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兴趣与方法

2024-07-22

激发学生兴趣与方法(精选10篇)

篇1:激发学生兴趣与方法

数学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有些内容的教学,教师讲得再投入,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便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参与中不知不觉度过难关。

《加法的初步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加法的开始,由于初次接触加法,用语言叙述很难表达准确、完整。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演示操作程序,寓加法的含义于演示操作过程中,通过演示操作的条理化,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思维的条理化打下基础。在教学中,可将教材中的气球图制成化静为动的活动场景,在屏幕上演示两个气球合在一起的全过程。通过启发提问,组织学生从实践中体会加法的含义。由于制作的CAI课件色彩鲜艳,动感强,画面清晰,学生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这样建立的加法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所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向学生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鼓励学生探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巩固分数的意义,可以设计一个生动活泼的课件,鲜艳的色彩,延长了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全班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

在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情况下,充分挖掘画面中所提供的素材,说出:可以分别把10个苹果、12桶蜜、6只蜜蜂看作单位“1”,并能把每个“1”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用不同分数表示,这样做不仅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数学兴趣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采取哪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 巧设导入语激趣。上课伊始, 教师应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重难点, 设计一段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导人语引入新课,以激活学生学习动力, 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其次, 设计擂台赛出情趣。小学生表现欲强, 爱争强好胜, 喜欢受人夸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小学生这一年龄特点, 有意识地设计竞赛题和竞赛形式, 学生会兴致盎然,热情高涨, 学习空前活跃。如把基础数学知识或口答题设计成抢答竞赛形式, 把中等难度题设计成限时必答竞赛形式, 把难度较大的题设计成小数奥赛形式, 让学生以赛激趣, 以赛促学, 以赛提效。总之,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 选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手段, 不断创新激趣方法,会使数学课趣味盎然, 高潮迭起; 会使学生在学中玩, 在玩中学, 学得有趣, 学得愉快, 学得轻松, 学得主动, 学得深刻。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D?D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D?D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教师要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篇2:激发学生兴趣与方法

学习者个人因素(如智力、语言学能、动机、个人经历等)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历来是外语教师关心的话题。其中学习动机被认为是对学习成绩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相关的研究与讨论因此层出不穷。从早期的成就动机理论到近几年有关学习动机的认知和建构观点,各种理论与模式迭次出现,研究的视角越来越广。具体到外语教学实践上,现在多数外语教学思路都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在课堂活动中充分考虑学习者需求、情感与动机等个人因素。然而,围绕这些教学思路的讨论,通常是在一般英语(generalEnglish)教学的语境中进行的,对于有自身特点的职业英语教学涉及不多。

传统的职业英语教学通常是教师依据大纲要求和授课计划,使用事先确定的教材进行授课。其实,这种看似科学的教学常规从一开始就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理由很简单,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学生无权从自身的经验和感受出发设置学习目标,更谈不上做出自己的决定,于是他们总是把将要进行的学习看作是完成他人为其设定的任务(事实也是如此)。如此情形下,要求学生对课程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显然是不公平的。近几年的许多研究都证明,自主设定目标的学生有更强的学习动机,更可能完成学习目标。所以,有必要在课程学习的初始阶段对职业英语教学做适当的改进。一种值得尝试的办法是:通过师生协商的方式,设定课程学习的目标,让学生感受自主决定或至少是参与决定的乐趣,使他们的认知和情感进人唤醒状态,从而激发较为强烈的学习动机。

协商后设定的学习目标该如何表述?我们可以对“话语场合—话语事件—话语行为”模式作适当改动,按照交际场合(communieativesituations)—交际事件(communicativeevents)的两级模式来进行表述。交际场合是指工作中发生交流的场合(如会议厅、办公室、海关);交际事件是指工作活动的内容(如讨论、联系客户、工作总结)。学习目标无须列出具体的语言学习内容和课堂活动,目的是为后续的课堂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预留空间。

实施目标协商的方式对教学资料的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里面既然渗透了特定学生群体的认知和情感因素,就必然会出现预选教材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反映学习目标的情况。此时,教师应该坚持以所设定的目标为依据,扩大教学资料的选用范围。

动机不仅是激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保持的问题。作为实现学习目标的课堂教学,不仅应该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上考虑如何激发学习动机,而且必须思考如何让这种可贵的驱动力维持下去,以保证学生始终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前行。关于这一点,任务型外语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相关的文献也对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有过大量论述,在此就不作详细讨论。当然,结合职业英语教学的特点,我们建议更多地从职业工作的环境出发,设置尽可能多的富于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作为维持学习动机的手段。因为建立在认知经验之上的、适合学生水平的并富于挑战性的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更专注于学习任务。

