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教材改进教法提高质量

2024-06-20

紧扣教材改进教法提高质量(通用7篇)

篇1:紧扣教材改进教法提高质量

紧扣教材改进教法提高质量

[作者] 白银区文教局 薛兰祖

[内容]

当前小学生课业负担重,已成了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为此,我专门就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一些调查,通过深入学校听课、查阅学生的作业及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总的感觉是:“课堂教得多,作业留得多,测验考试多。”这“三多”严重地影响着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从小学语文教学看,具体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一些教师在课堂上都是自己从头讲到底,学生懂的原原本本照讲,学生不懂的又不能着重地讲,下课铃一响,大量布置课外作业;

二是不少教师上课时不用教材,也不让学生打开书本,教师讲得头头是道,但是所讲的内容往往和教材的要求对不上口,学生下了课,翻开书本还是莫名其妙;

三是有些教师讲解烦琐,添油加醋,教语文大谈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甚至还谈语法、修辞,且千篇 一律、面面俱到;

四是有的教师常常采用突然袭击式的测验,促使学生去读书,使学生精神负担重;还有些教师的教学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按教材规定的知识进行教学。

综上所述,我觉得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小学语文课要紧扣教材进行教学。紧扣教材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必须按照教材规定的知识进行教学。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这是起码的规矩,不依规矩,就不成方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就是教学要紧扣教材,改进教法,这样才能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教材不是参考书,丢开教材添油加醋是不对的。在课堂教学中旁征博引、生枝长叶的作法,不会使学生掌握真正的知识,只会把本来很简单的问题搞得复杂化,把学生暂时不需要的东西硬塞给学生,结果使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和掌握不是更容易,而是变得更困难了。我们衡量学生的学习质量,主要是看他们能否理解和运用教材所规定的知识,教师的分析讲解,应该落实到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教材,运用教材,这样才能使学生由不知到少知,由少知到多知,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地扩大学生的文化知识领域。

对一个语文教师来说在明白了紧扣教材后最重要的还是要认真钻研教材,以便准确地清楚地把应教的知识教给学生。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之间的关系。语文课每一单元都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教材的重点,教材往往是围绕重点进行叙述的,对非重点部分只进行一般叙述即可。与此同时还要掌握教材的难点,即多教学生一些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问题。教师在钻研教材时既要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又要注意教材的非重点、非难点部分,这样在教学中就能做到既突出重点,又能兼顾一般了。第二个问题是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即事先要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讲课时要做到学生懂的.不讲,易懂的少讲,难懂的多讲,不要平均使用力量,否则教学效果就不好。比如一个低年级语文教师在给学生教生字词时,不分难易,脱离学生实际,在教“木头”这个词时分开讲什么是“木”,什么是“头“,还说“头”就是头脑的“头”,结果学生把“头”念成了“脑”。还有个中年级老师在讲“温暖”一词时,问学生什么叫“温暖”?学生只好用家乡土语说“温暖就是热洞洞的意思。”其实“温暖”一词学生懂,实在是不必提问。

要搞好语文教学,必须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讲课时做到有讲有练,且边讲边练。作业基本上要在课堂上完成,当堂进行练习,教师可以随时发现问题,当场解决。其中,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向大家讲一讲,而个别的问题则可作个别辅导。这样做,连学生做作业的习惯、姿势都能得到矫正。作业在课堂上完成了,课外学生就没有什么负担和压力,可以积极地参加各种文体活动。

要提高小学语文课的教学质量,必须减轻学生的负担,而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做到:脑中有教学大纲,胸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心中有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减轻学生负担,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的教学质量。

篇2:紧扣教材改进教法提高质量

暖暖的春日带来勃勃生机,拂面的春风孕育着崭新的希望,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播种时。XXX学区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分析暨表彰大会如期召开。

4月19日,全镇30多所学校的教师300余人冒着绵绵春雨,脸上洋溢着微笑,充满着自信,带着教育人的梦想和期盼,追求和困惑,聚集在XXX,共同研讨XX教育的发展大计。

下午二时,老师们进入会场,县电教中心主任XXX、干事XXX应邀参加了会议。学区教研副校长XXX宣布大会开始并致开幕辞,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大会开始了第一项议程——奏国歌,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全体教师注视着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

