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写景的作文

2024-07-17

暑假写景的作文(通用14篇)

篇1:暑假写景的作文

小学四年级写景作文:难忘的暑假作文

今年暑假里,我遇到了一件令我既难忘又惭愧的事。

事情是这样的:放完暑假的第三天,我和

 

过了一会儿,听见有人说:“老爷爷,您到我这来坐吧!”我急忙睁眼一看,原来是一个大约比我小二三岁的小男孩,他认真地扶着老爷爷,坐到了位儿上,我不禁震惊了,看着小男孩的背影,我感觉自己的脸像火烧般炽热,有一种想钻进地缝的感觉。

这时爸爸仿佛看到了我的心思,来到了我的身边,看了看我的表情说道:“如果知道错了,你还是好孩子。”平静的一句话,在我心中来回飘荡着“如果知道错了,你还是好孩子”……

相关推荐:

小学四年级写景作文:乡下的一天

小学四年级写人作文:我的同学

四年级叙事作文练习:我想对您说

篇2:暑假写景的作文

三清山的海奇之又奇,那不是真正的海,是云海。这云海一样的浩淼无边,一样的会有狂风巨浪。瞧!眼前就有一条巨龙正缓缓地自东游动,渐渐地吞没了山头,又向一座更高的山峰咆哮而去。山邀着雾,雾缠着山,氤氲成一幅泼墨山水画,那浓墨处是山,那空白处是雾,或浓或淡,变幻无穷,向游人炫耀着它卓越的构图功夫。

三清山的石被称为西太平洋边缘最美丽的花岗岩,它体积大、坚硬,而且形状独特。有的像小孩背着几棵松数的神童负松石,像一个老道跪拜明月的老道拜月石,有像一对男女相拥的和合石,还有金龟石、万笏朝天、观音送子、三龙出海、海狮吞月……

至于三清山的松,或从一块花岗岩横空出世;或立在山峰之颠迎风斗雨;或光秃了身子,只剩、下几根还在奋力挣扎。有相依相爱的夫妻数,有同根两杈的兄弟树,同样书铁骨铮铮,让人想起“碧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名言。

篇3:浅谈写景作文的入门方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景作文,写作规律

作文, 可以看作语文学科中的“重头戏”, 尤其在小学中年级这个作文教学的初级阶段, 作文更是难上加难。写什么内容, 如何写出这些内容, 如何把这些内容写得具体详细甚至精彩, 都是困扰学生的问题。其中, 写景作文更是学生的难点。

在指导学生完成此类作文时, 我在课堂上一般采取“立足课本, 延伸实景, 把握结构”的方法, 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逐步了解写景作文的内在规律, 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充分立足于课本是写好习作的前提

作为小学作文启蒙阶段的语文教师都知道, 学生动笔困难最大的原因就是语言的匮乏。考虑到学生在这个阶段的身心发展, 阅读规律以及阅读习惯,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还是不能达到课程要求。这时, 我们教师就要做好“引路人”, 为学生逐步登上作文宝殿搭好“台阶”。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 更不能忘记挖掘身边存在的“宝藏”——课本。

其实课本中不乏精彩的写景范文:北至《北大荒的秋天》, 南到《美丽的南沙群岛》, 巍峨秀美的《长城和运河》, 天下闻名的济南《泉城》, 千变万化的《庐山的云雾》……即便它们描绘的景色有时离我们实际生活稍远, 但“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与其为了教学生如何写“活”景色而搜肠刮肚去寻找陌生的句子, 不如“舍远求近”, 好好开发课本里的现有资源。如《北大荒的秋天》里, “小河清澈见底, 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 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恰当的比喻, 动静结合, 在实际写作指导时再加入一定的想象, 让学生接着写鱼儿在小河里各式各样的活动, 帮助他们轻松掌握其中的写作诀窍。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触得最多的就是我们的课文, 其中不乏要背诵的优秀文章、段落。它们是学生最熟悉也最拿手的资源, 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更要注意到:背是为了学生深层次的内化, 学是为了学生更自如地应用。

二、延伸实景是写好习作的必备条件

作文的第一堂课, 就是教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就是生活。”一切写作的素材和灵感都来自生活。小学中年级的学生, 其思维方式还在具象阶段, 脱离了实际环境不行;景色的信息太多太复杂也不行。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 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多观察周围, 结合学校的课外活动给予点拨。

写景习作的题目要清楚, 范围小, 贴近生活。对于三年级开始学习写作的孩子, 《学校的花坛》《草地的角落》《公园的一角》等这种有明显环境规定的题目会更容易上手。教学《学校的花坛》, 我会分组带着学生参观学校其中一个花坛, 教他们亲自观察花坛中的景物, 和矮小的龙爪槐比比身高, 自己去摸一下月季花的花瓣和尖刺, 闻一闻含笑花的香味, 让学生对自己要描写的景物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一边观察一边让他们交流自己的想法, 当堂就写下自己想说的话, 然后整理成段落文章。

同时, 写景习作的练习要贴近生活, 每次的春游秋游活动, 都是我训练学生练习的好机会。地处江南水乡, 我们去的国家公园里处处有景色, 该如何选择写作的题材?我以水为媒介, 引导学生来写湿地公园中各式各样的桥:最普遍的圆拱桥在学生的笔下变成了横跨在清澈水面上的彩虹, 与它的倒影形成一个完美的圆;石头桥上建造小亭子, 在学生的眼里是建筑师们满满的心意和关怀;由铁索拉成的木板桥在滔滔湖水上摇晃, 那吱吱呀呀的声音记录了他们一行的惊险与喜悦……有景可写, 有物能写, 写作离不开生活, 生活又必须浓缩凝练到学生的心中, 学生的笔下。

三、把握结构, 掌握规律是写好习作的法宝

面对刚刚接触写作文的小学生, 教师在指导时更应该把重点放在对段落练习的指导和对文章架构的把握上。写作文时基本顺序, 段落、句子间应该有的结构, 都是我们要指导的地方。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 才能了解写景作文的一般规律。

