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复习大纲

2024-07-22

旅游学复习大纲(精选6篇)

篇1:旅游学复习大纲

旅游英语复习大纲

考试题型:

一、填空;

二、根据情景要求写句子(这部分是书上Part Two 每课后的Useful Sentences and Sentence Frames 的内容);

三、判断题(只要判断,不需要修改);

四、翻译短语;

五、简要回答问题;

六、举例说明题

Part TwoWorking Procedures I.General Remarks & Texts

1. Welcome speech content. As a tour guide, what should

you bear in mind?

2. What should a guide introduce

when conducting a tour en route?

 What are the principles of

conducting tours en route?

3. How to accommodate tourist at

a hotel?

4. Prior to the arrival of a tour

group, what is a tour guide or tour coordinator normally required to do?

5.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last sentence of p97)

 What are the four aspects of

Chinese culinary art?

 What are the respective

features of the Four Cuisines in Chinese?

6. What are the tips for tour

guides to follow when accompanying tourists to go shopping?

7. List some typical art forms and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in China?

 What is Beijing Opera?

 What are the criteria of an

all-round top-notch Beijing Opera performer?

 What is every movement on the

stage required?(p123)

 What is Chinese legendary

dragon? What did people in ancient times believe about dragons? 8. What are the contents of a

farewell speech?9. How to deal with a tourist’s

complaints step by step?

II.Useful sentence and sentence frames

Part Three Tourist Attractions

1. How are Chinese three major

topographic regions divided?

 What are China’s Five Holy

Mountains? Where are they? What are they famous for?

 Where are China’s Four Buddhist

mountains? What Bodhisattvas are respectively worshiped in each of the mountains?

2. What

are the distribution

categories of China’s rivers?

3. p190 Name some forms of ancient

defensive projects in China. P192 Paragraph 2: Gatetowers,gateways, … a strategically complete and impenetrable defensive system. What wall building techniques were

developed to strengthen strategic and defensive capabilitie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P193

4. What were the dwellings of

primitive men? p204

 What are the two prominent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classical Chinese architecture? P205

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timber frame structure?  How was the Chinese people’s

social status in the past indicated by the constructing and decorating systems?

5. p221 paragraph 2 “ Different from

classical European gardens, …landscape on a smaller scale.”

 Most imperial gardens have three

sections: … p222

 How to appreciate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s? 223-224 6. Wha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and

representative buildings inside a Buddhist temple complex? P238  What does lotus blossom mean in

Buddhism? P239

 What does Buddha, pusa, arhats

mean? P240-241

 What’s the function of a Buddhist

pagoda? What are the styles of the pagoda? P242 7. What were the typical features of

the Chinese earliest tombs in the Shang Dynasty?

 When were there mounds on top of

all rulers’ burial places?

 What were the renovations of

imperial tombs in the Han Dynasty?  What were the renovations of

imperial tombs in the Ming

Dynasty?

8. What are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When do they fall into according to Chinese lunar calendar?

 Describe one of the Chinese

festivals.10. What are the five major script forms

of Chinese calligraphy? What is generally reckoned to be a dramatic change in the form of Chinese characters? P307

 What is the general difference of

Chinese paintings and European paintings? P309

 Why are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called sister arts?

 How to appreciate Chinese

paintings?

篇2:旅游学复习大纲

1、旅游资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2、旅游资源单体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旅游资源开发

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

4、旅游资源地域分异规律

指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它表明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性。

5、非逆性原理

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其形成过程是不可逆转的,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修复到原来的状态。

6、星月定律

在一定区域,旅游吸引力的大小主要由最具体色、观赏游憩价值或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最大的旅游资源决定,这一规律被称为最高因子限定律或星月定律。

7、林德曼定律

能量沿营养级移动时,逐级递减,后一营养级只能是前一营养级能量的1/10左右,该定律即为“十分之一定律”或“林德曼定律”。

8、旅游资源评价

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及取得最大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运用某种方法,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一定区域的具有一定旅游资源价值特征、环境气氛及开发利用基础的社会经济条件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的过程和结论。

9、舞台化

以旅游为舞台,在经济等关系的作用下,旅游主题成员间充分交流,从而赋予旅游地以“故事”,使得成员以旅游地为道具和载体,获取经济关系以外的收获。

10、文化的物化

是将客源市场对旅游目的地的认识中尚未有具体形态表示物的部分以物质的形式在旅游地表现出来。

11、旅游资源承载力

在保证旅游环境系统的一定生态功能和民族历史文化不至于消失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配置措施,所能支持的旅游业规模及接纳游客人口限度。

