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提升中职学生品行素质

2024-07-23

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提升中职学生品行素质(精选12篇)

篇1: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提升中职学生品行素质

【摘要】中职学校如何提升学生的品行素质,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日益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话题。职业学校中的德育教育是一个难题,我们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地探索,才能得到提升。本文主要是从学校、老师和学生的角度来探索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教育 品德 素质 市场经济

教育作为社会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职业学校在各地已经遍地开花,它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实用型和技能型的人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中职学校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德育教育的作用

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整体的和睹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个杜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社会和谐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人的主流意识的自我觉醒。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恰恰是突出了对“人”的教育,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其德育除了具有和其他备类教育所共有的目标、内容、途径之外,职业学校还承担起了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知识、培养健康心理、增进心理能力的义务,注重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以及就业观、刨业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和谐相处、与社会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可以使更多的青年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力量。

二、中职学校是促进德育教育的前提

我们认为,德育教育实施的好与坏,关键在于学校是否重视德育教育,是否以学生的进步为已任。

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这个认识不仅仅是学生的认识,还有教师和领导的认识,只有两方面都到位了,才能真正搞好德育教育,实施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其次,是学校主动增加德育教育方面的课程。例如有些学校在课余时间安排一些文化艺术活动。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知识不能生硬地加到专业课中去,老师要言传身教。把教做事与教做人结合起来,以形象化、生动化、感性化、审美化的教学方式教育学生,这样才能收到良好地效果。

第三,建立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在职业学校开设像高等院校一样多的正式德育教育课程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切合实际的。

第四,加强对人文社团的扶持。比如,文学社、诗社、书法协会、公关协会等。对这些人文社团的扶持,一是给经费。二是关心社团组织者的成长。三是帮助和鼓励他们搞一些大型活动。

三、教师是德育教育的坚强保证

为了适应职业教育需要,中职教师更应快速提高自身素质。我们从实际出发,积极抓好教师业务水平,采取全方位的培养教师的德育管理能力与人性化教育的思想。

一是加强“班主任校本培训”课题结题报告的准备工作。对以往学期所开展的班主任培训与实务比赛等资料进行收集,并对班主任论坛、案例分析、优质主题班团课教案组织教师进行筛选与汇编。排定计划,定期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研讨,在学期期末形成课题的初步框架。

二是抓好教师参与学生个案研究的培训与实施工作。学生处对受到处分的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并逐步推开教师联系制度,开展一对一帮教结对活动,从而使尽可能多的教师投入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实务中。

三是增强班主任助理的培训工作。适当调整各班班主任助理,明确与细化班主任助理参与班级管理的内容和时间,及时协调与沟通班主任与班主任助理的工作,使之在班级管理中能形成最大合力。由专人落实班主任助理的培训与考核,注重培训与实践的结合、个体自学与集中交流的结合。

四、学生是德育教育的关键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们认为德育活动必须与学生能力培养相结合。从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现实情况出发,我们应该率先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使我们能够满怀信心地去发现和珍惜存在于每个学生身上的个性特长和潜在的学习能力,并帮助学生逐步培育起自信、自强的生活态度,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与个性,通过活动“扬长避短”,根据学生的特点“量体裁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第一,注重学生自我推荐与创业能力的培养。职校的学生离校后直接面对的就是就业,如何让他们在学校里就学会对自我能力的认识与推荐,自信地步入社会,成为职校德育工作的一个支撑点。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掘自身优势,在人际交往、谋职技巧、社会调查等方面加以辅导。

第二,以开展社团建设为出发点,注重对学生优势能力的发挥。校园活动的丰富多彩,是培养学生能力、交流的沃土。通过各种活动,为学生的团体意识提供良好的契机。加大对文学社的指导和工作条件创设的力度。使文学社既成为学校的氛围营造者,又成为文学社成员交流思想、培植能力、发挥特长的团体。指导教师每学期有计划地安排2至3次学习、交流沙龙和校外采风等活动,同时确定运行机制和相关章程,使文学社有机地运转,服务学校,服务学生。职教校园的氛围应体现自身特色,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施,筹划与布置,使校园的墙、黑板、草坪都成为我们体现职教特色和提升学生专业思想的载体。

第三,优化学生会的工作职能,培养学生干部的组织与协调能力。进一步理顺团委、学生会组织机构,明确两者的工作内容与分工,让学生干部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使这两个学生团体运作模式从教师组织开展,逐步过渡到教师指导,学生干部自主管理的模式,形成学生管理学生的校园化发展模式。进一步建立与完善学生干部培养体系,通过定期地组织学生干部学习管理方法,开展热点问题的讨论,到本市内的相关学校对口交流,邀请来访等形式,拓宽学生干部的交流面,使他们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形成和谐的协调能力。进一步发挥学生团体的优势,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参与性强的活动,通过活动锻炼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筹划和宣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职业教育工作新局面[J]。2006。

[2]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篇2: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提升中职学生品行素质

加强中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探讨

如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从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实践教学、深化教学改革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见解.

