据歌词发现有许多开口音,那么,先练三度的“啊”开口音,然后再练五度音阶开口音“啊”,再练三度“昂”母音,再练五度“昂”母音。因为作品需求以及学习的需要,哼鸣和跳音是必练的,再可根据自己擅长及喜爱的练声方法,反复科学的练习[4]。

七、情感的处理

《黄河颂》这首歌曲整体上是在比较强的声音力度上抒情。要唱出“赞”“颂”的语气,从关键的词、短语式的句、呼告语以及层意来把握。不管歌词多么令人激动,歌终究是歌,声音的歌唱性是演唱好歌曲的最基本的保证。根据壮丽、宏伟的歌曲特点,演唱时要气息稳健、声音舒展、音值饱满。最高音“mi”出现了9次,“啊,黄河!”重复了3次,演唱时处理得不好会絮烦平淡,使乐曲失去光彩。演唱者应注意每个“啊”都不一样,重点要放在第3个“啊”上。开头第一句出现的高音“mi”一定不能用全力去唱,这样才能有“后劲”,才能在后面将音乐推向高潮,产生感人的效果。在全面理解和分析了作品之后,反复地将这些要领默记心中,熟练掌握,在舞台上就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艺术再现[5]。

八、结语

通过这一首声乐作品,我们要学到的不止是简单的会唱这首歌,更重要的是,了解作品背景,通过背景结合词曲解读此作品的高深的情感。通过作品的情感,升华自己内心的爱国情感。参考文献:

[1] 周小燕.《声乐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1990年 [2] 赵梅伯.《歌唱的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3] 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

[4] 金铁霖.《金铁霖其民族声乐教学艺术》.中国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 [5] 赵梅博.《歌唱的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11月

篇2:声乐演唱练习方法

【摘 要】唱歌是一门艺术,它是通过美妙的声音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喜怒哀乐。声音是歌唱的主要形式,是衡量歌唱的唯一标准。

【关键词】美声唱法;呼吸;打开喉咙;咬字吐字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163-01

很多人在学习美声唱法的过程中,由于对声音概念的误解或者没有掌握好科学的发声方法等原因,常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喉部挤、卡、压、撑;不讲究歌唱的科学方法而导致的喊歌、叫歌;气沉不下去,吸进去的气总是憋在胸部里;由于模仿过多而造成发音位置低,歌唱时给喉部带来很重的负担;咬字时舌根紧,牙、唇等部位的动作不自然或过于用力;过分强调打开喉头,忽视气息的运用,造成喉头僵硬,撑着喉头歌唱。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指导并克服,不但唱不好歌,长此以往,声带也会遭受损害,最终导致发生病变。具体有以下几种纠正方法可供参考。

一、自然呼吸状态下歌唱

意大利人认为:“没有呼吸不会唱歌。”这意味着他们非常重视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便是意大利美声唱法的歌唱呼吸。美声唱法最关注的是自然的呼吸。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梅奥块尔说:“学会唱歌可以从躺姿,获取自然呼吸的经验。”意大利女高音苔巴尔蒂说:“歌手应该良好地把握通过长期实践和所谓的“美声唱法”的原则,即呼吸通过完整、自由、坚实隔膜呼吸的控制,然后,自然地把气息送出去。”

二、打开喉咙的状态下歌唱

意大利人在歌声发声时要放下喉头,认为在歌唱时须“保持吸气时喉咙的位置”,提出的方法是“半打哈欠打开喉咙和咽部”,为了求得正确、固定的发声方法,须设法有意识地把咽喉部位打开。他们强调需让舌头松弛,嘴巴张开,下巴必须灵活,使咽喉部没有受到压迫的感觉,因为脖子和咽喉部位的灵活与否决定于弹性的下巴。“喉咙紧张,严重的鼻音”的歌唱的方法,是一种“致命的歌唱”,从喉咙唱歌位置这一角度来看,民间歌唱的喉咙位置低于美声唱法的位置,美声唱法的声音是慷慨、圆润、光滑的,声音更为自然放松。他们反对“白声”,“各种音色中是最无法忍受的的没有光泽太开放的声调”,他们强调声音的连贯性,兰墙尔蒂在《歌唱艺术》中写道:“谁不连贯地唱歌,就不是唱歌。”他们强调同一音高的渐强渐弱能力,认为“如果能够把一个音上的渐强渐弱唱得很好,这就意味着他已成为一个歌唱家了。”

