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反思

2024-05-16

爱的反思(共9篇)

篇1:爱的反思

《爱的智慧》教学反思

有一本书记载了这样一个调查结果:

问被调查的老师:“你爱你的学生吗?”百分之九十的老师回答:“爱。”再问这些老师所教的学生:”你感受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只有百分之十的学生回答说:“感受到了.”

这百分之九十与百分之十的对比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在师生的关系中呈现出“为你好,受不了”的尴尬局面?难道是我们的学生太自私了,不懂得接受爱与付出爱?其实不然,爱孩子虽然是老师的天性,可是大多数老师并不讲究爱的技巧。

我认为一个成功的班主任不光要爱自己的学生,更要爱得有智慧,要让“我爱的学生也爱我。”

为什么要爱得有智慧呢?

人常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爱,让学生的心灵贴近老师心灵,师生间的和谐关系才能建立,学生也才能给予老师以爱的回报,师生间的互动互爱才能有实效。

怎样才能够做到爱得有智慧?

1、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烈,老师的言行稍有不公,就会拉大师生心灵的距离,甚至降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真诚的去爱每一个孩子,公正公平的去对待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被爱的温暖,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所发展,是做好班主任的明智之举。我们老师,大部分都已为人父母,在工作中,可以用这句话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在心中多一份父母般的责任和苦心的柔情,多一份对孩子的宽容理解,我们和孩子的心灵会越来越近,我们的工作就会越做越顺心,越做越有成就感。

2、以期待给予孩子自我反省自我改变的空间时间。在班主任工作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给予孩子以最大的信任与期望,要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善良的`,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好孩子。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呼唤爱心。教师要做的是将学生身上的那个好孩子唤醒。这两年,在许多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我越来越认识到给予学生希望的重要性。杨晨的改变,李文豪的回归纯真,刘硕的文明举止的形成,都给老师给他的希望以及期待息息相关。像李文豪,自私偏狭,是非观念淡薄,亲情淡薄,师生情感淡漠,极度暴躁与易怒,老师检查作业,他就跟老师顶撞,跟家长联系后,知道他在小学三年级因跟老师发生矛盾,没有得到及时化解,在他心里就留下了阴影,对任何人都失去了信任,如果光用班规约束,对他不起作用,反而越来越狂妄。因此我们首先采取了冷处理,我就有意识的搜集他在学校和家里的优秀表现,并及时的用文字跟他进行沟通,开始他没有回应,后来就有了文字的反馈,语言的沟通,行为的改变。因为老师对学生寄予希望就是给他注入信心,就是给予肯定,就是指明了方向。我认为,一个教师最大的遗憾就是扼杀了孩子的纯真以及对生活的渴望。

3、以舆论导向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舆论是指在一个班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正确的集体舆论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手段,也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巨大力量。它往往比我们班主任个人的力量有效的多。正确的舆论不光能促使学生改掉不良习惯,还可以战胜不健康的舆论。形成学生正确的集体舆论,最根本的就是树立学生的是非观。通过学习制度、班会教育、板报宣传、凝聚核心力量等形式,召开“我们是一家人”“团结就是力量”“爱国爱家爱大家”“诚实守信是美德”“自信明理”等主题班会,召开“诚信要不要讲?”陋习要不要改”“公共秩序要不要遵守”等辩论会,让学生感悟身边的是与非、好与坏、美与丑,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与同情心,造成一种舆论压力,促使班集体形成一个良好的风气,再加上民主推荐个人竞选上岗的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的互相配合、通力协作,班集体的正确舆论就形成了。“走进教室,八一班是我的;迈出教室一步,我是八一班的。

4、以榜样的力量引导方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们有自己的偶像,或明星或英模或同学,我适时的肯定他们的审美观,但同时让他们讨论在学习偶像时不要盲目,学习明星光环后的意志磨砺,学习身边的同学的优点,例如华芮的泼辣雷厉风行,侯若新的踏实勤奋,薛原的老成稳重,和佳浩的好学好问,彭昊男的细致热心,就连最调皮的张震,他坚守岗位锁门关窗的负责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鼓励学生定立阶段目标,树立榜样和竞争对手,不求最好但求天天有进步,同学向榜样看齐,自我的意识集体的意识不断加强,行为习惯逐步养成,班级文明日益彰显。

5、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老师的言行情感左右着学生的情绪,老师能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工作,以饱满的激情感染学生,以动人的微笑激励学生,以温和的语调尊重学生,以蓬勃的朝气鼓舞学生,以德艺双馨震撼学生,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这是学生爱师尊师的力量源泉。

6、于细微处传达爱意。爱学生是一种境界,无需雕琢,他可以通过言行举止自然流露出来。师生见面,老师首先问声“同学好”;情感交流,师生攀着栏杆随意而谈,体育比赛学生助威老师呐喊;学生打个响指,老师挥一挥手;学生敬个礼,老师拍拍肩;学生叫一声樱桃小丸子,老师还他一个微笑;银幕荧屏,学生流泪,老师抹眼;课堂课外,学生妙语连珠,老师赞许有嘉;素质报告册,学生的珍宝,老师的骄傲。老师善于抓住每一次细小的机会,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情感上的共鸣使师生爱意双向传递。