会上,学区副校长XXX通报了各学校语、数、外三科测试成绩。学区督学XXX,根据全学区教学质量测试情况做了质量分析,他以各学校测试成绩的变化分析对比,针对试卷中出现的具体问题逐一分析,使于与会教师认识到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学校、教师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可行性意见和建议,指出了具体的努力方向。学区党支部书记XXX宣读了表彰决定:授予XX中心小学、XX小学、XX小学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授予XX小学为教学成绩进步奖;授予50名教师为教学成绩优异奖,18名同志为优秀班主任,4名同志为优秀校长;对126名成绩优异的学生颁发了奖品,并对在2012年春季县级质量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14名教师给予奖励。教育局领导颁发了奖状,获奖者在热烈的掌声中上台领奖,并在主

席台前合影留念。

经验交流中,XX小学校长XX,作为一个教学成绩提高幅度较大的学校领头人,他就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感悟与体会向与会教师做了‚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的主题发言,结合学校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所采取的措施给大家展示了一个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XX小学的良好形象。中心小学年轻教师XX代表获奖教师,以自己的的成长感悟为切入点,以自己所任学科为案例,从教师如何树立良好的师德,如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质量等方面,同与会教师进行了分享。相同的事业,共同的感悟,真切的感受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表态发言中,XX小学校长XX,XX小学校长XX,就学校教学质量不高,测试成绩下降幅度较大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就今后的打算做了表态:要强化质量意识,强化竞争意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表明了知难而进的决心和奋起直追的信心。

县电教中心主任XX做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首先对这次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对大家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XX学区近几年来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办学效益有了较大的提高,年终考核位居全县前列,这与在座各位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希望各个学校、各位教师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寻找差距,弥补不足,再创辉煌。其次,校长要抓好学校管理,向先进学校学习;管好教师,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全体教师要发扬‚三苦‛精神,要

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第三,要加快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现代化,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推动石桥学区教育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学区教研副校长针对我学区的教育教学现状,指出了六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并提出了六点要求。

六个问题:

1、部分学校质量意识不强;

2、学校教学管理不到位;

3、教师整体素质不强;

4、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5、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6、教研教改工作不扎实。

六点要求:

1、形成一个共识:坚定不移抓质量;

2、强化一种意识:向校长要质量;

3、树立一种作风:向管理要质量:

4、坚定一种思路:向教师素质要质量;

5、立足一个重点: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6、把握一个关键:面向全体学生要质量。

学区X校长做了总结讲话,他结合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我学区工作实际,讲了四点意见:

一、要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大会议精神,把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方针上来。十八大精神为我们描绘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蓝图,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础,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了民族复兴,教育强国的攻坚工程。各学校可通过例会、政治学习、板报、校园广播等渠道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目前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以传统教学成绩为核心指标的教学质量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各类考核都以成绩为主,使素质教育得不到落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科联系:各基础学科知识是密切联系,相互交织的,各科基本技能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

二是处理好减负与提高质量的关系。每位教师都要主动适应课程改革,研究新课标,不能‚以教代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生命意义的课堂。

三是处理好学生减负与教师增负的关系。新课标对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挖掘教材,走进教材,再走出教材。课程改革的实质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要给学生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学质量同步发展,减负与提高质量同步发展,它们之间应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

二、以淡薄名利,心静如水之教育情怀,克服唯利是图,浮躁虚夸之风,争做‘二德三风四争创’的典范。

三、正确对待成绩和失败,荣誉与得失,要加大反思力度,凝神聚力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综观全镇各学校发展是好的,但发展不平衡,有几所学校在全县是差的。好有好的优势,差有差的原因,全面分析主客观因素,不忽视客观因素,不夸大主观因素,正确判断,准确定位,增强信心,增添措施,力保提高。

四、加大检查监督力度,严明纪律,严格制度,打击庸、懒、散、慢、旷、混等不良行为,增强组织纪律性,提高工作效能,发

挥正能量。对目无法纪,无组织、无纪律,消极、自私、散慢无故缺岗旷工的,要严惩不待,让他们在正气、正能量、正形象面前自惭形秽,无地自容。

本次大会是研训一体、表彰交流的大会。希望年轻教师励精图治,获奖教师再接再厉,每位教师奋发图强,对照成绩,找准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迅速掀起学先进,赶先进的高潮,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把教育局下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开创我学区教育工作新局面。

