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民素养培养

2024-07-16

大学生公民素养培养(共6篇)

篇1:大学生公民素养培养

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公民素养培养的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大学生公民素养的培养工作中存在着理论欠成熟、体制不够健全、社会实践活动缺乏等一系列问题。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助人的专业学科,在大学生公民素养培养工作中,具备了系统的分析视角、价值理念、优势视角和专业方法技巧等方面的优势。本文借鉴社会工作的方法试图探索大学生公民素养培养工作的新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公民素养;社会工作介入

公民素养水平的提升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在《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坚持青少年优先发展,给青少年更多希望,增强大都市活力”的原则,根据当前上海青少年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态势,明确了青少年发展的六大优先领域。其中“公民素养”位居优先发展领域之首。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助人方法,其本质也是“做人的工作”。社会工作将会逐步发挥其专业化优势,大力提升其助人服务的专业化和理论化水平,尤其促进大学生公民素养的培养工作的专业化和科学化发展。

一、大学生公民素养的现状分析

本文对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问卷185份,回收率为92.5%,经过筛选,实际有效的问卷为180份。其中男生为80份,占44.4%;女生100份,占55.6%。大学生公民素养调查问卷,由2个项目组成,18个选择题,2个开放试题。共分为六个因子:思想道德素养、政治法律素养、科学文化素养、生理心理健康素养、人际交往素养、职业与专业素养。

1.思想道德素养分析。在此次调查结果中,男生的道德素养平均分为9分,女生的道德素养平均分为11分,总平均分为10分。在问题为“假如您要办事,排队的人很多,您会怎么做?”的选择上,大多数男生的选择是找熟人尽快办完事情;而女生均选择会默默地排队。在“如何看待中国式过马路(够一撮人就走)”的上,男生和女生的选择相差无几,选择“反对,但没车的时候会过去”。由此看来,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整体水平较高。

2.政治法律素养。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于政治法律了解甚少。男生和女生的平均分都为9分。大约75%的男生和78%的女生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为了解一点,程度为非常了解的学生人数是0。少数学生一点都不了解。然而,在回答“您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义务吗”的问题上,95%以上的学生的选项为“D,知道,我的行为就是根据这个来确定”。

3.科学文化素养。科学文化素质是一个人素质的中心内容,代表其水平实力。分析结果表明,男生的平均分为6分,女生为8分,总平均分为7分。这方面差异主要表现在对于人文书籍的阅读方面,很多男生不愿意阅读这方面的书籍,对此毫无兴趣,而占一半的女生则愿意抽出时间来阅读这方面书籍。在对于科技对生活的影响方面,大多数学生都非常理性,认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存。

4.生理心理健康素养。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经过调查分析,女生的生理心理健康素养较高,女生平均分为11分,95%的女生睡眠时间为8小时以上,只有约2%的女生睡眠时间为6小时以下。同时,男生的平均分为9分,56%的男生睡眠时间为6小时以下。经访问,这部分男生的睡眠时间少是因为通常为打网络游戏而熬夜。在心理方面,大多数学生均能正确认识失败。其总平均分为10分。对于其他心理方面的困惑,后续会继续进行调查了解。由此,在这一方面,我校学生的整体素养水平较高。

5.人际交往素养。经调查,学生的人际交往方面水平很高,男女生的平均分都为11.5分,属于非常高的分数。几乎100%的学生都认为人际关系非常重要。有98%的男生在宿舍中与每个舍友的关系都非常好。然而却有60%的女生只和宿舍中的一个或几个舍友好。由此看来,女生的宿舍人际交往素养则不如男生,社会工作有必要由此介入,提高这方面素养。

6.专业与职业素养。据调查结果分析,多数学生对于自己的所学专业都很满意,专业能力均较强,男生的平均分为9分,女生的平均分为10,总平均分为9.5分。只有4%的男生的专业技巧为一般。94%以上的男生女生的合作能力都非常好。有15%的女生和10%的男生觉得自己的适应能力一般,还需提高。

二、大学生公民素养现状的原因分析

1.传统公民素养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传统教育内容只强调知识的接受,是通过直接灌输基础教育模式向学生进行教育。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将知识深入的形成内在的意识以及做出相应的实践。这种缺乏互动的教学与学习使教育仅仅成为了单一的,表面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与实际生活实践发生脱离。当前我国的公民素养教育的现状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竞争压力的日趋加大,对当今大学生公民素养的培养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的固定模式中摆脱出来,让大学生找到且体会他们的存在感和归属感,加深自我挖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传统“臣民”文化意识的影响。在我国的历史中,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帝王家庭与臣民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我国几千年封建帝制文化的影响下,臣民意识深深印刻在人们的脑海里。虽然封建专制制度已经瓦解,但封建的臣民意识还依旧深深影响着我国人民的思想意识。这就造成当代我国大学生公民素养水平不高的原因。

3.公民素养教育的内容与现实的偏离。公民素养教育的目的是使一个“自然人”转变成为一个“政治人”。这个转变同时也是一个将政治普及化的过程。它不仅包括了公民道德和政治的普及,价值观方向的指引,也包含了公民权利义务的认知教育。而当前的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却是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却是更倾向于重实践轻理论,这种理论与实际的不平衡是我国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社会工作介入提升大学生公民素养培养的方法