不懂得深入通畅的气息支持的人加大舌根、喉头的力量来发声,从而会出现干涩、沉重、浑浊的喉音。鼻音是由于舌中后部抬高,软腭无力抬不起来,喉咙未能打开的原因而造成的,于是便发出类似伤风感冒一般晦暗沉闷、嗡嗡的声音。

80年代意大利大师基诺?q贝基说:“打开喉咙很简单,只是一个哈欠。”不困时打哈欠必须深吸一口气,如果你能在“打哈欠”的条件下唱歌,声音必然是垂直畅通的,容易获得高位置掩盖的声音。因此,打哈欠实践的目的是利用打哈欠的自然状态获得良好的歌唱生理学的经验和感觉,需要放松喉咙唱歌,放下喉头,呼吸深而流畅,从而找到正确的歌唱呼吸和共鸣法。

打呵欠会使整个胸部全面扩张,从而促进左右肺叶开放,肺部的压力小于外部气压,通过打开喉咙,使空气进入肺部的低端肺。在这一点上,膈膜由于肺部的压力也全面下降,已经扩散到上腹部,与腰部、背部形成反冲。呼吸器官在打哈欠时会总体扩张,为度吸气过程、稳定气息奠定了基础。

因此,呼吸生理现象中的这种“打哈欠”低位置、声音高位置的自然状态,对获得正确的歌唱呼吸有了一定的作用,也就是说深呼吸练习对歌唱者有着很重要的调节作用,有了深呼吸才能唱好高音。

三、咬字、吐字的清晰

美声唱法的咬字吐字的清晰,是意大利语的语音结构特点和意大利人对声音美的观念认识问题。美声唱法极为重视元音的歌唱方法,“如果母音唱不好,歌声就要受到不良影响”。母音是由发自声带的基音振动和发自共鸣器官的泛音混合而成的。因此,美声唱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歌唱时把靠前的辅音尽可能快地转移到靠后的元音位置上,故咬辅音的力度相对松一点,咬合时间短一些,另外还需作相应的口型调整,强调牙关的开启和口腔的纵向打开。

咬字器官主要指的是口腔,吐字咬字技术主要靠口腔内的唇、舌、齿、牙、喉等不同部位的活动及口的开合、大小、圆扁位置变化等来改变各个元音音色的不同功能及不同的作用。因此,发音器官、咬字器官对演唱者在演唱时调节音色起着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3:声乐演唱练习方法

关键词:声乐练习曲,教学,演唱,价值,实践

声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主要通过语言结合声音来表达演唱者的情感,并塑造相应的音乐形象,带给受众独特的审美感受。随着声乐演唱及教学的不断发展,声乐演唱技巧日趋成熟, 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声乐练习曲有密切关系。所谓的声乐练习曲主要是指用一个或多个元音演唱。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节奏结构和音高,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技能,增强学生的音乐灵敏度。专门的声乐练习曲包含丰富的演唱风格及声乐技巧,能够有效拓展演唱者的演唱技能,增强声乐演唱者的理论基础。

一、声乐练习曲在声乐教学与演唱中的价值

(一)提高演唱者的咬字发音水平

声乐演唱不仅要保证发音准确,还应注意咬字训练,宋承宪教授的《歌唱咬字练声曲30首》系统阐述了如何提高演唱者的咬字能力,这部练声曲融会了宋教授多年的教学经验,并按照十三辙的形式系统剖析了汉语的语言结构,其中对引腹出声、归韵等咬字训练有合理安排。其中的练习曲目都经过精心挑选和安排,对增强声乐演唱者的基本功起到重要作用。此外,由石惟正教授编写的《晨声69声字结合练声曲》具有浓重的民族色彩,将汉语的原因元素和几种西方语言的元音元素进行对比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声乐演唱者对西方声乐作品和中国声乐作品的咬字水平。

