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巩固题

2024-06-27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巩固题(精选11篇)

篇1: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巩固题

⒌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朝服衣冠: ②孰视之:

③皆以美于徐公: ④期年之后:

⒍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

②能谤讥于市朝。

译文: 。

⒎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1刍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答: 。

⒏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分)

答: 。

篇2: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巩固题

一、解释加点文言实词。1.修 2.昳丽 3.朝服衣冠 ....4.窥镜 5.谓„„曰 6.君美甚 ....7.何能及君 8.我孰与„ 9.旦日 ....10.明日 11.孰视之 12.自以为不如 .....13.不若君 14.美我 15.欲有求于我 ...16.入朝见威王 17.臣诚知 18.地 方 ....19.莫不私王 20.四境之内 21.左右 .......22.王之蔽甚矣 23.纳谏 24.面 刺 ......25.闻 26.谤讥 27.私我 ...28.市朝 29.时时 30.间进 .....31.期年 32.朝于齐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而 而形貌昳丽 而复问其妻曰 窥镜而自视 ...于 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美于徐公 ...

三、下列各句与“由此观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何陋之有

D.甚矣,汝之不惠

四、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

五、翻译下列句子。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5.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6.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7.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9.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0.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11.皆以美于徐公。

1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1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5.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6.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17.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18.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9.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六、课文理解。

1.邹忌是怎样启发诱导齐威王纳谏的?

2.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3.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4.请分别写出文中表现齐威王纳谏后在国内和国外产生巨大成效的句子。

5.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6.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7.进谏,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需要气度和胸怀,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8.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

9.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练习

一、【2016·黑龙江省龙东地区卷】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 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巨。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令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时时而间进____(2)故夙夜孜孜____ ....1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

译文:

(2)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2分)译文:

13.甲乙两文谈论的都是治国问题,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用自己的话表述)(2分)

二、【2016山东省济宁中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1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孰:仔细 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蔽:缺点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间或,偶然 ..11.下列句子中,加点“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A.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相与步于中庭 C.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D.万钟于我何加焉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译文: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文:

13、阅读下面的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3处)。(3分)

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以闺房小语破之快哉!(选自《古文观止》)

三、【2016·湖南省株洲卷】

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共24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①臣之妻私臣 ②时时而间进 ..20.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①皆以美于徐公。(2分)译文: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分)译文:

21.用常情常理衡量,文中齐王纳谏令下达之后的叙述,有夸大事实之处,请找出两处。(用原文回答)。(2分)

(1);(2)

四、【2015·重庆B卷】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文后9-12题。(15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邹忌修八尺有余()(2)朝服衣冠()..(3)私我也()(4)王之蔽甚矣()..10.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译文: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译文: 1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并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关键在于他有自知之明。B.听了邹忌的谏言,齐威王仅仅说了一个“善”字,凝练传神,其纳谏的态度和决心跃然纸上。

C.妻、妾、客的回答,虽然同为赞扬,但态度语气明显不同。妻是热情的,妾是逢迎的,客是畏怯的。D.这篇文章在写法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12.文中齐威王的故事,蕴含着什么道理?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4分)

五、【2015年南昌中考语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1分)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臣/诚知/不 如徐公美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10.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朝服衣冠()(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2.邹忌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分)

13.请具体分析文章某一语言特点。(2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答案》

一、解释加点文言实词。

1.修:长,指身高; 2.昳丽:光艳美丽; 3.朝服衣冠:穿戴; .4.窥镜:照镜子; 5.谓„„曰:对„„说; 6.君美甚:很; .7.何能及君:比得上; 8.我孰与„:谁; 9.旦日:第二天; ..10.明日:后一天; 11.孰视之:同“熟”,仔细;12.自以为不如:认为;13.不若君:如,比得上;....14.美.我:以„„为美; 15.欲.

