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带教活动

2024-06-03

名师带教活动(精选6篇)

篇1:名师带教活动

名师带教活动

带教老师:刘春烨,学员:刘佩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四边形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的活动中,感知并初步整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长、宽以及正方形边长的含义;初步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图形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边和角的基本特征。

师生准备:多媒体课件、1张长方形和1张正方形、方格纸、一副三角板、直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游戏的形式激趣引新 出示一个信封,提问:猜猜我是长方形吗?

二、自主探究,发现特征

1、教师设疑提问:信封中的图形是不是长方形?用什么办法来验证你的观点呢?

2、探索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1)先让学生说说长方形角的特征。

谈话:你是怎么验证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呢?请大家想办法来验证一下。比一比:学生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长方形的角,发现四个角都是直角。(指明回答并上台演示)

(2)同桌合作操作,那请你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和同桌先来验证长方形的角。(3)交流的出: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4)游戏继续进行,引导思考:这个图形是长方形吗?

讲述:我们把相对的两条边叫对边,再验证长方形边的特征。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验证对边相等的? 量一量:用尺子量发现对边相等。

折一折:将长方形纸对边对折,发现对边相等。(学生边说边折)

小结:同学们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验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相等,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讲述: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方形的长,短边的长叫做宽。(板书:长、宽)学生互相指一指长方形的长和宽,观察引出当长和宽相等时,得到特殊的长方形,也就是正方形。

3、探究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提问:你能用验证长方形的方法验证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吗? 四人一组,互相讨论、动手操作,进行验证,教师巡视指导。指明讲述并演示验证的方法。

得出结论:正方形么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讲述: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板书:边长)

4、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联系区别。谈话: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你知道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学生自由发言)

6、欣赏魅力图案。

三、引用拓展

1、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2、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长方形,然后再让学生讨论如何在这个长方形中画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四、全课小结

如果你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你打算怎样介绍自己?

板书设计:

篇2:名师带教活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是实现学校持续、快速、和谐发展的关键。近几年,随着我区大批高学位但又缺乏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不断地充实到教师队伍当中,出现了校际间青年教师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为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加快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质量师资队伍的步伐,使青年教师都能尽快成长,早日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同时,也为充分发挥 我区“名师”的专业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促进我区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和我区教育的均衡发展,形成我区教师队伍梯队式发展的良好态势,从而实现我区教师队伍素质的动态提升,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需要。现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名师带教工程”实施方案(试行)如下:

一、加强领导

为使我区“名师带教工程”工作落到实处,特成立城东区“名师带教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曲 艳

副组长:李继胜 魏慧玲

成 员:陈 磊 祁永坚 马海渊 刘召春

王艳辉 张秋霞 葛 群 王文青 鲁 宁 张绪云 徐 航

二、总体要求

明确目标,讲求师徒结对效果,在传、帮、带过程中,多角度、立体式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其具体目标为:一年入门,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熟悉教学常规;三年合格,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较好地熟悉本学科各年级的教材,较熟练地掌握教育教学方法,能够进行循环教学,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教育教学效果较好;五年成骨干,经过五年的教学实践,在本学科的教学方面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在备课组、科组能够独当一面。

三、结对对象条件

带教导师:获得“城东区名师”称号的教师为带教导师,每位名师必须带2名徒弟。

被指导教师:学校推出的徒弟人选为需要提升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青年教师(35周岁以下),热爱教育事业,积极要求上进,肯于钻研,工作认真的青年教师。

四、结对原则

1、自愿与统筹相结合。师徒双方通过双向选择,经报区教研室通过结成师徒对子,双方签订师徒结对协议书。

2、短期与长期相结合。

五、结对目标

“名师带教工程”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大举措之一。主要针对自身素质好但教育教学能力欠缺、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通过师徒之间开展听课、评课等研究活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让青年教师在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实践能力等方面全面迅速地得到提高。造就一批新的骨干教师和名师,满足学校培育人才的需要,达到教师队伍的群体优化。

六、工作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

1、组织全区教师认真学习开展“名师带教工程”活动的有关的文件和制度,明确开展“名师带教”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2、成立城东区“名师带教”活动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

3、确定带教导师和徒弟。

(二)组织实施阶段

1、每学年初召开师徒见面会,明确双方职责,签订师徒协议。

2、协议签订后一周内,师徒双方共同制定师徒结对工作计划,填写《徒弟登记表》和《徒弟自我发展计划表》。工作计划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有目标和达标措施。

