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语言论文

2024-06-23

文学语言论文(共8篇)

篇1:文学语言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简介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可适宜在党政机关,包括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其他企事业部门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毕业生还应符合以下规格要求:

1.具有正确的文艺观点、语言文字观点和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并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协作能力以及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

2.了解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并能通过学习,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的研究成果,根据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拓宽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在将新知识引入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富有开创精神。

3.了解本专业学术发展的历史,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具有相关学科素养。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普查、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逐步学会在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前提下,开辟新的领域。

4.熟悉教育法规,具有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汉语言文学教学基本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5.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英语达到四级标准;能比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达到规定的等级。

6.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

7.具有职业迁移的智能基础和自我发展的潜在能力。经过较短时间的学习、培训或实践,基本能适应职业岗位和社会角色转换的需要。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熟练掌握系统、全面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具有较好的汉语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媒体宣传部门、司法部门、社会团体以及社区需要的优秀专门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掌握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端正务实的学风;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较好的汉语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具有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运用一门外语;具备进一步专业深造的理论素养、必要的知识储备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必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西方文学、东方文学、法制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法律语言、文艺理论、艺术美学。

主要选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当代文学现象研究、作家作品专论、影视文学研究、戏曲文学原理、文学创作与实践、现代西方文学流派、现代西方文学理论与思潮、文学评论、应用语言学、汉语语法研究、法律语言研究、法制文学研究、文学与法律、修辞学、大众文化等。专业特色:本专业在注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基础上,侧重于文学与法学、语言学与法学交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具有其独创性和开创性,并具有极大的提

高拓展研究层次的空间。主要培养从事普法文化工作的创作人员以及各大媒体、报刊、文化传媒机构等所亟需的具有法学知识背景的编采人员;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司法机构、社会团体以及社区培养兼具文学和法律素养的高级工作人员;为高校、科研单位等培养从事理论工作的研究人员与教育工作者。

就业方向: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广泛需求,是设立此专业的就业保障。目前,文化事业及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国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传媒机构、社会团体等均可从事各项工作,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汉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3.具有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

4.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6.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史、汉语史、语言学史学等。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荐书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本人简历,请允许我做自我介绍。

心海飞狐,乃郑州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将于2005年6月毕业。几年大学,匆匆而逝。刚入校门的我意气风发,激昂文字,指点江山,回想起来宛若昨日。如今要与学生时代作别,每想及就业,便难以自持,心中生出颇多感慨。自知才疏学浅,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决非易事,但向以“乐天派”自耀的我怎甘就此认输,遂做毛遂自荐。在校期间自甘寂寞,潜伏浩瀚之学海,追索学业之精湛,上下求索以实现理想抱负。通过不断的学习,我在专业知识及个人能力等方面都获益匪浅。积极投稿,参加自考,制作网页,在学习中养成了严谨、务实的作风,在思辩中求严密,于理性中求自身之成熟。求知之余积极加入学生社团,多次主持、参加文艺演出,进行社会实践,使自己有了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十年寒窗,已欠父母太多太多,报恩之切,自立之须,我当早日走向社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活和大量的社会工作,形成了我冷静自信的性格和参与社会竞争的勇气,这将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期望。由此,我有理由相信,除了专业,我还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毕业之后我愿从事秘书文员,新闻采写,报纸编辑,网页制作,平面设计,教师等工作。虽然我可能并不具备足够的工作经验,但只要给我机会,相信能够很快掌握相关技能,胜任这些工作,在您领导的这个精诚团结、锐意进取的集体中竭尽全力,风雨同舟,共铸辉煌。再次感谢您的阅读,如需材料及进一步了解请与我校或与我本人联系。愿意接受您的面试!

最后,祝贵单位事业兴旺发达。

切盼佳音!

此致

敬礼!

自我简介

韦春雪,女,中共预备党员,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广西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普通话流利标准,硬笔字和粉笔字规范美观。学习成绩优秀,曾多次获得一等二等奖学金。广泛涉猎文学、美学、历史等名著书籍,有很好的文学鉴赏能力,经常阅读专业期刊,汲取精华。通过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并能服务于教学。写作能力突出,能熟练撰写活动计划、方案、总结和报告等,曾多次在各种征文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奖。工作能力突出,担任文学院09级大学生助理班主任和班级学习委员等主要学生干部,多次策划组织大型的活动,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社会实践经验丰富,曾多次参加广西师院文学院青年自愿者服务工作,担任南宁市十八中和广西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和负责人,担任2010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班的班主任。曾去崇左市龙州县第一中学参加广西师范学院为期两个月的顶岗实习支教工作,被实习学校评为优秀实习老师和优秀实习班主任。

诚信、执着、热情的我忠诚希望能为祖国的教育事业献出一份自己的光与热。

自 荐 书

尊敬的领导: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垂阅我的自荐书。我叫韦春雪,是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1届毕业生。从事教师职业是我从小的理想,从踏入大学的那一刻开始,我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准备着。2010年10月到12月我去龙州县第一中学参加广西师范学院为期两个月的顶岗实习支教工作,获得优秀实习老师和优秀实习班主任的称号。

一、树立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念

我在大一时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被评为“党校学习积极分子”,现在已经光荣入党。在学习和生活中处处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大局意识。自觉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时刻关注党的教育政策,树立了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决心将自己的青春奉献在西部地区的三尺讲台。

二、提升从事教师职业的技能与素养

我注重提升自己从事中学语文教师职业的各项技能与素养。学习上,成绩优秀,专业基础牢固,多次获得一等二等奖学金,2010年4月荣获“全国高等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普通话标准,第一次考试就通过全国普通话二级甲等考试,语言表达能力强;书写能力好,曾获得学院“三字一画”粉笔字拉力赛三等奖;通过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经常阅读语文教育专业期刊,了解教育教学研究的动态。工作上,曾任广西师范学院附属学校的校外辅导团负责人、南宁市十八中的校外辅导员,获得了“优秀辅导员”称号;长期担任文学院09级助理班主任和学习委员等主要学生干部,曾担任“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班的班主任。担任策划和组织过大型活动,组织

