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太阳教案

2024-07-27

小学语文太阳教案(精选8篇)

篇1:小学语文太阳教案

《太阳》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学习本课生字词。初步体会数字说明和比较说明的作用和方法。学习使用“如果„„就„„”造句。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用具:教学演示课件《太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读解生字词,并把不理解的词语划下来。再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课文情况,并纠正读音。

1.读准本课生字读音,特别注意“菌(jūn)”的读音。

2.防止读错以下多音字读音:

传、都、差、漂

3.注意不要读错以下括号里的字的读音:

比(较)

(疾)病

(虽)然

(哪)能

(那)里

(抵)得上

4.“兽”“殖”“蔬”“蒸”是翘舌音,注意不要读错。

5.正字:

“殖”的右半部“直”不要少一横;

“蔬”字不要少写一点;

“菌”的下部不要写成“因”;

“疗”是病字头,不是广字头。

“抵得上”的“抵”是“扌”旁,不要写成“亻”旁。它的意思是顶、相当。

“汽”和“气”:“汽”,由液体或固体变成的气体。如汽车、汽水。“气”,如气体、空气、气味。

二、思考解答:

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课文?是写人、写事?还是写物、写活动?

这篇是写物——太阳(属天体)的说明文,但不是自然课。学习这一课,除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还要学习介绍有关太阳知识的语言和表现方法。

三、按自然段轻声读课文,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明确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太阳离我们一亿五千万公里远。

2.太阳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3.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4.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第一句是第二段的总括句,如画了这一句也不算错误。)

5.有了太阳才有云、雨、雪。

6.有了太阳才有风。

7.太阳光有杀菌能力(或利用太阳光预防和治疗疾病)。

8.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或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

四、引导学生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划分出两个结构段。

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很大,很热。

第4~8自然段为第二段: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提醒学生:第一段写太阳的特点,第二段写太阳和人类的关系。第二段开头的一句话即第4自然段开头的一句话,既是两段之间的过渡,也是第二段的总括。

五、指名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得正确,自然段之间和结构段之间要掌握适当的停顿。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

1.指出课文引用了后羿(上古夏代有个穷国的君主,善于射箭)射日的传说做开头,后羿射日的传说是真实可信的吗?

(不可信,这是神话传说。)

2.既然不可信,课文为什么引用它做文章的开头呢?看看不用它做开头,一上来就说“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可以不可以?

(可以)

既然可以,课文用后羿射日的传说做开头,你觉得有什么作用?

3.这一小段后羿射日的传说和“太阳离我们一亿五千万公里”之间用“其实”过渡,“其实”是什么意思?不用这个词可以吗?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段落中还有这个词或类似的词语。其实,所说的是实际情况。起转折作用。

4.接着课文写了太阳离我们很远,用什么写法说明太阳很远呢?(用数字)

如果不用数字,只说“很远很远”或“特别特别远”,哪一种说法好?为什么?

(肯定:用数字说明问题,是说明事物的一种写作方法。它给读者的印象是具体的、确切的,有较强的说服力。)

5.指名读第2、3自然段。

提问:看看这两个自然段用什么写法说明太阳很大、很热的?写太阳很大时,把太阳和什么作比较?写太阳很远时,为什么用钢铁作比较?要求学生把数字填在“思考·练习”第2题的括号里,然后归纳:

(这一小段不仅用了数字说明的方法,表现太阳很大、很远,还用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抵得上一个太阳作比较,进一步说明太阳很大,就更加具体、鲜明了。钢铁是坚硬的金属,碰到太阳表面六千度的温度,竟变成汽。这就把太阳很热,形象具体地告诉了我们。)

6.齐读第一段,做课堂练习:

①用数字说明天气很冷或很热,火车行驶很快,塔楼很高,树干很粗,等等。

②有一位篮球运动员身材很高,用数字或比较的方法,具体说明很高。

③公园有一棵老槐树,树干很粗,用数字或比较的写法,说明它很粗。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这一段。这一段是写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的,从哪些事实说明这种密切的关系呢?第4自然段中有一句话归纳了这段的意思,把它找出来。

2.这一小段的第二句的意思和第三句的意思一致不一致?这两句话在说法上相同不相同?

