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件缩略版

2024-07-25

心理学课件缩略版(通用5篇)

篇1:心理学课件缩略版

1、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

(2)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2、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2)具有方向性与顺序性(3)具有不平衡性(4)具有个体差异性

3、如何建构中学生的健康人格?(1)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内部统合(2)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社会的统合(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实践活动的统合

4、如何指导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1)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2)帮助中学生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3)帮助中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

5、儿童认知差异有何教育意义?(1)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3)运用适合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6、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7、人的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1)人类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2)人类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3)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活动中,通过以语言为中介来实现的8、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有哪些?

(1言语信息学习(2智慧技能学习(3认知策略学习(4动作技能学习5)态度的学习

9、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哪些?(1)效果律(2)练习律(3)准备律

10、实现意义学习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1)学生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3)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

11、发现学习的特点

1)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只是最后的结果 2)强调直觉思维3)强调内部动机,即从学习探索活动本身得到快乐和满足,而不是外部奖励 4)强调信息的组织、提取,而不只是存储

12、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四个成分:)1)形成假设以解释事件或解决问题2)搜集数据来验证假设3)得出结论4)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

13、动机的三种功能是什么?

(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强化和维持功能

14、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1)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是完全成正比的,表现在一下方面:

A.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以学习行为为中介; B.过分强烈的学习动容易使学成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焦虑状态中,使其注意和知觉范围变得过分狭窄,思维缺乏灵活,限制了学生的正常智力活动,而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和效率。C.动机最佳激起水平与任务难度有关 D.动机最佳激起水平与学生个性有关

1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教育的意义:如果学生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其学习就会受到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就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成为其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例如,如果学生没有感受到被人关爱,爱和自尊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他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水平的成长目标,不能够主动的去探索和理解新的知识,也不能够想自我实现的个体那样对新的观念具有创造性和开放性,而会做出一些相对安全的选择。因此,教师应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并使学生感到被人接纳和尊重,才有可能是学生的积极性不断被激发,乐于创造和探索,乐于自我实现。

16、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1)树立自信心 1)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A.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形成适当的预期来实现 B.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功 C.可以通过提供挑战性任务来实现 2)设置合理的目标

A.具体的、短期可以实现的、难度中等的目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动机

B.对学习目标达到与否的反馈或评价有助于激发动机

3)进行归因训练

A.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B.应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自信 C.对于低成就的学生,还必须教授他们有效的学习方法

(2)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A.使任务更有趣B.引发认知冲突 C.合理使用表扬D.合适的反馈

17、迁移的作用

(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18、影响迁移的因素(1)相似性

A.学习材料的相似性B.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C.学习情境的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

A.相应的背景水平B.原经验的组织性 C.相应的认知技能和策略(3)学习定势

19、如何为迁移而教?

(1)精选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和网络化。

A.结构化是指教材内容的各种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合理的逻辑联系,能够体现构成要素的各种内在关系。

B.一体化是指教材各构成要素能整合为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

C.网络化是一体化的引申,指教材各要素上下左右、纵横交叉联系要沟通,突出各种基本经验的联结点、连接线。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 5.在真实生活中学习

21、上课提高知识直观的方法有哪些?

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的形式;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性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充分的参与直观过程

22、课堂上有效的概括的方法有哪些? 1用好正、反例证2正确运用变式 3自觉地进行概括4科学的进行比较

22、动作技能的培训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23、心智技能的培养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4)创设条件,提供心智技能练习、应用的机会

24、归因理论的实践意义:

1、有助于了解个体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2、有助于根据学习行动及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

3、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结果来预测个体可能的学习行为;

总之,归因是学生对自己成败原因的主观解释和推论,它在一定程度上受他人影响而改变,这也为教育提供了机会。

25什么是组织策略,以及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哪些? 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常用的组织策略有:

(1)聚类组织策略(2)概括法(3)比较法

26、认知策略有哪些?各有什么方法?(1)复述策略

A.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B.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C.排除干扰;D.多种感官参与;E.复习形式多样化;F.注意复习时间的合理安排;G.试图回忆;H.画线.(2)精细加工策略

A.记忆术(位置记忆法,关键词法,词义联想,谐音联想,视觉想象,缩减和编歌诀)B.做笔记;C.提问;D.生成性学习;E.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3)组织策略

A.聚类组织策略;B.概括法(纲要法,归纳法,网络法)C.比较法(对立比较,对照比较,差异比较).27、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5)有效的监控(6)个人自我效能感

28、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有哪些?

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

29、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有哪些?(1)深度加工与主动学习(2)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尝试背诵)30、问题解决的过程有哪些?1发现问题2理解与表征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3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特征(2)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

32、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A.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和记忆大量的知识 B.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C.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学生运用策略

A.在具体学科学习中教授思维方法 B.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3)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A.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B.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C.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33、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1)低智商者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34、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的个性:(1)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35、如何培养创造性?(1)创造适宜的环境

A.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B.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 C.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个性的塑造

A.保护学生的好奇心B.接受学生的想法C.重视学生的独特性D.提供榜样(3)创造性思维策略训练

A.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B.发散思维训练C.学会容忍模糊性D.推测与假设训练E.自我设计训练 F.头脑风暴训练

36、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条件

(1)外部条件(1、家庭教养方式

2、社会风气

3、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

2、态度定势

3、道德认知)

37、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1)有效的说服—正、反面论证(2)榜样示范(3)价值澄清(选择阶段、赞赏阶段、行动)(4)群体约定(5)赏罚控制

38、心理健康的标准

(1)情绪稳定、乐观(2)人际关系和谐

(3)人格完整(4)正确的自我观(5)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6)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

39、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病症,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客观要求

40、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惩罚法(6)自我控制法

41、教学目标的主要意义

(1)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2)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3)指导学生学习

42、分析教学任务主要涉及的方面

任务分析指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化彼此相连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1)确定学生原有基础2)分析使能目标3)分析支持性条件

43、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常用的策略有?(1)发现学习:指学生通过教师提供一系列事例归纳出隐含其中的原理和规则,或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来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般来说,发现学习需要经历过四个阶段:A.创设问题情境阶段B.形成假设阶段C.检验假设阶段D.得出结论阶段。

(2)情境学习: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方法取得教师主导教学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

(3)合作学习:指学生以主动合作的方式取代教师主导教学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

44、有效的课堂管理要达到的目标

(1)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2)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3)帮助学生自我管理

45、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方式(2)班集体的特点(3)学生的责任感(4)对教师的定型期望

46、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2)群体促成的纪律(3)任务促成的纪律(4)自我促成的纪律

47、专家型教师的一般特征

(1)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 A.特定的学科知识B.一般的教育学知识 C.特定内容的教育学知识(2)熟练掌握教学技能

A.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且有预见性 B.教学技能程序化、自动化C.教学监控能力强 D.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妥当应对纪律(3)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

48、教师成长的历程

(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

49、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2)微型教学训练(3)教学决策训练(4)校本培训(校本培训中应注意:A.坚持针对性B.重视主体性C.形式多样化D.以校为本)(5)反思教学经验(常见的反思有:A.对于活动的反思B.活动中的反思C.为活动反思。在具体的反思活动中,需要反思主要内容有:A.认知成分B.批判成分C.教师的陈述。教师可采用四种反思的主要内容有:A.反思日记B.详细描述C.交流讨论D.行动研究)(6)教师参与研究

50、心理健康的教育意义是什么?