篇3:激发学生兴趣与方法

兴趣是一种情绪激发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细胞的活动加快, 神经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大大增强认知效果, 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从目前学校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看, 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有明显的两个极端:多数人兴趣不大, 讨厌作文, 认为是一种“苦差使”。他们在主观上放弃作文练习, 应付了事, 态度十分消极, 所以始终写不好作文;只有少数人对作文较有兴趣, 他们大多受看课外读物, 喜欢观察事物, 常练笔, 作文越写越好。这种鲜明的对比说明兴趣是作文积极性的内在源泉, 只要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 就能留心观察各种事物, 主动积累写作素材, 自觉地吸取范文的精华, 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 从而使作文能力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

作文教学既要利用学习的兴趣, 更要积极发展学习的兴趣, 使兴趣成为学生作文的动力。我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去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 促进作文教学。

一、从培养阅读兴趣着手

阅读和写作有着内在的联系, 两者可以相互促进, 相到转化, 实现迁移。对此, 前人早有认识, 所以, 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指导学生由阅读典范作品去领悟“应该怎样写”的要领。但是, 为什么在过去的教学中, 于此往往收效甚微呢?问题的关键在于, 他们往往忽略了兴趣的调动, 没有兴趣作为开启知识、能力大门的钥匙。要使阅读与写作有效地实现迁移, 必须借助兴趣。教师应善于课文的精读到课外的博览,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学生的阅读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欣赏”, 激起他们的情感涌动, 使他们真正有所“会心”, 而不仅仅是让他们理解再理解。这样才能促使他们精读博览, 广为采撷, 写作才有源头活水。阅读, 只有当它能激起学生的情绪、兴趣, 才能激起他们“心向往之”的写作动机。有了“心向往之”, 才能有起而行之。

阅读兴趣向作文兴趣迁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起步阶段要注意引发学生模仿的愿望, 唤起仿写兴趣。关键是仿写的课文应当切近学生的生活, 能沟通学生的感情。随着阅读兴趣的扩展和深化, 则应从阅读范文、例文中积极探索写作的奥秘, 让学生体验作者创作的欢乐, 从而强化写作的诱因, 发展作文的兴趣。观察表明, 有些中学生的作文兴趣特别浓厚, 一般都是由阅读兴趣积极迁移而来的。

二、从开展课外练笔着手

课外练笔是使作文方式多样化的一个有力措施。课内作文时间有限, 如果将作文教学局限于课内作文, 显然是不够的。再加以课内作文多是命题作文, 学生不管有无作文的动机、需要、材料, 都必须完成, 这就容易降低作文的兴趣, 甚至对作文产生畏惧情绪和逆反态度, 后进生尤其有这种可能。由于课外练笔不受命题作文和写作时空、方式的限制, 因而它比较灵活, 只要有了需要, 有了材料, 产生了写作动机, 就可以提起笔来自由写作, 这有有利于提高写作的积极性。

三、从加强情感投入着手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 它能使人的注意、感知、思维倾向于某一对象, 促进智能的更好发挥。学生一旦对作文有了稳定而浓厚的感情, 就不会视作文如重负, 而会乐此不疲。因此, 我们应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在命题、指导, 评估等环节中创设诱人的情境。

1、命题时重在捕捉学生情感的火花

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现代中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未来都怀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我们在命题时, 如能适当地从学生喜怒哀求中捕捉情感的火花, 设计命题, 就能为学生创设积极作文的氛围。如, 中学生大多数敏感自信, 爱思考, 时而又困惑迷茫, 可针对这些情感来命题, 如《我的网络生活》、《我对商业广告的看法》等。这些命题针对性强, 能刺激学生的表达欲, 使其自觉地投入其中。

2、指导时重在诱发学生情感的外射

如今的中学生已经开始感受生活, 感语人生, 并已能在自然界的事物中赋予自己情感, 对自己的审美标准亦较有尺度。因此, 作文指导时应注重诱发生学情感的外射。鼓励他们在写作中投以真情实感, 对生动感人的事物用优美的语言进行重点的描绘, 学会挖掘蕴蓄于事物间的哲理性, 感受人世间的真、善、美, 并把它表现在写作中。