3、指导教师按指导教师职责开展指导,徒弟按相应的

职责开展工作。

4、师徒结对工作小组将不定时召开师徒座谈会或下校走访,了解师徒双方工作进展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5、师徒结对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召开一次师徒结对总结会,总结反思师徒结对工作,制定下一步工作措施。

6、每个循环(两年)评选一批优秀导师和优秀学员,予以奖励表彰。

七、工作实施和要求

1、区教研室和师徒双方所在学校负责此项工作的实施,并搜集整理好相关的档案资料。

2、教研室每学年初根据我区青年教师的具体情况,指定“名师”作为导师。在确定“师徒结对”的对子后,在学年开学初组织拜师结对仪式,明确“师徒”关系及双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开始实施“师徒结对”工作。

3、师徒双方所在学校应为培养对象的成长创造条件,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定期组织交流,观摩活动,为培养对象的学习提高搭建平台。

4、学校教科室要定期对“师徒结对”工作的开展进行督促、检查,适时组织相关人员听培养对象的课,组织培养对象进行说课或上公开课,并组织评议。

5、为了使这项活动扎实、有序、高效地深入开展下去,各校要把这项工作纳入考核,充分激发名师和青年教师 的积极性。

6、教研室每学年对“师徒结对”工作进行一次总结、评估。对工作负责、效果明显的导师和进步明显的培养对象每两年进行表彰。

7、青年教师应建立成长记录袋,记载自己的成长过程,作为教师个人和学校培养年轻教师的档案资料。

八、管理与考核

1、考核办法

(1)由教研室牵头,学校共同管理与考核。(2)师徒双方实行捆绑式考核,具体办法详见考核细则。

2、考核内容

教研室和师徒双方所在学校负责此项工作的督促检查,每学期进行一次通报。根据师徒结对协议,检查文字材料有: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听课笔记、指导教师的工作报告、青年教师的学期计划、总结、论文、反思及平时交流探讨问题的记录等。3.总结表彰

篇3:名师带教活动

关键词:苏派名师,教学,活动,感受

2010年11月, 《江苏教育》编辑部在苏州张家港市举办了首届“苏派名师”精品课、报告会活动, 笔者有幸在丹徒区教育局的统一组织下参加了这次活动。作为一线教师, 笔者最关心课程改革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希望通过江苏省高水平的精品课来了解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 从而提高自身实践新课程的能力。在这期间, 笔者重点学习了江苏省常州中学何一希老师和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郭慧老师展示的两节高中英语精品课, 感觉受益匪浅。

一、开放性任务设计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何老师的授课内容是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模块二第一单元的阅读材料“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该文章是一种新闻题材的阅读材料, 何老师课堂教学重点突出, 让学生在了解新闻题材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她先从title和五个“W” (whatwhowhenwherewhy) 一个“H” (how) 这几个方面构画出了新闻报道的框架结构, 并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此类文章, 捕捉此类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丰富的想象力, 让学生以侦探的身份探讨男孩失踪的可能原因并提供相关的证据, 帮助警察解决问题。课堂中, 学生不仅掌握了新闻题材的阅读技巧, 还在民主欢快的氛围中讨论问题、发表意见, 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 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学习内容, 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内容涉及社会生活、人文地理、文化体育等多方面, 学生对有些内容已有一些经验。如本课讲述了一名男孩离奇失踪而警察却又无法查出真相的事情, 故事情节性较强, 还涉及了外星人话题, 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此外, 学生大都看过历险记之类的小说或影视, 有了一定的话语基础。在此基础上, 何老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 围绕男孩的失踪原因设计英语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探讨, 用英语表述自己的看法。教师则重点指导新闻题材的阅读技巧, 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探讨、表达观点。

二、情境陶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郭老师的教学内容是一篇课外阅读材料《歌剧魅影》, 这节课展示了另外一种教授阅读课的方法———寓教于景。她先播放了一段与阅读材料相关的精彩视频Nightwish phantom of the opera, 为阅读创设了情境, 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 她将阅读材料作为该视频的拓展和延伸, 两者密切联系, 且相辅相成, 教学准备充分、精心。在教学中, 她通过快速阅读、查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中的主要信息, 让学生对视频中的故事情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学完阅读材料后, 她再通过师生听视频中的歌曲、让学生填写空缺的歌词以及唱歌的方式来结束本节课, 做到了首尾呼应。在课堂上, 学生不仅进行了阅读训练, 还学会了一首英文歌曲, 兴趣浓厚, 课堂教学的密度大、效率高。