篇3:浅谈初中英语新教材教法的改进

一、新教材新教法, 要充分了解学生

传统的填压式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爱尔兰诗人叶芝 (William Butler Yeats, lrish poet) 说过:“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 而且点燃一把火。) ”怎样去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是教育的关键。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因人施教,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奇心和进取心。所以备课不光是备课本, 还要备学生, 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教师要主动走近学生, 与他们聊天谈心, 增进彼此的了解, 从而更进一步得知了学生的学习状况与要求。根据他们的想法, 我将自己的备课进行修改, 这样学生觉得英语课堂更贴近他们的生活, 所授知识更容易吸收, 对英语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效果十分理想。

二、变换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 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查尔斯·史考伯言:“一个人几乎可在任何他怀有无限热忱的事情上成功。”在教学中, 根据各单元不同的特点, 可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利用各种不同的教学工具, 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七年级上Unit10“Can you play the guitar?”中, 先用声音引入, 让学生闭上眼睛听猜出所听到的乐器, 从而达到学习各种乐器英文名称的目的。而在七年级下的Unit6“What’s the weather like?”中, 又采用先观看CCTV天气预报的形式, 唤起学生对用英语描述各种天气的渴望。八年级上Unit7“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shake?”更让同学们记忆深刻, 那节可以说是英语烹饪课, 大家带来各种原料, 在课堂上亲自“下橱”, 作出了美味可口的沙拉, 寿司, 三明治, 奶昔...学生在动手能力提高的同时, 知识也深深得刻在了脑海里。

三、推行情绪调节教学模式

教学不光涉及到知识的传递, 而且关系到态度、情感等因素。情绪调节教学模式是在课堂中激发情绪对学习的动力性作用的教学设计, 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乐学, 好学的情感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依据学生生理的特点, 积极探讨引导和调节学生焦虑情绪的策略, 使之进入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 创造一个有利于外语学习的情感环境。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通过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愉快的情景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境中导入学习, 取得有效的促学作用。在实际教学中, 可通过合理的热身 (warming-up) 或导入 (lead-in) , 以及增设一定的背景知识等来给学生创设情景;通过引出问题使学生产生新奇, 引导他们进行探索。因此, 课堂上要提出一些疑问, 引发学生开动脑筋, 进行思考。在各个学习阶段应对学生提出要求, 让他们明确所需达到的目标;通过探究解疑使学生产生适度的焦虑和兴趣, 进行积极的艰苦的认知活动, 获得新知识并诱导创新;课堂上不应完全由老师包办代替, 应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一些问题;通过适度的检测评价使学生产生成功感, 满足感和自豪感并体会学习的艰苦和乐趣。

四、重视背书和朗读, 打好语音基础

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积累才能形成良好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用汉语交流, 英语听说大都只限于课堂40分钟, 平时说英语和使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十分的少, 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 因此逐渐形成了“哑巴英语”。但是对于英语学习来说, 听说是首要培养的能力。由于很多同学平时读英语时间太少, 课堂上老师教的课后不能及时得到巩固, 从而导致好多学生不会读英语单词、句子、课文。这样的语言环境及所带来的后果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听说训练, 也限制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

对每位英语学习者来说, 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 也是也是克服“哑巴英语”的有效途径。因此, 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一的英语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朗读和背诵。初一英语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入门教学。学生刚接触英语, 对英语的好奇心强, 学习积极性高, 学习兴趣浓厚。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个时机, 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促使学生大声朗读, 积极背诵常用的句子, 精彩段落和一些习惯用语, 打好坚实的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基础, 对以后的教与学将十分有益。初二、初三的学生之所以学不好英语, 与在初一没有打好朗读和背诵的基础有很大的关系。从初一起, 应要求学生养成朗读和背诵的习惯, 除了早读以外, 还有课前三分钟读书时间, 并且每天都要求学生读书三十分钟。通过大量的朗读和背诵, 学生的口语和听力水平发展得相当不错, 将背诵的段落运用到写作上, 写起作文来也是得心应手, 让他们觉得英语学习简单了, 对学习英语也更加有兴趣和信心了。