3、评估时重在沟通师生情感的渠道

心理学表明:中学生总是站在大海彼岸呼唤人们的理解, 这种理解常以情感的沟通和谐为满足。因此沟通师生情感渠道, 通过情情感对流, 能激兴求趣。在作文评估时可采用情感呼唤式的评语, 这种评语带着暖意、带着支持和赞许;也可采用商讨式的评语, 用机智幽默的语言指出学生的缺点,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师的主张。

总的说来, 重视作文教学全过程中的情感投入, 会使学生的作文兴趣得到极大的激发和培养。

调动学生兴趣进行作文教学时, 还应当认识到兴趣的产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它有着明显的差异, 如年龄特征的差异;低年级学生, 外部动机在学习中占主导地位, 一般为外来目标所吸引, 分数、表扬、竞争、名次等因素是主要刺激。随着年龄的增长, 知识的增加, 认知兴趣的发展, 作文成功体验的不断丰富, 作文兴趣才逐渐成为最好刺激。又如性别差异:男女生作文兴趣的发展总体上比较平衡, 但女生相对受外来目标的影响较大, 分数、评语、名次有更大可能成为他们作文积极性的源泉。再如个别差异:一般学生受外来目标的影响多一些, 而对作文成绩较好, 或作文成绩提高较快的学生, 兴趣能成为他们作文积极性的主要源泉。正视这些差异, 把握住这些差异,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方能有效地调动、引发学生的兴趣, 促进作文教学。

摘要:兴趣是动力, 有了兴趣才会有成功的希望。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 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开展适当的课外练笔, 加强情感投入应该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人在这些方面积极探索、实践, 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兴趣,积极性,情感

参考文献

[1]孙双金.孙双金与情智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詹明道.名师课堂经典细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7.

篇4:激发学生兴趣与方法

关键词:物理教学;兴趣;创新能力;新课程改革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的一种动力。而兴趣是需要培养的,在物理教学中,新的教学思想指导着教师不断地推陈出新,改进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的实效。

一、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

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往往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授《光的折射》时,可先提出以下一些问题:透过老花镜看紧靠镜子的物体,显得比原来怎么样?透过老花镜看远处物体,物体又会怎样呢?透过圆形金鱼缸看缸里的鱼发现鱼会变大,透过装满水的杯子看插入的筷于发现筷子会在分界处折弯,这又是为什么呢?夏天,我们扎泥鳅时应扎的比观察位置深还是浅些?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学生必然会产生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而课后又是课堂的延伸。结合物理教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小实验、小制作也是发展物理兴趣的好形式。这样做,不仅能够加深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很好地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二、重视实验教学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喜欢实验,特别喜欢能自己亲手做实验。满足学生这种迫切需要的心理,同样是激发、培养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目标,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特点,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导的模式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实施新的学习模式。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的实验,弥补了课本书刊上只有实验结果的缺憾,自悟知识的个中真谛,自寻摆脱挫折达到成功的蹊径,自谋解决实际问题的良方,更是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作风,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了学习兴趣。

三、采取新颖教法

虽然物理实验生动有趣,但物理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为了巩固物理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物理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对抗赛法、听题判断法和物理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对抗赛法为例,每章结束或临近期中期末考试复习,都可以用此法,使枯燥乏味的复习变得生动有趣,而且通过这种方法复习的效果比题海战术好得多。比如每学完一章,教师事先拟订好题目写在投影上,然后布置学生课前准备,课上或组与组之间或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对抗赛。教师打出投影片之后,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在小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参与激烈的竞赛和角逐,学生的那股兴奋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反复做题、讲题所无法达到的。这种方法能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掌握得牢固。

四、开展科普活动

兴趣是求知最大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钻研精神,开发创造能力,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中开展科普活动,重视第二课堂,对于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交叉发展趋势,物理学是研究各种科学技术的基础,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在工业、农业、军事、医疗、交通航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应用不胜枚举。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与我们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紧随时代的步伐前进。

五、及时给予成功的满足

篇5:激发学生兴趣与方法

(一)化合反应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CO2

2、硫在氧气中燃烧:S+O2SO2

3、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4、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5、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2P2O5

6、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2CuO

7、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2H2O

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CO+O22CO2

9、碳不充分燃烧:2C+O2(不充分)2CO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CO2+C 高温 2CO

1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

12、生石灰和水化合:CaO+H2O=Ca(OH)2

(二)分解反应:

13、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实验室制O2):2KClO3

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MnO2+O2↑

15、电解水:2H2O 通电 2H2↑+O2↑

16、碳酸不稳定分解:H2CO3=H2O+CO2↑

17、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CO2↑

(三)置换反应

18、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H2):Zn+H2SO4=ZnSO4+H2↑

19、锌和盐酸的反应:Zn+2HCl=ZnCl2+H2↑

20、铁和盐酸:Fe+2HCl=FeCl2+H2↑

21、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

22、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Cu+H2O

23、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 高温 2Cu+CO2↑

24、碳还原氧化铁:3C+2Fe2O3 高温 4Fe+3CO2↑

25、铁和硫酸铜溶液:Fe+CuSO4=Cu+FeSO4

26、铜和硝酸汞溶液:Cu+Hg(NO3)2=Hg+Cu(NO3)2

27、氢气还原氧化铁:3H2+Fe2O32Fe+2H2O

28、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

(四)复分解反应

31、大理石和稀盐酸(实验室制CO2):CaCO3+2HCl=CaCl2+H2O+CO2↑

33、碳酸钠和盐酸(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47、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

(五)其他:

49、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50、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CO2+2NaOH=Na2CO3+H2O

5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Cu+CO2

5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3CO+Fe2O3 高温 2Fe+3CO2

5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CO2+2H2O

55、乙醇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2CO2+3H2O

初三化学怎么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大多数同学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化学这样,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很多实验就跟魔术一样,很能吸引孩子。

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内容的加深,部分同学的新鲜感会慢慢消失,学习成绩就可能渐渐下滑,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有这么建议给同学们:

a、建议还未提前学习化学的同学,提前关注一些化学兴趣类书籍或者实验视频,推荐书籍有《疯狂科学》;《视觉之旅:神奇的化学元素》还有《化学应用与概念》;

b、另一种让孩子快速喜欢新学科的方法就是找一个适合孩子,孩子喜欢的老师,这比什么都管用!

c、鼓励孩子自己参与实验环节,因为在学校也好,在课外班也好,孩子自己做实验的机会很少,但是如果孩子在家里自己就能动手完成一些小型实验,不仅增加趣味性,而且还锻炼了动手能力。

篇6: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方法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

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二、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沉浮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三、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四、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五、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正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六、多写片段,多记日记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七、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俗话说:“乐此不彼”,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光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以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编写作文专刊,名曰《春芽》张贴出来,并在课堂上为之大喊大叫,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诸熟门径,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

写作文的方法和技巧

一、平时多阅读,记录优美语句

平时的积累对写作文来说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我们要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就像罗丹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我们应该留心我们身边的事物,在阅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好句好段,只有生活丰富多彩,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勾勒出动人的 篇章。

二、审明题意,选取素材

在我们要写一篇文章之前,应该学会审题、选材,在我们选取材料的前提下,必须要明白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有的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不愿意割舍材料,所以这样就造成了下笔千言的现象,在我们写作时,首先要明确主题,在平时的训练时,要培养审题能力,也可以用一些方法,培养自己的概括文章和提炼文章的能力,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浓缩成一句简短的句子,采用这种浓缩法,对我们提高对文章审题的技能,是十分有效的。

三、灵活运用修辞、论点

篇7:激发小学生语文兴趣的方法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正可谓“疑是打开思维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的金钥匙。”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刚刚踏入校园进行正规化的学习,所以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因循守旧,完全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来上课,那么就会打消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应依据不同课文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带动一般,使学生主动参与,动脑、动口、动手,生动活泼地去学习语文知识。而教师在讲读过程中要始终抓住课题设计问题,以课题统摄全文,讲读内容精要,做到真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心灵的火花。

二、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活中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使用教材,发扬民主,努力创设更符合本节课的生活情境,有效地把所要教授的内容直观地传授给学生,也让学生参与到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的依赖心理。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不同程度,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不同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媒体教学,营造轻松环境

课堂形式单一、枯燥,很容易造成学生身心疲劳,从而转移注意力。针对这一现象,我设计出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利用课堂上的小游戏、小表演、小活动等环节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同时,根据小学生兴趣广,兴趣多变的心理特征,创设合理的课堂结构。

如在教单韵母“e”时,为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了解,我便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一只白鹅和它的倒映,在水面上引吭高歌的插图。这样不仅学生很直观地认识到这是一只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能使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有效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富有情趣、幽默、诱导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特别对于语文这一门涉及面比较广的学科来说,若长期使用一种教学方法,便会失去其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延长学生注意力,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科学地选取教学方法。

