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事故现场处置

2024-07-06

锅炉事故现场处置(精选6篇)

篇1:锅炉事故现场处置

锅炉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1.事故类型

1.1.1.超压运行: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装置失灵,或者在水循环系统发生故障,造成锅炉压力超过允许使用压力,严重时会发生锅炉爆炸。

1.1.2.超温运行:由于烟气流差或燃烧工况不稳定等原因,使锅炉出口汽温过高、受热面温度过高,造成金属烧损或发生爆管事故。

1.1.3.水位偏差:水位过低会引起严重缺水事故;锅炉水位过高会引起满水事故,长时间高水位运行,使压力表管口结垢而堵塞,使压力表失灵而导致锅炉超压事故。

1.1.4.水质管理不善:锅炉水垢太厚,又未定期排污,会使受热面水侧积存泥垢和水垢,热阻增大,而使受热面金属烧坏;给水中带有油质或给水呈酸性,会使金属壁过热或腐蚀;碱性过高,会使钢板产生苛性脆化。

1.1.5.水循环被破坏:水循环被破坏,锅内的水况紊乱,有的受热面管将发生倒流或停滞,或者造成“汽塞”,在停滞水流的管内产生泥垢和水垢堵塞,从而烧坏受热面管或发生爆炸事故。

1.1.6.误操作:锅炉工的错误的检修方法和不对锅炉进行定期检查等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1.1.1.次生事故:由锅炉爆炸引起的火灾、建筑物坍塌等。1.2.事故危险源

余热发电锅炉包括窑头锅炉、窑尾锅炉及主蒸汽管道等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

1.3.事故危害程度及范围

因锅炉爆炸引起的周边建筑倒塌;因锅炉房火灾引发的周边建筑火灾;因爆炸、火灾引起的周边危险品、易燃易爆品的二次爆炸,容易造成人员烫伤,导致人员伤亡。一旦发生爆炸、火灾,容易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设备损坏事故,严重威胁到群众生命安全和资金、设备设施的浪费。

1.4.事故前的征兆 1.4.1.锅炉超压的现象

1.4.1.1.气压急剧上升,超过许可工作压力,压力表指针超过许可工作“红线”,安全阀动作后,压力仍在升高。

1.4.1.2.发出超压报警信号,超压联锁保护装置动作。1.4.1.3.蒸汽温度升高而蒸汽流量减少。1.4.2.锅炉缺水的现象

1.4.2.1.水位低于最低安全水位线。1.4.2.2.水位报警器发生低水位报警信号。1.4.2.3.低水位联锁保护装置动作。

1.4.2.4.过热器汽温急剧上升,高于正常出口汽温。1.4.2.5.锅炉排烟温度升高。1.4.2.6.缺水严重时,可嗅到焦味。1.4.2.7.缺水严重时,从炉门可见到烧红的水冷壁管。1.4.3.锅炉满水的现象

1.4.3.1.水位高于最高许可线,或看不见水位,水位表玻璃管(板)内颜色发暗。

1.4.3.2.双色水位计呈全部水相指示颜色。1.4.3.3.高低水位警报器发出高水位警报信号。1.4.3.4.过热蒸汽温度明显下降。1.4.3.5.给水流量不正常地大于蒸汽流量。1.4.3.6.分汽缸大量存水,疏水器剧烈动作。

1.4.3.7.严重时蒸汽大量带水,含盐量增加,蒸汽管道内发生水锤声,法兰连接处向外冒汽滴水。

1.4.4.锅炉汽水共腾的现象

1.4.4.1.水位表内水位上下急剧波动,水位线模糊不清。1.4.4.2.锅水碱度、含盐量严重超标。

1.4.4.3.蒸汽大量带水,蒸汽品质下降,过热器出口汽温下降。1.4.4.4.蒸汽管道内发生水锤,法兰连接处发生漏气漏水。1.4.5.锅炉爆管的现象

1.4.5.1.爆管时可听到汽水喷射的响声,严重时有明显的爆破声。1.4.5.2.炉膛由负压燃烧变为正压燃烧,并且有炉烟和蒸汽从炉墙的门孔及漏风处大量喷出。

1.4.5.3.给水流量不正常大于蒸汽流量。

1.4.5.4.虽然加大给水,但水位常常难于维持,且汽压降低排烟温度降低,烟气颜色变白。

1.4.5.5.炉膛温度降低,甚至灭火。1.4.5.6.引风机负荷加大,电流增高。1.4.5.7.锅炉底部有水流出,灰渣增多。1.5.事故引发的次生事故

由锅炉爆炸引起的火灾、建筑物坍塌等 2.应急工作职责 2.1.组织机构

《锅炉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归口熟料部管理,成立锅炉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小组,分管生产副总经理担任小组组长,熟料部部长担任小组副组长,各部门中控员、党群处、物流处和熟料部全体人员为成员。具体见附件10《锅炉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小组机构图》。

2.2.职责 2.2.1.组长的职责

2.2.1.1.随时掌握项目现场事故灾害及险情,向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有关情况;

2.2.1.2.根据事故现场的情况,启动并组织实施现场处置方案; 2.2.1.3.确保应急资源配备投入到位,指挥应急行动。2.2.2.副组长的职责

2.2.2.1.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指挥工作,组长不在位时,代行其职责; 2.2.2.2.组织落实现场处置方案;

2.2.2.3.负责现场应急处置,根据险情发展,提出改进措施; 2.2.2.4.组织落实现场善后恢复。2.2.3.伤员营救组职责

2.2.3.1.实施现场处置,将人员和设备迅速撤离危险地点,根据现场情况,适时调整并调集人员、设备和物资搜救被困人员。2.2.3.2.对事故现场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制定抢救方案; 2.2.3.3.监督应急人员执行有效的应急措施,保证应急人员的安全; 2.2.3.4.保证现场救援通道的畅通。2.2.4.消防灭火组

2.2.4.1.负责若遇到火灾事故,负责组织义务消防员进行消防灭火。2.2.4.2.负责对灰烬清理,如果有余火派人员现场值守。2.2.5.警戒疏散组职责

2.2.5.1.维护现场,将获救人员转至安全地带;对危险区域进行有效的隔离。

2.2.5.2.负责发生事故时,需要撤离的人员立即组织疏散撤离现场或周边;

2.2.5.3.负责事故现场治安保卫,维持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和证据;