12、直接市场法

可以直接运用市场价格对可以观察和度量的旅游资源价值变动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

13、替代性市场法

当所研究的旅游资源本身没有市场价格来直接衡量时,可以寻找替代物的市场价格来衡量。

14、假象市场法

在替代性市场难以找到的情况下,以人为创造假想的市场来衡量旅游资源的价值,这种方法称为假象市场法。

15、初始原风景

是对人们成年之前所居住环境的总体概括,它影响着旅游者选择旅游地的取向。

16、旅游资源的三个特点。

1)包括自然界形成的,也包括社会创造的,其存在是客观的;

2)与旅游者直接相联系的,能激起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对象物,能满足旅游者的特定需要;

3)与旅游业直接相联系,能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产生一定的效益。

17、简述《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中的旅游资源的主类。

可以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八大主类。

18、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

1)同质性与差异性原则;

2)对应性原则;

3)第次性原则。

19、旅游资源分类的步骤

1)在大量收集各种旅游资源资料的基础上,确定旅游资源分类的目的和要求;

2)通过比较分析,初步建立分类系统,把各类旅游资源归入不同类型;

3)通过补充、调整,完善分类系统;

4)在完成前述工作的基础上,写出分类说明。

20、人文旅游资源的景观特性

1)突出的人造性

2)显著的时代性

3)丰富的文化性

21、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1)木构架为主的框架式结构;

2)优美柔和的轮廓造型;

3)整齐而灵活的庭院式平面布局;

4)丰富绚丽的建筑装饰;

5)天人合一的环境艺术。

22、简述园林景观的构景原则和造景手法

构景原则有:

1)贵在自然

2)重在曲折

3)精在特色

造景手法有:

借景、框景、抑景、对景、漏景

23、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1)非物质性;

2)民族文化性;

3)地域性;

4)多样性;

5)体验性。

24、旅游资源普查的意义

1)有利于掌握资源赋存现状;

2)有利于明确资源开发方向;

3)有利于资源的科学保护;

4)有利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25、旅游资源普查的成果形式

1)旅游资源普查表格;

2)旅游资源普查报告;

3)旅游资源信息查询系统;

4)相关图件等。

26、旅游资源普查中的“十字”方针和“五定”原则分别是什么

“十字”方针指科学、客观、准确、量化、简洁;

“五定”原则指定位、定性、定量、定级、定影。

27、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评价的目的:

1)明确旅游资源的质量;

2)确定旅游地的性质;

3)提供开发利用的科学依据;

4)反映旅游资源的演化发展情况。

评价的原则:

1)全面系统原则;

2)动态发展原则;

3)客观实际原则;

4)综合效益原则;

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28、《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中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包括哪些?

1)观赏游憩使用价值;

2)珍稀奇特程度;

3)规模、丰度与几率;

4)完整性;

5)知名度和影响力;

6)游憩期或使用范围;

7)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

29、简述“三三六”评价法

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

三大价值指历史文化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三大效益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六大条件指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地域组合条件、旅游资源的容量条件、客源市场条件、旅游开发投资条件和施工难易条件。

30、旅游资源分类的步骤

1)在大量收集各种旅游资源资料的基础上,确定旅游资源分类的目的和要求;

2)通过比较分析,初步建立分类系统,把各类旅游资源归入不同类型;

3)通过补充、调整,完善分类系统;

4)在完成前述工作的基础上,写出分类说明。

31、旅游商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针对每一种特点,我们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意什么?

1)相对可移动性。一方面导致了美食旅游和购物旅游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导致全国各地

美食和旅游纪念品日益趋同的现象。因此,从开发旅游商品的角度来看,应该有意识地限制旅游商品的移动,使其始终保持地域特色。

2)地域性。没有地域性的商品不具有垄断性且容易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在旅游商品开发

过程中,一定要依托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特征,开发垄断性强、地域特色突出的旅游商品。

3)再造性。相关的旅游开发不是受到旅游资源本身容量的约束,而是受到旅游市场发展

规模的限制。为此,作为比较成熟的旅游目的地,需要重视旅游商品的开发,提高购物、饮食在游客消费中的比重,为地方旅游收入增长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32、试从旅游目的地的规模角度谈谈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根据开发规模、开发对象功能,以及开发组织形式不同,对开发类型的划分是不同的。从旅游目的地的规模来看可以分为跨区域开发、区域开发和小区域开发,甚至产品开发。

1)跨区域开发涉及空间范围巨大,应在高位政府主导下以及不同地域政府的协作下进

行。为避免出现重大失误,必须进行规划研究,并在开发过程中对规划对调整。

2)区域开发是指市级开发。由于管理机构唯一,行政意志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区

域开发是政府指导并控制下的开发。根据旅游资源的等级、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背景的组合,对区域旅游开发方向进行判定。