7、用不同的钥匙打开心灵之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心性不同,感受师爱的效果也不一样。根据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把爱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刘磊同学因一把雨伞的放置问题与同学发生争吵,老师抓住他左脸肌肉跳动这一表象,首先肯定了他没有以武力解决问题的做法的正确,然后指出他心存恶念,有动武的意识,并对这种恶念带来的后果进行分析。刘磊见老师洞察了他的心里,感激老师对他的理解与尊重,更激起了他回报老师、积极进取的愿望。所以洞悉学生心理进行平等对话是师生沟通乃至信任互爱的基础。李佳翔个大身体棒,抽烟、喝酒、不爱学习,有许多坏毛病,给社会上许多闲杂人员来往密切,许多老师和他的家长都认为他无药可救了。

我没有放弃他,而从消除他的戒备心理和对抗心理入手,从他的升学登记表中的照片谈起,谈他的健康、健美、善良、正直,谈话一下子抓住了他的心,然后抓住了他在班级劳动中的认真吃苦,作业本的整洁,篮球场的活跃,生活中的善解人意,时时处处挖掘其优势进行教育。有付出就有回报,他成了一个追求上进、不再惹事生非的学生。用他的话说:“只有我的班主任理解我、信任我,我不能够给她不争气。我爱我的班头,我不能给她丢脸。”每个孩子都渴望被肯定,我们给他足够的助跑线,以激励宽容尊重去激发学生成长的力量,唤醒他们飞翔的愿望。邱天同学因初到人地两生的新环境后,对经常关心她的同学产生了好感,陷入了早恋的泥潭,学生都在静观老师的态度。

老师没有宣扬,没有打骂,没有批评,没有讽刺,而是抓住了她的心理,帮她分析早恋的危害,阐述学业重要性,疏导了她的心理郁结,引导她正视二人的关系。老师始终没有找男同学谈话,始终也未给家长汇报。因为老师明白:许多的早恋现象恰恰是舆论的产物,保护学生不受伤害是老师神圣的职责。而梁远,却把姗姗来迟和迟交作业当作自己的特权。面对这样的优秀生,我引导她向长远处着想,精益求精,不断地超越自己,完美自己。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指导措施,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如沐春风,因为老师心中装着他。

8、严慈相济,追求实效。师爱有双重内涵:一是爱二是严。严慈结合,才是师爱的完美体现。学生的自制力毕竟比较差,需要引导、规范、纠错。在人人都得到发展的范畴里,以制度规范学生的习惯,让信任化成一种力量,激励学生自省、自律、自强、自策,让学生学会把璞玉雕琢成碧玉,这是学生快速成长的保证。

总之,回顾我的体会,在班级管理上,讲究一个“法”字,落实一个“勤”字,做到一个“细”字,突出一个“爱”字,力争使我们的工作让孩子开心,家长称心,学校放心,社会认可。

爱的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让我们以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让我们永远的爱我们的学生,并会爱我们的学生吧,早日实现让我爱的学生也爱我的愿望。

篇2:爱的反思

我非常喜欢这首歌曲,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全身心都投入到了教学中,教学以“爱”为主线贯穿了整个课堂。课的一开始设计了一个蒙眼游戏,让学生感受了看不到东西是非常痛苦的,而盲人就整天生活在这样的黑暗世界里,我们要关爱身边的盲人。我在设计教案时,通过“看”,“听”,“唱”,“感受”四块内容层层推进,意图让学生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爱”的主题。在学唱新歌曲一开始我以舞蹈《千手观音》导入,告诉他们,这群聋哑人他们们在无声的世界里,居然能伴随着音乐,跳得那么整齐、那么富有韵味。可见他们是以怎样的毅力来克服自身的障碍,她们超越自我的人格魅力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残疾人的身残志坚的顽强斗志。

接着由学生倾听《爱的人间》、及观看张海迪阿姨的照片,然后直接进入歌曲教学,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了歌曲的情绪以及心存感激的那份情怀,在教学歌曲的过程中,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歌曲的情绪发展。学生通过自己的演唱来感受的,显得那么的真实有效。整个课堂一直处于感激与大爱的氛围当中,就是在课快结束时,由于《千手观音》的舞蹈太长了,时间没有处理好,所以导致后面的手语都没能表演,这一点我觉得这节课挺遗憾的。另外,由于自身的紧张感觉在交流的过程中,可能我的语速有点快,在加上教案没能很好的背出来,同学们的情绪没有能够充分地调动出来了。由于时间没有处理好,所以有极个别的在歌词第二段的“我在爱的人间长大”这一句中没有掌握好附点的节奏。在让学生欣赏张海迪阿姨照片这一处,如果能加入更多的让学生自己说出来的一些感人的爱的事迹也许效果会更好些,学生也就不会那么死板。

篇3:爱的箴言——教者的反思

尤记得最初想到这个问题, 源于拜读了法国作家克洛德·阿尔莫的著作 《光有爱还不够》。原以为, 拥有满腔的爱去当一名教师, 那么, 我的学生是幸福的, 我的教育一定是非常成功的。但是, 我们常常会忽略这样一个问题: 爱, 对于孩子意味着什么? 对于孩子而言, 什么更重要?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一、我们的需要清醒地认识到, 爱, 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现在的孩子, 在家庭中, 他们的生活模式就是6 + 1, 即六个长辈加一个孩子。我们的家人们自己过去历经磨难才得到今天的富足生活和温情, 或者自己幼年曾因缺乏爱而经历了无法释怀的痛苦, 所以, 他们对于孩子溺爱、纵容居多,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 要么随遇而安, 要么琴棋书画齐上阵。在学校, 为了各科学业, 那也是蛮拼的。我们的老师尽心尽力, 为了学生是呕心沥血啊。忆起曾经的自己, 每天放学都会和学生一起打扫教室卫生, 会和学生一起完成练习册上面的作业……我觉得这是对学生爱的体现, 也是自己的行为示范。可还是常常觉得很无力: 为啥孩子们还是对劳动不那么上心? 为啥还是有孩子做作业乱七八糟的?