1.个案工作。大学生的公民素养培养工作最常用的方法是课堂教育,也就是传统的老师说,学生记的教育方式。个案工作是一对一的工作,是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强调信任与和谐的工作关系。将个案工作引入大学生公民素养的培养工作中,运用到“人在情景中”的理论,将“人―问题―环境”联系起来,把外在的资源、环境系统的改善与优化和案主内在的心理辅导、精神鼓励结合起来,把工作对象放在其特定的环境中去考察,了解对象行为产生的背景,真正理解人的行为,从而采取更容易被对象接受和认同的、能够激发对象潜在能力共同解决问题和困难的方法进行介入和干预,增强培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运用其基本程序,如接案与建立关系、资料收集与问题判断、制定目标和工作计划、服务计划的实施、结案与评估,能为培养工作提供清晰的途径与程序;借鉴个案工作的基本方法,包括会谈、沟通、记录、访视、观察、个案调查等,可为改善传统的公民素养培养工作的方式提供技术支持;采纳个案工作的技巧,如专注、鼓励以及澄清、支持、摘要、反映内容、反映经验、反映感受、建议、自我披露等,可以丰富公民素养培养工作的方法与技巧。因此,恰当地运用个案工作,可以提高大学生公民素养培养工作的有效性。

2.小组工作。小组工作也是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之一,小组工作的原则如保密、自愿、公平、个别化、知情等,对大学生公民素养培养具有指导作用,也是工作者需要熟知的教育规范条件。小组工作的工作模式如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性模式,在大学生公民素养培养工作中也给予一定的理论与方法支持。高校大学生公民素养培养的工作是一种发展性工作,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公民素养,尤其是要促进学生心理层次的潜能开发以及创造能力的提高,以促进达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的理想状态。小组工作中发展性模式的介入则能使这个目标实现,并且以全体学生作为发展对象。在实践中,此模式可按“测量评估――制定方案――针对训练――效果评估”的路径,采用小组团体辅导的工作方式,协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立个人发展目标,规划个人的大学生涯和职业生涯,实现个人的发展目标。

3.社区工作。社区工作遵循大众参与原则以及广泛合作原则进行工作,恰好与高校大学生公民素养的培养工作原则有一致之处。社区工作十分强调以“社会网络”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强调以居民感觉到的需要为依据的原则,重视协同工作,提供机会使人们相互支持,创造更为平等和相互关怀的社会。将社区工作运用到大学生公民素养的培养工作中,充分的运用社区工作的技巧,组织大学生开展社区服务的活动,一方面,可以通过社区服务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能让大学生通过社区服务活动去提升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以提高其公民素养的各个方面。具体可以通过策划社区慰问活动、重大节日主题活动、社区宣传活动社区调活动等方式,让大学生参与其中,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在服务中成长。

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学校有关部门,争取社会力量,加大校园建设力度,改善校园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社会工作者可以协调有关部门,开展校园活动,积极宣传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策划以及参与其中,形成良好的学校氛围。社区工作强调居民参与,可以借鉴社区工作方法,如地区发展模式、社区照顾模式、社会策划等,有助于进行大学生公民素养培养工作。例如,可以在校园开展一项以“最美宿舍”为题的社区活动,学生们参与策划,准备、计划、实施、评估与总结,提高大学生参与社区的意识,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曦.当代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2012.[2]蔡应妹.社会工作介入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2011.[3]范燕宁.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发展与基础价值理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篇2:大学生公民素养培养

我校把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相关内容及要求自然地渗透到校园文化中,使两者融为一体,互相促进。通过正面引导和实践活动,使中学生乐于和易于接受,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浸润中,引导和影响中学生具备一系列良好的公民意识,而成为真正的公民。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介绍。

一、通过环境渗透,使学生受到公民意识熏陶

独具特色的校园环境是培养学生的沃土,也是对学生进行现代公民意识培养的摇篮。充满绿化、美化、人文化、书香味的校园环境,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繁茂清馨的花草树木、富有朝气和生活气息的活动园区,美观科学的教室装饰,文明健康的教育设施,充分体现着校园特有的人文风格;学校还着力建设“文化校园”,充分发挥宣传窗、黑板报、阅报栏、广播站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合理地在校园里布置“警句”、“校训”、张贴文化标语,摆放各种文化设施等等。优美的校园环境氛围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德育手段,为学生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基础。在人文环境的建设上,我们提出倡议“人是校园最美的风景”——美丽的张中是我们汲取知识的场所,也更应该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家园,让我们从课堂做起,从课间做起,从活动、就餐、卫生等点点滴滴小事做起,让张中每个人都努力成为校园最美的一道风景。于是我们看到了学校一处处学雷锋志愿岗,看到校园常态活动中一个个动人的身影。它是一种无声的熏陶和感染。美的事物、美的情境可使人赏心悦目,身心愉快,并自觉约束自己不合乎道德的行为。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健美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蓬勃向上的精神。这是公民意识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

