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动物的话题作文

2024-07-21

关于动物的话题作文(精选14篇)

篇1:关于动物的话题作文

有一天,同学在我家玩,他们看见了我家小狗,十分好奇,非要我介绍一下,好吧,你们就听我娓娓道来吧!

我家的小狗,名叫“金黄”,它是在菜市场买来的。它一身金黄色的皮毛,所以我给它取名为金黄。它不仅活泼可爱,而且勇敢聪明。

金黄它有一对三角形且毛茸茸的耳朵,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像两颗黑宝石一般,黑色小巧的鼻子正喘着粗气,时不时发出“哼哼”的声音,可爱极了!

它喜欢抓老鼠。记得有一次,一只可恶的大老鼠从我眼皮子底下溜了过去,我火冒三丈,拿起扫帚准备给老鼠吃“竹笋炒肉”,可是老鼠太灵活了,上蹿下跳,我一路从厨房追到客厅,老鼠最终还是躲回了老鼠洞里。金黄一看,立刻跑到老鼠洞门口守着,眼睛死死盯住洞口,身子一动不动。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终于,老鼠蹑手蹑脚地从洞里探出小脑袋,金黄选择按兵不动,只等老鼠探出半个身子时,金黄早已做好进攻的准备动作,待老鼠刚出洞来,金黄便猛地一跃,重重地一脚踩到老鼠尾巴上,老鼠便被捉住了。这么说来,老鼠可能也没想到,身为狗狗的金黄还有这么一招!

金黄还是名副其实的小吃货,它只为一点儿吃的,就开始撒娇,比如蹭你的腿,它心里像有一个念头:我绝不放弃我的吃货梦想!有一次,我奶奶煮了一大碗骨头汤,我用锅盖盖了上去,没想到,还是被金黄闻到了味道。只见它两腿一蹬,猛地一跳,跳在了椅子上,然后两只前爪搭在了桌子边缘,两只后爪撑在椅子上,呜呜……把一碗汤都吃光了呐!

这就是我家的狗狗,你们觉得它可爱吗?

篇2:关于动物的话题作文

它的身子高高的,嘴巴又尖又长,羽毛又白又亮,又长又软,像一位美丽无比的少女,可漂亮了!天鹅腿又细又长,脚小巧玲珑的,是惹人喜爱的动物。

它的动作可爱极了!只见它的脚慢慢地走来走去,或者飞快地跳来跳去。要是天鹅的羽毛乱了,它就用那长长的嘴巴去梳理软软的羽毛。它飞起来的时候可吸引人了!天鹅的脚慢慢地张开,翅膀向两边伸展,嘴巴直直地朝向天,不一会儿,就从池塘的这边飞到了对岸。可自由自在了呢!天鹅很喜欢欢乐无比的飞,它每次在天空中飞翔的时候,都有很多人来围观。它的翅膀一上一下地扇动着,可让人羡慕了。

天鹅喜欢吃杂食,每次我们开心地吃完西瓜,它都很想吃西瓜皮儿。外婆就让天鹅们痛痛快快地吃个够。

篇3:关于中考话题作文的几个陷阱

陷阱一:把“话题”当“题目”

“话题”与“题目”,二者既相关又不同。“话题”是所限定的写作范围,是进行思维的中心点,往往内容比较宽泛,涉及面比较广。因此,话题作文常常要求考生自拟题目,可是许多考生却直接用话题命题。如要求以“幸福”为话题,学生的作文题就是《幸福》。因为材料给的是一个话题,也就是说,题目都比较大,学生不易把握,往往难以下笔,写出的作文空泛无物。所以, 考生应在话题范围内自拟一个符合选材内容的更小更新的题目。如以“幸福”为话题,就可以拟《我和幸福有个约定》、《别让幸福擦肩而过》、《缝在衣服上的爱》、《幸福的滋味》、《拒绝幸福的“侵蚀”》等。

陷阱二:把“文体不限”当“没有文体”

话题作文往往有“文体不限”的要求,但“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文体不限”只是放宽了对文体的限制,给考生提供了选体的自由。其实,同一个话题的作文,学生的生活实践不同,立意与选材不同,写出来的文章体裁肯定各不相同,如同样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有写成议论文的,有写成记叙文, 也有写成夹叙夹议的抒情散文, 甚至有的写成了说明文的。但对个体考生而言,一旦选定了某一种文体,就必须按这一文体行文,不能不管文体,信马由缰,切忌写成“四不像”文章。一般来说,要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写,如果擅长写记叙文,则在记人叙事中必须体现记叙文的六要素;如果擅长写议论文,则在逻辑严密的论证过程中,有鲜明、正确的观点,有充分有力的论据,如果擅长写说明文,就要科学地说明事物的特征,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准确使用语言。总之,写什么必须是什么,写什么必须像什么。

陷阱三:不扣话题,若即若离

“围绕话题”是话题作文的唯一限制。能否紧扣话题 、突出主旨是评卷老师紧抓不放的。由于有的考生对其置之不理,考卷中便出现了不少不符合话题的离题之作。

1.任意扩大话题的外延 ,写似是而非的内容。如有的考生将“感激”写成“感动”。

2.整体偏离。指文章内容全部没有落实题目要求 ,比如 ,题目要求以“诚信”为话题写作,有的考生拟题“要做个诚实的人”,全文大谈诚实,忽略了“诚信”中“守信”的意思。

3.部分脱轨。即行文中出现离心句 、离心段 ,使得部分内容偏离题旨和文章中心。比如《我关注“神舟”八号飞船升空》一文,记叙“我”全天守候在电视机旁关注飞船的情况,中间写母亲教育“我”不要因此耽误学习,顺势写“我”以前痴迷于电视导致学习退步的经历,结尾又写“我”看飞船而感到自豪一事。文中插入“影响学习”的一段就偏离了题旨。

造成偏离题旨的原因,首先是写作时审题不准,错误地理解了题意。比如以“责任”为话题作文,你若将它等同于“任务”,就会写别人“指定”你担任的工作,而不是写自己“应尽”的职责。曲解题意,写作就极容易离题。其次是扣题写作和围绕中心写作的意识不强,写作时随意性强。特别是话题作文,不要以为只要把写作内容锁定在话题范围之内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符合话题理所应当,扣住自己拟定的文题写作也很重要。再次是没有掌握一定的点题方法。比如有的同学重视开头点题而忽视结尾扣题,结果在中间部分跑了题。

陷阱四:选材贪大求全,内容空泛

考场作文大多有字数限制,其容量极为有限。有的同学往往忽视这一点,想在作文中装进尽可能“丰富”的材料,尽可能“全面”的观点 ,尽可能“充分”的感情 , 想要面面俱到 , 结果面面不到。如有关“环保”的话题,有的同学既想谈环境污染的愈演愈烈,又想谈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更想谈环保的措施,最后还不忘呼吁人们强化环保意识,承担起环保责任。在有限的篇幅内,怎能将这些问题一一谈得清,谈得透? 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而已。平时学生作文的选材常出现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1.忌“信马由缰”不着边际 。文章主题集中突出才有“冲击力”,可是有些学生贪大求全,面面俱到,搞“多头并进”,这样反而费力不讨好。例如,以“朋友”为话题写作,有的同学把家庭、学校、社会,人类、物类各种“朋友”,凡感兴趣的一股脑塞进作文;写“与_______对话”,有些学生便海阔天空,闲聊瞎侃。还有一种情况是学生对文体把握随意性强,写成“临界文”或“四不像”。因此,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在命题范围内,通过对纷繁的生活表征和积淀的审美印象进行盘点, 并与内心的创造冲动印证,精准地确立自己要表达的主题,做到心无旁骛,思绪不外驰,确保文章主题鲜明、集中、突出。