其实, 我认为, 我们养孩子, 育孩子, 就是帮助他发现真实的自我。在整个教育过程中, 我们需要不断关注他们的心灵, 关注他们的需要。

二、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作为一名教师, 我发现, 孩子们真正需要的, 除了我们给予的丰富的知识, 更多的是对他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关注。这个涵盖的方面太多太多, 我们无法去规划, 无法去预测, 因为每个孩子的生活千差万别, 偶发事件太多。但是, 他们所需要的是一样的, 那就是得到关注, 得到疏导, 得到帮助和指导。

今年我带的是一年级, 我们班有个孩子叫谢竣城, 他很聪明, 是我们班的 “一点通”, 我很喜欢他。但是, 他对于 “作弊”这个词, 是完全没有概念的。譬如写作业的时候, 他是一定会东张西望的, 检测的时候, 他也一定会四处浏览。这个孩子需要的是什么?是引导, 是一次次的肯定和适当的惩戒。而我们班有个叫邵子涵的女孩, 因为动作慢总是完不成作业, 她需要的是什么? 是激励, 是方法的指导和循序渐进的不懈努力。

三、我们能给予孩子什么?

这里, 我还是用一个事例来说说吧。我们使用的是北师大版本的教材, 第九单元的主题是 “朋友”。我们学习完成了这个单元以后, 布置了一项作业———做 “朋友卡”。当时设计这个作业的时候, 想法挺简单, 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给他们的创意一个空间。周末, 孩子们各显神通, “朋友卡”做得非常漂亮, 扉页创意十足, 文字很动情, 好些还请了家长帮忙。但是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 全班同学互相欣赏了卡片以后, 到了互赠的环节, 有的孩子收到了好几张, 而好些孩子一张都没有。孩子们当时还是很淡定的, 但是回家以后, 见到家长有叽里咕噜抱怨的, 有闷闷不乐的, 甚至有抱着妈妈放声大哭的: 为什么我那么用心地送了卡片给我的朋友, 他却不送给我呢? 他为什么不把我当做最好的朋友呢? 面对这样的问题, 我想, 我们能给予孩子的是什么? 我觉得, 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 这样的事情很常见, 但是, 不引导好, 会出偏差, 会导致他很多观念的误解。所以, 我首先是淡化这件事, 不在班级集中讲。然后, 我在课间休息的时候, 和孩子们谈起这件事情, 听听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 然后, 用适合这个孩子的方式最终让他明白: 我们送出去了卡片, 送出的是我们的那颗真心, 是我们愿意与别人做朋友, 但是别人没有送给我, 可能是他还没有认可我, 还没有见识到我的好, 我可以再努力看看啊, 只要我尽力了, 即使最后得不到这个朋友也没有关系啊, 我们还可以交别的朋友啊……

篇4:中国古代学对爱的反思

道家以天道自然为本,强调要爱人以“真”。“天地不仁”,(《老子·五章》),自然而然;爱人也要效法天地,自然而然。即“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庄子·天地》)。在伟大的自然之道普遍流行的,隋况下,仁爱以其质朴的形态,真而不显。“大道废,有仁义。”(《老子·十八章》)自然之大道废弃,本有的条理发生了混乱,就不得不人为地提倡仁义。于是爱就不再是“流”出来的,而是“作”出来的,失去了自然本真。“绝仁弃义,民复孝慈。”(《老子·十九章》)只有排除了“作”出来的虚假的仁义,人民才能恢复自然而淳朴的仁爱天性。所以,爱要“法天贵真”(《庄子·渔父》)。老庄追求的是自然本真的爱,有利于防止社会出现的虚伪之风。但其过于强调自然:,对仁爱缺乏理性的自觉,其爱只能是低层次的,也是不稳定的。儒家提倡的仁爱,如孔子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是对人的理性自觉,是通过修、齐、治、平的道德实践而达到的,不仅是真实的,而且是更高的道德境界。春秋时期儒家提出的仁爱观,是对西周以来的礼乐文化的重要补充。“乐会同,礼别异。”(《荀子·乐论》)礼,在当时是具有等级内容的外在的行为规范,它、把亲疏、尊卑给区别开来;而乐则通过音乐、歌舞来调和人的感情,化解由“别”而造成的对立,使人之间关系协调。儒家提倡的仁爱,既可以使礼的“别”成为自觉,又可以使乐的“和”更有亲和力,对于缓解等级对立,凝聚人心,稳定社会秩序,全面提升人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墨家出于儒而超越儒。墨子提出“兼即仁矣”,主张兼爱,要“兼以易别”(《墨子·兼爱下》)。兼,即爱无差等。如墨者夷之违背墨家薄葬的精神,厚葬了自己的父母。他自己的解释是:“爱无差等,施由亲始。”(《孟子·滕文公上》)意他厚葬双亲,也是对别人厚爱的开始。“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爱己与爱人的厚薄相等。这种“施由亲始”,源于亲情而又超越亲情的等值之爱,体现了墨者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是可贵的,也是应该提倡的。但在“大同”社会实现之前的“天下为家”的历史时代,儒家的差等之爱仍然是人们基本的现实的价值取向。

人与人之间为什么要爱?中国古代哲学的回答是:第一,做人。《中庸》:“仁者,人也。”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有仁爱之心。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性”是先天生就的道德资质,人与人之间基本相同,有成善或成恶的两种可能性。一个真正爱人的人,并不是先天生就的,而是在人性的基础上后天道德实践即“习”的积累的结果。