二、通过精神引领,使学生公民意识内化于心

自我区教育局提出“四大工程”建设以来,我校认真学习领会开展四大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反思学校55年办学历史及现状的同时,认真制定三年发展规划,确立了新的办学理念,即“责任为本,健康发展”。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结合公民意识培养重点,我们进一步确定了“担当责任,追求卓越”的新校训,提出了以“责任教育”为主题的特色文化建设项目。

在教师层面,积极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我们向教师提出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充分认识肩负的重任,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一要讲政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自己,在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上为学生的榜样;二要献爱心,以关爱帮扶每一个学生为自己的宗旨,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使学生觉得教师是最亲近的人;三要重诚信,待人要真诚,对学生要讲究信誉,对工作要高度负责,教学孜孜不倦,说话实实在在,真正获得学生的信赖,使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良好的公民道德风范。

在学生层面开展了“责任”主题的手抄报和格言征集活动,全校各班都召开了“我的责任我担当”主题班会,并且初步形成各年级公民意识教育主题,初一——对自己负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二——对家庭负责,尊敬长辈,让父母放心;初三——对集体负责,热 爱集体,勇于承担责任;高一 ——对自己负责,规划好未来人生;高二——对他人负责,尊重他人,诚实守信;高三——对社会负责,懂得感恩,回报社会。每天早晨,各年级晨练之后,都要进行“责任”主题演讲,通过对“责任”内涵的解读以及学校“一训三风”的重新审视,进一步明确责任意识教育目标:打造为学生一生负责任的学校,建设对事业负责任的师资队伍,培养对人生负责任的学生。每个人都在校园生活中承担起对他人、对集体的一份责任。这也才有了今年区运会800米赛场上我校陈敏同学在掉了一只鞋的情况下坚持光脚跑完全程,并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

在校园层面,我们举办与公民意识相关的报告会或研讨会、开展与公民意识教育相关的各类有益的社团活动、组织公民知识竞赛、通过校园广播站、校园网、黑板报、文学社、主题班会、成人宣誓等途径,为学生搭建最佳的公民教育平台。

三、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公民意识外化于行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不仅要将公民意识内化为学生的信念,更重要的是要将公民意识外化为学生的行动。

首先,只有把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与行为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才能使对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为此,我校严格按照《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将公民意识教育与行为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例如,在升国旗时要求学生必须肃立且衣着整洁;唱国歌时要求学生保持立正姿势,两眼平视前方,且要精神饱满,庄重肃穆,歌声宏亮、准确、整齐;在校园内要求学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爱护校园内的树木花草;鼓励学生对学校工作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提出合理建议;等等。事实证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增强学生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去年我校被评为市级行为规范示范校。

其次,加强学生自治,从而提高中学生公民意识。民主政治的要义是公民平等而普遍地参与决策。中学生通过参加班干部竞选,班级管理活动,能加深对民主运行规则的理解,培养民主素养,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的相关管理,行使其作为被管理者的权利,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权利义务意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使校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2013年度我校被评为校园安全稳定综治工作先进单位。

再次,公民意识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加强中学生公民意识,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社会实践。学生只有将自己的主体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公共精神在社会实践中予以检验,才能达到知行相统一,也只有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感悟,才能充分认识到公民意识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实践活动应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例如,在学校,利用一些重要节日、纪念日和重大事件开展主题教育。还组织学生利用团队活动、班级的民主选举、参与学校的管理等来训练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同时,指导学生们参与社会生活,如走进社区,参与社区的敬老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宣传和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社会调查以及参观考察、为特殊群体的爱 心募捐等实践活动以增强他们的社会义务意识和环保意识。这些活动是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十分有效的手段。

四、通过课程拓展,寓公民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

公民教育不仅是政治教师的任务,也是每个学科教师的责任。这就要求每个科任教师都要做好学科渗透。为搞好教学渗透,先要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研究学生的所思所想,满足学生的道德需求,然后根据自身学科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渗透。一要根据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挖掘其理论的深刻含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二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利用具体的实例深入浅出讲解,让学生在正确道德认知基础体会道德情感;三要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启发、问题讨论法、游戏法、辩论法等教学方法,创造幽默风趣、活泼生动、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心境愉快地接受知识。

课程文化中课堂是主战场,更是实施公民意识教育的主阵地,我们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深挖教材中的公民意识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引导教师以对教育负责、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和行为,加强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与提升,逐步探索出适合校情的高效课堂模式:“目标——问题”引领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一模式通过课堂学习小组,开展学科建模活动,生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情感交融和智力互补,并将个人与集体有机融合,通过学习评价机制的建立,让学生体会到了个体在集体中的重要性,从而在自我认知、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培养公民意识,强化公民责任行为。

我们还努力挖掘课堂外资源,我校现有五个大的社团,包括“子 衿”艺术类社团:下设书法社、漫画社、刮画社、合唱社、电子琴社; “新星”体育类社团:下设足球社、篮球社、跆拳道社;“小脚印”文学类社团:下设“小脚印”文学社、“小蜗牛”广播站;“心海”心理类社团;“无线电”科技类社团。这些社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高情趣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中学生业余生活,寓教于乐,强化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为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尽责。