(一) 心中有画

三年级的写景作文, 一般都是从描写图上的景色开始。图画直接明了, 是非常好的入门辅助。我在教学时经常鼓励学生仔细看、闭眼想, 有意识地锻炼学生重组画面信息的能力。教师在作文教学时,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 写景作文不能只是满足于让学生写自己眼前看到的一幅画, 而是要“胸有成竹”——能够在自己的脑海中用思维创造出一幅画。这幅画, 既是对真实的外在世界的反映, 又充满了自己的特色;包括对所描写景色的记忆、处理、加工等等, 有着形态、颜色、大小、特质各方面的反映。动笔之前, 我经常要学生想一想, 自己到底要写的景色里有哪些景物, 它们的位置如何, 它们又是什么样子的, 哪个景物准备重点写, 哪个又准备略写。

(二) 结构清晰

写景作文和叙事作文一样, 同样要做到结构清晰。在学生练习中, 我习惯指导他们按照总分或者总分总的结构来练习段落写作。围绕中心句来写, 是三四年级学生练习写作中一个基础内容, 也是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 按顺序有条理地写作

篇4:浅谈写景作文的入门方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景作文;写作规律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作文,可以看作语文学科中的“重头戏”,尤其在小学中年级这个作文教学的初级阶段,作文更是难上加难。写什么内容,如何写出这些内容,如何把这些内容写得具体详细甚至精彩,都是困扰学生的问题。其中,写景作文更是学生的难点。

在指导学生完成此类作文时,我在课堂上一般采取“立足课本,延伸实景,把握结构”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逐步了解写景作文的内在规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充分立足于课本是写好习作的前提

作为小学作文启蒙阶段的语文教师都知道,学生动笔困难最大的原因就是语言的匮乏。考虑到学生在这个阶段的身心发展,阅读规律以及阅读习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还是不能达到课程要求。这时,我们教师就要做好“引路人”,为学生逐步登上作文宝殿搭好“台阶”。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更不能忘记挖掘身边存在的“宝藏”——课本。

其实课本中不乏精彩的写景范文:北至《北大荒的秋天》,南到《美丽的南沙群岛》,巍峨秀美的《长城和运河》,天下闻名的济南《泉城》,千变万化的《庐山的云雾》……即便它们描绘的景色有时离我们实际生活稍远,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与其为了教学生如何写“活”景色而搜肠刮肚去寻找陌生的句子,不如“舍远求近”,好好开发课本里的现有资源。如《北大荒的秋天》里,“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恰当的比喻,动静结合,在实际写作指导时再加入一定的想象,让学生接着写鱼儿在小河里各式各样的活动,帮助他们轻松掌握其中的写作诀窍。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触得最多的就是我们的课文,其中不乏要背诵的优秀文章、段落。它们是学生最熟悉也最拿手的资源,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更要注意到:背是为了学生深层次的内化,学是为了学生更自如地应用。

二、延伸实景是写好习作的必备条件

作文的第一堂课,就是教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就是生活。”一切写作的素材和灵感都来自生活。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其思维方式还在具象阶段,脱离了实际环境不行;景色的信息太多太复杂也不行。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多观察周围,结合学校的课外活动给予点拨。

写景习作的题目要清楚,范围小,贴近生活。对于三年级开始学习写作的孩子,《学校的花坛》《草地的角落》《公园的一角》等这种有明显环境规定的题目会更容易上手。教学《学校的花坛》,我会分组带着学生参观学校其中一个花坛,教他们亲自观察花坛中的景物,和矮小的龙爪槐比比身高,自己去摸一下月季花的花瓣和尖刺,闻一闻含笑花的香味,让学生对自己要描写的景物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一边观察一边让他们交流自己的想法,当堂就写下自己想说的话,然后整理成段落文章。

同时,写景习作的练习要贴近生活,每次的春游秋游活动,都是我训练学生练习的好机会。地处江南水乡,我们去的国家公园里处处有景色,该如何选择写作的题材?我以水为媒介,引导学生来写湿地公园中各式各样的桥:最普遍的圆拱桥在学生的笔下变成了横跨在清澈水面上的彩虹,与它的倒影形成一个完美的圆;石头桥上建造小亭子,在学生的眼里是建筑师们满满的心意和关怀;由铁索拉成的木板桥在滔滔湖水上摇晃,那吱吱呀呀的声音记录了他们一行的惊险与喜悦……有景可写,有物能写,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又必须浓缩凝练到学生的心中,学生的笔下。

三、把握结构,掌握规律是写好习作的法宝

面对刚刚接触写作文的小学生,教师在指导时更应该把重点放在对段落练习的指导和对文章架构的把握上。写作文时基本顺序,段落、句子间应该有的结构,都是我们要指导的地方。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了解写景作文的一般规律。

(一)心中有画

三年级的写景作文,一般都是从描写图上的景色开始。图画直接明了,是非常好的入门辅助。我在教学时经常鼓励学生仔细看、闭眼想,有意识地锻炼学生重组画面信息的能力。教师在作文教学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写景作文不能只是满足于让学生写自己眼前看到的一幅画,而是要“胸有成竹”——能够在自己的脑海中用思维创造出一幅画。这幅画,既是对真实的外在世界的反映,又充满了自己的特色;包括对所描写景色的记忆、处理、加工等等,有着形态、颜色、大小、特质各方面的反映。动笔之前,我经常要学生想一想,自己到底要写的景色里有哪些景物,它们的位置如何,它们又是什么样子的,哪个景物准备重点写,哪个又准备略写。

(二)结构清晰

写景作文和叙事作文一样,同样要做到结构清晰。在学生练习中,我习惯指导他们按照总分或者总分总的结构来练习段落写作。围绕中心句来写,是三四年级学生练习写作中一个基础内容,也是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按顺序有条理地写作