孟子讲性善,意谓人人都有爱人的资质。他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孟子·离娄下》)人天生就有仁、义、礼、智之“端”即萌芽,只要扩而充之,就会形成现实的爱人的品格。孟子不把人与禽兽诸多相同的方面,而把人与禽兽些微不同的方面叫做性,讲的是“爱生于性”(《郭店楚简,语丛二》),意在强调做一个爱人的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荀子言性恶,意谓人人都有沦为禽兽之人的危险性。人天生就有类似动物的情欲,如果不加以限制,就会变得与禽兽无别。但他仍坚持认为“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 (《荀子·非相》),仁义道德才是人之所以为人者。所以,人人都应该做一个有爱人之德的人。人“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皆有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荀子·性恶》),通过师法之化,都可以成为—个真正的人。其性恶之说,旨在强调“化性起伪”(《荀子·性恶》),即化解恶端,突出教化修养的必要性。

第二,事天。天即自然。人有自然的属性,前述荀子的“质”或“具”,也即周敦颐的所谓“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周濂溪集·周子太极图说》),是人通过世代的道德实践演化积累而获得的遗传基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可后天塑造道德的物质性基础。动物缺少这样的物质基质或基础,所以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类似于道德的现象,与人类的社会道德有着本质区别。人又有社会酌属性,爱人的品德,主要还是后天人为修养的结果。

天,又是古哲用来表述终极的最高权威的概念;尽管不同的人赋予天的具体含义有别。但都摄有不可违背的最高法则之义。《尚书》曰:“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尚书·皋陶谟》)以爱为核心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之常法,是自然生就的社会秩序;人必须敦厚而实行之。以天论爱,表征着古代哲人对爱的真理性的至高无上的肯定,也是对人下的一道绝对命令。人珍视祖宗遗传给自己的灵秀之气,敬畏天命,在社会道德实践中修养提升自己的境界,就是事天。

第三,有利。儒家之爱人,既属“正德”,又是“利用厚生”,旨在个人安身立命,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荀子说:“人生不能无群,群而五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故宫室不可得而居世,不可少顷舍礼义之谓也。”(《荀子·王制》)“群”即分工协作的社会统一体,是人类与动物不何的本质之所在,也、是人类获得生活资料的前提。而仁爱;礼义,正是化解冲突,使人结成社会之“群”,从而改造自然以获取生活资料不可缺少的凝聚剂。墨家之“兼”,则意在避免人与人、家与家’、国与国之间的互相伤害,以期天下富、庶、治之利的实现。

在这里,个人利益是自然合理的。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墨子的“为彼犹为己也”(《墨子·兼爱下》),就已经内含了对“己欲”和“为己”的认可。如果人都没有私利,爱人也就失去了意义。“欲人之爱己也,则必先爱人”(《郭店楚简·成之闻之》),“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墨子·兼爱下》),“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七十九章》)。利人与利已是相辅相成的。这也就是说。私心的存在不足为怪。

但是,中国古代哲学反对私欲的过分,而主张对私心要适当地控制。先哲们想了很多办法来避免和解决私心造成的负面效应。儒家的“克已”、“节欲”,墨家的“去六辟”,道家的“无欲’等等,都是从道德的层面,要人节制私心,不仅利己,而且要做一个有利于别人的人。为了社会的公利,必要时甚至可以牺牲个人的生命。法家更从法治的层面,力图通过“势”的强制同,“术”的明辨,“法”的赏罚,以期“不逆天理,不伤情性,……守成理,因自然,祸福出乎道法而不出乎爱恶,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入”(《韩非子·大体》),君、臣、百姓各得其所的“利民萌便众庶”(《韩非子·问、田》)的治世的实现,实际是试图规定一个道德底线一人人都应得其所该得,失其所该失。起码不要做一个有害于他人,有害于社会,以私害公的人。

篇5:《爱的智慧》教学反思

问被调查的老师:“你爱你的学生吗?”百分之九十的老师回答:“爱。”再问这些老师所教的学生:”你感受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只有百分之十的学生回答说:“感受到了.”

这百分之九十与百分之十的对比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在师生的关系中呈现出“为你好,受不了”的尴尬局面?难道是我们的学生太自私了,不懂得接受爱与付出爱?其实不然,爱孩子虽然是老师的天性,可是大多数老师并不讲究爱的技巧。

我认为一个成功的班主任不光要爱自己的学生,更要爱得有智慧,要让“我爱的学生也爱我。”

为什么要爱得有智慧呢?

人常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爱,让学生的心灵贴近老师心灵,师生间的和谐关系才能建立,学生也才能给予老师以爱的回报,师生间的互动互爱才能有实效。

怎样才能够做到爱得有智慧?

1、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烈,老师的言行稍有不公,就会拉大师生心灵的距离,甚至降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真诚的去爱每一个孩子,公正公平的去对待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被爱的温暖,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所发展,是做好班主任的明智之举。我们老师,大部分都已为人父母,在工作中,可以用这句话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在心中多一份父母般的责任和苦心的柔情,多一份对孩子的宽容理解,我们和孩子的心灵会越来越近,我们的工作就会越做越顺心,越做越有成就感。