(意思是一致的,都说明太阳和地球上的动、植物的关系非常密切。说法上不相同:第一句是从正面说的,是事实;第二句是从反面说的,不是事实。)

第二句虽不是事实,可是当作事实说的,从哪个词看出来?(如果„„就„„)

3.指出:“如果„„就„„”通常用在表示假设的句子里。“如果”后面提出的事实“没有太阳”是假设的,“就”的后面是假设的事实所产生的结果:地球上“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4.课堂造句练习:教师提出假设的事实,学生补充可能产生的结果。

如果明天下雪,________________

星期六如果爸爸妈妈都休息,________________

村前这条小河如果架起一座桥梁,________________

5.读第五自然段。根据前面概括,这一段告诉我们:因为有了太阳,才有云、雨和雪,为什么?根据下面的问题,画出段中的答案:

雨和雪是什么生成的?(云)

云是什么生成的?(无数小水滴)

无数小水滴是怎样形成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

水蒸气是哪里来的?(从地面上的水)

地面上的水是怎样变成水蒸气呢?(吸收了太阳的热变成的)

6.看看这一小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讨论: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句话?上一句末尾的词语和下一句开头的词语有什么特点?

(上一句末尾的词语也是下一句开头的词语)

归纳:这一小段话,承上启下,环环相扣,清楚地写明因为有了太阳,才有了云、雨和雪。

7.做课堂练习,用课堂讨论形式模拟第5小段句式,说几句话。上句末尾和下句开头使用同一个词语。出示第一句:“走进公园大门,迎面是一个圆形的花坛„„”,接下去,要求学生用“花坛”开头说出第二句。如“花坛里开放着五颜六色的花朵”,“花朵围绕着一座小小的假山”,“假山上喷出清亮的水珠”,“水珠映着阳光,闪着七色光彩”。

(如有同学问起这种说法叫什么,可以说明是“顶针”辞格)

8.读第6自然段。提问:这一小段是写有了太阳才产生了风,从段中指出的,谁能用一句话归纳:风是什么?

(风是流动的空气)

空气为什么会流动?

(空气有的地方冷有的地方热的缘故)

空气为什么会有的冷,有的热?

(有些地区吸收太阳的热量多空气就热,有些地区吸收太阳热量少,空气就冷)

为什么空气有冷有热就会流动呢?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补充: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受热膨胀变轻就会上升、移动,随着冷空气就会补充,这就形成了流动,也就是形成了风。

9.读第7、8自然段。简要地说说太阳光有杀菌能力,可以利用它防病、治病的实例(师生共同举例)。

提问:第8自然段共写了三句话,哪一句是全文的总结?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第一句话)

再谈谈“第一句话”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用什么词语可以替换它?

(总之、总而言之、总括起来说)

10.回忆一下第4自然段的学习,再看看这一小段前两句的意思和说法上有什么特点?

(意思相同,说法不同:第一句是从正面说的,第二句是从反面说的,是假设的,也用了“如果”。)

这一小段中的“自然”是什么意思?是自然界的意思吗?用什么词可以替换它?(当然、理所当然)

三、通读课文,总结:

《太阳》这篇说明文,通过阅读、分析,我们获得了有关太阳的特征的知识,明确了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课文两大段在内容上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正因为太阳很大,很热,距离我们又很远,才能给我们送来光明和温暖,也才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通过课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数字”和“比较”的说明事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说明问题,给人以具体、鲜明的印象。

四、课后作业:

1.朗读课文,会背最后自然段。

2.做模句练习:

仿照第1、2句,做第3~5句的模句练习。

篇2:小学语文太阳教案

一、谜语导入:

这一课请同学们来做一个小小的科学家,一起来研究研究太阳。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太阳,早晨太阳从东边升起,给我们带来光明,旁晚,从西方落下,黑夜便来临。看似我们对太阳很熟悉,其实又是很陌生的,因为对于太阳的真实情况我们知道的并不多。今天老师就来带领大家一起来揭开太阳的奥秘。

设疑:现在你们面对太阳,你最想知道什么?