寓教于景属于情境陶冶式教学模式, 它能陶冶学生的个性,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人格, 在此基础上, 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郭老师通过《歌剧魅影》的视频播放创设情境, 接着自然过渡到相关阅读材料, 让学生参与快速阅读查读、听音乐填补空缺歌词、唱歌等课堂活动。而教师则是诱导学生学习, 最后启发总结。新课程强调英语教学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学习方式, 本课多媒体的精心选择与运用可谓是课堂亮点。视频将学生引入事先设计的情境中, 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音乐又增加了教材中的美育因素, 用美的形象净化学生心灵。回来之后, 笔者仿效郭老师教学方法开设了一节区级公开课, 获得了较高评价。

三、专业素养扎实, 课堂驾驭灵活

两位教师课前准备充分, 对教材理解深刻, 且重难点把握准确, 设计了多种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课堂上主要让学生围绕开放性任务自主阅读、分析、探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则对重点与难点进行精讲。尽管上课教师与学生素未谋面, 但却能迅速地拉近心灵的距离, 师生双方配合默契, 课堂教学的组织也有条不紊。另外, 两位教师都非常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对学生的观点及暴露问题能给予及时评价、点拨和引导, 这种真实的反馈和帮助恰如其分地让学生如浴春风。课堂上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活动, 和学生一起读书、探讨, 真正实现了师生一体。

新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师必须在观念、能力、方法等方面实现转变。纵观这两节课, 教师的专业素养适应了新课程的要求:观念方面, 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并给予足够的时间、空间, 教师则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能力方面, 整合教材、网络等资源, 更高层次地把握教材, 做到课堂的精讲与点拨, 并灵活组织和调控动态课堂, 牵着学生走。因此, 教师平时应博览群书, 注重课堂语言的提炼, 反思课堂教育机智, 提升教育艺术和威信, 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从而主动配合教师的任务设计;方法方面, 通过开放性任务型活动设计,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苏派名师”活动让笔者领略了精彩, 认识到努力的方向。让我们追寻着名师的足迹, 不断研究教材、教法、学生, 反思教学行为, 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黄大龙, 朱治国.生态课堂概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0.

篇4:“名师下乡”活动给我的启发

亮点

首先,董明华老师有效地把握住仰卧成桥的教材。所授内容属于水平二体操技巧类项目,笔者认为两个课时为宜,第一课时重点掌握仰卧推起成桥的方法,难点解决挺髋、反手推臂动作。第二课时拓宽教学内容。此外,技巧类的体育教学内容,由于学生缺乏尝试体验,没有形成正确的技术概念,认为此类活动枯燥无味,影响教学的有序开展。董老师充分考虑第一课时的难点,采取一系列的游戏,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会挺髋动作。

其次,适应了小学生身心特点,通过层层递进的游戏,吸引练习的兴趣。三年级是中、低学段,学生认知水平低,对新事物好奇,乐于尝试各种游戏。董老师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安排头顶传球的游戏,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得他们劲头十足地参与游戏。如游戏伊始,发现个别学生柔韧性差,一味地头顶传过,腰没有成反弓,老师说:“有一组学生传得又快又好,开心地把腰都用上了!”真正让学生在“比”的气氛中,“玩”得劲头十足!在双手腰下和头上拍手游戏中,学生的激情达到了顶峰,听到口令1-2双手胯下击掌,口令3-4头上击掌,在“啪啪”的掌声中,挺髋的动作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最后,教学设计能够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步步深入。董老师一直在传达:“知识—技能”的转化,更是环绕挺髋的难点,层层落实,达到本节课的预设目标。教学初期,学生从头顶传球的游戏,接着跪在垫子上头顶传球,到后来胯下传排球,过渡到胯下传篮球,最后的双手胯下、头顶击掌,淡化挺髋的理论知识,一步一步向“挺”的运动技能转化,告诫年轻教师:教学梯度如何设置,学生如何体验单个动作,尝试完整动作。

