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M的质量监控

2024-05-14

OEM的质量监控(精选9篇)

篇1:OEM的质量监控

其实OEM的质量监控是在OEM加工厂的商业信誉基础上才能成立的。OEM就是为了节省委托方的生产投资和管理成本,降低风险。

所以OEM的质量管理最重要的一条是选者OEM加工厂。严格的评审,跟踪改进整改。系统上要基本形成以下2个文件:

1、OEM质量管理办法

A 办法需要规定 OEM工厂的如何选者

B 办法需要规定 OEM工厂的年审制度

C办法需要规定各个流程的管理方法产品研发的过程产品中试 产品生产产品的验收流程 产品的反馈与改进

D办法需要规定 公司和OEM工厂相关人员的职责

2、质量监控计划(QMS)---》这是针对具体产品做QMS(4w1h)

A 对产品进行HACCP分析(根据工厂实际做)

B 对产品的工艺关键点做监控

C 原料的监控

D成品的监控

OEM过程中还要注意 和OEM工厂共同成长,降低共同的风险和成本。如果贵司的技术实力更强,需要去指导OEM工厂。

另外我建议你撤销你现在的质检员驻场。改成OEM工厂的审核人员。原因如下:

1、你的驻厂员成了OEM工厂的现场质监 这样职责不清 实际上OEM生产过程还是需要OEM工厂自己去监控 你们只需要是按照QMS走的就可以 因为这是你们共同认可的通过验证的监控方法

2、改成审核人员 系统监控整个工厂包括工厂环境各种记录(原料、生产、设备)

3、降低驻厂人员数量可以2~3工厂一个人审核人员负责(另外他们可以做收集工厂的相关信息 协调采购仓库工作)

一般OEM生产过程还是需要OEM工厂自己去监控,驻厂主要是验证代工厂操作以及过程控制是否合理,结果是否可靠;

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代工厂加工之前的资质审核:包括品质保证能力,检验设施设备,生产设施、生产环境等;

2.让业务部门给代加工常要有一定的压力,合同中品质方面要有相应的条款要求;

3.驻厂人员不定期巡视检查;再次验证质量标准和过程控制的执行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双方公司的品质部门和业务沟通部门,及时进行整改。

篇2:OEM的质量监控

供方(乙方):

需方(甲方):

第一条 总则

1.供需双方本着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经营理念,经友好协商,达成共识,特签订本协议;

2.供需双方应严格遵守本协议条款的规定和要求,因任何一方违背协议而发生质量事故,违约方应负全部责任,并按协议的规定赔偿对方的损失。第二条 质量要求 1.产品质量要求

(1)供方为需方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应满足行业标准,或根据需方要求双方协商制定的标准或规范;

(2)供方应对出厂的产品进行全程把关,每批产品需向甲方提供以下资料:

a.合格证 b.检测报告

c.有关检验原始记录

(3)供方的产品在结构、尺寸、外观和其他特殊技术要求方面应符合需方提供的图纸、封样等技术文件的要求,技术文件发生歧议时,解释权属需方品质部。

2.供方在产品实现过程中的质量责任

(1)在需要改变产品时,如:改变技术参数、产品设计更新、改变设计方法、新增产品及生产工艺等更改时,供方必须进行相关试验验证产品满足需方要求,书面向需方提出更改申请,并提供相关验证报告,经需方同意后送样,重新确认合格后才能正式供货,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由供方承担。(2)供方对原材料应该进行严格的定点采购,并进行严格的进货检验和批次管理;(3)供方需要增加、更换分供方或委外加工时,必须先书面向需方提出申请,并提供分供方资料,经需方同意(必要时进行重新送样确认)后方可配套送货。如供方将产品全部或部分委托给第三方制造时,需方有权提出进入第三方调查其质量保证能力,供方应予积极协助。如果第三方制造的产品无法达到需方技术要求时,需方有权要求供方停止委外加工。3.入厂检验

a.需方品质部将对供方提供的产品进行抽样检查,发现不合格产品时出具《品质问题处理单》,需方须对不合格品作原因分析,提出纠正措施,在生产中加以改进,确保同类不合格不再重复发生。

b.经检验被判为整批不合格的批次,需方以电话通知供方,并提供品质部出具的质量检验报告(按检验标准规定进行全检或抽检)或质量反馈信息单(《品质问题处理单》)等书面文件给供方,供方应该1个工作日内进行反馈。需方有权整批退货,供方应及时按需方要求用合格品补足物料,如因整批不合格退回,供方不能及时再次提供合格品,供方应该以不低于该批货款总金额的千分之五每天交纳滞纳金,如需方根据实际情况,将此批作为让步接收处理时,可通知供方将此批按降级处理,并扣除供方该批货款的1%-5%。c.若供方提供物料质量连续两个月达不到本协议规定的批次合格质量水平或发生重大质量问题,或者无任何充分理由二次以上拖延供货,除执行本协议的有关条款外,需方有权减少供方的供货份额或终止合同,并取消供货资格。

d.如因供方提供的物料出现质量问题导致需方的成品出现质量问题,需方按质量损失赔偿费用标准收取相应的质量处理费用;造成重大事故,按国家质量法规处理。4.质量问题处理方法

