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职能科室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目标

2024-07-22

医院职能科室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目标(精选9篇)

篇1:医院职能科室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目标

医院职能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

第一部分:门诊部质量管理目标

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

1.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

2.门诊布局合理,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3.有分诊、导诊服务,落实首诊负责制和科间会诊制度。4.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落实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职责,提高门诊确诊能力,保障门诊诊疗质量。

5.规范门诊医疗文书,有书写质量监控措施。

6.制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7.开展多种形式的门诊诊疗服务,满足患者不同就医需要,方便患者就医。

8.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报告制度。

二、相关评价指标

1.普通门诊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医师比例≥60%。

2.门诊病历合格率≥90%。3.门诊处方合格率≥95%。

4.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

第二部分:护理部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

一、具体目标

(一)临床护理质量

1、建立院科二级护理质量小组,职责分工明确。护理部每月组织全院护理质量检查。科室每月开展自查并有活动记录。

2、基础护理合格率≥90%。

3、危重病人合格率≥90%。

4、每月护理质控检查综合评分≥85分。

5、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5%。

6、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0%。

7、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0%。

(二)护理安全

1、有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有原因分析,并落实整改措施。

2、重症监护、手术病人、意识不清、急诊抢救、输血等病人建立腕带制度,正确识别患者。

3、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洗手规范达标率100%。

4、严格执行特殊药品(毒、麻、精、放射性)使用管理制度,高危药品存放有明显标识。

5、急救物品齐全,处于应急备用状态。每日有检查记录。

6、建立患者意外事件、压疮、跌倒防范管理制度并实施到位。

7、每月召开护理质量安全会议,讨论并有记录。

(三)培训学习

1、一年内选派护士长外出接受管理培训,培训率≥50%。主管护师及以上人员继教参与率≥90%。护士、护师参加学历教育或规范化培训≥50%。

2、核心护理制度、应急预案每季度组织培训或演练,护理人员知晓率100%。

3、护理部每季度组织三次护理业务学习一次,参与率≥95%。各护理单元每月组织疾病护理查房和业务学习一次,参与率100%。

4、每月组织操作培训和护理技能考核一次。

5、护理部每年组织护士急救仪器使用培训四次。

6、新护士上岗前培训率达100%。

7、在岗护理人员35岁以下(含35岁)理论考试每月1次,参与率≥95%,合格率≥85%;35岁以上每年理论考试2次,参与率≥95%,达标率100%。

(四)护理服务

1、开展优质护理服务4个病区。

2、各科患者健康宣教覆盖率100%

3、一年内护理过失投诉≤1起,无护理服务态度投诉。

二、考核标准

1、《护理质量管理检查评分表》

2、《分级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3、《基础护理评分标准》

4、《健康教育专项检查评分表》

5、《急救药品、物品及器材管理评价标准》

第三部分:医院感染管理科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

一、具体目标

1、有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和管理方案,(各科主任为科室感染管理督导员)有工作计划工作 总结,预防措施有检查记录

2、有相关的法律文件

3、预防控制:有各项制度及相关管理制度

4、有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预案

5、建立抗菌药品临床使用与管理制度为患者组织医务人员学习相关文件,使医务人员合理使用合理治疗

6、传染病报告管理开展传染病知识的学习培训,有培训资料定期考试,传染病网络直报率达100%,做到杜绝迟报、漏报,严格执行报告时限。

7、无菌操作消毒器材符合国家规定,有关科室空气物体表面等监测有感染病历监测诊断的报告制度,无漏报。

8、医疗废物管理有制度。

9、院感染性疾病科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能适应突发性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处理和治疗。

10、院感组织健全、有院感控制方案、管理制度和考评办法,并定期通报。

11、加强对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建立三级监控网络,有方案、措施、目标及活动记录。

12、病区要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和法定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加强对住院病人院内感染的监控,落实医院有关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办法。

二、相关质控指标

1、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2、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

3、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30%(使用≤24小时)。

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5、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0%。

6、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执行率100%。

7、医院感染现患率≤8%。

8、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

9、手卫生依从性、洗手方法正确率≥80%,手术科室、重点部门洗手方法正确率100%。

第四部分:医务科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

一、质控指标:

原则为医疗质量控制第一责任人,充分发挥三级质控网员的作用,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每月组织检查四次,科室每月自查不少于一次,有活动记录,有效果评价,有整改措施,每月将结果及时反馈,并定期向院领导和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

1、科室重视医务人员的素质培养,有开展业务学习的措施、计划,有活动记录。

2、强化终末质量管理,每份归档病历有科主任签名以示负责外,并有院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考评,实行丙级病历一票否决。

3、开展“三基”“三严”训练,每半年业务考核、技能考核,要求参考率100%,合格分85分。

4、有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办法,科室有抗生素分级分线使用指征,临床抗生素使用率控制在50%以内,门诊处方抗生素使用比列控制在20%之内。

5、药剂科有严格的特殊药品、有效期药品管理措施,制定抗生素生物制品使用规范,开展用药指导与不良反应监测,合格率大于90%,开展抗生素合理使用、合理用药、合理检查、每月予以通报。

6、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组织有关职能科室,对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执行情况定期不定期检查和监督。

7、各科室能积极完成各项公派任务,如抢救工伤、卫生救灾、卫生下乡、扶贫、义诊等。

二、环节质量管理

1、加强门诊管理,改善服务态度,指导病人就医,完善相应措施。

2、门诊内、外、妇、儿科,条件允许时,每天要有主治医师医师以上人员出诊,其中内科、外科门诊每天应保证一名主治医师在岗,并承担指导低年资医师帮助解决疑难问题。进修、实习医师不得单独出门诊。

3、严格执行门诊“首诊负责制”,严禁推诿病人,对疑难病人应及时请求上级医师或相关专科医师会诊,对初诊病人进行特殊检查,没有结束时,第二天持有关检查报告复诊时,应及时给予诊治,不得重复挂号。若首诊医师不在,当班专科医师应予接诊,不得推诿。

4、门诊应保持就诊环境的卫生、清洁、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和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认真做好门诊日志的登记工作。

5、急救通道24小时开放,急诊室人员、床位、设置、药品、器械、通讯、车辆配备等保证医疗、抢救、和转送病人的需要。

5、急诊值班医师在遇到急诊病人时,应尽快接诊,妥善处理。实施紧急抢救时,若专科医师不在现场,其他医护人员应积极救治,对需要多科协作的紧急抢救,及时通知相关科室主任或医师,共同救治。

7、严格执行《病历书写规范》,新入院病人入院病历24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录由首诊医师当班完成。

8、严格执行《医嘱制度》,凡住院期间进行任何检查、会诊、换药和小治疗及护理项目等,均应有医嘱。

9、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副主任(科主任)医师每周至少查房2次。主治医师每天至少查房一次。住院医师每天不少于2次,值班医师应巡视病房一次,重点查危、急、重、新病人,值班期间要做到对全科危重病人的病情心中有数。

10、严格执行病历讨论制度会诊制度,新入院病人一周内不能明确诊断者,必须组织疑难病例讨论或者院外会诊。

11、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各级医师进行任何技术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

