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通讯社技术部部门培养计划

2024-06-20

大学生通讯社技术部部门培养计划(精选5篇)

篇1:大学生通讯社技术部部门培养计划

技术部部门培养计划

在任技术部部长的一个多学期里,我对自己的评价是“不可谓成功”。或许当初换届时以新闻部的出身报了外宣部时,我还没有意识到摆在自己面前的是一个亟待抽骨换髓的部门,尤其是当外宣部还改名叫“技术部”以后。

根本而言,技术部存在的自外宣而来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或者改善。起笔之初,也略微思忖了些新的定位与方向,不过相对游离于实际之外的创意,我觉得,或许理清积留下的问题来得更为急切。

在社团培养计划里,我也提到过,每一个社团的存在都必须有其存在的意义——每个部门亦然。我社的立根之本在于通讯,由其职能衍生的部门自然是新闻部与编辑部,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技术部的职能之一网络宣传与推广应该是其主要工作。可摆在眼前的是,网络平台的维护未得到大一成员的重视,亦未得到各届学生的广泛认可。加之2011届学生的上网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网络平台的维护困难不小。然而这还不是主要问题,网络维护的高投入与低产出才是制约其发展的根本因素。且以图刊为例,一个优秀的图片系列所耗费的时间绝不低于写一篇优秀的通讯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个很可能刊印成册,一个却连署名都无处使然,这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网络维护的积极性。

在积极性问题的背后,还有诸如网络宣传发展体系的不成熟与摸索等约束,不足一而论。较之网络维护,我部另一项职能——宣传材料的制作,或许面临的问题更为严重。毕竟网络平台维护的技术因素更小,而PS、视频制作对基本不能招录到相关人才的我部而言,症结不言而喻。之前所谓的学习培养在我社开展基本不能成立,将培训需要依附于其他组织的不便暂且搁置一边,试问有多少人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这些?恐是寥寥。而宣传板的绘画在机构制度不甚严厉的社团历来就是一个可大可小的问题,在我社目前的情况下必然需要全社各部的支持。

我以技术部部长的身份看问题,或许有些许夸大的成分在内,不过技术部所做工作的困难着实特殊却也不假。

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曾加以考虑,不过限于个人能力,未能多得要领,且有几点相关建议:

 部门改名

如果说以前的“外宣部”只是阐述了我部的部分职能而不适宜,那么“技术部”这个名字无疑让人觉得无所适从,曾经有人的一句“技术部没有技术”让我恼了许久,最后发现却也是弱者的愤怒以更显弱小而已——何时有过技术?不知道参与制定改名的人作何考虑,我只是觉得现在这个名字较之以前尚且不如。

 建立合作关系

既然自身不能解决问题,那就必须寻求外力。寻求契机与包含视频图像处理能力的社团组织合作。

还有的建议就涉根动骨了,也还欠考虑,暂且不提。

技术部

张弘宇

篇2:大学生通讯社技术部部门培养计划

目前来看,大通社的发展似乎已经走出了上学期的困境,然而无论未来如何,谋求自身的进步才能更好地防备未来的变化。在此且提几点建议:

提升新闻质量

该点应该作为各项工作的前提,新闻质量才是我社立以生存的保障,也是大一新生所能学到最为实际的东西。在邀请相关人士做讲座的同时,可以增加内部的交流培训,将相关工作持之以恒地搞下去。改组网络宣传与维护工作

建立相关小组,加强内部人员对网络平台的重视,集全社之力走在相关网络平台发展的前列。

改版报纸

目前报纸的可阅读性有着不可忽视的问题,要想让《南农青年》成为大家乐于阅读的刊物,一定要有吸引人的内容。加强与社团联系

继续加强与学校及外校社团联系,加大大通社的品牌影响力。如上所思,言辞甚简,实属无奈,社团之发展脉络本即明晰,重在实践而已。

篇3:大学生通讯社技术部部门培养计划

即时通讯概念及即时通讯环境下的“英语交谈”特点

即时通讯 (Instant Messaging, 简称IM) 是一个实时通讯系统, 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络即时地传递文字讯息、档案、语音与视频交流。常用的即时通讯有Gtalk, QQ, MSN, Skype, ICQ, AIM等。对利用计算机辅助实时交互学习第二语言的研究发现, 在线沟通交流的环境下, 学生参与交谈互动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这些研究结果表明: (1) 互联网即时通讯环境比面对面交谈的环境, 学生第二语言表达的复杂性增加了。 (2) 学生参与交谈的积极性提高了。平时比较沉默的学生, 也能积极参与在线交谈, 甚至比平时积极参与课堂交际和讨论活动的学生还要活跃。 (3) 对目标语的学习态度改变了。

