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张庄镇妇联特色工作总结

2024-07-27

大张庄镇妇联特色工作总结(精选9篇)

篇1:大张庄镇妇联特色工作总结

大张庄镇妇联特色工作总结

关注特困情系春蕾

实施“春蕾女童”计划是妇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女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未来也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做好女童工作,保障女童的健康成长是妇联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妇联组织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大张庄镇妇联始终把救助女童作为关注民生、服务妇女儿童的大事来抓。不断努力扩大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机制,使救助女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截至目前,全镇200多人次得到救助,受助金额4600万多元。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摸底,掌握情况

为做好“春蕾女童”的申报工作,认真做好贫困女童的调查摸底和材料上报工作,由村委会提供详细的家庭特困状况,由所在学校提供儿童的学习成绩及在校表现等相关资料,为了把已经辍学和面临辍学女童的情况摸清楚走村入户进行调查,对符合条件的女童进行登记、造册、填写登记表、建立登记档案,并尽最大努力为这些贫困女童寻找资助人。同时做好后期信息反馈工作,每到学期末都把救助人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通报给救助人,督促受助女童给救助人写信,让救助人及时掌握资金使用和被救助对象的学习、家庭

生活情况。一些资助人正是因为救助资金使用好、妇联信息

反馈到位,主动延长了救助期限,使春蕾女童得到了更多的帮助。

二、加强管理,专款专用。

在实施“春蕾女童”活动的十几年中,专人负责、专款

专用,账目清楚,落实捐款及时,确保捐款落到实处,督促

受助女童及时向捐助者反馈情况,以结对资助的方式增强了

其透明度和可信度。从未有资金使用不当、发放不及时的情

况发生。确保真正把好事办好。

三、加大宣传力度

为了使“春蕾女童行动”这一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镇把“春蕾计划”的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充

分利用广播喇叭、校园网站、农贸市场广泛宣传实施“春蕾

女童行动”的重要意义,开展形式多样的以“奉献爱心,救

助贫困女童”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

十几年来,我镇 “春蕾女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女童的学习、生活状况起到积极促进作

用,但与贫困女童的实际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这就需要在今

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加倍努力,加强和上级妇联组织、企业

团体、社会爱心人士的交流沟通,多方协调筹措资金,使更

多的贫困女童得到资助。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各村“妇女之家”的平台作用,发动广大妇女积极奉献爱心,从身边做起,从关注贫困女童做起。

篇2:大张庄镇妇联特色工作总结

2011年苑庄镇特色蔬菜协会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全镇蔬菜生产稳定的发展,为菜农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了全镇蔬菜生产的水平,增加了菜农收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领导小组,确保无公害蔬菜工作顺利进行 2011年,苑庄镇共有蔬菜面积2070亩,其中商品蔬菜1735亩,专业大户245户。镇政府今年成立了放心菜工程新的领导班子。由分管镇长任组长,具体有协会、工商、环保、经贸、财政、卫生院等单位主要领导组成。各村委有村委主任和生产委员具体抓。协会配备了检测检验员5名,并根据种植地块情况,每地块确定1名小组长,负责上下联系,由于加强了领导,确保了协会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抓宣传发动,签订责任合同

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和销售的要求,协会认真抓好宣传发动及责任制落实,已发放各类资料1000多份,使每个菜农都认识到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重要性,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杜绝中毒事故的发生,并签订了各类责任状,一是镇

政府同各村委签订的无公害蔬菜责任合同。二是协会与菜农签订的无公害蔬菜生产销售合同。三是协会与各农药店签订的关于严禁销售违禁农药的合同。通过上述各项措施,为协会无公害蔬菜生产和销售打好了基础。

三、抓好科技入户,提高菜农科技水平

根据农业局的安排,协会在2011年的科技入户工作中,认真按照省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的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调查摸底,制订方案,确定了

80户科技示范户。

2、与示范户见面,落实任务。召开科技入户启动大会,使科技示范户明确自己的任务,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3、加强培训,提高科技水平,举办了二次大型培训班。

4、定期入户指导,为示范户解决实际问题。

5、发放物化补贴,提高示范户积极性,每户已发放5%甲维盐25包,有机肥30公斤,《农家致富》杂志及各类技术资料。

6、做好记录,填好手册,带动辐射周边菜农,推动全镇蔬菜生产上一个新台阶。

四、抓技术培训

2011年,协会已举办培训班三次,一次是对检测检验员的培训,提高检测检测员的业务能力。认真抓好蔬菜检测上

市关,确保上市蔬菜的质量。二是对会员及菜农的培训,今年协会会同镇成教办举办了全镇放心菜生产技术培训班,有500多会员及菜农参加了培训,邀请了区蔬菜站领导和专家进行讲课,培训班上发放了各类杂志和资料500多份,协会发放生物农药3000多包,受到了菜农的一致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是对科技示范户培训,提高示范户的科技水平,带动协会蔬菜生产上一个台阶。

五、做好台帐

记好三本台帐。一是蔬菜种植户台帐;二是肥药使用台帐;三是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台帐。做好三本台帐工作量大,协会依靠村级会员和检测检验员,定期开会落实任务。