(1)预防精神病症,保障学生心理健康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客观要求。

51、高原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1)高原现象即学生在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技能学习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常出现进步暂时停止现象,也称“高原期”;(2)提高成绩需要采取新的结构和新的方法;(3)经过长时间练习后,学生的练习兴趣有所下降,注意力分散,甚至产生厌倦情绪,或者出现身体疲劳等,学习的动机下降。这时需要学习者保持强的动机系统,有顽强的意志力,才能克服高原现象;(4)在个人知识方面,知识基础不牢的学生很容易遇到高原现象。40、德育的意义是什么?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条件和保证。

41、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1)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名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42、制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是什么? 1)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2)学生的年龄特征;3)时代特征和学生品德实际。

篇2:心理学课件缩略版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一、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一)侧重于心理学倾向的定义:美国奥尔波特兄弟: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所在所影响。

(二)侧重于社会学倾向的定义:艾尔乌德: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强调群体行为,以及历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三)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一)社会行为:生活在特定的生活条件中的人对各种社会刺激所作出的反应。

温勒社会行为的公式:B=f(P,E)B:行为

P:个体f:函数

E:环境

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社会刺激----社会心理----社会行为社会心理活动不仅与个体所处的即时情境有关,还与过去形成的经验以及个体的人格特征有关。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范围

(一)个体的社会心理和行为:个体受他人或社会影响而产生的行为。社会化和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动机,社会态度。

1、社会认知—这个人是热情的还是冷漠的。包括对自己、他人、群体的看法,及对问题的归因。

2、社会动机—中国人对知恩图报、忘恩负义是十分熟悉的(利他主义)。

3、社会态度和态度改变——偏见与歧视。男人女人,这个世界永恒的话题,可同样为人,生在社会却受到不同的待遇。

(二)社会交往心理与行为: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人际交往,人际沟通。人际关系—我们每天都要与人打交道,我们或喜欢他人,或厌恶他人,会因此而建立一种联结。人际吸引、人际冲突、利他行为。

(三)群体心理:群体凝聚力、从众、服从现象,民族心理。

群体行为——也许你是球迷、歌迷,也许曾置身于球场或演唱会现场,体验众多人聚集带给你的激动与兴奋。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向

一、社会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对象、范围:普通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形成的一般形式、过程及一般规律;而社会心理学不仅研究个体在社会中的心理,也研究群体心理。

角度与侧重:普通心理学注重研究一般形成过程、条件、机制;而社会心理学注重社会环境中的地位、角色和影响。

研究方法:普通心理学强调实验室法;社会心理学则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多种研究方法。

二、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对象、范围:社会学要研究社会生活中的全部事实及其本质、结构及各现象之间的关系;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人及群体在相互交往中产生的一些社会知觉、态度、情绪变化,仅是社会生活中的部分事实。

角度与侧重:社会学侧重宏观分析,探讨一个问题与社会制度、经济基础等的关系;而社

会心理学侧重微观分析,注重一个问题与社会心理的关系。例:在亲密关系的研究中,社会学家会关注婚姻关系、离婚以及同居比例;社会心理学家感兴趣的是一个个体如何被另一个个体吸引或排斥。

研究方法: 社会学侧重社会调查,而社会心理学有多种研究方法。

三、社会心理学的独到之处

其他学科也同样关注社会环境的影响,但是社会心理学有独到之处。首先,关心的主要不是客观的社会环境,而是人们如何受他们对社会环境的解读或构建的影响,换句话说,对于了解社会环境如何影响人们本身,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了解人们如何知觉、理解和解释社会环境,比了解客观的社会环境更为重要。

第四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特点:

1、直接观察很难发现规律

2、无关变量不易控制

3、期望效应

4、测量工具的误差不易控制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1、确定研究问题

2、查阅参考文献

3、研究设计

4、资料和数据的处理、分析和讨论

5、作出研究结论

6、写论文报告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要注意的问题

1、样本的代表性

2、实验者偏差

3、被试偏差

4、伦理问题

欺瞒: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特有技巧

• 使用原因:社会心理学家相信,如果被试知道研究的目的,他们的行为将会受到这种知识的影响而改变,从而影响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 消极影响:对被试的伤害;对学科发展的消极影响 • 解决方法:知情同意 ;详细的事后解释。

• 使用界限: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尽可能保护参与者的权利、安全感和良好感觉

第五节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生物理论

二、学习理论

三、认知理论

四、角色理论

第二章

社会知觉和认知

第一节 社会知觉

一、社会知觉的定义及分类

(一)社会知觉

也称社会认知,研究个体如何感知、认识自己、他人与群体及如何解释推断社会行为与事件的。

(二)分类(根据社会知觉的对象)

(1)自我知觉(2)对他人印象形成(3)对群体的刻板印象(4)归因

二、自我知觉及自我概念的形成

自我知觉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自我概念和自尊两个基本成分。

(一)自我概念

1、定义 又叫自我图式,自我认识,是个体对自己所有特征认识的集合,包括个体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性格、能力、身体等方面的认识。

2、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

(1)他人的反馈

(2)反射性评价(3)根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

(4)社会比较(伍德)

3(社会比较的动机不同社会比较的策略、方式也不同)

社会比较的动机:准确的自我评价,自我美化、自我保护、自我提高。社会比较的方式:向上比较,相似比较,向下比较

3、自我概念的作用及测量

(1)作用:影响个人的想法、情绪与行为

自我表达: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表达与反映自己对自己的认识。

自我表现:为了权力、赞许等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的动机。

自我监控:指个体对社会情境的需要及据此采取相应行动的敏感性及灵活性。

(二)自尊的建构及其作用

1、定义 自尊: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情感)