2.忌“顺手牵羊”不作深究。 话题作文取材立意空间广。往往想写、可写的东西很多,不少学生消除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烦恼,却又容易犯“鱼目混珠”的错误。例如,以“亲情”话题写一篇文章,生活中能反映亲情的人和事多如牛毛,有的学生不能从“真、新、深、独”的要求出发,通过反复比较,精心思考选取典型材料,而是信手拈来一个,以为符合题意就行,如此写出来的作文自然是平浅之作。因此,教师要提醒学生消除这种作文时的懒惰心理和草率态度,鼓励学生工于构思、勇于创造。

3.忌“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中学生写话题作文 ,提倡“开口”小,以小见大,这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不少学生选材立意时就事论事,以小见“小”,不能做到言近而意远,题浅而旨深。例如,以“幸福”为话题写作,不少学生避重就轻,少惹麻烦,选取生活中的寻常小事,表现自己对“幸福”的感受,认为这样稳实可靠,而忽视对“小事”本身的裁剪与挖掘。这种无视生活的普遍意义、本质意义,缺少对人类自身深切关注的写作习惯,断然不足取。

陷阱五:阐述过多,缺少创新

一些应试者认为话题作文“比较好写”,觉得写作话题作文只不过是对所供材料的阐释和类比。近年的高考话题作文中就出现了这种苗头。比如2015年有不少记叙性文体是比照材料原文杜撰出的救人故事: 有自己登山时风雪中勇于救人,有路遇车祸不顾安危凛然救人,有突发洪水冒着被卷走毅然救人,等等。议论性文体只是对材料故事的简单议论和说明,如解释登山者为什么要舍己救人,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应如何向登山者学习,等等。这种缺乏创造性的肤浅简单的照搬和阐释,也是对话题作文写作的又一种误解。与此相联系,这种杜撰编造的文章,其感情必定是虚假的,行文必定是矫揉造作的。

话题作文要求对所供材料进行深入思考,是指经过这样的思考, 找到与材料题意完全吻合的规定情 境。这种规定情境 ,如写记叙类文章 ,表现为人、事、景、物。如写议论类文章,表现为哲理、情感和思维逻辑。对每一个考生来说,要取得好成绩,围绕话题深入思考,找到与材料题意完全吻合的“规定情境”是关键。把自己思考的创造性成果,再用一定的文体形式,通过恰当的表达方式,准确、生动地反映出来,这又是检验考生写作水平的重要尺度。上面列举的考生对材料缺乏创造性的简单阐释和类比, 根本谈不上围绕话题进行深入思考。2015年我省高考优秀作文《选择》、《拷问灵魂》(刊登于《燕赵都市报》7月19日C2版 )等 ,对考生如何围绕材料深入思考,富于创造性地找到“规定情境”,如何立意、选材,最终写出有创意的作文提供了有益借鉴。从某种意义说,话题作文倡导创新,鼓励创新。只有这种新型的作文形式,才能为那些有写作特长的考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广阔天地。阅卷教师每每碰到有新意的作文,眼睛总要一亮,同时出现沐春风、浴甘露的感觉。大家相互传阅,连连称赞。这就是有新意的话题作文答卷的社会效果。

篇4:关于动物方言的研究

为了我的博士学位,我曾花几百个小时去听成千上万的狼嚎叫,它们的区别对我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俄罗斯的狼声音一点也不像加拿大的狼,豺狼的叫声也完全不同,听上去像波斯语和法语的区别。我相信这肯定有地域和亚种群的区别。其他研究人员之前做过这个课题,但没有人收集到足够多的狼嚎声或进行过恰当的测试。几年后,我完成了我的学位,我把这些吸血鬼故事一般的恐怖经历讲给剑桥大学的动物学家阿瑞克·克什巴姆听。他立即建议我们研究一下犬科动物物种和亚种之间有无差异,如果有的话,是否能反映不同的文化。

动物互相呼唤时,依靠从呼叫者到听者之间的单向信息流进行沟通。现代录音技术发明之前,任何声学通信都只能持续回声那么长的时间。因此,虽然我们能够听出现代人类语言的不同,却无法探索书面语言出现之前的语言的起源,也无法获知古人类是如何讲话的。现存语言超过6000种,而每种语言又有不知多少种方言。德·马丁维尔制造出第一台声学录音仪器以前(1860年),语言的世界对我们来说是无声的。尽管偶尔我们还能听到一些已经消亡的语言的支离破碎的片段出现在我们的语言中。

语言第一次出现是什么时间、是如何出现的,一直是一个存在巨大争议的话题,它甚至被称为“科学界最难的问题”。我的工作是研究从发出的声音里能提取出什么样的信息。这是理解身体在哪儿决定呼叫的形状和形式、在哪儿对呼叫进行控制的第一步。例如,一个钢琴演奏者只能弹奏钢琴有限的88键组合,但是在斯坦威钢琴上弹奏出来的一首歌和随便在一个酒吧里的一架钢琴上弹奏出来的同一首歌,音质有明显的不同,也可以弹奏出不同的曲调。将仪器的特点和弹奏者的选择分离出来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我们才可以理解这些选择可能表达什么意思。

行为并不是纯粹的本能,不是没有任何思想和灵活性的,不是生就如此。行为通常是后天在交际中获得的。黑猩猩是一个有趣的例子,它们会复制同伴分裂坚果、捕捉蚂蚁或者清洁牙齿的成功战术,并把对某种工具的使用方法一个个传播开去。比起生的食物,它们更喜欢熟的食物,甚至能够学会美国手语。这一切都增加了我们探究其他物种是如何发展共享的文化和知识的兴趣。无论是鸟类使用工具、蚂蚁饲养动物,还是鹦鹉跳舞,这些以前被认为是人类特有的活动现在在各种各样的物种中都发现了。这意味着动物可以是人类的一个模型,给我们提供观察我们自己进化过程中那些看起来很神秘的东西的一扇窗。

也许这个研究最引人入胜的领域是语言和言语的进化。人们曾经认为,只有人类使用语言,而动物发出的声音只不过是对行为诱因的本能反应,比如疼痛时的哭喊。现在我们知道许多物种在它们的声音产物上都有适应性,使得它们选择什么时间呼叫,决定什么样的声音。研究人员发现猴子使用不同的呼叫代表不同的捕食者,草原犬鼠在它们的警示呼叫中可以编码正在接近的捕食者的颜色和形状,鸣禽在它们的歌唱音符顺序中显示了特别复杂的规则。希望对动物呼叫的研究可以揭示人类语言的发展方式,这是朝着解决最难的科学问题迈出的一步。

方言,即在发声的形式和使用方面存在的区域差异,是人们一直在鸟类、蝙蝠、黑猩猩中进行观察的对象,而现在在越来越多的其他物种中进行观察。鲸让我们听到了最美妙的方言,座头鲸的叫声可以传输到数百千米以外,告诉倾听者鲸生活在海洋的哪一部分,并且可以依靠歌唱形态跟踪其家族。生物声学家凯瑟琳·佩恩和罗杰·佩恩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用水下麦克风倾听鲸的叫声,并运用音符年复一年地探索发生在每头雄性鲸身上的变化。早在亚里士多德时期就被听到的鲸歌成为人们集中研究的主题,引发了公众广泛的兴趣。他们的研究表明,座头鲸的歌声有地理差异,我们仅凭歌声就能分辨出它们的种群,而它们的歌声一生中都在变化。因此鲸能控制它们的歌唱并服务于其文化。佩恩发现了鲸歌的方言,那我们能不能发现犬科动物的方言呢?