六、做好服务工作,提高会员和菜农的生产积极性

篇3:大张庄镇妇联特色工作总结

位于北京密云县东南部的巨各庄镇是生态涵养区小城镇的典型代表。2012年,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接了巨各庄镇镇域总体规划优化规划工作,在历时1年完成的总体规划优化成果以及后序的规划审批及实施工作中,项目团队对新型城镇化思路下生态涵养区小城镇的规划工作方法、生态本底要素的保护实践、“刚弹兼顾”的建设用地空间管控策略、小城镇地域场所精神的塑造、总体规划成果与规划管理的衔接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与创新。该成果已经获得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审批1,对于生态涵养区小城镇镇域规划面临的共性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生态涵养区小城镇规划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北京生态涵养区发展不同于城市功能拓展区、 城市发展新区,它承担着北京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的重要职能,因此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独特的问题与挑战。

1.1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

当前,生态涵养区整体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自我积累能力比较薄弱,地方发展理念尚需转型,资源环境问题依然突出,良性生态系统尚未形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仍需完善,生态治理任务非常繁重。

巨各庄镇地处燕山余脉浅丘地带,为浅山区和平原区的过渡区域,生态敏感度高,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1.8%,因此,镇内丰富的生态涵养资源是必须保护的要素,对生态和历史资源的保护必然会对小镇的建设用地产生一定的限制,这就形成了保护和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好镇域生态空间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合理的空间管控是镇域规划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1.2产业发展选择受到限制

生态涵养区是以涵养水源、保护生态为主,应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因此该区域内的小城镇产业发展不可能像一般小城镇一样有较大的空间选择范围,工业发展会受到一定限制,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必须关闭。这一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以建设、保护首都生态环境为前提。这也使得此类小城镇的发展更为艰难。

1.3基础设施条件薄弱

生态涵养区的小城镇一般位于远郊,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以巨各庄镇为例,整个镇域尤其是农村部分的交通、燃气、供水、供热、污水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与密云“十二五”规划中将巨各庄镇定位为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标准相距较远。据调查,该镇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像医疗、基础教育设施也十分不完善,商业环境欠佳,村民生活条件还有待提高。

1.4规划指标与空间管控模式急需创新

由于巨各庄镇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每年前来该镇寻求发展的企业接近百家,但由于受到远郊区位条件、生态涵养区发展条件的限制,能够确定落户该镇的企业不多,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变化大。依据密云县“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巨各庄镇“十二五” 发展规划确定的“酒乡之路”的绿色发展主导思路, 由此产生的各种服务需求约为1200公顷用地,上版镇域总体规划巨各庄城镇建设用地总量为488.23公顷,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统筹优化面临很大压力。 应对这种需求大、变化快的规划实施现实条件,急需在规划指标与空间管控模式上有所创新。

1.5小城镇特色传承、挖掘与塑造缺失

在当前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发达大中型城市较为成熟的城市化经验,又被作为乡镇发展的模仿对象,被简单地进行移植。在这种情形下,乡镇的独特文化和环境在城市化进程中往往被忽略,许多蕴含特色的乡镇聚落面临历史真实性流失、遭遇“建设性破坏”的危机。在巨各庄镇镇域总体规划过程中,项目组与镇政府、乡政府、各发展企业进行充分沟通,在建设容量、建筑高度、公共空间建设、 道路选型设计上达成共识。为了突出场所精神,着重在营造全镇公共空间场所、低容量高密度镇域集中建设区域建设、强化集中街道建设方面进行城市设计指引,并落实到镇政府的各种建设政策文件中。

2小城镇规划理念与工作方法的转变

正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城镇的规划涉及到方方面面,搭建多规统筹的空间技术工作平台以及转变镇域规划的理念是做好镇域规划编制工作的基础。

2.1搭建GIS技术支持的“多规”统筹空间平台

作为远郊生态涵养区的小城镇,如何保持住全镇的生态本底要素?如何梳理出与生态环境保护没有矛盾可以用来开发建设的土地,以解决旺盛的发展需求和有限的发展空间之间的矛盾?如何统筹各部门规划成果,将其转化为城市规划统一的语言? 这些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本次规划编制注重“多规统筹”,搭建GIS技术支撑的多维数据空间平台,经过规划部门的多次协调,将与城镇建设发展相关的所有数据统筹整合在一起,包括对规划部门的镇域总体规划、限建与审批数据、国土部门的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发改部门的“十二五”规划数据、 林业部门的集体林权改革成果图等空间数据进行整合,以此摸清客观自然条件下的发展空间以及可利用的规划建设用地。

2.2“沟通规划”工作方法的实践

中国传统的城市规划制定和决策管理过程,带有鲜明的政府内容自上而下进行的特点。规划的制定由政府组织规划专业人士完成,规划管理政策由行政管理部门人员提出,根据其对事物的了解和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以达成决策主体的愿望和要求为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规划及其管理政策制定的参与大多是行政机关或规划系统内部人员,规划过程中规划师、决策者与社会的沟通、互动缺失,决策靠的是官僚体系,专家参与和市民参与以被动、消极的方式为主。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向新公共管理、公共行政学及以沟通行为理论为代表的哲学社会学理论学习,产生了一些新兴的规划理论,如“交互规划”(transactive planning)、“协商规划”(negotiate planning)、“协作规划”(collaborate planning)等。沟通规划理论的核心是在多元主义的思想前提下,寻求一种“政府—公众—开发商—规划师”的多边合作模式。它的倡导者将沟通规划的目标定位为规划行为的民主化,提倡在规划实践中实现此前一直被排除在规划过程之外的公众对社区建设表达的授权、不同形式的申诉的尊重。