2.2.6.物质抢救组职责

2.2.6.1.伤员营救结束后组织抢修设备; 2.2.6.2.组织救援队伍分工抢救现场物资。2.2.7.后勤保障组职责

2.2.7.1.负责现场伤员的医疗抢救工作,根据伤员受伤程度做好转运工作。

2.2.7.2.负责抢救物资的储备、维护保养与供应; 2.2.7.3.保障部门应急救援人员的衣食住行。2.2.8.清理恢复组职责

2.2.8.1.事故后的现场清除和恢复工作。

2.2.8.2.负责事故救援现场供水、供电、供气的保障,做好应急通讯和运输等工作;

2.2.8.3.负责事故结束后维修设备,尽快恢复生产。3.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1.当中控员(司炉工)或巡检人员发现预警条件时立即进行预警。利用电话、对讲机或派出人员等方法,迅速将情况和危害程度向班长和生产值班调度汇报。

3.1.2.发生非伤亡、经济损失较小的事故,由单位负责人或现场负责人负责启动现场处置方案,《锅炉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进入预备状态。

3.1.3.由现场处置小组组长下达救援命令,根据事故情况,分析判断事故严重程度、波及范围、存在的威胁,确定先期救援方案。

3.1.4.按照现场处置小组组长下达的指令,现场抢救组进行现场侦查,组织或协助事故单位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启动相应的处置措施。

3.1.5.伤员营救组针对事故现场情况,制定详细的抢险救灾方案,引导救护人员营救受难人员。3.1.6.在事故抢救抢险过程中,若事态扩大,抢救力量不足,事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现场处置小组组长要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启动公司《锅炉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缺水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3.2.1.1.将给水阀门开大,进行调整,恢复水位。如给水压力低,提高给水压力。如经上述处理,水位继续下降,并降至AQC炉-75mm、SP炉-100mm时,继续加强上水,关闭所有排污门及放水门,必要时降负荷。

3.2.1.2.如果水位继续下降,水位在水位计上消失时,应立即停止锅炉运行,但应继续加强上水。

3.2.1.3.首先确认锅炉是严重缺水还是轻微缺水,当锅炉的所有直观水位表均看不见水位时,必须立即停炉,立即关闭热风管道的蝶阀,打开冷风阀,降低锅炉炉膛的温度。严禁向锅炉内进水。

3.2.1.4.水位在水位计中消失,应采取叫水法对水位进行判断。叫水”操作后,水位表出现水位时,可以缓慢地开启动锅炉的热风阀门,使其继续投入使用;经“叫水”操作后,水位表中不出现水位时,严禁再向锅炉内上水,必须紧急停炉。

3.2.1.5.经判断为严重缺水时,除立即停止锅炉运行外,应关闭所有阀门,禁止向锅炉进水,并查出锅炉缺水的原因。

3.2.2.满水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3.2.2.1.当锅炉汽压正常、水位高于最高安全水位线时,但低于上部可见边缘,应冲洗水位表,验证水位是否假水位,并采取措施减少给水,恢复水位正常。

3.2.2.2.将自动调节切换成手动调节,关小或关闭给水阀门,如果不属于严重满水,应开启蒸汽管道疏水阀,并通知用汽单位加强疏水,停止余热炉给水,打开紧急放水阀放水,放水同时应并密切注视工况的变化,待水位出现后恢复运行,并密切注意水位。

3.2.2.3.水位继续升高时,应开启排污阀和事故放水阀放水。3.2.3.锅水膨胀事故

3.2.3.1.开大连排排水或紧急放水; 3.2.3.2.通知汽机降低负荷,加强管道疏水; 3.2.3.3.停止向锅炉加水并取样化验; 3.2.3.4.加强换水,迅速改善锅水的品质。3.2.4.汽水共腾事故

3.2.4.1.热风阀开度减小,关小主汽阀,降低负荷。3.2.4.2.全开锅筒表面排污阀,并适当开启定期排污阀,同时加大给水,保持正常水位,造成蒸汽管道水击时,应开启蒸汽管道和分汽缸上的疏水器(阀)将水排出。

3.2.4.3.故障排除后,应冲洗水位表恢复正常运行,如经上述处理后故障仍未排除,应立即停炉。

3.2.5.炉管爆破事故

3.2.5.1.当炉管轻微破裂,能够维持正常水位,事故不再扩大时,可减负荷继续运行、待备用炉启动后,立即停炉检修。3.2.5.2.当炉管严重破裂,不能够维持正常水位、汽压时,应采取紧急停炉措施,此时,引风机不能停,给水继续,尽力维持水位,防止其它管子烧坏。

3.2.6.锅炉超压事故

3.2.6.1.关小热风阀如安全阀失灵而不能紧急排汽时,可以手动进行排汽。

3.2.6.2.保持水位表正常水位;进行上水和排污,降低炉温。3.2.7.锅炉爆炸事故

3.2.7.1.发生锅炉爆炸事故时,必须设法躲避爆炸物和高温水、汽,人员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迅速撤离事故现场。

3.2.7.2.急救之前,救援人员应确信受伤者所在环境是安全的,爆炸停止后立即查看是否有人员伤亡,如有人员伤亡要本着时间就是生命,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对受伤人员实施现场急救措施,并切断锅炉热风系统,供水系统、与外界连接的蒸汽系统。

3.2.7.3.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清洗等措施,做好事故现场清理和设备恢复工作,积极消除危害后果。

3.2.8.水击事故

3.2.8.1.给水管道发生水冲击时排除管道内积存的气体;检查止回阀、给水压力表、温度计,如有不正常现象发生应及时清除;检查给水管道的支架并及时修复。

3.2.8.2.蒸汽管道发生水击事故时开启蒸汽管道上的疏水阀进行充分的疏水;及时修理支架或吊架;缓慢增加锅炉负荷。3.2.9.余热锅炉厂用电中断事故

厂用电中断时,锅炉烟气阀跟随停电,此时烟气流量及温度大幅度下降,特别是AQC锅炉下降较快,使锅炉的安全受到威胁,应及时联系窑操,现场手动锅炉热风挡板,退出锅炉运行保证锅炉的安全,汽轮机先用余汽维持站用电,不能维持站用电时打闸停机。

3.2.10.锅炉受热面积灰事故

根据水泥窑工况特征,烟气中会有浓度较高的粉尘,随着温度的升高很容易引起受热面积灰,严重时会破坏锅炉正常传热,使锅炉排烟温度急剧上升,也可能引起对流管束管子的爆破,而且与爆破的水形成水泥结块,而影响正常除灰,严重时损坏除灰系统的设备。为防止积灰事故的发生,应严密监视锅炉各部的积灰情况,注意除灰器工作正常,定期通过人孔门检查炉内积灰,必要时用其它方法清除。