尽管它们的文化非常流行,但狼的嚎叫直到最近才成为科学界集中关注的研究主题。现在,在海洋生物学家和鸟类学家的领导下,科学家有了改进的录音设备和分析程序,可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理解动物彼此间说什么的第一步就是找出声音的哪些方面是功能性的,哪些部分是由嗓子和嘴巴的结构形成的,或者说什么是钢琴、什么是曲调。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研究表明,几世纪以来一直困扰我们的嚎叫可以告诉我们很多关于某种特定狼种的发声问题。像人类一样,每一只狼都有自己的声音。每个狼群的嚎叫声也有自己的相似之处,使得不同家族的嚎叫声不同于其他家族(狼对熟悉的嚎叫声回应比较友善)。我们知道的只有这么多,而我们不知道的是,是否狼群之间能看到的差异也存在于亚种群或种群中,是否一只印度狼的嚎叫声会不同于加拿大狼的嚎叫声。

更多的问题随之而来。如果不同亚种群的嚎叫声不同,那么传达的信息是相同的吗?有没有一个共享的嚎叫含义文化,那样的话欧洲狼侵略性的嚎叫声和喜马拉雅狼侵略性的嚎叫声是表达同样的意思吗?北美草原的郊狼能区分出红狼侵略目的的嚎叫和意欲交配的叫声之间的不同吗?即使没有语法或句法,嚎叫也能表达意图,如果嚎叫的形状变化充足,而意图保持不变,那么独特的文化基础就开始显现出来。

狼种就像喜好不同演奏风格的乐队一样,有的喜欢即兴发挥的爵士乐,有的喜欢纯正的古典乐为了探索这一点,克什巴姆召集了一群研究人员共同分享数据和想法。我们比较了13个不同亚种和种群的郊狼、狗、狼和豺狼(统称为犬科动物)的嚎叫声。这些嚎叫声有的是我在波兰和俄罗斯寒冷的晚上录下来的;有的来自英国动物园和保护点(在那儿我曾经朝着茫然的狼群嚎叫并满怀敬畏地听着它们回应);有的来自我们在美国、西班牙和印度的合作者;有的来自跨越了大洲、跨越了时间的历史记录;有的来自公众在YouTube上发布的数以百计的宠物嚎叫视频。我们的犬科动物声音代表集合是有史以来最全面的一个。

nlc202309081937

然后我们使用一种叫作动态时间分解的程序把所有的嚎叫声拉伸到同一个长度,来比较其音调的变化,不包括其节奏。我们发现,每一个种群都有自己喜欢的嚎叫音形,在嚎叫声中有一套偏爱的变化来提高或者降低音高,但它们也使用其他种群偏好的嚎叫音形,高兴时也会改变那些音形。不同种群的狼就像喜好不同演奏风格的乐队一样,有的喜欢即兴发挥的爵士乐,有的喜欢纯正的古典乐,但在实际演奏中又会灵活处理。所以,尽管它们有一个最喜欢的风格,但曲调本身会有不同。

像音乐家一样,狼群也受同类祖先和地理上、基因上都更接近的与其他犬科动物有共享特征的种群的影响。根据在美国的记录,美国东部的灰狼的叫声听起来更像是北卡罗来纳州的红狼而不是欧洲的狼,与非洲豺狼的叫声也完全不同。与它们的堂兄弟欧洲狼相比,金豺小而精致,能发出高亢的嚎叫,通过控制和速度变化,音阶上下起伏,但整体音形少有变化;而欧洲狼使用较慢的沉稳长音风格,结尾时音调下降,似乎渐渐消散在夜空里。新几内亚唱歌犬因发声类型众多,嚎叫音形广泛而得名。虽然有时不同种群和其他种群会有交叉,但大多数都有自己的主导风格。

如果这些跨种群间的差异听起来很熟悉,那也本该如此。数千年来,我们就知道每种鸟的叫声都不同,有时甚至族群间都不同,五子雀的哇哇哇和罗宾的口哨叫声截然不同。我们已经看到鸟类有适应性强的技能,当有新的声音流行起来并在族群中传播时,它们就可以准确地改变曲调。座头鲸听到新的歌曲就会唱新的歌曲,它们一生都在收集新模式的歌声并将之传递给族群中的其他成员。我们的犬科动物研究表明,不同种群有不同的嚎叫声,但是我们还需要回答它们是否能随时间和与不同嚎叫模式的接触而改变。既然我们看到了差别,下一个要回答的问题就是这些嚎叫是天生的还是后天习得的,以及狼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它的嚎叫。

为了理解狼在与其他狼接触时能多大程度地保持自己的风格,我们对红狼、东部灰狼和北美郊狼做了一个小小的分析。世界各地狼的数量都因与人类的冲突而减少,红狼更是极度濒危,20世纪70年代一度低至20头。人类做出巨大的努力来挽救红狼并使之返回美国东南部的古老狩猎地。但这些狼有一个令人担忧的倾向,即与东部郊狼交配以及与东部的狼群混种交配,导致了多产的混合物种。我们希望红狼有自己健全、鲜明的嚎叫音形,区别于它的邻居,就像布鲁斯有别于流行音乐那样,这样可能就意味着狼能够创建自己的繁殖交流屏障。

不幸的是,事实并非如此。就像任何好的音乐家一样,红狼不反感使用新颖的风格。我们发现,它们适应了介于北美郊狼和东部狼群的嚎叫声的中间点,表明嚎叫声不会对它们相互间的交配繁殖形成障碍。我们尽可能地选用了基因纯正的红狼进行研究,这表明它们可能受到北美郊狼和东部狼群的影响,复制了它们从周围听到的声音。或许它们从未有过一个独特的红狼专有的嚎叫音形,而只是使用了它们近亲的嚎叫音形。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是否有过其他的红狼嚎叫音形,因为被北美郊狼和东部狼群的嚎叫淹没了——就像早期的三角洲布鲁斯音乐一样——但现代的差异无法阻止无论是声音方面还是繁殖后代方面的“杂交”状况。

我们发现的嚎叫音形范围足以包含大量可能的含义。然而嚎叫本质上说是一个公开的喊叫,不是私人的低语,这就限制了可能交流的内容。我们可以猜测这些含义是什么,但目前还不确定。或许在“全体来这里”和“兄弟狼在这里”之间存在细微的差别; 在“不要过来,有陌生人”和“有好吃的,姐妹们”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除了对语言的兴趣之外,这一点对自然资源保护者也很重要,他们中的一些人试图播放狼嚎声以吓跑当地狼群而保护家畜,但他们使用的嚎叫声可能是让其他狼来享受美味的开饭铃声而不是一个阻止进入的信号。

占领领土的嚎叫——“离开我的森林”与一只孤独的狼的宣传其“孤独的心”的嚎叫有不同吗?

一些嚎叫音形是跨物种共享的,而其他的却是独特的。虽然有些种群之间的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遗传漂变,随机突变导致的变化会在一个族群里传播开来,它们也可能是为了响应需求或者响应塑造动物栖息地的影响力而发展起来的。如果呼叫声就像座头鲸的歌声一样具有可塑性并可以随着新的经历而转变,那么就可以用来阐明可能的语言进化。随着说话者接触新的想法,人的口音和用词都会发生改变,它们会在自己的词汇中采用新的声音,尽管有时有点支离破碎。

下一步是要证实嚎叫是否有行为语境,以证明如果狼可以像其他动物一样传递情绪状态和信息给它的听众的话,那么是否一个占领领土的嚎叫“离开我的森林”和一只孤独的狼寻找新伴侣宣传其“孤独的心”的嚎叫有不同,是否召集捕猎的嚎叫不同于对成功捕杀所做的宣传嚎叫,以及幼狼是否必须学习这些音形还是本能地就知道。我们也要探讨这些差异会持续多久和为什么有些嚎叫音形是共享的。