2.2.1推行“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沟通规划方法

本次镇域规划编制非常注重“沟通规划”工作方法的实际应用,推行“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 相结合的“协商规划”工作方法:一方面,以密云县规划分局为组织者和沟通纽带,自上而下的了解各级政府对全镇的发展诉求;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和投资方调研访谈,自下而上的了解投资需求规律; 同时本着“民意为先”的宗旨,项目组深入农村走访调研,并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在产业发展、市政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庄迁并等方面村民最期待改善的内容。整个规划编制过程经过与各级政府部门、 村民代表共计30多次的调研、沟通与汇报,力图使参与全镇规划决策的各方形成一种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关系,共同讨论决定规划的议题、方向和策略,规划师在规划过程中超越技术专家的身份,通过交谈、协调、斡旋、谈判解决问题。

2.2.2重视“民意调查”过程与结论

本次规划同时也非常重视“民意调查”的过程与结论,在巨各庄镇政府的大力配合下,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充分了解全镇的民意需求。本次民意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55份,有效率85.5% 。问卷调查设计考虑了全镇民众在年龄、 性别的构成,并做到村村全覆盖,充分重视调查结果的科学合理性和公证公平性。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村民对巨各庄镇现状产业发展的满意度、市政设施满意度、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村庄迁并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意愿几个方面,调查结构也充分支撑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展。

2.3镇域发展理念的转变

上版镇域总体规划是在“工业兴镇”以及“在郊区大力发展大学城”的指导思想下编制的,镇域中规划了大量的工业用地和高等教育用地。经过多年的规划实施证明,在远郊生态涵养区小镇大力发展工业,建设大学城均不利于这类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把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北京十一届党代会提出“幸福美好生活要求”,密云县确定“绿色国际休闲之都”的发展定位,借此契机, 巨各庄镇提出了建设“绿色生态休闲小镇”的发展思路,转向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

3对生态本底要素保护的实践方法

目前,北京市整体上生态功能还比较脆弱。 密云县又是北京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环境屏障,尽管巨各庄镇建设不受水源保护区范围的影响, 但镇域整体建设空间管控也必须考虑对生态本底要素的严格保护。

3.1严格梳理生态本底要素

依据《北京市限建区规划(2006年—2020年)》, 本次规划对全镇生态本底要素进行了梳理统计,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全镇的水源二级保护区、一般生态公益林地、地震活动断裂带,为严格限建区; 二是河流型、库塘型湿地、基本农田和25度陡坡区。 通过GIS统计分析,全镇限制建设区域(包括相对禁建区和严格限建区)共约60.9平方公里,占镇域总面积的55.4%,这些是全镇规划建设绝对不能破坏的刚性管控空间。

3.2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思考

生态涵养区的小城镇必然要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任务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产业发展类型的选择必然受到限制,会影响区域就业容量、发展机会和财政收入,加之生态植被被管护、水源涵养维护的压力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支出成本高。 为了平衡全市各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性,对于生态涵养区建设生态公益林和水源涵养区的保护花费以及发展效益损失设置生态补偿机制。

将巨各庄镇纳入生态补偿机制建立体系的目的主要是防止生态破坏,获得生态涵养保护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生态补偿设置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全市补偿、县域补偿、镇域补偿,开展生态补偿的原则为:损害者付费,开发者、受益者补偿、保护者受益的原则;统筹协调、共同发展的原则;循序渐进、 先易后难的原则;多方并举、合力推进原则。

4建设用地管控策略探索

4.1全镇可建设用地和剩余规划指标

在当前北京城乡规划体系下,巨各庄镇建设发展空间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梳理出的在生态本底要素、 历史遗迹之外的可建设用地;二是在当前北京城乡规划体系下,密云巨各庄镇剩余可用的规划指标整合。

通过GIS统计分析,除去需要保护的生态本底要素,全镇一般限制区和适宜建设区占镇域总面积的44.6%,除去现状保留用地、审批用地,得出剩余可建设用地。

规划以全镇10年人口数据为基础,以综合增长率法预测的镇域人口为判别标准,上版规划人口总量是留有余地的,维持不变。再依据上版镇域规划指标的实际使用情况,依据实施后剩余的城镇及村镇建设用地指标,调整城镇人口和村镇人口的合理结构,得出全镇城乡规划建设用地指标总量,以及剩余可以使用的规划指标(包括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和村镇建设用地指标)。

4.2底线思维的空间管控理念

作为生态涵养区的小城镇总体规划,建立“底线思维”的空间管控理念非常重要。什么是巨各庄镇的空间管控底线呢?如上梳理的巨各庄镇的生态本底要素(包括严格禁建区、相对禁建区和生态发展建设空间)、人文历史遗迹、与全县生态绿化廊道相衔接的镇域廊道、为保障和提升全镇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的建设空间,这些空间是全镇建设中必须保护或保障的底线要素。

4.3设定“镇域建设用地空间增长边界”实施管控

面对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如何在保护住全镇底线管控要素的基础上,又给发展需求变化较大的远郊型小城镇的建设空间留有一定的弹性,实现建设用地空间管控策略的“刚弹兼顾”,是巨各庄镇域规划需要解决的难题。