12、加强对临床用血的管理,检验科要建立健全输血工作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建立质量考核指标和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严格执行用血报批制度和用血登记制度,严格执行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制度。临床科室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有合理用血和成份输血的管理办法。

13、加强手术审批,术前讨论及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疑难、危重、大手术、新手术术前必须会诊,讨论及报告审理。对新开展的四类手术项目,必须提出可行性论证报告,执行率100%,手术室要加强对手术分级的管理并落实围手术期的监护制度。

14、病人出院后,科室要有专人负责病室的检查及归档,实施科内把关,进行终末质量监控,使病案归档合格率100%。

15、医技科室检查或检验要要求时间出报告,急诊或床边检查即时出报告,做好门诊登记工作。

16、放射科、CT、核磁室要坚持集体读片制度。报告文书要书写规范诊断结果正确。

17、影像科室要做好资料登记、保管,建立必要的阳性病人回访制度,并落实。危重病人、小儿检查时应有医护人员在场监护。

三、终末质量管理指标

1、医院病床与工作人员比1:1.3-1.5(100-500床)。

2、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医院岗位总数80%。

3、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100%。

4、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5、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0%。

6、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50%。

7、首次病程记录完成≤8小时。

8、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完成≤48小时。

9、抢救记录在抢救结束后完成≤6小时。

10、术后首次病程记录在术后即刻书写完成。

11、死亡讨论记录于患者死亡后完成≤7天。

12、入院记录、再次或多次入院记录、出院记录、死亡记录≤24小时。

13、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正确率≥98%。

14、手术离体组织、肿瘤切除组织送检率100%。

15、重大手术、非计划再次手术报告率100%。

16、病情告知、病危通知、输血、有创诊疗、手术、麻醉等知情同意书执行签署率100%。

17、手术安全核查表落实并签字率100%。

18、手术记录由术者完成≤24小时。

19、CT、核磁检查阳性率≥60%。

20、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50%。

21、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

22、医学影像诊断与手术后诊断符合率≥90%。

23、危急值报告率100%。

24、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每百张床年报告≥10件。

25、治愈好转率≥90%。

26、麻醉死亡率≤0.02%。

27、产后出血率<5%。

28、围产儿死亡率<15‰

29、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30、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

31、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30%(使用≤24小时)。

3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33、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0%。

34、医院抗菌药物品种≤35个。

3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50%。

36、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DDD/100人/天。

37、住院病历记录的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医嘱≥95%。

38、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39、处方药品通用名使用率≥95%。40、每张处方开具药物≤5品种。

41、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42、急诊常规检验、心电图、DR、CT等项目报告时间≤30分钟。

43、普通常规检验、心电图、DR、CT等项目报告时间项目≤2小时。

44、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VIS≤150)。

45、血液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改良偏离指数DI≤2)。

46、细菌室间质评全年鉴定正确率≥80%。

47、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

48、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49、急救设备完好率100%

50、甲级病历率≥90%,无丙级病历。

51、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52、开展成分输血比例≥90%。

53、输血前体检率100%。

54、供、受血者血型复查率100%。

55、平均住院日≤10天。

56、病床使用率≤93%(85—90%)。

57、病床周转次数≥20次/年。

第五部分:药剂科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

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和《医院工作质量管理考核》等有关文件的规定和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以下质 安全管理考核指标,即管理目标: 1.调剂工作:各项工作均符合要求(1)门诊处方总数复核率100%.(2)门诊处方合格率≥100%。

(3)住院处方复核率100%,处方双签字率100%。(4)药品质量严格把关,标签、标识清晰。(5)发药出门差错率为零。(6)中药饮品误差±5%。

(7)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性毒性药品严格按特殊药品管理制度执行。(8)无伪劣药品和”四无”药品(厂牌、国家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期)。

(9)建立各种管理制度。

(10)抗菌药使用率:住院≤60%、门急诊≤20%;,(11)每星期滚动通报促使临床持续性改进。(12)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45%。2.药库管理指标

(1)主渠道进药,常规药品满足临床需求。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药品物价政策。

(2)严格执行采购、验收、保管管理制度,无伪劣药品及“四无”药品。

(3)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严格按特殊药品管理执行。

(4)库存药品总金额<1.5月。(5)年报损率<0.25%。

(6)药品供应满足率>96%,中药院内配合率>90%。(7)每季盘点帐物相符、自查盘点更正后达100%合格。(8)药品储存合理,药品完好率100%,中药饮片95%。(9)月报有效期药品预警。3.临床药学

(1)协助处理科务工作并做好记录。

(2)做好科室文书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数据真实可靠,定期出各有关报表。

(3)每月编辑一份药讯。(4)做好药品知识的宣传工作。

(5)收集药品器材不良反应监察报告,每季一小结,每年一总结。(6)收集药学情报资料做好药学咨询。(7)做好工作日志,及反馈信息。

(8)做好书籍、报刊、杂志的整理、保管工作。4.药学工作管理情况考核主要指标

(1)特殊药品管理:麻醉药品管理“五专”(专方、专柜、专人、专册、专帐),精神药品做到“三专”(专人、专柜、专帐);毒性药品及贵重药品专人专柜管理。

(2)调剂管理:调剂室布局合理,药品陈列整齐有序,标志醒目,定位存放,定期整理消耗帐物;不使用“四无”药品、假、劣药品和过期失效药品。严格执行处方制度、发药核对制度。

(3)药品仓库:做好药品计划采购和药品在库养护工作,确保库房通风、干燥、避光;有防盗、防鼠、防蝇、防火、防潮措施;药品陈列规范化,帐物相符,有冷藏设备。药品采购、验收、发放、报损制度健全,单据完整。

(4)发票管理: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财经纪律,做好有关统计工作。报帐手续完备,原始凭证完整。

(5)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如各室组工作制度、考勤制度、劳动纪律、差错事故登记处理制度、仪器设备和财产管理制度、报损制度、安全卫生制度和医德医风管理有关规定等。第六部分:医学装备管理质量与安全目标

一、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指标:

1、加强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工作,降低医疗器械临床使用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严格遵规守法。

2、医疗服务中涉及的医疗器械产品质量、使用人员、技术规范、操作流程、设施环境等的安全管理。

3、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建立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的安全控制及监测评价体系。

4、设立医疗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开展与其医疗服务相适应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工作。具体负责本院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和工程技术支持工作,并及时处置、上报医疗器械安全事件。

二、临床使用前评估管理。

1、为确保进入临床使用的医疗器械合法、安全、有效,而采取的管理和技术措施。

2、建立医疗器械采购论证和技术评估制度,确 保采购的医疗器械符合临床需求。

3、建立医疗器械供方资质审核及评估制度,审验生产厂家《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许可证》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纳入甲、乙类管理的大型设备应当有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配置许可证。

4、医疗器械涉及到安装的,应由生产厂家或其授权并且具备工程技术服务资质的单位实施安装。特种设备的安装、存储和转运应按有关要求执行,应保存相关记录。

5、建立医疗器械验收制度。医疗器械验收应由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并与相关的临床科室共同评估临床试用的结果。