嚎叫声并不是人类所理解的真正语言,人类理解的语言有句法和语法,一个额外的声音或重音就可以改变一个词的全部意义。然而,如果我们可以证明嚎叫不是一种本能,而是后天习得的,那么我们将获得语言进化中的另一个潜在的答案。狼和人类都是有合作行为的动物,与众多紧密联系的个体一起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中,有很大的优势可以沟通复杂的意思。人类通过大量的声音来使用语言传达意义,但原型词可能是由一些最基本的思想和意图发展而来的,然后进化到复杂的程度。越密切相关的语言往往越相似,法语和意大利语有很多共享的词汇,因此彼此间可以理解,但说北印度语的人就听不懂法语和意大利语,但这三门语言仍然都可以追溯到一门原始印欧语系的语言中。

隔离和地理距离意味着人类语言多次出现差异,创造了成千上万的方言,许多方言使用的词汇完全有别于它们所产生的环境。然而某些词汇是绝对的基本词汇,几千年来几乎没有改变过,例如“妈妈”这个词,它在梵文中是“matar”,在拉丁语中是“mater”,在古希腊语中是“meter”,在斯瓦希里语中是“mzaa”。这个词告诉我们,它可能源于一种可能全球通用的原型语言,尽管到了今天表达更复杂观点的词汇越来越不相关了。也许狼反映了人类的情况,共享的嚎叫音形代表一个像“妈妈”一样的同样普遍的概念,而有差异的嚎叫则与当地概念相关。通过探究这一点,我们可以朝着真正的语言迈出探索的第一步。

狼传达意义的呼叫声进化了吗?我不确定,但我认为是这样的。对我的耳朵来说,一头在狼群中幸福快乐的狼发出的嚎叫和旷野里的一声孤独的叫喊是非常不同的,求偶的爱情二重唱也不同于幼狼抬起小头仰天长啸的合唱。但是所有这些声音都是美丽的,也许有一天我们终会理解它们的意思。而现在,我只能像野生生物生态学家德沃德·艾伦描述的那样,听“旷野中的呼叫和狼的欢腾!”

篇5:关于小动物的四年级话题作文

海曙外国语学校 张紫轩

暑假的一天,外婆去菜市场买菜,回来的时候,外婆不知道她后面跟着一只小狗,那只小狗比刚出生的小狗没有大多少,两个耳朵耷拉着,爪子只有婴儿的拳头差不多大,身子是棕灰色的。

外婆回到家,我看见她后面有只小狗,惊奇地说:“呀!哪儿来的小狗?”外婆看了看,惊讶地说:“我也不知道,可能是自己来的。”“哦”说完,我拍拍手,想抱抱小狗,小狗一下子扑了过来,我的妈呀!把我吓了一跳!不一会儿就和小狗玩的不亦乐乎,外婆叫我吃饭,我都顾不上了,一直玩到睡午觉。

中午,我睡得正香,小狗也开始“呼呼”地响,原来是小狗在打呼噜,真是把我吓坏了!

蜗牛不见了

海曙外国语学校 王艺箫

下午,我家的阳台上,我和一位同学在一起看我的蜗牛。

我的蜗牛有大大的外壳,一对灵敏的触角,粘粘的身体和圆圆的小嘴,看起来特别有趣。

有一天,我发现蜗牛不见了,我翻来覆去也找不到它。我刚想哭,再从我的菜篮子上

一看,有一个圆圆的小东西,竟然是蜗牛!我兴奋的一蹦三尺高,终于找到它了!

篇6:关于动物的话题作文

喜欢的动物有好多种,但还是最喜欢家鸡。

我养过小鸡,刚把它买来它就啄我一口。并拉了一泡屎在我手上,真是令我哭笑不得。我有两只小鸡,一只叫球球,因为它稍胖;一只叫绒绒,因为它的手好像比球球多。大家来看看鸡的样子吧!小鸡的眼睛像两颗小黑豆,它们的嘴很伶俐,黄黄的,很可爱。小爪子嫩嫩的,但抓起人来可疼啦!小鸡的毛很多,像一团绒球。它们还很胆小。有一次,我放下一片菜叶子,它们跑过来啄一下,溜了。这样反反复复跑了几次,才大胆地去吃。可能叶子很好吃,它俩成了“偷菜贼”,我家院子里种的菜,叶子上好多都被啄出窟窿了。

绒绒灵活,一有危险,就拍拍翅膀跳上树枝,跳几次,我也抓不到它了。这两只小鸡给我带来了欢乐,但不幸死了,因为我喜欢它们,哭了一个下午。小鸡,我喜欢你们。

篇7:我的动物朋友话题作文

小狗长着一身粽白相间的毛,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个灵敏的小鼻子,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狗。

小狗吃饭的时候很可爱。

每次我把狗粮放到它的碗里的时候,它就会不停地对我叫“汪汪”两个字,好像在说:“谢谢你!主人!”然后把碗里的狗粮全吃光,偶尔有几颗会掉出来,这时,它就会跑过去把掉出来的狗粮都吃掉,真不知该说它贪吃还是节约。

小狗活动的时候更可爱。

每次出来活动的时候,它都会玩接飞盘的游戏。每次我扔出去,小狗都接得很准,如果我把飞盘扔到楼下,小狗就会跑下去,把飞盘用嘴巴叼回来。

小狗还会保护我。

有一次,我被一个不认识的大哥哥打了一下,哇哇大哭起来,小狗听见了,就立马跑了过来,冲着那个男孩龇牙咧嘴地大叫,吓得男孩撒腿就跑。

篇8:关于动物的话题作文

关键词:职校生,话题作文,审题能力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 也是中职毕业生参加高职单招考试必考的科目。

自从2000年福建省实施高职单招考试以来, 高职单招语文考试作文大致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三个阶段。笔者认为, 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是审题, 在高职单招语文复习及中职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就如何培养职校生话题作文的审题能力谈谈看法。

一、引导学生明确话题作文的特点

话题作文是当前职校生最为常见的一种作文训练形式。什么是话题作文?迄今为止尚无明确定义。怎样写话题作文, 现行的中职语文教材也没有系统安排。话题作文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作文形式, 也是这几年高职单招作文命题的主要模式。

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一样需要审题, 但二者之间审题宽严有所不同:命题作文要求学生对题目的每一个字都加以审查与落实, 既要审文体、审范围, 又要审写作重点理解命题意图。话题作文只有一个松散的话题, 在话题的范围内, 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文体, 题目可以自拟, 立意、取材不加限制, 写作重点也由自己确定。

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虽然都有“材料”, 但二者对待材料的“态度”不完全一样, 在试卷上的指令也不完全一样。材料作文是根据材料作文, 话题作文是阅读材料根据话题要求作文。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虽然都有“题”, 但命题作文的“题”是标题, 所有的考生都必须共用这个标题;而话题作文的“题”是话题, 也有考生用话题作为自己作文的标题, 但更多的考生是在话题的范围内自拟标题。

作为话题, 可以无限多, 举凡自然、社会、人生、艺术、学习、生活、情感、幸福等都可以成为话题, 但就高考作文而言, 话题又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即话题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就高职单招作文来看, 以下的话题是每年必须关注的作文话题。

关注自我———学会做人, 学会交往, 学会协作, 学会发展。

感受真情———亲情, 友情, 师生情, 乡土情, 爱国情。

话题作文的“话题”只不过是个引子, 它不要求对话题本身进行引用, 进行分析。它需要从话题出发进行作文, 只要与话题有关的, 不论写什么, 用什么样的体裁都可以。

话题作文是一种只提供一个写作话题或写作范围, 而没有限定立意、选材和写作方法的自选作文、自由作文。正是因为这样, 审题对于写好话题作文尤其重要。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关。“题”, 包括作文话题、作文材料、写作要求。“审”, 即是对题的内容逐项细读, 咀嚼话题及各项要求的意味, 准确地把握话题中所“明示”和“潜在”的各项界定。对于题目提供的材料与话题, 动笔之前要好好地分析背景材料、作文要求及限制条件, 进而确定作文的写作内容, 否则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的现象。