(二)拓展学生的演唱技巧

发声练习是声乐演唱的基础和前提,目前,部分演唱者在训练中只重视技术练习,却忽视了整体协调训练,只是单纯的采用简单的初级练习曲,这些声乐练习曲没有系统的乐思,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导致练习者提高速度较慢,无法从根本上提高驾驭作品的能力。因此,若要提升声乐演唱者的技巧就必须使用合理的声乐练习曲。《斯皮格高级声乐练声曲集》根据人体的五个声部,编写了女高音、女中音、次女高音、男高音、男中音等五本教材。在综合考虑各声部特点的同时,又有所侧重,能够满足各个层次训练者的要求。这部练习曲从著名声乐教育家指导书及著名声乐演唱家日常训练曲中筛选,并进行系统编排。并通过不同风格曲调、多种节奏类型的练声曲,来增强训练者的持久度和声带灵活度。

(三)帮助演唱者夯实演唱基础

声乐发声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训练内容要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和系统性。它是声乐演唱前的必要预热,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的声乐练习曲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例如《孔空声乐练习曲》尤其注重中声区的训练,主要在小字组的C音至小字一组的f音范围内进行。这部练习曲非常强调乐曲旋律的流畅性,气息的平稳性和声音的连贯性。通过练习这部练习曲可以在中声区打下坚实基础,有助于声乐演唱者进行高难度表演。《瓦卡伊实用声乐练习曲》则是针对常见的意大利语基础发音,填词多为经典诗歌, 就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西贝尔36首初步练习曲》对发展练习者的基础声区有重要作用,多选用平稳节奏的旋律和小音程,利于提高训练者协调共鸣和调控音色的能力。

二、声乐练习曲在声乐教学与演唱中的实践

(一)在歌唱语言训练教学中的实践

语言是声乐演唱的灵魂,《瓦卡伊实用声乐练习曲》是针对意大利语言训练的,包含了a、e、i、o、u五个元音,这也是美声唱法语言发音的基础。在演唱这些元音时,应当打开喉咙、张开口腔, 并始终保持共鸣腔体统一的状态,当然若要真正掌握美声唱法还应当练好辅音,因为辅音对元音发音有重要影响。只有将元音和辅音结合起来,才能有利于行腔的圆润,声乐演唱着才能发出优美动人的声音。宋承宪教授编著的《歌唱咬字练声曲30首》对延长字腹、 咬清字头、收好韵尾有独特地设计,将汉语歌词和旋律特点有机结合,对于提高学生的吐字咬字能力有很大帮助。合理运用这部练习曲对实现“字正腔圆,依字行腔”的唱腔主张具有重要作用。

(二)在节奏训练中的运用

音准是声乐演唱的前提。《阿勃特声乐练习曲》对各种旋律下的节奏和音准安排了专业训练,尤其为音高变化的音准,提供了详细系统的练习曲目。节奏作为声乐的“骨骼”,是声乐的第一构成要素,因此,针对不同节奏类型曲目的训练对丰富练习者的演唱风格具有重要作用,如《斯皮格高级声乐练习曲集》就包括一字多音、 切分音、附点节奏、三连音、装饰音等。这些节奏对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有重要影响。例如三连音可以增强作品的戏剧性,因此, 在演唱过程中应分外注意三连音的唱法。附点节奏的演唱则要求声音干净、短促有力。练习者在训练时要巧妙搭配练习曲的各种节奏类型,并进行对比练习,进而提高自身的节奏掌控能力。

(三)在发声技巧教学中的应用

篇4:声乐演唱的常见方法

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其特点为音色优美,富于变化;声部区分严格,重视音区的和谐统一;发声方法科学,音量的可塑性大:气声一致,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现在所说的美声唱法是以传统欧洲声乐技术、尤其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的演唱风格。早在16世纪,意大利就以它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歌唱家的摇篮;到了17世纪,歌剧在意大利诞生,使得美声唱法正式成为意大利的一种民族学派,为当时的歌剧服务:到了18世纪,意大利唱法随着歌剧和歌唱家一起向欧洲整体输出。并迅速成为歌剧演唱中唯一和必须的唱法。由此产生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影响,直到今天,美声唱法还在不断进步、完善,且已被全世界公认为一个学派、一种科学的唱法。