2、影响自尊高低的因素:生活中的成败经验,社会比较得来的信息,自己的内部标准:

3、自尊的作用和测量:作用:个体行为的主要动力,是身心健康的决定因素。

测量: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和泰克塞斯社交行为调查量表

4、如何确立自尊:学会向下比较(自我提升),选择性遗忘(对消极事件比对积极事 件遗忘的更快),使用防卫机制否认或逃避消极的反馈,用自我障碍的策略为失败找借口,在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受怀疑时转到自己擅长的活动中去。

第二节 对他人的知觉——印象的形成

一、印象形成过程中所利用的信息:外表,非语言线索,行为

二、印象的组织结构:

(一)维度观评价维度(好坏维度)、力量维度(强弱)活动水平维度(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

(二)类型观 外向、成熟、忧郁

三、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方式:

(一)安德森的平均模型

人们把所获得的信息加以平均以获得对他人的总体评价。这种模型是加权的平均模型,也即对所有特质平均前,对人们认为非常重要的特质赋予较大的权重。

(二)布鲁尔印象形成双重加工模型

以类别为基础的加工。把个体当成是某一类别群体的成员,根据对此群体具有的看法形成对个体的印象。以个体的特征为基础的加工,综合个体的各种信息来建构印象。

四、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规律

(一)“中心特质”效应

不同的特征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二)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信息出现的先后对印象形成的作用是不同的近因效应:最新得到的信息对他人印象的形成起较强的作用

(三)晕轮效应(光环效应)人们倾向于把有关的特质联系起来形成对他人较统一的认识

(四)人们比较重视负性的信息,但对他人却倾向于做正性的评价

五、印象的作用

保守性偏差:印象一旦形成之后,很难改变,即使发现最初的印象是错的,也很难改变。印象管理:让自己看起来很棒的艺术:自我美化,他人美化

第三节 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

一、刻板印象的形成途径

(一)个人的经验

(二)社会学习

二、引起刻板印象唤起和使用的因素:

1、个人的类别特征越明显,与此类别 相联系的刻板印象越易浮现在脑海中。

2、对待匿名的、可互换的群体成员易 使用刻板印象知觉他们,忽略个人特征

3、当时间紧迫,需快速对他人作出判断时。

4、当所获得的信息很复杂,不易分析加工时。

5、当人们处于极端的情绪状态时。

三、刻板印象的利与弊:利在于:迅速了解一个陌生人或群体的特征。

弊在于:夸大了群体内部成员的相似性,从而对个体的知觉产生先入为主、以偏盖全的偏差。

四、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

(一)抵制刻板印象变化的策略:

1、把不一致的信息解释掉

2、把不一致的信息区隔开

3、把不一致的信息归于群体中不典型的成员。

(二)改变刻板印象方法:

1、要使不一致的信息不断重复,从而被解释为是个体内在品质的反映。

2、要与群体中的成员广泛地交往。

3、要与该群体中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成员交往。

4、要有意识地寻找不一致的信息,有意识地校正自己的判断。

第四节 对行为与事件原因的推断——归因

归因就是人们利用信息对自己及他人行为的原因加以推断的过程

三、归因偏差

1、基本归因错误(对应偏差)——对性格原因的高估。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夸大行动者的个人内在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现象。

2、行动者与观察者偏差

3、自我服务归因偏差,人们把功劳归于自己,把失败归于外因的倾向。

第三章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广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狭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其关注的是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其构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成分。

三、人际关系的维度和类型

(一)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维度

1、情感上的亲疏(对等与对立)

2、地位上的尊卑(互补与对等)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发展

一、人际吸引

1、人们为什么会互相吸引:亲和动机(亲和需求、亲密需求,为了克服寂寞

2、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外表吸引力(2)相似性(3)互补性(4)熟悉性和接近性(5)互惠式的好感

二、关系的发展

关系的进展取决于交往动机和交往行为。交往动机是指人们在交往中到底想获得什么。交往行为包括工具性的交换和情感性的交流,前者如互通有无、互相帮助,后者如自我表露、内心交流、情感支持、相互陪伴等。

1、社会交换

2、自我表露

3、关系的发展

三、密切关系

1、密切关系的特征(1)相互依赖(2)共同活动(3)打破心理界限,对方成为自己个人 心理自我的一部分(4)交往动机由注重交易转为追求共享(5)心理上的亲密感(6)承诺

2、爱情

爱情是指心理成熟达到一定程度的异性个体之间强烈的人际吸引。

在男女之间产生的。生理心理达到相对成熟时产生。爱情不是低级的情感。包括性的需要,不等于纯粹的精神之爱。爱的基本倾向是奉献。

三、人际冲突和合作

2、冲突产生的原因:(1)需要、利益的不同(2)对问题的看法、认识不同(3)价值观、宗教信仰不同(4)行为方式和做事风格的不同

3、冲突的作用:(1)可以促进对方紧密团结(2)强迫冲突双方坐下来谈判并直面他们的 5 问题,给问题解决提供了契机(3)冲突能导致必要的社会变迁

(二)人际合作:

1、定义 由于有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对于单独的个人或群体来说,很难或不可能达到,于是人们或群体就联合起来一致行动。

2、合作的类型

1)自发合作,互相援助2)传统合作3)指导合作:双方在具有权威地位的第三方的管理和协调下进行合作4)契约合作:个人或群体之间正式同意以某种方式进行合作,并对彼此的职责进行清楚的界定。

3、如何提高合作性:1)建立持久的关系2)增加识别对方行为的能力3)要维护自己的声誉,保证相互信任4)要保证对关系的控制力,分步合作,对对方的行为要奖罚分明

四、利他行为与侵犯行为

(一)利他行为

1、特征:1)目的是有利于他人,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2)是自觉自愿的行为,不是迫于外界的压力而作出的3)利他行为不求任何回报,是一种真正的无私奉献4)利他行为具有自我牺牲性,它需要个人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个人并不会计较

3、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1)动机因素2)个人因素3)情境因素

(二)侵犯行为

1、侵犯行为的原因

1)对侵犯行为的反击

工具性侵犯行为基于理性的算计,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去攻击别人。3)本能性侵犯行为