明确的空间方位顺序也是习作中要训练的重点。一般来说,描绘景色都是从上到下,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其中,围绕一个中心,重点写四周的写作方式是十分适合学生练习的。以《公园的一角》为例,先指导学生确定景色的中心点——公园里的喷水池,然后有顺序地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分别写四处典型的景物,条理会十分清楚。此外,移步换景也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式,但它要求学生有比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可以在一个阶段写景作文能力巩固后,逐步开始练习。

篇5:暑假写景作文

今天暑假的时候,爸爸带我和弟弟去驰名世界的卢山旅行。我们到达南昌后,便驱车前往卢山,汽车沿着迂回曲折的山路,经过四、五个小时的行程,终于到达了梦寐以求的仙境――卢山。我心里的高兴,不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了。

我们去了花径,周围都是苍葱翠绿的树木和鲜艳的花朵。绿叶红花,交相辉映,正如一幅美丽的图画。我们一路走着,芬芳的花香随风飘来,到处都是鸟语花香。晚上,为了欣赏月下的美景,便特地前往“月照”松林,爬上最高处,在树荫下纳凉,悠然自得。我们坐在一张坐椅上,仰望天际,尽情地欣赏美丽的.夜景;天空中一弯明月,照耀着大地,繁星点点,闪闪烁烁,仿佛是对着我们眨眼。这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幽静的夜晚啊!第二天一早,天刚亮,我便出来看日出,东方天际露出了鱼肚白的颜色。渐渐地,鱼肚白变成了淡红色,接着,它又由淡红慢慢地变成深红,再由深红变成了金黄的颜色。这时,周围的白云,仿佛涂上了缤纷的颜色。啊!多么艳丽的朝霞,我真希望自己是一个画家,能把清晨一美丽的景色描绘下来。

下午我们去黄龙潭看瀑布,那瀑布从千丈悬崖泻下如同万马奔腾。我们还踏入了清凉的溪水中,整个人都清醒舒畅了。

我终于要离开这个人间仙境了,我恋恋不舍;今日离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回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色了。

篇6:暑假写景作文

到了拉市海,我看到了一片广阔的草原。草原被群山包围着。马场内有一群一群的骏马,它们都被系在栅栏上。马场外有一些自由自在的马,有的在悠闲的吃草,有的在四处张望,像在欣赏这美丽的风景,还有的在草原上欢快的散着步。草原上还有些牛在吃草,不时发出“哞哞”的声音。

导游带我骑上一匹棕色的骏马,并带我往上走。我骑着骏马,从“茶马古道”到山顶。茶马古道是以前古人骑马运茶走的道路,这路不是宽阔的水泥大道,而是狭窄的泥泞小路,弯弯曲曲,坑坑凹凹。带队的导游穿着高筒的雨靴,雨靴上全是泥,裤子上也有泥泞的斑点,他高一脚,低一脚的走,还时不时回头向我们吆喝,提醒我们:“抓紧了!”“小心,别摔下来了!”“坐稳了!”泥泞的小路在树林中穿行,树十分粗壮,茂盛的枝叶为我们遮阳。

到达山顶,我伫立远眺,山下是一片田野。田野被纵横的阡陌分成好几块。这些田有黄色的,有翠绿的,仔细看,有些绿色的田野里还点缀着淡红的小点。再往远处,是一片湖,当时正是下午时光,阳光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湖的边缘是一群群山,山接着蓝天,蓝天在白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蓝。

我又骑马到了湖边,导游撑着船,告诉我们这就是拉市海,是一片湿地,每年有许多鸟在这里栖息。我摸着清凉的湖水,看着湖水里左右摇摆的小草和在水草中穿行的小鱼,想象着如果很多鸟在这里栖息,是什么样的景象啊。

篇7:荷花-暑假作文写景状物

水池中的荷花千姿百态。有的还是个小花骨朵儿,在“荷叶妈妈的育儿袋”里活蹦乱跳,想着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出来见见世面;有的是含苞待放,想着啥时候才能像荷花姐姐那样张着大粉脸,看那蔚蓝的天空;还有的变成了一位美丽矫健的大荷花了,张着那粉红粉红的脸蛋好像在说:“夏天到,夏天到,在这炎热的夏天你们快乐么”?

荷叶碧绿如翠,像一个青色的大圆盘。如果摘下一片叶子,撑在头上,就像一顶太阳帽,挡住了炽热,留下了清凉;也像一把绿的发亮的雨伞,挡住了雨淋,留下了干爽;这些荷叶挨挨挤挤的,时不时就会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好像在演奏一首动听的交响乐。在雨过天晴时,荷叶上沾满了小水珠,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珠宝。一阵微风轻轻拂过,调皮的小水珠们在大荷叶上尽情地溜着冰,开心极了!

“嗡嗡嗡,啪啪啪”,勤劳的蜜蜂们,闻着荷花的清香都飞来了,它们浮在花蕊中,采着香甜可口的蜜,这样,人们又能吃上由荷花蜜做出来的各种美食了。荷花瓣晒干后还可以泡茶,你只要在开水中放入几片花瓣,过几分钟后,芳香四溢的荷花茶就做好了。荷花不仅可以做美食、香茶,还可以做成中药,有活血、止血的功效……

篇8:写景作文口诀

景物不同特点异, 抓住特点要牢记。

时间变化纵向思, 地点变化横向联。

景中有人景有趣, 景中有情文章鲜。

总分写景最常见, 描写景物抓特点;

四季变化最常用, 春夏秋冬是重点。

定点写景有顺序, 时间变化分层点;

静态动态对比写, 颜色形状联想变。

动点写景是参观, 地点变化交代全;

首尾呼应最重要, 结构完整是一篇。

联想写景最好玩, 巧妙联想趣无限;

视角变化写景物, 空间方位要突出;

体验写景要新颖, 独特感受不一般;