民族唱法

民族唱法广义上讲,可以包括戏曲、曲艺、民歌和带有这3类风格创作歌曲的唱法。这里所指的民族唱法则是从狭义的方面来理解,主要是指演唱民族风格较强的声乐作品时所用的技术方法及一些规律。它们既是从戏曲、曲艺、民歌这些民族传统唱法中提炼和继承下来的,同时又借鉴和吸收了西洋唱法中优秀的成果。

研究民族唱法尤其不能脱离民族语言,我国民族传统唱法上常提到“字是骨头,韵是肉”、“字领腔行”,从F11可见民族唱法对语言因素的强调与重视。我国的民族声乐来自于中国传统民歌和曲艺,它有着强烈的地方特色,比如湖南花鼓戏、东北二人转等。它们都是由各地不同风格的语言形成的一种唱法。语言规律的差别以及对咬字、吐字、语言在演唱上的不同处理与强调程度,是民族唱法和西洋唱法原则上的区别。语言既是咬字、吐字的依据,也是发声、用气、共鸣等技术手段的依据,又是音乐曲调的依据。而語调、语气、语势则是形成风格的主要因素。在风格处理上,北方民歌要豪放粗犷一些,南方民歌则要委婉灵巧一些,高原山区民歌要高亢嘹亮一些,平原地区民歌要舒展自如一些。我国是个多民族、地域广大的国家,因而语言丰富、民歌风格多彩,不能一言以蔽之,

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在我国20世纪30年代得到广泛的流传,开始被称为流行歌曲唱法。其特点是:声音自然甜美,近似说话;中声区使用真声;高声区一般使用假声;很少使用共鸣,故音量较小,演唱时必须借助电声扩青器;演出形式以独唱为主,常配以舞蹈动作。通俗唱法用真声唱,接近生活语言。轻柔自然:强调激情和感染力,演唱时借助电声的音响制造气氛,所以很注意话筒的使用和电声效果。

原生态唱法

原生态唱法,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它们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原生态唱法只是区别于学院派民歌唱法的一种说法,学院派民歌唱法大多吸收了一些西洋唱法,原生态唱法却是一种原始的未加工过的唱法。原生态民歌是老百姓的自然表达形式,而把很多民歌进行改编等是原生态的变异,属于非原生态。

篇5:声乐演唱与声乐教学论文

一、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理论观点之间的差异性研究

(一)声乐演唱侧重于练习者与演唱者的主观情感,而声乐教学理论观点则具有明显的理论性与客观性

声乐演唱本身是一种主观情感性的艺术形式,在声乐艺术发展过程中教学理论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发挥声乐演唱经验的作用,保证声乐艺术的教学成果,教学理论观点虽然不具有全面性,但具有普遍适用性。声乐教学理论观点往往采用统一化标准,重点在于总结归纳以往声乐教学的经验,因此具有明显的理论性与客观性,但也存在未能够充分凸显每一位声乐学习者个性的问题。声乐演唱本身是一种主观情感性艺术,演唱者在练习以及演唱过程中只有充分投入自己的感情与心灵,才可达到理想的艺术表现效果。

(二)声乐演唱侧重于演唱者心理感受,而声乐教学理论观点则强调演唱者生理表现

声乐教学理论观点往往会过度重视演唱者声音的表现与变化形式,以及声乐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表现与变化,力求各种生理表现的准确性,比如在声乐教学训练中会要求学习者呼吸气息的平稳性,口型的规范性和发音的标准性。声乐教学理论观点的主要目标是尽量使声乐学习者的鼻腔、口型、声带等得到科学控制。声乐演唱对于演唱者个人来说,一些演唱技术上的规范是必须的,但是更加强调声乐演唱者个人的内心感受,通过个人内心感受的抒发与情感的控制与运用可以达到最佳的艺术表现效果。但是,声乐演唱者若想在演唱过程中很好的抒发个人心理感受,首先要掌握演唱的各种生理技巧。

