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优势谱华章

2024-07-24

创新优势谱华章(精选6篇)

篇1:创新优势谱华章

创新优势谱华章

——鹤大管理处致力于探索改革创新之路纪实

从原依勃公路到鹤大公路,从过去的年收费额2450万元到2004年的1.32亿元,短短的5年间,鹤大公路管理处以年均征费额26.8%的速度递增,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透视鹤大管理处快速发展的轨迹,如果说“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体现了鹤大的人性关怀,“争上游”的理想抱负体现了鹤大的不懈追求,那“零起点”谦逊作风则验证着鹤大“永不停步、永不满足”的企业之魂。

公路规费是交通建设稳定的、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向银行贷款、招商引资、振兴地方经济的基础和保证。“收费为中心,一天不放松”,是鹤大处建处以来的一贯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处长夏伟君说:“公路收费部门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国家的公路交通建设努力多收费、收好费,如果收不好费,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下苦功抓征费

鹤大公路管理处管养的450余公里公路平均有500多个平交道口,由于可绕行道口多、假军警车辆逐年增多,加之一些地方政府和群众对公路收费有抵触情绪,所以,收费工作面临着一些困难和不利因素。面对这些情况,他 1 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步骤,确保收费足额上缴,任务年年递增。

加大宣传力度,消除抵触情绪,使地方政府支持收费,车主和群众主动交费。针对公路收费工作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不支持,群众不理解的难点问题,鹤大处党委从成立之初,就展开宣传攻势,大张旗鼓地向沿线各级政府和群众宣传国家收费还贷的政策,宣传多修路、修好路是践行“三个代表”,是拉动地方经济,为早日实现奔小康的目标。几年来他们相继召开了沿线地方政府、社会各界、沿线村民和司乘人员座谈会150多次,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近200多条。与此同时,还组织职工深入沿线村屯、企业、车队进行征费政策宣传,自办了《鹤大周报》、《鹤大公路信息》,刊登了国家有关公路收费政策及相关宣传资料,每期都发放到沿途市县的党政领导班子、交通、交警及各大运输企业。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使一些地方党政主要部门都积极主动交费,过往车辆的司机、车主愿意交费。

联手出重拳,集中力量打击假军警车辆。黑龙江省境内四大煤炭城市的运煤车辆主要通过鹤大公路进入哈同公路,所以,一些运煤车辆都瞄准了利用假军警车辆逃避交费。如果光靠收费部门,无法制止和取缔这些假军警车辆,他们经请示省交通厅战备处,省厅又会同省军区,然 2 后形成文件由沿线的军分区及政法、公安、交警等部门联手,一方面清查这些常跑鹤大公路的假军警车辆,一方面在各收费站联合设卡堵截,对这些假军警车辆当场拆卸牌照、扣留车辆,每年可为国家挽回费额1500多万元。

同沿线村屯联手,堵截可绕行逃费车辆。鹤大公路460多公里全部是开放性公路,平交道口多数在308省道。加上近几年通乡公路开通后,可绕行道口更方便了绕行车辆。面对这一严峻的情况,他们主动同沿线乡镇、村屯联手,签定协议,由鹤大处出车辆挖断可绕行的逃费道口。对一些大型运输车辆压坏的农田,一些村民又束手无策的情况,出动执法人员和车辆看守道口,对压坏的耕地帮助复耕,使地方政府和村民很受感动,积极支持收费工作。几年来,共挖断可绕行道口100多处,每年可为国家挽回收费额1000多万元。

创造亲情服务氛围,把高品位服务作为永恒的服务主题。按照交通部、省交通厅提高公路服务品位和服务功能的要求,鹤大处认真贯彻省厅提出的“打造新作风,建设新交通,树立新形象”的服务理念,把服务重点放在“优质服务,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上。把服务作为生存之本,不断深化服务内涵,增加服务内容,为地方经济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好务。根据公路收费单位的特点,为外地 3 车辆增加了信息和经济发展的最新资讯。为切实解决沿线农民乘车难,在省厅的统一部署下,自筹资金、自行设计和施工,在全省率先在308省道建立起了40个便民候车亭,受到了地方政府和广大村民的交口称赞。同时,各个收费站还为过往车辆的司乘人员专门设臵了服务、修车、医药救急工具及药品;各站都在公路沿线标明了抢险救援的电话号码,配备了抢险救援车辆。几年来,全处职工主动为企业、车主修车和购买汽车配件4,878次,垫付资金15万元之多。

练硬功抓养护

按交通部、省厅深化养护体制改革的要求,几年来,鹤大管理处经过不断探索创新,加快了养护体制转化的进程。

养护按市场化管理,集约化经营。鹤大公路开通后,一些地方公路养护人员没活干,生活没有出路,为了解决了这部分人再就业问题,他们把养护发包给沿线市县公路养护部门,公路保洁全部推向市场,全处306名养路工都是沿线公路养护部门负责招聘。按养路工分管路段的清洁难度和强度实行计件和月薪工资制,保洁检查验收由管理处养护部门负责,对不负责任的养路工有权建议当地养护部门辞退。由于利用经济杠杆,加之推行集约化管理,每 4 年可节约养护经费近百万元,养护质量明显提高。

为养护员工排忧解难,把他们视为鹤大员工一样的待遇。虽然300多名养护员工都是临时工,但鹤大处并没有另眼相待。夏季,为他们配备最好的防雨服装,冬季,为他们购臵了高质量的防寒用品。每年养路工节,为他们召开庆功会,颁发奖品和纪念品。每年的五〃

一、十〃

一、仲秋节、元旦和春节,不但给每个养路工搞一些福利,处、站两级领导还到贫困养路工家中进行慰问,全处党员干部还包扶了36名贫困养路工的子女上学。真情的投入,赢得了回报,全处的养路工都从内心感受到了鹤大大家庭的温暖,他们工作起来特别心齐、气顺。308省道的养路工自发地在沿线栽花种草,并义务看护,不要报酬。