3)小区域开发是指村镇级别的开发。确定开发方向,注重与周边村镇的差异性发展,提

倡差异竞争。小区域开发所涉及的空间有限,对开发资金规模要求不高,当地可自主开发。开发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决定于开发者的意志和理念。

33、试述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点。

1)开展地学专业旅游

此类资源具有十分突出的科学意义,因此具有重要的科学教育功能。

2)开展观光旅游

一要保持地质地貌原貌,尽可能避免人为的修饰和改动;

二要向游客提供各方便的配套服务,满足游客的各种旅游需要;

三要注意对资源及环境的保护。

3)开展体育健身旅游

利用地表的地势起伏,配以其他必要的自然要素,通过旅游者自身运动,达到体育健身的目的。

注意线路的选择、设计,同时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危险因素,最大限度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

4)开展疗养和度假旅游

在一些地质地貌景观奇特、优美,其他自然要素配合良好的地区,可建成疗养院或度假区。

5)发挥地质地貌在风景区中的衬景作用

有些风景区虽然不是以地质和地貌风景为主,但它离不开地质地貌这个基础,所以如何充分发挥地质地貌的衬景作用是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一个重要技巧。

34、试述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点

1)分析遗址遗迹的全貌和内涵,选择开发的具体对象

要以考古发掘及其科研成果为依据,分析遗址遗迹的全貌和内涵。

就某一地区而言,应从宏观上把握遗址遗迹的分布状况、类型、特征、蕴藏量及相应的联系与区别;从微观上选择重点遗址,弄清其时代、类型、文化属性、文物藏量和历史科学价值,为选择具体开发对象提供依据。

2)确定开发目标,因地制宜进行开发

a对自成系列的遗址群的开发:在遗址群所在地建立综合性的游览区。

b对范围小、独立存在的遗址的开发:可建立专题博物馆。还有些价值重大、特点突出,但尚不具备单独开发条件的独立遗址,则以保护为主,对其价值与范围树立标牌,作为参观点纳入该地的旅游产品中。

c对广泛分布的同类遗址的开发:开辟为旅游线路,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如三国旅游线路d对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古遗址的开发,应纳入名城总体建设规划之中。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发有再现型和展示型两种

e对革命军事遗址的开发:以国内旅游者为重点,以向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教育为中心任务,贯彻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方针,根据具体对象因物而异,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开发。

3)遗址遗迹的开发应该融入游客的体验

如北京顺义区焦庄户地道战遗址将实施新保护规划方案,建成以展示地道战革命历史文化为主题,综合参观、体验活动、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综合活动区。游客们在这里可以看展览,了解地道战的历史;钻地道,参观抗战民居,吃抗战饭,看抗战电影,甚至可以亲自打一场“地道战”,真实体验抗战时期的战斗生活。

篇3:旅游学复习大纲

根据大纲考试要求的说明,考前该如何复习英语呢?

一、听力

要求考生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考生应能: (1) 理解主旨和要义; (2) 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 (3) 对所听内容做出简单推断; (4) 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

提高听力,关键在于平时多听多读,且精听与泛听相结合。考生应找一些信息量大、信息交叉点多的听力材料坚持每天不间断地进行听力训练。

平时要养成有效的听力习惯,就要采用正确的听力策略:1.树立信心,沉着冷静,全神贯注,积极思考。2.利用听录音前的时间及对话之间的十秒钟的停顿,迅速捕捉信息浏览问题,预测可能涉及的内容。3.对有把握的试题应快速作答;对无把握的试题要在所听信息的基础上排除错误选项,优化处理;不会作答的立即暂时搁置,准备听新的题目。4.重在听懂每句话的意思和内涵,注意捕捉文中所涉及的人物 (who) 、事件 (what) 、时间 (when) 、地点 (where) 、原因 (why) 、方式 (how) 、程度 (how long, how soon, how much) 、数字 (how many/how much) 、选择 (which等,边听边记下要点。5.注意听短文的首句和首段。6.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在整体内容的理解及关键词即实词上,千万不能只停留在个别单词或单句上。7.根据平时积累的英美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知识、逻辑、常识,以及文章的题材结构和主题思想,来猜测没有听懂或漏听的意思,或者通过推断、排除来选出正确答案。8.录音结束时选择也应该结束,即使吃不准也不要想它,马上看下一个题的选项。9.正式考试前在家听英语磁带十分钟“热身”,再进考场考听力。

二、单项选择

内容覆盖面广,考查范围均为大纲中所列的所有语法项目———包括动词的时态语态、非谓语形式、情态动词、名词、冠词、形容词、副词、代词、连词、数词、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倒装、省略、主谓一致、构词法、习惯表达法和交际用语等;重点突出、强调动词的考查;突出语境的作用,提供语境间接考查语言知识的运用。