大学生志愿者去敬老院和福利院等地方搞活动,具备了较强组织及协调能力,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

三、培育突出的鉴赏能力与写作能力

我立志成为学生的“读写”楷模,广泛涉猎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及历史、人文、美学等著作,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经常练笔,并在学院文学网站和学科论文集发表了多篇文章,2010年4月荣获“广西师范学院心协举办的征文比赛”一等奖,2009年6月在广西师范学院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征文比赛中荣获二等奖,2008年12月在广西师范学院“往昔今日”迎校庆主题征稿比赛中荣获优秀奖,2008年12月在广西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学习成果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古有毛遂自荐,今有伯乐点将。愿借您伯乐慧眼,始我千里之行。如果有百分之一的机会,我将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我定会以饱满的精神面貌与持之以恒的态度完成任务,诚挚地向您推荐我自己,盼望能成为教学杏坛的一名新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献上我的一片赤诚。诚盼您的佳音!恭祝您幸福安康,工作顺利!

自荐人:

二 ○ 一 ○年 十二月

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中国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史、汉语史、语言学史学等课程。

通过学习,本人系统掌握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谙透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能成为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3.具有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

4.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6.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篇2:文学语言论文

一、英语文学语言艺术的意象性特征

与普通的语言不同,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一定的使命特征。文学作品的语言是为文学作品服务的,文学作品往往会根据作者的思想,构建一个想象中的文学世界。在这个文学情境当中,也许能想象到的一切行为都是可以出现的,而作者则需要利用一定的英语语言艺术对文学作品里面的情境进行相应的描述。在这种具体的描述过程中,作者利用一定的语言艺术对主人公的情绪进行描写,有时候还需要对主人公的思想进行渲染,通过一定的语言艺术对主人公进行塑造,并且通过一定的语言艺术承担起作者对现实的批判,或者是寄托作者的哀思,并且给读者分享自己的欢笑。因此,在文学作品的描写当中,英语文学的意象性特征是最明显的特征。纵观英语文学发展的历史,在漫长的19世纪当中,说到意象派的代表人物,最有名的意象派大师就要数庞德了。对于意象派来说,意象描写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塑造一种意象,进而对作品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传递,这种思想感情可以是作者的忧思,也可以是作者的喜悦,抑或者是作者的批判。在意象派的诗歌创作当中,意象派诗歌作品主要坚持三个原则:首先是在诗歌创作中的单一的意象原则;其次是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诗歌的用词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简洁的原则;最后,在诗歌创作过程中,需要使诗歌具有音乐感,而不是强烈的韵律感。在这意象派诗歌的三种原则当中,每一个原则都是与语言艺术息息相关的。以庞德的两句诗为例进行分析―――人群中出现的鬼影/正如盛开在潮湿漆黑枝丫上的花。在现实的环境当中,诗人描写的显然是火车站当中人来人往的场景,可是到了诗人那里,这么平淡的场景却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树枝上盛开的花朵。诗人通过语言艺术将枯燥的场景描写的异常美丽,给生活赋予意象性特征,给我们描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二、英语文学语言的.生动性特征

在英语文学作品当中,生动性也是英语文学的语言特征。生动性具体是指作者通过用语言艺术进行描写,使所描写的画面塑造出具有生命性的特征,使所表达的思想以及画面具有灵动性,作者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使所要描写的场景就像真实的一样,让读者通过作者的描述,具有一种在现场的感觉。在生动性方面的描述中,最著名的文学大家就是英国的狄更斯。狄更斯的作品《雾都孤儿》就很好地展现了狄更斯语言生动性的一面。如在《雾都孤儿》当中,狄更斯通过自己的语言艺术,成功地为读者勾画出了以下几个生动的主人公,在所有的角色塑造当中,最著名的要数有着凄苦悲情色彩的孤儿奥利弗以及心肠善良的梅丽太太,除此之外还有窃贼团伙费金。在《雾都孤儿》的具体描写当中,首先,狄更斯通过对各个角色的穿着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使我们就很容易想象出各个角色的身份特点。除此之外,狄更斯还通过对《雾都孤儿》里面各个角色的语言进行描写,使各个角色的形象更加真实,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个真实的主人公,并且通过各个角色的衣着进行描写,可以使读者对当时社会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场景进行展示,能够使读者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风貌,并且通过小说中各个角色的语言,传递出作者对整个社会的基本的思想感情和看法。因此,在英国文学作品当中,作者通过运用一定的语言艺术方法,使文学作品能够真实地再现作者想要描写的社会环境,能够让读者通过作者的文学作品感受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除此之外,作者在文学作品当中通过刻画一定的人物,当然作者的刻画可以是衣着方面的描写,也可以是故事人物的语言、情感和心灵的描写,使书中的主人公仿佛就在读者面前,让主人公更加生动形象。最后,在文学作品中,作者的一切语言艺术都是为了传递作者的感情,和作者对社会的看法。

三、英语文学语言的情感性艺术特征

对于读者来说,读文学作品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了解作者刻画出的画面或者情感,有时读者还会对文学作品中传递的作者的感情进行揣摩,并感受作者想要说出的话。从作者的角度来讲,作者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表达一些观点,而在观点的传递过程当中,作者往往是通过对一定的感情表达来进行的,当然,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不尽相同,可以是一种喜悦的感情,也可以是一种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心情,亦或是一种对岁月看淡后的恬然和哲理。总而言之,任何文学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在文学作品中,不存在没有感情的枯燥描述,因此,对于英语文学作品来说,情感性是英国文学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例如:在托马斯格雷的《乡村教堂内的挽歌》当中,这位伟大的伤感主义诗人很自然地向我们传递了一种对古代的怀念和淡淡的忧伤感,但是诗人所传递的当然不仅仅是对过去的追忆,而是对当今社会的一种不满情绪,作者通过作品传递出了诗人自己的感情。提到英语诗歌当中的情感性艺术特征,就不得不提英国诗人济慈,在济慈的《夜莺颂》当中,诗人通过语言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在诗歌当中,很显然,诗人想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对夜莺歌声的赞美,更多的是传递着诗人对生活中的真善美的追求。因此,在英语文学作品的描写当中,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也许是普通人所无法理解的,因此,诗人只能通过文学作品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