(三)声乐演唱具有灵活多变的特性,而声乐教学理论观点则比较稳定刻板

声乐教学理论观点基本都是来自于声乐演唱的实际经验,它通过对较长时间演唱的总结概括,形成一些确定性的演唱规则与原则,因此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刻板。声乐教学理论是在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中形成的,因此也就有持久性,演唱方面的.理论知识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不变。声乐演唱主要以演唱者为载体,随着时空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较多,因此在表演上会呈现及时性和多变性特征。同样是一首歌曲由不同的演唱者演唱时会呈现不同的艺术风格,同一个演唱者在演唱不同的曲目时也会有不同的艺术表现。

二、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理论观点差异性的处理方式

(一)循序渐进地进行声乐演唱学习

在声乐演唱学习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习者都应当重视实践与训练,但是不能过于急功近利,在声乐演唱练习过程中要遵守各种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理论,并且要清楚地认识到声乐演唱与声乐演唱理论观点的差异,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充分尊重演唱艺术的精髓,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之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演唱艺术水平。学习者应当明白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通过长时间的坚持与努力掌握好声乐演唱理论并且提升自身演唱水准。

(二)在声乐演唱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和传统声乐教学理论观点

声乐演唱不能也不可能完全遵循声乐教学理论观点,它应当追求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声乐演唱自身的创新与发展也是促进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理论观点融汇的重要动力。声乐演唱的创新和发展必会导致声乐教学理论观点的更新与变化,如此,在不断的声乐演唱实践中,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理论观点的差异也会逐渐缩小。声乐演唱者应当同时尊重演唱的共性与个性,在掌握好声乐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表演风格。

三、结语

篇6:声乐的演唱形式教案

教学目标: 知道并了解人声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领唱、对唱、轮唱、重唱、合唱及无

伴奏合唱。欣赏有关作品,基本能够准确判断作品的演唱形式。小组合作为《七子之歌》设计演唱形式,并唱出来,加强学生对演唱形式的进一步

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并了解声乐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领唱、对唱、轮唱、重唱、合唱、及无伴奏合唱。

教学难点: 1 通过欣赏作品判断并总结其演唱形式,能区别齐唱、重唱、合唱、无伴奏合唱。2小组合作为《七子之歌》设计演唱形式,并唱出来。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对比分析法 学生学法: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新授

1)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把同学们说的演唱形式总结了一下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点击第二张幻灯片)出示演唱形式的分类:

演唱形式的分类:独唱

齐唱 对唱 领唱 轮唱 重唱 合唱

无伴奏合唱

2)出示教学目标

1)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组提出要求,要求小组合作回答问题,采用抢答的办法,答对一题加计2分,如果答的特别好可以加计3分。最后评出获胜组。2)

4)播放独唱歌曲《雨花石》请学生听辨说出其演唱形式,问:“什么叫做独唱呢”?请学生回答总结。师最后出示概念。

独唱:由一人演唱,可由一件乐器或一个乐队伴奏,也可用合唱伴唱。师:“如果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来演唱独唱歌曲,那种演唱形式教什么?” 生回答。(师出示齐唱的概念)齐唱:两人或两人以上以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演唱同一曲调。5)播放《河边对口曲》请学生欣赏判断说出其演唱形式。师:“什么叫对唱呢,对唱是由几个人演唱的”?学生回答总结(师出示对唱的概念)

对唱:两人各自演唱,一问一答,演唱内容具有简单情节的歌曲,称作对唱。有男声对唱、男女声对唱等。

6)播放《同一首歌》请学生欣赏判断说出其演唱形式。师:“你都听到了哪些演唱形式?”说说你对领唱、合唱的理解

“领唱常与那些演唱形式结合?合唱分声部么?每个声部多少人?” 生回答总结,师启发引导说出领唱与合唱的概念(出示领唱与合唱的概念)