有求于我:想要; 16.入朝见.威王:拜见; 17.臣诚.知:实在,确实; 18.地方:土地;方圆; 19.莫不私.王:没有谁; 20.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21.左右:近侍; 22.王之蔽.甚矣:受蒙蔽;(到了)极点; 23.纳谏:接受规劝; 24.面刺:当面;指责; 25.闻:使„„听到; 26.谤讥:指责别人的过错;27.私.我:偏爱; 28.市朝:公共场所; 29.时时:不时,有时候;

30.间进:间或、偶尔; 31.期年:满一年; 32.朝.于齐:朝见;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而 而.形貌昳丽:连词表并列 而.复问其妻曰:连词表承接 窥镜而.自视;连词表修饰 于 皆朝于.齐:到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 美于.

徐公: 比

三、下列各句与“由此观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渔人甚异之.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何陋之.有

D.甚矣,汝之.

不惠

四、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

进(偶尔)

五、翻译下列句子。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答: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2.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答:有一天早上,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的徐公比,谁漂亮?” 3.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答: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呢?”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答: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5.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答:第二天,有个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6.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答: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7.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答: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远远不如徐公漂亮。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答: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9.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答: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10.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答:我确实知道不如徐公漂亮。11.皆以美于徐公。

答: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1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答: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1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答: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1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答: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15.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答: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过错,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 16.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答: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的人多得像集市一样。17.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答:几个月后,还不时有人偶然来进谏。18.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答: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19.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答: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了别国。

六、回答下列问题。

1.邹忌是怎样启发诱导齐威王纳谏的?

答:邹忌以事设喻(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由浅入深、推己及人等)委婉规劝。他由“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推及到“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从而使齐王猛醒、纳谏。2.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答: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3.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答:邹忌的讽谏艺术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4.请分别写出文中表现齐威王纳谏后在国内和国外产生巨大成效的句子。

答:国内: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国外: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评分标准: 国内、国外各一点。国内答出“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即可。

5.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答:①齐王称赞邹忌的建议很好。并立刻下令:臣民们凡能指出君王错误的,都能得到奖赏,并根据提意见的方式设立奖赏等级。②群臣纷纷进谏。一年后,人们都找不到意见可提。燕赵韩魏都纷纷来齐国朝见。

6.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答: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敢于采纳群臣的意见。

建议:①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②要虚心接受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③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7.进谏,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需要气度和胸怀,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答: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与他人交往的艺术。

我更欣赏齐王,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接受他人规劝。我看到了他宽广的胸怀。

8.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 答:面对不切实际的赞美,我们要冷静思考,实事求是。(答出具体内容亦可)

9.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

答:①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②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③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练习

一、【2016·黑龙江省龙东地区卷】

11.(1〉间进:供然进谏.(2)夙夜:早瞍,这里是从早到晚的意思。评分标准:(2分)每个词语解释准确得1分。12.(1)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人。(2)帝王能做到淸静,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评分标准:(4分)毎小题2分,要求翻译准确,语言流畅。

13.甲: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或:善于纳谏)乙:治国以民为本,要让百姓安居乐业。评分标准:(2分)毎空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二、【2016山东省济宁中考试卷】

10.(2分)B11.(2分)D12.(1)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2)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4分)13.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以闺房小语破之/快哉(3分)

三、【2016·湖南省株洲卷】

19.①偏爱(1分)②间或、偶然(1分)

20.①大家都认为我比徐公美。(2分,译错一个字扣1分)

②满一年之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3分,译错一个字扣1分)21.要点:①门庭若市;②无可进者;③皆朝于齐。(一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四、【2015·重庆B卷】

9.(4分)(1)长,这里指身高。(2)穿戴(3)偏爱(4)因受蒙蔽而不明(每个1分)

lO.(4分)(1)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2)各级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头等奖赏。(每小题2分)11.(3分)A 12.(4分)告诉我们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2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虚心听取别人的好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能进步(2分)。

五、【2015年南昌中考语文】 参考答案: 9.B(1分)

10.(1)穿戴(1分)(2)当面(1分)

11.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2分)

12.邹忌是一个充满智慧、有责任心、有自知之明的人。分析略。【能答到“充满智慧(或善于进谏)”和“有责任心(或衷心)”两方面,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合理分析,且文字通畅的给2分;能答到“自知之明(或实事求是)”并进行合理分析,且文字通畅的给1分;如回答“外貌美丽”等,并进行合理分析,且文字通畅的也可给1分。】