四、结语

篇3:积累文学语言 运用文学语言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学语言,积累,运用

著名作家冰心说:“没有很好的表达工具, 无论多么美好的思想感情, 也是表达的不完全的。”这里说的表达工具, 就是语言。只有掌握了大量的语言, 学生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 运笔自如, 才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要掌握大量的语言, 要在日常交流和阅读作品中不断积累, 学习他人的语言, 才能丰富自己的语言, 从而灵活运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试验稿) 》在阅读目标中就十分强调语言积累, 并分不同年级进行了量化。而纵观中小学语文教材, 文学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即使说明文、议论文中, 文学语言也很不少。所以, 在语文教学中, 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积累文学语言、运用文学语言的能力。

一、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现象, 从阅读中分类积累

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 脑海里会“过镜头”般地浮现出各种各样的具体情景:人物则形貌俱现, 呼之欲出;事件则生动活脱, 如在眼前;环境则逼真如画, 如临其境;言情则如其口出, 动人心魄。我们读温庭筠的“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眼前仿佛看到夕阳中独倚望江楼, 望穿江水肝肠寸断的相思女子;“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好似自己也登高临远, 升腾起豪情万丈的情怀;而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那武艺高强、行侠仗义的鲁智深更形肖毕现, 活生生的站立在我们面前……文学作品为什么能有如此憾人的艺术魅力呢?高尔基说:“语言把我们的一切印象、感情和思想固定下来, 它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是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从多侧面、多角度描绘形象, 展现文学作品的丰富内容, 使之栩栩如生, 跃然纸上;是准确、生动、鲜明的文学语言把形象塑造出来, 读者用想象进行再创造, 从而体会其深远意蕴。语言是作品传情达意的工具。列夫·托尔斯泰说:“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 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 都把它记下来。”

而学生在摘记和积累语言时, 语文教师有必要给予指导, 摘记要注意分门别类, 以便掌握其特点;运用时要加强仿写的练习, 以便更准确灵活运用它们;还要在反复实践中推陈出新, 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一) 积累描写人物的语言。

描写人物, 可从人物的动作、外貌、语言、心理等方面刻画描摹, 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如鲁迅在《故乡》中写道:

我到了自家的门外, 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 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这句话极其生动、精确地描绘出母亲和宏儿两人在得知“我”回来时的共同心情与不同表现, 一个“迎”字, 一个“飞”字用得何等奇妙。我们初中教材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有满口“之乎者也”“多乎哉, 不多也”深受封建教育与科举毒害的孔乙己;有吓得脸色苍白、声音颤抖、自私庸俗的菲利普夫妇;有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如画图仪器圆规的杨二嫂;有微侧着肥胖身子、攀着月台过铁道给儿子买橘子的老父亲……这些背景不同、身份各异、性格鲜明、富有个性特点的人物形象, 活脱脱展现在我们面前, 走进我们的脑海里, 而塑造形象的工具就是语言。

(二) 积累描写景物的语言。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人张志和笔下那自由翱翔的白鹭, 艳红如火的桃花, 碧波荡漾的春水, 往来翕乎的游鱼, 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的垂钓构成了一幅多么明丽鲜艳的画面呀!如果我们继续在书林文海里徜徉漫游, 还会欣赏到宁静平和的田园风光, 雄奇壮丽的边塞之景;也会领略到清新隽永的春雨图, 缠绵悱恻的思亲画……

(三) 积累描写场面的语言。

场面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对具体场景和环境的描写。如“天地作厂房, 深谷作车间”纺线竞赛的宏大场面, 还有大观园家宴上刘姥姥的逗趣图:“撑不住, 一口饭都喷了出来”的史湘云, “笑岔了气, 伏着桌子嗳呦”的林黛玉, “滚到贾母怀里”的贾宝玉, “拉着奶母叫揉肠子”的惜春……弯腰曲背的、蹲着的、忍着的, 众多的人物, 不一的笑态, 个性的有别, 场面的热闹, 让我们怎么不惊叹作者的生花妙笔, 鬼斧神工的语言表达呀!

(四) 积累描写声音的语言。

王蒙从“呜咽抖颤、如泣如诉”的笛声里, 慢慢知道“声音是世界上最奇妙的”。而文学大师们描写声音形象的语言也更是令人拍案叫绝:有“大弦嘈嘈如急雨”的激烈惆怅;有“小弦切切如私语”的凄怆哀怨;有《绝唱》中白妞演唱声调的旖旎妩媚;有《安塞腰鼓》里声响的健捷激枭……

其次, 还可以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分叙述性语言、描写性语言、议论抒情性语言去积累;从表达效果上积累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长句和短句、骈句和散句等;还可以从语言的不同风格上去积累等。

二、在写作上灵活运用文学语言

张志公先生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得与失》一文中有这样的论述:“掌握语文工具要靠积蓄丰富的语言材料, 要靠纯熟的驾驭这些材料, 这些原则是正确的。”这句话不仅指出了积累材料的重要, 同时也强调了运用驾驭语言的必要。运用语言是我们积累语言最主要的目的。在我们阅读积累中, 已潜移默化的受到语言的熏陶感染, 逐渐形成较好的语感能力, 但我们还应着力提高语言的表达技巧, 美化我们的语言, 更准确形象的表情达意, 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供交流:

(一) 引用。

我们写作时, 恰当引用一些成语、谚语、典籍中的文句等, 可以有助于我们表达的精炼与生动。如朱自清在《春》这篇散文中写道:“‘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文中引用志南和尚的一句诗, 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柔、和暖的特点, 喜爱之情溢于笔端。台湾女作家罗兰在《秋颂》中也引用白朴的曲“点秋江, 白鹭沙鸥”来形容秋水的明澈。文学写作中引用他人的语言, 增加了画面的层次, 给读者留下画外之音响。中小学教材中编选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质兼美的诗歌、散文, 都是宝贵的语言仓库, 教师要通过一些别出心裁的语言训练, 加以挖掘。

(二) 借鉴。

就是仿造、借鉴作品中的情境或句式, 造成新句, 表现新内容。这种现象很常见, 如汉代以后, 文人写作, 模拟之风盛行, “文必两汉”成为一种倾向。如苏轼词《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是化用李白诗《把酒问月》里“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读过清代小说《儒林外史》的, 也许对严监生临终前“伸着两个手指头”“总不得断气”的情景历历在目。我们在看现代作家王愿坚的《七根火柴》, 无名战士“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 直指着正北方向……”“它高高的擎着, 像一只路标, 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两者在运用语言技巧上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三) 创新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中除了对“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还附有“课外读物的建议”。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篇章时, 古典名著中有一些语言现象值得学习和运用。请看下面的两例:

晓风不散愁千点, 宿雨还添泪一痕。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腹内藏经史, 胸中隐甲兵。 (《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

例 (1) 可看成将“晓风宿雨”拆开来用;例 (2) 可看成将“胸腹”拆开来用。这种语言现象, 在四大名著中几乎到处都有, 不再一一列举。

这种语言除形象、生动外, 运用在叙述性语言, 或诗词语言中, 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也是创新语言的落脚点。

三、积累、运用文学语言的意义

我们知道, 文学是一种通过语言文字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体会或处世哲学的艺术形式。它是语言艺术, 语言是文学的直接显示。正如高尔基所说:“语言是文学的武器, 正如枪是士兵的武器一样, 武器越好, 战士就越有力量, 这是显而易见的!”所以,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在模仿中运用语言, 在运用中创新语言, 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 还会提高语言修养能力, 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形成良好的语感。

其次, 积累并运用文学中的语言, 还能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尤其是体现结构美、音乐美的语言, 如《岳阳楼记》中第四段文字, 《安塞腰鼓》中的语言, 姑且不论其表达的内容如何, 单就其外在的语言层面、方法层面、辞格层面而论, 这些语言就足以引起学生无限的审美情趣。

篇4:积累文学语言 运用文学语言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学语言;积累;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1-0031-02

著名作家冰心说:“没有很好的表达工具,无论多么美好的思想感情,也是表达的不完全的。”这里说的表达工具,就是语言。只有掌握了大量的语言,学生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运笔自如,才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要掌握大量的语言,要在日常交流和阅读作品中不断积累,学习他人的语言,才能丰富自己的语言,从而灵活运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在阅读目标中就十分强调语言积累,并分不同年级进行了量化。而纵观中小学语文教材,文学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即使说明文、议论文中,文学语言也很不少。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积累文学语言、运用文学语言的能力。

一、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现象,从阅读中分类积累

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脑海里会“过镜头”般地浮现出各种各样的具体情景:人物则形貌俱现,呼之欲出;事件则生动活脱,如在眼前;环境则逼真如画,如临其境;言情则如其口出,动人心魄。我们读温庭筠的“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眼前仿佛看到夕阳中独倚望江楼,望穿江水肝肠寸断的相思女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好似自己也登高临远,升腾起豪情万丈的情怀;而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那武艺高强、行侠仗义的鲁智深更形肖毕现,活生生的站立在我们面前……文学作品为什么能有如此憾人的艺术魅力呢?高尔基说:“语言把我们的一切印象、感情和思想固定下来,它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是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从多侧面、多角度描绘形象,展现文学作品的丰富内容,使之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是准确、生动、鲜明的文学语言把形象塑造出来,读者用想象进行再创造,从而体会其深远意蕴。语言是作品传情达意的工具。列夫·托尔斯泰说:“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而学生在摘记和积累语言时,语文教师有必要给予指导,摘记要注意分门别类,以便掌握其特点;运用时要加强仿写的练习,以便更准确灵活运用它们;还要在反复实践中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一)积累描写人物的语言。

描写人物,可从人物的动作、外貌、语言、心理等方面刻画描摹,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如鲁迅在《故乡》中写道:

我到了自家的门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这句话极其生动、精确地描绘出母亲和宏儿两人在得知“我”回来时的共同心情与不同表现,一个“迎”字,一个“飞”字用得何等奇妙。我们初中教材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有满口“之乎者也”“多乎哉,不多也”深受封建教育与科举毒害的孔乙己;有吓得脸色苍白、声音颤抖、自私庸俗的菲利普夫妇;有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如画图仪器圆规的杨二嫂;有微侧着肥胖身子、攀着月台过铁道给儿子买橘子的老父亲……这些背景不同、身份各异、性格鲜明、富有个性特点的人物形象,活脱脱展现在我们面前,走进我们的脑海里,而塑造形象的工具就是语言。

(二)积累描写景物的语言。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人张志和笔下那自由翱翔的白鹭,艳红如火的桃花,碧波荡漾的春水,往来翕乎的游鱼,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的垂钓构成了一幅多么明丽鲜艳的画面呀!如果我们继续在书林文海里徜徉漫游,还会欣赏到宁静平和的田园风光,雄奇壮丽的边塞之景;也会领略到清新隽永的春雨图,缠绵悱恻的思亲画……

(三)积累描写场面的语言。

场面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对具体场景和环境的描写。如“天地作厂房,深谷作车间”纺线竞赛的宏大场面,还有大观园家宴上刘姥姥的逗趣图:“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的史湘云,“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呦”的林黛玉,“滚到贾母怀里”的贾宝玉,“拉着奶母叫揉肠子”的惜春……弯腰曲背的、蹲着的、忍着的,众多的人物,不一的笑态,个性的有别,场面的热闹,让我们怎么不惊叹作者的生花妙笔,鬼斧神工的语言表达呀!