分类联想细致写, 下笔有趣是重点。

拟人抒情景生情, 想象联想并列段;

景物童话有乐趣, 细节描述新故事。

写景多用修辞法, 语言优美人人夸;

篇9:写景作文的四种技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B-0068-01

景之美,在于曲径通幽,在于山重水复。王安石有言:“世之雄伟奇丽之观,常在险远。”变幻莫测的景致更能激起人的探索欲望,更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在描摹景物的时候,我们要把这种“险远”的景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就需要运用写景的常用技法——移步换景。

所谓移步换景,就是一边走,一边看,通过脚步的移动,角度的变化,依次把眼前的景物描绘出来的一种方法。运用移步换景法,可以将不同地点、不同方位的景物全面地描绘出来,使读者如置身其中,对所描绘的景物留下完整和深刻的印象。运用移步换景法,就要心随景动,展现所描绘之景外在和内在之美。在运用这一写作方法时要注意一些具体技法。

一、交代行踪,使文章线索分明

雄奇瑰丽、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让人目不暇接,我们要把景物尽收笔下,就要使眼中的美景有序地再现笔端。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就要求我们要很明确地交代清楚自己的行踪,并以此为线索展开描写。“移步”指的是脚步的移动,也就是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是不断变化的,因其变化,才有景物的变化。变化的景物如果没有指明行踪,就像一幅杂乱无章的画,会让人不知所云。所以,为交代好作者的行踪,使文章一线贯穿,就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把多个琐碎的景物连缀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就能使文章结构明朗、紧凑。

古代的白居易就深谙移步换景之法,在他的《钱塘湖春行》中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人从孤山贾亭往西行,先看到西湖水,而后是暖树啼莺,燕子筑巢。最后写田野的春花芳草,最后放马长堤,一路写来,诗人行踪十分明确。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其中的“春雨图”,就是按照从上到下,从近到远,由静到动的顺序,移步换景,把春雨之景写得美不胜收,让人有亲临其境之感。现代作家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就是按照“岱宗坊”“虎山水库的大坝”“七真祠”“三座石坊”等行踪顺序,移步换景,把泰山之景,从山下到山上写得生动翔实,使读者犹如置身其中。

二、抓住特色,让景物具有个性特征

移动的步伐让游览中的景物不断地变化,让人对不同的美景产生不同的感受。那么,我们在描绘景物的时候,就要抓住这些景物的不同特征,把各种景物中的不同“个性”描绘和体现出来。比如写“山”,你会登山而上,而山中不同地段的景物各不相同,也各有特色。如山下之水,山腰之树,山顶之石,都有重点描绘的“个性”之美……所以,就应该有选择、有重点地抓住这些景物的不同特征去介绍,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把文章变成没有主次的“流水账”。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作者把济南与住惯了的北平比较,又与他刚刚离开的伦敦比较,再与热带比较,最后抓住济南冬天的“温情”这一特征,写出济南冬天的与众不同。

三、调节色调,使文章整体和谐

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里的“情”和“意”,是作者借景抒发的独特情感,也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描绘哪种景物,都不应该脱离文章的总体“色调”,使文章在整体上显得和谐一致。

虽然所要描写的局部景物各具特色,但它们合起来必须能反映描写对象的总面貌、总特征,这就需要我们调整好文章的“色调”。比如著名学者、作家钟敬文的《西湖雪景》,他采用移步换景法写车窗外的景色,“朦胧”是其特点;车过西泠桥以后,“清寒、壮旷与纯洁”是其特点;在岳王庙前登舟时“沉默无哗的幽寂”是其特点。尽管各段景致不尽相同,但都是围绕“清寒”“喜爱”的特点去写的,全文色调不变,文章整体和谐,读后,使人笼罩在一种迷离纯美的意境之中。

四、运用联想,突出具体而微的描写

要具体地描绘出所见景物的特征,要做到对不同的景物特点观其形、思其意,用优美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进行描述,增强移步换景技法的文采。比如余秋雨《阳关雪》一文,“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文章由面前的坟堆联想到外国诗人艾略特的诗歌《荒原》,又联想到马蹄、呐喊、热血、慈母的白发等等内容,使文章纵横古今中外、虚实相映、跌宕起伏,显示出历史的深度和语言的魅力。

掌握了写景作文以上四种技法,就能写好写景作文。

篇10:暑假写景600字作文素材

我一直对丽江都充满着期待,我是那么渴望能够感受一下丽江的夏天,看一看夏天的丽江是一幅怎样的美景。妈妈陪着我们来到了美丽的丽江古城,原来像我一样对丽江充满期待的人有很多,丽江古城人来人往处处都可以看见游客的身影。

欢笑声,谈话声使这个寂寞的小城显得格外的热闹。走过一条热闹的大街,就看见“丽江古城”四个字镶嵌在大大的青石板上。像一位大书法家在岁月的纸张上挥洒出绚丽的一笔。水车拍打着池谭里的水,溅到了行人的脸上,格外清凉。鱼儿摇着尾巴,在池中捉迷藏。

我沿着河流朝里面走去,好奇地打探着这个古城。白墙青瓦说的就是这个吧!青石板磨出了一身光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我在青石板上跳动“塔塔”,身旁的流水热情地附和,与我一道将欢乐呤唱。

我登上丽江古城的最高处——狮子山,探索着木府的风云,感受着东巴古老的文化。从塔上看整个丽江,感受到这古老城市带个我的震撼。想到那些慢慢被利益化的建筑,那些慢慢被人类拆除的古老文化,我不禁一阵叹息。

我探索着丽江古城最古老的地方,摸着还未被白墙所代替的青石板墙,触摸着石板上凹凸不平的痕纹,一直蔓延到古城的最深处。

妈妈说晚上的丽江和白天的丽江很不同,所以我一定要再去寻访一次。

余晖一点点暗下去,笼罩在古城上,水在桥下缓缓地流。我走在小桥上,月光照在水上,如镜子一般闪着点点金光。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织成了一个柔软的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古城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一种模糊、空幻的色彩。