反思

首先,笔者认为要加强新课程标准的研究,把握不同阶段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将运动技能与学习兴趣结合起来,做到了寓教于乐,快乐体育。对仰卧成桥教学内容,需要考虑顶髋动作,不仅可运用头顶传球、“猜数字”等游戏法练习,还可变化条件地练习,安排胯下传小球,过渡到传大球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顶髋和蹬地动作。总之,教学设计要具有一定的梯度,让学生从简单的游戏着手,一步一步挑战更高的游戏,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其次,教师要关注细节,把握教学的微小环节,这是体育教师的教学素养,也是一节优秀体育课的关键之处。教学之初印象深刻:学生进入垫子的方向,角度如此一致!他说:“全体向左转,靠近垫子的最右边,走到垫子的最前端向右转。”董老师将学生的走向、站位,都考虑得清清楚楚,为每名体育教师敲响警钟,只有经过深思熟虑才会关注到每名学生的站位!与此同时,仔细揣摩学生的反应,教师要把教材、学生、教案“备”在心里。如两人一组推手练习,先要求一、三排学生原地坐在垫子中间,随后让第二、四排学生从左边走到学生身后,把手掌轻轻放在同伴肩上,监督练习者指尖是否朝后,肘是否内收。他巡视指导,让学生体验动作,建立正确的技术表象。

总之,此次“体育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刺透笔者心弦!对上一节高效、实用的体育课,教师需要关注教学细节,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达到层层递进、节节贯穿的目的。同时,把握新教材,系统梳理各个版块,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在具体的课时中,运用实效、新颖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

篇5:名师团队活动记录

办公室活动记录(1)活动时间:9月份 活动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 名师团队成员 中心发言:闫少东

主要内容: 名师工作计划 活动过程:

一、教育教学方面

教学中,一如既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做人教育,并把其放在教育教学的首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尽全力完成好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高二年级,除了继续巩固高一的教学成果外,就我校生源情况而言,让学生顺利通过学业水平考试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所以要针对学考特点,带领学生充分准备,认真复习,让更多的学生一次通过学考。下半年进入高三,教学目标主要是高考。高考复习不能盲目地搞题海战术,要详细分析学生的学科基础,认真制定复习方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编写学案、练习题、考试题。一定做到复习有针对性,提高复习的实效,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努力让语文成为学生高考的优势科目。课堂管理方面,继续实行小组合作量化管理制度,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

作为备课组长,积极带领本组老师富有成效地展开各项教学活动,认真贯彻落实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制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在教学方法上,鼓励大家百花齐放,充分发挥各自特点,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从而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学校安排,积极开设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校本课程。作为本科组长,我要带领高二年级的全体任课教师共同努力,学业水平考试争取一次过关率超过90%,为学校争光。

在教育工作方面,继续做好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对我而言是一项崭新的工作,专业知识还有限,我要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更多的心理学知识,认真研究探索中学生心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对每一个前来咨询的学生负责,利用自己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和咨询技巧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区,让他们快乐积极地学习生活。定期开展针对学生、家长、老师的团体咨询活动,通过讲座,为更多的人提供心理辅导。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争取开设心理校本课程,使学生更多地掌握心理学知识,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增强自助自救的能力,促使身心更加健康成长。

二、专题研究方面

1.认真做好学校的心理市级课题:《构建心灵沟通的平台——家校联合呵护成长》。2.带领备课组全体老师开展“高中生个性化写作”的课题实践。从学生“写作兴趣、审题立意、作文的开头、作文的结尾、材料选择、语言运用与修辞、作文亮点”等多方面逐一入手,创造性地开展语文作文教学的积极探讨。每班每周固定时间开展作文系列教学活动;开展美文欣赏、书面作文比赛、写作经验交流会、教师写作讲座、聘请外校专家作报告会等。

三、专业发展方面

本希望有机会走出校园,走出济南,到其他学校、地市学习。希望能走进更多的课堂听课,面对面与其他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能多参加一些专题培训会、学术研讨会等,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每一个地方、每一所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教学特色与理念,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在一些教学改革比较成功的学校,希望能有更长时间的停留,这样可以更深入细致地学习、交流、研讨,学到更多实质性的东西,而不是蜻蜓点水,走过场,走形式。

另外,深感自己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的欠缺,希望寒暑假能有机会到大学进行短期进修,这样既不会耽误正常的教学工作,又能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进修的内容最好是关于中学语文教学法、文学研究以及心理学方面的。通过集中学习,迅速把握专业领域一些最新动态,掌握更加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方法,使自己在教育教学的岗位上更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作为一名教师,始终不能放弃自我学习、提高与进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既读专业书,也读非专业的,做到不仅专还要博。作为语文老师,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必须要读,而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书籍对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丰富心灵同样作用巨大,也是非读不可的。列出近期要读的书目,有计划地阅读,每月阅读至少三本书,每天集中阅读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在多读书的同时,还要多写作。保持每周2-3篇文章的写作习惯,加大读书笔记、教育教学反思的写作。积极投稿,与更多同行进行交流探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四、成果方面