6、按照国家分类编码的要求,对医疗器械进行唯一性标识,并妥善保存本医疗机构高风险医疗器械购入时的包装标识、标签、说明书、合格证明等原始资料。

7、应确保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前评估过程中形成的文档、记录等信息具有可追溯性。医疗器械信息档案的保存期限为医疗器械使用寿命周期结束后10年。

8、不得使用无注册证、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国家规定在技术上淘汰的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新产品的临床试用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三、临床使用管理。

1、医学装备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学历、技术职称,经过相关技术培训,获得国家认可的执业技术水平资格或认证。

2、定期开展医疗器械使用的相关培训,建立培训档案,并建立考核制度。

3、使用医疗器械应当严格遵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不得超适用范围使用医疗器械。

4、发生医疗器械安全事件或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设备科按规定进行检修;经检修达不到临床使用安全标准的医疗器械,不得再用于临床。

5、临床使用的设备类、植入与介入的医疗器械名称及唯一性识别信息应完整记录到病历中。应如实向患者告知需说明的有关事项。

6、定期对本院医疗器械使用安全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估,形成记录并存档。

四、临床保障管理

1、制定医疗器械安装与集成、验收与临床试用评估、使用中的检测与质量控制、所获临床信息的安全保障等阶段中各环节的保障制度与技术规范。

2、对医疗器械进行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方案的内容与程序、技术与方法、时间间隔与频率应按照相关规范或本院实际情况制定。

3、参照卫生行政部门等制定的医疗器械技术指南和有关国家标准与规程,定期对医疗器械使用环境进行测试、评估和维护。

4、对在用设备类医疗器械预防性维护、检测与校准、临床应用效果等信息进行分析与风险评估,保证在用设备类医疗器械处于完好与待用状态、保障所获临床信息的质量和安全。对临床医学装备技术支持与保障的过程、结果进行记录并存档。

5、设置与医疗器械数量相适应、适宜医疗器械分类保管的贮存场所。有特殊要求的医疗器械,应配备相应的设施,保证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的环境条件。

6、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和重要的相关设备,制定应急备用方案。

7、工作人员在医疗器械临床使用过程中有违反《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行为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8、依据《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上报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情况和医疗器械安全事件。

五、医学装备科质量与安全指标 计量器具检定100%。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完好率100%。万元以下的设备完好率95%。万元到五十万元设备完好率95%。五十万元以上设备完好率100%。设备巡视(全院)每月一次。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巡视每月至少2次。万元以下的设备保养每季度1次。万元到五十万元设备保养每2个月1次。五十万元以上设备保养每月1次。不良事件上报率100%。

资质认证;验收;安装;建档严格按要求执行,执行率100%。申购;论证;审批;采购按照院务会议、医学装备委员会会议决定进行,执行率100%。

不得超适用范围使用,执行率100%。

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应急预案及演练,执行率100%。植入及高质耗材信息具有可追溯性为100%。

**市人民医院 2015年8月

篇2:医院职能科室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目标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目标管理责任状

根据《湖南省卫生厅关于实行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责任制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结合我院具体情况,由责任人向院长签订如下责任书:

一、成立科室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小组。

二、坚守工作岗位,尽职尽责,严格执行《医院工作制度》、《工作人员职责》、《湖南省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规定及病例(案)医疗质量评定标准》、《湖南省医院护理管理工作规范》和《湖南省医院护理工作质量评价标准》。

三、门诊及病房首诊医师对接诊病员的检查、诊断、会诊、处置、病历书写、转科均负有责任。急危重病人到院后,接诊医师必须立即处置,并迅速报告上级医师;应竭尽全力进行抢救。及时准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和必要的抢救器械,并定位放置,定期维修,及时消毒与补充。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积极抢救病人,要严格执行危重病人签字制度,危重病人、特殊检查、贵重药品等一定要告知家属知情并在病历上签字,门诊病人一定要有门诊病历本,并书写好门诊病历。危重病人入院转科,转送途中必须有医护人员陪送,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病人。若有违反,引发差错、事故,当事人应负全部责任。

四、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和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对诊断不明和疑难复杂病人应及时会诊,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如果仍不能解决应及时向医务科汇报,请示业务院长进行处理。

五、严格执行手术及麻醉工作制度。

对急症手术和计划择期手术病人,都要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包括必要的术前检查、血源准备、麻醉选择及麻醉、手术同意书,对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并发症应向病人或家属说明,对重大手术或新开展的手术必须事先向医务科和业务院长请示汇报,同意后方可手术。

六、各级医师的查房记录或指示必须在病程记录中明确无误地显示出来,上级医师签字认可;各种病历书写必须内容真实完整,描述准确无误,分析科学有序,记录及时清楚,科主任要严格把关,不允许有重要缺陷的病历归档。

七、新上岗人员不经岗前培训不得进入科室。科室对新上岗人员应抓好继续学习、业务培训及管理工作,在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后,经科室考核,确能单独胜任工作时,由所在科室写出申请,医务科批准,方享受处方权单独值班,遇有疑难问题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共同处理。否则,引起事故、差错、纠纷,除追究当事人的直接责任外,上级医师和科主任也应负一定责任。

八、各种手术后切除的组织,应及时送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术前谈话内容应详细、全面,各种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应交待清楚,并履行签字手续。术中需要更改手术方式,须向科主任请示,其次要再次向病人家属谈话,谈话内容须签字。输血前应作规定的检查,输血同意书应履行签字手续。

九、医、护、技人员要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医嘱、处方、药品、手术、输血、收集标本以及签发的各类报告等均按要求认真查对,以达到准确无误,确保病人安全。护理人员要作好三查七对,严格执行医嘱,经常巡视病房,认真观察病情,书写护理记录。及时、准确地向医师反映病员的病情变化,对病员认真负责,否则引起事故、差错、纠纷,当事人应负全部责任。

十、纠纷一经发生,当事科室要妥善保留一份原始资料,如针管、残存液体、血液制品等,病历封存上交。任何人不得涂改、调换、销毁、丢失。违者视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

十一、严格执行病例讨论制度。

每月组织一次临床病例讨论、一次医疗质量分析并记录、组织一次医疗质量小组活动,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对死亡病例按要求及时进行讨论,其中对意外死亡或引起医疗纠纷的病例讨论必须有医务科、护理部、质控科和业务院长参加。

十二、加强业务学习和“三基”训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树立“三严”作风(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十三、严格遵守医德规范,忠于职守。

爱岗敬业,发扬救死扶伤、精益求精、开拓进取、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严格遵守医保、农保等有关规定,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特别是合理使用抗菌素,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优质服务,用真诚和负责的态度来赢得病人和社会各界对医院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十四、所有进修实习人员必须经医院同意,到医务科登记并交清费用,由医务科开具介绍信后才能接收,各科室不得擅自接收进修实习人员。