领唱:在齐唱或合唱中,由一个人单独演唱一个乐段或一些乐句的,称为“领唱”。领唱部分一般与齐唱或合唱部分构成呼应,形成对比。

合唱:每个声部有一首歌曲的总谱,每个声部均有三人或三人以上各自演唱自己的声部的演唱形式。

播放歌曲《在太行山上》请学生欣赏巩固合唱的概念。7)播放歌曲《保卫黄河》请学生欣赏听辨其演唱形式 师:“保卫黄河一共唱了几遍,都采用了哪些演唱形式?第二、三遍采用的是那种演唱形式?”生回答师总结并出示轮唱的概

轮唱:多声部相距1拍、2拍或1小节演唱相同的曲调,形成此起彼伏、连续不断的效果,叫做“轮唱”。

8)出示黑鸭子组合的照片,请学生猜,大家知道这个组合的名字么?我们来欣赏以下她们的一首作品,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歌曲《茉莉花》 播放歌曲《茉莉花》请学生欣赏听辨其演唱形式

这种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如:分声部么?每声部有多少人?)学生回总结。

师出示重唱的概念

重唱:每个声部仅有1人或2人的多声部演唱同一曲调。每个声种的分类和声部的多少,可分为男声二重唱、女声二重唱、男声三重唱、女声三重唱、男声四重唱、女声四重唱或男女声二重唱、男女声四重唱等。

9)播放歌曲《牧歌》请学生欣赏听辨其演唱形式 师出示概念

无伴奏合唱:纯粹用人声演唱不用乐器伴奏的合唱.三、践与创造

1)请你为《七子之歌——澳门》设计演唱形式,比一比唱一唱看那一组设计的好!2)生合作设计演唱形式师巡回指导。3分组展示,评价。4)获胜组。

四、总结

你本节课都学会了什么?生自由回答,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请你为你喜欢的歌曲设计演唱形式。板书设计

声乐的演唱形式

演唱形式的分类:独唱

齐唱 对唱 领唱 轮唱 重唱 合唱

无伴奏合唱

声乐的演唱形式

说课稿

本节课所讲的是声乐的演唱形式,是课外内容,在“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上没有专门列出来,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所体现,如在讲14册第一单元欣赏《保卫黄河》时让学生说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学生说不出来,当我提到独唱、领唱、轮唱、合唱、齐唱、这些演唱形式时,结合实例简单介绍了以下,学生似乎懂了一些。但在欣赏时把齐唱合唱混为一坛。于是我就产生了讲本节课的想法,我认为认识和了解声乐的演唱形式对理解作品有帮助,且演唱形式在教材册也涉及了很多如14册第二单元《非洲的灵感》16册第二单元《西南情韵》我觉得讲本节课是有必要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道并了解人声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领唱、对唱、轮唱、重唱、合唱及无伴奏合唱。

欣赏有关作品,基本能够准确判断作品的演唱形式。

小组合作为《七子之歌》设计演唱形式,并唱出来,加强学生对演唱形式的进一步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是

认识并了解声乐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领唱、对唱、轮唱、重唱、合唱、及无伴奏合唱。

难点是 1 通过欣赏作品判断并总结其演唱形式,能区别齐唱、重唱、合唱、无伴奏合唱。2小组合作为《七子之歌》设计演唱形式,并唱出来。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教学法、对比分析法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自己判断并总结作品的演唱形式.教师加以引导共同总结概念。学法是合作探究

过程:

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入手采取谈话的方式入手引出主题,在学习演唱形式的过程中通过欣赏典型的作品,让学生自己感受判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总结出概念,齐唱、重唱、合唱、比较容易搞混,可提出问题:“时多声部还是但声部,每个声部有多少个人?”让学生思考辨别回答找出其共同点。如两人演唱同一首歌是单声部的就是齐唱。两人演唱多声部的就是重唱。每声部有三人或三人以上演唱多声部歌曲就是合唱。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把全班分成四组,采取抢答的方法.在设计演唱形式时小组合作探究群策群力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

上一篇: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安全责任状5则范文下一篇:泸州事业单位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