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法引导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地理解和感悟,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探究欲望。

篇8:激发学生兴趣与方法

一、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

在物理教学中, 如果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 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 往往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授《光的折射》时, 可先提出以下一些问题:透过老花镜看紧靠镜子的物体, 显得比原来怎么样?透过老花镜看远处物体, 物体又会怎样呢?透过圆形金鱼缸看缸里的鱼发现鱼会变大, 透过装满水的杯子看插入的筷于发现筷子会在分界处折弯, 这又是为什么呢?夏天, 我们扎泥鳅时应扎的比观察位置深还是浅些?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 学生必然会产生兴趣, 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而课后又是课堂的延伸。结合物理教学的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 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小实验、小制作也是发展物理兴趣的好形式。这样做, 不仅能够加深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 很好地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二、重视实验教学

在教学中, 笔者发现学生喜欢实验, 特别喜欢能自己亲手做实验。满足学生这种迫切需要的心理, 同样是激发、培养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目标, 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特点, 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导的模式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实施新的学习模式。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的实验, 弥补了课本书刊上只有实验结果的缺憾, 自悟知识的个中真谛, 自寻摆脱挫折达到成功的蹊径, 自谋解决实际问题的良方, 更是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作风, 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了学习兴趣。

三、采取新颖教法

虽然物理实验生动有趣, 但物理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为了巩固物理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 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 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 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物理知识。

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对抗赛法、听题判断法和物理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 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对抗赛法为例, 每章结束或临近期中期末考试复习, 都可以用此法, 使枯燥乏味的复习变得生动有趣, 而且通过这种方法复习的效果比题海战术好得多。比如每学完一章, 教师事先拟订好题目写在投影上, 然后布置学生课前准备, 课上或组与组之间或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对抗赛。教师打出投影片之后, 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 在小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参与激烈的竞赛和角逐, 学生的那股兴奋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反复做题、讲题所无法达到的。这种方法能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学习兴趣浓厚, 知识掌握得牢固。

四、开展科普活动

兴趣是求知最大的动力,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培养钻研精神, 开发创造能力, 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中开展科普活动, 重视第二课堂, 对于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具有重要的作用, 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交叉发展趋势, 物理学是研究各种科学技术的基础, 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 在工业、农业、军事、医疗、交通航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应用不胜枚举。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 与我们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紧随时代的步伐前进。

五、及时给予成功的满足

所谓成功, 即行为者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或获得了预期的结果。行为者一旦取得成功便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成功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上获得进步和好评。因此, 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格外重要, 尤其是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一次好成绩的取得, 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 或是一种信任的目光, 都会给他们以无穷的力量, 使他们兴奋不已。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发展, 体现学生主体,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摘要: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 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就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本文根据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总结了一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方法。

篇9: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下面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些方法。

一、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动机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求知欲和好奇心,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奠基石,只要能把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和激发出来,他们就会自动地去学习和发现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创设问题情境是一个最能产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进而产生学习动机的有效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提供学习材料和学习条件,让学生能从这些情境中引出好奇点,引起他们的疑惑、惊讶。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如: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新旧知识连接点间创设问题情境,还可借助童话故事、 游戏、实验等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重视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

二、设置适合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从学生这个角度来讲,都有很快学会知识的愿望,但在实践中却常常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学生面对困难的方式也各不一样,在通常情况下,可以把它分为两种类型:学习目标定向的学生和成就目标定向的学生。学习目标定向的学生是把学习当成是掌握知识、获得某种能力的方式;而成就目标定向的学生则是把学习当成是为了获得对其能力的积极评价或避免否定评价的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学习目标定向的学生更有努力解决困难的思想准备,他们一般会勇于挑战,遇难而上,这样的学生才更有学习能力,才能更适应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而成就目标定向的学生则偏向于喜欢选择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回避具有挑战性的情境,这种学生学习时毅力差,遇到困难易失去信心,一个班级里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往往是这种类型。

三、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有一个积极乐观的、现实的态度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结果时好时坏是很正常的,有些学生看到成绩高了,得意扬扬,喜上眉梢;有些学生看到成绩不好,心灰意冷。这种心态是很不好的,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很好地面对结果的心态。其实影响结果的因素是很多的,并非单一,主要是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他人的帮助、情绪、环境等等,所以在分析的时候,教师应该多种因素一起考虑。我国青年学者隋光远提出的“积极归因训练”模式就很具有实用性。它是改变学生不正确的归因、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一条很有效的途径。首先,他强调努力这一因素,他认为成功与失败都是与努力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有失败的时候,他一般会把原因归于自己不努力的结果,如果更努力的话,就不会失败,就会有更好的结果。如果这样理解失败,就不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破坏其良好的学习动机。

