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大会制度

2024-07-11

支部大会制度(精选8篇)

篇1:支部大会制度

党支部支部大会制度

支部党员大会,是指由党支部全体党员(包括预备党员)参加,讨论研究支部重要议题的一种组织活动。按期开好支部党员大会,是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体现。

1、支部党员大会会期

支部党员大会应每季不少于一次,党支部可根据工作需要,提前或适当增加大会次数,但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减少次数。

2、支部党员大会内容

1)结合实际工作,研究、讨论党支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和工作计划等。

2)审查和通过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对支部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

3)讨论接收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

4)评定合格党员,表彰先进党小组、优秀党员和党员积极分子,处分犯有错误的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

5)选举支委会及出席上级党代会的代表,罢免、撤换不称职的支委和出席上级党代会代表。

6)讨论执行上级党组织布置的任务和党支部提交的其他主要问题。

3、支部党员大会程序 1)主持人报告党员出席情况,宣布开会。党员大会一般应由支部书记主持,支部书记如果缺席,可由支部副书记或支委主持。主持人应向大会报告党员应出席数和实到数,缺席人数及

其缺席原因。在报告时要注意将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分开。一般实到的正式党员超过应出席会议党员的半数,大会方可召开,大会决议必须经应到会正式党员半数以上通过方能有效。2)围绕中心议题组织党员展开讨论。为便于支部党员大会的讨论和决定,支部可事先提出意见或方案,引导党员发言讨论,在必要时候,也可将支委会对某个问题的不同意见,向大会作介绍,供党员讨论。支委成员要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讨论和表决,切忌在支委会上有不同意见不提出、不表态,而在党员大会上突然提出。

3)表决通过决议。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党支部应要求党员抱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明确、郑重地表明自己赞成或反对的态度。

4)做好会议总结,提出贯彻意见。主持人要在支部党员大会结束前做出简要总结,并对如何贯彻落实支部党员大会的决议和精神提出意见。

4、支部党员大会要求

1)做好会前准备。支部党员大会要有确定的会议议题,做到主题明确,中心突出,支委会要事先围绕议题,进行分析研究,形成初步意见,同时支部要将会议的内容、要求、议程、时间等通知全体党员,让党员明确会议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从思想上有所准备。

2)做好会议记录。党支部要指定专人做好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会议时间、地点、主持人、党员出缺席人数和原因、会议议题、党

员发言要点、讨论中的不同意见、会议形成的决议等,会后,记录要归档保存。

3)会议要庄重、严肃、认真,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要注意听取每个党员的意见,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决不允许个人武断、草率作出决定。上级党组织派来参加支部党员大会的同志和预备党员在会上只有发言权,没有表决权。

4)会议要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不得随意改变程序,特别是接收新党员、预备党员转正和讨论处置(处分)党员的大会以及党内选举的大会,必须严格按照特定的程序进行。

5、支部党员大会注意事项

1)个别党员因故请假,支部书记要尽可能在会前听取这些同志对议题的意见,并把他们的意

1)主持人报告党员出席情况,宣布开会。党员大会一般应由支部书记主持,支部书记如果缺席,可由支部副书记或支委主持。主持人应向大会报告党员应出席数和实到数,缺席人数及其缺席原因。在报告时要注意将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分开。一般实到的正式党员超过应出席会议党员的半数,大会方可召开,大会决议必须经应到会正式党员半数以上通过方能有效。

见转达给支部党员大会。

2)支部党员大会是党内的会议,一般不吸收非党同志参加,但碰到讨论发展党员、预备党员转正的支部党员大会,可适当吸收一些入党积极分子列席。

3)支部党员大会讨论通过的决议,如果是发展党员、预备党员转正、处分违纪党员、支部换届选举等方面的内容,要按照党章规定,报请上级党组织审查、批准方能生效,并要将批准的决议及时向党员公布。

4)有些提交支部党员大会讨论的议题,例如:传达上级文件和会议的精神、阶段性时事政治学习安排、上党课等不必作出决议或决定。但是遇到需支部党员大会作出决议的议题时,必须有超过实到党员半数的赞同,方能生效实施。

5)对议题进行表决时,党员有表示赞成、或反对、或弃权的权利,但要求弃权的,无论自己的态度如何,都必须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在行动上服从支部党员大会作出的决议。党支部应为党员了解情况积极创造条件,以便使党员在会上充分发表意见,尽可能达到认识上的一致。

6)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问题时,如果出现较大意见分歧,一时难以统一,大会不必匆忙作出决定,可以暂时休会,让大家再酝酿一下,然后再议,力求取得一致意见。如遇事情紧急,不能因少数同志持不同意见而拖延不决时,则应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选行表决,作出决定。

7)党支部对需要表决的议题,不宜采用个别征求意见的办法,而必须采用支部党员大会表决的形式,因为只有通过支部党员大会的充分讨论,取得了一致意见,才能够保证决议的正确性。对确因其他原因不能到会的党员,可在会前个别征求意见,并将他们的意见在会