太阳(1分钟)

二、检查字词预习情况:(8分钟)1.正音:开火车。纠正 1.防止读错多音字读音:

差:cha差不多 cha 差别

2.“兽”“殖”“蔬”是翘舌音,注意不要读错。

2.正形:

“殖”的右半部“直”不要少一横

“蔬”字不要少写一点

“菌”的下部不要写成“因”

“疗”是病字头,不是广字头

“抵得上”的“抵”是下面不要忘记一点,氏字不要多加一点

三、由于时间充裕,请同学们观看后羿射日动画片(3分钟)激发学习兴趣

四、整体认知;太阳这是一篇说明文,但不是自然课。我们除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还要学习几种重要的说明方法。太阳到底有什么特征跟人类关系怎么样?同学们可以把这篇课文当作一份阅读资料,现在我们就在阅读一下。

朗读课文1、2、3自然段,说出太阳有的哪些特点?(板书)1.给出朗读时间,注意让同学们纠正新字,生词。(2分钟)2.提问:太阳有什么特点?

课文中哪里体现了这些特点?

又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这样的表现的好处是什么?

3.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说明方法;给出例子,请同学名运用说明方法完成

第二课时

二、学习第二段(10分钟):

1.学习太阳跟我们的关系如何密切?朗读加找句子(20分钟)

找出相关句子并进行总结

说出说明方法

2.提问:第8自然段共写了三句话,哪一句是全文的总结?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一句话)

再谈谈“第一句话”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用什么词语可以替换它?

(总之、总而言之、总括起来说、综上所述)老师说总,学生答最后一句。3.指导背诵:课堂背诵两遍。(5)

五.(5)总结;回顾填空PPT。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太阳的相关知识,了解了太阳的特点和与我们的密切关系,通过课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这些说明事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说明问题,给人以具体、鲜明的印象)

六、总结感悟。

七、课后作业:

篇3: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设计

(1) 小学学科:语文。

(2) 课时:两课时。

二、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按总—分—总的写法, 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 以优美的语言,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美景, 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自然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 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初读课文, 了解课文大意, 标画出自然段;自学生字新词, 读准字音, 理解词意。

设计说明:本课教学, 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在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 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 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 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 做到因道学文, 以文悟道, 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一定喜欢旅游吧, 现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桂林, 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 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 (出示多媒体课件, 边看边思: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

(二) 切入中心, 突出重点, 教给方法

1.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齐读, 提问:谁知道文章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呢 (桂林山水的美居天下第一) ?这里“甲”是什么意思?和全文存在什么关系?

过渡句: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我们就随着作者陈淼先生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去领略一下桂林的美丽景色吧!

2.作业

(1) 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好的词句, 抄在本子上并且背下来。

(2) 阅读与本文类似的写景的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 检查复习, 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桂林山水, 共同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畅游桂林山水。

(二) 抓重点, 读课文

重点指导品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1.品读第二自然段

(1) 请大家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漓江的水的特点的词语, 用直线画出具体描写的句子, 一边读一边想象桂林水的美。

(2) 作者写漓江水之前为什么要写到大海和西湖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大海和西湖的照片, 使学生进一步地理解这两个词语。

师:我们继续来学习描写漓江的水的特点的三个分句。

教师提问:这几个分句各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静、清、绿) , 再读“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从哪方面突出了“静”? (生答:感觉) ;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从哪方面突出了“清” (生答:视觉)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答:这样写能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漓江的水静、清的特点。) ?

教师继续提问:谁能描述一下我们平常的水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议论, 这两种水一对比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出桂林漓江的水静和清的特点。

最后, 学习“绿”的特点, 先让学生齐读这个句子, 教师提出问题: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生答:无暇是没有瑕疵)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翡翠的图片, 用翡翠比喻漓江水的特点, 可见漓江水具有什么特点 (生答:绿) ?

2.指导朗读

采用研读法, 即该怎样读, 为什么这样读, 让学生真正做到由感而发。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 读时语气要缓, 要轻。“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读得稍重些即可, 不要过分强调重音, 以免使得整体不和谐。“静”字读得稍慢, “清”略显示轻快, “绿”读得更加明快。读这一段, 整体感觉轻缓, 富有起伏。

指名读——师生评价 (问:这里为什么这样读?怎样读更能体现漓江水的这一特点呢?你认为他哪里读得好, 请说说理由。你能试一试吗?评价中穿插自由读、指名读、范读等形式的朗读) ——自由读想象体会漓江水之美。