篇3: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巩固题

我们都知道讽谏, 又可以叫做“设喻说理”。即用暗示, 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由于讽谏大多是用生动具体的事例说明抽象的道理, 所以常常会变深奥为浅显, 变复杂为简明, 变逆耳为顺耳, 变生硬直率为和谐风趣, 言辞委婉而富有远见。从而使谏言者与言语环境、说服对象之间产生巨大的亲和力, 使谏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当然, 人们都喜爱听顺耳之言。况且就封建社会而言, 皇权赫赫, 不可侵犯, 历史上有多少谋臣良相在朝廷上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如爱国诗人屈原向楚怀王进忠言, 提出治理国家的建议 (逆耳) , 则被奸臣妒恨, 最后遭放逐, 自沉汨罗江, 成为千古奇冤;还有比干, 纣王不耐烦他提意见, 就下令将其剖腹挖心, 也因逆耳葬送了他的性命; 还有伍子胥, 他建议吴王夫差杀掉勾践以绝后患却遭到拒绝, 最后引剑自刎, 临终前他悲愤地要求把头颅挂在城门上, 要亲眼观看越王勾践东山再起, 来攻打吴国; 司马迁蒙宫刑之辱等等, 都是千古奇冤, 忠言逆耳的结果。

然而, 邹忌却敢于批评齐威王偏信谗言, 教育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 , 即“忠言顺耳”, “良药蜜口”, 足见这种劝谏办法聪明巧妙, 劝谏技巧之高。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一、替对方考虑———不暴露劝谏目的

邹忌向齐威王献策之时, 齐国的政治比较腐败, 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邹忌向齐威王再三苦苦劝谏, 甚至流下眼泪或者破口大骂, 以死谏君, 像屈原、比干那样忠言逆耳效果不一定好。然而邹忌注意进谏艺术, 入朝后, 他并未单刀直入, 而是以“闺房小事”说自己的体会, 小题大做, 现身说法, 使齐王也同理并切实感到“蒙蔽甚矣”, 于是一声令下, 广纳谏言, 终于“战胜于朝廷”。

二、用婉言相谏———忠言顺耳利于听

通常下级劝说上级, 由于尊卑关系不得不谦言以谏, 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邹忌却实话实说:“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但“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以此创设情景, “今齐地方千里, 百二十城,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 王之蔽甚矣。”取悦威王。邹忌谙为“良药蜜口利于病, 忠言顺耳利于听”。

三、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邹忌很了解齐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 有所畏惧, 有所谋求的环境中, 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 (王之蔽甚矣) , 他为国之清明担忧, 又因晓得齐王有修明内政以兴邦的宏志, 为此设喻使齐王欣然接受劝告,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结果是“燕、赵、魏、韩闻之, 皆朝于齐”, 提升了齐国的威望, 赢得了诸侯的尊敬。

由此看来,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中, 邹忌的力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的确是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良药一定要苦口”吗? “忠言一定要逆耳”吗? 因此, 我认为“良药蜜口利于病, 忠言顺耳利于听”。在现代信息社会中, 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 了解别人, 推荐自己, 谈判求职, 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借鉴邹忌的劝谏技巧, 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 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 又不失自己的尊严, 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 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篇4:《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题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第1~4题。(15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关?”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日:“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关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朝服衣冠()

(3)私我也()

(4)王之蔽甚矣()

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并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关键在于他有自知之明。

B.听了邹忌的谏言,齐威王仅仅说了一个“善”字,凝练传神,其纳谏的态度和决心跃然纸上。

C.妻、妾、客的回答,虽然同为赞扬,但态度、语气明显不同。妻是热情的,妾是逢迎的,客是畏怯的。

D.这篇文章在写法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4.文中齐威王的故事,蕴含着什么道理?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4分)

湖北襄阳市试题

文言文阅读。(10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文略,见前文)

【乙】梁惠王日:“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日:“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日:“无以异也。”“以刃与政②,有以异乎?”日:“无以异也。”日:“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此率⑤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⑥在其为民父母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①梃(tǐng):棍棒。②政:施行恶政。③庖(pá0):厨房。④饿莩(piǎo):饿死的人。(⑤率:带领。(⑥恶(wū):表示反问的语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________

(2)杀人以梃与刃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予观夫巴陵胜状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所欲有甚于生者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兽相食,且人恶之