四、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面对的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对他们的教育,应以赏识教育为主,多多表扬和鼓励。对于这些学生来说,能得到教师的肯定或表扬有利于保护其学习积极性。基于这一点,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好的方面,并多加鼓励,因为肯定的评价具有积极的强化作用,能使学生产生再接再厉、积极向上的力量。当然,也应该适当地运用批评这种教育手段,但一定要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为准。

篇10:激发中学生写作兴趣之方法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训练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尝试将写作训练与听、说训练相结合

作文与说话不是互不相干的两回事,而现代中学生爱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喜欢听、说训练,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说话能力的训练。如学完某课后,让学生谈谈感受,或针对某一人物谈谈看法。可以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发言,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对中心内容、条理安排,以及遣词造句等一些问题的及时指导。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评议,老师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并告诉学生,他们的发言很精彩,将他们说的写到纸上便是文章,让学生明白写文章不是弄虚作假,矫揉造作,而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放松了心情,感知了口头作文的乐趣。课前5--10分钟的听、说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这项训练的规则是:由老师根据写作需要设计写作题目,学生课下写,课前读,听的同学评说,最后老师点拨。要求人人参与,采取轮流发言、自主发言、指定发言、或无规则的抽查发言等多种形式,意在调动每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课堂上,读的学生绘声绘色,尽情展现自己的写作才能;听的学生细致认真,锻炼了概括提炼能力;评议的学生尽可能用简明的语言给予公正的评价,无形中增强了表情达意的能力与品评欣赏能力。有时各抒己见,争执不下,此时老师再进行点评,学生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变学生写为学生既写又读,变老师评为师生共评的写作训练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尝试佳作鉴赏与再创

范文网【】

作文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针对初中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视野不阔的特点,可以用抛砖引玉的方式,开启思维,诱发创作。吕叔湘老先生在谈作文教学问题时,说过:“学生作文有一种相当普遍的毛病内容空洞。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命题之后读写‘题中应有义’,给学生一点启发,或者让学生们大家谈谈。有些题目还可以告诉学生怎样去自己搜集材料。”[1]这就告诉我们启发诱导在作文训练中的必要性。在作文训练课上,我们注重了导语的设计、写作意境的渲染与写作的指导。针对一些不好写的训练题目,尝试了“佳作引路------学生评价----老师点拨----学生再创”的作文训练形式。学生在例文的引导下,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在品评鉴赏中,学到了有利于写作的语言技巧、写作方法等。在老师的启发、鼓励下,学生进行了迁移思维,写出了自己的作品。这样,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的难题,在训练中也提高了写作能力,如此训练,学生易产生写作灵感,增强写作兴趣。

二、以课文为依托,架构作文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写作的乐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文命题设计应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谁来架构生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课文就能担此重任。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材版本的不断更新,课文内容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些文章不仅能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起到典范作用。因此,作文教学以课文为范例,可谓就地取材,两全其美。)例如,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第一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反映家庭生活的,家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感受最深的,这一单元的学习容易触发联想,诱发写作欲望,所以学习中教师要注意情感的渲染、写作技巧的总结归纳,巧妙地运用迁移思维,将学生引领到现实生活中来,进行写作。如:第一单元之中的《金黄的大斗笠》、《金盒子》、《羚羊木雕》都是以物为题目,并以具有意义的物品为线索来叙事,进而揭示中心表达情感。因此,在学过《金盒子》一课后,可以以“金盒子”为创新支点,设计写作话题:“在你的生活中也有类似金盒子的玩具吗?其中一定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凝聚着手足之情、母子之情、父子之情等,你能将其写出来吗?”学生都感到有话可说,都能真实地再现生活,并掌握了以“物”为叙事线索揭示中心的写法。再如,学过《社戏》一文后,设计以“童年”为话题进行作文,很多学生无形中就模仿了《社戏》的写作风格,以质朴的语言表现童年时的天真烂漫、纯真无私。以课文为范文,迁移思维,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去写作,为学生更好的展现自我架构了桥梁,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增强了写作的信心。

上一篇:暑假和爸妈在一起的日子作文下一篇:精编夏季谚语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