3.仿写句子

(1) 公园里的花真美呀, 美得……

(2) 会场里真静啊, 静得……

(3) 以“漓江真美啊!”作为总起句,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段写段。

及时运用课堂上刚刚学过的句式, 很好地做到了知识的迁移, 把课内和课外的知识更好地结合起来。

通过刚才对这一段的学习,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桂林水的静、清、绿的特点, 特别是通过图文对照, 仿佛自己正置身于桂林, 看到了桂林水的美, 激发了学生们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同时,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比赞叹之情。还让学生学到了读段的方法和写的练习。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 比较二、三两段, 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比较衬托的写法并注意分号的用法。

(2) 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 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而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3) 多媒体放映桂林的山的资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想象力的丰富, 用词的精妙之处, 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 运用多媒体课件,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并选一座山峰, 发挥想象说话。

5.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 理解“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三) 研讨写法

这样的美景可以说在天下是绝无仅有的, 所以, 在文章的第一段才说“桂林山甲天下”。引出本文的写法。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两段分别描写漓江水、桂林山, 并抓住了水静、清、绿的特点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最后将桂林的山水联系起来, 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画。

(总—分—总)

(四) 朗读全文, 整体背诵

(1) 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 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 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 练习背诵全文。

(五) 总结方法, 自学感悟

思考题: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 教师引导, 结合进行朗读指导, 明确:

(1) 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 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 再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奇” (结合看图, 理解“像老人, 像巨象, 像骆驼, 并理解“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的词意) 。

(3) 同样, 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桂林的山“秀” (结合看图解释:翠绿的屏障) 。

(4) 桂林的山很“险”, 抓“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等词语, 领会山势之险。

(5) 结合学习比喻句, 分别说出在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6) 反复诵读课文, 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奇啊 (ya) , 真秀啊 (wa) , 真险啊 (na) 。

(六) 布置作业

(1) 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 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以标点为标志, 看半句抄半句, 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格式要正确, 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 (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 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 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 可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

(2) 背诵课文。

摘要:《桂林山水》是一篇精读课文。在以往教学方法的基础上, 辅以多媒体手段的运用, 扫除学生的认识盲区, 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篇4:小学语文太阳教案

一、课文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教材中的第一课,写了小学的环境风貌和学生的活动,再现了美丽校园的场景,是一篇难得的写景和记叙相互融合的文章。需要我们反复的朗读和体会,学习优美句子的写作,对于校园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1)读熟课文,了解文意,找出其中不认识的字,自己解决。(2)找出文中的比喻和拟人句,进行特点分析。(3)学会对于环境的描绘和分析,进行有效的仿写。

2、能力目标。(1)在阅读课文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能力当中进行情感抒发。(2)对于我们学校景物的描绘能力,对于环境衬托的描写,反映安静的句子。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对于学校和家庭的热爱,通过语句进行表达。(2)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周围人的情感。(3)教学设计。

三、教学过程

导入: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的校园是个什么样的景色,我们怎么样去描绘它?(学生积极思考,然后教师点名起来说和分析)学生积极发言,说自己学校的环境,花草、树木、教师。我们来学习这一课,请大家自由朗读(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周围景物,自然导入课文)。

1、初读课文,了解文意,扫清字词障碍。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文意,自己解决不认识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其中的生字,自己通过查字典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解决。(1)教师进行字音的纠正:“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摔跤”,教师通过示范朗读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跟读,纠正读音。(2)小组合作讨论识字方法。将课文后的要求会读和会认的字,进行小组合作的讨论,找出有效的识字方法进行归类,“猜字谜识字、生活中识字、组词识字、说一句话识字”等,通过字体结构的分析进行分析,要求同学们说出两种以上的识字方法,不准重复。(3)多媒体出示课件,展示本课生字,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学生组内合作读生字,其次让学生开火车朗读,点名读,随时纠正和点读。(4)带拼音朗读,每个学生进行朗读和纠正;(5)去掉拼音朗读,进行点名朗读,教师随意点取一个字,要求学生朗读和分析。(设计意图:多种手段识字,提升学校效率,识字作为教学重点)。