十五、实行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一票否决。

凡违反以上规定,发生医疗纠纷,造成医院经济损失者,经医院专家委员会认定属医疗中的违章违规其经济赔偿按《中心医院医政、医疗、护理质量管理若干规定》责任到人。

1、一年以内发生两次以上医疗纠纷者加倍处罚。

2、由于违章违规造成医院重大损失的直接责任人将降薪、降职、停岗处理,特别严重者予以辞退处理。

本考核中,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晋级、晋升挂勾,发生医疗事故者实行一票否决。

本责任书一式二份,医院、科室各保存一份,自签之日起生效。

医院负责人签字:

篇3:医院职能科室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目标

一、医疗科室成本核算指标

医疗保险的第三方付费方式与医院控制措施是紧密相连的, 在“总额预算、结构调整”下, 医院的绩效控制主要体现在鼓励提供成本低、效率好的卫生服务。

(1) 药品收入比例控制:药品费用在医院的收入比例中占较大份额, 控制药品收入比例成为控制医疗总费用的关键。还应加强临床医生的药物经济学培训, 帮助他们对特定疾病的治疗方案进行最佳药物筛选。

(2) 单病种费用控制、平均住院日控制:医疗保险费用总量控制必然导致单病种的费用控制和住院床日的控制。在科室成本核算中, 由于科室性质和科室病种相对集中, 对费用测算的结果将直接对处方中药品种类和数量起决定作用。同时医院应加强对按病种付费的考核工作, 引导医生合理检查、应病施治。

(3) 收入、支出预算控制:来自医疗保险的“总额”成为科室收入命脉。有限的“总额”资源预算分配成为科室收入和资源分配的监视器。对项目科室而言, 非项目科室的成本为不可控成本, 而且非项目科室的消耗高, 按受益原则分摊到项目科室的数量大, 不易被项目科室接受, 这就必须加强对非项目科室的支出预算与管理工作, 制定成本消耗控制措施。

二、医疗质量控制核心

医院作为卫生系统的主体之一, 面临着医疗市场和保险机构的压力, 特别是随着医院评审、保险控制以及信息公示制度的逐步开展, 患者和保险份额将逐渐走向“优值低价”的绩效取向, 医院必须出台各种优质低价的政策吸引患者和保险机构, 这样医院绩效成为政府、保险机构、患者和医院四者利益的结合点, 从而形成医院之间围绕竞争绩效的压力, 所以包括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在内的医院改革目标都应围绕提高以“优值低价”为核心的绩效。

医院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绩效, 如果科室只满足于眼前的经济节余水平, 而不以新服务、高质量、低成本迎接新的挑战, 就会随时有落伍甚至被淘汰的危险。1992年, Kaplan和Norton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提出平衡计分法 (balanced scorecard, BSC) 的概念, 平衡记分法主要从财务指标、顾客、内部业务和创新与学习四个角度测评组织的业务活动, 以弥补单一的财务指标的缺陷, 而这些业务指标正是组织实现远景目标的驱动器。BSC在美国医院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最著名的是美国Duke儿童医院在1996年就应用BSC进行绩效管理后, 短期内使成本下降了12%, 平均住院天数下降了12%, 患者满意度上升了8%。

三、医疗科室成本核算的问题

(1) 诱导需求。临床科室除直接收入外, 还有从医技、药品和其他相关临床科室按贡献大小分得的间接收入。间接收入的大小也直接关系到临床科室利益, 这就导致了潜在诱导需求的恶化。

(2) 设备购置矛盾。在实行科室成本核算时, 往往只考虑到设备折旧, 甚至用加速折旧的方法, 但这仅仅是成本的回收, 并没有计算资本回报。这就使科室之间存在医院资金利用的矛盾, 而科室一旦拥有设备后, 往往因为设备成本高, 不愿进行设备更新, 并带来延期淘汰设备的隐患。

(3) 科研投入减少。科研投入资金往往数量大、时间长, 并且短期内不能得到回报, 甚至还有较大的风险。所以科室从自身利益出发, 不愿意投入资金, 通过减少科研投入来增加短期节余。

(4) 偷工减料导致的服务质量下降。对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费等可控成本的控制是科室核算的核心环节之一, 往往导致科室行为可能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即由不计成本的过度浪费到核算成本的偷工减料, 从而导致医疗服务质量的下降。

(5) 人员配置不足。从人均产出效益和节余分配的角度, 可能导致科室人员配置从以前超标到不足。

四、对策建议

(1) 医疗质量控制。加强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和就医环境的根本保障。与此相对应的是与质量保障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人员配置、设备技术等方面的保障方案的建立, 针对医院和科室性质的不同, 设立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对医院病死率、感染率、治愈率、生存率等予以评价。

(2) 科研投入控制。不论是基础还是临床科研, 最终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竞争力, 特别是在一些三级医院或教学医院, 其品牌的创立往往都与科研密切相关。在实行科室成本核算后, 由于基础科研需要长期和大量的资金投入, 并有较大的风险因素, 科室考虑短期利益, 可能不愿增加投入。对此, 在绩效控制时, 必须通过科室预算或从收支节余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科研, 对科室人均发表论文数量和质量以及人均获得成果数的指标考核, 也是考核科研投入成果的有效办法。

篇4:医院职能科室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目标

关键词:物业管理;办公室职能;医院;物业化管理

引言:医院物业管理的就是要为医务人员和病人提供方便、高质量的服务,除了要给医护人员和患者创造安全、文明、整洁、舒适的环境之外,同时还要对维持医院的正常的工作;良好的物业管理方式会给这个医院带来良好的口碑,对外来的病人有巨大的吸引力,出院的患者会互相宣传医院的良好的服务,进而会使得更多的患者来院就医,这样就会使医院的效益增加。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医院物业管理办公室的的职能,不断提高物业的服务质量以确保医院物业化管理目标的实现

1.强化监管工作,确保物业服务目标的实现

1.1加强物业服务质量的提升与评价

(1)搞好环卫工作

医院里的环卫工人归属于物业公司,要求环卫工人必须素质要高,并且对其工作环境要熟悉,比如说环卫工人得知道急救设备放在哪,存放消防设备的地点,以及知道消防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熟悉紧急疏散通道的流通路线,同时还要求环卫工人掌握一些基本的医护知识,能够知道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

(2)对各种医疗医护用品的进行彻底的消毒隔离

医院的所有清洁工具都需要严格的消毒,将办公区域、公共区域、卫生间等都要采用严格的区分管理,所有的清洁工具都要放在各自的地点,不要混着用,不要一块拖布“走天下”,确保住院的病人和医护人员生活和工作在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里。这样也能给医院带来正面的影响。

(3)保持肃静

所有的医院内部的清洁人员不要大声喧哗,注意保持好医护人员和就医人员的环境,始终保持肃静的环境,这样能使就医人员有一种非常温暖的感觉,也能提升医院的知名度。

保洁员要做到勤快、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保洁员应该将区域固定式转换为来回走动的方式,并且巡检的次数要多一些,脏东西随见随扫。保洁员应该对待病人像亲人一样。