经过研究与沟通,全镇城乡建设用地按照“总量控制,弹性发展”的原则进行管控。在建设用地总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设定“镇域建设用地空间增长边界”。该控制边界依据全镇剩余可建设用地边界、主导产业发展诉求区域、基础设施承载支撑范围综合叠加划定而成。其中全镇剩余可建设用地边界是在与国土部门的《巨各庄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业部门的《巨各庄镇集体林权改革成果图》 以及与规划审批数据相对接的前提下,排除全镇限制建设要素得到的用地。未来根据全镇实际发展情况,可以依据本次规划方案,在符合相关上位规划和专业规划的基础上,在划定的“建设用地建议控制边界”范围内可以进行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和村镇建设用地指标在地块上的相互等量置换,也可以对一些独立性选址项目进行合理布局调整。

5规划中镇域场所精神的塑造

5.1营造全镇公共空间场所

巨各庄全镇公共空间系统包括了乡镇中心区— 中心村,以及镇域“蓝网系统”及周边用地,主要景观道路及集中建设区街道系统。全镇新建建筑必须符合原有巨各庄镇的结构,即符合巨各庄镇中凸显出来的地形、空间、边界、中心、路径等一系列要素的整体关系,所有公共空间的界定、控制、发展都必须与这一结构相呼应。

5.2提倡低容量高密度

全镇规划建设用地尽量集中,总体建设规模不宜过高,但鼓励高密度建设,保持原乡镇结构紧凑、 布局精致的特点,让人工化家园的高密度与优美开阔的自然景观形成和谐乐章,同时集约建设用地。 新建筑围绕小镇中心尽量高密度建设,同时在满足日照间距、市政管线铺设的前提下,对于镇域集中建设区建筑适当降低或取消建筑后退等限制,以免造成整个小镇建设的分散,保持空间的完整性。

对于乡村居住聚落,规划建设高度宜控制在9米左右,限制在3层,而在镇中心城,规划建设应以6层控制高度,局部点状的标志性建筑可以根据空间情况适当加高。

5.3强化镇域集中街道界面

在全镇集中建设区建设中强调村落连续性的界面、有序而完整的区域及特定节点的塑造。整个建筑群和谐构成完整的街道空间;建筑围绕中心广场加以组织,构成高密度的聚落结构和可识别的乡村社区。

6结语

小城镇千姿百态,是未来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空间领域。各种不同类型的小城镇面临的发展问题千差万别,但又有共性特点,其镇域总体规划的规划方法也有很大的探索与创新空间。作为京郊生态涵养区小城镇的典型代表,巨各庄镇镇域总体规划编制在规划工作方法创新推广、对生态本底要素保护的实践、对建设用地管控策略的探索以及镇域场所精神的塑造方面对同类型远郊小城镇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意义。(本文为“第一届全国村镇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优秀论文)

摘要:本文以北京市密云县巨各庄镇镇域总体规划编制实践为例,剖析了这一类生态涵养区小城镇镇域总体规划面临的共性问题挑战,论述了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下,巨各庄镇镇域规划编制工作方法的创新与转变,包括搭建的“多规统筹”技术工作平台、推行“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沟通规划”方法实践,全镇发展理念的转变等。应对生态涵养区的特色需求,探讨了生态本底要素保护的实践方法;应对项目需求大、变化快的实施条件,确定了刚弹兼顾的建设用地管控策略,以“镇域空间增长边界”控制发展底线,最后提出镇域场所精神的塑造方法。

篇4:特色农业叫响张庄镇

“贫穷山区”的帽子曾经压得张庄镇人抬不起头来,面对贫瘠的土地,一些干部群众情绪低落,心态各异,甚至有些人自暴自弃,还有些人自嘲说:怎么发展?这里有矿产资源么?有肥沃的土地么?我们不求致富,能填饱肚子就阿弥陀佛了。面对部分人自甘落后、不求进取的思想,镇领导班子提出了“放眼看,大胆做,定位子,促干劲、增效益”的工作目标,要求干部群众重新认识张庄镇,与本县经济发达乡镇进行纵向横向比较,找出差距,定准发展方向,把怨气变成勇气,把伤心变成信心。

张庄镇西南方有个村庄叫矬草峪,这里山多地薄,交通闭塞,从何发展,发展什么?这些问题曾经困扰着村两委成员。通过调查,他们发现,甘薯特别是鲜食甘薯,已经成为人们青睐的保健食品,近几年甘薯价格打着滚往上翻,而通透性良好的砂壤土,恰恰是生产甘薯的最佳土壤。但是,当地农民常年种植的徐薯18,产量及抗病性都不能适应甘薯产业的发展。发展特色甘薯产业,首先要从品种入手,村书记汪洪柱与镇农技站站长李广亮一起,三赴徐州国家甘薯研究中心,与专家们一起探讨甘薯发展的途径,引进了徐薯27、徐薯8号、商薯19、济薯20等新品种进行试验,选出了适合当地种植的淀粉型甘薯新品种徐薯27,耐储藏、品质优良的鲜食型甘薯品种徐薯8号。

甘薯产量上去了,收益不一定能提高,怎样提升甘薯的价值?汪洪柱打起了甘薯储藏加工的主意。甘薯收获后鲜销市场价每千克1元钱,经过储藏后春节上市,每千克可卖几元钱,效益翻番。但是,防止甘薯储藏期间病害是个技术难题,他们再一次想到了国家甘薯研究中心,想向专家学习甘薯储藏技术。他们根据专家的意见,通过试验,结合当地自然条件,采取联栋式甘薯窖藏法,在储藏技术上取得突破,现在该村每年甘薯储藏量50万千克以上,人均增收1000余元。