议上介绍给到会党员,以供参考,但不能将他们的意见视为赞成票或反对票。

8)对支部党员大会作出的决议,支部的每个党员,特别是支委会成员都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不允许随意发表同决议不相符合的意见。对个别因故没有到会的党员,党支部要向他们传达会议的决议,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对他们提出的正确意见要提请下次党员大会再讨论,或向上级组织报告,对他们提出的不正确的意见要做好解释工作。

篇2:支部大会制度

1、支部团员大会的会期:

支部团员大会一般每个学期召开一次。团支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提前召开支部团员大会。如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宜推迟召开。

按期召开支部团员大会,是贯彻团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体现。这有助于发扬团内民主,发挥团员的积极性,使团支部更好地完成所担负的任务;有助于团员行使自己的权利,对团支部的工作实行监督。

全体团员都应参加支部团员大会,如个别团员因故请假,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应尽可能在会前听取这些同志对议题的意见,并把他们的意见转达给支部大会。

上级团委成员参加不是他过组织生活支部的团员大会,可以根据团委的意图提出建议和希望,发表自己的意见。因不是本支部的团员,所以没有表决权。

2、支部团员大会的主要任务是:

(1)传达、学习团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团组织的决议、指示,制定本单位贯彻落实的计划、措施。

(2)定期听取、讨论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对支部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

(3)讨论接收新团员和预备团员转正,讨论决定对团员的表彰和处分。(4)选举支部委员会和出席上级团代会的代表;讨论罢免、撤换不称职的支部委员或出席上级团代表大会的代表。

(5)讨论决定其它需要由支部团员大会讨论决定的重要问题。

3、支部团员大会的程序:

支部团员大会一般由支部书记主持,也可由副书记或委员主持。基本程序是:(1)主持人报告本支部团员应到人数、实到人数、缺席人数及缺席原因;(2)会议主持人宣布会议议题;(3)团员围绕议题进行讨论;

(4)需要作出决议的议题,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5)宣布表决结果,形成决议。支部大会讨论通过的决议,如果是吸收团员、预备团员转正、处分违纪团员等方面的内容,还需要按照团章规定,报请上级团组织审查批准,才能生效。

4、支部团员大会的注意事项:

(1)支部大会要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团员出席和缺席人数,大会的中心议题,团员发言的要点,讨论中的不同意见,最后作出的决议。大会结束后,记录要归档。

(2)凡属需要提交支部团员大会讨论决定的重要问题,一般都应作出决议或决定。有些内容如传达上级团组织的会议精神,或学习团的文件,或上团课,或进行团的其他活动等,一般不需作出决议。

(3)支部大会讨论的问题,一般要先经过支部委员会讨论研究,由支部委员会提出初步意见和方案,以便于支部大会展开讨论并作出决定。支部委员会提出的初步意见和方案,提供支部大会讨论和修改,最后由支部大会正式作出决议。支部委员会对某个问题作出的决议或决定,支部大会有权修改或否定。

(4)支部大会通过决议是一件极为严肃的事情,每个有表决权的团员都要以对团负责的态度,对所要表决的问题,明确地表示自己赞成或反对的意见。团员如果不明情况,难以发表意见,放弃表决权是允许的。但弃权的同志要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行动上服从支部大会作出的决议。支部大会应尽量避免发生弃权的情况,支部委员会应将各项议题事先告知全体团员,以便团员作好准备,在支部大会上充分发表意见。

(5)支部大会通过决议时,必须有支部半数以上有表决权的正式团员出席,并由应该到会半数以上有表决权的正式团员赞同,决议方才有效。

篇3:支部大会制度

1.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权利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机关设置主要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1.2 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人民解放军选出的代表组成。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代表组成。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 以及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出的代表组成。

1.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职责主要包括监督宪法的实施;

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首先, 其具有选举各级机关的官员并且罢免官员的权利。其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批准中央预算和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制;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与和平的问题。

1.4 各级地方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

表大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 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 可以制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 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决定, 制定法规, 在经济特区范围内实施, 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应当报授权决定规定的机关备案。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状况及其面临的挑战

2.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状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在我国有一定的根源性, 正如马克思所说: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是由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所产生的。在我国解放之初, 由于资源的匮乏, 中国实行计划经济, 从工业到农业都统一发放资源。统一生产、销售、流通以及销售的各个环节都要服从国家的分配。公民愿望的表达就是就是国家政治愿望的表达, 人民的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必须在国家统一的活动中进行。即使个人有政治的诉求, 也必须要符合国家的政治政策以及国家的统一组织安排。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 采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尽快恢复和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利设置来看,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以民主集中制和“议行合一”为组织原则, 1954年宪法规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唯一的立法机关。在人民大会期间, 其行使权力的是人民政府, 这样的管理设置方式有利于统一、高效的行使权利。在我国议会制度的基础是选举制度, 它是通过在各单位和各居委会来说, 名额都是预先被分配好的, 至于最后谁被选举为代表, 以及谁不被选举为代表, 这些都是在计划之中的, 其结果是预先设定好的。其谁参与到人民代表大会之中与自己是否要参与的意愿无关, 这无疑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计划痕迹。