篇3:大学生公民素养培养

一、大学生公民素养的现状分析

本文对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收回问卷185份, 回收率为92.5%, 经过筛选, 实际有效的问卷为180份。其中男生为80份, 占44.4%;女生100份, 占55.6%。大学生公民素养调查问卷, 由2个项目组成, 18个选择题, 2个开放试题。共分为六个因子:思想道德素养、政治法律素养、科学文化素养、生理心理健康素养、人际交往素养、职业与专业素养。

1.思想道德素养分析。在此次调查结果中, 男生的道德素养平均分为9分, 女生的道德素养平均分为11分, 总平均分为10分。在问题为“假如您要办事, 排队的人很多, 您会怎么做?”的选择上, 大多数男生的选择是找熟人尽快办完事情;而女生均选择会默默地排队。在“如何看待中国式过马路 (够一撮人就走) ”的上, 男生和女生的选择相差无几, 选择“反对, 但没车的时候会过去”。由此看来,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整体水平较高。

2.政治法律素养。调查结果表明, 大学生对于政治法律了解甚少。男生和女生的平均分都为9分。大约75%的男生和78%的女生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为了解一点, 程度为非常了解的学生人数是0。少数学生一点都不了解。然而, 在回答“您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义务吗”的问题上, 95%以上的学生的选项为“D, 知道, 我的行为就是根据这个来确定”。

3.科学文化素养。科学文化素质是一个人素质的中心内容, 代表其水平实力。分析结果表明, 男生的平均分为6分, 女生为8分, 总平均分为7分。这方面差异主要表现在对于人文书籍的阅读方面, 很多男生不愿意阅读这方面的书籍, 对此毫无兴趣, 而占一半的女生则愿意抽出时间来阅读这方面书籍。在对于科技对生活的影响方面, 大多数学生都非常理性, 认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存。

4.生理心理健康素养。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 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经过调查分析, 女生的生理心理健康素养较高, 女生平均分为11分, 95%的女生睡眠时间为8小时以上, 只有约2%的女生睡眠时间为6小时以下。同时, 男生的平均分为9分, 56%的男生睡眠时间为6小时以下。经访问, 这部分男生的睡眠时间少是因为通常为打网络游戏而熬夜。在心理方面, 大多数学生均能正确认识失败。其总平均分为10分。对于其他心理方面的困惑, 后续会继续进行调查了解。由此, 在这一方面, 我校学生的整体素养水平较高。

5.人际交往素养。经调查, 学生的人际交往方面水平很高, 男女生的平均分都为11.5分, 属于非常高的分数。几乎100%的学生都认为人际关系非常重要。有98%的男生在宿舍中与每个舍友的关系都非常好。然而却有60%的女生只和宿舍中的一个或几个舍友好。由此看来, 女生的宿舍人际交往素养则不如男生, 社会工作有必要由此介入, 提高这方面素养。

6.专业与职业素养。据调查结果分析, 多数学生对于自己的所学专业都很满意, 专业能力均较强, 男生的平均分为9分, 女生的平均分为10, 总平均分为9.5分。只有4%的男生的专业技巧为一般。94%以上的男生女生的合作能力都非常好。有15%的女生和10%的男生觉得自己的适应能力一般, 还需提高。

二、大学生公民素养现状的原因分析

1.传统公民素养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传统教育内容只强调知识的接受, 是通过直接灌输基础教育模式向学生进行教育。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将知识深入的形成内在的意识以及做出相应的实践。这种缺乏互动的教学与学习使教育仅仅成为了单一的, 表面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与实际生活实践发生脱离。当前我国的公民素养教育的现状显示: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 社会竞争压力的日趋加大, 对当今大学生公民素养的培养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的固定模式中摆脱出来, 让大学生找到且体会他们的存在感和归属感, 加深自我挖掘,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传统“臣民”文化意识的影响。在我国的历史中, 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帝王家庭与臣民之间的关系, 因此, 在我国几千年封建帝制文化的影响下, 臣民意识深深印刻在人们的脑海里。虽然封建专制制度已经瓦解, 但封建的臣民意识还依旧深深影响着我国人民的思想意识。这就造成当代我国大学生公民素养水平不高的原因。

3.公民素养教育的内容与现实的偏离。公民素养教育的目的是使一个“自然人”转变成为一个“政治人”。这个转变同时也是一个将政治普及化的过程。它不仅包括了公民道德和政治的普及, 价值观方向的指引, 也包含了公民权利义务的认知教育。而当前的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却是重理论, 轻实践的现状。然而在实际生活中, 却是更倾向于重实践轻理论, 这种理论与实际的不平衡是我国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社会工作介入提升大学生公民素养培养的方法

1.个案工作。大学生的公民素养培养工作最常用的方法是课堂教育, 也就是传统的老师说, 学生记的教育方式。个案工作是一对一的工作, 是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 强调信任与和谐的工作关系。将个案工作引入大学生公民素养的培养工作中, 运用到“人在情景中”的理论, 将“人—问题—环境”联系起来, 把外在的资源、环境系统的改善与优化和案主内在的心理辅导、精神鼓励结合起来, 把工作对象放在其特定的环境中去考察, 了解对象行为产生的背景, 真正理解人的行为, 从而采取更容易被对象接受和认同的、能够激发对象潜在能力共同解决问题和困难的方法进行介入和干预, 增强培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运用其基本程序, 如接案与建立关系、资料收集与问题判断、制定目标和工作计划、服务计划的实施、结案与评估, 能为培养工作提供清晰的途径与程序;借鉴个案工作的基本方法, 包括会谈、沟通、记录、访视、观察、个案调查等, 可为改善传统的公民素养培养工作的方式提供技术支持;采纳个案工作的技巧, 如专注、鼓励以及澄清、支持、摘要、反映内容、反映经验、反映感受、建议、自我披露等, 可以丰富公民素养培养工作的方法与技巧。因此, 恰当地运用个案工作, 可以提高大学生公民素养培养工作的有效性。