作 者:卢立华 韩颖 LU Li-hua HAN Ying  作者单位:朝阳工程技术学校,辽宁朝阳,12 刊 名: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AGRICULTURAL COLLEGE 年,卷(期): 11(4) 分类号:G711 关键词:中职教育学生   职业素质教育   途径  

篇3: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提升中职学生品行素质

一、中职教育的现状

(1) 中职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相对滞后。中职教育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型人才, 强调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而目前很多人把职业教育等同于普通的学历教育, 教师在教学上沿袭了普通学历教育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重共性、轻个性”, 过多强调传授知识及课堂理论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 无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也适应不了社会对多样化职业教育的需要。在教育中, 职业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相对滞后, 教学工作单纯注重学科知识体系和知识的灌输, 与生活实际和生产联系不紧密, 不够重视知识应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薄弱, 难以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因此, 学生普遍存在知识面狭窄、技能单一, 缺乏发展后劲, 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造成一部分中职生一毕业就失业, 即使勉强就业, 也反映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基本素质不高、适应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不强等问题。

(2) 中职学生社会认同度低、基本素质亟待提高。由于高校扩招导致的“高中热”, 直接影响到了中职生源的质量, 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素质越来越低。调查中显示, 当前的中职学生在初中班级里的综合成绩处于优的仅占6%, 良的约占9%, 一般的约占33%, 而差的则占52%以上。个别学生除了文化基础素质差以外, 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素质、交往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素质等方面也普遍较差。大约有10%以上的学生无心学习, 老师在课堂上授课也相当困难。长期以来, 中职教育一直被人看成是最低层次的教育, 不受社会重视和认同, 在调查中有的教师和校长也认同“中职生是‘差生’”的观点, 中职生被部分人贴上了“差生”的标签。中职学生由于长期不被家庭重视, 不被社会认同, 自卑心理严重, 自控力差, 心理调节能力差, 有的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由于技能型人才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较低, 使大多数学生都不愿主动选择成为生产一线的“蓝领”。有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缺乏自信心, 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态度不端正,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行为习惯也比较差, 在学校学习不用心, 自身刻苦钻研精神不够, 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学习, 适应不了职业学校那种自律式的管理模式。几年出来, 什么都没学成, 导致了学生对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和个人发展缺乏信心。

(3) 忽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健康心理。在培养人才上, 忽视了非智力的、非技术性的因素, 比如:价值观念、道德水准、意志品格、心理情感等方面的教育。对学生的德育目标要求不明确, 人文素养欠缺;有的学生彰显个性有余, 缺乏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导致中职毕业生上岗工作时难以真正融入到企业这个大家庭中。

二、加强中职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1) 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 转变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要转变观念。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 才能够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学校领导和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观和教学观, 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要把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落实人才培养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认真抓紧抓好, 才能为学生的成人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推进课程改革。中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必须以就业市场的需求为依据, 做到“按需培养, 按需施教”。一方面, 要压缩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 适度减少纯理论课的教学, 逐步增加先进适用的实习、实训设备, 提高实践操作课的比重, 达到学生理论知识够用, 操作技能比较熟练, 就业市场热门抢手。另一方面, 培养的人才还能适应就业岗位变化的需要。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以积极的态度, 创造性地对部分课程进行合理调整, 对专业的课程设置、内容体系和结构安排等进行优化构建, 探索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 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3) 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教书育人, 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 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以高雅的行为举止, 高尚的人格品质, 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影响学生, 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使学生从教师身上学会做人。另一方面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更准确、更有效、更积极地向学生传播社会的道德和真理。学校应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水平。一方面, 要对新设专业和市场需要的专业课教师, 采取“送出去, 请进来”的办法, 从相近专业选派教师送到有关高校和企业进修学习, 并加强中职院校间的教育对口合作, 定期举行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交流活动, 交流办学经验, 实行教育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潜力;另一方面, 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可以制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定期安排选送教师参加在职继续教育, 鼓励教师掌握更多的知识。还可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社会技术人员来担任教师, 以弥补专职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 缓解专业设置的变动带来的师资结构不合理的困难。激励教师自觉努力、自我提高, 建立一支数量够、素质高、结构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4)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重视中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当今社会, 学生因成长环境比较优越, 遇到问题时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问题, 如环境适应能力差、意志力脆弱、自我调适能力较差等。因此, 学校应将思想教育和心理指导相结合,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的实际情况, 创造条件使学生多与社会交流, 从中锻炼自己, 培养学生具有宽阔的胸怀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 使学生先成人, 后成才, 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中职学校还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让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培养中职生的心理素质。

如何提高素质教育实效性, 培养合格的现代化人才, 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者努力探讨的重点课题。汲取以往经验、教训, 吸纳现代德育理念, 更新观念, 跳出旧的德育思维模式, 努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将素质教育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这在任何时候都将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汪营.素质教育实践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张奕.创新教育的实施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4) .

篇4: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提升中职学生品行素质

教育作为社会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职业学校在各地已经遍地开花,它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实用型和技能型的人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中职学校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德育教育的作用

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整体的和谐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社会和谐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人的主流意识的自我觉醒。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恰恰是突出了对“人”的教育,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其德育除了具有和其他各类教育所共有的目标、内容、途径之外,职业学校还承担起了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知识、培养健康心理、增进心理能力的义务,注重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以及就业观、创业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和谐相处、与社会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可以使更多的青年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力量。

二、中职学校是促进德育教育的前提

1.要解决认识问题。这个认识不仅仅是学生的认识,还有教师和领导的认识,只有两方面都到位了,才能真正搞好德育教育,实施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2.是学校主动增加德育教育方面的课程。例如有些学校在课余时间安排一些文化艺术活动。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知识不能生硬地加到专业课中去,老师要言传身教。把教做事与教做人结合起来,以形象化、生动化、感性化、审美化的教学方式教育学生,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建立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在职业学校开设像高等院校一样多的正式德育教育课程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切合实际的。

4.加强对人文社团的扶持。比如,文学社、诗社、书法协会、公关协会等。对这些人文社团的扶持,一是给经费。二是关心社团组织者的成长。三是帮助和鼓励他们搞一些大型活动。