(1)需方已将供方的产品安装,供方的产品质量原因不能使用时,产品退回供方,供方将合格的产品以物流方式发送至需方指定地点。(2)质量赔偿的申诉

需方通过采购部门将赔偿要求以书面方式通知供方后,如有异议,供方可在7日内以书面形式向需方品品质部申诉或7日内前来需方公司确认,否则视同默认。

需方品质部收到供方的质量赔偿申诉书后,应立即组织公司内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分析,并在7日内出具分析结果,同时通过采购部书面通知供方。

如供方仍有异议,可先与需方协商。若协商不成,则可在双方协商后5日内向需方所在地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败诉方承担仲裁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第三条 需方质量责任

1.采购文件:需方及时向供方提供有效的企业技术及检验标准、图纸、技术更改通知等技术文件,并提供双方检验标准比对的便利条件。2.确认:需方在收到供方提供的样件确认申请时,应及时组织确认。3.验收标准:由于需方技术更改而又未及时通知供方引起供方已生产的产品不符合要求时,需方应根据订单约定的数量按照原检验标准进行验收。4.处罚:需方有权追究供方的质量责任。

5.信息渠道:需方应保证与供方的沟通渠道顺畅,对供方的整改要求、处罚与处理、通知信息均应以正式方式通知供方。

6.信息披露:需方不得披露知悉的供方及与供方合作的分供方的技术及商业信息。

第四条 供方的供货责任

1.对需方订货需求、需求变更及相关信息查询的评估及反馈:供方在收到需方的订货信息、需求变更等信息后,应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如评估不能满足需求时,应在1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需方反馈协商,否则视为同意执行。2.交货时间:供方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准时交货。交货实际时间以供方货物实际到达需方指定地点的时间为准(如供方不能直接送至需方所在地点而额外发生的运输费用由供方承担)。如遇特殊情况,供方不能在规定时间到货,供方应事先通知需方并征得同意。

3.交货数量:供方应根据需方要求的数量供货,随货附带“送货单”。4.交货及需方退费用:供方负责发货到需方指定地点,发货费用采用到付形式; 供方应承担因产品不合格而被退货的物流费用,并承担风险。

5.包装防护及回收:供方负责对物料进妥善的包装防护,供方送货时应包装完整,标识明确,规格统一。6.终止合同通知:供方提出终止合同或停止供应某产品,应提前45天书面通知需方,否则,需方因此所受损失全部由供方承担。

7.信息披露:供方有责任向需方披露与双方合作有关的信息。未经需方许可,供方不得披露知悉的需方及与需方合作的客户的技术及商业信息。8.不可抗力因素:因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导致不能正常供货时,供方应在不可抗力情况出现2个工作日之内及时通知需方,并在不可抗力情况出现起10个工作日内,向需方提供经过公证部门出具的有效的事故证明,并得到需方确认。第五条 违约责任

1.供方私自改变产品的设计状态、技术状态等引发需方质量损失时,由供方承担所有损失,且向需方承担该部分产品货款2倍的违约责任。

2.供方所供产品不合格批退时,如超出规定时间1个月仍未办理退货,需方有权扣除该批不合物料的全部货款,并代供方做出相应处理,供方无权过问。3.进货在需方产品出厂前各环节发现零星不合格,由供方无条件负责更换;发生批量问题时,由供方承担由此引发的需方过程费用;进货物料在需方产品出厂后发现质量问题而造成的需方直接经济损失合部由供方承担。4.因供方提供虚假资料而造成需方损失时,供方承担给需方造成的全部损失。5.在供需双方确认完的订单,需方按规定日期一个月内不提货情况,按需方违约处理,需方应补交全冲部货款,并对订购货物提出处理意见。6.非产品质量问题,需方退货,供方有权拒收。第六条 其他补充条款

1.当供、需双方认为协议条款需要变更时,由双方协商重新签订协议。2.本协议未签事宜,由双方共同协调解决。

3.本协议一式两份,各执一份,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法定代表人(签字):

篇3:OEM的质量监控

第一种观点:受委托方承担贴牌产品的质量责任。首先, 受委托方是贴牌产品的实际生产者, 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都是在受委托方工厂中完成的, 委托方并不直接参与生产。[1]其次, 在通常情况下, 委托方和受委托方签订的OEM协议中, 委托企业都会向受委托企业提供生产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标准, 如果受委托企业不能按照该质量标准和技术标准来生产产品, 以致产品出现质量问题, 受委托方不但要承担贴牌协议下对委托方的违约责任, 还要向消费者承担产品质量责任。