2.小组工作。小组工作也是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之一, 小组工作的原则如保密、自愿、公平、个别化、知情等, 对大学生公民素养培养具有指导作用, 也是工作者需要熟知的教育规范条件。小组工作的工作模式如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性模式, 在大学生公民素养培养工作中也给予一定的理论与方法支持。高校大学生公民素养培养的工作是一种发展性工作, 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公民素养, 尤其是要促进学生心理层次的潜能开发以及创造能力的提高, 以促进达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的理想状态。小组工作中发展性模式的介入则能使这个目标实现, 并且以全体学生作为发展对象。在实践中, 此模式可按“测量评估——制定方案——针对训练——效果评估”的路径, 采用小组团体辅导的工作方式, 协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确立个人发展目标, 规划个人的大学生涯和职业生涯, 实现个人的发展目标。

3.社区工作。社区工作遵循大众参与原则以及广泛合作原则进行工作, 恰好与高校大学生公民素养的培养工作原则有一致之处。社区工作十分强调以“社会网络”为中心的价值理念, 强调以居民感觉到的需要为依据的原则, 重视协同工作, 提供机会使人们相互支持, 创造更为平等和相互关怀的社会。将社区工作运用到大学生公民素养的培养工作中, 充分的运用社区工作的技巧, 组织大学生开展社区服务的活动, 一方面, 可以通过社区服务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 能让大学生通过社区服务活动去提升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以提高其公民素养的各个方面。具体可以通过策划社区慰问活动、重大节日主题活动、社区宣传活动社区调活动等方式, 让大学生参与其中, 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在服务中成长。

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学校有关部门, 争取社会力量, 加大校园建设力度, 改善校园环境,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 社会工作者可以协调有关部门, 开展校园活动, 积极宣传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策划以及参与其中, 形成良好的学校氛围。社区工作强调居民参与, 可以借鉴社区工作方法, 如地区发展模式、社区照顾模式、社会策划等, 有助于进行大学生公民素养培养工作。例如, 可以在校园开展一项以“最美宿舍”为题的社区活动, 学生们参与策划, 准备、计划、实施、评估与总结, 提高大学生参与社区的意识, 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曦.当代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 2012.

[2]蔡应妹.社会工作介入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 2011.

篇4:大学生公民素养培养

一、知识与技能维度中的地理素养

地理知识是形成地理素养的基础,是地理能力、地理方法和地理品质的基本载体。地理科学知识指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理术语、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地理空间分布、地理过程、地理因果关系、地理特征、地理规律等。

地理技能是学习地理知识与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习地理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地理技能的掌握离不开地理知识,地理知识的掌握反过来又促进地理技能的运用。新课标中对地理技能素养的培养有明确要求,如“运用教具或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等。因此,地理教师要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地理技能素养。如,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自制多媒体课件来演示一些地理现象,引导学生绘图表示某些地理过程(如大气受热过程),并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维度中的地理素养

新课程倡导“主动、合作、探究”与体验性学习;鼓励师生合作并通过教材去联系和探究身边的、时代的、发生发展的实际问题和更为广阔的未知领域。因此,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地理素养的培养、具有地理特征的课堂导入、地理的思维分析问题、地理规律的总结等等,地理的课堂应该与地理学科跨科学、人文以及技术领域的特征相吻合。学习方法不拘一格,“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和“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教师要为这样的学习过程创设条件与空间,学习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师生共同开发地理课程,引导合作、探究学习。利用教材并结合乡土、校本课程,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探究。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不能离开教师的指导,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充当好导演的角色,培养自主学习的素养,确保探究活动有效。如,教师可以把重要的环节以多媒体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各种感官全面调动的基础上积极动脑,主动探究,优化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中的地理素养

高中地理课程体系中,不管是选修还是必修课程,都是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并以人地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同时以此为主线编写教材,课后活动也有很多关于人们对现有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的一些看法和论点。这些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人口、资源、环境、区域发展等,弘扬科学及人文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这方面地理素养培养与提高,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学会深入分析问题,全面看待社会现象,提高自己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培养学生自然和人文地理素养。

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目标包括地理学习态度、热爱祖国与家乡、全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等四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发校本、地方课程资源,通过学习,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充分运用课程中关于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内容,在教学中要采用不同观点加以比较和判断、反思行为,鼓励学生参与协调人与环境关系的活动。从而使学生能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珍爱地球,善待环境,协调好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篇5:大学生公民素养培养