三、教师是德育教育的坚强保证

1.加强“班主任校本培训”课题结题报告的准备工作。对以往学期所开展的班主任培训与实务比赛等资料进行收集,并对班主任论坛、案例分析、优质主题班团课教案组织教师进行筛选与汇编。排定计划,定期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研讨,在学期期末形成课题的初步框架。

2.抓好教师参与学生个案研究的培训与实施工作。学生处对受到处分的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并逐步推广教师联系制度,开展一对一帮教结对活动,从而使尽可能多的教师投入学校的德育工作,参与班级管理的实务。

3.增强班主任助理的培訓工作。适当调整各班班主任助理,明确与细化班主任助理参与班级管理的内容和时间,及时协调与沟通班主任与班主任助理的工作,使之在班级管理中能形成最大合力。由专人落实班主任助理的培训与考核,注重培训与实践的结合、个体自学与集中交流的结合。

四、学生是德育教育的关键

1.注重学生自我推荐与创业能力的培养。职校的学生离校后直接面对的就是就业,如何让他们在学校里就学会对自我能力的认识与推荐,自信地步入社会,成为职校德育工作的一个支撑点。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掘自身优势,在人际交往、谋职技巧、社会调查等方面加以辅导。

2.以开展社团建设为出发点,注重对学生优势能力的发挥。校园活动的丰富多彩,是培养学生能力、交流的沃土。通过各种活动,为学生的团体意识提供良好的契机。加大对文学社的指导和工作条件创设的力度。使文学社既成为学校的氛围营造者,又成为文学社成员交流思想、培植能力、发挥特长的团体。指导教师每学期有计划地安排2至3次学习、交流沙龙和校外采风等活动,同时确定运行机制和相关章程,使文学社有机地运转,服务学校,服务学生。职教校园的氛围应体现自身特色,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施,筹划与布置,使校园的墙、黑板、草坪都成为我们体现职教特色和提升学生专业思想的载体。

篇5: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提升中职学生品行素质

摘要:我们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问题,而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就必须重视起来,特别是对于中职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现代的教育趋势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教育。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包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本文通过对职中生心理特点的调查,针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查,提出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可以大幅度的提高中职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和学习。摆在每个教育者面前的问题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心理教学,有目的意识的把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之中,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关键字:心理健康教育

信息技术

中职 教学

现代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尤其是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但是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已经影响到中职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特别是部分地区的学校已经出现了某些学生心理失衡行为、心理危机事件和人身伤害事故,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引起了家长和社会的强烈反响。而我国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教学方法陈旧而且越来越向形式主义倾向,在目前看来,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而且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需求,需要及时解决和加强。

一、心理健康对职中学生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国际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对人的素质的提高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心理素质也是现代人特别的使学生群体构成中做基本的要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价值取向多元化,人们的心理压力、心理障碍和疾病日益频繁。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的学习和活动,基本提前提条件是个人的心理要正常和健康,特别是对于职中这个复杂群体的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职中学生由于来源比较广和比较杂乱,就不可避免的收到来自各方面的中级和影响,心理冲突日渐加剧。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上的变化也会加剧他们心理上的动荡,所以他们所面临的心理适应问题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他们的学习正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方向转变,甚至将直接面对社会和面临对职业的选择。所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就对他们显得尤为重要。

二、信息技术在心理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从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信息课程技术课程是提高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水平,以及锻炼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是培养和提高信息素养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于心理教育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找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也是互动作用的,更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提供了便利条件。

首先,对于身为一名信息技术的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因为教育者作为教育活动实施的主体,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展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教师自己的心理素质都不过硬,怎么教育好他的学生呢,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的提高才能更深入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我们都知道处于职中阶段的学生正是身心健康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十分具有塑造性,在这个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相关的心理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而和谐发展,同时也全面促进素质教育活动的提升。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科之间的互补优势,运用声像、动画等生动的形象,创设生动的情境来辅助课堂内容教学,让学生有如临其境之感。

三、案例分析加强心理健康对提升职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我们的分析临汾新博学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任务教学的实验来研究和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对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高的作用。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有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就是要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在实施任务中,不仅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而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实验,就是教师首先根绝当前教学主题设计并提出任务,并且针对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者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从而引导学生边学边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以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思路老套,填鸭式教学。学习信息技术从狭义上理解,就是教会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但是教师怎么设计这个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仅仅学习到具体的知识,主要用这些任务和问题来探索和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性格的定义,就是表现在人们对于现实态度以及相对应的行为活动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集合。性格的具体特征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调控、掩盖或改造气质等心理素质的反映,也使得这些消极的心理素质因素得到了抑制,积极的心理因素得到了发展,性格心理学进一步的研究就表明,在优质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教育环境影响下,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人们都可以养成具有积极性格的人。由此可以标明,积极的心理性格对我们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极其重要作用。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职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把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和内容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师们具体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去。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活动在心理健康领域不断增长的过程,从技术手段和技术环境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化能够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中师生的相互成长,也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新性,是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相结合,而且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达到提升职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6: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提升中职学生品行素质

一、提升地位:给专业教师“减负”、“降压”

中职学校教师压力感不断增加,导致教师工作积极性下降,已影响到教师教育素质的提高。

全社会应当为中职教师营造一个维护教师职业威望的良好氛围,树立“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尊重教师的劳动,理解教师的苦衷,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以此减轻中职教师过重的心理负担。学校要营造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的组织氛围,构建宽松、高雅、清新、具有人情味的校园文化,建立健全校园沟通平台,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要给教师更多的工作灵活度与教学自主权,避免使教师做过多形式化的无用功,使每个教师都有时间和精力对教育教学进行思考,创造性地教学,体会到教书育人的快乐。只有保证中职教师的职业活力,才能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二、严格考核:完善专业教师职前准入机制