2、以期待给予孩子自我反省自我改变的空间时间。在班主任工作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给予孩子以最大的信任与期望,要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善良的,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好孩子。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呼唤爱心。教师要做的是将学生身上的那个好孩子唤醒。这两年,在许多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我越来越认识到给予学生希望的重要性。杨晨的改变,李文豪的回归纯真,刘硕的文明举止的形成,都给老师给他的希望以及期待息息相关。像李文豪,自私偏狭,是非观念淡薄,亲情淡薄,师生情感淡漠,极度暴躁与易怒,老师检查作业,他就跟老师顶撞,跟家长联系后,知道他在小学三年级因跟老师发生矛盾,没有得到及时化解,在他心里就留下了阴影,对任何人都失去了信任,如果光用班规约束,对他不起作用,反而越来越狂妄。因此我们首先采取了冷处理,我就有意识的搜集他在学校和家里的优秀表现,并及时的用文字跟他进行沟通,开始他没有回应,后来就有了文字的反馈,语言的沟通,行为的改变。因为老师对学生寄予希望就是给他注入信心,就是给予肯定,就是指明了方向。我认为,一个教师最大的遗憾就是扼杀了孩子的纯真以及对生活的渴望。

3、以舆论导向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舆论是指在一个班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正确的集体舆论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手段,也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巨大力量。它往往比我们班主任个人的力量有效的多。正确的舆论不光能促使学生改掉不良习惯,还可以战胜不健康的舆论。形成学生正确的集体舆论,最根本的就是树立学生的是非观。通过学习制度、班会教育、板报宣传、凝聚核心力量等形式,召开“我们是一家人”“团结就是力量”“爱国爱家爱大家”“诚实守信是美德”“自信明理”等主题班会,召开“诚信要不要讲?”陋习要不要改”“公共秩序要不要遵守”等辩论会,让学生感悟身边的是与非、好与坏、美与丑,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与同情心,造成一种舆论压力,促使班集体形成一个良好的风气,再加上民主推荐个人竞选上岗的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的互相配合、通力协作,班集体的正确舆论就形成了。“走进教室,八一班是我的;迈出教室一步,我是八一班的。

4、以榜样的力量引导方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们有自己的偶像,或明星或英模或同学,我适时的肯定他们的审美观,但同时让他们讨论在学习偶像时不要盲目,学习明星光环后的意志磨砺,学习身边的同学的优点,例如华芮的泼辣雷厉风行,侯若新的踏实勤奋,薛原的老成稳重,和佳浩的好学好问,彭昊男的细致热心,就连最调皮的张震,他坚守岗位锁门关窗的负责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鼓励学生定立阶段目标,树立榜样和竞争对手,不求最好但求天天有进步,同学向榜样看齐,自我的意识集体的意识不断加强,行为习惯逐步养成,班级文明日益彰显。

5、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老师的言行情感左右着学生的情绪,老师能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工作,以饱满的激情感染学生,以动人的微笑激励学生,以温和的语调尊重学生,以蓬勃的朝气鼓舞学生,以德艺双馨震撼学生,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这是学生爱师尊师的力量源泉。

6、于细微处传达爱意。爱学生是一种境界,无需雕琢,他可以通过言行举止自然流露出来。师生见面,老师首先问声“同学好”;情感交流,师生攀着栏杆随意而谈,体育比赛学生助威老师呐喊;学生打个响指,老师挥一挥手;学生敬个礼,老师拍拍肩;学生叫一声樱桃小丸子,老师还他一个微笑;银幕荧屏,学生流泪,老师抹眼;课堂课外,学生妙语连珠,老师赞许有嘉;素质报告册,学生的珍宝,老师的骄傲。老师善于抓住每一次细小的机会,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情感上的共鸣使师生爱意双向传递。

7、用不同的钥匙打开心灵之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心性不同,感受师爱的效果也不一样。根据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把爱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刘磊同学因一把雨伞的放置问题与同学发生争吵,老师抓住他左脸肌肉跳动这一表象,首先肯定了他没有以武力解决问题的做法的正确,然后指出他心存恶念,有动武的意识,并对这种恶念带来的后果进行分析。刘磊见老师洞察了他的心里,感激老师对他的理解与尊重,更激起了他回报老师、积极进取的愿望。所以洞悉学生心理进行平等对话是师生沟通乃至信任互爱的基础。李佳翔个大身体棒,抽烟、喝酒、不爱学习,有许多坏毛病,给社会上许多闲杂人员来往密切,许多老师和他的家长都认为他无药可救了。

我没有放弃他,而从消除他的戒备心理和对抗心理入手,从他的升学登记表中的照片谈起,谈他的健康、健美、善良、正直,谈话一下子抓住了他的心,然后抓住了他在班级劳动中的认真吃苦,作业本的整洁,篮球场的活跃,生活中的善解人意,时时处处挖掘其优势进行教育。有付出就有回报,他成了一个追求上进、不再惹事生非的学生。用他的话说:“只有我的班主任理解我、信任我,我不能够给她不争气。我爱我的班头,我不能给她丢脸。”每个孩子都渴望被肯定,我们给他足够的助跑线,以激励宽容尊重去激发学生成长的力量,唤醒他们飞翔的愿望。邱天同学因初到人地两生的新环境后,对经常关心她的同学产生了好感,陷入了早恋的泥潭,学生都在静观老师的态度。

老师没有宣扬,没有打骂,没有批评,没有讽刺,而是抓住了她的心理,帮她分析早恋的危害,阐述学业重要性,疏导了她的心理郁结,引导她正视二人的关系。老师始终没有找男同学谈话,始终也未给家长汇报。因为老师明白:许多的早恋现象恰恰是舆论的产物,保护学生不受伤害是老师神圣的职责。而梁远,却把姗姗来迟和迟交作业当作自己的特权。面对这样的优秀生,我引导她向长远处着想,精益求精,不断地超越自己,完美自己。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指导措施,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如沐春风,因为老师心中装着他。