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虽然存在一些不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方面。在使用过程中也曾作出过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如1955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了“由人大常委会制定法律”的这一改变, 它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立法集中问题, 1978年后, 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 也相应的为适应社会发展,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的选举以及组织制度和职能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

随着社会发展的继续推进, 在实践中证明, 对于人民代表大会的改革和调整使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越来越完善, 也使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满了活力。我国自建国以来, 社会经济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已经逐渐地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 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也自然不适合改革开放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价值观的多元化以及独立的人格, 所以, 改变原有的计划经济时代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从本质上来说, 是有利于社会经济以及政治发展的。21世纪的到来, 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 进一步向国际开放了市场, 在政治制度的某些方面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中出现了某些抵触或者不合适的地方。因此, 在实际的工作中,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没有发挥积极作用, 因而, 对其的完善和改革势在必行。

2.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面临的挑战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政治制度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规定。

而政治制度的改革直接涉及的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方面。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社会财富, 这也必然要求政治的强化, 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也会遇到挑战, 这主要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 公民自主权的放宽和政治参与度在不断的提升, 但是这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选举代表参与的行使形成了冲突和矛盾。一方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民群众对于主体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 他们在生活中强调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依然没有变化, 仍然是代表选举制度, 这实际上与这种变化中的新要求是相互抵抗的。

第二, 媒体与互联网的监督直接对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责和作用提出了挑战。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 媒体已经成为了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作为互联网也起着对于大众舆论的监督的重要作用。在现实中的很多的时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策以及一些规定都是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压力和媒体的压力而做出的改变, 这已经改变了传统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模式, 也从更深层次上对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责和作用提出了挑战。在如今, 特别是2009年, 微博———作为自媒体已经成为政治监督的导向。比如微博问政已经成为一项积极的手段参与到社会政治的建设中, 面对种种社会生活的变化, 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已经表现出了不适应性。

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3.1 加强和完善人民大会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对于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程序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

第一, 优化常务人员的结构组成。从我国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来看, 其年龄结构偏老龄化, 由于年龄的关系, 这会不自觉地影响到他们工作的效率问题。第二, 全国人大常委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但是由于现行所固定的每两个月一次的例会严重地增加了各级常委的工作量, 因而为了提高其工作效率, 可以适当地延长会议期。第三, 提高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效率。在我国每个部门的委员, 他们对于工作常常都是亲力亲为, 这大大降低了工作的效率, 作为我国的行政部门也可以借鉴外国的方法, 配备各种秘书来协助完成任务, 这样分工明确, 就能使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3.2 加大监督力度, 树立政府绝对权威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都存

在监管不到位和监督机关虚设的情况, 这往往造成了执法不严, 有法不依的状况发生。所以, 加大对于政府的监管, 有利于政府工作的开展, 更加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刘茂林.中国宪法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篇4:支部大会制度

关键词 完善 党支部 制度建设 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1 明确高校基层支部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党支部凝聚力

据本课题组调查显示,衢州学院有85%以上基层支部基本保证每月过一次以上组织生活,绝大多数党员能积极参加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40%的党支部书记高度评价支部书记岗位对自己具有吸引力,他们不仅能自觉地完成党委要求的思政工作任务,同时积极参与学校教学、科研一线的管理,充分体现了党组织在高校的执政自觉和执行力;但是也有34%的支部书记对此态度暧昧,有的对支部书记的岗位缺乏认同感,认为定位模糊、职责不明,与基层教学科研工作关系不够清晰,对如何参与基层工作存在制度保障的缺失。

在新形势下,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社会转型期注入了新的内涵。党章明确规定党支部负有八项基本任务,《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则进一步界定了高校党支部的主要职责,为支部工作明确了方向。面对当下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具体实践与存在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党支部的工作条例,在实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管理模式的同时,重新定位、明确党支部在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完善和更新“支部建在连上”的具体内容,发挥支部的政治、组织优势,增强党支部在教学科研一线的凝聚力,提高党支部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作用。

2 完善高校基层支部书记的激励机制,提高党支部战斗力

衢州学院党委在开展对党员管理、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过程中,探索并建立了党支部的党员管理制、民主生活制;基层组织选举制、组织发展制、集体领导制、党员公开评议制、教育监督制、争先创优制等基本制度。据我们关于衢州学院基层支部工作现状调查表明,大多数制度执行受到支部书记的肯定。基层支部当前侧重于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亟待在三方面克服困难:一是发展新党员工作任务重,二是因教师不坐班组织活动难,三是支部内部协调难。