3.2.11.现场急救措施

3.2.11.1.急救之前,救援人员应确信受伤者所在环境是安全的。

3.2.11.2.如有人员烫伤时,快速将伤员撤离现场,面积较小的烫伤可用大量冷水冲洗至少30分钟,保护好烧伤创面,尽量避免污染,有利于以后的院内治疗;面积较大或程度较深的烫伤应以干净的纱布敷盖患部简单包扎,尽快转送医院或拨打120。

3.2.11.3.烧、烫伤的现场急救:烧、烫伤均应保持伤口清洁;伤员的衣服鞋袜用剪刀剪开后除去;伤口全部用清洁布片覆盖,防止污染;四肢烧伤时,先用清洁冷水冲洗,然后用清洁布片或消毒纱布覆盖送医院。

3.2.11.4.如有因爆炸碎片导致对人员造成的物体打击等伤害,立即将伤员撤离到安全地带,用干净纱布或衣物对伤口进行压迫止血和简单包扎;合并骨折的伤员禁止盲目搬动及拖拽,应使用担架搬运并密切观察伤员生命体征(呼吸、脉搏),然后紧急转送医院或拨打120。

3.2.11.5.如有在救援过程中发生中毒、窒息的人员,立即将伤者撤离到到通风良好的安全地带,给予氧气吸入;如受伤人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进行就地抢救。步骤为:通畅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接压;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5~7s;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3.2.11.6.在救援过程中严密勘察房屋及周边建筑物结构是否有变形,防止建筑物坍塌引发次生事故。

3.2.11.7.现场救援人员要本着时间就是生命,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对受伤人员实施现场急救措施,进行止血、包扎、固定及心肺复苏等紧急处理。

3.2.11.8.当人员衣物着火时应迅速脱去或用水等各种物体扑盖灭火。切忌盲目站立或奔跑呼救,以防头面部及呼吸道灼伤。

3.3.信息报告

3.3.1.班长和生产值班调度要根据事故的性质和蔓延趋势,迅速召集现场处置工作小组成员,所有成员在5分钟内达到事故现场,做出应急处理措施;如事故难以效控制,迅速向部门各级负责人汇报,向应急值班室报警,并对可能受事故波及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通知。具体见附件10《锅炉事故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小组联系表》。

3.3.2.发生锅炉事故,岗位工作人员应立即向班长和生产调度汇报,同时向应急值班室报警。值班人员接到事故汇报后,及时向单位负责人和分管领导汇报,并做好应急值班记录。

3.3.3.现场出现事故征兆时,在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首先排除事故隐患,利用电话、对讲机或派出人员等方法,迅速将情况和危害程度向班长和生产值班调度汇报。

3.3.4.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现场情况;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已经采取的措施。公司24小时应急值班室:7231498,报警内线8000。

3.3.5.应急值班室要有对外部联系电话,包括医疗救护队、上级有关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电话联系方式。可采用电话、手机、传真等方式对外联系和求援。具体见附件10《外部人员联系表》。

3.4.应急保障

应急救援指挥部及其工作小组按照日常工作分工做好应急物资和装备准备,各种器材应指定专人保管,并定期检查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重点器材应设救援器材柜,专人保管以备急用。

3.4.1.通讯设备,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近距离对讲设备等6部。3.4.2.急救设备,包括急救药品、器具、设备等2套。3.4.3.抢修设备,包括工程车辆、登高设备、维修工具、备用品等2套。

3.4.4.消防器材,包括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沙箱、消防铲、消防沙袋等2套。

3.4.5.运输设备,包括面包车、救护车等1辆。

3.4.6.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防护帽、防护眼镜、手套、呼吸器、防毒面具等。

3.4.7.图表资料:包括夏河季风玫瑰图、消防器材分布图、供电系统图、程控电话安装图、公司厂区平面图等。

4.注意事项

4.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

4.1.1.选择防护用品应针对防护要求,正确选择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

4.1.2.救援和工作人员必须使用可靠的个体防护用品。4.1.3.佩戴防护用品的人员在使用前,应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确认其使用范围、有效期限等内容,熟悉其使用、维护和保养方法。

4.1.4.防护用品应有专人管理,负责维护保养。

4.1.5.在有毒有害气体的环境中工作时,应尽量采取通风措施,排除有毒有害气体,避免佩带呼吸器工作等。

4.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 4.2.1.兼职救护队应配备齐全各种抢险救援器材、设备,平时应加强维护,确保各种器材、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4.2.2.救援人员应携带防火服、消防头盔、防火手套等救援器材

4.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

4.3.1.救援时,应保持头脑清醒,不得盲目行动,针对事故性质、类型、特征等进行分析,启动相应预案。

4.3.2.要注意防止被火烧伤。防止燃烧物爆炸。注意被燃烧物产生的气体引起中毒、窒息。

4.3.3.切忌盲目逃生的行为,慌乱中发生意外人身伤害;疏散时要从容有序,服从现场指挥安排;在火情已无法控制,可能危及抢险人员安全时,抢险人员有紧急避险的权利。

4.3.4.无操作权限的人员不得乱动现场设备,无事故处置权限的人员不得随意进入配电房。

4.3.5.救援人员必须认真按救援方案和救护安全措施执行,确保自身安全。

4.3.6.在事故救援中,现场指挥部安排专人,负责记录事故抢险方案的执行情况和事故救援等情况。

4.3.7.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强化事故现场安全措施落实,防止二次事故和次生灾害事故发生。

4.3.8.抢救和运送长期被困人员时,要注意外部环境的突然改变,防止造成二次伤害等。4.3.9.使用灭火器要注意以下要点:先摇动灭火器,拉开保险栓,操作者站在上风位置,侧身作业,手按压柄,距火点二米位置胶管对准火源根部扫射。

4.4.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4.4.1.现场自救和互救的原则应包括安全撤离,妥善避险;沉着冷静,控制情绪;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团结协作,服从指挥。

4.4.2.人工呼吸时一定要保持气道通畅;口对口要严密不漏气;必须能观察到病人胸部随吹气、排气而有起伏。

4.4.3.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力量不宜过重或过轻;按压部位一定要准确;要耐心地持续按压,及时在运输途中也不能间断。

4.4.4.骨折人员搬运前应先固定、再绑扎,后搬运。4.4.5.大面积或重度烫伤,不可擅自涂抹任何东西,应保持创面清洁完整,用清洁衣物或毛巾盖住伤口,立即送医院请医生处理。