临朐县辛寨初级中学

辛寨初级中学是由辛寨镇原四所初中合并而成,是一所全日制、农村寄宿制学校,学校总投资1.8亿元,占地150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能容纳3000名学生。学校设施达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学校现有教职工224人,其中研究生11人,市教学能手22人,县特色教师骨干教师64人,学科带头人18人。

学校以山东省普通中小学“1751”改革创新工程项目学校为着力点,以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积极打造初级中学名校,力争跻身省内一流。学校先后被确定为“山东省家委会建设典型学校”和“山东省示范家长委员会”,获得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省“七巧科技”活动优秀组织单位、潍坊市创新50强学校、潍坊市精品活动课程示范校、潍坊市数字化学校、潍坊市科技创新示范校、潍坊市食堂卫生安全示范校等十余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公民素养教育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公民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与感悟中,拓展公民知识,强化公民意识,涵养公民素养,提高公民技能。那如何开展公民素养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呢?下面我就我们学校公民素养课程的开展情况向大家做一简单介绍。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加强现代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公民素养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四个关系”,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民主与法治”的关系,通过建立“课题引领、主题带动、实践驱动、行政推动”的运行机制,教育学生树立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二、开展公民素养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建章立制 形成公民素养教育的可靠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从建章立制入手,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评价标准。从学习到日常生活,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家庭,涵盖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学校公民素养教育的可靠保障。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层面构建立体网络,交相辉映,形成了育人合力,使得学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步入正规管理的快车道。

(二)携手家长,开辟学生成长新天地

1、家长讲堂,拓展教育资源

学校每学期组织“亲子共成长”家长课程培训,家委会都会借此机会,安排教子成功的家长走上讲台,开展“家长讲堂”活动,用他们的授课来启发和教育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家委会还聘请部分有特长的家长,让他们以“校外辅导员”的身份指导学生社团活动,拓展学生知识面。家长参与指导的龙翔武术社团被评为潍坊市百佳社团;花毽社团在今年潍坊市中学生健身赛上获第一名,在省中学生运动会获第五名的好成绩。

2、亲子活动,塑造温馨家庭

每学期,学校家委会都组织亲子励志远足活动。2012年5月26日到6月3日,三个年级的家委会利用周末组织学生和家长近800人,到九山黑松林进行了“亲子一日游”活动。2013年5月,初一年级家委会组织本年级学生和志愿参与的家长到辛寨黑山林场进行励志远足综合实践活动。这些活动都设计相应的考察项目,并与了解当地文化、标本制作、摄影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相配合,以此来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每年,学校家委会都会借助春季田径运动会,在学校艺体卫处的帮助下,组织亲子运动会。2012年4月和2013年4月,学校家委会已连续组织了两届亲子运动会,给家长和孩子提供了沟通和交流的机会。

3、亲子读书,共品书香

2012—2013学年度,配合学校“书香校园”建设活动,学校家委会开展了“书香家庭”建设活动。上学期组织了国庆节读书征文、亲子元旦汇演、读《牵手报》有奖知识问答等活动;下学期,组织了清明节读书活动、读书演讲比赛、“读书•分享•辩论会”、“我家的读书故事”征文活动等。

4、开展闲暇教育,助力学生成长

为解决学生节假日的闲暇教育问题,我校专门成立了社区家委会。社区家委会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文体活动、科技阅读、作业指导、才艺培养、感恩励志、集体劳动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增长知识、锻炼才干、感受关爱。

5、义工协管,共筑美好家园

学校家委会还积极帮助学校解决难点问题,用实际行动支持学校发展。家委会每年都招募家长义工,参与学生的安全监护、宿舍管理、餐厅管理和图书室管理。本学年,小学部家委会重点组织了安全导护义工,负责上放学期间学生乘车疏导及平时校园周边安全巡查。初中各年级家委会重点招募宿舍管理义工和餐厅管护义工,参与学生宿舍秩序管理和就餐秩序管理。家长义工工作不断深化、细化,深入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帮助学校提高了各项工作的管理水平。2012年12月,学校被省家委会项目组确定为“家委会协管宿舍”主题活动研究的牵头学校。

学校家委会还在广大家长中组织了“志工妈妈”的招募工作,帮助学校解决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2012年9月,家委会在家长自愿基础上招募了103名“志工妈妈”,让他们与学校的留守、单亲、孤儿等特殊群体学生结成帮扶对子,解决这部分学生心理缺乏关爱,感情缺乏寄托,管理缺乏家教的现实问题,全方位、多角度帮助他们,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健康成长。

(三)以生为本,多方筹措谋发展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主阵地,几年来,我们立足于课堂教学,通过教材研发、活动育人,坚定不移地推行公民素养教育。

1、立足课堂教学,吹响公民素养教育的集结号(1)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各个班级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思想表现等进行综合评定,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小组进行划分,一般每组由六人组成,分为A1、A2,B1、B2,C1、C2;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小组长。然后,由各小组自行设计组规、组训和奋斗目标。再通过班主任、班干部、科任老师三结合的方式对各小组进行考评,每周评出最佳组,在班内进行表彰奖励。每学期分期中、期末两次评选表彰优胜小组,颁发优胜小组奖杯和奖品,并确立优胜小组游学激励制度。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协调、合作的能力。