1.2建立物业服务反馈机制,推进物业服务

物业服务人员服务质量的好坏与否是由病人及本院的职工就能客观的反应出出来的。网络现在也非常发达,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使得物业与医院的各科室的主任进行沟通,这样就会通过网络的方式收集各科室对物业人员服务质量的评价,因此就会了解自己在服务中存在哪些问题以便做到及时的更改缺点,做到更好的为大家服务。对“物业综合满意度调查”、“患者满意度调查”以及“出院患者的电话形式的问卷调查”等各种反馈方式要认真对待,分析各项调查中不足之处,并且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找出缺点,有针对性的对那些不满意的项目进行有力的整改,并且对物业公司的员工进行培训,制定出一系列整改措施,实现服务质量再上一台阶,以便能使患者和医护人员都满意。

1.3加强学习和培训,提升物业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目前,大部分医院医疗水平呈现大幅度上升的趋势,因此这就会对从事物业工作的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物业的服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物业人员的素质高低,有的时候物业人员的言谈举止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的医院的在外声誉,因此,这就要求医院要对物业员工的进行相关的培训才能够提高物业的管理和服务。

为了使得物业的各岗位工作顺利开展,物业公司应该经常请相关专家做专题培训。比如说请预防科人员对清洁工进行消毒隔离等方面的培训。虽然物业的员工需要正式的培训才能上岗工作,这也是管理合同中明确规定的[1],但是由于物业人员更新的快,有时候没有做到及时招聘,有的时候就会使新员工没经过相关的培训就上岗了,这样就得采取措施使得员工通过即时培训的方式使得新员工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加强物业人员的行为方式上的管理会及时发现物业员工身上存在的不良因素,以便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修正员工的不良因素。比如说物业员工有的时候从患者要废纸、饮料瓶等,还有就是捡患者的花篮卖给花店老板,这样就会有损医院的形象[2]。保安应该采取轮换制度,物业管理应该加强对物业人员的及时培训和行为举止上的管理才能使物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同时也使得物业员工的行为规范化,这样使得医院的整体形象得到有效的维护。

2.建立合理的沟通机制,加强沟通,促进工作的有效开展

2.1物业自身的沟通管理

物业管理协调办公室每周至少召开一次例会,用来加强与物业公司的信息反馈。物业管理协调办公室一方面对物业公司服务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以及对患者和医护人员对物业公司的投诉情况进行处理,并且对物业人员日常存在的不良行为进行提醒和防范,在会上鼓励物业人员的一些优良作风,使得物业的服务得以优化。再有就是在会上物业公司应该汇报上一周的整改的落实情况,工作中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物业管理协调办公室出面来沟通解决,这样才能使物业公司的服务稳步前进。

2.2物业与医院其他部门的沟通管理

医院很多地方都需要物业的服务,这就需要物业管理协调办公室来协调物业与医院的各个科室的关系,及时化解物业与各科室之间的矛盾化才会增进物业与各科室之间的理解和包容,进而消除矛盾,减少摩擦,做到各科室和物业服务人员之间协调发展、共同进步。有的时候,物业管理协调办公室的人员要与相关的科室沟通解决超出物业人员职责范围外的事情,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不该出现的漏洞确保了医疗安全。物业管理协调办公室既要全力支持物业公司的工作,还要积极的与各科室沟通协调,为物业公司提供方便快捷的条件,这样物业公司的工作会得到顺利的开展。比如说,物业管理协调办公室可以与护士长协调沟通,将相应的保洁员的更衣问题解决好。

2.3物业与患者的沟通管理

如果物业人员与患者之间出现一些矛盾的时候,就要积极主动的与患者沟通协调来解决问题,将事件平息,这样就能挽回对医院的负面影响。如果遇到对物业人员不尊重的个别患者,应该对其进行说服教育,做到保护好物业人员的人身安全,能够使得物业人员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

3.秉承服务理念,改进服务质量

物业化管理的主旨就是为医疗事业提高良好的服务。因此物业人员应该牢记以人为本、服务为人,以患者为服务中心,采取各种方式提升服务质量。比如说具有主动服务的意识,感动服务和具有创新服务的意识。物业人员可以经常倾听患者的意见,了解患者的需求,这样就及时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积极采用网络服务平台,将其各科室和患者的反馈信息整理归纳,并且提出整改措施。

时刻想着患者,为患者服好务,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服务理念。在服务台应该增加多种优质的便民措施,比如说物业公司可以实行弹性值班制度,在高峰时段应该增加服务人员的数量。再有就是将医院的卫生情况做到尽善尽美。在注重服务结果的同时也要注重服务的过程。比如说保洁工作严格遵守按区域划分的规定注重引导患者在检测过程中的安全因素的防范。

应该采取多样的措施为患者提供更好更便利的服务,这样服务质量就会提高,比如说如果有预约超声波检测的患者在中午休息的时候可以安排值班人员,为患者提供便利,节省时间等。

医院的物业公司要积极开展创新活动,创新出适应性强的便民服务措施,以便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比如,准备备用轮椅为活动不便的患者提供服务;陪检人员为患者提供联系卡片,为患者提供方便、温暖的服务;医院的门诊要有专门流动人员巡视,为患者为提供随时随地的咨询服务,这些服务措施都会使得患者及患者家属有一种温暖和被尊重的感觉。

4.结语

物业管理的协调办公室充分利用自己的协调职能,极大的提高了后勤部门的物业公司的服务水平,使得医院的物业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为患者提供了满意的服务,也就是充分体现了医院、物业公司和患者三者的共赢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秀娟,柴晓红.医院后勤社会化对保洁工作的监督管理[J].现代医院管理.2011(2):11-13.

篇5:医院职能科室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目标

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院服务目标管理责任书

为确保2018年度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院服务管理取得优异成绩,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按照医院发出的《2018年工作计划》要求,遵循“责、权、利”对等原则,医院与各科室签订如下责任书内容,望遵照执行,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科主任是本科室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院服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做好本科室医疗法律法规、党和政府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行业标准及本院颁发的管理规章制度和各项决策、决定等的贯彻执行;负责全科室目标管理任务完成的组织、指挥、协调、监管,充分履行“管好科室、带好团队和做好经营管理”三大职能,在各诊疗环节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诊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为群众提供同质化诊疗服务。

二、加强科室人员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教育;经常组织医疗技术操作规范的培训与演练,尤其是中医药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医学临床“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管控好医疗风险,确保医疗安全。

三、认真贯彻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技术管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处方管理办法》、医护核心制度、《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操作技术规范》和《临床路径》等法规性文件,做到依法执业、科学执业。

四、做好患者知情同意告知等医患沟通工作,做到优质、安全服务,和谐医患关系,认真履行告知知情义务,管控好医疗风险,尽力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发生。

五、做好科内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年度绩效考核、执业资格授权与再授权评估与复评;医疗技术管理,尤其是重大手术、高风险手术和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的经常性监管,确保各项医疗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六、注重突出中医药诊疗特色,继承、发展与创新刘氏骨伤诊疗理论和技术 的临床应用,惠及更多骨伤骨病患者。

七、具体质量考核指标:

1、全年完成门诊诊疗25,000人次(含骨伤、骨关节门诊);

2、全年完成收治住院病人2,400人次(含骨伤、骨关节门诊);