2、二读课文,熟悉文意,分析课文段落。(1)教师或者学生领读课文,在课文中勾画出自己认为优美的段落,进行分析和感悟,每个学生可以勾画2-3句,然后自己进行点评,在班里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发表意见的方式,去交流对于句子的理解。(2)展示描写环境的优美句子,教师进行领读。仿写。“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的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根据以上段落的特点,进行仿写,“从——从——从——,有——有——有——”,将关键词融入文章当中进行仿写。每个学生选择一种景物进行仿写,描绘出优美的景色,放在一起比较和交流,通过比较和交流进行段落的选择。“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朗读课文”,教师出具句子,通过周围景物的衬托,来描绘周围环境的安静。教师可以出题,让同学们学着描绘一下周围环境热闹的句子,通过周围事物来衬托环境的热闹。(3)重点领读课文朗读的句子,作为作文的重要素材之一。(教师让学生倾听和诉说,我们自己周围举行活动的句子,平常在课外活动中和体育课中的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简单的写作,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情感,“下课了,大家在——在——在——”,这就是我们的课外活动,这个句子可以用于校园活动的写作当中去,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分析,这就是我们的课外活动。(设计意图:学会对于景物的描写方式,对于文章进行渲染,学会衬托的写法)。

3、三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1)三读课文,品味重要的句子和段落,“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一段在段落中能够起到渲染色彩的作用,而且能够让全文进行升华,教师要求学生和写作中进行有效的鉴赏和分析,用于自己的写作当中去,给自己的文章渲染色彩。(2)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和拟人、排比句分析句子特点,进行点评和仿写“鸟儿不叫了,树枝不摇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以上两句通过三种修辞的运用,提升句子的情感和感染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三种修辞的手法运用,通过三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在作文里有效展示,提升我们自己的情感,或者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提升我们对于句子的理解。(3)学生自由讨论和分析文章的情感,领会文章中的中心思想,谈谈自己对于学校的爱(自由讨论,由学校拓展开去,联系到家庭和周围的景物,都可以进行自由的讨论和分析),写出自己的内心,进行有效的表达。(4)教师进行情感升华的提升,让学生自由思考和浅谈其中的感悟,让他们自己分析每个句子中渗透的思想情感。(教师进行鼓励和支持)。(设计意图:恰当的使用修辞手法,提升文章的写作水平)。

4、综合性学习的拓展。综合性活动的学习,“我们在学校过着快乐的生活,课余生活是怎样安排的?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文字来叙述,可以填表格,可以画图画,边记录边整理资料,准备和同学们交流”。让学生进行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拓展。

5、作业的相互展示和交流。课外拓展的作业相互交流,就是将自己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有效的展示出来,通过组内评比和班内的评比,有效提升自己的作业水平,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想法,通过互相的比较,来反复提升自己的水平。每个同学去给对方找一个优点,将这个优点用于自己的文章当中去,然后将自己的优点教给别人,让别人也进行有效的运用。(设计意图: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自我创新空间,进行思维发散)。

6、板书设计的关键词。风景仿写的段落1“从——从——从——”。描写环境安静的句子2“窗外十分安静——”。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句子列出“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列举和仿写学生的课外活动“跳舞、做游戏、摔跤”。

四、教学反思

篇5:《太阳》教案(小学语文优质课)

兴和县新区小学 康晓燕

高效课堂小学语文《太阳》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2.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学习重点:了解太阳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导学难点:学习阅读说明文,认识本文说明事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1.制作能够直观反映太阳特点的课件。2.展板一块。

3.搜集与太阳有关的图文资料。

导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教学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太阳》 2.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2)想一想课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3)理解 “如果„„就„„”“虽然„„但是„„”等关联词语的作用。

二、指导学生自学,反馈总结

(一)写太阳特点的部分,领悟表达方法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这些特点写清楚、写明白的,然后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特点认真阅读。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讨论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的。教师深入小组参与讨论,并发现问题,引导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3.汇报交流

a.学习“远”的小组汇报,“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引导学生发现通过数字来进行具体说明,这些数字要精确、有科学依据。(板书:列数字。)

b.学习“大”的小组汇报,左边是130万个地球,右边是一个太阳,中间以等号连接。(板书:作比较)

c.学习“热”的小组进行汇报。

让学生动手算出太阳的中心温度是一千八百万度。(板书:作假设)

4、指导朗读,深入体悟太阳特点及表达方法

(二)太阳和我们人类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的第4~8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1.学生自主阅读,勾画句子。“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2.结合课文及生活实际,同桌互相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没有太阳就没有人类生存所需的一切,就没有自然气候的变化,就没有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自然也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4.指导有感情朗读。