因此,考生必须对语法部分进行全面、细致的复习,增强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单选题的复习不能靠简单地死记硬背,要做到先理解语境再考虑语法,语境是选择判断的最重要依据。在单选题上,不宜采用题海战术,但要把做过的一些题,特别是错题,反复地看,同时简单的题要总结规律,不要在难题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要重视语境题、时态题、动词短语相关的单选题。

三、完型填空

要求考生:1.根据上下文提供的语境来确定选项的能力。2. 具有较强的快速阅读和语篇的整体理解能力,能根据上下文线索通篇考虑。3.具有逻辑思维能力、理解文章主题思想的能力和推理判断的能力。4.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词汇、短语的能力。

提高完型填空能力要做到:1.不断积累并熟练掌握词汇(包括词性的转化、多义词、同义词的区别、词义程度的深浅、所表示范围的大小或感情色彩的不同等)、短语搭配、惯用法及一些重要句型、语法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把零星的、分散的知识加以总结概括。2.加强训练,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真正培养出较强的语感。每日做两篇完型文章,同时要注意内容的多样性,难度由适中到偏高,逐步过渡。3.重视短文的关键句、主题句,从而尽快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态度和观点。4.注意分析错题,总结出错的原因,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逐步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和熟练的解题技巧。

良好的完型填空解题习惯和解题技巧是:1.细读首句。2通读全文,掌握大意,粗选答案。3.仔细斟酌,上下文连贯,精选答案。深入分析空格前后句,确定空格意思。语法问题,考虑时态、语态,以及整个词法、句法;语义问题,依据短文自身完整的语言环境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但应注意:决不能停留在局部死抠,应以整体的大致把握为原则。选择答案时既要把对语境的理解和词的用法结合起来,又要考虑句子结构是否完整、正确,还要注意句子意义上的连接和照应关系,有时还应在段与段之间、情节与情节之间或更大的范围内关照上下文。同时还应注意行文逻辑、生活常识及事物发展的规律。4.复读全文,消除疏漏,验证答案。在复核过程中,看全文是否连贯畅通,内容清晰,主题突出。凡遇不通之处必是有待推敲的疑点。对平时易犯的错误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个别拿不准的答案,应当根据自己的语感,尊重第一次选择的答案,若无充分依据,切勿轻易改动。

四、阅读

要求考生读懂熟悉的有关日常生活话题的简短文字材料,例如公告、说明、广告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考生应能: (1) 理解主旨和要义; (2) 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 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 (4) 作出简单判断和推理; (5) 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6) 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

提高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默读习惯,使注意力集中在文字符号上,纠正唇读、心读、喉读等做法,克服指读、回视、重读等不良习惯。其次要善于抓住句子中的核心词,从一个句子快速地扫视到另一个句子,进行连贯性理解。养成每天阅读英语的习惯,注意要大量阅读,精泛结合,广泛猎奇;要快速阅读,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要整体理解,重视文章的题目和主题句,学习掌握作者的逻辑推理的方法技巧及整篇文章的框架结构;要积累词语,反复记忆。考前最好每天做3—5篇阅读理解题,培养熟练的阅读技巧,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坚持不懈。

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与策略:1.先看题干,带着问题读文章。2.速读全文,了解大意,明白主题。考生必须在十分有限的时间内运用略读、扫读、跳读等技巧快速阅读,搜寻关键词、主题句,捕捉时空、顺序、情节、人物、观点,并且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语篇实质。3.详读细节,理顺思路与文章脉络。记叙文多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论述文则包含论点、论据、结论三大要素,通过解释、举例来阐述观点。可根据文章的特点,详读细节,以动词、时间、地点、事件、因果等为线索,找出关键词语,运用“画图列表法”,勾画出一幅完整清晰的文章主题和细节的认知图。4.逻辑推理,做好深层理解题。深层理解主要包括归纳概括题(中心思想、加标题等)和推理判断题,是阅读理解中的难点。深层理解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必须忠实于原文,要以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为依据,立足已知推断未知,不能凭空想象,随意揣测;它要求读者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和逻辑推理,不能以偏概全。只有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推理才有前提和基础。推理题在提问中常用的词有:infer, imply, suggest, indicate等。5.猜词悟义,扫除阅读拦路虎。猜词是应用英语的重要能力,也是高考中常用的题型。它不但需要准确无误地理解上下文,而且要有较大的泛读量,掌握或认识较多的课外词汇。考生要学会“顺藤摸瓜”,通过构词、语法、定义、同位、对比、因果、常识、上下文等线索确定词义。6.养成良好解题习惯,保持好的心态。