全力以赴保公路通畅,为群众安全出行提供一条高质量的服务型公路。鹤大公路属南北走向,一遇暴风雪,很容易造成雪阻。为此,他们对公路的防灾、防汛、抗暴风雪袭击做到有准备、有部署、有强有力的防范措施。每年的冬季,都建立防雪保通预警机制,组织强有力的除雪保通队伍,配备了大型现代化除雪设备和精干的机械操作手。近几年来,每年鹤大公路都遭遇三至四次特大暴风雪的袭击,尤其是去年12月至今年年初,鹤大公路全线相继发生了几场暴风雪,由于组织得力,共抢救被困车辆 5 200多台,安扶被困群众1500多人,清除雪方100多万立方米,中央电视台对此进行了报道。

解决养护设备增值保值问题,养护设备全部推向了市场。省交通厅几年来先后为鹤大处投入了一大批除雪设备,这些设备是一年中有半年闲臵,为了实现设备保值、增值,他们确定了设备管理实施“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的全新模式,将全处大中型养护、除雪设备从管理处实施剥离,由鹤大运通运输公司经营管理,也就是说,整个公路路面养护、设施维修、冬季除雪保通、公路美化绿化等项工作都由这个公司经营,管理处实行宏观调控和指挥调度,养护完全走向了市场化。由于建立了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断奶”以后的运通公司为生存千方百计提高诚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竞争力。在去今两年的“除雪保通”会战中,改革后的养护、设备体制显现了生机与活力。

凭真功抓路政

按照交通部、省交通厅构建和谐交通的要求,鹤大处在路政执法上着重抓了四项工作。

一是注重宣传广泛性、实效性。过去,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一些司乘人员和群众往往在对车辆收费标准、路产损失处罚上不理 6 解、不支持,存在逆反心理,因而引发了一些矛盾冲突和纠纷。为此,他们把认真学习、广泛宣传、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和交通部等七部委《关于在全国开展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作为首要任务,组织路政执法人员深入沿线市县、村屯、学校、厂矿、车队开展公路交通法制和治超宣传360人次,召开座谈会14次,出动宣传车200多台次,举办各类法制讲座20多次,印刷和散发治超宣传单及资料12万份。在牡丹江、佳木斯、鸡西、七台河等地市电视台开辟治超宣传专题;在各报社及我处的《鹤大周报》开辟了治超专栏。

二是培训执法和治超人员,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根据路政执法管理的工作性质,制定了严格的用人标准,在调整和补充执法人员时,注重把那些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风正派的人员选进执法队伍,这是减少同司乘人员和群众纠纷的首要条件。因为,执法人员素质不高、业务不精,执法就会偏离轨道,这样就会使矛盾不断激化,最终酿成大祸。所以,素质培训是首要任务。几年来,全处有500 多人参加了省交通厅执法人员和治超业务培训班,有226人次执法人员接受了各级执法部门的正规化培训和资格考试,使执法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三是规范执法,严明执法纪律。鹤大处加强执法队伍 7 规范化建设,通过明确执法主体、明确执法范围、明确执法责任、明确执法程序、明确执法监督检查措施和考评奖励办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规范和完善路政管理的执法行为、执法程序和执法手段。他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修订完善了《路政执法人员工作记分制度》、《鹤大高等级公路管理处行政执法责任制》、《鹤大高等级公路管理处治超人员管理办法》、《鹤大处治理超限超载工作责任状》等规章制度,做到处罚依据准确,执法文书规范,执法力度到位。

四是建立上下联动的链条机制,形成治超强势。他们建立了治超工作的处、站领导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管理处由一名副处长专职抓治超,每站配备了一名专职治超副站长,一级检测站配备了24名专职治超人员。配齐了各种检测设备,每站设立了检测、休息、服务等工作区。层层签订了治超廉洁责任状,克服了治超人员消极厌战思想,治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截止到今年6月末,全处共检测货运车辆63,247台,其中超限车辆9,023台,超限货物28,247.77吨,卸货27,032.05吨。

撰文

朱宝君 摄影

李晓东

篇2:创新优势谱华章

——泾县职高李宏武校长先进事迹材料

被誉为“皖南职教一枝花”的泾县职高属国家级重点职高,是安徽省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2009年12月,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对该校综合办学业绩进行了专题报道,使得学校声名远扬。作为一所学校,特别是一所职业学校的发展能否取得很大成就,关键看“舵手”。李宏武,一位睿智、果敢、充满亲和力的职校“舵手”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安徽省职成教学会中职分会副会长、宣城市政协委员、泾县政协副主席。这些荣誉(职位)的背后,凝聚的是他二十五年来从事职业教育的深厚积淀和勇于进取的精神。

2005年8月,李宏武开始担任泾县高级职业中学的校长。短短几年的时间,他使泾县职高由单一的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成为融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成人高等教育为一体的“三足鼎立”式办学新格局。拓展了学校发展的空间,形成了泾县职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立体化服务效应。

短短几年的时间,他推行的创新服务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学校呈现出勃勃生机。他推行的以“校企合作”为抓手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职教内涵不断提升。他推行的制度化建设成效显著,学校管理科学高效„„

2006年学校被评为安徽省第七届文明单位,2007年学校被人事部、教育部联合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8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职高复评,2010年学校被列为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培育学校。这其中,满含了李宏武同志无数的心血和汗水。

一、创新思路,转变观念,锐意改革谋发展

先进的办学理念,准确的市场定位,是职业学校保持健康发展的关键。李宏武担任泾县职高校长以来,凭借前瞻的理念和敏锐的目光,捕捉到职业教育的大机遇、大发展已经来临。在认真研究职教发展规律和学校办学历史的基础上,确立了“服务学生、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并把“稳固中职教育、加强培训教育、发展高等教育”作为学校今后长期发展的目标,决心走出一条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元化的办学路子。目标确立了,关键在于怎样创新思路,真抓实干了。记得李宏武校长在第一次全体教职工例会上,发表了这样的就职演说:“像我们这样一所农村职校要改革、要发展,没有现成的模式去照搬照抄。我们只有不断创新办学思路,才能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这之后,李校长经常利用各种会议,给中层以上的行政干部讲“如何创新工作方法,使各部门工作富有成效和特色”;给班主任讲“如何创新学生管理方法,使学生能够健康成人”;给广大教师讲“如何创新教育教学观念,使学生能够学好知识,练好技能,成为深受企业欢迎的人才”。一时间,创新理念深入人心,学校呈现出勃勃生机。

