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与佛法修学

2024-07-18

弟子规与佛法修学(通用2篇)

篇1:弟子规与佛法修学

弟子规与佛法修行修学报告 eb 30114 2012年6月

从发心学佛,报名网络学院学习至今已有2个月,期间学习了《佛教是什么》、《细讲弟子规》和《弟子规与佛法修行》,第一门课程教材法宝请到时间不久,正在得用闲暇时间重新温习,《弟子规》也能够做到时常读诵并向孩子讲解与交流。此次借此学习报告,细致地整理一下两个月来的学习和修行,查找不足,对症下药,恭请老师同修们指点,得以坚固信心,取长补短,夯实基础,为下一步学习修行起到提高促进作用。

存在问题:

信心动摇。这几日,看书听课听开示,能有感悟,心也欢喜,可是这种体会不能持久,进了办公室或回到了家中,又回到了原始状态,真是一念开悟一时悟,反复无常。对自己成佛的信心有了动摇,弱化了学佛的动力。

原因分析:

一、患得患失的矛盾生活。单位里,我是一个行政人员,免不了应酬,酒肉不绝,心里不安。特别是酒,愈发地感受到是修行的大碍,也曾一度不出席不应酬,事实上,不仅是工作,而且对学佛这事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甚至令一些人对学佛误会更深,成见更大,目前只能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场合,产生了一定的心理负担。在家里,孩子的吃、学、玩,占用大量时间,加之初学,尚不知从何处着手,在网上浏览感觉学佛禁忌不少,所以没有制订早晚课,只是按部就班地跟着学院课程一步一步地学,不知何时能放下执著分别,此生是否还有开悟之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可是自己却天天活在相里。

二、未得利益的日常修行。日常生活中,尽管上下班走路时间能够专持佛号,但妄想纷飞,而且似乎比以前更明了,更纷杂,一旦历事,深究起心动念之处,还是有我,还是自私自利。总感觉两个月来心境变化不大,受用不确实不具体,看人看物看事还常有不顺眼之处,以至发脾气或暗自忿恨,没有真实利益,没明显进步,没有成就,信心动摇。

三、缺乏忍辱的主观意识。5+2=0,用在我身上明显贴切,周一至周五的时段,特别是每日早晚上下班途中,虽不能专心念佛,但总是能观照到散乱之心,时刻纠正念头,在执一念和执万念之间徘徊斗争,感觉良好。到了周六周日这两天,不上班在家里就懈怠放松,特别是周日,没有网课,有时尽管选择性的听听开示,但在主观上就有放松的意识,本身不慎独,加之周围缺乏学习共修的氛围,不能忍辱精进,修行如逆水行舟,一退千里。

解决之道:

一、坚固信心。“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弟子规这一句,在每次的朗读中要大声读出来,做心理暗示,按老师所教一门深入,长时熏习。同时,目前让孩子现在接受佛法困难重重,把《弟子规》孩子的德育规范,几年工夫,相信会取得不可思议的成就。“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所以,信佛,一定要坚信能成佛,对佛所说的事实真相,相信了,那是口头上,语言上相信,行动上没有做到,还不是真正的相信,不能求速,特别是恶缘现前,对佛就否认了,今天听老师的开示,说能够在三五年内做到真正的相信,就是中上资质的人,对于自己就按下等资质做三四十年的准备。

二、谨慎自我。“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首先充足学习的动力,树立目标和榜样,向先贤圣人,佛,菩萨那样学习。“居有常,业无变。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其实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要把每天的讲课的时间安排好,尽量固定学习时间,对照教材和讲记,摄心收神,以达到事半功倍效果。每天要在早晚把课程听完,白天以行动来验证感悟。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时刻警醒自己,做到心不随境转。这样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具体上外在的要管好自己的嘴“言语忍,忿自泯。话说多,不如少。”,对内要减少自己的欲望 “财物轻,怨何生。勿谄富,勿骄贫。”

三、力行学文。“读书法,有三到。心口眼,信皆要。”无论是网络听课,还是阅读书籍讲记,时间安排上要“宽为限,紧用功。”,周末时,多出去,到山庄,选清静地方温故知新。每天的开示要认真聆听,细心体会,在生活中相印证,在点滴之中起到点拨开悟的作用。

《弟子规》课程虽然结束了,但在未来生活中,仍将以其作为指导我处理人事,修正自我的法宝。将上述经文书写置于明显外,时刻警醒我应当迅速规正的不足以及需要再接再厉的方面,在下次学习报告中,一定要有契入、受用的经验分享,自已,同修共同精进。

篇2:弟子规与佛法修学

末学从2006年开始接触《弟子规》,由《弟子规》而入佛法,专修净土法门,在不断的修学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弟子规》是我们做人和学佛的基础。没有这个根,佛法修学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可能成就。佛云: “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师长告诉我们:中国过去的修行人不学小乘,之所以能够契入大乘,是因为古代的读书人都有深厚的儒、道的基础,而儒、道之学足以替代小乘。我们修学多年仍然不得其门而入,就是因为没有这个基础。《弟子规》是儒学的基础,也是大乘佛法的基础。