处于教科一线的教工兼职支部书记,在完成工作岗位定量考核的同时,多数支部书记工作思路清晰,主观上愿意积极配合党委、总支的各项工作,但因支部工作的制度保障缺位、活动经费短缺等影响工作创新,难有更多作为。调查显示多数兼职支部书记能任劳任怨地工作,甘于奉献,有较高素质,这正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表现。据调查了解,不少高校基层支部活动经费短缺是多年来的常态,一般很少下拨党支部的专项党建经费,配套机制不完善必然影响基层支部党建活动的有序开展。为了激励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热情,推进基层党支部的各项工作,衢州学院党委积极探索并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主要体现在工作支持、经费补助、业绩评价、培养发展和提拔使用等五方面。

3 构建基层组织的支持系统,发挥党支部的基础性作用

建设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不仅需要激励广大党员积极参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更需要党支部在管理党员、联系群众、引领群众及为人民服务中的纽带作用。衢州学院党委就根据党员的先进性教育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了对党支部支持系统的基础性建设:

一是党支部工作条件的创新改善。在学校党建工作领域中,所有的党员档案和支部的相关资料,实行由档案室集中保管与支部流动管理运用相结合办法,采取分层次管理;每年度下拨专项经费,创造条件保证各院、部筹建党员活动室,并适时开展评比活动,逐步改善了党支部的工作条件。

二是党支部书记的能力建设。党委根据调研中反映出来的实际问题,发挥学院党校作用,建立了支部书记岗位培训制度,组织支部书记分批轮训、学习考察,定期组织交流支部书记工作;学校党委组织并选派党务专家讲解(下转第71页)(上接第48页)时政、指导支部书记提高党务工作水平,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及时透过各种现代传媒方式定期传递中央精神和各种信息,及时传达学校重大事项、工作决策,在每项改革出台前,都要召开有支部书记参加的座谈会、听证会,有意识地培养、提高支部书记的参政议政能力。

三是党支部管理系统建设。学校党委重视支部在基层的重要作用,积极主动创新、营造党务工作制度和环境,为党支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明确制定支部书记的岗位职责、工作规范、目标措施、工作激励等制度;建立和完善高校党支部书记的选拔、使用和培养制度;建立对党支部建设、管理的监测机制和奖惩制度,及时发现和把握一线党支部工作的达标情况。

4 强化党支部书记人格魅力和先锋模范作用

支部书记是基层党支部的“领头羊”,作为实现党的根本任务和工作目标的基层领导,对于调动一班人的积极性,促进班子的团结,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要实现党的工作目标,支部书记的影响力尤为重要,领导者只有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群众,群众才会由衷地产生出激情与钦佩之情,从而心甘情愿地追随领导去实现党的目标。作为在一线工作的支部书记,如何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以清正廉洁和浩然正气去带动支部成员,团结和引领广大师生在一线开展工作呢?

一是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经济体制转型、利益格局调整的新时期,党支部书记一定要认真学习,要有正确的名利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在政治上保持坚定,在理论上趋于成熟,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二是廉洁自律,淡泊名利。廉者,政之本也,民之表也;贪者,政之祸也,民之贼也。支部书记“官”虽小,但必须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来认识,要慎欲、慎独。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因“官”小而刻意去逢迎讨好,不因“官”小放纵自己,而要锻炼自制力,自觉地用党纪国法和社会道德来约束自己,洁身自好。

三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师生眼中,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盏灯,尤其是党员领导的一举一动更是众人注视的重点。支部书记尤其应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群众的表率。

四是作风民主,多渠道采纳众言。支部书记要广纳群众意见,只有民主才能达到人和政通,了解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倾听群众的呼声、意见,掌握教工的思想动态,因势利导,把群众创造性积极性发挥出来,群策群力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支部书记还要要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谋,知群众之疾苦、问群众之冷暖,纾群众之困难,以满腔热情的工作,体现对群众的关心和爱护,并自觉地塑造说实话干实事的形象。

五是加强个人修养,培育人格魅力。做人要方正,讲原则讲风格主持公道;胸怀要坦荡,有容人之心,涵纳之量,善于换位思考,体谅人、理解人、宽容人;待人要诚恳,要与人为善,言而有信,承诺必践,做到群众批评不急躁,同事批评不计较,领导批评细检点。总之,要加强个人修养,做到通情达理,知礼守节。还要认真总结支部工作的规律,把人格魅力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把基层的工作做得更好更细些。

参考文献

[1] 钮秀山.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思考与探索.中国科技信息,2009(4).