为实现学校长远发展目标,他首先把招生和就业两项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在招生工作上,他敏锐地意识到中招形势的严峻,果断地成立了招生办这一职能机构,专门负责学校的招生工作。在稳固本县生源市场的同时,还积极与外县、市初级中学实行“校校合作”,扩大生源市场,并利用“国重”资源优势,积极对南陵等县域发展相对薄弱的一些职业学校进行合并和重组,探索集团化发展道路。在就业工作上,他将目光放得很远,主张与企业实行长期合作,努力把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变成学生的“实习基地”,并吸引企业为学校的发展出资出力。几年来,校企合作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先后吸引到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宣纸集团、杭州香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来我校捐资兴学。推行工学交替试点改革,选派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就业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芜湖、德清、宣城及本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把我校列为人才培养基地,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就业市场。

2004年成立的泾县职业与成人教育中心,主要面向市场和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就业指导、成人教育和人才交流等一体化服务。一直以来,“中心”都依托泾县职高,没有真正按市场化的模式来运作。李宏武同志上任后,首先于2005年和2007年将泾县农广校、省电大泾县分校纳入“中心”集中办学,实现了资源共享。同时,加强了对“中心”的管理,要求工作人员一定要转变观念,创新思路,不断增强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观念一转变,收效就有了明显提高。2005年9月至今,“中心”开展各类培训人数达10000余人,向外转移就业达8000多人。2009年培训效益突破100万元,成人高等教育规模突破千人大关。

二、办精专业,建好基地,打造品牌增内涵

李宏武校长常说“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职业学校要不断增强办学吸引力,扩大社会影响,关键在于打造自己‘叫得响’的品牌专业”。近年来,泾县职高坚持走“品牌特色”发展道路,坚持以专业建设引领质量建设和品牌发展,不断加强市场调研和论证,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重点抓好数控技术、计算机、旅游等骨干专业建设,特别注重地方传统文化、宣纸工艺等特色专业的建设力度,增强专业内涵和专业吸引力。在李校长的大力倡导下,学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深入县内外知名开发区和企业开展调研,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结合本地特色企业,开设了“红星宣纸”、“南华机电”、“华大畜禽养殖”等冠名班,为本地企业培养培训专门人才,为本地传统工艺和特色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目前,泾县职高已逐步形成了以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宣纸工艺等示范专业为骨干,多种专业并存的专业体系。同时,李校长还实施“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教师争先进位,成为“名师”和“双师型”教师。

为了能和企业进行“零距离”对接,更好的服务学生、服务企业,李宏武校长一直希望能在泾县企业集中的开发区建立一个实训中心,这既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实训场地不足的问题,又能和企业进行更为紧密的合作。他多次向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汇报,争取政策、争取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2月,省长办公会同意扶持泾县职高在泾县经济开发区建立辐射皖东南的实训中心。县政府在经济开发区为学校划拨100亩土地,用于实训中心建设。2008年该项目被县政府列为“四园两中心”重点建设工程之一。在他的不懈努力下,2007年11月,学校被财政部、教育部确立为中央财政支持的数控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奖励资金400万元。目前,实训中心一期工程已全部投入使用,并吸引了宣城、青阳等地职业院校组织的学生前来实习,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现二期工程已基本完工,预计2010年年底全面投入使用。建成后的实训中心将成为皖东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实训基地。

三、以人为本,培桃树李,关爱师生显真情

李宏武校长身为一校之长,不摆架子,公正民主,关心教师,情系师生。李校长对教师的关心集中体现在着力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上。李校长常说“学校能不能向前发展,关键在于能不能培养一批优秀的教师”。他非常重视和高校及兄弟学校之间的交流,多次邀请校外专家或名师来校讲学或上示范课;从行业、企业聘请具有一定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校作兼职教师;把文化课教师送到高校深造,把专业课教师送到企业进行培训;通过结对子帮教,对新任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同时,他还要求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都要担任班主任,并从中选拔优秀人员到各处室锻炼,让他们尽快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

2007年,李校长安排学机械专业的丁美龙老师参加“数控技术国家级专业骨班干教师培训班”,2009年,丁美龙老师因培训成绩优异,被选派到德国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中职师资培训。几年下来,丁美龙老师逐渐成长为学校数控专业学科带头人。李校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并果敢的用其所长,让其担任开发区实训中心负责人。像这样的例子,在李校长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年轻教师还有很多很多„„

李宏武校长对学生的关爱集中体现在“服务学生”的系列活动上。每天清晨他来到学校后,都要打开行政楼下的校长意见箱,查看学生写给他的信件,并把学生提出的好的意见和建议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同时,他还抓住师德建设的契机,在各处室、各部门及全体教职工中广泛开展“服务学生”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的理念深入人心。

李校长常对教师们说:“要真正关心我们的学生,就要教好书、育好人,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深受企业和社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 为此,他大力推行学分制和分类教学制度改革。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学习,加强实训教学,大力实施“双证制”;让有望深造的同学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三年学习升入高校深造,畅通中职和高职的“立交桥”。李校长担任校长以来,学校共有3500多名学生分别拿到了各类技能等级证书或岗位职业资格证书,120多名学生在国家、省、市、县各类技能竞赛和学科竞赛中获奖,1500多名学生通过职对口高考升入高校深造。2007年以来,安徽省举办了三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校夺得3金3银6铜和4个优胜奖的优异成绩,在2010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章翔同学夺得一枚宝贵的铜牌。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考证的通过率高了,专业技能水平棒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真正成了用人单位的“抢手货”。

泾县职高大部分学生都来自于农村,每学期开学报名的时候都有很多“特困生”要求减免学费,在每学期中途又有不少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2005年12月,在李宏武校长的创意和指导下,学校建立了“助学金”和“奖学金”制度。家庭贫困的学生每天可享受2元的生活补助,品学兼优的学生每人每年可获得500—2000元不等的奖学金。此外,学校还设立了“爱心”基金,专门资助特困学生,帮助他们免费完成在校学业。国家资助体系出台后,李宏武校长又在学生管理部门下设了学生资助办公室,把各级各类学生资助进行统筹管理,形成健全规范的助学体系,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惠。