第二种观点:委托方承担产品质量责任。首先, 贴牌产品虽然是受委托方生产, 但是产品上标注了委托方的厂名、厂址和商标, 消费者在追究产品质量责任时首先依据的就是产品包装上的商标和厂名。其次, 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和使用是出于对该企业品牌的依赖和产品质量的认可。基于这种信赖利益, 商标所有人应当对消费者负责。当然, 如果同时标注了双方名称, 则双方共同承担连带的产品质量责任。[2]

笔者认为, 不分场合地断言贴牌产品质量责任由委托方或受委托方承担都过于草率。无论是把产品质量责任全部推给委托方还是受委托方都是不恰当的。由于贴牌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涉及到多方主体的法律关系, 在确定产品质量责任时应当分情况进行分析。贴牌生产中涉及到的法律关系十分复杂, 其中, 合同关系有两组:委托方和受委托方基于贴牌协议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以及消费者基于买卖合同或者购销合同与委托方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侵权责任关系有三组:基于产品侵权的事实而产生的委托方和消费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及被委托方和消费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还有委托方和被委托方之间相互追偿的关系。根据这几组法律关系, 笔者将贴牌产品质量责任分为产品质量违约责任和产品质量侵权责任来分别进行讨论。

一、贴牌生产中产品质量违约责任的承担

产品质量违约责任就是当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但尚未造成消费者人身伤亡及除产品之外的其他财产损失时所产生的民事责任, 它又可以分为内部责任和外部责任。

(一) 贴牌产品质量违约责任中外部责任的承担

产品质量违约责任的外部责任是指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时生产者对消费者应当承担的责任, 它是基于消费者与产品提供者之间的合同关系而产生的。[3]《产品质量法》第四十条:“售出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购买产品的消费者造成损失的, 销售者应当赔偿损失: (一) 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的; (二) 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 (三) 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这一条同样适用于贴牌生产。在贴牌生产模式中, 委托方控制销售渠道, 向消费者提供产品, 因此委托方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事实上的直接的买卖合同关系, 由于合同的相对性, 当产品存在质量问题, 消费者只能基于买卖合同向委托方请求赔偿。

(二) 贴牌产品质量违约责任中内部责任的承担

产品质量违约责任的内部责任是指委托方向消费者赔偿之后, 委托方和受委托方之间对该产品质量违约责任的分担。内部责任可以分两种情况:

第一, 产品质量问题是由委托方单方面造成的, 如受委托方是根据委托方提供的产品技术和设计进行生产的, 而这些技术和设计存在重大缺陷从而造成产品质量问题, 则委托方自行承担责任。在贴牌生产合作中, 委托方通常是技术和品牌占优势的跨国企业, 而受委托方则是实力相对薄弱的中小型企业, 委托方虽然将实际生产交于受委托方, 但却要求其采用委托方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图纸, 如果受委托方无能力发现技术和图纸存在的缺陷, 则要求受委托方来承担产品质量责任就会造成不公平的后果。

第二, 产品质量问题是由受委托方造成的, 如受委托方在生产贴牌产品的过程中存在过失。在这种情况下, 委托方可以基于两种权利来向受委托方主张赔偿:首先, 合同权利, 即委托方依据贴牌协议向受委托方主张权利。贴牌协议类似于我国合同法规定的承揽合同, 委托人为定作人, 受委托人为承揽人, 承揽人必须为其向定作人交付的产品质量负责。[4]其次, 追偿权利, 即受委托方向消费者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依据实际的过错向受委托方追偿支付给消费者的费用。

二、贴牌生产中产品质量侵权责任的承担

产品质量侵权责任是指产品存在质量缺陷并造成了消费者人身伤亡或者除产品之外的其他财产的损失时所产生的民事责任。对于贴牌产品的侵权责任的承担, 笔者认为应当适用民法理论中不正真连带责任的实行规则来处理。

不正真连带责任是共同侵权责任中的一种特殊的侵权责任。当两个以上的主体对同一民事主体负有法定义务, 一个侵权行为侵害了这个民事主体的民事权益时, 该民事主体就产生了两个以上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分别针对负有不同法律义务的人。[5]依据不正真连带责任的实行规则, 笔者将贴牌产品质量侵权责任分为外部责任和内部责任来分别讨论。与上述违约责任一样, 外部责任即数个责任主体对消费者应当承担的责任, 内部责任即责任主体之间对责任的最终分担。