4.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方面

4.5.1.根据事故类型、事故大小确定需要的救援力量和装备器材。

4.5.2.根据灾区现场情况,制定救援人员安全防护措施。4.5.3.如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设置临时照明灯,以便于抢救,避免意外事故,但不能因此延误切除电源和进行急救的时间。

4.6.现场应急人员安全防护方面

4.6.1.救援人员时应保持冷静、不得急躁,详细观察四周,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现场救援。4.6.2.救护人不可直接用手、其他金属及潮湿的物体作为救护工具,应该使用绝缘工具,救护人最好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己触电。

4.6.3.在有毒有害气体的环境中工作时,应尽量采取通风措施,排除有毒有害气体,避免佩带呼吸器工作等。

4.7.应急救援结束后

4.7.1.当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伤亡人员全部救出或转移,设备、设施处于受控状态,环境有害因素得到有效监测和处置达标,由应急总指挥宣布事故应救援工作结束,并转入现场恢复、障碍消除等工作。

4.7.2.险情发生至现场恢复期间,疏散组应封锁现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发生意外。

4.7.3.明确应急救援行动结束的条件和相关后续事宜。4.7.4.明确发布应急终止命令的程序。4.7.5.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4.7.6.事故波及范围区域划定,警戒线设置,安排人员现场值守。

4.7.7.事故现场人员撤离路线变化等重要地点标识。

篇2:锅炉事故现场处置

1.事故特征

1.1锅炉烧裂事故危险性分析和事故类型

发生锅炉烧裂事故,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属于重大矿山事故类型。

1.2事故易发地点

神山露天煤矿工业广场锅炉房。

1.3事故可能出现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我矿冬季采用锅炉取暖、热水锅炉四季供水。发生锅炉烧裂事故没有季节性,随时都会发生。发生锅炉烧裂事故,可能造成人员烫伤、烧伤或者死亡,造成供暖系统严重损坏。

1.4事故发生前可能出现的预兆

锅炉缺水:锅炉缺水时,水位表内水位低于极限水位而不可见;锅炉排烟温度升高,缺水严重时,炉顶产焦湖味,从炉门可看到烧红的水冷壁管,炉管变形甚至烧裂,可听到破裂声,蒸汽和烟气从炉门看火门喷出。

锅炉爆管:水冷壁管爆破可听到明显的爆破声或喷气声,炉膛由负压燃烧变为止压燃烧,并且有炉烟和蒸汽从看火门、炉门等不严密处喷出,虽给水量增大,但正常水位难维持且气压降低,给水量不正常地大于蒸汽量,排烟温度降低,烟囱冒白烟,炉膛温度降低,甚至熄灭,锅炉底部有水流出。

2.应急组织与职责

组 长:现场值班矿领导

副组长:生活服务部值班领导

成 员:现场各个班组成员、现场工作人员

职责:现场发生事故后,值班矿领导负责实施抢险救灾方案,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指挥现场抢险救灾,处理突发灾变以及事故汇报,并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救援行动。现场灾害矿内无法处置的向上级汇报,上级指挥部判断灾情大小并组织救援或向上一级汇报。如果现场符合级别时应简化报告程序,直接通知到救护大队。矿级指挥部及救援小组负责组织全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监督检查各系统应急救援过程。

3.应急处置

3.1锅炉烧裂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矿调度室为发出预警通报的`责任单位,当调度室接到锅炉烧裂事故的汇报后,要立即启动应急措施(根据灾害程度启动相应响应等级):立即撤出灾区人员和停止灾区供电→按矿井应急预案规定的顺序通知矿长、总工程师等有关人员→立即向神东煤炭集团调度室汇报→通知神东煤炭集团驻保德煤矿救护中队队→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派救护队员进入灾区侦察、救人→指挥部根据灾区路况制定救灾方案→救护队现场救灾直至灾情消除、恢复正常生产。

3.2锅炉烧裂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切断灾区电源。

2)撤出受伤人员。

3)依据灾情大小,确定是否联系矿山救护队

4)成立现场抢救指挥部,制定救灾方案。

5)清点锅炉操作人员,了解人员受伤情况。

6)命令有关单位准备救灾物资,医院准备抢救伤员

7)获悉锅炉发生烧裂后,现场应急指挥部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了解灾情,然后判断灾情的发展趋势,及时果断地作出决定,下达救灾命令。

8)抢救锅炉烧裂中所受伤人员,在应急救助行动中,及时、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病员,缩小事故损失。

9)组织人员撤离现场,锅炉烧裂事故发生突然、危害大,应及时指导和组织公司员工和现场人员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和可能受到危险的区域,在撤离过程中应积极组织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

10)做好现场清消,消除危害后果,对锅炉烧裂的烧裂废物及残渣涉及范围内的全部烧裂 废物及残片(残渣)应及时组织人员以清除,消除危害后果,防止对人体、财产和环境的隐患和污染。

11)当发生锅炉烧裂等重大事故时,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事故的性质、地点及遇难人员情况,调度室接到电话后,应立即向矿值班领导和总调度室汇报。并按照如下要求积极展开应急避灾自救工作。依据受伤情况决定救助他人、进行自救、等待救援。

3.3应急指挥中心设在矿调度室,联系电话0477-8110066。汇报事故时应包括以下内容:烧裂地点及其波及范围、 人员分布及其伤亡情况、 是否发生了火灾、 是否有发生二次灾害可能。

4.注意事项:

4.1做好各预案的衔接工作,按照实际情况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4.2各种通讯工具应加强日常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4.3清除现场烧裂废物及残片(残渣)时,注意其他物体掉落砸伤救灾人员。

4.4联络图和联络号码要置于明显位置,以便值班人员熟练掌握。

篇3:锅炉事故现场处置

1.1 管道沿线某处漏油后的输量变化

设某输油管道沿线有四座同类型泵站, 输送方式为从泵到泵运行, 设设在第三第四站间有某漏油点, 其漏油量为q。漏油前全线的输量为Q, 若漏油后第三站的输量变为LQ, 则第四站的输量变为LQ-q。分别列出漏油前后全线的能量供求平衡方程。

漏油前:

将上式整理得:

漏油后

将上式整理得:

第一种情况:

将 (2) 式中LQ-q换成LQ

∴ (1) 式中

第二种情况:

将 (2) 式中LQ换成LQ-q

综上, 必然有

即管道沿线某处漏油后, 漏油点前面各站的输量大于漏油发生前的管道输量, 漏油点后面各站的输量小于漏油发生前的管道输量。

1.2 管道沿线某处漏油后的泵站进、出站压力的变化

分别列出漏油发生前后首站至第三站进站处的能量供求平衡方程。

漏油前:

漏油后:

(式4) - (式3) 得:

由于LQ>Q, 所以, HLs3

漏油发生前后第三站的出站压力分别为:

(式6) - (式5) 得:

由于QL>Q, HLs3

同理可以推得, 漏油发生后, 漏油点后各站的进、出站压力的变化规律与漏油点前各站相同。

2 输油管道的泄漏处理

2.1 地下管道的渗漏判断

在巡检过程中, 通常可以借助以下几种情况来分析判断地下管道的渗漏。

(1) 发油时, 流量表读数亦相应增加。泵出口压力表读数突然下降或比正常读数小, 进口真空表读数亦相应增加。

(2) 一次作业后, 收油量和发油量存在较大差额。

(3) 不输油时, 管道内有类似流水般的响声。

(4) 埋地管道的附近地面或水面有油迹或油花, 周围植物出现发黄枯死的现象。

2.2 防漏措施

管道一旦发生泄漏就会造成损失, 为了防止管道渗漏, 通常有以下几条防漏措施。

(1) 管道的法兰、焊缝、补偿器填料等处加强检查和维护, 适时更换垫片和填料。

(2) 地下管道敷设时切实做好防腐措施, 并定期检查防腐层是否完好。

(3) 为保证工作安全可靠, 使用中每隔1~2年应对管道进行一次强度和严密性复检。

3 某站内管线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案例分析

3.1 事故类型

站内原油管线泄漏事故

3.2 原因分析

(1) 管线腐蚀穿孔;

(2) 管线超压运行;

(3) 倒错流程憋压;

(4) 死油管段受热膨胀;

(5) 不平稳操作造成水击;

(6) 自然灾害。

3.3 危害程度

大量原油泄漏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3.4 应急处置

(1) 根据管线泄漏点的部位, 就近关闭其管段的进出口阀门, 控制住破裂点冒油, 关闭阀门影响正常运行时, 先停输, 再处理;

(2) 报站领导和调控中心, 通知维修抢修中心组织现场抢险;

(3) 挖好导流坑或进行围堰防止原油扩散;

(4) 为防止事故扩大, 停止泄漏点周围一切作业, 切断现场电源, 防止电火花引燃泄漏原油, 在事故现场周围设立安全警戒, 并禁止与应急救援无关车辆和人员的进入。

(5) 清除现场泄漏的原油;

(6) 清理作业面, 对管线漏点进行补焊;

(7) 补焊完毕, 冲压试验, 恢复生产;

(8) 查找原因, 总结。

3.5 注意事项

(1) 现场抢险人员必须严格劳保着装, 听从指挥;

(2) 进入有毒或缺氧空间必须佩戴正压呼吸机或防毒面具;

(3) 进入原油泄漏场所必须测量可燃气体浓度, 合格后方可进入;泄漏场所严格使用防爆工器具, 救援车辆须佩戴防火帽;

(4) 在抢险过程中, 指挥人员应时刻注意事故救援情况, 根据现场情况随时调整救援方案;

(5) 当发现有人晕倒、窒息等现象时, 必须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后进行救助, 不能盲目施救;

(6) 当火灾扑灭后, 必须指派人员在现场继续监视。防止发生复燃事故。

4 结束语

当输油管线原油发生泄漏后, 还可以采取一些应急抢修措施, 如木塞堵漏、堵漏栓和环箍堵漏等, 这些措施对减少管道泄漏造成的损失很重要。当然, 在日常的工作生产中, 防患大于未然, 要加强巡线工作, 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一旦发生危险一定要听从指挥, 不要冒然行动。

摘要:管道沿线泄漏发生在管线腐蚀穿孔, 管线超压运行, 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等情况下, 不仅造成的浪费及环境的污染而且大量原油泄漏造成火灾、爆炸事故。本文主要分析漏油后全线各站的输量及参数的变化及漏油后事故现场的处置方案。

关键词:泄漏,腐蚀穿孔,污染,处置方案

参考文献

[1]王光然.油气储运技术 (下册)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5.7

[2]蔡春知.油气储运工艺, 石油工艺出版社, 1994

篇4:氯气泄漏事故处置方法

关键词:氯气泄漏事故抢救堵漏方案原则

中图分类号:X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6-128-02

氯气是容易导致化学事故的主要化学物质之一,由于本:身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与毒性,如果不慎出现泄漏,会对抢救人员的救援任务造成较大的困难。为了保证社会成员的生命安全,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必须了解氯气泄漏事故的抢救原则与抢救方法。

1氯气泄漏事故的主要特点

1.1氯气危害人体的原理分析

在常温的环境中,氯气为黄绿色,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是一种毒性较强的气体,下面为氯气的毒害机理:氯气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粘膜上的水分发生反应,生成次氯酸与氯化氢,这两种物质容易致使呼吸道黏膜出现水肿与充血等症状,使人体的呼吸道出现相应的病变,导致中毒性肺水肿与肺炎等疾病。如果氯气进入人体的浓度过高,还容易导致心脏突然停跳,导致中毒者的猝然死亡。

1.2泄漏事故的特点分析

(1)氯气的泄露速度较快,事故的突发I生较强。氯气泄漏事故的突发性特点与氯气的生产、运输的独特性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在运输或生产的过程中,某个操作出现错误,就容易导致氯气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大量的泄漏,从而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

(2)氯气的扩散速度较快,容易造成大范围的毒害,危害性大。如果氯气在高速公路上运输的过程中发生了泄漏事故,那么公路两边的农作物将会受到较大的危害,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是颗粒无收的严重后果。

(3)氯气事故的堵漏处理难度较大。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用于盛放氯气的装置压力很大,很难进行堵漏处理;第二,泄漏位置通常情况下具有不规则的形状,这进一步增加了处理的难度;第三,为了安全防范,事故救援人员在处理事故的时候需要穿上极为笨重的防护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救援工作的灵活性:第四,事故容易导致附近的其他设备出现结冰现象,这也加大了堵漏工作的难度。

(4)氯气泄漏事故的指挥组织工作比较艰巨。氯气泄露以后,事故的救援指挥人员不仅需要做好急救、运输、通信等方面的安排,还需要与当期的气象、交通、医疗等部门进行有效的协调,因此,事故的指挥难度较大。

(5)事故的社会影响范围较广,影响着党与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氯气泄漏事故发生以后,社会成员不仅关注事故的救援工作,同时也关注着事后的处理工作。如果事故处理不妥,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政府与消防部队的形象。