我听着寂静的酒馆里传来的古典音乐,听着旁边店里古典鼓发出的“咚咚”声音。心仿佛被音乐带领在古城中游荡、游荡……

篇11:暑假游玩写景作文400字精选

我很少外出去玩,也就是在家里附近的地方跑来跑去。今年我想去野生动物园看看。前一段时间我听班里的同学说他去北京野生动物园看了,特别好。野生动物园里有很多的动物,还都是散养着。我也只是在动物园里见过一些动物,它们都不爱动。我想着野生动物园里的动物就像是非洲大草原里的那些动物一样,自由的跑来跑去。但是实际情况却好像不一样,但毕竟是一次和动物亲密接触的机会。

我听同学说到野生动物园去玩的话,可以选择坐游园的车也可以开自己的车进去。开自己的车要多花点钱,但是毕竟自由一些。如果坐游园车进去的话,到了猛禽区在车里看,可以看到狮子、老虎等这些动物。过了这一块就得下车去看动物了,而且要走着出去。可以和长颈鹿,斑马等在一起合影留念。

篇12:暑假写景的作文

江心屿最著名的建筑物兴庆寺、东西双塔、浩然楼、澄鲜阁、文天祥祠、凌天桥、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

其中最难忘的是东塔。那座塔的塔顶有一棵百年的苍天大榕树,远远望去就像一把撑开的绿色大伞。传说:从前一只鸟吃了一粒大树的种子,经过东塔的时候,在塔顶上拉了一堆屎就飞走了,没过多久,那个种子竟长出我们现在看到的常年碧绿,茂盛的榕树。

最让人惊奇是岩形像雄狮和大象的两块岩石。这块白象岩站在河中央把鼻子伸进水里,好像看见有人过来就会甩起长长的鼻子,把人们喷成“落汤鸡”似的才肯停止攻击。这块白象岩又好像离开了象群,孤零零的一个人站在江中抽泣。而那块雄狮岩却好像很惶恐地蹲坐在水中,害怕被波涛汹涌的江水淹没,不敢继续往前走,等待船支把它运往对面的岸上。

篇13:暑假写景的作文

纵观当前作文教学, 学生生活经验缺乏、观察能力薄弱、作文题材单一、写作内容空洞, “无话可说”、“无从说起”的写作现象显而易见, 尤其在写景作文中更为突出。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写景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笔者结合近两年执教第二学段的教学实践及参与《利用网络视频提高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策略研究》全国课题的研讨经验 (下面简称为“课题研讨”) , 认为小学中年级写景作文教学可利用视频指导辅助课堂, 逐步突破、提升。

一、引入视频, 激发写作兴趣

翻阅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四年级教材, 不难发现, 小学中年级的习作内容主要包括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想象等几类。对于小学生来说, 写景作文是常见的文体。然而, 笔者在本校中年级学生中开展的一次关于“选择你最想写的习作类型”自由选题调查发现 (如图1) :小学阶段, 三、四年级学生均喜欢写人、记事类的文章, 三年级写人、记事类选择所占的比重为76.1%, 写景类为8.8%;四年级写人、记事类选择所占比重为60.7%, 写景类则为17.9%, 比三年级稍高9个百分点。从图1数据中可以看出, 不管是三年级还是四年级的学生, 写景类作文所占的比重远远低于写人、记事、其他类作文。可见, 小学中年级学生普遍不擅长或不乐意写写景一类作文。

学生不愿意挑选写景一类作文, 归根到底——兴趣仍未激发出来。特别是农村地方的学生, 生活天地不够宽广, 阅历不够丰富, 视野不够开阔, 自然感受不到教材描景语句的优美, 体会不到作者爱景深切的感受, 即便写出来的文章大多不是记流水账就是言之无物, 索然无味。要想改善这种问题现象, 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自2013 年9 月参与课题研讨以来, 笔者十分注重把视频这种新型教学资源引入习作指导课堂, 利用崭新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景物”指导课上, 笔者先后采取传统教学与视频指导两种授课形式进行对比实践。前者主要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范文指引, 全班46 篇习作有27 篇仿照范文按照四季变化顺序进行描写, 部分本地学生甚至写出“冬天下雪、堆雪球、打雪仗”等与珠三角冬季特征不相符的内容, 千篇一律。后者则把金斗湾水乡怡乐园、皇爵音乐喷池广场、坦洲山公园等本地标志性建筑景物拍录成视频引入课堂, 勾起学生熟悉的回忆, 打开话匣子, 进而引导学生把自己身边熟知的景物写下来。这样一来, 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浓厚起来, 并能结合自己亲身体验过的回忆和感受展开写作。从后者学生完成习作的情况统计看来, 笔者惊喜地发现, 全班46 篇学生作文, 大部分作文篇幅由原来约300 字增加到400 字不等, 原来27 篇按四季顺序描写的作文减少至14 篇, 学生的写作兴趣明显提高, 写作效果略有改善。

由此可见, 兴趣是促进学生进行写作的动力源泉, 把视频引入习作指导课堂, 是培养学生乐于写作的良好催化剂。

二、活用视频, 优化写作技巧

写景作文在选材方面无非是蓝天白云、花草树木、高山流水、虫鱼鸟兽, 写作对象鲜明, 应该是比较容易写的文章。但学生面对这些美景却时常写不出美的感觉来。笔者认为, 灵活运用视频指导习作, 可以直接、清晰地帮助学生优化写作技巧, 提高写作能力。

(一) 按照一定顺序, 有序观察

按一定顺序进行细致观察, 是写好写景作文的重要前提, 分为按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来写, 采用定点写景或移步换景等方法。

一般来说, 传统的习作指导课能让学生基本掌握按时间或空间顺序对景物进行有序观察, 习作中可以经常看到“春、夏、秋、冬”、“早晨、中午、傍晚”、“从近处看……眺望远处……”等字眼。但是, 在指引学生掌握如何采用定点写景或移步换景的方法进行写景时, 新型的视频指导法略胜一筹。