二、帮助学生分析话题作文审题不当的原因

学生写不出高质量的话题作文, 审题不当是根本原因。学生审题不当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只看话题要求中的一个词, 而不顾其他, 就会出现审题不当。例如, 2009年福建省高职单招作文题:“舞台上, 几个角色演出一台戏;生活中, 众多角色组成一个团体。你对‘角色’有什么见闻或体验, 认识或感想?请以‘角色’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自定立意, 自选文体 (诗歌除外) , 不得抄袭。”如果学生在作文中只强调舞台上的“角色”, 忽略了“生活”中的角色, 就有可能导致审题失误。有一部分考生立意时只侧重于“舞台”, 认为只要文章内容与“舞台”有关就可以, 如果忽视话题后边的限制性语言, 就有可能导致偏离题意。

(二) 顾此失彼, 理解狭隘。

也就是说, 对题意的理解不全面, 导致审题不当。如有的学生面对《诚信》文题, 往往把“诚信”拆成“诚实”、“诚恳”、“真诚与信任”、“真诚与自信”等, 导致审题偏差。又如2010年福州市高职单招质量检查卷作文题“照亮理想的月光”, 有的学生只写了“理想”而没有写到“月光”, 基础等级只能归入三类卷以下打分。有的学生只写了“月光”, 根本没有提及“理想”, 这就更属离题, 这类作文只能归入四类卷打分。

(三) 分析肤浅, 中心游离。

也就是说, 不能准确理解材料和把握材料的中心, 导致审题失误。话题作文一般都会给一个材料, 而所给的材料都与写作的中心有关。例如2012年泉州市高职单招质量检查卷作文题:“1.曾有人问周恩来总理怎么没有写一部回忆录, 他说如果有时间的话他倒想写一部像卢梭那样的忏悔录。2.每年犹太人都要过一个‘赎罪节’, 到那天, 所有人都要到教堂里去祈祷, 为自己的罪过由衷地忏悔。请以‘忏悔’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自定立意, 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这个材料的中心是“忏悔”。忏悔不同于我们经常讲的后悔、检讨或自我批评, 不是迫于外界压力或是迎合某种需要, 而是真诚的自发行为, 它不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 更伴随着悔恨、愧疚、羞耻、自责等情感体验。只有深入地分析理解材料, 把握中心, 拓展思维, 才能写出生动感人、入情入理的好文章。人不可能不做错事, 但若有忏悔之心, 就能回归正确, 不至于错了又错, 不可救药。有忏悔之心的人是正直善良的, 而有忏悔之心的民族是强大的、优秀的。忏悔是对灵魂的自我拯救, 也是良知的闪耀、人性的升华。它能荡涤污秽, 净化心灵, 催人上进, 促人有为。也许在你的内心早就有过忏悔, 也许你的朋友也曾向你吐露过他的忏悔, 也许你已认识到忏悔对人的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性, 也许你感到正是由于忏悔意识的缺失使社会道德日益滑坡。有些忏悔虽然是迟到的, 已于事无补, 但对世人却是一帖清醒剂。抓住了这一中心, 记叙、议论或二者兼而有之, 对此文题皆相宜。

三、指导学生掌握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如前所述, 写好话题作文, 要过的第一关就是审题, 审题不准造成的影响极大, 一旦偏离题意, 得分就会大打折扣。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话题作文不是没限制的, 只不过限定的范围比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范围宽了一些。审题

WENJIAOZILIAO

的主要任务, 就是要弄清题目中到底有哪些规定。

作文的审题方法一般可分为直接审题法和间接审题法。

直接审题法就是直接解剖题目的词语, 分析词语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从而确定命题的范围和写作重点。这种方法适用于命题作文的审题。

间接审题法要求写作者按照作文题所提供的材料, 联想、想象、思考与话题有关的生活情景、社会现象、生活经验、历史故事……确定立意、选择文体、拟定题目, 进行作文。这种方法适用于话题作文的审题。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重视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几种常用的审题方法, 为提高作文能力和水平奠定基础。

(一) 不要漏掉题中的任何一句话, 一定要把题目反复看几遍。

就像做数学题一样, 如果一个已知条件都没用到, 这个题就很可能解错了, 作文题目也是一样, 每句话都要考虑到, 想一想这句话对作文内容作了怎样的限定, 写作时应注意什么, 然后才能动笔。

(二) 准确理解话题的含义。特别是有的题目中用了比喻、寓言等材料, 一定要弄清比喻或寓言的含义。

(三) 学会分析材料。

有时候, 材料比较复杂, 在审题时, 要学会分析。如“照亮理想的月光”, 关键词是“月光”, 月光在材料中的含义有四种:一是实指的月光, 可以借助它来抄写乐谱。但光凭月光还不足以支持巴赫走过“那么艰苦的岁月”。二是明亮温柔的月光, 一种美好境界的象征。三是哥哥的帮助, 这种帮助虽然微不足道, 却是必不可少的, 有如屋顶上的月光, 在艰苦的岁月总是无法叫人忘怀。从这个角度出发, 可以写亲情、友情、爱情。四是艰苦的环境。巴赫靠哥哥的辛勤演奏来生存, 徒步求学, 借助月光抄乐谱, 这样艰苦的环境造就了一位音乐大师。从这个角度来看, 逆境造就人才, 似乎也可以写, 但范围较大, 难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篇9:关于动物的错误常识

马可以站着睡觉,但是如果它们感到很安全而且能够找到足够大的地方的话,它们还是愿意躺下来睡。研究马的专家们坚信,在一个马群或者一个马厩中绝对不会发生所有的马同时躺下睡觉的事情。他们说,总有一匹马是站在那里放哨的。

狼朝着月亮嗥叫

狼嗥叫时,伸长脖子仰望天空,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但是,狼嗥和月亮没有任何关系。狼嗥的目的在于保护自己的猎区,以防入侵者的侵犯;同时,通过嗥叫号召狼群在狩猎之后重新集合。人们认为狼群总是在狩猎的时候才集体行动,一同攻击毫无防备的猎物,但这种想法是不符合事实的。只有在冬天小型猎物太少的情况下,狼群才组成小组去攻击较大的猎物。

面对人类的时候,狼群其实是很胆怯的。但是,正如谚语所说,狼的贪婪是一种例外。平均来说,一只狼每日所需的食物少于两公斤,但是,狼也可以一次吃光10公斤的肉,如果它们饿了很长时间的话。

猴子互相捉虱子

如果猴子们相互在对方的皮毛上找来找去的话,那么这和找虱子无关。这种温柔亲切的皮毛梳理方式是为了建立联系。它们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得到“别人”的好感,在“老大”那里阿谀奉承、结成联盟、缓和气氛,等等。研究者们找到群体中社会结构和梳理者、被梳理者以及梳理时间之间的直接关联,认为这种行为可以清除皮屑和其他脏物,当然有可能是虱子。但是,绝对不能就此认为动物身上到处都是寄生虫。

鸵鸟遇到危险将头埋进黄沙

如果真这么做的话,这个可怜的家伙会窒息而死,这并不是什么好法子。为什么鸵鸟经常把头紧紧地贴在地面上?因为这样它就可以听到远处的声音。然后,鸵鸟的长腿会帮助它们逃离敌人的追捕。鸵鸟的奔跑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80公里。但是,如果为了保护产下的鸵鸟蛋,它们就会装死。它们平躺在有鸵鸟蛋的窝上,甚至还会把脖子缩进去。

血液带甜味易被蚊子叮

蚊子根本嗅不到血液的味道,但是它们对温度惊人地敏感,就连0.05摄氏度的变化,蚊子都能感觉到。因此,对于蚊子来说,在夏天的傍晚找到一个符合口味的动物并不是问题。另外,它们比较容易受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及某种特定的芳香物质的吸引,也就是说,那些大汗淋漓和满身香水的人容易吸引蚊子的注意。而且只有雌性蚊子才会叮人,因为它们需要从血液中摄取蛋白质来产卵,但是产卵之后它们就不再叮人了。