坚持写课后反思,及时总结日常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以博文的形式在工作室中发表。本,争取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不少于10篇。在做好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各项具体工作的同时,一定珍惜学校给我提供的这一难得的学习机会,把自己在这项工作中的思考、想法、做法、心得等变成文字,详细记录下来。努力撰写更多、更有质量的关于中学生心理探讨的文章。每年在全校范围内给学生、家长分别做一次专题心理团体辅导。

五、教师团队建设方面

竭尽全力帮助青年教师在专业上更快地成长,帮助她们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在备课、课堂教学、公开课、写作论文等多方面进行悉心具体的指导。每月至少举行一次办公室的集体活动,每次要有具体的内容,如教学设计、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文言文教学、诗歌教学、课堂管理、作业管理等。走进她们的课堂进行听课,课后及时、如实地反馈自己的听课心得及意见建议。让青年教师跟自己听课,相互交流,共同切磋。悉心指导她们的各级公开课,每学期督促她们至少开一节校内公开课。认真指导她们每学年撰写至少一篇专业论文,参加市级以上评比或投稿发表。

建立学研共同体,定期举行专题教研、听课、评课活动,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师沙龙,聘请专家做报告等。

本计划如上,希望通过努力,这些美化的计划都能变成现实。

办公室活动记录(2)活动时间:10月份 活动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中心发言人: 韩瑞芳 主要内容: 研讨 活动过程: 主讲人讲述: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前三部分,注意字音、停顿。

2、指名分角色朗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三、疏通文意

学生在预习基础上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由师生共同解决。

四、深入研读

1、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揣摩人物的情感,读出人物的语气。

2、理清孟子的论辩思路。

①引人话题——王道

②拉近距离——不忍 ③打消顾虑——推恩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预习课文后两部分,对译。【讨论过程】

毕文衍: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大多数学生的痛苦。虽然教师备课时花大量时间弄清每个字词,在课堂上很费力地逐字逐句讲给学生听,然而除了少数学生在拼命的记笔记以外,多数学生却昏昏欲睡,反应冷淡,课堂气氛很沉闷。课后的检测结果也很糟糕。如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能力,培养个体自学与创新能力为宗旨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就成了新教材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针对文言文的字词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开拓学生的思维,变过去的教师讲深讲透为学生的学深学透,将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建立起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梁蓉:学生要想发现疑问,就必须对照注释认真地钻研课文,这实际上也就是自学的过程。学生由于有发现疑问的任务,阅读课文便非常认真,记忆也就格外地深刻。学生在认真学习之后,提出的往往都是较为复杂、较难理解的问题,而一些简单、容易理解的问题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就解决了。学生要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就需要作认真的思考,深入的研讨。这样不断地发现疑问,不断地探讨疑问,就可使学生具备自学的能力。

洪爱武:这样改进教学后,由于学生对教学内容挖掘深入,教学设计新颖独特,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热情,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从实际上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探求知识,在知识的探讨中发展智力和能力,从而提高了文言文教学的质量,教学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李美瑛: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形成了探讨学问的民主教学气氛,为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发展学生的敏捷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能力都是行之有效的。

办公室活动记录(3)活动时间: 11 活动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中心发言人: 闫少东 主要内容:公开课研讨 活动过程: 主讲人讲述:

(一)导入新课

(二)分析文本:探究宝玉挨打原因

1、是哪几件事导致的宝玉挨打?

2、宝玉挨打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三)分析宝钗、黛玉两个人物形象

1、阅读宝钗、黛玉探望宝玉时的描写,并分析她们的性格特点。

2、你认为宝玉会选择谁做自己的伴侣?

(四)小结(五)布置作业

二、研讨

文本内容较长,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研讨、评析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着重认识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及其社会背景,欣赏在这场矛盾冲突中出场的各种人物形象。这节课是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充分阅读文本,情节及主要人物关系的前提下,本课时以探讨文本主题和分析人物形象为主要内容。所以教学目标确定为:1.探究宝玉挨打的原因2.分析宝钗、黛玉两个人物形象。

授课过程中,老师用得比较多的是点拨法,意在提高学生自主分析文本、探究问题的能力。事实证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是完全能够理解文本,并对主要人物有较深刻的理解。