8、严慈相济,追求实效。师爱有双重内涵:一是爱二是严。严慈结合,才是师爱的完美体现。学生的自制力毕竟比较差,需要引导、规范、纠错。在人人都得到发展的范畴里,以制度规范学生的习惯,让信任化成一种力量,激励学生自省、自律、自强、自策,让学生学会把璞玉雕琢成碧玉,这是学生快速成长的保证。

总之,回顾我的体会,在班级管理上,讲究一个“法”字,落实一个“勤”字,做到一个“细”字,突出一个“爱”字,力争使我们的工作让孩子开心,家长称心,学校放心,社会认可。

篇6:《伸出爱的手》教学反思

小敦素小学

陈美莲

《伸出爱的手》教学反思

《伸出爱的手》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的第二课,整个单元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本课教学意在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生活的不易,了解他们对待生活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产生关爱残疾人、对需要帮助的人献出爱心的想法。本节课我将教学层次设置为以下四个环节:走近残疾人、了解残疾人、关爱残疾人、学习残疾人。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我认为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1.首先我使用情境导入——播放录像《坐在篮球里的小女孩》,运用多视频感染学生,使学生在与自身生活对比中迅速入情入境,达到心动。

2.在让学生体验经历,亲身感受的时候,一是体验肢残人单手整理文具盒,二是体验盲人走路、写字。通过体验活动,感受到了他们生活的不便,也知道了残疾人能做到的事情正常人作起来也很难。通过“情动”,体会到他们需要帮助,并产生愿意帮助他们的愿望。3.在交流提升这一环节时,我把张海迪作为一个典型事例进行挖掘,同时还播放《自立自强的黄阳光》视频,并举行一个小小的残疾人事迹交流会。从而让孩子们深刻地体会到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说明大家的关爱是有意义的,残疾人是令人佩服的。此时,进一步为学生开阔思路,引导他们向弱势群体伸出爱的手。

篇7:爱的教育教学反思

《爱的教育》这本书一共有100多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是心与心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在一个学年的记事,构成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其间还穿插着老师每个月给学生讲述的一则则美好真实的“每月故事”。正是这一件件平凡细微的小事,记述了师生之情,父子挚爱和朋友之谊,温暖着我们的心灵。他用最平实的方式,轻轻地扣动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睛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我要说:“爱就是一缕阳光,照亮了你我,温暖了大家。”我们要用心去感受爱,感受爱,就是拽着阳光飞。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学生们共度了这难忘的四十分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造了平等和谐的课堂交流氛围。

课堂自始至终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师生在对话中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学生的思维极其活跃,才会有那用心体会之后的精彩发言。

宋思莹:“最让我感动的细节是《意外事件》,勇敢的洛贝谛为了不让一个陌生孩子被马车撞倒,他毅然冲向马车,救出了孩子,而他却被马车压伤了腿。醒来之后他的第一句话竟是问他的书包呢?而丝毫不关心自己的伤势。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不顾一切,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她的发言道出了一个小学生的心声。

杨帅:“最让我感动的细节是《小抄写匠》,裘里亚为了帮助父亲抄写稿子,睡不好觉,还要承受父亲的误解,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他爱父母,爱他的家,这让我感动。”从孩子的谈话中我们知道学生对爱有自己的见解,大家认识到了世间的爱是无处不在的,爱是美好的情感,它就在我们每天的生活当中,在我们周围,如空气般不可缺少。我相信此时此刻学生的心灵,就是在拽着阳光飞。

二、注重了读书方法的渗透。

我校一直在开展“书香校园”的活动,我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课内外结合进行阅读学习,更重要的是我还注重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读大量的经典名著。例如:去年寒假,我就要求学生读《爱的教育》、《西游记》这两本书。平时的教学中每月我也结合教学内容推荐一本相关的名著,然后举行读书汇报会,了解读书情况,落实读书活动。这些都让学生受益匪浅。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向学生渗透读书方法。让学生会读书,终生受益。

《爱的教育》这节汇报课上,同样,我告诉学生要了解一本没有读过的书我们要去读序言,从序言中了解书的主要内容、作者的写作意图。像写人的这类书,读完之后我们要掩卷深思: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打动自己的细节;点评人物;对自己有什么影响。这节课我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去进行教学设计的。相信通过这节读书汇报课,学生会学有所获!

三、给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

篇8:爱的反思

这是一本学术畅销书,学术著作能成为畅销书是十分少见的;在欧美诸国,它是高中生的必读书;在八九十年代的复旦校园,几乎人手一本。以下我想从亲情之爱与爱情之爱两个领域,与大家分享这本书给予我的巨大影响。

在弗洛姆看来,任何形式之下的爱(亲情之爱、 爱情之爱),本质上都是相同的。他认为“爱首先是给而不是得”,并且这种给不见得是物质上的给予, 而是“把他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予别人”。此外这种“给并不是为了得,但是通过他的给,不可避免地会在对方身上唤起某种有生命力的东西。因此他的给同时也包括了使接受者也成为一个给的人,而双方都会因为唤醒了内心的某种生命力而充满快乐。”

我至今牢记大学哲学课上收获的一个锦囊,那就是:当我的人生出现任何困境时,第一,去查《新华字典》,去看一下它的基本概念是什么;第二,去看下圣经,去看看被奉为先贤的耶稣是怎么说的;第三,去查马恩全集。

幸运的是,我发现马克思有一句关于爱的陈述与弗洛姆如出一辙,也相当精炼,那就是:“如果你以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充满人性的关系为先决条件,那么你只能用爱去换爱,用信任换取信任。”也就是说,只有爱才能播种出爱,只有信任才能够播种出信任,只有给予才能够播种出给予。