四、依法治校,科学管理,凝心聚力创示范

上任之初,李校长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现代化办学的需要,如何进行科学的管理,是学校高速有效运行的关键。“实行依法治校,实施民主管理,让每个教职工真正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李校长如是说。为此,李校长提出了“质量立校、依法治校、勤俭理校、团队兴校”的办学理念。为了能让学校的管理实实在在的走上制度化轨道,他首先将学校教代会的召开制度化、常规化,并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积极推进校务公开。他倡导广大教职工参与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充分保障广大教职工知情、参与、监督的权利,为学校的制度化建设注入了活力。在李校长的大力推行下,学校修订并完善了《泾县职高内部管理规程》。如今,广大教职工都乐于参与学校管理和各项制度的制定,都自觉尊重制度、执行制度,并能按制度对学校的管理进行监督。

“团队兴校”的关键要有一个团结奋进的领导集体。为此,李校长不断加强党政班子建设和政治理论学习,实行民主集中制,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策学校主要工作和重大事项,保障了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同时,李校长还致力于中层干部队伍建设,选拔了一批年富力强的中层干部,并实行定期考核和民主测评制度,大力实施岗位责任制,中层干部的工作执行力不断提高。

李宏武校长,忠心对教育,创新对工作,贴心对教师,爱心对学生,虚心对荣誉,这就是他作为一名校长工作的出发点。李校长工作非常繁忙,他还兼任泾县政协副主席、泾县职业与成人教育中心主任,但他总是以身作则,坚持每天上班来的最早,下班走的最晚,几乎没有双休日、节假日。李校长一心为公,一心扑在事业上,他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李校长以他的才能和公正廉洁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以他的奉献和实干,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尊敬和赞扬。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宏武校长作为学校的“舵手”,面对诸多的成绩和荣誉,他从不懈怠,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如今,李校长正投入全身的精力,带领广大师生朝着创建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目标大步迈进。创建示范校是泾县职高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李宏武校长踌躇满志,志在必得„„

“校长乃一校之魂,一个好校长能带出一所好学校”。李校长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创新的工作思路、扎实的工作作风和高超的领导艺术,赢得了广大师生的普遍赞誉和热烈拥戴。他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对党的教育事业的赤胆忠诚,他正在用心血谱写人生最华丽的篇章!

篇3:创新优势谱华章

五年来, 工行云南省分行全体员工在行领导班子的带领下, 勇于开拓进取, 锐意改革创新, 各项业务全面推进, 主要经营指标屡创新高, 在金融服务、金融创新、金融改革等方面为云南实施“桥头堡”战略树立了新的标杆, 为云南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五年间, 工行云南省分行净利润增长2.11倍, 中间业务收入增长3.83倍, 各项存款余额由股改前的934.85亿元, 增长到1833.28亿元, 增长96%;各项贷款余额也由股改前的597.35亿元, 增长到1374.68亿元, 增长130%;不良贷款率则由股改前的2.97%, 下降到0.87%。

工行云南省分行改制上市后, 整体实力得到迅速发展壮大。五年来, 工行云南分行开展了一系列银政、银企、银银等全方位、各领域的合作, 为云南省城市建设、中小企业发展、文化旅游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在五年时间里, 该行积极争取总行支持, 采取各种措施, 用好、用活、用足相关的政策, 共同推进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 最大限度地支持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

1000亿贷款: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五年来, 工行云南省分行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领域贷款投放力度, 累计投放贷款近1000亿元。其中:向交通行业累计投放贷款448亿元, 重点支持了水麻、安楚、昆安、昆石等高速公路和云南省在建26条二级公路等项目;昆明新机场、丽江机场等机场新建和改扩建等项目;玉蒙、大丽等铁路等重点项目。向城建行业累计投放贷款近200亿元, 重点支持了昆明主城快速系统改扩建、昆明市城市三环闭合工程、昆明7204道路改扩建工程、昆明会议中心等项目。向电力行业累计投放贷款241亿元, 重点支持了澜沧江流域小湾电站、糯扎渡电站, 金沙江流域阿海电站等重点大型水电站项目和宣威电厂、滇东电厂等重点火电项目。贷款的顺利及时发放, 确保了重点工程的进度和竣工投产。

金融创新:助推云南经济发展

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工行云南省分行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 通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信托加理财, 表内加表外等多种方式, 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服务好云南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通过信托理财、并购融资资产顾问、资产转让等多种融资手段, 五年来累计实现投行表外创新融资350余亿元, 仅2011年截至到9月30日就实现投行表外创新融资58亿元。二是通过融资租赁业务为云南省大型项目提供建设资金, 分别为金沙江流域的部份大型水电项目和昆明轨道交通项目提供了融资支持。三是携手云南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与工银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昆明成立文化 (旅游) 产业和矿业发展基金, 融资规模为100亿元, 推动云南文化旅游和矿业发展, 加快了两大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四是不断推出和创新个人贷款产品, 开拓个人信贷市场。云南省分行个人信贷业务品种已发展到三大类15个产品, 5年间个人贷款余额净增了250亿元, 增长了266%。

绿色信贷:加快生态云南建设

工行云南省分行把全面建设“绿色信贷”银行作为一项长期经营发展战略, 前瞻性地调整信贷结构, 主动地引领信贷资金流向绿色经济领域, 大力支持节能重点工程、环境保护重点工程以及节能环保技术升级改造项目, 优先支持客户在新能源、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绿色信贷需求, 实现金融资源的绿色配置。

五年期间, 该行完成了全部872户法人客户环保标识, 涉及贷款余额912亿元。其中, 环境友好和环保合格类客户869户, 占全部法人客户数的99.66%;涉及贷款余额907万元, 占全行法人贷款余额的99.44%。

电子银行:引领同业发展潮流

上市的五年间, 是工行电子银行跨越式发展和腾飞的时期。这期间, 该行电子银行业务从小到大, 在我省创造了企业网上银行、95588电话银行、U盾、口令卡等多个行业第一, 持续引领着云南电子银行业的发展潮流。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 工行省分行构筑起由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自助银行组成的电子化渠道服务体系;“金融@家”品牌深入人心, 实现了客户数量最多、市场占比最大、产品功能最丰富、效益最好, 电子银行在同业位居领先。电子银行业务占比超过60%, 成为全行办理交易型业务的主渠道。截止2011年9月30日, 云南分行对公电子银行客户数近6万户, 是五年前的11.2倍;个人电子银行客户数近400万户, 是五年前的13.4倍。2011年前三个季度创造营业贡献近6亿元, 电子银行交易额超过2万亿元, 近6成业务都在电子银行渠道办理, 个人中高端客户使用网上银行的人数近40%。