五、对话填空

要求考生掌握所给对话大意,并根据所给首字母的提示,在标有题号的右边横线上写出一个英语单词的完整、正确形式,使对话通顺。

做好这一题,有必要提醒考生把2009年高考英语词汇表反复背熟。还应充分利用听力材料,大声朗读、复说,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并注意在特定的、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语境里接受、掌握词汇,还应重点注意常用词的实际运用。

六、写作

要求考生根据情景用英语写一篇10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情景包括目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等;提供情景的形式有图画、图表、提纲等。《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基本书面表达能力的具体要求:内容表达清楚,体现活跃的思维和清晰的逻辑,句式和词汇丰富,语法和用词准确,语篇连贯,交际得体。

写作是考生容易丢分的部分,越是到最后越要重视写作,要多看一些范文,熟练掌握30多个连接词语,非常流利地背出100多个句型,这样在写作当中才能表现出比较好的水平。另外还要用一些常用动词和句式,做一些汉译英的练习。

写作步骤:1.仔细阅读写作要求及注意事项,审好题。2.确定格式、题材及基本要点。3.丰富、扩展要点,将句子补充完整。4.把写好的句子联成短文,打好草稿。5.检查草稿,修改拼写、标点符号错误,修改人称、时态、语态错误,修改句子结构和逻辑错误。考虑语篇结构、考虑句式的变化和词汇的丰富。6. 规范书写。

七、综合模拟训练

高考冲刺这一阶段时间里,考生还应结合外地的信息和资料,精心地挑选十几套长度、难度和高考试卷基本相同的试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提高自己的临场发挥的能力和应试的心理素质,提高解题技巧和熟练程度,合理地把握分配在各题上的时间,从而提高解题速度,进一步查漏补缺。

篇4:关注考试大纲,提高复习实效

一、2015年高考考试内容梳理

2015年历史考试大纲中“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必修课程内容具体见下表,选修课程(略)。

二、典型考题解剖

例1.(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下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012年历史考试大纲将教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中的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与“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合并后改写,与教材相比综合性更强,意在强调这个时段的阶段特征。复习时要归纳分析两条主线贯穿这个阶段:一条是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具体表现为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另一条是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化迈进,具有表现为中国各阶级、各阶层由无意到有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学习西方。

本题是紧扣考试大纲的变化设计的,形式新颖、视野开阔、综合性强、开放度高、思维力度大、能力要求高,典型地体现了考试大纲中的四个考核目标与要求。本题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具体表现为历史阅读能力,即读懂历史材料,正确理解题意,并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具体表现为知识迁移能力,即运用已有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以认识和理解新的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描述和阐释事物”具体表现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即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归纳、综合等方法对“冲击——反应”模式进行解释、总结,作出合理的分析和正确的评价。

例2.(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 的价值

2013年历史考试大纲将教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中的“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拆分为“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与“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与教材相比考试大纲细化了知识要点。本题就是依照考试大纲拆分出的京剧为切入点,通过京剧脸谱突出对基本文史知识的考查。

例3.(2014年高考天津文综卷)5.达尔文《物种起源》一出版,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马上将达尔文的学说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他认为,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在竞争中,强者生存了下来,而弱者则被淘汰。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进步。这种观点( )

A.正确。社会科学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B.错误。社会科学不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C.正确。自然科学理论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D.错误。自然科学理论不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2014年历史考试大纲将教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的“探索生命起源之谜”改写为“进化论”。考试大纲与教材相比更为具体,针对性更强,对考生复习的指导作用更为明显。本题就是以“进化论”为主题,引伸出“社会达尔文主义”,考查考生灵活运用平时掌握的理论、知识、技能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例4.(2014年高考北京文综卷)(节选)37.(3)世界是联系的,也是多样的。结合“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的有识之士是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外来文化的?中国取得了哪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果?

2014年历史考试大纲将教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中的“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写为“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并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本题以联系的世界和多样的世界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考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复习备考启示

考试大纲是备考复习所需的重要素材和依据,其中蕴涵与高考命题的相关信息、资源和动向,考试大纲中提到试题“有一定的覆盖面”,“问答题的设计,将在考查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的考查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备考中我们需要研究考试大纲有关知识和能力这两方面的变化,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关注考试大纲中考试内容的变化。2015年新课标历史考试内容(必考部分)与教材内容相比,变化的方式有合并、拆分、改写和补充四种。合并的部分强调历史阶段特征,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复习过程中要把握知识线索,宜粗不宜细;拆分的部分强调教材中重要的历史概念、史实,复习过程中应细化这些部分;改写的部分强调知识要点,突显主干知识,复习过程中要举一反三深化知识要点;补充的部分是将教材中重要历史事件加以补充和完善,复习时注意补充部分与教材内容的联系,通过补充内容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综上所述,我们要结合考试大纲,将教材作为复习资源,灵活运用教材,对考试大纲规定的学科知知识和能力要求,由浅入深、由点到线再到面,构建历史学科的知识网络。

