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美术

2024-07-07

戏曲美术(精选9篇)

篇1:戏曲美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戏曲的艺术特色、品貌及剧种。认识其作为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的发展历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故事及视频再现等手段,制作戏曲系列宣传小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邻近色的美感,提高对色彩的感知度,学会运用邻近色表现生活的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戏曲的艺术特点,掌握戏曲与美术的关联性。

【难点】

创作特色鲜明的戏曲题材美术作品,体味戏曲与美术的艺术衔接。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戏剧的相关资料、京剧脸谱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直观感知,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清代的云南四登古镇戏楼,面对翘角飞檐,建筑结构、造型别致的古戏楼,你能想到怎样的情景?

学生交流回答,揭示课题:《戏曲与美术》。

活动二:赏析作品,打开视野

1、播放《戏曲的历程》纪录片,提出问题:什么是戏曲?说说你知道哪些戏曲艺术形式?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2、欣赏京剧《贵妃醉酒》视频,你认为主人公想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通过怎样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主人公的感情?

作品主要描写杨玉环醉后自赏怀春的心态,凸显杨玉环对皇帝的柔情。以外形动作的变化来表现这个失宠贵妃从内心苦闷、强自作态到不能自制、沉醉失态的心理变化过程。

3、展示各异艺术形式的戏曲艺术,《梁山伯与祝英台》(剪纸)、《三国演义》(年画)、霸王别姬(泥塑)。欣赏不同形式作品,你认为这些艺术作品的共同点是什么?试说戏曲与美术有什么联系?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展现内容均为戏曲桥段。突出了戏曲与美术密不可分的联系,作品运用不同的美术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戏曲人物形象,可见美术是戏曲艺术的承载手段。

教师追问:根据课前搜集及学习的内容,说说戏曲表演需要哪些“装备”?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脸谱: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戏服:制作精良、凸显人物特征。舞台设计。空间、色彩。

活动三:实践练习,巩固提高

1、说说你家乡有什么戏曲?结合它的艺术价值说说为什么会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我的家乡是安徽,流行黄梅戏。黄梅戏载歌载舞,唱腔委婉动听,表演朴实优美,生活气息浓厚,受到了人们普遍的欢迎。具有很重要的精神价值,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素质。

教师追问:美术家创作的戏曲题材的美术作品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戏曲剪纸的常见颜色是红色,其色彩鲜明,人物神态、动作、服饰通过剪纸形式刻画的淋漓尽致,突出了剪纸艺术的趣味感,同时又是戏曲艺术传承的形式之一。

2、思考与练习

题目:你喜欢什么戏曲?能否在小组中学唱一小段?喜欢戏曲题材的美术作品吗?

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了解、研究家乡戏曲或大家喜爱的戏曲;收集相关的图片和美术作品,拍照片,创作戏曲题材的绘画作品,写戏曲介绍、观后感、评论等;制作宣传小报,举办文化宣传活动。

3、展出学生作品内容,开展宣传评议活动。师生共同分享心得。

五、板书设计

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篇2:戏曲美术

案例背景

我是一位刚从事美术教学的老师,也正赶上了美术新课改,深知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孩子们的想象创造力,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和创造,每一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我们教师应在新课标精神和有关理念指引下,着眼于童心的释放,启发儿童创造力和表现力,不仅要努力地传播美术文化,而且同样要时刻注意在自己平时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应当给予每一个孩子足够的空间让其自由发挥。在上《戏剧脸谱》一课时,我在处理教材时突出:“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和审美情趣这两方面的有机统一。使学生在情感上得以升华,使学生对我国的戏剧艺术有所了解的情境下,然后让学生在开放,轻松的心境下完成脸谱图案的绘画。避免走进传统教学的模式枯燥的绘画技能练习圈套。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在这节课上尝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即冲过去的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改变过去美术教学中注重技能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自主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课前准备

为了能上好《戏剧脸谱》一课,我让同学们回去收集有关脸谱的知识及其图案,让同学们课前准备好一张已经画好了的各式各样的脸型,这样一来为《戏剧脸谱》课堂打好了第一桩。我也准备了几张自己画的脸谱图案和课件,让同学们准备了蜡笔,油画棒,彩色水笔等等。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戏剧脸谱的造型、色彩,初步了解脸谱的有关知识,学习我国民间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能力目标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学生在欣赏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戏剧脸谱的特点、样式及有关知识,学习脸谱绘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创造性地画出一个脸谱样式,提高对中国戏剧脸谱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在观察的活动中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感受,增强脸谱图形创造的兴趣。案例描述

当我处理《戏剧脸谱》一课时,注意到这节课是属技法课,如果不认真分析教材与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很容易在课堂上进行技法的灌输,使学生被动,枯燥地接受;这即违背新课标的理念,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的形成。所以我在这节课上进行了新的处理与尝试。其教学过程如下: 一:设问导入

1、课件播放京剧《驸马爷不必巧言讲》小段(1`30)

师提问:同学们,首先呢今天老师呀要带领大家去观赏一段戏剧,请你们仔细的观赏思考这么一个问题:戏曲人物的脸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的脸有什么不同呢? 生答:图案夸张,色彩鲜艳,布满整张脸……

教师小结:戏剧化妆色彩浓重,形式夸张,具有象征性和约定俗成的程式(板书)。同学们,戏曲呢是我国的四大国粹之一,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戏曲中的一个小小部分——脸谱艺术。(课件出示课题)