李美瑛: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不仅在大事件上内涵丰厚,即使一些细枝末节处,也有着令人玩味不尽的韵味。本文的特点就在于紧抓“宝玉挨打”这一中心事件,通过人物之间的对比,理清全文的思路;通过师生间的积极探讨,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把握住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此篇课文的教学,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洪爱武:《宝玉挨打》十分精彩地刻画了较为复杂的矛盾冲突。教学本文应重点培养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思想内容的能力,着重赏析在这场矛盾冲突中出场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其思想感情从而挖掘深层的文化因素。

毕文衍: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重视小说诸如人物形象、环境、情节、语言等要素的分析,而忽视了它们是如何在叙事过程中得以表现的。其实要了解小说的艺术,必须仔细体会叙事的奥秘。《宝玉挨打》一课在叙事上,是很值得我们咀嚼的。教学还中应充分利用伟大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多解性,积极鼓励学生探求研究。使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见解,能进行创造 性的阅读,从而感受到阅读文学作品的美好体验。

办公室活动记录(4)活动时间: 12月份 活动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中心发言人: 韩瑞芳 主要内容: 公开课研讨 活动过程: 主讲人讲述: 1.导入 2作者简介

3情节结构:第一部分: 水生参军,夫妻话别。

开端

第二部分: 探望丈夫,归途遇敌

发展

第三部分: 伏击歼敌,战斗中成长

高潮、结局、尾声 4 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鉴赏并明确其作用。5 鉴赏对话,明确其作用 四、布置作业 研讨

洪爱武 : 孙犁的《荷花淀》也是名篇,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他带给我们的却是一种别样的气息。我们感叹着岁月的变迁,却依然掩盖不住对这篇文章的喜爱。那么它的魅力究竟何在呢?我想首先是孙犁先生优美清新的语言征服了我们,如此优美的诗体语言怎样让学生更好地去体会呢?这也是我在思考的问题。所以,我把开头那段文字以诗歌形式打在大屏幕上,通过分节,感受其特点。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好似荡入月光如水的荷花淀中,人在景中游,情在景中生。在反复朗读中,渐入佳境。学生自然得到了美的熏陶。所以我的体会是要抓住重点,在感悟中多角度体味文章美之所在。

李美英: 洪老师说的很有道理。真正美的语言是百读不厌的。我们应该展开想象的翅膀,往往就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当然,学生对语言的鉴赏还需要老师的引领和指导。比如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其中的情感。特别令我们耳目一新的是,洪老师用诗的形式来传达和体现语言的美,效果还是不错的。所以,教师还要勇于创新。

梁蓉:个性化的语言也是文章的亮点所在。水生嫂和几个女人的对话太生动了,简直是呼之欲出。他们深明大义,但又个性迥异。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入体会呢?我觉得洪老师让学生分组读得很有特色。学生读得很认真,很有感染力。每组学生都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课堂气氛很热烈,学生参与意识很强。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毕文衍: 好的课堂气氛让听课老师也深受感染。学生分析的也很到位。个性化语言的作用学生也应做积累,包括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哪些,学生最好也做好笔记。因为在现代文阅读题中经常涉及到这样的问题。如果平时训练有素,考试时就会抓住重点。

办公室活动记录(5)活动时间: 1月份 活动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中心发言人:教研组长

主要内容: 如何拟好作文题目 活动过程: 主讲人讲述

文如其人,标题则如人的双眸。一个好的题目,就像一双明慧的眼睛,往往最先抓住读者的眼睛,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高考作文,由于阅卷时间的限制,对于题目的要求就更高。甚至可以说,题好文一半。当然,在考场中拟一个好题目并不容易,它是知识与素养的综合体现。但也不是不能改进,只要熟悉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就能在考场中写出大放异彩的文章来,使人“心动神怡一瞥间”。什么样的文题能达到最佳效果,具体说来要达到“四要”:

一要准确、鲜明。标题应紧扣文章内容,一目了然。标题决不能作摆设,更不能让人摸不着头脑。而应紧扣话题、有的放矢。

二要新颖生动。标题应不落俗套,让人耳目为之一新,激起阅读兴趣。三要简洁凝练。标题应短小精悍,醒目上口,给人广阔的联想空间。四要含蓄隽永。标题应含义丰富、耐人寻味,又富有启发性。明确了拟题的要求,就可以判断自己的拟题是否符合要求,可以给自己一个初步的定位。当然,只明确要求是不够的,还要掌握一定的具体方法,有目的有方向的去做。