1.优化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

根据职教师资的培养目标和服务方向,必须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教育实习三元整合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出师范性、技术性、学术性三者的融合与统一,保证职教师资培养目标的实现。针对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对教育类课程重视不够的现状,师范院校应增大教师资格类课程在总课时的比重,强化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师基本技能课程,使其达到总课时数的20%左右,加强师范生的从教能力与素质。

另外,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还应重视教育实践,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加强与教育实习基地的联系与沟通,适当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针对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师范院校有必要采取“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的人才培养模式,夯实教育专业课程,强化教育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完善教师资格认定与定期考核制度

教育部门应改革目前以考试为主的教师资格认定办法,提高教师资格认证的“门槛”。在考试基础上,主管部门必须对专业教师政治、思想和品德素质进行严格考核,还应经过一个试用期,从多个维度对其进行学科知识、教学知识、教育教学技能、知识更新能力等的考查,方可颁发教师资格证。

同时,考试方式可以多元化,除了采用传统的笔试外,还应加入面试,考核的内容可包括基本技能考试、论文考试、能力倾向检查、心理健康评估等。

另外,还可以参照国外的经验,取消教师资格证书的终身制,增加教师资格有效期制度,在实质上增强教师的危机感,使教师能够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

3.严格专业教师入职培训制度

中职学校应高度重视专业新教师群体的入职培训工作,强调导师对中职学校专业新教师的作用,必须在学校中挑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担任新教师的指导老师,对其进行日常的辅助和监督。

另外,学校在对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入职培训之前,有必要明确新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帮助新教师设置新专业成长目标,并对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最后对人职培训进行有效评估,以确保合格的新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三、强化培训:健全专业教师教育素质职后提升体系

1.建立教师发展学校系统提升专业教师教育素质

教师发展学校是在教师教育改革的国际背景下产生的新型学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出现了这种新的教师培养模式——专业发展学校(ProfessionalDevelopmentSchool,简称PDS)。

创建专业发展学校不是建立一所新学校,而是中小学与大学合作形成一种新的机制,使得教师教育的改进与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形成一种共生关系。借鉴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特别是美国PDS建设的经验,一批教师发展学校在我国各地相继建立,但多数是由师范院校与普通中小学合作建立的教师发展学校,因此,也可尝试由师范院校与中职学校合作建立教师发展学校,促进专业教师的素质发展。

2.加强校本培训

相对于传统的校外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在时间上、空间上和组织形式上灵活自由。由学校发起组织的培训,以实现学校的具体要求为目的,能够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本学校个体特点的培训内容和形式,解决教师的具体问题,加强教师和学校的沟通,促进学校和教师的自身发展。另外,校本培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能切实减轻校外培训的财力和人力的消耗,能有效缓解工学矛盾。校本培训还能够实现校外培训不能实现的全员培训,它能够满足学校每一位教师的需要,使每一位教师都有所提高,大大提升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四、系统设计:促进专业教师教育素质自主发展

1.合理制定个人专业发展的规划

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涉及个人、学校,而且涉及外在的一系列复杂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在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时善于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并学会据此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具体来说,就是在认真分析自己目前专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审视自己发展的机会。确定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然后制定行动方案,并执行行动方案,最终对自己的发展规划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2.自主进行系统的自我反思

这里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分析和解决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与教育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使自己由单纯的“教书匠”型教师逐步成长为一名研究型乃至专家型的教师。同时反思要坚持自主化和经常化,事前认真分析研究,制订最佳方案,事后全面总结反思,探索内在规律。

3.自觉开展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ActionResearch)是一种日益受到关注的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教育研究方法。行动研究建立在对教育教学反思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诊断其原因,再收集素材,学习理论,寻找有关论据,拟订行动研究的方案。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应遵循“行动——研究——再行动——再研究”的原则,通过不断地研究行动、反思,最后对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初步写成研究报告或论文。

4.自觉参加在职进修与培训

专业教师必须主动从多方面、多渠道充实自己,有意识地选择安排学习机会和学习方式。这能促使教师在不断进修时,了解自己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方向,最终成为自己职业发展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成为终生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同时“在培训中把学习到的格式化、系统化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即公共命题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心理结构,升华为自身的素质,并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反思、实践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从而实现教师专业上的成长”。

5.主动与学校内外的同事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

篇7:加强中职学校女生体育教育的论文

关键词:中专学校;女生;体育兴趣;培养

中专学生在中学阶段已学习过田径、铅球、篮球等,对中职学校现行教学大纲开设的体育项目没有太大的兴趣。再加上进入青春期。在生理方面,表现为发展的不平衡和不稳定,易出现疲劳,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动作迟缓等。在心理方面,则表现为含蓄、敏感、畏难:在体育课上表现为懒动、怕别人嘲笑、对疲劳的耐受力差。锻炼积极性不高等等。

鉴于以上特点并通过实践教学,我们发现。中专女生体育课的内容要尽量安排刺激性小,难度适中,运动量、动作频率便于自我调节的项目并注重全面身体锻炼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和鼓励。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她们对体育课的兴趣。

一、女生对体育健身功能的了解参差不齐

调查显示。在女学生中只有92%的人知道体育锻炼对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具体的作用。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仅有45%的人知道至于体育锻炼对人的社会性健康的影响就只有38%的人了解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中专学校体育的一个失误:受传统苏联体育的影响偏重于竞技方面和对人体生物潜能的挖掘。而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传播和对体育兴趣的培养。