(2)挖掘学科中的内容,时时渗透公民素养

公民素养是时时包含在学科知识教学之中的,每一门学科都包含公民素养的内容,因此,我们的学校教育把公民素养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从全局角度认识各学科本位,时时推进各学科的公民素养挖掘。

(3)合作探究,向过程性教学要质量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让老师做学生探索的促进者,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摈弃说教和灌输,关注每一个学生,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表达的机会。教师站在台下,做学生的鼓励者、提问者、回答者、指导者和提示者,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专门制定了《辛寨初级中学课堂达标制度》,每学期每位教师都要进行课堂教学达标,达标结果直接与评先树优、绩效考核挂钩。

2、研发教材,优化育人环境

我校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制定了《学校国家课程整合指导纲要》,各科依据《纲要》,对国家课程进行整合,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

语文科,刘永敬老师开发了《古诗文发展记略与名作赏析》;数学科,进行“数学建模下的课程整合”研究;学科知识拓展类(24门),包括社会科学类(15门):《课本剧》、《演讲与口才》、《阅读与写作》、《比较阅读》、《交际英语》、《英语角》、《快乐大阅读》、《秀出我风采》、《快乐阅读与速写》、《世界风光》、《临朐地理》、《骈邑史话》、《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环游世界》、《新闻播报》。自然科学类(9门):《奥数之光》、《趣味数学》、《动漫设计》、《创新实验》、《实验小操作》、《生活中的物理》、《生物园地》、《创意无限》、《巧手快乐行》;活动类(11门):《跆拳道》、《剪之韵》、《墨之韵》、《中华武术》、《瞳悦摄影》、《体育达人》、《纵横棋社》、《墨舞丹青》、《百灵合唱》《CBA篮球》、《花毽》; 特色类(7门):安全课程《让安全为生命护航》、心理健康课程《阳光心苑》、亲子课程《读书分享辩论会》、《亲子励志远足》、德育课程《开学课程》、《毕业课程》、《榜样在我身边》等。

课程有了,组织实施是关键。为保证课程开展的计划性,切实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主动地发展,结合我校实际,制订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具体做法是:班主任负责学生的选课工作,学部主任进行总协调,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实行选班走读制,选课人数达到20人后,准许开课;依据《方案》对课时安排及管理、教学评价、保障措施等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例如课时安排:每个年级每周安排两个下午,共90分钟,上课教师要提前一天将教案发到学校教科研邮箱;确立教导处、德育处、艺体卫处为管理机构,对实施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指导、督查,检查结果纳入教师考核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3、活动育人,体验感悟促提高

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是公民素养教育的有效载体。为此,我们以公民素养的提高为重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努力把公民素养教育贯穿到常规教育活动中,让学生在收获快乐的同时,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1)认真开展公民素质教育宣讲活动。我校通过校园之声、资料印发、专栏墙报、文化标牌的宣讲,让广大师生了解了我国公民素质存在的问题、原因与背景,并结合我县、我校实际,让广大师生员工认识到开展公民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从而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对学校开展公民素质教育工作的认识。

(2)发现感动,用榜样引领人生

我们通过开展“榜样在我身边评选活动”,实现了用师生鲜活的事例感化人、用常态化的活动教育人、用集体的力量来温暖人的目的。榜样评选的内容包括勤俭节约、团结友爱、乐于助人、感恩励志、勇于担责、自立自强、诚实守信、拾金不昧、孝亲敬长、文明守纪、博学多才等师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榜样的事迹,每月一汇总,每学期一展评,学期末进行全校的评比活动。将每周评选出的校级“榜样”事迹,进行整体宣传,由全体师生共同评选出年度“感动校园人物”“感动校园集体”。

(3)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健全人格

成立辛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今年3月,以学校德育处为主要阵地,以专职心理老师为引领,成立了以分管校长为主任、由拥有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三名教师、全校班主任及部分优秀教职员工组成的“辛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制定计划,以心理辅导全员育人导师制为模式,为每一个班级,配备了一名心理辅导员。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配备三名专职教师,每周每班开设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编制 《阳光心苑,关爱心灵》 校本教材,引进 “彩虹积极心理素质训练教学资源系统”。根据年级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

深化心理咨询,积极开展专题心理辅导。每月编印一期“心灵绿洲”心理校报,设立“心灵绿洲”心理咨询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跟踪学生心理变化,做好个别师生的心理疏导,及时矫正学生的心理偏差等。

(4)开展传统节假日教育。通过组织开展庆祝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中秋节、重阳节、国庆节等主题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由来、庆祝的意义等,从而使他们牢记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推进我校的民族精神教育。

(5)深入开展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的创建活动。语言文化素质是一个人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我校非常注重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这一国家法定的语言文字的推广,在师生中大力开展培训、达标活动。将普通话的使用作为教师课堂教学常规加以考核,将普通话作为合格中学生必备的素质加以规范,经常开展诗歌朗诵、演讲等比赛活动。

(6)开展“争先创优”评选活动。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在广大教职工中开展“感动校园人物”、“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的评选活动;在校内各处室和各学部开展创建“文明科室”、“文明学部”活动;学生中开展了“文明学生”、“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等创建和评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认真检查、评比,及时通报,并总结表彰,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引领,促进文明习惯的养成,提升了文明层次。