在执教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校园一角”中, 笔者在自己所任教班级分别采用传统教学与视频指导两种教学方式进行实验对比。在传统课堂教学中, 学生作文反映部分观察顺序杂乱、东拼西凑的问题, 即便有序观察, 文章总体也表现出过渡生硬的现象。为此, 笔者特意准备三个视频力争改善前面所出现的情况:一是站在学校正门定点拍摄教学楼及两旁升旗台、花坛的视频;一是从学校正门开始向教学楼、足球场、篮球场等进行移步换景的镜头汇编;二是杂乱景物的拼凑拍摄。实验课上, 笔者先后播放三个视频让学生对比感受“哪一个视频更吸引你, 为什么?”通过图像、声音的动态展示, 视觉、听觉的直观体验, “教师能够更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 并说出观察的顺序, 更有计划地帮助学生从无意注意观察转换到有意注意观察”[2], 就这样, 学生强烈感受到按一定顺序观察与描写的重要性, 并能较快区分定点观察与移步换景的异同。在此基础上, 教师借机指导学生如何使用鲜活的过渡语把观察到的景物接连起来形成一篇文章。翻阅对比实验后的学生作文, 笔者发现, 学生作文观察顺序杂乱的现象有所减少, 48 篇习作仅有3 篇仍需改进;移步换景时所写下的过渡语较为灵活了, 48 篇中有26 篇达到预设的理想要求。

(二) 紧抓景物特点, 主次分明

虽然每处景物描写都离不开山水、花草、小桥、溪流等, 但每处景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小学中年级学生的作文大部分出现景物特点不突出、“眉毛胡子一把抓”、叙事多于写景的现象, 写出来的文章空洞无物, 千篇一律, 无法感染读者。

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结合课题研讨实际, 尝试利用视频指导寻求转变。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秋天的图画”指导为例, 笔者搜集大雁南飞、水果成熟、稻谷丰收等素材制成视频资源, 通过播放视频, 引导学生打开话题“秋天来了, 你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哪个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为什么?”接着明确写作不需要把所有看到的景物都写入文中, 如同观看视频, 只要抓住一两种景物的突出特点让读者留有深刻印象, 就是成功的。在这个过程中, 如有发现学生说话欠缺具体或情绪高涨要求再次观看时, 笔者会重复播放视频, 让学生再次感受, 加深印象, 激发说话的欲望, 进而达到“先会说, 后会写”的预期目标。

通过反复试验, 笔者记录了2013、2014 学年所任教班级从三年级到四年级以来写景习作训练的测试评价数据。从图2 折线图显示, 自开展视频指导写景习作以来, 学生一、二类作文呈逐渐上升趋势, 虽中间略有起伏, 但总体表现与实验起点相比呈持续增长走向;三、四类作文则出现人数缓慢递减现象, 总体沿下滑走向发展。

实验证明, 学生景物特点描写不突出、“眉毛胡子一把抓”等问题现象转变明显, 略有收效。可以说, 这离不开传统习作指导课堂的变革与新型视频指导写作的创新与坚持。

(三) 抒发个人情感, 注入活力

不同的人看不一 (2同类作7-3或文0分相) 同的景色, 心情和感觉都 (会一类27-各作文30分不相同。而小学三二、类四作文年级的学生大多数只懂得把自二类然作文界的景物像照相机三 (一类24-2样作文6分复) 制到他们的作文之中, 没 (有三类24-自作文26分己独特情感的流露四 (和类18-抒作文23分发) , 缺乏活力。四类作文 (18-23分

审阅学生习作 (<, 17我分) 们经常可以看到“我的家乡 (风<17景分) 优美, 四季如画。”、“家乡的景色真美呀!”、“我爱家乡的景色!”等抒发情感的语句, 情感生硬, 难以给人真实、感动。学生笔下的文字缺乏生命力, 源于课堂对亲身体验实际生活的限制和过去体验情感再现的忽视。这种情况下, 视频是课堂中展现实际生活与再现旧时回忆的重要媒介, 是活跃学生情感神经系统的良好刺激物。因此, 笔者平时注意用视频积累学生学习的点滴生活, 以便在课堂上可以发挥一丝作用。就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校园一角”指导中, 除了前面提及做法, 笔者还独立制作了一段关于学校木棉树及学生在树下玩耍的视频, 作为拓展训练引进课堂。课上, 熟悉的镜头为学生带来了木棉树枝干、叶子、花朵、小刺的景色展示, 还再现了学生往日在树下乘凉、玩耍、捡木棉花等情景, 学生情绪迅速高涨, 情感汹涌而至:“我们的学校虽然陈旧, 但是正门旁边的那一株木棉树, 却是我的最爱。”、“橙红色的木棉花共有五片花瓣, 我最喜欢捡起一朵一瓣一瓣地数, 一片、两片、三片、四片、五片。”、“木棉树的枝干上还冒出许许多多的刺儿, 远远看去, 就像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十分有趣。”……

总的来说, 灵活发挥视频直观、具体的最大优势, 对于学生写景习作的启发有一定的帮助, 运用视频指导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尝试是有效的。

三、利用视频, 拓宽写作思维

学生掌握写作新思维是写好作文的重点。除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 用心体验生活、表达生活外, 还要充分利用视频新资源, 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 打开写作新思路。

怎样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自四年级以来, 笔者主要以仿写、续写、拓展为切入点着手开展教学, 尝试创新。如播放一段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直观视频, 让学生模仿作者描写一个全新的桂林的水的段落;植入一段家乡旧时的景色片段, 要求学生对比旧时与今日的景色异同, 与旧时家乡的景色描写相结合, 续写现时家乡的景色, 合二为一;引入一段外国农家风光视频, 开阔学生对于国内、国外不同景色的认识视野, 拓宽学生的认识……0510152025三1三2三3四1四2四3写人记事写景其他