篇5:学生党支部党员大会制度

这个主要任务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任务。

一、传达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和决议,创立本支部落实的计划和措施。

二、定期听取和讨论支部委员和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对支部委员的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

三、讨论接受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的问题。

四、讨论和决定对党员的表彰奖励和处分。

五、选举支部委员和出席上级党员大会的代表,增补和撤销支部委员,讨论一些应该由支部党员大会讨论的其它问题。

2、党支部党员大会的基本程序

支部党员大会一般由党支部书记主持,如果支部书记因故缺席,可以由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来主持,支部党员大会的召开我们掌握以下几个基本程序。

一、要做好会议前的准备,选好议题。

提前通知这项工作主要由书记和委员来做,支部委员应该在会议前根据上级组织的指导和工作需要来确定好支部党员大会的议题,准备一下准备决议的草案,把党员大会的内容、时间、要求、议程以及开会的地点等事项,提前通知党员,对解决的问题心中有数,让党员提前做好准备,按照要求出席会议,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二、报告出席情况,宣布大会开会,进入会议的实质性阶段。

首先由组织人在点清出席人员之后要向大会报告本支部应到党员总数,这里包括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而实到的人员也包括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以及缺席的党员数量。要向大会说明到会的有表决权的党员是否超过了支部所有有表决权的半数,半数以上,它的表决才能有效,改选党支部委员会的时候,要求人数超过4/5。所以说,向大会说明是不是超过了半数以上,如果超过可以开会,然后宣布开会。

第三、发挥民主,认真讨论,会议要围绕中心议题,议题要由支委会提前拟定草案确定,围绕草案按照拟定议事程序来进行。

在会议中,支部党员们要充分发扬民主传统,党员认真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开展讨论,要求个人把意见摆在桌面上,要充分发表不同的意见,要创造一个畅所欲言的良好的民主气氛,提供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在支部党员大会上,支部委员认为确有必要可以畅所己见,各叙己见。在支部委会上的不同意见也在支部大会上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供与会的党员进行讨论。这个环节是发扬民主的一个过程,也是集中集体智慧的一个过程,第四个程序,是党员表决通过。

支部党员大会通过一项决议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一件事情,每一个表决、每一个有表决权的党员,都要以对党负责的态度对所要表决的问题,明确自己的意见,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表决权,按照规定的程序或者方式进行表决。支部党员大会通过的决议,需要有支部党员过半数以上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参加,并通过应到会的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半数以上表决同意方能生效。对经过讨论表决没有统一认识怎么办呢?一般情况不要急于做出决议,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大家再充分讨论,进一步酝酿

下次再讨论,会后报告上级党组织。如果在遭遇紧急情况下,必须做出决定的时候,应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表决。支部大会通过的决议需要向上级党组织审批,上级党组织批准以后,要及时向党员公布决议的情况,对于持不同意见者,应该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意见,但必须执行党员大会做出的决议,如果认为他的意见正确或基本正确,可以提请下一次党员大会再一次讨论,或者把他的意见向上级党组织报告。表决通过这样一个环节是发扬党员民主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的核心是少数服从原则。

第五个程序自始至终要做好会议的记录。

记录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会议的内容、时间、地点,党员出席的人数或者缺席的情况,大会的中心议题,党员发表意见的要点,讨论中的不同意见,最后做出的决议等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六个方面的内容,包括结束以后,会议的记录要归档,专人负责来保存。

以上六个方面是党员大会召开的主要程序

示例:

主持人:***

内容:讨论预备党员转正

1. ***汇报自己在预备期间的表现,提出转正申请。

2.培养联系人汇报对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和考察情况。

3.党员讨论发言。

4.举手表决。

5.宣布支部大会决议。

6.表态发言。

7.党员宣誓。

8.党外群众发言。

篇6:支部大会决议二支部发展决议

不足之处是:学习方法不够完善。综合考察,该同志符合中共党员的基本条件。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学生二支部于2010年5月13日召开支部大会,支部共有党员154名,到会132名,其中正式党员65名,到会55名,经举手表决,一致同意吸收某某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

学生二支部葛勋2010年5月13日

某某同志入党动机端正,政治立场坚定,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对党认识明确,思想上积极进取,生活朴素,人际关系良好。

不足之处是:学习方法不够完善。综合考察,该同志符合中共党员的基本条件。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学生二支部于2010年5月13日召开支部大会,支部共有党员154名,到会132名,其中正式党员65名,到会55名,经举手表决,一致同意吸收某某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

学生二支部葛勋2010年5月13日

某某同志入党动机端正,政治立场坚定,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对党认识明确,思想上积极进取,生活朴素,人际关系良好。

不足之处是:学习方法不够完善。综合考察,该同志符合中共党员的基本条件。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学生二支部于2010年5月13日召开支部大会,支部共有党员154名,到会132名,其中正式党员65名,到会55名,经举手表决,一致同意吸收某某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

篇7:支部大会制度

1、召开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召开支部大会)讨论研究发展对象是否进入履行发展程序相关事宜。

2、入党申请人有两名正式党员做介绍人。入党介绍人一般由培养联系人担任。可由发展对象自己约请,或由党组织指定。

3、党组织指定专人或由介绍人指导发展对象填写《入党志愿书》。介绍人认真填写自己的意见。

4、召开支部大会。由申请人汇报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本人履历,以及需要向党组织说明的问题。