4)挫折引起的情绪性侵犯

5)模仿引起的侵犯行为

2、对侵犯行为的应对:自持行为:在不侵犯别人权利的情况下维护自己的权力。

3、侵犯行为的控制和消除:1)宣泄2)习得的抑制3)惩罚4)置换5)寻找替罪羊

第四章

社会动机理论 第一节 动机概述

一、动机的概念

1、动机是指引起、维持、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2、何谓社会动机

社会动机是衍生性动机、习得性动机、心理性动机。

二、动机的性质

1、动机是一个完整的个人的动机,而不是人的某个部分的动机。

2、动机总是指向人类的一些基本目标或需求,是人类的终级目的、欲望或需要的表现。

3、人类的基本动机是相同的,但用来满足基本动机和需求的方式可以因人而异,因文化而异。

4、人类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个体的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错综复杂的。

5、人类存在无意识动机或潜意识动机,个体不可能对自己的动机状态有全面而清晰的认识。

6、动机是动态的过程,是连续不断的,无休止的。人除了极少数的时间外,很少达到完全满足。

三、动机的功能

(1)激发个体的活动,对其行为具有推动作用(2)维持个体的活动,对其行为具有强化作用

(3)引导个体活动朝向一定的目标,对其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四、动机的分类

(一)生理性动机和心理性动机

(二)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第三节 几种主要的社会动机

一、成就动机

(1)社会取向成就动机的特点A、强调个人的成就目标和评价标准主要是由他人或所属的 6 团体来决定

B、选择做什么样的行为来达到成就目标也是由重要他人或团体来决定

C、成就行为的效果如何,往往由他人或团体来评价,评价标准也是由他人或团体制定的 D、从总体上说,个人对价值观念的内化程度比较弱,相应地,成就的社会工具性比较强,即追求成就是一种手段,是为了让他人或团体高兴

(2)个体取向成就动机的特点

成就目标和评价标准主要由个人自己来决定。

• • • 选择什么样的行为来达到成就目标,也由个人自己来作主

成就行为效果如何往往由个人自己来评价,评价标准也是由个人自己来制定的 从总体上来说,个人对成就的价值观念内化程度比较高,相应地成就的功能自主性教强,即追求成就本身是一种目的

到及时的反馈:想知道自己的活动结果。愿意接受有挑战的任务,但倾向于选择适度的风险:自信且事实求是。选择有能力的人共事:人际关系上精明

二、亲和动机

1、又称为结群动机,是指个人要与他人在一起,或者要加入某一集团的需要。关禁闭是最严厉惩罚。亲和需要就是寻求被他人喜爱和接纳的一种愿望。

2、亲和动机的负面效果:懈怠,屈从,团体集一思维

3、高亲和动机的人的特点?

喜欢交往,并享受交往所带来的愉快。渴望友谊,喜欢合作。对人际冲突的回避。对失去亲密关系的恐惧

三、权力动机

1、权力的类型(来源)(1)强迫性的权力(2)合法性的权力

(3)奖励性的权力(4)关系性权力

(5)专家性权力

(6)信息性权力

(7)联系性权力

5章

一、社会感情的概念

(一)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情绪与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自然原始的,人和动物共有;情感主要与个体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是社会性的,人所特有的。

2、情绪是外显的,情感是内隐的。

3、情绪是不稳定的,易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有明显的情境性;情感是相对稳定的,有稳定性和长期性。

联系:

1、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动物心理到人类心理,先有情绪再有情感,情感是情绪与社会意识整合后的产物。

2、情感是内隐的,但是会在一定情境下,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二)社会感情的概念

• 社会感情是伴随整个社会心理过程产生的主观心理体验和心理感受,由社会情绪和社会情感构成。(3)高成就动机的人的特点

有较强的责任感:对自己的决定高度负责。喜欢能够得三)社会感情的特点

• 与感情相比较而言,具有群体性、共同性、社会影响力等特征。

• • 群体性,不是个人独自的内心体验,而是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共同性,社会情绪的爆发、社会情感的形成,往往由特定的社会事件所引起,并产生相同或者相似的心理刺激和应激反映。

• 社会影响力,社会感情的影响力比个人的要大得多。

三、社会感情的功能

1.动力功能,对人的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2.强化功能,可以巩固和改变一个人的认知。

3.信号功能,通过表情外显来传递信息,有加强言语表达力的作用、提高言语生动性的作用、替代言语的作用、超越言语的作用。4.感染功能,一般的情绪气氛感染,还有是被特定对象引起相应的情绪反应。5.迁移功能,对他人的感情会迁移到与这个人有关的对象上去。

对认知和情绪的总结

• • 一些情绪反应——特别是简单的喜欢、不喜欢和恐惧——不包括有意识的思维。其他的情绪——包括心境(如抑郁)和复杂的情感(如爱和恨)——在很大程度上受解释、记忆和预期的影响。

三、社会学的观点

1、社会感情的突生属性

所谓突生属性是指只有在人与人发生关系或者当个人的心理或行为同他所处的社会文化结合时才能显示出来的那些特点,而这些特点是无法还原到个人的或生理的基础上去的。

2、社会感情的整饰化

•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依据社会关系的规范要求或者出于策略性的考虑,有意识地控制(唤起、压抑和改变)自己的某些情感的现象,就是社会感情的整饰化

一、情绪与社会情绪

1.情绪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构成成分包括主观体验、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生理唤醒。2.社会情绪:是指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各种情境的知觉,通过群体成员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较为复杂而又相对稳定的态度体验,这种知觉和体验对个体或者全体产生指导性和动力性的影响。情绪感知等级

麻木 —身体感觉—原始经验 —语言障碍 —分辨 —起因 —同理心 —互动

有效地表达情绪的原则1.先觉察自己的真正感受。2.选择适当的时机表达 3.清楚具体地表达 4.行为/感觉/理由陈述的使用 5.表达正面情绪,也可以增进良好关系

二、情感与社会情感

• 情感: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复杂又较稳定的态度体验。

• 社会情感:社会群体所共有的对事物稳定、深刻、持久的体验和感受。反映一个社会的公共价值观。往往和社会文化交织,带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特点,和历史感,某种意义上就是民族情感。

民族情感:一个民族对自身归属的一种认同。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是长期传承下来的。

中国人的羞耻感

• 羞耻感是对他人批评的一种反应,受到公开嘲笑和摒弃,或者自以为受到嘲笑时感到耻辱 •

“面子”和“脸”是耻辱感中的重要概念

6章

(一)态度的定义:态度是指人们对一定对象相对稳定、内部制约化的心理反映倾向 :(1)态度是一种心理反应倾向

(2)态度是内部制约化的心理过程

(3)态度是相对稳定的心理反应倾向

(二)态度的构成要素

 情感成分affective component(喜欢-讨厌,尊敬-鄙视)