二、充分了解女学生喜欢增添的体育项目

有调查分析表明。有76%的学生对现在的体育课课程设置不满意,他们认为从小学开始就学习田径、铅球、篮球等,没有太大兴趣他们希望能够学习一些具有延续性活动价值,能够适应职业所需的运动项目:健美操、国际交际舞,网球保龄球、台球、桥牌等采提高自己的生活情趣和发展自己的情商其中国际交际舞很受女学生的青睐。有96%的学生希望添设国际交际舞。据文献资料分析:一切文化娱乐项目可以塑造人们的灵魂,培养高雅情趣。愉悦身心。给人的创新活动提供精神活力。

三、教学内容的合理组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今年。我在中专一年级女生体育教学中选用了篮球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合理的安排跑、跳、投等技巧和力量方面的教学。同时穿插相应的游戏和竞赛。有效地促进了篮球的学习。有学生说:“它让我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篮球的`基本技巧。锻炼了身体。强了体质。”

四、教法组织得当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

在几年的教学中发现。一节课如果教法组织得好。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会有很大提高。即使是篮球等一些枯燥的教学课,也能激发女生的兴趣。

创设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精心设计,创造一个宽松的练习环境和良好的氛围。能够诱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比如在练习篮球步伐时。两人一组进行一个防一个躲的游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脚步移动。然后再把移动步伐融于篮球练习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起来。

循序渐进。由浅人深。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要求通过调查。虽然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篮球,但篮球基础并不好。因此。在给学生教篮球时。就以打基础为主基础学好了。她们就会不满足。自己就会主动学习较难技术。如学生在学会三步篮以后。有些同学就开始学习勾手投篮。而且兴趣更浓。适当地运用考试巧妙地运用考试。能使学生对技术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学习篮球运球时。很多女生怕动。没跑几次就不想动了。这时巧妙地安排篮球运球测验或一分钟运球上篮。有助于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主动加以练习。间接地增强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保证

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信息传递有着重要的意义。

多用激励的语言中专女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敏感、畏难、怕别人嘲笑,因此,当学生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遇到困难时,有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启发,并帮助解决:当学生成功时,要及时给予赞赏和表扬:当学生失败时,要及时帮助找原因、想办法。并给予积极的鼓励,使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在和学生交往中要做严师。更要做益友。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真挚的关心和爱护。以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使师生感情达到和谐、统一。

在教学和练习中做好师生互动作为一名男教师。要充分了解女同学生理、心理的特点在教学中要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打比赛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女生更多地加入体育锻炼。增慢了学习效果因此,在和学生交往中要做严师。更要做益友。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以唤起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使师生的感情达到和谐统一,师生就能默契配合

六、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的因素之一

在教学中发现,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分组练习。在分组练习中。技术差的同学。能够边联系边观察好的同学。取长补短;技术好的同学在练习中起到了帮助、指导和示范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发展学生的示范作用针对女生含蓄、怕羞的特点。在教学中发现她们的优点和长处。并运用学生示范。既起到了激励作用。有进一步地明确了技术要领。一方面学生可以体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学习过程中缩短了教与学的距离。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

篇8: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提升中职学生品行素质

一、职业院校进行通识教育的必然性

(一) 终生学习的需要

职业院校学生一般处于渴求知识的旺盛期。阿尔温·托夫勒曾说过:“21世纪的文盲将不是不能读写的人, 而是不能学习、不学习和不能重新学习的人。”在这样一个学习型的社会里, 终身学习或继续学习的能力是一个人能力品质中极其重要的方面。职业教育仅仅为学生职业生涯的最初阶段做准备在当今社会是远远不够的。

(二) 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对人才综合职业能力的需要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以往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 认为培养学生某一项操作技能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往往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某一项专业技能或实践操作技能。而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不仅需要劳动者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而且更要具备与之相应的能力结构, 如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能力、竞争能力、职业迁移能力、根据市场发展而自我职业设计等其他能力。

(三) 职业教育日益关注幸福职业人的需求

目前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正在从单纯注重培养学生的专门技能和专业能力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方向发展, 并且越来越倾向于追求个人专业与全面发展的统一。但是一些学校、教师和家长仍然持狭隘的功利主义教育观, 为追求眼前的就业, 而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 结果培养出的是缺乏情感、意志, 没有人生最终追求的机器人。

二、中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现状

(一) 生源低质化

中职院校在学生录取的时候, 一般是上不了重点高中的学生。学生缺少一定的文化素质, 接受通识教育就有一定的难度。甚至一些学生认为, 通识教育不能很明显地增加就业砝码, 导致学生对通识教育没有兴趣。有的学生甚至连一些专业常识性知识也非常欠缺, 理解能力偏弱, 缺乏学习兴趣。

(二) 师资队伍薄弱

职业院校的教师知识面偏窄, 直接影响到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职业院校教师往往只注重专业技能提高, 而忽略知识与技术的拓展与更新, 有的甚至没有从事过本专业工作, 从毕业院校到工作院校, 对通识教育的实施是非常不利的。

(三) 学制问题与专业的短浅性

目前, 国内很多中职院校的学制从四年变成了三年, 而这三年中, 大部分院校第三年直接就是顶岗实习。剩下两年的时间对于中职教育来说是很紧张的。思想政治课、外语等公共课程的学时也要占很大的比例。这样一来, 留给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时间也不过一年, 这一年里安排专业必需的课程都有一定的困难, 通识教育的课程就更没办法安排。