D.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要。【甲】文强调的是_______,【乙】文强调的是_______。(2分)

5.【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孟子都运用了类比手法奉劝国君,试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说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

重庆市B卷试题,从理解文言文的词语、句子、内容等角度设题,考查比较全面。其中第3题的四个选项,不仅涉及人物的性格特点、语言特色、心理变化等,还涉及了文本的写法特色,覆盖面广。第4题要求考生结合生活感受谈认识,体现了学以致用、古为今用的理念。

湖北襄阳市试题,采用课内、课外文段对比阅读的形式,试题涉及的课外篇目中的词语均在课内篇目出现过,设题目的在于考查考生的迁移能力和运用能力。第4、5两题,对比点选得巧妙,突出了对比阅读的意义,很好地考查了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整体把握情况。

篇5: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巩固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朝服衣冠: ②孰视之:

③皆以美于徐公: ④期年之后: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②能谤讥于市朝。

译文:

【小题3】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1刍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答:

【小题4】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分)

答:

答案

【小题1】①朝服衣冠:穿戴 ②孰视之:通熟。缜密,仔细,周详

③皆以美于徐公:认为 ④期年之后:一年

【小题2】①译文:从这件事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厉害了

②译文: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

【小题3】(4分)头脑清醒、善于思考、精明能干、深谋远虑。

【小题4】(4分)是因为邹忌以自己的.实际例子,来告诫威王要虚心纳谏,对臣下友好,要赏罚分明,要亲近向自己提建议的人,远离光奉承自己的人,所以数月来提建议的人,宫中像集市一样。一年之后想提也提不出了。威王的虚心纳谏,是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关键。

★ 日月潭阅读训练含答案

★ 《再别康桥》朗诵及阅读训练含答案

★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

★ 《北京时间不到点》记叙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 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附答案

★ 金山寺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 《送杨真序 欧阳修》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训练题含答案

★ 丁奉字承渊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译附译文

★ 谈吃苦现代文阅读训练提高题含答案

篇6:邹忌讽齐王纳谏

学习《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的特点:本文议论以小见大,叙事生动活泼。

教学实施:

1.板书: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国事、短长)

课文议论以小见大

叙事生动活泼

2.多媒体:

作者作品:《战国策》是记载战国时期两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的历史著作,主要记载当时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辞说。作者无考,经汉刘向整理编辑。

篇7:《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归纳重点实词的词义、词类活用和句式。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法设想]

设计一条明确的朗读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代解,以读代译。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通过初读,筛选出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查明后再读一遍。易读错的字有: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读出语句的停顿。可让一学生读,让其他学生听他哪些句子读错了,然后一起纠正。如:

1、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王之/蔽甚矣!(×)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三、三读课文,品味赏析。学习文言文不能仅停留于浅层次的字、词、句的理解上,还进一步品味语言的感情、韵味,分析人物形象,赏析行文技巧,领悟所含哲理。本文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品味赏析: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明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易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可让三位同学分角色表演。)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明确: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 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5、讽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四、归纳整理(一)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二)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3、邹忌讽齐王纳谏。

(委婉劝说)

4、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三)句式

1、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4、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四)实词见课后练习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联想

妻私我 →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邹忌讽齐王纳谏》达标测试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基础知识

1、句子与成语中加线字,读音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朝令夕改 A、朝服衣冠

间不容发 B、时时而间进 一言蔽之 C、王之蔽甚矣

罄竹难书 D、上书谏寡人者

2、省略的成分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A、与之坐谈,问之

B、又弗如远甚 C、暮寝而思之

D、于是入朝见威王

3、对下列句子中涉及到的称呼,归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臣之妾畏臣

④臣之妻私臣

⑤王之蔽甚矣

⑥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⑤/②⑥/③④

D、①②/③④⑥/⑤

4、选出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句()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5、《邹忌讽齐王纳谏》文题中的“讽”字,正确的理解应是()A、从反面讽刺批评

B、从正面说服教育 C、用含蓄的话嘲讽

D、用委婉的话劝告

6、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7、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朝服衣冠

C、登泰山而小天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8、与“邹忌修八尺有余”中的“有”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孙权据有江东