 行为意向成分behavioral component(预备采取的反应)

 认知成分cognitive component(事实、知识、价值、信念、评价)关于态度三要素的例子:

某大学学生社团发起一项在校园内禁止吸烟的运动,在运动之前县举办一项态度调查,借以了解同学们对校园禁言的态度。然后又支持和反对两派各推选代表举行座谈会,让他们说出支持与反对的理由。

支持者:

1、认为吸烟有害健康,每年有成千上万人死于吸烟所导致的各种疾病。认为吸烟会酿成火灾、浪费金钱。

2、自己不喜欢吸烟,也讨厌遭受别人的二手烟危害。

3、所以他们支持禁烟行动。

反对者:

1、认为吸烟是个人的自由,有利于交友,还能提神醒脑。

2、自己喜欢吸烟,也喜欢与同好者分享吞云吐雾的快乐。

3、所以他们反对禁烟。在他们各自所持的态度中,均有三种成分:

1、他们之所以支持或反对,十一他们对问题的认知为基础的,即态度的认知成分。

2、他们之所以快乐或者生气,是一句他们对事物的情绪经验而决定的,即态度的情感成分。

3、他们对禁烟活动的支持或反对付诸行动,不仅在调查上选填支持或反对,而且在座谈会上也采取同样的行动,即态度的行为意向成分。

三)社会态度的功能

(1)调适作用:帮助个体适应他所在的组织和社会生活环境;

(2)自我防卫作用:帮助人们抵御针对他们自身的有害信息,给别人以好印象;(3)价值表现作用:个体表达自己拥有的价值的自我表达;(4)态度的知识作用:有助于组织和解释社会信息

二、态度的形成

态度的形成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后天社会生活中形成的。

1、环境因素

(1)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规范、准则的要求和约束,思想观念的宣传和教育,风俗习惯的潜移默化和文化的熏陶等(2)家庭。教育和抚养方式(3)同伴。同伴的态度、观点(4)团体的影响。团体对其成员吸引力的大小,个体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

三、态度与行为

(一)态度与行为概述

态度是行为的准备状态;行为是态度的外显,是在态度影响下显现出来的对对象的具体反应。

(二)态度与行为一致与不一致的原因

行为是个人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函数

(三)造成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条件与因素

1、态度的一般性与行为的特殊性

2、社会规范

3、动机、能力等个人心理因素

4、情境压力

5、价值与代价

四、态度改变理论

 为什么我们的态度会改变?

当个体发现有两个认知彼此矛盾,无法调和一致时,会感到内心冲突、紧张、不愉快,为了克服由认知失调引起的紧张,会促使个人放弃或改变认知之一,而迁就另一认知,借以消除紧张,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

五、减少认知失调的几种方法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减少由于戒烟而引起的认知失调:

1、改变态度:改变自己对戒烟的态度,使其与以前的行为一致(我喜欢吸烟,我不想真正戒掉)。

2、增加认知:如果两个认知不一致,可以通过增加更多一致性的认知来减少失调(吸烟让我放松和保持体型,有利于我的健康)。

3、改变认知的重要性:改变认知的重要性让一致性的认知变得重要,不一致性的认知变得不重要(放松和保持体型比担心30年后患癌更重要)。

4、减少选择感:让自己相信自己之所以做出与态度相矛盾的行为是因为自己没有选择(生活中有如此多的压力,我只能靠吸烟来缓解,别无他法)。

5、改变行为:使自己的行为不再与态度有冲突(我将再次戒烟,即使别人给也不再抽烟)。

六、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 :

1、说服者因素:(1)说服者的可信度 : A、专业性 B、可靠性

(2)说服者的受欢迎程度

2、说服信息的因素 :

(1)信息传递结构,单方面传递与双方面传递,与被说服者的教育水平以及原有态度相关(2)信息唤起的情绪,如愉悦的心情或恐惧感(吓唬他人以引起注意力,如吸烟、酒驾、毒品等的公益广告)。

3、被说服者的因素 :(1)原有态度(2)人格特点,自尊与自信(3)被说服者的卷入程度(4)被说服者自身的免疫力(5)心情

五、偏见

(一)偏见的含义

偏见是人们不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所建立的对人、对事的态度。这种态度包括认知的成分较少,情感成分较多。表现为正面的偏见或负面的偏见。生活中多半是指负面的偏见。

(二)偏见产生的原因

1、群体间的利害冲突

资源是有限的,为了得到物质利益,群体间会产生竞争与冲突,这是造成偏见的基础。

2、社会学习的影响

偏见是社会化的结果,即后天学来的。这种学习分为三种:(1)直接学习(2)模仿学习(3)环境感染

3、群体间缺乏了解与沟通

(三)偏见的后果:

1、自我实现预言

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某些学生持积极看法,影响学生的成绩

2、性别角色

对女性的偏见,依赖的、被动的、附属的3、疏离

社会隔离强化偏见,偏见也会增加隔膜和疏离

(四)偏见的消除:

1、相互依赖

2、追求共同的目标

3、平等地位

4、非正式的人际接触5、10 频繁接触

6、平等的社会规范

7章

群体心理大致分为三种:

 社会群体的群体心理,指社会中某一群体或组织的心理

 集群心理,临时聚集的人群看做一个群体所具有的心理

 民族心理,一个人类共同体在同质文化下的相似心理活动倾向

(一)定义和特征、群体是指那些成员间相互依赖、彼此之间存在互动的集合体。

2、特征:(1)群体首先是一群人,家庭、小组、公司、民族等(2)群体存在一个结构,如角色分工(3)有一定的目标(4)群体成员要明确意识到自己是属于某个群体的,以及群体的界限;(5)要有共同的价值和规范

(二)群体的分类

1、统计群体与实际群体,根据群体是否真实存在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根据构成原则和方式

3、大群体和小群体,依据群体规模 三)群体心理效应

1)群体归属感:

个体自觉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种情感。群体成员情感上共鸣,表现出相同的情感,一致的行为以及所属群体的特点和准则。群体的内聚力越高,取得成绩越大,成员的归属感越强,为自己是其中一员感到自豪。人们对于家庭的归属感比工作群体要强。

2)群体认同感

指群体成员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在认知与评价保持一致的情感。这种认同有自觉的认同和被迫的从众两种 群体的促进作用 当个体的思想、行为符合团体的要求时,团体往往会加以赞许和鼓励,从而强化这种思想和行为

四)群体凝聚力

1)定义:指群体团结一致的力量,往往包括这两个方面。(1)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或者使成员留在群体内的力量的总和(2)群体成员彼此之间的吸引力。 特殊压力下会产生“貌合神离”。 群体凝聚力的条件要素:

群体,给成员提供需要满足和分配公平,良好的氛围、群体知名度;成员,养成与群体成就目标相一致的价值观念 2)群体凝聚力的作用

凝聚力对成员的稳定性有影响。凝聚力大的群体对其成员的影响力也越大,更易导致从众行为。凝聚力也影响人们的自尊,高凝聚力的群体成员有更高的自尊心。凝聚力影响群体的产出

奥尔波特的研究

 结论:社会促进现象是有条件的,在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工作,社会促进作用显著,在工作难度大的工作中,不明显。

 社会促进的生理机制是,别人的工作表现和动作可以转化为自己的外界刺激,从而引起自己同样的或相似的心理反应和动作表现。另外,别人在场的条件下,别人的观察其社会评价作用,能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查荣克的研究

 他人在场是促进还是干扰取决于个体从事活动的性质。根据动机原则,提出优势反应和劣势反应。

 优势反应:已经学习和熟练掌握,不假思索就可以表现出来的习惯动作。一)集群行为

 是一种在人们激烈互动中自发发生的无指导、无明确目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众多人的狂热行为。具有自发性、狂热、非常规、短暂的特征

 过程 :一是情绪感染,二是模仿 集群行为的理论

 反常行为理论

要有一群人,不多不少,是个人无法辨认自身地位和角色;受到心理刺激,产生情绪感染,个人成为身份不明的人;情绪爆发,转变为行为,打破社会规范,做出反常行为。

 紧急规范理论

三)去个性化

 在群体的保护下,个体违反在正常社会情境下的社会准则,作出事后感到惭愧和后怕的事情来,这种现象被社会心理学称做去个性化。也指个人在群体中会不顾及自己的行为,而与群体活动表现出一致。个体在群体中失去了理性,放弃对自己的控制,与群体统一起来。去个性化的原因

 匿名性

丧失了责任感。

群体的淹没性。

四、民族心理

 民族心理是指构筑在一个民族的经济地域基础上的并渗透着该民族共同文化传统、决定着该民族人们性格和行为模式的共同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结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国民性

群体心理论

 塔尔德的模仿说:主张群集心,主张个人之间的模仿作用;

 迪尔凯姆:主张“集体意识”,是一种精神实体,是由思想、感情、行为方式、制度、思潮、舆论等价值观点、社会规范构成的意识总体。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

 集体无意识指的是在人的一生中没有被意识到的一些“原始意象”(潜在的意象),这些意象是人从他的祖先那儿继承来的先天的倾向或潜在的可能,即采取与自己的祖先同样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作出反应。

(三)弗罗姆的社会无意识理论

 社会无意识是指一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员共同的被压抑的意识领域,是这个社会不允许其成员们意识到的内容。 社会无意识是通过社会过滤器形成的。

 社会过滤器是指一个社会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联系方式,通过感情和社会知觉的方式发展起来的决定认识形式的体系或范畴。

社会过滤器理论

第一个部分是语言:它的词汇、语法和句法,通过固定在其中的整个精神来决定那些经验能进入我们的意识。第二部分是逻辑学:也就是一种特定的文化中直接指导人的思维的规律。第三部分由社会禁忌:它宣布某些思想和感觉是不合适的,被禁忌的、危险的,并且阻止这些思想和感觉达到意识层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提倡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伦理道德的作用(人贵论);以家庭为主体的家族主义盛行,12 尊祖情绪;封闭性的经济基础,具有排它性的一面。政治制度中的专制主义,“万般皆下品,维有读书高;儒家思想的“仁义道德”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1.首先,从文化背景的角度来讲,来自集体主义文化的人有较高的服从倾向。2.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影响也表现在人格中的自我上。西方文化中独立型的自我和东方文化中的依赖型的自我。3.最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对人的社会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解决人际冲突时,个人主义者更倾向于用法律,而集体主义者倾向于用协商的方法,集体主义者看重团体的欢乐和和谐,而个人主义者强调竞争和控制他人。

(四)文化与思维特性

篇3:关于物理学课件制作的体会

CAI课件的含义为:把自己的教学想法, 包括教学目的、内容、实现教学活动的策略、教学的顺序、控制方法等, 用计算机程序进行描述, 并存入计算机, 经过调试成为可以运行的程序。

由于多媒体技术自身的集成性、控制性、交互性等特点, 使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过程与传统的教学过程或一般的电化教学过程不同,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功能: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3) 扩大学生知识面;

(4) 提供多种学习路径。

二、教学课件制作的目的

物理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 又是一门带头学科, 理论日趋完善, 其技术应用也日渐广泛, 已成为人类知识宝库中较为系统、成熟的学科之一。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的能力, 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

物理是理论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课程,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 教师采用黑板、挂图及模型的授课方式, 虽然能够将知识清楚地传达给学生, 但是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与掌握物理规律。学生在日常生活及社会实践中已经对物理学有关方面知识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但在真正学习物理学时却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如何更好地、更直观地教授物理学?多媒体技术及设备的发展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动画、视频、声音等形式来讲解课程, 不但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 而且对物理在实践中的运用有一个很好的了解。《物理学》课件制作的目的就是将教师授课的内容由“静态”变为“动态”, 传达给学生更多的信息, 使学生不再单纯地记知识, 而是运用知识, 并能够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制作过程

1. 编写课件脚本

课件脚本是制作课件的基础, 也是贯穿在整个制作课件过程中的指导思想。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 在制作物理学课件脚本时, 主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1) 课件内容要“精练化”。优先选择某一章, 甚至是某一节适合用CAI表现的内容, 不必面面俱到。

(2) 课件内容要“模块化”。每一模块称为一段教学素材, 每段素材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具有独立性。

(3) 课件内容呈现手段要“多样化”。不必拘泥于某一个软件平台或表现形式, 对于每个模块, 三维动画、二维动画、文字描述、现场视频或音频, 哪种或哪几种方式最有效、最简单, 就采用哪种 (或几种结合使用) 。

(4) 素材集成时要考虑“网络化”。在开发单机版的同时, 应着眼于校园网络教育的发展趋势, 考虑网络教育需求, 尤其是制作素材, 要非常有利于实现网络多媒体课件的开发。

(5) 课件内容结构要合理安排, 要突出“简单化”。一个好的课件, 不仅美观、生动、吸引力强, 更重要的是结构清晰, 知识点突出。课件是为辅助教学用的, 它与教师的讲解过程紧密配合, 目的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点, 而不是为了单纯观赏课件的新、奇、特。