3、门诊登记本患者信息填写完整、准确率95%;

4、门诊患者非药物治疗率≥30%;

5、门诊患者处方中中医药使用率≥90%;

6、门诊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率≤25%;

7、处方书写合格率98.0%;其中: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中成药)处方所占比例≥60%;

8、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及及时率100.0%;

9、门诊患者随访率≥90%;

10、无院内传统和非传统医院安全事故发生;

1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及时率100.0%;

12、医疗纠纷(医方负主责)年发生不得≥2件,无责任性和大额(1000元及以上)赔偿性医疗事故发生;

13、职业伤害事件发生每年≤5件;

14、医疗损害事件每年≤5件;

15、医院感染发病率≤8%;

16、各类知情同意告知书签署率100.0:

17、院内会议、业务学习参加率≥95%;

18、临床“危急值”干预处置及时、有效率100.0%;

19、专业技术人员年度继教参加率、学分获得率均应≥95%; 20、传染病报告及时率100.0%;

21、医疗废物正确处置率100.0%;

22、科室管理资料完整性、档案化,卫生主管部门及上级有关部门检查扣分不得≥5分,不得受到全区通报和处罚;

23、认真完成医院下达的临时指令性任务。

八、医院每月按照《科室目标管理考核表》(另发)进行考核,所得分数与绩效工资挂钩。

九、以上各条院长与科主任双方签字生效,望各科室认真贯彻执行。

篇6:医院职能科室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目标

1、本科主任、护士长任职文件

2、本科全体职工花名册及身份证、执业证、职称资格证复印件

3、本科室《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4、科室各项医疗核心制度、诊疗常规和规范,以及主要医疗工作流程

5、科室医疗管理小组名单,分工及工作职责。

6、建立有影像质量管理组织,并制定有质量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及质量控制标淮。定期开展质量评价工作,并有整改措施。

7、专业设置及其设备、设施满足临床需要,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查服务。具体内容

一.有常规、急诊的医学影像专业服务项目清 二.医学影像工作满足临床工作基本需要单

(1)能开展全身各部位X线摄影、乳腺摄影和床旁摄影(2)能开展胃肠道、胆道和泌尿系统的造影检查(3)能开展全身各部位的常规超声检查

三.急诊医学影像专业服务项目实行24小时服务

四.本院不具备,而临床有需求的部分医学影像专业项目有外送服务(定点医院协议)。

8、定期开展临床随访;医学影像资料质量符合临床工作要求。

一、科主任或各专业负责人至少每半年向临床主动征求意见并提供改进服务

二、开展临床随访或影像-临床联合读片会,有疑难病例的科内集体讨论或科间会诊制度,并有记录。

三、有专人统计、分析、管理和记录与临床病例有关的诊断符合率

四、有影像资料的保存、使用流程与制度

五、影像阳性率有专(兼)人管理,有统计,有分析,有改进措施

9、报告及时、准确、规范,有审核制度

一、报告及时、准确、规范

(1)急诊影像检查结果报告时间≤30分钟;

(2)常规影像检查(X线平片、超声)结果报告时间≤2小时

二、有影像报告的分级审核及签字制度。对错误的诊断报告有上级医师的更正重新报告及签字的制度。

10、环境保护与个人防护达到标准。1.相关部门或机构出具的检验或监测报告。

2.对员工进行放射防护培训、有定期健康体检和健康档案、落实防护措施。3.防护措施符合规范,射线有害标示明显,科室引导标示清楚,病人能知晓。4.影像检查过程中注意对病人(特别是儿童或其他敏感个体)的放射防护,提供保护患者隐私的措施。

5.定期进行剂量、基准的监测与校正,并有记录。6.有主管部门签发的射线装置使用许可证。

检验科医疗质量管理内容及资料目录

1、本科主任、护士长任职文件

2、本科全体职工花名册及身份证、执业证、职称资格证复印件

3、落实《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1)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医学检验科下设专业设定临床检验项目。(2)建立各项可行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

(3)有临床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和检验仪器的标准操作、维护规程和相关记录

4、科室医疗管理小组名单,分工及工作职责。

5、临床检验实验室集中设置,资源共享,统一标准,统一质控,保证质量

6、临床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并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1)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有危急值处理制度和记录(2)常规项目24小时内出报告。

7、分析前质量保证措施

(1)建立临床标本采集指南(包括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储存、标本运送、标本接收等标准操作规程,开展的检验项目,生物参考区间,检验项目出报告时间等)(2)组织实施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措施

8、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按照规定开展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评。(1)建立质量管理小组。

(2)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室内质量控制程序(3)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并有效实施

(4)实验室应当建立并妥善保存质量管理和实验原始记录的制度,具有保存记录的空间,保存期限至少为2年。

(5)二级医院应参加市级以上室间质评。(6)室间质评不合格项目,要查明原因,采取整改和评估

9、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有审核制度

(1)检验报告单用中文形式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实验室名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病历或门诊病历号、标本类型、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参考范围、异常结果提示、操作者姓名、审核者姓名、标本接收时间、报告时间、咨询联系电话及其他需要报告的内容。

(2)检验报告有审核制度,并执行良好

(3)检验报告必须有专人、专门途径发出,对一些影响重大结果(如HIV阳性结果等)只能发给检验申请医生、患者本人或其委托人。(4)实验室对所有开展的检验项目回报时限有明确规定

10、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定期校准,并及时淘汰经验定不合格的设备与试剂(1)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试剂和械材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2)仪器校准、保养应有操作规程,有完整的校准、保养记录。

(3)要求强检的计量器具(包括加样枪、天平、分光光度计、移液吸管等)应定期强检,及时淘汰验定不合格的设备。

(4)对检验仪器定期进行校准,对检验结果有影响的辅助设备(温度计、冰箱、孵箱等)定期进行校验。

11、临床检验实验室布局与流程安全、合理,并符合医院感染控制和生物安全要求(1)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小组。依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制定相关制度,并组织实施。主要包括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安全防护制度、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标本采集运输制度、菌、毒株保管制度、尖锐器具安全使用制度、废弃物处理制度、安全应急处理制度。

(2)实验室应有相关的生物危险标志,洗手装置最好为自动开关式或脚踏式。

(3)实验室应按生物防护级别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生物安全柜)及个人防护用品。(4)实验室应按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废弃物的处理工作。

(5)实验室应对生物安全防护及所做工作有相应的记录(包括废弃物交接、工作人员生物安全培训、菌、毒株保管、工作人员体检、持续改进、应急事故处理记录)。(6)实验室应将生活区和实验区分离,不得将食物、饮水带进实验区,能有效地保证工作人员不受感染,样本间不发生交叉污染,不发生由实验室引起的感染扩散。

12、临床检验技术水平二级医院:

(1)能进行血常规及其它检查,如嗜酸性细胞直接计数,红细胞比积,网织红细胞计数及异常红细胞检查等,实验手段具有一定先进性。

(2)能进行出血性疾病、溶血性疾病的检验,实验手段具有一定先进性。(3)能进行骨髓细胞的检验。(4)能进行除尿常规外的尿化学检验。

(5)能进行粪便常规外的检查,如潜血、浓缩法查虫卵等检验。

(6)能进行体液常规检查,如脑脊液、浆膜腔积液、精液、前列腺液、胃液、胆汁、痰、阴道分泌物等。

(7)临床生化检查,包括蛋白质、糖、酯类、无机离子、酶、肝功能、激素、血气等方面

(8)临床免疫学的检验,包括免疫球蛋白、细胞免疫功能、自身抗体、肿瘤标志物、肝炎病毒血清学标记物、传染病血清学检查等。

篇7:医院职能科室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目标

一、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 组 长:

翁秀清(副主任医师、妇产科主任)成 员:

钟 琼(主治医师、妇产科副主任)周海燕(主管护师、病房护士长)卢孝英(主管护师、产房及手术室护士长)孙 瑶(主治医师、住院诊疗专业组长)马世弟(主治医师、住院诊疗专业组长)科室院感质控医师:马世弟 科室病历及单病种质控医师:钟琼

二、分工及职责:

1、翁秀清:为科室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能够运用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进行科室质量持续改进,每月召开工作会议,确定质控计划和会议议题,分析科室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按期总结汇报给院部管理科室。

2、钟 琼:负责科室病历书写规范及完善各种登记的管理工作,监督医护人员严格执行病历书写规范及完善各种登记工作,保证病历如期归档,负责病历检查及质量控制工作,负责科室的环节质量及终末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工作。负责单病种及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3、孙瑶:负责药物不良反应统计、报表及上报工作。

4、马世弟:负责本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保证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贯彻落实;负责组织对本科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讨论,记录完善;监督和指导本科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结果对感染病人合理用药。

5、周海燕:负责妇产科住院部病房及沐浴室日常护理管理工作,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负责所管专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制定工作计划,经常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负责各类仪器、设备、药品的请领、保管、使用、核销等;严格医院感染的环节管理工作,经常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篇8:医院职能科室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目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 “ 北大医院 ” ) 根据 《 J C I医院评审标准》、《医院管理评价指南》 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等标准指导《科室医疗综合目标评估档案》的制定,采用PDCA循环作为质量管理工具贯穿其形成过程,促进了临床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提升了医疗水平。

1《科室医疗综合目标评估档案》

医院时常需要通过外部的评估与审查,并借由审查结果促进自身不断改进。但外部评审的规律性、 针对性、持续性无法把控,这也对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提出了挑战。在此背景下,北大医院依据《JCI医院评审标准》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制定了《科室医疗综合目标评估档案》(以下简称 《评估档案》),致力于通过院内自评,从科室抓起,落实持续质量改进,促进医疗水平提升。该项工作是以反映“质量、安全、服务、 效率”为宗旨,对院内各临床科室从医务管理、门急诊管理、医保管理、感控管理、药学管理、护理管理、设备耗材管理等维度设立管理评价指标,以科学数据、循证管理的手段,每月评价各临床科室在上述工作 中的具体 表现[2,3], 形成电子版刊物,并出版纸质版,通过处长-科主任例会、公共邮箱等方式下发科室,定期向临床科室反馈信息、征询意见,从而在应用中不断进行优化。

2评估档案的制定

2.1计划阶段

医疗管理 体系各处 室针对评 估档案工作进行多次研讨,总结医院现状 、 分析原因 , 并依据 《 J C I医院评审标准》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 准实施细 则 》 制定评估 框架,初步确定涉及5个处室、6大部分:医务管理(医务处)、门急诊管理(门诊部)、医保管理(门诊部)、药剂管理(药剂科)、感控管理(感控处)、护理管理(护理部)。各处室制定评估指标,并针对评估指标、出版方式、反馈方法等具体内容听取各临床科室的建议,随后由院方统筹制定工作方案。

2.2执行阶段

经历一个 多月的前 期准备工 作,医院选取内外科系统各7个科室进行第一次试评估。经过试评估, 最后确定内科系统共计31项评估指标,外科系统共计34项评估指标。 医疗管理体系各处室所涉及的评估指标个数不同,各部分评估满分均为100分,总分600分。评估细则采用“一刀切”,即各项指标评估结果“非满分即0分”(符合评估标准得满分 , 不符合则 为0分 ) , 并且确定评估档案工作的周期为每月一次、纸质版出版,通过处长-科主任例会、公共邮箱发布等方式全院公示反馈数据,确定常规评估科室为内科系统16个科室,外科系统17个科室。除此之外,在医疗管理体系各处室,针对评估档案工作均有固定执行人与负责人,每月定期监测、汇总该部门所负责各项指标, 最后整理递交医务处相关人员进行档案的最终编辑出版工作。

2.3检查阶段

经过3个月评估,医疗管理体系各处室与各临床科室针对《评估档案》工作再次进行了研讨,进一步细化了评估指标和评估细则,采取 “分层次”的评估方法,加入设备处所涉及的“设备耗材管理”评估内容,改总分为1000分(见图1): 即 “ 医务管理 ” 满分3 0 0分 , 其他各项管理满分为100分,共计900分 ( 具体见表1 、 2 ) , 余下1 0 0分根据各科室与医院签订的《年度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在年终时对医院管理的几项重点指标进行评估分数的计算,指标拓增为:内科系统共计68项评估指标+4项加分评估项,外科系统共计69项评估指标+4项加分评估项,使得整个评估体系更加完 善 ( 图1红字部分 为评估指 标修改情况)。改版后的《评估档案》基本满足医院落实持续质量改进的工作方向,并且医院要求医疗管理体系各处室针对所监测指标定期将需改进之处及时反馈给各临床科室,使临床科室每月能够及时了解本科室各项管理指标的动态,促使医院从科室内部到管理层级多重把控医疗质量。

在医院不断追求精细化管理的今天,信息化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评估档案》工作涉及大量的数据监管,如何做到及时、准确地统计与汇总是提高此项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医疗管理体系各处室经过集思广益,实现了《评估档案》的编辑出版信息化,不仅提高了此项工作的准确性,也为各部门节省了人力成本。

2.4处理阶段

经历半年多的不断改进,《评估档案》工作走向成熟。在此后运行的半年时间里,根据临床工作实际进展,个别部门对评估指标进行了微调,使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并且医疗管理体系各处室针对所负责的指 标形成了 相应的 《 评估说明》,促使全院所有员工能够更好的理解评估指标的内涵。

《评估档案》工作的开展,使各临床科室更加明确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并持续进行医疗质量改进, 各科室和 医院工作 不断完善 。 在 《评估档案》的制定、应用及改进过程中 , P D C A循环作为 主要管理 工具贯穿始终,使《评估档案》工作成为一个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系统工程。目前《评估档案》中的一些指标在80%或以上的科室显现出稳定的达标率,并且根据实际工作的观察,临床科室在日常工作中针对这些指标所涉及的相关工作已经能够符合管理要求,与此同时,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管理时机不断成熟等一系列因素,仍有其他许多管理指标需要纳入到《评估档案》工作中,因此,医院下一步将继续针对医疗质量管理的重点和改进的方向,制定解决这些问题的评估指标,加强监督,尝试对《评估档案》继续进行修订,并通过处长-科主任例会等方式,不断向临床科室征询意见和反馈信息。