五、结合实际, 灵活备课

篇4:紧扣教材改进教法提高质量

一、活用教材资源,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叶圣陶先生说:“以教材为依托,以课堂为平台,深刻挖掘课内资源是课程资源开发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语文教材资源的丰富与多样性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活用教材资源,注重知识的扩展性,构建一个更为开放的语文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思维发散性,从而实现初中语文的“有效教学”。笔者在教授完一篇语文课文后,往往会选取与课文内容相近的、写作手法相近的或者是出自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等等资源,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语文知识,而且挖掘和拓展了教材资源。比如:在学习完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这则诗歌后,笔者会提供席慕容先生的诗歌《乡愁》来让学生从多种方面进行比较学习;在学习完朱自清先生的《春》这则散文后,笔者会提供散文《绿》、《荷塘月色》等来让学生阅读;在学习完冰心的诗歌《纸船》后,笔者会提供其他有关表达母爱的作品如《繁星》、《春水》等来让学生欣赏。

二、教法灵活生动,激发课堂教学活力

新课程改革下,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对象工具,是教师要去挖掘和创造的对象,需要教师和学生能动地、个性化地去解读。基于此,教师在利用教材的过程中,应当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呆板、枯燥乏味地教材变得生动形象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教师要让教材形象生动起来,就要以学生的体会代替教师的灌输,变读书、问答的单一课堂教学形式为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例如,欣赏、评价、讨论、表演等。再比如,九年义务教育教材(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季羡林先生的散文《幽径悲剧》是一篇情感真切、具有丰富内涵的散文佳作。笔者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图片,并在图片播放过程中插入充满感情的录音朗读,不仅使学生了解到幽径、紫藤罗之美,也营造了这篇散文所要营造的“美的毁灭”与“悲剧气氛”。接着,笔者让学生说一说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所知道的悲剧事件来将学生的情感认知引向了“悲剧”的情感意义。学生们纷纷做出回答,有学生回答说自己养的小狗死掉了,很伤心;有学生回答说考试没有考好,十分难过;等等。接着负责做出点评,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悲剧”不仅仅是我们所谓的“伤心、难过”,《幽径悲剧》的“悲剧意义“在于它的美丽毁灭于”愚氓之手“,并结合笔者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加深学生对“悲剧”含义的理解。这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每位学生都得到了参与与展示的机会,在交流中掌握知识,在探索中明白真理。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对学生的接受、理解课程资源的能力有正确的评价,并且对学生兴趣和他们喜爱的活动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开发、学习,学生从兴趣出发,开发更多的学习资源。

三、注重教材教法资源开发与活用的持续性

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新课改的必要条件。开发出优秀的课程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课程资源的类别具有多样性,涉及语文教学的诸多要素,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语文教材只是语文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确保初中语文教材资源开发与活用的持续性,离不开其他资源的补充支持,这些补充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教学挂图、模型、录像片、投影片、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VCD、电脑软件、教科书、参考书、练习册,以及其他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校内资源,也包括网络、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少年宫等校外教学资源。以网络资源为例,网络资源集声音、图像、视频等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网络资源成为学生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的素材库。这些举措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了教材教法资源的开发与活用,对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发、活用好教材教法资源以及其他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堂必定会是一个风采迷人、朝气蓬勃的天地。

篇5:紧扣教材改进教法提高质量

[关键词] 教材;主体;教法;探究;数学;能力立意

众所周知,当下的数学教学和高校招生都体现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学生的能力为主.要体现学生的能力为主,我们今天的教学势必需要做出大量的变革,不能再以大容量训练作为唯一的教学方式.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建构知识形成的过程,努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用通俗的语言解读,即数学教学要从基本教材入手,充分挖掘、树立主体、改进教法、形成探究,通过理念上的改变来实施课堂教学的转变.

挖掘教材,构建素材

以现行教材为基础,以数学新大纲为核心,以探究为理念,从挖深教材的研究功能入手,对原有教材进行适度开放、拓展、引申、整合,构建起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素材和研究课题,提升教材的研究性功能和思维空间.

以新教材中必修内容为主,把教材的重点内容、重要思想,进行拓宽、引申作为研究课题;以教材知识、方法为基础,整合其他学科知识,把理科综合问题作为研究素材,如抛物线光学性质,向量在力学中的应用等.

案例1:人在镜子中的像

把两面镜子相对而立,请你站在其中,你会看到有许多肖像,它们的位置呈现出什么规律?你试过吗?你能把这一事实数学化吗?若把问题的对称性改为中心对称又是怎样的结论?你能设计一个物理模型吗?