与传统课堂相比, 互联网即时通讯环境下的“英语交谈”不受面对面讨论必须轮流进行的限制。首先, 在多人互联网即时通讯中, 不提交发言, 对方是看不到的, 这就好比在同一个讨论小组中, 所有的人都同时对你说话。这种情况在课堂上是不利的, 但在互联网即时通讯环境下却是现实可行的。学生无需等待, 这样就比在课堂上有了更多的发言机会。在45~50分钟轻松愉快的在线小组讨论中, 每个学生提交几十个完整的英语句子并非罕见。其次, 即时通讯课上, 学生只有提交发言, 才会被认为在线。在传统课堂上, 学生可以不必发言, 只是被动地听, 也被认为参与了讨论。在网络环境下, 不参与就等于不在线。如果有学生一连几分钟都没有参与讨论, 同组同学通常会询问他是否在线。再次, 有趣的差别是对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要求不同。在课堂环境下, 学生可以借助大量交际策略达到交流目的。即使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说英语, 学生一旦理解对方的意图, 总会自然过渡到下一个话题, 而不是帮助对方找到表达意图的恰当语句。即时通讯却可以促进学生使用英语达成交流, 如验证自己对生词意义的猜测, 运用还没掌握的句式等等, 而不用其他的辅助方式。又次, 网络聊天对语言使用的这种要求, 势必使学生更能注意谈话时的语言错误, 促使学生更加注重句法加工, 并注意到自己语言知识的不足之处。最后, 被放缓了的谈话过程以及即时通讯的非暂时性确保了讨论的顺利进行。从工作记忆角度看, 在线聊天的这几大特点可以减轻面对面实时交谈时通常所需承受的记忆负荷。对话各方可以反复阅读对方的发言, 除了减慢交谈速度外, 还可以加强记忆。记忆负荷减轻了, 对记忆能力较弱的学生有利。交流速度放缓的另一个好处是, 学生在开口说话之前有短暂的考虑时间。学生有时间对英语口语表达的任务提前考虑, 因此, 表达起来就更加流畅, 说出或写出的英语句法更加复杂。

Levelt的言语产生模式与工作记忆

根据Levelt (1995) 的言语产生模式, 话语始于非语言的特定交流意图, Levelt称之为概念形成器。在言语产生过程中, 概念形成器的作用是决定将要说出口的话语的语义内容。概念形成器在话语被说出口前生成与之对应的信息 (意图或概念) 。这些信息被保持在工作记忆中, 并被存入构成器。构成器挑选出最能精确代表每个语义模块的语义内容 (话语前语汇) 。这些话语前语汇包括构成句法的必要信息, 并通过所谓的语法编码生成话语的表层结构。构成器的另一个作用是为选好的语汇挑选合适的语音语义并设计好要说的话语。然而, 在这些信息进入发音器引起发音肌肉运动并说出话语之前, 会被某种内部机制监控。在这种内部反馈环路中, 发音方案会被储存在工作记忆的发音缓存区。因此, 言语产生是个分阶段、模块化、累加式运行的过程。

引入工作记忆理论的相关概念和测量技巧讨论Levelt言语产生模型有两大益处。首先, 能更深入地了解话语加工能力的个体差异是如何影响英语口语水平发展的。其次, 如果我们能提前知道哪些学生会从什么指导方式中获益更多, 就可以据此给课程制定者更好的建议。其次, 语言即时通讯的两大特点会影响工作记忆: (1) 在互联网即时通讯环境下, 互动交谈的速度比面对面交谈时要慢。人们打字的速度不可能像说话那样快, 因此, 加工言语所要求的速度降低了。更准确地说, 在特定时间内, 交谈者需要描述、理解或回答的言语在数量上减少了。 (2) 互联网即时通讯不像口语表达那样稍纵即逝。在线交流时, 交谈者可以重新浏览谈话记录, 以便理清思路。

即时通讯培养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的可行性

根据以上分析, 在互联网即时通讯环境下练习第二语言, 有可能使一些言语产生过程自动化, 从而减轻工作记忆的负担。在口头交谈时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互联网即时通讯环境可以放慢讨论速度, 使学生有机会重复浏览先前论述过的内容, 再现记忆中的痕迹, 从而减轻工作记忆的负担。在面对面口头交谈时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互联网即时通讯的这一特点, 意味着工作记忆能力较低的学生将会从中受益。因为此时虽然对言语加工的要求降低了, 但交流的任务和相互作用与面对面交谈并无不同。