2处理氯气泄漏事故的方案

2.1仔细侦查,确定警戒区域的具体范围

发生氯气泄漏事故后,消防部队首先需要仔细侦查,找出氯气泄漏的装置以及泄漏的具体位置,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救援方案。此外,救援人员在侦查的过程中,应通过使用毒气探测仪,准确地确定当前氯气的影响范围,在救援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需要贯穿着检测工作,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警戒区的范围。

2.2稀释氯气

确定氯气的影响范围以及进攻方向之后,需要马上做好水枪梯队的组织工作,救援队员通过使用喷雾水枪在事故发生区上风的方向将氯气驱散,从而为以后的堵漏工作做好必要的准备。如果氯气已从储罐中完全泄漏,消防队员需要不断的往返式的进行喷雾工作,从而降低氯气扩散后产生的危害。为了提高驱散氯气的效率,装有水枪的消防车,需要停放在事故发生区的上风位置,并在消防车附近应铺设供水设备,防止消防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中毒。

2.3驱散警戒区中的群众

消防部队确定氯气泄漏的范围后,需要及时的疏散警戒区内的群众,保证群众尽快的从警戒区中撤离。对于氯气中毒程度较轻的人员,需要将他们移到空气清新的位置,然后用清水及时的将皮肤上或眼睛中的毒气清洗干净;对于氯气中毒比较严重,困在警戒区内的人员,消防部队需要组织救援小组,采用强攻救人的策略,救援小组进入警戒区内,快速寻找中毒人员,并迅速的将其救出,及时对中毒人员输入氧气,并将他们送到较近的医院进行抢救治疗。在疏散警戒区内的群众的同时,需要注意氯气泄漏的具体情况,并为以后的堵漏工作做好准备。

2.4确定堵漏策略。完成堵漏工作

处理氯气泄漏事故的主要方法、策略有以下几种方案:(1)通过有效的稀释以及冲洗,阻止氯气的进一步扩散:(2)通过吊车迅速的将储罐放入路沟,使道路恢复畅通;(3)按照储罐的大小,在氯气泄漏位置的附近挖一个能够容纳储罐的坑,再将储罐放入其中,加上大量的石灰,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消除有毒气体;(4)如果氯气储罐较重,难于移动,可以在周围附近修筑中和池,将中和池中放入大量的水与碱液,使氯气尽快的溶解于其中。如果氯气的泄漏范围较小,救援人员需要通过强攻的策略完成氯气的堵漏工作,在堵漏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泄漏区的形状确定使用的堵漏材料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

2.5冲刷路面,清理现场

消防队员完成堵漏工作后,需要利用浓度为10%的Na-HCO3溶液冲刷泄露位置附近的公路,冲刷工作完成后,在对路面进行全面的检测。此外,还需要浓度为2%的NaHCO3溶液对救援过程中使用的堵漏工具与防护服进行必要的消毒。

3氯气泄漏事故的救援原则

3.1全面调查掌握的原则

对氯气泄漏事故进行全方面的调查掌握,这是氯气泄漏事故的主要处理原则之一。全面调查把握,首先要求消防部队使用先进的救援器材,对事故现场做出仔细的侦查,制定合理的、科学的堵漏处理策略;另外,根据相关技术人员的验证,确保抢救方案的实用性与完整性,经过相关部门的领导同意后,实施抢救方案。此外,由于氯气泄漏事故具有突发性较强、泄漏、扩散的速度较快等特点,因此,消防部门应该针对氯气泄漏的以上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预处理方案,平时加强救援人员的训练强度,为以后处理氯气泄漏事故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3.2快速行动的原则

在氯气事故处理的过程中,消防部队必须快速的采取行动。具体来说,是指救援人员根据制定的救援方案,快速的进行现场侦查,较快的完成氯气泄漏装置的堵漏工作,降低氯气事故的危害性。一般情况下,氯气泄漏事故与火灾相同,既有外部的原因,由于内部的原因,所以,对事故发生的地点与时间进行准确的预测难度较大。氯气泄漏事故的危害与泄漏的时间有关,泄漏的时间越长,其危害性也越大。因此,为了降低人员伤亡率,救援人员必须把握住抢救中的每分每秒,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抢救,完成堵漏任务。

3.3依靠先进技术与先进设备的原则

为了尽快的完成堵漏任务,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必须将设备条件好、技术含量高、经验比较丰富的救援队伍放在抢救工作的第一线,通过使用技术含量较好、比较先进的设备,来提高救援效率,以最短的时间消除氯气的危害。在氯气泄漏事故的处理过程中,装备的条件、质量与救援人员的数量相比,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专业的技术装备,只靠救援队员本身的力量,尽管他们的身体素质较好,也不可能完成堵漏任务。

3.4加强防护的原则

篇5:锅炉房现场处置方案

1、抢险人员组成:本班当班人员,或临时抽调附近岗位当班人员。

2、蒸汽锅炉发生事故,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为防止事故扩大,可以在现场指挥人员的指挥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如下工作:

2.1在供电没受影响的情况下,加快放渣速度,快速把渣火出,同时边用湿炉渣、砂土等灭炉火,并打开所有炉门降温。

2.2若供电受影响,炉渣不能放尽,则用湿炉渣、砂土等灭炉火,并打开所有炉门降温。

2.3关闭该炉在分汽包上的阀门。

2.4关闭给水泵上阀门,并停掉给水泵电源,防止给水遇炉火产生蒸汽造成炉墙进一步受损。

3、分汽包出现破裂事故,蒸汽锅炉按紧急停炉处理。

4、对炉火、油火灾用砂土、湿炉渣或灭火器灭火;对电气火灾用CO2灭火器灭火;普通火灾用消防水龙带灭火。

5、因事故影响到供电时,禁止盲目送电,应与供电部门联系配合,电工查找原因,处理完好后恢复送电。

篇6:典型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一、事件特征描述

因作业人员触碰带电设备而导致作业人员受到电击或电伤的事件。

二、处置步骤

1、现场处置流程

1)发生人员触电时,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使伤者脱离电源,并立即用电话等通讯工具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同时拨打医院急救电话;

2)判断伤情,开展现场就地急救; 3)派员接应救援人员,做好准备转移工作。

2、报告流程

1)发生人员触电时,现场工作负责人(作业人员)立即向项目经理或部门负责人汇报,项目经理或部门负责人接到汇报后立即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2)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若发生人员重伤事件时,由公司总指挥负责组织应急救援工作,同时,将事件情况汇报局应急指挥部;若发生人员死伤及以上事件时,公司总指挥应立即将事件情况报告局应急指挥部,由局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救援工作。