(一)导入:题好一半文,好题如好茶,令人回味无穷。

(二)怎样才算一个好的作文题目

(三)怎样才能拟好作文题目

(四)拟题联系

1、展示学生的作文题目,提出自己的看法

2、修改题目

3、谈谈修改后的看法 研讨过程

拟题是作文练习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我想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好的作文题目的标准,然后再来掌握拟题的原则和方法。当然,充分的练习十分必要,反复的修改才能真正使学生有所收获。

毕文衍老师:拟题时可以充分的利用、挖掘生活语言,利用相似词语的颠倒、谐音、形近等特点产生的独特魅力使标题靓丽起来。如:《打假与假打》、《秋天里的春天》、《向钱看与向前看》、《减负:让我欢喜让我忧》、《给心灵松绑》、《保鲜诚信》、《没有异想,哪来天开?》等。

自拟题目是考查作文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可以考查学生选择角度,确立中心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反映考生概括、表达的能力。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标题就是文章的“窗户”。缺少“窗户”,扣2分;“窗户”不亮,影响远远不止2分。有的学生认为区区2分,不值得追求。其实不然,题目是文章内容与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好的题目确实能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实际写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修改题目,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办公室活动记录(6)活动时间: 2月份 活动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中心发言人: 教研组长 主要内容:公开课研讨 活动过程: 主讲人讲述 一.导入

由书法作品导入。

二.朗读课文,把握情感。1.检查预习,指名朗读。.思考:作者的情感是一样的吗??然后齐读,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3自由读,讨论并解决疑难词句。三.思考:作者的乐有哪些?

四.思考:1.作者为什么由乐转悲?痛在何处?

2.作者为什么发出“悲夫!”的感慨?痛和悲有何区别? 研讨过程

《兰亭集序》是千古名篇,语言非常优美,很值得细细品味。文章短小精悍,内容深刻,令人回味无穷。如何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让学生有所收获,是值得我思索的问题。这样一篇好文章,如果草草过去,那真是一种遗憾。所以,我让学生一定要在读中品味文章的美,还要鉴赏出文章的美。所以,我想,一要留出时间来读,二要找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是那些,从而体现个性化阅读。

梁蓉 :如果这篇文章的语言平平,也不会让后人津津乐道。所以品味语言应该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营造了一种很好的氛围,也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美感顿生。洪老师的课,朗读形式多样,有录音示范读,学生个别读,教师指导朗读,学生齐读等方式,效果很好。

本课学习目标还有一个重点,就是体会文章的感情变化。特别是由痛到悲的变化。悲在何处?为什么是千古之悲?这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我觉得分析的很到位。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自然乐极而悲。悲人生无常,欢乐短暂。由此进而想到生命短促,盛会难再,死生大限,更令人痛心。由兰亭群贤到普天之下的人们,由生离到死别,由特殊到一般,悲痛的广度大大扩展了。

毕文衍 :这种感伤,是诗人对人类终极命运的一种哲学思索,其间有积极的因素存在。如果真是可以置生死于度外,无所作为,逍遥避世,哪里还会有伤感呢?伤感当中蕴含着对生的执着和追求。正是因为人生的短暂,才会启发我们思索我们为什么活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怎样活着才算不虚度人生。我觉得问题的设置很有梯度,让学生一步步思索,探求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和独立的思考能力,也是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注重的。本课的教学做了有益的探索。

办公室活动记录(7)活动时间:3月份 活动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中心发言人:梁蓉

主要内容: 公开课研讨 活动过程: 主讲人讲述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提问学生后明确:“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在这里作者突出了哪个词?

(三)深入解读

1、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作者提出了那些理由?

2、请找出那些阐述作者观点,并加以分析体会。

3、为什么失去的只能是手臂?提问朗读,并找出作者的解释。

4、小结

(四)拓展思考

清冈卓行先生把“米”的美丽归结到她双臂的残缺,这种“以无胜有”的残缺美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后回答。

研讨过程 梁蓉老师:《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一篇文化随笔,文中清冈卓行发表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对于维纳斯,她为了如此秀丽,必须失去双臂。这篇文章许多人认为语言有些别扭,话绕来绕去的,文中又涉及到美学中“虚与实”的问题,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因此,我将教学的重点定为:

1、让学生去体会作者缜密而不失活泼的行文思路。

2、初步理解美学中虚与实的关系。教学设计时引导学生通过找出关键句并进行分析,进而找出中心论点。在此基础上理清作者的逻辑顺序:必须失去双臂--反对复原双臂--只能失去双臂。对于“虚与实”理解,则通过图片的形式拓展到绘画、诗歌等其他艺术形式,力求使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事实证明,学生理解的超过我的预料。