个性化金融方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五年来, 工行云南省分行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我省中小企业的发展。从调整信贷结构和战略发展的高度出发, 将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列入重点发展领域, 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采取各种措施, 积极创新、改进服务, 规范操作、提高效率, 保增长, 促内需, 在着力解决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目前, 该行已经在昆明设立了8个小企业金融业务中心, 专门面向小企业客户提供个性化金融解决方案。对小企业实行“两个不分”的扶持政策, 即不分经济性质, 不分规模大小, 对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平等对待。2009年, 工行中小企业金融业务专业化经营管理模式得到了省政府的高度赞扬。2009年和2010年, 该行连续两年荣获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奖励资金”。

该行小企业贷款客户数从2006年末的50余户快速增加到2011年10月末的800余户, 增长了近14倍;小企业贷款余额从2006年末的不到4亿元快速增加到2011年10月末的60多亿元, 增长近15倍。

“强行”战略:打造一流商业银行

回顾过去, 成绩催人奋进;展望未来, 信心激励斗志。面对新形势新要求, 工行云南省分行将紧紧围绕云南省“两强一堡”战略, 把分行建设成为盈利能力强、竞争能力强, 管理质量高、服务水平高、队伍素质高即“两强三高”的西部现代商业银行。

该行提出, 分三个阶段实现“强行”战略目标:第一个阶段, 计划用4—5年的时间, 使存款、贷款、中间业务、利润等主要业务规模翻一番, 再造一个云南分行;第二个阶段, 用7-8年的时间使利润达到100亿元以上, 进入总行百亿元利润俱乐部;第三个阶段, 用10-15年的时间, 全力将云南分行打造成“两强三高”的西部一流现代商业银行。

篇4:创新优势谱华章

依托区位优势,整合优势资源

江城学院地处九省通衢的武汉市,这里是高等教育资源的集散地。江城学院自2004年办学以来,一直着力整合各种优势资源,努力为广大学子提供良好的办学条件。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江城学院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决定着江城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江城学院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

2020年)》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总目标,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引進和培养为重点,积极实施“江城学者”计划、“青年教师导师制”和青年教职工“安心工程”,广纳贤才,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日趋合理。同时,江城学院为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创业和心理指导,从2012年开始连续两年聘任了近70名企业董事长或者高管担任学生“创业就业导师”,成为了江城学院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城学院积极整合资源,加强和推进与政府、高校及企业的合作交流工作。先后与深圳嘉华婚爱珠宝公司、北京千叶珠宝公司、烽火科技、中铁集团、修正药业集团、宁夏伊斯兰地质工程公司等100多家企事业单位结成人才培养合作伙伴,超过5000多名学生在这些合作单位进行实习实训;与湖北省楚商发展促进会和湖北省四川商会密切合作,并成为湖北省楚商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单位和湖北省四川商会副会长单位。

2009年,江夏区外派劳务培训基地在江城学院挂牌;2010年,湖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在江城学院设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2013年,武汉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批准江城学院成为武汉市定点创业培训机构和技能培训机构。

2013年初,江城学院在原培训中心的基础上成立楚商学院,5月25日,江城学院成功举办了首届楚商校园论坛和校企联盟启动仪式,邀请了众多政府部门、合作单位及兄弟院校参与,积极搭建与政府、高校及企业的合作平台,共同探讨和交流校企在人才培养、就业创业、实习实训、产学研结合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依托母体优势,凝练办学特色

江城学院的专业特色,以促进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为根本目的,将中国地质大学“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与北方投资公司的“激情、创新、速度;忠诚、敬业、责任”企业文化与理念紧密结合,创造性的提出了“基础厚实、本领过硬、特点鲜明”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江城学院依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优势学科,建设具有鲜明行业优势的专业,其中地质学、地理信息科学、土木工程(地下建筑方向)、土木工程(岩土方向)、产品设计(珠宝首饰设计方向)、宝石材料及工艺学专业是湖北省独立学院中唯一设置的专业或专业方向。

地质学、资源勘查技术、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和珠宝等专业是江城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其中测绘工程和艺术设计2个专业于2010年被评为“湖北省独立学院首批重点培育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于2011年被评为“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被列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被评为“十二五”省属高校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地质学、资源勘查技术、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旅游管理、艺术设计(珠宝首饰设计方向)等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供不应求,供需比多年保持在1:10以上,就业前景广阔。

江城学院致力于为行业、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竞争力、创新精神和职业技能,“基础厚实、本领过硬、特点鲜明”,服务基层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奖励300余人次,其中国家级奖励79人次。

江城学院还积极探索职业和创业教育、加强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学院经湖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审批设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并且是武汉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审批认定的定点培训单位,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培训场所,共开设了普通话培训、会计从业资格培训,建筑五大员等三十种培训项目,已为近2万人次提供了高质量的各类培训服务。江城学院50%以上的学生获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

江城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为此联合湖北省企业发展促进会成立楚商学院,实施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业教育与实践指导计划以及创业导师计划,建设学生创业基地、就业实习基地。江城学院还提供资金和场所供学生在校内进行校内创业尝试,并给创业的项目配备相应的创业导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在2009年与中国移动湖北分公司成立的全国首家校园10086呼叫中心,运转近五年来,累计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和勤工助学岗位近2000人次,累计发放学生勤工助学经费

260万元;2011年江城学院师生共同出资30万元成立武汉地大江城经艺商贸有限公司,共有超过200名学生在公司接受创业实践;2012年江城学院资助学生成立快递超市,有80多名学生参与了快递超市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工作;2013年江城学院专门设立校园大学生创业街,遴选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创业实践;正在改造的大学生创业园面积达2000平米,将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场地、设备和指导。

依托政策优势,创新内部管理

独立学院从成立之日起就具有“优、独、民”三大特点,在遵循高等教育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江城学院充分运用新机制新模式的特点,不断探索独立学院的内在规律,完善治理结构,明晰产权关系,积极创新内部管理。