根据以上分析, 笔者提出以下假设:互联网即时通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英语学习者的认知机制, 从而间接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这一假设涉及的问题主要有: (1) 通过使用英语进行互联网即时通讯, 是否可以间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2) 英语即时通讯与面对面英语交谈相比, 在聊天室环境下学习英语口语对工作记忆能力较低的学生是否更为有利? (3) 在互联网即时通讯环境下, 是否可以根据工作记忆能力的个体差异, 有效预测出不同类型的学生口语水平可能提高的程度?我们可以设计实验来验证以上假设的有效性。较为理想的情况是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英语口语达到同等发展水平, 并且实验组的英语口语水平会提高更快。可能的原因是, 在互联网即时通讯环境下学习英语口语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工作记忆负担, 从而促使学生尤其是工作记忆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好地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验证性教学实验框架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及朱毅恒 (2009) 对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结果, 笔者设计了验证性教学实验框架, 主要包括实验前测试和实验后准测试, 旨在验证通过互联网即时通讯能间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的真实性。在本设计中, 由同一英语外教承担两个小组的教学任务。参与实验的学生来自笔者所教的高职英语专业一年级的两个自然班, 每班各20人。实验研究按照口语课课程表进行。实验组在联网微机室上课, 每星期上3节即时通讯课。控制组在本班教室上课, 每星期上3节传统式课堂口语课。实验持续一个学期 (20周) , 两个小组各上口语课60课时;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教学内容相同。也就是说, 即时通讯课和课堂口语课的活动内容及讨论的问题相同。学期第一周分别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进行实验前口语测试;学期最后一周进行试验后测试。

进行实验研究面临的挑战之一是教师难以给予所有学生等同的指导, 或者说教师很难对所有学生施加相同影响。为了确保给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生等同的辅导, 参与实验的两个小组在课程设计和课时安排上完全相同。实验组即时通讯课和控制组课堂口语课的活动内容完全相同, 且安排在同一天。实验组使用的即时通讯工具使教师能同时阅读并参与最多5个讨论小组的活动。在小规模试验阶段, 每个讨论小组安排4~6名学生。如果小组成员过多, 组内成员的积极参与会使屏幕窗口文字滚动过快, 致使学生难以跟上速度, 影响对话互动进程。控制组也采用相同的活动小组安排。在实际操作时, 指导教师直接从即时通讯工具界面打印出活动任务要求, 用于对控制组进行课堂口语课指导。实验组在线时指定的任务包括角色扮演、文章或影片讨论及其他交互活动。前两次的即时通讯课在学校的联网微机室进行。学生有机会充分熟悉即时通讯工具, 并向教师提出问题。初始培训阶段过后, 一部分学生可不必来学校联网微机室。他们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或校园其他的联网微机上参与即时通讯互动活动。事实上, 教师鼓励学生在不同的地点上网。这样做, 是为在指定的上课时间使互联网即时通讯真正成为同学之间唯一的英语交流方式。在同一时间、同一微机室上课的学生每次最多不超过5个。在可容纳30人的联网微机室内, 绝大部分时间在线上课的学生应保持在3人以下。这种在不同地点上课的安排对实验研究十分重要。因为它体现出本研究与其他有关计算机辅助实时交互研究或二语习得研究有显著的不同。

为了验证假设, 应进行实验前测, 将前测得分作为协变量, 反映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在课程开始时的口语水平。前测成绩分析将表明控制组和实验组的前测英语口语水平的差异情况, 如果不相上下则可以看作水平相等。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 进行实验后测。Levelt言语产生模式的言语产生过程表明, 无论是语音还是文字形式的言语表达, 都能促进并发展同样的认知机制。仅凭Levelt的言语产生模型理论, 符合逻辑的推理应是:控制组和实验组口语水平提升的程度应该是等同的。检验也用来验证这一假设。实验结束后, 教师对两组学生实验后测成绩进行分析, 以证明控制组和实验组在前后测之间的训练中英语口语水平是否有显著提高, 实验组后测的平均得分是否高于控制组的后测平均得分。分析结果用于证明互联网即时通讯能否为学生提供传统式课堂口语课很难提供的某种特有的有利条件。

为了验证假说, 可进一步检验口语水平得分和非词重复得分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口语水平得分和单项测试工作记忆题型的得分之间的相关性系数, 将表明控制组二者的相关性是否比实验组的相关性要高。这会进一步表明, 在控制组中, 较其他学生而言, 工作记忆能力 (在实验测试中具体体现在对语言的短期记忆能力) 较低的学生是否会处于不利地位, 在实验组中, 这一情况有无明显表现。这些研究结果将会显示, 对那些在语音回路中保持词汇信息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 即时通讯环境是否会更为有利。