(6) 避免将课件制作成一本教材, 背离多媒体教学的目的。

(7) 保证课件操作简单, 使用可靠, 以充分保证使用效率。

实践证明, 遵循上述指导原则制作的《物理学》课件, 不但使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运用灵活、方便、重点突出, 而且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选取课件制作软件

《物理学》内容丰富, 但却一直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学生主要认为内容难于理解。所以应该将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及主要规律、原理用多媒体技术方式制作出素材来。

多媒体技术本身具有多样性, 而且制作方法比较成熟, 尤其是制作软件种类繁多、功能强大, 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提供了非常完善的手段。例如, 图形处理方面的软件photoshop, AutoCAD等;动画制作方面的软件Flash, 3Dmax等;课件集成制作方面的软件Powerpoint、Authorware、课件大师等;网页制作方面的软件Forntpage、Dreamweaver等;视频采集、处理方面的软件Premiere、超级解霸、EDIUS等;还可使用其他一些编程软件例如VB等。

在软件的选择方面, 不要只考虑其功能强大, 而更应该注重其实用性, 任何一种软件都有其自身的优点, 又有其局限性, 主要是根据制作素材的内容来选择软件。在选择软件方面还要注意一个问题, 就是其制作出素材的文件大小, 尤其在制作网络课件时更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这是因为要考虑到网络上的传输速度。例如在动画制作中, 用flash制作的动画文件要比用3Dmax制作的动画文件小很多, 因此在网络课件制作过程中, 如果用Flash制作的动画能够清楚地表达知识点, 就不要用3Dmax来制作。

3. 制作内容

在课件制作开始, 根据制定的课件脚本, 明确需要做什么, 不需要做什么。然后选择有效的制作软件, 来满足素材制作的要求。

在课件制作过程中, 素材的制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物理学的素材制作内容主要有文字、图片, 适当加一些动画和视频。物理学的一些规律主要以动画、视频形式表现。素材中的动画主要表现物理规律的过程, 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理解日常生活和实践中看不到的知识。例如电流的形成, 学生只能通过电流表观察到电流的宏观效果, 如果利用课件演示, 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电荷如何运动而形成电流了。还有电子围绕原子核的运动规律也是如此。目前我们所使用的物理课件, 动画大部分是由Flash完成的, 其他的是由3Dmax完成的。另外, 适当的视频是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例如, 通过观看《人与自然》录像, 使学生对地球周围的磁场及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 丰富了知识, 开阔了眼界。课件中所需视频可通过摄像、编辑来制作, 也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编辑, 录像的编辑软件采用Premiere和超级解霸或EDIUS。

最后, 根据脚本的设计要求, 通过编程或已有的多媒体创作工具, 例如Powerpoint、Authorware或Frontpage、课件大师等, 将素材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教学应用软件, 即多媒体课件。课件完成以后, 还要经过试运行检验和使用评价。

四、结束语

课件的制作过程是与教师的授课方式以及教学经验紧密相关的, 是教师对课程理解以及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综合表达。因此无论在素材的准备还是课件的最后集成, 都需要丰富的教学经验, 这样制作出的课件才具有教学性、控制性、简约性、科学性和艺术性。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提高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 网络课程建设已是时代的要求, 是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 相信它必将为《物理学》课程的改革带来生机。

摘要:从物理教学实际出发, 探讨如何制作好物理学的多媒体课件, 简明叙述了课件制作的流程和方法、制作课件的常用工具以及课件制作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物理学,多媒体课件,CAI

参考文献

[1]郗学奎, 温建萍.《金属工艺学》助教型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 (S1) .

篇4:多图版互动式图片课件制作

1. 开始界面的制作

新建项目后双击无标题幻灯片,再插入一张空白幻灯片,设置好背景色。在第一张幻灯片中插入所需要的图片、文本、开始按钮及四个装饰性矩形,分别设置好它们的样式及进入、退出时的动画,这些操作和PPT中都是相类似的;在时间线上拖动调整对象的左、右两边,安排各对象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时间线最上方合适位置右击,选择“在播放指针处创建时间点”,创建一个时间点。交互效果的设置需要新建3个触发器并按表1进行设置。

新建 操作 设置

触发器 暂停时间线 时间线:此幻灯片,时间:时间轴到达,选择:提示点、第1个

触发器 恢复时间线 时间线:此幻灯片,时间:用户单击,对象:开始

触发器 跳转到幻灯片 幻灯片:1.2无标题幻灯片,时间:时间轴结束,对象:1.1无标题幻灯片

这样,开始界面幻灯片就编辑完成了(图2)。

2. 制作主界面幻灯片

切换到第二张空白幻灯片,在它上面插入四幅人物合成图并调整好各自的位置;插入四个矩形,输入相应的文字说明,调整矩形与各图片大小一致,并将每个矩形覆盖到各图片上,将各个矩形的初始状态设置为隐藏;插入四个互动对象处控件下的热点矩形,调整热点矩形与各图片大小一致,并将每个热点矩形覆盖到各文字矩形上;插入四个“√”图形,并将它们放置到热点矩形上的合适位置,也将它们的初始状态设置为隐藏,图层分别命名为标记1、标记2、标记3、标记4;在右侧点击底层图层处的新建图层按钮,增加4个图层,分别命名为十二金钗、各位公子……在每个图层上利用文本框在幻灯片的左侧添加相应的详细文本解释(图3)。

在进行交互设计前,先切换到故事视图,新建一个场景,接下来再切换到“1.2无标题幻灯片”界面。点击右侧触发器处的“管理项目变量”按钮,新建4个变量,名称分别为m1、m2、m3、m4,类型均为“真/假判断题”,值均为“假”。

对于热点矩形 的交互设置,我们以第1个热点矩形为例(选定它),需要新增3个触发器并按表2进行设置。

新建 操作 设置

触发器 更改状态 在对象上:矩形1(即图片上的文本说明),目标状态:正常,时间:鼠标悬停,对象:热区题1,勾选“在鼠标离开后恢复”

触发器 显示图层 图层:十二钗,时间:鼠标悬停,对象:热区题1,勾选“在鼠标离开后恢复”

触发器 跳转到幻灯片 幻灯片:2.1无标题幻灯片,时间:用户单击,对象:热区题1

其他热点矩形的交互设置与之类似。不选定任何对象,新增触发器并设置:操作—更改状态,在对象上—矩形1,目标状态—正常,时间—时间轴开始,对象—1.2无标题幻灯片。点击“显示条件”按钮,新增条件,设置:列表—变量,如果—m1,运算符—==等于,类型—值,值—真。其他文本矩形、“√”图形的显示设置与之类似(图4)。