B、蜀之鄙有二僧 C、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D、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9、为下列句中的“莫”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没有谁

②不要

③不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C、朝廷大臣莫不畏王()

D、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E、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10、对第一自然段段意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通过城北徐公的衬托,邹忌的妻、妾、客的赞美,极力渲染,突出邹忌“形貌昳丽”。

B、写邹忌在听到妻、妾、客赞美后领悟到的道理。

C、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奉承而受蒙蔽,并从中悟出道)

理。

D、反复说明邹忌之美,并揭示出邹忌美的原因。

11、下面几句话读音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今齐/地方千里

B、今齐地/方千里 C、今齐地方/千里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2、选出“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①皆以美于徐公

②能谤讥于市朝 ③皆朝于齐

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3、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③②①

14、下列译文有误的一句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有余,形体美丽,光彩照人。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

C、忌不自信。

译文:邹忌自己不相信妻子的话。D、吾与徐公孰美?

译文:我和徐公谁漂亮?

15、按设喻的内在关系连接相关的项: ①妻A、宫妇左右 ②妾B、四境之内 ③客C、朝廷之臣

16、填空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体的史书《 》。全书篇,着重记载了。该书是由 时期的 编订而成的。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20题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7、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18、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 ①能谤讥于市朝()

②群臣进谏,门庭若市()③期年之后,„„()

④王曰:“善。”乃下令()

19、这一段是写进谏的结果,即齐威王下令纳谏及收到的效果。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①悬赏进谏的三个等级:。②纳谏后的三大变化: ; 。20、翻译下列句子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译文: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文: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21-23题

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王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暧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选自《战国策》)

21、解释文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贾:

②谓„„曰: ③利:

④力田 ⑤泽:

⑥之:

22、翻译下列句子

①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译文:

②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译文:

23、试评论一下吕不韦其人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4~26题

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选自《古文观止》)

24、对加线字的注意、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细细详勘

勘:kān 调查,核对 B、正欲于此参出微理

参:cān 探究并领会 C、千古臣谄君蔽

蔽:bì 被蒙蔽

D、从闺房小语破之

语:yù 告诉

25、与“从闺房小语破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齐国之美丽者也。

B、妾之美我者,畏我也。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D、燕、赵、韩、魏闻之。

篇8:《邹忌讽齐王纳谏》注解辨析

1.“邹忌修八尺有余, 而形貌昳丽。”课本注:“昳丽:光艳美丽。”

许慎《说文解字》注日:“昳, 日昃也。”即“日落”之意, 并据此引申为“光艳” (见《辞源》“昳”字条目) 。由此看出, 把“昳”释为“光艳”是有章可寻的, 但是如果用“光艳”一词来形容“八尺”男儿的形貌, 似乎给人不伦不类之感。

东汉高诱认为:“昳, 读日逸”, 他把“昳”看成“逸”的通假字, 《辞海》亦承认此说:“昳, 神采焕发, 容貌美丽。东汉高诱注日:昳, 读日逸。”其实高诱所注的“逸”也是通假字, 本字应为“佚”。如《论语》“逸民”, 《说文解字》作“佚民”, “佚”有“美”之意;《离骚》:“见有之佚女”, 王逸注:“佚, 美也。” (见《辞海》) 显见, “昳丽”的“昳”是“佚”的同音通假字。那么, “昳丽”则为同义复词, 作“美丽, 漂亮”讲。故全句可翻译成:“邹忌身高八尺多, 身材魁梧, 容貌漂亮。”

2.“皆以美于徐公。”课本注:“以:以为, 认为。”

查《现代汉语词典》:“[以为]认为。”“[认为]对人或事物确定某种看法, 做出某种判断。”所举例句为:“这部电影我以为很有教育意义。”“我认为他可以担任这项工作。”从这两例可以看出, 说话人用“以为”和“认为”所确定的看法、所作出的判断都是肯定的。如果把“皆以美于徐公”的“以”解释为“以为”“认为”,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他们) 都认为 (我) 比徐公美”。但实际上并非如此。邹忌的妻、妾、客赞美邹忌, 都有一定的目的。对于他们的话, 邹忌本来就不大相信。直到徐公来后, 特别是“暮寝而思之”时, 才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他们都在说假话蒙蔽自己, 这正是他“入朝见威王”说“王之蔽甚矣”的事实依据。