(一) 贴牌产品质量侵权责任中外部责任的承担

在贴牌生产模式下, 委托方和受委托方是贴牌产品质量侵权责任的责任主体, 对消费者都负有法定义务, 消费者针对委托方和受委托方享有两个内容相同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但只能向其中一人主张。当一个责任主体承担了赔偿责任后, 另外一个请求权就消灭了。理由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 在贴牌产品生产阶段, 委托方和受委托方是贴牌产品的共同生产者, 对贴牌产品均负有保证其质量不会造成消费者人身和财产损失的责任。虽然贴牌产品的生产主要由受委托方承担并在其厂房内完成, 但实际上委托方在某种程度上都会间接地参与到贴牌生产中, 委托方通常会将自己的核心技术、样品、图纸、质量标准等提供给受委托方, 有时还和受委托方共同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如果将委托方完全排除到生产者范畴之外, 称其完全与贴牌产品的生产无关就会与事实相违背。我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 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因此, 在贴牌生产中, 委托方和受委托方成为了产品质量侵权责任的两个责任主体, 对消费者这一权利主体都负有法定义务, 消费者可以选择向其中任何一方主张自己的权利。

第二, 在贴牌产品的销售阶段, 委托方是贴牌产品的销售商以及“外观上”的生产者, 而受委托方是贴牌产品的“背后的”实际生产者。委托方在此阶段同样对消费者负有法定义务。一方面, 委托方作为贴牌产品的销售商负有质量保障的义务。《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 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 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因此, 消费者可以向委托方主张赔偿权利。另一方面, 委托方作为“外观上”的生产商同样负有质量保障义务。根据《产品标识标注规定》第九条的规定:“受委托的企业为委托人加工产品, 且不负责对外销售的, 在该产品上应当标注委托人的名称和地址。”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产品侵权案件的受害人能否以产品的商标所有人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的批复》规定:“任何将自己的姓名, 名称, 商标或者可资识别的其他标识体现在产品上, 表示其为产品制造者的企业或个人, 均属于《民法通则》规定的产品制造者和《产品质量法》规定的生产者。”虽然该批复仅仅是针对个案的解释, 但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实务界在处理类似纠纷的主要观点。

(二) 贴牌产品质量侵权责任中内部责任的承担

虽然委托方和受委托方是贴牌产品的共同生产者, 但委托方和受委托方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主体和经济主体。一个责任主体向消费者承担了赔偿责任之后, 其可能对另一责任主体即终局责任人产生求偿的权利。内部责任的划分可以有一下两种方法:

第一, 根据委托方和受委托方之间的贴牌协议来处理。

委托方和受委托方通常会签订一个类似于承揽协议的贴牌生产协议, 协议中一般都定有对产品质量侵权责任分担的条款, 如双方可以约定完全由一方来免除最终责任, 或者一方只承担违约责任而不承担侵权责任, 只要这些条款是基于双方自愿的前提下达成的并且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 就应当对双方产生约束力。在笔者工作的跨国企业就出现过贴牌协议中明确规定双方对产品质量分担的情形。

第二, 依据双方的过错来承担责任。

如果双方没有约定, 就应当考察产品质量问题的出现是由哪一方的过错造成的。当产品的质量缺陷是由于委托方提供的技术、样品、质量标准存在问题引起的, 并且受委托方无法发现, 那么委托方承担由此导致的产品质量责任, 受委托方免责;如果产品的不合格是由于受委托方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生产条件、操作工艺不符合标准等过错造成的, 那么应当由受委托方承担由此导致的产品质量责任;如果双方均有过错, 则双方根据过错的大小来分别承担责任。这种内部责任的划分类似于《产品质量法》中销售者和生产者的责任追偿制度, 该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属于产品的生产者的责任, 产品的销售者赔偿的, 产品的销售者有权向产品的生产者追偿。属于产品的销售者的责任, 产品的生产者赔偿的, 产品的生产者有权向产品的销售者追偿。”

参考文献

[1]李宣庆.委托生产产品质量责任分析[EB/OL].http://www.cqn.com.cn/NEWS/zgzljsjd/1478.html, 2012-4-12.

[2]吴振祥, 许淑敏.贴牌生产对中国的不利影响及原因分析[J].商业文化 (学术版) , 2009 (8) :49.

[3]王筱鑫.论我国产品责任制度的最新发展[J].科技资讯, 2011 (7) :64.

[4]袁力波.贴牌生产企业自有品牌建设的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 2009 (3) :32.

篇4:陶瓷企业OEM产品的质量管理

关键词:陶瓷企业;OEM产品;质量管控;资源整合

1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以及新环保法的出台,人们对环境改善的诉求越来越强烈,这给陶瓷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同时,又遭遇房地产行业政策调控,建陶行业更是雪上加霜。以万科精装修房为代表的大型房地产企业,纷纷加大力度推广精装修房,以此来抑制房地产价格的下跌,导致陶瓷行业市场发生巨大的变化。以零售为主导的销售模式被精装修房的大量工程业务所瓜分,且占比例越来越大,迫使陶瓷企业主动与房地产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于是,陶瓷企业由原本单一的客户买断产品的经销模式,便派生出新型的代理模式来,陶瓷生产企业直接供货给房地产企业指定的总包方或分包方,经销商则代理所在经销区域的房地产工程业务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房企政策调控以及市场需求和人们环保的诉求,使陶瓷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管理方面有了新的战略布局。