(四)积累描写声音的语言。

王蒙从“呜咽抖颤、如泣如诉”的笛声里,慢慢知道“声音是世界上最奇妙的”。而文学大师们描写声音形象的语言也更是令人拍案叫绝:有“大弦嘈嘈如急雨”的激烈惆怅;有“小弦切切如私语”的凄怆哀怨;有《绝唱》中白妞演唱声调的旖旎妩媚;有《安塞腰鼓》里声响的健捷激枭……

其次,还可以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分叙述性语言、描写性语言、议论抒情性语言去积累;从表达效果上积累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长句和短句、骈句和散句等;还可以从语言的不同风格上去积累等。

二、在写作上灵活运用文学语言

张志公先生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得与失》一文中有这样的论述:“掌握语文工具要靠积蓄丰富的语言材料,要靠纯熟的驾驭这些材料,这些原则是正确的。”这句话不仅指出了积累材料的重要,同时也强调了运用驾驭语言的必要。运用语言是我们积累语言最主要的目的。在我们阅读积累中,已潜移默化的受到语言的熏陶感染,逐渐形成较好的语感能力,但我们还应着力提高语言的表达技巧,美化我们的语言,更准确形象的表情达意,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供交流:

(一)引用。

我们写作时,恰当引用一些成语、谚语、典籍中的文句等,可以有助于我们表达的精炼与生动。如朱自清在《春》这篇散文中写道:“‘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文中引用志南和尚的一句诗,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柔、和暖的特点,喜爱之情溢于笔端。台湾女作家罗兰在《秋颂》中也引用白朴的曲“点秋江,白鹭沙鸥”来形容秋水的明澈。文学写作中引用他人的语言,增加了画面的层次,给读者留下画外之音响。中小学教材中编选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质兼美的诗歌、散文,都是宝贵的语言仓库,教师要通过一些别出心裁的语言训练,加以挖掘。

(二)借鉴。

就是仿造、借鉴作品中的情境或句式,造成新句,表现新内容。这种现象很常见,如汉代以后,文人写作,模拟之风盛行,“文必两汉”成为一种倾向。如苏轼词《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是化用李白诗《把酒问月》里“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读过清代小说《儒林外史》的,也许对严监生临终前“伸着两个手指头”“总不得断气”的情景历历在目。我们在看现代作家王愿坚的《七根火柴》,无名战士“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它高高的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两者在运用语言技巧上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三)创新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中除了对“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还附有“课外读物的建议”。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篇章时,古典名著中有一些语言现象值得学习和运用。请看下面的两例: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

例(1)可看成将“晓风宿雨”拆开来用;例(2)可看成将“胸腹”拆开来用。这种语言现象,在四大名著中几乎到处都有,不再一一列举。

这种语言除形象、生动外,运用在叙述性语言,或诗词语言中,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也是创新语言的落脚点。

三、积累、运用文学语言的意义

我们知道,文学是一种通过语言文字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体会或处世哲

学的艺术形式。它是语言艺术,语言是文学的直接显示。正如高尔基所说:“语言是文学的武器,正如枪是士兵的武器一样,武器越好,战士就越有力量,这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模仿中运用语言,在运用中创新语言,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还会提高语言修养能力,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形成良好的语感。

其次,积累并运用文学中的语言,还能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尤其是体现结构美、音乐美的语言,如《岳阳楼记》中第四段文字,《安塞腰鼓》中的语言,姑且不论其表达的内容如何,单就其外在的语言层面、方法层面、辞格层面而论,这些语言就足以引起学生无限的审美情趣。

篇5:文学语言论文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文化元素也逐渐走出国门,被世界接受。汉语言文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于传承并发扬我国优秀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的语言对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简单分析汉语言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和重要性,然后探讨高校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的语言风格和语言艺术,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篇6:英语文学语言艺术研究论文

[2]吕程.解读英语文学中的语言艺术[J].新校园:阅读,(6).

[3]王婕妤.浅谈英文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科技博览,(23):178-178.

[4]曾青梅,曾芝梅.英语教学中的文学与审美教育[J].广西师范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7(3):125-127.

篇7:文学语言论文

一、填空题

1、“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春秋谷梁传》(战国时鲁人谷梁赤)

2、晁错:《论贵粟疏》、《守边劝农疏》,西汉论说文。

3、《诗经》中有六篇有目无辞的诗,称为《笙诗》。

4、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的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

5、《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最早著录于萧统《文选》。

6、《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又称“诗”或“诗三百”,包括风、雅、颂。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六义”。

7、学著作。

8、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二、选择题

1、周民族的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2、屈原的作品:,《离骚》《天问》《九歌》《九章》

宋玉的作品:《九辩》、《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

3、国别体史书《国语》《战国策》,编年体史书《春秋》《左传》

4、汉大赋的特点:其体制特点是篇幅较长,规模宏大。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方式。韵散相间,散文成分较多,因此又称散体大赋。因善于铺陈,对事物作穷极声貌的描写,因此又称体物大赋。善用铺张的手法,富丽的辞藻描写事物,不善抒情。

5、《汉书》的体例: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

三、名词解释

1、《春秋》

五经之一,《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内容上,考察政治的得失成败,总结兴亡治乱的教训。

2、互见法

“互见法”是《史记》选择、安排材料以反映历史,表现人物的一种方法。就是关于某一历史人物的部分材料,不放在本传中去写,而是移植到其他相关的人物传记中。采用互见法,有时是为了避免行文重复,有时则是为了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多面性。