2、师讲述:戏剧脸谱是我国的宝贵的文化遗产,脸谱的图案及其色彩都代表了不同人物的不同的性格特征,具有其特定的谱式和色彩。二;欣赏感知,了解特点 1:(猜脸谱)

课件出示(张飞,关羽,包公)的图片,请同学们进行猜测,你是怎么的才出的呢? 生答:从颜色和大刀(关羽),从图案和颜色上(包公)……

师进行及时的表扬,并让同学们在猜完后想象下这样一张颜色的脸的性格特征如何?生积极的发言猜测。如红脸的关公忠胆狭义,黑脸的包公直爽刚毅,勇猛而有智慧等等……

师:对,同学们讲的真好,那么在猜了这些图案后,我们的脸谱图案还有很多样式,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下还有哪些图案及其样式,他们又代表了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呢?(讲解白,蓝,黄,紫……脸谱)。思考:图案的左右两边的形状、颜色、大小有什么特点? 生:对称(齐答)

师小结:同学们答的很好,脸谱图案一般是对称的,也有些局部是不对称的。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在猜玩中体验学习脸谱图案的乐趣,掌握脸谱的形状和颜色大小的特点,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

2、(赏脸谱1`)

师:在戏曲表演中,脸谱的描绘往往根据戏剧角色行当生、旦、净、末、丑来分别对待,特别是净、丑角脸谱显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课件录像资料,让学生再次欣赏并分辨角色行当。(课件出示一段戏曲集合图片)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更深入一层的掌握脸谱图案的谱式及其特点)

3、师:脸谱的图案非常的丰富,每个部位的图变化多端,有规律但无定论这些图案通常都画在哪里呢?(出示图片进行讲解)

生答,师一个个点出文字进行讲解。思考:通常这些图案哪里的变化最多呢? 生齐答:眉框图和额头图最多

4、(画脸谱)

课件打出步骤图,老师演示(1)画出头形、定五官位置

(2)确定人物类型(红、黑、反派、正派.....)(3)用线画纹样(流畅、和谐、美)

(4)涂画色彩(有主色、黑色和白色)出示课前准备好的脸谱图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直接的演示讲解,使学生深入的掌握脸谱图案的画法)

三、欣赏学生作业(1`)

四、布置作业:(1)、有创造性

(2)、构图饱满,颜色明快工整

五、因材施教,巡视指导

六、作品展评,审美体验。

(1)、初评(四个大组,请每个大组的同学带上自己画好的脸谱图一齐上台亮相,请底下的同学们评出最好的几位)

(2)、终评(放戏剧音乐,将4个大组的初选的作品挂在“戏剧大舞台”作业展示板,请同学们互相评价,最后师进行点评)

七、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绘制脸谱,大家不仅知道了戏剧脸谱的审美价值所在,还自己绘制出了一幅幅生动的脸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去体会欣赏脸谱艺术,提高对戏剧艺术的欣赏能力,弘扬祖国传统艺术。

八、课后拓展:

同学们,除了在我们的戏剧中能见到脸谱图案,在现在生活中还有哪里能见到呢? 生答:面具,服饰……

师小结:是啊,这些漂亮的脸谱图案与我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它不但美化了我们的生活而且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宏扬了我们的民族艺术,同学们课后可以去网站上查找。课后反思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戏剧则涉及的方面比较广,但两者的联系比较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录象、图片等多种手段,让学生感受,拉近学生与戏剧的距离。使美术课与其他学科得以交融,延伸。素材选择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让学生轻松参与。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表现自我的机会。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教师创设了多个情境,从猜——赏——画的过程中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后,由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思考、讨论。从作业效果来看,取得了教好的效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了课堂氛围。

篇3:戏曲舞台美术继承和探索

戏曲离不开舞台美术, 舞台美术伴随着戏曲的产生与发展, 舞台美术的主要意义就是在于烘托戏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场景。舞台美术内容丰富, 包含了戏曲舞台上的灯光、布景、化妆、服装、道具等内容。如果把戏曲比作是红花, 那么舞台美术就是绿叶。

一、传统的舞台美术要继承

舞台美术历史悠久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作品。传统的舞台美术讲求的是虚拟性的舞台效果, 就是用虚拟的舞台场景表现出戏剧所表达的真实场景。

1. 传统戏曲与舞台美术的配合

传统戏曲主要的表现形式是通过戏曲演员的唱词、吟诗、台词、以及动作表现出剧中的地点与发生故事。在传统的戏曲表演时最主要的舞台美术就是演员的各种服饰以及化妆, 每个不用的角色有一套特定的服饰类型和化妆标准。传统的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的服装与化妆俱不相同, 演员的装束符合其各自的身份, 使观众更容易了解戏曲的内容。传统的舞台美术对于不同的角色的刻画是细致入微的, 是传统的舞台美术一大亮点, 就是通过分析不同的人物性格设计不同的装束和化妆相融合, 使得演员一出场就可以在观众心目中留下这个角色的特点, 之后演员的表演会变得更加的具有真实性,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的舞台美术注重的使用表演来表现每一个场景以及地点, 在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动作。舞台上的道具却仅有一张桌子以及几把椅子而已, 就是这样简单的道具布置却能表现各种的场景, 那就是要求演员用不同的动作以及语言来衬托环境, 使得这些道具时而能成为皇宫中的龙书案时而成为饭馆中的饭桌, 不得不感慨传统戏剧的表演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深度。