3. 制作分场景幻灯片

切换到故事视图,选择“2 无标题场景”,根据图片中的人物需要,插入若干张空白(用来显示图片中某个人物的性格分析)。双击“2.1无标题幻灯片”,插入与“1.2无标题幻灯片”中相同的四幅人物合成图并调整好各自的位置。以图片1为例,在图片1上所需人物的合适位置插入若干个热点矩形,在合适位置插入一个按钮,文本为“关闭”,插入一个矩形缩放区域,调整好大小,一定要将热点矩形、“关闭”按钮等包含其中,在时间线上调整每个对象出现的先后顺序并在时间线最上方的合适位置创建一个时间点。

对于利用变量来控制文本矩形、“√”图形的显示及单个人物窗口显示设置,需要新增4个触发器并按表3进行设置。

当然,其他的热点矩形的触发器设置与之类似。

对于用来显示人物性格分析的新插入空白幻灯片的编辑,以“2.2无标题幻灯片”为例,打开它,设置好背景颜色,在里面插入林黛玉的图片及判词。

再建立其他图片对应的场景,场景里面幻灯片的设置与上述类似,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篇5:心理学课件缩略版

金陵科技学院概况

金陵科技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于2002年筹建、2005年正式成立的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新中国第一所职业大学——金陵职业大学和1958年成立、1984年复建的南京市农业专科学校。

学校现有江宁、幕府、白下三个校区,主校区位于江宁大学城,学校占地面积近1600亩,校舍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05.8万余册。

学校设有商学院、人文学院、园艺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艺术学院、材料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龙蟠学院(公有民办)等11个二级学院,开设37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000余人。

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锁定“南京”“特色”“提升”三个关键词,大力实施“南京战略、科技战略、资源战略、质量战略”四大发展战略,力争在2020年前后把学校打造成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地方性、应用型科技大学,进入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先进行列。

商学院概况

商学院是金陵科技学院办学规模最大的二级学院之一,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462人,63个班。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金融学、国际贸易等6个本科专业。

会计系下设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3个教研室,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2个本科专业,与金蝶软件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南京公司,江苏天衡会计师事务所,南京汽轮电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

管理系下设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商务管理3个教研室,设有市场营销、物流管理2个本科专业,并与金陵交运集团、屈臣氏连锁集团、南京麦德龙等企事业单位建立多处产学研合作基地。

经济贸易系下设国际经济、国际商务2个教研室,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学专业,与中国外运江苏公司、江苏省五金矿产进出口集团公司、江苏舜天国际集团五金矿产有限公司、江苏海外集团海通国际贸易公司等外贸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金融系下设经济、金融、投资等3个教研室,设有金融学本科专业,与南京市蓝翎创业园基地、太平洋保险公司南京分公司、中信银行、南京亚太化工电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金融系产学研基地。迎评估,从我做起——商学院学生评建知识宣传材料

评建知识

1、什么是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是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分类评估的一种方式。

2、学校服务面向定位是什么?

答:服务南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3、学校办学定位是什么?

答:地方性、应用性、教学型。

4、学校办学理念是什么?

答:特色办学、质量强校、人才兴校、服务社会。

5、学校人才培养理念是什么?

答:需求导向、能力为本、知行统一、重在创新。

6、学校的校训是什么?

答:厚德兴业。

7、学校的校风是什么?

答:团结、文明、求实、创新。

8、学校的学风是什么?

答:自强、勤奋、诚信、文明。

9、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哪五大原则?

答:能力核心、整合优化、协调发展、因材施教、鼓励创新。

10、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四个关键词是什么?

答:就业、职业、改革、质量。

11、我校有几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答:一个,会计学专业。

迎评估,从我做起——商学院学生评建知识宣传材料

12、学校长远建设目标是什么?

答:2020年前后成为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地方性、应用型南京科技大学,进入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先进行列。

13、我国开展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答:在我国,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开展学校自我评估;二是实施院校评估;三是开展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四是实施教学质量常态监控。

14、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方针是什么?

答: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15、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四个促进,三个基本,两个突出,一个引导”。“四个促进”是指:促进办学经费投入,促进办学条件改善,促进教学管理规范,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三个基本”是指: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教学质量基本得到保证;“二个突出”是指:突出办学定位服务地方(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一个引导”是指:引导参评学校构建并逐步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16、评估工作倡导的新理念是什么?

答:强调替国家把关,为学校服务;强调学校是评估和质量保障的主体;强调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评估与质量保障的直接受益者。

迎评估,从我做起——商学院学生评建知识宣传材料

金陵科技学院关于贯彻南京市委市政府《深化南京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打造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节选)

机关党委、各党总支,各院(部)、部门:

为加快推进南京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努力探索一条科技教育人才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化的成功之路。近日,南京市委市政府颁布了《深化南京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打造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宁委发[2012]9号文)(以下简称“科技九条政策”)。“科技九条政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前瞻性和突破性,在科教人才管理、科技创新保护和科技创业鼓励扶持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现结合学校实际,就我校贯彻落实“科技九条政策”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二、学习宣传,解放思想

三、构建平台,提供支撑

四、吸引人才,集聚智慧

五、建章立制,加强服务

(一)建立科技人员(包括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创业项目申报、受理、审批、登记制度

(二)建立职务发明成果的使用登记制度

(三)建立全日制在校学生休学创业项目申报、受理、审批和登记制度 1.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在“学校科技创业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指导下,组织实施“全日制在校学生休学创业项目申报、受理、审批和登记”工作。

2.招生与就业指导处负责制定“全日制在校学生休学创业项目申报、受理、审批和登记”工作的流程和相关文档;教务处负责制定与“凡到南京市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学生、进入基地创业的时间、可视为其参加学习、实训、实践教育的时间,并按相关规定计入学分”政策。

3.凡全日制在校学生休学创业的,不受学校学籍管理规定的修学年限的限制。

(四)制定职务科技成果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科技人员个人奖励办法

迎评估,从我做起——商学院学生评建知识宣传材料

自身修养

1、课堂上做到“三不”:

不带早餐进教室,上课不玩手机、不迟到早退;

2、素质上做到“三爱”:

爱学校、爱老师、爱自己;

3、培养学生具有“三有:

有教养、有知识、有能力。

4、使用十大文明用语:

上一篇:团日活动计划样板下一篇:政治巡察如何查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