3、抒情小赋

汉赋的一种,内容上侧重于咏物和抒情,侧重于抒发愤世嫉俗和表现个人情志,形式上篇幅短小,不用问答体,通篇用韵文,文辞清丽。

4、苏李诗

《文选》收入题为苏武所作五言诗四首及李陵所作五言诗三首,一般称为“苏李诗”。苏李诗显然是东汉人所作,附会为苏武、李陵相别而作。从总的内容看,像是居者行者的赠答之诗。

四、简答题

1、战国策艺术成就

(1)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注意表现其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血肉丰满,形神兼备。打破编年限制,以人物游说活动为中心,并以此统率记言、叙事,安排情节结构,描写人物,开了人物传记的先河。

(2)叙事生动曲折,善于夸张渲染,带有传奇色彩。

(3)语言辩丽恣肆、放言无忌。追求铺张夸饰,文笔酣畅淋漓、纵横驰骋、富于变化,往往以气势和辞采取胜,表现出典型的纵横家文风。

(4)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说理,语言通俗浅显。巧于比喻、善用寓言和博引史事。

2、《孟子》和《庄子》比喻手法的比较:

《孟子》的比喻是现实主义的,如《齐桓晋文之事》中 “缘木求鱼”、《鱼我所欲也》中“舍鱼而取熊掌”,都是现实生活中具体可感的事物;而《庄子》设喻的本体都是奇特怪诞的事物,有很大的臆造虚拟性,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如《逍遥游》中的鲲鹏、大椿。

从运用比喻的效果来看,《孟子》中的比喻贴切巧妙,通俗浅显,主要用于说明事理,增强说服力。而《庄子》的比喻,往往不直接道破其旨意,而是通过生动传神的描绘,造成一种奇幻的境界,使人心驰神往,在艺术的享受中领悟其喻意。

3、《离骚》的思想内蕴:

(1)“存君兴国”的“美政”理想。

“美政”理想的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选贤任能,二是修明法度。

(2)深沉挚着的爱国感情。

屈原的爱国感情,表现在对楚国现实的关切上

屈原的爱国之情,也表现在对祖国的眷恋上

屈原的爱国之情,是同忠君联系在一起的。

运用婚姻爱情的比喻,以男女之间感情的不谐,比喻君臣的疏远。

(3)放言不惮的批判精神。

(4)“独立不迁”的峻洁人格。

对于自我完善的不懈追求

苦心探索真理和随时准备为理想献身的精神

独立耿介、不随从流俗的操守

4、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

(1)长于抒情,善于融情入景,寓景于情,两者密切结合,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

(2)善用比兴寄托手法,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3)抓取典型活动、典型细节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4)语言不假雕琢、浅近自然,而又凝练,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五、论述题

1、《诗经》的艺术特色

一、写实精神和自然朴实的艺术风格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六义”。

《诗经》中,赋是一种基本的表现手法,所谓“赋”,就是不借助其他的创作手法,伴随着强烈的情感,铺开有文采的词藻,直接陈述、叙事、刻划、描写或抒情。

“比”,就是比喻和比拟。用形象的事物来打比方,使被比喻的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真实感、形象感,增强诗的感染力量。

《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兴一般凭借自然界的事物,先起个头,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内心感情的表现方法。多放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兴”的运用,有如下几个特征:

⑴、凡采用“兴”者,文本中都有两种事物。对两事物的吟咏,一主一从,“主”为主旨、主题,是该诗所吟咏的主要对象、主要内容;“从”是次要的、另外吟咏的一种事物。《周南·桃夭》

⑵、凡采用“兴”者,一篇之中或一章之中,在章法结构上,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有先后的顺序。《鹿鸣》

⑶、凡采用“兴”者,诗中两种事物之间,必然有或隐或显相类似的联系:或大小,或颜色,或数量,或动作,或情景,或外表,或本质,或行为状态,或地理方位,或风俗传说,或工具媒介,或相反相成。《关雎》

三、优美和谐的语言艺术

1、句式

四言为主的句式。四言诗的特点:节奏鲜明而迫促。

2、章节的回环复沓

复沓(重章叠句)

重章:一首诗由若干章构成,章与章之间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地变换少数字词,反复咏唱。《周南·芣苢》(作品选4页)、《王风·黍离》(作品选14页)

“叠句”,是指不同诗章叠用相同的诗句。《豳风·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叠音词和双声叠韵词的使用。

“叠音词”,就是叠字词,如“关关”、“夭夭”等等。

双声词是由两个声母相同的字所构成的词,如“参差”、“踟蹰”、“栗烈”。叠韵词是由两个韵母相同的字所构成的词,如“窈窕”、“绸缪”、“辗转”等等。

3、押韵方式

①隔句押韵。《关雎》

②句句押韵。如“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4、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

2、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的艺术成就

一、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文学作品,通过写人来反映历史,全书记载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刺客、游侠、商贾等众多小人物,构成丰富的人物画廊。这些人物既有各阶层、时代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1、善于把历史事件故事化、情节化,通过构造富于戏剧冲突的情节,以表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项羽本纪》:鸿门宴

曹无伤、项伯、张良

范增、项庄、樊哙

项羽:豪爽、无谋、轻敌

刘邦:机智、老练、精细

2、人物形象个性化。

作者把能够表现人物主要特征的事件加以详细地记述和描写,把不能表现主要特征的事件加以摒弃或简单带过,这样就使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突出出来,而且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1)善于抓住人物一生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行动,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项羽本纪》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

(2)为突出某一历史人物的基本倾向和主要性格特征,《史记》常用“互见法”。

“互见法”是《史记》选择、安排材料以反映历史,表现人物的一种方法。就是关于某一历史人物的部分材料,不放在本传中去写,而是移植到其他相关的人物传记中。采用互见法,有时是为了避免行文重复,有时则是为了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多面性。