2. 传统舞台美术的精华的继承

随着时代的发展舞台美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传统舞台美术的精华要保持和继承下去。传统舞台美术的精华有助于提升现代舞台美术的实现效果的提升。传统舞台美术注重给人以遐想, 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觉。在舞台上简单的道具所表现的内容不仅仅需要表演者的营造, 更需要的是让观众自己进行各种情境的联想。这一点是传统舞台美术最为高深的一点。另一方面传统的舞台美术中, 舞台上空是最精彩最充满遐想的地方, 每个观众都有自己的的期待, 当今的舞台美术要深入的借鉴这一点, 留给观众的感觉不是精彩的舞台效果, 而是精彩的遐想。传统舞台美术还讲求四个统一的核心内容, 那就是:统一于似与不似之间、统一于神似与形似之间、统一于真实生活与艺术真实之间、统一于有限空间与无限空间。这些精髓要融汇于现代舞台美术之中使舞台美术更加有灵魂。例如:现代京剧《骆驼祥子》就是一个典范, 使用大胆突出的色彩对比以及线条刻画, 运用地域性特征加入象征性与写意性的艺术手法营造舞台的场景。充分的吸取了传统美术的精髓加以现代的写实气息, 创造出了虚实相生的充满了神韵的舞台表现形式。在营造舞台底幕时采用了黑色厚重的城墙, 给观众带来了压迫性的艺术冲击力。在色彩运用时主要采用黑灰色为主调, 运用现代技术跟随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的情感变化而变换舞台灯光, 使舞台艺术表达的淋漓尽致。

二、舞台美术的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舞台美术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变化, 如今的舞台美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进行了许多的创新。

1. 现代舞台美术的多元化发展

现代的舞台美术正在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因为为当前舞台上的表演形式不再是单一的传统剧种, 而是向着多元化的发展, 舞台美术要随着发生了分类和变化。如今舞台美术已经分为三大类即:传统戏曲舞台美术 (如:戏剧、歌剧、话剧等) 、大型文艺晚会的舞台美术 (如:春晚、演唱会、运动会的开闭幕式) 、创新型舞台美术 (如:电视选秀节目、电影电视布景、新型话剧) 这些多元化现代的舞台表现形式, 比传统的戏曲更加的需要舞台美术的渲染, 要不然就会完全失去了艺术美感。现代的传统剧目表演在舞台美术上也有了很多的改变, 使用现代技术和传统的表现形式相结合, 更加能突出戏剧的情境和内容。

2. 舞台美术的创新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关键, 舞台美术也在不停地进行创新, 使舞台更有感染力。现在美术的创新更多的是写实的效果, 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是以往的传统舞台美术做不到的。如今的舞台美术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 也向着高科技化的的方向发展。电脑效果在舞台美术的刻画上已经变得很成熟, 这种新生的舞台美术对于现代的舞台艺术形式有很好的效果, 能为现代的艺术表演营造出宏大的场景, 极具震撼效果, 符合当今观众的品味。

三、结语

舞台美术是舞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舞台艺术的整体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每个时代的舞台美术都有其优点和精华, 当今的舞台美术要在开拓创新的同时注重传统精髓的吸收, 使舞台艺术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王荣国.试论戏曲舞台美术继承和探索.《戏曲艺术》.2009年4期

篇4:戏曲舞台美术及其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戏曲;舞台美术;内容;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049-01

一、中国戏曲舞台美术的内容

中国戏曲舞台美术的内容包括戏曲行头、戏曲化、面具、脸谱、旦角头面、髯口、门帘台帐、砌末、刀枪把子、一桌二椅、桌围椅帔和戏曲舞台等要素。

(一)戏曲行头。这是对戏曲服饰的一种通俗称呼。戏曲服饰主要以明代服制为主要样式,同时参照唐、宋、元、清的一些服饰特征,变化而成。在穿戴上有较为严格的程式规范。

(二)戏曲化妆。戏曲化妆,也俗称“扮相”,指戏曲人物的面部化妆。可分为“俊扮”和“彩扮”两种类型。

(三)面具。面具,也称“假面”,指戴于脸上的一种纸制或木制面壳,形状夸张、色彩鲜艳。

(四)脸谱。脸谱,即戏曲净丑两行所用的面部化妆手法,以夸张的形式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及人物褒贬。因为在勾画形式上形成了一定的规矩,所以称“脸谱”。