为加强对新生的生活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引导,江城学院于2006年4月设立了“学长制”,按1:90的比例为大一新生配备学长。七年来,学长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探索到成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程,形成了“学用结合、完善自我、内外兼修、奉献卓越”的工作理念和“导学、导管、导助”的工作定位,学长制的管理模式已成为江城学院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大亮点,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七年来,江城学院共选拔了320余名优秀学长,近22600名新生受益于学长制的推行。学长协助新生辅导员处理学生突发事件594起,疏导心理障碍4870人次,谈心次数更是不计其数,已成为辅导员工作的延伸,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江城学院还多年坚持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大力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感恩诚信教育以及责任教育。值得一提的是江城学院2007级珠宝专业学生范婷婷,她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时,将自己参加全国曲美之星比赛所获得的10万元奖金全部捐赠给汶川灾区,受到媒体、社会的广泛赞誉并获得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谈及捐款目的时,她动情地说:“灾区所发生的一幕幕彻底震撼了我,十万元钱对于一个在校大学生来说,的确不是个小数目,但钱没了可以再赚,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点钱相对于那些遭受灾害的同胞们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在她的感召之下,江城学院师生纷纷行动起来,短短几天内,师生捐出善款144042元。

江城学院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积极肯定,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在腾讯网主办的“回响中国”2008中国教育总评榜活动中,江城学院跻身“2008年全国中学生最信赖的十佳独立学院”。2012年,江城学院被腾讯网、中国教育电视台和中国教育新闻网等媒体评为“2012全国独立学院综合实力20强”;在中国校友会网“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院排名中,江城学院跻身前十位。

篇5:创新优势谱华章

来源两学一做演讲稿:开拓创新谋发展锐意进取谱华章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中午好!我是来自花石乡财政所的曹禹,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开拓创新谋发展,锐意进取谱华章》。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回首往昔,我党已经走过了多少风风雨雨,近百年的漫漫征程一路风雨一路行,我们都知道,党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和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和谐而不懈奋斗的历史。

开展两学一做是时代的需要,是党员干部的任务,而今全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已经明确的改革发展目标是否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关键是看每一位党员如何作为。

两学一做起到统一,领导思想的作用。

当前,中央正部署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学是基础,做是关键。

做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一条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讲看齐。

对于我们党员干部来说,这不是个人的小事,而是事关政治方向的大事。

不是一般的品行要求,而是党性要求。

要时刻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的十八大精神看齐,向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看齐。

务必在思想上做到清醒警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讲看齐首先要在思想上看齐,要固本铸魂,忠诚信仰。

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这份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份信念,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与挫折都不动摇,不背离。

作为财政系统的基层工作人员,在思想上要做到与党的思想保持一致,树立理财为民的思想理念,让人民群众分享到公共财政的成果。

然而其第一首要任务就是惠民资金的按时发放。

惠民资金是情为民所系的体现、是利为民所谋的要求。

在基层中做好这项工作是关键,是重中之重。

务必在政治上做到坚定不移,在政治上看齐,是大是大非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含糊不清,就是政治上的糊涂,就很难说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要维护中央权威,中央要求干什么就干什么,中央禁止什么就坚决反对什么。

要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员廉洁自律准侧、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在基层工作中要时刻谨记一名党员的任务和财政人员的自我要求,而资金监管则是廉洁的最好体现。

上报、公示、审核、一系列程序都是在为监管达到高标准。

务必在行动上做到坚决有力,行动是反应精神面貌的镜子,一名党员的看齐意识主要体现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是无法用工具来测量的。

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真正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提升财政人员自身的行动意识,认真学习财政理论和财政法规,用正确的理论之矢去攻实际工作之的,从而在行政上真正的做到依法理财。

人们常说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

总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党员,一定要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并把自己的工作与党的形象与威信紧密联系起来,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以过人的本事信服人,以出色的业绩说服人,为党的形象增光添彩,为财政系统敬业服务!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篇6:职教攻坚谱华章

宜宾市食品工业职业中学校09—10上期末工作总结

作者:xiuge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81更新时间:2010-1-24【字体:小 大】选择视力保护色: 【】

2009年7月9日,学校资源优化重组后,学校在宜宾市和翠屏区教育局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服务·发展”这个主题,秉承“制度规范、文化引领、学术提升”的管理理念,按照学校既定的“基建、创重、管理”的工作重点,紧紧依靠全体教职工,扎扎实实地推进学校内涵建设,认认真真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积极进取、努力开拓、奋发拼搏、艰苦创业,学校的各项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全体同仁为把学校打造成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宜宾市食品工业职业中学校而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 以“发展”为主题,提升学校教育现代化实施水平学校发展上了新台阶。教育现代化建设,是我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率先发展的指导思想。2009年,学校二期工程顺利建设进展顺利,将于2010年陆续投入使用。学校的发展得到了市委市府和区委区府领导的真挚关心和大力支持,先后有刘晓晨副市长、蔡晓鹏、柳廷根局长,区委刘虹书记、郭毅区长、宣传部长陈苏、廖霆副区长、区教育局黄耀学、副局长王高富、陈谊等多次来学校视察指导工作。

区委区府科学规划,提供了组织领导保障;攻坚克难,提供了政策支撑保障;加大投入,提供了经费支持保障;区教育局多措并举,提供队伍建设保障。在10月30日,省职教处吴蕊宣布公布在39个评估指标体系中,复核评估结果A级指标35个,C级指标4个,宜宾市食品工业职业中学校通过国重检查验收,并建议省教育厅向国家教育部推荐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

学校由三个校区构成,白沙校区位于宜宾市下江北青螺街8号,占地面积74376 M2;大南街校区位于宜宾市大南街,占地5851.15M2;洞子口校区位于宜宾市北正街,占地3500 M2,三个校区占地面积共83727.15 M2(约126亩),学校建筑总面积67226.18 M2。学校开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机械制造与控制(含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及应用、幼师、电子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会计、农村经济管理、服装设计与工艺等9个专业,共110个班级,现有教职工291人,在校学生5013人。

2装备现代化有了新提高。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标准,在各类专用教室、教学设备基本满足日常教学需要的同时,还满足了学生校园的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规范微机A、B、D、E、F和计算机维修室管理,与白鑫机械厂和宜庆服装厂之间校企合作局面较好。数控机床操作和汽车驾驶(包括模拟驾驶)正常安全。清理整点2.3万余册旧图书、报刊和杂志,已搬迁至标准化图书馆。新购6万册图书已编码上架。电工电子电拖设备的安装调试完成;216万元汽修设备已到,尚未完成安装调试。