(3)善于通过细节琐事展示人物性格。

(4)运用对比手法,烘托人物个性。

《李将军列传》程不识李蔡李广

二、谋篇布局,匠心独运——《史记》的叙事艺术

1、人物传记的编排体例及篇章结构

《史记》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以类相从的原则。

2、叙事深度及主线

《史记》的叙事没有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陈述,而是追根溯源,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史记》每篇都有每篇的立意。

三、浓重的抒情气氛

《史记》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

1、在写人叙事中寄托着爱憎好恶。

“寓论断于叙事中”,在冷静客观的叙述中,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李广列传》以具体生动的事例,描述了李广骁勇善战、临危不惧的英雄本色,同时也记叙了李广长期遭受压抑、最终被迫自杀的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的钦佩和同情之情。

2、通过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作者见解和抒发感情。

《伯夷列传》、《屈原贾生列传》、《游侠列传》

3、创造性地运用了“太史公曰”的论赞体,直接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予以评价,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四、雄深雅健的语言风格

1、叙述语言生动传神,且富有气势。

2、人物语言个性化。

3、议论语言包含感情。

六、诗歌赏析

《蒹葭》,此诗被历代誉为情深景真、风神摇曳的好诗。全诗三章,每章八句,前二句写景,后六句述事抒情。“蒹葭苍苍”等写景句子,作为诗歌的发端,写出了蒹葭茂盛、霜露高洁,烘托出抒情主人公挚烈的追求和纯洁的爱情,同时兼有写景叙事的作用,它是全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是主人公触目所见、情之所趋。作者又以秋水的描写连接思念之人的深情。秋水盈盈,似乎是相爱者之

间的脉脉深情;盈盈秋水,又是意中人顾自生盼的眼睛。秋水牵动情思,在水一方是特定环境中的深情流露,又是痴情者的独特感受。

此诗采用重章的形式,一唱三叹。诗人情感丰富,非反复咏叹不能抒其可望不可及的心情,使抒情不断加深。由于在重复中变换个别词语,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而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而诗人又在这时间的推移中,上下求索,徘徊瞻望,章法的重叠也显示了情感的逐层加深。

篇8:解析文学语言与语言的文学性

一、文学语言

(一) 概念

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 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现代英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艺作品语言, 也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著作的语言。文学语言的形成依赖于书面语的产生, 而文学语言也具有口头形式, 如科学报告、答记者问、口头声明, 以及诗歌朗诵、新闻广播和课堂上的教师用语等等, 凡是合乎文学语言规范的, 都是口头形式的文学语言。文学语言主要在书面上, 也在口头上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各方面服务, 它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 文学语言的使用

从文学语言的概念当中,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 文学语言主要在书面上使用。那么, 我们就以文学语言的书面使用为例。在书面当中, 文学语言的使用显得比较明显。就拿托尼∙莫里森的《宠儿》这本小说来讲, 该书主要情节取材于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 书中塑造的人物性格, 环境的变化, 以及事件的发展, 都是以文学语言来构筑的, 并且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名字叫塞丝, 作者通过叙述文字的敷张扬厉和对话描写的简约生动, 把我们引入那些惊心动魄的时刻作为见证, 纠缠于某个细节而不能自己, 这就是文学语言的独特魅力。

(三) 文学语言的文学性

在运用文学语言做科学报告的时候, 或者在运用文学语言应对记者的提问时, 都要注意文学语言文学性的把握。因为文学语言是语言的一种, 有其独特的文学性, 只有把握好文学语言的文学性, 才能把文学语言发挥得淋漓尽致。文学语言的文学性主要表现在其功能性、结构性等方面。

1. 功能性。

文学语言的功能性, 相对于其他特性来说比较好理解。从字面意思上, 我们可以理解到, 文学语言具有一定的功能。这里我们以中央电视台的英语新闻频道为例。在英语新闻频道, 主持人所使用的语言是英语, 而且字幕也是英语。那么, 为了让观众更好的理解新闻的内容, 主持人所使用的英语必须是英语的文学语言。还有就是英文字幕, 有些人的英文口语水平不高, 但是在理论上的英语水平较高, 所以, 英文频道对于英文字幕也是有一定要求的, 必须是英语文学语言, 不能过于直白, 使观众在看到新闻字幕的时候, 能够更好地理解内容。

2. 结构性。

结构性是文学语言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在使用文学语言的时候, 我们经常对一些事物的结构把握的不是很好, 但是经过文学语言的“改装”之后, 结构就会变得比较清晰, 而且会发现事物比原来想象的还要美好。文学语言的结构性比较广泛的应用于诗歌与歌曲当中。我们在鉴赏诗歌或听歌曲的时候, 会觉得其有一定的结构性, 并不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唱什么就唱什么, 而是需顾及结构, 如韵脚、排比、呼应等。只有经由这一系列的修饰, 诗歌或歌曲才能获得广大读者、听众的喜爱。

二、语言

(一) 概念

语言是指生物同类之间由于沟通需要而制定的具有统一编码解码标准的声音讯号。作为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 它必然会对政治、经济、社会、科技乃至文化本身产生影响。语言是不断发展的, 其现今的空间分布也是过去发展的结果。根据其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特征的共同之处与起源关系, 把世界上的语言分成多种语系。每个语系包括有数量不等的语种, 这些语系与语种在地域上都有一定的分布区, 很多文化特征都与此有密切的关系。

(二) 语言的使用

语言在日常生活当中, 使用的频率是相当高的, 几乎无时无刻都在使用语言, 即便是在梦中。与他人交流时, 有很多的交流方式, 其中有眼神交流、手势交流, 再有就是运用最为广泛的语言交流, 在我们使用语言交流的时候, 会把任何需要交流的事情非常简单地表达出来。如在财经节目中, 评论员会对股票的过去、现在及日后走势进行详细分析, 同时把股票进行分类。但在日常交流时, 我们多半会直接说是涨还是跌, 表达得很直白, 也很清楚。这就是语言的特性, 没有过多复杂的修饰, 通过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最多的意思。