(五)旦角头面。旦角头面,指戏曲旦角头上所戴的装饰物,一般包括发髻、发辫、珠花、耳环、簪子等。

(六)髯口。髯口,指戏曲中各种假胡须,一般由人发或玻璃丝制成,讲究的用牦牛尾制成。

(七)门帘台帐。门帘台帐,旧称“守旧”,指传统戏曲舞台上起装饰作用的衬幕。门帘挂在上下场门位置,台帐挂在上下场门之间。

(八)砌末。砌末是对戏曲所有道具和简单布景的总称,包括刀枪把子、一桌二椅、桌围椅帔及各种戏曲演出中所用的小道具。

(九)刀枪把子。刀枪把子是对戏曲表演中各种武器的总称,包括刀、枪、剑、戟、斧、棍、锤等。

(十)一桌二椅。一桌二椅,是对戏曲舞台上所用桌椅的简称,桌椅为木制,漆红色,上用桌围椅帔,以区分于生活桌椅。

(十一)桌围椅帔。桌围椅帔,指在戏曲舞台上,加在桌椅上的装饰物,多为绸制、绣花,颜色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十二)戏曲舞台。勾栏:宋代出现的各类技艺表演场所,多在当时的瓦舍中搭建。勾栏之名源于表演台周围所设之矮栏杆。舞亭:宋代农村出现的戏曲演出场所,它源于以前之“露台”,只是在上面加了顶盖。庙台:即元代农村的戏台,因为它们多与神庙相连,故称“庙台”。草台:明清以降农村学戏搭建的临时舞台,现农村仍沿延此传统。氍毹:本指红地毯,后来演变为对舞台的习称。宫廷舞台:指清朝皇帝为观看戏曲演出而建造的大型固定舞台,是私家固定戏台的典型。茶楼:也称“茶园”,也有称之为“戏园”或“戏馆”的,是在清代兴起的一种戏曲演出场所,即在茶园酒肆中设戏台唱戏。剧场:在二十世纪初方在城市中出现,最早的新式剧场是1908年建于上海的“新舞台”,以后则渐渐风行全国。

二、戏曲舞台美术的传承和创新

进入20世纪末期,戏曲艺术在社会进入高度商业化、多元化的形势下,它不再像六、七十年代那样辉煌了。戏曲的生存状况不断地引起人们的关注,戏曲的生存危机问题不断地被提出,甚至戏曲很快就会灭亡的调子也一次一次地被谈起,但我们对于戏曲舞台美术的看法并不那么悲观,我们对于戏曲舞台美术仍然充满了信心。在这个阶段中,广大艺术工作者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如何传承戏曲舞台美术”、“如何创新戏曲舞台美术”、“如何发展戏曲舞台美术”、“如何以戏曲舞台美术增强感染力、加大震撼力、吸引观众”等。

(一)通过舞台美术表现内心情感。由于戏剧艺术的特定表演形式,一般来说,演员和观众之间是保留比较远的距离。和电影、电视相比,由于距离的存在,演员的很多细腻的内心情感的表现往往不能被观众所察觉,这样一来,也使得观众在很多情况下对整部作品的体味大大打了折扣。在这种局限性下,灯光毫无疑问地充当了将演员的内心、情感进行有效的放大、传递给观众,增强感染力,加大震撼力。灯光对人物内心、情感的刻画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动的和静的两种。利用静态的灯光场景表现人物的情感状态,有的时候,半寸的光或阴影,就足以表现一个人物的心情;利用动态的灯光变化来表现人物情绪的变化、起伏,这个时候,灯光的表现对人物的表演往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灯光设计不应过分夸大这一功能,否则会适得其反。

(二)通过舞台美术来表现人物命运。一般来说,一个戏的剧情的发展都是和剧中人物命运的发展变化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而灯光设计所要做的是通过灯光场景或灯光变化来表现人物命运的动态或状态。人物的命运往往主导了整部戏的发展,而演员对命运的把握和表现都是通过台词、动作来体现,这往往显得单薄。这时就需加入一些其他的因素来强化他。和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一样,灯光对人物命运的体现也可以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静的暗示人物的命运和生活状态;动的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起伏。无论是从客观上的可能或是主观上的需要来说,剧本中的人物,物体往往不可能统统出现在舞台上,而灯光对表现这种东西则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灯光的表现,有时是具体的,有时是抽象的。在光对演员发挥作用的同时,演员也在对光起着发作用。不能片面地夸大灯光的作用,而忽略演员对灯光的反作用。在戏剧舞台上,脱离了演员的灯光,完全不能称作是灯光艺术。舞台光的意境创造,千言万语,集中于一点,就是传情。意境创造使舞台人物、景物、情调、气氛,增添了丰富多彩的联想和享受。同时,充实了舞台光的表现语汇,使舞台演出更生丰富多彩。

篇5:小学美术教学戏曲案例

案例背景

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和创造,每一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我们教师应在新课标精神和有关理念指引下,着眼于童心的释放,启发儿童创造力和表现力,不仅要努力地传播美术文化,而且同样要时刻注意在自己平时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应当给予每一个孩子足够的空间让其自由发挥。在上《戏曲人物》一课时,我在处理教材时突出:“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和审美情趣这两方面的有机统一。使学生在情感上得以升华,使学生对我国的戏剧艺术有所了解的情境下,然后让学生在开放,轻松的心境下完成脸谱图案的绘画。避免走进传统教学的模式枯燥的绘画技能练习圈套。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在这节课上尝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即冲过去的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改变过去美术教学中注重技能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自主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课前准备

为了能上好《戏曲人物》一课,我让同学们回去收集有关脸谱的知识及其图案,让同学们课前准备好一张已经画好了的各式各样的脸型,这样一来为《戏曲人物》课堂打好了第一桩。我也准备了几张自己画的脸谱图案和课件,让同学们准备了国画用具。课堂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戏曲人物的造型、色彩,初步了解戏曲人物的有关知识,学习我国民间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能力目标: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学生在欣赏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戏曲人物的特点、样式及有关知识,学习戏曲人物绘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创造性地画出一个戏曲人物,提高对中国戏曲人物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观察的活动中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感受,增强戏曲人物创造的兴趣。

案例描述

当我处理《戏曲人物》一课时,注意到这节课是属技法课,如果不认真分析教材与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很容易在课堂上进行技法的灌输,使学生被动,枯燥地接受;这即违背新课标的理念,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的形成。所以我在这节课上进行了新的处理与尝试。其教学过程如下:

一、设问导入

1.课件播放京剧《驸马爷不必巧言讲》小段

师提问:同学们,首先呢今天老师呀要带领大家去观赏一段戏剧,请你们仔细的观赏思考这么一个问题:戏曲人物的脸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的脸有什么不同呢?