2 OEM产品的由来

市场经济变化,使得有品牌、有经销网点的企业有能力、有条件来对接房地产企业的工程业务,陶瓷生产企业因此以房地产企业的工程订单为导向进行排产,但对经销商传统的零售和自营工程业务就会受到影响。在产能不足的情况下,最有效、最快速解决的方案便是寻找合适的生产厂家贴牌生产,这便有了OEM,以此来缓和自身的排产和供货矛盾,满足经销商的订单需求。目前,国内一线品牌企业无不涉足OEM,OEM已渐渐成为陶瓷行业非常重要的合作模式。

2.1 OEM的定义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贴牌生产,也称为定点生产,俗称代工(生产),基本含义为品牌生产者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控制销售渠道,具体的加工任务通过合同订购的方式委托同类产品的其他厂家生产。

2.2 OEM让品牌商和生产商实现共赢

接受OEM的企业,往往都是专业生产某类产品的企业,由于自己的生产线产能较大,销售渠道还没有拓展开来,自己的品牌也还没有树立起来,由此造成自己的产能过剩,为求得产销平衡,他们开始增加受托为品牌企业的授权贴牌生产。受托企业由于规格、品种、数量的相对稳定,确保了生产的稳定、成本可控、质量保障,企业多了一种销售渠道,令产销平衡。另外,委托生产的品牌企业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很严,受托企业通过授权贴牌生产,也使企业的产品品质得到提高,从而有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品牌企业委托自己企业贴牌生产。这些企业渐渐地成为行业OEM的名星企业,企业因此获得可观的收入与利润,得到很好的发展。

同时,委托加工企业也满足了产能不足的现状,保证了品牌、渠道的订单交货,并通过OEM管理的不断完善,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如:以抛光砖技术研发销售为名的品牌企业,因市场客户的需求,可以到仿古砖、瓷片、抛晶砖等技术生产比较领先的企业去贴牌,通过OEM找到快速解决的方案,利用OEM方式将已经成熟的产品推入本企业的营销渠道中,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去赢得更广范围的消费者,可为“借鸡生蛋”之良策。

3 OEM产品的质量管理

3.1 OEM厂家的选择

(1) 选择与自己企业品牌相匹配、技术成熟、生产稳定、有很强的质量管理理念的厂家合作。

(2) 在选择OEM合作厂家之前,首先要对其生产的产品抽样进行全面的检测,看其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本企业的要求。

(3) 到OEM工厂进行实地考察。企业生产规模、产能、车间布局是否合理规范;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健全,各个生产工序记录是否完整,不合格的项目如何处理;产品质量内控标准是否完善。

(4) 考察工厂是否有规范的物理检测室和色板仓,成品的物理性能是如何监控的,记录是否完整,检测结果是否符合企业的内控标准要求。

(5) 有多个品牌在此贴牌生产时,企业如何管控,确保不同底标的产品混包装现象发生。

3.2 OEM产品质量管理

OEM产品从外包装到产品质量都要严格把关,所有项目均要符合公司标准,驻厂QC和本公司QC进行驻厂抽检和发货前抽检,产品质量进行双重把关,降低产品漏检率,确保OEM产品质量。

(1) 产品外包装箱印刷和盖印内容的检测

A、制造商的标记和/或商标以及产地是否正确。

B、产品质量标示、3C标志的尺寸大小和颜色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C、按照吸水率分类的砖的种类及执行本标准的附录是否正确。

D、砖的名义尺寸、工作尺寸以及包装尺寸是否正确,砖是模数(M)还是非模数。

E、砖的表面特性,如:有釉(GL)或无釉(UGL)标识是否正确。

F、对用于地面的陶瓷砖,应标明摩擦系数,有釉的要标明耐磨性级别。产品的型号、色号是否正确。

(2) 产品质量检测项目

A、产品的外观质量缺陷是否符合标准。

B、产品与标准板对比相差多少,是否有阴阳色,9片砖平铺观察是否有色差。

C、产品底标是否符合公司标准要求。

D、产品变形、尺寸、边直度、直角度、厚度、光泽度、吸水率、断裂模数、热稳定性、耐污染性等常规检测项目是否符合标准。

E、其它项目根据国家标准,做型式抽检。

(3) OEM厂组批产品检验、判定及不合格产品处理方法

驻OEM厂的质检员(QC),对每批次产品进行组批抽检,抽样判定根据公司的抽样和接收条件进行判定,抽样的产品包括外包装和产品质量检测。判定合格的产品可以发货或转移到公司仓库。判定不合格的产品,根据实际情况做返工或降级处理。

(4) 产品出仓前检验、判定及不合格产品处理方法。

每批次产品出仓前进行检验,抽样判定根据公司的抽样和接收条件进行判定,抽样产品主要针对外观质量、变形及外包装的检测。抽检判定合格的产品方可发货出仓,判定不合格的产品,根据实际情况做返工或降级处理。