5、支委会报告对申请人的审议情况。

6、介绍人报告对申请人培养教育情况。

7、与会党员对申请人进行充分讨论,肯定成绩、指出问题和不足,提出希望。

8、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赞成票人数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的半数,通过接收申请人为预备党员的决议(因故不能到会的正式党员正式向支部提出书面意见的,统计在票数内)。

9、党支部填写好支部大会决议。申请人的《入党志愿书》报上级党委。

10、上级党委指定专人同本人谈话,并认真填写谈话情况,表明谈话人的态度。

11、上级党委审批。

12、预备党员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党小组),开始交纳党费,填写《预备党员考察登记表》。

注意的问题:

1、党支部大会讨论接收发展对象为预备党员时,正式党员到会不得少于80%。

2、支部大会讨论两个以上入党申请人的申请时,必须逐个讨论和表决。

3、支部大会讨论表决申请人的申请时,本人无需回避。

范文56

支部大会通过接收×××同志为预备党员的决议

经支部大会审查和充分讨论,认为×××同志于××××年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以后,认真并较系统学习了党的基本知识,经常向党支部汇报思想,接受支部的培养、教育和监督,工作积极肯干。对党的认识明确,入党动机端正,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努力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能自觉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乐于助人,工作学习等各方面表现都较为突出。不足之处是:性格急躁,做思想政治工作不够耐心。

经支部审查,×××同志个人历史、直系亲属和主要社会关系清楚,现实表现符合共产党员的标准。

表决结果:本支部共有党员××名,实到会党员××名,其中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名,经举手(无记名投票)表决,同意的××名,不同意的××名,弃权的××名,同意人数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半数,同意吸收×××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

中共×××××支部

支部书记×××

××××年×月×日

二、支部大会通过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主要程序

(1)申请转正的预备党员汇报自己在预备期间的表现、主要优缺点、今后努力方向,以及需要向党组织说明的问题。

(2)党小组介绍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间的工作、学习、思想情况和小组意见。

(3)支委会介绍对预备党员的审查情况,提出能否转为正式党员的意见。

(4)全体党员讨论。主要是针对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间的表现,肯定成绩,指出缺点,提出希望,并表示是否同意转正的意见。

(5)支部大会表决。讨论预备党员转正的支部大会表决办法,与讨论吸收党员时的支部大会表决办法相同。

(6)通过支部大会决议。支部大会表决赞同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或延长预备期、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后,需通过支部大会决议。决议的主要内容是: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间的表现,支部大会讨论的情况,以及对预备党员是否具备转正条件的意见,表决情况及表决结果。

(7)申请转正的预备党员表态。根据到会党员的评议,表示决心,内容是继续努力发扬自己的成绩,坚决改正、克服存在的问题,不辜负党组织的期望,切实争取从思想上入党、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8)填写支部大会决议。支部大会后,及时将支部大会决议填入《入党志愿书》中的有关栏目,并由支部书记签名盖章,报送上级党组织审批。

范文57

支部大会通过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的决议

经支部大会审查和充分讨论,认为×××同志在预备期间思想进步较快,能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工作积极肯干,学习认真,遵纪守法,自觉接受监督,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基本具备中共正式党员条件。

大会表决:支部党员共××名,实到会××名,其中有表决权党员××名,同意的××名,不同意的××名,弃权的××名,同意×××同志按期由中共预备党员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中共×××××支部

篇8:支部大会制度

1 人民代表大会改革的必要性

建国以来之改革开放之初, 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 人们群众的利益被统合于集体利益之中, 没有独立自由更不能去追求自己的政治利益。最终导致人们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没有发挥出来。1978年之后, 我们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了初步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1.1 高度集中的权力结构不能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优势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发生变革也必然带来上层建筑领域的变革。建国以后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即国家掌握了全部社会资源, 与此相适应的是把全体公民都组织在某一国家或集体的单位之中。公民没有独立经济地位和经济利益, 没有独立的人格和人身自由, 因而也就没有独立的政治利益和诉求。就像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产过程一样, 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过程都是由国家靠行政权力在指挥调动。公民的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也带有国家计划的性质, 国家政治制度设置和政治结构安排也是集中性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这种政治制度的关键词就是集中、统一、安排、协调一致、服从、监督, 当然就不能谈个人的意志、利益和政治诉求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组织就反映了这种高度集中组织化的政治结构, 都与计划经济体制和集体组织的社会结构有关。

从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设置看, 1954年宪法规定了立法权的高度集中,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惟一的立法机关。人民代表大会遵循民主集中制和“议行合一”的组织原则,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不设常委会, 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只有人民政府, 以便集中、统一、高效地行使权力。又如选举制度。选举是代议制度的基础, 它决定代表的素质、责任心和议会作用的发挥。过去一直实行的是计划性、指派性的选举:选民登记按户口所在地进行;选区划分以行政、企事业单位为主;代表名额分配有计划地分派, 直至由谁当代表, 谁不当代表, 都是事先计划好的, 不需要个人意愿表示, 不由得个人做主。可见, 选举制度从选民登记、选区划分, 到选举程序、代表产生都带有明显计划指派性的痕迹。由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高度集权的权力结构的一些方面不适应国家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曾适时地做出调整和改革, 才使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以不断完善。如由于立法权的过份集中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不适应国家立法的需要, 195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法令的权力。