蚂蚁总是很勤劳

蚂蚁的工作时间只占其生命的1/5,况且它们也没有理由总是辛勤地工作。首先,它们的食物由昆虫的幼虫、蜂蜜、果子和兽类的尸体组成,营养十分丰富,以至于它们不用为食物挖空心思。在蚁穴中,蚂蚁分工明确。有的专门看守蚁穴,有的专门觅食,有的专门给下一代和蚁后喂食。一个蚁穴中有成千上万只,甚至数百万只蚂蚁居住在一起,所以即使只有20%的蚂蚁在工作也会让人看到一副勤劳工作的情景。

被斩成两段的蚯蚓中的任何一段都能继续活下去

其实蚯蚓的再生功能依靠位于头部的神经节,这意味着,只有前段可以重新长出尾巴来。但前半段也不能被截得过短。专家称,蚯蚓至少需要40个节片才有再生的可能,而后半段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如果蚯蚓被斩断的前半段只有它的“鼻子”,而神经节在后半段的话,那么按理说有再生可能性的是后半段,但绝不可能两段都可再生。只有一些构造相对简单的蠕虫,如涡虫,在被斩成两节后,这两节身体都可以重新再生成为新的涡虫。

人不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

篇10:以保护动物为话题的作文

小青蛙一直跑啊跑啊,突然它看到前面有一片稻田,而且那里还有很多小飞虫,于是就在那里生活下来了。可是好景不长,有一天,小青蛙感到头昏脑胀,它出来一看,原来有一位农民背着一背包农药正在四处喷洒,小青蛙立刻夺门而逃。

它跑啊跑啊,终于在一条小溪里遇见了自己的同类,于是它就在那里生活了下来。没过几天,又来了一个人,他拿着一把钢叉向小青蛙同类刺去,小青蛙见了纵身一跃,跳进了一口井中,她惆怅着:“我帮你们消灭害虫,让你们的稻谷丰收了,可是你们却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而且还一直追捕我们,如果你们继续这样做,害虫就会成群结队,到那时就悔之晚矣。

篇11:以保护动物为话题的作文

可后来,人们开始破坏草原,让我们居无定所。这还不算,由于人们贪婪我们的狼皮和狼肉,还到处猎杀我们,让我们无家可归。特别有一次,附近的村民借口要保护羊群,伺机让猎人捕杀我们,让我们狼族遭受了重大的创伤,我的许多亲朋好友死在了他们的枪下,有几次,我也差点被杀。

从此我们每天过着胆战心惊的生活,猎食时小心翼翼,怕被猎人发现;睡觉时半睁着眼,怕猎人入夜偷袭;嬉戏时不敢大声,怕猎犬听到吵闹声把猎人引来……听说在这个大草原里,猎人已经杀了几千只狼。我们每天过着饥肠辘辘的生活,狼族里面,有很多种族频临灭绝。我很害怕,夜晚怅望着满天的星星,时时回想那血腥的场面……

篇12:我的动物朋友话题作文高一

它们一天要睡十四到十五小时。特别是晚上,睡的时间很长。有些猫公然的敞开肚子睡觉,你踢它一脚,它依然照睡不误,真是丢尽了动物的脸面,贻笑大方。但是,仔细观察有些猫睡觉的样子就会发现,只有有一点声响,猫的耳朵就会动,一走近它,就会腾地一下子起来了。本来猫是狩猎动物,为了敏锐地感觉到外界的一切动静,它睡得不是很死。它们睡觉的样子很可爱,懒洋洋的趴在地下。耳朵贴着地,舒展着胡子,有的猫就把四脚展开,整个身子趴在地上,可爱极了。

小猫在很多时候,爱舔身子,自我清洁。饭后它会用前爪擦擦胡子,小便后用舌头舔舔肛门,被人抱后用舌头舔舔毛。这是它们在除去身上的异味和脏物呢。猫的舌头上有许多粗糙的小突起,这是除去脏物最合适不过的工具。有时,它们为了放松,也会舔舔身子。有趣的是,它们没事儿的时候也会舔身子。所心,它们喜欢舔身子,舔身子是在做放松运动。小猫经常在彻底舔过身后才会入睡,也就是说,小猫会在彻底清洁完身子后才能入睡。

但是,也不能单看小猫们只爱干净和睡觉这两个特点,它们也是抓捕讨厌的老鼠的小能手,它们对人类的贡献还是非常大的。

篇13:关于“读书”的话题

说实话, 我并不擅长做校长, 或者说行政管理并不是我的专长。因此, 我放手把学校的行政事务交给副校长们去做, 我集中精力引领教师专业的提升。其中最重要的引领就是倡导读书的风气。我对教师们说:“一个学校有没有文化气息, 并非看墙上有没有标语口号, 或看校园有没有小桥流水、台榭亭阁, 或题词、绘画、雕塑, 而是看这个学校有没有可以流传下去的教育故事和学校是否有书香气。”

我校在学生读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比如我们实施了“晨诵、午读、暮省”课程, 每天有专门的阅读时间;又如我们在校园设置了几个开放式书吧, 将上千册书放在教学楼过道旁和休息区, 学生在课余只要想阅读, 随手便拿到书, 而不需任何借阅手续。关于教师的阅读, 却不十分理想。我找教师谈心, 问他们为什么不愿读书, 教师说了N多理由。我归纳出不读书的“理由”大致有几点:第一, 太忙, 没时间;第二, 感觉不到读书对教育教学的作用;第三, 不知道读什么;第四, 有的教育理论著作读不懂;第五, 年龄大了, 读了记不住。

要倡导读书, 必须扫除思想障碍。针对教师的“理由”, 我通过教工大会、各类座谈会、个别谈心、书信等, 给教师一一作了回答。

关于“太忙, 没时间”, 我告诉他们, 我们无论多忙, 每天都不会不洗脸、不刷牙、不吃饭, 因为这是我们的生活必需, 已经形成了习惯。所以只要把读书当成生活必需, 养成习惯, 那么无论怎么忙, 我们都会有时间读书。关于“感觉不到读书对教育教学的作用”, 我认为, 教师的阅读分两类:一类“学以致用”的阅读, 如各类教参, 这类阅读是应该的, 甚至是必须的;另一类“无用”的阅读, 或叫“非功利阅读”, 如哲学、历史、文学、人物传记等, 这类阅读不为备课, 而是为了尽可能完整而完美地建构无愧于我们作为“人”应有的精神世界。教师被称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我们应想想, 自己的“灵魂”是否饱满充盈?而这取决于我们广博的阅读, 包括“非功利阅读”, 特别是读教育以外的书。那些“教育以外的书”, 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和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看似“无用”的阅读, 关系着每一堂课的广度、深度和厚度, 关系着在学生眼里, 我们是否拥有一种源于知识的人格魅力。关于“不知道读什么”, 我给教师推荐4类读物:一、教育报刊, 如《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教育》、《教师博览》等, 让教师随时了解全国的教育同行在想什么、做什么;二、教育经典, 我重点推荐《陶行知教育文集》、《育人三部曲》、《给教师的建议》、《帕夫雷什中学》等, 让教师直接与教育大师进行精神对话, 感受最质朴最原本的教育真谛;三、儿童读物或校园文学, 包括写学生的书和学生写的书, 如杨红樱、秦文君、曹文轩的书, 还有韩寒、郭敬明的书。其目的是让教师能从文学的角度, 获得一种儿童的思维, 了解并走进教育对象的精神世界;四、人文书籍, 如《历史深处的忧虑》、《民主的细节》、《书斋里的革命》、《一句顶一万句》、《野火集》等, 让教师有一种开阔的人文视野。关于“有些教育理论著作读不懂”, 我从两方面回答, 一是比起一些喜欢玩弄时髦术语、晦涩理论的伪学术著作, 真正的教育经典名著是平易近人的。如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 听他一边讲述故事、一边抒发感情、一边阐述理念, 真是一种享受;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 他的教育著作深入浅出, 用百姓的语言谈深刻的教育道理, 用诗歌甚至儿歌来表达他对教育的理解。经典之所以是经典, 不是因为深奥而是因为深刻, 而“深刻”往往是通过朴素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二是的确有不少教育理论晦涩难懂, 我也曾为读不懂这些书而自卑。后来我读博士时, 导师朱永新对我说, 读不懂, 不一定是你理解力有问题, 而是作者本身就没把这个问题真正搞懂, 因而写出来的东西自然不好懂。朱老师说, 读不懂就别读好了。我如今也这样对教师解释, 有些译著我们读不懂, 不一定是理解力有问题, 很可能是作者没把理论表述清楚, 还有就是翻译的问题。关于“读了记不住”, 我对教师说, 记不住有什么要紧?没人叫你记呀!除非要考试, 平时的阅读不需要记的。记不住书中的句子, 不等于你没有收获。如果我问你, 这么多年你每顿饭都吃了些什么, 你能都回答吗?显然不能, 因为你没记着。但你吃的那些东西就没有营养吗?青年时, 我背了许多唐诗宋词, 现在好多都忘了, 然而这些诗词所蕴含的文学养料已化作我的血肉了。