生答:图案夸张,色彩鲜艳„„

教师小结:戏剧化妆色彩浓重,形式夸张,具有象征性和约定俗成的程式(板书)。同学们,戏曲呢是我国的四大国粹之一,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戏曲人物。(课件出示课题)

2.师讲述:戏曲人物是我国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其色彩都代表了不同人物的不同的性格特征,具有其特定的谱式和色彩。

二、欣赏感知,了解特点 1.(猜脸谱)

课件出示(张飞,关羽,包公)的图片,请同学们进行猜测,你是怎么的才出的呢?

生答:从颜色和大刀(关羽),从图案和颜色上(包公)„„

师进行及时的表扬,并让同学们在猜完后想象下这样一张颜色的脸的性格特征如何?生积极的发言猜测。如红脸的关公忠胆狭义,黑脸的包公直爽刚毅,勇猛而有智慧等等„„

师:对,同学们讲的真好,那么在猜了这些图案后,我们的脸谱图案还有很多样式,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下还有哪些图案及其样式,他们又代表了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呢?(讲解白,蓝,黄,紫„„脸谱)。思考:图案的左右两边的形状、颜色、大小有什么特点? 生:对称(齐答)

师小结:同学们答的很好,脸谱图案一般是对称的,也有些局部是不对称的。(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在猜玩中体验学习脸谱图案的乐趣,掌握脸谱的形状和颜色大小的特点,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2.(赏脸谱)

师:在戏曲表演中,脸谱的描绘往往根据戏剧角色行当生、旦、净、末、丑来分别对待,特别是净、丑角显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课件录像资料,让学生再次欣赏并分辨角色行当。(课件出示一段戏曲集合图片)(设计意图:让同学们更深入一层的掌握戏曲人物特点)

3.师:脸谱的图案非常的丰富, 每个部位的图变化多端,有规律但无定论这些图案通常都画在哪里呢?(出示图片进行讲解)

生答,师一个个点出文字进行讲解。思考:通常这些图案哪里的变化最多呢? 生齐答:眉框图和额头图最多

4、(画戏曲人物)课件打出步骤图,老师演示(1)画出头形、定五官位置

(2)确定人物类型(红、黑、反派、正派.....)(3)用线画纹样(流畅、和谐、美)

(4)涂画色彩(有主色、黑色和白色)出示课前准备好的戏曲人物。(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直接的演示讲解,使学生深入的掌握脸谱图案的画法)

三、欣赏学生作业

四、布置作业:(1)有创造性

(2)构图饱满,颜色明快工整

五、因材施教,巡视指导。

六、作品展评,审美体验。

放戏剧音乐,将4个大组的初选的作品挂在“戏剧大舞台”作业展示板,请同学们互相评价,最后师进行点评。

七、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绘制戏曲人物,大家不仅知道了戏剧脸谱的审美价值所在,还自己绘制出了一幅幅生动的戏曲人物,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去体会欣赏戏曲艺术,提高对戏剧艺术的欣赏能力,弘扬祖国传统艺术。课后反思

篇6:中国戏曲当中的美术元素

美术098彭翠荣

通过这学期中国戏曲课程讲座知道了不少关于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中国戏曲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融汇了文学、美术、音乐等多种文化元素,以舞台的形式呈现给了观众丰富多彩的视觉和听觉映象。

自古以来,戏曲与美术都是想通的,例如:美术中的化妆与戏曲中的脸谱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美术中的化妆讲究就不可能在舞台演好一场生动的戏曲。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以生、旦、净、丑”四种基本类型作为行当分类

“脸谱是一种中国戏曲内独有的,在舞台演出中使用的化妆造型艺术。从戏剧的角度来讲它是性格化的;从美术的角度来看,离不开颜色的变化组合。

脸谱的作用:从美术色彩上说,色彩是脸谱艺术刻画人物性格的基本元素和性格符号特征,戏曲脸谱的设色与我们民族的文化传承、生活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脸谱中每个颜色都具有其特定意义,脸谱是一种极富夸张的化妆艺术,来源于生活中的夸张和装饰。就如以丑角来讲,“丑”,传统戏曲中丑角俗称小花脸是起扮演戏剧角色,脸谱中 “丑”行当人物的表现形式,是以其强烈的色彩,丰富的线条,变幻无穷的模式,改变了演员本身的面目,以极夸张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人物个性,扮演现实生活中卑微的坏人。特意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在美术中,白色是一种突出单调的色彩,它的正面涵义有纯洁、庄严、隆重等,它的反面涵义有罪恶、恐怖、哀悼等其中在戏曲中的白色代表诈这一性格符号,利用美术中方面的涵义。

从戏曲脸谱的艺术特征来讲,主要有装饰性、程式性、象征性等意义。像装饰性特征,是指戏曲演出追求外部形式的美感,其表现手法各有不同。中国戏曲中人物造型主要是“写意”,造型大胆而夸张是戏曲脸谱的特征,这种大胆的夸张是有一定规律性的。脸谱艺术有其固有的章法,它将绘画中的“点、线、色、形”有规律的组织成变形、夸张、装饰性极强的图案造型,由此产生了戏曲脸谱的各种格式与规则,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图案化、装饰化的戏曲脸谱程式要与戏曲本身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戏曲艺术严谨和谐、节奏鲜明、气韵生动的艺术品格。