三、注意事项

1、脱离电源时的注意事项

1)现场人员在通报项目经理或部门负责人时,应描述清楚现场情况及施救所需的工器具。2)脱离电源时,救护者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好安全措施,以防自己触电。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a.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座,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拔出插座,断开电源。但应注意到拉线开关或墙壁开关等只能控制一根线的开关,有可能因安装问题只能切开零线而没有断开电源的相线。

b.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没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座(头),可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或有干燥木柄的斧头切断电线,断开电源。

c.当电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或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皮带、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d.如果触电者的衣服是干燥的,又没有紧缠在身上,可以用一只手抓住他的衣服,拉离电源。但因触电者的身体是带电的,其鞋的绝缘也可能遭到破坏,救护人不得接触触电者的皮肤,也不能抓他的鞋。

e.若触电者发生在低压带电的架空线路上或配电台架、进户线上,对可立即切断电源的则应迅速断开电源,救护者迅速登杆至可靠地方,并做好自身防触电、防坠落安全措施,用带有绝缘胶柄的钢丝钳、绝缘物体或干燥不导电物体等工具将触电者脱离电源。

3)为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可能的摔伤,当触电者在高处时,应做好防止坠落的措施;在平地,也要注意触电者倒下后的方向,注意防摔。

4)救护者在杆上或高处抢救伤者时,要注意自身和被救护者与带电体之间的安全距离,防止再次触及带电体。救护者登高时应随身携带必要的绝缘工具和牢固的绳索等。救护者也应注意救护中自身的防坠落、摔伤措施。

2、触电急救。应分秒必争,一经明确心跳、呼吸停止的,应立即就地迅速用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并坚持不断地进行,同时及早与医疗急救中心联系,争取医务人员接替救治。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救治前,不应放弃现场抢救,更不能只根据没有呼吸或脉搏的表现,擅自判断伤员死亡,放弃抢救。

3现场就地急救。触电者脱离电源后,现场救护人员应迅速对触电者伤情进行判断,对症施救。

1)判断意识、体位放置。伤者有无意识,可轻轻拍打其肩膀,并直呼其姓名。若有意识,立即送医院。若发现伤者眼球固定、瞳孔散大,无反应时,立即用手指甲掐压人中穴、合谷穴5秒,该3步动作应在10秒内完成,不可太长,伤者若出现眼球活动、四肢活动及疼痛感后,应立即停止掐压穴位。

2)针对触电者不同情况,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现场急救: a.神志清醒、有意识、心脏跳动,但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或一度电休克、但未失去知觉。此时不得用心肺复苏法抢救,应将其抬到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躺下,安静休息1—2小时,让他慢慢恢复正常,天凉时要注意保温,并随时观察呼吸、脉搏变化。条件允许,送医院进一步检查。

b.神志不清,判断意识无、有心跳,但呼吸停止或极微弱时,应立即用仰头抬颏法,使气道开放,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切记不能对触电者施行心脏按压。

c.神志丧失,判断意识无,心跳停止,但有极微弱的呼吸或呼吸停止时,应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法抢救(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不得延误或中断。

3)发现杆塔上有人触电,要争取时间及早在杆塔上或高处开始抢救。

4)触电者衣物被电弧光引燃时,切忌跑动,应立即用衣服、湿毛巾等扑火,必要时可在地上打滚灭火。

5)施救前应正确放置伤者体位,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位,使其头、颈、躯干平卧无扭曲,双手放于两侧躯干旁。

6)胸外心脏按压频率保持100次/min,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成人30:2。

7)在现场抢救时,应力争抢救时间,切勿为了方便或让伤员舒服去移动伤员,从而延误现场抢救的时间。

4、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

1)瞳孔。复苏有效时,可见伤员瞳孔由大变小。

2)面色(口唇)。复苏有效,可见伤员面色由紫绀转为红润,如若变为灰白,则无效。

3)颈动脉搏动。按压有效时,每一次按压可以摸到一次搏动,如若停止按压,搏动亦消失,应继续进行心脏按压;如若停止按压后,脉搏仍然跳动,则说明伤员心跳已恢复。

4)神志。复苏有效,可见伤员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开始抽动,肌张力增加。

5)出现自主呼吸。伤员自主呼吸出现,并不意味可以停止人工呼吸。如果自主呼吸微弱,仍应坚持口对口呼吸。

5、报告。报告、拨打急救电话应与现场施救同步进行事件报告应包含发生时间、地点、班组、单位、发生的简要经过、伤情及人数、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和采取的措施。报告地点时要清楚的告知具体所处位置、行车路线等,以便能让急救车辆、人员迅速找到事故地点。同时应派员在路口接应救援人员。

应对现场高空坠落伤害事件现场处置方案

一、事件特征描述

因作业人员在高处作业时未正确使用安全带,且动作失误而导致作业人员由高处坠落受伤的事件。

二、处置步骤

1、现场处置流程

1)发生人员高空坠落时,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对伤者进行救护,并立即用电话等通讯工具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同时拨打医院急救电话;

2)判断伤情,开展现场就地急救; 3)派员接应救援人员,做好准备转移工作。

2、报告流程

1)发生物体打击时,现场工作负责人(作业人员)立即向项目经理或部门负责人汇报,项目经理或部门负责人接到汇报后立即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2)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若发生人员重伤事件时,由公司总指挥负责组织应急救援工作,同时,将事件情况汇报局应急指挥部;若发生人员死伤及以上事件时,公司总指挥应立即将事件情况报告局应急指挥部,由局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救援工作。

三、注意事项

1、快速检查伤情。发生高空坠落后,首先要立即快速检查伤情,是否有头部损伤意识丧失?是否有呼吸、心跳停止?是否有四肢骨折、脊柱骨折及出血等等。然后本着先救命后救伤的原则,根据具体伤情给予相应的现场急救。

2、现场人员在通报项目部经理或部门负责人时,应描述清楚现场情况及施救所需的工器具。

3、现场急救注意事项: 1)首先去除伤员身上的工具和口袋中的硬物。

2)立即处理危及生命的问题,针对呼吸心跳骤停及致命的外出血,给予心肺复苏及恰当的止血方法救治。

3)创伤局部妥善包扎,但对疑颅底骨折和脑脊液漏患者切忌作填塞,导致颅内感染。

4)颌面部伤员首先应保持呼吸道畅通,撤除假牙,清除移位的组织碎片、血凝块、口腔分泌物等,同时松解伤员的颈、胸部钮扣。

5)复合伤要求平仰卧位,保持呼吸道畅通,解开衣领扣。6)周围血管伤,压迫伤部以上动脉。直接在伤口上放置厚敷料,绷带加压包扎以不出血和不影响肢体血循环为宜,一般每隔0.5-1小时,放松1-2分钟。