2.关注考试大纲中题型示例的变化。

篇5:生态旅游学教学大纲

Ecotourism

课程代码:XF095013 学时:32 学分:2 理论学时:32 实验或讨论学时:0 适用专业:生态学 课程性质:选修 撰稿人: 谢会成 审定人:李传荣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 生态旅游学是生态学与旅游学的交叉科学。主体属旅游学的范畴,属管理科学。作为生态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主要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生态系统景观功能的认识和利用,了解旅游干扰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掌握能与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旅游管理理念、原则和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涵,了解生态旅游产生的历史背景、了解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探讨近年国内外就生态旅游讨论的一些热点问题。进一步使学生了解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及发展理念、认识生态旅游系统主体生态旅游者类型及市场运行特点,同时掌握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及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然后使学生了解生态旅游业的构成及其管理要素和方法,注意生态旅游环境及其保护。在此基础上,是学生掌握生态旅游的规划与设计的原则、方法和主要步骤。最后使同学了解生态旅游策划、生态旅游体验、生态旅游组织与政策和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和解说等内容。

(三)课程教学改革 在课堂中结合同学们的旅游经验与旅游期望,讨论生态旅游的理论和实践活动。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课程理论教学

第一章 生态旅游的产生发展、及其概念体系

2学时 第一节 生态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0.5学时 知识点:生态旅游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发展现状

第二节 生态旅游的概念体系

1.5学时 知识点:生态旅游的概念、生态旅游的内涵、生态旅游的特点与原则 本章小结 本章首先讲解了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及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然后重点讲解了生态旅游的概念、生态旅游的内涵、生态旅游的特点与原则。重点:生态旅游的概念、生态旅游的内涵、生态旅游的特点与原则 难点: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思考题:1.在对生态旅游概念的认识上,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去综合把握?

2.试从生态旅游的特点与原则上去认识生态旅游与传统大众旅游的区别?

建议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 生态旅游的基础理论学时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旅游

0.5学时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其内涵、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主要内容、可持续旅游发展与生态旅游

第二节生态环境伦理与生态旅游

1学时 知识点:儒家生态伦理思想、道家生态伦理思想、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生态环境伦理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生态美理论与生态旅游

0.5学时 知识点:生态美概念、生态美特点、生态美学的审美原理、生态美理论的生态旅游价值

本章小结

认识生态环境伦理理论和生态美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与生态旅游的关系,掌握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与生态旅游的关系。

重点: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旅游

难点:儒家生态伦理思想、道家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旅游 思考题:1.怎样理解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2.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精髓是什么?借鉴这些思想和实践对于今天人们提倡的环境保护发展战略有什么重要意义? 3.请结合具体的生态旅游景区谈谈三大基础性理论对生态旅游实践的指导意义?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第三章 生态旅活动的主体—生态旅游者学时 第一节 生态旅游者概念及形成条件

1学时 知识点:生态旅游者概念、生态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生态旅游者形成的主观条件、生态旅游动机

第二节 生态旅游者的特征、培养及行为

1学时 知识点:生态旅游者的特征、生态旅游者培养的途径与内容、生态旅游者保护性旅游行为,特点、生态旅游者保护性旅游行为规范

本章小结

了解生态旅游者概念、生态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生态旅游者形成的主观条件、生态旅游动机。认识生态旅游者的特征、生态旅游者培养的途径与内容、生态旅游者保护性旅游行为,特点、生态旅游者保护性旅游行为规范。

重点:生态旅游者形成的条件和特征 难点:生态旅游者形成的条件

思考题:1.试述生态旅游者形成的条件?

2.生态旅游者有哪些特征? 建议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第四章 生态旅市场学时 第一节 生态旅游市场发展概况及其发育特征

1学时 知识点:国际生态旅游市场评析、生态旅游市场发育特征

第二节 生态旅游目标市场分析

0.5学时 知识点:生态旅游市场的目标定位、生态旅游者特征分析、生态旅游市场的细化

第三节 生态旅游市场的开拓和营销

0.5学时 知识点:生态旅游市场开拓、生态旅游市场营销

本章小结

了解国际生态旅游市场评析、生态旅游市场发育特征。认识生态旅游市场的目标定位、生态旅游者特征分析、生态旅游市场的细化、生态旅游市场开拓、生态旅游市场营销。重点:生态旅游市场的目标定位 难点:生态旅游市场的细化

思考题:1.你认为通过市场细分能够出现一个“典型”的生态旅游者模式吗?