本学年学校耗资700多万元,购置了学生电脑、汽车专用维修设备、旅游专业实作设备汽车驾驶模拟器、台虎钳、电子电拖等办公设备和学生实作设备,极大地改善了我校的办学条件,学校成功通过国际级重点职业中学的检查验收,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

⒊信息化建设有了新提升。学校积极自筹经费,创造条件,高标准地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目前学校拥有5个先进的网络教室,各专业部,各科室等都配备了多媒体,还建设了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校园网,并逐步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得到有效应用。本共在校园网上发表校园快迅168篇,被区教育网和宜宾晚报等用稿160篇。发送学校简报20期,学科发展观简报30期。校园网的建设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给教师专业发展构筑更好的平台,大大方便了教和学,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⒋师资队伍建设有了新突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狠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切实发挥“两个(战斗堡垒、先锋模范)作用”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组织保证。继续深入开展争创“四好”基层党组织活动,今年“七一”对涌现出的先进支部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努力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培养了入党积极分子1名,发展(转正)党员1人,为党的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着力做到“三个加强”:加强学习和修养,努力成为教师学习的榜样。健全校支部、行政学习制度和议事制度,积极创建学习型班子,和谐型集体。按要求开好民主生活会,沟通思想,凝聚人心,增强合力。

二 以“有效”为主题,提升学校教育内涵发展品质

⒈执行规范,落实教育管理精致化。一是严格落实学校的规章制度,及时召开了第八届一次教代会,完善了《宜宾市食品工业职业中学校办学章程》,《宜宾市食品工业职业中学校课时津贴方案》、《校园安全管理办法与制度》、《门岗管理制度》、《住宿楼管理制度》、《门岗工作职责》、《宿管员工作职责》等,成立了机械电子、计算机、财服、汽车修理和幼艺5个专业部,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9+3”学生服务处,同时各专业部、各科室完善了修订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落实“三重一大”制度。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党员干部、教师与“9+3”学生帮扶结对,校团委以“9+3”学生为载体,配合学校工作,相应启动了食职中学生“一帮一”活动。党员教师带领“9+3”学生外出2次。

⒉关注细节,追求教学质量优质化。细节决定成败,细节造就完美。一是关注有效教学。学校教务处围绕“有效教学、有效训练”的主题,进一步深化学科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实验实习的指导,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真正实现“有效课堂长能力,有效训练出成绩”。顺利实现全区职业教育资源重组,招收三州学生“9+3”免费教育学生191人,根据两校秋招人数和高二高三人数组建110个教学班。其中高一年级49个班(含三州班4个),高二年级32个班,高三年级29个班(其中高考班3个)。

全期组织公开课总计 57 次,教研活动共计9次。派出陆朝珍、赵亚莉老师参加心理健康培训;文安平等8人参加了翠屏区第二批骨干教师培训;雷鸣参加四川省计算机网络知识培训;钟春华参加了机械专业国家级培训。12月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普通话、钳工、电工和珠算等考,合格率高。

11月7名教师参加市第三届教师风采大赛,取得较好成绩;12月幼师专业合格验收顺利通过;12月计算机、旅游、机械、电子四个专业25名学生参加市中职学生首届技能大赛取得团体二等奖。参加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大赛全面开花,其中一等奖是全省的一个一等奖,二至四等奖的总和全省第一。积极做好省级课题《职业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研究》和区

级课题《职业中学机械专业校企结合模式研究》迎检和结题准备工作。拟申报“9+3”课题《关于藏区学生双休日和节假日有效管理策略研究》。“欠发达地区分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难点与对策研究”之子课题《适合职高特点计算机专业学科教学模式研究》于上期末顺利总结,今年5月总课题在市教科所结题。市教科所对子课题进行总结评奖,由学校承担的子课题荣获三等奖。

3.突出育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谐化。育人是学校工作的基本任务,为把学生塑造成“尚礼诚信、笃学守纪、活泼健康”的食职中现代职高生。本学校德育处认真做到:在德育管理精细化上下功夫,在德育活动有效性上做文章。一是突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全体教职工确立了“德育就是质量”的理念,紧紧围绕“育人”这个目标,努力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熏陶人;以生动活泼的群体活动教育人;以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引导人。二是结合《中小学生守则》以及《中学生行为规范》的学习,从小事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和卫生等习惯。坚持每日课前礼仪训练,每月一个德育主题,不断改进和完善班级每周常规考核和评比办法,建立每月班级常规考核奖励机制,切实提高考核评比有效性。三是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四是强化安全意识,全期未出现安全事故顺利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任务。

4.专业部管理,实现学校管理常规化。专业部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眼中有学生,心中装学生,情感留学生”的教育理念,教书育人,全员育人,立足常规管理,以教育教学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了各项工作,在协助教务处对教师教学行为规范,教学“六认真”的检查,学生技能鉴定、教学日志填写、教师备课本、学生作业本的检查、各种活动安排等,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5.招生就业,促进宽进严出规范化。2009年招生计划2100人,实际招生2201人;完成104.8%。09年参加鉴定1126人,合格颁证963人;参考合格率85.5%。

通过就业指导课(讲座),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观念的转变工作,使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能摆正位置,同等层次的就业竞争中,有很强的竞争能力,服务意识强,深受毕业生、用人单位认可。强化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及回访工作,09年全年完成农民工培训888人。包括区农民工培训220人,阳光工程培训188人,市品牌培训380人,省青春建功新农村青年农民工培训100人。

三 以“和谐”为主题,提升学校教育的社会形象

⒈努力提高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水平。学校修定了《宜宾市食职中办学章程》,《宜宾市食职中学校课时津贴方案》,制定《班级安全管理、宿舍管理量化考核细则》、强化了班级安全考核与住校生管理。等。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重大事项都通过校务公开栏、学校网站进行公示和各种会议公开,赢得了教职工的理解和支持。良好的制度,规范的管理,有力地保障了学校规章的规范运行。

2.突出德育首位、坚持全面育人。2009年是新中国60周年华诞,学校进一步确立“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把维护学校正常教育秩序、维护校园安全、教育稳定和建设平安校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安全健康和谐地发展。积极开展适合学生特点、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活动,对学生进行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文