评析:这个问题贴近生活,实际操作容易,物理现象的数学模型简单,从物理模型中对现象的观察、发现,到数学对称模型的建立,遵循的是先观察人像的规律再数学化计算. 当把数学的轴对称模型改为中心对称后,由数学模型让学生想象物理模型是否存在,该怎样设计. 回到实际,所用的是数学与物理光学的综合知识,认知由感性到理性,又回过来指导实践.

在对现有教材内容的探究学习活动中,生成新的研究视角,进行再探究.

案例2:抛物线很远处的奥秘

讨论过点P(-1,2)的直线与抛物线y2=2x的交点个数. 利用画图向学生展示,当直线斜率趋向于0时,感官上直线与抛物线仅有一个公共点,但是利用代数运算可知有两个公共点,这是为什么?笔者没有直接给出答案,只是问还有一个交点在哪里,抛物线在很远处是一种什么状态,圆、椭圆、双曲线在很远处的状态是怎样的,课本是用什么来说明它的,请大家想一想办法来探究抛物线在很远处的奥秘. 要求学生在课后三五成组进行讨论、研究,写出研究结论,并相互交流、讨论、点评. 有学生用证明无界性来否定原来猜测抛物线在很远处是封闭图形;有学生受双曲线在很远处的状态是由渐近线来描述的,提出抛物线的渐近线的存在性,然后模仿课本证明双曲线的渐近线的方法说明抛物线的渐近线不存在;有学生设抛物线上任一点P(x,y),计算OP的斜率,用极限趋向于0来刻画很远处的状态;也有学生猜想抛物线在很远处“很平”,并设抛物线上任一点P1(x,y1),P2(x+1,y2),用P1P2的斜率趋向于0来说明.

评析:问题在学生疑惑、急于想知道的情况下提出,有利于激起学生研究的欲望. 问题难度适当,具有开放性,学生具备解决问题所需圆锥曲线的知识和极限思想,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价值.对意见的条数、意见的合理性、解决方法的新颖性和原创性进行讨论,是对学生参与情况的一个评定,是对探究过程的一个评价.

改进教学,树立主体

教师要立足课堂,从改进教学方式入手,建立起师生间的对话、交流、互动、合作机制,构筑起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平台,提升数学课的研究成分和教育价值.其目的是要在对话中让教师学会倾听,学生学会选择、怀疑和批判;在互动中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学生的心身潜能被激发;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究和体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地生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发展自我.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符合课程理念的,即通过教师合理的教学设计,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形成其认知规律的过程与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揭示知识背景,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建构,生成新的概念、法则、定理、问题,要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让学生去实践、去体验.

案例1: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距离概念形成的研究性学习

教师: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有关距离的概念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有两点之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它们具有垂直的特点.

教师:为什么要用垂直线段定义距离?还有其他办法吗?

学生们互相讨论后说垂线段最短.

教师:大家再一起想一想,互相帮忙动手做一个模型,判断一下在两条异面直线上是否也存在这样的两点,它们间的距离是最短的?如果存在,具有什么特征?

学生经过共同探索,得出如果这两点的连线段和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则其长是最短的且线段唯一存在. 在此基础上,学生自然地形成了异面直线距离的概念.

评析:从研究原有距离概念的共性、本质特征出发,提出异面直线距离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构建,在动手设计模型中去直观感知,在距离概念的相互联系上作理性思考. 教师的介入只起组织作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概括能力得到了训练,体会了知识如何通过特殊到一般的发现过程,这种不同于灌输的教学方式,是教学改进的重要前提.近年来,章建跃博士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中学数学教学需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让学生多一点探求,在教学中发展思维成为教学的主要导向.

案例2:对数函数图像和性质的研究性学习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对数运算.大家觉得今天在对数函数一节要研究些什么?怎样研究?

(根据学生的反映,适度介入,可启发性地再问学生指数函数是怎样研究的,然后分小组讨论,请小组代表上台讲演.)

学生的兴致很高,纷纷上台,有的从对数的意义讲了定义域,有的用描点法画了几个具体的具有代表性的函数图像,有的从图像说了一些函数性质.尽管不那么完整,笔者还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应该说学生已有了研究的欲望,初步掌握了函数的研究方法.笔者追问是否还有其他办法来画对数函数的图像(因为学生第一次用对称几何法画函数图像,可根据学生反映的情况,介入启发性地问对数与指数是什么关系).

教师:大家能用对称几何法画出图像吗?观察图像,对比指数函数图像的性质列出对数函数图像的性质.