建议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 生态旅游活动的客体—生态旅游资源

4学时 第一节 生态旅游资源概述

1学时 知识点: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内涵、生态旅游资源概念的争议、态旅游资源的特征

第二节 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

1学时 知识点: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原则、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系统

第三节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1学时 知识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目标、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导向模式、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过程

第四节 生态旅游的保护对策

1学时 知识点:生态旅游资源技术保护对策、生态旅游资源的政策性保护对策、文物古迹资源的保护与修复

本章小结

了解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原则、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目标、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导向模式。掌握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系统。

重点: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系统 难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导向模式

思考题:1.结合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认识我国主要的生态旅游资源。2.如何利用生态旅游开发的四大原则来指导生态旅游景区的具体开发实践?

建议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第六章 生态旅业

2学时

第一节 生态旅游业概述

0.5学时 知识点:生态旅游业概念、生态旅游业的构成、生态旅游业的性质 第二节 生态旅游景区

0.5学时 知识点:生态旅游景区的概念、生态旅游景区的类型

生第三节 绿色饭店

0.3学时 知识点:绿色饭店在生态旅游中的作用、绿色饭店的管理途径 第四节 生态旅游交通

0.2学时 知识点:传统旅游交通的问题、发展生态旅游交通的途径 第五节

旅行社

0.5 知识点:旅行社的基本概念与业务、生态旅游对旅行社旅游业务的影响、旅行社经营生态旅游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本章小结

了解生态旅游业概念、生态旅游业的构成、生态旅游业的性质。生态旅游景区的类型、绿色饭店的管理途径、发展生态旅游交通的途径、旅行社经营生态旅游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重点:生态旅游对旅游业务的影响及旅游业应对生态旅游的对策 难点:旅游业应对生态旅游的对策

思考题:1.试述旅游业应对生态旅游的对策。建议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第七章 生态旅游环境及其保护

4学时

第一节 生态旅游环境概述

1学时 知识点:生态旅游环境概念、生态旅游环境、生态环境的特点

第二节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

1学时 知识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特征与类型、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调控

第三节 生态旅游的环境影响

1学时 知识点:生态旅游对环境的良性影响、生态旅游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第四节 生态旅游环境的管理和保护

1学时 知识点:生态旅游环境管理的六大基本手段、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对策

本章小结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特征与类型、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调控、生态旅游环境管理的六大基本手段、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对策。

重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调控 难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调控

思考题:1.针对一个具体景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超载与疏载的管理调控如何实现。

2.如何运用六大手段对生态旅游环境进行有效的管理与保护 建议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第七章 生态旅游规划与生态设计

4学时

第一节 生态旅游规划

2学时 知识点:生态旅游规划概述、生态旅游规划的原理与方法 第二节生态旅游规划的核心—生态设计

2学时

知识点:生态旅游的绿色设计、生态旅游的绿色技术

本章小结

生态旅游规划概述、生态旅游规划的原理与方法、主要生态旅游景区的生态旅游规划、生态旅游的绿色设计、生态旅游的绿色技术。

重点:生态旅游规划的原理与方法 难点:生态旅游规划的原理与方法

思考题:1.森林公园的规划中如何贯彻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

2.生态旅游的绿色技术有哪些? 建议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第八章 生态旅游策划

2学时

第一节生态旅游策划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1学时 知识点:生态旅游策划概述、生态旅游策划的原则与特殊原理、生态旅游策划的“金三角”生态旅游策划的程序

第二节生态旅游具体策划

1学时 知识点:生态旅游形象策划、生态旅游景观布局策划、生态旅游自然保护策划生态旅游产品策划、生态文化格调策划、生态文明养成系列策划 本章小结

主要讲授生态旅游策划概述、生态旅游策划的原则与特殊原理、生态旅游策划的“金三角”生态旅游策划的程序及生态旅游具体策划。

重点:生态旅游策划的程序 难点:生态旅游具体策划

思考题:1.请谈谈生态旅游策划与生态旅游规划的异同点? 建议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第九章 生态旅游环境教育与解说

2学时 第一节 生态旅游环境教育

1学时 知识点:环境教育的内涵、环境教育与生态旅游、开展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意义、生态旅游中环境教育的实施、国内外生态环境旅游教育的成绩

第二节 生态旅游环境解说及其规划设计

1学时 知识点:旅游环境解说概述、人员解说、非人员解说系统、生态旅游环境解说系统的规划设计

本章小结

主要讲授生态旅游策划概述、生态旅游策划的原则与特殊原理、生态旅游策划的“金三角”生态旅游策划的程序及生态旅游具体策划。

重点:生态旅游环境解说系统的规划设计 难点:生态旅游环境解说系统的规划设计

思考题:1.谈谈你对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理解,你认为除了解说系统外,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对游客进行环境教育?