三、通识教育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素质的途径

(一) 加强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通识教育的实施, 师资是关键。与其他专业教育相比, 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对医药院校教师的要求更高, 它要求教师既要有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 又要有更为宽泛的知识面, 同时还要具有运用不同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方法和能力。俗话说, 要想给人一碗水, 自己得有一桶水。因此, 医药院校的教师要以培养高素质的医药人才为己任,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 在实施通识教育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力度, 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教学能力。

(二) 引导学生和家长参与和支持通识教育

任何一种教育理念的实行都离不开学生和家长的支持。在以往学生、家长过于功利的职业教育目标情况下, 学校要通过各种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和家长理解通识教育、支持通识教育。只有这样, 通识教育的行为才能持久, 也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三) 专业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的调整建设

在通识教育的教育观念指导下, 职业院校需积极进行课程体系的“集成”式改革。设计课程体系时, 院校首先要根据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需求来确定多领域适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然后根据该目标确定人才所应具有的基本通用知识与公共职业技能并以此来设置课程。

摘要:重点分析了职业院校实施通识教育面临的问题, 探讨了通识教育在职业院校实施的必然性, 并提出了通识教育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素质的途径。

关键词:通识教育,中职院校,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孙锐杰, 钱晓庆.中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的可行性研究[J].考试周刊, 2015 (42) .

篇9: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提升中职学生品行素质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数学教育 素质教育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数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必须要思考和注意的问题。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学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体行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它包括思想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心理素质教育和劳动技能素质教育。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学素质教育,就是通过教授数学知识,把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通过知识的教学,培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能力,在能力提高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的素质。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基础差、底子薄。笔者从教学实践中看到,升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大部分为高中落榜生,他们文化基础差,尤其是数学的基础更差,这就造成了这些学生学习上的压力和心理上的障碍。

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数学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

1.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学生通过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认识到数学的实践性。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其进行素质教育,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言语交流训练,可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明确、系统、符合逻辑。

2.健全心理素质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 那么他的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素质教育,教会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认真对待和解决这些数学问题,会在无形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3.培养数学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

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和艺术美,数学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抽象的美,这种美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的人才能感受,才能发现。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美的能力。

四、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数学素质的措施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兴趣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提供能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从事探究的问题情境,并使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能成功地解决问题。

2.把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而言,数学思想方法比数学知识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意挖掘隐藏于知识中的思想方法,把蕴藏的数学思想提炼出来;二是突出数学基本思想,尤其是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三是引导学生注意对解题过程和思路的探索。

3.加强数学语言能力的训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使用多种数学语言,用多种数学语言翻译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数学的乐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4.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教学全过程

例如,让学生参与书本上定义、定理、公式的给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训练和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应用意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和总结。

5.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要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6.采用多样和积极的评价方式

教师应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要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必须把传统数学教学中“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变为“启发式”“尝试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不断开发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变成师生互动和共同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杨涛,张星江,王静平.中学教育的素质探析[J].科数文汇,2007(4).

[2]孙艳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初探[J].职校论坛,2008(32).

[3]吴汉召.浅谈加快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策略[J].论点,2007(30).

[4]刘斌碧.刍议素质教育下的中学数学课堂[J].新课程研究,2011(6).

篇10: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提升中职学生品行素质

体育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本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以及锻炼身体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机能性,提升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平衡性等身体素质,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以及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等。通过完成这些教学任务,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强壮的体质、良好的体能,具有优秀的思想品质,来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一、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顺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的学生在未来工作和生活中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社交活动能力及专业的工作能力,这要求体育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些能力。让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具有良好的耐力、抗压力的能力以及克服各种困难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冷静的思维能力。在日常教学时,应增加一些具有适当强度、适当运动量、一定难度但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教学内容和练习项目。

二、体育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时要注意的问题

1.必须了解学生客观的身心发育中产生的差异,依据这些仔细探索和科学制订符合学生特点的体育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时遵循“分类要求、全面培养、扬长避短、共同发展”的施教策略,让优秀学生能够更好发展,满足“体格健壮者”的需要,避免因为面向全体强调统一性,最大可能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要提升中等学生的现有水平,让“中等生”加快发展,并对其积极鼓励,让他们赶超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学生。要努力改变体格比较弱的学生的现状,对其给予更多的关怀,耐心进行指导,多给予表扬和鼓励,调动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适当地给予专门的强化练习,来加快他们发展的速度。只要教师坚持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一定能让学生们很好地成长,素质得到提高。

2.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必须认清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仅仅依靠课堂的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除了要学习知识和技术,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而且短时间也不会有明显的效果。充分地利用课外活动、两操时间能够加快培养的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形式和内容的课外体育活动,来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素质培养,让学生每天至少有一小时的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让学生有自由和谐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3.强化德育教育。德育工作是学校日常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有效进行的导向和根本保证,同时是衡量素质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志。体育教学中包含着德育教育,而且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方法。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奥运会比赛,提高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可以通过组织班级间的体育竞赛,让学生形成强烈的集体主义责任感和奋发向上、艰苦拼搏的良好精神。通过练习集体项目,让学生团结、协作,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通过高强度和高运动量的耐力项目练习,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通过学习武术、体操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形体和高尚的情操。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上的优势,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篇11:关于加强中职学校学生德育的思考

一、中职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应有的理想和人生追求。不少中职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人生缺乏远大理想, 没有宏伟目标, 行为上得过且过, 自由散漫。二是文化素质差, 学习积极性不高。大多数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 学习目的不明确,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习不感兴趣。有些学生上课常有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三是自卑感强, 自信心不足。部分学生存在“失败者”和“被遗弃者”心理, 没有正确认识自己, 总认为自己不行, 遇到挫折易自我放弃、自我放纵。