亲情之爱

以亲情之爱为例,我刚满一岁三个月的孩子从出生到现在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我和他外婆的陪伴下度过的;他爸爸因为电视剧行业的特殊性,长年出差在外。因此我一直觉得自己的任务很重,每天疲惫不堪,却还不能忽略《爱的艺术》给予我这个母亲的重大提示,那就是——

包括两个方面的:第一方面是最基础的,维护和发展他弱小的生命,对其成长负责;第二方面则超出了维护生命的范畴,那就是要使孩子热爱生活,要使他感到,在这个世界活着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也就是说,母亲要将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传递给孩子,要赋予孩子对生活的爱,而不仅仅是活下来的愿望。

母爱的这两个方面在圣经的 《创世纪》里表现得非常明显。 上帝创造了人和世界,这符合对生命的关心和肯定;但上帝所做的还不仅仅于此,在上帝创造了世界和人之后的每一天,他都要了解情况,都要知道一切是否都好。

并且,上帝所许之地上流淌着乳汁和蜂蜜。大地是母亲的象征,乳汁则代表着母爱的第一方面,对生命的关心和肯定;蜂蜜则代表着第二方面,对生活的爱和活在世上的幸福。大多数母亲都有能力给予“乳汁”,却只有少数母亲除乳汁之外还能给予 “蜂蜜”。母亲对生活的热爱或者恐惧都具有传染性,事实上我们也确实可以从孩子身上看到, 哪些人只得到了“乳汁”;而哪些人既得到了“乳汁”,又得到了“蜂蜜”。于是我也不断地给自己心理暗示:为了成为一个能给予孩子“蜂蜜”的母亲,我应该也必须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尽管孩子只有一岁三个月, 但也确如弗洛姆所言,我对他爱的给予,也使作为接受者的他成为了一个给予的人。每天早上出门,我妈都会带着他在路边看我上公交车,那凝视的小眼神常常让我没来由地想起,亦舒有本书里说过的,这样的眼睛里有日月星辰。

每天下午回家,我妈又会带着他在小区门口边玩耍边等侯我,而当我每次走向他,被他忽然发现时,远远地、深深地,我就能洞悉他心中的期盼和眼里的欢喜。我想,他是在用他的方式爱我!

就像他每次在玩拼图和积木时,都会有意无意地放两块在我的手心里一样;就像有时我在上卫生间或者洗澡时,他都要在门口大声哭喊、使劲拍门,试图冲进去纠缠一样。他在用行动告诉我,他从来没有忽略过一直守护在他身旁的我!

爱情之爱

而言及爱情之爱,弗洛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涉足爱情的人们,几乎都会混淆的两个问题——一是“爱与被爱”,二是 “爱的对象与爱的能力”。

从字面来看,爱与被爱太容易区分了,而一旦进入到实际操作的层面,我们会发现,大多数人是搞不清楚的。为什么这么说?回望一下我们自己的爱情经历或者看看我们身边正陷入爱情的人们,就知道了。我们很少会考虑如下的问题:比如,我该如何在爱情当中更好地学会包容与尊重?对方期待的是怎样的感情,我该如何给予和提供?但是以下的问题我们是必然会考虑的:那就是挖空心思、处心积虑地盘算,如何使对方只爱和更爱自己。

就这样,爱转变成了被爱的问题。于是乎,大家都努力地用各种优秀的要素来武装自己。 男士深谋远虑着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富有、更健壮,女士则倾尽全力地使自己变得更美丽、更温柔、更性感。当然,还有男女通用的选项,那就是都要举止高雅、谈吐风趣,都要温良谦和、 乐于助人;更重要的是,这一切优点的展现还得显得顺乎自然, 不能矫揉造作。

弗洛姆就是这样犀利地让人触目惊心,他一眼洞穿了人类在 “爱”与“被爱”之间,对前者的忽视与对后者的霸道。

而对于“爱的对象与爱的能力”的混淆,我想再次以自己为例。有朋友在我家做客时,偶然看到了书房中的一摞美女明星照片,那是我爱人用于为他们的新剧挑选演员的资料图片。朋友惊艳之余不禁善意地提醒我:自从宝宝出生之后,我就再没去过剧组探我爱人的班,长此以往,会不会有担心?我淡然地摇摇头。

我之所以能对自己常常处于两地状态的婚姻保持长久的镇定与沉着,一是基于对我们从校园时代一路走来深入骨髓的了解与信任,二则是我曾试图用《爱的艺术》读解演艺圈的高频率爱情, 结果我的结论很悲观,而我爱人的态度与我是一致的。

我们并不羡慕那看似很富余,需要很多对象来轮番分享的爱。确切地说,那不是爱,是好奇心,是一种猎奇心理,对每一个漂亮女孩或英俊男生都想要去探索。这就是爱的对象与爱的能力之间呈现的巨大张力——对象纷繁芜杂,能力却是零。这类人没有办法沉下心来去维护和品味一段感情,不懂欣赏长长久久看似平淡却温暖的美。他们从来都不觉得很甜蜜,因为收获的只有新鲜和刺激。他们也找不到一个人可以长久地去依赖;当其难过时,周围的一群人都给不了他们想要的安慰。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又是一个巨大张力——外表的光鲜、外部条件的优越与内里的耐不住寂寞、贫乏和空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谁越是接近,越试图走进其心灵,就越能穿透外在魅力的表层,看到他内心深处的单调和无趣,这是那个被鲜花掌声包围惯了的他所恐惧和不能忍受的。所以一旦有人试图走进或真正走进了其内心世界洞悉了一切,他就想把这根绳索扯断。

篇9:爱的反思

心语姐姐:

一年前,我和相恋三年的初恋女友分了手。现在,我受父母之命又谈了一个女孩,但始终对她提不起兴趣,她的任性还让我常常想起初恋女友的种种好处。我当初和初恋女友分手是因为一个误会,如今误会已经解开,她现在还是一个人,我想与她和好,可又怕事情不是我想的那样,再说还要面对和现在女友分手的麻烦。我很犹豫。虽然只有21岁,我却觉得自己很老了。我该怎么办?