3《评估档案》应用成效

3.1指导科室工作

通过 《 评估档案 》 的各个监 测环节,医院向临床科室传递管理思路,使科室依据评估指标明确发展方向,进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引导临床科室良性发展。《评估档案》工作的开展,拓宽了临床科室与医疗 管理体系 各处室沟 通的渠道 , 并使二者 沟通有据 可依 。 每月,医疗管理体系各处室针对临床科室评估后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并指导科室进行整改。

3.2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档案》因其数据化、客观化、连续化等特点,为医院管理及临床科室内部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为医院落实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在运行的一年多时间里,《评估档案》成为医院中层干部半年、年终述职的主要依据之一。

3.3提升管理水平

篇9:医院职能科室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目标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大众对于国家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持续提升。医疗纠纷问题的日益严重使医疗市场的竞争持续向激烈化发展。三级医院,作为国内护理、医疗、科研、教学能力级别最高的医疗防治机构,在新医疗形势的兴盛下,受到了很大的行业冲击。医院的高层管理人员也只有对医疗质量管理问题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并不断开发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医疗服务模式,才能够对医院的发展方向进行控制,提升医院在医疗行业中的竞争力。

【关键词】新医疗形势;医疗質量管理;三级医院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633-02

医疗质量管理环节是国家医疗机构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特别是国家三级医院,作为国家的最高等医疗机构,对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环节更要加以重视,医院本是致力于服务社会的公益性机构,但在现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趋势引导下,部分国家三级医院却产生了以利益为主要导向、忽略医疗质量的恶劣风气,不仅对医院本身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更使国家民众对国内的医疗体制失去了信心,影响了民心的导向,破坏了社会的和谐性与稳定性,所以国家的医疗机构,特别是三级高等医疗机构,必须强化自身对于医疗服务质量重要性的认知,并进行针对性的改善,才能在医疗行业当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现今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问题

现今我国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工作在新理念的带动下有了一定的进步。虽然国外先进理念的带入使得医疗服务质量有所改善,但医疗机构发展需求的落后及医疗质量管理中的矛盾问题依旧存在。

(一)相关管理人员的观念落后

目前在医疗机构中,医疗服务质量的管理人员队伍主要是由临床科室负责人与科室的专职管理人员构成的。医疗服务质量教育的落后使得这些管理人员的观念与管理方式都相对较为陈旧落后,并未形成优化医疗服务规范、提高医疗服务品质、以病患为重心的专业理念。而且部分专职的管理人员并不具备相关的临床医学教育背景。对于临床诊疗方面也并不了解,所以使得管理的相关专业理论无法与实际工作相互连接贯穿,导致实际工作与理论产生了脱节。

(二)医疗质量管理的体制不健全

在传统的医疗机构中,是采取科、院分级管理以及科主任负责制度,这使得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缺失,网络支持也有不足的情况。大多数医疗机构的监督部门和医务部门在服务质量管理方面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并未以医疗机构的大平台作为着手点,发挥出多部门交互的优势。另外,因相关工作人员的缺乏,使得管理工作始终得不到全面性的落实,所以也使整个医院的管理能力受到了局限。

(三)管理手段的陈旧

现今的信息技术在国内医疗机构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并不广泛,近些年来,信息技术在医疗机构中的推广与普及,都将重点放在了临床医学等方面,虽然现今部分三级医院也都构建了医院的影像归档系统、信息系统及通讯系统等多个管理系统,但依然缺乏整体的筹划,使信息技术在医疗行业得不到更加全面的发展,而且信息标准化的环节依然较为落后,导致了“信息孤岛”问题的产生,这对医院的信息化管理进程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为医疗服务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所以许多医院的质量管理工作还是停留在汇总分析、手动统计的阶段,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

二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措施

(一)着重培养管理人才

医疗行业的特殊需求使得这个行业对相关管理人才的要求更加倾向专业化,这也是作为挽救生命的医疗行业应当遵守的准则。所以医疗机构在组建人才队伍的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对人才专业素质与工作能力的培养,需要让管理人员充分意识到,管理人才不但需要了解临床诊疗工作的运作流程,还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管理知识。而且要着重选择年轻、具有活力的管理人员进行严格规范的医疗流程及管理知识培训,这样的人才在相关医疗及管理知识的培训后,会是管理团队中的核心储备力量。

(二)加强信息系统构建

在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管理初期阶段,信息孤岛的问题是无法避免的,但随着管理工作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如果医疗机构的总体规划不足,信息孤岛增多,便会导致管理系统整体效能的减低,管理工作的落实也会因此受到阻碍。所以将孤立、分散的信息转变为网络化的信息材料,将孤岛信息进行系统性的整合,搭建出精确完善的数据库系统,才能够使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更加顺利。

(三)建立多部门交互平台

各部门的交互,是确保各环节工作良好接洽、落实责任制的基本工作。所以医疗机构要打破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寻找更加有效的管理方式,对管理体制进行完善,建设起院、科、岗垂直管理的体系,强化各个部门的信息交互与合作,加强横向的联动。确保各个部门在信息上实现互通,在责任上分工明确,消除部门壁垒的阻碍,避免责任推脱的情况。

(四)实行实时监督

医院需要建立起防控一体的监督系统,在医疗质量监督管理上要注重三级结构,即环节管理、结构管理及结果管理。依照级别对医疗质量进行控制是管理工作的主要方式。传统的医疗质量控制,多数以结果的反馈与评价作为重点,很少涉及到环节质量的控制,但结果的反馈的滞后性会给管理工作带来延迟的问题,导致发生的问题无法在第一时间发现,也无法及时进行弥补与解决。所以在医疗质量监督方面,要注重环节与结构,进行实时化的监督,确保了每个医疗环节的规范性,才能保证有良好的医疗成效。

(五)转变陈旧管理观念,促进质量管理体制创新

时代在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体制也都在随着时代的步伐进行改善,医疗机构自然也是如此,如果还是使用一贯的传统质量管理方式,自然无法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与民众对医疗机构的要求。所以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改革是必然的趋势。

结语:

我国目前的医疗体制还需要进一步改进,而且医疗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意识到,医疗机构间的竞争就是对于医疗服务质量的竞争,只有对医疗质量进行针对性提升与创新性的改善,确保医疗机构的社会服务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才能使医疗机构在行业的激烈竞争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力,进而提升大众对医疗机构及国家医疗体制的信任度,让医疗行业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蓉蓉,韩光曙. 三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结构的讨论[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03).

[2] 张彬,王胜. 50家三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现状问卷调查结果分析[J]. 中国医院管理,2011(09).

[3] 张永良,邱永荣,姜添荣,张立新,陈厦,刘志刚. 浅谈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做法[J]. 中国医药指南,2010(30).

[4] 倪凌云,徐春灵.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三级三类指标管理模式探讨[J]. 新疆医学,2014(06).

上一篇:初一作文:我的奋斗目标下一篇:分析报告的写作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