3 结语

篇5:OEM经营需注意的问题

目前OEM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1)当事人缺乏合同法律意识

2)委托方提供的商标是第三人的商标

3)OEM厂商未经委托方同意擅自在市场上销售OEM产品

4)OEM厂商在销售产品时违反我国《商标法》中的的规定

5)OEM产品上标注了假冒的厂商、厂址、产地

解决方式

为了避免争议的出现,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双方当事人在进行OEM合同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签定详尽的合同

1、OEM合作双方应当根据合同法《合同法》的有关要求签订承揽合同。合同主要内容

包括合同双方各自的名称、住所、承揽的标的,标的物的数量和质量,原材料的提供及原材料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报酬、承揽方式,合同履行的期限、地点、方式,验收方法及标准,违约责任等条款,使双方的权利义务有据可依。

2、委托方应当提供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或营业登记证书等主题资格证明。提供复印件的,通过代理人签订OEM合同的还须提供合法有效的委托代理书。

3、OEM涉及使用注册商标的,委托方应提供合法有效的商标注册证书;提供商标注册复印件的,应由委托方所在地工商局或相应的机构出具有关的证明。

(二)规范OEM中的商标标识的标注行为

OEM中的商标标注应严格遵守《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规定。产品标识应真实、准确,不得标注引人误解或虚假的产品标识,不得假冒或冒充注册商标,不得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OEM产品及内外包装上标注应当一致,不得互相矛盾。产品标识所使用的文字应符合法律规定。在国内销售的产品应严格使用中文标注,对出口的OEM产品可根据委托合同的约定使用相关文字进行标注。否则,违反法律有关的商标标注规定,将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

篇6:详解Windows的OEM激活

而对于使用随电脑一起购买的OEM版本操作系统而言,似乎没有必要再验证其在新电脑上的合法性,强制进行激活操作的话,还会引起用户的厌烦,所以,微软特别为OEM版本的Windows系统提供了一套可以让用户免除激活过程的OEM激活机制。

这套OEM激活机制,需要同时满足三个要素才能实现。首先是电脑主板的BIOS信息中,需要包含一段SLP信息,这段信息通常就是电脑生产厂商的英文名称;然后,OEM版本的Windows XP系统中会包含三个零售版所没有的OEM认证文件:oembios.bin、oembios.dat、oembios.sig,这三个文件中记录着用于激活验证的与电脑生产厂商有关的OEM信息;最后,就是一个OEM版本Windows XP专用的产品序列号,

当所有的这三个要素全都满足并且相互匹配的时候,Windows XP就将在系统安装完成后直接变为已激活状态,而不再需要用户联网激活。

Windows Vista的OEM激活机制与Windows XP相比进行了一些改进,但大体构架没有变化。仍然还是三个要素:对BIOS中SLP信息的验证换成了对新的SLIC 2.0信息的验证,SLIC是BIOS中一段374字节长的代码,不再像SLP一样紧紧是一串简单的字符串;3个OEM认证文件,变成了一个OEM证书文件;最后一样,当然还是一个OEM版本专用的产品序列号。

与Windows XP一样,只要这三个要素同时得到满足并相互匹配,Windows Vista就可以实现所谓的“免激活”,自动进入到已激活的状态。

新的Windows 7仍然沿用了Windows Vista的这种激活机制,只不过为了进行区别,而将对BIOS中进行验证的SLIC升级到了2.1版本。

★ 如何删除WINDOWS下不让删除的文件?

★ windows系统怎么修改hosts文件的权限?

★ 扔掉光驱 系统安装+备份全搞定Windows安全

★ 如何将终端屏幕内容写到文件中Windows系统

★ 解决Windows Media Player11打开文件慢、播放卡问题

★ cu或uucp可以通过uuencode和uudecode传输二进制文件Windows系统

篇7:OEM,ODM,EMS的意思

OEM:比如说现在我设计了一个键盘,但是我自己没有工厂不能生产,那么我拿着我的设计图纸去找一个生产键盘的工厂给钱让他们帮我生产,键盘的版权是我的,打上我自己的牌子,工厂不能为别人做我设计出来的东西,这就叫OEM.ODM:我现在看中了一个工厂的键盘,然后我去找他们让他们生产一批这样的键盘,打上我的品牌,我拿来买,工厂还可以继续生产这样的键盘.这就叫ODM.EMS跟上面两个没什么联系,是邮政特快专递服务的意思,可以直接理解为货品空运,在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最常见.EMS: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s的缩写,即电子制造服务,此类厂商为客户提供包含产品设计、代工生产、后勤管理、产品维修等服务,它比ODM还多出原材料进购、物流等环节,属于全程服务。富士康就是全球典型的EMS企业。