1.2 改革所取得的初步成功为我们取得更大的成就奠定了信心

1978年后, 为适应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需要, 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出三项重大改革:

第一, 改革选举制度。

扩大直选, 实行差额选举, 赋予代表或选民以候选人的提名权。

第二, 改革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制度。

在县以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较大的市以上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设专门委员会。

第三, 进行职能改革。

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权和监督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制定除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大会闭会期间可以任免政府官员等;赋予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以立法权。

正是这些改革, 成为近3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可以肯定地说, 没有这些改革, 就不会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举世瞩目的成就, 人民代表大会也不可能摘掉“橡皮图章”的帽子, 也就不可能有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今天的大好局面。

实践证明, 是改革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增强了活力, 带来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50年多年来, 我国经济基础发生了巨大变化, 特别是市场经济改革以来, 经济体制产生了根本性变革,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当前正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挑战, 改革势在必行。否则, 政治体制的某些方面将不能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人民代表大会将更难以发挥作用。

2 现阶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面临的问题

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政治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些要求很多都触及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完善问题。

2.1 人民代表大会还未成为独立的有实际权威的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 是我国极具优越性的根本政治制度, 那么我们就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然后, 各种主客观原因却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往往权力不实、威信不高, 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国家权力机关, 往往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演化为“二线机关”。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行使职权、开展工作过程中, 必然会与其他机关、组织、团体发生各种关系, 而且我国宪法、法律对此也有规定。但由于各种原因, 以往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同级其他机关、组织的关系并不十分通畅, 因而妨碍了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效地行使职权, 因此极有必要予以理顺。高放先生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根本问题是党政分开, 以权制权的政治民主化。首先要发展党内民主和发展人民民主, 改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这几个大的问题方面, 目前还没有提出具体方案。如果一味地只搞些枝节的改革, 时间长了, 会影响大局。大的问题不动, 小的方面的改革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

2.2 人大组织结构存在缺陷

其一是人大代表数字庞大, 会议组织和会议讨论非常困难。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全国人大, 是实质性的工作机关, 不是“象征”性的虚设机关, 它所做出的决策具有权威性、强制性, 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全国人大代表名额的确定, 必须便于开会, 讨论问题和决定问题。

其二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只能听取某些政府官员的报告和很少的几个代表发言, 大会的主要活动就是以地区为单位分组讨论。事实上分组会议往往讨论的是各地区的问题。这样有悖于全国性会议的宗旨并且容易形成地方主义。人民代表大会的会期太短, 每年召开一次会议, 会期只有十几天, 这样的会议根本就无法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展开充分的讨论。每次开会, 人大代表们根本没有充分的时间熟悉和研究议题, 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听报告和表决。

其三是在人大代表当中有相当数量是兼任党政机关的职务。宪法规定人大对政府进行监督, 但政府官员本身又是人大代表, 这样的人大很难监督政府。人大代表兼任其他国家机关的职务很大程度上造成人大代表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能。有研究者提出, 兼职代表制的困难首先是信息不足, 缺乏足够的时间和能力去履行代表的职责, 而且这种制度性结构本身妨碍了代表素质的提高, 这个问题同样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2.3 人大代表的选举缺乏实际的民主和公正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细胞, 人大代表的素质如何, 直接影响到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能力。

首先, 人大代表的选举没有独立的选举机构保障和组织。各级党政机关往往是根据政治需要而不是人大本身的需要来实施人大代表的选举。

其次, 我国人大代表直接选举的层次很低。目前直接选举的层次只达到县级, 间接选举层次过多, 不利于代表和选民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模糊了代表的责任感。

再次, 代表是人民选举出来管理国家事务的一种严肃而崇高的职务, 本应该选举那些最具有社会活动能力、热心为民办事的人来担任。但目前, 由于过分强调代表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硬性规定代表的结构比例, 使得选举的民主性大打折扣。在这样的选举中产生的人大代表, 往往缺乏权威性和责任感, 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而列宁指出“只有普遍的、直接的、平等的选举才可以说是民主的选举。”

3 加强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举措

3.1 提高认识, 真正树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观念

提高人们思想认识, 理顺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树立人大的最高权威是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前提。

(1) 要通过普法教育, 使人民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认识到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其他国家机关都是由它产生, 对它负责, 受它监督。党对人大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 而不是具体工作的包办代替。

(2) 要大力开展对人大工作和活动的宣传, 扩大人大在各个方面的影响, 使人民群众了解人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群众的支持, 是人大制度发挥作用的基础。