种植“甘薯枣”是该村的又一大特色。他们从青岛外贸了解到,备受外商喜爱的甘薯枣身价达到每千克11.5元,本村种植的甘薯恰恰是加工甘薯枣的好原料。汪洪柱从青岛请来技术人员,在他们的指导下建成了甘薯加工厂,其中矬草峪加工的甘薯枣质量最好,出口到日、美等多个国家。最近几年,该村甘薯枣生产量每年均在30万吨以上。

目前张庄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甘薯生产镇,是国家甘薯研究中心的示范镇,国家甘薯研发中心多次组织全国有关科研人员到该镇观摩。

大樱桃种植是张庄镇发展特色农业的又一杰作,该镇以柳峪村为中心,樱桃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每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后,当其他果树正在孕育幼果的时候,这里的樱桃就成熟了,闻讯而来的商贩,附近城市的市民,不约而同地来到张庄镇,观景尝果,踏青游玩。昔日默默无闻的贫穷山区,如今变得热闹非凡,八方来客不仅给张庄送来了财富,而且叫响了张庄镇这个名字。

张庄镇的机遇不是等来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该镇的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拼出了一个没有资源优势、但有特色农业的新张庄。

篇5:彭佩云:妇联儿童工作要创出特色

全国妇联儿童工作会议于9月23日至24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会议总结交流了十年来妇联儿童工作的成绩与经验,研究部署了新世纪初期儿童工作的主要任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彭云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

彭珮云说,十年来我国儿童工作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国家建立与完善了以《宪法》为基础、以《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主体,包括《义务教育法》《母婴保健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在内的一系列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国务院制定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2001—201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各地都制定了《儿童发展规划》,并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社会化儿童工作格局。各级妇联组织一方面积极协助政府协调和推动有关部门实施儿童纲要,一方面发挥自身优势,联合社会力量,开展了一系列有特色、有影响的儿童工作,如推动家庭教育,开展“三优工程”“春蕾计划”“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年轻妈妈读书”“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等活动,举办“儿童参与论坛”,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我国儿童生存状况明显改善,儿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儿童的综合素质提高,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爱护儿童,教育儿童,为儿童做表率,为儿童办实事”的良好社会氛围已基本形成。

她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儿童成长和儿童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儿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要进一步加强卫生保健服务和指导,尤其要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儿童受教育权利尚未完全实现,要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保障所有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儿童心理和道德状况值得关注,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加强指导和教育;儿童人身权利易受侵害,要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儿童合法权益。

她强调,母亲与孩子的天然联系决定了儿童工作是妇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各级妇联组织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做好儿童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做好儿童工作的责任感。在全面关注儿童成长的同时,要从自身的优势出发,根据儿童、家长和社会的需求,确定妇联儿童工作的重点领域,并协调和推动有关部门、有关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儿童工作。从多年的实践经验看,妇联应该牵头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参与社会教育,创出妇联儿童工作的特色。要充分发挥妇儿工委办公室的作用,协助政府推动儿童纲要的实施。妇联开展群众性的儿童工作,要在党政所急、妇女儿童所需、妇联所能的交汇点上找准工作位置。要特别注意与有关部门、有关方面加强联系与合作,注意凝聚专家学者和社会工作者的力量,重视家长的作用。要充分运用大众传媒和文化设施,传播儿童工作的先进理念、科学方法和有关知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顾秀莲做了全国妇联儿童工作报告。她说,与时俱进地更新儿童工作观念,以满足儿童健康成长的需求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有声势、有规模、有特色的工作品牌,构建社会化的妇联儿童工作格局,这是十年妇联儿童工作创新发展取得的宝贵经验。

关于今后一个时期工作,顾秀莲要求:各级妇联要加强源头参与,创造儿童成长更为优化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家庭教育工作,在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上下功夫,实施“三优工程”,突出儿童的健康指导和服务,扩大和规范家长学校建设。要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加强小公民道德建设,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的题词精神,深入实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鼓励儿童自主进行道德实践。要改善女童和弱势儿童的生存发展条件,加强妇联儿童实体建设和队伍建设,以昂扬的精神、崭新的姿态、务实的作风,开拓进取,埋头苦干,把妇联儿童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在9月23日上午的开幕式上,全国妇联向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省长洪虎颁发了重视妇女儿童工作特别奖。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代表吉林省委、省政府致辞。全国妇联党组书记黄晴宜,书记处书记李秋芳、赵少华,吉林省委副书记林炎志、副省长刘淑莹等同志出席会议。

篇6:大张庄镇妇联特色工作总结

融汇社区2014年妇联工作牢牢把握促进男女平等、实现共同发展、构建和谐这一主题,切实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着力提高妇女综合素质,用倍加振奋的精神状态、倍加开阔的思维方式、倍加有力的工作举措,全力推动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妇女事业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业绩。根据社区实际制定以下计划:

社区“爱心妈妈”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专项活动

目前我社区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已形成了领导挂帅,妇联牵头,社会参与的格局。社区妇联开展了“爱心妈妈”专项活动,要求“爱心妈妈”要定期随访留守儿童的班主任、随访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的近况,以便对留守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关爱和进行动态管理。要求“爱心妈妈”定期看望留守儿童,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联系,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班主任沟通交流,定期与留守儿童开展“亲子”活动,定期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关爱留守儿童这项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为此,我社区妇联还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爱心妈妈”队伍管理的有效机制,切实将这支队伍管理好,利用好。

二是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和实施留守儿童的关爱模式,深化关爱内涵,要由简单的生活关爱扩大到心理的关怀和人格的塑造,全方位的关注留守儿童,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

融汇社区

篇7:大张庄镇妇联特色工作总结

今年来,乡妇联结合我乡实际,把“美在农家”这一家庭创建活动作为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坚持主线贯穿、特色点缀,始终保持生动鲜明的创建个性,促进了多元化、系列化模式的形成,为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年来共涌现出“美在农家”示范户326户。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突出重点,高度重视,为创建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美在农家”创建工作,将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全盘考虑,要求从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宣传引导、队伍建设“四个到位”予以保障。

1、思想认识到位。在全乡妇女组织中开展了以“新农村建设、美在农家”怎么干?为题的大讨论活动,通过广泛发动基层组织和农村妇女群众充分参与讨论,乡妇联思想认识提高、目标上定位准确、活动上设计精心。结合实际制定了本地创建活动的方案和具体安排,使“美在农家”活动逐渐步入科学、规范、有序轨道。

2、组织领导到位。我乡成立了“美在农家”活动领导小组,由主管的副书记李波亲自抓,并将“美在农家”活动纳入新民乡新农村建设目标考核体系,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村干部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对“美在农家”活动实行一票否决制度。乡、村二级形成了覆盖全乡、自上而下、纵横交错的组织领导网络。全乡上下形成了党政领导重视、乡妇联组织牵头、有关部门共同配合,广大妇女群众和家庭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3、宣传引导到位。乡妇联组织围绕创建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精心组织编写了《农家美化“七字谣”》和倡议书,发放到全乡17个村的每一个农户家中,制作了“美在农家”系列专题片,分发到各村定期组织观看。利用村广播“大喇叭”早晚循环播放。通过组织农户到“美在农家”示范户家中进行参观、自查自评等特色形式,使广大农户明确评比标准,查找不足,争创示范户。同时,乡妇联从动员家庭主妇的宣传工作入手,组织开展了“争做洁净主妇,光荣带给亲人”活动,将示范户家中妇女评选为洁净主妇,并在村头张贴公示,激发了广大妇女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全面谋划,精心布局,为创建活动增添新的活力

乡妇联注重在寻找结合点上下功夫,把创建工作放到党委政府的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把握和推进,使创建工作引起了党政的重视,从而彰显出实效、充满了活力。

1、与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相结合,净化环境。工作中坚持围绕党政工作大局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发挥已有载体的功能,不断拓展其内涵和外延。组织动员广大家庭开展了春秋两季“城乡环境卫生家庭整治行动”,积极为创建国家级文明乡镇献力。活动中,各基层妇女组织积极带领广大妇女打扫室内外卫生,清理庭院垃圾杂物,清理村屯柴草,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的专项突击,做到了不留死角死面,进一步改善了家庭内外“脏乱差”的问题。推动创卫活动健康有序的开展。

2、与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相结合,美化生活。为进一步弘扬时代新风,促进社会文明,提高广大群众的文明意识,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工作。乡妇联

举办了“弘扬文明新风、美德在我家”走进村文艺巡演,自编了很多内容突出、丰富多彩的节目,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作用。同时,在祭山树村和小石桥村成立妇女文艺小分队,在茶余饭后,开展灵活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有全民秧歌队,金钱棍演出队,空闲时间就集中在一起扭秧歌。还有二人转、黄梅戏、快板、独唱、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表现。

三、短期效应,长效机制,为创建活动注入不竭动力

在创建活动中,乡妇联组织紧紧抓住了整合资源、典型示范、建章立制三个重点,使创建活动长短结合、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一年来,新民乡妇联家庭创建活动在县妇联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效融入党政工作大局,得到了充分肯定。但我们也深刻的认识到,对照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将不断探索和完善新经验,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在扎实推进中实现新跨越。

新民乡妇联

篇8:大张庄镇妇联特色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德育为首、育人为本”是我校一贯坚持的教育理念,“抓好德育队伍建】【【【【【【【【设、树立全员育人观念;加强‘三风’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开展安全、法制、环境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总目标。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期初指定的德育计划,为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驾护航,我校同仁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务实求新,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加强指导和监管,全面提高班主任队伍素质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管理的核心力量,班主任的工作作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班级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为此德育处在这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

每月一次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及时总结一月以来班主任工作中的成绩,指出前一个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布置下一个月的任务和工作要求;指导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方面的一些工作方法和管理艺术 尤其是指导青年班主任处理突发事件。

(2)及时检查班会课

班会课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主阵地,充分而有效地利用班会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的作用。学校专门委派人员负责检查,督促班主任认真有效地上好班会课、搞好专项活动,杜绝班主任私自利用班会课上文化课的现象,并且把班主任上班会课的情况、搞活动参与各项比赛的情况纳入监测考评的范畴,激发班主任工作的热情,增强了班主任工作的责任感。