美国

篇8:OEM的质量监控

OEM作为当今国际流行的一种生产方式,其指技术或渠道网络拥有者 (或称品牌商) 掌握产品的“关键核心因素”,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并注重发展销售渠道,然后将具体的生产加工任务外包给制造企业。这种生产方式的优势在于既保证了品牌企业将核心竞争力集中于技术研发与销售渠道建设,同时又可以减少生产环节的繁重制造成本。

显然,贴牌生产是OEM供应商的一个显著特点,由此印刷品的制作与确认则显得尤为重要。OEM供应商印刷品的制作过程不同于品牌商,品牌商的主动性较强,本身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公司的战略来确定或者改变印刷品,而且印刷品的作业程序也相对简单、容易。相反,OEM供应商的印刷品制作却复杂许多,被动性也较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印刷品种类多样与制作复杂性。OEM供应商的印刷品制作涉及彩箱、说明书、铭牌、标贴、船唛、控制面板丝印等方面,由于OEM供应商同时为不同的品牌商生产加工产品,每个品牌商在产品型号、产品标准、颜色、生产制造程序、产品描述等方面均有差异,OEM供应商必须按照不同品牌商的差异与要求去制作印刷品。同时,由于印刷品种类繁多,业务人员与客户确认这些印刷品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这增加了OEM供应商印刷品制作的复杂性和困难性;第二,客户要求极其严格。尤其是一些著名的品牌企业,如GE、三洋等企业本身拥有一套非常成熟和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筛选体系来选择OEM供应商,当供应商资格确定后,这些品牌企业又会努力将供应商纳入其主导的质量控制体系中。在印刷品制作方面,这种控制主要表现在印刷品材料的选择、印刷品内容及实现形式等方面的严格规定,要求供应商严格按照其制定的各项要求执行,并建立相对完善的考核体系定期淘汰或惩罚不合格的供应商,使OEM供应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第三,印刷品个性化特征明显。由于OEM供应商为不同的品牌商生产加工产品,每个品牌商的要求又各不相同,于是,物化的印刷品反映着品牌商的不同要求,体现了品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与特征。

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印刷品质量、提高产品的整体品质,是出口型企业进一步扩大出口规模、赢得客户尊重的重要动力因素之一。

二、印刷品制作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好转,各企业的海外订单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印刷品质量问题也日趋严重,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返工率与生产成本,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业务人员对印刷品系统性及重要性认识不足是印刷品质量事故的根本原因

在实务操作中,部分员工并未对印刷品引起足够重视,不理解印刷品的重要性,甚至不清楚一套完整的印刷品是由哪些部分构成,尤其是部分新入职员工不了解印刷品的确认过程,不知印刷品资料的来龙去脉,不知道需要提供什么资料,无法确定这些资料是由公司提供还是由客户提供,以至于业务经理要求业务助理干什么,业务助理就干什么。这种被动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业务助理的积极性和自我检查与思考的能动性,结果业务助理只是一个简单的信息传递者,在意识上根本不会去探究其所追踪的印刷品是否合理、是否正确,最后在向客户交货时,才发现印刷品存在许多错误,从而使公司蒙受巨大损失。

(二) 产品知识的匮乏是业务人员难以对印刷品质量做出有效判断的主要原因

对产品知识的匮乏是大多数员工尤其是新员工的致命弱点。由于部分业务人员对基本的产品知识甚至都不了解,对产品的技术参数、功能、外观等相关资料不熟悉,这就会对产品的描述无法做出有效、正确的判断,从而可能导致印刷品错误的发生。例如,在前文提到的集团事业部中曾经有一位业务人员由于对某个产品型号的腔体材质不熟悉,在彩箱的描述内容中把本是喷涂的腔体描述成不锈钢的腔体,后来幸亏发现及时并改正了过来。倘若该产品被客户推向市场,后果将不堪设想,这种对产品错误的描述实际上是一种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可能引起客户的投诉与赔偿,从而可能给公司造成极大的被动和难以估量的损失。

(三) 业务人员业务培训系统性的缺乏是印刷品质量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海外业务的扩大,大多数企业增加了新鲜血液,新员工的到来让企业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但是,由于市场的快速扩张,新员工一进入公司就直接投入实际业务中,由于缺乏基本的业务培训保证,对于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来说,从一个学生立即向一个职业人角色转变,而其中没有一个适当的缓冲阶段,无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新员工仓促上阵的结果就导致了印刷品质量事故的不断发生,产品返工率持续升高。

(四) 业务人员与印刷品制作人员间的沟通障碍是印刷品质量事故的又一重要因素

业务人员作为客户信息的传递者,积极传递客户的具体要求与说明,但是,由于业务人员本身不是印刷品的实际制作者,其在向印刷品制作人员描述客户的具体要求时可能与客户原来意思并不一致,结果导致印刷品制作人员做出来的实物与客户要求相差甚远,结果可能面临退货的危险,从而给客户和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此外,印刷品更新后未及时反馈给生产工厂,印刷品知识、市场区域印刷品要求、印刷品数据更新无法实现共享,业务人员甚至印刷品制作人员在审美观、审美角度的不一致,比如对商标的位置、大小、色调等方面把握存在偏差等,均有可能导致印刷品质量问题的发生。