明行为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相关学生管理制度,内容包括:新的守则和规范、适用校园的有关法律法规、学生安全公约、《宜宾市食职中学生手册》、《公物赔偿制度》等。重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做到了每天三检一报。完成了六类学生学费减免及奖学金、助学金评定工作。通过努力,全校绝大部分学生纪律观念有所加强,安全意识有所提高。无安全事故发生。

校团委配合德育处开展全校学生“争创文明学生”征文活动,进行全校礼仪训练。在创重文艺演出工作,创重迎检礼仪队的训练,联合“9+3”学生服务处开展周末锅庄,乒乓球比赛等活动;“9+3”学生中成立业余团校,发展优秀团员和团干部。发动全校师生向王雪桃同学捐款5137.20元,向藏族学生降吉初捐款,共筹集资金8000多元,帮助2位同学战胜病魔。毕业生肖开强的优秀事迹,参加全国千名优秀中职毕业生参选活动,以顺利通过评省,成为全省唯一两名推荐至全国参选的毕业生代表。长期坚持结合各种节日、纪念日和重大事件等,开展文艺演出、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祭扫烈士墓、新生军训、教室、寝室美化展评等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面对“请”来的后进生,在“转变一学生,幸福一家人”的理念支撑下,通过扎实的工作,较好地解决了学生难管的问题,取得了突出成绩,学校接收了191名甘孜州“9+3”学生,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下,学校精心组织、严格管理,通过30天的军训,增进了师生间的了解、信任和情感,有效规范了学生行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12月27日平安归家为止,未发生一起意外事件,为今后的管理和学习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3.着力开展平安学校创建活动。保卫处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与整治相结合”的方针,大力加强校园综治安全管理、住校生管理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为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做了许多扎实有效的工作。

学校聘请12名生活管理员在学生宿舍楼实行24小时专人守护管理。组织落实全校教职工《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工作责任书》、《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责任书》等的签订、考核及资料归档工作。组织签定了《学生安全协议书》、《施工期间的学生安全协议书》,确保学生的安全教育面达到100%。建立健全户政管理制度,加强对住校生、暂住人口及外来人员的管理。学校联合办学企业人员、住校生全部办理了证件。定期同街道综治办、派出所协调配合,多次开展了“防火、防盗、防毒、防流行病、防违禁品、防治安刑事案件”的六防治理工作。

改造了校园警务室,筹建了校园周界报警系统。对校园重点部位以及事故易发地段进行了实时监控。在保卫科全体成员不懈努力和师生员工积极参与以及其它部门配合协作下,共同维护了校园安全、稳定的正常秩序,学校全年无违法犯罪案件发生,无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了师生的安全和学校的平安与稳定。

4.加强后勤服务,创建幸福校园。按照 “组织超前、信息准确、综合运作、服务周全、勤俭高效”的工作原则,注意活动的细致性、周到性和实效性,与宣传、保卫、后勤等职能部门的积极合作和沟通,保障了各项重大活动的顺利进行。收集整理,制定出学校的周工作计划,并公示、上网,严格执行印章管理、信访、接待等规章制度。按时安排学校行政会议,作好会议记录,认真管理好各类文件和文书档案,对上级下发的各类文件和学校上报上级各部门的文件均按时做好上交和下发的工作,按时转送至相关责任人。执行人事工作的相关法规,认真作好人事工作,为陈俊惠、段元培老师办理退休手续。完成了12个转正定级、10个中级职称、7个高级职称人员的相关资料的整理、审核、上报工作,按时完成人事、编制、岗位清理核对工作。保险、工资、统计资料等工作。

总务处力争体现“服务”与“管理”。财务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经管理制度,厉行节约、保证重点、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了教育教学需要及教职工工资、福利及奖金的按时发放,确保了有限经费的合理使用。加强了对食堂、商店的管理。学校委派专人负责对食堂和商店进行管理,专职管理员每天都对原料进口、清洗、加工、留样、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的监管,食堂每天的原料的进口、加工、留样、销售都是按照严格的制度进行,经营证照齐全,记录有案。

今年顺利完成了三期征地(用于修建北大门,约8亩),二期建设工程分为A、B两个标段,A标段建设内容为:1-4幢学生公寓,总建筑面积约13500m2,工程造价约1145万元;B标段建设内容为:教学楼、科技楼、学术报告厅等,总建筑面积约10000m2,工程造价约941万元。市政管网、运动场、北大门、梯步等附属实施建设已经开工建设。

5.学校发展日新月异,职教攻坚任重道远。09年学校二期工程建设部分投入使用,绿化和网管建设工程开年启动。学校以创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目标,以育人为根本,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发展凝聚力,学校各项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本,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学校获得了如下荣誉:“宜宾市高中阶段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党建评估一等奖、宜宾市中职招生一等奖。总务处被评为市级先进集体。09区县教育系统安全交叉检查获得一等奖;区教育局安全检查一等奖。

四、存在问题及思考

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学校的发展尚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是面对企业对技能型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新融合的教师团队的专业意识和专业技能还需进一步提升;二是人民群众对普高情结的根深蒂固,特别是区域内普高的进一步扩招,给学校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三是紧缺专业教师引进困难,骨干专业建设较为薄弱,制约了学校的快速发展。面对上述问题,学校将尽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重点专业建设,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力争五年内创建1-2个省级骨干专业,进一步增强学校吸引力。学校的内涵建设、办学特色建设还需要深入研究,离创建“环境优美、设备齐全、管理规范、质量一流”的学校形象还有较大差距。

二是进一步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各教研组的教育教学质量还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不断探索适合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促进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是积极探索国外合作办学与弹性学分制,创新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四是少数老师的认识水平和教学能力还落后于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学校管理的精致化水平,人性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各位老师,2009,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令人鼓舞的。学校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以技为魂,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德育为首,技能为重;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未来需要育人”的培养目标,努力打造“环境优美、设备一流、管理精细、质量优秀”学校环境,以“团结勤政、廉洁奉公、务实高效”的干部形象,影响教师和学生,通过“德高品正、博学多才、儒雅端庄”的教师,用“做中教,尽心、尽力、尽责、尽智”的良好教风,竭力倡导“做中学,爱学、勤学、乐学、会学”的学风,激励学生“立志、厚德、强技、创新”,塑造培养“尚礼诚信、笃学守纪、活泼健康”的新型人才。

祝各位教师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工作顺利。

上一篇:祝福及其英译本汉英语序分析下一篇:2022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