(3)加紧培训青年班主任

今年,我校引进了较多的青年教师,其中有不少多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要这些青年老师在短期内很快适应班主任工作,这对他们来说显然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学校为部分能力较强的青年老师聘请指导老师。在指导期间,要求这些见习班主任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学习指导老师的工作方法和处理班级事务的艺术,准时参加各种德育活动和会议,每学期撰写一篇工作心得体会和主题班会教案。经过一年的指导,许多青年老师都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这一做法使得这些青年老师很快成长起来。

(4)完善考核机制,提高班主任待遇

为进一步增强广大班主任老师的责任感,提高工作热情,德育处不断完善班主任考核机制,增强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同时为鼓励广大老师做好班主任工作,学校一方面提高了班主任的待遇,另一方面在评优方面向班主任倾斜,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的原则,班主任的工作干劲更足,效率更高。

二、强化学校的德育常规管理,创设校园良好育人环境

为了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优美,为了让学校显示出它浓厚的文化底蕴,我校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德育管理之上。

(1)全员育人,职责明确

多年来,学校一直倡导“全员育人”的理念,如今学校更把这一理念落实到实际的操作中。学校在广泛听取建议的基础上,落实每一位任课老师的职责:课堂上发生师生间的矛盾由该位任课教师自行负责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不得推委给班主任;如若出现伤害或严重伤害事故,该教师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一做法增强了每一位教职员工的责任意识,使“全员育人”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2)强化班级常规管理、抓好“三风”建设

学校以“常规评比”为突破口,以“爱护公物”等专项检查为辅助,强化班级常规管理,全面加强对全体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营造“三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①完善学校常规管理的章程,使之更合理更科学。在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学校的某些做法,修改部分内容,使学校“五项常规评比”的章程更加细化,也更趋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②坚持常规检查和专项抽查相结合。“五项评比检查”是德育常规检查的突破口,由少先队负责指导督促,少先队协助,学生检查小组每天负责检查,每星期汇总公布结果。另外少先队还每月组织各个年级的分管领导进行抽查,一旦发现存在的问题将及时通知班主任限期整改。经过了这样一个检查机制的运作,各个班级班容班貌得到美化和净化,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整体上呈现出和谐、优美、有序的特点。

(3)开展“文明班”评比活动,并不断完善其内容。

扎实开展争创活动,坚持做好每周一公布、每月一总结的工作。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班级工作的考核,实施了学生综合素质,全校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①精心布置宣传阵地。加强了对“红领巾广播站”、板报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把好舆论导向。板报力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

②规范班级教室布置。在规范班级布置的同时,要求各班体现班级特点,营造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

③本学期举办了读书活动。学校通过开放图书室室、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做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读书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读书能力;使校园文化环境得以优化,营造了和谐的书香校园。

三、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运用激励机制,深化养成教育,凸显养成教育。

学校全面贯彻《小学德育大纲》,坚持“分层次、抓基础、重建设、严管理、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与学生特别阶段的人生课题融合起来,把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安全、纪律、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学校德育工作和常规管理全过程,努力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不但要通过爱的甘泉去进行入脑入心的浇灌,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通过同龄效应去帮拉,还应运用一定的激励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的一丁点儿表扬肯定,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在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时,教师应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寓教于乐。(1)学期初,学生养成教育。

组织学生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礼仪

规范》,制定了《班级公约》、《小学礼仪常规》、《文明班级评比制度》、并做到及时检查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不断加强中队的建设和发展。

(2)开学典礼暨家长会。

9月5日,学生家长齐聚我校,召开“洪常小学开学典礼暨家长会”。大会上,对上学年表现优秀的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表彰。

(3)尊师重教过好“教师节”

教师节,我们学校的部分同学参加了学校表彰大会的献词活动,同时我们也把深深的祝福送给了我们的每一位老师,让每位学生共同体会了师恩的可贵;教师节我们为每位老师献上了一件自制的礼品,组织老师开展了教工活动,各办公室组织的丰富的活动,体验了团结合作的魅力。

(4)扎扎实实开展“推普周”活动。

本次推普周的主题是“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我校大队部首先想全校发出倡议,通过环境渲染、国旗下讲话、小广播等形式向大家宣传说普通话的好处,又通过绕口令、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等活动,鼓励我们的同学向社会、向家长宣传,努力做到人人会说普通话,人人爱说普通话。

(4)欢度中秋节、国庆节。

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们举行了“喜看祖国变化,爱我中华大地”国庆活动。具体活动有文艺表演、板报展示、主题班会、绘画、征文等,同学们通过这些活动深切的感受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巨大变化,激发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5)新征途新起点,欢度第63个建队节

每年的10月13日我们都会迎来一批新队员的入队。大队部做好策划、筹备工作。开展手拉手活动,高年级同学给低年级同学讲述队知识、英雄故事,教他们学唱队歌、行队礼、系红领巾;举行了新队员入队仪式,并邀请了部分家长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感受孩子的成长。

(6)119消防演练。

11月9日,我校开展了与消防安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消防演练”,“火场逃生”,“紧急疏散”以及“使用灭火器”等活动,而后,各班分别召开了以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学生、老师共同交流生活中的安全常识。

(7)广播操比赛。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间活动,学校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组织开展了洪常小学三至六年级的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学生积极练习,动作整齐,口号响亮。

(8)学生心理健康测评。

在新郑市青少年及大学生服务中心的指导下,我校开展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作。

(9)冬季长跑活动。

通过开展冬季长跑活动,磨炼学校师生的意志品质,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效提高师生体质特别是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掀起我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新高潮。