经过一个多学期培养训练, 笔者的实验班在与同年级常2025规班 (四年级重新分班 (一, 优秀类作各) 文班作测试文1:水家平乡的相景物当) 的比照测15试中, 作文水平略有提 (二升良好类作。) 文如下测试面2:图_ (三__3_年级__的下_变扇了册) 形对比可以10清楚得知, 实验班一、 (三二达标类作类) 文作文测试所3:写一处自然景观占 (三百年级分下比册) 分别比常规5班略多1.11%、3.49%; (待四类三达作、文标) 四类作文 (四所年级占上册百) 分比分别比0常测规试1班测略试2少测试33.测58试4%、1.02%, 即实测试验4:校园一角班 (四作年级文下册写) 作水平比常规班稍高。由此得出, 实验班利用视频拓宽学生写作思维的尝试运用是值得肯定的。

四、结束语

在小学中年级写景作文教学中灵活运用视频引导, 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直观、具体、形象、生动, 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新型教学方法中激发写作兴趣, 优化写作技巧, 不断总结经验, 为写景作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应结合教学实际, 多在传统教学模式上改革创新, 多尝试探究新型教学方法, 以增强教学的主动性、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篇14:“砌”好写景作文的四块“砖”

孙静,大学本科学历,1999年至今任教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雅荷塘小学,兼任广州市少年宫文学培训中心教师,学校语文科组骨干教师,区教育发展中心小学语文科中心教研组成员。曾在《小学生周报》、《岭南少年报》、《考试》、金羊网、人教网等报刊及网络上发表近百篇教育教学文章;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文学比赛曾获国家、市级、区级奖励,40多篇学生作品发表于《青少年日记》、《小学生周报》、《小学生作文辅导》等报刊。

第一块“砖”:细致观察,抓住特点

特点,说白了就是“你有而别人没有的,那就是你的特点”,也就是说,找特点就得找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举个例子吧,像南方的木棉树,它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有叶无花,有花无叶”。一开春,木棉的叶子就开始脱落了,几天工夫,树上的叶子掉得干干净净的,整棵树看上去光秃秃的,下过几场春雨,光秃秃的树枝上陆陆续续鼓出了好些小花苞来,等满树的木棉花盛开时,放眼望去,那简直就是一棵“火树”。木棉树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的树皮,上面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大小不一的疙瘩,看上去像是穿上了铠甲一般。你瞧,抓住了木棉树的特点来写,文章就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块“砖”:按照顺序,表述清楚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文章读起来感觉顺畅、舒服呢?关键就在于言而有序。具体说来,就是要选择好叙述的起点,是开门见山地直接开始描写景物呢,还是先对描写对象的来历、背景进行介绍等等,要根据描写对象和表达需要的不同,确定好叙述与描写的出发点,然后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表达。平时我们的描写顺序最常用的有两种:第一,按方位的顺序写,如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上往下,则前到后等等;第二,按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写,如先写全景再描述局部再写全景。当然,在写景物时,除了按空间顺序进行描画,也可以用上时间顺序,《美丽的小兴安岭》(人教版第五册)便是一篇典型的例文,它就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展开对小兴安岭迷人景色的描写,让读者在不长的篇幅里面领略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如果你对某处景物四季的特点都非常熟悉的话,不妨试试看,写出来的作文肯定别有一番风味呢。

第三块“砖”:真情流露,情景交融

“我站在小池塘里,和别的小伙伴聊天时,忽然,一阵清风吹过,我便和伙伴们一起翩翩起舞。风停了,我们也停止了舞蹈,我低着头,看着欢快的小鱼、跳来跳去的青蛙、还有波纹的水面……”这是模仿《荷花》(人教版第六册)写的一段想象文,儿童的顽皮与趣稚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了这段文字,我们不难体会到,小作者是那样喜爱荷花,甚至把自己想象成池中的一朵,让自己尽情去体验荷花的美丽与快乐。

感情来不得半点假,如果自己不喜欢却硬生生地去写,写出的东西肯定是干巴巴的。在写景的作文里,如果仅仅感叹一句“这里景色真是太美了”,会让人觉得作者的感情是被迫着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而不是从内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的。想解决这个问题也不难,我们可以巧妙地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对景物的描写中。只有对景物熟悉、喜爱,我们才会细致地去观察,从而才能将景物的特点具体地描画出来。

第四块“砖”:丰富想象,恰当修辞

在描写景物时,要发挥由此及彼、丰富合理的联想及想象,借以把自己的情感融化进去,使景物描写更有深度,使文章中心思想得到升华。

说到想象,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大胆,二是要合理。《翠鸟》(人教版第六册)一文中“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作者将翠鸟背上和腹部的羽毛分别比喻成外衣和衬衫,多么形象,而且非常符合我们惯常衣着的习惯,这样的想象就很大胆且合理。

再说修辞,大家最常用的要数比喻和拟人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能把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没有思想感惰的生物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能使文章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语言富有魅力。修辞不但增加了文字的美感,同时也是读者了解作者内心思想的一座便利的桥梁。通过比喻,把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比如将“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比喻成“闪闪发光的长河”,就形象地写出了繁华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的景致。拟人,就是把没有思想感情的事物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例如“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这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句子呀,让人不禁怦然心动。

最后要提醒大家都就是,修辞要尽可能避免俗套,要有新意。例如一说到风中的叶子,大家就想到翩翩起舞,其实,我们把它写成“欢快地拍着巴掌”不也挺有趣的吗?