2.生态旅游环境解说系统较之一般的旅游解说系统,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建议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第十章 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评价

2学时

第一节 生态旅游者管理

0.5学时

知识点:通过导游或宣传教育手段对旅游者进行教育、通过法律法规对旅游者行为进行约束、通过技术手段对旅游者进行教育、通过经济传教育手段对旅游者进行管理

第二节 生态旅游业管理

0.5学时 知识点:生态旅游业管理的主体与对象、生态旅游业管理的具体范畴、生态旅游业管理的内容与手段、生态旅游业管理的工作思路

第三节 生态旅游社区管理

0.3学时 知识点:生态旅游社区管理的意义、生态旅游社区管理的目标和途径 第四节 生态旅游环境管理

0.2学时 知识点:生态旅游环境管理的内容和理论基础、生态旅游环境管理的指导原则及对策

第五节 生态旅游环可持续发展评价

0.5学时 知识点: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可持续发展评价 本章小结

主要讲授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者管理、生态旅游业管理、生态旅游社区管理、生态旅游环境管理、生态旅游环可持续发展评价 重点:生态旅游环境解说系统的规划设计 难点: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

思考题:1.生态旅游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2.生态旅游行业管理的具体范畴有哪些,分别如何进行?

建议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第十一章 生态旅游组织与政策

2学时

第一节 生态旅组织

1学时 知识点:国际与国家旅游组织、次于国家级的旅游组织、我国生态旅游组织发展概况

第二节 生态旅游政策和法律法规

1学时

知识点:国外生态旅游政策、生态旅游认证、国内生态旅游政策、国际公约、ISO14000系列标准

本章小结

主要讲授国际与国家旅游组织、次于国家级的旅游组织、我国生态旅游组织发展概况、国外生态旅游政策、生态旅游认证、国内生态旅游政策、国际公约、ISO14000系列标准

重点:生态旅游认证 难点:ISO14000系列标准

思考题:1.生态旅游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2.谈谈你对生态旅游认证的认识,你认为认证制度在生态旅游业的实行有哪些积极的影响?

建议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第十二章 中外不同类型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与项目

2学时

第一节 世界典型开发模式与项目

1学时 知识点:肯尼亚的生态旅游、乌干达的大猩猩生态旅游、澳大利亚的绿都营造、马尔代夫岛屿旅游

第二节 中国典型开发模式项目

1学时 知识点: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示范区的保护性开发模式、张家界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胜地九寨沟 本章小结

主要通过介绍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的典型模式,了解生态旅游的多样性与成功的管理模式 重点:态旅游发展的典型模式 难点:态旅游发展的典型模式

思考题:1.通过对本章案例学习,国内外生态态旅游开发方面主要有哪些模式?

建议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理论课程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课堂小测验、课堂讨论; 结课后考试:闭卷;

成绩构成:考勤10%/平时20%/考试70%。

附:教学参考资料

1、选用的教材:

张建萍,生态旅游,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年4月),第1版。

2、主要参考书:

篇6:[复习大纲]历史分区域复习方法

第40题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它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繁荣的景象。当时,汴河穿城而过,东入淮河,水量丰富,船运繁忙,大江南北物资汇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分析东京繁荣的主要原因。

(2)当时经汴河运往东京的稻米主要产自:

a,华北平原 b,汉中平原 c,太湖平原 d,江汉平原。(四项选一项)

(3)直接导致该城市北宋后商业衰落的社会政治原因。

(4)北宋后,黄河累次泛滥,汴河河道淤浅,试分析黄河该河段经常泛滥的原因。

(5)如今古城开封焕发了新的青春,……分析该市为什么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兴市之本”。

该题中的第(1)问和第(3)问可以直接用历史知识回答,第(2)问既涉及到历史上北宋农业的发展,又涉及到地理的知识。第(4)问涉及到历史上黄河泛滥的问题,历史上有这种现象,地理知识中有关于该现象产生的原因的分析。因此回答这两个问题,就要看考生综合认识问题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分地域复习,就是在复习中,把历史知识按地理区域划分、归纳和整理。从而把这一地区的地理、政治和历史结合起来综合认识。也就是说,把某一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状况、经济发展、文化特点、国际关系、现实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联系在一起进行综合的研究和认识。

它的具体方法是,首先,依据历史的发展特征,把中国和世界分为几个区域。然后按区域归纳、整理历史知识和问题。再把历史的经验、教训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

具体复习的步骤和方法是:

(一)、整理并准确地认识这一区域的地理情况,包括自然地理情况和政治地理情况。

(二)、整理并认识这一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不同时期和同一时期的各种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

上一篇:长效管理工作主要工作下一篇:生命简史的读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