学生完成后,笔者把学生所画、所列的典型结果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并请学生补充评说,再阅读课本,总结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评析:在高一新教材学习了指数函数后,考虑到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教学内容、探究方法的联系与相似性,而高一函数是起始阶段,研究性学习也有个层次性问题及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此课堂上请学生从联系的角度、对比的方式入手进行研究性学习. 教师介入的目的是提出问题、启发诱导. 学生通过探究、交流、评价、调整,再探究、再评价,学会了从图像角度研究函數性质的一般方法,体验了探究的过程.

挖掘教材、树立主体、改进教法、加强探究成为当下数学教学重要的方式方法,从愈来愈注重能力立意考查的今天,教师从观念上要更新、学生从学习理念上要改变,一味地注重传统的训练模式将无法在创新能力上获得突破,唯有不断更新观念、改变陈旧教学方式,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

篇6:紧扣教材改进教法提高质量

一、灵活分析教学内容

如教学内容是“后滚翻”(太仓市五年内体育青年教师评优课规定教学内容,以下简称“评优课”),那么,教师首先须对“后滚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体操→技巧运动;具健身价值、生活价值、教学价值的基本体育教材之一;可以改善学生头与脚、手与躯干的有序配合,发展身体协调用力的能力,提高神经控制系统的灵敏性和内耳前庭器的平衡能力,增强时空感觉;能为今后学习其他技巧动作打下技能基础。在水平一阶段所学前滚翻的基础上,对于水平二阶段的学生而言,学习后滚翻是适时、可行的,也会深受学生喜爱。后滚翻动作要领:蹲撑,后倒团身,翻掌贴肩,推垫翻转,两脚落地成蹲撑或站立展臂。

在详细分析并清晰认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就要从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众多素材中选择出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学生想学练、适合学生学练”,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素材。

二、合理选择教法、资源

教学内容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确定“教什么”后,在清晰认识、理解所教内容的基础上,至关重要的就是“用什么教,怎么教”的问题,即教材、教法的分析与择优选择。

(一)要领传授,因“生”制宜,循序渐进

动作要领表述在理论上是完整动作的有序过程及动作要点,我们的实际教学决不能不加分析的照搬其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不必过于遵循竞技要求的技术规格,不必拘泥于规则的束缚,尤其是教学的初始阶段。应该用新课程的理念研究教材、处理教材、加工教材,把所教之素材转化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

以后滚翻动作教学而言,应让绝大部分学生“翻转”成功。而“翻转”能否成功,尽管相关的动作要领很重要、很规范,但一定的“后滚”速度必不可少。如缺了“滚速”要素,一些动作要领有何用,甚至个别动作要领起了反作用(如推垫)。在学生都能“翻转”成功后,再渗透相关的动作要领教学,使学生的后滚翻动作更规范、更完美。这样的教学,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尝试、体验到成功或有所进步的喜悦,随后的动作要领教学学生也能欣然接受,从而体验到动作的优美,仍至学生自觉的去追求。学生的学练兴趣由内而激发,比外在因素的激发更有效,这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终所求。

(二)环节设计,趣字当头,因材施教

课有多种类型,“后滚翻”第一课时(“评优课”规定)而言,后滚翻教学的第一环节可作如下安排:

1.一般性与专项性相结合的准备活动(分别重点强化颈、指、腕与团身抱腿前后滚动、团身翻掌贴肩前后滚动的活动与练习);

2.教师多方位的后滚翻完整动作示范。

3.学生尝试性练习后滚翻。

通过上述环节的教学达到如下目的:①让学生初步了解、认识后滚翻练习前必须的准备工作(动作教学所需,安全教学所需,安全措施之一。不仅起到热身的效果,而且为后滚翻在技术上、心理上做好必要的准备,还能发挥技术上的迁移目的,促进动作技术的掌握,缩短学习的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②让学生对后滚翻有一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并直接尝试、体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而非压制,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后滚翻的兴趣)。③教师由对学生不了解而有效且直观的了解学生(这一点需教师的观察力,在学生尝试体验过程中,能大致将全班学生区分为三类:极少数“翻转”成功;少数缺“一点点”就能“翻转”成功;绝大多教不但无法“翻转”,且存在较多问题或较大困难)。