三、印刷品制作质量提升的策略与措施

(一) 大力加强业务人员印刷品知识的系统性与重要性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第一步,鉴于大部分员工不了解OEM供应商的特点,不熟悉印刷品制作与确定的过程,不理解印刷品知识的系统性及重要性,因此,公司应采取各种有效途径,包括组织新员工参观印刷工厂等形式,与员工建立共同的事业感和荣誉感,适时向员工传输OEM供应商的特点,加强员工对OEM印刷品的质量意识。只有业务人员从意识上重视印刷品,才有可能把自己的行动积极投入印刷品制作实践中去。

(二) 大力提高业务人员的产品知识水平与结构

印刷品质量问题屡屡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业务人员对自己所销售的产品不熟悉而造成的。因此,提高业务人员产品知识水平和结构至关重要,包括熟悉各类产品的型号、技术参数、外观、材质等。只有对产品相当熟悉后,才会对印刷品的确认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从而减少在印刷品制作过程中出现错误的频率。业务人员应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方式,有意识自觉地学习和熟悉产品,培养对印刷品判断的直觉力和敏锐力。同时,公司应建立一个科学的员工产品知识考评体系,对员工的产品知识结构和水平进行考核与评价,赏罚分明,激励业务人员尽快熟悉产品,提高对印刷品判断的准确度。

(三) 建立科学完善的业务知识培训体系

首先,公司应针对不同经验层次的员工,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和课程,采用课堂讨论、幻灯演示、自学等形式进行培训。尤其针对新入职员工,培训老师应围绕OEM印刷品制作的特点、内容和印刷品制作与确认的基本流程,图文并茂、循序渐进、系统地向学员讲解,尤其是产品功能的操作,可以请专业人士向新员工讲解、示范如何操作,增强新员工的理解力,同时,邀请拥有成功经验的员工进行案例讨论和分析,让新员工能够尽快理解、迅速融入到印刷品业务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干中学”,减少印刷品制作过程中的出错率,降低公司的额外成本。另外,作为对员工专业知识的培训效果和能力的考核,公司不应局限于考试这一简单形式,还应把员工在印刷品工作中的绩效、出错频率作为考核指标,使员工能够积极发挥主动性,有意识、认真地完成各项任务与工作。

(四) 加强业务人员与印刷品制作人员的沟通与合作

印刷品的质量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业务人员与印刷品制作人员沟通不到位、合作不协调产生的,因此要加强业务人员与印刷组人员的沟通与合作,业务人员应主动了解当地市场需求与要求,积极反馈客户的需求与要求。同时,印刷品制作人员利用自己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观,给业务人员在诸如商标大小、位置、产品的描述、说明书制作等方面更多的建议。只有业务人员与印刷品制作人员一起努力,经常沟通合作,才会把印刷品的错误率降到最低,提高印刷品的质量。

(五) 建立相对完善的印刷品制作流程制度和印刷品知识共享数据库

组织部门骨干员工对印刷品制作流程进行再造,对印刷品制作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找出经常出错的环节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优化印刷品的资料收集、制作、确认、作业、交货等流程,要求业务人员和印刷品制作人员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完成,减少或防止业务人员和印刷品制作人员仅凭工作经验就做出判断的行为,从制度上来保证印刷品制作过程的有序性和完整性。另外,企业应尽快建立一个印刷品资料共享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应收集一些印刷品共性知识,各销售区域具体要求明细资料,印刷品更改后最新的数据,印刷品异常数据分析等等,以便需要的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与数据,这也可以避免业务人员深更半夜被生产工厂叫醒来确认印刷品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1]江心英, 李献宾, 顾大福, 宋平生.全球价值链类型与OEM企业成长路径[J].中国软科学, 2009 (11) .

[2]但斌, 任连春, 张旭梅.供应链环境下制造商产品质量改进决策模型[J].工业工程, 2010 (2) .

篇9:OEM属于自己的电脑

首先解压并双击运行OEM XP.exe程序,即可清晰查看程序的主界面。怎么样,是不是和“系统属性”窗口非常像呢,赶快行动填写自己的个性信息吧。

填入“注册到”信息,以及“制造商和技术支持商”等信息之后,即可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从而使“系统属性”基本变得与别不同。

小提示

对于“制造商和技术支持商”下面的图片,我们同样可以更换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可以更换称为自己和女朋友的亲密靓照,当然也可以更换成《网友世界》的LOGO。只要在程序主界面点选“自定义Logo图片”,然后选择一张图片,并选择“打开”即可将其添加到系统属性当中。不过这里要注意的是,Logo图片的尺寸不能超过160×100象素,而且必须是BMP格式的图片才行。

上一篇:如何建设和谐社会下一篇:房地场销售辞职报告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