(10)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

五、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合力建设。

1、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做好家访工作、开好了家长会议。在此过程中提出学生在家、在校的学习常规要求,使孩子在家长指导下,加快常规养成。

2、结合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教育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增长见识,了解社会,了解家乡变化,感受祖国的腾飞。本学期组织学生去新英现代幼儿园进行实践活动,走出校园,宣传环保从我做起,捡拾垃圾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队员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办好家长学校,完善社区教育网络。本学期进一步健全了以学校德育为主导的三结合的教育合力,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主导作用,发挥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的合力作用,将德育的单一渠道改为多渠道,从多方面对学生施加正向的、统一的教育,这样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得到了巩固和加强。本学期继续办好家长学校,使家长、社会、德育基地积极参与、支持学校德育工作,从而保持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连续性、融合性。

六、书香校园建设。

学校在本期进行了以下读书活动:举办了古诗词积累考级竞赛;课本剧自编自导自演比赛;师生同读活动。每个班级开展了六个一活动,即一日一句名人名言;一日一张阅读卡;一日一次学习回顾;一日一张习字;一日一次风采展示;一日一节阅读课。并且定期开展朗诵会、故事会、读书知识竞赛、征文比赛、读书论坛、读书笔记评比等展示读书成果。

认真做好读书活动的检查与评比工作,通过考核进一步推动“书香校园”活动的开展。把“书香校园”活动与红旗班级评比有机地结合起来,值日、值周教师每天对“晨诵”、“午读”、“暮省”和“读书课”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并做好记录。不断完善“书香校园”活动的各项考评机制,切实做好“书香教师”、“书香班级”、“书香学生”的申报、评比和表彰工作。

篇9:大张庄镇妇联特色工作总结

一、成立组织,增强志愿服务工作合力。健全领导机构,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志愿服务领导小组,明确承办部室及志愿服务队职责。

二、营造氛围,培育巾帼志愿服务文化。在县妇女站开辟文明创建宣传专栏,联合县文明办开展“感动江淮”志愿服务优秀典型推工作,大力宣传道巾帼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情况和先进典型事迹。

三、完善机制,保障巾帼志愿服务常态化。为保障巾帼志愿者服务组织化,常态化,完善了志愿者招募制度,在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巾帼文明岗等社会各界人士中,招募了巾帼创业指导等10支101名志愿者,组建了一支由410名基层妇干、教师、医生等组成 的“爱心志愿者”队伍;建立了巾帼志愿者服务注册登记制度。

四、创新载体,丰富巾帼志愿服务内涵。为保证志愿服务工作的活动效果,坚持把思想教育寓于主题活动之中,通过在活动中强化志愿服务意识,倡导志愿服务理念。关爱弱势群体、传递暖暖亲情、引领低碳时尚,共建美丽家园、倡导文明新风、展现巾帼风采,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展示青春风采,扮靓文化舞台等各项活动。(郭宏 陆传梅)

近年来,来安县大力开展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引领社会风尚,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伍,把妇女中的能人,热心人组织起来,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涵,活动效果和影响力逐步显现。

一、成立组织,增强志愿服务工作合力。健全领导机构,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志愿服务领导小组,明确承办部室及志愿服务队职责。

二、营造氛围,培育巾帼志愿服务文化。在县妇女站开辟文明创建宣传专栏,联合县文明办开展“感动江淮”志愿服务优秀典型推工作,大力宣传道巾帼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情况和先进典型事迹。

三、完善机制,保障巾帼志愿服务常态化。为保障巾帼志愿者服务组织化,常态化,完善了志愿者招募制度,在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巾帼文明岗等社会各界人士中,招募了巾帼创业指导等10支101名志愿者,组建了一支由410名基层妇干、教师、医生等组成的“爱心志愿者”队伍;建立了巾帼志愿者服务注册登记制度。

四、创新载体,丰富巾帼志愿服务内涵。为保证志愿服务工作的活动效果,坚持把思想教育寓于主题活动之中,通过在活动中强化志愿服务意识,倡导志愿服务理念。关爱弱势群体、传递暖暖亲情、引领低碳时尚,共建美丽家园、倡导文明新风、展现巾帼风采,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展示青

春风采,扮靓文化舞台等各项活动。(郭宏 陆传梅)

近年来,来安县大力开展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引领社会风尚,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伍,把妇女中的能人,热心人组织起来,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涵,活动效果和影响力逐步显现。

一、成立组织,增强志愿服务工作合力。健全领导机构,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志愿服务领导小组,明确承办部室及志愿服务队职责。

二、营造氛围,培育巾帼志愿服务文化。在县妇女站开辟文明创建宣传专栏,联合县文明办开展“感动江淮”志愿服务优秀典型推工作,大力宣传道巾帼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情况和先进典型事迹。

三、完善机制,保障巾帼志愿服务常态化。为保障巾帼志愿者服务组织化,常态化,完善了志愿者招募制度,在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巾帼文明岗等社会各界人士中,招募了

巾帼创业指导等10支101名志愿者,组建了一支由410名基层妇干、教师、医生等组成的“爱心志愿者”队伍;建立了巾帼志愿者服务注册登记制度。

上一篇:别让人生徒留遗憾作文1000字下一篇:文明创建知识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