第二个环节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渗透、落实“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理念。具体安排如下:①“保护与帮助”教学(重点对象是尝试练习中“翻转”成功的少数几个学生,这几个学生随即就可以做教师的小助手。使他们在小组练习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让他们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倍感成就感,更加充分地体验到成功与助人的乐趣)。②重点帮助“缺一点点就能翻转成功”这类学生“翻转”成功(让他们尽快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激发学习后滚翻的兴趣,帮教中渗透“保护与帮助”教学)。②对于第三类学生不强求他们在这堂课上“翻转”成功,而针对性的帮助他们解决部分问题,剩余问题待下一堂课再行解决(对于这类学生重在鼓励,表扬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决不能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决不能削弱他们的运动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帮教中同样渗透“保护与帮助”教学)。在第二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因实施的是分层因材施教,故特别需妥善安排好重点施教外的学生的练习活动。

(三)活动内容,统筹兼顾,和谐统一

显而易见,后滚翻技能教学的运动负荷偏小。在后滚翻教材与教法确定后,重点考虑的应是这堂课的运动负荷。在练习的设计上与主教材的内容或器材相结合,采用游戏竞赛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简单、有效的手段是安排一些跑、跳、接力类的活动。为提高学生的兴趣,可充分利用后滚翻时用的小垫子作为障碍物,或垮越,或跳越,或爬越等等。切不可采用“踩石过河”“搭房子”“滚翻接力”等运动负荷偏小,破坏原己掌握的滚翻动作,不安全的内容。

篇7:改进作文教法 提高作文水平

一、重视学生观察。开阔学生视野。我非常重视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观察活动。引导他们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并指导学生捕捉事物的形象特征。为作文打下基础。一年四季,我都要定期带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的生活,还组织学生观察小动物。组织社会调查等。通过这些,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充实了作文的素材。除了要求学生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外。我还经常指导他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节假日去阅读一些中外名著,欣赏一些著名影片,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词汇激发他的写作兴趣。

二、扩大命题范围。命题贴近学生生活。我努力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实际出发,既让学生练各种体裁的文章。又让学生紧密结合生活实际的应用文。还经常让学生写一些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想象作文。如:针对校园里一些花草被一些同学践踏的现象,我让学生写《关于爱护花草树木的倡议书》;在主题班会《谈理想,比贡献》后让学生写想象作文《二十年后的我》。作文在命题形式上采用老师命题、师生集体讨论命题和学生自己命题三结合的方式。这样就使学生激发写作的兴趣。作文时变被动为主动,避免了文章“空洞无物”的大忌。

三、更新指导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上作文课时,一改过去教师唱“独角戏”的做法,变老师为“导演",学生当“主演”,以学生为主的方式进行。二次作文片段练习,我先在黑板上写上题目《“O”的断想》,然后给学生提示: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看,

“O”是什么?从数学学科的角度看,“O”是什么?从美术学科的角度看。“O”又是什么?经过我的提示。学生思维冲破了“O”的限制,大家议论纷纷。有同学说,“O”像一盘圆月,象征着圆满;有同学说,“O”是起点,也是终点。有志者从“O”开始,无志者以“O”告终……这节课气氛十分热烈。大家都觉得自己有说不完的写作素材,下课时都交上了自己满意的作文。

四、加强片段练习。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我们知道。在每一单元后面都有一篇作文训练。为了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我试着把单元的作文训练变成多种形式的片段练习。或口头表述,或当堂习作。比如在课前进行口头演讲。在课堂上进行片段练习,或开头,或结尾,或人物肖像,或景物描

写……学了《一面》,我让学生口述一个熟悉的本班一位老师或同学的外貌;学了《春》,我让学生写《校园的一角》;学了《“诺曼底"号遇难记》,我让学生想哈尔威船长最后时刻的心理活动……这样,通过片段练习,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组织语言、丰富词汇的能力为写整篇作文积累了材料。

五、改变批改方法。培养学生自改能力。在作文批改过程中。我一改过去那种教师“一改到底"的作风。把作文批改方法变为。“本人自改——同学互改——教师审改”三步。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可将教师批改后的作文发给学生。留出时间专门让学生看看哪些地方改了,哪些地方添了:再看老师的批语,了解这些地方为什么要改、要添、要删。等学生具备了修改能力后。教师让学生参加修改实践,进行自改。等学生自改有一定水平后。要求学生互改,互改中教师要巡回指导。

上一篇:初三入团申请书400字满分下一篇:金融工程专业介绍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