对教师最有效的引导, 是我本人的阅读示范。当然, 所谓“示范”并非我刻意为之的举措, 而是一种客观效果。因为我当不当校长都很喜欢读书, 只是当了校长后, 我的这一爱好, 对教师来说就成了一种“示范” (其实说“感染”更准确) 。通过教工大会、网络博客、座谈交流、个别谈心……我情不自禁地给教师说我最近读的书, 不少教师被感染了, 随后会去买这些书, 如《孩子们你们好》、《南渡北归》、《八十年代访谈录》、《中国当代八种社会思潮》等书, 都是这样进入教师视野并放在案头的。有一年国庆大假期间, 我和几位教师自驾游, 随身带了一本《中国天机》。一路堵车, 我不急不恼拿出书看了起来。教师们大为感慨:“这就是我们和李校长的差距!”我可以自豪地说, 在我的感染下, 如今有不少教师已养成手不释卷的好习惯。去年春天, 我和几个教师去北京出差, 回成都的3小时飞行中, 刘朝升老师一直很投入地捧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爱情的教育》, 还边读边拿笔勾画。

对于教师阅读, 我主张“倡导”, 反对“强制”。我常常收到全国各地教师的来信, 说他们校长定期给每位教师发书, 包括我的著作, 发后要求写读后感, 还要考试。若不交读后感或考试不通过, 将与期末考核甚至和年终绩效挂钩。我是不赞成这种做法的。

我最初到学校当校长时, 也曾要求教师读我推荐的书, 写读后感发到网上, 每月一篇, 写了有奖励。于是, 绝大多数教师能按时完成。但我很快发现, 有个别教师的读后感是网上下载的, 虽然是极个别的, 可我十分反感。但我反思后认识到, 这是我管理的问题。因为我的管理客观上是一种逼迫, 在逼教师阅读的同时, 也是在逼个别人作假。想想我自己的阅读体验, 读到好书, 自然想写点东西, 但更多的时候, 是边读边在书上勾画批注。如此读读写写、勾勾画画, 不正是阅读的常态吗?为何不把这种个人阅读的常态, 变成学校阅读的常态呢?于是我改变策略, 取消了原来的规定, 不要求教师必须写读后感, 即使写了也没有奖励, 而是不定期检查教师读过的书, 看上面的批注, 哪怕没批注也不要紧, 有勾画也行, 只要有阅读的痕迹就可以;甚至没批注勾画也不要紧, 因为我时不时组织读书沙龙, 让教师互相推荐所读的书, 或围绕同一本书谈各自的体会。慢慢地, 教师们渐渐习惯于阅读了, 而且是真阅读, 不是假阅读, 即没有强迫的读后感, 阅读成了一种心灵的飞翔。

对引导教师读书, 我有一个做法的变化:变“赠”书为“借”书。过去, 我喜欢买书赠给教师, 有时甚至自掏腰包给教师买书。但后来我发现, 有的教师得到书并不读, 至少不急于读———反正是自己的书, 什么时候都可以读的, 何必急呢?于是, 我现在更多时候不是赠书, 而是借书。教师到我办公室谈心结束时, 我请教师在我书橱里选一本喜欢的书, 写上借条, 我提出阅读期限和要求:一周内读完, 在书上批注勾画, 在最后一页的空白处写上名字和阅读时间。我这样解释:“这样提要求, 你能够紧迫而认真地读完。以后, 我这本书将有不同读者不同笔迹的批注, 后面还有阅读者的姓名和阅读时间。等退休后, 我把这些书赠给图书室, 成为学校的藏书。设想一下, 100年以后, 我们都不在人世了, 可这些书还在学校图书室珍藏着, 那时学校师生捧读这些留着先辈笔迹的书, 会有怎样一番感慨?我们留给后人的, 不仅仅是图书, 而是一种精神, 一种文化。”

组织教师读书, 要避免“一刀切”。我们对学生讲究“因材施教”, 对教师为什么要“齐步走”?我校教师读书分3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全校性的, 这个“要求”其实就是一种提倡而已, 没有行政命令。每学期或每年给大家推荐一些读物, 教师们买来读, 不作任何要求。有人若问:教师不读怎么办?我说, 不读就不读呗!全校两百多教师, 有那么几个或者十几个教师不读书, 有什么关系?真实的不阅读比虚假的阅读强百倍!何况全校大多数教师在读书。

第二个层次是“读书会”。我们学校的“读书会”, 由教师自愿加入, 已经有100多位成员了。定期聚集交流读书心得, 推荐读过的好书。有时我还把教师组织到野外读书, 或是在某个古镇幽幽的茶楼, 或是在某个垂柳依依的湖边, 我们分成几个小组, 每人带着一本书彼此推荐。一般是上午分组交流, 下午由各组推选出教师发言, 然后我给大家做一个读书讲座。记得有一次, 我的讲座题目是“读书使人幸福”。讲座中, 我给教师朗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片段, 大家听得非常专注, 我不时提问让大家思考。那一刻, 我仿佛回到了课堂, 面对的是可爱的孩子们。伴着春风、阳光, 柳絮、花朵、湖水和书香一起包围着我们, 融进了胸怀, 陶醉心灵。

第三个层次是“青年教师沙龙”。我将入校不满3年的青年教师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青年教师沙龙”, 人数在50人左右。我以“读书活动”为载体引领他们成长。通常一月搞一次聚会, 选择空余时间, 有时是我给大家讲成长经历, 有时是大家围绕共读的一本书进行研讨, 有时是请优秀教师讲读书与成长的体会。那次, 郭继红老师为大家讲读书的时候, 青年教师目不转睛地凝视着郭老师, 神情特别专注, 当时我很感动。在如今喧嚣和浮躁的社会, 有多少双年轻的眼睛能因读书而如此神采奕奕?在我的博客上, 曾以《与苏霍姆林斯基在春天重逢》为题目, 记录了我和青年教师搞的一次读书活动。我曾用稿费给沙龙的青年教师买了一本《给教师的建议》, 并在每本书的扉页上赠言:“永葆你的童心和热情。”那次沙龙活动, 青年教师们5人一组展开热烈讨论。我参加了其中一组的活动, 看到大家手中的书都有许多勾画和批注, 圈圈点点, 我很开心。王晓萍老师说, 她第一次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书, 是3年前刚进入学校时在开放书吧读的。她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了第二次读《给教师的建议》的感受。雷敏、张蓉、雷莉、李娜等老师也纷纷发言, 她们说得最多的, 是书中这样一些观点:“对一个学生来说, 5分是成就的标志, 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 3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 如何才能使他的智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非常重要的因素。”那一刻, 看到大家因为谈读书而滔滔不绝、眉飞色舞, 我感到了身为校长的幸福。