末学最近有幸参加当地暑期《幸福人生(弟子规)讲座》义工,落实《弟子规》的教诲,略略体会到《弟子规》就是佛法修学,与“三学”、“六度”、“三福”、“六和”、“普贤十愿”无二无别。例如:为学员叠被子这样一件小事,细细琢磨竟然也是修“菩萨六度”:真诚为人服务的心行是“布施”;按照一定的方法,循规蹈矩,叠成标准的“豆腐块”是“持戒”;每天要重复很多遍,不厌其烦,极有耐心去做是“忍辱”;一次比一次叠得更快、更好是“精进”; 叠被子的整个过程中,心地清净(外不著相、内不动心)是“禅定”;悟到“叠被子”也是修行、无一法不是佛法,好像“智慧”也开显了一点。

以下末学按照“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的次序谈谈个人修学的一点心得体会:

入则孝

末学因为从小不在父母身边的缘故,与父母及兄弟姊妹之间产生了极深的隔阂,我们兄弟姊妹四人几乎不往来。现在才明白是“养不教”的结果。父母没有教导我们孝弟的道理,也没有为我们作出孝亲及兄友弟恭的榜样。“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这也不能怪罪父母,因为他们的父母也没有教导过(圣教衰落都一个多世纪了!末学今日能够听闻圣贤教诲,何止三生有幸?)净业三福第一福就是孝养父母。“孝”既是儒家成圣成贤的根本,也是佛家圆满成佛的根本。古圣先贤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末学现在知道:自己一切不顺皆因不孝,修学没有功夫也因没有力行孝道。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亲憎我,孝方贤”。目前,在自己力行孝道的过程中,逐渐化解了与父母之间的冲突,重新找到了一些“父子有亲”、“知恩报恩”的踏实感。

出则弟

“兄弟睦,孝在中”。与兄弟姐妹不能和睦相处也是不孝。《幸福人生(弟子规)讲座》期间,我劝导哥哥姐姐和他们的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我大姐和侄儿参加学习并明显受益了,证明至诚是能感通的。虽然兄弟姐妹之间的坚冰完全消融尚待时日,但末学庆幸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多因财物及言语不能相让。因此“菩萨六度”修“布施、忍辱”;“四摄法”修“布施、爱语”。末学从事医务工作,面对来自各个阶层、形形色色的人,以前感觉压力挺大,今天以“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的心态面对(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警醒自己顺境不起贪著,逆境不生嗔恚,历事练心,久而久之心态慢慢变得平和些了,恭敬心也能生起来了。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末学业习深重,一直不能克服昏沉懈怠的毛病,非常惭愧!

“晨必盥,兼漱口„„入虚室,如有人”。是恭敬心的体现,包括对自己的身体、对一切人与事物的恭敬。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做事慌张,畏难懈怠正是我的毛病,许多事因此做错了,有些事虽做了却不能善始善终。末学深知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如此悠悠放任,何时成就道业?忏悔!

《无量寿经》中的善护三业,“善护口业”放在第一,口业最易造作。“话说多,不如少”,作为念佛人,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冷静观察,当我们起心动念想说什么时,许多妄想分别执著夹杂其中,心已经不清净了。真是“出口动手便错”。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都是教导我们谨言慎行,勿造新殃,否则无意之间会造成许多修行的障碍。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无论善人、恶人都是我们的好老师(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学生只有我一人,一切人都是佛菩萨示现教导我们。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学佛贵在知过能改,不但行为不能再犯,起心动念处也要时时检点。如果知过不改,还要掩过饰非,那是罪上加罪,根本不是学佛。

泛爱众

师长教导我们放下十六个字(自私自利、是非人我、五欲六尘、贪嗔痴慢),首先要放下自私自利。众生与我本是一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为一切众生就是为自己。

修行重在修心。“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体现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与“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是从存心处区别。劝善与规过是为利益他人,而揭短与说私却是存心不善。“将加人,先问己”、“恩欲报,怨欲忘”,莫不体现“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之心。

亲仁

有缘听闻佛法,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有幸遇到净土法门,更是稀有难逢。“能亲仁,无限好”。末学今日有幸得人身、闻佛法,愿时时与仁者(圣贤佛菩萨)为友,依靠他们的教诲,断恶修善,以期“德日进,过日少”,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不亲仁”则必亲“小人”。烦恼习气是自己无始劫来形影不离亲近的恶友,害我们在六道三途生死流转、苦不堪言,真正是“小人进,百事坏”!

余力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佛法讲“解行相应 ”,解帮助行,行帮助解。学佛要老实真干,故“力行”是关键。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师长教导我们读经就是戒定慧齐修。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整个佛法修学要想成就,必须“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是对一切事物的恭敬,所谓“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非圣书,摒勿视,蔽聪明,坏心志”。不读圣贤书则不懂做人,邪知邪见还会染污自己的清净心。古人云:“宁可终年不读书,不可一日近小人”。不仅世间邪知邪见之书要摒而勿视,即使佛书也不可博而杂,末学决心抱定一部《无量寿经》,先读三千遍再说。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师长教导我们“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末学相信只要“老实、听话、真干”,循着佛陀指引的目标和方向,仰赖师长一生修学的经验,道业一定会有成就的!

上一篇:给远方小学生的一封信600字作文下一篇:老年人力量训练办法有哪些?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