篇7:戏曲美术

课 时 :2 课 时 授课类型 :造型•表现 授 课 人:张春燕 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 应知: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京剧人物服饰、造型、表演的相关知识,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2.应会: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能利用国画材料表现一幅京剧人物的作品。

3.隐性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了解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及水墨戏曲人物的造型方法。

难点 如何用水墨表现出传统京剧人物造型的特点。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准备

有关京剧的图片资料、课件、毛笔、宣纸、墨汁、颜料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京剧录像,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

2.欣赏思考

A.这是什么戏曲?

B.有哪些人物形象?

C.给你什么感受?

D.跟着录像模仿一下动作表情。

3.板书课题《戏曲人物》

学生欣赏。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模仿人物动作。

三、讲授新课

1.介绍有关京剧的知识

A.京剧的起源: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北方地区的重要戏剧之一,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从各种戏曲形式中演变而成,太仓、昆山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它就是京剧的一种主要借鉴戏种。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舞台艺术。

B.京剧的行当:京剧人物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分别代表男人、女、将领、和滑稽人物。

C.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表演

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介绍。

旦角的行家。

2.欣赏京剧人物形象

A.分别出示该行当的人物形象。

B.展示优秀的戏剧人物绘画作品。

C.说说这些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刻画?

3.讲解绘画方法

A.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京剧人物形象,分析他的动作、表情、服装等方面的特征。

B.勾好大致轮廓,注意各部分比例。

C.自己刻画人物的细节部分。

D.勾线上色。

学生讨论人物的特征:如衣着、动作、头饰、脸谱等。

服饰、面部、动作、道具等。重点欣赏服饰及脸谱。

学生分析。

四、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参照戏曲人物图片,用色彩画表现一幅戏曲人物的作品,注意突出人物的服饰和表情、动作特点。

篇8:戏曲美术

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古镇 (又称“二十八都”) , 从唐朝开始发展, 冠名于南宋, 当时江山境内有十二个乡, 自东北开始按顺时针方向排列, 划分成为四十四个都, 廿八都刚好排到第二十八位, 故此得名。廿八都古镇2007年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地处浙、闽、赣三省边界, 位于江山市西南端。因其特殊优越的地理位置, 旧时在经济上主要得益于浙、闽、赣三省的商贾往来和当地浙闽枫岭营总府驻军的光顾消费, 特别是到清代进入鼎盛时期, 廿八都作为三省边境重要的商贸集镇和土特产货物集散交易中心, 可谓商贾云集, 过往客商熙熙攘攘, 南来北往;商业繁华, 饭店客栈红红火火, 商铺林立;宫庙殿堂, 善男信女祈福吉祥, 香火兴旺, 富甲三省边境。中国建筑科学院原院长汪之力曾夸赞说:“这里的明清古建筑群, 如此集中而完整, 全国不多, 廿八都称得上一处。”昔日经济繁华、庙会热闹和戏班斗艳的古镇至今还蕴藏了许多清代乾隆、嘉庆、同治、宣统年间的古戏曲壁画。这些戏曲壁画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民间独有的审美特征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正如彭吉象说道:“正是这种植根于民族文化的美学理想, 形成了中国画的基本特征和艺术特色。”【2】这些独具魅力的戏曲壁画生动展现了浙江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 提供给人们历史、文化、生活、民俗等多方面的知识, 为浙江民间美术和民间戏曲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实证, 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一、江山廿八都清代民间美术中的戏曲壁画的来龙去脉

(一) 江山廿八都不仅是浙、闽、赣交通便利的商业之都, 清军驻地, 而且是庙台众多的戏曲之都。据笔者实地所考, 廿八都古镇有十三座宫庙寺观, 内有固定戏台和临时搭戏台, 这在全国古镇中实为罕见。在这里, 庙宇中大都设有戏台, 形式多样, 风格各异。当地的民众和商贾、文人对戏曲情有独钟, 把酬神演戏看作是最时尚的娱乐, 浙江婺剧中有句行话:“商路就是戏路, 庙会就是戏会。”每当庙会期间, 戏班云集, 争相斗台, 主要有浙江婺剧名班演出, 还有江西赣剧和福建闽剧等前来参演。此外, 廿八都当地的木偶班的表演也十分精彩 (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正因为当地戏曲氛围浓郁, 加上商业发达, 经济繁荣, 清代浙江龙泉县八都人吴兰亭等民间画师们才能在廿八都古镇的宫庙寺观中描绘出如此丰富多彩, 栩栩如生的民间戏曲壁画。当地老村民形象生动地说:“一幅壁画一出戏, 高昆乱徽多剧种, 台下看看三分钟, 台上演演三个钟。”