李美瑛老师:《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教学目标是:切实弄明白为什么米洛斯的维纳斯双臂残缺,却是“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的道理。在这里,“残缺”和“完整”是怎样统一的?要落实这一问题的难度较大,因为现在的学生在进行审美判断时常存有这样的误区:“完美”才是美,缺陷便是丑。这样的审美观不利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他们的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在高一年级第二学期学习美学随笔《米洛斯的维纳斯》就显得犹为重要。其意义在于:

1、艺术的残缺有时会产生一种神秘的氛围,生活也如此,残缺有时也是一种美。

2、艺术的欣赏其实就是一种发现,是观赏者的另一种创造。前者给我们的是生活的启示,后者给我们的则是一种欣赏艺术的方法。前者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后者引导学生怎么学会欣赏(包括文学作品)。

洪爱武老师:有人在《语文新课程的三个回归》中提到回归到培养语文素养上、回归到学生自悟探究上。《米洛斯的维纳斯》是新选入的课文,以往的授课过程中遇到两大问题:一是本文有不少句子显得艰涩难懂,给文章的理解带来困难。二是授课中往往脱离文本去大谈什么是美,将学生引入误区。因此我们应该回归课本,落实文本,以把握全文语言的逻辑严密性,培养学生“研究探讨、深入领会”的阅读习惯为重点,引导学生提高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篇6:小学语文名师活动总结

今天上午9点整,在县教研室会议室举行了小学语文名师活动。这也是本学期的第一次业务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有xx、xx、马丽、时进奇、刘瑞华,xx、张琳、李斌、海莉、刘芳、赵东玲、李晓燕等十几位教学名师新秀,还有xx、郝振丽等几位名师培养对象,教研室副主任xx老师组织并主持了本次会议。

活动上,xx老师首先宣布了本期的业务活动安排及要求。

一、送课下乡活动

3月份,由xx三位老师送课下乡到x乡和x乡。

4月份,由李x三位老师送课下乡到x乡和x乡。

其间,还会有x市送课下乡到县直第三小学,是有关识字写字方面的教学,届时再安排听课学习。

二、读书交流活动

今天给每人发一本教育书籍《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和一本教学专刊《小学语文教师》,尽快读完,可以在书上圈点批注。将在5月下旬和6月份进行读书交流活动,每人都得参加,并写好交流汇报材料,在总结和交流中对读书内容要有自己的见解,还要求制作课件,每人的读书交流时间30分钟左右。

三、有关课题的立项

到时候由xx老师给大家讲研究课题的选题范围及立项表格要求等等诸方面的细节问题。

四、坚持写教学反思

依然像上一期那样,坚持写教学反思或学习心得,并以电子稿定期发送到教研室邮箱里。

宣布完本期的业务活动安排,紧接着由xx、xx、xx三位老师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教学设计,也是为这个月的送课下乡做好充分的准备。

xx老师说的是六年级下册的课文《一夜的工作》。他的设计从课题的导入,听《你就是这样的人》,为整个课堂铺垫了情感基调,做到课伊始,情已生。走进文本,让学生抓住文中的细节,通过“读”“品”“悟”,周总理仿佛穿越了时空,由远而近向我们走来,他那高大的形象,在这样的品读感悟中,越来越清晰,我们对总理的情也越来越浓,此时,再播放总理逝世时候的纪录片和《你是这样的人》,让那种积蓄的情感得以宣泄,得到升华。

xx老师说的是三年级下册的课文《检阅》。她的课堂一向是我向往和追求的,扎实、高效,又朴素真实,正如于永正老师说的:“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朱老师的课堂上,不仅注重孩子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还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孩子听、说、读、写的训练,都能一一地落实到位,让孩子实实在在地学到东西,学到本领。

xx老师说的是五年级下册的课文《临死前的严监生》。这是一个小说里的人物描写的片段,文段并不长,却把严监生的吝啬刻画得淋漓尽致。那么,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文本“写了什么”并不是难点,孩子都能理解,而“怎么写的”应该是本课的学习重点,重在突出人物描写的方法,并可以由课内向课外迁移。

以上三位老师说课结束后,xx老师简单做以点评,接着我们大家就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既学习三位老师的优点,又直言不讳地指出还有哪些欠缺或不妥之处。研讨交流的气氛轻松而愉快。

上一篇: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下一篇:考核登记表综合评语