(7)重视感恩教育,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为了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我们不仅把“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教师节、毕业典礼等节日作为感恩日,这一学期我们还特意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最美孝心少年的评选活动,用学生身边的孝心故事教育学生。让感恩的心,感恩的情,通过这些具体的活动,润物细无声般地内化为每个人心灵深处最真挚的情感。

(四)自主管理,主动发展话成长

1、积极参与,做学校管理的左膀右臂

我校注重学生自主管理。自学生会成立以来,各部成员团结一心、群策群力、乐于奉献,取得了显著成绩。

(1)加强工作管理,强化监督机制

自我校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一方面协助学校加强安全设施的检查,凡有隐患的都及时向学校汇报: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利用板报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协助学校做校园美化、绿化、卫生保洁工作,尤其是每天的卫生检查和星期二的卫生评比工作。

(2)协助学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学生会通过纪念日主题班会、清理学校卫生死角等活动,把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治教育的开展贯穿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校园之声、板报、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学校的教育教学措施;参与校园值日,经常对校门、校园、周边环境进行督查;协助学校做好各类活动场地布置与维护。

(3)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活动一:“学雷峰三关爱志愿活动”。为了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注,关爱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为了进一步体会雷锋精神中的奉献精神,将之付诸行动,在实践中将之升华。我校学生会于今年3月2日组织去辛寨镇敬老院进行了慰问活动。

活动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倡议活动。为倡导节约之风,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我校学生会在广大师生中发起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倡议活动,号召大家节水、节电、节约粮食、节约用纸。并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签名活动和光盘活动。

活动三:“建设幸福中国演讲比赛”活动。为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学生会组织了建设幸福中国演讲比赛,用理想信念引领同学们健康成长。

2、社团建设,为自我发展找出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媒体信息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传统的教育形式已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将养成教育有效地渗透给学生。这就需要我们创新思路,巧辟蹊径。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发展其特长,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创建社团,经过两年的努力,现在我校共有学生社团49个,社团活动覆盖的学生达2300多人。通过社团活动,学生可以利用在校时间广泛涉猎,多角度的体验,把学生们引进文化艺术的殿堂。

(1)人人参与、自主管理

开学初,社团负责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来招募新团员,如武术社团、剪之韵社团的团长带领自己的成员现场表演。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招募特点,场面非常壮观,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及兴趣爱好踊跃报名,出现了一人报几个社团的局面。社团负责人按照社团管理办法严格选拔,社团选学生,学生选社团,实行双向选择。

学生社团的日常管理除了学校团支部进行抽查外,每个社团都要经过竞选投票产生社团负责人,对活动情况、参与活动人数、活动过程、活动反馈、社团成员评价等项目进行详细记录,推动社团活动的规范化和自主管理,彰显办学特色。

(2)打造精品社团,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根据社团水平和规模,评选确定了龙翔武术社、剪之韵、飞扬俱乐部等10个龙头社团,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用来打造精品,重点推进。目前学校在聘专兼职社团辅导员50名,编写“阳光心苑”等活动课程21种,学校荣获潍坊市精品活动课程示范校荣誉称号。

(3)与阳光体育大课间相结合,贴近学生。

社团活动与阳光体育大课间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快乐一辈子”的活动口号,在户外尽情发扬个性,展现自我,在锻炼之余享受快乐,力求让学生学好一技之长,终身受用。

3、开展公民素养教育展示活动。

为了把公民素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我们校园内广泛开展公民素养展示活动,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首先引导学生加强对日常生活的观察,确立主题,然后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经过充分搜集相关数据,在科学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各自的调查总结报告。最后,在课堂上通过双方辩论的形式,去伪存真,最终达成共识,提高大家对这一主题的认识。如:为了提高学生的节约意识,我们举行了《继续提倡光盘行动,坚决杜绝垃圾食品》的展示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维权意识,我们举行了《对校园勒索说不》的展示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们举行了《最美家乡行》的展示活动,等等。

公民素养教育,让我们尝到了教育工作的点滴甘露,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公民素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它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如果说孩子的心灵是块待播种的土地,那么,我们就是要帮助每个孩子在这块土地上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我们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加强学校公民素养教育,我们国家的公民素养就一定能够得到提高。

篇6:公民素养课总结

劳金锋

时间飞逝,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回顾本学期公民素养课题实验教学工作我始终坚持“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以公民养成教育为抓手,加强常规管理,强化学生行为规范训练;注重道德实践,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使得年级工作有计划、有组织、由步骤的开展,完成了学校安排的各项任务。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通过开展公民素养教育项目的实施,培育小学生的公民素质,培养小学生的公民意识,提升小学 生的公民技能,普及小学生的公民知识。使学生具有健康生活、遵守规则、学会尊重、担负责任、拥有诚信、具有爱心等公民基本素养,成为爱国、爱他人、守法、履行公民义务、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及卫生意识,安全意识,校园环境意识等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小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形成特色,开创我校养成教育的新局面,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让学生积极参加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参与社区公共政策问题的研究,从小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的团结合作、收集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是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宗旨。

上一篇:数学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过年的小学五年级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