(二) 据笔者重点对江山廿八都文昌宫壁画考证, 文昌宫坐落于廿八都得里村的西北隅, 于清代宣统元年 (1909) 竣工, 由当地富绅姜迂鸿等捐资建造。为祭祀文昌帝君 (文昌本为古代的星官名, 是斗魁 (魁星) 之上六星的总称, 在明、清时期, 文昌帝君被世人尊奉到同孔子齐名的地位) , 和培养当地读书子弟, 此外, 也作为调解当地家族之间纠纷的议事厅。文昌宫占地1500余平方米, 建筑面积1198.8平方米, 为三进三层歇三顶楼阁, 四面重檐24个飞檐翘角, 气势壮观。文昌宫内清代戏曲题材壁画有40余幅, 由浙江龙泉八都著名画师吴兰亭等40余人精心绘制, 历时一年多。又考, 水星庙戏台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 (1787) , 之后曾几度修复。水星庙戏台上有戏曲题材壁画20幅, 1994年由台湾商人出资全面修缮。

二、江山廿八都清代戏曲壁画的审美特征

(一) 戏曲壁画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 弘扬正气, 主题深邃的内容美。

笔者探究江山廿八都文昌宫、水星庙等的古建筑中的天花板、裙板、梁枋、戏台藻井、壁板等构件上的戏曲壁画, 为便于阐释和解读, 笔者从戏曲壁画的题材内容上, 将其分为六部分, 1.勤奋读书, 刻苦学习, 有志者事业竟成。如, 婺剧昆腔戏曲壁画《传胪记》又名《梁状元不服老》等。2.爱国尽忠, 鞠躬尽瘁, 名士芳名传千秋。如, 婺剧昆腔戏曲壁画《牧羊记·苏武牧羊》等。3.求贤若渴, 爱才惜才, 善用人者得天下。如, 婺剧徽戏戏曲壁画《渭水访贤》等。4.向往自由, 渴望幸福, 追求美好的理想。如, 婺剧昆腔戏曲壁画《孽海记·下山》 (又名《僧尼会》) 等。5.主持公道, 行侠仗义, 惩恶扬善得人心。如, 婺剧徽戏戏曲壁画《义侠记·武松打店》 (又名《十字坡》) 等。6.神话故事, 民间风俗, 吉祥如意保平安。如, 婺剧昆腔戏曲壁画《封神榜·雷震子救父》等。

这些戏曲壁画在题材和内容上表现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体现了清代民间艺术家注重观察生活, 积累素材, 匠心独运, 运用线条、笔墨、色彩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生动, 具有典型意义的戏曲人物形象, 着力贴近百姓生活, 喜闻乐见, 通俗易懂, 雅俗共赏, 寓教于美, 寓教于乐。画面散发出浓郁的当地民俗和民风的气息, 个性显著, 表现出民间劳动人民的善良和智慧, 同时体现了民间淳朴百姓的审美观点和艺术趣味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的真实写照, 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地方性特征。

(二) 戏曲壁画构图精美, 形象生动, 色彩鲜明, 雅俗共赏的形式美。

江山廿八都清代戏曲壁画在绘画语言上, 借鉴清代文人画的笔墨章法, 抒情达意, 蕴藉含蓄的特点;又融合民间民俗画以写实为主, 戏曲人物情态逼真, 神气宛肖, 表现生活情趣的特点, 雅俗共赏, 受到民众的喜爱。画面构图精美, 格调古朴, 和谐统一, 人物造型刻画地栩栩如生, 形神皆备, 富有感染力, 引发观赏者的共鸣。戏曲壁画中心人物占据画面主要位置, 主要运用白描、写实、写意、皴、擦、点、染等技法, 运笔讲究粗细、顿挫、方圆、疾徐等变化, 兼工带写, 线条流畅, 疏密有致, 层次清晰, 色彩鲜明, 以朱砂、石青、石绿、赭石、钛白等为主, 设色艳丽而雅致, 具有强烈的形式感、韵律感和装饰感。戏曲壁画中的人物的神情、形体、姿态和服饰等, 绘声绘色, 形神皆备, 颇具戏台上的演员正在上演好戏的情景的意味, 令观赏者仿佛身临其境, 拍手叫绝, 同时表现了画家对民间戏曲的真挚情感和高超的绘画技法。如, 戏曲壁画《传胪记》又名《梁状元不服老》, 壁画现存于江山廿八都文昌宫, 绘制于清代宣统年间。主人公梁状元骑着高头大马, 身披红袍, 鹤发童颜, 目光炯炯, 前呼后拥, 春风得意。画面中的人物形象饱满, 以线造型, 刚柔相济, 富有结构感。在色彩上配置朱砂、石蓝、石青、赭石等渲染, 对比鲜明。壁画人物的面部、手腕、脚踝等轮廓线条用墨线勾勒, 面部肌理效果运用朱色、白色、藤黄等精心调和上色, 富有质感。画中人物组合前后呼应, 协调统一, 令人赞赏。又如, 戏曲壁画《婺剧三跳·天官赐福》, 壁画现存于江山廿八都文昌宫, 绘制于清代宣统年间。画中精心描画了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天官福神, 画面内容丰富, 设色富丽, 勾勒精细, 人物线条劲健畅爽, 以形写神。画中在松树下端坐在靠椅上的福神, 头戴官帽, 身着喜庆红袍, 上深下浅, 富有层次感, 手执如意, 正慈爱地看着一旁与仙鹿玩耍的孩童, 一大一小, 一静一动, 主次分明, 动静皆宜, 相得益彰, 立意精妙, 充分表现了民间画师的想象力, 采用了象征手法和暗示形式, 寓意深邃, 令人悦目赏心。正如, 刘道广在《中国民间美术发展史》专著中说:“民间美术的表意方式大量运用了象征的暗示形式, 这种手法运用的结果, 恰恰是更大地发挥了人所有的形象联想能力, 也发展了形象思维的创作力度, 这也就是所谓‘艺术’的真谛”。【3】

浙江民间美术中的江山市廿八都镇清代戏曲壁画艺术研究, 力图将不同艺术门类 (美术和戏曲) 进行交叉综合研究。既为浙江民间戏曲深入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通过探究和阐释江山市廿八都古镇清代戏曲壁画, 又为浙江民间美术中的戏曲壁画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实证, 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戏曲编撰委员会张庚等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3年出版.第473页.