林泽

林泽弟弟:

知道了你的年龄,我有些豁然开朗:21岁,太年轻了,所以才会对初恋不加珍惜,对现在的女友又下不了决心割舍。但人生的残酷性就在于:你必须得去选择。建议你去找初恋和好,哪怕被拒绝也要去,不然悔意会越来越重。和现在的女友果断分手,不然会后患无穷。如果实在觉得无法选择,那就谁也不见,好好地想想,这也算是一种选择。想好了,再去做。另外,建议你多读些书,多做些感情之外的其他事,让自己的心智尽快成熟起来,这样会有助于你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好地面对感情。

爱的容貌

心语姐姐:

我各方面条件都一般,工作、家境、容貌都属于中下等,因此我对于感情总是很没有信心。但我心气又很高,总看不上一般的男孩。好容易有个看上我的我也看上了,又很没有底气,总是会想:人家条件那么好,凭什么要死心塌地地爱我呢?我有什么好呢?总觉得人家最终会放弃我。事实上这种事情也发生过不止一次。于是我陷入了一种否定自我和否定别人的怪圈,觉得自己必然会成为一个剩女。我该怎么办呢?

娟娟

娟娟妹妹:

你不一定会剩,但一定是病了——自卑病。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想事情?比如,你说你的工作、家境、容貌都是中下等,那还没有到下等,是不是?再说不是曾经有合适的对象互相喜欢吗?那证明你一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有什么可自卑的呢?请记住两句话:第一,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说到底,个人魅力在爱情生活中占主要因素,因此要相信你一定能碰到会把你当成西施的真命天子。第二,佛家言:“相由心生。”生活如镜,你对它笑,它才会对你笑。想要让你的镜里出现笑容,请一定要精神充实,心灵自信。对于我们这种外貌一般的人来说,还是趁着年轻就开始着手为自己的内心整容吧,只要你的心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健康,你会发现,幸福会随心而至,越来越多。

爱的丧事

心语姐姐:

我和未婚夫处了将近两年,终于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新《婚姻法》出台了。我父母对房子的事很敏感,我也比较在意。所以我们就提出,要他在他的房产证上加上我的名字。没想到他不同意,说这房子是他父母给他买的,等婚后赚钱买了大房子,办房产证时再写上我的名字。我们认为他是托辞,当然不同意。谈崩了几次,我们对彼此都很失望。说实话,不提房子的事,我觉得他真是不错。如果错过了他,我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更好的,但就此妥协,我也不甘心。我该怎么办?

小湖

小湖妹妹:

就在我准备给你回信的时候,我接到了朋友的短信,内容如下:“据说,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70%的速度都是多余的;一幢豪华别墅,70%的面积都是空闲的;一大沓报纸,70%是不用看的……结论:生活要简单明了。”

婚姻,又何尝不是呢?所以,如果他不愿意在房产证上加上你的名字,那就不加吧。不要像谈生意那样去签婚姻合同,也不要在你们还没有开始同甘共苦的时候就用严苛的法律来考验脆弱的人性,那注定会两败俱伤。没错,《婚姻法》的每个条款似乎都是最可信赖的保障,但是别忘了,它只是为最坏的婚姻准备的,为死了的爱准备的,它面对的,其实是爱的丧事。

所以,只要喜欢,只要爱,那就什么账也别算了,什么杂念也别想了,赶快去喜欢吧,去爱吧,去结婚吧,婚后以最大的诚意去经营婚姻,就像没有《婚姻法》一样!

爱的方式

心语姐姐:

我怀孕五个月了,怀孕之前老公出差很频繁,怀孕之后他推掉了所有出差的机会,说是为了好好照顾我。这几个月来,他对我确实格外上心,让我很感动。可是,前些天我无意中在电脑上发现了他的聊天记录,顿时崩溃了:两个月来,他一直在追求一名女网友,想要和人家上床,人家一直拒绝,他还死赖着,甚至还去看过人家一次!我实在想不明白:他如果爱我为什么还会做这样的事?如果不爱又为什么对我这么好?我该怎么办?

张盼

张盼妹妹:

我理解你的愤怒,但请冷静下来听我分析:怀孕后推掉所有出差的机会,对你的照顾格外上心,证明你老公应该是爱你的。但他花心应该也是真的。原因如下:第一,男人天生是好奇心很强的动物,喜欢尝鲜。第二,你在特殊时期,他在生理上得不到满足,觉得压抑。第三,因为格外照顾你的情绪,他心理上也会很压抑。综上所述,他很可能想要开小差。无须哀叹,这不是你老公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很多男人的劣根性。建议你:不要只想着被他照顾,也要照顾他。感情永远是双方的事情,需要双方都去做积极努力。他生理上的压抑你既然解决不了,那心理上你总可以让他放松放松。多和他交流,沟通,谈情说爱……用你来占满他的情感空间,别人自然就难以存身。总之,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有很多方式去爱他,也会有很多方式使他更爱你,对不对?

上一篇:优秀幼师简历自我评价下一篇: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总结600字(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