(三) 语言的文学性

语言作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 必不可少的一种交流工具, 大家已经习惯了使用。并没有细心的注意, 语言有哪些文学性。有人觉得, 语言就是很普通的交流, 并不像文学语言那样需要修饰, 需要严谨。其实不然, 相对于文学语言, 语言有其自己的文学性, 这里, 我们就其中几个文学性进行解析。

1. 简单直白性。

我们从每天的清晨当中醒来, 就开始使用语言来表达感情, 进行交流, 进行工作。如英语口语中, 早晨见面, 一个“Morning”, 直接就替代掉了“Good morning”, 简洁明了, 是语言最普通的文学性之一, 我们所追求的就是流畅, 自然, 无需太多修饰, 只要让别人明白就好。

2. 直击事物的本质。

因为语言的使用比较广泛, 因而造就语言的另一种文学性, 那就是直击事物的本质。简单来讲, 我们在小时候都撒过谎, 以各种理由规避自己所犯下的过错, 但在事实面前, 我们不容抵赖时, 就会比较羞愧地说一句“I am so sorry”。这就直接体现了语言直击事物本质的文学性。有人说, 直击事物本质不能作为语言的文学性, 充其量可以当做语言的一个特点。这种说法是不完全正确的。的确, 直击事物本质是语言的一大特点, 但是未必就不是文学性之一。我们在使用语言时, 就是要把事物的本质找出来, 这样才能明白整件事情要表达的意思。语言的文学性不仅仅要使人们觉得语言能交流, 能给大家欢乐。同时, 语言还要能把错误的事物给揭露出来, 帮助人们进步。

三、文学语言与语言的文学性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一) 差异

文学语言与语言的文学性之间有着明显的分界线, 其中一条就是, 文学语言的文学性主要偏向书面一类;语言的文学性主要偏向口头一类。在上文中, 我们从大量的事例当中看到, 文学语言可以把事情表达的比较优美, 而且让人有一种畅游在文学海洋中的感觉, 当使用文学语言进行交流的时候, 人的审美价值会大大提高, 同时对于事物的认识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方面, 无论是看电视剧还是日常的发言稿, 或者听一些歌曲, 都能从中找到一些“美”的影子, 这就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少了一些单调乏味, 多了一些欢乐和趣味。而语言的文学性相对于文学语言的文学性差异是比较明显的。前文中, 我们提到, 语言因为日常交流使用的比较广泛, 所以, 简单直白成为其中一个主要的文学性。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当中, 我们没有办法事事都使用文学语言来交流和沟通。但是语言却不一样, 它不需要像文学语言那样严谨, 富有“美感”。我们在使用语言的时候, 就是需要直白的表达一些事情, 不用考虑太多的因素, 只要对方能够听懂意思, 没有不雅的词汇, 就可以了。而语言的直击事物本质的文学性也使其与文学语言有很大不同。文学语言的文学性决定了在表达事物的时候必须严谨和修饰, 因此在法庭上, 使用较多的就是文学语言;而当面调解纠纷之类使用的语言则比较直白, 直击事物本质。所以, 二者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

(二) 联系

因为文学语言的文学性和语言的文学性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二者在使用的时候有比较明显的分界线。但是, 二者并不是没有任何的联系, 相反, 二者的联系非常密切。从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就可以看到, 我们其实是把二者综合使用的, 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办法只使用文学语言或者只使用语言, 而是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共同使用, 这样才能更好地交流和工作。以平常的聊天为例, 当谈论到家长里短的时候, 多半使用的是语言;当谈论到风景名胜的时候, 多半使用的是文学语言, 所以, 根据二者的文学性综合使用, 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和工作。

总结

文学语言和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学性, 在使用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使用对象来决定, 我们无论使用二者当中的哪一种, 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交流和工作。但是,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 一定要综合使用, 而不是混淆使用。综合使用在前文中已经表述的比较清楚, 如果混淆使用的话, 就会造成前言不搭后语, 使人没有办法听懂你在说什么, 也没有办法明白你想要表达的意思, 这种情况在现实当中是经常发生的, 所以, 我们一定要注意时间和场合, 以及需要和什么样的人交流, 从而决定使用文学语言还是语言。当将二者良好使用的时候, 生活和工作就会很顺利, 反之, 使用不当时, 则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的阻力, 所以一定要根据实际条件决定使用。

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时候, 所用的最多的方式就是交谈。通过交谈, 我们可以了解对方、和对方达成一些共识, 也可和对方成为朋友。语言是一种神奇的交际工具, 有时候一句话可以使对方恨你入骨;有时候一句话可以使兄弟之间两肋插刀;有时候一句话可以使仇人转变成爱人。这其中的奥妙在于, 语言具有其一定的文学性。在语言当中, 还包括有文学语言, 文学语言和语言是有着本质区别的。简单来说, 文学语言有其本身的特性;而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关键词:文学语言,语言,文学性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语言论[J].学习与探索.1999 (03)

[2]朱喜奎.谈文学文本的翻译[J].青海师专学报.2007 (01)

[3]王先荣.文学语言的特征与表现形态[J].石河子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3)

[4]任立国.网络文学语言窥探[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05)

[5]童庆炳.文学语言论[J].学习与探索.1999 (03)

[6]崔冯, 崔涛.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的区别[J].文学教育 (上) .2009 (07)

[7]王先荣.文学语言的特征与表现形态[J].石河子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3)

[8]刘启刚.浅谈文学语言的基本特点[J].大众文艺 (理论) .2008 (10)

上一篇:企业法定代表人查询授权委托证明书下一篇:《不拘形式地说写见闻》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