(3) 人大机关也要积极认真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立法权、监督权和人事任免权等各项职权, 有为才有威, 才能提高人们对人大地位的认识。

3.2 必须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身建设

人大的组织和制度建设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核心内容。组织和制度建设是人大发挥作用的根本保障。只有健全完善的组织和制度, 才能很好地行使职权。因此, 各级人大的自身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3.2.1 加强和完善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组织建设

各级人大常委会是各级人大的常设机关, 经常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宪法规定人大及常委会是集体讨论决定重大问题, 行使权力是以集体力量进行的, 故人大常委会整体结构合理化非常重要。这是提高人大效能的关键所在。人大常委会整体结构的合理化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委员来源的合理性。 (2) 文化结构的合理性。 (3) 年龄结构的合理性。 (4) 应实现各级人大常委会委员专职化。

3.2.2 增设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

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性机构, 受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 它是帮助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和拟定议案的机构。我国目前全国人大有9个专门委员会, 这与目前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很不相适应。从目前世界范围来看, 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国家机关管理的事务越来越多, 在国家权力机关增设专门委员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就目前来说, 在全国人大应该增设宪法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 以加强对政府的监督, 维护宪法的权威, 保证宪法的实施。

3.2.3 完善人大的内部制度建设

为了保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 提高工作效率, 必须将其工作内容和程序法律化、制度化。具体包括: (1) 会议制度; (2) 联系制度 (常委会与代表的联系制度和代表与选民的联系制度) ; (3) 视察、调查制度; (4) 学习制度。

3.3 完善选举制度, 提高人大代表的素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因此, 增强代表履职意识和能力, 充分发挥代表职责作用直接关系到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

3.3.1 以法律规定当选人大代表的具体标准

我国现行《宪法》第34条虽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 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 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它主要是强调我国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平等性, 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际上适当地对被选举权给以限制, 更有利于代表素质的提高, 更有利于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 应适当地修改宪法和选举法, 明确人大代表应具备以下的基本素质: (1) 政治素质。 (2) 文化素质。 (3) 法律素质。 (4) 参政意识。 (5) 年龄限制。

3.3.2 改进和完善代表产生办法, 加快代表竞选机制建设

人大代表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他们必须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代表应直接由选民选举产生, 并对选民负责。权利的来源决定着权利的作为取向。如果“代表资格”来源于有关部门的指定, 而不是来自选民或代表依照法定程序的提名;如果其代表的当选是靠走走过程, 而不是靠其自身的竞选纲领和能力赢得选票, 想必其珍视程度、履职的价值取向和参政热情, 都会有很大的差异。要使代表对选民负责, 就必须把好代表的入口关。改进代表的产生办法, 使选民和代表依法推荐的候选人同组织提名的候选人同等对待, 并逐步建立竞选机制, 让候选人直接面对选民进行自我介绍, 并发表自己观点, 使那些忠实于人民利益、深知代表责任和义务、有参政激情、乐于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献身的人走进人大代表的队伍中来。

3.4 切实落实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

人大的职权是人大行使国家权力的具体体现, 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有为才有位, 要想真正树立人大的权威地位, 必须切实落实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我国宪法规定人大拥有的职权包括立法权、监督权以及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关领导人、重大问题决定权等。

3.4.1 立法权

立法权是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个以宪法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基本摆脱了过去那种无法可依的局面。但是, 还有许多重要的法律还没有出台、不够完善。因此, 人大在今后要强化立法职权, 尽快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 为实现依法治国创造条件。

3.4.2 监督权

监督权的实质在于对权力滥用的制约和保证法制的统一实施。由人大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并对之进行监督, 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 也是人民民主的内在要求。当前, 我国人大的监督权的行使还比较薄弱, 问题突出。比如在对宪法实施的监督问题, 应该规范化、具体化。在监督形式要采取质询、罢免、撤消、调查邓比较硬的监督手段。

3.4.3 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关领导权

人大选举、决定、罢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权力之一, 是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的显著标志, 也是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目前, 各级人大的任免权还比较薄弱, 基本上是完成法律程序, 今后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4.4 重大事项决定权

这项权力是人大作为国家最高权力地位的标志。改革开放以来, 各级人大在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 从总体上来看, 人大决定权的行使还不充分。特别是对什么重大事项由人大决定没有统一的界定标准。今后必须通过制定具体的制度和法律, 使人大的决定权落到实处。

人大制度的完善, 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坚信, 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 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有 50 年多年人大制度积累的宝贵经验, 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人大制度的完善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果。

摘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它的形成是我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人们代表大会制度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同时人民要求发展政治民主的愿望日益增强, 党和政府提高政治文明的政策措施日渐增多, 改革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成为我国人民政权体制适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迫切任务。

关键词:新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体制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2]胡伟.政府过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

[3]周小梅.关于人大代表制度的反思和重构[J].人大研究, 2003, (2) .

[4]周叶中.宪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社, 1999.

上一篇:雷锋钉子精神的名言下一篇:《春天来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