[2]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出版.第120页.

篇9:舞台美术在戏曲现代戏上的探索

关键词:舞台美术 戏曲

0 引言

面对当代观众日益注重观赏性的审美趣味,舞台美术的作用更是被提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地位。综观当今舞台,无论是哪种表演形式,都十分重视与讲究舞台美术的设计。有些作品甚至不惜花费巨资投入,调动一切手段,运用高科技先进成果,在舞台上令人目眩神迷,从而造成一种形式美。在这种情况下,现代戏的舞台美术设计者,如何才能既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不丢弃戏曲内在精神的前题下,正确处理好舞台美术与其他艺术语汇的关系,又不故步自封,充分发挥舞台美术的艺术功能,以不断创新的精神创造出更多的当代观赏价值,这是走向未来的现代戏创作必然面临的问题。回顾与总结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创作已经取得的经验,无疑对我们解决创作难题,把

握未来创作脉络具有重要启示。

1 大胆创新,赋予作品鲜明的时代气息

为了更好地表现新生活、新人物,服务于剧本的主题,现代戏的舞台设计应该将戏曲化与现代化相结合,根据现实生活的变化,广泛吸收现代艺术语汇和先进的物质技术手段,大胆创新,渲染时代氛围,创造具有现代意味的表现形式,以适应当代观众不断变化着的审美情趣。现代科技的发展为舞台设计提供了先进的表现手段,新材料、新的照明技术,以及现代投影、激光等手段的运用,使舞台艺术语汇不断丰富,从而大大增强了舞台美术的表现力,甚至使其具有了直接创造舞台形象的功能。随着舞美意识的增强和舞台美术设计功能的的开发,现代舞台用景已不再满足于实用性、再现性功能的阐发,而向追求表现性突进,注重精神的表现,哲理内涵的揭示。

2 为剧情服务,展现独特的舞台风格

戏曲艺术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各个因素只有和谐地统一于这个艺术的整体之中,才能产生完美。因此,每一出戏的舞台设计都应寻求它与剧情之间的关系,根据剧情和人物的需要进行创作,使之与作品的整体风格和时代氛围相适应,以体现出独特性。

舞台设计,包括布景、装置、灯光等,其主要任务就是美化舞台,再现剧情环境,参与塑造人物,表现戏曲的思想内涵。当代戏曲舞美在发挥实用性、再现性功能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表情达意的功能,力图在舞台上构造一种情景交融的状态,来体现和深化剧作的思想内涵,传递人物精神世界的信息。由此,我联想到瑞士戏剧家阿尔道夫·阿庇亚说的:舞台布景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戏剧“完全内在的、诗意的、音乐的性质表达出来。上述所举的这几个戏的创作,正体现出这种思想。

3 配合表演,增强演出的整体性

戏曲艺术是虚拟化、程式化、歌舞化的表演艺术,舞台设计要与表演相适应,为表演创造自由广阔的空

间。首先,实物的装置应该简练、精美,以简代繁,切记堆砌,以至喧宾夺主,淹没表演。此外,作为舞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的服饰装扮也要与表演相适应,给表演以辅助,并有利于表演动作的延伸和夸张无论是实物装置,还是虚设之景,或是混合型的中性布景,只有与戏曲表演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充分显示舞台美术的特有艺术创造力。

4 抓住戏曲特征,正确处理虚与实的关系

在舞台实践中,处理虚与实的关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以局部之实代表整体之虚,以简代繁,以少胜多,或运用象征性、装饰性的景物,借此寄彼,虚实相生。采用个性化的中性布景也是正确处理虚实关系、缓解景物造型与虚拟表演之间矛盾的重要方法。这种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布景装置往往抓住戏曲的特征,将生活真实寓于艺术真实之中,追求“神似”,因而有利于强化演出的整体风格,并且可以创造诗化的艺术氛围。

戏曲艺术重在写意,戏曲的舞台美术以“假定性”和非幻觉主义为基本创作方法,以程式化的简单形式存在于演出中,着重服务于表演,是通过表演来表现的抽象之景,现代戏的舞美设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借鉴现代造型艺术的绘画性与建筑性因素,注重发挥舞台布景直接描写的造型功能。因而要使舞美造型与

戏曲的内在特质相融并保持舞台演出整体风格的统一,就必须正确处理虚与实的关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张君实.创造美的演出形式——戏曲舞台美术风格样式谈[J].剧影月报.2007.(03).

[2]姚骏.浅谈舞台美术对现代戏曲表演创新的促进作用[J].剧影月报. 2007.(02).

[3]张向音.浅谈戏曲舞台美术[J].黄梅戏艺术.2007.(02).

[4]戴长安.论戏曲舞台美术[J].剧影月报.2007.(02).

[5]王蕾.解析戏曲舞台美术的“大制作”[J].福建艺术.2005.(05).

上一篇:效率考核方案下一篇:在科研实践中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