•习作要求•

翻开你的相册,里面一定珍藏着许多让你津津乐道的景物相片吧,为什么不把你的快乐和伙伴们一起分享呢。你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一下这些景物,讲清楚景物的特点,充分表达自己对此处景物的感情,写的时候,要注意展开丰富且合理的想象。题目自拟,400字以上。

•范文点评•

中山纪念堂

□余嘉颖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参观中山纪念堂。①

中山纪念堂坐落在越秀山山脚。中山纪念堂前面耸立着三道屋宇式三孔大拱门,上面刻着“中山纪念堂”,这就是中山纪念堂的大门楼。穿过大门楼,是一块绿草茵茵的宽阔的大广场,广场中有孙中山的雕像,他笔直地站在用白色大理石做的台子上,他的左手叉着腰,右手拿着拐杖,眼神里充满了希望,希望我们的中国更加繁荣富强。②

中山纪念堂的主体建筑物,从正面看去,像一个“山”字,有八根红色的柱子,每根柱子上都有一个“羊”字;蓝色屋檐上的兽脊和屋檐下的铃铛、雷公瓶体现出了中国建筑的特色。③

我们往里走,一个富丽堂皇的礼堂便呈现在眼前。礼堂非常大,可以容纳下五千多人。令人称奇的是,如此宽敞明亮的礼堂大厅里居然没有一根柱子!舞台上立着一块汉白玉石碑,上面刻有孙中山的头像和总理遗嘱。

纪念堂周围有很多树木:古白兰树、细叶榕、芒果、葵树……最令人啧啧称奇的,要数那棵“木棉王”,它今年已经三百二十五岁了!远远看去,好似一位张开双臂和蔼的老人,好像欢迎各地的游客来中山纪念堂参观。④

这就是雄伟的中山纪念堂,这就是广州的中山纪念堂。⑤

①开篇点题,利落明朗。

②观察得非常细致,能从雕像的姿势及眼神中合理想象中山先生的希望,原本没有生命的雕像因为有了小作者的合理想象,一下子“活”了起来。

③将景物的颜色、形状、装饰等特点观察得非常细致。

④把三百多岁的“木棉王”比喻成和蔼的老人以及将“木棉王”树形的特点想象成“张开双臂欢迎各地游客”,形容贴切。

⑤直抒胸臆,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自豪地表达出来。

点评:

通篇读下来,这篇文章让人感觉非常流畅,秘密就在于小作者能按照参观的顺序来介绍景物,读完以后,一条清晰的线路图仿佛就展现在了读者的脑海里。小作者能大胆且合理地发挥想象,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融入字里行间。写景的作文最关键就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观察、来进行描写。小作者通过细致地观察,抓住了景物的特点来展开描写与想象,这是本文的最大亮点。

指导老师:孙 静

•佳作引路•

黄山云海

□丘文迪

我们从黄山脚下乘坐缆车上山。

缆车在高空中行走,下面的山又那么陡峭,别说我们小孩,连同行的大人都有点怕了。过一会儿,只见缆车冲破了厚厚的云层,直冲云霄,我回过头一看,只见下面浓雾弥漫,白茫茫的一片,峻峭的山崖若隐若现,哇,山谷好深哟,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这是黄山难得一见的云海!”导游兴奋地说,“黄山一年中出现云海的机率只有百分之三十,你们太幸运了。”听导游这么一说,我不由得认真地观察起云海来。

云海,它如雪、如烟、如尘、如雾、如诗、如画……你瞧,那边有几个“小朋友”在“雪”里奔跑,另一边,几个大小不一的“雪人”正咧着嘴笑呢。忽然,一阵风刮来,窗外的云海卷起了“千堆雪”,“小朋友们”“跑”回了家,大大小小的“雪人”不见了……过了一阵子,“千堆雪”渐渐分散开去,高山脱下厚厚的棉衣,换上了轻柔的薄纱。意境山路上,一朵朵黄的、红的、白的花儿纷纷露出了笑脸,仿佛在迎接着飘过的云朵。高峻的山体、五彩的花儿、变幻飘动的云朵……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立体山水画。

点评:

小作者抓住黄山云海“变幻无常”的特点,大胆想像,将云海赋予了童话式的意境,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小作者对大自然这位神奇艺术家的赞美之情。这篇文章在描写景物方面,并没有突出“顺序”,但是细细想想,其实也是有“顺序”的——风起云涌,云海不断地变换着,小作者将“顺序”巧妙地隐藏起来,反而让人咀嚼出了一种可爱精致的散文的味道。

指导老师:孙 静

•阅读体验•

露珠赞

我喜欢露珠,我赞美它。

每年夏秋之际,我喜欢早起在野外散步。此时残月如钩,晨星闪烁,绿柳和庄稼低语,晨风吹来,格外清爽。

星光慢慢退去,火红的太阳撩开它的面纱。在万道霞光中呈现了一个美妙的、崭新的世界。看!那无边的绿叶上 闪动着无数晶莹的珍珠一颗两颗 千颗 啊 像夜空璀璨的繁星 像碧波上撒满了的宝石 又像千百万闪光的眼睛 啊 露珠这就是极普通而又为人们所喜爱的露珠

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的乳汁哺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它不像暴风那样挟风雷闪电以炫耀它的威力,更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无情。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人类,而对禾苗却从来无所苛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伏案在灯下夜以继日地工作,把毕生的心血滴滴洒在孩子们的心田上。

我爱露珠,它比珍珠更珍贵,比宝石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我赞美它,露珠精神将永远在我心头闪动。

阅读《露珠赞》这篇文章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下面错误的音节划掉。

清爽(shuǎngsuǎng)滋(zīzhī)

短暂(zàn zhàn )呈(chéngchěng)

2、按要求填写词语。

反义词:崭新()短暂()

近义词:普通()炫耀()

3、在第3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4、按要求在原文中找出排比句、拟人句和比喻句,分别用“____”、“~~~~”和“==”划出来。

5、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火红的太阳撩开了它的面纱。

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

6、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只有……才……只要……就……

(1)()露珠身形很小,生命也很短暂,()它却是不平凡的。

(2)()露珠的生命还没有逝去,()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

上一篇:外来人员进厂须知下一篇:文明学校创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