(三)齐读最后—个自然段

讨论:1.这段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总结,强调)

2在说明方法上有什么特点?(正面叙述和反面叙述配合)3.在段中分别找出“光明”和“温暖”的反义词:

三、全班交流

1.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汇报自己的阅读体会,不必考虑发言内容是否符合课文叙述顺序;可以用课文中语句,也可以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和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没有太阳就没有人类生存所需的一切,就没有自然气候的变化,就没有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自然也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3.指导有感情朗读。

a.自己读,练习读出对太阳的赞美之情。

b.多种形式的比赛朗读,能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四、拓展延伸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利用太阳进行了哪些发明?你们将来还想利用太阳发明什么?

五、实践活动

各小组将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太阳的图文资料精选一部分,以组制作一份手抄报。

高效课堂小学语文《太阳》导学案

班级:新区小学三年级二班

编制人:康晓燕

日期:2015/5/15

自学促能力形成展示让魅力飞扬

一、基础达标

传说 温度 摄氏 钢铁 庄稼 生存 繁殖 抵得上 蔬菜 热量 比较 杀菌 预防 世界 差不多 寸草不生

二、设问导读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全文围绕太阳讲了哪些内容?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课文讲了太阳的哪些特点?谁能用三个字概括太阳的特点? 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这些特点的?

2.太阳与我们关系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会有这样密切的关系?

四、拓展延伸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利用太阳进行了哪些发明?你们将来还想利用太阳发明什么?

五、实践活动

各小组将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太阳图文资料精选一部分,以组制作一份手抄报。

当堂测试:

一、课文讲了太阳的哪些特点?用三个字概括太阳的特点.()、()、()。

二、填关联词语。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如果……就…… 不但……而且……

1.()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2.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3.()没有太阳,地球上()不会有植物。

我的收获:

篇6: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太阳》教案

1、发挥想象,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知道不能多吃冷饮

准备

1、背景图一幅、太阳、东东、冰激凌活动图片各一

2、水粉颜料、水粉笔、抹布等

过程

一、谈话引题(阴天)

1、这两天太阳公公都没有出来,它怎么了?

2、太阳公公怎么会生病的?

二、讲述故事

1、教师边演示教具边讲述故事

2、提问

1)太阳公公究竟是怎么生病的啊?

2)太阳公公病好了以后还敢吃冰激凌吗?吃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3)你喜欢吃冰激凌吗?你吃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三、给太阳公公打电话

1、太阳公公生病了,你想说句什么话问候他?

2、给太阳公公打电话

附故事《太阳感冒了》

今天的天气可真热啊,太阳公公热的的脸通红通红的。它想要是能喝低那冰水该多好啊,或者吃个冰激凌也好啊。小朋友们有都热坏了,东东正和小朋友一起吃冰激凌,太阳公公看见了,好谗啊,口水都快掉下来了,东东看见太阳公公热成这样,就大声的问太阳“太阳公公,你要吃冰激凌吗?”太阳公公点点头,东东大声的对小朋友说“太阳公公要吃冰激凌!”“我家有冰棍!”“我家有冰汽水!”“我去拿棒冰!”小朋友一下子拿来了很多的好东西。太阳公公把嘴巴张大,舌头一卷,冰激凌、冰汽水都跑到了太阳公公的嘴巴里。突然,小朋友听见轰隆隆的声音,“呀,打雷了!”东东抬头一看,原来是太阳公公打了一个喷嚏,“啊嚏”。“哈哈太阳公公感冒了!”“太阳公公吃冰激凌感冒了!”太阳公公难为情的低下了头。

篇7:小学语文一年级《四个太阳》教案

第一课时

导学流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个太阳》,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引导学生学习生字。

1、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听老师读课文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3、小朋友你们能把老师手中的太阳挂在黑板上吗?指名到讲台上做。并向别的小朋友讲这个就是挂,同时出示生字:挂,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什么能挂?用挂组词、说句子。读文中的句子。

2、出示:街字学生读,进行组词,说说你知道的街道。读读文中的句子。

3、出示:熟,学生说什么熟了,再读文中的句子。

4、出示:伙伴,指名解释,并说说自已的小伙伴是谁?