二、中职学生不良思想品德的形成原因

1、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

一是腐朽享乐思想的影响。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引发社会道德深刻的变化, 人们的道德心理和行为特征逐步由封闭向开放、由单一向多元、由“依赖顺从型”向“独立自主型”转变, 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但同时, 一些腐朽的享乐思想也在部分人的心中滋长, 如:现实生活中, 存在着“权钱交易”、“贪污受贿”、“唯利是图”、“金钱万能”等违背社会公德的现象, 这些丑恶的社会现象影响着正处于生理、心理成长和世界观逐步形成阶段的中职学生, 他们容易产生道德认知的困惑和道德规范选择的无所适从。二是传统教育观和“文凭热”的影响。传统的“读书做官”、“读书成才”观念以及社会上盛行的“文凭热”, 片面追求高文凭的现象, 戳伤中职学生的自尊心, 加重他们“失败者”的心理负担, 他们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消极行为。三是社会不良用人机制的影响。在我国, 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用人机制, 某些单位领导用人存在“任人唯亲”、凭关系、凭个人好恶等现象。用人机制存在的问题, 使某些品学兼优的学生难以找到好的单位, 从而社会上产生“读书无用”论。

2、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的缺失, 如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父母不闻不问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情况, 使学生中出现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等得不到及时地、正确地疏导与调节, 易产生心理障碍, 从而造成品德差、行为习惯不好。

3、学校德育工作不到位

一些学校重教学研究, 轻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时事政治等课程来实现的。或虽然开设德育课, 但现行的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目标内容过于高、大、空, 过于政治化、划一化、成人化、工具化, 脱离学生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和现实生活, 不能解决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 从而影响其可信性和实效性。

三、中职学生德育内容

1、加强诚信教育

“诚信”是社会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然而少数中职学生喜欢小偷小摸, 有些中职学生犯了错误拒不承认, 因此加强诚信教育, 中职学校任重而道远。

2、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确立人生宏伟目标

理想是人生奋斗的动力, 没有理想的人生是一潭死水。中职学生绝大部分是没能考入高中的“差生”, 由于“失败者”和“被遗弃者”心理的影响, 他们往往精神萎靡不振, 不求上进, 自由散漫。中职学校要花大力气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确立人生宏伟目标。

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精神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高素质劳动者, 是技术工人, 如果不愿动手, 没有吃苦耐劳精神, 这样的学生就无法就业。然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从小养成懒动手、不爱劳动、怕苦怕累的习惯。中职学校要始终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精神。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精神

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人与人之间的协作越来越重要, 任何人靠单打独斗是一事无成的。要教育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宽容、换位思考, 积极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同时教育学生具有奉献精神。

5、加强审美教育

社会由封闭向开放、由单一向多元转变, 人们变得越来越宽容, 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现象在社会上偶有出现。青少年是非观念差, 模仿能力强, 对某些东西不加辨别而盲目追求。因此, 中职学校要加强审美教育, 提高学生识别真善美的能力。

四、加强中职学生德育的措施

1、加强中职学生德育, 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配合

德育属于社会范畴, 具有社会性, 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互相配合协调发展。因此, 加强中职学生德育, 需要社会的理解、支持、配合。加强社会民主监督, 杜绝各种不良现象的发生, 还社会清正、廉洁风气。

2、加强中职学生德育, 需要得到学生家长的理解与协助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 是社会的组成细胞。家庭不仅是孩子赖以生存的场所, 也是孩子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加强中职学生德育, 需要得到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协助, 因此学校要重视与学生家长多渠道沟通, 让家长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明确家长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中等职业学校应树立德育首位的思想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基地, 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做好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 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深挖各科教材的德育内容, 让德育节节开花。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 各学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因此, 要求各科任课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 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做到融德育与智育为一体, 让德育节节开花。

狠抓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德育的基础, 没有养成教育, 德育是空洞的。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差, 通过狠抓养成教育, 帮助他们更好地将社会上的思想道德准则与规范内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观点、信念, 并以此指导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成为能够适应和参与一定的社会角色行为的人。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德育的范畴, 是德育的一部分。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必然具有健全的个性心理;而一个心理有障碍的人, 往往表现为思想品德差、行为习惯不好。因此, 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篇12: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提升中职学生品行素质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 素质教育 中职学校

0 引言

2009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素质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1]。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的报告上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建设和谐文化,推进文化创新,在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2]。面对新世纪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职业教育也必须认真贯彻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整合优化当前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坚决提升中职校园文化的内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目前,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办学方向相对特殊,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中起步相对较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相对不高,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教育发展历史较短,以及受到中国传统社会观念的鄙薄职业教育意识等诸多原因,使得中职学校素质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在长期现实运作中出现投入不足、重视不够、方法单一、交流不畅等现象。为适应中职学校的需求,提高中职学生的素质,更大程度地帮助中职学校全面发展,研究如何有效建设校园文化,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1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与素质教育

1.1 中职学校校园园文化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3],是指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内,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核心,由学校的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办学所形成的一种内在文化氛围,凝聚着学校学风,校风,作风的整体素质,是加强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理想道德、精神追求、行为习惯、言谈举止等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对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4],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及素质教育现状

2.1 中职学校学生存在的问题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江西几所中职学校学生素质进行问卷抽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的学生中采用分层抽样法,分别对中职学校一年及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共发放300份,收回243份,其中有效问卷215份,对中职学生素质统计结果主要表现在:

①鄙视中职学校教育,有明显自卑感。61.5%的同学认为读职业学校不如高中生;84.5%的学生表示自己基础不好,学习能力差。

②缺乏信心,有较强失落感。40%的学生经常或偶尔觉得自己不如别人,46%的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没有信心。

③就业压力大、目标不明确。54.3%的新生表示不了解本专业学习内容及就业方向,感觉学习迷茫没有目标。67.8%的毕业生感觉就业压力大,86%的学生就业有紧张焦虑心理。

④希望独立、自由、有较强逆反心理。43.8%学生不喜欢呆在学校和家里,29.7%学生与老师或家长有正面冲突。

⑤问题行为较多。被调查的学生中,有12%的学生有打架的经历,还有学生经常或偶尔喝酒、抽烟等。

2.2 中职学校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经调查发现,中职学校素质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2.2.1 素质教育缺乏整体规划

大多中职学校对素质教育缺乏整体规划和重视,素质教育仅停留在《德育》、《心理健康》等课程建设上,忽视平时对学生思想、人生以及人本思想方面的塑造与启发,使得素质教育处于边缘化的状态。

2.2.2 中职学生对素质教育认识不足

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使得在校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积极性高,对于素质教育缺乏有效重视,很多对中职学生文化素质本身较弱,又不愿参加素质教育活动。使素质教育效果不佳。

2.2.3 中职学校素质教育缺乏职业特点

部分中职学校对自身定位不准,没有结合自身学校办学特色,对本校学生进行教育,盲目复制高校或普通中学教育模式,消减了素质教育的效果。

2.2.4 校园文化建设的片面性

部分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单纯理解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或精神文化建设,未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

2.2.5 忽视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

部分学校忽视对教师素质及道德的培养和督促,使得由于教师自身教育背景所限及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造成学生素质得不到有效提升。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素质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髓和灵魂,是素质教育开展和发展的根基和源泉,是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完善教学设施、提升学习氛围、增加学校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职学校应从实际情况出发,紧紧围绕学校办学特色,树立创新理念,加强校园文化项目建设,精心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熏陶、渗透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1 设定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制定素质教育的战略性规划

设定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战略性规划是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首要条件,根据各学校的学生素质情况、师资力量、办学特色准确定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统筹安排、操作实施,促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实现,使得校园文化功能全面发挥。

3.2 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四个方面入手,将素质教育目标贯穿其中,构建中职学校特色校园文化体系

3.2.1 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

研究打造人文艺术氛围浓厚、绿化和谐的校园环境,努力营造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和健康成长的良好物质文化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熏陶学生。

①设计和规划校园文化环境,让校园充满教育性、体现文化特质。如:在校园中开辟阅报栏、宣传栏、黑板报、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宣传先进素质文化理念和事迹;在学校教师、寝室、图书馆悬挂学校的校训、名人字画、及道德理念,提升校园文化层次,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

②创办校报校刊、及时展出学生书画作品,开辟外语角等,加强学校网站、专题网站、教师个人网站和班级网站建设,通过网络加强师生文化教育,提高文化修养。

③建成学校完善的校园广播系统,及时报到时政要闻、校园大事、学生来稿,把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及时报道,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师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全力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升广大师生的精神素养。

3.2.2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凝聚功能

制度文化是素质教育的外在环境和外在动力,是如校训校规、规章制度、奖励惩罚等校园内一切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等制度的建设。建设好民主、科学、进取、和谐的制度文化,对约束中职学生行为、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①结合各学校实际情况,建设良好的校风。通过阐释校训、校旗、校歌、校徽等形式,弘扬校风,形成自己的特色,引导学生养成文明、守纪、勤学、上进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②发展班长任辅主力军作用,将素质培养纳入班主任工作范围。班主任应当积极开展班级素质教育活动,有针对性的制定班级素质培养的学习内容,学校可将素质教育活动结果纳入班主任工作考核。

3.2.3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

通过塑造和弘扬校园精神,大力加强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提升学生的品格,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①坚持以德育课、班会课为德育主渠道,坚持各学科教学与德育课程相互渗透的课程教育模式;学校应加强《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道德规范》等课程建设,在学习中充分调动和启发学生道德意识,在教学活动中逐渐完善学生人格。

②积极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和毕业生毕业教育,对新生进行军训、开展法制教育、德育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就业专题教育等。

③对毕业生进行毕业教育,如:感恩母校活动,通过科技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等多种形式的有效融合,多渠道、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科技文化和人文精神渗透,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性,着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3.2.4 加强行为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实践功能

①加强校团委、学生社团培养学生素质的载体作用。如:开展“讲文明守礼貌”、“我的校园我美化”等活动,尽可能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进去,注重培养和实践相结合。

②学校精心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定期组织学生看法制宣传片、德育电影,开展“演讲比赛”、“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不断唤醒他们潜在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③各班要利用班团会,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小型的文化娱乐活动,如:举办“读报参考”,“我为班级做好事”等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4 结论

中职学校背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重大使命。在当今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大力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已刻不容缓。

本文通过调查,针对目前中职学校出现的学生素质相对不高,素质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投入不足、重视不够、盲目、片面等现象,有针对性的从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方案,以期为中职学校构建具有导向的校园文化,完善中职学校素质教育机制,积极稳妥的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为国家以期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09年3月12日.

[2]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人民日报重要报道汇编[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3]钟启泉.知识社会与学校文化的重塑[J].教育发展研究,2002(1):35~37.

上一篇:长春召开两个合同推进会下一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半年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