笔者根据对即时通讯环境下的“英语交谈”的特点、Level言语输出模式、工作记忆、英语口头会话交流活动内在认知机制的分析, 认为应用即时通讯培养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具有可行性。据此提出假设, 即互联网即时通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职英语专业学生习者的认知机制, 从而间接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 并设计了验证假设的实验框架。应该指出, 这绝非意味着完全脱离面对面的英语口头交际就可以迅速提升英语口语水平。作为英语教师应该认识到, 如果把面对面的英语口头交际假想成是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唯一的途径, 就很有可能把相当一部分学生置于不利之地。有些学生将把学习说英语视为巨大困难, 存在逃避心理。对他们而言, 互联网即时通讯课程能帮助他们提升英语口语水平。

摘要:根据对即时通讯环境下的“英语交谈”的特点、Levelt言语输出模式、工作记忆、英语口头会话交流活动内在认知机制的分析, 认为应用即时通讯培养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具有可行性。并据此提出假设, 即互联网即时通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认知机制, 从而间接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即时通讯,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计算机辅助教学

参考文献

[1]Warschauer M.Comparing face-to-face and electronicdiscuss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J].CALICO Journal, 1996, 13 (2) :7-26.

[2]Kern R.Restructuring classroom interaction with net-worked computers:Effects on qual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production[J].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5, 79 (4) :457-476.

[3]Chun D M.Using computer networking to facilitate theacquisition of interactive competence[J].System, 1994, 22 (1) :17-31.

[4]Levelt W J M The ability to speak:from intentions tospoken words[J].European Review, 1995, 3 (1) :13-23.

篇4:大学生通讯社组织部工作计划

一. 组织部作为大学生通讯社的主要部门,我想其中的职责主要是负责社内.社外具体活动的开展的相关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组织社员开展文学创作,从事文艺副刊,校园生活话题写作和组稿;2.组织和开展各种文艺活动,有效地丰富社员课余文化生活;3.定期的培训成员对活动的策划.组织.安排,每两周进行一次活动策划,进行策划评优,每月组织不同形式的社内活动,丰富社内文化;

4.负责维持并加强“学通社”与校内外其他学生组织的友好关系,且加强与宣传部的合作。

二. 作为组织部部长,我想我们需要打开自己的视野,扩大自己的工作范围,来发展我们大通社,具体工作方针如下:(坚持五个中心.五项原则.五大目标.五大职能)    五个中心: 反映学生工作状态;关注校风学风建设;贴近真实大学生活;倡导高雅

校园文化;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五项原则:分工明确,责任细化;上传下达,及时反馈;自主学习,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和谐共进;传承经典,持续发展;

五大目标:信息载体多元化;内部控制精细化;人才培养专业化;机构职能全面化;人才资源品牌化;

五大职能:以“通职院,讯天下”为口号,以【仙桃职院报】为媒介,担当及时。准确全面报道校内学生工作动态的采编组;以“仙桃职院网”为平台,担当丰富网络资源,维护网络文明的后援团;以“学生教育”为中心,以新生导航教育活动为载体,担当沉淀校园文化的主力军;以“学生思想动态”为重点,以宣传报告为依托,担当收集.整理反馈校园思潮的先锋队;以“内外呼应,上下贯穿”为导向,担当联系学院.学校服务老师,学生的常备军。

三 若想更好的发展大通社,凭以上方针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坚持以下构想:

1.坚持一体化:即坚持“五部一体,按职能分工,跨部门合作,提高团队整体的凝聚力,战斗力; 2.围绕两个中心,即以“学生教育”.“学生党建”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服务广大师生,实现大通社又好又快发展

3.突出三个重点:即“稳根基,纳贤才,树品牌,力争稳中求变,注重人才培养,实现社内活动,社内人才,社内文化的品牌效应。

四 大通社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加入,如果没有新鲜血液的加入,就不会有好的发展,所以在下学期我们要广纳贤才,让有志之士加入我们大通社,让大通社的发展更上一层楼,且后继有人,具体工作如下:

1.纳新:初试.复试严格挑选,面试笔试层层把关; 2.培训:部门训练指导专业人才,社内引导全面发展; 3.实习:让他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所学化为所用; 4.考核:要制定量化指标,加强绩效管理; 5.表彰:表彰先进,树立模范工作典型; 6.换届:优中取精,垒实人才储备基地。