下面是我校青年教师范景文在一篇文章中谈到的那次春天郊外的读书活动:

“在我工作的第6年, 正好到了职业的倦怠期, 似乎看起来一切都按部就班、井然有序, 自我感觉工作也做得不错, 但就是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趣来, 没有了刚出道时的那种激情。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地过着, 也没有想要‘突破’的意思。可就在这个时候, 李校长组织了一个读书会, 第一次活动是在春光明媚的郊外。我首先觉得这个活动很特别, 其次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有一个李校长给大家读书的过程。当他读到《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中那个小男孩的案例时, 不知道是加了什么‘润滑油’, 突然间, 我开始重新思考, 我的大脑进行运转, 想了许多方法要去帮助那位老师解决问题。在听李校长读书的过程中, 迫使我主动去思考自己的一些教育方法, 这样做是否是对的?这样做是否符合教育的规律?那样做有没有压抑学生个性发展……这样的一些问题, 一层一层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本来第6个年头对于我来说, 正是处于迷茫、倦怠的时候, 那天就好像是针对我的一次主题班会课, 李校长的讲话有感染力、真诚、有激情, 善于找到谈话的切入口, 他用读书、讲故事的方式开始深入心灵……我想这都是一个优秀班主任应该具备的技能。李校长以他真实的切身实践向我们讲述着。我真的有一种醍醐灌顶、重新找到方向的感觉, 就好像迷雾中被人撕开了一个口子, 阳光照射了进来……”

篇14:关于麻醉的话题

“这次手术是全麻还是局麻?”

“全麻后会影响智力和记忆力吗?”

几乎所有初次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因“怕疼”和担心手术风险,都要提出上述疑问。

俗话说:吃五谷,生百病,生病就要治疗,治疗就免不了手术,手术就离不开麻醉。手术中实施麻醉,患者无痛苦,手术后适度麻醉可以镇痛,有利于患者康复。

“全麻”、“局麻”各取所需

医院手术台上,患者安然入睡,外科专家正在为其进行前列腺电切汽化术,直到手术完成后推回病房,患者才睁开惺忪的双眼。这位患者之所以酣然入梦,就是因为使用了全麻术。

麻醉用药,古已有之。据《列子》载,春秋战国时期“鲁公扈、赵玉婴二人有疾,扁鹊逐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胃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即悟如初,二人辞归。”文中所述“毒酒”即是最初的麻醉药。不过当时的麻醉药只能用于肠胃疾病。华佗所用的麻沸散用途有限,在为关羽刮骨疗毒时便没有局部麻醉药。“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窸窸塞有声”。令“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而公关也强忍剧痛,“大汗淋漓”。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现代人可以在无痛感的情况下接受各种复杂手术。而手术能否成功,麻醉又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键环节。据麻醉专家介绍:临床麻醉方法主要分为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两大类。全身麻醉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来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暂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某些功能,达到手术中止痛目的;局部麻醉是将阻滞神经传导的药物应用于身体的某个部位。局麻成功的关键是将局部麻醉药准确、适量地用在适当的部位。这在某些麻醉操作中。需要高超的技术。

“使癌症病人不痛”

在医院肿瘤科病区,一位疼痛难忍的癌症病人被注射一支镇痛剂后,很快恢复了平静。

正因为麻醉能消除或缓解病痛之苦,世界卫生组织召开了治疗癌症疼痛的专家会议,成立了世界卫生组织癌症治疗专家委员会。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应用现有的止痛药物就可以解除大多癌症病人的疼痛,并提出了到2000年达到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癌症病人不痛”的目标。

我国曾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举办全国性癌症疼痛治疗专题学习班。卫生部还下达了开展“癌症病人三级止痛阶梯治疗”工作的通知。要求对癌痛的性质和原因,作出正确的评估,再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和原因适当地选择相应的镇痛剂。第一阶段使用扑热息痛、阿司匹林、消炎痛等解热镇痛剂治疗轻度至中度疼痛。如果疼痛持续或加剧,就应增加弱鸦片类药物——第二阶段的药物。如可待因、强痛定、曲马多等。对持续性疼痛或中、重度疼痛者,可升级到第三阶段,选用强鸦片类药物,如盐酸吗啡片、美斯康定、路泰等。近年来,全国各大医院麻醉科成功地开展了疼痛治疗业务,如晚期癌症病人止痛、手术后镇痛、无痛分娩等。很多怕痛的病人术后不无感慨地说:只听别人说开刀痛,开刀后才知道其实并不痛。目前实施的病人自控镇痛。可使病人术后达到完全无痛的目的。

吸毒成瘾是一大社会公害。一旦染指终身难戒。由于一些麻醉药品具有镇痛作用,一些吸毒成瘾的不法分子在毒瘾发作时,往往把度冷丁(哌替啶)等麻醉药品作为首选目标。据国内几家大医院不完全统计,过去每月有4~5名患者以这样或那样的借口纠缠医生为其开度冷丁处方,在遭到一次次严厉的拒绝后,有的甚至佯装重症患者或者大吵大闹。

据医学专家介绍:只限于医院、教学和科研需要的麻醉药品——度冷丁,系人工合成的镇痛药,是国家从严管制的特殊药品。处方价1元多钱一支。而流入社会价格就上涨100倍以上。为此。国家规定只有具有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经过考试、考核合格的人员才有处方权。此药一般只限于急性剧痛时短期使用。卫生部规定,对度冷丁之类的麻醉药品实行“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有处方、专册登记”。同时,《关于禁毒的决定》还严格规定: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管制麻醉药品的人,“以牟利为目的,处15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麻醉抢劫及其他

国庆节前夕,张师傅取出2万元现金为儿子操办婚事。走出银行大门,一位年轻小伙子声称是其儿子的同学,并敬上一支香烟。张师傅一支烟还设吸完,就有些头晕眼花,便坐下来“休息”。3个小吐后,张师傅醒来,2万元钱不翼而飞……原来,张师傅在银行取钱时被那青年盯稍,直至麻醉劫钱后逃之夭夭。

关于麻醉抢劫,古已有之。《水浒传》中花和尚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后,就曾被张青、孙二娘用蒙汗药麻醉过。尽管目前使用麻醉品犯罪的比例已呈上升趋势,成为新形势下犯罪的一种新动向,但也并非像国内一些媒体报道的那样神乎其神。据麻醉专家介绍,在非接触状态下,因看“美女照”而“昏倒”或“在头脑清醒状态下被麻醉”,明显缺乏科学依据。对这方面的误传,不仅会“神化”了歹徒的作案手段,而且会对群众产生误导,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在遇到歹徒时“不麻自醉”了。因为目前常用的一些新型吸入性麻醉药,要在蒸发罐等设备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才发挥作用,歹徒作案时难以携带这些设备。就是以前常用的吸入性麻醉药乙醚,在人安静的情况下“捂”在面部至少5分钟才能生效。何况被劫者大多会反抗。此外,还有静脉和肌肉注射的麻醉药物,其生效都需要一定时间。不过专家提醒说,歹徒使用镇静催眠药物作案的可能性较大,如将此药物溶人饮料内,可使人“睡倒”。对此人们应予警惕。

近年来,麻醉医师在努力提高临床麻醉质量的同时,走出手术室,参与门诊和病房的疾病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随着现代医学向纵深方向发展,麻醉已不再仅限于手术的利用,许多临床医生运用麻醉药及麻醉操作技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吸毒成瘾、哮喘持续状态、癫痫病突发、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收到了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上一篇:在市政府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入团申请书字允许写错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