那么, 这里的“以”究竟当作何解呢?我认为当解作“谓”, 意思是“言说”。“以”字的这一用法前人早已指出, 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以’犹‘谓’也。”在引例“皆以美于徐公”句下说:“言皆谓美于徐公也。”杨树达的《词诠》和裴学海的《古书虚字集释》都遵从了这一说法。《古书虚字集释》还找到了另外两条训“以”为“谓”的例证:《战国策·燕策》:“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 祸必不振矣。”《史记·刺客传》“以”作“谓”。《韩非子·解老篇》:“夫谓音, 是以蚤服。”《老子》作“夫惟啬, 是谓早服”。

“以”既可训“以为 (认为) ”, 又可训“谓”, 但在具体语境中却不是可此可彼的。一般来说, 凡训“以为”, 重在主观认定, 表示想法 (或看法) 。凡训“谓”, 重在“言说”, 表示说法。“皆以美于徐公”是邹忌在面谏齐威王时说的话, 这里强调的是妻、妾、客各有用心, 都在说假话, 而不是真的以为。所以其中的“以”应注为“谓, 言说”, 而不应注为“以为, 认为”。

3.“旦日”, 课本注“旦日:第二天。”

《说文》:“旦, 明也, 从日见一上。一, 地也。”“旦”是会意字, 指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郝懿行《尔雅义疏》:“日出地上曰旦, 日入地下曰昏。”《公羊传·哀公十三年》:“其言于东方何?见于旦也。”何休解诂:“旦者, 日方出之时。”旦, 当为“日出”。《古诗源·鸡鸣歌》:“曲终酒尽严具陈, 月没星稀天下旦。”宋苏轼《登州谢上表》之一:日将旦而四海明, 天下春而万物作。”元王霖《续兰亭会补王献之诗》之一:“兰皋野气芳, 桐冈日初旦。”

又《传·昭公五年》:“自王已下, 其二为公, 其三为卿:日上其中, 食日为二, 旦日为三。”杜预注:“日中当王, 食时为公, 平旦为卿。”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说得最正确:“而据杜注, 日中为王, 食日为公, 旦日为卿, 岂不先后倒次?盖日上其中者, 日由地中上, 鸡初鸣也;食日者, 昧爽也;旦日者, 日初出也。如此, 始得其序。”《史记·陈涉世家》:“卒皆夜惊恐。旦日, 卒中往往语, 皆指目陈胜。”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八:“太祖闻叶赫兵来, 时已夜半。恐我军昏夜出, 致惊国人, 传语诸将, 旦日启行。遂就寝甚酣。”“夜”、“夜半”与“旦日”对举, 是“旦日”为时辰, 谓日出时分, 在卯时。

古人生活习俗与现代人不同, 他们黎明起床,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乐府诗集·杂曲歌谣一·击壤歌》。《礼记·内则》云:“由命士以上, 父子皆异官, 昧爽而朝, 慈以旨甘;日出而退, 各从其事。”《仪礼·士冠礼》:“质明行事。”郑玄注:“质, 正也。宰告曰:‘旦日正明行冠事。”《庄子·让王》:“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宋苏辙《春日耕者》诗:“雨深一尺春耕到, 日出三竿晓饷迟。”据前文《礼记》、《左传》、《荀子》、《新序》所引, 诸侯“平明” (或“平旦”) 听其朝, 卿、士大夫“日出”从其事。邹忌居卿位, 日出时分接待来访的客人和客人在日出时分来拜访他, 皆合乎古之礼仪。

4.“闻寡人之耳者。”课本注“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课本把“闻”看成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 简单地说就是“使宾语动”, 是含有“致使”意义的动作, 即:“主语不产生某种行为变化, 而是使宾语产生某种行为变化” (语见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张其昀主编的《古代汉语》) 。如果照注释那样把“闻”看作使动用法, 那么“闻寡人之耳者”, 就变成“使我的耳朵听到”的意思。也就是说, “谤讥于市朝”的议论使耳朵发出“听到”的这个动作, 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因此, 笔者认为, 在这里不妨把“闻”看作“被动用法”, “闻寡人之耳”, 就是“闻于寡人之耳”, 可以翻译为“被我的耳朵听到”, 也可简化翻译为“被我听到。”