五 值大通社成立五周年之际,我想我们大通社需要举行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具体活动我想由我们大家共同思考,集思广益,我想我们会把大通社搞得更好.更完美。

篇5:大学生通讯社技术部部门培养计划

新学年为构建和谐校园,迎接评估奉献自己的一份力,同时继续充分发挥大学生通讯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学生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职能,努力实现社团工作的新发展

一、工作目标

未来一学期的大学生通讯社工作设想,都将围绕一个总体思路:围绕通讯社凝聚力不足、服务意识不深刻、业务能力不够硬等问题,充分调动大学生通讯社成员积极性,努力发动全体同学共同参与,构建一个制度健全,沟通良好,注重服务,和谐,规范,高效的先进社团队伍。

围绕这一工作思路,具体来讲,应从内部建设及外部建设方面着手。

1、始终将“宣传报道”放在首位,宣传报道是我们学通社全体同学的本职工作,我们一切工作的开展都是必须以此为中心,报道工作在校报编辑部老师的指导下,紧紧抓住社会热点和校园亮点进行报道。

2、营造积极良好的合作氛围,保持并提高通讯社内部凝聚力和责任感,在加强自身工作能力的锻炼的同时,重视感情留人,社团成员之间团结互助,亲切友爱。

3、加强制度建设,规范通讯社日常工作,引进项目管理模

式提高各类活动的工作效率。

4、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塑造有特色文化社团的形象,组织与新闻、文学等结合较紧密的特色活动,注重活动的系统性和传承性。

5、铸造大学生通讯社“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社团文化,在对社团干部进行组织能力培训的同时,关注内部成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及业务能力的提高。

6、加强与团委、各学院学生会,以及其他社团的交流和合作。

二,工作重心

作为学校新闻报道的常备军和主力军,担负着全校的新闻宣传重任,负责学校官方渠道的新闻采编工作,传递学校党委行政的声音,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宣传学校的教学科研成就,反映火热的大学生活,繁荣校园文化。

1.活动组织

在活动组织方面,对部门日常职能活动和非职能活动我们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对部门内部的日常职能活动,我们应随着经验的积累,把可以程序化的工作制度化,形成可操作的文字,作为管理手册传承下去。制度建设有利于学生工作的规范化,避免一些主观疏漏,提高通讯社的工作效率。对于非职能活动,如跨社团的大型活动,则应充分做好前期的策划。在开展此类活动

前,要充分重视策划的完善程度,明确总体的目标和工作人员的任务,责任到人。社长团成员需对活动的效益和可行性作出充分的评估,避免出现一些主观失误。而在执行阶段,直属上级和主要负责人应适时跟进,及时收集回馈意见,处理突发事件。活动总结工作做得不充分也是活动组织中的一大弊端。由于策划和执行工作的繁重,使得通讯社内部普遍存在对总结不够重视的情况。要改变这一现状,除了从思想上提高各部门负责人对总结的重视之外,我们将要求以后在活动策划中,要加入后期总结工作这一项。

活动开展过程中各部门沟通不足是活动组织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在新一学期的干部管理中,我们会尝试进一步利用不断沟通,解决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

2.成员培养

大学生通讯社社团的另一个工作核心是对新成员的培养,大学生通讯社将从以下三个平台进行对新成员的培养。

专业培训:新成员继续参加通讯员培训班,学习专业的基本的新闻采编知识、技能,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培养新闻素养。

校园实践:从培训班中选拨优秀学员做校园记者编辑,在校园新闻报道中实践理论,提升能力,走向专业。

社会实践:暑假期间,本社将推荐优秀学生通讯员到镇江各大媒体单位进行采编实习,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让社

会检验我们的能力

除了业务能力的提升,各成员要积极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及受挫能力等。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自己的宏观思维,考虑问题能从学通社的全局发展出发,立足于学通社的长远发展,不可拘泥于个人和眼前。

三、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学生的本分是什么呢?是学习。当然,这里所讲的学习是广泛的,我们学生的学习主要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思想道德的学习等。学生记者的使命是什么呢?是紧紧围绕“校园新闻报道宣传”这个中心,牢牢抓住学校稳定这根主线,协助老师,带领同学,服务同学,为学校的稳定、发展和建立优良的校风学风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工作过程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做一名优秀的新闻人。

希望学通社成员在新的一学期中,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校报编辑部老师的指导下,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队伍建设,为广大同学服务,真正起到联系学校与学生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积极配合各部门各项工作。不辜负学校和同学们的期望,为学通社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江苏科技大学大学生通讯社

上一篇:介绍小兔子的说明文下一篇:初二四记叙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