5、出示:甜、尝,生说伸出舌头舔甘蔗,这个字就是“甜”,你们平时尝的什么是香甜的?读课文中的句子。

6、出示:温,温暖,什么是温暖的?让学生体会温暖,再认识:冻僵,联系冬天时的天气体会。再认识“脸”回到课文,读句子。

7、学习“该、因、季”让学生组词,联系生活,再读句子,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三、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园、因”说说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学生汇报。

2、强调:“因”字是先里头后封口。

篇8:小学语文太阳教案

一、灵动性

就教学内容而言,教案要凸显个性,闪耀独特的思想光辉,对文章的解读不能毫无选择地复制别人的思考和感悟。每位语文教师由于自身的认知、素养、阅历等因素的不同,当他们面对同样的文本时,肯定会产生迥然不同的感悟,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的教案要体现出其独特的思想认知。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告诉学生一个完美的答案,而是要在和学生一起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精神和能力。因此,教师从备课之初就先要预设课堂上师生、生生、生本多边对话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生成,并事先做出相应的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很多作品都是非常具有生命力的,它们能给读者提供非常广阔的思考空间,教师在备课时不要让”专家”的理性分析封闭了自己的思路。

二、高效性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认真备课,认真备课的目的就是形成高质量的教案。那么,怎样衡量一篇教案的质量高低呢?最主要的评价标准是看教案是否实用、是否符合实际学情、是否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案的具体表现形式并不是很重要:结构完整、书写整齐规范的书面教案并不一定质量高,备在教材上,旧教案上甚至脑海里的教案也不一定质量低。

备写高质量的教案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解读文本、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但教案的具体表现形式应该灵活多样,更趋实用,要改变其传统形式上的按部就班,逐条书写。其形式可根据教师实际情况、个性专长来确定,不一定所有的教师、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非写具体完整的书面教案不可。尤其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对教材相对熟悉的教师,可以不拘一格,不妨使用如下形式的教案。

(一)批注式教案

教师备课时,在教科书的页眉页脚、行间字边,写出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圈点、勾画出讲课时需要提醒学生特别注意的地方。此种教案简洁有效,省时省力,许多教师喜欢使用这种方法。

(二)卡片式教案

将主要问题、重点内容写在精巧的卡片上,粘贴在文本相应的地方,在上课时起到提示作用,并在讲课时随时记录师生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课后及时记录对授课成败的反思,是至为宝贵的教学材料。

(三)提纲式教案

只需要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按提纲形式列出,这种教案体现出了更多的灵活性,可大大减轻教师的负担,将更多的时间用在钻研教材及辅导学生上来。

(四)电子版教案

计算机是现代科学带给教学的最大革新,笔记本电脑携带阅读方便,又可长久保存、随时随地修改、随机补充。

(五)集体备课

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的相互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设计的问题灵活多样、知识面宽广,靠一个人的智慧解决起来比较困难,常言说;”人多力量大。”如果能凝聚集体智慧解决问题,不但能提高备课质量而且更节省时间和精力。学校可以将任同一年级语文课的教师组织起来成立一个集体备课组,先确定一个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主备人。由主备人组织大家集体学习,统一认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后,再根据教材单元知识安排将语文知识点渗透于各单元中。在这个过程中,要做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确定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立了这些后主备人将整个学期的备课任务整理并公布出来,让组内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挑选一个单元作为自己的备课任务,认真准备,这样集中精力备写一个单元的教案,既可减轻教师备课工作量,又可汲取他人精华,发挥个人专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放性

伟大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先生十分关心中小学教育,多次指出中小学教育要办“放羊式”,要打破条块分割式的教育格局。钱老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教育理念将对中国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对我们现在讨论的教案创新也具有启发性。语文课堂需要适量的“不确定性”和“反常性”,因此语文教案要充分体现出开放性和灵活性,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灵动性和多元性。教学过程的设计不要过于精细,苛求面面俱到,避免教学实施的封闭化和狭隘化。过于精致严谨的教案,虽然会使教师上课时胸有成竹,但也会严重束缚师生课堂教学中即时即兴的开放性对话,甚至会泯灭师生课堂上思维碰撞所产生的火花。

上一篇:2018用户体验趋势报告下一篇:关于八一纪念馆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