5.“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课本注“时时:不时, 有时候。”

课本把“时时”看作一个词, 注作“不时, 有时候”。“不时”表动作频率较高, “有时候”表示动作频率较低, 二者差异甚大, 扭合在一处殊为不妥。注者可能是先从“时时”的现代词义考虑, 注为“不时”, 又发觉“不时”与后面的“间进 (按, 教材注:偶然进谏) ”难以说通, 于是又补上“有时候”, 以圆其说。这一来反而造成了自相矛盾。

再说, 即便干脆将“时时”解作“有时候”, 也还是不妥。“时时而间进”译成“有时候偶然进谏”显得重复累赘。既然“时时”释为“不时”或“有时候”均有问题, 当另求别解。《辞海》和郭锡良等编写的《古代汉语》都认为“时”可通“伺”, 是“伺候、等待”之意。《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庄子·人世间》:“ (养虎) 时其饥饱, 达其怒心。”两个“时”均与“伺”通假。我们所讨论的“时时”实为两个词, 后者即“时机”;前者通“伺”;连起来便是“伺候时机”。按, 时, 禅纽之部, 伺:心纽之部。二字声母相近, 韵都相同, 乃叠韵通假。

篇9: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巩固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关?”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朝服衣冠,窥镜 朝而往,暮而归

B.客之美我者 环而攻之而不胜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及鲁肃过寻阳

D.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愿为市鞍马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邹忌的妻子、小妾、客人都在夸赞邹忌,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B.邹忌讲究劝说策略,由己及君,设喻说理,巧妙地使齐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谏言。

C.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收到了很大成效。

篇10:《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对比 ↓

类比 皆朝于齐

暗比

排比

篇1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①、理解词语 修、尺、服、窥、美、私、闻、莫、地方、左右、市朝等。

②、归纳多义词义项 朝、孰、旦、诚、闻。

③、句式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忌不自信。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理清课文的思路和结构

2、情感目标 :

①、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②、领悟课文的现实意义

3、能力目标:

①、背诵全文 ②、学会讽喻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十一个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面刺

美(我)

2、掌握二个通假字 有

3、归纳四个实词和虚词的义项 实词:修

朝 虚词:孰

4、熟悉三个古今异义的词语 地方

左右

明日

5、注意一个成语

④、门庭若市

6、解释六个文句,注意其句式特点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B、忌不自信。

C、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E、此所谓战胜于朝廷。F、王之蔽甚矣。【教学难点】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教学方法】

1、导读法。

2、讨论法

3、练习法。【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语: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唐朝名臣魏征批评他的一篇奏章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随时对照。他总结自己“照镜子”的体会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可以说,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 2

很会“照镜子”的人。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他敢触龙颜,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的过失;唐太宗纳谏如流,及时改正自己地错误。圣君、贤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稳定,国泰民安。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籍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

《战国策》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245年的历史。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作为“士”的这一阶层人物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采纳。《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通过初读,筛选出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查明后再读一遍。易读错的字有: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读出语句的停顿。可让一学生读,让其他学生听他哪些句子读错了,然后一起纠正。

五、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可逐段讲解)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依据注释试译全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重点字词。

第 二 课 时

一、检查学生课后学习情况,教师对本文教学重点予以强调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与现代汉语“讽刺”不同。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三)一词多义

1、修

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2、朝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朝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拜 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早晨(zhāo)

3、孰

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代词,谁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仔细。

4、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帝感其诚 《列子·愚公移山》 诚心、诚意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确实、的确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表假设,如果、果真(四)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6

3、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五)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2、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6、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引导思考: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与“吾与徐公孰美?”两个句子的句式是否相同? 明确:两个句子均为古汉语中的固定句式。“与……孰”是由“孰与”演变而来,意义与“孰与”相同,都表比较。“孰”为疑问代词,在疑问句中常前置,“孰与”即“与孰”。

例如:“吾与徐公孰美”可译为:我和徐公谁漂亮呢?“吾孰与徐公美”可译为:我和徐公相比,谁漂亮呢?以上两句的意思是一样的。

2、“忌不自信”句应如何理解?