7)骨折者,则不应复位,只临时固定。8)有昏迷患者要力争1小时内送医院。

9)快速平稳地送医院救治。在搬运和转送过程中,颈部和躯干不能前屈或扭转,而应使脊柱伸直,绝对禁止一个抬肩一个抬腿的搬法,以免发生或加重截瘫。

4、在现场抢救时,应力争抢救时间,切勿为了方便或让伤员舒服去移动伤员,从而延误现场抢救的时间。

5、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救治前,不应放弃现场抢救,更不能只根据没有呼吸或脉搏的表现,擅自判断伤员死亡,放弃抢救。

6、报告。报告、拨打急救电话应与现场施救同步进行事件报告应包含发生时间、地点、班组、单位、发生的简要经过、伤情及人数、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和采取的措施。报告地点时要清楚的告知具体所处位置、行车路线等,以便能让急救车辆、人员迅速找到事故地点。同时应派员在路口接应救援人员。

应对现场坍(垮)塌事件现场处置方案

一、事件特征描述

基建、生产作业现场发生土方、跨越架、脚手架坍(垮)塌事件,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二、处置步骤

1、现场处置流程

1)工作现场发生坍塌事件时,现场作业人员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使工作人员尽快脱离事故点。同时,应立即通报项目经理或部门负责人组织人员赶至现场进行施救并阻止其他人员进入坍塌点;

2)若坍塌事件导致人员伤害,受伤害者脱离事故点后,现场人员应根据判断结果,立即取相应方法进行抢救;

3)保护现场,等待抢修救援。

2、报告流程

1)发生现场坍塌事件时,现场工作负责人(作业人员)立即向项目经理或部门负责人汇报,项目经理或部门负责人接到汇报后立即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2)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若发生坍塌事件情节较轻时,由公司总指挥负责组织应急救援工作,同时,将事件情况汇报局应急指挥部;若发生坍塌事件情节十分严重时,公司总指挥应立即将事件情况报告局应急指挥部,由局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救援工作。

三、注意事项

1、脱离坍塌事故点

1)现场人员在通报项目经理或部门负责人时,应描述清楚现场情况及施救所需的工器具。

2)划出事故的特定区域设立警戒线,非救援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特定区域。迅速核定在建筑物,脚手架等上作业人数,如有人员被坍塌物如脚手架等压在下面,要立即采取可靠措施加固四周,然后拆除或切割压住伤者的构件,将伤员移出。如脚手架或其他压住物太重可使用吊车或临时抱杆将物体抬起,以便救人。3)救护者在抢救时要作好坍塌处加固工作,避免急躁行动引发二次坍塌从而造成救援人员的伤害。

2、现场就地急救

如果坍塌事件发生了人身伤害。事故现场救援者,立即对受害者进行紧急救助,应按以下步骤进行救助。

1)拨打120急救或立即送往医院。注意若伤者移动不便不能送往医院,应拨打120等待救援。

2)现场急救。

a.如人员昏迷。应严密观察,细心护理,清除病人鼻咽部分泌物或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取侧卧位,防止痰液吸入。伤及内脏骨折及大量失血,立即联系120急救车或现场最近的医院,并说明伤情,为取得抢救效果,还可根据伤情送往专科医院。

b.如外伤大出血。急救车未到前采取止血措施,立即用手按压住出血部位止血。

c.如骨折。应立即用毛巾或厚衣服卷成卷将骨折部位固定,千万不可随意搬动。

d.一般伤情者送往医院检查,防止破伤风。

3)、伤员的转运。救护车到达后,应认真服从医生的安排,积极配合医生的救助,并帮助转运伤员。转运过程必须非常小心,以免对伤者产生伤害。

3、保护现场

1)现场工作人员确认事故点后应立即制定专人保护现场,架设临时围栏与标示牌,临时围栏应装设牢固,并悬挂的标识牌。

2)坍塌事件若导致导线、电缆断落地面或悬挂空中,应设法防止行人靠近断线8m以内,以免跨步电压伤人。

4、报告 报告、拨打急救电话应与现场施救同步进行事件报告应包含发生时间、地点、班组、单位、发生的简要经过、伤情及人数、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和采取的措施。报告地点时要清楚的告知具体所处位置、行车路线等,以便能让急救车辆、人员迅速找到事故地点。同时应派员在路口接应救援人员。

应对现场车辆伤害现场处置方案

一、事件特征描述

现场车辆伤害是指车辆由于发生挤、压、撞车或倾覆等事故,现场车辆内人员受到相应的伤害的事件。

二、处置步骤

1、现场处置流程

1)发生车辆伤害造成人员伤亡时,现场未受伤(或伤势较轻)人员应设法将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并立即用电话等通讯工具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同时拨打医院急救电话;

2)判断伤情,对伤势较重者开展现场就地急救;

3)向相关部门报案,同时保护现场,派员接应救援人员,做好准备转移工作。

2、报告流程

1)发生现场车辆伤害时,现场人员立即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2)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若发生人员重伤事件时,由公司总指挥负责组织应急救援工作,同时,将事件情况汇报局应急指挥部;若发生人员死伤及以上事件时,公司总指挥应立即将事件情况报告局应急指挥部,由局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救援工作。

三、注意事项

1)停车后车上人员应立即疏散同时将车上受伤人员转移到安全地点,如受伤人员被压或卡住时,不得盲目进行移动以免造成二次伤害,应马上报警,等待专业人员救援。

2)事故如发生在夜间,车辆需开示宽灯、尾灯。

3)停车后按规定拉紧手制动,切断电源,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4)车辆应在停车后立即熄灭引擎并严禁现场吸烟,消除火灾隐患。

5)若在高速公路上,需按规定在车后设置危险警告标志。6)报案时应具体说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肇事车辆及伤亡情况。

7)保护现场时不得随意挪动车辆、人员、牲畜和遗留的痕迹、散落物的原始位置, 可用绳索等设置警戒线。

8)抢救伤员时,应明确判定伤员情况,然后方可开始紧急救护,切不可盲目采取行动。

上一篇:园艺技术实训总结下一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试行)》的通知(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