明确:“忌不自信”句应译为:邹忌不相信自己。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在古汉语中常见。

例如:彼不我恩也 《童区寄传》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宋何罪之有 《墨子·公输》 “之”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 唯余马首是瞻 《冯婉贞》 构成“唯……是……”格式的宾语前置

(六)注意一个成语

门庭若市:形容来者之多。(注意与“门可罗雀”区别)

二、品读赏析。学习文言文不能仅停留于浅层次的字、词、句的理解上,还要进一步品味语言的感情、韵味,分析人物形象,赏析行文技巧,领悟所含哲理。

本文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品味赏析: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明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亦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可让三位同学分角色表演。)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明确: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5、讽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三、分析本文在说理以及记叙上的特点。

本文采用了“三叠法”,从头至尾一直使用三层排比的手法写作 三问

:妻、妾、友

三答

三比:妻私我→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

中赏

下赏

三时:令初下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三态:邹忌以现身说法进行讽谏

齐威王“下令”广泛征求意见

各国“皆朝于齐”

排比与层递,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

四、讨论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以及他讽劝齐王的行为的作用。

邹忌这个文章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他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保持了清醒的头脑,终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实事求是地得出了结论。然后他从日常生活小事情联想到关系国家治乱的大事,委婉地劝谏齐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邹忌讽劝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修明政治,其主观目的当然在于维护齐王的利益,巩固封建专制统治,这是历史的局限,但他的行为在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的安定和生活的改善。同时,对于我们今天建设民主法制的社会也有借鉴的价值。邹忌的故事至少告诉我们,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保 9

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广泛听取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改正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还应当指出的是,《战国策》的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往往美化了封建统治者,过分夸张了谋臣策士的作用,有时为了突出纵横游说之士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性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像本文邹忌讽劝齐王后,出现了一个“无可进者”、“皆朝于齐”的理想境界,这种夸张的手法确实突出了广开言路的重要,但在当时诸侯割据称雄,以攻伐为贤的战国时代,这样的进谏结果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幻想,是与史实有出入的。

五、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

2、巩固所归纳的字词知识

3、阅读《召公谏历王弭谤》一文,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相比较,写一篇鉴赏文章,谈谈邹忌与召公的劝谏技巧。

4、训练设计

(一)选择题,指出下列各组中,与例句加点字意义相同的项:

1、邹忌修八尺有余

A.外结好孙权,内修政 B.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主

2、朝服衣冠,窥镜

A.一朝而灭,莫之哀也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

D.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A.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B.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二)判断题,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门庭若市”的“庭”与“拜送书于庭”中“庭”的本字不是同一个字。B.“纳谏除蔽”的“蔽”不是“兴利除弊”的“弊”。

C.“暮寝而思之”的“寝”,在古文中同“睡”、“眠”的意思一样,都表示躺在床上睡觉。D.“地方”在本文中是两个词,“地”指领域、领土;“方”是周围或纵横,修饰后面的“千里”。

(三)背诵题(生源好的班级,当堂背诵)

1、先用半分钟时间,背诵第四节。

2、用三分钟时间,背第二、三节(男生背第三节,女生背第二节,竞赛)[建议:参照并利用本文板书设计]

3、用八分钟左右时间,全体背诵第一节[先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读,再交替一句一句背,造成对话式情境(老师可充当解说)最后全体背诵]。

4、全体同学背诵全文,或抽查背诵全文。

(四)阅读题(课外阅读,也可放在当堂,写在小黑板上或打投影),阅读下文,思考一下,这篇文章跟《邹》文相比,主题有什么区别?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打猎用的凶猛的鸟),买一凫(野鸭子)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鹘,可以猎兔耳,乃鸭也?”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得他兔否?”(选自《艾子杂说》,运用拟人手法,说明要有知人之明,用其所长,才能人尽其才)

(五)作文题。任选一,课下完成:

1、善谏与纳谏 2.自知之明与知人之明 附:客观题答案

(一)1、D

2、C

3、B

上一篇:寓言故事《给予与赞许》下一篇:当前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职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